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1 10:27:59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反思教学,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教案中的示例和练习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环境,增强学习的实效性。如果您正在编写教案,可以参考以下范文,了解如何完善您的教学计划。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一
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1、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3、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明艳)(突兀)(大)(窄)(黑奇大)。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二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3、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1、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的游览过程,重点了解内洞的景象。
2、欣赏文中的好词好句。
两课时
教学挂图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春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3、记金华的双龙洞
(顺序)
沿途 明艳
外洞 宽大 黑大 美好
孔隙 窄小 双龙
内洞 奇特 石钟乳 石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三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一课时。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
复习词语卡。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美。
走进深处溪流野花。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四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这是一篇学生感悟祖国优秀语言文字,受到精神陶冶的佳作,同时,也是训练学生朗读能力的好材料。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实际以及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我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共有4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并能够介绍一处印象最深的景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说教法学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崔峦老师说,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借助多媒体提供相应图片,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时一分为3个环节:
环节一:揭题导入,质疑问难。
上课伊始,我会以一组金华双龙洞的图片导入,简介双龙洞和作者叶圣陶。揭题质疑,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金华的双龙洞。
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笋”的读音。
2.指名分节读。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节再度课文。帮助学生读通全文。
3.快速浏览读。在读通顺全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带着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了解文章大意,把握主要内容,相机理清文章脉络。
【理念】“不读通课文不开讲”,我力求学生对课文有全面、清晰的了解,读通课文是下文开讲的铺垫,根据语文学习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入手,让学生先行与文本对话,同事重视双基训练,扎实语文基础。
环节三:感悟山中春色之美。
2、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明确:作者沿途看到了映山红繁多而茂盛、油桐花很多、粉红色的沙土独具特色、溪流随着山势不断变化。
3、扣住“新绿”,请学生说说它的意思: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颜色。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崇尚自然、赞美自然的感情。
4、请学生根据作者描述的颜色用彩笔画一幅简笔画,感受山中明艳的春色。
5、指导学生感情读好1~3自然段。
环节四:布置作业,指导书写。
根据先正字音、教师示范、学生描红、仿写的步骤指导书写。注意“臀”字的写法。
下面,我着重说一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
课时二分为4个环节:
环节一:复习导入,再现情景。
1、教师出示课文插图。
环节二:品词析句,读中悟情。
1、学生自读4~7自然段,说说课文围绕课题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这些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找出洞口宽、外洞大、由外洞进内洞的空隙窄、内洞黑奇大的特点。
重点品味:外洞大。
扣住“一千或是八百人”与学校的人数相比,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外洞的大。指导感情读好第4自然段。
重点品味:孔隙窄。
首先,教师质疑:作者是怎样描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的窄的?引导学生从船的小以及行船的方式两方面来理解孔隙的窄:一方面,抓住“两个人并排仰卧,容不下第三人”来理解船的小;另一方面,教师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模型,让学生具体理解由工人拉绳子的行船方式。
其次,扣住“贴”字,抓住句子“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体会作者的姿势低的不能再低了,再关注“挤压,准会”,请学生说说这两个词的表达效果,姿势低的不能再低了还有这种感觉,体会孔隙确实非常窄,请学生模仿作者叙述的动作切实体会作者的感受,落实课后练习3,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从自己的感觉角度侧面写出孔隙的窄的写作方法。
最后,指导学生读好第5自然段。
重点品味:内洞黑奇大。
首先,扣住“当然”,结合“黄龙,青龙”理解金华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其次,学生闭目想象石钟乳、石笋的样子,再发挥想象,可能还有哪些神仙、宫室、器皿等,来丰富学生的想象空间。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接着,抓住“再加上……即使……也”,请学生说说表达效果,进一步体会内洞中石钟乳和石笋的奇特,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
然后,关注“十来进房子”,请学生说说“十来进”是什么意思,再与教室对比,引导学生体会内洞的大,再与前面提到的外洞对比,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内洞比外洞大。
最后,感情读好6、7自然段。
2、学生读好4~7自然段,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和叙事要有重点,详略,主次。文本中作者想写孔隙和内洞,略写外洞,突出了双龙洞的特色。
3、结合板书和简笔画,引导学生看出作者不仅按照游览顺序来介绍双龙洞,“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
4、请学生根据作者的叙述,画一幅金华双龙洞的景点游览图,再介绍一下印象最深的景点。
【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这部分我给予学生阅读的空间,进行个性阅读,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脑,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增强学生的感悟能力。
环节三: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你还知道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作品?
