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经历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在写总结时,可以采用一些图表和统计数据等辅助手段,使得总结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下面是一些专家的建议和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自治区党委、地委(扩大)会议和自治区、地区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农村。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开始,全面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目标要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通过增加新农村建设财政支出,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为核心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着力建设葡萄、瓜菜、畜牧业三大基地建设,强化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力度,着力改变农村面貌,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农村经济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党的建设“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协调发展。
2、目标任务。按照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服务机制、建立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机制、建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建立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机制的要求,努力做到“三个观念转变”(即:由以土地为中心转变为以人为中心,注重农民素质的提高;由以农业增收为主转变为非农增收为主,注重农民收入多元化;由农村发展单纯推进农业发展转变为“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加快“三个传统改造”(即: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致富农民的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农村改造成为现代文明的新农村;把传统的农民改造成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四有”农民)、建设“五个体系”(即:建设城乡统筹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社会就业体系;建设城乡统筹利益分配体系;建设城乡统筹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乡城统筹的政府管理体系)、实现“六新”(即: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培育新产业;以农民增收为根本,提高新生活;以素质工程为依托,培育新农民;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先导,倡导新风尚;以乡村环境整治为抓手,塑造新风貌;以创建平安、和谐乡村为目标,健全乡村管理新机制)目标。力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一个良好开局,“十一五”时期取得较大进展,为后十年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十一五”末,农业总产值达10.32亿元,年均递增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150元,年均增加270元,年均递增6.3%。转移农业劳动力人数105000人(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100%。县、乡、村级文化网络不断完善,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城乡水利、交通、电力等网络体系的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其中柏油路达到85%)。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率达到40%。
3、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努力提高农业农村经济整体质量和效益,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农民大幅增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和机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切实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搞强迫命令,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携手共进,建设美好家园。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科技管理机制,放活人员。农业系统党委、农业局要牵头组织相关农口单位加强与新疆瓜果研究所等科研单位的技术合作,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为农业服务的贡献率。突出实用实效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大良种良苗普及力度,突出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模式化栽培、立体栽培、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先进饲养管理、果品保鲜贮藏加工、节水灌溉、设施农业发展、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推广。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提高农业综合开发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率。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
5、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坚持“退粮还经”,加大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力度。要以葡萄、哈密瓜为主导,大力发展生态型农业、品牌型农业,加大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推广葡萄、哈密瓜反季节栽培,把传统农业、特色农业做成精品农业、优质农业,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发展鲜食葡萄,加快推进葡萄产业规范化栽培、标准化管理、无害化生产、冷链式供应,采取多种措施,积极推进葡萄产业化发展,力争“十一五”期间鄯善县葡萄产业化形成完整体系,全面提升吐鲁番葡萄产业化整体水平。规划到20全县葡萄种植面积达18.6万亩,其中无核白葡萄面积16.2万亩,酿酒葡萄0.6万亩,其他鲜食葡萄1.8万亩。葡萄总产量逐年提高,达到40万吨。加快发展畜牧业,要以牛羊育肥、特色养殖和良种繁育为重点,加快牲畜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推广步伐,提高良种率,优化畜禽结构,由数量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20完成牛羊育肥93万头只,实现畜牧业产值1.68亿元,畜牧业在农业产值的比重提高到14%。
6、加快三大基地建设。要以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为重点,加快葡萄产业化基地建设,积极发展早晚熟和设施葡萄。要抓住无核白葡萄入选奥运会专供果品这一重要机遇,认真理清葡萄产业的发展思路,高标准、高水平地规划葡萄产业,集中力量、倾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品牌,培植和壮大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十一五”末,力争将鄯善建成新疆优质的葡萄酒(甜酒)酿造业、葡萄制干业基地和果品保鲜、贮运流通基地。瓜菜产业基地建设,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发展反季节瓜果菜。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规模,三年出成效”的要求,着力抓好5个县级设施农业基地建设。年县财政将投入200余万元,对设施农业进行补助,全力支持设施农业的发展,到年,瓜的种植面积稳定在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2万亩,其中设施蔬菜1万亩。畜牧业基地建设,要通过加强养殖基地、养殖小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推广人工种草和家庭式养殖,积极扶持大户和康信畜牧、绿洲兔业等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牲畜年末存栏46.3万头(只),年内净增率保持在2.5%的水平。畜牧业产值达到3.9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5%,畜牧业人均收入974.5元。
