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精选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6:57:48 页码:14
2023年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精选15篇)
2023-11-09 16:57:48    小编:WZX王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总结的文字要通顺、流畅,避免冗长和重复。小编整理了一些考试技巧,帮助你取得好成绩。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一

最近跟老婆聊天,从讨论前些日子的“限制高房价”政策,又转向眼下关注度较高的教育“双减”政策,焦虑重点也从“买到手的房子降价了怎么办”转移到了“让孩子报乐器班还是美术班?”并且慷慨激昂地给我分析“双减”政策背后的原因——教育的公平性。

在我印象里,国家对于教育的减负政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比较深刻的就是学校三令五申不允许假期补课。但这么多年过来了,效果甚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高校普遍扩招,就业的竞争压力也随之愈加明显。学校假期补课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有效解决,家长们的焦虑又导致各类课外培训机构的应运而生。在学生学习负担不减反增的同时,也让教育原本的公平性“内卷”到举步维艰的地步,那个“立志拱了大城市白菜”的衡中学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双减”政策背后的原因就仅仅是因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那么简单吗?梳理一下最近的社会热点新闻:放开三胎政策、强制6点下班、顶格处罚教育机构、取消学区房/限制房价等等一系列事件,真的只是新闻所展示的内容那么简单吗?其实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就能看到国家这是在围绕民生相关的内容下一盘与人口相关的大棋。

单说教育减负在我国推行了这么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个人认为除了社会大环境影响之外,实施力度和方法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在于“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实行教育减负?如果将“教育减负”比作一个绩效目标,对于当时国内更多的实施单位而言,更多的只是为了减负而减负,目标并不清晰和明确,也就是说将制定好的绩效目标逐层向下分解,下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当升学率与减负指标相冲突时,更多人还是会忽视“教育减负”这一目标而偏重于升学率。

正是这种家长、学生对“升学率”的焦虑,促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涌现,所需费用也因一卷再卷而节节攀升,使得高收入地区和家庭的学生与低收入地区和家庭的学生,在学习资源分配上,就开始体现出某种不公平性。同时,过高的教育成本投入,也成了今天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适婚人群不愿结婚、生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城镇化越发达,结婚、生子的年龄越会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老龄化的现象逐渐显现。

再回到刚才所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如果教育减负不再作为一个绩效目标,而是将其作为某一个更高层次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成果,至少在目前看来,无论从实施力度还是从未来可预见到的结果,与以往的教育减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将放开三胎、强制6点下班、限制高房价,包括“双减”政策等在内的几个热点串联起来,其实都是指向了“通过增加新生人口数量,有效延缓国内老龄化现象”这一人口增长目标,而这些串联起来,相互影响的事件,就可以理解为达成“人口增长”这一目标的关键成果,说到这里,我会不自觉的将其对比到目前绩效管理当中关注较多的okr管理法,即目标-关键成果法,其中o是目标,kr为实现目标的关键成果。

为什么将“教育减负”这件事情作为目标,逐层向下分解时,效果反不如作为更高一层目标实现的关键成果?个人认为将“教育减负”作为目标时,对其描述并不清晰和明确,仅仅只是“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至于“教育减负”背后具体的原因和意义,并没有描述那么清晰和突出,以至于对下级没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就更不用提激发下级的“使命感”了。

如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如果目标描述不够清晰和聚焦,再加上沟通不够充分,那么下级部门和员工在领取分解下来的部门指标时,更多是当成了任务在完成。如要避免这种情况,那就要求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在梳理战略目标时,需要结合公司的愿景和使命以及如何能够激发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思考。如同“教育减负”从目标分解到指标这一思路,变成让其成为更高层目标实现的关键成果这一思考方式,发掘出更加能振奋人心的问题,一定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未来的突破口。

以双减为主题的论文。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二

中秋过后是国庆,三天假后,接下来很快就是七天假,说起来很美好,其实还是一个字——忙。

因为调休,这周的周末就只有一天,周五放学回家,周六就得返校,赶着上国庆放假冲掉的课。庆幸的是,这周的周末作业就只有一篇周记,也不知道其他各科老师是不是忘记了,还是故意选择让我们放松一下。

怎么可能放松呢?一回到家里,我便开始洗澡,接着吃饭、穿鞋,一气呵成背上书包。什么?你问我为什么这么急?这是要去哪里?实不相瞒,去课外辅导机构补课。

自从“双减”政策一下来,课外辅导机构只能在周一到周五上课,周六上课就违规了。乍一听上去,这政策还真不错,但你可知道,我是全宿生啊,明年就要中考。周一到周四都住在学校,没办法,只好周五一放学就跑出去补课。

我上初三,正好碰上双减,“减”的真不是时候啊。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三

“双减”成了近期最热门的话题,这是教育行业的改革。可这一政策的出台却让许多人惶惶不安,他们生怕孩子成绩下滑,忧心忡忡:孩子课外时间那么多,可以做什么?难道就这么把时间浪费了吗?我妈每天都会在家念叨好几遍,但我想说,这是对“双减”政策的误解,不信来看我的故事吧。

今年暑假,爸妈给我报了作文提升班、奥数拓展班、新概念英语班、还找了几份盐中往年分班考试的试卷……可谓五花八门,导致我七月份不是在补习班上课,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每天脑子里一根弦绷得紧紧的,就连睡觉都梦见自己在写作文。

高强度的学习,使我的身体开始了反绿色抗,出现了失眠、感冒等症状,去医院就诊,又是检测核酸,又是排队、挂号、就诊、缴费、等待……整整一天就这么在医院中度过,把一大家子折腾的不轻。医生叮嘱:保证充足的睡眠、劳逸结合、适当运动、减少压力。

“双减”政策的出台,在校内可以让学生能够得到优质的教育,并且逐步优化作业布置和课后服务,使学生的学习“主战场”回归校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要我学”逐步变成“我要学”。取消培训班,可以减轻家长沉重的经济负担。另外,对于教学质量、学生安全等方面的从严把关,能够保障家长和孩子的经济利益、人身权益。

“双减”政策就是好!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四

首先,双减政策可以有效控制整个宏观社会,不仅可以保证更多的家庭减轻经济负担,还可以帮助减轻教育和学习的压力。由于按照以前的教育模式和教育制度,许多学生自学习压力很大,甚至超过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长时间下去会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慢慢失去学习兴趣,自己慢慢积累的学习知识也会随着学习兴趣的消失而慢慢忘记。不但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困惑,更重要的是还会让家长非常焦虑。

朋友小明夫妇,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焦虑型父母。在出台双减政策之前,他们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尽最大努力培养孩子,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双减政策出台后,朋友的想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为教育应该回归本质,而不是强加和灌输给孩子。必须认清教育的真正目的,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否则孩子会因为繁重的学习任务而越来越累。

从那以后,小明夫妇的生活质量很高,不仅可以轻松教育孩子,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通过政策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得到了改善,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学习的认知得到了改变。

我认为双减政策的出台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以下影响。

第一,释放社会活力。

由于双减政策出台后,更多家庭的消费支出将逐渐减少。这样,更多的家庭会慢慢释放社会活力,从而提高全国的消费水平。还可以让我们的社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希望。

二是改进教育模式。

之前繁重的教育模式让很多家长很努力,孩子也很累。

看,对孩子的教育没有太多影响,如果在教育上不注意,可能还是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双减政策出台,对孩子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第三:回归教育本质。

我认为必须要回归教育本质。因为之前家长把教育当作是孩子的名义上,并没有把教育的本质应用到实际的地方,从此只有回归到教育本质。因此只有回归教育本质,才能让国家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总结: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家庭认识到教育的本质,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教育健康成长,并不是要把所有的想法都强加在孩子身上。

76。

评论(7)。

分享。

举报。

洛洛crow。

高能答主。

关注。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的好,我们可能会想方设法的去挣更多的钱,因为只有赚到钱了之后,才能够让自己生活当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对于现在的许多年轻人来讲,养一个孩子其实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过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的优秀,他们就要正更多的钱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更好的环境下去学习,而国家出台相应的政策,也是为了让我们的孩子能够拥有更加公平的待遇。

