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实用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3:01:09 页码:9
最新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实用17篇)
2023-11-11 13:01:09    小编:zdfb

教案有助于促进师生互动、学生思维的激活和主动学习的引导。教案的编写应考虑到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教学环境的创设。以下是一些教学设计的案例,供您借鉴和参考。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一

《比较数的大小》数学一年级。

[教材简解]。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学会比较100以内。

两个数的大小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3、创新目标:培养学生探索规律的能力。

4、德育目标: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教学难点:

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设计理念]。

本节课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倡导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教学学习方式,强调从实际情境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设计思路]。

在教学设计上以为学生提供现实而有趣的数学学习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为理念,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抓住“位数”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进行比较数的大小。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谈话导入法和和引导发现法,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安排了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等活动,观察、思考、讨论、练习相结合,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辅助验证,帮助学生获取有关数比较的方法,真正做到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

1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层次一:比较数的大小,先比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1)将数按数位分类。

多媒体展示:学生口答,教师课件展示。

(2)比大小多媒体显示:

一位数和两位数比大小,学生口答,教师多媒体展示多媒体显示:

2(3)练习并小结:

课件出示题目,指明学生口答,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讲述故事: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先看十位上的数,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层次三: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1、多媒体显示63○68:

小结:两位数和两位数比较大小,当十位相同时,就比个位,个位大的那个数就。

3大。

2、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

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2)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十位上是6的两位数,比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想想做做”第5题。

(1)看图,兔妈妈给小兔照了3张照片:

猜猜各是什么季节?各个季节的温度也不同,看了计温的温度计,老师写出了3个表示气温的数:2度、20度、35度。

(2)你能用符号表示3个数的大小关系吗?

4、“想想做做”第6题: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5、写数游戏:学生随意写一个数。(1)以小组为单位从小到大排一排。(2)比30大比60小的数站起来排队。(3)个位是7的数站起来排队。(4)大于60的数站起来排队。

四、全课。

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http:///http:///。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二

1、认识、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2、熟练使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灵活使用工具。

情感目标

通过主动操作,使学生感受到量角器的作用,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含义,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善于使用工具,善于找到趁手的工具。

熟悉量角器,会用量角器画角。

量角器上有两组“零刻度线及其读数”,学生应正确寻找与使用。

多媒体课件及量角器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角的度量”,我们先来聊聊两句成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3.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4.就我们即将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来说,我们也必须准备好合适的工具——量角器。

说明:通过成语的情景,引入量角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请你仔细地观察量角器,然后做一个介绍。

2.罗列量角器的相关知识:(请学生介绍)

(1)量角器是一个半圆,这个半圆被分成180等份;

(2)量角器上有一个中心点,叫做“中心”;

(3)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分别有两条直线,都叫做“零刻度线”;

(4)两条零刻度线分别对应两组读数;

(5)读一读量角器上的刻度

说明:通过对量角器的认识,让学生熟知量角器每部分的构成,为下部分的量角做好必要准备,并且由学生自主观察,获得新知,这样对于学生正确使用量角器度量会有所帮助。

三、自学课本,尝试操作

1、请先独自思考,再看书自学如何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

(1)自学

(2)汇报交流:量角器上最小的读数是0°,的是180°,说明使用量角器可以测量出从0°—180°的角。

2、完成书上第84页的量角,并总结出量角三要点。

3、请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尺的角,并记录下来。

4、交流评议。

说明:通过学生自学,初步了解如何用量角器量角,再通过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口述相结合,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正确过程,最后请学生自己通过操作,总结出量角的三要点,这样学生对使用权用量角器量角的过程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又经历了自主尝试,亲历学习过程,老师又能够及时巡视,点评纠正,这样学生就能少走弯路。

四、分层练习,及时巩固

1、填空

量角器是一个,从中心向左右两边各有一条。

量角器被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应角的大小是,记作。

2、独立完成书p71的第1、2、3、4、5题。

(1)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结。

说明:通过这部分的练习,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让学生更明确量角的方法。

五、课堂总结,收获评价

说明:二期课改强调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能够通过自我的评价,相互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有机结合,能够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状态。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三

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分米,长5分米。求它的'周长。

2.已知面积可求周长,那么在已知周长的情况下,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3.一个长方形周长是20米,宽4米。求它的面积?