7、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要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把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作为重点,纳入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优先支持。要按照市场需求和加工转化的要求,坚持“合理布局、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思路,以产、加、销相互衔接的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为支撑,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加快建设县城区以连木沁镇、山南以鲁克沁镇为区域中心的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按照“招商引资新建一批,改革改造巩固一批,创造条件培育一批”的思路,重点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支农支牧龙头企业培育,全力支持兰泰果业、葡萄干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扶持绿洲兔业快速发展,全力支持康信公司建设畜牧产业园,全力支持新昱棉纺厂改扩建,促进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提高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要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连片开发、高产高效”的原则,依托资源优势和加工企业,形成一户带多户、多户连全村、多村成基地的畜牧业产业化建设格局。农业局、科技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及各单位,加强农副产品的商标注册和特色农产品原产地域保护认证工作,打造特色品牌,提高知名度,促进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8、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各乡镇要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把发展集体经济同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开发利用集体土地资源,主要依靠发展特色农业、林果业和畜牧业增加收益。各级党组织要扎实开展村集体“双清工作”,摸清底数,清理、盘活村集体资产,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大力发展乡村二三产业,努力培植集体经济收入的新来源。各乡镇要加强和规范集体资产和村级财务的管理,完善“村财乡管”制度和集体资产登记、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实行定期审计制度,加强对村集体资产的管理。要创新集体经济的有效实现形式,积极探索化解村级债务的有效途径,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和按法定程序核销减债等多种方式,切实减轻负担,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各级党组织要切实加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领导,结合实际,制定规划,拿出具体的措施方案,加快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2006年使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万元的行政村达到22个,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的行政村达到20个,彻底消灭“空壳村”,力争到“十一五”末,全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5-10万元的村占到35%,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65%。
9、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方针,县扶贫办、民政局等部门要认真制定规划,落实方案措施,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扶贫工作,努力把扶贫开发工作推向深入。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联乡驻村入户”对口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地委《关于做好部门定点帮扶工作,促进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通知》精神,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定点帮扶力度,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全力的支持和帮助,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贪开发和献爱心、送温暖活动,促进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使全县1个重点贫困村的'221户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三、加强培训教育,着力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10、大规模开展农民劳动就业技能培训。要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全力推动,努力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坚持“公平对待、合理引导、搞好服务、完善管理”的方针,把农民技能培训与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劳务创收结合起来,努力形成县委、政府组织领导、农业局、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科协等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高度关注、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的培训机制和培训网络。通过开展农牧民技能培训,着力提高农民接受和运用农业技术的能力,引导农民依靠科技,节水增效促增收。2006年全县完成农业技术人员培训200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万人次,劳动就业技能培训人次,培训农民工850名。
11、大力实施“农民变工人”工程,努力为农民在城镇就业创造条件,让农民最终实现向城市居民的根本转变。各乡(镇)要依靠政策引导,拓宽农民就业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由季节性向经常性、由自发性向有组织、由体能型向技能型、由农业向非农业、由农村向城镇、由打工向自主创业的战略性转移。2006年县财政投入5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开展农村农民的技能培训,力争完成500名农民变成工人的任务。到“十一五”末,力争完成2000名农民变成工人的任务。城郊三乡镇也要加大农民变居民工作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非农业转移。同时,各乡(镇)要进一步加大非农增收的比重,实现农民增收的多元化。要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跟踪管理,鼓励和引导他们离乡创业、离乡生财,实现“输出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目标。2006年力争完成劳务输出2.1万人次,实现人均劳务增收30元。
12、注重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加大县委党校、就业培训中心、农广校、农科所、科协等各单位培训资源整合力度,建立职业培训中心,强化农牧民技术培训。要依靠各级培训力量,开展宣讲教育、职业教育、阵地教育、骨干培训强化对农牧民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素质教育,培养“五型”(学习型、技能型、守法型、创业型、文明型)农民,重点突出民族团结、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信访条例、市场经济知识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群众的致富技能和本领,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心。继续大力实施“科技人才下农村工程”、“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鼓励科技人员采取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利益共同体,依靠科技加快农民致富步伐。
13、建立和完善农业信息服务和销售网络体系,搞好社会化服务。加大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各乡(镇)要依托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狠抓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积极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行业协会及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多渠道搞活流通,使农民和企业真正做到利益分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促进农产品增值,推进农业产业化。到2010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30个,农民经纪人增加到1500人,农村专业协会达到25个以上,全县所有行政村及科技示范园示范户互联网入户率达90%以上。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新农村建设的物质条件。
