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诗词之美作文(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5:35:26 页码:10
2023年诗词之美作文(实用8篇)
2023-11-12 05:35:26    小编:WH

政治是社会权力运行和决策制定的过程,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总结的写作要突出重点,清晰明了,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让读者一目了然。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诗词之美作文篇一

我站在楼顶,泪和霓虹迷朦了眼睛,顿时,我想到了诗,想到了词,也想到了诗人的眼泪.这时我才感到,原来诗词并不是从某年某日兴起的,而是在诗人的眼泪中兴起的.

唐诗宋词中的泪是需要我们细心去体会的,无论是豪气的泪,离别的泪,失志的泪,还是多情的泪,只要用心就能体会到!

你柳永当日闷闷不乐,独自走下楼廊,你在上面望到了什么?可曾望见远方的伊人?你望到的只是烟波浩淼,山河萧条,清秋万里凄凉,我知道你不忍再望尽管闭上眼睛,回想当初之时,,有多少幽会欢娱的美好时光,到今日却酿成了无限的惆怅!你当然能记得分手时那双凝视的泪眼,虽发出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爱情誓言,但在离别之际,也只能抹清泪了!

是你写出了"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的诗句,我知道你的志向几乎被消磨殆尽了,无奈的召,无奈的唤,你只有小楼听春雨,晴窗戏分茶了!东坡亦如此,面对满堂的小人,怎能宏志树业?也恰恰矢志,也恰恰为矢志伤悲流泪,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风流人物",才会有宋词新的篇章.如此说来,志失的好,泪流的棒!要深知,中国可无一官吏,不可少一人-东坡!其实在众人中我最喜欢李清照和李商隐了。易安居士的词,每每让人感到凄清,萧索.在重阳之夜,西风正起,你一人独饮泪酒,黯然消魂者,还有那句"人比黄花瘦".

那五十根银弦,述说着多情的思念,你不曾刻意追求往事,却还是使你感到一片茫然.你曾在花间月下吟诗,如今却在烛下流泪了,清清的泪水并没有让你的眼睛更加明亮,望不见远方的伊人,却写出了"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的绝唱.

其实诗人的泪,诗人的诗,还有很多很多……每每读起这些诗句,总能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感慨,走进唐诗宋词也就走进了诗人,走进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使我们走进生活的深处!

诗词之美作文篇二

东坡的诗词和易安,小山不同,适合关西大汉操铜琵琶演奏。这样的美谓之“阳刚”,现在多用来描述男子雄健的美,其实它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阳刚类似,壮美这一审美感受也可以给人带来类似的体验。不过阳刚之美多用来形容。

体的自我修养,例如“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之类,描述的是意气风发的英雄。又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句,更加明显的展示出阳刚之美实际上是儒家对于君子之美的一种要求。这反映出儒家的人生观,君子要坚韧有操守,要自强厚德,有所作为。壮美常见于边塞诗歌当中。例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描绘边塞壮美的景色。“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一句展示出壮美背后的人生观,不同于阳刚的自我修养,他是儒家对于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一种追求。

飘逸之美散见于李白的诗歌当中。“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表现出李白的失意,他的失意一开始源于被贬谪。在这一点上,李白诗歌里有儒家入世的因素,希望可以入朝为官。“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同时他又擅长自我安慰,用瑰丽的想象来弥补现实的不足。“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酒和美景让李白最终超脱,达到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是我不得开心颜”的解脱和拥有在受到打击后仍然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

飘逸之美,飘散在盛唐诗歌当中,在文化的融合里增添了一抹道家的出尘色彩。

沉郁之美常指杜甫的诗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勾勒杜甫晚年的样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说出杜甫的心声。他的诗歌仍然隐含了儒家的人生观,君王可以任用贤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入朝为官,而不是栖居寒室。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儒家礼乐的一种要求,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中和之美在于主客体得平衡,和儒家人生观里中庸异曲同工。中庸并非是现在所说的平庸,不出头,无能。而是一种达到平衡的,不断提升自我,修养身心的智慧。

道家的“阴柔之美”常见于老子,庄子的著作中。阴极为刚,说的就是大直若屈,大智若愚,隐含辩证法的思想。“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阴柔往往可以战胜刚强,道家讲求无为,自然希望君王可以像水一样润泽百姓万家,无为而治,实现天下大治。

