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12 17:57:56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考核结果的总结显示,我们需要在团队协作方面作出改善。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成为大多数人面临的难题。这是一些文学作品的解读与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欣赏文学。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一
20xx年以来,按照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我局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创新引才、育才、用才机制,现将20xx年人才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人才工作领导。局党组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了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协调,我局成立了由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涛同志任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朱斌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机关办公室,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的协调、督办。全局形成了党组统一领导,“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头抓,股室各负其责,干部职工广泛参与,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格局。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根据我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培养造就一支奋发有为、业务精通、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企业管理人才。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用人机制,多方引进具有管理经验的管理人才,建设打造一支懂经济、会管理、综合素质高的经济管理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企业积极参加省内外高校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多引进专业对口的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为全县工业商务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另一方面,鼓励局机关干部在岗学习,积极培养专业人才。积极组织机关干部参加各类政策法规、专业知识、工作系统、通用能力等方面的学习培训,提升机关干部办事能力、服务能力。大力提倡在岗学习,努力营造“立足本职成才”的良好氛围,促使广大干部做到在其位、谋其职,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三)积极打造创新服务平台。积极打造中小企业创业中心、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电商产业中心等平台,打造企业孵化平台。中小企业创业园投入营运以来,已先后进驻了秭归百圣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秭归七公主电商科技有限公司、宜昌一苇电商科技有限公司等20家科技企业。中小企业创业园为入驻企业提供政策、管理、法律、市场推广、技术咨询、培训和交流等方面的服务。为大力推动秭归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孵化大众创业,成立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现设有秭归特色的产品的展示区、电商孵化区、培训区、商务洽谈区等功能区。我局正在不断强化电子商务企业和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现代电子商务产业集群,不断完善电商产业中心、电商物流中心,推进电商小镇建设。
(四)加强人才培训工作。我局始终坚持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性人才的培养。一是加大电商人才的培育力度。根据电商企业和产业发展的需要,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我局与人社部门等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帮助企业做好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优先在贫困地区开展电子商务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服务,截至目前已组织培训21期,培训12000人次,成功培育了一批青年电商创业典型,成为“双创”带头人。协助电商企业成立电子商务协会,在电商协会筹备期间提供了信息、人力等方面的支持,保障了电商协会的胜利召开。二是强化“安全生产”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确保企业的生产能安全稳定的运行,我局组织规上、限上企业相关负责人和责任人,多次开展两化安全系统培训、消防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法》培训等,强化企业安全生产意识。三是组织两化融合培训。组织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对标企业进行两期两化融合培训,推动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深度结合。四是积极对接县“走出去”人才培养工作。积极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先进地区培训学习以及在省内外、国内外的交流创造机会和条件。组织县内工业商贸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中南财大企业管理与转型升级培训、参加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江陵三湖黄桃节等,通过培训、参观学习,更新了经营理念,开阔了视野。
(五)推进优秀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建设。积极配合县委组织部、县委人才办等部门开展优秀专家换届工作,推荐匡通秦士英、华新水泥向长宏等人参加第十届优秀中青年专家评选,推荐戈碧迦张秋、匡通李胜刚等人参加部管学术技术带头人评选。组织企业开展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推荐申报工作,侯加强等10名同志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秭归县第五届优秀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我局与总工会、人社等部门联合开展“秭归工匠”维修电工、服装裁剪工、服装缝纫工等项目竞赛,在竞赛中结合行业、企业岗位规范,提升技能水平。
(六)优化人才服务工作。积极宣传“人才之家”申购、人才公寓租住政策,协助4人进行了“人才之家”申购,通过企业20余人“人才公寓”租住申请,帮助企业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一)人才的成长机制不健全。企业管理人才的组织培养、培训、实践锻炼的机制不健全,企业自身培训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培训力度不够,培养和培训的手段不足,培训内容不够丰富,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县企业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所提高,但从层次和结构上看,大部分人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知识培训,思想观念与新形势新要求还存在差距,高素质高层次的经营管理人员缺乏。
(三)企业引才、留才难。在“双创”和“供给侧改革”的双重背景下,企业对技术、管理、营销的高端人才需求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提供的发展环境、薪金标准等满足不了其要求,导致专业人才引进难、留下难。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二
人才工作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一项战略性工作。近年来,县林业局认真落实国家、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县、人才强林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使用、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大力加强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企事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建设开放繁荣秀美幸福和谐新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目前,县林业系统现有干部职工1041人,其中行政事业单位人员392人,企业编制649人;党政人才21人;专业技术人才13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8人,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02人,高技能人才218人,其他人才数475人。绝大多数人才相对集中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林业生产一线工作。
(一)“一加强”。即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与联系,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水平。在林改工作期间,由于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所需专业人员较多,一度显现了人才不足局面,为缓解这一矛盾,加快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我们将人才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自2009年开始,协同农大成教院应用科技学校函授院,每年举办两期林学教学班,全系统有43名职工参加了成人大专、本科班学习,通过学习,职工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业务工作能力得到增强。
2010年5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配合农大林学院,研究生进行林改成果与森林火灾保险相关课题调研,为我局专业技术人员接触新知识,拓宽知识面,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二)“二加大”。即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训力度,启动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一是制订了《县林业局股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把知识型、专业型人才作为干部选拔的主要条件,并制定具体的奖惩措施,严格奖罚。二是针对人才青黄不接的现象,出台了《县林业局关于加强职工专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对凡通过职工自身努力,在取得林学相关专业毕业文凭者,一律实行学费奖励;对新安置退伍军人也提出具体要求,凡退伍军人安置后,一律分期分批到本省林业高等院校全脱产学习,学习期间享受500元/月的生活补贴。同时,对已获林业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参加同层次继续教育,经所在单位批准后,可报销相关培训费用。通过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加强林业职工队伍建设,以提高林业职工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三是每年进行一次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习,举办一至两期林业执法人员法律知识与专业知识培训班,通过学习培训知识更新,以适应现代林业的需要。
(三)“三关注”。即从工作上、政治上和生活上关注技术人才,促进人才才智发挥。我们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坚持物质激励与成就激励、精神鼓励相结合,真诚关注技术人才的工作、政治和生活。一是在用人问题上打破体制的局限,采取借调和考录聘用的办法,为他们解决恰当的工作岗位。并为各股室、单位配备了电脑等办公硬件设施,实现了规划编制、管理、设计、林业档案等技术数据计算机管理。二是关注专业技术干部,推荐他们为市人大代表、县党代表、县政协常委、政协委员,引导他们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参政议政,发挥才干。三是局领导在节假日、主动对他们进行走访,经常找他们谈心、竭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发挥他们工作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近几年来,我局有7名同志为市县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1名同志为县委委员,1名同志为县政协常委,有2名同志提拔为副科级领导,3名同志提拔为正科级领导;有26名同志获得县委、县政府以上表彰和奖励。
1、招人难、进人难。我局人才引进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进人难。由于事业单位录用人员受严格的编制限制,引进人才有一定政策上的难度。目前,林业局机关各股室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是借用企业或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导致基层企事业单位人才紧缺。
2、观念不新,在人才的认识和使用上还存在一定偏差。有时只注重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对人尽其才、用其所长认识不足;只重视人才拥有、不重视人才开发,或是只重视使用人才、不重视引进人才,对一些骨干人才,只知道使用,不注重培养提高。凡此种种,导致人才综合开发使用效益还不高。
3、年龄偏大、素质偏低。人才需求正处于青黄不接时期。从这次林业系统人才工作调研的情况来看,135名专业技术人才中,有100人年龄都在41岁以上,好几个事业单位都严重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在135名专业技术人员中,有86人学历在中专及高中以下文化水平。
1、创新机制,用好人才。一要不断深化对人才工作的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和当前各项重要工作的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着重研究带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和广大干部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分析新情况,把握新特点,理出新思路,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二围绕县林业系统对人才的需要,研究制定县林业局下一步人才规划纲要,初步搭建起林业人才队伍发建设总的政策体系框架,对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提出具体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
2、立足实际,培养人才。每年从各类人才队伍中评选出10人左右“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表彰一次。按照《县林业局关于加强职工专业技术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奖励标准。同时,制定出台“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奖励办法。
3、拓宽渠道、引进人才。争取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增加事业编制,采取公开、公正、公平的形式,确保每年引进10名大学本科以上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引进林业专业人才50名以上。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三
人才工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取得的成果往往需要过去几年的积累和铺垫。下面是众鑫文档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2022年部长在全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刚才,x部长介绍了全县2021年人才工作情况、2022年人才工作总体安排和考核框架,人社局xxx副局长对涉及人社的相关考核指标进行了讲解,这是一种导向,就是既要注重实效,更要注重考核;会上印发了《2022年xx县人才工作要点》和《2022年xx县人才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希望大家仔细研究,狠抓落实。总的来看,过去的一年,各有关部门、各镇街(园区)按照县委县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在政策实施、平台打造、服务升级等方面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为2022年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打下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下面,我就做好今年人才工作,提几点意见。
一、坚持行稳致远,找准人才工作的“实干定位”
一是要有强烈的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意识。当前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对大到国家小到地方的经济结构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只有把握住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才能够在新一轮产业洗牌中实现弯道超车。作为一把手,应该把人才工作摆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要亲自了解人才工作,双创计划是什么,高层次人才有哪些硬性条件,高技能人才如何培养,一把手要带头学习做到心中有谱;要亲自研究人才工作,本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怎样规划,人才项目申报怎样提高成功率,企业对人才工作的积极性怎么调动,用一把手的智慧来解决人才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要亲自部署人才工作,如何使人才投入更精准、更有效,如何安排招商引资人员实施招才引智,如何引进国家级人才,用一把手的能量强势推动人才工作落实见效。总之,要把最强的力量、最多的资源向人才工作倾斜,从而盘活科技、产业、就业的一池活水。
二是要有坚定不移的啃硬骨头意识。为什么说人才工作要啃硬骨头?不同于组织工作、干部工作,人才工作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兼具市场性和专业性。比如高层次人才能不能来x县,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对方会考虑来x县能不能赚到钱,能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遇,而不是我们简单发个通知、搞场活动就能让对方动心的;再比如申报科研项目资助,各类项目细分程度高、专业性极强,评审权也在专家手中,竞争激烈,想要做好申报辅导十分不易。这些难点和堵点不打通,人才工作就只能被动等待,失去机会。所以,要以什么样的态度啃硬骨头?过去有一种说法,党务干部只会做党务,不懂经济,不懂市场,失去了行政推动的手段就做不成事。从事人才工作给了我们一次脱去标签、自我赋能的机会。要充分珍惜这样的工作经历,多学、多问、多做,成为既懂行政,又懂经济的的行家里手。那么,怎么啃硬骨头?就是要像研究经济指标一样谋划推进思路,制定好计划书、任务表,舍得人力、财力投入;要像推进项目建设一样,把每一项任务都作为战役来攻坚,紧盯每一步进展;要善于用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通过聘请专业第三方机构,组织相关领域专家成立专班等方式,弥补党政干部自身短板。
三是要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长远意识。人才工作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取得的成果往往需要过去几年的积累和铺垫。从人才引进看。招才引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首先要有招才的“线人”,招商人员、招才大使乃至自己的招才朋友圈,都需要长期培育和不断维持,才能在漫长的选择、跟踪、谈判后觅得良才。人才引进后还必须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为其在资金、招工、销路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只有能够在x县扎根从事创新创业,才能算是一次成功的引才。从人才培养看。人才培养周期往往都很长,比如省“333”和市“311”工程培养对象周期都是五年,每五年会选拔一批培养对象,入选者才有资格每年申报科研项目资助,如果人才培养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没有足够优秀的人才参与全市竞争,就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近年来,高层次培养对象中企业类人才所占比重出现衰退,让位给教育、医卫人才,这种趋势需要警惕,各镇街(园区)在引导企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上要多下功夫。从人才服务看。人才服务不在考核指标之列,难以量化,服务成效也不会直接反映在考核结果中。但在当下,“不拼待遇拼服务、不拼重金拼环境”已经成为二、三线城市参与抢人大战的秘诀,我们要把目光放的远一点,把优化人才服务作为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努力方向,让人才创得舒心、过得顺心。
二、做到谋定而动,创设人才工作的“有效机制”
一是夯实部门联动机制。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是司令部,要充分发挥“统”的功能,报大事、议难事、查要事,为成员单位更好地开展人才工作创造条件。各成员单位是一个个军团,要强化一盘棋思维,镇街(园区)是主战场,机关部门是政策支撑和服务支持的后方基地,要强化工作协同,不能简单割裂开来,不想听到有部门之间围绕该谁来履责“打官司”“踢皮球”,更不想听到因为推诿扯皮导致企业和人才的事情没办好,被别人投诉。人才科是前沿指挥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人才科是一根针,但不是唯一的针,镇街(园区)还有企管站、劳保所,人才工作如何统筹、压力如何分解这是各位一把手要思考的问题,平时就要挂图作战经常督、经常问,关键时候更要亲自指挥凝聚合力。
二是完善问效评估机制。会上印发的人才工作绩效考核办法相比往年做了比较大的调整,主要表现在解决“三个问题”,希望各位认真领会考核意图。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办法提出要根据指标实际完成比例确定考核得分,多做多得,少做少得,超额完成的还有加分。想得高分就不能满足于完成分配的基本任务,要经常纵向比、横向比,与同行同类比,确保在全市位居前列。解决指标空转的问题。过去一些考核指标时有“落空”的情况,有的是因为不会做,在考核办法中加入详细的指标说明就是在教方法,以考核促进提高。解决临时抱佛脚的问题。不少单位推进落实考核指标的节奏前松后紧,春天等、夏天拖、秋天急、冬天哭,等到年终考核的时候手足无措。今年将采取月报、季督、半年过堂的办法,把指标推进抓在平时,人才发展局要定期把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发给各位一把手看看。总之,人才工作不好干,但干好不一样,干与不干又不一样。
三是探索产才融合机制。省、市委组织部都将产才融合作为今年人才工作的重要主题,园区、镇街是探索产才融合的主阵地。在园区跨越发展两年行动计划中,我们已经明确提出东、西两个园区每年人才投入分别要达到xxx万元,也明确了每年各招引5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的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招才引智在推动产才融合中的重要性。当然招才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数字,而是要把重点放在招引专业特长与产业高度融合的人才上,关键是做好“三个有”。有政策。园区要积极出台招才引智奖励政策,激发招才主体活力,组建人才风险投资基金,破解人才项目落地难。有载体。要在专业园区的建设方面加强探索,发挥园中园产业方向更有集聚度、关联性更强的特点,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有生态。实践表明,大多数人才在选择创业就业地点时,相比于办公条件,更看重附近的餐饮、交通、娱乐等生活配套情况。各位一把手回去之后,可以再去自家建设的“2+5+n”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和人才公寓看一看,各方面的配套对人才有没有吸引力,入住的门槛是否苛刻,人才服务是不是有亲和力。
三、学会借力借势,紧扣人才工作的“重要抓手”
一是持续深化“双招双引”工作成效。去年,“双招双引”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单位的招才积极性显著提高。今年省、市委组织部继续把“双招双引”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抓手之一,省委组织部郭文奇部长提出“对引进的人才项目,按招商引资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考核,参照招商引资规定给予相应奖励”,我们更要沿着这条行之有效的路径继续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体现在“三个同”。建同一支队伍。要推动招商队伍从招才的“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充分调动招商干部的招才积极性,系统培训招商干部的招才知识素养,更好地把招商办法、招商经验用在招才引智上。定同一个目标。今年进一步加强了对“双招双引”考核结果的运用,在全县综合绩效考评、全县党建工作考核、区直机关部门党建考核中均设有人才考核权重,在重大项目建设考核中设置“双招双引”加分项,即a类人才(国际国内顶尖人才)创业项目可认定为xx亿元产业项目,加1分;b类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可认定为x亿元产业项目,加0.8分;c类人才(省部级领军人才)创业项目可认定为x亿元产业项目,加0.5分。每个任务单位,最高加分不超过5分。借同一个东风。要密切依靠和放大科技镇长团作用。科技镇长团一头牵着高校院所、省级重大平台,一头牵着地方政府和企业,是推动双招双引的重要桥梁纽带,各单位要主动对接,用好“双挂”的科技镇长团成员。