4.下面长方形的面积是2350平方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5分米。

()分米。

()米。

32米。

以上就是沪教版三年级数学试题:《周长与面积》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四

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了解到二年级下册的书又进行了改版,我很自然地将新旧版教学内容进行了对比,发现尤其在练习局部把原来的通过数轴比较数的大小以和目测估计的练习改换掉,而更重视培养同学的数感以和应用。如书中出现“少很多、差不多、慢得多、快一些”这些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常口语化的词汇,真正将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相联系。同时对同学估计意识的培养并未忽视。真是一题多练。

由于经验的缺乏,我试图到网站上找一些公开课教案等资料,但由于是新版,而所有相关的资料都与旧版教材配套,因此我只能半参考半自我解读教材,写下如下公开课教案。

一、创设游戏情境,复习引入

1、两位数与两位数的比较

师:(手拿思品书与习字本)同学们,你能猜一猜思品书大概有多少页吗?(58)

组织比较,师:58○60,你是怎么比较的?

2、两位数与三位数的比较

师先让同学估计,再选择50、104、500,说一说为什么?

组织比较60○104,你是怎么比较的?

3、抢答复习旧知

师:你能用已学过的知识比较下列数的大小吗?

出示小黑板,6○20、66○62、100○89、75○57

边回答边说说比较的方法

4、引入新课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继续用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

1.巩固复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在游戏中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

2.乐于帮助图形宝宝和鸡妈妈,体验成功的快乐。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图形宝宝(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图形宝宝的家。

3.各种图形钮扣(形状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筐子盒子若干。

4.猫妈妈猫宝宝胸饰。

活动过程:

一、教师演猫妈妈,幼儿演小猫,引起幼儿的兴趣。

放音乐《大猫小猫》,猫妈妈带领小猫们听《大猫小猫》音乐做动作进入教室。

二、送图形宝宝回家,复习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1.播放哭声录音。

提问:宝宝们,谁在哭呀?猫妈妈寻找哭声的来源,原来是图形宝宝在哭,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引导幼儿说说。(圆形、三角形、正方形)。

2.原来是图形宝宝迷路了找不到家,宝宝们能帮帮他们吗?愿意帮助图形宝宝找到自己的家吗?(出示三幢房子)。

3.圆形宝宝说,他家房子的窗户是圆圆的。

(宝宝们找找看,哪个房子是圆形宝宝的家,请你把他送回家。)。

三角形宝宝说,他们家的房子的窗户是三角形的。

(谁愿意送三角形宝宝回家?)。

正方形宝宝说,他家的房子的窗户是正方形的。

(教师和幼儿共同送正方形形宝宝回家)。

4.师: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图形宝宝说要谢谢我们,小猫们应该怎么说呀?(不用谢)你们真是爱帮助人的好宝宝。

三、幼儿操作帮鸡妈妈分钮扣。

1.猫妈妈在家突然电话响了,猫妈妈接电话。

师:刚才“鸡妈妈打电话过来,说她的'纽扣厂工作太忙了,想请我们小猫去纽扣厂帮忙,你们愿意吗?”

2.鸡妈妈厂里生产的纽扣三角形,正方形,圆形都混在了一起,宝宝们愿意去帮鸡妈妈把纽扣按形状分一分吗?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些钮扣。(引导幼儿说出:圆形钮扣、三角形钮扣、正方形钮扣)。

3.教师示范:什么形状的小筐放什么形状的纽扣。

4.幼儿操作:幼儿6人一组,一个桌子上6个盒子,3个小筐,帮鸡妈妈把纽扣送入盒中,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进行分类。

5.猫妈妈检验讲评。

宝宝们看这是我们刚才帮鸡妈妈分的纽扣,谁愿意上来看看,我们有没有分对啊?(请一名幼儿上前检验)。

宝宝们真棒,帮鸡妈妈正确的分好了纽扣。鸡妈妈要谢谢你们,你们该怎么说啊?(不用谢)。

四、结束部分。

2.带小猫跟着音乐离开教室,结束活动。

看,我们把图形宝宝送回了家。

我们正在帮鸡妈妈分钮扣呢!看我们认真分得多认真!