空灵之美来源于佛家的审美。多见于王维和寒山的禅意山水诗中。诗歌有有我和无我之境,禅意诗歌多为无我之境。如王维“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和寒山“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均为此境界也。“天气晚来秋”是知觉,“明月松间照”是视觉,“清泉石上流”是听觉,无我之境看似无我,其实处处有我。

这就是佛家的人生观,希望超脱世俗,看似无我,实则天人合一,与万物共生。

审美活动是高级活动,人生观是精神产品,两者共存于中国的艺术文化之中。于诗词之中窥见中国传统审美,不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是昨夜小楼又东风”,都会给我们更多启发。

诗词之美作文篇三

今年教师节当天,总书记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提到古典诗词的重要性问题,引起广泛热议。此前,上海市新版小学语文教材删减古诗的做法引起了很大争议,虽然上海市教委当时回应称,此次对小学语文教材的修订并非删除古诗,而是将这些古诗重新编排至各学期,改变古诗教学的方式。

减少教科书中古典诗词的观点一度显得很有说服力。包括上海在内的一些地方,目前已经删去了《寻隐者不遇》《登鹳雀楼》等诗词。为什么要把古典诗词从教材中剔除出去?目前主要的观点有两个:其一,古典诗词生僻字多,背诵起来难度大,删除古典诗词可以给学生减负;其二,古典诗词毕竟难以“与时俱进”,以西方美文取代之,便于教育与国际接轨。

上述两个理由都有待商榷。古诗合辙押韵,极富音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虽三岁童蒙,背诵亦非难事。生僻字,完全可以拼音注解、教会学生认知,这本身也是基础教育的内容之一。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屈子一首《橘颂》,开楚辞之新天地。其后逾千年,古典诗词不断凝聚民族思想与文化精神。赋兴于汉、诗兴于唐、词盛于宋、曲盛于元,古典诗词一脉相承,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长城,见证并构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一阕,对日本、韩国以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演进、文明进步都有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存在于过去,而且指向现今与未来。中国古典诗词的活力还在与时俱进、不断展现。今天,包括习总书记在内的中国领导人,在外交活动中常常随手拈来古文佳句,既凝练又贴切,世界因此叹服于中国文化之博大,民族精神之儒雅。目前,美国、英国以及一些北欧国家的不少汉学家正在潜心研究中国古典诗词。还有为数众多的`外国青少年对中国古典诗词如痴如醉。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国特色文化名片、世界伟大文明成果的地位将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发扬,其生命力必将更加旺盛。

西方文化要学习借鉴,传统文化更要珍惜呵护,所谓固本开新,即是此意。当然,重视古典诗词,重新增加课本中的古诗文,也不是说要大干快上,越多越好。还是要通过教育界专业人士深入研究,遵循教育规律,审慎合理地添加。

找回课本中的诗词之美,要旨都是秉持对后世负责、对文化负责的态度。还记得敦煌的莫高窟吗?还记得那个邋遢的王道士吗?揣着珍宝却不认识,以为“那玩意无甚大用”,以致于后人只能跟在外国人后面长吁短叹。现在已经是21世纪,王道士的老路,对我们是个提醒。

诗词之美作文篇四

内容提要: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古代的诗人们,往往通过创设意境,营造氛围,来奠定诗歌的情感基调,从而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与境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一是情随境生;二是移情入景;三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

关键词:诗歌意境。

正文: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范畴。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明朱承爵《存余堂诗话》说:“作诗之妙,全在意境融彻,出音声之外,乃得真味”,况周颐《蕙风词话》也说“‘一年好处,是霜轻尘敛,山川如洗’较‘桔绿橙黄’句有意境。”

那么,到底何为意境呢?通俗一点解释,意境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描绘的生活图景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刘勰《文心雕龙》)“神与物游”也就是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客观物境的契合交融。王昌龄《诗格》中主张意境与物境,情境并举:“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艳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常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所以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虑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意胜,或以境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换句话说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意与境的交融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一是情随境生。诗人并没有自觉的情思意念,生活中遇到某种特境,忽有所悟,思绪萦怀,于是借着物境的描写把自己的情思表达出来,达到意与境的交融。《文心雕龙物色篇》说:“物色之动,心亦摇焉”即讲由境及意的过程。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叫夫婿觅封侯。

