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5 07:38:24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作为一种指导性文档,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并提供参考和借鉴。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灵活性和效果。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编写教案,我们整理了一些教案例子,供大家参考。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一
北朝民歌《木兰诗》,讲述的是千百年前闺门女子花木兰的故事。故事对我来说并不生疏,小时候听父母讲述过,后来上学时也学过。可我每次读起《木兰诗》的`时候,都深受感动,今天再次读它仍感触颇深。
木兰乃一名普通“当户织”的劳动妇女。因为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木兰于是决定舍弃女儿身,替父从军。木兰骑上战马,渡过黄河,越过燕山,经过了重重困难才到达军营。在夜晚,“凛冽的朔风传送着刁斗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凯旋归朝,木兰放弃功名利禄,愿回家过耕织的生活。当她一身女儿妆出来和昔日战友相见时,人们都十分吃惊。有这样的女儿,多么幸运啊。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二
1.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3.积累文言词语。
1.借助故事阐述认识事物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
2.寻找石狮的不同方式及其理由、结果。
3.对讲学家和老河兵的认识、评价。
整体感悟。
纪昀是清代有名的才子,学识渊博,自幼聪慧过人,24岁便中进士,31岁已成为翰林院大学士。其渊博的学识和管理才能深受乾隆帝赏识,成为《四库全书》的总纂官。官至礼部尚书。其作品与其渊博的学识一样,涉猎广泛,内容杂博,包括了文学、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地理等各个方面。在他的作品中,纪昀记录了许多他的亲身经历,详述了一切他认为值得注意的事件,又对所叙的一切常常加以讥讽和评论。
《河中石兽》对于我们的思维和认识具有较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阅历和经验不同,其思维方式必然也会迥乎不同,对于事物的客观规律的认识也难免受种种条件的局限,但我们人类的认识毕竟在一步步接近真理。只是在认识真理的过程中,经常因为某些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造成谬误,有时甚至是集体的长期把谬误当作真理顶礼膜拜,尤其是由于某些当事人的特殊身份或地位使这些谬误神圣化后,人们想要再推翻它就更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传统的认识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但它同时也束缚了对事物的认识更新和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万象,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一次次的打破旧的思维或认识模式,仔细审察并研究客观世界的规律。
《河中石兽》叙事简约,与他一贯的写作风格相同。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寺僧和普通人一样,因为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是划着几只小船,顺着河流去寻找石兽,当然是找不到;可是讲学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就一定正确吗?石头的特性是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是松散而轻浮,石狮沉到泥沙上,就会越陷越深。
他的一套套理论也许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是事实还是事实,按照讲学家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挖掘,不更加荒唐可笑吗?老河兵因为自己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有关河流的水、石、泥沙等的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的特性坚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松散而轻浮,流水不能冲走石头,它的反击的力量,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走泥沙而形成陷坑。越冲,泥坑越深,到了石头的一半,石头必然倒陷在泥坑里。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就再倒转,转呀转呀转个不停,就会朝着相反的方向逆流而上了。
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这则短文重点在寓理于事,作者在最后一段很清楚地表明了写作的意图:“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当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同学们应广泛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主旨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得到更多的人生启迪。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三
今天我在整理书本的时候,无意间我又阅读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故事说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当我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既认识了这位英勇善战、文静俊美的女将军。又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好多优点。她的智慧和勇气令天下所有人佩服。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强。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一定要用胆量和勇气去勇敢地面对,决不会知难而退。而且花木兰还是一个孝顺的女子。我要向她学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争取做一个有礼貌、有文明、有知识,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好孩子。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是高楼洋房,外出都是小汽车,非常方便快捷。学习中都是电脑点读机,简单易学。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像花木兰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今天我在整理书本的时候,无意间我又阅读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这个故事。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不少知识。故事说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当我读完这个故事以后。既认识了这位英勇善战、文静俊美的女将军。又从她的身上学到了好多优点。她的智慧和勇气令天下所有人佩服。使我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坚强。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一定要用胆量和勇气去勇敢地面对,决不会知难而退。而且花木兰还是一个孝顺的女子。我要向她学习,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团结同学、尊敬老师。争取做一个有礼貌、有文明、有知识,人见人爱的好学生,好孩子。
