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的撰写要考虑受众的需要和背景知识,以确保信息的传递和理解。首先,我们应该明确报告的目标和受众,以便选择合适的信息。报告范文还展示了结构化和条理性的重要性,对写作有启发作用。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一
近年来,我镇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将应急管理工作与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的工作大局密切联系起来,科学谋划,扎实工作,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在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及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现将xx镇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有关情况作简要汇报:
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全面树立“大健康”理念,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与医疗救治体系建设,构建了区、镇、村三级传染病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目前,我镇辖区下设28个社区和176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0.83万。有二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5个。
(一)统一指挥、联防联控。坚决服从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的指挥体系,构建起统一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卫生应急核心能力逐步增强,实现对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管理和医疗急救的统一协调指挥。
(二)坚决落实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四个一”工作机制。做到一把手负总责,组织统筹推进突发事件的处理,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包片、下沉一级,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组建专班,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实行“一日一调度、一日一报告、一事一处理”,确保防控工作有序、有力推进;制定联防联控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和措施到岗到人。同时,建立健全情况报送机制,及时准确掌握情况,上报信息。另外,组建专家组,在突发公卫事件发生时,能迅速进行商讨,为准确决策提供支撑。
(三)应急响应机制不断完善。修订完善《xx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成立领导小组,责任到人,以此指导全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工作,保障决策指挥体系的高效有序运转。镇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设立了卫生应急办,统一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确定专人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明确职责。做到分管领导负总责、亲自抓,主要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领导和股室全力配合,形成应急工作领导重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一)完善突发公卫事件监测体系构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预防保健科为突发公卫事件主要监测部门。各社区(村居)、学校、厂企及医院发生可疑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事件时,预防保健科收到报告后,立即安排人前去初步核实,并将情况报告公卫科、医疗科、中心领导、镇卫计局等部门,经统一意见后2小时内向区卫生健康局报告,并协助上级部门做好后续事件处置工作。
(二)构建传染病监测哨点和信息直报系统,在车站、学校、社区卫生站、民营医疗机构、药房等场所建设完善监测哨点,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门诊,有效提升传染病预警报告能力。
(三)强化基层公共卫生工作。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镇卫计局的协同联动机制,为开展公共卫生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大力推进家庭医生服务,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力量下沉,筑牢村级公共卫生“网底”。
(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发挥爱国卫生工作的统筹协调作用,认真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开展“三三整治”行动、市场环境综合整治等爱国卫生行动,切实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和推进“厕所革命”技术指导,目前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大力推进国家卫生镇复查确认工作,从城市建设、市容环境、健康教育、除“四害”、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等十个方面开展综合治理,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与健康促进工作。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牵头、部门配合、群众参与、合力推进原则,积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近几年,积极开展应急救护知识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六进”活动,着力于公众自救互救知识技能培训工作,心肺复苏、气道梗阻急救等卫生应急救护基本技能得到进一步推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健康教育课和各类卫生活动主题日宣传等活动向居民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知识,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卫生应急宣传活动。在辖区中小学及幼儿园开设健康教育课,针对季节性、多发性传染病邀请专家或医务人员开展防治知识讲座。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全民防病治病意识和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一)优化诊区设置和加强人力配备。南海区第八人民医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公立医院,有455名医务人员,其中临床医生123人,临床护士202人,医院床位核定300张。医院设立发热门诊,设有3个独立诊室和1个独立留观室(观察病床1张)。疫情防控期间,发热门诊实行预检分诊,其中发热门诊成人、儿童诊区分开,疫情、非疫情诊区分开,设有独立分区的候诊室和治疗间,有专人代为挂号、收费、取药,有专门的x光室和感应式洗手池。在住院部设置隔离病房4个,病床4张。
(二)不断提升传染病的病毒筛查能力。在院区设置细菌实验室,达到二级(p2)水平,具备肺结核、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登革热、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副伤寒、流脑、淋病、梅毒、钩体病、斑疹伤寒、hiv等多种传染病的实验室诊断能力。另外pcr临床基因扩增实验室建设工作正在进行,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病毒筛查能力。
(三)完善医防结合、分级管理、上下联动和防病关口前移的传染病防治管理机制,加强重点传染病和新突发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要求辖区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感染防控措施,实行预检分诊制度,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强调辖区内医疗机构建立有效的转诊、会诊和协商机制,让处置疫情能力形成互补力量。定期开展卫生应急处置演练,逐步提高应急队伍实战能力。
