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识谱教学心得体会(优秀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04:14:55 页码:11
最新识谱教学心得体会(优秀20篇)
2023-11-24 04:14:55    小编:李耀Y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理解和消化。写心得体会时,要注意字句的精准和准确,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图。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一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一名学生,学习音乐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升我们的音乐素养。而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识谱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识谱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识谱需要耐心和毅力。刚开始学习识谱时,我发现谱记号看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复杂。然而,当我真正开始练习识谱时,我迅速意识到不是那么回事。一小节乐谱中的音符、节拍符号和音高符号要在瞬间准确率过目,没有一丝犹豫。这就需要我们耐心地反复练习,牢牢掌握每一个谱记号的含义。在识谱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困难是正常的,我们要坚持下去,努力克服困难。

其次,运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加快学习的速度。在识谱过程中,我发现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可以帮助我更快地记忆音符和谱记号。例如,使用手指指示音符所在的位置,将乐谱和键盘图放在一起比对,可以帮助我快速找准音符的位置。此外,利用颜色标记音符和节拍符号的不同部分,也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区分它们。这些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使学习过程更加有趣。

第三,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加深对谱记号的理解。音乐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音乐有着不同的谱记号和音乐特点。当我们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时,我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音乐知识,还可以加深对谱记号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时,我发现其中的谱记号较多,需要更加仔细地阅读乐谱。而当我开始接触流行音乐时,我意识到它们的谱记号更加简洁明了。通过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谱记号。

第四,练习识谱要结合实际乐器演奏。学习识谱离不开实际的乐器演奏。只有通过实际演奏,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乐谱中的谱记号和乐句。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演奏钢琴是我练习识谱的主要方式。将乐谱上的音符演奏出来,真切地感受到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乐谱上的内容。同时,演奏还可以帮助我发现和纠正自己在识谱过程中的错误,提高我对音符和谱记号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最后,识谱不只是一项技能,更是一种艺术。识谱不只是为了读懂乐谱,更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音乐。如果我们只把识谱当做一项机械的训练,而忽略了音乐的情感性和艺术性,那么我们将无法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和魅力。因此,在学习识谱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多地感受音乐,领悟其中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作品。

总之,学习音乐识谱是我们学习音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耐心与毅力、视觉辅助工具、多接触不同类型的音乐、结合实际乐器演奏和追求艺术性,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识谱技能,提高音乐素养。无论是作为音乐爱好者还是未来的音乐从业者,识谱都是我们音乐学习之路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们一起热爱音乐,享受音乐识谱的美好过程。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二

要针对学生求知欲、可塑性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1.采用多种形式的游戏法,帮助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1.先学歌曲。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3突破难点。

在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

四、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竖笛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三

作为音乐爱好者,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功,也是了解音乐理论的重要途径。通过识谱,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符间的关系,表达音乐中的情感,播放出更加动人的旋律。在我的音乐学习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识谱的重要性和乐趣,下面我将就此加以分享。

首先,识谱让我感受到音乐的美妙。通过学习五线谱和简谱,我可以将音符与乐器的发声联系起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在演奏时,我可以准确地读懂谱表现出作曲家的意图,感受到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比如,在演奏一首悲伤的曲子时,我会选择更加细腻的演奏方式,使得听众能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悲伤情绪。而在演奏欢快的曲子时,我会强调节奏感和活力,让听众沉浸在愉悦的氛围中。通过识谱,我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

其次,识谱给了我更多的参与音乐创作的机会。通过识谱,我可以阅读他人的作品,领悟作曲家的构思与技巧,从而启发自己的创作灵感。有时候,我会看一首脍炙人口的乐曲的谱表,从中学习作曲家的写作技巧,将其中的精华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在创作过程中,识谱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过识谱,我们才能够将脑海中的音符转化为实际的音乐作品,让大家听到我们的音乐创作。

识谱也提高了我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在识谱的过程中,我需要准确地读懂每一个音符,并理解音符之间的关系。这让我对音乐作品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通过识谱,我可以分析乐曲的结构,探究作曲家的写作意图。例如,我学习了贝多芬的一些著名作品的谱表,深入理解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内心世界。这不仅让我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有了提高,也让我更加欣赏音乐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

此外,识谱培养了我的耐心和专注力。识谱需要我们一字一句地读懂谱表,丝毫不能马虎大意。即使是一首简单的曲子,也需要耐心和毅力。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复琢磨,我学会了专注于细节,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和耐心。这对于其他学习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是有益的。

最后,识谱培养了我的团队合作意识。音乐是一种的团队合作的艺术形式,音乐家们需要共同演奏,在节奏和音色上保持统一。识谱让我更好地协调与他人的合作,明确自己的分工,使整个演奏团队形成合力,将音乐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

总而言之,识谱是音乐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识谱,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参与音乐创作,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培养耐心和专注力,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希望我今后的音乐学习之路上,能够继续深入学习识谱,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四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半年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学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所以在学唱新歌之前,我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同样的,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在学唱新简谱之前创编,也可以在学完了新歌之后来创编。这样都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

三.进行集中教学。我在网上看到过金彩云老师讲到的“识谱集中教学法”,我觉得很有道理。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课文分散教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在小学阶段基本完成简谱识谱任务,在初中阶段基本完成五线谱识谱任务。事实上,这个任务远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首先,这种过分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简谱。

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初中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初中一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或初中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靠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五

在学习识谱课程的过程中,我开始对音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识谱不仅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更是一种语言的表达形式,让人探索音乐的奥秘,领略它的魅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明白了为什么音乐被誉为最美好的语言之一。识谱课程让我重新认识了音乐,激起了我的热爱之情。

第二段:识谱让音乐的理论知识更加丰富。

通过识谱课程,我了解了音乐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音阶、节奏、节拍等等。识谱让我对音乐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为我以后学习音乐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此外,掌握识谱技巧可以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演奏音乐,也可以让我更加欣赏音乐表演,轻松理解演出者的演奏技巧。

学习识谱课程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音乐理论知识的提高,更是思考方式和学习方法的改变。掌握识谱技巧需要不断地练习和体验,这让我养成了一种专注和坚持的态度。我开始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不再害怕困难和挫折,这对我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将是有益的。

第四段:识谱让我在音乐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学习识谱技巧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我在不断的实践和反复训练中,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识谱技术。这不仅让我在音乐理论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我更好地演奏和表达音乐。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我有信心能够更加深入地领悟音乐的魅力,展现自己在音乐方面的才华。

第五段:结语。

总之,学习识谱课程是音乐学习和音乐理论学习的基础。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掌握了不少的识谱技巧,也对音乐产生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识谱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精神和态度。希望我能在以后的学习和演出中,更加熟练地使用识谱技巧,更加深入地领悟音乐的奥秘。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六

