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4 09:36:16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人际关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带来幸福感。社交礼仪是在社交场合中必须遵守的规范,我们要注重培养社交礼仪。接下来是一些关于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实用方法,希望对学生们有所启发。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一
学院:班级:学号:姓名:
成绩: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部。
现代会计发展方向分析。
maxiaochen。
1.引言。
会计人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艺术知识、外语等。会计依存于„定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和文化等环境。文化历史、社会政治、数理经济甚至美学艺术,都有助于会计人才了解其与其他之间复杂的相互依赖关系,并与各种不同背景的人交往。人文科学知识对会计人才开阔跟界、扦启智力、陶冶情操起着重夫的作用,对确和改造人生观、价值观起巨大的影响作用。人文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生宄善的人格、独立的个性、健康的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当今世界,学科之问渗透和交叉不可避免。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人的素喷与文化素质是相辅相成的,会计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需赏有文化底蕴的积淀作为配套,才能使得、知识技能得以更有效的发挥。专业知识构成会计职业的主题以及其他商业学科的主题,并且共同组成会计人才知识的最丰要部分。会计人才是从事很强的专也性工作的人才,因此,专业知识是其知识结构的核心部分,也是其知识结构的特色所在。会计人才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胃精深,是指会计人才对自己所要从事专业的知识和技术的理解具有一定的深度,有质和量的要求,对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学科历史和现状、国内外最新信息等都要了解和把握。同时,对其专业邻近领域的知识也要有所了解和熟悉,善于将其所学的领域与其他相关知识领域紧密联系起来。
2、职业技能。
技能是胜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职业技能能够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地运用他们通过教育所获得的知识。技能通常不是通过学习一门具体的课程而学到的,而是通过会计课程和会计实践的综合作用而获得的。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国际教育准则》第3号“职业技能内容”提出,会计职业技能包括:智力技能、技术与功能性技能、个人技能、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组织和企业管理技能等6项。适当的职业技能为会计人才提供了竞争优势。职业技能并非都从学校教育中获取,也并非所有的技能都能在进入职业时就拥有,很多技能是在后续教育中、在不断积累的经验中得以发展的,是通过终身学习得来的。
会计部门一—般是企业的一个综合}生管理部门,除对外与股东,银行、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外,作为信邑掌握者和提供者的会计人才,还应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人员进行相互沟通,良好的沟通为会计人才参与经营决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有效的沟通者传递出的信息明确、强有力、具有说眼力。会计人才的工作始于最贴近公司生产一线的经营工作,所以企业所有的会计人才都必须具备该项能力。高级会计人才更要具备该项能力,他们应能有效地与股东、企业ceo等高层领导或经营部门的负责人进行沟通,协调各方利益;他们需要与政府主管或监管部门、银行、中介机构等及时沟通,为公司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他们还需要代表企业走进国内外资本市场,努力使自己成为资本市场沟通的桥梁纽带。会计工作岗位分it明确,每一岗位部有其明确的职责。有分工就有合作,必须对团队内各成员具体负责的工作进行有机整合,以实现整体财务目标。尽管各级会计人员职称层次不同,各自的职责不同,从事的工作范围大小不同,但都必须从整体出发,紧密配台,共同做好本职工作。会计人才常常要通过团队合作来解决具体财务问题,这可能包括在本部门内合作和与其他部门的财务专家的合作。高级会计人才还应是一个团队的创建者,应团结并鼓励组织内所有人员互相配合,在团队合作中还要负起监督的作用,促使财务部门各成员都负责地完成好本职工作。
3、职业价值观。
会计是一个对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行业,不断出现的财务丑闻,也使人们开始意识到会计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为了确保市场经济有序运行,维护自身声誉和利益,会计人才必须遵循法律、法规,必须正直、客观。这是对所有会计人才的基本要求。我国在从业资格考试中增加职业道德科目实际上正体现了社会对会计人才职业道德的需求。
会计人才应有终身学习的责任从长远来看,灌输终身学习的承诺远}匕任何知识重要,终身学习是一种需要掌握的技能,一种需要开发的思想态度和社会所认同的价值观。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变革盼决速和知识淘汰的加速意味着必须经常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如果说,在农业或工业时代不识字是文自的话,那么,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不会再学习的人就会成为现代文自而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会计人才有效发挥作用所需的知识在以极决的速度继续扩大和变化,他们面临着增长知识和技能的期望。美国会计教育改进委员会(aecc)在其l990年公布的第一号公告会计教育的目标》中就强调“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是教导学生独立学习的素质。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此。终生独立自学能力就成为会计专业人员生存与成功的必备条件。”强烈的求知欲,加上极强的学习能力,这是保证不落后于时代始终能够把握行业发展动向、并站在行业发展前端的重要本领。21世纪真正的成功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决定素不再是他们知道什么,而是他们能以多快的速度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会计人才自下而上与成功的必备条件。要称之为知识工作者,在迅速变化的、复杂的经济环境面前,会计人才就必须成为终生的学习者!
5、结论。
综上,会计人才必须具备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及职业价值观,并应能很好地整合这些要素。“四大”用人对学历和证书|坪不看重,主要参考的是人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际上就说明了这一情况。
参考文献。
通过信息检索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已经可以将信息检索的功能应用到自己的学术论文实践中。信息检索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应用形式,通过运用检索工具,诸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网等相关检索工具,可以得到海量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与我们在百度上搜到的资源所不同的。这些资源无论从论文内容上还是格式上都相当的正规,对我们的学习起到了正确的引导作用。
查询资料时,登陆检索的相关网站,找到想要查找的相关数据库,输入对论文的要求,就可以找到符合要求的资源了。但是由于论文知识的有限程度,我又去图书馆借阅了相关书籍,并查阅了相关税法方面的法规准则。把他们综合起来写下了这篇论文。
一般来说,书本检索工具具有查阅方便的特点,但同时有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不能及时的查到相关信息!在写这篇论文时,我就遇到这样的问题。但是运用到检索工具后既方便又快捷,很快解决了遇到的问题。但总体上,还是把所有检索工具综合起来应用,这样既能反应各个学科的全面内容,对于开拓知识面也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对检索工具进一步地熟悉和试用,对于文献检索的方法,我觉得不管是在哪个网站检索,最重要的还是关键词的选择。关键词选的“关键”,不仅可以提高检索速度,而且大大提高了检索结果的质量,可以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数据或文献资料,总之要缩小范围,除了关键词以外,还可以检索信息的外表特征,诸如:作者名、文献出处名等。必要时还需明确所需检索的文献信息的类型,诸如:期刊论文、书籍文献、专利文献、会议文献、标准文献等,以此确定检索工具的类型。并且掌握了一点用google搜索的技巧,了解一点指导老师的研究动向,知道了很多很好的“文献库”和与我们专业有关的网站,对英文论文有了接触,以前经常在网上打开一个搜索引擎,有时是用百度有时是用google,试图找到一些想找的东西,结果找是能找到的,但往往花了太多的时间,要不断筛选。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更快的达成目的,明白google和百度的各有千秋。百度是个很好的中文搜索引擎,但往往会显示一些完全无关的东西,而在这一方面google就好一点。
在社会的学习和生活中,人们获得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增强,也随之对获得信息的能力不断提升,信息是一个不断被开发利用的工具、同时也是一个闲置的资源而不是财富。随着很多新型信息检索系统技术的使用,现今的大学图书馆已不再仅仅是过去的‘藏书楼’,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技术内涵、教育方式、检索体系等都发生了重大得变化。面对茫茫书海,当代的大学生决不是单凭‘眼睛好’就能解决问题,只有熟悉各种信息源、学会最基本的文献检索与利用技能,学习并掌握一套较完整的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科学方法,才能让这些信息充分的为大学生的成才服务。培养信息获取和利用能力的重要性对当代大学生是相当重要的,我国社会对大学生的能力结构的需求,大体可分为实用型、应用开发型和研究开发型。实用型能力结构的基础是较强的实践和实践能力,辅以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的能力结构形式,主要适宜在企业和相关基层部门从事具体的技术工作。应用开发型能力结构需要很强的学习、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辅以一定的表达、管理能力的能力结构形式。主要适合各类企业和设计部门从事技术开发、管理、培训等工作。研究开发型能力结构的基础是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并以一定的创新能力为补充的能力结构形式。这种能力结构主要适合在高新技术产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新技术开发、新理论研究等高层次的科学创新工作。
总之,经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文献检索这个课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如何选好关键词这个重点、难点有了一定的掌握。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尽可能多地掌握更多的信息,尽可能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所以掌握数据库的应用在我们今后的生活中会很有好处的。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二
电子文献,又称电子出版物。我国新闻出版署1996年颁发了《电子出版物管理暂行规定》,规定中指出:电子出版物系指以数字代码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或具有类似功能的设备阅读使用,用以表达思想、普及知识和积累文化,并可复制发行的大众传播媒体。电子出版物的主要媒体形态有:软磁盘、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照片光盘(photo—cd)、集成电路卡(iccard)等。
电子文件的产生,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在办公和管理领域的运用。电子文件的科技进步性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数字化生存,另一方面是网络化传递。
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馆的文献结构正在发生迅速的变化,电子文献的崛起打破了纸质文献长期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与纸质文献平分秋色的态势。尽管情况未必像有的学者提出的“今后电子文献将取代纸质文献”,但毫无疑问,新型的载体取代旧的载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文献将越来越多,其使用会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受读者欢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电子文献与纸质文献将各显特色,优势互补,共生共存。
2.1电子文献的优点。
2.1.1有利于阅读检索。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检索文献的软件,通过数据库、索引文件、超文本等关系组成的网状结构。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软件进行关键词等等的检索出我们所需要的内容,这样可以为我们的阅读检索资料带来极大的方便,为我们节约不少的时间。
2.1.2传播迅速方便。
电子文献还可以进行远距离的快速传播。网络上的信息可以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即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共享各种我们需要的文献。
2.1.3存储量非常大,利于携带。
电子文献体积小,但存储容量大。一张7。62cm(3in.)软盘可容纳72万个汉字;一张cd-rom光盘可存储650mb,相当于30万汉字的图书1000册。存储《全国报刊索引》1993—1999年全部内容,只需一张光盘,解决了图书馆空间紧张和用户查检利用的困难。
2.1.4具有多媒体信息存储和传递功能。
电子文献内容丰富,既可表达文字等静态信息,也可以是集图、文、声、像为一体的动态信息,各种数据借助计算机实现任意组合编辑,可多次反复进行。形式多样,生动直观,便于我们对文献信息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2.2电子文献的不足之处。