意境交融第二种方式是移情入景。诗人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接触外界的物境,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其中,又借着对物境的描写将它抒发出来。葛立方《韵语阳秋》说:

竹未尝香也,而杜子美诗云:“雨洗娟娟静,风吹细细香。”雪未尝香也,而李太白诗云:“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李杜诗中的香竹、香雪,显然已不是纯客观的存在,诗人把自己的感情移注其中,具有浓郁的诗意。

移情入境的还有:“山花向我笑,正好衔杯时”(《待酒不至》李白),“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赠别》杜牧),“自春来掺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增别》柳永)。这些诗句都是以主观感染了客观,达到意境的交融。

三是体贴物情,物我情融。上面所说的情随境生和移情入境,这里的情都是诗人之情。物有没有情呢?山川草木、日月星辰,它们在形态色调上的差异,使人产生某种共同的印象,仿佛它们本身便具有性格和感情一样。这固然出自人的想象,但又是长期以来公认的,带有一定的客观性,与诗人临时注入的感情不同。所以,我们不妨把它们当成物境本身固有的性格和感情来看待。正如宋郭熙《林泉高致》所说:

身即山水而取之,则山水之意度见矣。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陶渊明尤其善于将物我融合,构成自己独特的意境。“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响”(《归园田居》),“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饮酒》其八: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其。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青松即渊明,渊明即青松,诗人和青松融而为一了。

正像中国古代注重写意传神一样,中国古代诗歌也不追求对客观物境作逼真的模仿,而是为求创造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意境。所以,好诗的意境总是个性化的。陶渊明笔下的菊,李白笔下的月,陆游笔下的梅,莫不如此。陆游一生写了许多咏梅诗:“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是他自己际遇的写照;“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高傲纯洁的梅花正是陆游自身的传神写照。

意境既然是个性化的,那么它必然成为人们欣赏和评价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依据或者说是切入点。总起来说,意境共可以归为四种。在教学活动中,可结合这四种意境,设置相应的鉴赏意境的问题:

一、感伤哀婉的意境。

《春尽》韩偓。

惜春连日醉昏昏,醒后衣裳见酒痕。

细水浮花归别涧,断云含雨入孤村。

人闲易有芳时恨,地迥难招自古魂。

惭愧流莺相厚意,清晨犹为到西园。

问题:

试分析颔联两句的意境:

答案:枝头的花瓣片片飘落到水面上,又随着涓涓流水漂浮前去,孤零零的小村上空一块一块的云彩随风洒下一阵阵雨点。这正是南方春天正在逝去的景象,落花、流水、雨点都是让人伤感的物象,不仅如此,诗人还自然的在其中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感。那漂浮于水面的落花,那随风带雨的云块,漂泊无依,正是诗人浪迹江湖的写照。流水、落花带走的是人间美好的春光,作者由此联想到正在走向没落的晚唐社会,对于一个念念不忘国事的爱国诗人来说,这将尽的春光让他那敏感的心更加凄凉哀伤,眼睁睁的看着唐王朝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才是最大的痛苦。这两句所描写的景物色彩是凄清的,所烘托的诗人的情绪是悲凉的。这两句把物境、心境、与身境巧妙的融合在一起,取得了意味隽永的效果。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问题:

“江雨霏霏江草齐”,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和意境?

江南的春雨密密麻麻细如牛毛,霏霏细雨如烟似雾般的笼罩着大地,天地间一片迷蒙,而因为雨水充足,气候温暖,所以春草疯长,江南大地到处碧草如茵,这样的景色轻柔婉丽而又给人以如梦似幻的感觉,使人感到迷茫惆怅。在飘渺的意境中流露出浓重的伤感情绪。

二、意境清丽隽永。

《月夜》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问题:

简要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答案:这首诗的意境清新明丽:夜深人静的时候,朦胧的月光斜斜的映照着村落里的人家,家家的庭院都是一半沉浸在月光下,另一半则笼罩在也的暗影里。这明暗的对比越发衬出了月夜的静谧。辽阔的天空中,似乎也被夜的静寂所感染,连云彩也不敢随意飘动,只有一轮斜月和横斜的北斗南斗在默默的暗示着时间的流逝。然而,就在这夜寒袭人、万籁俱寂之际,敏感的小虫却首先感受到了夜晚空气中所散发着的春的信息,因此情不自禁的鸣叫起来,声音是那样的清脆、欢快,而诗人也在虫鸣声的启发下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发现透过窗纱能够隐约看出一丝新绿。这首诗中诗人没有选取花开鸟鸣、冰消雪融等常见的春的标志,而独独以静谧的月夜为背景,采用了静中有动,以动衬静的写法,表现了对春天来临的无比喜悦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与苏轼的“春江水暖鸭先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意境深远辽阔:

《送人东归》温庭筠。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想见,尊酒慰离颜。

问题:

这首诗和一般的送别诗在意境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案:一般的送别诗多写离别时的哀伤和惆怅,但这首诗写送别而不伤离别。诗人只对深秋的苍凉气氛稍作点染,落叶萧萧,古堡荒凉,秋高气爽,朝阳灿烂,大江浩荡,浓墨重彩,笔意纵横,营造出一个山高水长、扬帆万里的辽阔深远的意境,于依依惜别的深情之中,还闪现出对日后重逢的遐想。

四、恬淡静美的意境:

《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这首诗意境的落脚点在什么字上?

诗人一上来就写粉红的花瓣上略带昨夜的雨珠,色泽更加柔和可爱,雨后空气清新,还弥散出一股股清淡的花香,使人心醉。碧绿的柳枝笼在一片缥缈的水气中,那种朦胧的绿色更加迷人。地面上风吹雨打之后,花瓣落了一地,因为家童尚未起床,所以满地的落花无人过问,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件粉红的春装,别有一番清幽的意趣,树枝上黄莺正在欢快的叫着。在这境美莺啼的环境中,山客却如同身处无声之境,还沉醉在酣睡中。这里写莺啼是以动衬静,其意境主要落在一个“静”上。

由此设置配套诗歌赏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王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一、为什么说这首诗的意境幽静美妙?

二、分析以下诗歌的意境及其特色: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为什么说这首诗的意境被称为思深情长?

《白帝》杜甫。

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极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这首诗前后的意境是怎样变化的?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问题:这首诗怎样通过情景交融来营造出开阔的意境的?

答案:略。

在此获得初步直观的印象之后,教给学生感受把握意境的方法:

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抓住意象,体味意境: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引导学生鉴赏这首诗时,首先交代当时作者的经历,即背景知识:本词写于黄州定惠院寓居之时,正是作者刚从乌台诗案解脱出来,只身来到黄州所写。然后设题:试看哪些词语(意象)最能表现出词的意境,并概括她的意境。

词中出现的重要意象有:、、、

等数个,其中,上片以引出。

下片则以暗比。惊魂甫定顾影自怜。

的的意象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所以整首词的意境是:、。

(答案: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幽人、孤鸿,幽人、孤鸿。寂寞孤独。)。

《苏小小墓》李贺。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

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

风吹雨。

这首诗以景起兴,通过景物幻化出人物形象,把、融合为一体,刻画出、的形象。写、、

笔笔是写。

却又笔笔在写。所以诗人巧妙的把景与人结合在一起,既描写了景物,创造出鬼魂活动的环境气氛,同时也塑造出了人物形象。景物凄迷美好,烘托出苏小小鬼魂的,同时也反衬出她心境的。

(答案:写景、拟人,飘飘忽忽、若隐若现,幽兰、露珠、烟花、芳草、青松、春风、流水,景、人,景、人。妩媚多姿、寂寞凄凉。)。

第二、寻典溯源,感知意境。

古典诗歌多用典故,若不知典故出处,不了解典故内容,就不能准确把握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恰当用典,能使诗意丰富而且篇幅短小。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1、首联营造了一种什么氛围?

2、“孙楚、屈平”的典故在这里有何用意?

3、诗的最后两句关于“龙泉剑”的典故,反映了诗人的什么心愿?