我们现在的生活和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都是高楼洋房,外出都是小汽车,非常方便快捷。学习中都是电脑点读机,简单易学。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像花木兰一样,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木兰辞阅读心得体会范文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初次听见我们学校的大姐姐在学校活动中诵读这首《木兰辞》时,就被它朗朗上口的韵律、生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回家后我从爸爸买的古诗词书籍中找到了这首《木兰辞》,缠着爸爸讲给我听,原来《木兰辞》讲述的是一个叫花木兰的女孩,因国家需要驱赶外患、征战戍边,花木兰年迈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她弟弟又未成年,于是木兰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沙场上,木兰英勇善战、足智多谋、屡建奇功,经过多年的征战获得了胜利,使民众过上安定的生活。回朝后不愿在朝为官,只恳求早日回家与家人团聚,恢复原来在家时的本来面目,过上了平淡、安宁的田园生活。从此,我就喜爱上这位能为国分忧、文武双全,孝敬父辈、关爱手足,热爱生活、勤劳善良的女英雄。每当我诵读《木兰辞》时,眼前就浮现出花木兰那英姿飒爽、刚毅坚强的身影,又联想到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的情景。多次诵读《木兰辞》后,我深深感到木兰在三个方面值得我去学习。第一是她自强不息、刚毅坚强、心系民众、为国分忧的精神。木兰从小自强不息,练得一身高强的武艺本领,在封建礼教的重男轻女的大环境下,不畏艰难,毅然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十多年的征战中,她为广大民众能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放弃亲情,不辞千辛万苦,出生入死、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终于凯旋而归。我觉得在今后的学习中,要刻苦认真的学习真本领,锻炼自己坚强不息的精神,长大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第二是她尊敬父辈、关爱手足的诚挚亲情。从文中看到国家需要戍边征兵,而木兰家父年老多病,没有长兄,弟弟又小,木兰坐在机杼前一阵阵的叹息,转而毅然决定替父出征,积极参军,为父解忧。又从文中“不闻爷娘唤女声,……”感受到木兰对家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我觉得从木兰的身上,我要做到尊敬老人,关心弟弟妹妹,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做一个大家都喜爱的人。第三是她热爱生活、积极生活、勤劳善良、不爱慕虚荣的生活态度。从木兰回家急切地“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到“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看出木兰是一个热爱生活,也是爱梳妆打扮的女孩子。从“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看出木兰是一个不爱慕虚荣、追求名利的人。我觉得我也应做一个热爱生活、真真实实、健康快乐的人。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四
教学目的: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2.了解木兰诗这一文学形象,培养学生口头语言表达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通过朗读体味诗歌的语言美、人物美。
2.品味诗情、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同学们现在带着对花木兰这个人物的理解和倾注的感情,放声地、自由地读这首诗,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诗歌贵在诵读,老师今天介绍四种方法:
1.音读:读准字音,要求字正腔圆。
2.意读:读出意,把握内容。
3.情读:读出情感、读准节奏。
4、美读:读出意境,赏析语言、人物及表达技巧。
四、第一环节:音读。1.检查预习:请以“的字或词很重要或很难写或易错,同学们需注意”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
五、第二环节:意读(听录音朗读,概括主要内容)。
师:你从哪里知道木兰曾经女扮男装?生:“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师:对《木兰诗》就是叙述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2.请同学们在思考一个问题:围绕中心内容,这首诗叙述了哪些情节?也就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有那些经历?生:先是决定从军然后登上征途、在沙场多年征战,最后荣归故里。
漏掉最后一段,请同学们读。
3.最后一段叫做什么?古时候的民歌在结尾的时候,作者常常要写一段赞美的话,叫赞词。它是民歌的特点之一。同学们,对于诗歌,朗读是走进诗歌世界的捷径。只有认真去读,反复吟诵,我们才能把握《木兰诗》这样叙事诗的情节,领会诗歌创造意境,体味诗中包孕的情感,理解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4.师范读。
六、第三环节:情读。
请同学合作朗读,读出情感。
分组读,每组按“抛问题”环节展开合作学习。
(每一大组分朗读小组、收获小组、质疑小组,组与组展开竞赛)。
1.第一大组汇报。
(1)朗读小组:决定从军——忧愁苦闷、犹豫、坚定。
木兰在想我到底替不替父亲去打仗呢?她左思右想很犹豫很发愁。那么木兰最后去了没有?
下定决心的这两句“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应读坚定些(生读)。
(2)收获小组:我们读到了一个深明大义、勤劳善良、孝顺的木兰。
(3)质疑小组:为什么从木兰的叹息写起?
2、第二大组。
(1)朗读小组:登上征途——凄婉又坚定。
木兰是英雄又是一位年轻的姑娘,她的感受是多方面,有豪情万丈,也有柔情一点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木兰心中思念家人。“不闻爷娘唤女声„鸣啾啾”(当夕阳西下,暮霭沉沉之时,木兰独自露宿黄河之畔,耳听哗哗作响的黄河水,心中却时时回想着父母声声的呼唤。渐行渐远,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早已听不见了。但这声音却时时回荡在女儿的耳畔心头!征程漫漫,何时能听到那温暖女儿内心的也娘的亲切的呼唤呀!
这些诗句写的情感多么丰富啊!我们要反复诵读,才能品味出来。
(2)收获小组:我们读到了一个义无反顾又有女儿情怀的花木兰。
(3)质疑小组:“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这句单是写水声吗?
木兰是不是跑到东西南北四个集市买战争用具呀?
3.第三大组。
(1)朗读小组:征战沙场——悲壮豪迈。
战争的场面我们从电视电影上见过一些,千军万马,气势磅礴。这部分最适合集体朗读,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收获小组:我们读到了一个英勇善战、战功赫赫的花木兰。
(3)质疑小组:“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怎么理解?
(生读)同学们各展其能,现在我们将注意力投注到木兰荣归部分。
4、荣归故里——欢快喜悦。
人逢喜事精神爽。
七、美读。
1.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种喜悦欢快表达出来的呢?
