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大全(十三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4-03 21:55:13 页码:10
2023年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大全(十三篇)
2023-04-03 21:55:13    小编:zdfb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一

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 岳彩花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学习古诗的方法。

3.会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体会诗的意境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古诗的方法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冬天来到了,慈祥的冬爷爷又快给咱们送礼物来了。他的礼物十分神奇,会使光秃秃的枝条一夜间开满美丽的白花,会使绿油油的麦苗一夜间盖上一层厚厚的棉被,同学们说这礼物是什么呢?(生答)咱们是中原的孩子,见惯了平原的雪景,那么江上的雪景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江上雪景的古诗--《江雪》。(板书)

二、初读课文,正音辨字。

1.学生轻声自由读全诗,再指名读,齐读全诗。

2.出示投影片(1)。(辨析字形:蓑笠 钓鱼 孤独)

让学生举例加点字与何字相似。(衰钩狐)

三、学生析题,教师简介作者。

1.《江雪》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认为这首诗该写什么内容?

2.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柳宗元,这是他被贬官之后所写的一封来信。他对江上雪景的描绘是不是和我们谈的一致呢?下面我们就学习这首诗。

四、精读,理解诗句。

出示诗句卡片(千、张)边贴边读。(领读——自由读)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学生齐读此句,逐句理解,试译全句,可自学可讨论。

(2)检查自学效果,学生订正补充。

千山是什么意思?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鸟飞绝的意思是什么?

指名意译此句的前半句。

径是什么意思? 你是从何处知道这个字的意思的?万字是否就是一万呢?

人踪什么意思? 灭什么意思?查字典选义项(消灭、熄灭、消失)。

指名意译此句的后半句。

(3)让学生思考品味:该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冷清、寂静、凄凉的画面,)

让学生读、思、议,教师启发学生想象品味。

(4)指导朗读。(由画面、感情启发到语气、语速、停顿、重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5)过渡到第二句。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大自然中可以作为描写对象的景物有千千万万,作者只是抓住了两个典型的环境进行描写(千山、万径),因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然而,现在连山林中都没飞鸟,连路上都没有行人,你说这天气怎么样?这样的天气环境给人一种寂静、冷清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中,有没有人呢?请自学第二句。先逐字理解,再理解整句意思。(生自学)

(6)⑥检查自学效果。

学生齐读此句,逐一提问对以下宇词的理解。

孤、舟、翁、独。学生如果回答正确,则追向其理解的思路,启发其他学生知识的迁移。

难点理解:钓寒江雪是什么意思?有人钓雪么?从而让学生理解雪置于句尾原因;a.为了押韵,b.突出环境恶劣,c.点题。

(7)指名意译第二句,学生互相纠正补充,教师最后总结。

(8)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第二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老翁孤舟独钓的图景)

(9)指导朗读。(除语气、语速、停顿、重音外,寒字的颤音要读出来,以符合其凄凉、冷落的感情,师示范)

孤舟/蓑笠/翁,独钓/塞江/雪。

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全诗,以体会感情。

五、品读,体会诗句深意。

1.启发学生再次品读想象这首诗的第一句所描绘的画面,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由人鸟绝迹可以想象环境的寂静,给人的感受是清冷、凄凉)启发学生再晶读咀嚼第二句诗,在人鸟绝迹的环境中,在雪花纷飞的寒冷江面上,一个孤独的老人独自垂钓的画面,又给人以怎样的感受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觉得这位老人有着怎样的精神品质?(让学生读、思、议、发言)

其间可启发学生求异思维:(1)在寂静清冷的环境中独自垂钓可见其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2)在这样寒冷、静寂的大江上却能独自垂钓,也可以看出这位老人坚强不屈的性格,透出丝丝生气。诗言志,这也是作者的心境,作者的自喻。

2.配乐范读,生闭目想象画面,再次体会诗的意境。

3.出示幻灯片(2)(本诗画面)。生口述画面内容,意译全诗(语言训练)。再指导背诵,默写全诗。

六、总结学法。

让学生回忆后回答学习《江雪》的过程,再出示幻灯片(3):

a. 解题,了解作者。

b.朗读,弄准字音。

c.讲析,试述句意。

d.晶读,体会诗境。

e.赏读,背默全诗。

七、运用学法,自学《静夜思》。(注:1994年小语课本中此诗未入选)。

1.出示《静夜思》。

2.自学。

3.检查自学效果。

(1) 题意?作者?

(2)明月光?疑?举头?思?故乡?

(3) 解诗句,悟诗情;

(4) 放《静夜思》配乐朗读,配曲录音。

4.指名朗读与背诵。

八、默写《江雪》一诗。

[教案述评]

河南省长葛市教委教研室陈景尧

岳彩花老师是河南省长葛市第一小学的青年教师。以上《江雪》一课的教案是她在1994年许昌市优化课堂教学研讨会上,参加优质课评比时的教案,她荣获了许昌市优质课评选一等奖。

岳彩花老师的这节教案有如下两个特点。

一、教案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教案中可见每个教学步骤都是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即体现了训练过程。教案是训练学生未知能力的计划,而不是让学生应该知道的答案汇编。例如:让学生自找生字的相似字,自己解题,自己读诗,自己逐字理解,自己意译诗句,自己体会诗的意境。教师的职责仅仅在于指导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启发点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既注意答案的正确与否,更注意答案得来的思维过程。如径字是啥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如能理解抓、舟等字,则追问其理解思路,以启发其他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训练朗读能力上,教案设计具体扎实,可学可练。在体会全诗深意上,又启发求异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总之,让学生训练的主线贯串始终。

二、总结学法,运用学法。本节教的是首古诗,而学生学的是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步骤。这是教点金之术,这是使学生终生受用的学法指导,这是自学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会了吗?就再练习一遍,自学《静夜思》,并且检查自学效果,整个教学步骤扎实而有序。

(第一范文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江雪)

此文转载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二

设计说明: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情感,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学习目标:

1、理解“千山、绝、万径、踪、灭、蓑笠翁等词意思,在想象诗中意境深远的画面中理解诗意。

2、背诵、默写《江雪》并在语境中运用古诗。

教学重点

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看图说话,新课引入

出示:一幅画面,画面中白雪茫茫,只有一人在江面上,坐着小船上垂钓。

请学生组织语言说说画面的情景。

(从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说完整话开始,同时引出下面的古诗的语言的品味与欣赏的学习)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语。

师:有一位诗人是这样描述这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学生品味诗语言。

师:画面好空旷,情景好凄凉,背景好寥廓,这么一幅凄清的山水画作者却只用了20个字就表现出来了,赢得了众多人的称赞,你们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如柳宗元的诗具有一种 对称美,“千山”对“万径”, “灭”对“绝”,“孤”对“独”,蓑笠翁对寒江雪。对这首诗展现的画面是一种凄凉美,这首诗,语言具有对称美。同样的意思,同样是这样的组合,是组合得这么巧妙,这种妙的组合叫人赞叹,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其间蕴含的情意。)

(诗意、诗味、诗情仅仅存在于诗的言语形式中,改变了言语形式,诗意、诗味、诗情也就随之改变甚至完全消失了。在学生述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之际,诗美的表达方式也潜移默化于学生头脑之中。)

四、了解背景,体会感情

1、你们猜一猜,作者写这首诗可能是什么时候。

老师随机介绍读者:柳宗元,山西人(唐代河东)所以人们称他柳河东,20多考中进士,博学多才。32岁那年参加改革,成为核心人物,名气很大,谁知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降几级,十年后才被召回,后又被贬到更偏远的柳州,46岁那年在忧闷中病逝。这首古诗,就是诗人被贬到永州时所作。当他看到眼前茫茫白雪,毫无生机的世界里,有一位老人在江面上独钓的情景,他会那么想呢?

1、指导朗读,读出苦闷,烦恼,或者读出坚贞不屈,在读熟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这里的背景介绍不是由教师直接传授于学生,而是让学生从诗的字里行间体会出来。教师的“导”也是在学生认知基础上的引导。)

五、尝试运用,加深体会。

师:我们现在学古诗,一边为了了解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二是积累优美丰富的言语;三是学会正确运用,提高语言能力。出示

1、山道上,空旷无人,俱寂无声,颇有一种:“ ”的感觉。

2、虽然不被人理解,但是我还是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希望在向我招手,诗句“ ”不正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吗?

(化消极积累为积极运用,实现活学活用。)

六、拓展阅读,开阔视野

柳宗元46年的生涯中,共写有一百四十余首诗,大多的是抒写被贬后心情愁闷,只得寄情山水田园的诗。

我们来看其中两首诗:出示: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宦情羁思共凄凄,

春半如秋意转速。

山城过雨百花尽,

榕叶满庭莺乱啼。

与洁初上人间看山寄京华新龙

海畔尖山似钏芒,

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

散向峰头望故乡。

你又如何明白诗中蕴涵着凄凉、苦愁与悲伤呢?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察作者的情感杂思。

把体会到的情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食物的味道需咀嚼后才能知道,水果的营养要吃下去才能吸收,所以,教学古诗要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

六、总结学习,抄默古诗

提醒容易写错的字 蓑 笠 独,先抄写生字,再或抄写或默写古诗。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三

[目标预设]:

1、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孤独、苦闷、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2、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

[重点、难点]:体会《江雪》的语言美及意境美。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几幅画,看到这样的画面你想吟诵哪些诗句?(《山行》《望洞庭》)

2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唐代柳宗元写的——《江雪》。《江雪》顾名思义就是江上雪景。这首诗中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呢?

3、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读正确,读通顺了,还要注意词句间的停顿,掌握好古诗的节奏,要有轻重缓急,高低起伏的变化。读出诗的韵律美。(生读)

小结:

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种不同层次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二、一读,想象诗景——寒冷凄清

1、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看着这样的画面,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

2、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3、再读诗句,你是从诗中哪些字句中体会到的?(生讨论交流)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一切是如此荒凉。   

师:诗人写得多么巧妙呀,诗句中没有出现一个雪字,但我们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经感觉到了滴水成冰的寒气。

此时此刻,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天气的寒冷,你会用哪一个词?

(2)“千山、万径”难道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师: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在这里指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更突出了冰天雪地,天寒地冻。

(3)“蓑笠翁”什么意思? 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 (出示认识蓑笠)

(4)“孤舟”“独钓”在茫茫雪山,寒冷江雪中,只有一只小船,一个渔翁在垂钓。更显得凄冷。

师:“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板书:寒冷凄清)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这么寒冷的天气,渔翁为什么还要出来钓鱼?作者这样写是想表

达怎样的感受呢)

三、二读,体会诗情——孤独悲愤

1、歌咏志,诗言情。诗人柳宗元当时到底想要抒发怎样的心情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出示柳宗元生平介绍。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政治改革,可是却遭到了当权派的打击和排挤。他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九月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又被贬永州司马,那是个荒凉偏僻、人烟稀少的地方,这对33岁正当盛年的改革志士来讲,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柳宗元的母亲来永州不到半年就逝世了,他的友人也有的赐死,有的病死。可是,他的政敌仍不肯放过他,几次派人对他的住所放火。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痛苦、导致他身体受到严重的摧残,这真是集国忧、家祸、困苦于一身呀!

2、请你告诉我,这个时候的柳宗元,应该会有怎样的一种心情?

3、再读《江雪》,从诗中哪些字词或句子中感受到作者的这种心情呢?