活动反思:

《图形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六

说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类》。

教学目标:

1、让每个学生亲自经历分类的过程,理解分类的必要性。

2、初步感知分类有一定的标准。

3、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整理事物的好习惯。教学重点:不同的事物按单一标准分类的方法。

说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挂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动物图片、实物投影学具准备:

1、房间图、文具图片、服装图片、玩具图片(每小组一份)。

2、学具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小朋友在家里一定能帮妈妈做做很多事情,谁愿意告诉大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

2、看来同学们都是热爱劳动的好孩子!可是呀,老师家的宝宝林林,一回家就把房间弄成这个样子了,你们看看(出示房间图)。你们有什么想法?(好乱)。

二、创设时空、自主探究。

1、说说房间里有些什么呢?

2、你们都是她的哥哥姐姐了,你们愿意帮助她吗?

3、师:这么多东西要收拾,好麻烦哦!你们准备怎么收拾呢?(同桌说一说)。

4、讨论:一窝蜂的上来会有什么后果呢?我们怎么避免呢?(分工合作)我们怎么分工呢?强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整理,注意不能乱抢。比一比,看哪一组合作得最好!老师给这个小组奖一颗合作星!

5、生汇报,并说一说为什么都愿意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7、现在的房间变得怎么样了?

看来,我们要学会把各种物体按照它们各自的特性进行分类,这样就能使乱七八糟的东西变得整齐起来。

三、应用拓展、自主构建。

1、分类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呢?你能说说吗?

2、把同类的圈起来。(找相同)先说说分别是些什么物体,再进行分类。

3、每行中不同的是什么?(找不同)。

4、给动物分类。

(1)教室里这么热闹,可把一群小伙伴可急坏了,它们好想和大家一起玩啊!想知道他们是谁呢?闭上你的眼睛,千万别睁开,你会得到一份惊喜!(师分发动物图给学生,并出示挂图)。

(2)睁开眼睛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生说)师:蓝蓝的天空,宽阔的草地,潺潺的小河……多美的大自然呀!

(3)想想你手中的小动物该回到哪里呢?(回到大自然!)那么这些可爱的动物该放回到大自然的哪个地方呢?你能把它贴到合适的地方吗?(生有序地上台贴动物)。

(5)谁能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会飞的――天上;会跑的――草地上;会游泳的――水里。

5、整理学具盒。

(2)汇报:你是怎样整理的?

(3)把学具有序地进行整理,放到学具盒里。

四、评价反思、自我体验你今天有哪些收获和感受?还有什么遗憾?

五、教学反思。

分类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划分和组合的过程。学生分类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能够自己提出分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整理既是方便我们的生活,又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根据数学课堂教学“有趣、有序、有用”的新思想,组织系列教学活动。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分一分、画一画、贴一贴、摆一摆,在数学活动中经历分类整理的过程,从中体会分类的结果在不同的标准下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类、有序整理事物的能力。

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体会到分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利用十一长假休息期间,带孩子去北京旅游,恰逢北京新鸿儒教材教法研究所举办全国四市十二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交流研讨会。带孩子玩了两天后,放弃了游玩时间,和孩子一起听课了。

因此,有幸听到了吉林市船营区实验小学的张秋菊上的一节课《分类》,所不同的是这是北师大教材的。张老师的教学中,通过几个活动――整理房间、分水果和蔬菜、贴动物、分卡片、整理书包,体会了分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后,听取了湖北省特级教师梅安妮老师的指点,整节课虽然体现了分类的思想――按标准分类,体现了数学问题生活化,但是新课程倡导的生活问题数学化,几乎没有类似于给同类物体画圈等练习,是本节课的一个缺憾。在张老师这节课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上完课后,感觉比较舒心。但是,美中有很多不足。例如,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这个重点突出不够,学生尽管已经会分类了,但是还没弄清楚什么是类。在学生整理完房间后,还有个小结:“衣服放在――柜子里;文具放在――书桌里;玩具放在――玩具箱。林林的房间现在怎么样了?想拿衣服,上哪找?想玩玩具了,上哪找?想学习了,上哪找?”这部分其实就是突出类和分类的,这只有下一节课中强化了。