大家都知道,旋律是由调式、节奏、节拍、力度、音色、表演方法方式等音乐基本要素有机地结合而成的,音乐的美就是在旋律的进行中流淌出来的。

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教学识谱的目标要求是“能识读简单乐谱”。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对识谱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多见,大部分学生存在为难情绪,许多老师也对识谱教学“敬而远之”,识谱教学目标很难落实。怎么样才能降低识谱教学的难度?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提高兴趣呢?我在这里谈一点自己在实际教学中的体会。

1、完整、生动地范唱,激发起学生学唱曲谱的兴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如果不能让学生充分地聆听音乐,而过早地提出识谱的要求,那么再好的音乐学生也没兴致学习了。所以演唱曲谱之前,我会采用播放范唱、教师范唱等方法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熟悉曲调之后,允许学生轻声地哼唱,这样一来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就比较深刻,学起来会容易得多。

2、从歌曲的高潮处学起。因为歌曲的高潮往往给人印象最深也最好听。或从学生最有兴趣的乐句学起。比如歌曲《踩雨》,第一次听范唱学生就对歌中“沙里格沙”的像声词很感兴趣,忍不住随着我唱。但是歌曲多次出现“沙里格沙”曲调却有变化。趁着学生兴趣浓厚,我就引导他们视唱曲谱,找出相同和不同。学生反应很积极。

3、对比中学唱乐谱。有两层意思。一是对比相似乐句,找出不同。二是发现相同乐句,化繁为简。这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比如五年级歌曲《雨花石》。旋律起伏跌宕,节奏富于变化很不容易唱好。但有些乐句是重复出现的。《雨花石》共八句。其中第一句和第三句一样,第六句和第八句一样。如果引导学生发现这一特点,曲谱就变得简单了。同时歌曲第五句和第七句旋律只有开头两个音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后,让他们对比着学唱,学生印象深刻,就能唱准了。

4、听琴声模唱复杂乐句。比如第十一册的蒙古族短调歌曲《银杯》。曲调是这样的(略)。曲调音域宽,音程跨度大,66八度32七度。学生忍不住问我,“老师,歌曲的曲调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起伏?”我笑着把这个问题反问给学生。他们的想像是:高低变化的曲调好像在表现起伏的大草原;音程跨度那么大就像蒙古族人宽广的胸怀;还有人说,曲调高的时候他好像飞上了蓝天,而低的时候他就好像站在草原上了。我默许着学生的种种想像,并让他们带着想像,先听我弹奏一遍曲调,之后跟琴在心里唱一遍,然后再跟着琴把旋律像唱词一样唱出来。经过循序渐进的练习,学生就准确而有感情地唱出曲调了。

5、提炼难点,而后整体学唱。比如上面提到的歌曲《银杯》。模唱曲谱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还是唱不好,可以把66和32两处大跳音.程提出来,提示学生,唱“草原”的时候,就在心里准备好“蓝天”的位置。也就是唱前一个低音,就要在心里准备好唱下一个高音。或老师在琴上弹第一个音,学生试着唱出后一个音,老师再用琴校正。唱准了之后再回到乐句中整体学唱。

6、引导学生在听唱旋律的过程中用手势划出旋律线,或身体起伏律动,体会旋律的高低变化。例如在《童心是小鸟》一课中,“飞来飞去在四季的怀抱里”曲调起伏很大,学生不容易掌握。于是,我引导学生边用手臂划旋律线边想象小鸟飞的样子。有的学生就想象“好像小鸟向下飞忽然又冲向天空。”所以,在接下来唱到55八度大.跳时学生也俯身向下转而又昂首向天。曲调也随之及时准确地唱出来了。

7、因材施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难易适度的乐句学唱。这样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成功感,增强学谱的信心。

以上是我识谱教学中的一些例子。教学中,还存在先唱词还是先唱谱的问题。我觉得两种方法各有道理,各有前提。如果所学歌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或曲调容易上口的,可以选择先学歌词。反之,如果是学生不熟的新歌,曲调又相对较难,就应该选择先学唱歌词,在熟悉曲调的基础上再学乐谱知识。

高年级学生即使具备了独立识谱能力,也不能完全依赖识谱教学法来学习音乐。一方面学生能力有差异,另一方面防止学习起来单调枯燥。另外,关于识谱教学我一直有一个困惑:由于我们的音乐课课时分散,教学不连贯,而且每节课要完成歌唱任务,不能安排太多的时间学习识谱,所以想让学生真正做到独立识谱不是件容易事。我想我们可不可以尝试至少集中两个课时的时间进行识谱训练,也许能让学生学得扎实一些。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七

戏曲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相传的。如今记谱方式发生了很大转变,出现了文字普、工尺谱、减字谱等等,但是他们流传时间并不是太长。例如,唐代音乐只有曲名,是没有谱子来记录它们的。这些乐曲只记录弹法,因此导致很多音乐流失掉,并且旋律的高低、具体弹法也是很难分辨的。对于从事音乐工作的人来说,基本的识谱和乐理知识还是需要懂得的。但是,在我们日常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多音乐教师在识谱教学的认识上还存在着种种误区:

一、学习方式也有所转变(合作、探究)。但还是有一部分老师把其他教育理论照搬到音乐教学当中,特别是语文,对识谱的“识”字,认为识谱是和识字相等同的,这是音乐教学不允许出现的错误。一般人认为,识字是可以理解文章的感情,可以通过文字阅读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文章中明确的概念和内容,而对于音乐教学来说就是不适用的。例如:贝多芬的交响曲总谱是不能“阅读”的,如果不听音乐的话,很难在总谱上找到有用的信息。对于大众来说,一般不具备阅读总谱的能力,阅读总谱是需要具备良好的读谱基础、转调乐器、和声、内心听觉等能力。这些能力是大音乐家才具备的,一般人很难做到。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没有声音音乐就不存在了。识字是确定性的,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看到作者的思想,而音乐具有非语义性,只看乐谱是不能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因此,音乐老师不能把识谱当成识字来看待,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我们加以区分。

2.识谱不是学习音乐的金钥匙。不要认为教会学生识谱的本领,就是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并成为他们以后终身学习音乐的重要内容,认为学会识谱就会懂得音乐创作、音乐欣赏。音乐教育的难点是识谱问题,但人类获得音乐的途径并不是通过识谱进行的。对于大多数公民来说,他们终身的学习是不依赖于识谱教学的。每个人都会唱歌曲、欣赏音乐,在听的过程中记录大量的音乐旋律,但这些音乐旋律并不是通过识谱来记忆的,而是通过听、模仿、弥漫、欣赏、强化、体验等方式进行音乐旋律的记忆。识谱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困难,我们可以通过简谱的方式进行教学,简谱会很容易让人接受,而五线谱是非常复杂的读谱方式,即使在西方国家这也是一门很难掌握读的读谱方法。因此,识谱对学习音乐来说只是一种手段,而音乐的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才是音乐教育的重点。音乐要素俗称音乐语言,音乐语言是表达音乐情感的语言,是与所谓的“识字”相对应的,乐谱记录的是音高、节奏,谱子只是记录音乐的一种符号,像一些韵律、风格是记录不出来的,这些需要演奏者通过弹奏表达出来。

