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范文(优秀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5:37:45 页码:13
最新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范文(优秀11篇)
2023-11-18 15:37:45    小编:ZTFB

作为一个社会个体,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对世界的关注,了解时事新闻对我们的生活有何影响。总结应当围绕主题展开,避免偏离主题或写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以下是一些经典总结的例子,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一

闲谈大学生的理想计算0301姚伦庆理想,在我国古代被称为“志”,理想是沙漠中的绿洲,是暗夜里的灯光,是吹响生命的号角。

诗人流沙曾说过:“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人生路途漫漫,有说不清的驿站,有讲不完的故事。

但,终点只有一个:那就是结束了自己的故事,到达了终点站,从而在自己的人生理想中划上个句号。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的我们,谁也不敢轻易的说:对自己的人生失去了信心,没有了理想。

但,我们对理想的认识深刻吗?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为什么样的理想而奋斗着还是徘徊着?还是挣扎着?理想是什么?其实所谓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对明天的一种良好愿望。理想不同于幻想。

理想一般都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它催人奋进,给人以动力。只要经过奋斗,就有可能实现。

而幻想则是一种“不着边际的胡思乱想,”它使我们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浪费时间,自然于事无益。而现在的我们就是没有把握好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从而模糊了前程的视线。

当我们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们的意识就上升了一个档次,就不再是原来稚气的理想,肤浅的认识。但是,很多大学生上了大学,都严重的体现出理想与幻想之间的度,把握失调。

^v^读书时的理想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而我们中的许多大学生呢?虽然都很渴望拥有^v^的伟大理想,雄心壮志。

但,整日躲在宿舍,就是为了闭门造车吗?宿舍的电脑游戏就是那么的迷人吗?“身在曹营,心在外”的观念就那么的浓厚吗?看来大学生的阿q精神,简直就可以把鲁迅从旧中国带到现代来,驾御着文学的殿堂。上了大学,大学生经常出现夜郎自大的心理。

看来,空想主义又会把这些大学生带入封建社会,会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辉煌的历史?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大学生经常认为自己的意识已经比中国的八亿农民高了一个大档次,相对其它的五亿文化分子,自己似乎也还不赖。

正是由于他们有这种观念,很轻易又把他们的理想追求度下降了多少个百分点。大学生是社会的生力军,将主宰着21世纪的发展,改写新的历史。

年轻的力量,却是混淆了空想和理想的定义。空想就如同虚无缥缈的浮云,一切都捉不住,让机会和机遇与我们擦肩而去,人生就变得乏味。

而理想是我们人生的描红线,贯穿我们的生命的始终。如同大海里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黑暗中前进。

让我们的人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点缀着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从远古时代的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知识爆炸,信息革命,多少年,多少代,多少志士仁人都有着崇高的理想。

今天,是昨天父辈们用蘸着鲜血的理想建成的;明天,更需要我们用蘸着汗水的理想去创造!当今的大学生,虚度光阴多如牛毛。而那些把握自己人生理想的学生则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

古语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偶尔有些大学生看的是发了霉的“黄色”书,看的是引诱他们怎样非法获得财富的犯罪道路。

每天虚度着过日子,就为着实现他们的所谓的理想。问当今上课认真听课的大学生有几个?他们可以说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流了多少汗水和血汗。

只知道自己去逛街掉了根脚毛,去所谓的桑拿沐足丢了胡须。哪里还记得他们的父母姓什么。

看来,只有重修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的名字。他们的理想已经变了质,已经失去了知识分子的味道。

他们荒废了学业,不仅累了自己,还害了自己的朋友和家人。失去了理想,生活就会失去光彩。

生命就会枯萎。山溪的理想是大海,泉水的理想是池塘,幼苗的理想是栋梁。

怎么样才是大学生的正确的理想?才是我们所渴望,所追求的呢?知识!就是知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理想的推动力。当我们进入了大学的门槛,就得不断深化自己,让自己成为一个“四有”新人,为社会作出贡献。

我们可以向着更崇高的理想进军,可以朝着更高的山峰攀沿。当我们的知识到了一定档次,我们可以考研,可以考博,可以……。

这就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要为理想奏凯歌,我们要为理想而奋斗,我们要为理想编织安徒生般童话故事。高尔基曾写过:《理想的阶梯》,就是最好的表率。

而知识就是实现理想的阶梯,知识是理想最基础的基石,它改造我们的意识,酿造我们的人生。我们大学生的理想就根本需要:知识!虽然,当今的“四有”有点模糊认为是“有车、有款、有房、有型”,但,也是个目标,也是指引着我们奋斗的目标。

不过,大学生们千万不要为了这些目标,也就是所谓的理想而采取了不理想的手段,那么^v^的大门可是为我们敞开着的。我们要努力掌握的还是知识,只有知识才能改变我们的理想,让我们的理想走上正确的方向,也使我们的人生多姿多彩。

而那些迷茫在知识门前的人就会比起我们来,暗淡了许多。想做什么样的大学生?我想,你们的理想已经让行动告诉了你们。

享受知识,就是你们行动最好的体现。大学是知识的殿堂,我们需要努力学好知识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扬起我们的理想风帆,为我们的人生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二