先看看动词:开、坐、脱、着、理帖一气呵成。干脆利落;
还有修辞手法,对偶、排比都很整齐,有气势,所以读来仿佛就有“不尽长江滚滚来”所以呢,木兰荣归故里的喜悦欢快就表达出来了。(师生共读)。
师:刚才很明显听出有两句诗在朗读时语调有些不一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2.思维训练。
木兰是以一名壮士的身份回来的,当进屋换装后,一个女郎却款款地来到同行多年的战友面前。这时伙伴们自然又是惊奇又是迷惑,他们想,同行这么多年居然不知木兰是个女子,他们一再思索,当然还有不少难以言表的复杂情感。诗歌在这时留下了了想象的空间。伙伴们的表情自然取决于木兰换装前后截然不同的言谈举止、神情。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设想木兰进屋前与出来后判若两人的样子,想象木兰进屋前后不同的神态变化和伙伴们面对木兰进屋换装前后的不同模样他们复杂的心理活动。
然后争取表演一下。
小结:这节课我们的感受是丰富的,但《木兰诗》还有很大的魅力等待大家去品味,希望我们进一步努力,提高我们的素养,丰富我们的知识,然后将无数首和《木兰诗》一样优美的诗篇采撷更多的美。
八.作业:
1.有感情地将这首诗读给家人听。
2.思考木兰是位怎样的女性,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五
1.这首《新木兰辞》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4.表现木兰工作勤奋、辛苦,成绩突出的诗句有哪些?
5.木兰的成功经历证明了什么?(请用戏曲《花木兰》中那句著名的唱词来回答)在当今就业艰难的'情况下,木兰不仅成功就业,而且做出了出色的成绩,这给你以什么启示?(请用成语或警句、俗语来回答)。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六
课型设计:讲读课 。
课时:2课时 。
教学进展: 。
1.文学常识: 。
2.字词注音: 。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
参考答案: 。
2. 替父从军 。
3. 整装出征 。
4. 十年征战 。
5. 荣归故里 。
6. 还身女儿 。
7. 难辨雌雄 。
或 。
1.叹息 。
2.从军 。
3.出征 。
4.征战 。
5.荣归 。
6.还身 。
8. 难辨 。
或 。
1. 叹 。
2. 替 。
3. 征 。
4. 战 。
5. 赏 。
6. 还 。
7. 辨 。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
参考答案: 。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
参考答案: 。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
9.作业: 。
教师小结: 。
用小标题这种简洁、概括性很强的形式,总结归纳诗歌内容,可锻炼学生的概括思维能力。尤其是字数上的由多到少,要求就更高了。
广东省中山市三角中学 赵怀兵 。
教学目标 。
1.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教学重点: 。
(1)复述故事 。
(2)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
教学难点: 。
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
预习指导 。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
2. 熟读课文。 。
教学过程 。
一、三分钟演讲 。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三、朗读指导 。
1.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音 。
2.老师范读,做到标准正确 。
3.优生范读 。
4.自读体会 。
5.抽查朗读 。
四、疏通大意。 。
1.学生自己疏通字词含义,有不明白的问老师,准备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 。
2.抽查三个学生复述 。
3.老师评价纠正 。
五、几个问题(讨论解决) 。
2.提问: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样安排? 。
11.提问: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
六、小结 。
七、作业 。
a.1.课后练习一至四题。2.预习《卖油翁》翻译在作业本上 。
b.默写 。
[说课精要] 。
本文主要在熟读基本成诵的基础上理解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七
在《木兰辞》和与花木兰相关的民间传说中,花木兰是一个浪漫传奇的英雄形象。
一.文艺作品中的花木兰。
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和民间传说里,花木兰是一个英雄,她的一生是个传奇。其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先后出现过多种以花木兰为题材的戏剧、歌舞剧、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片。
文学作品《木兰辞》以浪漫抒情的华章,讲述了一个女子代父从军的传奇,塑造了一个忠孝智勇的英雄形象,成就了一个不朽的文学经典。
《木兰辞》所描写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忠大孝的奇女子。因为担心父亲年迈力衰,不再适合远戍边关,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从军之后,花木兰出生入死、英勇作战,“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立下赫赫战功,为维护国家的安定和边疆的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表现出对国家、对君王的赤胆忠心,并得到了君王的嘉奖――“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至此,花木兰可谓成全了大伦大礼大节,做到了忠孝两全,其形象高大完美。