二是持续放大“人才工程”牵引作用。坚持围绕“人才工程”招引人才、培养人才、服务人才。把引进国家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作为龙头工程,东、西两个园区要在招引国家级人才上争先进位,其他有财政的街道以及工信局、商务局也要想方设法拓宽引才渠道,努力实现指标“破零”。要激发国家级顶尖人才的“磁吸”作用,推动他们成为引领地方产业发展升级的领军型人才。把省、市、区“双创计划”和省“333”工程、市“311”工程作为重点工程,要聚焦申报成功率,实实在在地加强项目储备、培育、摸排和辅导提高,特别是要引进和储备一批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增强竞争优势。把“一行业领域一人才工程”作为基础工程。统筹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六支人才队伍的培养,重点聚焦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研究落实相关培养激励措施,让更多的“名师名医名家”涌现出来。
三是持续叫响x县人才服务品牌。人才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留的住、干的好,归属感是决定人才去留的重要因素,也决定了x县人才服务的品牌价值。要增强人才的政治归属,把“爱国·奋斗·奉献”的主题融入人才服务和人才活动,参观游学可以去xx烈士纪念馆、xx文物馆,历史讲座可以讲一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尽量用一些人才普遍能够接受的方式加强政治引领。要增强人才的文化归属,围绕x县方言、x县美食、x县美景、x县古迹等等文化元素,设计和组织“人才看x县”系列活动,满足人才的情感和文化需求,真正把他们的身心都留在x县。要增强人才的事业归属。健康稳定发展的事业是留才的根本,人才服务更要围绕事业兴衰保驾护航、营造有利环境。要与各类商业机构、社会组织、中介平台建立人才服务合作,在“人才+”金融、“人才+”法律、“人才+”知识产权等方面实现新拓展。发挥区高层次人才发展促进会作用,努力形成“人才+人才”的智慧共享、联系协助模式。
同志们,人才工作事关全局、事关未来,责任重大、影响深远。希望大家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效的举措,将人才工作做细、做好、做实,为建强xx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四
今天,我们召开xx市委人才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才工作,确保全市人才工作稳中有序、持续推进、取得实效。刚才,xx传达了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xx、xx作了交流发言,讲的很好,听后很受启发,希望大家认真研究、汲取经验、互学互进。
近年来,xx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党管人才为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开展高层次、高质量、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提升,开创了新时代xx人才工作新局面。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人才工作面临一些不足和短板:人才总量偏小、人才政策竞争力不足、地域环境吸引力不强、服务保障体系不够完善等。这些问题影响着xx人才工作的进程和质量。
当前,xx市正处于发展关键期,迫切需要人才、强烈呼唤人才、无比渴望人才。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以加快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战略部署为引领,以把xx打造成为人才发展“黄金谷地”为主线,立足xx实际,着力破解人才资源的瓶颈制约,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让各类人才在xx大地上尽展才华、尽显风采。
一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地提出了“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市各领域人才管理、建设和使用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党管人才为根本原则和根本遵循,深化细化强化党对人才工作领导的全面性、系统性和广泛性,厚植全市人才发展的“沃土”。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完善党委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工作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加强同各类人才的联系,做到政治上信任、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持续加强党性教育,注重引导各领域人才加强对政治理论的学习,确保各领域人才能够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人才难得,轻视不得,耽误不得。xx发展资源多、潜力大,推动xx发展需要人才来支撑,打造xx名片需要人才来涵养,人才工作非常重要,十分关键。要以打造一流的人才队伍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强化人才工作意识和导向,宣传人才工作新理念,在全市形成争做人才、认同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助推全市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新高度、新水平,为xx发展凝聚更多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三要切实创新体制机制。
只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才能让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要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科技、工信、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管理模式和工作格局。要把握人才工作规律,探索人才工作方法,创新完善人才激励、人才投入和人才流动三种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协作高效、整体推进的人才管理体系,助推城市崛起、乡村振兴、生态建设、市域治理等重大发展任务抓实抓牢、落实落地。
四要全力做好人才培育。
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我们要将人才培育作为人才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xx发展重要抓手,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部署、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要以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为重点,构建“人才+项目”、“人才+产业”、“人才+课题”的培养开发模式,使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与产业开发、项目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鼓励全市各企事业单位与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职业院校在特色优势学科领域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办学。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计划,大力培养青年人才,建立优秀青年人才储备库,引导人才向农村、向企业、向社区、向基层流动,真正让人才扎根一线、磨炼意志、成长成才。
五要着力强化人才引进。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我们要大力贯彻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眼xx发展需求和人力短板,配套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引才政策,加大教师、医生、新闻媒体工作者等紧缺人才引进力度,集聚产业项目、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医疗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专业型、对口型人才,重点引进一批懂项目、懂管理、懂技术、懂经营的高精尖人才。重视本土人才回流工程,以xx籍人才严重外流为问题导向,分析xx人才外流原因,拓宽本地就业渠道,调整本地就业政策,优化本地就业环境,为家乡人才提供高质量就业资源和就业岗位,让xx人才愿意回、主动回、踏实回。力求通过人才引进,将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xx发展事业中来,打造出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实力突出的xx“智囊团”,以人才聚集活力,让新xx更具有创新引领和发展活力。
六要努力打造人才热土。
人才环境是软实力,需下硬功夫。要建立务实有效的用人留人机制,完善和落实人才关心关爱制度,及时掌握人才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强化人才松绑机制,坚持以人才为本,信任人才、尊重人才、包容人才,给予高层次人才更高的自由度和更大的自主权,确保全市各领域人才能够形成潜心攻关、全心创业。解决人才后顾之忧,针对人才所关心的落户、住房、子女教育等实际问题,实施人才安居计划,建立人才公寓和人才保障房管理办法,明确学习培训、医疗教育等服务内容,营造认同感、归属感和幸福感,保障各层次人才能够在xx安心工作、顺心干事、舒心生活。
同志们,治世经邦,人才为急。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各领域、各行业优秀人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让人才在各行业发光发热,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xx提供坚强人力和智力保障。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五
8月13日-18日,xx市人才工作者培训班在上海复旦大学开班,本人有幸作为学员之一参加了培训。本次培训班是由市委组织部与寰球人才交流中心联合举办,来自市直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相关单位共50人参加培训。培训地点设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综合楼,培训时间6天,去掉往返2天时间,实际教学4天,其中安排了6场专题讲座,2场现场教学。总体感觉教学计划紧凑、授课内容丰富、专家水平很高,对于我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开阔思维、指导工作大有裨益,总之是受益匪浅,不虚此行。
一、培训的基本内容。
培训的8场讲座中有4场讲座围绕本次活动的主题----如何做好人才工作展开。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南通市组织部部委委员人才办副主任吴陈钢结合南通招才引智的工作实际介绍了工作经验,他的报告题目对我们来说很有新意----着力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南通很早以前就很重视人才工作,2009年就制定了《江海英才计划》。南通经验有两点我印象深刻:一是考核力度大,人才工作在百分制考核中占8分,奖励金额1000万;二是小分队招才。像离岗招商一样离岗招才,常年在世界各地招引人才。
在浦东新区浦东国际人才城,归国留学人员联合会常务副会长程东给我们介绍了社会组织在招商引智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强调社会组织在招商引智方面的独特作用,发挥海外“人才资源库”“联络站”功能,搭建专业平台,招揽国际人才,成效显著。在上海人才大厦,上海人力资源产业园党委书记朱国祥给我们介绍了上海人才引进和海归人才创业政策。上海人才大厦就是上海人才服务中心办公地,其一楼大厅全部是海归人才服务窗口。二、三楼是国内人才服务窗口,对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寰球人才交流中心主任倪凯讲授《中部地区引才策略与战术》,介绍了东部沿海城市引才经验,然后结合中部地区和xx实际提出建议。
培训的另外4个讲座适用于对培训各类党政干部,奚洁人教授所讲《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思想精髓与精神品格》,深刻阐述了习近平思想的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及其内在逻辑,指出习近平思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全体党员要“带着信仰学、学出信仰来,带着忠诚学、学出忠诚来,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带着使命学、学出使命来”。党员干部要向习近平同志学习其“坚定自信、担当勇毅、务实亲民、开明睿智”之精神品格,“品读竹梅气韵,涵养龙马精神”。姚凯教授所讲《创新思维训练》要求党员干部要积极融入创新思维时代,破除思维枷锁,运用思维技术,坚持思维训练,从而开发自己的创造力。
林海涛教授所讲《国学智慧与管理艺术—觉知与执行》指出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千年传承,千年命脉;失落的家园,失落的精神;远方的呼唤,时代的急需;迫切的归途!”呼吁“恢复文化、重塑信仰,再铸辉煌”;赵泉民教授所讲《宏观经济形势及趋势分析》,比较贴合我们工作实际,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分析了“十三五”时期的历史意义、基本特征,围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总目标、六大原则、五个主要目标、二十项新政策等展开分析,整个报告视野开阔,事例丰富、观点新颖,让人深受启发。
二、我的几点感受。
这次上海之行开创了我人生的许多第一次。一是参加人才工作者培训是第一次,从而第一次深刻认识人才是第一资源和第一支撑的含义,也真正理解到市委陈安丽书记把招才引智作为第一要务的良苦用心;二是到上海市是人生的第一次,以前也到过华东一些城市,但未曾到过中国的经济中心,这次去的时候已是不惑之年,说来惭愧,至此,北上广深这四个中国一线城市才算全部走到。当然其间还有第一次登上超高建筑----金茂大厦、第一次参观世博园等等。
这次上海之行也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地区差异。当我们还处于工业化中期之时,上海早已处于后工业化时代;当我们还处于城市化进程中时,上海早已在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当我们还在竭力招商引资之时,上海正努力将所有工业企业外迁;当我们刚刚想起来要招才引智之时,上海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感觉有两个趋势不可逆转:一是人口特别是人才向城市---大城市---超大城市流动不可逆转,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人口、人才净流出是大势所趋;二是产业从一线城市溢出向周边城市、向内地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转移也是发展趋势。
三、给我们的启示。
全球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背后是人才发展环境的竞争。xx作为一个五线城市,与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没有多少可比性,也没有多少优势可言,但不代表我们不能有所作为,关键要看我们怎么做,南通、无锡、苏州的发展都能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启示之一: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支撑的理念,强化人才是创新第一要素作用,将“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立足现实发展,抓好招商引资,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又要谋划长远,抓好招才引智,为经济发展积蓄新动力。
启示之二:必须加快进行招才引智政策设计和平台打造,形成“以优惠的待遇支持人才、以响亮的品牌吸引人才、以宽广的舞台成就人才、以良好的环境愉悦人才、以有效的机制凝聚人才”的人才引进及服务机制,打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完善人才引进和服务工作网络,打造专业招才队伍集中驻点开展“双招”,广揽人才为我所用。
启示之三:必须突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人才高地。招才引智不是什么“才”都要引,什么“才”都能用。必须突出xx专用汽车和食品加工两个拟冲刺全省“千亿元产业”的优势产业吸引相应人才,充实专汽产业研究院、香菇产业研究院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研究团队,提升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突出全域旅游,引进商贸服务、酒店管理、旅游设计和宣传、旅游中介、文化创意、文化动漫等相关专业人才,打造旅游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壮大旅游产业。
启示之四:必须突破传统观念招才引智要不拘一格。我市正在实施的“一园十基地”就是一种创新,力图通过实施xx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计划,以“一园十基地”建设为主要内容和重要抓手,打造人才引进和创新的高地。突出“柔性”引才。在引才方式上,既可以长期聘用,也可以短期合作;既可以扎根落户,也可以你来我往;及可以专职,也可以兼职,“引智”而不一定“引人”,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xx的招才引智模式。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六
1、影响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没有形成人才梯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各个年龄段人数相差不应该过大。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46—50岁年龄阶段人数明显大于其他年龄阶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员的更替,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会出现明显的波动,这会影响工作经验、技术的逐年龄段传授、学习。从所从事的工作方面来看,人员结构比例不合理,农业机械推广人员严重缺乏,与国家大力推广农业机械的政策和形式不相符合。从基层一线农牧技术人员的角度来看,由于工作的地域特性,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没有固定的周末休息时间,也没有相应的待遇补偿,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知识结构老化,大、中专学历人员占大部分,相应的专业技能学习、培训机会太少,能真正接触学习内地先进技术的机会不是很多。
2、在专业技术人员和其它各类人才配置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上级部门通过各种渠道分配的专业技术人才大部分专业不对口,无法承担专业技术工作任务;真正急需的有基层经历有专业技术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因现有的体制问题无法招到;部分事业单位急需一批本地的、精通藏语的、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从近几年的实际来看,基本上很难满足需求。
3、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现有的退休政策搞一刀切。我们应该正视西藏特殊的地理环境对高原工作者身心健康带来的巨大伤害,现在跟内地一样的退休政策男60岁、女55岁,在高原实际工作30多年和在内地实际工作30多年相比,高原工作者在退休时基本上大部分都落下了高源性疾病的病根,内地工作者在退休后大都能安享晚年,高原工作者则大多倾尽半生积蓄四处求医,生命质量、生活质量存在天壤之别,这令好多人对在高原工作望而却步。
4、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等各类人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现有职称评聘制度很不合理,举例来说硕士和本科要想走到中级职称需要同样多的时间,而且必须要通过初级职称的任期,使部分高学历人才望而却步。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七
截止**年12月底,城中区共有行政单位36个,共有公务员327人,党的机关工作者177名,各类事业单位30个,共有工作人员1231。全区共有中专(含高中)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的各类人才1059人,其中:党政机关297人,占28%;事业单位762人,占72%;女性790名,占74.6%;男性269名,占25.4%;少数民族112人(包括回、满、土、藏、蒙古、苗、壮族等7个民族),占10.6%。在人才构成中,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320人,31—40岁的384人,41-50岁的334人,51—54岁的12人,55岁以上的9人;从学历结构上看,研究生学历11人,本科学历211人,大专学历525人,中专学历312人;从专业结构上看,农业方面5人(另外,农村中没有学历或职称的乡土人才126人,其中致富能手46人,特色种植,养殖专业户80人),工程专业7人,经济专业17人,教育专业651人,科技、卫生专业55人,法律专业136人,其它专业32人;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党政机关297人,教育系统651人,文化卫生系统62人,其它行业7人;从人才层次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才3人,中级职称人才419人,初级职称人才336人;从担任职务情况看,共有县级干部29名,正科级干部88名(其中:主任科员17名),副科级干部97名(其中:副主任科员25名),科员122名,办事员10名。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人才状况总体上是好的,多年来我们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人才的作用比较突出。特别是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对人才工作非常重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把人才工作作为促进经济发展、为各项建设事业服务的中心工作来抓,真心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按照全区各项事业的长远发展和人才的总体需求,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不断加大培养、管理、选拔和使用力度,着力建设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为中区各项建设事业提供了人才保证。在区委、区政府以及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提高。全区各级各类人才在工作、生活、学习条件都比较艰苦的情况下,以事业为重,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为中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重点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干部,重视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坚持领导干部的德才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严格按《条例》规定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改革创新精神,领导能力、勤政廉洁、民主作风等6个方面的基本条件及应当具备的工作经历、任职年限、文化程度、培训情况、身体状况等7项资格要求办事,完善用人机制,改进选人办法,大胆启用德才素质好,开拓创新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自2002年1月以来,共选拔优秀干部53名,其中:男23名,女30名;少数民族13名;党外干部5名,大专以上学历44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9名。
二是加大干部考察力度,夯实选人用人管人的基础。不断改进干部考察方式方法,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规范干部考察程序,明确考察责任,严明考察纪律。坚持“谁考察、谁负责”,考察结果签名、记录在案。在考核内容上,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特别重视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程度;在考察方法上,进一步提高干部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坚持和扩大干部任用中的民主,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坚持走群众路线,完善民主推荐、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制度。自2002年1月以来,共完成干部任前考察78人(次),试用期满考察41人(次);对拟提任的55名干部进行了民主推荐,结合年度考核,每年对143名科级干部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