2.2.1造成电的浪费。
电子文献的阅读,必须有电源,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装置才能完成。
2.2.2阅读保健效果较差。
电子文献在阅读过程中,荧光屏的闪烁和不清晰,长时间便会加重眼睛的负担从而对我们的视力造成影响。于此同时。久坐在电脑旁会加重引起颈椎疲劳,甚至导致疾病。从现代许多人来看,已经有很多上班族有视力和颈椎问题。所以电子文献的阅读保健效果较差。
2.2.3电子技术保护方面任然缺乏经验。
光学载体的。电子文献的保护层,一般为透明塑料,基层是经书或有机合成材料,稳定性差,在长期保护过程中,会慢慢氧化,使用中会造成电腐蚀,使载体变质,信息丢失。磁性载体的电子文献,易受温度、湿度、空气污染影响,从而增大使用中盘面的摩擦,损失信息。电子文献的存储与收藏,必须将环境控制在14—25℃之间,相对湿度以百分之四十五为好,同时还应注意防火、防光、防磁、防污染,维持一定的清洁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延长电子文献的寿命。电子文献相对纸质文献而言,更依赖环境条件和科学管理。
2.2.4信息可信度较低。
由于缺乏统一管理机制,单纯的电子文献出版不像纸质文献那样经过严格的编审制度,文献质量得不到可靠保障,因而在学术评价中还不能与纸质文献相提并论。在科研考核、职称评定中也得不到认可,使人们对电子文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2.2.5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纸质文献在知识产权和版权保护方面已有较完备的法律法规,而电子文献通过数码代码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不仅使各类作品之间界限模糊、相互渗透,而且使作品复制、修改变得非常容易,影响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三
(一)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10月8日,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19号,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纲要》不仅明确了我国今后几年要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数量,还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
(二)ima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正式发布的《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提出,管理会计人员应具备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五个领域的能力,《框架》确定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记账、战略性和战术性规划、预测、预算、绩效管理、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税务会计和税务管理与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经营决策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资本投资决策、职业道德、激发与激励他人、沟通技能、协作和团队合作、谈判、冲突管理等28个管理会计核心胜任能力,并将其划分为有限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技能和专家五个能力级别。该《框架》为管理会计行业的人才管理与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三)两种目标的比较和分析。
相比之下,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虽然没有《框架》那么具体和丰富,但内容都包含在《框架》之中。而且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时间较短,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没有《框架》中那么高,“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是从我国现有国情出发提出的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遵循这一目标。
(一)单凭学院教育不能培养出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综合能力。
从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人才要具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要培养出会计人员的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绝非单凭学院教育就可以做到的。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知识的最初根源,是知识的生长点,企业是管理会计实践的发源地。管理会计知识是管理知识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它强调知识生长的“情境”,这个“情境”在学院不能够模拟、复制与设计。
(二)学院只能培养出初级的管理会计人才。
学院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虽然不能凭空“长出”管理会计知识,但它可以传播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如果把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比作是合格产品的话,那么高校能培养出来的只是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还需到社会、到企业去进行“加工”,才可能成为合格品。因此,对学院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院而言,应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
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应具备什么知识、能力才算合格呢?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院校培养出的“初级产品”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研究型院校而言,自然是理论知识偏重一点;对应用型院校而言,应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现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因此,很多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企业领导、院校领导等都不知道管理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了。
(二)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
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还未完全本土化。因此,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资源较少,如在教材教学方面,本土自编的管理会计课程教材(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较少,且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管理会计实践类教材更是稀缺,相关的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案例也少,专门针对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的软件几乎没有;在师资队伍方面,也缺少合格的管理会计类师资力量,一是之前主要培养财务会计类人才,对应需要培养的也是财务会计类师资,二是管理会计类师资短时间也是培养不出来的。以财务会计为主的资源来培养管理会计类人才,可见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困难重重。
(三)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部分,内容有点零散,不像财务会计各部分内容之间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管理会计人才最重要的是各种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很难获得的。因此,相对来说,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比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挑战。
(一)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总目标,但这并未引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层尤其是二级学院领导层的重视。具体表现为:
1.在教学方面,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培养财会类人才为主,并没有针对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方案,专业教学仍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展开,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仍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不足。
2.在师资队伍方面,院校没有培养、储备管理会计类教师的意识,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类教师的鼓励或进修等政策。
(二)原因分析。
1.院校自身原因。院校管理层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够关注,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不清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什么区别,也不能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区别开来。
2.市场需求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而目前的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不到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主要是财务会计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因此,院校也没有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压力。
3.缺乏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培养出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那么,如何界定是不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在校内应开设哪些必修课?达到什么水平或具备哪些能力才算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一)政府大力支持。
1.尽快确定管理会计的整个体系,加强管理会计的宣传与培训。财政部应尽快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各地财政厅、财政局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企业、高校相关负责人关于管理会计的宣传和培训,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高层开始推动。只有企业负责人、院校负责人知道了管理会计的价值和重要性,才会支持和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2.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我国现有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共三个层级的考试,整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比较完善。但是,这三个层级的考试主要是用来评价财务会计人才的,其中涉及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极少,而且我国目前也没有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风向标,在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没推出之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增加管理会计内容的比重,可以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既有利于培养管理会计类师资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积极性。
(二)学院自身努力。
1.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类学院应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可行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确定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核心专业课程,明确各课程教学标准,积极探索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效率。
2.注重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应认真分析自己的师资队伍情况,组建一支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拟定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从其他企业或高校外聘及内部自己培养两种方式建立院校合格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鼓励本院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侧重于管理会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加大管理会计类教学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可以加大学院硬件设施的投入,应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增加管理会计类实训实践的实训室,添置管理会计类实训软件;另一方面,加大学院软件方面投资,如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管理会计类课程的质量工程申报建设和校级课题申报立项等。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会计司.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j].财务与会计,,(3).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四