1.但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

国家把教育这一件事情看得非常的重要,为的就是能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接受到相应的教育,并且接受公平的教育,虽然说想要做到绝对的公平,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是要力求做到公平。而对于双减政策的推出一方面是要减少学区房,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减少课外辅导班,那么这个在两个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在学校里面进行相应的学习,以及要让孩子把更多的心思花到学校的学习上去,而不是寄希望于课外的辅导班。特别是对于许多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讲,他们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接受到相应的教育,所以说这个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也是让全部的孩子接受同样的教育。

2.减轻家长的压力。

对于许多家长来讲,其实他们是愿意接受这样的压力,因为每一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比较好的教育,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更加的优秀。虽然说学区房需要非常多的资金才能够买得起,但是很多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好的环境去学习,也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而他们双减政策的推出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可以减轻家长的压力,为的就是能够让家长不要为了买到学区房而如此辛苦的去工作,毕竟现在想要买一个好的学区房,以及给孩子一个比较好的课外辅导班,许多家长都会花非常多的钱去做这样的事情。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五

据统计全国针对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数量庞大,但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出现了很多无证无照机构、虚假宣传、乱收费等违法违规的行为。

再加上近年来,资本大量涌入教培行业。

展开“烧钱”大战,各种贩卖焦虑的营销广告铺天盖地,违背了教育的公益属性,严重破坏了教育的正常生态。

02、双减双减,究竟砍掉了教育行业哪些部分?

针对教培行业的“乱象”,《意见》明确五方面举措:

对于家长,可以这样理解,

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现状要改变了。

“双减”政策中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其次,家长辅导、批改孩子作业的也将成为过去。

“双减”政策也明确规定: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

最后,孩子放学早这个让双职工父母头疼的问题,也会得到改善。

课后托管服务、寒暑假托管服务,以及相关的配套服务措施已经逐步完善。

看到这里,我们也就明白了双减背后的意义,双减的出台最后还是以为青少年减负为出发点的。

所以,双减减掉的是教育培训中的课外辅导、超前输入等造成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板块。

至于很多父母关心的早期教育、才艺培养、成人学习等等板块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不仅不会受到影响,早期教育这样关注孩子本身能力开发与提升的项目还会愈发重要。

03、其实,很多父母关心双减还是担心孩子的学习,担忧这样政策下孩子的未来。

我们身边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双职工家庭,父母忙于生计没有时间,如今的课业学习又是一天一变。

家长害怕辅导不了孩子成了最大的忧虑。

按照现在的政策,以后的教育可能会出现这几种趋势:

趋势1:阅读和运动占比会明显提升。

中考改革后,大语文时代已经到来,对孩子的课外阅读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中考增加体育考试,也会让学校和家长更鼓励孩子进行体育运动。

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学龄前培养孩子良好的体能素质与阅读习惯。

而这也对照了央视平台一再宣传感统教育,鼓励家长培养孩子的身体能力,并且通过感统练习,锻炼专注力。

趋势2:内驱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核心竞争力。

其实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没有改变之前,孩子所面对的升学压力并没有减少。

只是之前孩子被“推着”去上各种培训班,现在就需要孩子自己主动地去学习。

而自我管理能力和内驱力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如果自制力比较差的孩子,可能就会跟不上,距离优等生的差距就被拉大。

所以,爸爸妈妈更需要在前期的教育,儿童早期的教育上面下功夫。

除了通过科学的引导开发孩子的潜能外,更需要让孩子养成学习的习惯,培养专注力和自我意识。

对于【双减】政策,我们理解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走在前面,所以孩子被幼小衔接、课外辅导、外语、才艺塞满了前半部人生。

同样我们也理解作为国家对科学稳步发展的决心。

如今,我们笑谈的“内卷”,早已卷的韩日这两个在战后比我国更早一步发展起来的国家苦不堪言。

学生课业压力大、青少年自杀率逐年攀高、社会职业分布不平衡、产业奔溃、资本当道。当这些问题开始在中国显露时,我们有勇气、有能力叫停。

相信我们未来的教育会更加健康与光明,孩子们也能拥抱快乐充实的童年。

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让资本肆意横行。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

从维护公平正义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优质教育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专利”。

实施“双减”政策,是党和政府坚持教育事业公益性,着力降低家庭教育支出,制止逐利性教育行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六

最近跟老婆聊天,从讨论前些日子的“限制高房价”政策,又转向眼下关注度较高的教育“双减”政策,焦虑重点也从“买到手的房子降价了怎么办”转移到了“让孩子报乐器班还是美术班?”并且慷慨激昂地给我分析“双减”政策背后的原因——教育的公平性。

在我印象里,国家对于教育的减负政策,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推行,比较深刻的就是学校三令五申不允许假期补课。但这么多年过来了,效果甚微。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国高校普遍扩招,就业的竞争压力也随之愈加明显。学校假期补课导致学生负担过重的事情还没来得及有效解决,家长们的焦虑又导致各类课外培训机构的应运而生。在学生学习负担不减反增的同时,也让教育原本的公平性“内卷”到举步维艰的地步,那个“立志拱了大城市白菜”的衡中学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但是,“双减”政策背后的原因就仅仅是因为体现教育的公平性那么简单吗?梳理一下最近的社会热点新闻:放开三胎政策、强制6点下班、顶格处罚教育机构、取消学区房/限制房价等等一系列事件,真的只是新闻所展示的内容那么简单吗?其实将这些事件串联起来,就能看到国家这是在围绕民生相关的内容下一盘与人口相关的大棋。

单说教育减负在我国推行了这么多年,但效果并不明显,个人认为除了社会大环境影响之外,实施力度和方法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是在于“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为什么要实行教育减负?如果将“教育减负”比作一个绩效目标,对于当时国内更多的实施单位而言,更多的只是为了减负而减负,目标并不清晰和明确,也就是说将制定好的绩效目标逐层向下分解,下级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当升学率与减负指标相冲突时,更多人还是会忽视“教育减负”这一目标而偏重于升学率。

正是这种家长、学生对“升学率”的焦虑,促进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涌现,所需费用也因一卷再卷而节节攀升,使得高收入地区和家庭的学生与低收入地区和家庭的学生,在学习资源分配上,就开始体现出某种不公平性。同时,过高的教育成本投入,也成了今天城市里越来越多的适婚人群不愿结婚、生子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城镇化越发达,结婚、生子的年龄越会偏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老龄化的现象逐渐显现。

再回到刚才所串联起来的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如果教育减负不再作为一个绩效目标,而是将其作为某一个更高层次目标能够实现的关键成果,至少在目前看来,无论从实施力度还是从未来可预见到的结果,与以往的教育减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将放开三胎、强制6点下班、限制高房价,包括“双减”政策等在内的几个热点串联起来,其实都是指向了“通过增加新生人口数量,有效延缓国内老龄化现象”这一人口增长目标,而这些串联起来,相互影响的事件,就可以理解为达成“人口增长”这一目标的关键成果,说到这里,我会不自觉的将其对比到目前绩效管理当中关注较多的okr管理法,即目标-关键成果法,其中o是目标,kr为实现目标的关键成果。

为什么将“教育减负”这件事情作为目标,逐层向下分解时,效果反不如作为更高一层目标实现的关键成果?个人认为将“教育减负”作为目标时,对其描述并不清晰和明确,仅仅只是“保证学生的睡眠、休息和课外活动时间”,至于“教育减负”背后具体的原因和意义,并没有描述那么清晰和突出,以至于对下级没有“鼓舞人心”的作用,就更不用提激发下级的“使命感”了。

如同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如果目标描述不够清晰和聚焦,再加上沟通不够充分,那么下级部门和员工在领取分解下来的部门指标时,更多是当成了任务在完成。如要避免这种情况,那就要求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在梳理战略目标时,需要结合公司的愿景和使命以及如何能够激发下属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充分思考。如同“教育减负”从目标分解到指标这一思路,变成让其成为更高层目标实现的关键成果这一思考方式,发掘出更加能振奋人心的问题,一定可以帮助公司找到未来的突破口。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七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要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双减”政策实施落地,将有利于教育走向健康良性发展,真正促进教育回归初心、回归学生、回归学校、回归家庭。