更为难得的是,功成名就之后,花木兰并没有贪恋君王所赐予的荣华富贵,而是惦记着家中年迈的父母,希望君王让她回去尽孝。“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种视富贵如浮云,奉孝义重千金的行为,不仅表现出她大孝的善良本性,更表现了她淡薄功名利禄的高风亮节,从而使她的形象在高大辉煌之上,更多了一层飘逸洒脱的浪漫气质。
当然,历来最为人们所赞叹的还不只是花木兰的大忠大孝,更有她的聪明智慧。花木兰从军多年,同行的战友们居然没有发现她女扮男装的秘密。“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长期与一大帮男同志共同征战、共同生活,只要言行举止稍有破绽,就有可能泄露身份秘密,而花木兰却做到了滴水不漏。以至于当花木兰脱下男装换女装,“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这不只是靠细心谨慎就能够做到的,更加需要高超的智慧,才有可能从容应对、全身而退。
正是大忠、大孝的品格,大智、大勇的气概,以及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历,成就了花木兰的英雄传奇。
二.民间传说中的花木兰。
不但在各种文艺作品中她是一个浪漫的传奇,在各地不同版本的民间传说里,她也是一个传奇英雄。
河北当地传说花木兰曾戍边燕山。所以,在燕山南麓的河北省完县,自古以来都有祭奠木兰的庙宇。那里至今尚存一块元代碑刻,碑文为元朝人达世安的《汉孝烈将军记》:“神姓魏,字木兰,亳州人。汉文帝时,单于侵境,大括天下民以御,神父当行戍。父极痛无男子可代己者。哀叹好久,竟行。神闺中,悯其父老,即洗铅粉,脱梳珥,一变戎服,贯甲胄,趋赴军中。搴旗斩将,攻城略地,所向克捷,莫有当其锋者。在军凡十二年,屡立殊勋,论功上首,辞弗受赏,愿归故里,事奉父母。文帝嘉焉,特从其志。”
此碑立于1332年,是目前发现的记载木兰事迹的最早的碑刻,常被人们用以作为花木兰真实身份的佐证。
《河南通志》载:隋木兰,宋州人,姓魏氏。恭帝时发兵御戍,木兰有智勇,代父出征,有功而还乡人为之立庙。
侯有造《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载: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历年以纪,交锋十有八战,策勋十二转。朝觐,天子喜其功勇,授以尚书。隆宠不赴,恳奏省视。拥兵还谯,造父室,释戎服,复闺装,举皆惊骇。咸谓自有生民以来,盖未见也。
另据《黄陂县志》载:木兰山北双龙镇朱异(字寿甫)之女木兰,十八岁女扮男装,替父参军,英勇征战十二年,扫灭羌胡,功悬日月,晋封为将军。她不受朝禄,卸戎装归乡,侍奉双亲,成老阁九十寿终,葬于木兰山北,墓前竖碑曰“木兰将军之墓”。
各种传说,言之凿凿,似乎花木兰确有其人。然而,郭茂倩编《乐府诗集》在《木兰诗》的注解中却称“不知起于何代”。《古今乐录》则称:“《木兰诗》本唐朔方节度使韦元甫始得于民间”。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其实,花木兰究竟只是一个文艺形象,还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她到底是从现实走进文学的,还是由文学走进现实的?她到底是哪里人?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花木兰作为一个传奇英雄,已经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成为了我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给予我们的生活以丰厚的营养。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河南虞城有一座木兰祠,祠堂有一副楹联:奇孝皆奇忠奇女直等奇男子;大伦全大礼大节堪当大丈夫。这是千百年来普通百姓对花木兰传奇人生的高度概括和评价,也是长期以来民间对花木兰形象的解读。
三、真实历史空间里的花木兰。
也许木兰从军的事件确实在某个历史时刻发生过,但却不一定像《木兰辞》所描绘的那样浪漫,也不一定像民间传说所描绘的那样成功。
长期以来,人们无论是对《木兰辞》中作为文艺形象的花木兰,还是对各地民间传说中的“真实”的花木兰都存在严重的误读。当我们穿越文学作品充满了诗意的迷雾,用历史现实主义的态度来重新审视《木兰辞》和民间的花木兰传说,我们将会发现一个命运迥异的花木兰――在真实的历史空间里,花木兰不是一个浪漫的传奇英雄,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角色。
首先,木兰从军是被迫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环境下,女子是应该谨守妇道,足不出户,一心相夫教子的。评价女子的标准是女工、才艺和妇道。像《孔雀东南飞》里的刘兰芝那样“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才称得上贤淑女子。所以女子不爱红妆爱武装,放弃才艺不学而去从军打仗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花木兰也不能例外。从《木兰辞》的字里行间看以看出,花木兰之从军入伍,完全是为势所迫。“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她该怎么办?她能怎么办?“可汗大点兵”,无非就是摊派兵役抽壮丁――每家一个,谁家都不能少!
与传说中的花木兰生活的时代比较接近的真实历史事件是淝水之战。据史书记载,淝水之战前秦军阀苻坚的大军就是抽丁拉夫组织起来的。战前苻坚下令:“悉发诸州公私马,人十丁遣一兵。”这一段史料对于我们理解花木兰为什么要放弃温软舒适的香闺生活而选择代父从军极有借鉴意义。
《木兰辞》说花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但她真的很愿意卸下红妆去从军打仗吗?细心的读者可以从诗文的开头“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看出,对于代父从军,花木兰的'内心其实很矛盾:让年迈的父亲去还是自己去?自己一个女子怎么去?去了之后会怎么样?……她真的十分无奈,十分挣扎!