姓名:陈磊班级:10摘要:随着教育信息化工程的整体推进,要求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也要同步地向前发展。正确认识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并提出正确有效的举措与做法,对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学习资源、发展趋势、应用与开发、质量监控。
一、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内容———要关注国际上教育思想的转变。
1.1在考虑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看到,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这几年间,整个国际教育界的教育思想有一个大的转变。[1]由于在网络环境下既有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很强的交互性,便于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所以,随着网络的普及,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支持下,基于网络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期甚至到90年代末都一直很流行,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则受到严厉的批判。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不可少的主导作用(如正确的启发引导、重点与难点的分析把握、促进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等等)也被当作糟粕扔掉了。
与国际教育界上述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相适应,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内容也要相应地实现由支持“以教为主”或“以学为主”,转变为支持“学教并重”。1.2支持“以教为主”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由于其主要关注点是辅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等活动则缺乏相应的关注与支持),故其内容强调要为一线教师的学科教学提供多媒体课件、cai课件、典型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和各类试题等资源;支持“以学为主”的数字化学习资源,由于其主要关注点是要促进学者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活动和小组的协作学习、协作探究活动(而对如何辅助教师的“教”,则缺乏相应的关注与支持),故其内容应是能起认知探究工具作用与协作交流工具作用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二、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要关注两个新的发展趋势。
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有两个新的发展趋势值得我们关注。
2.1目前对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管理,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通过数据库存储方式对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进行有效的管理,但管理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这些资源。所以,我们在建设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过程中不仅应当关注学习资源的数据内容管理,同时也应当关注(甚至更应当关注)学习资源应用环境的支持与管理。
学科群资源网站是以不同学科的数字化学习资源为核心,建设起一个集资源共建共享、在线课件开发、联机备课、学科信息发布、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学科、多层次的学科网站群,目的是使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利用能更加符合教师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行为习惯。
2.2目前,绝大部分省、市或地区的数字化学习资源都是分散存储于该省、市的各个学校或该地区的不同学习资源网站上,应当采用何种机制才能对分散存储的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并进行共建、共享,这是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关注的焦点之一。我们认为,建立“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系统”是有效解决大范围数字化学习资源整合与共享问题的较佳方案。建设区域内分布式资源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包括两项内容:
2.2.1对资源目录的集中管理。
数字化学习资源网络系统是由多个资源站点组成的,资源网内每一个提供资源信息服务的站点都是资源网中的一个节点———用于存储实际的物理资源,资源节点之间基于一定的信任授权关系进行资源互访,资源元数据信息与本地区学习资源中心目录管理系统中的目录信息保持同步,因此可以实现网络系统内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式管理,并在本地区范围内提供广泛的基于共享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服务。
三、关于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质量监控———评审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3.1当前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建设呈无序状态,很多单位在组织资源建设时,只注重数量而忽视质量。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机制,并提高评审结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来规范资源建设行为。与此同时,还应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这种评价指标的制定要突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教育特性和新课程标准对学习资源的要求,并要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本出发点。3.2为了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应当采用专家评审与群众(用户)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专家评审应建立包括几方面专业人员的评审小组,通常应该包括学科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信息技术人员、统计人员(对资源评审结果进行统计)等。在整个评审过程中每个成员应各司其职,把好相应环节的质量关。
群众(用户)评价从时间上看,分为使用前评价和使用后评价两种。使用前评价是根据事先制定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为不同用户编写不同的问卷来获取评价信息及相应的得分———使用前的评价得分。使用后评价则主要依据公开发布该资源后被引用情况的统计信息(如被点击次数、被下载次数、被引用次数等)以及用户使用该资源后在网上的评论信息,把二者结合起来(即把被引用情况的统计信息和网上的评论信息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得出相应的得分———使用后的评价得分。再对使用前评价和使用后评价所产生的两种得分作加权统计———由此即可得出群众(用户)评价的总得分。
最后,将专家评审的结果与群众(用户)评价的总得分二者结合起来,这才是能够保证数字化学习资源评审科学性与有效性的最终结果,并可以此作为确定该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等级以及收费标准的主要依据。
【参考文献】。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五
08级生物科学学号。
0850820008。
姓名。
刘艳。
本学期我选修了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很荣幸能够选修这门课,因为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利用网络这个无尽的资源库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这是一门让我受益匪浅的课程。
当今时代,被誉为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已各种各样的形式充斥在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更是其中提供信息的佼佼者。她的信息之广泛之于传统的工具书给了当今人们全然不同的体验,她让人们能更加快速便捷地接受到各种不同的信息,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但网络中同时也充斥着很多的垃圾信息,需要人们经过删选才能为之所用,如果方法不正确的话,这样也同样会很费时费力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而且很多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的信息通过一般的途径都是需要付费的,这也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网络中的信息检索与利用变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信息检索呢?我通过百度搜索在“百度百科”可得到以下答案: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是指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的过程和技术。狭义的信息检索就是信息检索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查寻(informationsearch或informationseek)。总的来说,信息检索就是用一定的方式找到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此处通过百度查询信息检索的定义也是一种方法)。那么该如何快速便捷的找到这些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呢?信息检索与利用这门课程也就是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我就以如何获取我所学的的专业知识这个例子具体讲解改怎样利用信息检索。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六
现在,在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电子文献呈现增长强势,但有些只是印刷型纸质出版物的延伸和翻版。纸质文献在电子文献的冲击下也在努力求得生存与发展。首先,纸质文献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现代化(如电子排版,计算机检索等)使纸质文献本身具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其次,纸质文献也出现了一种积极向网络靠拢的动向,不仅大量的名著被搬上了因特网,各个报刊社纷纷推出网络版,而且一些报刊社还提供了编辑部的电子信箱,鼓励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投稿,并与著者、读者展开对话。事实上,纸质文献在与电子文献展开竞争、争夺读者的同时,也正在加速与电子文献的融合。
电子文献和纸质文献经过多次的较量,最终将达到共存共荣,正如报刊、电视、广播最终达成平衡一样,这是一种趋势。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出版物的兴旺,又使纸质文献再次面临挑战,但是,正如电视业的崛起并没有使报业消亡一样,互联网的出现,电子出版物的兴盛,也不会使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不复存在。纸质文献也可以通过网络促销,扩大其销量。
所以我认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将互为补充、彼此共存、共同进步发展。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七
一、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
实践教学就是一种在实践中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一种有教育特点、创造特点、实践特点,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和主动研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观念和教学形式。在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就是利用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技能。因此,实践教学由来已久,是学生进入职场的必备教学形式,在一些师范类本科院校,宏观的改革主要指建立实习基地,微观的改革就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开展启发式教学。不包括以实践性为主的课程和含实践性的一些课程,那些以前只重视理论教育的课程也着手实践教学的研究,主要就是为了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全国普通高校中文系都开设文学理论课程,由于此门课程过于抽象和复杂学生常常会感到茫然无措,教材存在着繁多的观点和各种各样的概念、流派、风格,教师一味讲解课本中的理论,学生会感到厌倦和烦恼,依据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类文艺现象,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很多高校教师重视研究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重视应用实践。但效果并不理想,还有很多教师用理论讲解理论,在研究文学理论和文学现象时利用西方先进的理论解释中国的文学现象。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师范类院校在文学理论的教学上,没有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味重视讲解各种理论知识,学生站在中学讲台上时,应用理论知识不能解决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不能解释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