环节四: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学习本文的写作手法,写一篇游记。
【理念】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读写结合,迁移运用知识,体现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说板书设计。
山路美。
洞口宽。
外洞大热爱。
孔隙窄。
内洞黑奇大。
【理念】好的板书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力求我的板书简洁明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五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练习理清文章的条理。
自制幻灯片多媒体鹏博士软件
1、指名读导读。
2、开火车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3、同桌轮流读课文,边读边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4、指名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游览路上景色的?
2、自由朗读2、3自然段,想想路上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路上景色的特点。幻灯片显示讨论题。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着重理解以下词句。
(1)映山红就是指杜鹃花。
(2)新绿指春天新长出的草和树叶的绿色。
(3)明艳指颜色明亮鲜艳。
(4)时而指有时候。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就是指溪
有时候宽,有时侯窄,有时候慢,有时侯快。
1、个人自由朗读。
2、同桌互读,指正错误。
3、指名朗读。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开始自学,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外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外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课文中是怎样介绍内洞的?找出相关的词句。
2、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如果把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比作什么呢?
4、你知道为什么这个洞这叫做双龙洞吗?
1、课文哪部分是讲作者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入外洞的感受是什么?
1、分段背诵。
2、谁能把几段连起来背诵?
1、学生阅读思考,同桌相互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讨论。
2、集体讨论。
1、练习背诵全文。
2、预习《可爱的草塘》。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六
简析: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描写的又是我国的名胜.所以讲这一课时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学会其中9个.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写作方法.
4.阅读与想像相结合,了解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5.能根据自己所了解的双龙洞的特点,向别人介绍某一景点.
6.能概括地总结双龙洞的'特色.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空隙和内洞的特点.
2、分清文章的主次内容并领会作者这样写的原因,从而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1、由进内洞时作者的感觉体会空隙的特点.
2、在领会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学习其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浙江金华双龙洞的资料,教师可准备有关双龙洞风景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七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时间:3课时。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预习,想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
1、通过自学,了解外洞和内洞及孔隙的特点。
2、体会祖国山河景色的秀丽。
2、去双龙洞的路上,作者看到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五、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练习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教学过程:
1、指名背诵从外洞到内洞这一部分。
2、指名说说外洞和内洞的特点。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课文把双龙洞的特点写得很具体,我们读了,仿佛身临其境。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八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重点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表现祖国大好山河的风景图、金华双龙洞的文字、图像等资料,做成ppt课件。
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读课文、认生字、标自然段,制作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现场用展示台予以展示呈现。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谈话时,课件出示画面,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并结合已学的诗文表达情意。
二、揭示课题,反馈预习,整体感知。
2.点明体裁特点,介绍游记是记叙旅行的见闻和感受的文章。(板书:游记)。
3.结合课前预习,反馈预习成果,学生出示制作的作者游览过程示意图,对照课文,互相交流讨论。
小结:课前预习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通过预习,我们了解了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交待游程(板书)是游记的一大特点。所到之处,叶老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怎样独特的感受呢?(板书:见闻感受)让我们走进课文,随着叶老到字里行间去游历一番。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双龙洞”得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新词,注意“浙、蜿”等字的读音。(课件出示词语)浙江臀部。
稍微额角蜿蜒。
3.指导学生结合汉字形声字构字法,理解“蜿蜒”的词义,并引导学生结合旧知,联系生活,学会运用“蜿蜒”。
4.读课文句子“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引导学生感悟“双龙洞”得名的由来。