让教育回归初心。好的教育既要适合学生,也要适合学校和家庭;既要适合区域乃至国家对人才的培养需求,也要适合当下乃至今后。一直以来,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就致力于把学生从“唯分数论”和“唯升学率”中解放出来,“双减”政策更是这一理念落地生根的深刻诠释。把学生从繁重的课业和各类“超前”培训中解放出来,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引导教育回归初心、回归本分,才能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让教育回归学生。少年强则国强。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双减政策”能促进教育真正回归学生,让更多学校和教育者把更多时间用于培养“全人”,真正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发现差异、尊重差异,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路径,搭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通道成才的“立交桥”,实现“人人皆可通过教育成才成德”。

让教育回归学校。“双减”政策有利于让教育主阵地真正回归学校,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新路子,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学习体系。通过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们不断学习探究,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学艺术。通过学生评价体系的改革,引导学生们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通过多样化的课后延时服务,解决家长接送孩子难的民生痛点,有效地提升教育的社会服务水平。

让教育回归家庭。“双减”政策落地后,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寒暑假等将不再被校外培训所“占据”,学生们有更多时间进行家庭亲子互动、阅读、运动等活动。同时,让更多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育人的教育生态。不仅有利于亲子关系和谐,也将推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以及“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从而开启“大教育”和“大学习”时代。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八

新学期已经过半,在这个学期里,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它给我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一放学就背上沉甸甸的书包,把所有的作业都带回家写。每天不仅有书面作业,还有一系列的打卡和阅读,一到家就得埋头苦干,马不停蹄地写作业。就这样,也要到睡觉前才能完成所有任务,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而今,“双减”政策如约而至,老师布置的作业减少了,而且会在中午提前布置,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完成。大部分同学都参加了学校的课后托管,在学校就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家庭作业,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我们班还实行了“作业完成排名榜”,同学们为了上榜或排上前二十,在班里你追我赶地做作业,生怕落在谁的后面。在这样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我们的学习热情“蹭蹭”地往上涨,作业做得又快又好,效率很高。大家听到某某同学作业已经做完了,而自己还差一大截时,感受到的不是被比下去的失落,而是无形中增加更多的动力。

这样,我们在校就完成所有的作业,大街小巷里再也看不到被沉重的书包压弯腰学生的身影,家里没有奋笔疾书到深夜,独守书房的孩子身影,也没有因辅导作业而焦躁不安的父母身影……我们的亲子关系从此母慈子孝,爱意融融。

另一方面,校外学科培训负担也减少了,大家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课堂里,这样也大大提高了我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节假日里,各个公园等运动场所更是欢声笑语,热闹非凡。

“双减”政策,给我们学习、生活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改变。我愿意用自己宽大的胸怀去拥抱它,让它继续在我们的身边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九

减了,“双减”政策下来了,我的噩梦也来了。

想当年,我可是教育界的一方豪强,手底下数十个金牌教师,从我这个教育机构走出的学生数不胜数,个个都是一顶一的好学生。

那时候,哪个家长不想把孩子送到我的机构里面?哪个家长见了我不得恭恭敬敬的?哪个家长不得想方设法把我约出来吃顿饭,好让自己家孩子能进我的机构?那时候,我走一走,家长们就得颤三颤,生怕让我觉得服务不到位,耽误了自己家孩子。唉,时过境迁哪,“双减”这一杀招,直接将我压得再也起不得身。学生们不来培训了,家长们自然也不送钱了。我呢,工资也发不起了,所以讲师们都走了,这机构也倒闭了,剩下我一个人守着这个孤零零的门面。

辅导班在减少,机构老板们的钱也在减少,看来更加公平的局面将要来了。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十

一减义务教育阶段过重作业负担。一是减少作业总量。通过健全作业管理机制、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合理调控作业结构、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坚决防止学生书面作业总量过多。二是提高作业质量。通过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坚决克服机械、无效作业,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三是强化教师职责。通过教师切实履行好作业指导职责,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并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做好答疑辅导,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作业。四是减轻家长负担。布置作业或批改作业属于学校教育的范畴,所以《意见》要求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检查、批改作业,不给家长增加额外负担。

二减校外培训负担。一是坚持从严审批机构。二是严禁资本化运作。三是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四是严控学科类培训机构开班时间。五是学科类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

首先,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最后,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总的来说,学生端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除了学科类的成绩也能在别处(德智体美劳)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机构端则是严禁资本运作、从学生和家长中牟取暴利。

“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

不难看出,“双减”政策出台的目的是通过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布置,提升课后活动质量,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构建教育良好生态的目的。

双减,减轻了家长的精神负担和家庭的经济负担,让学科教育重新回归学校主阵地。

作为家长——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面对“双减”,应该怎么做?

在“双减”政策出台后,要培养优秀的孩子,的确是少不了要以家长的实力说话,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需要跟上,孩子的学习,更多的还是靠孩子的自驱力。

但是培养出来一个独立自主的孩子首先得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学会亲子教育,从小给孩子一种良性教育。只想花钱、不想花时间和爱心陪伴孩子的家长,势必会拖孩子的后腿。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十一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学生课业压力大、青少年自杀率逐年攀高、社会职业分布不平衡、产业奔溃、资本当道...当这些问题开始在中国显露时,我们有勇气、有能力叫停。

相信我们未来的教育会更加健康与光明,孩子们也能拥抱快乐充实的童年。

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让资本肆意横行。

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

从维护公平正义来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不能成为奢侈品,更不能让优质教育成为少数有钱人的“专利”。

“双减”政策主要是使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意义主体的价值得以呈现,实现人性启迪、思想启蒙与精神塑造。要通过教育使人成为彰显和谐性、独特性与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双减”旨在恢复教育生态,避免应试化、短视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精神及综合素质,全面夯实人才积淀,进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及民族复兴伟大事业。

最后用安德烈说的话送给同学,共勉!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十二

2021双减政策是什么?双减政策,一是减轻作业负担,第二个就是减轻大家的校外培训,各大培训机构肯定也会收到影响。所以今天小编第一时间整理了双减政策解读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快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把!

近期,北京市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措施》,提出多项切实举措,引发公众关注。自“双减”文件发到8月19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纷纷出台落实举措。让我们一起关注目前各地落实“双减”政策的新动态!

天津市委、市政府组建了由天津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副组长,相关委办局组成的天津市“双减”工作专班,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并迅速启动全市“双减”工作。

目前,天津市“双减”工作正在围绕“全面深入调研、加强宣传引导、加大治理力度、完善机构设置”四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全面深入调研。工作专班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制定全市总体工作方案;各区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精做细做实有关工作。二是加强宣传引导。宣传中央有关精神及政策要求;宣传本市素质教育成果,加大教育观、人才观、育人观等宣传引导力度;及时曝光问题严重的校外培训机构典型案例;各区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及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宣传报道各阶段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加大治理力度。开展暑假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严厉查处违反政策要求的校外培训机构。四是完善机构设置。各区教育局单独设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专班各成员单位加强工作力量配备,加强沟通协调,统筹推动工作。

下一步,天津市“双减”工作专班将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天津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7月27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河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勇文章《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推进“双减”工作》,从教学质量、日常管理、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四个角度介绍河北省对“双减”工作的部署。

河北省将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和规范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推进“双减”工作的关键,确保“五项管理”督导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小学课后服务所需经费全部由同级财政承担;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准入和审批设置标准,加强日常监管。

课后服务方面,杨勇表示,把小学课后服务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完善经费保障机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同级财政承担,不向家长收取费用。同时,着力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全省开展课后服务的小学比例达到100%,实现全覆盖。

日常管理方面,要求加强中小学生手机、作业、读物、睡眠、体质等“五项管理”,建立责任督学日常督导制度,强化逐月督导,确保“五项管理”督导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要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建立工作清单,设立专门举报平台(电话),凡举必查。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行业准入和审批设置标准,加强日常监管。自今年5月起,组织全省8000余名责任督学每月一次开展全覆盖、全方位、无缝隙的逐校(机构)逐项督导检查,建立问题督办清单,跟踪整改落实。