其次,花木兰的军旅生活是艰难痛苦的。
《木兰辞》对花木兰十年的军旅生活只是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颇具浪漫色彩。但要知道,对于一个柔弱女子来说,从温暖舒适的闺阁走上刀光剑影的战场,去和凶顽的敌人搏命沙场,是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且不说刀剑无情随时有生命危险,单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恶劣的生活条件就足够令人难以忍受:长期曝露在漠北的烈日、寒风和雨雪严寒中;风餐露宿,迁徙不定;长期与一帮男人混迹在一起,生活十分不方便,还要时刻担心暴露了自己的女子身份……这一切对于花木兰来说,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是痛苦的煎熬。
其三,花木兰的后半生注定是凄凉孤独的。
《木兰辞》对花木兰退役后的生活只字未提。花木兰的后半生到底生活得怎么样?我们只能凭空去想象。十年的漠北征战,花木兰的形象一定有了很大的改变:长期的战场厮杀格斗,使她的嗓门变得高亢了,腰身变得粗壮了,性格变得暴烈了;漠北的烈日、寒风和沙尘使她的面容变得黝黑了,皮肤变得粗糙了,她不复拥有当年的花样年华,不再拥有当年的花容月貌和曼妙身姿,甚至在心理上她都可能发生了性别认同的错位,很难再把自己当做一个女子。
在古代中国,女子十五岁即被认为已经成年――称为“及笄”。“及笄”就意味着到了婚嫁的年龄。《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仪礼士婚礼》:“女子许嫁,笄而礼之,称字。”大量的历史资料显示,中国古代女子结婚的平均年龄也就十六七岁左右。与花木兰大略同时代刘兰芝(《孔雀东南飞》中的女主角)就是“十七为君妇”的。而花木兰退役之后应该多大呢?保守估计她代父从军时大略十五岁,如果采信“壮士十年归”的说法,她服役时间是十年,那么她退役时至少二十五岁;如果采信“同行十二年”的说法,她服役的时间是十二年,那她退役时至少二十七岁。如果采信《黄陂县志》“十八岁女扮男装,替父参军,英勇征战十二年”的说法,那花木兰退役时就已经三十岁了。
不难想象,二十六七岁甚至三十岁大龄的花木兰,因为长年征战而不再漂亮的花木兰,在那个战乱动荡男女比例本来就不平衡的年代,是很难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的。所以,《黄陂县志》载“(花木兰)成老阁,九十寿终”――即花木兰退役后终身未嫁,成了老闺女,直到九十岁寿终正寝――是很可信的。
花木兰的传奇是如此浪漫,然而,真实历史空间里的花木兰却是如此悲催!
四、《木兰辞》折射了一个悲情的时代。
花木兰的悲情人生,折射出的是一个悲情的时代。
花木兰所在的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别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乱以历史现实主义的眼光来审视,《木兰辞》之于南北朝时代兴起,既是文学对现实状况的艺术反映,也是文学对现实需要的及时表达:面对连年战乱,男丁大幅减员的现实,民间希望女儿能像男儿一样服兵役,承担起保家卫国的责任;而面对兵源严重不足的现实,各路军阀政权也乐得鼓励女子从军,以扩充兵源。花木兰作为一个时代英模,正好符合了大家的期待,可作为先进典型来宣传,以制造“花木兰效应”――以大忠大孝的美誉,以“赏赐百千强”的诱惑,以保卫国家的名义,鼓动更多女子来为军阀政权卖命……于是,《木兰辞》应运而生。
真是“国家不幸诗家幸”!《木兰辞》是如此华美,然而,它所折射出的那个时代却是如此悲情!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八
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古诗修辞用语的特点。
3.从整体上把握诗歌内容,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提高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结合语境理解诗中意象,体会诗中心理描写对人物塑造的作用。
2.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感受木兰这一形象的审美趣味,理解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北方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追求和平劳动生活的美好愿望与高尚情操。
1.朗读背诵。
2.积累文言知识,包括重要的词语和句式。
3.赏析人物形象。
4.理解互文等修辞句的意思。
5.分析文章内容的繁简详略,进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千百年来一直广为流传。时至今日,现代人以它为题材打造了各种版本的文学或影视作品,有少儿版的动画片,有成人版的电视剧,塑造出风格各异的花木兰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去见识见识原版的花木兰形象。
二、资料助读。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乐府诗”——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
“乐府”本是官署的名称,负责制谱度曲,训练乐工,采辑诗歌民谣,以供朝廷祭祀宴享时演唱,并可以观察风土人情,考查政治得失。《木兰诗》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即《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民歌中的“双壁”。
三、学生通读全文,槪括各段的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
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笫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笫五段:写木兰胜利后还朝辞官。
5.笫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闭聚。
四、复述故亊情节。
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査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亊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_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w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_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亊情节也密不可分。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六、合作探究。
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亊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
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亊茧茧.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茧著“女儿装”时的欣喜等。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衣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七、课堂小结。
同学们,学习本文,我们了解了传颂千古的花木兰的完美品格.了解了古代民歌久远的艺术魅力。其实,在现实当中.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像花木兰一样的优秀妇女。请大家川自己的眼睹去发现现实中的“花木兰”,州自己的文笔去歌颂这现实中的“花木兰”吧!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九
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积累重点字词的意思。
2、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3、理解课文内容,能概括出花木兰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概括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一、导入:(3分)。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杰出的巾帼英雄?像花木兰、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等。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女子,他曾经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并立下赫赫战功,说到这同学们都已知道这位英雄是花木兰,这节课我们一起近距离的了解她。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这样脍炙人口的名篇值得大家传诵。
二、检查背诵(5分)。
1.抽5名同学背前五段,齐背最后两段。
(要求:学生听她们有无背错的地方或者读音有误的)。
三、疏通课文,理解文意(小组合作完成)(15分)。
要求: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2、将疑难句子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解疑。
例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将军身经百战有的死了,壮士(木兰)征战多年胜利归来。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军旅生活之苦)。
北方的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冰冷的月光照在士兵的铠甲上。
古今义区分:阿爷无大儿(爷:古义,父亲今义,爷爷)。
双兔傍地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出郭相扶将(郭:古义,外城今义,常用作姓氏)。
一词多义:东市买骏马(市场、集市)名词。
愿为市鞍马(买)动词。
通假字:对镜帖花黄(帖通贴,粘贴)。
过渡语:疏通文意之后,大家用自己最简洁的语言说说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整体感悟,走近木兰。
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3分)。
2、答:诗中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离家---从军---立功---拒赏---回家(提示)。