14、加快建设以节水为主的节约型社会。县节水办要以水权改革为重点,对全县水资源进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实行政策节水,工程节水、市场化节水、园艺节水并举措施,利用政策和市场价格杠杆,实现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和水务一体化管理,合理配置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实施土地零开发,打井零控制,压缩高耗水、低产出的种植业规模,鼓励农民发展设施农业、节水农业、耐旱农业,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水资源。以推广节水灌溉新技术为着力点,大力推广滴灌、低压管道、膜下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每年新增高新节水面积2.4万亩以上,力争“十一五”末实现增加节约用水5000万方。继续推进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2006年将投资368万元,解决8000人饮水安全问题。十一五”期间,逐步解决全县9个乡(镇)、24个村、4.8448万人,9.6896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到“十一五”末,实现全县人畜安全饮水的目标。
15、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县水利局要全力做好以二塘水库建设为重点的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地前期准备工作。继续抓好坎尔其引水工程、柯柯亚-坎尔其大渠联网等在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渠系水利用系数。各乡(镇)要重点推进坎儿井保护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以保护坎儿井、保护水资源为目的,重点对36条坎儿井进行抢救性保护工程建设,完善坎儿井功能,切实保护好鄯善县的水资源和水利设施。加强城乡防洪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完成城镇、乡村、渠首、干渠等防洪工程14公里;完成重点河段、城镇防洪及引水干渠防洪工程30公里。
16、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县林业局要继续组织实施好国家重点公益林管护、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四期、防沙治沙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以葡萄、石榴、红枣、杏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建设,不断加强绿洲内部和外围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巩固和完善绿洲生态屏障。县环保局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进一步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继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切实保护和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17、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县交通局要以县城-鲁克沁镇道路以及自治区乡村公路等项目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乡村道路建设力度。2006年完成村村通道路76公里。引导农民积极投工投劳,开展农村医疗卫生、文化生活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等配套设施建设,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突出抓好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沟渠涝坝、院落畜圈的整治,开展农村沼气技术的示范推广应用,改变村庄脏乱差状况。逐步实现村庄的硬化、亮化、美化。2006年每个乡(镇)要完成5户农村居民沼气示范推广和使用。县城建局要继续加大以农村为重点的抗震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建设农民新居。2006年结合新农村建设,县财政投入200万元对抗震安居工程进行补助,力争年底前完成2998户抗震安居房建设。同时,鼓励建设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民居民宅,美观实用,节约土地,大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18、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全面启动“双语”教育工程,大力推行中小学“双语”教学,民汉合校,积极推进农村学前“双语”教学,加快“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加强对农村中小学师资的培养和在职教师的再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大农村教育投入,进一步抓好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等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2006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其中的贪困家庭学生免除课本费。到201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99%,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6.3%,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5.9%,普通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80%。
19、加快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力争完成10个乡镇卫生院的新建和改(扩)建工作,逐步改善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条件,提升农村卫生院装备水平和医疗服务水平,努力做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加快农村卫生改厕步伐,2006年力争完成500座卫生改厕任务。县卫生局要牵头组织卫生系统各单位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强农村医疗队伍建设,解决好农村医疗卫生人员短缺、素质不高的问题。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救助网络,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的制度,利用专家巡诊、医疗咨询、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向农牧民提供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等服务,切实加强对农牧区开展医疗支援和服务,解决农牧民医学知识贫乏和就医难问题。继续做好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不断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力争2010年覆盖率达到100%。
20、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党旗、国旗”飘起来活动,增强各族农民群众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四个认同”。大力开展“科技之冬”、“三下乡”活动。继续推进“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数字电视”工程建设,2006年投资43万元,落实对贫困户数字电视的补助,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普遍入户。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活动室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改变农村文化生活贫乏的状况。到2010年,力争实现村村有文化活动室,基本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农村体育事业发展,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各族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抵制腐朽落后文化。
21、逐步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多渠道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从2006年起,“两个确保”和“城市低保”和援弱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解决好困难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问题,要多关心贫困村及贫困户、下岗失业职工、受灾户、“三无”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困难和生活,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灾民补助、特困户救助和贫困大学生入学等社会救助体系。2006年农村“低保”新增500人。积极推行村干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十一五”期间,努力使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7‰以内。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