摘要: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高校大学生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机制。关键词: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职责。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推动各领域具体工作提供有力思想引导和强大精神动力,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是好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学习讲话精神,结合高校实际,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管理办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思想观念落后,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宣传思想部门工作人员严重缺编,活动经费紧张。个别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甚至没有宣传思想部门。高校基层单位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高校在宣传思想的工作方式、方法和途径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等等。因此,只有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形成做学问、育英才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目前,宣传思想工作一直是延续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这种工作方式,容易产生形式主义,限制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应重点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下功夫。一是转变职能,变全能管理为有限管理,鼓励开展“自选动作”。二要重点突破,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变单兵作战为团队攻关。注重整合宣传思想工作优势资源,组建团队联合攻关,发挥集体智慧,找出结合点,创出新路子。三要形成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切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例如,我校多次召开协调会,总结工作经验,经校领导协调,多部门、多院部联合攻关,寻找宣传优势,打造宣传亮点,培育大学文化。仅在2013年上半年,潍坊学院就连续三期在《高教领导参考》上刊发文章,在全国推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展不平衡,部门协作难、管理欠到位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要解决这些难题,一要建立宣传思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思想部门牵头,适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二是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定期综合分析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舆情信息和师生思想动态。三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要坚持把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及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议,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四、培养优质的宣传人才一是抓好队伍建设。要促进学校宣传干部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两课”教师队伍、教职工宣传队伍和学生宣传队伍等“五支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抓好教职工和学生宣传队伍建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切实发挥作用。二是全面提高素质。要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定期举办宣传干部培训班、学生工作培训班、思政课教师培训班,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调研考察,鼓励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政治思想修养和业务技能水平。三是不断提高应对新媒体的能力。面对网络新媒体,要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舆情分析水平,进一步提高舆情分析与监控能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动权,占领至高地,传递正能量。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只有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面临的挑战,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这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这“两个巩固”,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实现“两个巩固”、坚定信仰信念,宣传思想工作就有了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就能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

贵经验,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基本要求,既蕴含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蕴含着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判断,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贯彻落实这些基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参考文献: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07期武俊燕;《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年6期吴海燕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三

《思想道德修养》论文德才如何才能兼备?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

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科技的进步,时代要求人性的回归,时代更要求我们必须德才兼备!提到德才兼备,我们就不得不说到“德”。

那么什么是“德”呢?“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认知,“德”是理想信念的坚持,“德”是爱国主义的拥护!可以说,“德”就是人材素质的基础。“德”亦是道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

道德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自身的存在规则。它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产生有多方面的条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首先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其次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那么什么又是“才”呢?相较于“德”而言,“才”同样也包含着广泛的内容。

而“才”的本质是“智”。“智”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智”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的各种科技文化知识的程,“智”是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智”并不是简单的iq指数,它在更大的程度上代表着心理成熟的表现程度。“才”仍有许多的外延,当然,我们没必要一一陈述。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才”在本质上指出了个人对于知识的掌控与应用的技巧性。而所谓的才高八斗,我们完全可以重新给予诠释:形容某个人能更好的应用已掌握的知识对事物做出诠释。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必须要明确的认识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要努力学习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和人民。

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思想家司马光说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用“德”统“帅”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学术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

对我们大学生来说。“德”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德才兼备才是王道!综观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可是他们全都没留下好的名声。秦珲不聪明吗?有才华,不然又怎么能权倾朝野?但是遗憾的是他没德行,结果遗臭万年,遭受到历史的唾弃。

和申,又一个只注重“才”而无“德”的典范。即使当时可以讨得龙颜一悦,权倾一时,但最终仍是为后世所不耻。

为什么?你能说他智商低吗?显然不能,其实,只是他不懂德才结合的道理。就拿我们当代说吧,马家绝就是一个好例子。

所以说有才无德造成的社会危害更大!反之,有德无才也不成,因为那样只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毕竟这样的人对于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所能起到的价值太小了。

那么我们又要如何做一个德在兼备的人呢?或者说怎么做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呢?我以为首先我们要明白一点,即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承,不相互矛盾冲突的。道德与法律同是调节人民思想行为,协调人际关系的两种基本社会规范。

他们是人的基本素质体现。道德与法律不可分割抵触。

其次,我们要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毕竟我们是学生,学业本是我们的主业。

如果我们连学业本身都搞不好,那就说明我们还不具有一个合格大学生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我们要独立,而独立的前提就是可以很好的掌握自己的学习,生活以及与人交往,为人处世。

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学习,要象高尔基前辈说的一样:我对于书,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而我们要说:我对与知识就象饥饿的人。

扑在面包上一样!在我们学习的同时努力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也许你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会如此重视“德”?那是因为“德”反映着人们的基本心理状态。我们通过对“德”的把握感受社会关系的脉动,识别社会的发展的方向,确定自身的生存与社会和自然的关系,并形成自身关于责任和义务的观念,确立自己的道德理想,自觉的扬善抑恶,明辨荣辱,选择高尚,弃绝卑下,保持社会和个人的健康发展。

再次,我们要继承和宏扬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避免有才无德的尴尬。

显然,这么做又恰巧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因为继承和宏扬我们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德与才应该是互补的,相辅相成的。

自古以来,人们在学习的同时就十分注重德行。因为他们知道学以至用”中的“用”是用在对他人对团体对国家甚至是对人类社会都有益处的事情之上。

此外,我们还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和体会德才兼备所带来的好处。“德”在广义上也可以代表一个人对事物的态度。

