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优秀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3:12:20 页码:14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优秀18篇)
2023-11-21 13:12:2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提高效率、提升能力的重要方式。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有清晰的逻辑和合理的条理。掌握好总结的技巧和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写好一篇总结。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一

《致橡树》是当代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通过象征手法展示了作者的爱情观,富有时代气息,表达了平等独立的相互依存的爱情观。即使今天,这首诗依然备受喜爱,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艺术美感。

二、学生分析。

高一的学生对于爱情是怀有憧憬,内心朦胧。对于爱情这一话题比较关注但又有所回避。学生缺乏良好的朗读习惯,缺乏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感悟作者爱情观。

2.通过品味朗读,提高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了解朦胧诗的特点,理解木棉,橡树的内涵。

四、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

1.配乐欣赏诗歌,在舒缓的音乐中感悟诗歌的美,从而达到对诗歌的总体把握。

效果:唤起学生对诗歌的爱好,增强语言感悟的能力。

2.展示图画,把木棉、橡树的图景展示出来,插入与诗歌关联的图景。

效果: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画,感悟诗歌,使诗歌更加具体化。

3.情感提升,结合早恋的事例,用多媒体展示,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效果:学生明确认识到平等,相互尊重才是真正的爱情。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导入对于爱情这个美好的字眼,我们都会为之憧憬,那么如何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舒婷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爱情观,下面我们就通过朗读感悟作者的爱情观。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

展示木棉、橡树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

ppt幻灯片明确。

讲授结合文本,勾画相关词语。

1.题目中的“致”如何理解?

2.找出诗中的三个人称代词,并指出它们各指代什么?

思考“不,这些还不够!”中的“不”否定了什么?学生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否定传统的,陈旧的爱情观,从而引出崭新的爱情观。

ppt幻灯片明确。

探究赏析教师质疑男生深情的读第一层,分组讨论,凌霄花,痴情全班女生读第二层,切身体验,学生朗读、讨论、交流。集体归纳,诗人向往的爱情观,爱的基础是独立平等。

让学生讨论“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的含义?

拓展延伸。

说说“情为何物”如何看待早恋?请不要在春天采摘秋天的果实。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

这节课通过反复的诵读来体验、欣赏,理解了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了作品的语言之美,提高了学生对诗歌的初步鉴赏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正确审美观,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鼓励学生对诗歌质疑、探究。讨论中创设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真正体现语文的本质属性,以人为本,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理念。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二

1、知识目标:积累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通过熟读背诵积累优美的诗句。

2、能力和情感目标: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的爱情观;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理解诗人渴求、提倡的独立平等、互相依存、亲密无间的爱情观。

象征的表现手法。

一、导课: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舒婷,走近她的《致橡树》。

二、走近作者。

通过ppt了解作者舒婷。

三、激情诵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四、合作探究。

三个问题:

1、诗人否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批驳种种世俗的爱情观,在诗人看来,爱情不是向一方攀附,也不是单方面的痴恋,即使是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

2、诗人肯定什么样的爱情观?

明确:诗人追求高尚、进步的爱情观,即必须在相知相恋相依,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的基础上各自实现自我的价值。

3、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的意义?

明确:诗人的爱情观在现实中仍十分有意义,对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强仍有很大的启发作用。女性的独立人格,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伟大崇高的爱情内涵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过时。

4、在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很自然的学生对这首诗的象征手法的运用就有了一定的理解,教师再强调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

五、小结:

本诗写于1977年,当时正好是在“文革”后对“文革”中人性扭曲、等级明显的社会现象的反思,女诗人回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总处在男尊女卑的生存状态下,以饱含情感的笔触,用内心独白的方式向世人宣告女性是独立的,与男性是平等的,应该与男性公民一起创造美好的生活,所以本诗可以理解为女性的独立宣言。

六、拓展创新。

在这个环节先提出问题“花季雨季,当爱情提前到来的时候,对照《致橡树》中提到的爱的条件,你会怎么办?”

七、作业。

(1)背诵全诗(中华民族文学史上的精华应该积累下来)。

(2)试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等表现手法(和第一个作业相比层次要求更高所以不强求,要求学生试写,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三

1、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爱护花草树木、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平坦、灌木、延伸、楔子”等词语。

3、读懂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所要赞扬的精神。

1、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些什么?(这棵橡树什么样?它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人们是怎样对待它的?作者写这棵橡树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是一位什么样的人物?等等。)。

2、听老师简单介绍作者的情况。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四十多年来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而且影响极大的一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十七岁初中毕业后就当农村小学教师,二十五岁起担任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直到五十二岁逝世,始终没有脱离学校的实际工作。在并不算长的一生中,这位有心人立志改革教育,潜心科学研究,写出了四十多本书和六百多篇论文,理论上自成体系。

过渡:这样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写了《路旁的橡树》,内容是什么呢?