四、精读课文,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一)找出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见闻及感受。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作者游双龙洞的?(4-7自然段)。
2.默读,思考:4-7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点,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指名答。(板书:外洞、孔隙、内洞)最令你好奇难忘的是哪儿?(孔隙)。
(二)重点感受“孔隙”特点,学习表达方式。
1.指名读,全班学生边听边思考作者是如何写出孔隙特点的。
2.理解“孔隙”词义,再借助图片揭示孔隙的特点:窄小(板书)。
3.深入文本,感悟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窄小特点的。要求学生用心读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群1: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常见的事物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课件出示句群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游览的感觉具体写孔隙的窄小。)。
指导朗读句群: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生共同小结写法:叶老没有直接点明孔隙的窄小,而是用常见的事物和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的特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
4.读写互动,迁移运用。
出示几幅图:海洋馆、吊桥……,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仿照孔隙的写法,写出自己游历的感受。师生交流、反馈。
5.梳理游记内容,发现构段特点。
找找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从表达方式上,你发现了什么奥秘?(条理清晰,体现了游览过程)。
师生交流总结:在过孔隙时,叶老按游览顺序,将见闻、感受,生动具体地记录下来,使人身临其境,这就是游记的典范。
五、结课。
双龙洞的其它几个景点又是怎么写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九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
2、了解游览顺序,感受双龙洞景象的奇异,激发热爱大自然的。
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双龙洞内孔隙的特点。
4、领悟移步换景的游记特点,体会并运用作者将见闻和感受结合,把事物写得具体形象的表达方式。
学习重点难点:
1、学习按游览顺序记叙的方式和感受孔隙窄小的特点。
2、指导学生运用常见的事物,结合自己游览的感觉,把景物特。
点写具体,使人身临其境的表达方式。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游历从生活导入。
1、在节假日里,有不少同学跟随着爸爸妈妈去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置身名山大川,有的让你沉醉于她的瑰丽,有的让你流连于她的神奇,有的则让你惊叹于她的博大。你曾到过什么地方游览,并说说你的感受好吗?可参照这样的句式。出示课件:
我游览过(什么地方),那里(什么风光),我感到(什么印象)。
2、这节课,我们跟随叶圣陶爷爷的脚步,一起到浙江金华去游玩,课题是――(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
二、预习展示。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词:字词的`学习情况(课件出示)。
读音:盆栽突兀森郁额角孔隙蜿蜒系着浙江。
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叙述游览双龙洞的经过的?
(学生汇报板书:游览顺序)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同桌交流游览的路线。
(2)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四、品赏路上见闻感受景中之情。
现在就让我们跟着作者踏上去双龙洞的路途,用心感受山中的春色。
1、自学:请同学们默读第二、三自然段,找出作者看到的景物,圈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描绘景物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感受。
2、说说作者是怎样写途中的见闻的?作者是怎样描述这些景物的?
(1)看到:
花――“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山――沙土粉红色,独具特色,一谈而过。
(2)感受到: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师导读:各色的映山红、粉色的山、深绿、淡绿的植被。作者用一句话把看到的画面全部展现在读者眼前,难怪“眼前一片明艳”。请你把想象的画面读出来。
(3)听到:
溪――“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学生可能从“宽、窄”“缓、急”、四个“时而”体会到溪流形状、声音的变化,可追问:为什么溪流会变换调子呢?(因为山势不断变化,有的地方窄,有时山势高,有时山势低,有时平坦,有时陡峭,溪流从山上向下流,会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时宽时窄,时缓时急。溪声也就会时高时低,时断时续。)。
指导朗读:这“宽、窄、缓、急”的溪流多像一首欢快的乐曲,能读出溪流变换的调子?请你读出溪流的变化。
(4)作者不说溪流变换声音而把溪流声说成“调子”,可见作者在用心聆听,觉得溪流声像美妙的音乐,反映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5)作者一路上看到和听到的一定很多,为什么只写了这些?(抓住最有特色的景物,突出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
3、总结谈话:作者一路迎着溪流,欣赏美丽的山景,心情多么愉快啊!接下来的游览又会给他带来哪些新奇的感受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本课生字,学生自主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左右结构:隙、溪、擦,书写时都要注意左窄右宽。
上下结构:“臀”书写时要做到上紧下松。
五、作业:
1、书写生字新词。
2、找来两篇游记读一读,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游览顺序写清楚的。
板书设计: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记金华的双龙洞教案一等奖篇十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感受金华双龙洞的神奇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如何由外洞进入内洞。
2、使学生感受到这一溶洞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读第一段。
1、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老作家、老教育家叶圣陶爷爷的游记——记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
2、释题。“记”是什么意思?