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着力打造医疗防治、技术储备、物资储备、产能动员“四位一体”的物资保障体系。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工作机制,确保重要应急物资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优化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在建立政府、机构、单位等多级储备体系外,推广家庭储备,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倡导居民家庭储备适量防疫物资,实现多级分元物资储备。
(一)存在问题。
1、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各医疗卫生机构均存在业务用房紧张,且明显老化、建筑规模较小、设施设备陈旧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疗救治和应急处置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公共卫生队伍专业人才不足,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3、全社会的公共卫生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对疾病预防与卫生保健的重视程度和自我防范意识还不够,缺乏应对突发公卫事件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普遍存在重治疗轻预防的意识和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
(二)建议与对策。
1、加强基础保障建设,确保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功能更加突出。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公共卫生设施布局,保障科学、规范、及时、有效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卫生应急队伍专业化、规范化。以提升卫生应急能力为目的,定期举行传染病应急处置演练,为建立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反应迅速、作风过硬的卫生应急队伍提供实践经验,确保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发生后,能快速高效开展卫生应急处置。
3、持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与促进工作。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业务培训、提高健康教育宣传与促进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栏、网络等宣传载体作用,加大公共卫生服务知识、服务政策、服务成果的宣传力度和密度,提高市民对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养成率,不断强化社会舆论引导力,努力营造公共卫生服务的良好氛围。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二
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现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献策,力促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8月18日、8月24日,县政协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长角坝镇集中隔离观察点、长角坝镇卫生院、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袁家庄街道办袁家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教殿村卫生室、西岔河镇卫生院、大河坝镇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协商等形式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2个,个体诊所10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85张(县医院110张、乡镇卫生院75张);县医院现有编制84人,实际在岗167人,卫生院编制110人,实际在岗91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65人,实际在岗74人;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2010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时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2名工作人员,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产;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诊疗水平不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同时,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2003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8张,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20米的基本要求,3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危机意识不强。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无缝对接;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三
蒙城,隶属亳州市,国土面积2091平方公里,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1个工业园区和1个林场,人口132万(县城城区人口25万)。拥有年产300万吨的许疃煤矿,以及正在建设的年产300万吨的赵集煤矿。蒙城产业支柱明显,主导产业为汽车制造、轻纺食品、煤炭煤电等。县域东接京沪铁路中心站蚌埠市90公里,西连京九铁路中心站阜阳市90公里,南毗淮南,北邻淮北,南京至洛阳高速横穿东西,省道307线、305线、203线交汇于县城,涡河、茨淮新河经淮河通江达海,长年通航。
蒙城是中国楹联之乡、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业机械化建设示范县、全国农机安全生产示范县、全国绿化先进县、全国文化工作模范县、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文明县城、安徽省园林县城、安徽省平安县。2009和2010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
蒙城地处淮北平原,自然灾害以旱灾、水灾和暴雨冰雹为主;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类安全生产事故和社会安全隐患增多,尤其是火灾和道路交通事故频发,信访案件也有增长的趋势;卫生类安全隐患以春夏季肠道传染病为主。我县应急管理工作主要围绕以上突发事件开展:
(一)应急预案体系已初具规模。蒙城县应急管理办公室成立于2008年,于2009年8月以蒙城县人民政府文件的形式出台了《蒙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成立了蒙城县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指挥在全县范围内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2013年我县修改完善了《蒙城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并完善了乡镇应急预案19个,部门预案21个,专项应急预案26个,以及各类厂矿企业、大型活动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已基本建成。
(二)应急管理日常工作成效明显。一是认真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报告、信息汇总、辅助决策、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等职能;参与了各类突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组织参与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和春运安全工作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对高温、台风、暴雨、干旱、低温雨雪等恶劣天气的进行了预测预警,体现了预防为主的应急原则。二是加大了防灾减灾宣传力度。县应急办每年印制应急防灾宣传资料15在我县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宣传台向广大市民宣传防灾减灾知识;2013年印制《安徽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1500本发放至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进行学习;5月17日,在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会议期间组织各乡镇、县直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对《条例》和应急管理工作进行了培训。