3.音乐的语言就是音乐要素。音乐真正的核心能力就是对音乐要素的感知、表达能力。音乐的表达是通过和声、音色、节奏、旋律、力度、速度进行的,这才是音乐教学的关键。音乐的情感并不是通过读谱就能体会到的,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读谱产生这种感觉。课程改革之后,把音乐要素提到这么高的位置上是有一定原因的。之前,音乐审美与识谱教学是相脱节的,但课改之后做到了两者同一进行教学。

一、《课程标准》中对识谱的要求。

在音乐感知中进行识谱,在音乐实践中应用乐谱,识谱的过程是在实践中进行的,老师们也可以在听觉感知上进行教学。在音乐实践中运用乐谱,不能单单进行识谱的练习和技巧的训练,而完全脱离音乐。单学识谱技能是非常困难的,而在学习器乐、声乐中进行识谱教学,是相对容易的,学生会在无意识中学会识谱。1-2年级的学生对待识谱采用唱名模唱法;3-6年级的学生跟着钢琴进行视唱;7-9的学生可以较为顺畅的进行识读乐谱。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学校、地区进行不同的教学,但课标是全国都应该达到的标准,是最低的基础。

记得1931年美国穆塞尔在《音乐教育心理学》中说到:“识谱是在音乐教学中顺带进行的,而不是把它当做目的的本身。”他的观点奠定了美国对识谱教学的基本看法。大多数儿童是在唱、奏等愉快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识谱学习的,而不是通过单纯的训练获得的。开威尔马赛是在调查实验报告中得出的结论,告诉大家单纯的训练识谱是徒劳的。乐谱只是记录音乐的工具,乐谱本身并不是音乐。因为乐谱是非音乐的体验,乐谱是给演奏者提供的,也是给专业音乐家提供的,作为文献的一种手段、方法。建议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适当的阅读总谱,会对音乐课堂的教学有一定的好处。

音乐教师不要在识谱教学上面浪费大量的时间,识谱的观念也和社会认同有关联,不要用识谱能力评价学生的音乐能力。并不是说不识谱就不能成为音乐家,有很好的音乐修养就可以。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在一年级就进行唱名的教学,这样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的,这也是超出大纲要求的。

技能分为两个方面:歌唱和记谱。识谱教学的作用还是大于歌唱技能的,乐器演奏过程中能够做到顺畅的演奏就必须具备良好的音乐基础。但对待识谱教学要坚持有序的、可发展的、系统的教学观念,识谱依然是我们教学中比较重要的教学环节,以下是关于识谱的一些方法。

识谱与识字有本质的区别,识谱的学习和从学说话到识字的过程相近。就以学习方面来说,学习音乐和学习英语有些相似,英语也主要在于听上,训练学生敏锐的听力、表达能力;而与美术的学习方式是相反的,美术训练学生的视觉。在从学说话到识字的过程方面,一定先学会说话才学会认字的,说的过程也是模仿的过程。

学习识谱的过程基本是唱名模唱-唱名背唱-认识唱名-按节奏唱唱名-识读乐谱。首先从唱名模唱开始,就是所谓的唱谱子,接着把模唱的旋律通过多次练习熟记心中,然后认识唱名,最初的认识唱名是从sol、mi、la开始的,因为他们是最容易掌握和唱准的音区,接下来按照节奏进行读谱,在五年级教学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在识读乐谱需要注意两点:欣赏领先、节奏领先。识谱的难点是节奏,节奏的复杂性带来识谱的复杂性。所以,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教师要重视对他们节奏感的培养。先固定后移动,do在线上也在间上从读谱教学的基本要求、标准到具体的教学方法都我们进行了一个引领和指导。要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读谱,在音乐情景中进行识谱。我们观看了很多国内外的先进教学方法,他们都是从节奏开始入手,然后再进行识谱的教学。对于读谱学习应该从模仿开始,音乐的学习要从感性到理性,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八

音乐识谱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帮助我们了解音乐的构成和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达能力。作为一名学生,我在学习音乐识谱的过程中有了许多心得体会。下面我将以五个段落来分享我的感受。

第一段:音乐识谱的重要性。

音乐识谱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帮助我们准确地读取乐谱上的音符,理解其演奏技巧和表达方式。在音乐课上,老师通过讲解音符的读法和音高的变化,帮助我们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通过识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和意图,提高音乐创作的能力。

第二段:学习音乐识谱的方法。

学习音乐识谱需要不断练习和梳理基础知识。我最开始通过认识音符的形状和音符的名字来记忆,然后通过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同时,我还会利用一些学习软件和网站,帮助我巩固所学的音符和乐谱知识。在课外时间,我会尝试去识谱一些简单的乐曲并演奏出来,从而提高识谱的速度和准确度。

第三段:识谱对音乐理解的帮助。

通过识谱,我逐渐掌握了乐曲的结构和构成要素,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演奏技巧和表达要求。在演奏时,我能够更准确地读取乐谱上的音符,并根据乐曲的要求掌握节奏、速度和力度的变化。识谱不仅有助于乐器演奏,也对我理解和唱好歌曲非常有帮助。通过识谱,我能够更好地掌握歌曲的旋律走向和音阶变化,更好地发挥歌唱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第四段:识谱对音乐创作的影响。

学习识谱对我的音乐创作能力也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识谱,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和声关系和旋律线索,从而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合理的编排和创作。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音符与和弦之间的关系,创作出更和谐的音乐作品。同时,识谱还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各种音乐类型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从而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通过学习音乐识谱,我不仅提高了音乐表达和演奏能力,还拓宽了自己的音乐视野。我深刻体会到,识谱是音乐学习的必备技能,它不仅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还为我们的音乐创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我将继续努力学习识谱,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为自己的音乐梦想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九

不少中小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是相当强的,但是让他唱曲谱却感到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数年前笔者在一次听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时,看到教师先唱do-re-mi,让学生自己接着唱:mi-re-do,全班学生竟然都唱不准这三个音。这使我感到惊讶。后来,对一所中学两个初三毕业班学生逐个进行视唱能力的测验中,发现能够用唱名唱准c大音阶(从do到高音do八个音)的学生的比例甚低。同样,对多所中学的数百名初中学生的视唱能力测验中,也得到“大部分中学生不能唱准c大调音阶”的测量结果(当然,这不能说明所有的学校和班级都是这样)。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中学生连音阶还唱不准呢?显然,这不可能达到能够“视唱简单的乐谱”的要求。