又如,给动物分类,还欠考虑。学生出现了“狮子老虎放远点!”的呼喊,是我史料不及的。看来我对学生的了解还是欠缺,低估了学生的思维方向。还有对学生的组织还不够,课堂虽然活,但是感觉有点乱。努力做到活而不乱,是我们所有老师共同的祈望。因为活,导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但是这不重要,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的方法。听了贺老师的评课,我更清楚该怎么上好这节课了。

《分类》评课分类是一种数学思想,也是一种数学方法。本节课要求学生能够按照事物的用途、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也就是单一标准。那么,学生应该掌握什么呢?什么是类?什么是分类?是本节课学生所要感受的重点。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操作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例2的三幅图形,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给学生提供剪刀、长方形纸条、透明方格纸和硬币等一些工具物品供学生选用。

学生每人准备一支蓝彩笔,一支红彩笔。

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主动参与,探索新知,在概念对比中建构面积的意义。

1.规范摸的动作,初步明了大小的意义。

2.再次摸,体会大小。

3.总结板书,揭示面积的意义(板书课题:面积的意义)。

4.拓展面的意义,巩固面积概念。

5.自由列举,比比物体表面的面积。

6.闭眼摸物体,辨析周长和面积。

7.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让学生判断是周长还是面积。

二、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研究。

1.由体到面,明确平面图形的面积。

2.画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的面积。

3.说一说校园平面图的建筑和各自面积的大小。

4.比较几个省的面积。

6.制造矛盾,让学生解决,促使学生的思维向纵深发展。

7.练习数方格的方法。

三、及时总结,升华认识,形成经验。

通过今天的学习,当你碰到一些物体时,会注意观察它的什么?

四、联想对比,拓展思维,形成空间观念。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八

教学目的:

1、能按照给定的含有两个因素的标准进行分类,并体会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2、小组合作交流学习的学习方法。

3、培养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体会在不同的方法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

教具准备:教学中所用的图形学具。

教学过程:

新授。

教学例1。

请同学门给你们桌上的图形分下类,看谁分得又块又好!(生分类)。

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分成了几类?

同学们分得真不错现在按形状不同分类的同学举手。

按颜色分的同学有哪些?请你们将形状相同的分在意。

师:请同学们把桌上的.图形分一下类。

(小组分类、师巡视,向有困难的组提示:刚才是怎样分的,先怎样分的饿,再怎样分)。

同学门,刚才我发现有一些小朋友分得又块又好,谁来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到黑板展示,边分边说分的过程)。

p44课堂活动、1。

读题,动手操作,抽生演示。

p44课堂活动、2。

理解题意,先找能飞的,再找有羽毛的。

p44课堂活动、3。

小组讨论怎样分,交流。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九

2、能够比较和区别物体的长短。

3、学习用并置的方法区别物体的长短。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比较概念(3-13-2)。

2、长短不同物品、幼儿学具。活动过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小朋友,老师这里有两根魔棒,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同吗?(让幼儿发现长短不同。)。

二、展开。

1.通过操作,学习并置比较法。

2.用什么方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呢?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比出来的?

小结:用并置比较的方法比较长短。与幼儿一起朗诵教师总结的儿歌,边说边操作。

观察图片,比较相同物体的长短。

请幼儿看看图片哪支铅笔长?哪支铅笔短?并在最长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红色,在短的铅笔下面的圆圈里图上蓝色。4.分组操作,巩固方法。

请幼儿在小筐里分别拿出不同的物体进行比较,相邻两名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重点指导掌握不好的幼儿。

三、活动延伸。

教师小结后,让幼儿通过寻找生活中熟悉的物品学习比较长短,形成长于短的体验。

(活动自然结束)。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操作实践和联系实际的活动,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

2.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发展学生的估计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对万以内的'数进行大小比较。

教学准备:卡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324()432324()342。

2.一件衣服87元,一条裤子218元,裤子和衣服哪个更贵?你怎么知道的?