三是做好基础工作,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后备干部队伍是选用干部的“蓄水池”。中区严格按规定程序,用民主推荐的方式来公开选拔,调整补充后备干部,不断完善后备干部管理办法,坚持备用结合,动态管理,滚动发展,始终保持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政后备干部队伍。4月份,充实了县级后备干部29名。目前正在进行科级后备干部的民主推荐工作。注重抓好后备干部的培训教育,实践锻炼,监督管理,选拔任用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同时,选派年轻科级后备干部到农村挂职和下乡驻村锻炼,压担子,增长他们的才干,为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
四是适应新形势要求,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行竞争上岗制度,完善竞争上岗办法,努力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加大交流力度,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活力。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充分利用干部实绩考察、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结合民主测评结果,正确评价和任用干部。制定了《年度目标考核办法》、《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考核暂行办法及其实施细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明确提出了具体考核标准,建立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干部考核任用工作体系。完善干部试用期制度,对新提任的干部(含非领导职务)一律实行一年试用期制,推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增强了干部选任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的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程度。自2002年1月以来,区委共拿出6个科级职位进行竞争上岗,报名参加人数达30人,经过竞争,有6人走上了领导岗位;对提拔的53名干部实行了一年试用期制和任前公示制;对58名干部进行了交流。
五是加强干部的监督管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年轻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谈话、诫勉、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电话举报干部选拔任用问题的处理意见》,进一步做好举报的受理工作,对反映问题严重,内容具体的举报,认真调查核实,确有问题的严肃处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贯穿于干部管理的全过程。坚持组织部门与执法执纪部门联系通报制度,就联系工作的部门、工作的形式、工作的内容等做出了具体要求。由组织部门牵头,会同纪检、监察,政法、审计、信访等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及时了解掌握领导班子和干部违法违纪及其它有关情况,发挥职能部门作用,有效地保证了干部队伍建设的纯洁性。自2002年1月以来,对新提任的53名干部进行了任前谈话和廉政谈话;对20名干部进行了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是大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促进党政领导干部整体素质的提高。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转变公务员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增强党政机关人才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二)努力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区组织人事部门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规定,加强对事业单位干部的培养教育,重点抓好提拔使用工作。一是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确定培养方向,加大选拔力度。充分调动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搞好工作。二是抓好事业单位的年度考核工作。根据省、市事业单位考核的有关规定,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考核办法,在考核的准确性、客观性、公正性上下功夫,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每年坚持两次定时抽查各单位的平时考核情况,并及时进行通报。把领导考核与群众考核有机结合起来,使考核工作更加公正、科学。
(三)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原则,选拔政治上强、能够维护集体利益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企业负责人。以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完善机制,促使人才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一是区委、区政府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人才工作,掌握工作动态,总结工作经验,解决实际问题。每年举办2至3次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座谈会,通报情况,征求意见,听取建议。二是深化职称改革,激发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在职称评聘工作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推行量化测评标准,形成优胜劣汰的氛围,激发人才队伍的活力。三是加强实践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到一线锻炼,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尽快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不断增长才干。
(五)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不断补充更新人才的知识。“培训是最大的福利”。城中区始终把培训作为吸引、培养、鼓励、留住人才的有效途径。组织人事部门为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健全教育培训工作机制,广开渠道,拓宽领域,改进方法,完善内容,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一是丰富教育培训内容,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实际选择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如:对党政人才注重突出政治理论、民主作风、公仆意识教育,提高综合素质;对专业技术人才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重点进行党的方针,政策、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二是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如:采取短期培训、在职教育,外出考察、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等方式,努力提高人才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自2002年1月以来,共举办短期理论培训班8期,培训人数330人(次);专业知识培训班7期,培训人数达450余人(次);拓宽外培渠道,在发达地区举办培训班1期,培训人数达29人;有114人赴内地参观学习考察,有51参加省市有关部门组织的学习班;参加省、市委党校各类班次培训达89人(次);参加在职学历培训157人(其中:省委党校96人,成人自学考试33人,专业进修28人);有4人赴外地挂职锻炼,有2人在市有关部门挂职锻炼。区委选派31人到4个村挂职锻炼。
(六)完善激励和保障机制,营造人才成长的宽松环境。一是理顺领导体制。区委、区政府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建立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领导机制。把人才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二是组织人事部门加强对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注重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办法,为区委和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三是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组织实施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加强检查督办,促使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健康、有效开展。四是宣传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广泛宣传优秀人才的科技成果和工作业绩,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良好风尚。五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对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专业知识教育,努力提高其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关心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者的成长,积极解决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城中区现有人才队伍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明显地不适应,具体表现为:
1、人才数量不足,质量还不高。在人才队伍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总数的42.8%,大专文化程度的占46.2%,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0.6%。在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中,初级职称的占人员总数的38.9%,中级职称的占48.5%,而高级职称的仅占总数的0.35%。
2、人才分布不尽合理。在人才总量中,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都比较少。另外,直接为工农业经济发展服务的人才,如金融、市场营销、生物技术等专业技术人才很少。特别是既懂经营管理,又有专业技术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缺乏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3、人才资源得不到合理开发,浪费问题依然存在。一是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的专业不对口,学非所用,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和闲置。二是没有全面形成激励机制,存在造成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致使一些人才安于现状,缺乏创新精神。
4、人才流失严重。近年来,教育、卫生系统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另外,由于城中区一些企业不景气,导致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容纳力下降,致使诸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
5、人才合理流动难。人才成长是有规律的,人的才能增长是有周期性的,通常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工作的时间以三至四年为宜。因此,适时地调整那些优秀人才的岗位和职位,对于他们不断提高,继续成长大有益处,这是造就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人才市场配置机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的合理流动,一些工作人员多年不仅没有流动,而且也不想流动甚至害怕流动。
6、专业技术人员紧缺。比如经贸,教育、卫生等系统都急需专业技术人员,但是由于编制少,无法解决人员与工作量日益突出的矛盾。对事业单位的管理,基本上采取的是行政机关的管理办法,严重的行政化倾向,违背了事业单位内在运行规律,束缚了事业单位的发展,事业单位的服务功能不断弱化和萎缩。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资金,而目前区财力有限,不可能满足这一庞大的资金需求,导致事业单位低水平发展。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是:我区人才工作既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又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如观念的滞后,与内地较大的反差及对比、环境的因素、体制的原因等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才是关键。人才问题不解决,就会严重制约全市、全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人才问题必须引起各级领导及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四、做好今后人才工作的对策和思路。
人才工作的长期性、动态性和复杂性决定着人才资源开发工作必须付出长期、艰苦、细致的努力。根据城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队伍现状,今后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切实提高认识,增强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实现科技进步,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人。”同志的这一科学论断,充分揭示了人力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决定性作用。今后,必须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从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开发人才资源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和基础工作来抓,转变只抓经济不抓人才的思维定式。确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努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水平。要利用多种煤体,广泛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紧密结合实际,建立广纳群贤和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要结全实际,制定各行各业人才队伍建设规划,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一是党政机关要建立各级党政领导人才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疏通党政领导人才选拔渠道,继续落实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采取的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一系列制度,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力求做到量才适用,职位与能力相匹配。把各类优秀人才充实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建立一支富有生机活力的党政人才队伍。
二是优化设置岗位结构,重点保证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数额。对管理岗位,建立和推行职员制度;对工勤岗位,建立岗位等级规范。岗位设置,应通过竞争上岗择优选配人员。实施人员的聘用制度,实现用人上的公开、公平、公正。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以此来确定单位和工作人员的人事关系,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和各自的合法权益。人员在什么岗位,享受什么待遇,岗位变动,待遇也应随之变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考核制度,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
三是企业在逐步改制到位的同时,构建有利于各类人才建功立业的激励机制,对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给企业带来较好效益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实行奖励。同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家、私营企业家成长,建设一支真正的企业家管理人才队伍。另外,在专业技术职称的评聘方面,也要制定更为灵活的政策,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做法,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3、搞好人才培养,不断扩充人才总量。一是改善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就中区实际情况看,目前所急需的初中级人才全靠引进是不现实的。应立足本区,充分发挥现有职业高中和成人教育函授学院、各级党校的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创新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扩大初中级人才数量。二是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竞争上岗和聘任制,激励各类人才学习进修,促进各类人才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业务水平。
4、出台优惠政策,努力优化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的良好环境。要想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就必须提高人才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关心人才成长,关心人才生活,以适当的待遇留住人才,以浓厚的感情留住人才。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逐步完善人才市场的配套建设,在工资待遇、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以解决广大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要加快经济发展,积极引导和扶持开发高科技项目,创造适合高级人才工作与生活的经济环境与人文环境。要建立公正、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机制。上级有关部门要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对人才流动进行调控引导、有效监督,打破传统管理模式在人才的身份、岗位、单位所有制性质等方面的限制,让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真正赋予用人单位与各类人才双向选择的自主权。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八
古人云“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人才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城市的建设需要人才,乡村的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建设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人才建设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人才的发展。例如,在某些城市的人才引进过程中,过度的使用财力、物力来吸引人才,人才吸引政策同质化,厚此薄彼,重学历而轻经验,把人才引进工作想得过于简单,只考虑当前的引进,不考虑长远的留住,最后出现优质人才留不住,本土人才伤了心,底层基础型人才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等问题。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还应该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多一些思考。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不具有明显优势的中小城市要以自身特色作为亮点来吸引人才,应当结合自身定位,为人才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应当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本土人才的根在此,唯有为其提供更多机会,才能让他们的根扎得更深,另外,应当重视底层基础型人才的培养,底层基础型人才是社会稳固的基石。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人才建设工作中唯有多做一些思考,人才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九
近年来,广河县紧紧围绕“强产业、育人才、促脱贫”的工作思路,引导各类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建功立业脱贫攻坚一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人才作用发挥方面,依然存在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一线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专业技术人才没有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助力脱贫攻坚资源优势以及传、帮、带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如何让人才在脱贫攻坚中实现第一资源的价值,如何让人才在脱贫攻坚中体现重要支撑的作用,对此,以广河为例,简单谈几点意见。
1、完善人才帮扶机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助力脱贫攻坚示范引领作用,组建教育、卫生、农林牧三个系统助推脱贫攻坚小分队,与9个乡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卫生室、村小学开展定点帮扶。充分发挥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传帮带作用,通过“一对一”结对帮带方式,结对帮带1名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基层专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水平。组织农业专家、“土专家”、“田秀才”“一对一、一对n”结对帮扶乡土人才和贫困户,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2、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聚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模式,依托“陇原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技术人才订单式培训,每年有计划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到省内外高校学习深造,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深入实施万名产业人才培训计划,持续开展特色种养殖、农产品加工营销、电子商务等培训,组织一批致富带头人、种养殖大户、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村电商创业者赴省内外发达地区观摩学习,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产业发展急需、带动效果明显的产业人才。
3、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认真贯彻落实《临夏州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深入开展调查摸底,研究制定引才计划,着重引进文化教育卫生、融媒体创新发展、城乡规划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金融科技等领域的急需紧缺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通过顾问指导、兼职引才、“一事一议”等引才方式,柔性引进现代农业发展教育、文化医疗、金融、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急需紧缺人才。
4、完善人才联系机制。认真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工作制度,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逐步建立健全优秀人才“四必帮”帮助机制,适当增加优秀人才“两代表一委员”比例,着力提升优秀人才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大力宣传各类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和重大成果,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