(预设:  “绝”“灭”“孤”“寒”“独”)

师:如果这些字有颜色,它会是——(生说:灰、白),如果这些字有温度,它会是——(生说:冰、冷)

4、是怎样的心情才会写出这样的字眼和诗句啊?诗人的心情就藏在诗中,请你把每句诗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一读。——千万孤独。

5、这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在一身”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配乐)

师:一首诗,一份情。如果说,这漫天飞雪是这首诗的基调,那么,这千万孤独就是这首诗的诗情啊!这“千山万径”的背景越广大,诗人也就越孤独。千万孤独,就是这种感受,试着把柳宗元内心这千般孤独,万般悲愤读出来。(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悲愤)

6、现在你知道渔翁为什么在这寒冷的天气出来钓鱼了吗?(生交流)

四、三读,感悟诗意——顽强不屈

1、教师引读:面对寒冷,渔翁动摇了吗?他——(读)独钓寒江雪。

他屈服了吗?他——(再读)独钓寒江雪。

2、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板书:顽强不屈)

3、这也是一个极具个性的,孤傲的柳宗元。虽然朝廷把他一贬再贬,但是他是不会屈服的。他不屈不挠地——(读)独钓寒江雪。

小结:

同学们,诗人是借雪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种手法叫借景抒情。这就是《江雪》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古诗中的瑰宝的原因所在。这首诗中,所描述的寒冷凄凉的环境正是诗人柳宗元当时所处的残酷环境的真实写照,渔翁的心情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渔翁的精神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生读)

五、品味积累,描述画面

师:《江雪》这一首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真切的意境。,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五言绝句的最大特色。这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现在,你能用自己的话再次描绘诗中的画面吗?

(先同座交流,再全班交流)

六、拓展、比较阅读

师:无独有偶,清代诗人王士祯也作诗一首《题秋江独钓图》,读一读这首

诗吧。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1、读一读,与《江雪》比较一下,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2、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生讨论交流)

3、课后搜集柳宗元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教材简解]:

《江雪》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作品。描绘的是一幅寄兴高洁、寓意丰富的寒江独钓图。作者用极其洗炼的文笔,勾勒出一位渔翁在白雪茫茫的寒江上独钓的情景。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艺术地概括了当时他所处的政治环境的险恶。本诗的立意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表现了他自己毫无畏惧、不向黑暗势力屈服的坚强意志和不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设计理念]:

1、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诗人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去体会与品味诗意与诗情。

2、重视诵读、想象能力的培养与学习方法的指导。

古代诗人在字词的使用上十分讲究,力求完美。诵读是进入古诗词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文句,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教学古诗让学生咬文嚼字,反复吟诵,在体悟情味中赏析语言,在推敲语言中领悟意境。以三种方式的读加深对诗文的理解,更为学生品味诗句意境及理解后的再创造架起了一座桥。

3、比较阅读,深入感悟。

拓展阅读《题秋江独钓图》,让学生比较阅读。这种同一题材不同意境的作品阅读,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而且让学生学会比较,更加深入地感悟作品的人文内涵。

[设计思路]:

一首古诗的教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十分必要。本节课试图以:想象诗景——体会诗情——感悟诗意,为学生展现一个清绝、寒绝、独绝的境界,体会诗人孤傲高洁的品格。由浅入深、由易入难,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把握好整首诗。

1、想象诗景。教学古诗时,抓住诗句中的关键字,品味玩索、深挖细抠,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使学生在学习古人用词准确、深刻的同时,认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的美。

2、体会诗情。引导探究作者的写作背景,方能体会作者借诗中寒江独钓的渔翁来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3、感悟诗意。领会诗歌的意境是古诗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想方设法让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活”起来,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把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的心中再现。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四

之五

浙江省温州市水心第三小学 邓夏秋

【设计理念】

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

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

1. 理解古诗。

2. 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

一、 课前铺垫,导入  课题。

1.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 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 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 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 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 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 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 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 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 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 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 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 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 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 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 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 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 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 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 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 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 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 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 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 背诵古诗。

六、 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五

【设计理念】扩大阅读量,打造人文课堂。

【设计特色】在关键处提问,触动学生情感的需要。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古诗。

2.体会诗人孤独、苦闷、彷徨而又顽强不屈的精神。

教学重点:意境的体会。

教学过程:

一、课前铺垫,导入课题。

1.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2.揭题,并说说诗题《江雪》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概况。

1.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把课文读正确(这里应该进行多种形式的读,多读,大面积的检查。)

3.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用一个“猜”字能减轻学生的心里压力,发言的同学就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三、教给方法,自主学习。

1.仔细观察,今天学的古诗与以往学的在内容的编排上有何不同?

2.板书“注释”。利用注释帮助理解古诗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今天就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己去学懂古诗。(五年级的课文中第一次对古诗作出注释,让学生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方法。)

3.四人小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学习成果。

四、集体交流,适时点拨。

(一)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1.“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二)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三)了解背景,体会意境。

1.读到这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诗人要在如此寒冷的大雪天,独自一人在江面上钓鱼?)

2.了解诗作者——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

唐顺宗永贞年间,柳宗元协同王叔文进行积极的政治革新,惨遭失败。王叔文被杀,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为边远地区的司马,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王八司马案”。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在永州整整度过了十个颠沛流离的春秋。政治上,他处处遭到黑暗腐败朝廷的打击、排斥;生活上,昔日好友沦落天涯,杳无音讯。

面对此情此景,诗人写成了千古绝唱《江雪》。

3.了解了这些,你认为老渔翁真的在钓鱼吗?

五、课外延伸。

唐诗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诗人常常借助景物真实而深刻地反映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立体侧面。我们再来欣赏几首唐诗。

(一)《渔歌子》

1.这首诗是作者厌恶了官场污浊的生活,而宁愿过那种“不须归”的隐居生活。

2.自己根据注释,读懂这首诗。

3.背诵古诗。

(二)《枫桥夜泊》

1.根据注释自己读读这首诗。

2.猜猜看,写这首诗时,作者的心情如何?

3.背诵古诗。

六、总结。

【教后感悟】

优秀的古诗文不仅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笔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之所以绵延数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她们凝结着作者个人的魅力、气质、灵魂,是情感的真实流露。因此,在教学古诗时,除了让学生理解诗文的字面意思,更重要的是关注背后的人文因素,这样,短短的几十个字,才会有血有肉。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六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课前预热】

师:今天同学们非常有精神,因为今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上语文课之前,咱们先做几道特别的数学题目,有信心吗?

生:有!

师:老师先提两个要求。第一个要求:只能心算,不能笔算,能做到吗?

生:能!

师:第二个要求:如果你知道答案的话,你不能马上随口开河,先把手举好,我叫到你 ,你再回答,好吗?

生:好!

师:第一道题,三只小猫,吃三条小鱼,需要三分钟,那么三百只小猫吃三百条小鱼需要多少时间?

