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尊敬和孝顺他们。总结应该具备可操作性,即提出具体的改进和进步计划。这些优秀的作品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一
本节课我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动手分一分,由没有剩余引入到有剩余,初步建立余数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除法”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转化”,这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通过一层层递进认识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余数和除数关系。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找到规律,解决问题。在数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分发具体实物,让学生从动手平均分东西给组员,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并在把分的结果一一列表后,形象感知正好分完与有余数的两种不同分的结果。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有本质理解。
在《数学课程标准》新理念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根本任务更多侧重于“过程与方法”。“有余数除法”的'计算固然重要,但余数、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含义的探索过程,推导过程更重要。因为其过程中蕴涵着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本课始终贯穿着把“新问题”转化为已经会解决的问题,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思维活跃,在最后的巩固练习中,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在圈一圈,填一填,想一想的过程中进一步验证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合作意识。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二
“有余数的除法”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它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又是今后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部分通过三个例题,使学生感受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学习用竖式计算的算理和写法,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时,应注意从学生认识水平的实际出发,让他们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达到“玩中学、做中学,学中悟”的目的。
一、创设一个学生喜欢的情境,出现“有剩余”的情况,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初步感受到余数就在自己的身边,体会“余数”的意义。
片断一:1、师:我给大家带来一些礼物呢,谁能帮老师把礼物分下去?学生分礼物。2、师:你是怎么分的吗?生:把7包礼物平均分给6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到1包,还剩下1包。[反思]“分礼物”的活动本身就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怎么分,分的结果总是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的。从而感受到有余数的除法的确存在,体现了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加了学生进一步探索的信心。
二、通过丰富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自主研究横式、竖式写法。
片断二:1、横式的写法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把礼物平均分给小组的同学,看看每人能分到多少?组长做好纪录。生1:12÷6=2(结合操作,说明算式表示的意义)生2:20÷6=3余2或20÷6=3多2(结合操作,说明算式表示的意义)生3:20÷6=3……2师:对比三种写法,你喜欢哪一种?学生通过对比,认为用20÷6=3……2这种写法既简单又美观。2、分类师: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能把它们分分类吗?生:把有余数的分为一类,把没有余数的分为一类。18÷6=315÷6=2……312÷6=220÷6=3……217÷6=2……522÷6=3……4师:后面的3、2、5、4表示什么?生:剩余的数。师:在数学上,我们就把它们叫做余数(板书:余数)我们用6个圆点把商和余数连接起来。谁会读这道算式?学生读算式。……[反思]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多种横式的写法,只要能说明道理,教师都给予充分的恳定。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形成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
片断三:1、师:除法的横式会写了,那么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在小组里商量竖式的写法)交流除法竖式的写法,并说明理由。学生展示的竖式:1515÷6÷622(3)3226丿156丿1532、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想说点什么?学生自由的发表看法,提出质疑,互问互答,讨论激烈。在教师的帮助下,统一竖式的写法。32……商6)18除数……6)15……被除数1812……6和3的乘积03……余数学生说出竖式中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反思]为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突出教学的重点,教师改变过去直接教学竖式的方法,放手让学生大胆想象,自己尝试写出除法的竖式,由于受先前学习经验的影响,很多学生是仿照加、减法和乘法的竖式的书写格式来写,这是很正常的。教师注意适时点拨,让学生互相提问、互相评价,从而不断地调整算式的写法,逐步地达到规范。这不仅体现了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还充分体现了师生平等的教学理念。
