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知识点总结(汇总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9-13 09:19:11 页码:8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 八年级地理水资源知识点总结(汇总5篇)
2023-09-13 09:19:11    小编:QJ墨客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篇一

1、水资源及其存在形式

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水资源是有限的

各国水资源比较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a)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且年份变化大

b)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1、利用水资源中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a)节约用水

b)防止污染,保护水源

c)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方案

相信通过上面对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哦。欢迎阅读!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篇二

地理是一门比较理性的科目,讲究逻辑关系,在答题中也讲究因果关系,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理解气候的成因。气候的形成是大气运动的结果,所以理解热力环流和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及在它们的控制之下会有哪些天气现象对于我们理解气候的形成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三圈环流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而气压带和风带是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的,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是作为一个整体而移动的,大致移动5-10纬度,气流的上升和下沉所产生的天气现象不同,正是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的控制之下,世界上才产生了不同的气候类型。有很多同学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气压带和风带所以记忆气候也是死记硬背,虽然可以记下来了但是往往效果不佳。所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是识记气候的关键。

气候的分布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记。第一种是按照纬度来记,前面我们已经记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范围,所以按照我们常见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大概10度一个气候类型,当然大陆的东岸地区主要是季风气候,所以我们可以单独来记忆。在考试中不仅仅会通过纬度来判断气候类型,有时候会给我们一个区域范围,如果同学们们不能准确的判断出区域位置,那么气候也很难判断出来。所以第二种方法就是按照区域位置来识记气候类型,学生必须熟悉世界各大洲的分布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还要识记住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经纬度。

气温和降水的特征及其成因的分析是我们地理中常见的简答题,既然经常考我们就应该知道这两个关键词的内涵,气温特征主要从最高温和最低温、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这几个方面入手,降水特征主要从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来答,抓好这几个关键词我们答题时就不容易丢分了。而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从影响气候的因素中去提取,区分好哪些是影响气温的哪些是影响降水的,遇见不同的问题时见招拆招即可。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篇三

是指存在与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如土地、阳光、矿产、森林、水和水能等。

可再生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更新、再生,或能够循环使用,如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对于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并注重保护和培育,以实现永续利用。

非可再生资源——用一些就少一些,短时间内不可更新和再生的资源,如矿产资源。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还在不断打量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的提高,自然资源的小号也持续增长;我国资源利用不当,保护不利,破坏和浪费现象严重。

:节约资源、保护资源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篇四

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3、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

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红土地”。四川盆地有紫色土。云贵高原被称为“喀斯特高原“。

4、河流:水量大、汛期长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1、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

2、南方地区耕地多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3、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灌溉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山区水田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

4主要农作物

(1) 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也种植小麦。

(2) 经济作物:棉花,油菜,茶,竹,甘蔗,橡胶,以及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3) 三种常见的食材:莲藕、椰子、竹笋。

1.地理位置和范围

(1)位置:长江的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范围: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

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温和湿润。

2.“鱼米之乡”

大部分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3.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沿江沿海港口众多。依托长江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内陆地区;同时又是我国南北海上航运的中枢,并通过远洋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1、古都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1)古都城市:南京、杭州。

(2)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扬州等。

2、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的核心城市,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和最重要的综合型工业城市。

该城市不仅对长江三角洲地区,而且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且随着浦东的开放开发,该作用进一步增强。

3、城市群不同城市间的“同城效应”

(1)依据条件:交通的发展,主要指发达的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

(2)生活方式: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工作和生活,就想是在同一座城市一样。

初中历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网篇五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5.速度(常考点)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8平均速度的测量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 声现象

一、 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 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4、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常考点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选择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