宣传工作“五进”活动成效明显;三是强化了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了城关镇、乐土镇双龙村、蒙城第八中学、安驰公司等8个应急管理示范点;投资1.5万元,建设了梦蝶广场应急疏散基地;投资205万元,建设了人防应急机动指挥平台;投资1500万元,建设了治安视频监视网络和快速反应系统,并和县人防、应急平台、城管智能管理平台实现了共享;设置了短信群发提示平台;在县委党校完成了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基地建设。四是加强了应急组织和保障体系建设。2013年,我县对19个乡镇和县直单位的应急机构进行了重组,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村(社区)均成立了应急组织,明确了人员、职责,成立了应急队伍和专家队伍,目前,全县共成立应急队伍30多支500多人;专家队伍15支60余人;成立了一支50人的综合救援队伍;成立信息员队伍1800多人,组织、协调地震、燃气、教育,交通等单位完成多场次的应急演练;全县所有单位、乡镇完成了重大事项、工程的风险评估工作。五是深入指导全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2013年,县应急办出台了《蒙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通知》、《蒙城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7份文件;编制了《蒙城县应急管理工作制度汇编》,用于规范、指导全县的应急管理工作。每年县应急办都组织召开了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会议,对全年的应急管理工作进行具体的部署,明确应急管理工作的任务、责任,规范应急值守、信息报送的工作程序和应急救援工作的程序步骤。
(一)各级应急组织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各单位分管负责同志对应急工作认识不足,应急组织的作用发挥很不明显。
(二)信息报送不及时,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是应急工作的基础,信息渠道不畅通、报送不规范、不及时直接影响了应急处置的结果,部分单位对报送信息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意识不强。
(三)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无法按预案操作。应急队伍缺乏系统的培训和演练,在执行任务中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
(四)县应急办人员短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一)进一步明确应急办的编制人数,解决基层应急部门人员不足的问题;。
(二)加强业务培训,解决部分应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的问题。
(三)加强对县级分管领导的培训,解决领导不重视应急工作的问题;。
(四)制定统一的培训大纲,解决各类应急救援队伍的日常训练问题;。
(五)制定相应的补助标准,解决应急管理人员生活待遇问题。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四
某县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在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突发事件处理已成为政府取信于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新时期政府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应急管理机构健全,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坚持把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纳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县长挂帅的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设立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了应急管理工作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二是落实应急管理“一岗双责”。《xx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的通知》,明确乡镇政府和县级部门应急管理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严肃纪律,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问责追究。三是规范应急管理制度。《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作了规范性要求,推进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四是实行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县应急办与目标办联合制定《xx县应急管理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力度。五是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xx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范围和内容、时限和程序、方式和渠道以及责任追究。在36个部门、53个乡镇、674个村明确了863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员。六是县应急办出台《关于明确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的通知》,明确了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村、应急抢险救援队和突发事件信息员的职责。七是加强部门配合与军地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县应急办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商讨,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料共用、资源共享;《xx县人民政府xx县人民武装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军地协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通知》,实现了驻营部队协同参加突发事件处置救援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健全,救援力量逐步增大。一是全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预备役民兵的作用,在全县53个乡镇、35个部门、重点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建综合性应急抢险救援队、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义务消防队、医疗救护队共127支。二是成立县级综合应急抢险救援队。在加强水、电、气、通信、路桥等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依托县消防大队成立了“xx县应急抢险救援队”,投入13万余元购置了无齿锯、起重气垫、液压扩张器、移动空气充填泵、多功能担架等特勤装备,提高了应急抢险救援队救人抢险能力。三是部分乡镇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按照“合理布局,覆盖全县”的工作思路,率先在离县城较远的6个乡镇组建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救援装备,弥补了县级救援队因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赶赴现场救援的不足。预案体系健全,应急演练得到加强。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县应急办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对全县乡镇、村、学校、企业和部门预案建设情况,在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录入预案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未编制预案的单位,督促其限期编制;对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及时修订。目前,全县已编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36个,部门预案63个,重大活动单项应急预案12个,其它预案987个,正快速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推进。二是应急演练得到加强。把应急演练作为检验预案、磨合队伍的必要手段,坚持“有预案必演练”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力求“每演练一次,就形成处置同类突发事件的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一个样本”。