俗话说你的态度决定你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件事情,积极乐观地去面对一切挑战,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全部力量!遗憾的是,到现在仍有一些现象让人心寒。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四

摘要:步入高校进行学习的学生,处于青春活跃、情感萌动的“恋爱正当时”的时期,在经历忍受了近二十年的家庭、学校围追堵截式的情感封锁线,极易出现较为极端化的情感冲动。

关键词:道德行为道德教育自尊。

一、树立教育无时无处不在的遍地开花式观念教育。

如何展开行之有效的引导、教育,意义重大。这关系到学生所在家庭、所在学校以及其周边同学的安全与稳定,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锁反应,小觑不得。

在具体教育中,我们不得不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为了鼓励学生刻苦学习、抓紧时间争分夺秒全心全意投入学习之中,而编织了一些“善意”的谎言,比如,进入大学学习就轻松、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了。

二是,为了禁止杜绝学生谈恋爱,会灌输的一些观念,比如,读大学后,想怎么爱就怎么爱,甚至可以随心所欲的谈恋爱,多角恋。

三是,误导学生在大学里可以随时随地的喝酒,可以结交许多朋友,大学就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平台等等观念的误导。此类种种,导致了他们进入大学后,犹如孙悟空大闹天空一般,无拘无束的、自由主义泛滥,并逐渐形成了只要有饭吃就是“朋友”,只要有酒喝就是“哥们”,只要出去玩耍了几次就是自己的“女朋友”。久而久之,懒散、自我为中心、狐朋狗友^v^,整日行迹于大街小巷,日以继夜……。长此以往,则势必成为不学无术、东施效颦的文化知道分子,甚至为文痞式流氓。

二、重点案例分析交流引导。

2006年成都某高校发生一起较为悲惨的恋爱仇杀事件。原因较为简单,即该女生刘芳(化名)因从中等师范学校考入大学后,发现大学期间更应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于是,大二期间与该校一男生白仕(化名)结识,并由相知走向了相爱。这时,刘芳在就读中等师范学校时谈的男友得知后,来到了刘芳就读的学校要求她与现任男友分手并巩固他和刘芳之间的恋爱关系,遭到了刘芳的拒绝,于是,白仕在百般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拿出了事先准备的匕首残忍的捅向了刘芳的肚子并在其肚子里面狂乱的搅动,导致刘芳肚皮大出血并伴随着内脏流出体外而当场死亡。通过这一真实案例,能使我们的学生得到哪些启示呢?笔者结合学生的回答及日常管理得出如下教训:一是务必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其不断建立健全较为成熟的心智,懂得理性且妥善的处理复杂多变的事物,增强其应对能力;二是通过理论与案例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交友恋爱观,尤其是负责人的忠贞的恋爱观,才不致伤人伤己后悔莫及;三是加强交友恋爱安全观的教育,促使其在遇到可预见性危险情况下尽量避免独自一人处理危险危机的意识,进行危机性干扰排除;四是务必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专门针对在校学生的危机应变能力教育,使其逐渐在内心深处形成自我保护的堡垒安全意识。

三、正确交友恋爱观的意义。

一、请心理学专家尤其婚恋专家为学生做好入学教育的第一课,这个很重要,就新生的特点而言,刚入校,新奇感较强,求知欲较强,第一课印象是最为有效的,必将起到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良好效果,使其终身难忘的第一课。

二是抓住心理健康教育,向心理健康课堂要效益,活跃课堂,增强课堂教育效果。

三是抓住典型案例展开分析,不断深入剖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将此本质性转变成每个学生内心深处的内涵,成为自觉意识。

四是营造浓郁的校园氛围,达到言传身教同步、师生同益的状态,让学生形成“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理念,并坚定这一理念,不断向这一理念要效益,为使他们受益终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五是以大学是连接教育与社会的纽带,促使学生懂得学生阶段与进入社会阶段的异同而树立正确的交友恋爱观,为促使其不断成熟心智而夯实基础,达到我是学生我更是社会人的成熟理念。

大学生交友恋爱观教育,是一个历久常新的话题,更是一个复杂课题,我们势必绵延不断的孜孜追求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是这一前行方向的真实写照。作为教育者,作为一个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人类灵魂工程师而言,更应投入自己的良知与灵魂,才能铸就师魂,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五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应该遵守的公共道德。但近年来,大学生群体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本文针对大学生出现的诚信问题,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个体入手,对如何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出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策。

随着西方文明的涌入、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群体诚信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如考试作弊、伪造求职履历、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等现象频有发生。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认为只有将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个人“四位一体”进行“综合治理”,把校正大学生诚信问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才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效。

一、构建社会诚信氛围,为大学生守诚信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构建社会经济诚信氛围。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营造健康有序的竞争环境是人们自觉奉行诚实守信,承诺践诺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经济社会进入非常关键的转型发展时期,许多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方向,急功近利、言而无信;偷税漏税层出不穷,假冒伪劣产品铺天盖地――这些不诚信的经济行为对整个社会信用环境和信用制度产生了极大的破坏。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到诚实守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灵魂,只有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着力打造诚信的经济环境,全面提升社会成员的诚信意识,让诚信者站稳脚跟,获得利益,不诚信者失去人脉,面临淘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构建社会法制诚信氛围。