生:需要三百分钟

生:三分钟。(一连五人都说是三分钟。)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它们是同时吃的,每只小猫只吃了一条鱼。

师:这道题太简单了。第二道题:有一条毛毛虫,一天长一倍,第十天的时候,长到了十厘米,这条毛毛虫长到二十厘米的时候,一共需要多少天?

生:十一天(三人都说十一天。)

师:为什么是十一天呢,而不是二十天呢?

生:因为一天长一倍,毛毛虫十厘米的时侯,再过一天就是二十厘米了。

师:咱们听得都非常仔细,前面有个条件,一天就能够——长一倍(学生接)

师:看来这两道题目对同学们来说不是太难,说明同学们非常聪明,非常的机灵!下一道题,我先不说题目,谁来回答?很简单的。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尹永超。

师:你有一个苹果,我呢,也有一个苹果,咱俩的苹果大小一样,口味也一样,咱俩把苹果交换一下,你愿意吗?

生:我愿意。

师:交换以后,你有几个苹果,我有几个苹果?你几个?

生:两个。

师:我呢?

生:两个。

师:再想想看,你的苹果和我的苹果交换一下,你有几个,我有几个?

生:我一个,你也是一个。

师:为什么没有增多啊?

生:因为是交换了一下。

师:不管怎么样交换,手上的苹果还是一个,是吗?

生:嗯,是的。

师:再请一个同学,那一边的,谁愿意来?我还没说题目,你们就吓坏了,你来!(学生站起来。)

师:你现在有一种独特的思想,我呢,也有一种独特的思想,咱俩都是思想家,高兴吗?

生:高兴!

师:咱们也把思想交换一下,你的说给我听,我的说给你听,行吗?交换之后,你有几个思想?我有几个思想?

生:我有两个思想,你也有两个思想。

师:(惊讶的样子)怎么有两个思想了?

生:因为我和你的思想都不一样,都很独特。你原来那个思想再加上我的思想就有两个思想了。

师:很好!同学们,这一种思想上的交换,咱们把它叫做“交流”,咱们的课堂就需要这样的交流。现在咱们这个教室有四十个同学,加上俞老师的话,一共是——四十一人(学生齐说),如果咱们都在今天的课堂上交流一次的话,每一人就能获得多少思想?

生:四十一个

师:就能够获得四十一个思想,何乐而不为啊!愿意在这课堂上交流的同学请举手。(学生全部举手。)

师:都很愿意,愿咱们每一个同学都将成为思想家!上课!

生:起立!

师:祝同学们成功!

生:祝俞老师成功!(笑声)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师: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是咱们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课件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师: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先不要急着写,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开始。(师在黑板上书写,写好后巡视。)

师:写字时注意姿势。

师:嗯,你的字写得很不错!

师:你的字还要好,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你的字跟字帖上的简直一模一样!

师:你的字也不错,给大家看看。

师:好,已经写好了同学,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这首诗写过了,也读过了,谁第一个在今天的课堂上交流自己的朗读?

(生读古诗)

师:好,你的普通话非常标准。

(生读古诗)

师:读得好,声音真好。请一个女同学,你来。

(生读古诗)

师:嗯,已经有一点感情了!

师: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感受、体会这一首诗。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板书:环境)

生:所有的山上的鸟已经消失了,所有的小路上人已经没了,一条孤孤单单的小船里,有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独自望着江雪……

师:冒着风雪——

生:冒着风雪在钓鱼。

师:就是这个意思,谁还想来说一说?

生:很多山上的鸟已经飞走了,很多条小路上的人已经没有了踪影,一条孤孤单单的小船里,坐着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在江面上冒着风雪钓鱼。

师:基本上很流利,你真会欣赏!

师:如果用一个词儿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悲哀。

生:凄凉。

师:很凄凉,你体会到了诗中的凄凉,你把“凄凉”写在“环境”的下面。

生:天寒地冻。

师:天寒地冻这个词语好,会写吗?

生:“冻”字不会写。

生:两点水一个“东”。

师:俞东江的“东”,知道了吧。(笑声)

生:平静。

师:你这个“平静”,我觉得应该换另外一个静。

生:寂静。

师:“寂静”这个词就更适合,请你把这个词写在“环境”的下面。

生:冰天雪地。

师:冰天雪地,听到你这个成语,我心都寒了!写到黑板上。

生:大雪纷飞。

师:大雪纷飞啊,这可不是一般的雪。写到黑板上去。

生:雪上加霜。

师:雪上加霜,也写到黑板上去。

生:我觉得很冷清。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七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多元解读渔翁,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重点:通过学习《江雪》,指导学生多元地解读渔翁形象。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阅读补充文章《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教学过程:

(一)创没情境,激情导入

师:今天,在香港拍卖会上即将拍卖一幅中国水墨画《图》,可是图画标签磨损了,谁能重新帮助起—个名字?(出示《江雪图》)

(学生回答:《老翁垂钓图》、《冬雪钓鱼图》、《寒江图》……)

师:古人云:“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此画是根据唐朝诗人柳宗元的《江雪》所作。为了更好地宣传这幅画,让此画卖个高价,香港拍卖会出了一张《招聘启示》,你们瞧——(课件出示《招聘启示》略)

师:同学们想不想光荣地成为其中一员?好!那我们就一起努力吧!

【点评】我们传统的古诗教学都十分注重讲究学法:解题——读诗——释意——悟情——吟诗,但是如果我们过于强调这些学法,则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对于事物新鲜感的需求。因此,我们的古诗教学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尽量淡化教学痕迹,做到教育的“无痕”。

(二)愉悦情境,积极探究

(1)初读古诗

师:为了完成我们的第一项招聘工作,首先做一些热身运动:自由练读古诗。

(生自由朗读)

师:你们看老师在此制定了一个“《江雪》朗读评价标准”——第一层为正确(不读错字、漏字);第二层为流利(朗读流畅);第三层为有感情(能读出古诗所蕴涵的感情)。请同学们对照标准,自我感觉你达到了哪一层水平,并且用你的读来证明。

(教师随机纠正学生错误的读音)

(2)扫除生词障碍

师:同学们想不想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生:“想!”)不要着急,那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理解诗句的内容。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一障碍,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读《江雪》,边读边想哪些词意思你懂了,哪些还不理解?