二、文学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思考。
(一)教学改革方面。
教学中逐步淘汰纯理论教学模式,变理论指导实践,不但让学生掌握文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也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样式、类型、形态、结构、层次和风格,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可以应用写小论文、读书指导、学生助讲和专题讲座等手段,还可以根据文学理论当中存在的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论、文学作品构成论、文学接受论以及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应用合理的实践教学设计:
文学本质论当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完成读书报告、理论学习心得、读书体会等,鼓励学生通过思考、了解、体会、感悟掌握理论知识,夯实理论基础,教师可以应用讲解、示范和引导的做法。
文学创造论当中,可以让学生通过仿写和书写体会等做法,深入体会文学创造就是体现真、善、美的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作。
作品构成论当中,因为存在着繁多的内容、类型、层次,文章前后的内容表面上毫无关系,分析作品时要做到综合,因此,可以应用课外分组分题讨论的做法,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此可以应用例举法。
文学接受论当中,学生是文章的阅读者,考虑到学生不同个性,可以利用鉴赏交流的做法,按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层次,争取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分析和评论能力,教师可以应用人生体验学习法。在文学接受论当中,让学生反复阅读、欣赏、分析、评论文章,让学生形成接受心境,体验到共鸣、净化、领悟和延留等审美高潮,才能帮助学生找到切入点,明确文章的中心,有创造性地进行文学批评实践,在此需要明确提出的是,此阶段就是为了考察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综合知识情况,因此,在鉴赏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设计合理的交流话题。
(二)实践平台方面。
重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教育学生在联系不同学科时掌握文学审美理论,防止在学习文学理论时出现“孤立”,在学生参加综合学习和理论应用中让学生认识到课程之间、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文学类课程中应用理论类课程的审美理论,文学类课程的审美理论应用和审美素养又会应用于实践,生活中的审美素养反过来可以促进文学审美和审美理论的发展,这样,不同学科便拥有共同的培养目标,从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学生在写作和阅读经典作品时要认识到文学的特点,发展学生的个性化创作和选择阅读文学作品,注重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考虑文学现象,从而深入理解文学现象。
在文学理论课教学中,进行实践教学常常需要教师付出多倍的心血和努力,但是,随着各种各样文学创作的出现,中国的文学理论一定会与实践结合,从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
参考文献:。
[1]吴亚南.文学的伦理向度与文学理论教学的实践改革探索[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5,(4)。
[2]欧孟宏.文学概论课程应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10)。
[3]李艳丰.“后理论”时代:文学理论教学实践的反思与建设[j].学理论,2013,(18)。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八
[1].王大威;基于属性划分存储结构的并行联机分析处理操作算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
[3].李潇潇;数据并行协处理器存储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4].刘德峰;面向存储级并行的多核处理器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5].焦向中;并行数据处理中间件存储分配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6].张光辉;列存储系统中并行查询处理的研究与实现[d].东华大学.2014。
[7].汪芳;分片式流处理器数据并行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崔鑫;海量空间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管理及并行处理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9].翟召辉;掺镨硅酸钇晶体中基于电磁感应透明的光脉冲存储与处理[d].南开大学.
[10].王新刚;多线程处理器存储结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
[14].李建明;处理和存储一体化体系结构的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徐平均;科学计算可视化中数据场的封装与预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23].陈西;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d].西南大学.2014。
[24].周强华;论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d].兰州大学.2010。
[26].杨立;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研究[d].西南大学.
[29].陈玉明;基于信息粒与粒计算理论的数据约简研究[d].南昌大学.2005。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九
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属于管理类专业人才,是社会人才需求最多的专业性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市场营销专业人才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双创时代,要求各大高校能够完善和改进应用型本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以此培养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出众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指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对本科教育和高职教育结合的深层次探索。应用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研究性人才不同的是,应用型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与素养,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时,必须遵循本科专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和教育需求作为指导原则,并且强调职业性与岗位性,保证所培养出应用型本科人才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知识涵盖范围广泛,做到既专又精[1]。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
在当前竞争日常激烈的信息化社会中,如何着手来加强现代化的信息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的重要问题,高校的文献检索课程也正是为了更好满足这一需要而存在的。文献检索能力可以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因为在文献检索的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发达,信息资源也就更加多载体化,这一切都迫切需要对目前的信息检索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文献检索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较为重要的科学方法课程,其重点就在于传播文献检索的技巧技能,以及对图书馆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方面的知识。伴随着当前信息化浪潮的到来,文献检索课程迫切需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来满足社会对于高级检测人员的需求。
1.1加强学生的信息概念。
信息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对于信息需求所产生的自我意识,本质上是人们要从信息的角度来观察、感受所有的行为状况,进而来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利用的能力。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可以帮助他们从各个方面来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意识,帮助学生更加了解信息的内涵。
1.2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当前的高校中,随着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学生已经可以在图书馆中获得海量的信息资源,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各种不同的信息载体来制定有效的信息检索策略。学生需要积极地把自身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检索过程中,以便可以高效率地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信息的获取需要学生具备完整的信息工具使用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多线程同时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1].
2.1教学内容严重脱节。
当前使用的信息检索教材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教材的主要内容仍旧处于数据库理论方面的旧知识,很少涉及目前迫切需要的信息安全意识、网络道德培养等方面的内容,这样的教材现状也就从根本上使得学生的信息意识不高、信息观念较为淡薄,这样的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也就达不到信息化社会的需要。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当地的信息化水平,所以上海高校的教材并不一定就适用于新疆地区,每个地方的情况我们也都需要区别对待。
2.2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整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环境与国外相比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差别,在发达国家的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主要是来自于各领域的一线工作人员,而且对于相应的资格认证确实要求很严格。我国高校信息检索教学的师资水平较低,这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大多数的文献检索教学主要由图书馆工作人员来兼任,他们的知识水平、理论深度都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让他们来教导学生进行这些方面的研究要想获得成果,希望比较渺茫。而且信息检索教师的任教要求相对较高,但是最后的岗位薪资却与能力倒挂。具体而言,第一,任教要求:图书馆学科知识、情报学知识、计算机水平再加上专业知识;第二,工作内容,除了完成相应的教学要求之外,还要积极地完成图书馆馆内的其他工作,再有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教学工作。这些实际情况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2].
2.3教学方式陈旧。
目前,信息检索教学所采取的主要还是填鸭式教学方式,这样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强调理论学习而忽视了对于实际技能的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自然也就不能够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目前高校广泛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其本身的教学特点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文献检索在大学中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而存在,但是其教学中最为有效的办法却是实际动手来进行操作,这一块内容也是需要注意到的。
3.1顺应时代发展,改革教学内容。
认识到文献教学课程中理论教学的弱化趋势,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突出实际的信息使用能力,帮助学生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可以有意识地把新兴的媒介工具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也需要注意受众的不同,其教学的内容也应该不同。对于大学新生而言,主要是建立信息检索的相关概念,比如一些资源和数据库的使用;对于大学中年级的学生而言,就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案例的学习;对于那些研究生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需求是可以充分获取并且整合信息,并把这些信息有效地应用到日常科研之中,所以他们的关注点就在于研究学科性的信息检索和信息分析能力[3].