一、识谱教学中学生用“唱名”来唱曲调的重要性。

如果从心理的角度对识谱(视唱)的过程(主要是音高的训练)进行分析,视唱有三个心理过程:第一是视觉反应的过程,即用眼看乐谱(识别音符)的过程;第二是听觉反应的过程,即从听觉的印象中“检索”出相应的音高的过程;第三是动作反应的过程,即指挥发声器官或其他动作器官进行唱或奏的过程。当然,这是我们对视唱过程的心理分析,这三个方面是一个不能分开的过程。

二、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

现代学生的音乐经验的获得,大部分在音乐课之外。从幼儿开始,在家庭、在校内外各种场合,他们听过大量的音乐,积累了丰富的音乐经验,建立起对音乐各种要素的听觉印象。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量听到的音乐是歌唱声和乐器声,除了在音乐课上,几乎接触不到“唱名”。如果在音乐课上我们很少进行“唱名”的练习,那么,学生们不掌握“唱名音程感”就是很自然的。学生普遍缺乏“唱名音程感”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用“唱名”进行歌唱的练习不够。我们的音乐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唱名音程感”的训练,以使学生打好识谱技能的基础。这一点,对学习线谱或简谱来说是完全一样的。

三、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好方法。

练习使用唱名,可以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结合歌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的方法;另一种是专门训练的方法,即使用听音(听辨)、视唱(视唱练习曲)的方法。对于普通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课来说,主要是采用结合音乐实践活动的方法,也就是说,在学习唱歌、演奏器乐等过程中,进行“唱名”练习。在丰富多彩的音乐实践活动中顺带地进行“唱名音程感”的训练,这是一种自然的、符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要尽量少用甚至不用专门训练的方法,因为它容易变成枯燥的、机械的技术操练,学生没有兴趣,效果也不会好。即使稍作一点短时间的专门练习,也必须带有游戏性,以保持兴趣为前提。

四、训练“唱名音程感”的最佳期。

在小学低年级进行“唱名音程感”训练的时候,不必使用乐谱。因为,不用乐谱只用听唱的方法学习“唱名”,减少了学习识谱的难度,使儿童集中于听觉方面的学习(充分利用最佳期),识谱的视觉反应训练,留待以后(中年级开始)逐步进行。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

五、各年级唱歌教学中都要注意“多唱歌谱”

在低年级没有牢固地建立“唱名音程感”的班级,在中、高年级,初中阶段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结合唱歌教学等,有意识地进行“多唱唱名”的“唱名音程感”训练。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必要的“补课”。这种“补课”训练同样必须采用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方法。中学生的能力和兴趣与小学生不同,但也不能采用成人的、专业的那套方法。在许多中学音乐教学中,忽视青少年的特点,采用成人化的、专业化的方法我们应注意避免。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依*灌输,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但在我教小学音乐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便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简谱.对于音乐识谱教学,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些反思:。

一.强化听的感觉.

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一

识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难点,很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教,学生们也不知道怎么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音乐教学和汉语拼音一样重要。识谱教学必须从小学开始,打开学生的音乐之门。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兴趣属于一种非常特殊的心理活动,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乐谱的认识和兴趣,才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游戏活动。

“摘苹果”游戏:将已经准备好的乐谱全部用“苹果”表现在卡片上,然后将这些“苹果”放在一个已经制作好的“苹果树”上。游戏开始以后,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苹果”,学习卡片背面的音符。

“给小动物找家”:做这个游戏的依据是每个动物都有不一样的发声特点,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动物的发声特点设定节奏,如小狗是“3”,小猫是“ii”,小猪是“777”,小象是“6666”等。在游戏中,每一位学生都必须把这些已经画好的乐谱水果按照每个动物的喜好,送到它们的家门口,送到之后,翻开卡片的背面学习音符,唱对了才能进它们的家。

游戏的互动性和学生天生爱动的性格,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出来。音乐教师必须将积极的心态带进教室,感染学生,使学生更有动力。

二、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力的培养对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非常关键,因为小学生还没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教师只能依靠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能力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对乐谱、节奏和旋律等基本的音乐要素的变化和重组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他们提供创编的机会。

《小溪流水响叮咚》是小学音乐课中的一首教学歌曲,因为旋律和节奏都非常简单,并且音律非常柔和优美,深受学生喜爱。所以,在教学生学习新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音乐旋律打乱,以小节为单位排列在一起,让学生熟悉每个小节的旋律高低,根据自己的判断排列成自己认为正确的音乐旋律,然后演奏。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听为主导,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创编音乐,最后大家一起分享和演奏。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了。其实在音乐教学中,这样的音乐创编形式分为很多种,也正是因为多种多样的创编形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挖掘,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苏教版的器乐教学。

苏教版的音乐教材中,竖笛教育在三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小学音乐课堂。我做了一个比较大胆的尝试,就是在二年级的时候把竖笛教育纳入音乐教学中。将器乐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演奏中提高识谱能力,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竖笛有特定的音高,只要很好地把控气息,掌握指法和节奏,就可以随时随地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可以用竖笛的演奏问好。教师唱:“1234-5-||。”学生吹:“555-555-5432-1-||。”教师还可以玩“旋律接龙”的游戏,如学生a唱“1112-3-||”,学生b接着唱“2223-4-||”,学生c则接下来唱“3334-5-||”。

在新歌的学习中,对一些非常简单的旋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演奏和创编。对学生的创编,教师不要苛求,只要学生自己认为这样的旋律是合适自己的就可以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四、创编儿歌。

识谱教育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准确地把握乐谱的知识,是学生理解歌曲的意思,掌握演奏歌曲的方法的基础。乐谱的学习是非常枯燥无味的,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将五线谱转变成一首非常简单的儿歌,让学生在弹奏的时候阅读。在教学的时候,学生浓厚的兴趣和爱玩爱动的天性必须在课堂上被激发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没有约束力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要想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取得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必须注意学生的情感倾向和思维模式,正确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识谱的能力。

案例:下加一线来敲门dododo,门前招手请过来rerere。一线上面有猫咪mimimi,第一房间有沙发fafafa。二线旁边悄悄话solsolsol,第二房间把手拉lalala。三线前面笑嘻嘻sisisi,第三房间欢乐多dododo。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周围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能力,编造一些学生容易理解的儿歌。除了课堂的学习之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练习自己编造的儿歌,鼓励学生创编音乐,也是对学生识谱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的发展,将知识通过游戏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和感知能力。

(责编莫彩凤)。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二

识谱,是音乐学习的基本功之一,也是培养音乐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我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识谱一直是我感到困难的一点,但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实践,我渐渐领悟到了一些识谱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识谱要注重细节。在学习音乐时,我发现一个小小的符号或音符的位置稍微偏移一点,就会完全改变乐曲的意境和表达。因此,识谱时要注意每个音符的精确位置,以及符号的准确描绘。尤其是要注重乐谱中的节奏,通过对时值的准确把握,才能更好地理解音乐的韵律和节奏感。

