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3:21:18 页码:8
最新《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精选19篇)
2023-11-13 03:21:18    小编:zdfb

文学作品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一个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具备条理清晰、言简意赅、准确明了的特点。请您仔细阅读以下范文,从中提取有用的写作经验和技巧。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一

教具准备:

课文重点语句打印列出示屏展示仪。

教学要求: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确定目标。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二、学习第一段。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三、学习第二段。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c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d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四、学习第三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五、小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二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

被捕时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无比悲痛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资料,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深入领会描述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好处?

(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这天,让我们一齐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

师:许许多多人,他们透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同学们,这天让我们一齐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字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二)、初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

2、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状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

3、边读边画,画出文中描述李大钊神情、神态的句子。

交流出示: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不慌不忙)。

父亲持续者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

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他脸上的表情十分安定,十分沉着。

相机标出文章的顺序(被捕前被捕时审问时被害后)。

自己读读这几个句子,李大钊给你留下来什么印象?

交流讨论。

(三)、再读课文,深度探究。

过渡:在作者的印象中,父亲是个慈祥的人。

讲给我听。

1、给“慈祥”换个词语,(和蔼),你从哪里看出他的慈祥、和蔼?你来读读这一段话。

2、父亲既不骂又不打,那么他教育孩子的方法是什么?你来猜看。这样的一个父亲,孩子们肯定很幸福。

3、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作者发现父亲许多方面的举动很异常?

(学生肯定先说“含糊”引导到前面的段落:回来很晚,早上出去很早;整理烧书籍)。

4、从李大钊的这些举动来看,据你观察,可能发生来什么状况?

(发现风声紧了抓共产党)。

5、介绍背景,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插入李大钊的介绍。)。

6、可作者当时还小,没有发觉,作者奇怪父亲的做法,问父亲……。

5、父亲确含糊的回答dd真的是不要了吗?为什么要烧掉呢?那他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作者呢?读这句话。

6、对话读。

被抓,说明他们肯定明白了这个线索,下一个被抓得就可能是北方共产党的负责人李大钊了。

可父亲的朋友、母亲劝他离开的时候,父亲却说:

出示: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明白此刻是什么时候,那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1、读这段话,父亲认为认为他不能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读后面两句话。

2、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来告诉他,此刻是什么时候了dd。

3、父亲明白我们所说的危险吗?(明白)可他确不愿意离开,你来读整句话。

4、注意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啊?坚决,你把这种坚决地语气读出来。

5、给坚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斩钉截铁坚定)读。

6、他认为越危险的时候越要留下来,对党组织负责,不让更多的同志牺牲,保全党组织。

7、他身边的战友肯定在劝说他,你来劝劝他。可父亲还是dd。

8、你是他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家庭,你再来劝劝他。dd。

9、然而父亲还是继续留在北京,而且还那么坚定,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

7、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过渡:危险真的到来了,4月6日的早晨,宪兵带着阎振三来了。当父亲被捕的时候,

父亲持续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从被捕时李大钊那惯有的严峻态度中,你读懂了什么?

能够体会到“父亲”在残暴敌人面前,持续革命者的尊严。

(四)、回顾拓展。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李大钊被捕前,和被捕时的两个片段,一个高大的共产主义者形象展此刻我们的面前。

立刻就到清明节了,他离开我们已经是62年了,如果让你在网上悼念的地方,写下一段留言,你会写些什么呢?学生自由小练笔。

评课:满意两点,不满意四点:

1、父亲确含糊的回答处的处理。

守党的秘密。设计中有变化,贴合学生的思维顺序。

最满意的一点:

2、李大钊坚定留下的那句话,在读中悟,在悟中读。

1、读第二句话,父亲认为此刻是什么时候?读后面两句话。

2、你就是他的孩子,你来告诉他,此刻是什么时候了dd。

3、父亲明白我们所说的危险吗?(明白)可他确不愿意离开,你来读整句话。

4、注意父亲说这句话时的语气啊?坚决,你把这种坚决地语气读出来。

5、给坚决换个意思相近的词。(斩钉截铁坚定)读。

6、他认为越危险的时候越要留下来,对党组织负责,不让更多的同志牺牲,保全党组织。

7、他身边的战友肯定在劝说他,你来劝劝他。可父亲还是dd。

8、你是他的妻子,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家庭,你再来劝劝他。dd。

9、然而父亲还是继续留在北京,而且还那么坚定,让我们再读这句话。

这样的一位革命战士,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出示:

10、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

最后学生的填空表达丰富多彩,而且这些语言都是有自己个性,不是程式化的。

多么大义凛然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逃生机会,依然选取了宁死不屈。

多么坚强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自己的生命,依然选取了浴血奋战、保卫家园。

多么勇敢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自己的是生命,依然选取了保卫国家。

多么坚强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家庭和生命,依然选取了站在对抗军阀的第一线。

多么的革命战士啊!在最危险的时候,你毅然放下了自己的生命,依然选取了保卫祖国。

1、抽象和形象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去猜想遇到的特殊状况。这样更形象、更直观。

2、问题设置要通俗化,阶梯性。

在感受李大钊慈祥和蔼的时候,有个问题,他可能是怎样教育孩子的?这个问题问的不好。太抽象。有同学就回答说教育方式就是用“慈祥的方式”。

起始问题的设置要在学生的嘴边,能找到,或稍加思考。

3、注意学生回答中的用词准确性。

感性。

4、评价语言几乎没有。

方面要改善,这和平时的教学习惯有很大关系。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

被捕时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无比悲痛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五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薰陶感染。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

被捕时、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被害后、无比悲痛、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六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

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无论面对的是敌人的苦刑还是亲人的哭喊,李大钊的态度始终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从容。正是他对革命的信心使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小结:是的,李大钊那为了中国的进步、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凛然正气,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们。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哪句话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一读,把你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2、谁能试着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把那种悲痛的心情读出来。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充满信心的精神。我们忘不了的是李大钊牺牲前慷慨的讲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万万为革命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

四、作业: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后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也可以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七

这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文章开头提出十六年前的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样首尾呼应,充分显示了敌人的凶残和革命者的英勇。

对于李大钊,部分学生有所了解。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理解课文,并适当展开讨论,使学生深入体会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读课文,初知全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的。

1、默看导读,明确要求。

2、导入课题。

毛主席在“咏梅”词中,赞颂了梅花顽强不屈的斗争精神。梅花的品格在无数革命者身上得到具体体现。李大钊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个,为了革命,他不谓艰险,面对敌人,他大义凛然,表现了革命者无所畏惧的崇高品德。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李大钊烈士牺牲于1927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父亲遇难十六周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3、简介背景。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初读课文,思考:

1、自读课文,让作者永远忘不了的是哪一天?为什么永远忘不了?

2、本文介绍了谁的什么事?(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自学生字词,有不会的地方查字典。

1、读准字音。

2、记清字形。

3、理解字意。

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儿童娱乐场:相当于现在的儿童乐园之类。

僻静:偏僻安静。

恐怖:惊慌、害怕。

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苦刑:使人非常痛苦的刑罚。

押:暂时把人扣留,不准自由行动。

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生字勒死。

四、巩固练习。

1、抽读生字卡,口头组词语。

2、读课文。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八

教学目的:

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3、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交流上节学习的收获。

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作者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设计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学生对课文稿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研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稿内容,进而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

(深化理解认识,开放学习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汇报交流,升华情感。

1、投影出示。

(1)李大钊是个()的人,因为()。

(2)我感到(),因为()。

(问题设计便于规范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根据研讨的问题,自主选择习题。第一个问题也可能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创意表达。)。

2、师小结:激情过渡。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相互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配乐的形式,作适当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文章的主题。

四、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和它相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五、实践活动。

六、收集其他革命先驱的事迹资料,召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1、留守北京:高度负责。

2、不幸被捕:处惊不变。

4、被害之后:激励。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九

学生视角:

每个人的生命里都埋藏着许多回忆,是什么事情值得作者如此难忘?为什么过去了十六年还能这样清楚地记得。作者的父亲------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课题的耐人寻味,激发着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难点:了解时代背景和李大钊的相关资料,才能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

这篇课文讲的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到被害过程中的几件事。文章篇幅较长,离学生实际较远,因此,学生学习兴趣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只有抓住课文内容及文中人物的特点,设计富于挑战性的问题,才会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收集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的背景资料,是降低理解难度,深入体悟内容的关键,也只有如此才能使课文中的革命传统教育因素突现出来,进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重点:

1、抓住典型事例表现,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设计特色: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读中感悟。

信息资料:

1、收集李大钊及其所处时代背景的相关资料。

2、写有思考题目的投影片。

3、低沉、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结合收集的资料,自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光辉事迹,受到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并认识这种写法的好处。

3、自学本课的生字,能结合语境,理解掌握新词。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交流收集的资料,了解李大钊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研读课文。

3、学习交流、讨论合作,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流程:

一、从旧引新,交流材料。

1、你知道中国共产党吗?你知道它的创始人有谁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主人公就是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板题)。

(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自然引入。)。

2、交流课下收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合作解疑。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在预习的基础上充分读书,读准读通,理清文章层次,在自读的基础上,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2、用较快的速度再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疑点。

(鼓励学生读书,进而发现问题,质疑问题,这样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教师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筛选出有价值的问题。)。

3、引导学生交流读书质疑的发现,并结合收集的相关资料和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结组讨论,合作解决。

(分组学习的关键体现在“合作”上,充分地让学生相互讨论、启发、帮助,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在学生个体充分“自主质疑”的基础上进行的,扎实高效。)。

4、研讨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重新调整教学,以“学”定教,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

三、再读感悟。

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练习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脚步()的喊声的态度。

的眼光啧啧的()出神的。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词句。

3、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板书:

1、留守北京。

3、法庭斗争。

4、被害之后。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抓住典型事件和人物表现,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及其好处。

3、培养阅读理解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回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采用自由交流的方式,交流上节学习的收获。

二、引发研讨,深读悟情。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你认为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作者的心理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问题设计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在学生对课文稿有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引发研讨,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课文稿内容,进而深刻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研究。

(深化理解认识,开放学习内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三、汇报交流,升华情感。

1、投影出示。

(1)李大钊是个的人,因为。

(2)“我“感到,因为。

(问题设计便于规范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根据研讨的问题,自主选择习题。第一个问题也可能引导学生结合收集的资料进行创意表达。)。

2、师小结:激qing过渡。

3、指导感情朗读,引导相互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配乐的形式,作适当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情感,升华文章的主题。

四、课堂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找出课文中和它相联系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五、实践活动。

六、收集其他革命先驱的事迹资料,召开一个故事会。

板书:

1、留守北京:高度负责。

2、不幸被捕:处惊不变。

4、被害之后:激励后人。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一

:阅读革命故事(看录象《烈火中永生》)

1、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憎分明的情感。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直接描写主要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和对比描写不同人物的方法来表现主要人物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小练笔

(1)速读课文,回忆本文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情?

板书:坚持工作不幸被捕沉着斗争英勇就义

(2)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读课文,你想学些什么?

(2)学生齐读,师说明:文章开头就点题,使读者印象深刻。

(2)李大钊坚持工作,从那些地方可以看出?

(3)引读2—6节

(4)出示:“他不论多忙……含糊地回答我。”

a 自读,概括这两句话分别写什么?

b 联系上文思考:父亲的态度为什么不同?

c 小结:同是对“我”提出的问题,父亲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板书:对比)

d 自读,联系上文体会李大钊对待亲人和革命工作的态度分别是怎样的?(慈爱和善认真严肃)

(5)有感情地朗读2—6节,思考:从这一段你可以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忠于革命)

(6)指读课文第二节,李大钊为什么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并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小结:这种前面说到了,后面有作必要交代的方法叫“照应”(板书)

(7)引读第七节

(8)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1)默读,然后简要说一下李大钊被捕的经过。

(2)找出本段中描写敌人的一个比喻句“魔鬼似的”体现在那里?