(生自由汇报掌握的生词含义和不理解的生词)

师:那么不理解的生词我们可以有哪些方法解决呢?

生:查词典、查资料、问同学、问老师……

师:好!下面你先查一下词典或资料,查不着就问同学或者老师。

(3)理解诗句内容(评选讲解员)

师:词语的障碍被我们扫除了,那我们如何解决诗句含义的难题呢?

生:我们可以采用词语连句的方法。

师:同学们的办法真棒!现在听说电视上流行一个栏目叫《超级女生》,他们的“pk对决”十分有意思,我们今天拍卖会的“讲解员”招聘也采取这样的办法好不好?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生:(一下子兴奋起来,纷纷开始了准备)“我是01号选手,接下来由我为大家介绍这幅美丽的图画……,希望大家投我一票。”

【点评】如何让我们的课堂变得像“超级女生”一样吸引学生的眼球,关键是教师要善于改变陈旧的观念,真正把“讲台”变成学生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完成由“配角”向“主角”的转变。此时,学生已不再将翻译诗句当成一种负担,而是当成了一种乐趣。

(4)感悟渔翁

师:听了我们“超级解说员”的介绍,很多买画的客人都被此画吸引了,他们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有的说:“这渔翁可真呀!”……你觉得他们议论的内容是什么呢?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生1:我觉得渔翁十分孤独,你看漫漫雪天只有他一人垂钓……

生2:渔翁十分勇敢,天这么冷,连鸟都没有,而他却依然在垂钓……

(有的认为是倔强,有的认为是悠闲,有的认为是凄凉,有的认为是……)

师:大家是否想知道在诗人柳宗元的眼里,渔翁是怎样的人呢?(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事迹)

生: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凄凉,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倔强、勇敢,有的认为渔翁像柳宗元一样孤独无助……

【点评】关于渔翁的形象,我们总是给他贴上“顽强不屈”的标签。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我们的渔翁又为何如此“孤独”呢?为了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我们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多元解读。

(5)感悟朗读(评选配音员)

师:每个人眼中都有属于自己的渔翁,请把你独特的感受带进古诗,认真读一读,朗读时试着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然后开始我们香港拍卖会的诗画配音员的评选。

生1:(绘声绘色地朗读)我觉得我此刻脸上的表情是坚毅,因为我是一个勇敢的渔翁。

生2:我想做一个孤独的渔翁,我此时的表情寂寞、冷清……

【点评】“把你感悟到的感情‘写’在脸上”,面对此要求,学生怎能不诗意地朗读。此时的读不仅是单纯多元地朗读,更是学生创造性自主探究教材感悟地朗读,是学生发自于内心地朗读。

(三)拓展情境,开拓练习

(1)对比学习《题秋江独钓图》(评选推销员)

师:请问推销员,你觉得这首诗描绘的景或情与《江雪》有什么异、同之处?推销员们可以同桌讨论,但是要注意倾听同桌的观点!回答时不但要回答自己的观点,而且要求回答同桌的观点。

(生积极与同桌交流、分析、探究)

(2)拓展知识

师:其实,在我们漫漫的诗歌长河中,还有许多个性各异的渔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阅读课外补充阅读资料——《古诗词中的渔翁形象》。

【点评】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曾经说过:“语文教学要有三度——深度、广度、温度,但是广度决定深度。”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江雪》中的渔翁形象,此时,我设计了两个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辨析对比,进一步地重新感悟渔翁,让我们的渔翁形象更加饱满,让我们的渔翁不再孤独。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幼儿多元能力发展课程中班语言上册教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朗诵古诗。

教学难点: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古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方法:愉快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

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象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      

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幼儿操作:画出这首古诗中你认识的字宝宝,画出来给后面的老师读一读,你读的对不对,然后朗诵给老师听,你会得到一颗五角星。

2、总结

师: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3、作业

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九

【设计意图】

1、三个层面,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挖掘古诗内涵,透视古诗人文。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熟读古诗;

2、体会古诗意境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初步了解古诗的语言特色。

【教学过程】

一、环境——寒冷凄凉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咱们学习一首古诗,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柳宗元写的,题目是“江雪”——顾名思义,也就是江上雪景。(出示古诗)这一首诗,是古诗中的精品!

咱们先不读,先把这首诗照字帖书写在方格纸上,因为书写一遍,相当于认真地读了五遍,甚至十遍。写字有哪些要求呢?十个字:美观,大方,有一定的速度(两分钟之内写好)。

写好之后请你自由地读一读这首诗。指名试读,纠正字音。

2、同学们,这首诗只有短短的20个字,但内涵却非常丰富,咱们还要通过三次不同的读,来理解这一首诗。

3、刚才大家读了这一首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一幅江上雪景吗?(出示:寒江钓雪图1)

如果用一个词来感受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凄凉、荒凉、冷清、寒冷、寂静,学生可以有“雄伟壮观”的理解,教师再引导过来)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绝”和“灭”,凄凉的程度——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了,没有飞鸟,没有行人,没有声音,除了渔翁,再也没有别的生命!