其次,识谱要注重分析。音乐作品是有规律和结构的,通过分析和了解乐曲的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和细节。在识谱的过程中,我会分析乐句的起承转合和情感表达,例如高潮和转调的地方,以及音符之间的跳跃和连接方式等。通过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意图,从而更好地演绎出作品的内涵。

此外,识谱还需要注重记忆和训练。音乐作品的乐谱往往是复杂的,包含了丰富的音符和技巧要求。在识谱的过程中,我常常会将乐谱分段记忆,并通过反复训练来熟悉和巩固记忆。通过反复的识谱和训练,我逐渐掌握了一些常见的乐谱规律和技巧,提高了识谱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识谱还需要培养感觉和灵敏度。音乐是一门艺术,注重的是情感的表达和传达。在识谱的过程中,我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韵律和旋律,从而形成敏锐的感知能力。在面对乐谱时,我会学会用心去理解和诠释作品,通过感知乐曲的情感要求,来准确地识谱和演绎。

总结起来,识谱是一项需要不断实践和培养的技巧。通过注重细节,分析乐曲,记忆训练和培养感觉,我不断提高了自己的识谱能力。在通过识谱演绎乐曲的过程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和魅力。识谱不仅是一项学习音乐的基本功,更是领略音乐之美、传达感情与情感的途径。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识谱能力,更好地理解和演绎美妙的音乐作品。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三

识谱是音乐学习中的基本功,它可以帮助学习者理解音符的含义,读懂音乐谱表,从而准确地演奏乐曲。通过学习识谱,我不仅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同时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人们的喜悦与回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识谱心得体会。

第一段:掌握基本概念与技巧。

在识谱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音乐谱表中的每个符号都具有特定的含义。比如,五线谱中的每个线和每个间隔都代表着一个音符。熟悉这些符号和记谱法对于学会识谱至关重要。我花了一些时间来记忆和运用这些符号和记号,逐渐形成了一种习惯。同时,掌握了基本概念和技巧,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乐曲的结构和意图,更准确地演奏。

第二段: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识谱,我不仅可以读懂音乐谱表,还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每个音符、每个符号都承载着作曲者的情感和意图,它们通过识谱将这些情感传达给听众。当我准确地演奏出乐谱中的音符时,我可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美妙。我学会了如何运用正确的节奏和音感来表达音乐的情感,从而更好地传达我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段:培养耐心和专注力。

学习识谱需要耐心和专注力。一首乐曲包含了许多音符,每个音符都需要正确地演奏出来才能完整地呈现出音乐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常常遇到音符较多、节奏复杂的乐曲,通过反复练习和不断地熟悉,我可以逐渐掌握演奏的技巧。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这是我在其他方面也受益匪浅的能力。

第四段:应用于音乐创作与表演。

学习识谱并不仅限于理解乐曲和演奏乐谱,它也可以应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中。通过识谱,我可以准确地记录和传达自己的音乐创作想法,同时也能够独立演奏和解读各种乐曲。这样,我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音乐才华,并将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识谱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个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

第五段:音乐带来的快乐和回忆。

学习识谱让我重新发现了音乐的魅力和乐趣。演奏音乐让我感到快乐,同时也能够带给他人快乐。音乐是语言无法传达的情感,并且能够唤起我们的回忆和情感。当我演奏一个曾经很熟悉的旋律时,我会想起那些美好的回忆和过往的时光,感受到曲调中诉说的故事。识谱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演绎这些音乐,将自己的情感与听众分享。

总结:通过学习识谱,我不仅掌握了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培养了耐心和专注力,并将其应用于音乐创作和表演中。更重要的是,识谱让我感受到音乐的力量和乐趣,让我重新认识和理解音乐的表达和情感。音乐带给我快乐和回忆,也帮助我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识谱不仅是一门学科,它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灵的滋养。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四

识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但识谱教学又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据调查,学生普遍感到学习识谱枯燥乏味。一位学生这样说道:‚一提到上音乐课,我就头痛。因为一上音乐课,就有无数个我不认识的音符迎面扑来,令我头晕。更可怕的是,老师竟然让我全都记下来。这怎么可能呢?我又不是音乐天才,这么多的‘多来米’,看到都害怕,让我背下来,简直就是谋杀!‛看来,传统的、填鸭式的识谱教学是学生不喜欢音乐课的主要原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谱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必要环节。‛但‚教学内容安排要符合学生心理和心理发展规律。不要把识谱与视唱作为孤立的知识点,要从感性入手,深入浅出,逐步提高。‛新课标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教育观念,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评价等都在改变。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音乐课程标准》,改变旧的观念,指导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时俱进,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创造性地实施《音乐课程标准》。小学音乐课要针对小学生求知欲强、可塑性强、理解力差、坚持性差的特点,依据大纲要求,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制定教学计划,确定音乐教学进度中识谱的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识谱兴趣。

新课标低年部目标中,将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放在首位。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它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倾向,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以人的主观意愿为驱动力的。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兴趣,学生才能有主动学习识谱的愿望,做到自主学习。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比如,在教一年级学生认识五线谱时,我让学生伸出小手念儿歌:五线谱像小手,五根线四个间,我们从下往上数,第一线,第二线,第三线,第四线,第五线,第一间,第二间,第三间,第四间,五线四间五线谱。再如,学习唱名及其位臵时,我又编了首儿歌:下加一线敲敲门do、do、do,门口招手来来来re、re、re,第一线上有猫咪mi、mi、mi,第一房间坐沙发fa、fa、fa,第二线上说说话sol、sol、sol,第二房间手儿拉la、la、la,第三线上笑嘻嘻si、si、si,第三房间歌儿多do、do、do。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地学到识谱知识,形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注意,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

二、识谱教学应循序渐进1、先节奏后音准。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三年级教材《花喜鹊和小乌鸦》这首歌中的第二、第三乐句里有一个大跳音程(‚sol1—————低音la‛)节奏也较复杂,还在低音上有颤,音学生不太好把握。我先将这一句曲谱的学唱设计成‚下坡‛的环节,提示学生前面有一个很陡的坡,下去要特别小心。当指导学生会唱这一句以后,再学唱整首歌谱。这样难点先突破了,再识唱整首乐曲就会更容易,也不会出现视唱‚卡壳‛,‚冷场‛现象,提高了教学效率。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五线谱是十分困难的。他们面对陌生的音乐符号,感到枯燥乏味深不可测,对单调呆板的教学缺乏兴趣,学习困难信心不足。但如果我们采取游戏教学方法,把音乐教学因素和游戏紧密结合组织教学,做到分散难点,化难为易,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常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任务。如,在学读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时,教师按节奏表演‚走‛和‚跑‛的动作,并请学生帮教师同步‚配音‛。学生在教师表演的控制下有节奏地念读‚走走跑跑跑跑‛。当他们感受到‚走‛用的时间长,‚跑‛用的时间短后,再进行教师‚走‛一步学生‚跑‛两步,让学生意识到‚跑‛的时间是‚走‛的一半,最后教师再出示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于是,学生在走走、读读的游戏中了解了四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时值,掌握了两种音符的读法。又如,在复习二拍子、三拍子节拍时我和学生玩‚摘果子‛游戏:在黑板上有一棵果树,上面有两个一串的果子,也有三个一串的果子。教师即兴弹奏二拍子的乐曲或三拍子的乐曲,学生分小组随着音乐的节拍拍手或跺脚。每首乐曲结束后,各组学生要经讨论尽快确定这首乐曲是几拍子,并派代表到树上摘果子,先摘对了的小组可以将果子保存起来。待全部乐曲弹完后根据各组所摘果子串数的多少评出优胜组。就这样,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根据科学家实验说明,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如,二年级歌曲《花喜鹊和小乌鸦》第三至五乐句中出现的附点和切分节奏、十六分音符等都是学生不好掌握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些难点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教学。我将难点乐句的学唱设计成郊游中‚爬山‛的环节:多媒体屏幕上,一片青翠起伏的山峦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曲谱中的唱名则按音的高低出现在山峰上或山谷间,这让学生对歌曲的旋律线及音高的变化一目了然。并且唱名按旋律的节奏出现动态变换,使学生很自然地感受和掌握了旋律的节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爬山‛。那些复杂的节奏、高低起伏的旋律甚至大跳音程很快就被学生轻松掌握。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低年级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五