仅xx年,就组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防洪抢险救援、交通事故处置、群体性事件处置等演练共8次,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应急保障能力增强。按照“事前积极防范、事中有效处置、事后妥善安置”的要求,加强突发事件各个环节的应对工作。一是配置救援装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县综合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建设力度。今年投入20余万元,配备和更新了一批救援装备。二是管好用好“突发公共事件善后处置救助金”。该救助金,实行专户储存、规范管理、专款专用。xx年对普岭乡7村4组李从琼、骆市镇延寿村3组白孝全、老林镇漆园村5组“9.29房屋垮塌”等突发事件受害家庭16户进行了救助,解决了群众困难,化解了社会矛盾。三是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将地势空旷的城市公园和广场规划为县城居民临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6处灾民临时安置点,增强了“抗大灾、救大险”的能力。四是投资150万元,在骆市镇三溪村修建3处救生平台,并配套修建了泥结碎石社道公路,以方便群众在洪水来临前可以快速转移到救生平台避险。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扎实,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应急知识宣传得到有效加强。县应急办适时编印《应急管理》简报,通过“领导论谈”、“行业聚焦”、“他山之石”等栏目,交流先进经验,宣传应急知识;订购2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赠送给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阅读。县委党校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培训干部的必学内容。县应急办、国土资源局、电力公司等22个单位100多名干部,开展了防灾减灾避灾宣传活动。县人事局组织全县公务员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试。二是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成效明显。县应急办编印乡镇、村、学校、企业应急预案范本,供基层学习借鉴;设计制作《xx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示意图》和《xx县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3000份,分发到各基层单位;计划xx年在全县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安装防震减灾知识挂图1100套,提高应急知识普及率。三是应急管理“一网六库”顺利建成。“一网六库”即:“应急工作联络网,应急预案库、法律法规库、救援队伍库、装备物资库、应急专家库、典型案例库”,它基本涵盖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部,能客观公正地评估我县的应急管理能力,反映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应急管理资源储存和分布、救援队伍人员等情况,以及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有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的调集,装备物质支援和救援流程安排,达到快速处置和紧急救援的目的。二、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观念不够新,应急管理工作上台阶的难度较大。一是部分单位负责人存在“轻事前预防,重事后摆平”的思想。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县上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但部分乡镇和部门依然还存在“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的状况,对应急管理前期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或者舍不得投入,发生突发事件后才认识到严重性,为尽快摆平事件、消除影响而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甚至超出政策界限给出优惠条件,人为加大突发事件的处置难度。在考核、评优时,往往忽视了基础性工作扎实,事故防范到位的单位,而倾向于用血与泪总结出来的处置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带给某些人或某些单位“因祸得福”的“机遇”。把工作重心全部用在事后处置上,疏忽事前的积极防范,可能导致不该发生或者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相当一部分干部还存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消极心理。部分干部主动防范意识不强,工作被动应付。在幻想天天无险、日日平安的理想状态下工作,对应急知识和救援技巧了解和掌握得不够,临灾时,反应迟钝,救援措施不力,救援效果较差,容易造成事态得不到控制和损失进一步扩大的后果。三是部分群众存在“碰到了再说”的侥幸心理。群众应急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不高,甚至简单的避险自救能力都没有。一些人觉得突发事件的处置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只要会打“110”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碰到那么倒霉的事,因而对应急知识不闻不问。预案编制不够精细,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全县“应急预案库”录入的应急预案近200个,对处置突发事件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认真分析、深入剖析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预案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敷衍了事。全然不知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指挥过程中的决策依据,更是快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生命线。二是部分乡镇和部门编制预案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在网上下载一篇,或者是把别的乡镇和单位的预案拿过来,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应急预案来应付检查。三是编制的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预案编制就是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后怎么做、谁去做、何时去做、拿什么去做的问题。但部分单位对本单位、本辖区内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影响,没有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评估,因此编制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都不强。四是领导过问的少,预案成为摆设的文件。部分单位的预案全是由办公室独立完成,领导不闻不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说的是启动预案,却不知道预案里有什么内容,更不知道方案、措施管不管用,导致处置无头无绪,无章可循,效果不佳。五是预案演练太少,发挥的作用不大。有的单位预案编制虽好,但由于认识不足、舍不得花钱等原因而没有对预案进行必要的演练。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就出现了装备物资到不了位、人员职责不清、队伍配合不力、处置流程混乱等问题。联合演练更是少之又少,一旦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很难快速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贻误处置的最佳时机。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队伍救援技能不高,实战能力不强。全县现有各类专职救援队伍127支,救援实力较往年明显提高,但离科学、快捷、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能力不足上。一是救援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目前,乡镇救援队成员大都依托乡镇干部。最初吸收的本地居民,由于没有津贴、没有福利,本人积极性不高,乡镇也不便于管理,随意性很大。二是救援装备科技含量不高。