二、学习新知。

2.小组进行讨论。

3.进行交流。(方法可能有两种,一是2530不到3000,3680已超过3000。所以,2530比3680小。二是千位上2比3小,2530就比3680小)。

4.你会比电视机(2530元)和冰箱(2350元)的价格吗?自己先把你的方法与同桌说一说,再组织班级交流。(电视机和冰箱价格的千位上都是2,该怎样比呢?)。

5.任意选择两种商品,比一比它们的价格,再在小组里说说你是怎样比的。

6.练习:比大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380()32802380()2360。

2380()82302380()3820。

三、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书上,再进行交流。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火箭每秒能飞行4500米,人造卫星每秒能飞行8000米。谁飞行得快?

先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3.城关小学有学生1036名,林庄小学有学生890名,哪个学校的学生多?

5870401249007104。

5003289560448002。

学生先相互说给对方听,再在班级里进行交流。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的第4题。

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一

江阴市花园小学俞昊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教学过程:

一、动手游戏导入课题《比较》。

(大小,高矮,长短,胖瘦,粗细。。)。

二、新授。

1、小朋友,你们在家愿不愿意帮助妈妈收拾家务?我们的好朋友小明他帮助妈妈把家务收拾好后,把妈妈、爸爸、自己的衣服分类放好,说“妈妈的衣服真多啊”,你能告诉老师,小明是怎么知道妈妈的衣服多?(出示课件图片)。

2、学生自由发言(因为我看到妈妈的衣服叠的最厚了。。。)。

3、看到老师的图片,你还能比较什么?(妈妈的衣服比爸爸的衣服短,比小明的衣服长,所以小明的衣服最短;还能比较花瓶,观赏的装饰品,古董马,妈妈小明的身高。。)。

4、同学们观察的真细致。闭上眼睛,跟老师旅游轻松一下!看!出示课件,我们到哪儿了啊?(花果山)你能在这儿比较什么?(学生尽情发挥,数,猴子,比较多少)接着去旅游出示课件我们又来到哪儿了啊?(海边)我们能比较什么啊?(学生自由说)。

5、我们旅游到了这么多的地方,能不能从我们生活中进行比较呢?把你们课前收集的资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告诉大家你比较的是什么。(矿泉水瓶,汽车,球,铅笔,纸。。。。)看看我们教室里能比较什么?生活中我们还能比较什么?(学生自由回答,老师随机鼓励肯定其想象力和观察能力)。

6、游戏《小组找家》出示课件让学生比较完书的厚和书的多少之后,分组,听老师口令找家。

7、游戏〈男女找家〉出示课件,轻重的比较,然后男生女生分组找家。

9、动手涂一涂。出示课件,看到大数受不了了,为什么?(我们小朋友可不要象他这样,要爱护树木)下面把你认为是大树的涂上深绿色,小树涂上浅绿色,动手涂一涂,比一比谁涂的又快又好,老师就奖励他一个大拇哥。学生动手老师巡视。

二、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会了比较,以后在生活中就可以运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比较。下面我们就到大自然中看一看还能比较什么?男女排队走出教室。

教学反思:

《比较》是上一节课《分类》的延续,是小朋友在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与妈妈一起放衣服的情景,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提出比较厚薄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讨论问题研究问题比较事物的方法。这节课在设计上能吸引学生,上课实际效果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当中,但游戏的运用还可以设计的更吸引孩子又能把本节课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掌握。环节的设计也注意了对教材的知识的比较和补充,还渗透了保护环境的教育。但是环节的巧妙并不能代表课堂的成功。在真正上课时,没有想象中的预期效果。首先在备学生中准备的不充分,对学生的回答老师没有很巧妙的回答,需要进一步提高调空能力和语言艺术。其次在出现知识性的问题应该充分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急噪和不允许学生发言的现象。教具和课件应该做的更加精美一点。充分发挥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情景教学,使数学更加生活化情景化。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二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幼儿园数学教案《比较多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较多的物体,会比较多少。

2、培养幼儿的初步分析、比较能力。

一列火车、小动物图片、小猫。

3、小狗。

3、小鸡。

4、小兔子4,萝卜。

5、毛毛虫。

5、骨头。

5、小鱼4.