理解词语仅供参考。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多指地势)。

灌木: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

未来:现在以后的时间;将来的光景。

延伸:延长;伸展。

哨兵:执行警戒任务的士兵的统称。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楔子:插在木器缝里的木片,这里指可以打进地里的木片。

责备:批评指责。

沥青: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黑色成胶状,有天然产物,也有分馏石油或煤焦油得到的。用来铺路面,也用做防水材料、防腐材料等。通称柏油。

不约而同:事先没有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

1、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人们赞叹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把不明白的句子用“--”画下来。

四、小组学习,交流上述两个问题,同学间互相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五、班上交流,归纳如下:

1、因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看到了路旁那粗壮、结实、挺拔的橡树都产生了怜爱之心,他们认为这棵橡树非同一般,应该受到保护。于是他们修改了筑路计划,既要修路,又要保住这棵可爱的橡树,因此本应该是一条笔直阔阔的大路,中间却出现了一个马蹄形。从这点可以看出工程师和筑路工人具有强烈的环保意识。

2、坐车过往这里的人根据弯曲的路及路边的树,都能判断出筑路人为了保护这棵树而使道路弯曲,他们体会到了筑路人为树让路的一颗高尚的心。

六、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说说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资料,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的阅读潜质。

教学重难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发奋。

教学准备:1、查字典,明白“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会叹气?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4、为什么坐车过往那里的人会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这条路的人必须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质疑答疑,明白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2、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会叹气?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师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文档为doc格式。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五

2.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1.理解诗的主题。

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

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1个课时。

点拨法、讨论分析法。

一、导语(课前播放钢琴曲《梁祝》,上课后停止)。

同学们,刚才一曲《粱祝》奏响了爱的永恒,翻开历史的画卷,我们可以看到多少热血的青年男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为之而歌,为之而舞,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爱情诗,看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二、读一读,感知课文。

1.欣赏《致橡树》flash动画朗读,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从诗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简单地说一下自己喜欢它的原因。

2.学生大声地朗读课文。

3.学生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朗读,并简要地说明自己喜欢这些段落或句子的原因。

4.分角色朗读课文(男生一句,女生一句,轮流朗读)。

5.学生齐读课文。

三、说一说,讨论分析诗的内容,主要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提示:

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只知“攀援、依附”不独立。

其次,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歌曲的鸟儿。因为这种鸟儿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了用自己的歌喉为自己歌唱。她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不知道在爱对方的同时“我是我自己的”,只知依附在橡树的阴影之中,却不愿飞出橡树的庇护,不愿飞向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单相思。

第三,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这些事物在其他文学作品中大多属被赞美的对象,诗人在这里虽然不象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不认同。因为泉源只知道“送去慰藉”,险峰只是做了“陪衬”,而“日光和春雨”却只知道爱抚。这是一种“一味奉献”的爱情,这样的爱情好像忽略了“被对方爱”的权力。

2.作者不作凌霄花,不作痴情的鸟儿,不作泉源、险峰,也不作日光和春雨,却要作。

一株木棉树,这是为什么呢?请从诗中找出原句,然后再作简单的阐述。

提示: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前边的那些意象给人的感觉是不平等的,而只有作为一棵和橡树一样的木棉树,同它一样的站立,才能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尊严。

3.喜欢、赞美的意象又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呢?

提示:

“根”紧握;“叶”相触——双方必须平等独立;每一阵风——互相致意,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成为知己;铜枝铁干——伟岸挺拔,刚强不屈,具有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坚韧不屈,具有柔韧气质;“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祸福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至死不渝。

四、评一评,分析诗的写法。

1.诗中的“橡树”和“木棉”只是现实中普通的树木吗?请简要分析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提示:

不是。作者把橡树当作了男子的象征,把木棉当作了女子的象征;橡树具有男子那种阳刚之气,木棉具有女子的柔韧气质。

2.诗人为什么没有直接表达那爱的宣言,而要借树来说呢?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提示:

可以把那种无形的爱有形化、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表达内心的各种感觉,给人更大的想像空间;增加了一种含蓄的美,给人无尽的想像。

五、练一练,听庞龙的歌曲《两只蝴蝶》,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两只蝴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爱情图画?

提示:

诗歌通过一只蝴蝶对另一只蝴蝶的劝慰为主,叙述了他(她)对他(她)的关心和呵护;通过叙述他们缠缠绵绵的飞舞、“陪你一起枯萎也无悔”的誓言,表达了那种对爱情忠贞不渝、相知相随的情怀。这是一幅美丽的、充满浪漫色彩的爱情图画。

2.简要分析《两只蝴蝶》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提示:

这首歌曲也采用了象征地手法,用蝴蝶的缠缠绵绵来象征两个人的爱情是互相厮守,常相依,影相随的坚贞。

六、作业。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六

4、结合课文中的词句写读后感。

一、看图说话导入

1、出示课文插图、指名学生用简单的语句形容插图上的那条路

(随机板书:弯曲马蹄形路旁等词语)

2、完整课题

3、想象体验,对比伏笔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经过某条路的行人或者司机,你最希望这是一条怎样的路?板书:笔直;让学生简单讲讲理由)

过渡:我们都在讲关于路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路旁的橡树》,这文章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路的故事,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读“树”

(一)初读

2、结合课文,说说“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二)初读检查

1、轮读课文,检查朗读

2、指名说“工程师”和“工人”的主要工作内容,师作补充。

过渡:从课文的那句话可以大致知道工程师和工人分别是干什么的?