“政务大小,以人为重”,“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近年来,仁化县住建管理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促进人才安居乐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强化用人导向,注重人才培育,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干部的培训培养,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兼顾,使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住建领域人才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住管人”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面,充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和务实作风,当好“服务员和“店小二”,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有序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巩固夯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确保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彰显了以住房城乡建设管理行业为代表的人才力量,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人才工作的有关问题,给我们的人才工作带来许多启发。
一是人员编制设置严重不足。一是局机关对接上级部门众多(市住管局、市代建局等),业务工作日益增重,机构改革过渡期间,仅靠现有编制实在难以运转,只能通过临时借用下属单位人员,解决日常的业务工作需求。二是机关在编工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结构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党务干部配备上,党务干部均是兼职,有的党支部党务工作甚至有后继无人的趋势。按现有的编制设置,距离新时期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工作要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是人才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够全面。一是部分人才的政治理论及综合素养不高,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党政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二是部分人才的领导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在驾驭全局、组织协调和处理突发事件、解决棘手问题、创造性地展开工作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
三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少。住建系统是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部门,大部分人员原来专业水平偏低,虽然有一部分人员通过自学、函授渠道取得大专以上文凭或初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但实际专业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提升,总体专业素质未能达到专业技术部门要求及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县建设系统工作业务性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技术型人才,不但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知识要有所涉及,更要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涉及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知识。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招引力度不够。虽然我系统在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上作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招引。趋利避害的人才市场规律决定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培养出来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改制、职称、待遇等原因,大多数人外出谋生发展,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同时在部分企业中,因行政干预,影响企业的招人用人,达不到引进专业人才的目的。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在思考人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正视和补齐人才工作短板,紧扣争当韶关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韶关样板的具体实践,在引才育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留才上狠下功夫。深入贯彻“一线两带两区”战略布局,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为实现县委县政府发展大局多进言、多献策、多谋划。始终以全面提升为基本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基本抓手,以惠民利民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构建我县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助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人才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评价标准,以德为先,按照“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真正把人才优先发展落实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在企业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当前,要注意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各级政府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尤其要学习掌握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现阶段,仁化县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就建设系统而言,应把人才队伍建设定位在重点培养规划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上,充分认识到这方面人才对仁化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要注意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和组织干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在急难险重的事业一线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辅相成。二是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并注重吸纳先进科学成果,不断赋予实用技术培训新的内容,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型领导干部。三是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培训内容要立足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多训练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意识等;。
三是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干部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双区”建设,深入实施“一线两带两区”战略布局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少看“帽子”、多看本事,聚焦事业发展,依据现实需求,对于一些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但具有重大意义的领域,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制度。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干部实行考验性管理,二是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打破不敢作为、不敢担当的顾忌,为干部职工放手改革、大胆创新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加强人文关怀,防止人才流失。对在改革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人员要及时表彰和提拔重用;。
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方面。一是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放手让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挑起重担,使他们在工作中增长才干、早日成熟。二是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业技术人才制度,重大决策应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理解信任、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工作上放心使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优秀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专业技术人才,推行人性化管理,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排忧解难,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四是要破除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论资排将的观念,对有才华,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应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不受学历、资历等限制,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晋升职务,并落实待遇;。
五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的制度机制,统筹抓好工作规划、工作机构、经费投入、特色工程、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引才、育才、用才、固才”的实际需要。要给各种人才提供尽可能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努力关心和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改善人才的住房、医疗、交通、通讯等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家属安排、子女入学就业等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办公设备、工作经费等工作条件,使其能够高效率地工作,真正发挥其聪明才智。让他们感受到重视和温暖,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他们对干事创业的这片热土有真真正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住房建设,在仁化县建设系统中,更需要加大力度,坚持多条腿走路,分层次解决好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企业按有关政策建设人才公寓。二是制定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使各类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收入、住房、交通工具、工作场所和设备、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方面,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待遇。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一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在当今各项事业发展迅猛的年代,无数事实已证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会拥有竞争优势,谁的发展就会强劲且持续。近两年来,人才工作得到了各级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并且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可以说,人才是一个地区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县属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紧迫,人才对我们更重要。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管人才的精神,进一步全面了解我县人才队伍的状况和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寻求做好我县人才工作的好方法和好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委组织部成立了人才工作专题调研组,对全县人才状况和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采取召开专题会,听汇报,找有关人员谈话,并深入到学校、机关、医院、非公企业等单位实地了解等方式,对我县目前人才队伍状况和人才工作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至**年10月底止,全县有党政人才2536人,企事业管理人才1325人,专业技术人才9820人,三支人才队伍共13681人。在各类人才中,研究生学历68人,占0.49%,大学学历507人,占3.7%,专科学历1456人,占10.6%。全县总人口75万人,人才密度为1.82%。全县各类人才在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县社会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构建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我县各级领导、各级党政一贯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强调做好人才工作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并且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社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在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召开之后,结合本县实际,召开了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和省、市人才会议精神,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长任主任,负责全县人才工作。县委组织部也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局、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发现人才、选拔任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坚持用好的制度选聘人才。近年来,为了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我县在选拔人才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且形成了一些较好的选人用人制度。一是坚持公平选拔制度,把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一个让众多人才经受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积极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等做法,把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威信高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2001年,我们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参加竞争上岗的干部1585名,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392名;2002年,我们拿出部份县直单位领导职数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全县报名参加公选的中层干部31名,选拔到领导岗位的3名。二是坚持逢进必考制度。把优秀人才选进干部队伍中来。近年来,我们坚持“逢进必考”制度,严格把好一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入口关。例如从2000年开始,在教师队伍的整顿与聘任工作中,采取公开考试的方法,公开向社会招聘教师,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采取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等形式,择优录用,四年来共公开聘用教师346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把外地一些人才聘请到我县干部队伍中来。近年来,我们针对县内人才缺乏的实际,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系统更为明显。为此,我们采取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医院等地方去联系,聘请、吸收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到我县的干部队伍中来。据统计,全县共招聘高学历教师46名,先后招聘38名中高职称医师,现在大部分已成为各所学校、医院的业务骨干。建设、财经、银行、环保、供电、广电、电信等部门和行业,也加大了引进人才工作力度,引进了一大批人才,加快了我县各行各业的建设步伐。四是坚持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主动为企业引进实用专业人才。特别是劳动人事部门对企业的人才工作也十分重视,除给予简化手续,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外,主动与外地人才市场联系,带企业主到外地招聘人才,为企业拓宽用人渠道,打破流动壁垒。近三年来,我县到外地招聘企业专用人才438名,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各类工企业迅速发展。如公平镇的凯利来服装公司,为了开发洗染新项目,以年薪50万元和36万元的优厚待遇,聘请了2名高级工程师为厂长和研究室主任,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企业连锁店遍布全国和港澳地区,使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3、坚持用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为了留住吸引大批的人才,我们在打造留住人才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住人才的软硬环境,使人才安心在我县工作创业。我们主要做到:一是政治上关心,大胆使用知识分子,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几年来,我们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招聘等形式,使大批知识分子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我们分别按4%和11%的比例,推选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代表10名,政协委员19名,让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参政议政;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吸收新党员等工作上,对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优先考虑,甚至给予破格提拔使用或吸收为新党员,使人才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二是工作上支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我们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资金、设备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使他们感受到工作上顺心。三是生活上排忧解难,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为知识分子解决住房158多套,解决两地分居60多例,安排家属子女就业80多人。同时,各级党政还通过慰问活动、访谈等方式,深入到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的家中去,与他们座谈交流,了解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尽量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4、坚持用好的办法培养人才。人才都有一技之长,然而在全面发展上都会有或这或那的不足。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在做好使用、留住人才的同时,把培养人才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开展“三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举办知识分子培训班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自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将聪明才智贡献到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来,自觉投身于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二是“请进来,送出去”,不断提高知识分子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县许多部门特别是教育、卫生、民营企业等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专家传帮带、组织学术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等形式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三是选派一批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转化。
1、人才总量不足。我县现有的人才总量只占总人口数的182%,特别是大专以上人才只占027%,这与目前发展快速的社会形势很不相适应,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相当紧缺。就我县目前的状况,人才较为集中的是党政机关、医院、学校,但是这三支队伍的人才总量严重欠缺。以教师队伍为例,全县现有教师7995人(含民办学校),其中本科学历(含以上)357人,只占447%,而我县目前有高中学生10714名,开设教学班180个(含高中),专任教师541名,具本科以上学历只有351名,缺口是较大的。而其他行业所欠缺的人才则更多。特别是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员。
2、人才结构不够理想。全县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够理想,人才素质不够高。一是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稀缺,学科带头人不够。全县研究生以上人员仅占人才总量的0.47%,具高级技术职称者94名,占科技人员的1.07%。学科带头人也不多,就卫生系统而言,全县1188名医护人员中能够真正称得上学科带头人的只有1.93%。二是人才的分布不均。(1)产业、行业分布不均,全县10679名人才中,7683人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占72%,其他行业2996人,仅占28%。(2)区域的分布不均。我县人才比较集中在县城地区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城镇,而一些比较边远的地区人才比较稀少,以教育为例,一些乡镇学校的教师缺编,而在城地区一些边远学校却严重超缟。三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少,低学历低层次人才多。全县各类人才中,国家计划内研究生1名,占0.009%,大学学历占4.36%,专科学历占20.53%,中专或中技占46.39%;在982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占096%,中级职称占21.2%,初级职称占了77.85%。