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不仅需要道德的约束,也要依靠法制的约束。仅仅依靠道德约束的诚信在今天的社会显得有些苍白无力,只有发挥法律的约束职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全社会诚信氛围的构建与完善。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尽快完善包括金融、信贷、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中的信用制度的立法工作,使得在打击不诚实守信的行为方面有法可依。其次,加大执法力度,使失信者不仅承担诚信缺失的道德责任,而且还应当使其承担法律责任,甚至秧及未来更大的利益,提高其失信成本。最后,加大对公众的法治教育力度,使人们知法懂法,懂法守法,让诚信在大学生的心里生根发芽,在我们的生活中遍地开花。

二、发挥高校主体作用,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

1.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

要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校要不断完善自身管理体制。在诸如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诸如奖学金、学生干部评选、党员选拔等政策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避免暗箱操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诚信环境。其次,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如诚信专题讲座和报告会、诚信论坛、诚信征文等。通过一系列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寓教于文,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诚信氛围,使得诚信这一传统美德成为大学生活乃至今后人生道路的永恒旋律。

2.构筑大学生诚信教育网络体系。

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媒介作用加强诚信教育。高校通过建设主题教育网页或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诚信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的使用网络上的信息;用科学的理论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网络阵地,积极倡导诚信上网、文明上网;学校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以实名身份进入论坛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交流,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其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各种言论和思想,通过正确的引导与监督,使他们明辨是非,分清真伪。只有这样,在对大学生开展诚信素养的教育时才能做到因地制宜,有的放矢。

三、净化家庭诚信氛围,促进大学生诚信教育。

1.家长要确立正确的诚信教育观念,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重智轻德,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死读书”、“读死书”的人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家长们要注重对孩子有关孝敬父母、爱国爱民、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对孩子诚信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家长也应率先垂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反馈到孩子大脑中的第一印象。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不诚信的行为和想法时,一定先要自检自己是否在生活的细节中存在同样错误的想法与举动,惟有如此,才能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2.家长要重视与学校的交流与沟通。

随着高校进一步扩招,在校大学生的人数激增。学校对大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宏观指导,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孩子刚进入大学后,会有一阵“断奶期”,他们第一次离开父母,所有的事情全要自我打理,自己判断,自己决定,这时他们会非常苦闷和矛盾,所以家长一定要与学校、教师密切联系,紧密配合,才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尤其是在思想品质方面的表现。因此在大学生中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也必须由教师和家长同心协力,让大学生们自己认同和接受,才能增强其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从大学生个体入手,提升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

1.树立大学生的诚信自律意志。

诚信自律意志,指的是人们履行诚信原则和规范时,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和阻力的能力和毅力。大学生要逐步树立诚信自律意志,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尊重自己的人格,注意自己的言行,要通过诚信的学习和实践,不断将诚信理念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念和准则。二是要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规范,不断向好的榜样看齐,要善于自我批评、及时纠正。三是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因私欲膨胀而突破诚信道德底线,保持诚信品德,决不能做有悖于诚信的事情。四是要不断鞭策自己,以诚信处事为荣,积极进取,勇于创新,才能在社会中抢得成功的先机。

2.养成大学生的诚信行为习惯。

诚信行为习惯是指人们在进行社会联络与交往时所表现出的自发的、带有主观意识倾向的稳定的诚信行为。人们只有将诚信规范内化为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真正的诚信才能彻底实现。大学生要想培养出稳定的诚信行为,就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如“三下乡”社会服务、“四进社区”志愿服务,自觉地观察社会、体味人生、体验生活,了解国情民意。诚信的最高境界是“慎独”,大学生在践行诚信行为时要人前人后都一样,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努力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养成稳定的诚信行为习惯,把自己塑造成德才兼备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许项发。诚信体系建设的根基在文化[j].理论导刊,2003,(2).

[2]赵爱玲。国内诚信研究综述[j].道德与文明,2004,(1).

[3]左惟。完善高校帮困助学体系[j].撩望,2005,(2).

[4]侯中华。诚信恐慌[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220.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六

古往今来人都没有停止过对人生价值,人生意义探求的脚步。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人生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集中体现在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我们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价值观形成的最佳时期。

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

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我们要以马列主义、^v^思想、^v^理论和^v^三个代表^v^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树立正确的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人生价值观。然而,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

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因此,为人民作出贡献,推动社会进步的人才是有价值的。在我们树立了正确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后,要用实践的方法去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去,从而努力提高自身在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何谓天才,就是放对地方的人才;反过来说,你眼中的蠢材,很可能也只是放错地方的人才。例如:你和一位土著被困在非洲丛林,既无食物,也无水喝,那麽你将把这位土著当作「才」因为他懂得各种求生的技巧。

相反地,如果把他带到办公室要他使用电脑,那麽情况将会完全同,你可能会认为他是「白痴」。的确,天生我材必有用。

有些科学家连音阶都抓不准;有些画家连一封信都写不好,可是他们「把自己放对地方」,所以成就非凡。史蒂芬.史匹柏就是个例子,他因为高中的成绩非常差,没有任何电影科系愿意准许他入学。

反的,他走进电影工作室,认真学到了他所需的技能。今天,他不但制作了许多评价极高的影片更成为家喻户晓的大导演。

毕卡索刚出道时原本想当诗人,结果他的诗被极具鉴识能力的丝泰茵夫人评得一文不值,他因而回心转意。幸好有这位贵妇的提醒,否则这世界不就少了一位大画家了吗?其实,所有的人事物原本都是美好的,只是所属的地方适不适合而已。