乡镇在救援装备配备上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近几年,农村火灾、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一旦发生这样的灾害,县消防队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赶赴现场。而乡镇应急救援队使用的大多是原始救援工具,如用盆子、水桶打水灭火;用锄头、铁锹刨土救人等。很多时候是望火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救援效果不佳。三是救援技能培训较少。目前,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队成员很少甚至没有组织过预案演练,没有参加过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救援时只凭着激情和冲劲,不善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难以达到快速有效的处置效果。三、加强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广泛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广大干部群众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救援效率和救援效果。搞好应急知识宣传,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公众传播应急知识,让公众从听觉、视觉、触觉去获取应急知识,增强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县应急办继续办好《应急管理》简报,拓宽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视野,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治于未危,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应急管理新理念,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充分掌握应急知识、救援技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判断决策能力、快捷制定筛选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案能力和临灾妥善处置能力。二是重视基层宣传特别是村的宣传。各乡镇及村要创办应急管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应急知识。县级应急管理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编印实用性应急手册或传单,发放到群众手中。各中小学校要开设应急知识讲座和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大媒体公益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在xx综合频道开办应急知识栏目,播放有教育启迪意义的节目,如防雷电、安全用电用水用气、避灾避险等。四是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应急管理专栏,不断更新内容,从强制性的灌输型向自觉性的获取型转变。五是开展有群众共同参加的应急演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夯实应急管理基础。要树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就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理念,加大投入,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做到“事前准备充分,事发处置有序,事后保障有力”,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落实应急管理各项经费,保障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应急管理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县、乡镇政府要预算一定的应急管理专项经费,确保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应急装备投入。要购置先进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特别是给各乡镇救援队配备易携带、好用、管用的救援工具;分批购置功能强、用途广的先进应急装备,增强县应急抢险救援队抗大灾、救大险的能力。三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满足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四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各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普查,对普查出的危险源登记造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整改销号,坚决杜绝“宁愿花大钱买棺材,不愿花小钱买药”的状况存在。五是加强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各单位、各乡镇要时刻警醒,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将信息告知群众,及早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县气象局做好重要天气预报,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监测点的预测预警等。六是尽快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和公安消防站。落实建设场地,购置多功能监测显示屏和终端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为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履行职能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领导和专家全面分析现场情况,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及时调整处置方案,使后台指挥与现场处置同步进行,达到快速、高效、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逐步推进应急指挥平台与安全监管系统、“110”指挥平台有机结合,实行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加快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抢险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离不开救援队伍,特别是那些救援难度大、专业性强的事故更需要高素质的救援队伍。如何管理好、建设好救援队伍,如何发挥好救援队伍的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公安、消防、预备役民兵要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充分履行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职责;加强水、电、气、石油、通信、路桥、非煤矿山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担负起特定事故灾难的救援任务;加强乡镇和村基层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有利于以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赶赴现场参加救援,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组建志愿者救援队,吸收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志愿者,扩大救援力量,实现政府功能与社会功能互补及良性互动。二是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演练、培训、组织救援等方式来提高队员的个体能力和队伍的整体实力。突发事件发生后,乡镇义务消防队是离现场最近、到达最早的队伍,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救援本领,增强独立完成本辖区救援任务的能力。三是完善救援队伍管理制度。严把队伍入口关,把身体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人吸收进来。积极探索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适当给予或提高救援队员的生活、出勤补助;建立救援队员人身意外保险制度、抚恤制度、奖励制度、家庭救助制度等,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加大预案演练力度,让应急预案活起来。综合性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指挥过程中的决策依据。