2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继续以“三级联创”为抓手,实行创建工作动态管理,不断提高基层组织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和发动群众的能力。要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选派一批懂经济、会管理和善于做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够处理复杂矛盾的干部充实到基层,配强村级领导班子。进一步完善“公开推选、公开决策、公开村务、公开评议”制度,全力抓好行政村(社区)、乡镇机关、站所、学校、非公有制企业和“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上水平、上台阶。2006年投入400万元,用于村(社区)阵地建设和村容村貌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村(社区)党组织的办公条件和农牧民的生活环境。
23、强化村级民主建设。全面推进以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认真贯彻《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等法律法规,健全完善各项民主管理制度,维护好村民的自主权、民主选举权、民主监督权。努力构建和营造团结奋进、共谋发展的氛围,增强群众的集体荣誉感,让村民共同谋划和管理村内事务,维护村内秩序,监督村委会工作和村干部行为,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能力,增强基层组织管理服务效能。
24、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和“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积极推动以文明村镇、文明村组、“五好家庭”、“致富能手”、“诚信乡(镇)、村、户”等创建活动,促进各民族群众和睦团结,密切干群关系、军民关系和油地关系。大力倡导健康文明新风尚,积极引导各族农民崇尚科学,移风易俗,破除迷信,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25、深入开展“和谐平安鄯善”和“基层基础建设年”创建活动。加强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抓好农村社会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十户一联”等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加强政治思想和法制教育。结合农村实际,积极启动“五五”普法教育活动,加强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着力解决农村党员的宗旨观念和农民的理想信念问题,解决农民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依法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取缔非法宗教活动,维护农村社会长治久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
26、加强领导,强化认识。为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及县直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规划、指导、协调、督促和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内设宣传组、组织组、规划组、督导组,各组具体负责抓工作落实,办公室负责新农村建设指导、协调,牵头抓总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性认识,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县四套班子领导要做好所联系乡镇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工作。各乡(镇)党委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确定相关领导干部具体抓落实。
27、统筹发展,规划先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先行的原则,坚持新村镇“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制度,结合小城镇建设,以乡镇为单位进行规划,以规范化、集约化、城镇化为目标,立足现有基础,分步实施,并针对不同村镇、不同产业,科学制定阶段发展思路,采取异地重建或实施旧村改造,鼓励农民拆旧建新,刷新创建模式。2006年全面完成乡镇总体规划的编制,选择条件较好的行政村,力争启动行政村规划编制试点工作,推进全县的新农村建设。
28、落实政策,扶持发展。县直各相关部门要切实落实相关政策,积极支持和帮助乡村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县发展计划委员会要结合新农村建设,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突出重点,积极帮助和指导乡镇争取上级各项专项资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县规划建设部门对村级规划设计费用以及交通部门对通村公路的规划设计费用只收取成本费。国土等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时本级规费减半收取。其它部门办理有关手续只收取工本费。对服从村庄规划建设要求,积极参与新规划房屋建设,自愿、主动拆除原有旧住房的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拆旧建新”政策,实行房屋改造补贴。
29、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县委宣传部要牵头组织县直各单位、各乡(镇)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标语等途径全面动员、广泛发动,深入宣传县委县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让群众真正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和深刻变革,是一项“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要坚持典型引路,挖掘推广一批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让群众看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以点带面,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
30、严格步骤,保证质量。坚持试点先行、典型示范、有序推进,不搞形式主义,不搞盲目攀比,不搞形象工程。今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在全县选择了条件、基础好的鲁克沁镇沙坎村、连木沁镇巴扎村、辟展乡乔克塘村3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先行试点。同时,其他各乡(镇)党委、政府也要立足实际,坚持规划先行,坚持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确定符合乡村实际的阶段性目标任务,选择条件好的村进行试点工作。试点成功后,各乡(镇)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乡村的实际,有计划、有步骤的在全县范围内逐步推开。要严格质量标准,稳步推进,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断巩固建设成果,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效。
31、强化督导,严格考核。要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督导工作,县新农村建设督导组要经常深入基层,加强对乡镇加快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督导,检查工作进度,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季度通报、半年初评、年终考核,每年年底由县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县直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考核,并实行严格的奖罚制度,促进新农村建设顺利开展。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二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浙委〔2006〕28号)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结合永嘉实际,现就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加快落实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抓试点、示范和重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体系,按照“适度聚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在建设方式和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因乡制宜,因村制宜,结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强行摊派,不盲目攀比,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突出生产发展主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又要突出新农民的培育、新风尚的营造和新体制的构建,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互动、协调发展的建设机制。
二、总体目标。