山西:已有60个县(市、区)开展“双减”试点工作。

7月15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刊发山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秋柱撰写的《坚决扛起“双减”责任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李秋柱介绍道,目前,山西省已有60个县(市、区)围绕提供校内周末服务、整治学科类校外培训、合理利用校外资源、创新培训收费模式等内容开展“双减”试点工作,覆盖全省所有设区市。

下一步,山西省将根据中央有关精神,尽快制订出台“双减”工作方案,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落实。

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突出作业研究在备课环节中的地位,做到作业内容与教、学、评相一致,提高作业的科学性、有效性。严控书面家庭作业总量,支持中小学积极探索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应用“基础作业+弹性(特色)作业”的模式。坚决杜绝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二是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丰富校内课后服务内容,拓展课后服务供给渠道,推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支持鼓励学校创造条件满足学生在校内午餐午休需求。支持学校在周末和假期开展课后服务,提供以拓展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服务,供学生自愿参加。

三是依法治理校外培训。出台《山西省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明确校外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设立审批、教学管理、收费管理、违规处理等相关规定。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各级教育部门着手成立专门机构,重点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语言类培训机构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创新培训收费模式,严控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

四是强化教育督导评价。强化省、市统筹,落实以县为主管理责任。各级党委、政府不应将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纳入招商引资、振兴实体经济、发展新兴服务业等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做好对市、县级政府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加强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工作评价,加强督导,推动市、县级政府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健全责任体系,形成教育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协作的良好机制,形成合力。

8月12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双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工作部署,对内蒙古“双减”工作提出全面要求。

近段时间以来,内蒙古各地迅速行动,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落细取得初步成效。自7月15日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审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并印发以来,各地按照方案确定的5项重点工作任务,扎实抓好校外培训机构借学校名义招生、占用学校办学资源,办班收费专项整治;违法违规举办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校外培训机构超前、超纲培训专项整治;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及在职教师组织或参与培训行为专项整治。

目前,全区各地各相关部门正在按照要求,抓住暑期关键节点,迅速行动,推进落实,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的集中年检、及时查处违规培训行为。截至8月5日,全区共排查审批(备案)学科类培训机构2772个,暑假期间已全部停止培训业务,“双减”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全区12个盟市和80个旗县(市、区)建立了监督举报平台,公布了举报邮箱和电话,其他23个旗县(市、区)也在陆续建立监督举报平台中。此外,各盟市还陆续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目前全区已有社会监督员519人。

同时,坚持疏堵结合原则,全区各地积极开展暑期托管服务试点工作,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进一步推进“双减”政策落地。

另据自治区教育厅“双减”工作专班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定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在秋季学期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课后服务全覆盖,全面落实“52”服务模式,缓解学生家长对校外培训的依赖。

7月30日,辽宁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电视电话会议在沈阳召开,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副省长王明玉参加会议并讲话。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要求,对全省“双减”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会议强调,狠抓重点任务,全力组织开展“双减”工作。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坚持校内校外、线上线下相结合。首先,做到学校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向课堂要效率,做到应教尽教;减少机械重复无效作业,提高作业质量;秋季开学后全面推开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其次,校外培训机构管理落实严格审批、严格监管。全省“双减”工作总的目标是学生和家庭负担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

会后,辽宁省成立7个督导组,8月初陆续进驻各市,对“双减”工作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7月22日,吉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忠在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文《强化“四个结合”推动“双减”取得实效》,介绍吉林省在“双减”行动中的一系列措施。

文中,王忠提到,要疏堵结合,减负同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同时,他还表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观,将教育教学的自主权还给学校,克服评价标准中的“唯升学”“唯分数”倾向。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出后,黑龙江省教育厅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迅速落实“双减”文件精神,由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厅(委)领导带队成立10个督导组深入13个市(地)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整治工作进行督导,并启动学科类校外培训“348105”整治规范月行动,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本月,黑龙江启动整治规范月活动,深入推进“双减”工作。为打击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违规办学及在职教师违规补课线索等相关问题,特设监督电话以及监督机构,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此外10个省、市联动专项督导组暗访了11所校外培训机构,发现校外培训机构普遍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夸大宣传、超前超纲教学等问题。黑龙江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对学科类培训机构逐一排查,对消防安全、疫情防控、超前超纲教学、学校与机构勾连等问题查清查实、严肃整改。

8月7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上海市中小学2021学年度课程计划及其说明的通知》(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严禁学校组织中小学生参加任何形式、任何范围的联考或月考,小学三、四、五年级期末考试仅限语文、数学两门学科,其他学科只进行考查,小学生学业评价严格实行等第制等。各初、高中学校要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反映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促进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

7月,江苏省教育厅厅长、党组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并对近期贯彻工作提出要求。

葛道凯强调,推进“双减”工作要进一步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和依法治理。要结合江苏当前推进“双减”工作的实际,建立协调工作机制,形成治理合力;研制工作实施方案,压实部门责任;推进国家、省级试点工作,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葛道凯要求,当前要认真组织好《意见》的深入学习,精准把握政策,学深悟透,学以致用。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双减”工作,扎实推进,创新工作,为新时代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提供江苏经验、贡献江苏智慧。

浙江:以“五项管理”为抓手,重点落实“三减三增”

一是以制度重塑为重点,全面规范管理校外培训机构。浙江省政府多次召开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专题研究会议,省教育厅主动响应教育部最新要求,组建工作专班,强化数字赋能,重点聚焦标准、准入、监管、执法等4个环节,理顺部门职责,加强部门监管合力,形成一套长效管理机制。构建校外培训机构智能管理体系,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校外培训机构数字化监管。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坚持从严治理,对存在问题的机构严肃查处,依法规范教学培训秩序。

二是以“五项管理”为抓手,重点落实“三减三增”。将加强手机、作业、睡眠、体质、读物等“五项管理”督导作为今年教育督导“一号工程”和责任督学首要任务部署实施。扎实推进落实以“三减三增”为重点的减负行动,即减作业、增睡眠,减补习、增运动,减刷题、增实践,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三是以教育生态监测为牵引,营造良好育人环境。2020年浙江省着手从教育外部生态(宏观生态)、教育系统生态(中观生态)、个体发展生态(微观生态)3个维度研制区域基础教育生态指数,已取得初步成果。下一步,浙江省将全面推行县域基础教育生态监测发布制度,引导地方政府和学校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理解教育质量,重点监测作业指数、补习指数、睡眠指数、近视率等与学生学业负担密切相关的因素,积极营造基础教育优质、均衡、绿色发展的良好生态。

安徽:将对作业、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督导列为2021年责任督学重点任务。

7月23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安徽省教育厅厅长赵振华文章《“五个强化”推进“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文章提到,安徽省委、省政府从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部署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管理和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将其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根本性民生工程,纳入重点工作任务,加强跟踪调度。

赵振华表示,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将对作业、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督导列为2021年责任督学重点任务,从思想认识、政策把握、任务分工、督导频次等方面强化落实,明确每月至少到校督导1次,确保做到所有中小学校全覆盖。全省16个市、104个县(市、区)均建立起了责任督学专项督办机制,对区域内中小学校进行全覆盖督查。此外,招生考试、体质健康管理等方面工作有序推进中。下一步,安徽省“双减”工作将从行动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规范课程设置、课后服务管理、督导检查五个方面开展行动。

7月29日,福建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研究做好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提升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努力满足学生课后服务需求,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强化政府统筹,落实部门职责,发挥学校主体作用,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强化督促检查和宣传引导。要加强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扎实做好试点探索,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确保“双减”工作平稳有序。

截至今年8月14日,江西省共有1023所学校开展了暑期托管,参与学生人数共计13.4万人。全省暂停及注销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377所,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暑期班全部关停。

省教育厅基教处负责人介绍,江西省正加快研究制定“双减”工作的相关措施和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下一步,将建立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部门联动和监管长效机制,规范培训行为,并及时发布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情况,曝光存在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同时,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作业管理水平和课后服务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招生改革等,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减少参加校外培训需求;将落实“双减”工作的实际成效作为督导评价地方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重要内容,开展专项督导,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单位以及相关责任人严肃追责。

山东:校外培训机构治理规范情况,将列入各地重要督导评估内容。

7月,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山东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文章《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双减”工作》,从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校外培训、配套措施四个角度介绍山东省对“双减”工作的部署。