如美味的汤汁滴到衬衫上即变「肮脏」,床第间的私密用语到了街上即成「脏话」。是不是很有趣!原本含在口中的食物,只要吐出来就变得「呕心」,把它吞下去反而「有营养」。

即便是肮脏污秽的垃圾,只要放对地方(埋在土里),也能滋养大地,开出美丽的花朵,长出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食物。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或一件东西,是没用或卑贱的,任何人或物,只要放对了地方,都会成为有用的「可造之材」。

希望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生舞台,并且尽情欢唱生命之歌。心田甘露:生命的最高境界,即是选对舞台,走出自己的路,然后尽情地发挥独特的才华与能力。

当你年轻的时候,以为什么都有答案,可是老了的时候,你可能又觉得其实人生其实并没有所谓的答案。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有些人可能会变成你的朋友或者是知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和任何人接触的机会。

有时候搞的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好。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还是简单。

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

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就是双赢理念。

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9、凡事总会有代价。代价越大,获得越大,大凡如此。

10、爱一。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七

摘要:出世和入世是中国古代文人经常面对的一个艰难抉择,吴敬梓也无法避免。《儒林外史》享有“思想家的小说”的美誉,而吴敬梓作为《儒林外史》的作者,他的思想是复杂的,在他的思想中既有对传统的儒家思想的继承,使他具有无法避免的社会使命感,又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向往归隐于山林的避世生活。这种思想的复杂性,...

摘要:由于分层的思想可以使复杂的系统易于管理和实现,因此很多学科都引用了分层理论。财务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财务的管理呈现出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建立一个完整的公司财务分层管理模式,既要包括财务治理结构的建立,也要包括财务治理机制的建立。本文首...

摘要:《骆驼祥子》全书以祥子个人的悲剧命运展开,在抒写祥子曲折的人生经历的过程中,揭示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动荡不安的社会历史背景。《骆驼祥子》作为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在其历史背景、思想内涵及故事情节等方面,都渗透着美学的文艺思想。分析研究作品的美学思想意蕴,对于深入了解文本内涵有着...

摘要:黄炎培采取发展人类生活智能与服务精神的途径,使教育者能为己治生,为群服务;达到“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终极目标的.职业教育思想体系。适应需要为主的职业教育,实施全面的职业教育,手脑并用及注重实践对同心工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职业教育;同心工程;手脑并用。

摘要:科学研究表明,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性心理基本发育成熟,性心理也渐趋成熟的一个时期。而大学生在这一时期,通常会有不少的自身性心理反应的体验,再加之受到日趋多样的大众传媒传播有关性爱方面内容的渲染,性健康问题已成为大学生问题中较为重要且多见的问题。由于性而产生的与之相关的心里困惑或心理障碍问题...

摘要:风水学是古代建筑的灵魂与思想,风水学提倡人们与自然和谐发展和进步,顺其自然规律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古人常说“天人合一”就是风水的重点思想,风水学中关于建筑的影响包括选址、朝向、布局及环境整体,强调风水学是一门古人对建筑文化与灵魂的诠释。

关键词:风水学原则选址五行八卦。

摘要:本文在前半部分,分析了电力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对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功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最后,探讨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在企业政治思想工作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批评与自我批评;电力企业;政治思想工作。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八

在我国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下简称“思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更是每位新生入学后的必修课程。如何从“思修”课的特点出发,在实践教学中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呢?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学院中的部分学生中做了一个关于“思修”课实践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希望通过调查对这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做出一次侧面的观察。

一、学生对“思修”课实践教学的看法及评价分析。

“思修”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阵地之一,更是每位新生入学后的必修课程。笔者以学院中的部分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网络调查问卷76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有效率为82%。现就这份问卷的基本情况做一个阐述。

(一)对目前“思修”课的实践教学开展情况的评价。

“你认为在高校开展‘思修’课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否有必要”时,15.7%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69.6%的学生认为还行,7%的学生认为没必要,7.7%的学生认为部分专业的学生有必要开展。当问及“你认为参加‘思修’课的实践教学活动对自己的作用如何”时,22%的学生认为很好,75%的学生认为还行,3%的学生认为没多大作用。

(二)对目前“思修”课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的评价。

针对这一块,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类型的实践教学活动(可多选)”,选项分别是参观访问、纪念日活动、社会调查、游览、社会实践、座谈会、专家讲座和讨论、看电影等,26%的学生选择是参观访问,19%的学生选择座谈会,23%选择专家讲座和讨论,72%的学生选择看电影,14%的学生选择社会调查,28%的学生选择社会实践。

当问及“你觉得‘思修’课的实践教学活动与当今社会的关系如何“时,68.5%的学生认为关系很紧密,21%的学生认为关系一般,10.5%的学生觉得关系较远。

二、本院“思修”课实践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目前“思修”课开展的实践教学活动总体来说较为满意,持认同态度的学生明显比不认同的学生比例高。但是我们也应该客观地认识到,要想更进一步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效果的实效性,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学形式相对单一。