(三)教学2、3自然段

1、出示句子: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理解“批示”的意思)

过渡: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工人们在埋排水管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为什么不按照工程师的批示去做?(讨论交流,只要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就可以)

2、重点品读: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指导朗读,读出赞叹的语气,声音响亮)

3、角色代入:这是对橡树的赞美,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名工人,当你看到这棵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哨兵一样的橡树,你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从工人们的举动中我们能看出他们对橡树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反复引读句子:因为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过渡:那么,工程师呢?他对橡树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喜爱)默读课文4-7自然段,找出能看出工程师和工人喜爱橡树、努力保护橡树的句子或词语,并能说说理由。

自由交流,随机点拨

三、研读课文——读“人”

1、第4自然段:抓住“什么话也没长久看着转向叹气”等词体会工程师内心的无奈和矛盾。抓住“沉默不语、沉重地叹着气”体会工人内心的担心、忧虑、沉重。

2、“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3、第7自然段:理解工程师说的话,如果我们为了修一条宽阔、平坦、漂亮又笔直的路,而把橡树给砍了或把它移开,哪些人会怎样责备我们呢?(自由交流)

四、品读课文——读“理”

过渡:几年后,修成了一条怎样的公路?(宽阔、沥青,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马蹄形)

2、第9自然段:(是啊,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理解“不约而同”和“高尚”的意思。“高尚”是对人们心灵的一种赞美。

4、在你的身边,哪些行为也包含了一颗高尚的心灵呢?(当你看到学校操场上有垃圾,你弯腰将它捡起扔进垃圾筒,这时,你就拥有了一颗高尚的心。)

五、课堂练笔

1、出示词语,抄写积累

形容道路的词语:宽阔平坦笔直崎岖泥泞蜿蜒狭窄

形容人心灵的词语:高尚纯洁真诚无私卑劣肮脏自私

2、结合课文词句,简单写写读后感

六、拓展总结

千言万语浓缩为八个字:修改规划让道于树

祝愿同学们都像工程师和工人们一样,拥有一颗高尚的心!当我们都拥有一颗高尚的心灵时,我们就会把这条公路的弯道当作优美的弧线和雨后的彩虹来欣赏。

七、板书设计

8、路旁的橡树

笔直……弯曲

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一颗高尚的心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指导学生在自主读文中感悟环保主题。在教学设计上,我利用文本特点,在课题引入和主题体会时都采用矛盾对比的教学,也就是让学生在情感反差中逐步体会主题。从教学效果看,基本的教学目标是达成了,主要是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深挖教材,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工人和工程师的心理活动。但我在试教时忽略了“筑路计划到底有没有被修改”这一内容,其实按照课文的原义,筑路计划并没有修改,只是为了保留橡树,工程师和工人们做出了一个两全的举动,尽管留下了缺憾——公路有了弯道。由于自己对这没有把握好,课后,还是有部分学生认为,工程师和工人们宁可修改筑路计划也要把橡树留下,由此看出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细想,其实学生这样理解也未尝不可,从另一个角度说,这反而更能突现工程师和工人们的环保意识,但这样就没有有些偏离文章原意了。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七

1、理解并收集词语,能用收集的词语概括课文内容。

2、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保护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感情。

一、采用互问互答的形式,收集课文的词语。 。

1、在黑板上画一个方框,词语收藏夹。

2、老师说词语的意思,学生说出是哪个词,并写在方框里。

3、学生说词语的意思,可以点名让学生问答,也可以考考老师。写在方框里。

需要收集的词语有:橡树、平坦、灌木林、工程师、延伸、挺拔、沉默不语、沉重、楔子、责备、笔直、马蹄形、不约而同、赞叹、高尚。

4、运用收集的词语说说课文的大意,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默读课文,质疑问难,合作交流,提炼主问题。

1、默读课文。(三年级的学生要学会默读,学会在读书的过程中思考。)。

2、画一画。为课文增添几个小泡泡,或者发出你的感慨,或者提出问题。

3、问题反馈,因问题学课文。学生交流合作,解决提出的问题。

4、学生交流。

5、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抓重点句,研读课文,补充空白,培养想象能力。

1 为什么说“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分支问题:

(1)这条路后来修成了一条怎样的路?如果你读懂了,用画图来表示。

过渡:为了一棵树,多修了路,多花了钱,多花了劳力,何必呢?把树砍了吧?

(2)为什么不可以?这是一棵怎样的树?

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

a你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b拓展朗诵诗歌激发想象,感受树的生命,产生热爱生命的情感。 。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舒婷《致橡树》。

c语言训练:

你还能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形容这棵树吗?

(3)补充空白。看到这样一棵树,谁都会为修路还是保树而左右为难。请你细细体味写工程师和工人们沉默的话。想一想,他们心中在想些什么。

2、再次体验“高尚”二字。过渡:是啊,每一个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人,都会抛弃砍伐她的念头。工程师不肯,工人们也不肯。最后他们想出了两全其美的办法。

读句子,所以,这条路最后修成什么样子?

它像箭一样笔直,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

所以工程师可以如释重负地说: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你理解这句话吗?这里的谁包括哪些人?上级领导不会责怪我们了。热爱大自然的人们也不会责怪我们了。

3、如果你是这条路的承包商,你会怎么做呢?