为推进“双减”工作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山东省建立中小学学科作业班级统筹公开和总量控制制度;引进退休教师、社会志愿者和专业人士到校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辅导;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把“双减”工作纳入各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

7月28日,山东省教育厅等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专项整治“证照不全”校外培训机构,以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严格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减轻中小学生校外培训负担。

目前,山东省已有多个县市区发布通知,停止部分类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

郑邦山在文中提出落实“双减”的六项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健全减负责任机制。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常态化监测制度,科学制定中小学生负担评价指标。结合减负工作需要,调整督导内容,每年组织督查和暗访,将减负列入师德考核内容,工作不达标的,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晋级等方面一票否决。

二是进一步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中小学减负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更加浓厚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学生家长、广大群众切实转变教育评价观念。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是进一步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督促学校落实减负规定,对学生到校时间、作业量等作出明确规定。探索建立管控制度,健全完善家庭作业申报、年级组统一布置家庭作业制等制度措施。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研究,探索“减负、增效、提质”的新思路、新方法,为减负工作提供新动力、新方案。

四是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治理。坚持依法治理、标本兼治,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尤其是在从业人员资质、资金监管、合同使用、课程质量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培训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校外培训负担,维护孩子身心健康和家长合法权益。

五是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整合课程资源,从减轻负担入手,编写浅显易懂的教材。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注重作业的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注重作业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达到轻负担、高质量的目的。

六是进一步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加快推进中考和高考综合改革。制定学校工作、教师工作和学生素质评估方案,形成适合素质教育要求、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综合评价体系。科学制定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更加注重过程评价,切实为广大考生“减负”“降压”。

8月11日下午,湖南省教育厅召开会议就推进“双减”工作进行部署,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多措并举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按照会议要求,各中小学校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招生考试改革、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促进城乡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教学体系,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要提高作业管理水平,减少作业总量,安排义务教育阶段“无家庭作业日”,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要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引导学生回归校园、回归课堂,根据本地实际、家长和学生需求、季节变化弹性调整课后服务时间,为学生和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此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活动,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同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从严审批机构,加强收费监管,规范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严控广告宣传,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问题的校外培训机构。要确保“双减”工作取得实效,层层压实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做好宣传引导,凝聚家校合力,有力有序推进“双减”工作,对标“1年内有效减轻、3年内成效显著”时间线,坚决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广东:不再审批新学科类培训机构,不得销售周末假期学科课程。

8月,广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坚决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从坚持从严审批机构、规范培训服务行为、加强培训广告管控、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强化校外培训收费监管、统筹规范其他培训行为六方面明确了具体要求,具体内容为:

(一)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全省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于开展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非学科类培训的机构(以下简称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参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和广东省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设置标准和要求进行审批,发放办学许可证,确保证照齐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以教育文化、教育咨询、教育科技等名义开展学科类培训的校外培训机构。

(二)规范培训服务行为。认真落实《意见》关于“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面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程、课时包;已经销售的,根据国家“双减”文件并征求家长意愿,坚决予以清理整顿。对于学生家长要求退费的,坚决退费;对于学生家长不愿意退费的,在落实《意见》要求的前提下,按照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校外培训机构不得泄露家长和学生个人信息,严禁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家长和学生进行营销轰炸。

(三)加强培训广告管控。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利用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刊登、播发校外培训广告。不得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内开展商业广告活动,不得利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材、教辅材料、练习册、文具、教具、校服、校车等发布或变相发布广告。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种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家长焦虑的校外培训违法违规广告行为。

(四)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各地要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五)强化校外培训收费监管。各地要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坚持公益属性,依规明确收费标准,坚决遏制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探索通过第三方托管、风险储备金等方式,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六)统筹规范其他培训行为。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现有的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的管理,参照《意见》有关规定执行。

广西: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

7月30日上午,自治区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下简称“双减”)工作协调会。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通知》和国家有关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

7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友谊文章《贯彻落实“双减”放松学生负重“双肩”》,介绍广西“双减”工作实绩。

广西出台落实“五项管理”相关文件,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在教育厅设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健全“双减”工作机制;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导,市场监督管理、民政、人社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全面摸底排查整治,重点查治校外培训机构的各类不良办学行为;并建立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制度。

2020年以来,全区各地开展治理工作370次,其中联合有关部门开展202次;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113所,完成整改1569所,取缔238所;定期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和“黑名单”,其中被列入黑名单的共294所。

课后服务方面,截至目前,广西开展校内课后服务的中小学总计1625所,参与校内课后服务活动的中小学学生总计116.42万名。同时,广西在暑期托管的内容服务上也在积极探索。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发出后,海南省教育厅发布通知称,要全面停止暑期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培训,严禁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班、思维训练班等名义面向学龄前儿童开展线下学科类(含外语)培训。

自通知发布之日起,海南省各地将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8月,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市教委联合召开全市教育系统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电视电话会议。

会议指出,重庆市已把“双减”工作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点任务,纳入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评价督导的一号工程,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强化工作督导、防范各种风险、营造工作氛围,推动“双减”工作落实落地落细。

下一步,全市教育系统要准确把握“双减”工作任务要求,从7个方面发力,系统推进“双减”工作。一是从作业上发力,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二是从课堂上发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从机制上发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四是从疏导上发力,提升课后服务水平;五是从管理上发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六是从协同上发力,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七是从创建上发力,强化示范引领带动。

8月6日,贵州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了《贵州省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方案》(下称《方案》)。要点包括:

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和营业执照的校外培训机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对有照无证的校外培训机构,要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文化教育类培训。线下校外培训机构未经备案开展线上培训的,由县级教育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培训活动。校外培训机构不得进行虚假宣传、虚假承诺、夸大营销、签订不公平协议等违法违规活动。

组织教师签订《贵州省中小学教师拒绝有偿补课和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兼薪。

承诺书。

》。培训机构招聘教师要符合《教师法》《教师资格条例》等相关规定,严禁无证上岗,教职员工招聘要严格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开展入职审查。

8月2日,云南省省长王予波主持召开第十三届省人民政府第118次常务会议,听取云南省“双减”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央地战略合作、深化“放管服”改革等工作。

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扛起责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组织保障、督导检查、宣传解读,建立工作专班,科学配置力量,以坚决态度、有力举措落实“双减”工作部署要求,着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规范校外机构培训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西藏:合理控制考试次数,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判学生。

7月31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了西藏自治区的工作落地经验,自治区教育厅厅长尼玛次仁撰文介绍了西藏在“双减”行动中的一系列措施。他提到,要坚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次数,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判学生。

尼玛次仁表示,要加强顶层设计,部门协同推进;规范招生办学行为,坚持相对较近、免试入学原则,小学一年级“应招尽招”、小升初“整班移交”、公民办学校同等同步招生,不以任何名义设立重点班、快慢班、实验班;提高育人质量,注重增效减负;坚持对校外培训机构严格审批登记、严格监管,细化校外培训机构办学标准。

此前,2019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曾联合相关部门制定《西藏自治区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明确了教育、发改、公安、民政、财政、人社、市场监管、广电、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了政府统筹、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减负工作机制。

2020年,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制定了《关于深化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育人质量的实施意见》,实施“教育+互联网”减负行动新举措,以西藏教育“珠峰旗云”平台为支撑,通过双师课堂、同步课堂、专递课堂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对学生开展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

尼玛次仁表示,要科学合理安排学生休息时间、在校学习时间、体育锻炼时间,保障学生正常休息权利。规范考试行为,坚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确定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次数,不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评判学生。规范竞赛活动,坚决治理各类违规竞赛活动,改革对学校、教师、学生、教育工作的评价体系。

下一步,西藏自治区将持续积极营造“双减”良好氛围,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严查重处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培训行为,深化家校合作共育。完善家校联动机制,会同妇联、团委等多部门重点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有机融合。

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厅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努力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确保“双减”政策落实落地。

坚持政策引领,推动制度“减负”。陕西出台《陕西省义务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管理指南》《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陕西省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指导标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工作方案》及配套文件,定期公布校外培训机构黑白名单,为“双减”提供制度保障。