(2)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热闹、繁华,生机勃勃,可是诗人笔锋一转,“绝”、“灭”两个字,使这一切刹那间无影无踪,变得如此荒凉。

(3)“寒”,是造成凄凉的根本原因——这么寒冷的天气,鸟儿无处觅食,只好躲在巢中避寒;这么寒冷的天气,人们无法劳作,只好呆在家中取暖。

4、谁能把“千山万径”的寒冷凄凉读出来。(朗读指导)

二、心情——孤独寂寞

1、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出示:寒江钓雪图2)

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1)“孤”、“独”——孤独

(2)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

2、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三、精神——顽强不屈

1、同学们,学到这,大家对渔翁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问题要提吗?(鼓励学生提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由学生提问引出问题:在这样一个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日子里,没有飞鸟,不见行人,渔翁为什么不呆在家中取暖,偏要出来钓鱼呢?(学生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位渔翁生活贫困,为了生存,不得不出来钓鱼)

2、同学们,尽管渔翁的心情孤独寂寞,但是他有没有被贫困吓倒?有没有被寒冷征服?从渔翁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精神?(坚强、顽强不屈、凛然无畏、傲岸清高、坚韧不拔、毫无畏惧、不怕困难、迎难而上)

谁再来读一读这首诗,读出渔翁顽强不屈的精神。(朗读指导)

3、同学们,古诗往往都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借景抒情”,借景物来抒发诗人自己内心的感受。这首诗中,渔翁与大自然抗争的形象正是诗人柳宗元自己的精神写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出示)

柳宗元21岁中进士,当时国家政治腐败黑暗,柳宗元和几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立志改革腐败的政治,救国救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却遭到皇帝和权臣的反对迫害,被贬到永州,当时的永州非常偏远,极度贫穷,柳宗元无职无权,无能为力。他想到自己报国的崇高理想不能实现而又无人理解,心里非常难过,非常悲愤。《江雪》这首诗,就是在这个时候、这种情况下写的。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是他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的精神的再现。

4、全体起立,咱们齐读古诗,再次感受诗人柳宗元面对重重困难而顽强不屈的精神。

5、同学们,《江雪》这一首诗,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绝妙!是古诗中的精品!千百年来,读过这首诗的人无不交口称赞。(出示)

《江雪》在语言上很有特色:

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出几对近义词?几个“数字”?几幅“对联”?

同学们,这首诗中还包含着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出示)

江雪-()-( )=() 

每一个括号里填四个字,每一个字都来自这首诗中。最后一个括号中的四个字可作为图中奇石的名称。

答案:

江雪-(千山鸟飞)-(万径人踪)=(孤舟独钓)

江雪-(千山万径)-(飞鸟人踪)=(孤舟独钓)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江雪》。

2、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体会诗所描绘景色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读诗想画面,入境悟情感。

教程过程:

一、激情导课

1、谈话激趣

同学们,这两天我们刚刚经历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下雪了,你都干了点什么?

看来雪给大家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可是,有一个人,他和大家做的事一点儿也不一样,他呀,顶风冒雪独自一人在江上钓鱼。他是谁呢?他是一首诗的主人公,这首诗叫《江雪》。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江雪》。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前我们也学过许多古诗,谁来说一说学一首古诗都要学些什么?

2、目标呈现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江雪》。

学会生字“孤”。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抓住诗中关键字词,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色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3、预期效果

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完成这些目标。有信心吗?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古诗。

任务呈现:请大家翻开课本。可能有一部分同学已经接触过这首诗。会读的同学想一想怎样读得更好;不会读的试着把它读正确、读流利。

民主学习:学生自由读诗。

展示交流:

1、指名分句读诗,适时纠正。

2、指名领读整首诗。

3、同桌互读检查。

任务二、想象画面,适时理解重点字词和诗意。

任务呈现:

古人说:“诗中有画”,你能把《江雪》想象成一副画吗?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展示交流:

1、指名说想象到的画面,并说清这样想的理由。适时指导理解:千山、万径、绝、灭、蓑笠翁。其他同学认真听,等他说完,你来说说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不好的地方,你来说得更好一些。

2、听了画面描述,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环境?板书:寒冷凄凉。

任务三、体会诗人的感情。

任务呈现:同学们,千山万径,一片雪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在这样空旷而又凄凉的背景之下,却有一位渔翁,独自一人,默默垂钓。此时,你能感受到渔翁的心情吗?(孤独、寂寞)你是从哪体会到的?

民主学习:学生轻声朗读、思考以上问题。

展示交流

1、这个老翁很孤独。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把四句诗当中的第一个字连起来读读看,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千万孤独,渔翁可不是一般的孤独,是“千万孤独”啊!板书:孤独寂寞,学习生字“孤”。

谁能把渔翁的孤独寂寞读出来。(朗读指导)

2、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难道他不怕冷吗?

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1、捕鱼为生

2、独享清静

3、排解忧伤

4、喜爱钓鱼

5、心中孤单

3、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想解开这个谜吗?你有什么好办法?

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资料一:柳宗元生平简介。“

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小结:这首诗是他当时所处的寒冷凄凉的环境的真实写照,是他孤独寂寞的心情的自然流露。

那么,面对寒冷,他畏惧了吗?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退缩了吗?看资料二。

从他身上,你体会到了什么精神?(身处逆境而顽强不屈)

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练习有感情地配乐朗诵。

练习背诵。

4、小结:刚才我们通过朗读,结合插图,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这首诗。

三、检测导结

1.请你把这首诗背给同桌听。

2.《江雪》的作者是( )朝诗人( )。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 ),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 )的情调。诗中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渔翁形象,正是诗人( )的人格化身。

3、课外延伸:拓展学习《题秋江独钓图》,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接下来我们读读另外一首古诗。这首诗又给我们勾画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题秋江独钓图

[清] 王士祯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壶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这一首诗与《江雪》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

小结:这两首诗虽然描写的都是在钓鱼的景象,但是心境不同:一个是借钓鱼表现高傲的骨气;一个是借钓鱼欣赏优美的秋景,这真是各有所得。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座宝库。一首好诗,就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希望同学们注意积累,相信大家会受益匪浅。

板书设计:

环境——寒冷凄凉

心情——孤独寂寞

精神——顽强不屈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十一

摘要: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关键词: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

古诗教学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讲意思,背诗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 笔者以柳宗元的《江雪》为例,尝试换一种教法,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

诗中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再抓住诗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个情节“寒江独钓”,引发学生的思考,走进诗文背后,触摸诗人心境。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必然会形成多元的理解,在课堂上“钓”出精彩。

一首好诗,经岁月的洗涤,文化的积淀,如同浓缩的精华,是值得细细品味的。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古诗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 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讲讲意思,背背诗文,这“三步曲”以不变应万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用于古诗的略读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经典都如此囫囵吞枣,那我们的学生恐会“消化不良”。如柳宗元的《江雪》,堪称千古绝唱,入选多种版本的教材。笔者带领学生透过精妙的文字,用心体察作者丰富的情感,感悟诗文下深厚的内涵,收获颇多。

实录片断一:品“雪”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江雪》, 读了全诗,你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些语句说明当时在下雪。

师:找得不错! 还能再细细读一读古诗,从字里行间找一找吗?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也可以看出当时是雪天。因为鸟都不飞了,人都不出来了,说明雪下得很大,鸟儿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门。

师:你能读读吗?