和学生一起算一算修成马蹄形后所需经费,然后谈谈是砍还是留,或者有别的方法。从而体会“高尚”的深刻含义,并且认识到课文的主题:保护环境,在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四、拓展练习。

假如要在这棵橡树旁竖立一块宣传牌,上面要写一句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句子,你准备怎么写。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八

小编导语:《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2、揭示课题 :《8、路旁的橡树》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问题预设: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会叹气?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2、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会叹气?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师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8、路旁的橡树橡树

橡树: 粗壮 高大 挺拔

工人和工程师 : 高尚的心

保护环境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是如何谴词造句的,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对一件寻常小事,做法却不寻常的描写,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课时:1课时(略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出示一幅缙云县城公路的照片:一棵古樟树在公路的中间,树四周有围栏,汽车通过时得绕道而行。)。

朱老师每次回老家,都会路过这样一个地方(展示照片),看了这几张照片,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指名说)。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人和树的故事,揭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三、检查反馈。

1、指名读词语。

平坦 马蹄形 延伸 楔子 赞叹 灌木林粗壮 结实 挺拔。

2、交流思考题。   。

指名提问题。

四、再读课文。

1、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作者怎样描写它?

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

筑路人的高尚表现在哪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1)默读课文,在课文里找到相关的语句。

(2)讨论交流。

句一: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沉默,一句话也不说呢?他们究竟在想什么?

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

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什么都在叹气?

指导读。评价。

(过渡:正如同学们说得那样,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橡树也不可以砍,最后,工程师和工人们是怎么做的?让我们来读读5、6、7自然段)。

(3)学习5、6、7自然段。

从“不可以”读出什么?从“也不可以”又读出什么?

理解“为什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要造好一条公路并不简单,首先得经过勘测人员翻山越岭地查看地形地貌,接着技术人员按照勘测情况设计图纸,最后是工程师和工人们按照图纸进行施工。)”

句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重点理解“笔直”与“弯曲”。作为公路来说,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体会人们为了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用一个你认为最合适的词评价工程师和工人们吧。(板书:高尚)。

五、课文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这都是因为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世界才会越来越美好。

六、作业练习。

1、想像写话练习。

(1)橡树是那么                  ,就像                        。

(2)     是那么      ,就像                                 。

(3)如果你坐车过往这里,也会赞叹:“                          。”

2、进入情境,广泛交流。

过往的人还会赞叹什么呢?

(赞叹筑路人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品质;赞叹他们美丽的心灵;赞叹他们善于思考,巧妙设计,为树让路……)。

3、这么多人事先没有商量却见解高度一致,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不约而同)。

4、激情朗读最后一段。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配乐)。

板书设计:   工程师              修路。

工人们              保树。

高尚。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

1.理解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认识本课3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3.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树立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1、有位苏联的教育家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故事,人们都为此感动,你想听吗?

2、学生老师齐读课文

3、读准要求认识的字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

3、有什么不懂吗?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那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统一“筑路工人有一课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

7、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8、师:你现在是一位乘客,坐车经过了这课橡树,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1、你从建筑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爱护树木,正当环境小卫士,你有什么建议能给大家提出来吗?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一

教材简析:

《路旁的橡树》讲述了人与橡树和谐共处的感人故事。为了保护这棵高大、粗壮、挺拔的橡树,筑路工人和工程师在经历了一番思想斗争后,最后圆满地完成了施工计划,又完好地保留了者棵粗壮的橡树,体现了人们对环保的高度重视。文章语言质朴无华,反映了人们高尚的行为。基于本文的环保教育意义,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并以一课时来进行教学。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和字典,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和理解词语,读懂课文内容,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启示,了解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阅读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从筑路工作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增强自学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图片。仔细观赏。

2.你看到了怎样一棵橡树?请用一句话说说它的特点。(要求学生说话时用上课前搜集的词语,使语句更生动。)。

3.多美的橡树啊,可惜它长的不是地方――长在了马路旁边。现在要在这儿修公路,这棵树挡住了去路,路是一定要修的,这棵橡树的命运又应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路旁的橡树》。(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二、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并读读下列词语:(课件出示)。

公路宽阔平坦漂亮马蹄。

橡树粗壮结实挺拨高尚。

2交流。文章讲一个什么故事?读后你有什么想说的话?(整体感知)。

三、再读课文,交流质疑。

1.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最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2.议读与质疑。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别人的故事诱发自己保护环境的行为。

3.现在你来说一说:为什么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高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4.总结: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四、结合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五、布置作业。

联系《小村庄的故事》,假想有三人逃生到此,看到这棵路旁的橡树,他们会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写在练笔本上。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二

《路边的橡树》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短文讲的是在南北两个城市之间修一条公路,在公路延伸的途中有一棵高大、挺拔的橡树,为了保护这棵橡树,筑路工人与工程师精心设计,使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儿,既保住了橡树,又圆满地完成了筑路计划。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启发,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的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一课时。

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不要乱砍树木,要爱护树木)。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树木有关的故事。

4.你见过橡树吗?(出示图片)它全身上写都是宝,木材可以做家具,树皮可以作染料,叶子可以喂蚕,蚕宝宝长大突出的丝可以做衣服。

1.阅读提示语,明确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3.检查生字词情况。(开火车读,齐读)。

4.指名读课文,指导读正确。

5.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1.课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对工程师和工人的赞美,请找一找。

(1)“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2)谁能给“高尚”换个词?(善良、伟大)。

(3)对,有爱心有道德的人就是高尚的人,课文中的工程师和工人们用行动赢得了高尚。

2.默读课文,找找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用横线划出。

第一: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你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橡树比作哨兵)。

b.橡树和哨兵两个不一样的物体有什么相似点?

c.指导朗读。(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d.橡树挡住了工人们施工的进程,此时此刻,工人们心里会怎么想?(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除了这儿,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第二:“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1)工程师为什么叹气?(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筑路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选择让人很无奈)。

(2)工人们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3)指导朗读。(读这两句话,语速要舒缓、语调要略显低沉,以便表达出人们当时肃穆、不知如何是好的情境。)。

(4)橡树牵动着工程师和工人们的心,他们如此担忧,他们的不知所措让我忍不住赞叹道-----齐读第九段赞叹的话。

第三: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1)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圈出表示工程师动作的词。

(2)工程师毫不犹豫的这一系列连贯动作,你感受到什么?