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防止事件发生、缩小事件影响、降低事件损失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应急预案建设力度,针对事件特点,征求各方意见,认真编制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预案来。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聘请本单位领导、相关专家作为编制小组的成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二是进行灾害分析评估。灾害分析是减灾和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预案制定工作的基础。灾害分析有助于预案编制小组决定哪些灾害值得特别关注,哪些行动必须预先计划,可能会需要哪些资源等。三是预案内容简要明白。要能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就是要在预案中确定突发事件的处置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关职责;有操作性强的处置措施和办法;处置所需要的应急资源等。四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层面,要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让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自己在各种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密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正确的应对之法,充分发挥预案的作用。各单位对编制的预案要进行演练,至少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桌面演练,对预案进行“如果-那么”分析,找出预案不足之处,及时修订和完善。县应急办每年要牵头开展2-3个综合性较强的联合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共同处置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把握重点,细化措施,控制环节,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突发事件各个环节的处置应对工作,可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控制事态扩大或减少损失、缩小影响。一是事前准备要充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成本最低、代价最小、效果最好的处置突发事件的手段就是不让事件发生,事前工作如制度建立、预案建设、应急演练、风险排查、装备物资储备等虽然看不出成绩、突出不了政绩,但必须认真做好、做细。二是事发反应要迅速,控制事态,严防发生次生、衍生事件。这就要求全面掌握应急知识,认真剖析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三是事中处置要有效,尽量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突发事件定性要准,抢险救援方案要管用,处置流程要得当,部门配合要协调,才能达到好的救援效果。四是事后重建要保障,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对受灾群众进行物资、资金、心理救助,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及早恢复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完善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促进应急管理规范有序开展。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五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是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有效手段,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突发事件多出自基层,受在基层,做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对于我县经济率先突破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意义。抓好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关键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当务之急,应做好以下几点:。
要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完善应急管理领导机构、办事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和必要的经费,确保机构到位,人员到位,职责到位。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群众组织也应将应急管理作为自治管理的重要内容,成立应急领导机构,落实应急管理工作责任,扎实有效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
要按照预案体系建设“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要求,根据本辖区、本行业特点,认真做好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预案是应急管理工作的主线,管不管用是预案的生命线。一个完整的应急预案应当充分体现应对突发事件各环节的工作,在编制时,要做到职责明确、简明扼要,明确谁来做、做什么、怎么做。要结合预案积极组织实战性强、群众广泛参与的应急演练,针对演练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及时修正和完善,真正达到落实预案、磨合机制、锻炼队伍的目的。
基层应急队伍处于突发事件的第一线,是先期处置突发事件的主要力量。一支基本素质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基层综合应急队伍,可以在隐患排查和信息报告中发挥预警作用,在先期处置中发挥骨干作用,在协助处置和恢复重建中发挥辅助作用。组建基层应急队伍要充分整合现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企事业应急队伍、志愿者队伍等重要力量,要建立物资储备制度,落实后勤保障,改善技术装备,开展培训演练,提高合成应急、协同应急的处置能力。形成以抗洪抢险、抗震救灾、森林消防、地质灾害、医疗救护等专兼结合的应急队伍体系,全面提高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努力将各类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要健全隐患排查监控机制,对各类危险源、危险区域和因素以及社会矛盾纠纷进行全面排查,对发现的隐患要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并限期改正,同时要建立隐患排查信息数据库,实行分类分级管理和动态监控。要建立健全信息收集报告制度,重点区域、行业、部位要设立安全信息员,及时掌握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要强化社会联动机制,发挥群众团体、社会组织、自治组织及公民在突发事件预防和应对等方面的作用,努力形成基层应急管理的整体合力。
乡村要加强抗御本地区常发突发事件的基础设备、设施及避难场所建设,提高自身防灾抗灾能力。社区,特别是人口密集场所和工业区等高风险地区,要加强消防避难场所、医疗卫生等公共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日常管理和巡查。学校要结合隐患排查整改,重点做好教室、宿舍、集体活动场所等建筑、设施的安全加固工作,有针对性地储备应急物资装备,加强学生食堂、宿舍等卫生设备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监控系统。企业要加强安全生产装备及设施建设,应当定期检测、维护其预警设备和应急救援设备、设施。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国家突发事件应对法》,熟练掌握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程序和处置措施,做到依法应对。其次,要把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作为公务员培训和干部继续教育的一项内容,列入培训计划,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同时,要广泛开展应急管理“四进五有”(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有机构、有预案、有队伍、有后勤保障、有科普宣教)活动,利用各种媒体,采取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增强群众忧患意识,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要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要求,明确办事机构和人员,理顺纵向、横向的对口关系,充实力量,加强应急值班和信息报送工作。要坚持全天候值班制度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度,健全信息搜集、处理和报送制度,全力做好信息收集准确,信息传递及时,隐患排查到位,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大局稳定。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六