生:(深情地、一字一句读得较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再请几人读。

师: 是啊,没有人愿意出门,连鸟儿也要藏起来,所以诗里写道——(生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着屏幕中画面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一幅江上雪景的话,你会用哪一个词?

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

师:是什么给你这样的感觉?是诗中哪一句话?还是哪个词,哪个字,或是这幅插图?再读,用心去读,画一画。

生自学后汇报。

生:我从“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句诗读出这儿的冷清,飞鸟和行人都没有了。

师:这句诗里哪些字词写人、鸟不见了,没有了?

生:绝、灭。

师:咱们反过来设想一下,如果没有“绝”和“灭”这两个字,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师提示:山林是平日鸟儿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而这有“千山”, 有“万径”,你想啊,那会是——

生沉思片刻,有三三两两发言,思维相互启发,发言者逐渐多起来。

生:那会是鸟语花香的景象,山林里郁郁葱葱,鸟儿们叽叽喳喳,小路上会有行人经过,比诗里要热闹得多。

生:那会是幸福的景象,虽然大家日子过得很穷,但到了中午,每家都在做饭(师:家家户户炊烟袅袅),很有生活气息。

生:是快活的景象,到春暖花开的季节,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扎风筝、抓蝴蝶……(师:玩得不亦乐乎!)

生:还会是悠闲的景象,有老人在树下下棋。

……

师:是的,千山鸟飞,万径人踪,本该是那样的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笔锋一转,一个“绝”字、一个“灭”字,又成了怎样的景象呢?

生:一下子凄凉起来,没有一点儿生气,连声音都听不见,有点可怕。

师:正如诗中所写——(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生:这么大一片山林一只鸟也没有,这么多条小路见不到一个人影,只有老渔翁在独自垂钓,太孤独了。

生:雪下得很大,把“千山”“万径”都覆盖住了我觉得特别的寒冷,寂静。

师:是啊,冰天雪地,谁愿意出门呢?连鸟都躲起来了。真是——(生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师小结: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盖,没有飞鸟,没有行人,一切活动着的事物全部从视线中消失,余下的便是一望无际的皑皑白雪,一个独自垂钓的老渔翁!这一切给人的感觉是那样的——那样的——那样的——(学生接先前各自的感悟:寒冷、凄凉、孤独、寂静、冷清、冰天雪地……)

师:你能把这首诗再读一读吗?读出你的这些感受来。(很入情入味)

设计与反思:

找“雪”、品“雪”的过程,实则是带领学生一步步解诗意、入诗境的过程,为后面的悟诗情奠定基础。一个“雪”字揭示了本诗的环境基调,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扣住“江雪”向全诗辐射,通过向字里行间“找雪”,通过删去“绝、灭”两字和加上“绝、灭”两字的诗境对比,带动了对全诗的品读,避免了逐字逐句讲解的生硬与烦琐。学生一遍一遍读,一层一层悟,读得投入,读得深情,读得入境,将“千山无鸟”“万径无人”的空寂和老翁寒江独钓的形象了然于胸,对诗人的心境有了初步体验。

实录片断二:悟“钓”

师:四周围一片寂静,大雪漫天,寒气逼人,老翁为何独自一人在江边垂钓呢?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就是在钓鱼。

生:我有不同意见。这么冷的天,河面上结着冰呢,是钓不到鱼的,再说诗中写道“万径人踪灭”,人们都怕冷不出来,这个老人应该不会在这么冷的天出来钓鱼。

师:理由很充分。那你说他在干什么?诗中和图中老翁的确是在“独钓”啊?

生又说是在钓雪,遭到大家反驳,一时间没有能让大家信服的观点,都陷入沉思。

师:的确有点难,让我来帮你。我知道通常一首诗总是饱含着作者的感情,折射着他的精神、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创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 有没有同学略知一二?

生:柳宗元本来是个当官的,后来被贬了才来到这里。

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教师投影出示柳宗元创作本诗的背景资料,学生阅读: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岁考取进士,关心人民疾苦,力主改革腐败的政治,却遭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永州。那是个偏远荒凉的地方,人烟稀少,极度贫困,和他一同去的67 岁的老母亲,由于生活艰辛,到永州不到半年,便离开了人世。失去了母亲,而他无职无权,报国的崇高理想无法实现,无人理解, 昔日的好友也沦落天涯……《江雪》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出来。

师:读了作者的创作背景,你对诗对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仅仅是在钓鱼吗?

生:我觉得他很难过,他被贬到永州,他的理想实现不了,他虽然人在钓鱼,其实心里在想着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他的理想。

师:满腔的热情屡遭打击,心中的理想无法实现,所以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哦,他是在钓“理想”呢。

生:他这么孤独,就他一个人,没有朋友,他在钓——师提示:钓友情。

师:他只有在垂钓中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他——(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受到启发)他失去了他的亲人老母亲,心里一定非常难过,他是在钓亲情。

师:丧母之痛无人述说,他只有——(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猜想这位老人独自一人,闷闷不乐,他在钓快乐。

师:报国的理想无人理解,或许只有江中的鱼儿愿意听他述说,他只好——(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也许是在钓春天,冬天那么冷,( 师:冷得都——学生齐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他希望春天能早点儿来。

师: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话“冬天已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他一定能钓到春天!所以他坚持——(生诵)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我有个新发现,诗里的“孤舟蓑笠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师:有价值的发现!诗人借写诗来抒发自己心中的情感,这是写诗常用的方法。

生:我还有个发现,这首诗每一行第一个字连起来是“千万孤独”(这是笔者在黑板上的板书,竖着排列的),他太孤独了,他就是在钓孤独!