(3)文章是怎样写李大钊当时的表现的?从他的表现中你能体会到李大钊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英勇无畏)

(4)这一段除了写父亲、“我”和敌人以外,还写了谁?

你根据书上的描写介绍一下当时的阎振三吗?

通过外表,你能想象他此时心里会想些什么?

前文和处也提到了阎振三(找出来)这里有没有交代清楚他到哪里去干什么?现在学了第三段,你知道原因了吗?这种写法我们称它叫什么?(照应)

(5)感情练读第三段,再质疑。

(6)小结

根据课文内容,想象阎振三被捕以后的情形,尽量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人物形象,注意想象合理。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二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词句。

2、深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师:同学们,再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有什么意义?

生:清明节,我们要到亲人的墓前怀念过世的亲人。

生:清明节,我们经常去烈士碑前缅怀革命先烈。

生:清明节,我们拜祭先人,献上鲜花,表达我们对先人的怀念。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一个伟人,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第一人李大钊同志。

(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志的遗像,同时低沉哀回的《国际歌》响起)

(静默1分钟后,出示“民族魂”网上人们悼念李大钊的网上留言)

师:许许多多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缅怀李大钊同志,这是“民族魂”网上,人们给李大钊同志的留言,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读。

(学生自由、轻声读,哀乐轻缓回荡)

师:请几个同学读一读你自己认为写得好的一条。

生:梅花象征着努力拼搏,顽强地盛开在寒冷的冬天里开得是这麽美丽,李大钊前辈您就像这梅花一样。

生:伟大的革命先烈,您悲壮的死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您的血殷红而绚烂。映照着被涂炭的大地与山河;您的不屈精神,鼓舞着千万个炎黄子孙,您的美名,永远铭刻在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心中,您就像雪中的梅花,傲然独立,香飘四野,挺拔坚韧,美丽芬芳。不愧为岁寒三友。您安息吧!祖国已经强盛,人民正走向繁荣!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缅怀这位梅花品格、君子兰名字一样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同志。

一、听写课文的片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下面片段,学生听写。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2、(学生听完后,课件出示片段)

1、找出片段里,哪是写父亲的表情?

生: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生:还有“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

2、思考剩下的部分是写什么?

生:是作者的联想。是作者根据父亲的表情联想到的。

4、引导理解为什么父亲的表情是那么安定,那么沉着?

联系上下文体会感受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坚贞。

(板书:对革命事业无比坚贞)

5、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正义的革命事业,为了全中国的解放,为了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

(课件出示吉鸿昌、刘胡兰烈士的照片、简介及临刑前的伟大事迹,教师指名学生与自己感情朗读,每到动情处,学生自发由衷鼓掌,并加进齐读)

请学生谈谈感想。

三、学习理解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

1、李大钊同志那样安定,那样沉着,还有其它意图吗?

(学生沉默思考)体会李大钊对与敌人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对家人的关爱。找出相关语段,从读中感悟。

(板书:对家人深沉热爱)

2、这篇课文是表现父亲对事业坚贞不屈,为什么要写到对家人深沉热爱呢?

3、有感情朗读这段话。(学生读得很有感情,先抑后扬,先静后动)

四、深情缅怀李大钊

1、李大钊同志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追随者,是一个坚强不屈的共产主义战士,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全部生命献给革命事业,让我们一起去他的纪念馆瞻仰缅怀他。

(课件出示:李大钊同志网上纪念馆,让学生参观)

2、纪念馆特意设了“网上献花”,请大家讨论一下送什么花好?