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主探索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逐步培养她么善于合作、积极思考的学习能力。片断四:
1、观察15÷6=2……317÷6=2……519÷6=3……120÷6=3……2,大家有什么发现?生1:除数相同。生2:都有余数。生3: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就等于被除数。生4:余数都比除数小。……[反思]学生在观察算式时,往往会有许多发现,有的是教师需要的,有的是不重要的,但都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想法。教师的作用是不断刺激学生的大脑,激发他们的灵感,挖掘他们的潜力,使之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发现、去探索。
3、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继续出算式,记录结果,会怎样呢?生七嘴八舌:余数还是比除数小。[反思]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小棒成为教学的载体,学生通过大量的例子,反复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在有余数除法中,余数都比除数小的规律,从而认识水平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由特殊到一般,并在头脑中形成非常深刻的印象。
4、师:21÷5=3……6,这里余数比除数大,你认为这道题对吗?生1:这道题对了。生2:不对,我通过摆小棒,发现21根小棒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根,余下1根。所以,商应该是4,余数是1。生3:我们发现余数6里面还有一个5,可以再分一次,所以,商也是4,余1。师:同学们真聪明!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了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这是大家集体智慧的力量,真了不起![反思]学生在课堂上就一个问题发生争执是非常正常的,又是非常可贵的。教师及时抓住了这个契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之自觉地行动起来,顺利地解决了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最容易出错的问题。
四、拓展练习,巩固新知1、请你来当小老师,判断对错。出示:14÷4=3……213÷2=5……319÷4=4……318÷3=5……32、猜数游戏。有一个数,除数是2,余数是几?为什么?如果除数是3,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除数是100,余数可能有几个?[反思]数学教学学的是方法,它特别提倡精讲精炼。因此,在设计练习时,我们只选取了这两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题目。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会利用规律解决问题。并且能够促进学生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学习有用的数学,实现有效的学习。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三
本课时有余数除法,教科书为我们带给了很好的教改理念和教学资源,改变了传统计算教育学的方法。
一、在情境体验中理解好处。
以往学习有余数除法,是透过一个简单演示、一道竖式讲解和一道题做一做,告诉学生余数和有余数除法;再透过一道竖式的试商告诉学生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配以多道计算题加以练习。这样纯粹是算理算法的学习、强化计算训练,单调重复地计算使学生倍感枯燥无味,并由此生厌,而且信息量少,思维狭窄,未能把学习的资料与身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未能透过数学学习开发学生智力。本课的设计,使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用数学眼光去发现生活里的“有余”现象,例如用花盆布置联欢会场、分食物、摆学具、包装面包、校运动会的很多情景等等。学生充分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气息,感受生活中的余数问题需要用数学方法来解决。在心理上驱动着强烈的求知欲,在情感上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重点透过分食物和摆学具这两种生活情景,了解到平均分有两个结果:一是刚好分完;一是余下少许不能再平均分。透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讨论、辨析,大家都参与了有余除法、余数等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们获得了成功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在情景体验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好处。
二、在操作比较中探究方法。
本课的教学透过学生几次自主操作,在比较认识中探索有余数除法,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力所能及的状况下,独立地完成从表内除法到有余除法的学习,并且自己发现余数比除数小的规律,在操作比较中,学生还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分析、探究,自主发现问题,使他们逐渐养成自主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借算法多样化激活思维。
本课的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例如摆学具时,学生能用乘法、口诀、估计、画圈、倍数关系等方法做除法,在课上联系生活实际想问题,想解法,把思维激活起来了!