过渡语: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她是个什么样的女子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找。
2、我认为花木兰是一个的女子,从课文中可以看出。(5分)。
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勤劳孝顺。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名利。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预设:学生质疑。
齐背一遍。
五、小结。
花木兰既是一位平民女子,更是一位巾帼英雄,在那个封建时代,女子的地位虽然低下,但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又证明了男子能做到的,女子一样可以做到。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
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
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一
1、导语: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歌曲。
播放歌曲《谁说女子不如男》。
问:同学们,有谁知道这首歌的歌名吗?(谁说女子不如男)恩,大家说得很对,谁说女子不如男啊?中国不是有句古话叫什么“巾帼不让须眉”吗?其实,古今中外,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女中豪杰,你们知道哪些呢?数一数吧?(穆桂英、刘胡兰、江姐、萨切尔夫人、木兰……)。
导入:看来大家知道的女中豪杰还真不少!刚才有人说到一个人——木兰,同学们,你们知道木兰这个人物吗?哪一个同学给大家讲一下关于木兰的故事?(学生讲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了一千多年,你认为木兰成为世世代代人们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要点)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祖国的坚强意志;她厌弃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们就来共同看一看《木兰诗》中是怎样塑造木兰的形象的。
1、解题:《木兰诗》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作品时代怎样?
明确:《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乐府民歌。它产生的时代众说纷纭,但从历史地理的条件可以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后魏,这诗产生于民间,在长期流传过程中,有经后代文人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还是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民,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才广泛,格调雄颈、热烈、质朴。
2、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
a认真听读,不出声。
b注意生字新词的正确读音。
c揣摩读乐府诗的语气,注意句中的停顿处理。
3、听完了一遍课文,同学们,你们有哪些话想要说呢?
4、指名谈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1、导入:好,刚才同学们听得很认真,也说得很好,那现在,老师把时间交给大家,用自己喜欢的任何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扫除字词障碍。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习情况。
a字词。
注音:机杼军帖可汗鞍马鞍鞯辔头鸣溅溅。
鸣啾啾戎机金柝阿姊著我旧时裳。
b指名分段朗读,正音,学生集体评价。
3、导入:刚才,老师检查了大家的自学情况,非常不错,下面,就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给大家分好的组,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试着把这篇文言翻译成白话文吧。
第一组:一二段;第二组:三四段,第三组:五七段,第四组:六七段。
4、指句串讲。适时补充指导。
5、指名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一、赏析诗歌。
导入:《木兰诗》写得很好,同学们都背过了吗?(背过了)那让我们一起背诵《木兰诗》。
师生一起背诵。
指名说。学生有可能会说:我最喜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这两句诗,从这两句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孝顺父母的女孩子,因此她下定了替父从军的决心,“从此替爷征”。
我喜欢“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几句写出了木兰从军前紧张的准备工作,而且读起来也很顺口。
我最喜欢“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这几句能让人联想到木兰到底在想什么。
指名说。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我喜欢“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几句描写了北方塞外特有的景色,概括了木兰十年的从军生活。
“军中生活”一段确实写得很好,老师也很喜欢这一段。“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冷的夜晚,点点星光照在木兰的铠甲上,的确是传神之笔。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同学们思考:十几年的军中生活为什么只用了这短短的六句诗来描写呢?(学生思考,讨论。)。
指名说。
二、启发想象。
导入:详略的安排是这首诗的一个主要特点。正因为是略写,也就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想象的空间。下面请同学们发挥自己丰富的的想象力,想象一下木兰的军中生活。可以从木兰的女扮男装,从天气呀,地势呀,交战双方呀,多个方面展开想象。
(学生静思默想。)。
然后问:哪位同学愿意把想象出来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指名说,老师作适当指导,学生评价。
三、交流讨论。
出示问题:一千多年来,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原因是什么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小组讨论。
指名说,学生评价,老师指导。
四、结束新课。
同学们,学了花木兰的故事,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指名说。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二
课本108页至110页的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态。能够理解“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大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具安排]。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的。
(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荷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闻花香,赏花姿,赞花美,想花舞)。
(三)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读课文,体验和想象这一池荷花的美。
二、学文。
(一)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想: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
2、小结:作者知道荷花开了,他想看荷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板书:赶紧)。
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段。
1、作者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读时注意用横线画出描写荷叶姿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
2、荷叶。
(3)用现实做类比,引导学生想象一池荷叶的景象,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话。
(1)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生读)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2)请一生读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其余在图上找对应荷花。
(3)请生上台指这三种荷花,板书:全开半开花骨朵。
(5)学生读——说理由——师点评——有感情朗读。半开的:多像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呀,她也想和别的话一样美呢!全开的:花瓣全展开了,里面这嫩黄色的是什么呢?(小莲蓬)可爱吗,那些词写出了它的可爱呢?花骨朵:花骨朵像什么?(后面根据学生所说进行点拨)。
(6)这三种姿态的荷花都很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4、冒。
(1)么美的荷花,这么美的荷叶,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冒”可以换成“长”吗?为什么?它与前一句话中哪个词呼应?(这个问题可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酌情问)。
(3)是呀,这么密的荷叶挡也挡不住这一朵朵的荷花,它们的生命力真旺盛。(请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5、想象:
(1)瞧,这三朵姿态的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笑着看大家呢,谁来当当它们,用手摆出它们的.姿态。
(2)请生上台做动作。
(3)还有什么姿态呢?请生上台做动作。
(4)这一朵朵的白荷花欣喜的看着周围的世界,仿佛会说些什么?