(答案:1、孤零寂寞;2、所用典故既暗点友人的贬谪,又以两人的身世遭遇,喻友人才学之高超,仕途之坎坷以及世道之不平,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3、喻友人怀才不遇,龙泉剑终有被有识之士发现、重现光明之时,那么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抚慰、期望。)。

再如范成大《横塘》一诗“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雨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诗中“南浦”是典故,因屈原《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赙》“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后人便用“南浦”泛指水边送别之处,这里则指横塘。若不了解“南浦”这层含义,就不能在前两句中读出作者送别的依依之情。

第三、炼字炼意,用神奇之语熔铸意境。

诗歌的语言美集中体现在精炼美和音乐美上。对于诗歌的语言,诗人们可谓呕心沥血,“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如:

《晚春江晴寄友人》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诗中“低、远、青、望”四字很能体现作者的炼字功夫,试分别进行赏析。

(答案:日落才见晚霞,日愈落,霞的位置愈低,此谓之落霞。一个“低”字写出了此刻晚日沉沉,含山欲坠的动态景象;次句之“远”字写出青山远望时的特有姿态,青山一抹,婉似美人如轻烟薄雾般之黛眉。这一美景,全从“远”字得来,近处青山,则无此种景致。“青”字则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诗句中“绿”字同一机杼,使诗句平添一种飞动气韵,春风唤起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的沿着河畔伸展开去。单单一个“青”字,便是一片春意盎然;结句之“望”字则承前启后,它首先是前三句的着落点,一个“望”字统摄了前三句之景。同时,望景怀乡,睹物思人,本是人之常情,但诗人却在此故意不直陈,而以反意出之,可谓不言望乡而望乡之情弥深。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这一联后来成为象征。

(答案:疏影、暗香,梅花,稀疏,清幽的芬芳,横斜,姿态,浮动,神韵,清幽高洁,隐士清高的人格。)。

第四、借助联想、想象,涵咏意会,求得与意境的一点灵犀。

诗歌语言跳跃性大,优秀的诗歌总具有丰富发想象和联想。

《送别》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劳劳亭》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问题:

(答案:王诗的联想是直接的,李诗的联想是间接的。古时有折柳送别的风俗,王诗由此将送别与杨柳直接联在一起,并没有把送别与“东风”相联;李诗则因送别想到杨柳,更因折柳想到柳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将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具有惜别、伤别之情,从而化物为我。)。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在描写柳树的丰姿时运用了联想的技巧,试就次进行评析。

(答案:诗人首先将柳树出人意料的想象为一个年轻美貌的女子,并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另外,为创造和谐、完美、鲜明的意境,诗人还往往把抒情同写景、叙事结合起来,力求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并运用拟人、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鉴赏诗歌也应学会借助这些手法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

参考书籍:《唐诗宋词鉴赏》。

王晓永。

诗词之美作文篇五

唐继承隋制,实行科举。诗歌列入考试内容。律诗和绝句的体式在这时得以完善。历宋元明清至今相袭不变。唐人作诗依据陆法言《切韵》,但分部过细,有206韵,由于同韵字少,允许近韵通押,有所变通。宋朝景德年间的《礼部韵略》是一部官修韵书,允许近韵通押,订出了“同用”、“独用”的规则。南宋平水(今山西临汾)人刘渊在江北刊印了《壬子新刊礼部韵略》。将《礼部韵略》注明同用的加以合拼,成为一本107韵的书,即平水韵。此时金人王文郁又将原来并不同用的“迥”、“拯”及去声“径”、“震”合并,共106部,作为金代官韵书,一直流行至今。平水韵106韵韵目如下:

上平声:东冬江支微鱼虞齐佳灰真文元寒删。

下平声:先萧肴豪歌麻阳庚青蒸尤侵覃盐咸。

上声:董肿讲纸尾语麌荠蟹贿轸吻阮旱澘篠巧皓哿马养梗迥有寝感琰豏。

去声:送宋绛置未御遇霁泰卦队震问愿翰谏霰啸效号箇祃漾敬径宥沁勘艳陷。

入声:屋沃觉质物月曷黠屑药陌锡职缉合叶洽。

其中平声字最常用,收字多少不一。最多“虞”部305字,最少“咸”部41部。作诗必须遵守韵部,不能出韵。近体诗的规则,偶句必押。首句平声韵一般都押。仄声,特别是五言体,则多数不押。以王昌龄的《出塞》为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起句入韵,关、还、山相押,属十五删部。又如杜甫的五绝《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起句不入韵,偶句押韵,图、吴属七虞部。是五绝的常格。