坚持统筹施策,推动管理“减负”。陕西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和公办、民办学校同招政策,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全链条推进作业、手机、睡眠、体质、读物等五项管理,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定期开展校外培训督导检查,规范培训行为,缓解群众焦虑,为“双减”保驾护航。

坚持疏堵结合,推动服务“减负”。陕西全力推动课后服务工作,促进课后服务与“三个课堂”深度融合,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需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严肃查处“证照不全、超纲超前教学、一次性超3个月或60课时收费、违反培训时间规定、虚假广告宣传、学校教师在培训机构代课”等行为,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构建校外培训监管全省一张网,为“双减”拓宽道路。

坚持内涵发展,推动质量“减负”。陕西积极推进“课堂革命,陕西行动”,深化评价制度改革,成立全国首个省级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双减”筑牢根基。

坚持多点发力,推动协同“减负”。陕西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力让学生在校内学好、学足;通过父母大讲堂等,提升家校共育水平;发挥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活动场所作用,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明确要求停止义务教育段暑期学科类校外培训,协同发力,为“双减”营造良好环境。

青海:全社会熟知“双减”内容、重视“双减”工作、落实“双减”措施。

8月2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了青海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韩英的文章《落实“双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文章指出,青海省各地在逐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提供了多种特色的课后服务;各地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校内课后供给等工作任务统筹安排,综合施策。

韩英表示,青海省统一制定了《学校公开。

承诺书。

》《教师公开承诺书》《家长承诺书》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印发给了每一所学校、每一名教师和每一位家长,确保政策宣传学习到位,形成全社会熟知“双减”内容、重视“双减”工作、落实“双减”措施的氛围。

同时,青海省借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之机,全力推动部门、学校、教师、学生评价制度改革,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文章还指出,青海省教育厅工作人员开展实地调研,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并逐级明确职责分工,以督导考核为抓手,推动工作落实。在督导过程中,要避免形式主义,强化责任落实,严肃追责问责,注重工作方式方法指导。

此外,青海省各地在逐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以学校提供特色课后服务等多种形式,增加了学生社会实践、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特长发展等方面的时间。各地在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把校内作为“双减”工作的“主战场”,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校内课后供给和加强新时代学生体育、劳动教育等各项工作任务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综合施策。

甘肃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的通知》,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提出明确要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要“一校一案”制订课后服务具体实施方案,确保今年秋季开学后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同时,各地立即停止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暑假期间培训活动。

《通知》要求,各地要将落实“双减”工作情况及实际成效,作为督查督办、漠视群众利益专项整治和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的地方、部门、学校及相关责任人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

8月6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厅长李秋玲文章《积极推进"三个提升"着力确保部署到位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全面落实》,从学校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三个角度介绍宁夏对“双减”工作的部署。

为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见效,李秋玲表示,一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2020年,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实施意见》,规范教学管理,优化教学方式,发挥教研支撑作用,以"互联网+"赋能教育教学,让课堂教学在变革中提质增效。

二是提升作业管理水平。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实施意见》,制定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十条措施”,严控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创新作业方式,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避免机械、无效训练,切实减轻过重作业负担。

三是提升课后服务水平。完善课后服务机制,加快推动课后服务全覆盖,加快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加快完善课后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课后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开展。

李秋玲指出,下一步,宁夏将从根本上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成立“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区)比照自治区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学校课后服务性或代收费标准、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办法、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办法、教师增量绩效核定办法等制度。

对无证无照的校外培训机构坚决取缔,对超前超纲、内容低俗、虚假宣传、收费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的,责令停业整顿。同时,开展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和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整治。

另外,将“双减”工作纳入市、县(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的重要内容,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漠视群众利益的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及时宣传推广“双减”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

8月1日,教育部官网“‘双减’在行动”专栏发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双减“工作经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教育厅党组书记胡艳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黎兴平分别撰文介绍了新疆在“双减”行动中的一系列措施。

胡艳桢表示,新疆自治区教育厅在“双减”工作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师流动。强化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规范课堂教学,控制作业难度,控制考试次数,不出偏怪题,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坚持“零起点”教学,杜绝“提前教学”“超纲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新疆要求开齐开足全部课程,保证音、体、美、综合实践等课程教学时间,保障课外兴趣活动和每日校内体育锻炼时间。注重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作业设计,倡导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合理安排孩子课余生活,理性看待校外辅导培训的作用,不盲目攀比跟风报班,不额外增加学生家庭作业负担,遏制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现象。同时,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教育,提升课后服务供给能力,指导各地进一步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

据介绍,截至目前,新疆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已达66%,全区参与学生数80.54万人。

据介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307所校外培训机构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注册,目前,合规机构数为300所,尚在整改中机构数为7所。新疆城区中小学课后服务开展率已达66%,全区参与学生数80.54万人。

黎兴平表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严格控制作业总量,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给学生留作业。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对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提出明确规定,并要求各地统筹合理安排中小学生作息时间。

同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严禁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补课,严禁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学课程教育,严控暑假作业总量。鼓励教育家长履行暑期监管责任,引导学生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曾印发《兵团校外培训机构负面清单》《兵团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关于做好兵团民办教育机构审批登记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内容、审批流程及设置标准及监管重点;公布群众投诉举报电话,畅通问题反映渠道,持续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

据介绍,目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有307所校外培训机构在“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完成注册,并实行动态更新黑白名单。目前,合规机构数为300所,尚在整改中机构数为7所。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十三

根本区别在监管。在西方国家,教育不是不可以盈利,但必须把挣的钱再投入到学校建设中。办更好的教育,这是共识,也是对资本进入教育的主要要求。对于那些完全以牟利为目的的资本进入教育,西方国家有着严格要求与监管,上市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在中国,这些钱基本成了股东的利润,上市是为了扩大再生产,获得更多利润,于是不少校外培训机构都办成连锁店。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成为资本眼中充满诱惑的肥肉。

毕竟,对教育的高追求才是“双减”政策背后的最重要动因。人与人是有差异的,因材施教是教育的基本规律。否则,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治理整顿,很可能为满足这些更高教育追求设置障碍。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合理满足,资本必然会想尽办法找漏洞去钻,比如已经开始兴起的上门家教服务。

这次轮到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市场。在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国家对校外培训机构祭出禁止上市的重拳。中国教育类上市公司多达20余家,其中市值最高的,几乎都是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即便是把教育当服务贸易的西方国家,也很难看到教育类的上市公司,尤其是以办学为主的上市公司,更不要说这么高市值的公司。

2019年红黄蓝事件爆发后,资本对教育的扭曲首次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学前教育之前一度被错误定位为完全的市场服务,几乎没有任何约束的学前教育成为资本热衷的市场。资本逐利,无可厚非,但到了教育领域,资本逐利产生的负面作用不容忽视,甚至成为一种“恶”。2019年,国家对学前教育政策进行大调整,明确国家需要承担主体责任。在大举增加学前教育投入的同时,为遏制学前教育乱象,学前教育机构被禁止上市。

在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的同时,更需直面家长的现实需求。“双减”政策明确提出,“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这也是此次“双减”政策的首要任务之一。我们亟须检讨过去一些不恰当的减负政策,尤其是从思想理论上。比如小学三点半放学的规定。这被很多人认为是忽视了家长的现实困难与教育需求,客观上把学生与家长推给市场,推给校外培训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做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资本在逐利本能驱动下搅乱教育市场的同时,也大幅提高了大量家庭的经济负担。阻断逐利资本侵入义务教育,已经迫在眉睫。如很多人所预期的,这次的“双减”政策对校外培训机构下了禁令。但笔者想提醒,禁止上市不等于不支持社会各界参与教育,国家禁止的是以逐利为目的的资本介入。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整个校外培训机构迎来灭顶之灾。7月23日,教育类股票开始狂跌,比如回港上市不久的新东方港股周五以40.61%的跌幅收盘,美国上市的所有中国教育类股票也深度下跌。

还值得警惕的是,近期受“双减”政策的影响,资本开始涌入高等教育,大量收购民办高校,有一家民办高校集团已经下辖近20所民办高校。一些民办高校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地方政府按人头的补贴或者拨款,资本又会给民办高校带来什么?教育和资本的游戏还没有结束。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十四

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下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1.什么是“双减”政策?