四、在实践应用中加深认识。
透过情景体验有余除法,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有余除法,从而更理解有余除法的好处和更熟悉有余除法的算法。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四
有余数的除法和上学期平均分情况有所差异,是“分完还有剩余”的平均分,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一定程度的挑战,不易接受。本节课教学流程为:复习平均分——揭示平均分的另一种情况——带领学生逐一操作各种分法——解读除法算式——练习。流程不存在太大的问题,时间把握也比上学期要顺手得多,但在新授部分的讲解上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对教材的`解读还不到位,不够细致。主要有几下几点不足:
1.课堂不够活泼,课堂驾驭能力还缺火候。结合低年级孩子本身的年龄特征,加上寒假刚结束,孩子的心还完全没有沉静下来,上午第一节数学课对我来说是个挑战,语言和课件的展示不能抓住孩子的眼球。
2.对“余数”现象的讲解不到位,没有让孩子亲自动手理解余数现象。尽管前一天也通过短信通知家长提醒孩子带好十根小棒,但现状是只有一半孩子带来了学具,对新课部分的学习也造成了少许影响。在这个环节的处理上,我做的还不够机智,没有及时调整,通过黑板上的磁性小棒带领孩子学习分完还有剩余的现象。
3.练习题讲解不够透彻,没有面向全体学生,更多的是偏向中等以上的学生,有失偏颇。比如“11个三角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个,还剩()个”,对中等以下的学生来说这题偏难,需要老师带领他们通过分的过程解答题目。但在这题的处理上,我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只是简单地一句带过,没有体现分的过程,以致一半的学生听不懂。这也是以后教学过程中应全力避免的过错,不论是容易的题目还是偏难得题目,都得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周全。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五
如何用竖式计算是这个学期学生刚刚接触的新知识,所以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感兴趣,主要是经过让学生操作,观察,思考这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这样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比较深刻地领会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计算除法必需遵守的法则,教学中我并没有硬性地将这个法则讲给学生听,而是让学生经过观察和比较去发现它,并从正反两方面去探讨如此规定的理由。最终,我还组织了及时的,必要的练习,使学生透彻地理解并掌握这种计算方法。
本节课我主要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1、初步理解计算过程,
2、发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3、掌握试商方法,
学生在学习表内乘、除法计算时,已经初步认识了简单的除法竖式,明白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这是学习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此段教学,结合具体情境,我先出示一共有6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让学生列出算式并且用竖式计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竖式计算除法的基本过程,接下来出示一共有7个桃,每3个放一盘,放了2盘,还剩下1个,让学生独立列出除法算式,并引导学生经过类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过程,并在直观层面上初步感受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计算规律。
“余数要比除数小”是有余数除法计算的一个规律,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法则之一。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是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试商方法的逻辑基础。
此段教学中,利用试一试教学,在试商的过程中,提问能够商1、2、4吗,让学生结合操作以及比较初步理解“除数是5时,余数要比5小”,再引导学生经过类推和归纳得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合理性,并把握其实际意义。
学生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一般会采用两种不一样层次的方法:一是借助直观图或动手操作求得商和余数;二是利用乘法口诀进行试商。试商的本质是依据除法运算的意义,着眼乘、除法的关系进行的一种较为抽象的思考。初步理解并掌握试商方法,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本节课的基本教学目标,也是为今后继续学习除法计算奠定基础。
此段教学过程,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除法的经验,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试商的思考方法,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化过程,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逐步提升数学思考水平。
经过解决实际问题,能使学生体会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价值,而对解决问题过程进一步深入的思考,则能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的理解更加清晰、更加透彻。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六
本节课是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形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以下方面:
小学生学习新概念,一般从感知具体事物,获得感性认识开始的,所以在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首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分10枝铅笔的操作,一方面加强学生的感知,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然后再把分的结果填在表格中,并让学生根据平均分的结果分成两类:即分完后没有剩余和分完后还有剩余。
没有剩余的情况学生之前已经学过,通过列除法算式帮助学生回忆算式各部分名称以及算式的含义,再根据“10枝铅笔,每人分得3枝,还剩1枝”这种情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知道剩余的1枝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并且注重让学生说说算式的含义。整个教学环节紧凑有序,学生对余数的理解也特别深。接着让学生完成试一试,独立写出另外两种有剩余情况的算式,再通过交流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中商和余数的含义。然后观察他们所列的算式,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在“想想做做”中,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纸片等活动,观察把花插入花瓶的现象,比较概括地认识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都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最后一个游戏设计,学生兴趣也比较浓厚。