如前所述,韵有宽窄。初学写诗的人,不妨从宽韵入手,有较多选择,利于运思。像东韵、虞韵、先韵、阳韵、庚韵字多而不僻,较易措手。

但是,由于语言的`变化,许多当时适口的诗韵,今天已经不谐于口了。以十三元为例:其中如魂、门、孙、繁、言、掀皆与真、文、先、咸相近。江西名士高心夔两次殿试,都以出韵,贬到四等。王闿运嘲以“平声两四字,该死十三元”相嘲。像如此有悖实际的事,为何还要遵守?于右任先生说:“古人用自己的口语来作诗,我们用古人的口语来作诗,其难易自见。我们要想把诗化难为易,和大众接近,第一要改用国语平仄与韵。”中华诗词学会提出“双轨并行”、“倡今知古”,提倡用新声韵,即按普通话声韵写诗。

在韵的革新上,鲁迅、毛泽东也是力行改革的大家。鲁迅诗不但邻韵通押,如《赠画师》“雾塞苍天百卉殚”与“只研朱墨作春山”,“殚、山”是寒删通押。《赠乌其山诗》则“华、书、多、陀”相押,是以方言入韵。而其《脑炎戏作》之“不料仍违众女心”与“无如臣脑故如冰”,更是打通前后鼻韵母以“in”与“ing”相押。大大地放宽了韵的束缚。毛泽东的《长征》诗共五个韵脚,其中:难、丸、寒,属“寒”韵,而“闲、颜”属“删”韵,听来浑然无别。其《蝶恋花·答李淑一》词,上片用“有”韵,下片用“麌”韵,皆情韵超迈,气象发皇。

诗词之美作文篇六

(第一段)。

诗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诗词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学遗产,更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所在。诗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具备美学价值,更是承载着历史文化、民族文化、人文精神等多层次的内涵。在我读诗词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诗词三维之美的独特魅力。

(第二段)。

对我而言,诗词中最吸引我的就是其语言美。古诗词经过历史的沉淀,多少吸取了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其语言优美、精炼,更是让我沉迷不已。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组充满抒情的文字,细腻又婉约的表达方式令我萦绕心头。古诗词中,更多地采用象征化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这种艺术性语言的魅力恰是深深吸引我读诗词的原因。

(第三段)。

诗词之美不仅在语言上显现,其文学内涵同样是诗词三维之美的资瓷所在。诗词的题材广泛,既有民俗趣味,又有时代反映,这大大丰富了诗词的文学内涵。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以琵琶委婉的琴声抒发了古代士子对离散思乡之情;苏轼的《赤壁赋》描绘了三国时期种种状况。这些诗词的内涵,超越了单纯的文学构成,更高的层面展现出了一个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延续了文化的精髓。

(第四段)。

诗词之美还在于其多维度的修养功能。经过多次的读诗词体验,我深深感受到它在心境与人生观方面的影响。人们人在不同的生命历程中,会有不同的情感所激发,会有不同的诗词句句娓娓诉说着。有时,在烦闷与困惑中,适当朗诵一首诗,能在某个特殊的时刻为心灵寻找到一处温馨的归宿。诗词能教育人文化素养、审美情感、道德情操与心理恰当性,这些都是现代教育所不能达到的精神意义。

(第五段)。

综上所述,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三维之美。在我这个年少时期,是诗词让我找到了诸多的美好,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自然的美好、意境的美好。每当我阅读一首诗,老师教我的语言技巧,读者对它的吟诵赞叹,都给我一种宁静般的享受,一种从内心深处传来的爱与美的感觉。诗词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也是一种文化遗产,是历史与现实的独特融合。让我们一起珍爱诗词这个生命上的财富,欣赏它、品味它,领悟它渗透出的真、善、美价值观,让我们献出一颗真诚的心,用爱心呵护它,迎接更多的美好。

诗词之美作文篇七

中国古代诗词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意境。每当读到一篇优美动人的诗词,仿佛耳畔响起了音乐,心中也顿时油然而生了一种奇妙的情感。诗词之美以字画意,以音律和谐、声韵流转,以情感丰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力和艺术欣赏力,引发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向往。