相信经常冲浪的你,在浏览各大新闻/资讯网站时多少都会弹出过这个字眼——“双减”政策。

于冲浪选手而言,不难理解其中的含义,但对于家里没有孩子又甚少接触时事的人来说,便是“想破脑袋”也不明所以然。

简单来说,“双减”政策就是做两大减法,一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二是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首先,为提高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其次,“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

最后,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第二十四条规定,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对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逐步大大压减,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存在不符合资质、管理混乱、借机敛财、虚假宣传、与学校勾连牟利等严重问题的机构。

总的来说,学生端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除了学科类的成绩也能在别处(德智体美劳)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机构端则是严禁资本运作、从学生和家长中牟取暴利。

3.“双减”政策落地各省(市)是如何做的?

7月下旬,国家正式颁布落地了传闻许久的“双减”政策。8月11日,国务院发文明确“双减”半月通报制度,拟对各省“双减”工作落实进度每半月通报一次。通报重点是各地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情况、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情况、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情况、违规培训广告查处情况和群众举报问题线索核查情况等。

据了解,“双减”政策会率先在北京、上海、沈阳、广州、郑州、长治、威海、南通、成都九个城市试点,其他省份则至少选择1个地市开展试点。目前,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重庆、海南、江西等地已经陆续发布“双减”政策细则,相关内容整体上与中央出台的全国性“双减”政策保持一致。

从各省(市)发布的具体实施文件来看,都强调了关于“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及“外资不得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等监管要求。节选部分省(市)及细则如下:

(1)广州:提出了以“一少两优三提”为主要举措。

8月14日,广州发布了具体的“双减”细则。通知重点主要有以下几点:彻底摸查清楚培训机构数量,督促机构每周五前在平台上更新机构相关信息;不再新审批面向中小学生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周末、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不得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

8月26日,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通知》,提出了以“一少两优三提”为主要举措,“三提”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业设计质量和学生身体素质;“两优”即优化校内课后服务和作息安排;“一少”即减少考试次数。

此外,广州市“双减”细则还提出,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正常上课日周一到周五都开展,每天至少2个学时,其中至少安排一个学时的基本托管,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2)北京:课后服务中不得引入任何学科类的项目。

8月18日,北京市发布“双减”政策具体实施措施,提出的目标是,确保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于2021年底前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

在北京的这次举措中,也将课后服务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即课后服务中不得引入任何学科类的项目,从最大程度上保证孩子的时间,可以通过各种丰富的校园生活,充实课后服务,但是,学科类的项目是坚决不允许引进的。

此外,北京这次发布出来的通知还明确规定:任何关于学科类培训的机构,未来都不允许上市。以学科培训为背景的机构,在未来的时间中也不会被批准。

(3)上海:用1年时间使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管控。

8月24日,上海发布《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对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等作出具体部署。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用1年时间,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总量和时长得到有效管控,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校内课后服务全面覆盖,线上线下学科类培训机构规范工作如期完成,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有效减轻。

上述意见明确,到2023年,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校外培训行为全面规范。

"双减"政策下,教培机构的出路在哪?

曾几何时,在各路资本加持和推动下,线下线上教育培训类公司狂飙突进,在线教育更是扶摇直上。iimedia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在线教育行业增速在2019年逐步递减,用户红利逐渐消退。但2020年,“黑天鹅”事件发酵促使在线教育迎来新的转机,在“停课不停学”的政策扶持下,在线教育市场规模增速回暖,市场规模达4858亿元,增速上升至20.2%。

不过,“多拿一分、干掉千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内卷”却严重透支着家长和学生的身体和精力,监管已在所难免。

伴随着《意见》和“双减”政策的落地,教培机构也迎来了转型期。8月19日,北京“双减”细则发布后,新东方、好未来均发布公告称,相关新规将对其学科类培训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具体而言,新东方已停止在北京地区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前暑假期间提供学科类校外培训课程;同日,好未来、网易有道、高途也发布公告表示,根据北京新规目前已停止在北京地区周末、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前暑假期间的学科类校外培训课程。

值得注意的是,向非学科类拓展成为不少机构转型的首要选择。例如,新东方北京学校成立了北京新东方素质教育成长中心,下设艺术创作文化馆、人文发展研究所、语商素养沉浸馆等六大板块,瞄准素质教育、家庭教育市场;近日,好未来旗下“励步英语”也已更名为“励步”,并宣布品牌全面升级,将在全新的励步儿童成长中心推出戏剧、美育、益智、口才、读物五大素质教育产品。

此外,a股上市公司豆神教育也于8月初发布公告称,决定对公司主营业务进行全面转型,重新规划整合后的主营业务分为tob端的智慧教育服务业务、优质课程内容进入课后延时服务业务、大屏端视频分发业务;toc端的艺术类学习服务业务、线上软硬件结合的ai伴学产品。

而早在7月28日,成立于2012年的在线教育公司猿辅导就正式推出国内首个基于ai互动内容+动手探究的steam科学教育产品“南瓜科学”。在发布会上,有员工透露,“这是猿辅导的第一个转型动作”。

"双减"政策落地,哪些赛道迎利好?

目前来看,“双减”政策落地后,教育智能硬件和职业教育将成为热门赛道。

(1)教育智能硬件。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教育智能硬件有学习机、点读机、翻译笔、智能护眼灯、教学机器人等多个品种,包含了学生在课堂、客厅、学校、户外等多种应用场景。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道自2017年开始推出智能硬件,目前在扫描笔领域做到行业领先;腾讯入局较晚,2020年推了一台智能台灯,但反响一般;讯飞从2017年开始,从翻译机、学习机、手写板等进入智能硬件领域,发展较快;罗博科技自2016年进入该领域,推出智能手写笔,发展迅速,占到该赛道市场份额50%以上。

不少言论认为,随着近期“双减”政策落地,在线教育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纷纷加速转型,教育领域的多条赛道进一步细分。其中,智能教育硬件备受资本和各大厂青睐,或接力k12教育成为新的发展重心。

其实这样的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从各大厂商的动作就能窥见一二。8月25日,网易有道携手华为智选联合推出的首款教育智能硬件——华为智选有道智能词典笔正式开售。此款词典笔是两大科技公司将共同探索iot生态下的教育场景,完成教育与家庭链接的最后一环。

“双减”政策对教育硬件这一赛道意味着什么?“‘双减’政策对于我们来说机会大于挑战,未来,将会迎来更多机会。”说起此次“双减”政策对行业带来的影响时,罗博科技ceo殷述军坦言道。

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则在8月25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双减政策下,强调回归校内教育主阵地,校内市场容量会增大,科大讯飞基本教育理念和战略布局会更有优势,整体对讯飞的业务形成利好;另外,学生探索自主学习的时间增多,会对学习机的销售形成拉动。

(2)职业教育。

“双减”政策前,k12教育是资本的宠儿。但“双减”政策落地后,星光熠熠的k12学科培训赛道趋冷,资本的大船开始驶向职业教育。

艾媒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1年1-7月,教育行业共发生222起融资事件,共融资586.67亿元。2021年7月,教育行业共发生了29起融资事件,共融资147.38亿元。与6月相比,融资总金额增加超1倍,融资事件数增加5起。

而从细分领域来看,职业教育融资数量为11起,居于细分领域榜首;教育信息化以9起的数额排在第二位。k12教育、语言教育、幼教领域融资数量各为2起,而留学、素质教育、教学设备领域融资数量各为1起。

资本之外,政策也在加码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政府出台多项监管政策,针对培训教育机构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依规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审批登记、开展专项治理、强化日常监管,切实规范校外培训秩序,关停部分不合规机构,使得市场获得了部分出清,同时提高了职业培训机构的准入门槛。政府监管政策的不断完善将有助于规范行业发展。