3、读第一段。
二、初读课文。
1、激趣。听说,双龙洞的景色非常奇特,我也真想去游览一番,你们想去吗?要想去,事先要对双龙洞有些了解,课文会告诉你。赶快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遇到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遇到生字更要多读几遍。快读吧。
2、自由读课文。
3、检查学习字词和课文的情况。
三、理清顺序。
1、说起导游这个职业,可真好,天南海北,游山玩水。现在,有一个当导游的机会,你们想不想当?想当的都来当吧,现在,你们都是导游,就我一个游客。
导游小姐们、先生们,你们怎么安排我今天的旅游路线?教你们一个方法,可以画一张游览示意图。
2、细读课文,借助课文中地点转换的语句来画。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制作一张。
3、指定一组中一人板演,一人向大家介绍课文围绕课题按顺序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点。
四、学习第二段。
1、刚才就我一个游客太冷清了,你们还是陪伴我一起来当游客吧。现在让我们从金华出发到双龙洞去,请你注意欣赏沿途景物。下面请同学们当摄影师,把路上的美景拍摄下来,并且配上解说词。配解说词时,最好要使用文章的句子。要完成这件工作,先要好好地朗读2——3段。
2、学生自由朗读2——3段。
3、讨论。
(1)你拍了什么镜头?为什么拍了这了这个镜头?随学生补充介绍:映山红花色众多,有紫红、红、桃红、粉红、橙、金黄、雪青、纯白等颜色。
(2)还有谁也拍了这个镜头,你们愿不愿意来一次配解说词的比赛。
(3)猜一猜,油桐开的花是什么颜色的?
(4)介绍“新绿”。
4、看到大家拍了这么多的镜头,我很高兴了,不过,我有一个问题。
出示问题:溪声为什么会变换调子,溪流与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讨论。
想象景色,指导朗读。
5、一路上,有山有水,景色美丽,请你能否。
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些景色。比如,叶圣陶爷爷就用了一个词——明艳,你用什么词?
五、作业。
1、学编导游解说词。
2、背诵优美的句段。
3、画出双龙洞的游览线路图。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和大家一同坐上了开往金华双龙洞的旅游车。在途中我们听到了导游的热情介绍,欣赏到了美丽的途中风景。迎着溪流我们来到了双龙洞洞口。作者一路上欣赏着色彩斑斓的山、花、树、倾听着潺潺的溪流他的心情怎样呢?(愉悦、高兴……)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这部分吧。
指名朗读。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读后回答:作者游览双龙洞的顺序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
(答后归纳板书: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三、导学课文第4自然段。
1、生大声朗读第4自然段,然后回答:你读懂了什么?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指名回答,师梳理归类:
(1)、外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词句可以体会到?
(2)、作者是怎样写出外洞高、宽、大的特点的.?