相较于已经基本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教学管理制度而言,实践教学的相关制度建设还在摸索中,有待进一步的成熟。此外,相对于数量日趋增多的大学生人数而言,实践教学资源的投入和开发仍处于较为短缺的一种状态,意味着可以采用的教学形式会相对单一,不太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实践教学的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凸显。

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知识,最终都是要用它去帮助人们解决实际的问题,即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亦如是。如果不关注学生所关心的时代热点和特点,只是一味地采取同一种模式去面对每一个学生的话,那必然不可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实际的需要。

三、增强“思修”课实践教学实效的对策。

困难总是会客观存在,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放弃对“思修”课实践教学的逐步完善。笔者认为增强“思修”课实践教学实效的对策有以下几点:

第一,根据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实践形式,力争做精做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采取不同的实践形式,而不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

第二,由于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够完全成熟和独立,为了能更好地让实践教学的效果达到预期,因此,在让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前制定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案就变得非常有必要,让实践活动真正能够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在学生提交报告后,指导教师应通过仔细阅读报告,评选出优秀的调查报告,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这样做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总之,提高“思修”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在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学生发展特点的实践教学道路。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九

哥大一时候写的党校征文,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人生之路,漫漫修远,唯有激流勇进,立志求索,方能中流击水,触摸真理的光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科学的理想信念,正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乘风破浪、搏击沧海的灯塔和动力之源。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在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既是自身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又是国家和人民的殷切期盼,更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

因此,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的心灵世界的核心。

在中国古代,理想信念叫做“志”,即志向,孔子讲“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就是指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精神现象,一方面理想信念是人们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但同时它又超越了今天的实践;另一方面理想信念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同时它又指明了进一步实践的方向。

理想信念产生于实践却又指引着实践,理想信念与实践相互作用、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推动着人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在奋斗中追求,在追求中奋斗。总的来说,理想信念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说社会是大海,人生是小舟,那么理想就是引航的灯塔,信念就是推进的风帆。

没有理想信念的人生,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动力的小船,在生活的波浪中随处漂泊,甚至会沉没于急流险滩。大学时代,正是人生风华正茂之际,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将帮助一代有为青年扬起生命的风帆,开辟和探索人生新的航程。

首先,理想信念能为大学生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

理想信念对着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在大学时期,同学们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

大学时确立的理想信念将对之后的人生之路产生重大的影响,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使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想必^v^“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故事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青年时代的^v^正是凭借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信念,刻苦用功,发奋图强,最终为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十

做最好的自己—人生五十年规划内容摘要:我的人生未来五十年也许不会像名人的一样绚丽、耀眼,但我会尽全力演绎一场精彩的人生……五十年对于短暂的一生来说真的很宝贵,在这珍贵的五十年中,我没有时间浪费,珍惜每一秒,用自己的青春和辛勤叙写无悔的人生。

因此要为自己做个规划,好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成功的人生离不开好的规划以及在正确规划指导下的持续奋斗。人生如大海航行,人生规划就是人生的基本航线,有了航线,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更不会迷失方向,才能更加顺利和快速地驶向成功的彼岸。

做最好的自己,给自己的人生留下更多精彩!关键词:兴趣目标勤奋人生价值奋斗引语:一个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变命运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怜的,因为这些人没有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为命运的奴隶。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个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忆和纪念的。

人生就像一张白纸,等待着我们去描绘,去谱写。若没有自己的规划,那么就像小孩儿在白纸上涂鸦—乱七八糟,如果有了自己的人生规划,那么就会在白纸中描绘出一幅精彩的图画—井井有条!一、确立目标,艰苦奋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的确,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因此在我们为自己规划之前要考虑好。

自己真的是否对选择的学科或研究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只是因为家长的要求或其它的原因,那么会影响自己更深更远的发展。相反若对自己选择的学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样我们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仅仅有了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奋斗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得学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而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更是永恒。有毅力坚持到最后的人,那才是在真正的成功者。

还需要创新的勇气:勇气引领人生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缺乏勇气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追寻成功者的豪情壮志,这就像在灌木丛中跳跃觅食的鸟雀永远也无法知道^v^绝云气^v^、^v^负青天^v^、^v^扶摇而上九万里^v^的鲲鹏为什么会不畏艰险地搏击长空一样。

正是有了这些精神,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功!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变得异常复杂和矛盾,如何正确定位人生价值,完善自我,如何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显得更加重要。(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

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

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

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

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德质体全面发展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也与个人品德密切。我不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

当然,这种尊重是互相的。孝敬体贴父母,尊重并关心朋友,尊重对手,以及以后涉及的理性处理感情问题,我想着都是我应该做到的。

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人,还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情趣,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所谓培养良好的情趣,就是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努力培养对各项活动的情趣;学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养成一个有自制力、性格果断、坚毅、善于向周围学习、善于听取意见、克服缺点的人。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价值观和人生观属于人格中的核心成份,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评价及取舍时所持的准则。大学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确定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动的方向和途径。

只有将价值走向与自身成才联系起来,与崇高的人生目标。

大一高等数学期末论文篇十一

[摘要]在文化价值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的重大战略创新和重要理论成果,它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战略上的自觉和文化建设上的自信。当前,其如何从智识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无疑是更为关键的问题。直面这一问题,本原性的文化自觉和觉醒、现实性的制度灌输和规约、终极性的实践生成和证实这样的三维路径的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协同作用,将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化于中国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共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文化自觉;制度规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当代中国在文化价值层面上进行的重大战略创新和重要理论成果。这一战略创新和理论成果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一种价值自觉。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在从理论层面向现实层面转化,基于此,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国社会的路径,就成为理论和现实上亟需思索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自觉和觉醒:本原性的文化路径。