而在今年的4月12日,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标志着中国职业教育全面进入以高质量为主线的新发展阶段;5月14日,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落地,明确支持企业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民办学校,政策的不确定性被消除;6月1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对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下称“草案”)进行分组审议。这是现行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9月1日起实施以来首次“大修”。草案规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业教育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事实上,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已经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据央视财经报道,“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多地学科类培训大量取消,而体育培训则“爆棚”,一些热门项目更是一位难求。据悉,此前深圳教育部门已出台政策,从2021年开始,深圳中考的体育成绩提高到50分,这已经给体育培训行业带来了非常多的生源,加上“双减”政策落地,无疑将给体育培训带来成倍的市场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职业教育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增长。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5-2019年期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规模整体也呈快速上升趋势。2020年职业培训行业受疫情影响,由于线下课程无法开设,导致市场规模出现大幅下降,市场规模下降至2088.0亿元,同比下滑8.9%。

此外,职业培训机构的总量也不断扩大。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年中国职业培训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至今中国职业培训机构总量呈上升趋势,截至2021年5月底,存续职业培训机构数量达164678家。从新增机构数量来看,2017年以后,中国每年新增职业培训机构数量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年注册量达1.5万家以上。

总的来说,“双减”政策下,教培机构必将面临阵痛期。但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认为,尽管短期可能会有一些限制,比如在一段时间内,必将有大量资质不规范的机构受到调查处理,但这对投资者来说无疑也是一次难得的洗牌机会。对教育培训行业而言,监管不严可能形成一个门槛低、管理松懈、违法成本低、短期收益高的环境。不仅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障,经营者自己也最终将反噬己身。只有监管严格了,才能造就一个公正公平的竞争市场,实现消费者权益和经营者利益的双赢局面。

双减政策的目的和意义篇十五

双减政策的落实,已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我就来说说,我所理解的双减政策。

首先是事关孩子的教育成本。双减政策的落实,不但能解决抚养孩子教育成本过高的社会现象,有效控制了孩子养育成本过高的问题。这一政策的落实,可能导致生育率的上升,三胎政策的落实,从而提升我国国民生产劳动力。

其次,重点宣扬职业人员地位,这与双减政策共同透露出的一个信息就是,比起许多靠教育资源堆叠出来的“高材生”,国家更需要的是有价值有能力有技术的职业人才。这同样对于就业问题和大学生普遍眼高手低的问题有所解决。这体现了国家对于职业人员的迫切需要,也同样是对劳动力的迫切需求。

然而除了这些正面影响,负面影响也同样存在,不仅有眼前的还有更深远的。眼前,关闭的是大批量的培训机构,但是私人教师却因此得利,只是从集中转为分散,明面转为了背面。最终可能造成阶层的固化,贫富差距过大。

目前双减政策落实是较为严格的,国家也体现出执行政策的决心。其对于市面上教育机构的冲击力巨大,明确将资本杜绝在教育门外,确实保证了教育的纯洁。

希望在未来,双减政策能切实提升民生。

一、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有利于实现祖国的共同富裕。

我们所说的富裕,其追求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富裕,更是精神层面的富裕。共同富裕也不是平均主义,因为政策强调“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因而要求优化分配制度;同时,“必须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这就要去降低居民的生活成本。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未来的竞争应该更公平、分配应更合理、社会应更和谐、环境应更清洁、治理应更井然。其终极目标是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从我国居民收入结构上看,我国的分配格局呈城乡差距显著和区域发展不均的现状。教育机构的垄断、资本的无序扩张、市场过度竞争带来的“内卷”,皆是广大人民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绊脚石”。加之资本市场的无序扩张,进一步扩大了贫富差距。这一切,都是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的。

只有移除这些不可承受之重,方能让百姓真正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近期乃至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政策逻辑。

所以,再来看“双减”政策。国家的教培新政,致力于帮助家长和孩子们跳出内卷,将眼光长远的放到教育本身,为孩子带来他们真正需要的、能受益一生的知识。联系“共同富裕”的伟大使命,国家正在为实现,公平,公正,稳定,健康而努力。

二、拉小贫富差距,为普通家庭创造流畅的教育通道。

“双减”政策之前,父母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花巨资买学区房,上培训班,而普通家庭没有足够的资金上好学校,这就导致了两极分化,阻碍了普通家庭的正常教育通道。

就拿美国教育来说,在美国公共教育体系每况愈下之际,美国的私立学校却维持极高水准的教育水平,远远超过公立学校的各种优越性。虽然大家深知私立学校的学费昂贵,但私立学校的高质量教育绝对“物有所值”。据统计,私立学校毕业生进入常春藤名校的机会是公立学校的五倍。

《大西洋月刊》文章进一步披露,私立学校毕业生也是常春藤名校里优秀生的主体,毕业后成就更大。难怪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的子女,都是走从私立中学进入名牌大学的路子。而穷人无法受到那么好的教育就成了死循环,导致两极分化严重。

中国“双减”政策,就是为了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杜绝这种教育两极分化。

三、让有天资的孩子展现出优势。

众所周知,教育本质是指教育的内在要素之间的根本联系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特征。与“教育现象”相对。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教育,它的职能是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传递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促进人的发展,培养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全面挖掘学生的潜力有助于培养孩子身心和谐活动的操作,健全人格,帮助大脑潜能的开发,回归本质的教育。

我们知道有的孩子性格外向开朗,喜欢读书,有自信和活力,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喜欢在安静的气氛中画画,全面发展综合能力是现在教育的主要方向。教育的目的不仅帮助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素质,更重视人生的成长,回归教育的本质。

在报满课外补习班、追求分数至上的今天,很少有人真正思考过将孩子培养成才的真正含义。成才,在绝大多数父母心里,就意味着考试的名次,这决定了孩子是否能上名校,继而决定了孩子是否能找到一份好工作。

部分家长心里,可能认为孩子的成才意味着他将来能干一份体面出色的工作,比如当医生、律师等。还有一些父母,将孩子的成才等同于出人头地给自己长脸。至于什么是出人头地,如果问他们自己,他们恐怕也说不上来。

要知道,每个孩子天资不同,秉性也不同,即使一个家庭的同一对父母生养的孩子,从出生到婴幼儿时期,其表现也不尽相同。

后天的成长环境中,兄弟姐妹各自所遇到的待遇也各有差别。放到社会上来说,在不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差别太大,而每个孩子今后的发展,也绝非考名校所能决定的。如果名校真的等同于更好的未来,那么在名校毕业后人生跌入低谷并从此一蹶不振的大有人在。

而许多没有读名校的人,可能工作并不光鲜,收入也不高,但过得幸福的也大有人在。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早已屡见不鲜。

所以,教育的本质真的是要培养一个读书机器或考试机器吗?会读书会考试,就一定意味着人生从此一帆风顺,会收获幸福美满的人生吗?无可否认,真正优秀的人,各方面都优秀:不仅在学生时期学业优秀,成年之后事业有成。

而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通过环境的影响,通过老师的指引,更好的认知自己,把自己的天资放到合适的地方发光发热,更好的为国家发展展现自己的才华。

四、新高考的改革,让专业更加细化和自主化。

1、突破传统育人模式。

新高考改革政策的全面落实,目的就是培养个性化能力水平强的人才,改革之路确实需要更漫长的调整,突破各种局限迎接各种挑战,才会让改革的政策更为合理,突破了传统的育人模式,让每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得到全面激发,自然就会给社会增添更多的人才,让高考发掘更多的综合人才。

2、给学生更多自主权。

通过新高考改革,让考试变得更加公正公开,而且更有利于培养个性化人才,还能更深入挖掘综合水平更强的学生,这个对学生来说就会有更多的自主权,在高考方面就能避免一考定终身的局限,让每个学生面对高考都会有更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在选择高效的过程中也会有更多的条件,给社会挖掘更多的潜在人才。

新高考改革可以说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政策落实,也并不单纯是家长和学校要关注的问题,而是要让各界参与到高考这个流程中的不同个体,都要积极响应新高考的政策落实,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深入到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中,让高考的传统形式发生改变。

3、重视学生综合素质。

新高考方案的一大亮点,是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进行录取。

在关注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同时,更强化对考生的个性考察,力图在尊重高考统一选拔的前提下,实现高校与考生之间的“精准匹配”。

告别“随大流”。这其实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不仅要“埋头苦学”,还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身优势和劣势,既要提高竞争力规避“雷区”又要充分激发自己学习的激情。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升学的“筹码”?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在学习的同时充分展示自我、融入社会。要重视学生生活的丰富性,告别标准化、同类化、模式化的培养方式,发掘不同学生潜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