(3)如果此刻就是你工人中的一员,看到这一幕,你心里怎么想?

(4)齐读。

正是这一伟大的决定使我们看到:

第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1)马蹄形是什么样子的?插图,板画。

(2)生活中怎样的公路是最好的?(宽阔、平坦、漂亮)但人们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却将公路筑成了马蹄形,你感受到什么?(“笔直”与“弯曲”在这句话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示了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3)指导朗读。(这句话中的“笔直、只有一个地方、弯曲”需要注意重读。)。

3.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不仅是我,在座的你们,坐车过往的人,甚至是全世界,看到这一场景,都不约而同赞叹道------齐读第九段。

1.带着对筑路人的尊重,对橡树的珍爱,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完了课文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3.你想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说些什么?(结合同步训练,写下来)。

4.总结: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1.积累好词佳句,摘录意义深刻的句子。

2.收集人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感人故事。

3.完成《同步训练》。

工人。

橡树高尚的心。

工程师保护环境。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三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的那种可贵的品质和高尚的心。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搜集有关人类破坏或保护环境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的小村庄的人们为了眼前的“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整座山的树林,结果用斧头建立起来的幸福的生活,又用斧头毁灭了美好的家园。但是在现在这个故事中的人们却与他们的做法截然相反,这节课我们学习《路旁的橡树》,看看又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2、你们见过橡树吗?(出示橡树图片)。

橡树的另外一个名字叫栎树,结有果实。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由读全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

(主要写筑路工人为了保住橡树而绕开树铺路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平坦”是什么意思?

2、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1)筑路工人为什么突然停下来?(课件出示句子)。

(因为筑路工人发现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结实挺拔,就像哨兵一样,所以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

(2)“挺拔的橡树”是什么样?(直立而高耸)。

(3)为什么工程师不说话,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因为他们都看到长得这么粗壮的橡树,舍不得砍掉。但如果按工程计划筑路,要保证公路笔直,就必须砍掉橡树,所以他们都沉默不语。)。

3、分角色朗读五、六、七自然段。

(1)“责备”是什么意思?你能给它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责怪)。

(工程师的话陈述了一个客观的事实,因此他的语气比较平静。工人们的话则是出于对橡树的爱护,因此他们的语气比较激动。)。

(3)你认为这句话矛盾吗?

(听起来很矛盾,要想把路修得笔直必须要砍掉橡树;要想保住橡树,必需得改变计划。两个“不可以”虽然很矛盾,但是却体现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为保护橡树的那种矛盾的心理。)。

4、学习八、九自然段。(课件出示三个句子)。

(这一对词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作为公路来讲,自然是“宽阔、平坦、漂亮、笔直”为好,但人们为保护橡树却将其筑成“弯曲”的,显示人们爱护树木,注意环保的高尚品质。)。

(2)“在一个地方”指的哪里?(指橡树生长的地方)。

(人们都很认同、赞赏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决定、行动,因此,他们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4)“高尚的心”指什么?(是对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非常准确,也是最好的评价。)。

三、总结:

筑路工人绕树修路,保护环境,给人们一个美好的家园,所以说他们有一颗高尚的心。

四、小练笔(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

1、你想对工程师说些什么?写下来读给同学们听!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四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8课内容。此文是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工人们在修建公路时,发现一颗粗壮、结实、挺拔的大橡树挺立在路基的中央。为了保护橡树,工人们与工程师经过精心设计,在不改变筑路计划的前提下,是公路在橡树边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既保护了橡树,又圆满的完成了筑路计划”的故事。表现了人们对草木的珍惜,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

本文语言质朴,情节简单,所反映的人们的行为非常高尚。选编的意图是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对前一课的学习,对于本课会比较容易理解,但文中别样的深意同样能给三年级孩子以心灵的震动,让他们感受文中人物的灵魂美。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并从筑路人的行动受到启示,增强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

五、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引领要简单,学生的学习要扎实。唯有如此,教学才能有效。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解惑,在读中升华。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 黑板。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篇关于人和树的课文。

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从前一课入手,让学生带着对树的重要、珍贵的认识阅读课文,便于学生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

二)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翻开书本28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课堂上最美的是你们朗朗的读书声。我们先来检查一下早上的预习情况。

1、示拼音小老师带读,去拼音开火车读,齐读。

橡树 延伸 挺拔 楔子 沥青 马蹄形 高尚。

生字词这只拦路虎轻而易举就被你们赶跑了。

2、交流。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四)学习文本,抓重点感悟:

1、课文中也有一句话表达了对工程师和工人的赞美,请找一找。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谁能给高尚换个词?(善良、伟大)。

对,有爱心有道德的人就是高尚的人,课文中的工程师和工人们用行动赢得了高尚。

2、默读课文,找找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用横线划出。

第一: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

(示句子: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你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橡树比作哨兵)。

橡树和哨兵两个不一样的物体有什么相似点?