师:精彩的发现,独到的见解!请你为大家朗诵这首诗。(深情朗诵赢得了全场掌声)

设计与反思:

在结了冰的江面上垂钓是多么不合情理,这恰恰是这首诗的精妙之笔。 革新失败,报国无门,有多少情感尽在一“钓”之中,于此之处设疑讨论,无疑会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当学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时,再及时补充本诗的创作背景,丰富学生的储备,为学生的进一步感悟铺路搭桥。学生果然不负众望,思维相互启发,掀起课堂的高潮。诗人在一“钓”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钓得苦闷,钓得清高,钓得希望;学生在一“钓”中发掘着诗文下丰厚的内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随着感悟去诵读,于诵读中感悟,一步步走进诗人孤傲的心,对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钓”有了自己的思考。学生带着个人的体验去品读古诗,必然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必然会对诗情有着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诗是值得细细咀嚼的,因为营养丰富,如《江雪》。抓住诗眼品读全诗,透过文字感受诗情,只要我我们愿意去品味,古诗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语文味浓一些的。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十二

之三

佚名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诗文,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重点词句,理解全诗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5、继续练习把诗句补充完整。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

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理解古诗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教学过程 :

一、观看电脑画面,初步感受画面的意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感受)

揭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江雪》

二、学习

1、教师伴着音乐范读古诗,请学生进行评价。

2、学生自学

用投影列出学习的步骤: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把问题在书中标写出来)

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间,回答疑难,解决问题。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让学生出示生字卡片:绝径踪孤舟翁钓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对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

(3)结合学生遇到的难字说一说记忆字形的方法。(教师板书)

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第五笔是横折钩。

孤:这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注意与“经”字的区分。

钓:注意与“钩”字的区分。

动手书空写一写。(教师进行板演,易错的地方用彩色笔标出来)

(4)学生结合课外资料介绍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后世称他为"柳河东",他是中唐时期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5)理解字意

(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意思,相互补充,用投影罗列出来)

绝:尽。

径:小路。

踪:脚印,踪迹。

孤:孤独,孤单。

舟:小船。

翁:指老头。

寒:寒冷。

蓑笠:身披蓑衣,头戴斗笠。

(6)结合注释和投影中的解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帮助指导)

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鸟儿已经飞绝,

万径人踪灭。条条小路不见一个行人。

孤舟蓑笠翁,只有一叶小舟,上面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

独钓寒江雪。迎着风雪,在独自垂钓。

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换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4、指导朗读

(1)结合电脑欣赏当时的意境,听配乐朗读。(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朗读提示:结合学生的发言教师小结:应用那种不怕困难,敢于同困难做斗争的语气读)

(2)与小组成员一起进行练习,相互评议,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展示。

(3)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参加竞赛,而后评议出最佳选手。

(4)全体同学伴着音乐进行朗读。

三、练习巩固

1、练习按照田字格书写汉字。

孤:左窄右宽。

踪:左窄右宽, 高低一样,最后一笔写成点。

舟:第五笔横要长一些。

径:左窄右宽。

翁: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上下宽窄一样。。

2、填写诗句

千山,

万径。

蓑笠翁,

3、背诵古诗(自己先练习,而后汇报)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在生字本上抄写难字。

2、找一找柳宗元的诗,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

5 江雪(柳宗元)

难字:舟:第一笔是(撇),第三笔是(横折钩)。

翁:部首是(“羽”字底)。

孤:右边是“瓜”不是“爪”。

径:与“经”字的区分。

钓:与“钩”字的区分。

柳宗元江雪教学设计篇十三

唐诗,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顶峰。可以说,唐诗从内容到形式,开创了繁星丽天、万花攒锦的辉煌局面,不但在我国悠久的诗歌传统中风采卓烁,历久常新,而且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也能与人类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媲美,得到举世的赞扬和珍重。

因此,学习唐诗,研究唐诗,就成为我国一千多年来世代相沿的风气,从未衰落。

虽然,在小学阶段古诗学习的数量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江雪》这首诗,描绘出一幅肃穆感人的南国江乡雪景图。全诗的意境,在“孤”和“钓”二字上。诗中充满了寒意,令人读之不寒而栗,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但这首诗,并不是单纯地在描绘中国江乡雪景。它的立意是很高远的。它不是为了写雪景而写雪景,而是通过雪景来赞美老翁“独钓寒江”的精神;通过“独钓寒江”的老翁,进而歌颂为坚持正义而斗争的人们。在诗人笔下,那位“蓑笠翁”的形象,是那样鲜明,令人难以忘怀。后世许多山水诗不能超过它,人们画山水画也多以这首诗为题材,千百年来传诵不绝。

执教这首诗,我努力在体现以下几个理念:

一、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时代的发展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标准》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课上,老师让学生“猜一猜”这首诗的大概意思,其实就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只不过换了“猜一猜”这种说法,学习就不显得那么压抑和沉重了。

根据注释学习古诗是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发现的,这样的发现比教师告诉他的,要有效。

四人合作交流古诗诗句的意思,是在个体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先有自己的观点,再进行讨论交流,才有话好说,有理可辩,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怎么学比学什么”更重要。

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和体验。

借用一句老话“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小燕子”了。由此可见,阅读更多的是主观行为,这与阅读对象的年龄、阅历、经历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江雪》这首诗中作者一腔的愤懑苦闷,郁结在胸,以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行动来发泄他对朝政的不满,来表露他对愤世恨时且又孤芳自赏的感情。

这种感情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是能够有所体会的,但如果要和诗人引起共鸣却还有着相当大的距离。毕竟还是孩子。

因此教师只是点到为止,学生从自身出发谈体会,不追求唯一的结论,也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学生的成长,对于这首诗意境的体会将不断发生变化。这也是古诗的永恒魅力!

三、扩大容量,注重积累。

《标准》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的重要构成,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课前,我让学生说描绘冬天的词语;课中引导学生说“千万”的成语;教完教材中的古诗,再补充《标准》要求背诵的诗文。这样的课堂容量学生完全能够接受,而且掌握起来也比较轻松自如。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一辍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者之间总有着很大的差距。“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有缺憾,才更凸显追求的价值。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师多鼓励也多建议。让我们在教育的蓝天下携手共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