总之,本节课使学生通过动手分铅笔,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在展示与汇报中使学生正确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算式写法,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课堂表现也还不错。但是,本节课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例如,我对分是“平均分”的强调还不够,后面的练习由于时间关系处理得有些仓促,还应多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有余数除法的认识,游戏环节要加一个根据抱团的情况说除法算式可能会更好。另外,语言还应更加规范简洁,问题指向还要更明确,在学生回答问题后应适时地归纳总结,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七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基本掌握混合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的理解及巩固。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的教学手段,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到在一道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减法时,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体会混合运算的意义,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本事,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
2、让学生学会读文字题,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本事;
3、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地、有顺序地、有层次地进行思维。
数学源于生活,课堂上再现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从面包房师傅的对话中,找到数学信息,从中自然地提出数学问题,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解决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课堂上在复习简单的混合运算时,发现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不错。
注意强调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仅有加减法或仅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先引导学生总数是多少(即一共要烤多少个面包),其中的一部分是多少(即已经烤好的是多少个),最终没有烤的还有多少个,所以要先算另外的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剩下没有烤的每次烤几(9)个,要用除法计算(因为是平均分),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想先算加减法,需要加上小括号。得出结果后,进行验证,带上单位,作答。
如果一个问题需要多个步骤才能解决,要想好先解答什么,再解答什么,需要的时候注意小括号的运用。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八
今天运用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了《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线上教学,一句话总结:理想有多美丽,现实就有多残酷。本来信心满满的一节课,到最后面对学生就崩溃了。
整个课堂活动,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动手摆,并且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形成对余数的认知,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
在摆一摆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
探索新知:让学生观察例1的两幅图,进行摆一摆,列算式,再比较两次分草莓的过程和结果。从而引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并会读算式;第一次分草莓,摆一摆,很多学生不会说6÷2=3的意义,第二次分草莓,学生不会读算式“余1”总是读“剩余1”,也不会说意义,找了三个学生说,我提示着说,总结着说,学生还是说不顺畅,看回放才发现,我没有在开始的时候说明算式的意义,学生在分的过程中不会总结,只侧重对余数的认识,所以不是学生不会说,而是我没有强调。
巩固练习:综合课本习题以及课外练习的训练加深对有余数的除法的认识,紧接着回归课程开始时的活动,利用今天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点名让学生回答问题,很多学生不开摄像头,知识装作在看,实际上没有回复,不在线,纪律问题很严重。。
本来预设不到40分钟的课堂,让我上了50多分钟。更失败了。总之一节课下来,让我伤春悲秋。果然教学还是不能太自我,没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就是失败的。没有学生意识的课堂就是一个桃花源,太梦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才能让我们回归现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九
计算本身是枯燥乏味的,机械的训练更使学生厌烦,这是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的一个重要原因,创设一些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就是这样。怎样才能让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感兴趣,我想了很久,终于让我想出了办法。我在引入本小节的教学时,我没有用书上的例题,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分梨子游戏。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整堂课学生都很快乐的学习,而且知识掌握的很好。
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开放性原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备条件。课堂教学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智慧感悟,就应创设活动化、开放化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尝试,去摸索,实现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中,我采用游戏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知道具体情境中的“余数表示什么”引发学生交流和思考,揭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组织教学一方面是从三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余数比除数小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认识和经验,但是缺乏清晰的认识和数学思考的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在活动中获得的模糊的感性认识,以及自己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和同学之间的讨论,展开思考,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的形成之间,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我设计了这样几道题目,加强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总而言之,不要把计算课看成单纯性的计算,要理解成是学习活动,就会很自然地使计算与社会实践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就会使计算课堂成为一个多彩的兴趣王。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