现在你就是这棵橡树,请你像草原上的哨兵一样笔直、有力、挺拔地站立着(请生演示,笔直,挺拔,有力)评:这英姿多么威武。你能读出这样的感受吗?指生读。评:瞧瞧,这橡树多么有生命力!读得多有气势,这橡树美得不一般!你的英伟,老师对你肃然起敬!

男生读,女生读,齐。(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橡树挡住了工人们施工的进程,此时此刻,工人们心里会怎么想?(为橡树的生命力与美感所震撼,或者是不愿砍伐橡树埋上排水管,总之工人们停了下来。)。

设计意图:在指导朗读环节,教师采用了让学生谈感受或有感情的朗读两种形式汇报自己的学习体验,以了解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到位,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课文。

除了这儿,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指生说,工程师,请问你为什么叹气,(一方面橡树应该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筑路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选择让人很无奈)在座的工人们为什么叹气?(工人们在没有得到明确的答案之前,看到工程师在叹气,内心非常担心、沉重)。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也一定如工人们一般担忧、沉重吧。谁能读出这种感受?

评:如果你把语速再放慢些、语调再低沉些,相信会气氛会更沉重。听了你的朗读,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了。情况好糟糕,我们该怎么办,好担忧。

第三: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谁读?请你?其他同学边听边用笔圈出表示工程师动作的词。

找到了哪些动词?工程师毫不犹豫的这一系列连贯动作,你感受到什么? 。

如果此刻就是你工人中的一员,看到这一幕,你心里怎么想?

是的,所有人都不会,工程师更坚定了自己的选择!让我们一起支持他!齐读。

正是这一伟大的决定使我们看到:

第四: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谁马蹄形是什么样子的?插图,板画。

生活中怎样的公路是最好的?(宽阔、平坦、漂亮)。

但人们为了保护这棵橡树,却将公路筑成了马蹄形,你感受到什么?(爱树木,保护环境)这个马蹄形是为橡树量身定做的,只在一个地方,人们真是用心良苦啊!

五)升华。

带着对筑路人的尊重,对橡树的珍爱,让我们同桌互动,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了课文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

评:你读懂了他们的心啊! 环保小卫士就是你,我要对你竖起大拇指。

美好的环境来自我们每个人的珍惜和维护,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碧水蓝天,共建绿色家园!

设计意图:在教学结束时,我引导情感升华的学生去争做一名爱护树木的环保小卫士,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

六)积累好词佳句。

积累好词佳句,摘录意义深刻的句子。

八、作业布置。

朗读课文,背诵好词佳句。

九、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五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所表现的内容,感受含蓄朦胧的意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感悟诗歌语言的能力;体会意象所蕴涵的深层含义,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培养鉴赏诗歌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积累学习的能力。

3、思想感情价值观目标:根据本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理解舒婷自主、平等的爱情观,树立健康的、向上的爱情观、价值观。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蕴味;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深刻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总结归纳艺术特色。

: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诗歌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精巧导入——创造美,激情诵读——感受美,仔细品味——领悟美的方法。

一、深情导入(意在渲染氛围,在思维、情感、个性等方面唤起学生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说,没有诗歌的民族是悲哀的,我很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我更庆幸的是诗歌伴随着我们成长。诗,不仅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性情,滋养我们的心智。古诗如此,新诗亦然。被称为“朦胧诗”派掌门人的舒婷就以一首《致橡树》深深打动了一代年轻人的心,这首现代诗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震撼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舒婷,走进她的《致橡树》。

二、介绍作者有关情况(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诗意,把握诗歌主题)。

舒婷,当代有才华的女诗人之一。1952年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她从小就喜欢朗读诗歌,可是少女时代刚刚结束,十年动乱就将她推进了风雨之中。她到福建西部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家庭的变故和她个人的遭遇使她倍受痛苦和磨练,也为她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素材。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诗集《双桅船》获全国新诗优秀奖,而她的《致橡树》则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品。

《致橡树》写于1977年,一般把它看作是一首爱情诗,在诗中,诗人没有流于狭小的爱情圈子,而是以新颖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情观。为当时新诗中的爱情描写吹进了一股新风。

三、反复诵读,感悟诗情(读是学习诗歌的基础环节,也是主要环节。因此,形式多样的诵读是诗歌教学的重中之重)。

1、请一名能代表班上朗读水平的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注意诗中字、词的读音)。

2、聆听示范朗读(在音乐里寻找共鸣,在画面中领悟蕴味)。

3、学生自由朗读(模仿示范朗读中的感情)。

4、再请一名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要求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

四、抓意象,悟感情,挖主题。

(一)、现代诗人吴晓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意象组合那么这首诗中是否也存在着意象呢?