3、人才流失的势头抑不住。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而我县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留住吸引人才的力度有所减弱,致使人才流失的势头难以抑住。以教育系统为例,我县从93年开始到全国各地吸收引进高学历人才达500多人,而十多年来正常与不正常流走的有200多人,有个别学校是引进的人才根本留不住。本地人才的流失也相当严重,我县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从高校毕业,但本科生回**工作的很少,根本都走向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4、培养人才的能力和资源不足。我县自陆安师范学校撤消以后,就只剩下**卫生学校属全日制职业学校了,虽然有电视大学、党校等函授学校,但对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与技能作用有限,特别是对培养技术技能的人才的能力更是欠缺。虽然近几年来县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等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班,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的制约,培训班的效果不明显。同时,没有设立专门培训机构,许多年轻人才和一线技术人才再发展和提高技能的空间受限制,许多单位或部门根本没考虑人才培训工作,认为人才的再发展与再教育是个人的事,致使许多人才受经费与时间的制约而举步维艰。据调查,我县绝大部分在职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在参与学历培训等,均是在自己有限的工资收入中挤出,许多经济拮据的人才只能望洋兴叹,这对我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1、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县虽然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但是落实人才政策措施还有许多不到位,还无法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经调查,目前我县除了学校、医院、城建、广播电视局、电讯、银行等必需专业人才的单位外,其他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有些单位对引进人才有畏难情绪,无所作为;有些单位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致使引进的人才长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单位因某种原因,不能兑现引进人才时的承诺,致使引进的人才不安心工作,要求调离或不辞而别。二是人才本身的观念跟不上。部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抱怨待遇太低,另一方面又缺乏敢闯敢试的劲头,不愿冒风险而安于现状。相当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企业,更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是真正就业。我县目前是一些民营企业招收不到本县大中专毕业生,但是人才交流中心又积压了大批大中专毕业生。三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观念不同程度存在。许多单位反映,如果给人才特殊的待遇,大家一同上班,一同在同一单位工作,待遇差别太大又会引起其他干部职工的不满,不给特殊人才待遇又留不住人才。四是“官本位”的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偏低,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待遇还不如一个股长,结果一些有了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就被“提拔”为行政领导,许多人才在担任行政职务后,很少有时间再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从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的变相流失。
2、人才工作机制不活不健全。一是政策不完善。至今为止,我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有关引进、留住、使用人才工作的政策。只有一些部门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已有的政策措施,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二是部门不协调。引进、使用一个人才,牵涉到组织、人事、主管单位、使用单位等部门,缺少一个专门的办事机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的手续繁琐。三是人才进出机制不灵活。由于存在低层次、低学历的人员甚至临时雇用人员充拆工作岗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导致人才进不来,庸人出不去。四是用人进人存在不正之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顾及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缺乏大局观念,用人进人只看“关系”,做“人情”,不愿意接纳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甚至个别地方单位排挤外来人才。五是忽视人才培训工作,有些单位对人才重引进轻培养,导致人员的水平、层次上不去。
3、环境不够理想。我县花大力营造留人、引人硬软环境,并且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还有许多方面与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是硬环境不全。我县的城市规划、市容市貌、卫生绿化、文化医疗以及教育设施等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挫。致使许多人才不想来,来了也不想久留。在与一些外来人才交流中,他们均都流露出不想久留**的念头,原因是配偶安排工作和找工作难,住房及福利差,子女入学以及就医等太不方便等等。二是软环境不优。全社会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全局观念,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力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地方存在严重的排外思想,妒才心理严重,真正的人才坐冷板凳的现象不少。三是形象不佳。我县曾一度因社会治安以及走私等社会问题而让人畏惧,许多外地人才对我们是“闻丰而退”。四是待遇不高。我县虽然不属贫困县,但是工资待遇与贫困县相差无几,许多外来人才经受不住清贫的生活而另寻出路,许多本地人才更是想方设法另谋高就。在与一些近一二年招引进来的外地人才交谈中,他们均表示内地省份的工资待遇与我们已相当接近,我们已不存在待遇上的优势了,而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以教师为例,我县中级职称的教师月工资约1300元左右,而珠三角均达到5000元左右。
1、要树立科学人观,落实人才兴县战略。各级领导必须首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先于、优于、重于其他资源开发的地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真正形成党管人才的格局,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配合,各司其职,按国家、省、市、县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制订出台人才工作发展纲要,使人才工作走上正轨。同时要加强宣传,让人才政策真正达到用人单位熟悉、组织人事干部精通、各类人才了解、全社会共同落实。使我县各级和全社会各阶层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发展靠人才”的思想。树立系统开发人才观念,克服“重使用轻培养”、“重引进轻使用”的不良倾向;树立知才善用、人尽其才的人才观念,克服人才使用中的“近视病”与“武大郎开店式”妒才心态;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念,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要敢于不拘一格选人才,真正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克服只唯文凭不重视实际技能,只论资排辈不重视创造力的不良作风;树立全县一盘棋,推进良性流动的人才观,克服人才单位、部门所有的狭隘意识;树立广纳人才观念,既重视开发利用本地人才,也积极吸引外地人才,克服用人和留人上的不正之风。总而言之,我县一定要以全国、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为动力,扬长避短,谱写人才工作新篇章,落实人才兴县战略。
2、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要按照《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意见》(粤发[**]15号)的精神,真正建立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目标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纳入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定期进行考核,明确各级单位一把手抓人才工作的任务和目标。各地各单位“一把手”要亲抓人才工作,指定一名负责人事工作的领导专抓,要亲自过问人才工作,要经常到人才工作的地方、到人才的家中去,多与各类人才座谈交流交心,多为人才排忧解难。其次要设立人才工作机构,由组织部门牵头,从组织、人事、劳动等部门抽调人员,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具体负责人才工作。要建设人才交流中心,培育人才交流市场,方便人才交流。第三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出台相关的人才政策,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公开、公平、公正的选人用人制度,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要大胆破格提拔任用,充分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三个文明”建设中去。
3、要加大人才培训工作力度。人才的再教育再培训是人才不断发展的重要途径,欠发达地区的人才培训尤为重要。多培养本土人才,是解决人才缺乏和人才少外流的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一要整合资源,设立专门培训机构。当前要以广播电视大学和党校、职业技术学校为阵地,整合师资力量,形成较为完善的培训机构,有针对性、有计划对我县各类人才进行培训,同时要与高等院校联系,或聘请一些专家、教授,或让他们在我县设点办班,帮助我们培训人才。二要有的放矢,进行分类培训。对党政人才要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其执政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培训工作更不能放松,同时要让一部分公务员学习专业技术,提高技术人员在公务员队伍中的比例,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训,要坚持学用结合的原则,以实用型和有针对性的培训为主,建立一支懂经营管理,技术力量过关的人才队伍。三要抓好学历培训。要鼓励在职人参加函授学习,参加大专以上院校脱产进修,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文化水平。四要抓好业务培训。采取多种多样的培训方式,举办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聘请中高职称以上的教授、专家来授课,来指导,不断提高本地人才的专业技术档次。五要抓好学术、专业技术交流,要多点走出去,多联系院校的学者、教授,多联系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的专家、专才,汲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要主动把学者、教授、专家、专才请进来,多开办学术交流会,教授、专家讲座等活动,提高人才培训水平。
4、要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认真落实“科技兴县”战略,在广播、电视、报纸上设立宣传专栏,及时报道推广我县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好经验,积极开展“科技进步月”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风气。其次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切实提高各类人才的政治生活待遇,积极为他们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有利条件,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政治上放心、工作上顺心、生活上安心,为各类人才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第三要切实提高人才的经济待遇。我县目前人才的经济待遇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差距太大,大多数人才是“囊中羞涩”。为此,一定要想尽千方百计提高人才的经济待遇,特别是党政人才和科技人才,尽量缩短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对有突出贡献或特殊人才要实行重奖并且形成制度。政府要设立人才奖励基金,增强吸纳留住高层次人才的环境,扶持救助有特殊困难的人才。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二
近年来,xx区紧紧围绕“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用好现有人才”这一人才战略核心内容,大力加强各类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在做好人才的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上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使全区人才资源总量大幅增加,人才结构、分布状况等更趋优化合理,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现将2015年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和宣传,落实工作到位。
一是加强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我区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的理念,根据我区《xx区人才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主要职责》和年初人才工作安排,明确了今年我区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形成了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体制,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工作进行交流宣传,推广各单位人才工作的好做法,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三是深入开展人才工作调查研究。近两年,xx区人才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等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为全面及时掌握全区人才队伍变化状况,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人才成员单位认真对我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不断调整我区人才工作方式方法,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今年,我区在完成年初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完善xx区人才工作机制的调研》课题的基础上,还按照xx市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对我区高层次人才调研要求,完成了《关于开展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调研》课题。人才调研工作的开展,为我区下一步安排人才工作和制定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四是不断完善人才资源库。为了准确掌握人才资源信息,规范人才管理,突出对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人才工作小组积极协调组织有关单位在深入了解仔细核实的基础上,确定人才对象的范围和条件,不断完善和更新人才资源信息库。此外,今年还根据市人才工作小组的要求,结合“草原英才”工程对我区各行业取得高级职人才情况进行了统计汇总和上报,并对我区“草原英才”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情况进行申报(1、天宇化工卢旭晨博士主持的高岭土深加工项目,2、华清能源赵昱博士主持的焦炉气生产天然气项目,3、岱山林牧业有限公司刘铭庭教授主持的治沙和高产苁蓉项目)。
(二)落实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xx、市政府关于人才资源开发的实施意见》、《xx区委、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xx区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和《xx区人才开发基金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继续协调财政做好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等人才开发基金安排工作,为人才引进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
二是把招商和招才相结合,加大引智力度。随着xx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到我区投资兴业的企业不断增多,我区以此为契机,今年继续把人才和智力引进放在突出位置,在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招才引智,重点引进那些技术先进、科技含量高的项目来实现产业聚才、项目引才。如:2015年新引进了华油焦炉气制天然气项目、陕重汽乌海新能源专用车项目、唐山神州矿山机械制造项目等一批大型项目,真正实现了实现了产业聚才、项目引才。此外,为解决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问题,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求情况,我区积极与科研院所10多位专家教授进行联系,搭建供需对接平台,为企业聘请相关专家教授定期到企业服务提供方便。
三是举办人才交流会招聘人才。根据对各类人才的需要,我区定期举办人才交流会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人才或不定期举办就业洽谈会。为用人单位吸引了大量的专业对口、有潜力、有素质的人才。今年,我区举办了劳动用工洽谈会12次,达成人才引进意向412人。
四是加强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近年来,我区先后开展了如:“科学技术创新杰出人才”、“优秀科技特派员”等各类人才的评选表彰活动,今年还开展了“十大名师”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各类评选、表彰、奖励活动,激励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营造了我区用才、重才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人才培训工作,提高人才队伍素质。
一是加强党政人才培训教育工作。根据目前xx区干部队伍培训多样化、专业化需求,我区年初认真制定了培训计划,并不断拓展培训渠道,丰富培训载体,力求达到培训全方位、多样化。今年在做好我区公务员培训、妇女干部培训、宗教事务培训、林业建设培训、清华大学研修班等各类专业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的同时,还按照《关于中共xx党校、xx市行政学院、xx市社会主义学院2015年招生工作的通知》(乌党校发[2015]10号)文件要求,培训计划及内容安排,按时、按要求完成了组织部、党校举办的创建文明城市培训班、干部教育管理者信息化培训班、普法骨干培训班等多类培训班的学员选派工作。截止12月底,先后选派学员各类干部参加培训400余名,培训范围涉及了农村建设、妇女工作、教育管理等10余类不同专业。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党政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今年我区还注重后备干部队伍培养管理。今年继续通过挂职锻炼、选调参加全区重点工作等形式,先后40余名后备干部到旧城拆迁改造、信访部门和其它区直部门进行挂职锻炼。
二是加强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专业培训。严格实。
行继续教育和继续教育证书制度。通过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等,不断提高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素质能力,在每年一度的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严抓教学质量,严把结业考试关,将继续教育落实到实处,让专业技术培训收到实效。今年,我区共培训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近2200人。
三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今年,区人才小组积极协调区经济信息化局和科技局,组织了区内规模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活动,开拓了企业人才学术交流通道。全年组织高层次企业管理人才培训30人;组织企业技能人才培训班7次,培训人员30余人。
四是加强农村实用人才技能培训。今年xx区围绕重点农业产业要求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继续做好农区人才培训。今年农技培训工作采取集中培训与现场指导相结合的方式,系统讲解了葡萄种植知识、早春茬蔬菜栽培技术、玉米良种选择、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20余次,培训农区实用人才和农区居民近共4000余人。
(四)改善人才机制、充分用好人才。
竞争择优、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的形成,我区不断创新引人用人机制。一是积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近年来,xx区注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在优化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调动干部队伍活力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了公开考选、竞争上岗、全程征求意见等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二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根据《xx区干部监督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信息沟通办法(试行)》文件要求,继续做好干部谈话、经济责任审计、群众评议、干部监督联席会议等制度落实,着力构建“定期监督与不定期监督、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从制度上强化领导干部的自律意识,营造了干部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三是继续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推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建立优劳优酬、公平合理、能升能降的分配制度。同时,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教职工队伍当中,打破用人方面的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在全区范围内合理配置师资力量,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今年以来,我区通过公开选拔的方式,经过笔试、面试、组织考察、身体体检的程序,公开招考了环卫局副局长2名、检-察-院副院长2名,公开选拔名备干部47名,公开招聘教师45名。此外,还通过“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接收2015高校毕业生13人;招收社区民生工作志愿服务高校毕业生44人;通过举办劳动用工洽谈会促成人才引进412人。
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人才是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践也一再证明,经济竞争更多表现为人才竞争,发展优势更多表现为人才优势。这一规律已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日趋激烈的发展竞争中得到充分有力的验证。*县尽管近些年来发展速度有较大提升,但仍然是欠发达地区中的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基础薄、综合实力弱仍然是基本县情。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与其他先进地区相比,除资源禀赋等先天条件不足外,最大的差距在于人才资源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全县现有各类人才*人,仅占全县总人口的*%,与全市人才比重持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实用人才*人,社会工作人才*人,仅占人才总数的13.2%和1.08%。高层次、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农牧业、环保、新能源、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县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是人口后劲不足外流严重。根据“七人普”数据调查,全县常住人口*万人,较“六人普”减少近5万人,其中流动人口*人,占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以上。22—35周岁(22周岁为正常大学本科毕业年龄,35周岁为人事考试最大年龄)年龄段的人数为*人,仅占常住人口的13%,除去其中一部分自主择业外,通过人事考试补充我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缺口的更是少之又少。此外,“七人普”数据显示,*市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省最高,10年间老龄化进程也最快。而*县60岁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三分之一以上,普查当年0—1周岁新生儿仅占1%,人口增长后劲较为乏力。