《有余数的除法》选自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知识,《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本着教材是知识的载体这一原则,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我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认识规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建构。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来自生活、回归生活的知识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所以导入的时候,我拿出了7根棒棒糖,让同学们帮助我将这些糖分给同学们,每个同学分三根。看看能分几根。这样学生就运用了上节课学到的知识,轻松解决了问题。这样的导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自然的引出新课。我们将要继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导入新课后,我将所有的学习内容放手给了孩子,如果源于生活的导入是本课的亮点化,那下面的学习新课的过程更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我结合学生的实际,创设了“动手摆一摆”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体验新知。因为每个小组的同学用的小棒的根数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摆出的结果,列出的算式也是不一样的,这样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接下去的组研和升研,教学反思《《有余数的除法》教学反思》。当自学结束后,就是我对教材深挖重组。我认为“有余数的除法”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包括两个层面的教学。第一层次,利用平均分概念,让学生在分实物的过程中理解什么是有余数的除法,并根据这一过程整理表格,发现算式的共同点。这里的商和余数都是通过分得到的,而不是计算出来的,第二层次,与第一层次不同,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就会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在通过论证得出余数小于除数的概念。所以我让同学们以小组单位进行整理,小组长将结果统计在指定的表格中,然后通过整理的过程,发现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提出疑问。进而顺利进入下一个学习流程,深入探究有余数的除法。
我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筛选,然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两个问题。并充分发挥同学们的自主能力,我让同学们自由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探究。经过学生的讨论、举例、论证,老师的巡视、点拔。学生共同得出一个结论余数比除数小。让学生明白是因为不够分,所以这些小棒不能正好分完,这个剩下的“1”就叫余数。如此建立余数概念,不仅准确,而且学生印象深刻。使学生再次明白只有分到不能再分时所剩下的那个数,才是余数。
学习到尾声的时候,随着学习目标的完成,学生成就感也油然而生。因为整节课从导入到例题的整理,发现新知余数比除数小。都是在同学们实践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论证得出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完成了对学习方法的引导。并设计了一些课堂检测。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情况。
整体学习过程比较顺畅。是按我课前预设而来。亮点也很多,但仍然存在不足。
一:教师教学机智不够,在导入时,我让学生分将七根棒棒糖,每三个分给一同学,看看能分几人,学生列的算式是7÷3=2﹍﹍1,而我做在课件的算式却是7÷2=3﹍﹍1,当时我说了一句老师打错了。过后,我进行了反思,如果此时我能让学生根据这个算式。在来动手分一分,不更能体现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吗?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对于学生何其重要,它不仅能机智灵活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开发学生的潜能,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二:留给学生交流讨论的时间太过仓促。初入探究和深入探究这两个学习环节的小组自主交流中,思维敏捷,表里能力好的优生能充分的进行交流,但那些学困生就没有更好的发挥出来。如果这块的时间在稍微长一点,学困生就能在小组长的帮助下。老师的引导下阐述出自己的想法,充分的发挥“四研”互助式教学的作用了。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一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资料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资料相互联系,具有互补性,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资料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务必切实学好。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先动手摆,让学生在分东西的活动中先构成有“剩余”的表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余数、有余数除法的概念。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可能刚好全部分完,可能剩下一些不够再继续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里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本节课教学有余数除法,分四步帮忙学生逐步认识余数和有余数除法。
首先是操作活动。在这一环节,我主要透过分小棒的活动来让学生感受“余数”。
(1)让学生分一分小棒。10根小棒,每人两根,能够分给几个人。
(2)小组合作将10根小棒每人分3根、4根、5根、六根。透过这个坏节,让学生有了“分剩下的就是余数”这一基本概念。
(3)揭示课题。在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很多把一些物品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状况,使学生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剩下的就是余数”。组织学生透过操作、填表、观察、分类、交流等活动,发现平均分东西时,不是都能正好全部分完的,经常可能还剩下一些不够继续分,从而初步构成“剩余”的表象。之后以10根小棒,每人分得3根,还剩1根这种状况为例,讲述怎样写成除法算式,使学生明白剩余的1根在除法算式里叫“余数”,这样的除法是“有余数的除法”。
然后让学生“试一试”,把分小棒有剩余的其他几种状况也分别用除法表示,在模仿中继续体会有余数除法中的商和余数的具体含义。