3、我们不但要献花,还要留言。请大家先自己在下面拟一拟自己的留言。等会,在课上将最好的留言代表我们班发表在网上。

(学生拟写留言)

4、同学们可以自己登陆“民族魂”网站,表达自己的心意。

5、1927年4月28日,李大钊同志与其他19位革命志士被军阀张作霖残暴杀害了,永远离开了他的妻子,他的儿女,他的同志。时隔今天,我觉得这个题目越来越不能足以表达我们对大钊同志的怀念,请大家给这篇文章改改题目。

生讨论后总结为《永远的回忆》(板书:永远的回忆)

6、(出示课件,《国际歌》哀回的音乐同时响起)

总结:牢记就是最好的怀念。永远的大钊,永远的怀念,让我们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的同时,不要忘了这些为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献出生命的革命先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三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三、教具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四

1.学会12个生字,认识“瞅、钊”2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军阀、娱乐、僻静、恐怖、宪兵、魔鬼、苦刑、匪徒、押下去、舅老爷、绞刑。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4.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

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李大钊同志照片及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结合印象深刻的语句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

1.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课《十六年前的回忆》。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对李大钊的革命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把上节课画出的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互相读一读,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学生分小组学习交流)2.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感受吧。

(1)“父亲是很慈祥的……父亲竟这样含糊的回答我。” 李大钊知道局势危险,可他还是不肯躲起来,真是对工作负责。

(2)“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当时很危险,随时都有被捕和牺牲的的可能,从这里我体会到李大钊对革命负责任的态度。

(指导朗读,读出这种坚定的语气)当时,军阀疯狂地镇压革命者,许多革命者被迫离开北京,整个北京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局势这样紧张,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多么忠诚于革命事业呀!(进一步朗读体会情感)

(3)“父亲不慌不忙地……就向外走。” “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有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4)“父亲保持着……没有道理可讲。”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大钊大无畏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态度,而且还体现出李大钊很蔑视敌人。

(5)“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平静而慈祥的脸”李大钊即使受过苦刑,还是这么平静、慈祥。从这里可以体会到他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

(6)“他脸上的表情……”面对亲人的哭喊,李大钊仍然安定、沉着,正是因为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

无论面对的是敌人的苦刑还是亲人的哭喊,李大钊的态度始终是那样的坚定,那样的从容。正是他对革命的信心使他临危不惧,视死如归!

小结:是的,李大钊那为了中国的进步、人民的解放而慷慨赴死的凛然正气,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革命信念深深感染了我们。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哪句话最令你感动,就请你站起来读一读,把你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表达出来。

二、学习前后呼应的表达方法,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这篇文章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不仅回忆了父亲被捕、被害的前后经过,也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感情。请同学们再读读文章开头的一个自然段和结尾的三个自然段,看看有什么发现?然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

2.谁能试着读读这几个自然段,把那种悲痛的心情读出来。

三、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体会到了李大钊对革命事业忠贞不渝、充满信心的精神。我们忘不了的是李大钊牺牲前慷慨的讲演,忘不了的是李大钊为革命勇于献身的精神,更忘不了的是那千千万万为革命抛洒热血的革命先烈!

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中需要积累的词语及感受深刻的句子抄在笔记本上。

四、作业:

这篇课文我们就学到这里。同学们回去后查找关于李大钊的事迹,可以把这些故事讲给同学或家长听,也可以在班里举行一次故事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五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法庭上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无比悲痛 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六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10、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局势严重 坚持工作

被捕时 不慌不忙 保持严峻

法庭上 平静慈祥 安定沉着

被害后 无比悲痛 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七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八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李大刽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斗争的事迹。

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刽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

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

生字生词卡片。

三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李大剖吗?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

1927年4月6日他被张作霖逮捕,被捕以后,受了种种酷刑,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反动派绞死了李大制。这篇文章是李大铡的女儿李星华1943年在延安写的,当时正是李大制遇难十六周年。所以文章题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预习的理解来回答,主要写了李大例牺牲的经过。)。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

第二段(从“那年春天一到“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

第三段(从“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到“我们被关在女拘留所里。)写父亲被捕的情形。

第四段(从“十几天过去了”到“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一次见面”)讲在法庭上父亲与敌人作斗争。