1、列举诗中出现的意象(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明确:诗中出现了八个意象:凌霄花、痴情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橡树、木棉。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以上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明确诗人对这些爱情观所持态度(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表达,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明确:1、凌霄花虽然鲜艳美观,凌空盛放,但那不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而是借攀缘他人的“高枝”来炫耀自己的。这样的荣耀是不值得羡慕的。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夫贵妻荣”的婚姻观念,今天仍有不少人想通过依附“高贵”的丈夫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是可怜又可笑,诗人否定了这种图实惠的实用爱情,现代女性是不应该做依靠丈夫来发光的女人的。

2、痴情鸟儿的歌声虽美妙动听,但那只是为着自己所栖息的大树唱的赞歌。它只知在“绿荫”下低飞、栖息,却不知远处还有可以展翅高飞翔的自由天空。这不仅使我们想到了传统的女性总是陷在爱情的小天地里,夫唱妇随,没有独立的个性,没有远大的理想,麻木丧志。这样的爱情虽有温暖,有歌声,却缺少了内在的激情与活力。诗人否定了这种爱情至上的观点。现代女性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更充实更丰富的生活内容。

3、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又比喻怎样的爱情观?抓住关键词,谈谈你的看法。

明确:它们只是一味的奉献、牺牲自己,为他人“做嫁衣裳”。虽然富有牺牲精神,但如果这种给予是单方面的话,就会沦为爱情的奴婢,失去自我。当然,这样一味的奉献,就爱情主体的道德情感而言,可以说是高尚的,但从人格价值的维护和爱情关系的保持上来看未必是明智的。这种给予与奉献时常令人惋惜和遗憾。

4、小结:至此,诗人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否定、批判了依赖别人、攀附富贵、失去自我的爱情观,深刻地表明了自己的人生观、爱情观,即:凭借自己的力量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过渡:有破就有立,诗人又借橡树和木棉寄托了自己的爱情理想。

1、她笔下的这两个意象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橡树木质坚硬沉重,高大挺拔,堪称树中的伟丈夫,具有男性最宝贵的气质:阳刚之气。诗人认为他像刀、像剑、也像戟。

2、木棉也是一种高大的树木。到了春天,它挺拔的枝上千万朵红花盛开,如火如霞,蔚为壮观。将它比喻成“女中豪杰”也是当之无愧的。

诗人认为木棉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这一句让你想到了什么?明确:诗人将人的品格移就于物。它使我们想到了女性柔韧兼备的品格。所以,诗人笔下的“木棉”形象柔静、深沉、充满了生活的激情,具有女性极富魅力的阴柔之美。

(1)“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明确:即要有自己独立的人格形象,他们二者应该是并驾齐驱,不分高低的,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的。

(2)“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明确:即有独立的人格,又有精神上的默契,灵犀相通,相敬如宾。

明确:“寒潮、风雨、霹雳”比喻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雾蔼、流岚、虹霓”则比喻生活中的快乐与成功。

教师归纳:总之,男女间的爱情、婚姻只有建立在互相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并分担、共享生活中的一切,才会有真正的爱情,真正的女性独立。

4、鼓励学生大胆发表对上面几种爱情观的认识(深刻理解感情,深入挖掘内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表达情感的能力)。

男女同学分别来谈谈你对以上几种爱情观的看法。

明确创作动机:十年动乱,完全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动乱的结束,使舒婷开始自由释放思想,歌颂自主、平等。

6、有学生所谈认识牵引出本诗的主题。

总结主题:这是一种新型的爱情关系,它蕴涵着一种新的人生观。这种新的人生观就是确认个体的自主、自尊,是中国女性关于人格理想的宣言。它是爱情的歌咏,是个性的赞叹。

五、品艺术(学生结合诗句讨论,教师归纳)。

可见,《致橡树》给了我们深刻的人生感悟。但,真正震撼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致橡树》也不例外。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点拨:可以从表现手法,所用修辞,语言特点等方面进行归纳,并了解“朦胧诗”的特点。

明确:(一)1、运用了比喻、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和象征的手法。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意象含蓄,意境朦胧。

4、语言优美形象。

(二)“朦胧诗”的概念。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酝酿于文革期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出现于文坛的一种文学思潮。因其在艺术形式上用总体象征手法,具有多义性和不透明性以及朦胧美,所以称“朦胧诗”。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本主义对长期文化专制的反抗。

六、拓展延伸。

其实我们之前接触过“朦胧诗””,比如戴望舒的《雨巷》,但大家喜欢的可能还是朦胧爱情诗,老师也相信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你们积累了很多的爱情名言,今天不防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

1、学生谈喜欢的爱情格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深化对诗歌主题的认识)。

2、为学生提供两句爱情格言,并要求大声朗读,然后与舒婷的爱情观作比较(营造氛围,深化主题)。

七、学生跟读配乐朗读(在诗情画意中加深对爱情的理解,在意犹未尽中感受美的'真谛)。

伟大的爱情是不能用华丽的语言来形容的,就让我们回到这首诗,随着音乐再次高声歌颂伟大爱情的赞歌(深化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八、小结。

学习诗歌要反复诵读,要通过思想内涵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去感受、品味、鉴赏诗歌的美。要走进诗人的心灵,触摸诗人的情感脉搏,与她对话。女诗人舒婷在《致橡树》中提出了自己所向往的真正的爱情,铿锵有力的发出了中国女性独立的宣言。具有现代意识的思想和优美形象的语言相结合,使这首诗具有了极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九、布置作业:写一首健康的能表达自己观点的爱情诗,适当的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板书设计:

致橡树。

舒婷。

凌霄花——实用爱情依赖攀附。

痴情鸟——爱情至上失去自我。

泉源、险峰、日光、春雨——奉献者。

橡树——铜枝铁干,刀、剑、戟(阳刚之气)平等独立。

木棉——红硕的花朵,叹息、火炬(阴柔之美)—同甘共苦。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六

知识目标:

1、初步了解当代诗歌发展的状况和作者的创作情况。

2、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1、体会诗歌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的特色。