1、音乐与数学相结合。数学中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进行数学的运算。而音乐的简谱也是用阿拉伯数字1、2、3、4来表达音调。虽然都是用1234来书写,但数学的数字可以是无穷大的,没有局限性。而音乐只用1234567七个字,并分别把它唱成do、re、mi、fa、sol、la、xi,通过这七个音的不同组合,可以构成声乐的长短,音调的高低。因为小学阶段一周才两节音乐课,有时候这节课记住了,下节课又忘记了,与数字相结合的话,就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展开联想,加强巩固。

3、小鸡77。

7、小鸭66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请他进家门。

3、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线谱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此外,还可利用《卡片组音游戏》、《唱名填空法》等进行复习巩固所学的音符。

二、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在线谱上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师可以让学生先拍小鸭走路的节奏xxxx,然后说,小鸭子走路一不小心扭了一下脚,于是它就会xxxx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攻难点,再识谱。

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三、视听结合,训练音准,提高识谱能力。

识谱教学的重点不在于理论,而在于视唱实践,唱是“听”“辨”的目的,也是音乐教学效果的再现。在听、辨的基础上进行视唱我们可以利用趣味识谱,帮助学生进行视唱练习。如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从头至尾)、逆唱(从尾至头)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3、5、6、7由学生按指定的拍子,组成曲调进行视唱。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团材施教。多应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争取最佳的识谱教学效果。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六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门课程——识谱课。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钢琴曲谱的阅读和演奏。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学到了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我领悟到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下面我将分享我的学习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二段: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学习习惯始终是成功的基础,这一点在学习识谱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针对这门课程,需要掌握复杂的记谱法和技法,而好的学习习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和成果。在学习中,坚持每天的课程和练习,可以养成好的钢琴习惯,可以获得更好的体会和技巧。

第三段:个人练习心得。

虽然学习谱曲的步骤看起来有些复杂,但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掌握了方法,自己的练习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在练习钢琴时,我们应该先弄明白自己要学习的曲目的难度,并将其分成若干部分逐一攻克。同时,在练习中需要注意每个音符的音准和力度,多练习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把曲子弹得优美动听。

第四段:团队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

虽然学习识谱是一项个人的技能,但是团队学习和交流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在与同学互相交流的时候,我们可以快速理解经过群众智慧推敲过的每个曲子的演奏之道,还能找到自己的短处并找到克服的方法。不要把学习看作是一项孤独的工作,只有通过与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分享个人经验和知识,才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技巧和水平。

第五段:总结。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得到了很多的收获。首先,我学会了很多关于钢琴演奏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和了解。其次,我也更加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努力,才能取得成功。最后,我也深刻认识到,个人学习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关键性,只有在多方努力的同时,才能达到目标并取得好成果。希望我的学习体会能够对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和启示。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七

识唱曲谱是表现音乐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是小学音乐知识技能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掌握一定的识谱能力对于音乐教学是必要的,教会孩子们识谱,能使他们的音乐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无疑是授他们以“渔”。但能使孩子们在课堂上兴高彩烈的往往是唱、玩、跳,一旦让他们识唱曲谱,课堂气氛就出现“冷场”。识谱单调枯燥,需要理解和记忆,教师为了教学的到位,对一些知识,不得不花费很多时间反复强调练习,学生易产生厌烦情绪,索然无味的课堂气氛,使情感美的陶冶无从谈起。在我教小学音乐这几年的时间,有着这样的深刻的体会:学校音乐重视识谱教育,但学生最没有兴趣,最弱的也是识唱曲谱。对于如何进行音乐识谱教学,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强化聆听,培养音乐感觉。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到聆听,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培养其审美能力的基础。识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曲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我在教唱新歌前首先会让学生欣赏,聆听为先;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将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这种欣赏是教师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堑而设的,这时学生却会在无意中学会聆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在进音乐教室时听到歌曲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曲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培养学生识谱兴趣1.游戏引趣。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引发学习兴趣。

7、小鸭6666、公鸡55.等,游戏时,要求学生把这些音符送到小动物的家中,再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就算找到了家,就请他进家门。再如,在认识“音符、休止符名称和形状”时进行“小青蛙找家”的游戏:我事先用厚纸剪成一个长方形底板,上贴一张彩色纸并画上各种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教师指导(或选一学生)带领大家做游戏,让相应时值的音符和休止符结成对子,规定在一定时间内找到,看谁找朋友最快又最准确。又比如:在听音训练时,做“打电话”游戏,在琴上弹出一个二度或三度音程,然后问:“喂,你是谁?”学生回答:“我是domi......就这样,在欢笑声中、在妙趣横生的游戏中,学生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技能。

(2).在认识唱名、音位、音高的基础上,进行听辨单音的练习。如,游戏《小鸟飞》:请几位学生分别做小鸟,手拿或头戴小鸟的图片、头饰,边飞边听音乐。当飞到黑板前时,听到老师弹什么音,就把“小鸟”放到相应的位置上,排完后把黑板上的音符唱一遍。也可配上节奏唱。这些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方式灵活,学生乐于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故事激趣。