诗词之美融入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理和哲学思想,它是文化智慧的结晶。古人在极少的字数内,便能表达出丰富而深刻的情感,展现出中国人尊重自然、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诗词之美有时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将我们带入一个别样的世界,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世隔绝的宁静与思考的空间。读诗词时,我们可以品味其中蕴含的智慧,感悟人生的价值,培养出内心的境界和品味。

中国古代诗词的韵律是其独特之处,它以一定的音律和字数,构建起一种虚实相间、往来包容的意境。诗词中的韵律不仅紧密连接字句之间的关系,也是机警地构筑字画之间的柔美而有序的联系,使整首诗文有一种和谐而悦耳的节奏感。诗人通过对音律的运用和谐感染读者的心灵,使人产生共鸣和愉悦的情感。

诗词作为一种文学表现形式,其传递的情感是鲜明的。有的诗词表达出爱国之情,有的表达出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深挚思恋,还有的表述着人们对于自然界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自豪感。诗词通过表达情感,使读者在情与景之间产生共鸣,从而激起人们内心的感动和思考。

诗词在传达情感的同时,也展现了高度的艺术价值。每一首优秀的诗词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通过对字句、音律、形象和意境的精心选择与组合,创造出独特的美感。优秀的诗词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们对于艺术的热爱,并对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进行熏陶。

总结:诗词之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方式传递着深邃的情感和广阔的意境。诗词之美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哲学思想,它不仅赋予了我们审美的愉悦,更使我们享受到了艺术追求的快乐。读诗词时,我们可以沉浸在其中,通过欣赏和思考,感受到那些古人通过笔端所传达的信息和美妙的情感。因此,我相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的诗词之美,都能给我们带来更加丰富、高尚和美好的人生体验。

诗词之美作文篇八

文君多情夜思郎。

自古才子多韵事,

几度风流几度狂。

春之思。

蝶舞青山燕影追,

芳草萋萋花树培。

落花偏遇无情水,

我思君来君思谁?

下扬州。

摇橹轻薄泛小舟,

拈花误将春色留。

若问今生何所愿,

烟花三月下扬州。

江南丽品。

秦淮涟漪水月痕,

冰肌玉骨摄心魂。

香君白门顾夫人,

江南自古多佳人。

娘子写。

娘子写,夏师美人凉池边,叹幽幽,声声怨。

娘子写,汉宫飞燕赛天仙,喜盈盈,凤尾妍。

娘子写,乌江虞姬空美艳,爱悠悠,盼君捷。

娘子写,曹魏甄妃陷冷殿,怨兮兮,空悲切。

写不尽,只愿君知晓:道不尽缠绵。

胡姬赋。

可汗再欲展宏图,

俊驹送君夜入胡。

妾知沙场尽豪杰,

怜悯之心不可无。

赠征夫。

贱妾结绳盼凯旋,

君杀胡骑敌阵前。

何日重逢无定日,

垂柳对歌夜断弦。

小秋胡。

朝与君子期,过期不至。

菜肴未尝,酒话愁思。

问君去哪边?可是眉眼盈盈处?

日落暮色中,踌躇不前。

更待无益,不忍离弃。

三番起身,终归夜幕中。

琵琶女。

半面琵琶娇欲出,

侧入翠竹近却无。

倜傥粉面霞万里,

摇弦吟唱杏花坞。

玉美人。

花黄细细涂,

秀眉捧朱砂。

贝齿启燕语,

美眸笑含花。

幽会。

有约黄昏后,

花径久徘徊。

幽香久浮动,

知是郎君来。

寂词。

君征荒漠戎守界,

妻儿忧忧不成眠。

早知大漠荒烟苦。

他乡之水可清甜?

愁苦赋。

相伴之日几时去?思得日夜惆怅,花下几度醉,天未明!纵使天涯尽芳草,不及少时心!聚日少来离别多,盼来盼去,雾深何处寻?风吹江南岸,可知人未眠?念君长苦悲,幽怨与谁诉?心有千般话语,可怜无人听!却道是一世真心,尽化尘土。花一去,纤纤绿草难定身!盼成恨,今生有缘无分!山盟海誓千般事,历历在目,只待再相会!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唯君心,巴不得君为我来我为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