本学期所带小班抽课数学《比较多少》。《比较多少》是幼儿认识数的开始,非常适合小班孩子们的年龄特征。小班的孩子年龄小、好玩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如果是伴随着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的完成活动目标。根据这一个思想的目标,我在设计本活动时,从幼儿的兴趣点着手,设计了贴近幼儿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初步引导幼儿感知理解“多少“和“一样多”,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初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活动开始我用小动物们乘坐一列火车去公园玩的情景导入,抓住幼儿好玩好动的特点,引起幼儿的兴趣。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

动中快乐的游戏,进入情境和角色。不过一节活动下来,我认为不足的地方就是准备的小动物过多,在操作过程中超时,孩子们玩的不够尽兴,把最后的游戏讲解清楚规则,让幼儿理解清楚,更好的巩固所学的知识。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三

《图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本课教材的教学是建立在之前认识了立体图形、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具体的图形分类活动,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归类和梳理,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并在教材中安排了实践活动,“看一看,说一说”让学生举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运用事例,接着又设计活动“拉一拉”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比四边形好以及三角形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

综合考虑本教材的设计意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是这样来制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的:

1.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经历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数学情感。

3.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其中,“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以及图形间的关系,会对图形进行有规律的分类并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生活现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而“通过观察和操作,体会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的稳定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还将借助多媒体教具来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说教法与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的教学核心思想是:“教是为了不教”。这正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目标不只是使学生“学会”,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发现问题,“创造”新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发展智慧,增长才干。在教学中,我注意采用谈话式、讨论式、活动式的教学,实施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力争体现如下的教学理论:

1、主客体发展统一论。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自觉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是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活动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落实。

2、有目的地运用交谈和启发引导的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探究、实践操作、归纳、尝试等活动形式的学习,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

【说教学流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本着创造性的利用教材,按课程标准来上课的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修改和重组了教材,通过利用故事一条线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努力贯彻“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变为丰富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感悟,体验数学学习的愉快和乐趣,力争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不仅获得了知识,同时亲身经历和体验了知识获得的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一上课,我准备口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的教学。我说“今天我在来学校的路上遇到了几个老朋友,他们说有好长一段时间没与我们的同学见面了,挺想咱们的。所以硬是哀求我带它们来参加我们今天的这堂课。我那会就说了,我们的同学可能早把你们给忘记了,还是我回去跟他们打完招呼后,你们再来吧!可这群老朋友就是不听劝,它们坚信我们的同学肯定没把它们给忘记掉。瞧,这会它们在一边等着了。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

这样的提问能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老师带来的老朋友是谁。设计这个环节,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的好奇心和兴趣是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内驱力,又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为下面的教学聚集动力。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课件依次出示这一群老朋友(教材p22说一说中的各种图形),然后引导学生:

1.说一说“这些老朋友的名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还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

2.小组合作,帮帮老朋友。

在这一环节里,我通过与学生谈话来呈现问题,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师:他们遇到的问题是,它们图形王国的成员越来越多了,所以它们想分家,但它们的国王说了,要分就得有规律的分,否则不让分。其实大多数的图形朋友还是分得比较合理的,它们都符合了国王的要求。但还有这么三家被国王给制止了,说它们还没有按规律去分清。课件呈现有问题的家庭:

第一家:长方行、正方形、菱形和正方体。

第二家: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和圆。

第三家:正方形、菱形、三角形和长方形。

师:现在小组成员间互相讨论一下,比比哪个小组帮忙解决的问题最多。

3.小结,导出课题。

在这里师生共同概括出图形分类的几种标准:按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来分,按图形是否由线段组成来分,按组成图形的线段条数来分;并趁势导出课题“图形分类”。

4.统筹安排,我来分。

即练习,让学生对教材所给的p22的所有图形按教材的设计来进行分类。

在这里,教师把对图形分类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思考分类的标准,由此引出新知识,将数学教学融入到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与交流中,经历了探索的过程,对所给的图形进行有效的分类。这样设计,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推理和分类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主动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感到其中的无限乐趣。