3.2适当变革教材内容。
信息检索课程主要培养的是文献的检索以及情报的使用能力,但是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不一样,而且范围非常广。要想编写出适合实际需要的信息检索教材,就需要在编写教材的时候考虑到实际情况,编写出较高质量的文献检验教材,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同类学科不同高校之间的联系,进而来共同明确最终的教学内容。在当前的网络信息环境下,编写合适的教材主要应考虑到以下两点内容:一是要精简用于检索的工具性内容,加强网络的概念理解、网络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二是要考虑到本专业的情况,重点把文献检索办法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加强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联性,这样可以更好地让他们进入到相应的情境中。
3.3采用新的教学模式。
文献检索课程最终还是需要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掌握技能,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发生互动。可以采用问题导向的学习办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问题,然后再一起来解决问题。当然,现在主流的教学方式有好几种,各有利弊,对比如下:实际问题的解决导向。教师在课堂中首先提出一个实际问题,然后再通过对于问题的解决来明确检索理论和数据库资源使用之间的关系,通过提高学生的兴趣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该方法在实际中可操作性较强,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关系[4].理论问题的大讨论型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中,主要是以具体的教学大纲作为重点内容,比如在资源数据库的检索技巧方面,就需要教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在理论的碰撞中来领会需要学习的检索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最后讨论的结果以及深入程度不容易控制。
基于项目训练型教学模式。其目的是打破传统的传授型教学模式,采用研究型的教学模式,达到文检课与学生的专业学术信息资源的检索和利用紧密结合。为增加问题的深度与宽度,由教师引入项目替代问题,拟使学生通过项目的检索研究,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这些方法扩展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并激发学生参与课外科研的兴趣,使学生与实际应用深度结合,在应用中去锻炼、摸索、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钻研能力、文献利用能力,达到真正提高信息素质的目的。
3.4.变革新的教学方法。
时代在发生着各种变革,教师不仅仅需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态度,更为重要的是要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把教学目标落实下来。比如说,运用一些相对较为成熟的案例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方法,依托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良性互动,加深受教育者对所学内容的领会程度,进而提高他们在复杂社会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式发生转变的同时,也要把传统的考核手段进行相应的改进来适应这种变化。文献检索教学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可以培养出具备检索能力、独立研究能力的学生。
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以往的学生毕业论文作为检索实习的训练内容,让他们参与到检索的实际情况中来,这样来培养他们的检索能力。
3.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教学中,教师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高效的师资队伍可以对信息检索课程的最终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要想使信息检索教学能够达到期望,就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地予以重视,建设整个信息检索教学系统,提高相应的教学质量。本校的师资肯定是不够的,学校需要定期组织业内专家来讲座,教师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外出进修的机会来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充实各种技能,以便可以积极地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网络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各种电子资源越来越多,要想在这信息的海洋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就需要具备信息检索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人生发展中有效地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期可以保持终身学习的求知状态。
参考文献:
[1]黄如花,杨振冰。泛在知识环境下的信息检索课教学[j].图书情报工作,(3).
[2]李桂贞。基于建构主义的高校信息素质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j].情报理论与实践,(10).
[3]余月。浅谈网络环境下文献检索课的教学改革[j].图书情报工作,2011(11).
[4]钟伟金。以项目探索为主线的文献检索教学改革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12).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一
信息检索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综合能力和信息评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2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总则第3条规定,“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培养读者的信息意识和获取、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国内目前许多高校由图书馆面向全校非图书情报专业的学生开设信息检索这一公共选修或专业选修课程。
项目教学法是目前高职院校信息检索课称改革的主流方向,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处理一个完整的项目来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所有教学内容。它隶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具有探究性的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是现代职业教育中以“能力应用为本位”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将传统文献检索课程中涉及的知识点打散重整,把不同章节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渗透到一系列项目完成的过程之中,注重任务驱动,突出检索的实践性和实用性。该教学法在突出项目完成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强调学生信息检索、分析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多项隐性综合能力的开发。
项目教学法(proiectmethod)最早萌芽于欧洲的劳动教育思想,其雏形是18世纪欧洲的工读教育以及19世纪美国的合作教育。19,美国的克伯屈发表了名为《theprojectmethod》的文章,正式提出了项目教学法,对杜威的“做中学”教育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和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摈弃传统的教科书,打破以“科目”形态为本位的呆板的课堂教学。国内对于文献信息检索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目前在高职院校的普遍运用及探究下已取得了业界瞩目的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杨光武等就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提出项目课程法在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提出项目课程法主要理论,并运用于改革信息检索课教学模式的设计思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信息素养。何中胜等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契机,将计算思维的理念引入到计算机学院两个专业的信息检索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极大的丰富了项目教学法实践方式的多样性。龚自珍、马艳波分别对信息检索课中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做了阐述,为项目教学法的推广使用提供了详实的参考。这些研究成果的取得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献信息检索课中项目教学法的使用提供了详实的理论及实践参考。
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优势及前期尝试。
项目教学法为实现上述愿景提供可能,应该积极加以推广应用。因为其更契合文献信息检索课注重实践性的内在需求,及我校向应用型方向转型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首先,内容上项目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沈萍的典型工作任务教学法均强调情景驱动,这里的情景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问题,或者一个典型任务。形式上又融合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励型教学模式中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及学生主动性的特色。应该说项目教学法是众多教学法的集合升华,更具有系统性、可操作性、及实用性。其次,高校转型的新形势使我校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相比,具备了一定相似性,即以学生就业为目标,更加注重人才的技能、技术或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不过理论素养仍是人才培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说高校转型是项目化教学可以引入我校文献信息检索课程的客观需求。第三,与高职院校相比,从学生综合素质、文献检索资源(机房、图书馆数字、纸本资源等)、师资团队等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都更具开展项目教学法的优势。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文献信息检索》的课程实践环节,笔者曾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为项目名称。该主题是从“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课题指南”百余个项目中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设置、社会需求、学生认知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甄选出的。实施中以解决问题的方式将学生带入预先设置的项目情景中,并有计划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工作任务,使学生在项目课题分析、制定检索策略、信息检索、检索结果分析、撰写学术论文的过程中达到对期刊与学位论文检索、专利检索、英文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一般网络资源利用课程目标的学习和掌握。将项目教学法引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文献信息检索的课堂尚属初次尝试,由于在项目选取、任务分割、知识点设置、项目实施中教师角色把握、课堂组织、项目成果考核评价方式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缺陷,导致最终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希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改进提升,探索一条适合我校人才培养及文献检索课程发展的项目化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3]何中胜,刘晓丹。面向计算思维的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j].图书馆学研究,(2):8-11.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二
信息检索(informationretrieval)是指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指出其中相关信息的过程,因此它的全称叫“信息存储与检索”。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大大加快。当今出现的一系列新型检索模式,包括网络信息规范控制标准等为网络检索技术的未来展现了新希望,与之相适应的信息检索的交流平台也迅速转移到以www为核心的网络应用环境中,信息检索步入网络化时代,网络信息检索已基本取代了手工检索。