第五段(从“28日黄昏”到结束。),写父亲被害之后的情形。

三、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一被难”是什么意思?(遭受灾难的意思,这里指李大铡同志被害j十六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军阀割据,张作霖入关,占领河北等地,镇压革命运动。)这一段是文章的开头,主要讲了什么呢?(讲我永远忘不了十六年前父亲被害这一天。)。

2.指名读第二段。

(1)父亲平时是怎样对待我们提出的问题的?(总是耐心他讲给“我”听)这次为什么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是什么意思?(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峻,不是向孩子们谈心的时候,而且烧毁文件的事情是很难向孩子说清楚的。“含糊”指说话的意思不清楚。)。

(2)从哪些地方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铡的工作越来越紧张?(父亲早出晚归,整理书籍和烧毁文件,工友被捕。)。

(3)李大制在局势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为什么坚决不离开北京?这说明了什么?

(李大铡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他把革命工作看得很重要,他明白形势非常危急,个人处境十分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这表现了他高度负责的精神。)。

(4)这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局势紧张,但李大铡不离开工作岗位,说吩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对工作高度负责。)。

四、朗读第一、二段。(要求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语气。)。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借助“思考·练习”1理解第三、四段内容。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第一、二段。

2.说说第一、二段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2、李大制在被捕时是怎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不慌不忙”“没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他的表现从容不迫,沉着镇定,说明他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3、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制的,说明了什么?(“宪兵、侦探、警察一一拥而入,挤满了小屋子”这些都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横肉’是说相貌凶恶,不要放走一个的吼叫,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枪对着父亲和我”这些都说明敌人的残暴。)。

4、“我”是怎样表现的?(“剧烈的心跳”,剧烈是猛烈的意思;“恐怖的眼光”,恐怖是惊慌)害怕的意思。这说明作者年纪小,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场面,感到害怕。)。

5、练读第三段。(要求读出不同人不同的语气。)。

6、说说这段讲了什么?(讲李大刽被捕时从容不迫,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

三、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李大刽在法庭上是怎样表现的,说明了什么?(“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这说明李大刽即使受过刑,仍保持对革命事业的坚定的信念和对人民、对儿女的爱。对于亲人的哭喊,他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使他在敌人酷刑下不动摇,也不因亲人的哭喊而忧伤。这就是伟大革命家胸怀。)。

3.“我”在法庭上是怎样的?(为了保护哥哥,抢着回答自己“是最大的”“父亲立刻就会意了”,“会意”是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这说明“我”在父亲沉着、镇定的影响下,在他的予命精神的影响下,由恐惧害怕到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

4.练读第四段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内容。

四、学习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家人得知李大制被害后的情形怎样?从哪些词句看出来?(舅老爷“哭着回来”,“我”“感到眼前蒙了一团云雾,昏倒在床上”,母亲“昏过去三次”这都说明李大刽的死给亲人们带来的巨大悲痛。母亲醒来后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我”咬紧牙说“昨天是4月28”“这些是说家人没有被悲痛压倒,而是牢记亲人碎害的日子,不忘敌人欠下的血债。)。

3.练读第五段,要求读出失去亲人的悲痛之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一、复习导人。

1.指名读词语。(出示词语卡片)。

2.结合上下文说说以下词语的意思:含糊、恐怖、会意、一拥而入。

3.朗读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

2.讨论。(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课文赞颂了李大刽忠于革命事业及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伟大精神,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面对凶恶的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格。)。

三、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

1.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气什么关系?你从这样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3.教师引导讨论并总结。

(这篇课文是回忆录,开头提出16年前的1927年4月28是父亲的被难日,结尾又强调母亲嘱咐自己要记住父亲被害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4月28日。这样首尾呼应,突出了永远忘不了这一天。)。

4.找出课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答出:

课文的结尾与句子(1)照应。“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与句子(2)照应。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与句子(3)照应。