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的深层原因在于文化价值层面,更确切地说是文化价值层面的自觉和觉醒。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践行(其融入社会生活、融入每一个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中)问题首先应从文化价值层面进行思考,这是本源性的。

“文化”是一个“大”的概念,内涵极其丰富。每一个人都可对其言说,但结果可能都是对“文化”一角的体认,因而极可能造成对它的误读。而且,也正因“文化”这一概念的“大而无形”,故对其界定极其困难。但从“文化”这一概念的争论史中,我们都认可这样一种描述:文化是属“人”的,即人“为”的、为“人”的,离开了“人”这一主题,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据此描述,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必然与文化形成关联:既创制着某种“文化”或“文化”的因子,同时又被“文化”塑造着。因此,与“文化”的这种必然性的相关就会使人对自己的“文化”有某种自知、自省和自悟,并进而产生觉醒和自觉,这就是“文化自觉”。“文化自觉”概念是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先提出的,“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的发展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旧’,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对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首先要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与各种文化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联手发展的共处条件。”[1](p248)由此可见,费孝通先生的“文化自觉”概念大致包含三层内涵:其一,文化的“自知”,即“知”文化的历史、现在和未来,“知”自己的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位置,这是前提;其二,自己的文化走向世界,与其他各种“文化”样态之间进行充分地交流、碰撞和融合,这是路径;其三,直面全球化的社会现实,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和文化选择的主体地位,这是归宿。

有了文化自觉、觉醒和醒悟,我们才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从政治力、经济力向文化力转移。“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2](p752)因而,“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对内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增强国家亲和力和影响力,是全面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3]应该说,文化的“力”(“软实力”中的重要部分)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面貌、地位和走向。“软实力”概念最先由美国学者、战略家约瑟夫·奈提出,指政治、哲学、宗教、伦理、艺术等文化内容,其中包括意识形态、价值理念和价值理想等难以量化的“无形”力量(“有形”的、可以量化的军事、经济、科技等力量被称为“硬实力”)。美国政治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提出了大国(强国)的四条标准: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科技雄厚和文化富有吸引力。可见,在上述诸多的“软实力”构成要素中,“文化”无疑是更为重要的源泉。基于此,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文化作为称霸全球的利器,具有一定程度的合法性和隐蔽性,其渗透力极强。布热津斯基曾说:“增强美国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榜样’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力量,是美国维持其霸权地位所必须实施的战略。”[4](p356)。

为了应对文化的挑战,我们党在文化层面上有充分的战略自觉,一直在探求走出中国文化困境,寻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十七大报告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总体的要求,即“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认为“文化自觉”应该提升为党的执政理念。十七届六中全会又提出,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战略构想。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在文化上自觉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报告又把这一认识推到新的高度,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表明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充分自信。“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5]当然,文化的自觉和觉醒是深层的,是一个过程,而且可能会很艰巨、很漫长。仅以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孔子学院为例,时至今日,孔子学院和中小学孔子课堂已覆盖全球108个国家和地区,预计到2015年,孔子学院将达五百多所。这一事例充分反映了我们党的文化自觉和自信程度,虽然现实运作中依旧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

当然,在当代中国,文化层面的自觉和觉醒还远不是普遍的,更多的声音发自于国家战略层面,发自政治界和学术界的政治精英和学者,还只是少数个人、少数群体的自觉和觉醒。从理想的层面看,只有整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群体、每个人都在文化价值层面上真正意识到我们在文化层面上正面临着的困境、挑战和机遇,我们的文化转型、文化选择和文化构建之路才会大踏步前进。当然,我们不会坐等整个中华民族所应呈现出的普遍意义上的文化自觉和觉醒,而应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应对中国文化正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即在自觉理性准备的前提下,把中华文化以各种方式置于世界文化的舞台上,使其充分展示自己。只有这样,才可能在文化交流、对话和碰撞中迎来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而且,这一方式可能会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觉和觉醒的催化器和加速器。同时,整个国家也要积极通过各种方式培育、建构起我们民族的文化认同和自信。通过内外合力,整个国家、民族和个人就会逐渐自觉地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并使其尽快成为国家、民族和个人在文化价值层面的自觉建构。

二、灌输与规约:现实性的制度路径。

当代中国,在政治领域和学术层面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较高层级的文化自觉和觉醒。在此之外,文化的自觉和觉醒程度相对较低,甚至处于文化昏迷或沉睡的状态(由于历史的、现实的等多方面原因所致)。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化于中国社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然是一个相当长的、艰巨的过程。为了推进或加快这一进程,发挥政治制度的“强硬”(灌输和规约)功能和作用就显得极其重要。

在中国历史上,源于秦朝并在清朝达到顶峰的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一直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政权的组织方式或制度。也就是说,整个国家的大权集中于皇帝一人,皇帝成了政治的、经济的和军事的主宰和领袖,具有绝对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统治力。在历史上,这一政治结构产生过诸多的负面影响和作用(在今天的中外学术和政治界也存在着诸多的批评之声),如它是专制、独裁和暴政之源;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导致了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主义等。但它建立在封建的、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上,与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是相适应的。对中国这样疆土辽阔的国家来说,这一政治结构或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其最突出特点是强大的政治执行力和贯彻力。