(三)实践活动,拓展思维。

在这里教师说“其实图形王国里成员间还是相对和睦的,分家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当然了,偶尔一两个小鬼捣乱也是有的。就在今天来的这群朋友里,也有两个调皮鬼,(平行四边行和三角形),它们曾经为争论谁的本事大发生过争执,并进行了这样的比赛过——”,通过以上设计来导出下面的两个数学活动:

1、第一回合“比比谁在生活中小朋友身边出现的次数多”

出示教材p23.1中的.图片,解说完后再让学生猜猜谁会赢,自己赞同哪一方,并帮忙举出生活中还在哪里见过运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情况。最后,教师再帮忙总结说“其实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存在现象都很多,是比不出个胜负的,所以第一回合双方算是打了个平手。”

2、第二回合“比比谁的稳定性较好”

先出示p23.2的图片让学生说说图片呈现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信息,并让学生猜一猜按图片中的动作实施后,图形会发生什么变化;再让同桌同学之间互相合作,模仿图片中的情景,验证自己的猜测,并总结规律“三角形的稳定性比平行四边形的稳定性好”。

3、拓展应用。

让学生运用所总结的规律解释p23第3题中的图片情景。

在这一环节里,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同时还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小组合作精神。

(四)全课小结。

师:为了感谢我们班同学的热心帮忙,图形朋友们也给我们带来了礼物。(课件呈现图片)。

[第一份礼物],用图形拼成的各种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在欣赏图片中,同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以及它们共有的特征和联系。

[第二份礼物],各种美丽建筑中的图形。

通过欣赏生活建筑中的图形,让学生明白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特征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

在这一环节里,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在欣赏中间接地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把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化,加深印象,内化知识结构。同时将图形与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

本节课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着重体现图形分类的三种依据,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图形的特征和分类的标准。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四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了小数的特征,并掌握了小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内容的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经历购买学习用品这一简单的生活实际情况来获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以前已经学习了“整数大小比较”,那时比较一、两位数大小,一般不脱离现实情景和具体的量来抽象地比较数大小的,且仅限于整数。而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究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不仅不受小数位数的限制,而且还要求学生渐渐脱离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策略来比较小数的大小。本课中安排了一个“购买学习用品”的生活情境,结合生活经验比较小数的大小,并得出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

这样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日益高涨,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在不断地提高。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能结合具体内容比较一位、两位小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讨论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获取成功的喜悦。

情境教学,在例题的教学中创设符合学生生活情境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学生们经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等学习活动,自主探索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教学重难点:

比较两个小数大小的方法。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提问提供话题:你喜欢运动吗?最喜欢的项目什么?运动有什么好处呢?

学生交流活动,教师加以鼓励评价。

2.小结:运动有益于健康,运动中,还藏着很多数学问题。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知。

1.情境展现,主题图(运动会上跳远比赛的成绩单)。并出示如下信息:

总结比较方法:两个小数比大小,先比整数部分,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从十分位开始依次比较小数部分。

2.出示课件巩固练习。

3.知识迁移。

这样学生们能够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行一次知识的延伸与扩展。从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在学生们回答的基础上总结:(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4.比较分析。

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运用。

1、出示运动会上110米栏成绩单完成练一练.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谁能说一说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吗?希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五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

2、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例6的投影片、小小养殖场和巩固练习l以及游戏题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按顺序写敷.。

2、62后面连续的五个数是()。

62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各数排列起来。

35、87、70、62、15、6。

1、投影出示例6.。

教师:红球有几个?(58个)蓝球有几个?(15个)黄球有几个?(10个)。

大家一起从15数到58,数的过程体会到15到58要经过好多的数。

教师告诉学生,58比15多得多,象刚才的题目我们就可以说,红球比蓝球多得多。

2、投影出示小小养殖场。

小组讨论:小小养殖场,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的多,谁比谁少一些.。

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鹅比鸭少一些,鹅比鸡少得多,鸡比鸭多的多等等。

1、小娟有37张邮票.(投影片出示)。

本题可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中交流。

(1)小明可能有几张邮票?