近年来,我局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全面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疫情报告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区、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控网络,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实,规范了我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辖区下设xx个街道办事处和x个镇,有xx个社区和xx个行政村,万。辖区共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x家,二级中医院x家,民营医院x家,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中心血站机构各x家,我区管理的为xx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x家乡镇卫生院,xx家村卫生室,xxx家个体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政府举办x所,自治区医院伸腿举办xx所,市级医院伸腿举办x所,民营医院举办x所。共有人员xxx人,其中全额事业编制xx人,其余为医院差额事业编制人员、企业职工和聘用人员。
染病监测、报告、防控工作规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得到落实,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据统计,我区近年来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均为散发状态,脊髓灰质炎已分别xx年、xx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我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在区卫生局设立了卫生应急办,统一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写宣传标语xxx余条,接受咨询x万余人。近期我区针对人感染hxnx禽流感情况,又印制x万份宣传册发至区直各相关部门、街道办、村以及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加强培训,强化管理。
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从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业务指导等形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控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加强日常监督,重点加强门诊传染病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的监督检查,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意识。
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认真完成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及查漏补种工作,并积极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降低流动儿童的常规疫苗漏种率;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组,制定并下发了相关工作方案,有效的控制了艾滋病、梅毒、乙肝的传播。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治为突破口,以农村改厕为切入点,清除“三堆”,清除垃圾污物。二是利用农村改厕项目鼓励农民修建卫生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截止xxxx年底,万户x.x万农村人口,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x%,其中无害化厕所普及率xx%。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三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对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五小行业、垃圾站、公厕及居民区等地防蚊蝇设施设置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有效的控制了蚊蝇密度,规范了鼠药毒饵设施设置和鼠药的投放。同时,做好四害监测工作,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为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奠定了基础。
人感染hxnx禽流感防治工作。
知识集中培训,共培训人员xxx余人。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张,承担的工作量大,大多数人员身兼数职,专职的传染病防控人员少;二是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综合医院或企业举办,人员流动性大,传染病防控人员不固定,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延续性。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七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按照常务xx副省长批示要求,报经xx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xx副秘书长批准,我办组织省应急救援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济南、青岛、烟台、日照4个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分管负责同志、应急办主任一行8人,于9月18日至22日,先后赴广东、陕西两省,重点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应急办人员配备强,工作思路新,资金投入大,多项工作全国领先。一是机构设置全,人员配备强。省政府应急办于2007年5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专家秘书处、综合管理处、值守处、应急指挥协调处和平台技术处五个处,编制28人。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1、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组建方案。2010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着手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形式、招募注册程序、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台条例。2010年6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三步,出台管理办法。2010年12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施行)》(粤府办〔2010〕18号)。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对应急志愿申请人进行审核。同时,对应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来源、分类、申请与审批程序,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应急志愿服务内容,管理与调用机制,奖惩办法以及经费保障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2、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有力。2008年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确定省政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应急管理、经贸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指定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工作机构。3、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及各设区的市均成立应急产业协会,统筹规划应急产业发展。现正在筹建泛珠三角应急物流中心,在东莞设立应急产业园,并拟于今年11月份,承办全国应急产业产品博览会。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一是机构设置早,人员配备精。