当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中的组成部分,因而历史和文化的遗产和影子在当代中国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显现出来,政治结构和制度的状况亦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政权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应该说,这一政权组织原则既有别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三权分立制,也有别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它能很好地处理中央权力和地方权力、集体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一问题在学界和政界还存在着诸多的争论)。直面处于深度社会转型期的当代中国,经济深层转轨、政治深度改革及文化选择重构所带来的深层社会矛盾和冲突已经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凸显,充分发挥中国政治制度的“强硬”功能和作用显得尤其必要。总体而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持续增长、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国际和地区影响力的日益增强,都离不开中央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贯彻和执行。因而,发端于学术和政治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大的战略创新和成果,其融化于中国现实的方式,不可能首先是自下而上的,其有效的方式可能还是充分发挥当下中国政治制度的刚性作用:自上而下进行宣传、灌输和执行当然,不可避免的是,在具体的实践,即通过宣传、规约和灌输的方式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国社会现实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冷漠、排斥,甚至是反抗等情况。这一方式看起来很简单、僵硬甚至有些许的粗暴,但对文化自觉和觉醒程度较低的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可能是最为有效的方式。通过中国政治制度自上而下的运作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会逐渐进入,进而渗入个人、企业和民族的精神价值层面,并生发出精神支撑、价值依托和文化自信和自觉等深层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旦进入精神层面,个人、企业和民族就会逐渐认识到它的真正价值所在:增强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心;增强了群体和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个人在精神层面找到了家园,找到了支撑个人精神的动力等。这样,整个社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态度会逐渐发生变化:从冷漠、排斥和反抗到自觉接受、理解和认同,并从精神深处真正生发出一种能够自觉地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的内在力量。

三、生发和证实:终极性的实践路径。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中的重要概念,甚至是核心概念。马克思在其包含着新世界观萌芽的天才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这样几段论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6](p55)“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6](p56)应该说,对“人的思维”进行研究、辩论和争论,可以把其推进一步,但不会提供问题的终极性答案,当然更不会最终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也是归属于“人的思维”,学界和政界的精英们可以在理论层面和政治层面通过各种方式使理论本身日趋完善。但理论本身是否为“真理”,是否能被社会生活所接受和认可,在终极意义上应该是个“实践”问题。也就是说,社会的实际变化(包括整个国家在国际舞台的影响力的提升、企业的发展现况和前景广阔、个人的幸福指数和精神价值层面的真正提高等方面)将是考验和验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国社会的最终尺度。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说:“一步实际运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7](p296)所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问题,更为关键的在于我们的“实际运动”,即我们的“为”的层面。列宁曾说:“一切都在于实践,……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8](p381)。穿越时空,列宁的这句话正可以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国社会”这一当下事实。可以看出,列宁所强调的重点在实践层面,也即现实生活的发生对理论的推动、修正和检验作用。

报告确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时代主题。这表达了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共同创造和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信心。具体而论,我们需要在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下,通过各种大政方针政策,扎实推进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的改革和建设:努力培育公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公平正义的政治体制和政治环境;营造积极有为的文化价值理想和氛围;建设动态和谐的社会秩序;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等。只有这样“为”并取得了使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真正感受到的“实”(实效),我们每个人、每一企业和民族才能真正从精神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认同,才可能渐进并达到中华文化的自觉和觉醒,自觉和觉醒后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也才会更加自觉地在文化价值层面进行深层的选择和构建。只有到了这一“时刻”,我们才可以自信地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经真正渗入中国社会,并融化于我们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骨髓和精神中。

当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化于中国社会的三维路径并非平行并列、毫无关联的。一般而言,文化的自觉和觉醒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国社会的本原性路径。由于文化的自觉和觉醒是价值层面的深层精神活动,而且理想的状态是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都能达到。因此,它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一过程可能会异常艰巨并相对漫长。制度的灌输和规约是当代中国的实然发生,即在当代中国这一社会背景下,能够真正发挥实效,从而是可以真正推进或加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于中国社会这一过程的现实路径。当然,灌输和规约绝不是简单的、粗暴的活动,需要细致的安排和周密的部署,有计划、有步骤的逐层展开,以点带面,层层推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政治人才、学术精英及公务人员的智慧,更需要耐心和时间。实践的生发和证实是这一融合实现的终极路径,即中国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的真正提高,民主、公平和正义的真正实现,民权民生的全面改善,贫富差距的真正缩小等标志着“美丽中国”的面貌、状态和发展趋向真正的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可以真正融入中国社会,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家园。

应该说,本源性、现实性和终极性的三维路径并无先后、优劣之分。在实践中,三维路径应互相促进、协同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三维路径的作用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最终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真正认同,并进而唤起我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只有这样,在相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和相对紧迫的国内境遇下,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凸显出自身的优势,找到解决困境的最佳出路,并真正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最后,改用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最后一条作为结尾:以往(当下)的学者、政治家都在阐释理论和解释政策,而现在恐怕最为关键的是中国社会的实然发生和真实变化。参考文献:

[1]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3]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一)[db/ol].[20120220].

[4][美]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大失控与大混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5]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j].红旗文稿,2010,(15).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