三是人才政策环境吸附力不强。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我县的人才引进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才培养形式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靶向培养,人才评价体系有待健全完善,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破解。尽管我们制定实施了《*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县乡村人才振兴实施方案》,从编制保障、职称评定、工资待遇、政治待遇、住房保障、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等多个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但支持力度相比于其他先进地区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一方面是我们财力有限,另一方面还是观念没有转变,还在等着人才上门“毛遂自荐”,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主动作为不够。
人才问题关乎长远、关系全局。“人力资源”这一概念是是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上世纪末才引入我国,也就是说我们与西方国家相比至少存在近50年空白期。xx、xx等先进地区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为人才武装到牙齿,人才战略已经面向全球。而我们的人才库才刚刚建立,还在解决“一村一名大学生”等问题。没有人才作为支撑,何谈阔步迈入新征程?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已经不是要不要抓、何时抓、谁来抓的问题了,而是必须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忧患意识去大抓特抓、紧抓快抓的问题,否则我们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在看到不足、正视差距的同时,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省委、市委加强人才工作给我县带来的大好形势。在去年底,*省把第*届*高层次人才合作交流会暨*人才创新创业周的主会场设在*市,确定*市为全省人才改革试验园区,充分表明了省委对*市人才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市第*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围绕“*”、完善“*”、构建“*”、建设“*”的发展思路,提出人才工作“*”和“*”目标任务,必将进一步完善全链条育才、全视角引才、全方位用才的发展体系。特别是3月24日,*书记主持召开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审议了*人才科创中心建设方案、*人才科创园建设方案和支持“一中心一园区”建设政策措施,明确提出要把把*人才科创园打造成为京津冀人才项目集中承接区,要求*市大胆探索实践,努力在政策创新、机制改革、环境优化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为全省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县作为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县,必须找准定位、主动融入,最大限度的分享和激发人才红利。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四
县教育局经过公开选拔产生的xx名后备干部,其中小学(幼儿园)xx人,中学x人。
二、培训原则。
按需培训、突出重点、学以致用、提高质量。
三、培训目标。
提高后备干部的理论素养、实践本事和创新本事,挖掘后备干部潜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本事的教育后备干部队伍。
1、掌握教育法规,熟悉管理艺术,提升管理本事。
2、把握教育规律,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提升执行本事。
3、提高教育科研本事,促进自我发展。
四、培训方式。
1、读书学习。
2、外出考察。
3、挂职锻炼。
4、高层研修。
5、网络培训。
五、组织领导。
1、县教育局成立教育后备干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人事科,具体负责培训组织、考核等工作。同时,建立学员个性档案,构成后备干部资源库,实施动态管理,促进后备干部健康成长,为全县教育发展储备后备力量。
2、培训过程严格实施点名签到制度,不得迟到、早退、缺席,如有特殊情景,直接向人事科请假。其他要求,按照《xx县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培养意见》(x教字〔xx〕36号)有关规定执行。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五
《问题》是美国诗人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于1939年11月创作的诗歌。在该诗中,爱默生表达了他对当时教会形式主义的不满,揭示了教会的种种弊端。同时,他提出了通过大自然、通过心灵直觉感受神灵存在的神性原则,并倡导一种内在化的宗教或称作灵魂的宗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人才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1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古人云“逢著公卿,谁不道、人才难得”,人才建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城市的建设需要人才,乡村的振兴需要人才,人才的建设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当前的人才建设工作中,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制约人才的发展。例如,在某些城市的人才引进过程中,过度的使用财力、物力来吸引人才,人才吸引政策同质化,厚此薄彼,重学历而轻经验,把人才引进工作想得过于简单,只考虑当前的引进,不考虑长远的留住,最后出现优质人才留不住,本土人才伤了心,底层基础型人才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等问题。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还应该在人才引进工作中多一些思考。按照人才成长规律改进人才培养机制,“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避免急功近利、拔苗助长。要坚持竞争激励和崇尚合作相结合,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有序流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环境、区位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不具有明显优势的中小城市要以自身特色作为亮点来吸引人才,应当结合自身定位,为人才提供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同时,应当重视本地人才的培养,本土人才的根在此,唯有为其提供更多机会,才能让他们的根扎得更深,另外,应当重视底层基础型人才的培养,底层基础型人才是社会稳固的基石。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在人才建设工作中唯有多做一些思考,人才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在当今各项事业发展迅猛的年代,无数事实已证明,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会拥有竞争优势,谁的发展就会强劲且持续。近两年来,人才工作得到了各级空前的关注和重视,并且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可以说,人才是一个地区事业成败的关键。我县属欠发达地区,对人才的需求更紧迫,人才对我们更重要。为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管人才的精神,进一步全面了解我县人才队伍的状况和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寻求做好我县人才工作的好方法和好机制,进一步推动我县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县委组织部成立了人才工作专题调研组,对全县人才状况和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采取召开专题会,听汇报,找有关人员谈话,并深入到学校、机关、医院、非公企业等单位实地了解等方式,对我县目前人才队伍状况和人才工作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提出一些粗浅的建议。
至**年10月底止,全县有党政人才2536人,企事业管理人才1325人,专业技术人才9820人,三支人才队伍共13681人。在各类人才中,研究生学历68人,占0.49%,大学学历507人,占3.7%,专科学历1456人,占10.6%。全县总人口75万人,人才密度为1.82%。全县各类人才在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我县社会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构建重才爱才的良好氛围。我县各级领导、各级党政一贯来十分重视人才工作,强调做好人才工作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并且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形成上下齐抓共管,全社会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的良好氛围。特别在省科技教育人才大会召开之后,结合本县实际,召开了全县人才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国和省、市人才会议精神,成立了“**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长任主任,负责全县人才工作。县委组织部也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的作用,县人事局、县科技局、教育局、卫生局、劳动局、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在发现人才、选拔任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2、坚持用好的制度选聘人才。近年来,为了选好人才,用好人才,我县在选拔人才机制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且形成了一些较好的选人用人制度。一是坚持公平选拔制度,把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营造一个让众多人才经受锻炼和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积极推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等做法,把一批素质高、能力强、威信高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2001年,我们积极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参加竞争上岗的干部1585名,选拔到中层领导岗位392名;2002年,我们拿出部份县直单位领导职数实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全县报名参加公选的中层干部31名,选拔到领导岗位的3名。二是坚持逢进必考制度。把优秀人才选进干部队伍中来。近年来,我们坚持“逢进必考”制度,严格把好一些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入口关。例如从2000年开始,在教师队伍的整顿与聘任工作中,采取公开考试的方法,公开向社会招聘教师,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采取笔试、面试和组织考察等形式,择优录用,四年来共公开聘用教师346名,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质量。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把外地一些人才聘请到我县干部队伍中来。近年来,我们针对县内人才缺乏的实际,尤其是在教育、卫生系统更为明显。为此,我们采取到省内外高等院校、医院等地方去联系,聘请、吸收一批又一批专业人才到我县的干部队伍中来。据统计,全县共招聘高学历教师46名,先后招聘38名中高职称医师,现在大部分已成为各所学校、医院的业务骨干。建设、财经、银行、环保、供电、广电、电信等部门和行业,也加大了引进人才工作力度,引进了一大批人才,加快了我县各行各业的建设步伐。四是坚持职能部门通力合作,主动为企业引进实用专业人才。特别是劳动人事部门对企业的人才工作也十分重视,除给予简化手续,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外,主动与外地人才市场联系,带企业主到外地招聘人才,为企业拓宽用人渠道,打破流动壁垒。近三年来,我县到外地招聘企业专用人才438名,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各类工企业迅速发展。如公平镇的凯利来服装公司,为了开发洗染新项目,以年薪50万元和36万元的优厚待遇,聘请了2名高级工程师为厂长和研究室主任,不断提高企业的工艺水平、管理水平和企业效益,企业连锁店遍布全国和港澳地区,使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
3、坚持用好的环境留住人才。为了留住吸引大批的人才,我们在打造留住人才的软硬环境上下功夫,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不断优化留住人才的软硬环境,使人才安心在我县工作创业。我们主要做到:一是政治上关心,大胆使用知识分子,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几年来,我们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招聘等形式,使大批知识分子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为他们创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我们分别按4%和11%的比例,推选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代表10名,政协委员19名,让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直接参政议政;在干部选拔任用和吸收新党员等工作上,对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给予优先考虑,甚至给予破格提拔使用或吸收为新党员,使人才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二是工作上支持,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我们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作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资金、设备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尽量使他们感受到工作上顺心。三是生活上排忧解难,解决好他们的后顾之忧。据不完全统计,我县每年为知识分子解决住房158多套,解决两地分居60多例,安排家属子女就业80多人。同时,各级党政还通过慰问活动、访谈等方式,深入到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的家中去,与他们座谈交流,了解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如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尽量使他们感受到生活上没有后顾之忧。
4、坚持用好的办法培养人才。人才都有一技之长,然而在全面发展上都会有或这或那的不足。因此,近几年来,我们在做好使用、留住人才的同时,把培养人才也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我们通过开展“三讲”、“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举办知识分子培训班等形式,教育引导广大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自觉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将聪明才智贡献到我县三个文明建设中来,自觉投身于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二是“请进来,送出去”,不断提高知识分子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我县许多部门特别是教育、卫生、民营企业等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专家传帮带、组织学术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等形式培养了大批专业人员。三是选派一批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任职,鼓励他们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丰富实践经验,推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推动知识转化。
1、人才总量不足。我县现有的人才总量只占总人口数的182%,特别是大专以上人才只占027%,这与目前发展快速的社会形势很不相适应,各行各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都相当紧缺。就我县目前的状况,人才较为集中的是党政机关、医院、学校,但是这三支队伍的人才总量严重欠缺。以教师队伍为例,全县现有教师7995人(含民办学校),其中本科学历(含以上)357人,只占447%,而我县目前有高中学生10714名,开设教学班180个(含高中),专任教师541名,具本科以上学历只有351名,缺口是较大的。而其他行业所欠缺的人才则更多。特别是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员。
2、人才结构不够理想。全县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够理想,人才素质不够高。一是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稀缺,学科带头人不够。全县研究生以上人员仅占人才总量的0.47%,具高级技术职称者94名,占科技人员的1.07%。学科带头人也不多,就卫生系统而言,全县1188名医护人员中能够真正称得上学科带头人的只有1.93%。二是人才的分布不均。(1)产业、行业分布不均,全县10679名人才中,7683人集中在教育、卫生系统占72%,其他行业2996人,仅占28%。(2)区域的分布不均。我县人才比较集中在县城地区和一些人口较集中的城镇,而一些比较边远的地区人才比较稀少,以教育为例,一些乡镇学校的教师缺编,而在城地区一些边远学校却严重超缟。三是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少,低学历低层次人才多。全县各类人才中,国家计划内研究生1名,占0.009%,大学学历占4.36%,专科学历占20.53%,中专或中技占46.39%;在9820名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占096%,中级职称占21.2%,初级职称占了77.85%。
3、人才流失的势头抑不住。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而我县仍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留住吸引人才的力度有所减弱,致使人才流失的势头难以抑住。以教育系统为例,我县从93年开始到全国各地吸收引进高学历人才达500多人,而十多年来正常与不正常流走的有200多人,有个别学校是引进的人才根本留不住。本地人才的流失也相当严重,我县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从高校毕业,但本科生回**工作的很少,根本都走向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
4、培养人才的能力和资源不足。我县自陆安师范学校撤消以后,就只剩下**卫生学校属全日制职业学校了,虽然有电视大学、党校等函授学校,但对培养提高人才的素质与技能作用有限,特别是对培养技术技能的人才的能力更是欠缺。虽然近几年来县委组织部、人事局、教育局等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班,但是由于经费、师资等的制约,培训班的效果不明显。同时,没有设立专门培训机构,许多年轻人才和一线技术人才再发展和提高技能的空间受限制,许多单位或部门根本没考虑人才培训工作,认为人才的再发展与再教育是个人的事,致使许多人才受经费与时间的制约而举步维艰。据调查,我县绝大部分在职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在参与学历培训等,均是在自己有限的工资收入中挤出,许多经济拮据的人才只能望洋兴叹,这对我县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有较大的影响。
1、没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县虽然十分重视人才工作,但是落实人才政策措施还有许多不到位,还无法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经调查,目前我县除了学校、医院、城建、广播电视局、电讯、银行等必需专业人才的单位外,其他单位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有些单位对引进人才有畏难情绪,无所作为;有些单位只重视人才的引进,却忽视对其进行培养使用,致使引进的人才长期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有些单位因某种原因,不能兑现引进人才时的承诺,致使引进的人才不安心工作,要求调离或不辞而别。二是人才本身的观念跟不上。部分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一方面抱怨待遇太低,另一方面又缺乏敢闯敢试的劲头,不愿冒风险而安于现状。相当部分大中专毕业生不愿到企业,更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工作,认为只有进入机关事业单位才算是真正就业。我县目前是一些民营企业招收不到本县大中专毕业生,但是人才交流中心又积压了大批大中专毕业生。三是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的观念不同程度存在。许多单位反映,如果给人才特殊的待遇,大家一同上班,一同在同一单位工作,待遇差别太大又会引起其他干部职工的不满,不给特殊人才待遇又留不住人才。四是“官本位”的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在一些企事业单位中,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偏低,中、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各项待遇还不如一个股长,结果一些有了成就的工程技术人员就被“提拔”为行政领导,许多人才在担任行政职务后,很少有时间再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从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的变相流失。
2、人才工作机制不活不健全。一是政策不完善。至今为止,我县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全面的有关引进、留住、使用人才工作的政策。只有一些部门性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已有的政策措施,也没有得到很好落实。二是部门不协调。引进、使用一个人才,牵涉到组织、人事、主管单位、使用单位等部门,缺少一个专门的办事机构,人才引进和使用方面的手续繁琐。三是人才进出机制不灵活。由于存在低层次、低学历的人员甚至临时雇用人员充拆工作岗位,加上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导致人才进不来,庸人出不去。四是用人进人存在不正之风。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顾及个人或小集体利益,缺乏大局观念,用人进人只看“关系”,做“人情”,不愿意接纳有专业技术的人才,甚至个别地方单位排挤外来人才。五是忽视人才培训工作,有些单位对人才重引进轻培养,导致人员的水平、层次上不去。
3、环境不够理想。我县花大力营造留人、引人硬软环境,并且各方面都有所改善,但还有许多方面与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一是硬环境不全。我县的城市规划、市容市貌、卫生绿化、文化医疗以及教育设施等都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形见挫。致使许多人才不想来,来了也不想久留。在与一些外来人才交流中,他们均都流露出不想久留**的念头,原因是配偶安排工作和找工作难,住房及福利差,子女入学以及就医等太不方便等等。二是软环境不优。全社会重才、爱才、惜才的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政府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没有全局观念,为人才排忧解难的力度不够,甚至有个别地方存在严重的排外思想,妒才心理严重,真正的人才坐冷板凳的现象不少。三是形象不佳。我县曾一度因社会治安以及走私等社会问题而让人畏惧,许多外地人才对我们是“闻丰而退”。四是待遇不高。我县虽然不属贫困县,但是工资待遇与贫困县相差无几,许多外来人才经受不住清贫的生活而另寻出路,许多本地人才更是想方设法另谋高就。在与一些近一二年招引进来的外地人才交谈中,他们均表示内地省份的工资待遇与我们已相当接近,我们已不存在待遇上的优势了,而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更是相差甚远。以教师为例,我县中级职称的教师月工资约1300元左右,而珠三角均达到5000元左右。