(5)生想象。
(6)师:谁愿意赞美她们?生赞美。
(三)第三段。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读这一段。
3、那让我们再一次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和神奇的大自然吧!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第四段。
2、学生想象。
3、荷花太美了,怪不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怪不得我们都以为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闻了花香,赏了花姿,赞了花美,想了花舞,我们从中充分可以感受到这一池荷花的美。
四、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一)小报。
(二)收集小诗。
(三)画一幅荷花的画。
(四)背课文。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三
这堂课不在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而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的信息交流属于互动性和互惠性,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实现教学相长的愿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特别是对木兰勤劳、爱国、孝顺等传统美德的宏扬,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如在“百度”搜寻译文时关键字的指导。并且在学生学习方式上改变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孙老师这堂网络课的导入非常自然,说是带来一款网络游戏《木兰诗》,然后、请学生输入网址,这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大部分都是网络游戏高手,没想到今天语文课也能在玩中学课文。五个板块的设计是围绕主人公木兰设置的,而且循序渐进,层层深入,体现了一个学生认知的梯度规律。“读木兰”是初读课文,“译木兰”是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评木兰”是深入理解课文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聊木兰”是思考质疑阶段,“写木兰”则是课文的拓展延伸。对于课文的重点,诗词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教师采用观看flash、找相关语句的方式突破。五次密码的设置,也别巨匠心,体现了课堂的主题:我爱花木兰。而每次进入的一把金钥匙也增加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孙老师始终对学生进行赏识教学,鼓励教学,而且教态亲切自然,遇到教师电脑出状况也能灵活处理。
不足之处。
1、语文课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没有很好兼顾。
这堂课对人文性比较重视,但是忽略了工具性。教学重点中“诗词的艺术特点”、“字词的锤炼”、“背诵课文”基本没有提及,虽然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因素放在了突出地位,但是感觉就像一堂历史课或者思想品德教育课,尤其是“译木兰”这个环节,只是选取了三句重点句子让学生翻译,而“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这句互文没有强调。查找译文也没有花时间让学生浏览或齐读,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就进行“评木兰了”。
2、倡导对话,但有些远离根本。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有几个环节与文本似乎关系不大,只是泛泛而谈。
3、学生提问时应该进行引导,学生的提问价值不大。
改进措施。
1、“读木兰”这个环节要加强,加强朗读。
2、“译木兰”要加强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3、学生写感想时出现中英文夹杂的现象,应予以指导,保持汉语纯洁性。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四
学科网()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陵水县三才中学叶春。
《木兰诗》是乐府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富有传奇色彩。课文运用了排比、对偶、互文、夸张等修辞手法,刻画出了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课文语言富有民歌特色、刚健明快。设想第一课时为初读课文,主要教学任务为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掌握修辞手法。第二课时着重指导学生朗读,感悟木兰这个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人物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感悟木兰这个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理清故事情节,熟读成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一、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朗读指导。
师言:是啊!谜一样的故事传诵了千百年,让我们用响亮的声音来诵读这故事,好吗?
1、学生自由朗读。
2、老师逐段指导学生朗读。
3、范读,齐读。
小结:老师从大家的朗读中感受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是因为大家注意朗读中的感情、语调、重音、节奏的处理。
三、
熟读成诵。
四、探究木兰形象。
1学生各抒己见。
2师小结:木兰是一位爱国的女英雄。她替父从军,是出于关心国家安危,体恤父亲年迈力衰;她不畏艰苦、勇敢作战,是出于保卫家乡、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她不要高官厚禄,而渴望过和平劳动的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志愿和理想。
2、中国不是有句古话是“巾帼不让须眉”吗?你还知道哪些古今中外的女中豪杰呢?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学科网学科网()全国最大的教学资源网站!