2、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1、诵读感悟法。

2、探究式阅读法。

录音机、朗读带。

一课时。

一、导语: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人有“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两情若是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诗句,作为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致橡树》吧。

二、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当代女诗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朦胧派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又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朦胧诗:

涌现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其特点是:内涵上意蕴浓厚,不求显露;艺上意象迭加,扑逆迷离。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三、朗读:

1、首先放录音带,学生跟着朗读一遍课文。

2、学生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3、最后再齐读一遍课文。

板书:痴(chi)情慰藉jie霹雳雾霭ai流岚lan虹霓ni。

四、理解:

方式:1、首先,在和学生一起诵读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分析一遍课文。

2、其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问:这首诗可分哪几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答:第一层:诗人宣告自己不愿为男性的附庸,对世俗爱情观的扬弃。

第二层:表达诗人新型的现代爱情观价值。

五、鉴赏: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再一起讨论总结。

1、象征手法。

橡树——男性。

木棉——女性。

《致橡树》热情而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可以说是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

2、先破后立。

先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念,再表明自已的现代爱情观。表现了人性的解放和女性的解放。本诗写于一九七七年文革之后。

3、比喻的修辞手法。

诗人还设立了一系列的象征意象来表达她的爱情观,比如: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这些都象征了世俗的爱情观。

4、对偶,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

本诗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大量运用整齐匀称的语言对应形式,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读起来上口,听起来悦耳。

对偶: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去里。

对比:不学痴情的鸟儿,要做红硕的花朵。

5、句式长短相宜,错落有致。

诗人丰富的情感。《致橡树》的语言生动形象,蕴涵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例如第一诗节句式由长变短,语气由平缓变得急促,诗人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强烈。

6、押韵:

这首诗通篇押i韵,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六、主题:

方式:先让学生考虑一下再做总结。

诗人通过一系列意象的描写,表现了平等独立而又相互依存,亲密无间的现代爱情观。

七、作业:

1、完成有关练习题。

2、诵读。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筑路人高尚的心。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人们为保护橡树而体现出一颗高尚的心,联系生活实际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努力。

教学准备:

1、查字典,理解“高尚”一词的意思。联系生活及读书经历,想想哪些行为是高尚的。

2、搜集有关人类保护或破坏自然环境的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根握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思考:课文将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问题预设:。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2、工程师和工人为什么会叹气?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

四、质疑答疑,理解课文,相机指导朗读。

1、工人为什么停下来,他们看到了什么,又是在想什么呢? (指导读时注意读好“那么粗状、结实、挺拨,就像摹的哨兵一样”这句话,声音要响亮、有气势。)。

3、他们想出了什么办法?{绕开橡树修路,最终路呈马蹄形。}。

5、师总结评价: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五、联系实际 拓展延伸。

1、结合实际,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

3、交流汇报。

六、作业设计。

1、抄写生词。

2、完成《课堂作业》中的练习。

板书设计:

橡树                      粗壮 高大 挺拔。

工人和工程师                   高尚的心。

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      。

《路旁的橡树》是人教版第六册略读课文,作者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娒林斯基。课文写人们在两座大城市间要修一条路。一棵橡树挡住了计划中的路,为了保住大树,修路的人把路弯曲成马蹄形。过往的行人不约而同地赞叹筑路的人有一颗高尚的心。本文内容简洁,行文时有不少空白,比如工程师和工人们心里想的话。因此本课的教学以自学为主,利用教材,激发想象,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热爱绿色热爱生命的感情。在教学中我自认为比较满意的有以下几点:

1、以旧导新,激发兴趣。

复习《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既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2、自学质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堂课我采用多种方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抛弃一切无效的活动,让他们读、思,让他们交流,使课堂展现生命的灵动。

3、拓展延伸,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学生完全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了一个问题:假如你参加了这次修路,你还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吗?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是,同学们想出了不少的办法。其中一个男孩的方法还不错:以橡树为中心修圆形路,既美观又醒目。

4、以读促悟,升华情感。

教学中我始终将一个“读”字贯穿课堂始终:读通——读懂——读活,步步落实,层层提升。

但由于我在备课时比较注重备教材,因此在学生质疑时很多问题超出我的预设,幸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才没在课堂上出现被学生难倒的尴尬局面。

路旁的橡树板书设计篇十八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能正确朗读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悟出课文蕴含的道理。

2、情感态度: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3、德育:

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爱护花草树木。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写筑路工人和工程师为了保护路旁的一棵橡树,想办法把一条本应笔直的公路在橡树生长的地方弯成了马蹄形的事,赞扬了工程师和筑路工人自觉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从筑路工人和工程师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环境保护意识,热爱绿色家园。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3、学生和老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2、您读懂那一部分?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的吗?(共同解决疑难)。

4、辩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教师组织正反辩论)。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填空:筑路工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因为。

9、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10、师:现在,你们就是左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的橡树和这马蹄形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先让学生练说,再指名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你想对小村庄的村民说些什么?(进行口语交际)。

从北方到南方的两座大城市之间,人们打算修建一条公路。这条公路将会宽阔、平坦又漂亮。

开始筑路了。一天,工人们来到田野上,那里长着一片不大的灌木林。工程师批示未来的路要铺在哪里,工人们就往土里埋进排水管。

突然,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工人们也沉重地叹着气。

“计划[hu4]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

“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他轻声地说。

几年过去了,一条宽阔的沥青公路从北方延伸到南方。它像箭一样笔直,但只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