最后是充实感性材料,构成概括性的认识。学生初步建立概念的时候,往往需要超多的事实来支持。“想想做做”让学生继续进行分圆片、分三角形等活动,比较概括地明白平均分东西的时候,如果没有正好全部分完,也能够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计算。学生用心参与操作活动,再得出结果,从形象到抽象,便于学生掌握。能为学生带给更多的研究和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应对数学问题,用自己的智慧去探求数学的奥秘。虽然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交流中,课堂有点乱,但学生学会了创造,自主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在建立余数概念的过程中要循序渐进,凸显有余数除法的现实好处,让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好处,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充分体现了学生了主体地位,在整节课的前20分钟一切都很顺利,师生合作也很好,但到之后由于自己的紧张,导致自己手忙脚乱,也让学生失去了激情,最后就自己也搞不清自己在做什么了。好的开始却很惨的结尾,这次的课很可惜。所以这一次我又学到了很多,一节课好的开头是好的,而在练习中也是十分重要的,结尾更加重要。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二
《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学习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两部分内容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部分内容也是今后继续学习除法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经历了这一次活动,我认为我们的对象是除法的本身在平均分正好分完时可以用没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而在平均分后有剩余就要运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这只是除法计算中的另一种情况。因为学生在学习有余数除法以前,已经认识了除法,知道要把一个数等分,可以用除法计算。至于这个数能不能正好分完,对每一个人来说,在没有计算或进行分的实践之前,是不会知道能分完或不能分完的。只是在建构了除法后,在进行计算时,需要我们研究会出现的两种情况。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对6个草莓每两个一盘,7个草莓每两个一盘,能分几盘?理解什么是余数和有余数的的除法,再体会什么情况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来解决;知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实际操作感悟有余数的除法,通过合作交流探究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通过直观形象的'学具操作等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通过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整节课多数是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余数,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把草莓平均分后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没有剩余,一种是有剩余。学生从“草莓”开始初步感知了“剩余”,到形成结论得出概念,突出了“剩余”的概念。
在认识余数后引出除数比余数大时,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正方形,在猜一猜的过程中学生总结出了除数比余数大的规律。整节课学生动手、动嘴、动脑,真正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在自主、合作、讨论中学生自己去交流、去沟通、去互动、去思考,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余数”概念的表象支撑,为抽象出“余数”概念打下了基础。
但是这节课在实际教学的过程时,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没有很好的分析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导致教学内容过多,中间应该参加一些让学生动动手动动脚的活动,二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很短,要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必须让孩子们在课堂内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在学生动手操作后,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法及动手操作的流程。要研读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在后面的练习时学生不能很快的口算,是不是题目过于难呢?听课老师提议到:要充分利用和读懂教材的设计,把书本上的题目讲透彻才是本堂课的重中之重;因此,在今后的备课乃至教学过程中要本着认真、虚心的态度,塌实地搞好教学工作,从了解学生、研读教材、教参、课程标准入手,多听听经验丰富老师的课,让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三
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了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懂得余数的意义,知道余数比除数小的道理后进行教学的。这节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加深对除法应用题的认识。感受数学就在生活中。在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如“跳绳”、“买书”等,这些素材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真实的情境也体现了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就在生活中。同时我也发现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华存在的一些问题。
这节课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的应用题教学,而应用题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审题。审题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把主题图中的信息抽象成文字信息。再通过充分的读和思考,弄清楚已知条件和问题。在教学时,我只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就找数学信息和问题,并分析题意,没有给学生充分的读题和思考的时间,这样那些中差生很难理解题意。以后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审题的习惯,让学生多次默读并思考,然后再分析题意。
在教学例题时,我先出示了主题图,并没有出示问题,我是想让学生根据图中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除法问题。这样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他也就明白为什么用除法解答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完成做一做和练习时,我也是让学生从数学信息入手去思考怎样解决问题,而忽略了应用题也可以从问题入手,反过来再去找能解决这个问题的条件。
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主动从情境中收集数学信息,自主地根据数学信息确定不同的解决策略,既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又有学生的合作交流,相得益彰,朴实而扎实。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四