根据小学生年龄小、好动、好奇心强等心理特征,我把“读谱知识”编成故事来导入,使教学过程情节化,往往能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老师绘声绘色的故事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内容,为新知识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比如:在学习“休止符的名称和形状”时,一开始,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吸引学生,把各休止符的形状、位置讲的一清二楚,学生学得带劲,也记得住。我先用叙述性语言将学生带入思考中:“同学们,我们都知道音符大楼里住着很多音符,他们能组成非常优美、动听的旋律,但是,你知道吗?在音符大楼里还住着一种符号,他们默默无闻,常常被忽略、常常被遗忘,但它在音乐上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可以帮助小音符换气、休息、停顿,还能使我们歌唱和演奏的音乐更干脆、有力、轻快、活泼、更富有乐感。”接着,我设问激趣,指导学生思考:“你知道是什么符号吗?”在学生迫切想知道结果的心理上,教师顺势说出名称:“它呀叫休止符。”使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从而为新授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接着,我利用卡片再配上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讲述休止符的形状和位置......这样,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生动的语言、丰富的表情、直观的教具引导学生,激发兴趣,使他们轻轻松松掌握知识。

3.图画拓趣。

美术和音乐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但都是用形象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容,二者有相同之处。在教学中,我喜欢用图画开拓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展开想象,使之成为理解音乐知识的桥梁。

比如:在学习各音符之间的关系时,我用简笔画画了一块“蛋糕”:一个完整的蛋糕是全音符;把“蛋糕”一分为二,变成两个二分音符;一分为四......这样,使整个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直观、栩栩如生。

三、采用多变手段进行识谱教学1.先学歌曲,再识谱。

学生通过听老师范唱或录音机演唱,把所学的歌听熟,并能整首跟唱后,再让学生视唱曲谱。这样学生在会唱歌的基础上,对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印象,再视谱进行视唱,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

2.先学节奏,整首识谱。

识谱教学很重要的一点,是加强节奏、节拍的训练。如果学生能正确地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然后再进行整首识谱就容易多了。

如歌曲《剪羊毛》的附点音符比较多,是本课的难点,我们先训练附点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

3.先攻难点,再识谱。在整首歌曲中,有些乐句旋律较难一些,学生不易掌握和学习,如果把这些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和练习,突破难点后再进行全曲视唱歌谱,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分句、分段逐一识谱。

以乐句为单位进行视唱练习,或先学一个乐段后,找出乐句与乐句,乐段与乐段之间的相同点,通过比较再进行识谱学习。

5.创编旋律、提高识谱。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

在旋律视唱方面可进行顺唱、逆唱的练习;变换小节视唱练习:即由学生将卡片任意放进空的小节内,接成曲调视唱,卡片变动位置接成新曲调再视唱。

在学唱新歌之前,将乐曲中的旋律顺序打乱,以短小动机为单位排列在一起,先让同学们听每组动机的音高,在根据自己的感觉重新排列成流畅的旋律,并一起弹唱。这样,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然后再让大家来听一听,唱一唱教材上的歌曲,这样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6.结合器乐教学,强化识谱。

乐器引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学习器乐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通过电子琴的弹奏和竖笛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不仅能正确地奏出乐谱中各种音符,还能通过反复的听音训练,使学生在多听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地增强识谱能力。

四.进行集中教学。

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教学都是把识谱随歌曲分散教学的。首先,这种过于分散的识谱教学法违反了记忆规律。音乐课不是每天都有的,更不是每堂课都只学识谱内容,很难及时组织复习。学生往往是学了后面忘前面,缺少连续性,形不成系统,效果自然不佳。其次,分散识谱教学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按目前课程的编排体系组织教学,学生不可能在一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初步的识谱能力。小学学了两三年甚至四五年仍然无法独立视唱歌谱。集中识谱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走出这种困境的可行性选择。所谓“集中识谱教学法”,即缩短战线,集中一点打歼灭战,把原来需要用整个小学阶段来学习的识谱内容集中安排到小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用二到三个学期学完。这样,一方面学习内容紧凑,可以克服识记方面的困难;另一方面,学生可以提前掌握简单的独立视唱技能,使他们学得积极主动,进一步激发兴趣,到小学毕业时,他们就基本上具备了应有的识谱技能,能够比较熟练地听唱和视唱简单的曲谱了。

当然,运用“集中识谱教学法”,必须由专职音乐教师或识谱能力较强的老师任教。同时,音乐教材要按“集中识谱法”的要求重新编写,在时间分配上也要适中,不是越集中越好。因为过分集中会使难度增大,学生接受不了。

总之,我们在识谱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把理性的识谱教学从感性入手来教,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并注意难点分散,动静结合,讲练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应多用形象化、直观化、生动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运用讲、认、唱、听、记等教学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识谱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识谱教学达到最佳的效果。进而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感受、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八

近期我通过参加一项名为“识谱课”的学习活动,获得了许多新的见解和知识。在这期间,我不仅学习了钢琴乐理知识,还了解了很多关于音乐的基本概念。此外,在参与这个课程的过程中,我还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有了一些更深层次的体会,这些体会同样也启迪了我的生活与工作。因此,我想用这篇文章,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同时感谢这个课程为我带来的启发。

首先,我认为在学习钢琴,乐理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中,识谱课让我认识到了音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从单音符的组成,到和弦和音阶的基本理解。我们从基础乐理开始学习,然后逐步深入讲解音乐的结构和组成方式。这帮助我更好的理解如何在琴键上演奏各种乐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步建立了对于音乐的理解,这也进一步提高了我在音乐创作中的理解和能力。

其次,识谱课还让我认识到乐器演奏本质上是一种身体的技能训练。在每堂课结束前,我们都会利用好听,积极的模型来和老师互动,为接下来的课堂铺垫。随着不断的练习和掌握各种技能,身体逐渐变得更加敏捷,手指也更加灵活。通过每次练习和演奏,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身体的各种动作,这也让我意识到在许多其他工作中,将身体训练与观察工作相结合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

此外,在学习过程中我还领悟到,只有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扎实地掌握一项技能。每次课后回家,我都会抽出时间进行琴键训练。不断的演奏习惯和技能训练,逐渐提高了我的演奏水平。正因为如此,我深深体会到了坚持不懈的价值。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不断学习和复习,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之一。

最后,一起学习和讨论的氛围,让我获得了极大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识谱课中,大家一起学习,互相探讨和支持。每个人的技术和经验不同,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不仅让我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也让大家的琴技水平更加提高。与此同时,我们在课间时间聊天交流,分享生活心得,营造了一个温馨,友好的学习环境。这种氛围让我感觉非常愉快,也让我意识到,只有在彼此间支持和鼓励的情况下,我们才能更加容易地学习和成长。

总的来说,参加识谱课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学到了相关的音乐知识,还从中认识到学习方法和习惯的重要性。希望我的这篇心得体会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和启示。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十九

音乐识谱是音乐学习过程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在学生中,要想在音乐识谱方面达到一定水平,需要不断练习和总结。我也是一名学生,通过不断努力和经验的积累,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识谱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要学好音乐识谱,必须对音乐基础知识有扎实的掌握。音符的命名、音符在五线谱上的位置、音符的音高和节奏,都是音乐识谱的基础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反复回顾这些基础知识,通过做感觉游戏或是绘制音符的方式,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只有对基础知识有充分了解,才能够准确地识谱。