省应急办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值守处、指导处和处置处,现有24名工作人员。二是创造性开展工作,多项举措具有示范意义。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了省应急救援总队、11个应急救援支队和医疗救护、森林灭火、矿山抢险、地震救援及战勤保障5支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志愿者募集活动,全省组建了2万多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抢险救灾、事故救援等工作;省应急委先后聘请了闪淳昌等5位全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省应急管理高级顾问,指导应急管理工作;聘请49位省内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为省应急管理六大类专家库专家,并制订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与省军区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责任,健全了军地联动机-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3、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省应急办每年召开“全省突发事件趋势研判会”,组织省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对全省当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访等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下年全省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作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4、预案演练有序开展。几年来,组织了两轮省级专项预案演练,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与省地震局、教育厅提出了全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培训组织有序。编纂发行《陕西公众应急指南》。建成并开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陕西应急”标识,2010年11月23日,标识正式向社会公布。拍摄了应急管理专题片。连续两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两期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日本、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到陕西讲学交流。6、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评先创优”成效显著。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四进”“五有”(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先后确定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三是资金投入大,规划实施有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1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42亿元。目前有7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有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已启动项目建设。其中,由省应急办实施的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包括:1、建设完成了全省应急移动平台体系。由1座省级中心基站、3台省级移动应急指挥车和10台设区市级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条件下现场与省、市级固定应急平台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传输。2、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使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常态与非常态下专业服务。实现全省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话的查询,值班要情的实时浏览批示,领导周工作安排的查询,固定、移动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服务。4、完成了全省应急体系地理信息平台研发和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测试。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突发事件案例库、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决策系统等。5、完成了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省应急指挥大厅的升级完善。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
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篇八
如下: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了预案动态修订机制,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调整了卫生应急专家组及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实现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我局积极组织各救援队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公卫科人员180余人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专业水平。
参照国家及省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目录,我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季节性疫苗、检测设备等,加强使用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消耗或失效的救灾防病物资,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今年,我县共投入23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大队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医院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提高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强化应对突发事件抢救快速反应能力,9月,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前,在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资金不足明显。物资应急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等,社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求援能力薄弱,乡(镇)医护人员的不足为应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应急救援力量的充足。
总之,今年以来,我县的卫生应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在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贯彻执行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为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水利局普法工作总结(实用9篇)
- 某论坛网友万圣节搞怪活动策划方案
- 校长在学校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精选9篇)
- 2023年校长在秋季运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优质12篇)
- 2023年党支部对支部书记的评议意见(汇总8篇)
- 重阳节幼儿园敬老活动实施方案(大全8篇)
- 国庆节公司对员工的慰问信(汇总18篇)
- 最新街道党建办主任个人先进事迹材料(模板20篇)
- 2023年2011庆祝祖国62周年华诞国庆征文(优质18篇)
- 2023年优秀共产党员“德能勤绩”自我评价材料(精选17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