本节课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分组活动,动手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我拿出……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有几个小正方体?”由没有剩余分引入到有剩余分,初步建立“余数就是剩下的,多出来的……”概念,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有余数除法”来源于生活实际,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大胆尝试“转化”,这就是给学生提供思考空间。
在初步尝试后,再次例题操作,加深认识。
有32人跳绳 每6人分一组
提问:根据图中这两条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通过提出问题练习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经过学生的观察、操作、猜测、推理等活动,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32 ÷ 6 = 5 (组)……2(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让学生从动手平均分小正方体,这一具体行为直观感知。使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有了本质理解。
本节课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高,在巩固练习中,“我有15元,可以买些什么呢?”学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从中也培养了学生的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是课堂上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课的开始“回忆这几天所学的数学知识?”这个复习环节设计不好,过于啰嗦,没有必要。
2、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索不够,总是不放心学生,应该多让学生说说解答有余数除法应用题的方法过程。
3、在分一分环节中,我过于罗嗦,话语过多。没有把握好精讲。
4、课堂上没有及时、全面的收集学生真实有效的学习情况,关注后3分之1学生不到位。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今后我会注意改正,请大家监督帮助。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五
这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的基础学习的,是对除法学习的延伸和拓展,也为后面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来坚实的基础。本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
我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借助手指数学的情境,让学生考考教师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伊始,经过对主题图的观察,自我说说找到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有自我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众”多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本节课上,经过学生亲自动手分铅笔,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引导学生根据自我动手分铅笔的情景列出除法算式,帮忙学生更好地理解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具体含义。经过引导学生用算式表示分面包的过程,弄清有余数除法算式中各部分数表示的含义,使学生理解了算理,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学生经过说自我列式过程中的想法,互相交流分铅笔的方法以及算式中各数表示的意思,以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在这一环节,有的学生根据表内除法灵活选择适合自我的方法,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做好了铺垫,体现了“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这一理念,同时,也遵循了学生在学习中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为了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让学生认真观察算式中的各个数,自主发现余数的特点。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余数和除数的关系”,教师提出“如果余数比除数大,或者余数和除数一样大,行吗?为什么?”,让学生辩论,探讨的基础上在具体、现实的情境中,深刻认识到“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学生根据实践经验思考、感悟数学,既实现了思维的理性提升。
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释算式和图中表示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本事。
有余数除法教学反思例汇总篇十六
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以往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速度,使计算教学变得枯燥无味,这是与新课标理念相违背的,作为教师要努力改变这一状况。在教学复习有余数的除法时,要重视学生的记忆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重视计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有余数的除法意义是指导计算的基础知识,为了突出意义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具体的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和归纳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学生的表象,不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相互交流、比较、吸引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数学知识,形成学生的认知。在观察、操作活动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充分利用教学中生成的这些资源,让学生在不同意见的交流、辩论和分析中认识到错误,自觉地订正错误。在数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策略和方式进行探索和解答,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解决问题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在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好教学评价这一手段,让学生在互动中进一步辨清概念、理清思路、优化算法、把握实质,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好所学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忠诚干净担当讲课视频 忠诚担当干净心得体会(五篇)
- 2023年学习总结(汇总13篇)
- 最新培训学习总结(汇总10篇)
- 2023年育儿心得经典句子(通用13篇)
- 最新工业设计找工作需要些什么资料 工业设计能找什么工作(五篇)
- 最新班级考勤制度表(实用17篇)
- 高二上英语教案(实用9篇)
- 2023年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实施办法5篇(优质)
- 我的职业理想幼师(模板9篇)
- 中学教学质量改进行动研究报告(五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