2、学生自读、自写、自划后,同桌讨论上述问题,师巡回辅导。
3、指名释疑,其他学生评议、补充。
(师归纳板书:高、宽、大)。
4、指导朗读训练:
(1)、指名读这段话,读后评议朗读效果。
(2)、男、女生比赛读这段话。
5、指名当小导游,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同学们推介外洞这一景点。小导游介绍完毕后,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四、自学第5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到外洞的特点。再加上“小导游”风趣的介绍,使外洞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呢?请大家先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然后,结合课文内容,向大家详细介绍由外洞进入内洞的方法。
学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师巡回辅导。
1、说说孔隙给你什么感受?(窄小、低矮)。
2、说说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1)船小——。
a.找读句子;
b.“仰卧”怎样卧,体会出什么?(矮)。
c、那些词句能突出船小?体会出什么?(窄)。
d、小结:“矮和窄”都是小的特点,因而船小可以体会出孔隙小。
(2)行船的方式——。
a.找读工人拉。
b.为何不能“划”
(3)乘船的动作——。
a.找读。
b、哪个词最能表现出孔隙小?(贴)找同学演示。
d、如果把贴改成“靠”可不可以?(因为“靠”不如贴紧密,不能表现出孔隙小)。
e、小结:“贴“用的太好了,从作者的动作也可以体会出孔隙的小?
(4)感觉——。
a.齐读。
c、指导朗读:孔隙中,随时都有撞破额角、擦伤鼻子的危险,随着小船在孔隙中慢慢的行进,作者的心情也会越来越紧张。因此,这一部分要读出紧张的情绪。
练读、指名读。
五、导学6-8自然段。
过渡:通过刚才惊险的水上之旅,我们终于来到了内洞。内洞的景色又怎样呢?请大家默读第6-8自然段。
1、学生默读第6-8自然段。
2、学生读后质疑问难,师梳理归类。
a、内洞有哪些特点?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b、为什么说“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3、学生自思后,同桌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4、师归纳小结。
板书:大、黑、奇。
师:洞内钟乳石、石笋众多,造型奇特,布局巧妙,有“黄龙吐水”、“倒挂编幅”、“彩云遮月”、“天马行空”、“海龟探海”、“龟蛇共生”、“青蛙盗仙草”、“寿星与仙桃”等景观,幻化多变,使人目不暇接,宛若置身水晶龙宫。
5、过渡: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像神仙、像动物、像宫室、像器用……名目繁多,造型奇特,再加上那摇曳的灯光,忽明忽暗,让我们置身于神秘的境界,怎能不令我们惊叹自然的奇异,请大家有感情地读读内洞这部分。
感情朗读。指读。
a、学生自读后,指名读,读后评议。
b、师与生比赛读。
6、指名当“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神奇的内洞。
六、课堂小结,渗透教育:
1、听了刚才几位导游的介绍,通过你自已的学习,你对金华的双龙洞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此时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表赞叹)。
2、这节课,我们不仅随叶老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洞中的景观令人惊叹。那孔隙的奇妙,石钟乳和石笋造型的奇特,真不愧为大自然中又一奇特的景观。而且,还掌握了游记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抓住游览中作者的所见、所闻,体会作者的所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七、布置作业:
3、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书设计。
高小黑。
途中见闻外洞宽孔隙窄内洞大出洞。
大矮奇。
教学反思:
实现两个目标:培养学生思考、表达和搜集材料的能力,运用有关课外材料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搜集材料、丰富课外知识的习惯,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对喀斯特地貌的兴趣。
完成本单元重点训练目标:教学时,我重点讲解“空隙”的部分,引导学生归纳学习方法。然后,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习“外洞、内洞”部分。最后,学生自学“路上见闻”部分。如此安排,主次分明,体现了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一一分清文章的主次。
不足之处:上课紧张有余,教学机智不足;教学内容过多,对各个教学过程挖掘的深度不够;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不够,教学气氛不活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我用这残损的手掌读后感(5篇)
- 学校的绿化面积要求 学校绿化面积怎么算(8篇)
- 最新《变脸》教学设计(模板9篇)
- 最新含羞草教案设计意图(精选11篇)
-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8篇)
- 吴正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优秀17篇)
-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口算除法教学反思(模板12篇)
-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优质19篇)
-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案例与分析答案(通用11篇)
- 2023年有趣的电话号码教案(汇总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