五、结语:所以,老师还想介绍一首歌给大家----《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反思:
这节课觉得孩子们学得很轻松愉快,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边读边谈,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方法,还认识了巾帼英雄花木兰,达到了一课一得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许些小插曲,教者能机智的排解,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究其原因在于教者对文本解读不透。有些环节想出新意,不料弄巧成拙,如让学生点评老师的朗读这一环节。
北京学易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学科网。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五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初步了解南朝民歌的特点和修辞特点。
2、学会诵读和背诵这首古诗。
3、培养探究能力。
诵读中讨论和探究问题,养成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培养主动探究的精神,享受探究问题的乐趣。
问:中国(古今中外)有哪些著名的巾帼英雄?
参考备案:穆桂英、刘胡兰、秋瑾、邓颖超、撒切尔夫人、
欣赏京剧、豫剧、动画片、邮票等简单片段,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兴趣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观察学生对学习是否感兴趣可以先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到学习的活动内容中,再看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感到兴奋、愉悦,然后看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一个好的活动内容和方式,常常使一些学生在完成了正规的活动内容之后,还想继续进行。
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也为背诵打下基础。
进一步感知课文,也为下面的探究服务。
主要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否围绕着学习目标或在探索活动中提出的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包括老师提出的启发性问题)展开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
1、南朝民歌的修辞运用(或特点)。
2、从《木兰诗》中看中国古代女子的服饰。
3、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与地位。
4、中国古代几次的女扮男装出征的巾帼英雄。
5、我对木兰的看法。
6、诗歌的凝练的语言分析。
7、木兰为什么不当官?(古代女子的三从四德)。
8、中国古代著名女子研究(要做名女人,从正道上讲,须合于立德、立功、立字三标准。班昭、孟光是为以立德闻名;花木兰、梁红玉是为以立功出名;李清照、朱淑贞是以立字闻世。)。
9、中外影视作品对木兰形象塑造的差异。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遵守活动规则,会倾听、理解别人的发言,主动自觉的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指通过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对共同关心的某些问题达成共识,可以对某些问题做出合理的解释,也可以通过动脑、动手解决某些问题或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途径。
建议:以《木兰诗》为例,第八周的这堂课是否可以上成学生合作探究活动课(第六个教学过程),或探究结果汇报课(第七个教学过程)。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六
体会词的意境。
多媒体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它常用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写复杂的思想感情。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优美的意境,来品味我国诗歌的艺术魅力吧!首先我们来学。
请同学讲卡通电影花木兰的故事后,教师讲述:这首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一首北朝民歌。从历史和地理的条件判定事和诗可能产生在后魏,这诗产生在民间,保存了民歌易记易诵的特色。
贯彻课改精神,提高课堂质量。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方式学生活动、方式。
三:教学内容。
四:互动后明确上述问题。
五:分散朗读,进一步理解诗的内容。
六:理解人物: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人物形象?怎样评价这一人物?1:分组讨论后再交流2:明确:全诗塑造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的形象,全诗赞扬了木兰的英雄气概与爱国精神。作为一个女子能驰骋沙场,建功立业,不被同伴识破,足见其才干非凡。
七:分析诗歌写法上的特点1:详略得当再读全诗,思考这首诗是怎样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2:全诗恰当的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举例说明对偶:
排比:
互文:
附板书:
小结与作业。
这是南北朝时的一首北方民歌,叙述的上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感悟。
木兰诗教案一等奖篇十七
课时:2课时。
教学进展:
1.文学常识:
2.字词注音:
3.全班朗读全文。了解木兰替父从军的事迹。
4.口述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5.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段诗歌内容,力求文字简洁、工整,符合文意。
参考答案:
2.替父从军。
3.整装出征。
4.十年征战。
5.荣归故里。
6.还身女儿。
7.难辨雌雄。
或
1.叹息。
2.从军。
3.出征。
4.征战。
5.荣归。
6.还身。
8.难辨。
或
1.叹。
2.替。
3.征。
4.战。
5.赏。
6.还。
7.辨。
6.木兰替父从军这篇诗歌,它所描写刻画的重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参考答案:
7.从诗歌如此的详略安排上,概括出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
8.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铺排手法: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反复手法: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夸张手法: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互文手法: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顶针手法: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
9.作业 :
教师小结:
作者邮箱: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美丽的中国作文350字(优质12篇)
- 最新泉州游作文(精选11篇)
- 最新泉州景色作文(精选20篇)
- 最新加油站实训总结报告(汇总18篇)
- 最新周末作文500字初一(大全16篇)
- 动物狗作文400字(模板17篇)
- 最新社团联谊活动策划案(大全19篇)
- 2023年小学生写去海边玩的作文(实用17篇)
- 最新描写去海边的作文(通用10篇)
- 2023年中山四季的作文300字三年级(精选19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2023年财务人员自我评价简短(优秀14篇)
25下载数 897阅读数
-
员工对领导评语(大全10篇)
47下载数 284阅读数
-
最新给外卖好评的句子(通用9篇)
43下载数 807阅读数
-
2023年有关公司取消奖金的通知范文(模板8篇)
16下载数 347阅读数
-
科普实践心得体会和感想(优质10篇)
46下载数 673阅读数
-
2023年辅警个人自我剖析材料(模板12篇)
28下载数 737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