(2)小红可能有几张邮票?

2、第43页“做一做”

第1题:4人小组根据题意每人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

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提问个别学生,集体订正.。

第3题:看谁最聪明:你能想出几种答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3、下面各数中,谁比谁多一些,谁比谁多得多,谁比谁少一些?

15、17、45。

把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一听。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知道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就是求几个图形面积的和(或差);能正确地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并能灵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

2、注重对组合图形的分析方法与计算技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方法:

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过程:

一、割补法。

这类方法一般是从组合图形中分割成几种不同的基本图形,这类图形的阴影部分面积就是求几个基本图形面积之和(或者差)。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二、等积变形法。

这类方法是将题中的条件或问题替换成面积相等的另外的条件或问题,使原来复杂的图形变为简单明了的图形。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三、旋转法。

这种方法是将图形中某一部分切割下来平行移动到一恰当位置,使之组合成一个新的基本规则图。

ppt演示变化过程,并出示解题过程。

四、小结方法。

求组合图形面积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1、弄清组合图形所求的是哪些部分的面积。

2、根据图中条件联想各种简单图形的特征,看组合图形可以分成几块什么样的图形,能否通过割补、等积变形、旋转等方法使图形化繁为简。

小学数学分类与比较教案篇十七

木板,书,围巾,纸,袜子,毛巾,饼干,鞋盒,饮料,积木,篮子活动过程。

一、目测。

1.师:小朋友冬天穿的外套,比你们现在穿的要怎么样啊(厚)那现在的的呢(薄)。

2.出示木板。

师:我这里有一块木板,你们觉得是厚还是薄呢?师:那我现在在拿出一块,现在这块木板是厚还是薄呢?小结:原来一样东西是不能比的,要两样或两样以上的东西才能比较厚薄。

师:咦,那这两个盒子呢,请你上来指指看,你用什么办法?小结:我们能通过自己的眼睛,来比较东西的厚薄。

二、触摸1.教师出示围巾。

师:天气变得冷起来了,我要围怎样的围巾?那请你们想想看,这两条,我要围哪一条呢?

师:你们都觉得是这条厚吗?师:那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呢?师:对了还可以用摸一摸的方法来比较。2.教师请幼儿上来摸,上来区分。

师:那金老师请小朋友来摸一摸,看看是哪条厚,哪条薄?小结:我们刚才可以用自己的手来摸一摸,来比较物体的厚薄。3.在每张椅子下面放两样厚薄不一的东西。

师:老师在你们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面放了个篮子,请你来比较篮子里的东西,在最厚的东西上面贴上紫色的记时贴,贴好的小朋友把篮子送到这里,记住自己是放在哪里的。

教师检验2-3样物品。

小结:我们的小朋友真棒,能用手触摸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厚薄。

三、并放比。

1.教师出示两块厚薄不明显的肥皂(桌上地面上)师:那请你来看看,这两块肥皂,谁厚谁薄?师:哇,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有些人觉得是这快厚,那底是谁厚呢,请你来想想办法比一比。

师:你用什么办法进行比较啊?

讲述比较厚和比较薄的方法。2.出示饼干盒。

师:现在的这三盒饼干谁最厚谁最薄,请你也来比一比。师:你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小结:对于有些物体厚薄不明显的,我们可以用并放比较的方法。

四、超市。

1.出示不同厚薄的东西。

师:刚才我们的小朋友都学会了并放比较厚薄的的方法是不是啊,有位超市的售货员,想请你们帮帮忙,你们愿意吗,原来超市有很多厚薄不同的东西需要整理,并要找到自己的家,你看有用品区,饮料区,食品区,玩具区。等一下请每个小朋友拿一件商品,先去找到他们的家,然后再进行比较,你可以从厚到薄,也可以从薄到厚的给他们排排队。

检验师: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排的对不对,这一组,这是最薄的,这是最厚的,教师依次检验。

总结:今天我们学会了很多种办法去比较厚薄,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也可以并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五、寻找,操作。

师:我们的家里,教室里都有很多的东西可以用来比厚薄,那现在我们就到教室里去比一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