其次,识谱是一个耐心和细心的过程。初学者在面对五线谱时,常常会感到困惑和迷茫。但是,只有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分析,才能找到其中的规律。我会专门抽出一段时间,将目光集中在谱子上,沉浸在音符之中,无论遇到多么复杂的乐谱,我都会一点点分析,慢慢琢磨。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和碰撞,我能够逐渐掌握识谱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识谱速度。

另外,我发现记忆力也是音乐识谱的一项重要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会利用一些记忆技巧来加深对乐谱的记忆。例如,我会将乐谱中的每个音符与自己熟悉的事物进行联系,给每个音符编写一个简短的故事,以便在识谱时能够迅速记起。此外,我还会利用音乐语言的特点,利用乐谱上的标记和符号来帮助自己记忆。通过这些记忆技巧,我能够更加流畅地识谱,并且在演奏时也能够更加准确地遵循乐谱的要求。

此外,积极的练习态度也是我学习音乐识谱的关键。识谱是一个反复磨砺的过程,需要不断地重复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会将每个小节分割开来,逐个击破,不断改进自己的错误。当遇到难以识谱的乐段时,我会将其视为一个挑战,不断尝试和探索。同时,我也注意与同学们交流,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技巧,并分享我自己的心得。通过不断地积极练习,我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识谱水平。

最后,我认为对音乐的热爱和理解是学好音乐识谱的基础。音乐识谱不仅仅是一种让我们理解乐谱的技巧,还是一种让我们领悟音乐内涵的方式。在识谱的过程中,我会思考音乐作品中每个音符背后的含义和表达方式。通过深入思考、感受和练习,我能够将音乐识谱与音乐艺术紧密结合,提高我的音乐表演水平。

总之,音乐识谱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和总结的技能。通过掌握音乐基础知识、耐心细致、记忆力强、积极练习和对音乐的热爱,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识谱水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识谱技能,为更好地演绎音乐而努力。

识谱教学心得体会篇二十

答题内容:

一、多重感官,感受音高节奏。

1、听音乐。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所以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依赖于听觉。由于这种特征,就决定了在音乐教育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学生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能力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学谱的基础也应该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

2、看音乐。

非语意性是音乐的另一个特点,因此音乐的音高、节奏等要素具有抽象性,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更拿不了尺子去给它量高低长短,它在实践中又稍纵即逝,因此学生对音的高低节奏的概念相对模糊。小学阶段的孩子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一个具体的形象更能另他们接受。图谱中蕴含着旋律的高低、走向、声音的长短、强弱,大大帮助学生对旋律有更明确的感受。把音乐线条画出来是新教材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它把音乐变得“有迹可寻”,将音乐用这样明确的线条表现出来,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同时感受了乐曲。

3、比划音乐。

柯达伊手势利用视觉手段,用手势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儿童感觉和辨别音的高低,是抽象的音高概念具有了一定的形象特征。教学中,教师还可用手势的“暗示”(细微的升高或降低的调整)来帮助儿童唱准音高。枯燥单一的练习音高,学生很快就会反感。根据孩子好动的年龄特征,利用柯达伊手势,帮助学生进行音阶练习和音高训练,培养音准能力,是提高识谱教学效果的好方法。新教材在三年级时就逐步的引进柯达伊手势。平时在课堂上我让学生一边唱音阶一边比划手势,有时再穿插“一个人比划一个人唱”的游戏,或者在比划手势的速度上进行加快等等方法,尽量不让学生感到练习乏味。孩子天生都是好动的,所以依照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汇总动动手指,应该能够事半功倍!

二、形式多样,培养识谱兴趣。

1、通过游戏激发识谱兴趣。

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自制力弱的特点,我就从趣味、新颖的游戏入手,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于是我设计了很多的游戏,帮助低段学生认识音符,识别音符的唱名和时值,将学生领进门。

2、运用多媒体辅助识谱教学。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以其独特的魅力,高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能力,从而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新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中自带了有关音高节奏的游戏,这些游戏在课堂中享有很高的人气,学生百玩不厌。而且光盘里激励性的评价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满激情。

3、乐器进课堂提高识谱兴趣。

学习乐器对增强识谱能力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丰富课堂内容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选择器乐品种是,我们要注意面向全体的原则,首先要考虑演奏技巧不是很高、便于集体合奏教学的、有固定音高或音准比较容易把握的乐器,如打击乐器、口风琴、竖笛、口琴等。低年级以打击乐器(如木鱼、沙球、三角铁、响板等)为主,帮助学生解决节奏方面的问题,即使再简单的器乐演奏也是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学生对谱子有更深的认识,学生更能注意谱子的各个音乐要素。其次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自制打击乐器来演奏,增加学生的课堂参与,激发学习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演奏中潜移默化地建立准确的节奏概念,加深学生对曲谱的认识,从而培养他们的识谱能力。

4、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这其中也包括识谱教学。不要把识谱定位在旧观念中死死板板地唱着书上的谱子,我们也可以唱学生自己创编的谱子。创编后一定要有反馈,有展示作品的创作才是真正有实效的创作,同学们通过反馈自己创编的旋律,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识谱唱谱能力。而因为是自己创编的旋律,学生就完全沉浸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循序渐进,巩固识谱成果。

将音乐简而言之:就是七个音反复捣鼓来捣鼓去,可是要孩子们唱会这七个音真有这么难吗?其实识谱教学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要由浅入深,由简入繁,循序渐进地螺旋式上行,有的放矢地进行识谱教学,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实现目标。俗话说“贪多嚼不烂,欲速则不达”,孩子视唱更是如此,一次不能引入太多音,七个基本音级要一个一个地引进。在新教材中我深深的体会了这一点:它不像老教材到了高年级之后,在每一课的练练环节中突然冒出一些长长的乐句要求学生进行视唱,学生马上被难倒了。而是不显山不露水地将识谱学习隐藏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经意间、慢慢地学生就学会了,这样孩子学起来负担不会太重,而且效果也较好。

1、先节奏后音准。

2、先唱词后唱谱。

3、先唱拼音,再唱“数字”

4、先乐句,后乐曲正所谓“殊途同归”,我们可以寻找更多的方法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手段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打破陈规,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在识谱教学真正有量、有质、有实效!

答: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教师应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识谱能力,从而使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得以持续与发展,为他们进一步感受和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此,就要强化听的感觉,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把识谱教学融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对识谱这种意识还没有形成,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对学生的识谱能力进行培养,从连贯的唱音节开始,逐渐的让学生认识音符,不管音符怎么出现他们都可以很快的认识这个音符是什么,其次在进行识谱的训练,从简单的到复杂的这样循序渐进的开展。低年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积累少,虽然对于音高有一定的概念,但枯燥的识谱效果不好。可以结合简单易学的歌曲进行识谱教学,先学会演唱,再进行唱名的教唱,有利于激发学生识谱视唱的兴趣和积极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