对大多数读者而言,检索并不意味着发现,而是获得。人们希望不仅仅是提供宽泛的检索结果,而应该是计算机能试图理解用户提问的意图,并对检索结果进行适当的分类和排序。但是,现有的搜索引擎大多是基于简单的关键词匹配,不能真正理解用户的检索意图;各个搜索引擎的信息搜集和索引建立有很大的不同,每个搜索引擎平均只能涉及到整个网上资源的30%~50%,而其中真正有用的信息也只占很小的比例,这就意味着使用任何一个搜索引擎都只能检索到网络中的部分资源。目前网络检索面临一系列的挑战,网络信息量迅猛增加,人工已经无法对它们进行有效的分类、索引和利用;简单的关键词搜索,返回的信息量过大,已经让用户无法承担;网络信息组织的无序性;信息有用性评价困难;网络信息日新月异的更变;信息媒体的多样化;带宽等其它因素的制约,这些都给因特网信息的获取造成了极大的阻碍。这样就造成了要求智能化、专业化、多元化、多媒体化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出现的呼声越来越高,并且有更多的人参与到其中来。如此种种,给当今的网络信息检索研究带来了发展机遇,也给了它无限的发展空间。
3.1网络全文数据库检索。
网络全文数据库是以全文数据为数据库对象,并在网上提供全文检索服务的数据库。按数据库的生产机构分类,可分为出版商全文期刊数据库和生产商全文期刊数据库。前者主要是那些期刊出版单位在其出版的印刷期刊基础上建立的网络电子期刊全文数据库。而后者则是由数据库生产商根据一定的主题或一定的收录范围整合一定数量的期刊出版物而产生的全文数据库。国内全文数据库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3.2网络搜索引擎检索。
搜索引擎是一个专门的系统,它可以对互联网信息资源进行搜索整理和分类,并将其储存在网络数据库中供用户查询。搜索引擎包括搜集信息、分类和用户查询等三大部分。目前流行的搜索引擎有两大类:关键词全文检索式搜索引擎和分类目录式搜索引擎。
关键词全文检索式搜索引擎主要利用其内部的搜索机器人和蜘蛛程序,自动搜索来自互联网上的各种内容,在每一个关键词和所有相关的网页之间按照网页相关性原理建立一个对应关系,储存在其网络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用户只要输入关键词就可以找到符合该关键词特征的所有被索引的网页,搜索结果以超链接的方式列表,搜索结果有简单介绍,用户点击相应的链接就可以进入相应的网络资源网站,从而找到所需信息。用这种方式搜索到的结果通常数以百万计,但是相关性越高的信息,在搜索结果列表中的位置越靠前。分类目录式搜索引擎将互联网信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收集和分类,并编入相应目录,以层级和逐次分项的方式管理目录,查找信息可以按照分类目录一层层进入,最终找到所要的信息。
3.3互联网“超链接”搜索。
web信息以超文本链接方式组织,基本组织单元是信息节点而不是字符串,信息节点之间通过链接进行联系。超链接是网页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同一主题或相关的信息因超链接构成了信息网。超文本信息检索技术,以超文本信息节点之间的多种链接关系为基础,根据思维联想或查找信息的需要,通过链接从一个信息节点转到另一个信息节点。
智能化信息检索是基于自然语言处理的检索形式。检索工具是对用户提供的以自然语言表达的检索要求进行分析,从而形成检索策略进行检索。检索工具智能化的内涵在于检索工具具有学习、分析、辨别和推理的能力。近年来,因特网上不断涌现的人工智能产品,如智能搜索引擎、智能浏览器、智能代理等,它们将提高网络信息检索的智能化程度,促进智能信息检索的发展。
网络中的智能代理通常是一个专家系统、一个过程、一个模块或一个求解单元。智能代理可以获得用户的信息需求,自动检索信息和推送检索结果信息。多智能代理系统还具有信息发现、信息筛选、信息推送和信息导航功能,可满足专业研究人员的特定需求,实现网络信息检索与服务的智能化。
一站式(onestop)信息检索是指用户通过一个检索工具能满足自己所有的信息检索需求。一站式信息检索将是网络信息检索服务的一种发展模式。一站式检索服务是人性化服务的重要体现,它将大量节约用户的检索时间。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正在朝着一站式服务的方向发展。12月,google宣布与纽约公共图书馆和包括哈佛大学图书馆在内的4个主要图书馆合作,将这些图书馆的大约1500万册藏书扫描进自己的数据主库以提供网络用户检索。目前,google已经为其用户提供了某种程度上的一站式的检索服务了。而其他越来越多的检索服务提供商将向一站式检索方向发展。
4.3可视化。
可视化指的是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数据转换为图形或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并进行交互处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据统计,获取信息有70%~80%靠视觉,20%靠听觉,10%靠触觉。用图像取代文字帮助人们检索的优点在于:图像的表达更生动、结束语形象、准确,效率更高,具有交互性、多维性、可视性等特点,可以大大加快检索速度,使时刻都在产生的海量数据得到有效利用。
4.4商业化。
目前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已成为新的投资热点,网络信息检索系统不再仅仅是一种检索工具,而且是一种商业产品。10月,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提供商百度联合新浪等多家中文门户网站,共同推广“搜索引擎竞价排名”全新网络商业服务模式。网络信息检索的商业化还体现在联机和光盘检索逐渐进入网络环境。由于目前网络信息检索的检准率低,联网的收费联机和光盘检索依旧受到青睐,如世界著名的联机信息系统dialog、oclc、ebsco、silverplatter,国内的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学术期刊光盘、重庆维普公司系列光盘等都纷纷在网上设立自己的网络检索入口。许多著名科技期刊的上网丰富了网络资源,它们大多数都是在提供印刷版的同时提供期刊的网上服务,包括收费检索。
5、小结。
在的网络信息资源中寻找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资源是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为此,许多信息专家正在积极地研究探索,并且取得了不少成果。我们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信息检索发展会越来越快,人们所利用的检索工具和手段的更替会更加频繁。
参考文献。
[1]黄静.网络信息检索发展方向展望[j].journalof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sinagriculture,2008(1):15-19.
[5]谢新洲.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与案例[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9.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三
2011年7月1日,为迎接“三甲”医院评审,提高医院对危重症的救治水平,我院重症医学科正式成立,编制床位16张,医生6人,护士30人,其中从各科选出护理骨干10人,新入职护士20人,科室成立之前,院领导高度重视,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先后选派护理骨干近10名到我省重症专科护士培训基地——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参加重症培训班学习并通过考试取得专科护士资质。取得重症专科护士资质的护士回来后,拟定了icu护士的培训计划,对icu全体护士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并通过考试进入临床,护士长在apn班均设立护理组长及副组长各一名,很好利用护理骨干及专科护士,带动了科的迅速发展,得到了院领导、各临床科室、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使icu从2011年的日均3-5个病人到了今天的日均16-18个病人,护士从30人扩到40人,护理员从零到6人,保洁员从2人增加到3人,同时培养了专科护士近20人,优秀护士长3人,护理小组从3组扩展到6组,每组3-4人扩到每组6-8人,护士的重症护理水平,团队协作能力,学历、职称、教学科研能力等均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2护理组长的设立。
2.1护理组长应具备的素质及任职资格。
2.1.1护理组长的素质要求。
热爱本职工作,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及慎独精神,有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善于学习,工作积极主动,有团队精神及奉献精神;敢于担当,有一定的号召力及沟通协调能力强;能熟练掌握icu各种抢救技术,各项专科仪器的使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危重症管理意识,有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洞察力和判断病情的能力、急救能力、掌握和运用对危重病人护理的能力、应急及应变能力、沟通与协调能力、教育与培训能力、掌握和运用专科技术的能力,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亲和力。
2.1.2护理组长的任职资格。
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取得护理师职称3年以上,具有重症专科护士资质;是科室的业务骨干,年度考核合格以上;业务能力较强,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大局意识,积极自荐者可适当降低标准或担任副组长。
2.2护理组长的选拔及任用。
护理组长通过志愿报名——科内考核——竞岗演讲——科主任护士长审核通过——片区护士长护理部审核通过——任前谈话——录用等7个程序严格竞选,层层选拔产生每届任期一年,每月按照岗位职责完成情况兑现岗位津贴,实行严格考评、动态管理的原则。
2.3护理组长的工作职责。
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工作;每班提前30分钟到病房,了解整个病房病人的情况,做好本组人力资源的调配及床位的分管安排;组织并参加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和抢救工作,解决本组护理疑难问题,指导下级护士工作;督促各小组成员完成各自分管内容职责的落实如物品、药品、仪器清点等;组织并参加护士床旁交接班及与上班组长进行交接班,对交班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护理措施并给以指导,组织本组人员进行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a班护理组长参加医生晨间查房,参加全院会诊,疑难病例讨论、死亡讨论;定期组织组内小讲课、组织护理业务查房及教学查房、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及考核;负责本组质控、教学、院感、病房环节卫生、重点环节、考勤、绩效的统计管理工作;做好醫、护、患的有效沟通;督促组员落实班次职责及护理核心制度;负责本组护士出现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并组织组员进行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将讨论结果在科室质控会上反馈,提出防范措施并及时整改。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组内工作,组长休息时副组长履行组长职责,了解icu的前沿动态,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协助护士长做好科室护理管理及教学科研工作。
3讨论。
护理组长是icu护理管理的核心力量,在护理管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我院icu自2011年成立以来,实行组长负责制,科护士长、护士长定期分别组织召开组长、组员工作会议,虚心听取护士对组长的意见及护理组长在组内管理中的困难,动态调整组长及组员。护理副组长及组长员相对固定,组长每年6组互相轮换。根据组内工作需要对组长、组员进行动态调整,每年进行组员对组长工作满意度的调查,评选优秀小组及优秀小组长、副组长各一名,并落实相应绩效,对不认真履行职责,护士满意度低的护理组长进行个别谈话或取消组长资格。有效地提高了icu综合护理管理水平,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同时使护理组长在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及成长,综合素质得到明显的提高,强化了护理组长的管理意识,使护理组长的管理能力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得到磨练与提高,同时扩展了组长在科室的人脉圈,建立组长在科室的群众基础,从而为培养和开发护理管理人才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通过设立护理组长,有效地降低了护士长的管理压力;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了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难免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医、护、患的满意度;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最大限度地用好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充分调动了护理骨干工作的积极性及创造性,为护士营造了优良的职业环境,有效地减轻了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加快了年轻护士的成长,减少护士的离职率、调科率及请假率,吸引了高学历护理骨干申请到icu工作的热情,从而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培养了大批优秀护理管理人才及重症专科护士,为医院选拔护士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故在icu设立护理组长负责制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四
以纸张为载体,用书写或印刷等方式记录知识的文献。纸质文献最早出现在中国,4世纪以后逐渐在世界各地传播和应用。
1.1纸质文献的优点。
1.1.1纸质文献目前仍呈呈现着增长强势。
现在在我们学习生活中大量纸质文献如影随形,从目前看,全世界每年出版图书370万种,期刊13万种,会议文献100多万篇,专利文献、技术标准、产品资料100万件以上,其中至少90%以上仍然是以印刷型为主的纸质文献。
1.1.2人们的已习惯阅读纸质文献。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与纸质文献相伴,纸质文献的生产和利用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善和稳固的体系,且长时间阅读,只要光线自然柔和,对视力影响不大,阅读效果较好。因此,纸质文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