按照人才办的安排,局党组紧紧围绕“人才强县”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以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卫生人员队伍为己任,大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了“选拨与培养并举、管理与服务并重”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现自查如下:
(一)加强人才工作的领导,健全组织,明确任务。
事业要发展,人才是保障。局党组充分认识到人才是事关事业发展的战略资源。为确保人才工作的正确领导,局党组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局长胡才芳任组长,副局长邓爱平、彭庆尧、纪检组长夏千明任副组长,局机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卫生系统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落实卫生系统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实施。局党组坚持定期研究人才工作,听取人才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人才培养、使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人才工作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加大人才选拨力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
一是局党组组成考核组对12个乡镇卫生院的班子进行了届中考核,调整充实了部分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给年轻有为的同志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二是以竞争上岗的方式,全面完成了卫生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年轻骨干的工作积极性;三是配合县编办、县人事局到大专院校直接选聘研究生、本科生各1名,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60名,极大地缓解了我县卫生人才奇缺的矛盾。
(三)加大人才培训的力度,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是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我局分别与长江大学、湖北民院联合在巴东开设本科、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函授站,截止目前,全县卫生系统干部职工取得本科学历以上的达到50%,取得专科以上学历的达80%。
二是加大专业进修学习的力度。我局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分别与北京市卫生局、同济、协和医院、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签订了免费进修培训的协议,各医疗卫生单位共选派医务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培训达150人,培养了一批业务带头人。
三是加大乡村医生培训力度。我局分期分批对全县726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业务培训,对123名乡村医生进行了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一)人才引进难,人员补充机制不健全,致使我县卫生人才严重不足。全县卫生系统自2000年至今共流失卫生人员518人,但补充专业技术只有114人,预计到2012年还将流失300人左右。近几年,我县卫生事业蓬勃发展,已处于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但在发展的同时,人才紧缺的矛盾日渐突出,尤其是我县实施新农合项目后,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成倍增长,卫生系统人才紧缺的矛盾更为突出,已严重制约着我县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专业技术人员调配机制不健全,乡镇卫生院的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向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合理流动,致使现有卫生人才资源无法有效利用,甚至造成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因县内无法流动而流往县外。
(三)乡镇卫生管理人才的后顾之忧无法解决,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十一五”期间,全县乡镇卫生院快速发展,已跃入全州乃至全省先进行列。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乡镇卫生院领导班子,是他们善于管理,大胆改革,带领职工艰苦创业,克难奋进,才使得巴东乡镇卫生出现了喜人的局面。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们牺牲的却是个人利益,为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他们的待遇必须少拿;为抓管理,他们荒废了自己的业务;为了医院的发展,他们照顾家庭的责任必须放弃。但他们一旦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后,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无力解决其困难,就连他们想改变一下工作环境的要求也无法满足,这无疑对他们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使得他们不安心于管理工作,导致了我县乡镇卫生管理人才队伍难以稳定,甚至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不愿从事管理工作。
“政务大小,以人为重”,“得人者兴、失人者崩”。近年来,仁化县住建管理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以“促进人才安居乐业、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为目标,强化用人导向,注重人才培育,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干部的培训培养,进一步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兼顾,使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住建领域人才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住管人”紧紧围绕省委“1+1+9”工作部署和高质量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方面,充分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和务实作风,当好“服务员和“店小二”,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破解重建轻管难题,有序推动城市功能完善和品质提升,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巩固夯实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确保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彰显了以住房城乡建设管理行业为代表的人才力量,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人才工作的有关问题,给我们的人才工作带来许多启发。
一是人员编制设置严重不足。一是局机关对接上级部门众多(市住管局、市代建局等),业务工作日益增重,机构改革过渡期间,仅靠现有编制实在难以运转,只能通过临时借用下属单位人员,解决日常的业务工作需求。二是机关在编工作人员趋于老龄化,结构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如党务干部配备上,党务干部均是兼职,有的党支部党务工作甚至有后继无人的趋势。按现有的编制设置,距离新时期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的工作要求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二是人才能力和综合素质不够全面。一是部分人才的政治理论及综合素养不高,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学习,党政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二是部分人才的领导水平和业务素质不高,在驾驭全局、组织协调和处理突发事件、解决棘手问题、创造性地展开工作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
三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少。住建系统是专业技术要求非常高的部门,大部分人员原来专业水平偏低,虽然有一部分人员通过自学、函授渠道取得大专以上文凭或初级专业技术以上职称,但实际专业水平没有得到根本提升,总体专业素质未能达到专业技术部门要求及标准。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县建设系统工作业务性质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是专业技术型人才,不但对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知识要有所涉及,更要有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等涉及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技术知识。
四是人才流失严重,招引力度不够。虽然我系统在吸引优秀人才服务的工作上作了大量的努力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人才一方面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又难以招引。趋利避害的人才市场规律决定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培养出来了大批优秀人才,由于改制、职称、待遇等原因,大多数人外出谋生发展,人才流失比较严重。同时在部分企业中,因行政干预,影响企业的招人用人,达不到引进专业人才的目的。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后疫情时代,我们可以在思考人才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正视和补齐人才工作短板,紧扣争当韶关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县,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韶关样板的具体实践,在引才育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容才留才上狠下功夫。深入贯彻“一线两带两区”战略布局,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结合点,为实现县委县政府发展大局多进言、多献策、多谋划。始终以全面提升为基本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基本抓手,以惠民利民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着力构建我县特色鲜明、功能互补、和谐相融的现代城乡形态,助力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人才意识、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关键是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不移地坚持德才兼备的人才评价标准,以德为先,按照“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的要求,真正把人才优先发展落实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落实在企业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当前,要注意加强学习,认真学习领会各级政府人才工作会议的精神,尤其要学习掌握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念、新要求。现阶段,仁化县城镇建设快速发展,就建设系统而言,应把人才队伍建设定位在重点培养规划和建筑工程专业人才上,充分认识到这方面人才对仁化县城乡建设管理工作所起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丰富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一是要注意理论培训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不断强化对各类人才的政治引领,培养他们的大局观念、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和组织干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去,在急难险重的事业一线去发挥自己的才干,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理论培训与实践培训相辅相成。二是要注重理论培训与实用技术培训相结合。并注重吸纳先进科学成果,不断赋予实用技术培训新的内容,实现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培养出适应时代潮流的现代型领导干部。三是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更新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相结合。培训内容要立足干部综合素质的提高,多训练干部的心理素质和开拓创新意识等;。
三是实施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增强干部在积极融入和服务“双区”建设,深入实施“一线两带两区”战略布局等方面工作的积极性。少看“帽子”、多看本事,聚焦事业发展,依据现实需求,对于一些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但具有重大意义的领域,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制度。一是通过建立有效的考核机制,对干部实行考验性管理,二是通过有效的考核机制,打破不敢作为、不敢担当的顾忌,为干部职工放手改革、大胆创新提供制度保证。同时,加大正向激励力度,加强人文关怀,防止人才流失。对在改革发展中作出贡献的人员要及时表彰和提拔重用;。
四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方面。一是为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经受锻炼,施展才华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机会,培养他们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放手让中青年专业技术骨干挑起重担,使他们在工作中增长才干、早日成熟。二是要建立领导干部联系专业技术人才制度,重大决策应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业技术人才要理解信任、尊重个性,鼓励创新,工作上放心使用,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条件,让优秀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专业技术人才,推行人性化管理,努力为专业技术人才排忧解难,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四是要破除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中论资排将的观念,对有才华,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应根据他们的实际工作水平,不受学历、资历等限制,按照国家规定的条件晋升职务,并落实待遇;。
五是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作用,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的制度机制,统筹抓好工作规划、工作机构、经费投入、特色工程、优惠政策等方面的工作,保证“引才、育才、用才、固才”的实际需要。要给各种人才提供尽可能高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努力关心和解决他们的生活难题,改善人才的住房、医疗、交通、通讯等生活条件,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家属安排、子女入学就业等后顾之忧,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办公设备、工作经费等工作条件,使其能够高效率地工作,真正发挥其聪明才智。让他们感受到重视和温暖,让他们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让他们对干事创业的这片热土有真真正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是目前全国各地都非常重视人才住房建设,在仁化县建设系统中,更需要加大力度,坚持多条腿走路,分层次解决好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单位、企业按有关政策建设人才公寓。二是制定人才引进和奖励办法,使各类的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在收入、住房、交通工具、工作场所和设备、配偶工作、子女上学等方面,都能享受到相应的优惠待遇。
学历不等于人才。什么是人才呢?被需要的是人才,适用的就是人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就是人才。教育恰恰在培养实际意义上的人才、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上存在着很大差距。高教大众化以后,大学生多了,物稀为贵,物多必贱,薪酬降低,势所必然。也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在于就业教育不到位,就业服务跟不上,信息渠道不通畅。尽管“大众化”以后大学生的量得到迅速扩张,但适用人才的紧缺状况并未得到明显改变,“就业难”和“求才难”的状况并存。许多行业、许多岗位渴求人才,甚至高薪求才而求之不得。至于“硕士诚可贵,技工价更高”的现象在我国更为普遍。但这些都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在于人才流动工作的问题。人才要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流动,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适当引进急需人才,高科技人才等。优化配置人才资源,激发人才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要走“市场配置为主导,宏观调控为辅助”的人才发展之路。
1、人才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人才流动实质上是人员就业结构或状况的变更,它是多种社会综合作用的产物,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技术变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的一些老的行业不断被淘汰,同时新的生活领域陆续被开发出来,由此导致各行各业的分工也更加精细。新老部门和行业的更替,也必然会引起他们的一部分人的岗位或职能发生变化,从一个生产部门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或从一个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地区。劳动者的流动,既是社会化大生产的结果,也是社会化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生产领域的开发或社会分工的发展,从而最终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2、发掘人才资源,消除人才浪费现象,迫切需要人才流动。
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现阶段我国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力量薄弱,人才资源供不应求,严重阻碍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这不能不说是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致命的弱点。同时,由于人才管理体制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有限的人才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应用,人才积压浪费和对专业人才使用不当的现象还相当严重,我国现行管理体制是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其最根本的特征是人才的单位所有制,人才成了所属单位的财富和占有物,个人的择业自主权受到严重压抑。同时,单位需要的人难以调进,不需要的人难以调出,多余的人又要包下来,有些技术骨干想留却留不住,于是,为了保住人才,许多单位纷纷制定保护主义政策,进而又出现“压才、卡才、误才”的现象。不少专业技术人员既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和环境,也得不到满意的经济报酬,因而无法安心本质工作,单位虽然留住了人,但却没有留住人的心,这就必然导致人才的巨大浪费。
1、人才总量不足,人才分布结构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人才引进和人才留住困难,一方面我国缺乏人才创业载体,无法筑巢引凤,大量吸引、留住人才。目前,我国人才创业的产业载体不足,为人才留存、发展撑开的空间有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主观意愿不强,人才可有可无,对人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将企业的发展与人才的贡献挂钩,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是我国吸纳人才的主体。大多数用人主体缺乏引进人才意识;引进人才存在“立竿见影”的误区,对引进的人才要求引进来就马上能发挥作用,同时对企业的人才的后续教育培养意识不强,舍不得投入。这种局面就必然导致了:一是人才总量仍然偏少。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高层次人才比较缺乏。高层次人才占人才总数的比例偏低,无法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限制了企业用人的需求,影响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不适应。
目前传统模式的人事管理体制依然存在,适应新形势的人才管理体制尚未形成。由于长期着眼于传统人才管理,管理的办法和手段滞后,管理的透明度和科学性都不高,管理效率低下,还未能建立科学的人才绩效测评考评体系,无法发挥激励作用,难以体现人才真正价值。
3、人才资源开发的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在人才引进、培养、选拔、使用等方面市场机制尚未有效发挥作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社会化路子还未明显拓展。人才管理上存在条块分割的现象,人才选用机制上传统和思想束缚较多,用人论资排辈的现象比较严重,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难以托颖而出。分配上的平均主义依然存在,难以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
4、人才流动工作与党政部门、高校、企事业相互脱节,形不成合力。
目前,我国人才工作存在与党政机关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之间相互脱节,与学校特别是高校脱节,与企事业脱节,形不成合力的问题。一是与党政机关各职能部门、群团组织之间脱节。例如:个别职能部门没有形成对人才工作整体性的配合,缺乏共同配合做好人才工作的机制,人才工作形不成合力。二是与学校,尤其是与高校脱节,没有利用高校的优势,利用高校的知识资源和科技力量为我国的人才培训提供智力支持和培训平台;而高校也缺乏服务意识,没有更好地为本校学生的就业信息更主动与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联系;三是与企事业脱节,与企事业的联系不够,没有更好地了解企事业需要的人才类型,没有为企事业提供更多有利于企事业发展的人才信息和资源;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用人意识淡薄,用人存在短期行为,缺乏人才储备意识。企业主缺乏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引进人才的主观愿望不强。这些情况就导致人事信息资源利用缺乏配合性,人力资源的利用达不到最佳化,影响了人事资源的有效预测,人才工作形不成合力。
5、人才开发政策体系相对滞后。
我国缺乏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完善配套的人才开放政策体系,缺乏有效集聚人才的措施,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提出的要求。
1、要转变观念,树立全新的人才价值观。
现代经济越来越向知识经济的新阶段发展,知识经济更加依靠信息和知识的投入,更加依赖与掌握信息与知识的人才的创造性劳动。精明的企业家们已经充分认识:在新的经济形态下,企业的生产要素已经由老板操纵转向人才掌握,人才已不再围绕着所在单位转,而是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志向选择自己的走向和位置。人才是有价值的。人才本身是其价值的主体,是有权决定其自身价值实现状态的。正如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的:“知识工作者拥有生产工具――他们的头脑,这是很大的资本。因为知识工作者拥有他们的生产工具,他们可以来去自如。”因此,社会应转变“人才――工具”取向的价值观,抛弃“人才单位所有”的陈腐思想;树立“人才――目的”取向的价值观,为实现人才自身价值主动创造有利条件,而不是被动阻碍人才成长。
2、要健全干部职工合理流动机制。
在充分考虑干部、职工队伍的比例、结构以及各部门工作的实际需要,保持各部门之间人才的相对平衡和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加强干部职工的交流使用,有计划地推进机关与机关之间、机关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内部不同科室之间的交流轮岗,把干部调配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岗位。