四、指导识记字形。

1.说说哪些字可以在比较中记忆。

“剧”与“据”,“娱”与“误”、“袍”与“抱”,字形有相似之处,要注意区别,在比较中记忆。

2.说说你是怎样记生字的。

指名“阀”是形声字。“舅”上部要写正确。

五、完成“思考·练习”4。

1.指名读词语。

2.书写“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每词两遍。

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板书设计篇十九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鉴于崭新的阅读理念,审视阅读教学的过程,本课时设计着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主表达读后感、掌握学习方法和文章的表达方法,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与文情文理的共鸣,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

3、领悟课文运用对比、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李大钊能够从容面对危险,平和面对亲人的悲伤,无所畏惧地面对死亡。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与课文有关的背景资料。

2、教师准备:制作ppt演示课件,相关教具。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理清思路。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除开头外,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板书: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同时我们还了解到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抱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即使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他仍然坚决留京工作,那么接下来将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8至17自然段,了解情况。

设计意图】。

简单的导入语意在唤起学生对课文的整体回忆,让学生理清思路,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二、新授课文,渗透学法。

1、这个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2、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波浪线,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面对敌人的抓捕,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的语句划上直线,读一读,从中你又体会到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4、“我”的表现呢?

设计意图】。

让学生找出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为下面学习对比写法打下基础。

5、现在我们把敌人、李大钊、“我”不同的表现联系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李大钊同志在被捕时那种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的大无畏精神。

6、过渡性语言:这样的写法叫对比,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之前我们学过的课文有哪篇也运用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匆匆》一文第一自然段的写法。)。

7、(拿出课前准备的两个不一样的布娃娃)你能运用对比的写法,表达出你更喜欢其中一个吗?(提示学生抓住样子、色彩、用料等方面进行比较。)。

设计意图】。

先让学生明确了解到对比写法大量应用于写作中后,再让学生充分掌握对比写法的好处,然后尝试运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这样层层深入,让学生习得写作方法。

三、迁移学法,自学自悟。

1、小结学法(读—画—议),出示自学提示。

(1)自由读文,了解片段大意。

(2)圈画句子,体会人物思想。

(3)小组商议,掌握文本信息。

自学提示:在法庭上,李大钊的表现如何?(找出相关语句)母亲、妹妹表现如何?“我”的表现又如何?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变化?(按自学提示阅读18—29自然段。)。

设计意图】。

自学提示里的问题有效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出来的那种平静慈祥、安定沉着,也正因为李大钊的这种表现深深地感染了家人,让家人学会化悲痛为力量,变得坚强。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平静慈祥安定沉着。)。

设计意图】。

学贵有法,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不仅使学生得益于当前,而且受益于终生。“在法庭上”这个部分的内容与前一部分“被捕时”结构上类似,师生合作归纳学习方法后,学生先根据自学提纲自学课文,再同桌交流学习心得,最后集集体智慧共同汇报学习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的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体悟中心,升华文本。

过渡性语言:可怕的一天无奈地发生了,当“我们”收拾行李出拘留所后,4月28日,李大钊英勇就义……这是多么令人伤心欲绝呀!来,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缅怀这位革命烈士。

2、课文中也有几处运用了前后照应的写法,你能从文中找出跟以下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吗?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去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开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大地震,夺去了数以万计人民的生命,许多人痛失家园,这突如其来的灾害,震惊了世界各地。

设计意图】。

教学中结合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大事,令学生拓宽视野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由易至难、循序渐进地掌握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最后安排尝试练写,使学生习得方法。

4、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英勇牺牲了,此时此刻,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想对李大钊或李大钊的家人说,拿起你手中的笔,写下心中的点滴吧!

5、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心中应有千言万语想表达,此举正好符合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做到读写结合的要求。

五、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课后找有关李大钊同志的书籍读一读,也可听听爷爷奶奶讲革命故事。

六、板书设计。

被捕前局势严重坚持工作。

被捕时不慌不忙保持严峻。

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

被害后无比悲痛铭记日子。

设计意图】。

板书再现了课文的脉络,让学生一看就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