1.1.3纸质文献具有较强的权威性。
纸质文献已经经历了上千年的洗礼,已建立了完善的编辑、生产、发行体制。各个书刊部门都建立了健全机构来保证图书文献的科学学术水平,所以发表的文献基本上都是得到科学权威认可的,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1.1.4纸质文献更容易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
目前纸质文献的知识产权的颁布与实施已取得较理想的效果,但是对于电子文献的相关保护却依然被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数字信息很容易被复制、修改,为侵权行为带来了极大方便。纸质文献有利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纸质文献在知识产权方面已有较完备的法规法律体系。
1.1.5保存方面。
纸质文献更利于保存。
1.1.6纸质文献更符合当下情况。
目前中国还有很多比较落后的地方并没有普及一系列的电子设备,如贫困地区的人并不能想我们一样每天都与各种电子产品打交道,所以他们更多的则是通过纸质文献的方式来阅读和查找自己所需要的种种资料。
1.2纸质文献的不足之处。
1.2.1不利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
纸质文献都是一木材为原料的,既浪费了国家宝贵的森林资源,生产过程中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不利于我们当今所提倡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立。
1.2.2不利于阅读查找。
纸质文献由于量大而不利于人阅读查找,查找资料的时候常常会让我们失去耐心,从而最终放弃查找。
1.1.3不利于携带。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五
[摘要]为了给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抽取人才培养方案涉及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调研目标、课程以及教学和实践活动所需要的kaq因素形成因素集合,利用复杂网络建模的方式建立kaq因素网络,进而利用对网络的调整和优化反馈kaq设计与实施,从而为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一条新的研究与实践思路。
[关键词]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创新;kaq;复杂网络。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医工结合的专业,既需要具有一定的医学基础,又需要掌握信息工程的技术,是一个利用计算机工具处理信息为医学服务的专业[1-2]。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本身的交叉融合既给本专业带来了复杂性,也给本专业带来了创新的优越性。在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过解决复杂的专业目标、课程体系以及能力培养过程中,会给整个过程带来崭新的思路和创新的机遇和挑战。创新包括创和新,对于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来讲,专业本身是新的,具备创新的基础条件,如果在新的专业上创造出新的成绩,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实际条件设计新的实践思路,创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意。人才培养最终通过学生的培养质量进行体现,包括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等环节。但创新的基础是知识,只有奠定了知识基础,掌握了本专业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知识,才能建立创新的根本条件。因此,本文以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培养为对象,以知识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探讨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一、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除了作为新上专业可能会遇到的发展弊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以下明显的现状[1-3]。首先,不同于其他新上专业来源于相近学科,医学信息工程无论是医学还是电子信息,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的医学服务两者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但本质上两个专业的培养思路是相差很大的`。其次由于不能直接照搬其他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无法确立,理论研究和实践尝试较为零碎。再次,受制于新上专业的理论与基础条件,特别是短暂的人才培养实践过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明确和强有力的目标导向,容易受到相关专业或独立专业的引领和冲击。最后独立背景和师资也是无法实现创新的基础条件。
二、kaq设计。
基于以上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及现状,本文从最基本的知识入手,以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人才培养的创新,设计基于kaq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案[1-2,4]。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是一个决策类课题,它既有确定性的一面,又有模糊性的一面,因此不可能完全通过定量的指标进行度量和评价。但所有课题的主客观性指标借助数据会更有说明力,因此本设计首先通过数据建模确定研究方案。数据建模的优点既有数据支持,又有模型展示,模型既直观可视,又可通过模型的研究反馈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不可实验的缺点[5]。数据基于kaq进行采集,将专业人才培养与知识、能力和素质相关的因素全部通过调研获得,得到全部客观的kaq因素数据。建模的方式借助复杂网络[5]。复杂网络是近年来研究各种实际系统复杂关系常用的创新工具之一,通过复杂网络,可以研究实际系统个体、局部和整体的特性,也可研究相互之间的关系。复杂网络建模分为两部,一是节点选取,二是连边设计。节点是指实际问题中能够代表独立意义的概念,如知识、能力和素质中的组成因素,也可以是知识、能力和素质本身。连边是指节点之间的关系,既可是指相互关系也可以指单边关系,对应于不同的关系可生成不同的网络模型。在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中,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组成和目标,因此围绕专业培养中涉及的kaq因素进行设计,就可以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利用kaq因素网络模型引导培养和实施就可以提供理论保障。
三、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根据前期的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1-4],可以得到kaq数据因素以及医学信息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路,同时根据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的现状和对kaq设计的思路,借鉴王序坤等对“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成果,在现有专业及学生培养的基础上设计基于kaq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整个方案大体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方案设计共九步,第二部分为实践方案设计共四步。在理论方案中,第一从思想上重视创新教育,教师到学生在每一堂课的任何一个教学环节中均穿插创新思想。第二对专业培养目标和目标导向中突出创新的具体引领。第三建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强化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机制。第四创新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实践活动。第五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开展教学基地、毕业设计以及分流培养的各种实践模式。第六强化第二课堂的各种创新渠道,通过课题、论文、竞赛、社团等实践创新培养途径。第七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方式。第八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培训与引进,保障创新基础力量。第九建立完善的创新组织管理体系,为人才创新提供人才、场地、经费和机构管理的保障机制。在实践方案中,围绕理论方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活动和创新实践的各种需求,第一全面调研涉及到的kaq各种主客观因素,包括环境、师资、课程、家庭以及与知识能力和素质相关的各种因素,因素的选取通过调研得到,得到一个kaq因素集合。第二对调研的因素进行复杂网络建模,通过对学生、教师以及多个角色开展的调研进行数据采集,建立网络模型,根据不同角色的kaq因素取值确定kaq网络模型。第三对网络模型进行分析,可根据研究需要对个体、模体、局部或整体甚至某个指标进行拓扑属性计算和分析。第四根据研究目标对网络进行调整和优化,制定人才培养的各种创新实践方案。
四、方案实践效果。
将设计的培养方案用于学院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从两届毕业生和现在校生来看,学生的统计在客观数据上表现出满意的结果。每届学生均成功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而且申请的年级越来越靠前;学生获得各类省级创新大赛的奖励逐年增多,且年级也逐年靠前,参赛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每个学年在校学生均能发表论文和获得的专利授权。对毕业生,考研的人数增多,专业方向变宽,学校层次明显提高;学生就业的范围变广,就业质量无论是待遇、城市、企业影响力还是学生满意度明显提高。
五、结束语。
本文从专业培养方案中的kaq因素入手,为具有复杂背景需求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一种设计方案,利用复杂网络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基于kaq的医学信息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为本专业学生培养和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参考文献]。
[4]潘云鹤.kaq模式与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5-7.。
[5]张兰华.复杂网络建模的仿真与应用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六
2.1正确理解“宽口径、厚基础”,培养方向应有所偏重面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宽泛的学科内涵,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专业定位时必须做到有所偏重。例如,一个以科学计算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信息与计算科专业,在选择信息类课程时就不应面面俱到,而应有选择的从信息处理、信息编码与信息安全、计算智能、自动控制等方向中挑选1—2个子方向组织教学。同样,一个以信息科学为主要培养方向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不但在选择计算类课程也应有所取舍,在选择信息类子方向时也应有所侧重。目前一些特殊类型的'学校,如经济类、通信类,设立与行业有关的专业方向并开设了相关课程的经验值得借鉴。
2.2与学校整体定位相适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不同于研究型大学的追求以研究生培养为主,以原创性、基本性理论研究为主旨的发展路径;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学术性”高等学校以学术性本科生培养为主,以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和参照依据的办学模式,而是致力于培养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区域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应用型和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应与学校整体定位相一致,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走“理工融合”的道路,它在强调必须的学术性和基础理论性的同时,更加强调面向市场现实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与未来发展需求。
2.3培养方案应体现若干就业方向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除少部分可通过攻读研究生暂缓就业外,其他绝大部分将直接面对市场。那么,哪些行业可以吸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呢?他们在这些行业就业又有哪些优势呢?这对许多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生来说,是一个长期受到困扰的问题。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未来几年社会对数学本科层次人才的需求将主要是:
(3)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教师。可以看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信息产业、经济金融、教育部门及一些需要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管理的企事业单位。应当看到,这些行业或部门本身就充斥着大量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的毕业生,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时存在竞争;但也应同时看到,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行业或部门对信息类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他们不但需要能直接进行系统设计和实现的应用型人才,同时也需要具有良好的数学应用能力,能够进行系统分析、建模和优化的应用型人才,这正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毕业生的优势所在。因而,在制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学校及专业发展的实际,指明专业就业方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具体化人才培养规格及要求。同样,在选择就业方向时要避免“大而全”,过宽的就业方向势必要求学生具有更宽泛的知识和能力,而这实际上是难以达到的。
2.4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人才与研究型本科院校相比,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不仅要求教师的学术性,而且要求教师的工程实践性。因而在师资培养上应力求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既懂学科,又懂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我校是一所以工学和管理科学为主的多科性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原先数学专业的基础上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科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我们通过广泛调研,确立了“以数学为基础,掌握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面向信息领域应用,侧重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管理软件开发”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8%。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升格为本科专业后,我们根据学科特点、市场需求和本科办学要求,在多年专科办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厚基础,重应用,多方向,创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厚基础是指应加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学能力是该专业学生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过度删减数学类课程,增加计算机类课程将会使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学生失去竞争优势。这就要求,首先,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基础类课程不能少。开设的目的不但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理论,更重要的是接受数学思维方法和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些基本能力包括:分析、归纳、抽象、类比、联想、演绎推理、准确计算等。其次,数学类应用课程,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等侧重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包括:数学建模、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软件应用等。重应用则指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到课程体系的设置,再到教学过程的实施都应体现应用性。首先,确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其次,在课程设置上适度增加技术类课程,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比重;再次,在数学类课程的教学上重视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数学建模和数学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和信息类课程的教学上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多方向是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信息与计算科学包含的子方向很多,如计算数学、运筹与优化、金融保险、经济信息挖掘分析、信息处理、软件开发、信息安全、计算智能等等。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理念要求人才培养方向既不能过于单一,又不能过于宽泛,应结合自身特点选择2—3方向组织教学。在课程设置上,除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外,应围绕每个方向开出一系列选修课供学生选择,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创特色是指教学应用型本科学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在自己熟悉的领域长期深入,办出自己的特色。我校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主要优势是:(1)数学类专业和计算机类专业开办的历史较长,既有坚实的理科后盾,又有工科的支持。
(2)数学建模活动开展卓有成效。我校从开始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多次获国家和省级奖项。(3)学科建设主要集中于数学建模、计算数学、信息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数据挖掘和决策支持领域。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定位在数学建模、计算科学和信息处理与管理三个方向。
4.1根据培养目标构建完备的课程体系按照“理工融合”的思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经过认真优化和筛选,我们设计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
4.1.1专业基础课及必修课。
(3)信息类课程群:包括信息系统导论、信息与编码等。
4.1.2专业选修课。
(2)计算科学方向:微分方程数值解、图形与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计算智能等。
4.2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同时加大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占总学分的近40%。
5结语。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课程设置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目前,“分类办学”和“特色办学”已成为一种趋势。本文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方向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同类院校该专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七
当今时代,人类已经步入了一个的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在信息时代,信息也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与能源、物质一起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三大支柱。在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遍及了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于此同时信息时代也给我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变化,例如文献的发展与变化就是极其明显的。最开是的时候是纸质文献到后来信息时代的发展又给我们带来了电子文献。同纸质文献相比,它具有轻便等等的优越性。
信息检索的方式论文篇十八
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改革与调整时将原来数学学科之下的计算数学与应用软件、运筹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四个专业整合为一个专业,即现在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据统计,截至全国开办此专业的学校达366所,招生人数达到25000人,成为招生院校最多的理科专业。从开办专业院校的类型上看,有些是研究型的,有些是教学研究型,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教学应用型的。由于大多研究型高校都有着计算数学或其他数学类专业的办学历史,并且有相关计算机或信息工程类专业的支撑,因而能较快适应专业调整,经过多年的探索,有些已经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形成了自身的特色。然而,受办学理念、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制约,许多开办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教学应用型高校仍然存在专业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及目标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问题,这必将导致这类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毕业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因而,对教学应用型高校而言,如何把握好定位,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和目标,健全课程体系,是摆在专业建设教师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针对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围绕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
1。1专业内涵宽泛如前所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由19专业目录调整前的四个专业整合而来的。整合的目的应当是希望新形势下数学人才培养要符合“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理念。但事实上,将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整合为一个专业使得该专业的内涵过于宽泛。20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类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办学现状与专业建设相关问题的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中指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定位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学科下的一个理科专业,应该主要研究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与运用现代计算工具高效求解科学与工程问题的数学理论与方法……或更简明地说,研究定向于信息技术、计算技术的数学基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宜以信息科学与科学计算(计算数学)为核心方向。”为了明确什么是“信息科学”,《调查报告》进一步阐述:“信息科学…应理解作是`有关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与信息控制基础的科学'。”因此,单就信息科学而言,其研究的内容就非常多了,加上计算科学的研究内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内涵显得过于宽泛。这给专业的教学计划的制定增加了很大难度。
1。4师资缺乏受办学历史的制约,许多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没有开办过计算数学专业,多数教师只从事过基础数学或基础课的教学,能开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和有特色的专业选修课的教师严重缺乏。受学校办学定位的影响,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类教师的引进往往受到一定限制。
1。5生源数学基础不牢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招生人数的增加,有大量高中阶段数学基础欠缺或对数学兴趣不足的学生进入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有些只是因为专业名称“诱人”而填报)。这给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较多数学类和信息类基础课程增加了很大难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精选大学生银行实习经历如何写(大全13篇)
- 升学宴的全程主持词简短(精选15篇)
- 讲座的主持词(实用9篇)
- 最新爱党爱国(精选8篇)
- 银行合规汇总(精选12篇)
- 人类简史读后感(通用15篇)
- 2023年科技强国梦心得体会(大全16篇)
- 2023年爱心手语教案(实用12篇)
- 2023年关于宪法学习的心得体会通用(通用19篇)
- 做时间的主人(精选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