3、要加强实践锻炼,增强干部职工解决问题的本领。
有计划地选拔后备干部、新进机关和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到一线、艰苦岗位和复杂环境挂职锻炼,特别要根据工作需要抽调干部到我国重点建设项目锻炼或挂职,并定期轮换,让大部分年轻干部都能在基层一线接受锻炼。要紧紧围绕机关和企业的中心工作、项目建设、城市管理等,邀请领导、有经验的干部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让干部职工学到一些实用的工作方法,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为营造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活人才的良好用人环境,必须打破分配中的平均主义,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重贡献的、比较规范的、有竞争激励作用的分配机制。积极推行技术、管理等要素与分配的各种有效形式,充分体现优秀人才的价值和地位。一是改革完善分配激励机制。建立公务员工资与我国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物价指数变动相适应,与企业相当人员平均工资大体持平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步提高公务员收入水平。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行工资总量政府调控下的动态管理,指导企业建立完善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基本工资制度,以岗定薪,构建以经营业绩为核心,与企业资产规模、效益、资产保值增值相联系,以年薪制、股权、期权等多种形式为内容的多元化分配体系。探索产权激励机制,完善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实行技术成果按收益比例奖励的分配制度。鼓励专业技术人才以技术、成果、专利、管理等要素入股创业或以劳动服务取得劳动报酬。二是健全优秀人才奖励制度。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充分发挥经济利益和社会荣誉双重作用。三是建立健全人才保障制度。完善机关、事业、企业之间人才流动的社会保险衔接办法。对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工作的高层人才,建立个人账户和个人缴费窗口,并由同级财政按标准加发一次性养老保险补贴,计入个人账户,退休后随同养老金按月计发。鼓励企业建立年金制,提高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保障水平。落实完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人才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在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建立对家庭经济困难人才群体、残疾以及患有其他身体缺陷的人才的救济救助制度。
5、要建章立制,加快吸引优秀人才的救济救助制度。
我国要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必须加快吸引优秀人才的环境建设,一是加紧建立以智力交流为特征的“人才柔性流动”制度,并逐步使之成为我国引进人才的主要方式。对“柔性流动”到我国的高层次人才,给予相应的待遇,探索建立“特聘、兼职、项目合作与攻关”等“软性流动”的方式,研究解决“软性”流动人才的工作条件、生活环境等相关政策,营造他们在我国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二是加大人才载体建设力度。群策群力,共同为我国高科技项目引进人才的搭建平台,提高我国凝聚各类人才的层次和水平。三是坚持以项目带动集聚人才。建立人才、项目、技术、资本有效“对接”机制,推进项目与人才良性互动。围绕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筛选和扶持一批重点科研中心,汇集创新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充分发挥项目的载体作用,采取项目融资、项目技术成果交易等多种方式,集聚各类人才。四是以优质服务留住人才。加强对紧缺急需人才的预测和规划,每年编制发布人才引进专业目录。组织人事劳动部门建立人才引进协调机制,切实抓好人才政策的贯彻和落实,实行人才引进限时办理,简化手续,特事特办,积极帮助人才解决好科研、工作和生活等实际问题。
6、要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进行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较为繁杂的福利制度,如身份制度、户籍制度、保险制度等。这些都成为人员流动的制度性的障碍,我国要想人才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一个良好的高效的配置,就必须去掉这些障碍机制。例如,实施较为灵活的户口、档案管理,使人才能较为顺畅的流动;逐步推广社会化的人事保障机制,实施灵活的户籍制度、身份制度、工资制度等人员流动配套机制改革,从而使之有利于人才流动。
7、要不断完善人才政策。
认真实施人才政策,加快培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需要的各类人才,特别是高新科技人才,以及适应我国加入wto后,掌握国际惯例通用游戏规则、精通国际金融、贸易、法律和现代高级管理的专业人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对各类人才的选拔聘用、考核评价、激励监督的制度。善于发现和大胆起用年轻优秀的科技人才。充分发挥特才、帅才、优秀科技人才、高级工程师以及高级技师等核心人力资源的作用。加大和强化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落实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进行重奖的规定。
8、要构建人才预警制度,积极促进人才流动。
企业对人才流动应持积极态度,而不要一遇到人才外流就慌不择道。一定的合理的人才流动不但不会危及地方,企业的发展,而恰恰有利于地方、企业的发展。一方面,一定量的人才流动能给地方、企业带来新鲜的活力,使地方、企业拥有保持欣欣向荣的最基础的资本;另一方面,一定量的人才流动有利于地方和企业较为轻松摆脱自身沉重束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取有利地位。关键是如何保证流动的人才量控制在一定的合理范围内,并保证人才流动安全。可通过建立地方、企业的人才库,设立人才预警线。只要在预警线内的人才流动,都要积极的给与支持,提供有利条件。当然,这里的人才库不仅仅包括人才的数量,还包括人才的质量,人才的安全。力求人才总量、结构层次相对平衡与人才安全流动。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今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我局党委明确提出:人才工作紧扣全局、全系统的工作任务,把握好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充分发挥科技支撑是人才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现就我局__年人才工作情景评价如下: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加快市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人才工作和专业技术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加速全市水务建设供给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2、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一年来,我们按照上级的要求,成立了水务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要负责人总负责,分管党务和人事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人秘科具体做好系统人才工作。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单位的第一职责人,对该项工作负直接职责。
3、统一思想,切实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结合系统有关会议,大力强调人才工作的重要性,牢固树立经济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观念,把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摆上事关水务事业兴盛的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工作,并作为突出任务来抓。做到以崇高的事业留住人才,以真挚的感情留住人才,以优越的环境留住人才,以适合的待遇留住人才。给他们供给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做到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沟通、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提议,为他们多出成果、多作贡献创造良好的条件。__年全年,接合系统调资共为专业技术人员办理浮动工资42人次,为11人办理以上助工职称。
5、对重点专业人才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根据我市水务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凡是专业对口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含本科,下同)和中级以上职称(含中级)的人员,应当作为重点专业人才管理。为了让他们安心地为水务建设服务,在收入分配上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本科以上学历人员从引进报到之日起,五年内要确保政策工资全额发放。其他重点专业人才的工资原则上也应当全额发放,在单位经济困难,政策工资不能全额发放时,其工资待遇应不低于单位主要负责人。
6、深入开展坚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水务部门自身建设。扎实开展坚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狠抓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市委的统一安排,在督导组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学习动员、分析评议、整改提高阶段的工作任务,党员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党委和党员干部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本事得到进一步增强。
1、强化“三种意识”,开发人才资源。
“四种意识”:一是“一把手工程”意识,局党委将把人才开发工作提升到重要位置,一把手主抓人才工作;二是“人才标准多样化”意识,即把品德、知识、本事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做到不拘一格选拔和任用人才;三是“人才至上”意识,即要以促进人才成长和作用发挥为标准,切实做好使用、培养、关心,激励人才的各项工作,充分尊重人才的特殊禀赋和个性,到达既用人之长也容人之短。
2、营造“三个环境”,实施人才服务。
首先是政策环境,在各类制度、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出台人才政策,发挥政策对人才成导向作用,以到达广罗人才,人尽其才的目的;二是社会风尚环境,鼓励人才干事业、帮忙人才干好事业,加大人才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崇尚知识、崇尚人才的社会风气;三是工作环境,加强人才创业载体建设,为人才供给施展才华的舞台。
3、创新“三项机制”,推动人才工作。
“三项机制”:一是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纠正重学历、资历,轻本事、业绩的倾向;二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如在我机关今后将根据“德、能、勤、绩、廉”的考核结果,逐步拉开收入差距;在事业站所推行岗位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等;三是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行新进人员考试制、劳动关系聘用制。
部分省市人才工作机构主要以承担人才办日常工作为主。力量配备上,全国各省区市职数参差不齐,编制数最多的有15人,最少的仅3人。运行机制上,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办事机构以及党委、政府有关人才工作部门的主要职责缺乏明确界定,造成各部门和层级之间在职责上的“错位”。
注重静态考评,缺乏动态考评;
注重结果透明,忽视过程透明;
对考评结果及其采信使用的依据缺乏有说服力的比较分析。
对党政干部偏重静态考核,着重工作考核,民意在考评中所占权重较低。
人才激励机制不健全,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重短期奖励轻长效激励、重高层次人才激励轻一般人才激励的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没有真正建立起以绩效为主体、以贡献为标准的利益分配机制。“按绩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还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平均主义现象突出。长效激励不够。一次性的激励多,没有把人才的个人利益与部门(单位)的整体利益联系起来。精神激励不足。对人才的关心爱护和重视不够,对其实现自身价值、获得社会承认的需求满足不多。奖励的对象往往针对高层次人才,对基层一线的人才,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形成,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更缺力度。
人才流动机制不畅通,政策导向不力、市场体系不优、流动方式不活的现象比较突出。表现为:体制性障碍突出。人才的部门、地区、行业、所有制分割现象依然存在。人才中介服务业发展不成熟。服务机构总体数量不足、人才服务能力不高、人才市场功能还不健全,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人才公共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政策导向功能不强。引导优秀人才流向企业、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促进区域、行业、不同所有制之间人才有序流动的政策法规有待强化,鼓励留学回国人员向企业和一线集聚的法规体系不够健全,鼓励国内企事业单位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的政策法规不够完善。
另一方面,从上至下对人才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能没有明确规定,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使党管人才和政府管理人才出现业务重叠、多头负责,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职能缺乏必要的体制保证。三是没有完全形成系统的、健全的各类人才培养机制。缺乏与各类人才发展相符合的培养计划和培养内容,没有建立或健全各类人才在培养上的激励机制。负责培养的主管部门各自分散,形不成合力,培训机构和师资缺少,并且没有得到合理整合。个别单位对人才只使用不培养,造成人才的知识老化。缺少培训资金,没有健全的各类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的措施。四是人才政策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的引进、使用、培养、流动、激励等机制尚不完善,人才基金在新形势下投入不足,激励政策落后,一些人才的工资、福利待遇、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等制度落实不够好。人才地区所有、部门所有的界限没有完全打破,人才进出渠道仍不够畅通。对本地通过自学和在职进修成长起来的高层次人才在鼓励政策上与引进的外来人才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从而造成了一些本地人才流失。五是人才市场发育不够完善。虽然市级以上人才市场较为活跃,但目前多数县区还没有真正的人才市场,市与县区间,县区间没有形成人才信息共享和广泛人才配置交流的体系,不能在全域内完全发挥根据市场需要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六是引才的硬件环境并不宽松。有的地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竞争力显然不能与个大城市相比,提供不了与之相比的更多的就业岗位、更高的待遇、更多经费奖励、更多的资金用以解决人才工作、生活、科研等方面的问题,一定程度上造成外地的人才引不进,本地人才留不住。
当前党管人才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中央提出,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要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把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建立起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新格局。按照这一部署,各级党组织均成立了人才工作机构,并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选育、人才培训等工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但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方面仍存在需要改进或继续完善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一是职能部门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不够,机构设置与应该担负的职责还不相称。当前,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虽然均已成立,但其规格、编制、投入等还不够完善。从人员组成上看,大多是一些相关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相当一部分领导还是没有真正将人才工作放到应有的位置,对这项工作的关注也大多体现在与所在单位相关利益的活动,这对组织部门抓好日常工作协调,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在客观上带来了诸多不便,影响了人才工作的健康协调开展。
二是各类人才界定标准不够明确,工作推进与党管人才的要求还不相符。按照“四个尊重”和“四个不唯”的人才选育理念,人才的概念基本可以理解为: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一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央“人人都可以成才”的理念,但同时也对具体的人才统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于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进行准确统计,但对于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乡土人才如何进行界定相对较难,这就造成这几类人才数量及结构统计上的不准确性,从而影响到人才工作职能部门作用的正常发挥。
三是原有的人才管理模式未能得到根本改变,机制运行与管好用活的目标还有差距。以前。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六
xx年度我局通过选拔录用选调生x名,通过社会公开招聘录用社会购买服务人员x名。不断采取多种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的培养培训工作,使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不断增强履职能力,尽快成为符合新时代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
(一)强化组织保障,不断完善制度。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了《x市发改局谈心谈话制度》,通过谈心谈话掌握人才思想工作动态,及时提醒、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探索制定《x市发改局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量化人才工作成绩,打破论资排辈现象,突出人才工作能力,择优培养提拔,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二)加强中层人才队伍建设。
我局把培养好中层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培育的工作重点。一方面加强对现有中层人才的业务培训、能力培养,通过开展专题讲座、问题研讨、经验交流、实地调研等活动,将专业理论与业务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中层人才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发挥中层人才在团队中的示范效应;另一方面重视培养年轻人才走上中层管理岗位,逐步把那些思想硬、能力强、有魄力的人才选拔出来、培养起来,为中层管理岗位注入新鲜血液,xx年度经过组织程序提拔x名年轻干部为中层管理人员。
(三)调整和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一是注重吸引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充实人才队伍,学历结构不断优化。xx年通过选调方式招录x名,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社会购买服务人员x名,人才队伍学历层次不断提升。
二是年龄结构不断优化。40岁以下年轻人才数量逐步提高,随着老年人员退休更迭,我局人才队伍年龄结构将有序呈现逐步年轻化趋势。
(四)持续实施人才关怀活动,创新人才考核机制。
关爱好人才是我局人才队伍建设的体现内容,也是保障年轻人才健康成长、业务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
一是持续加强人才关怀,为人才购买工会互助医疗保障,将社会购买服务人员纳入我局工会,为他们提供工会福利,提升他们的归属感。
二是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在加强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和他们谈心谈话,开展小聚会,提醒他们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为他们提供切实有效的防疫后勤保障。
三是做好人才的年度考核工作,根据《x市发改局干部职工绩效考核办法》,量化人才工作成绩,实施好xx年评先评优工作,表彰先进,激励大众。
乡镇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篇十七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回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入分析了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明确了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是指导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纲领性文献,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会议精神转化为做好人才工作的强大动力,转化为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举措,转化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生动实践,不断开创党的人才工作新局面。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到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再到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百年大党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优良传统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接续投身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壮阔历史进程中写下动人精彩的篇章。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集聚人才、团结人才、造就人才、壮大人才的历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我国已经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不断优化、作用日益突出的人才队伍,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八个坚持”,明确了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重大战略、目标方向、重点任务、重要保障、基本要求、社会条件、精神引领和思想保证,是我们党对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更加重视人才自主培养,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建成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我们就一定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七夕情人节唯美句子煽情的意思(大全8篇)
- 爱苗护苗的宣传标语66句话 爱苗护苗内容(四篇)
- 2023年垒球广播稿100字(优秀10篇)
- 2023年取消培训的通知(汇总19篇)
- 2023年青年勇担时代重任演讲稿(精选14篇)
- 肩负时代责任,谱写青春篇章演讲稿 勇担使命,绽放青春演讲稿(六篇)
- 2023年学困生个人工作总结(优秀12篇)
- 工厂试用期总结报告(大全12篇)
- 最新机关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优秀20篇)
- 书香校园演讲稿200字(精选16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