3、总体目标。从今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开展以“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构建新体制,营造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产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知识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的目标。
――产业现代化。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要保持在8%以上,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农村社区化。以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创建25个示范村,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整治标准,%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农民知识化。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抓手,通过培训使7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60%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
――服务社会化。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实现村村有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老人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管理民主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增强,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建设,乡风和社会治安更加良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治村基本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三、发展壮大农村现代产业。
4、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布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楠溪江绿色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田鱼等六大支柱产业,按照特色、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深化规划,优化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加快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高效蔬菜种植、高效立体种养、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品养殖四大特色板块。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可以配套建设20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管理用房,并按农业用地予以审批。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建的100亩以上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予以扶持,力争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基地达到1万亩以上。
5、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施“强龙兴农”工程,重点推进“13688”计划。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建成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0家以上,力争1-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全县50%以上的农户。积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拓展外省、市农产品市场。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予以扶持。
6、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创办农业经济实体。认真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种子种苗工程。深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改革,巩固和壮大农村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组织。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信息网。每年从县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农业和农村科技研究和推广。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种子种苗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沃土工程”。
7、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食无忧”工程,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建立“肥药双控”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万亩。加强农产品检测、监督管理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切实加强动植物防治工作,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疫病和外来有害物种。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强化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增强粮食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农业导向性资金,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产品推介以及农业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等。
8、大力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制定和完善农村工业发展布局建设规划,着力改变农民生活区内办厂的格局,促进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大力支持中心镇、中心村做好工业基地规划建设,预留必要的工业用地。2006年底要完成全县农村工业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重点镇工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和主导产业比重,提升农村工业档次。鼓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农村转移,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各类民营加工企业的技改项目,形成以区域化的产业带和加工企业群为依托的农村特色块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工业,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以“农家乐”和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以连锁超市进农村为载体,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探索发展集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有机结合的农村新型流通组织。供销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和合作经营,承担起建设现代经营网络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类中介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金融保险服务业,加快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大宗农产品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
10、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登记和就业统计范围。进一步把城镇的劳动保障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到2010年,实现农村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维护他们公平获得劳动就业和基本保障的权利,努力实现“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组织”的目标,基本做到安居乐业。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0年,新建标准农田万亩。大力开展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小流域治理和生态河道建设步伐。深入实施“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和“千库保安工程”,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和改善万人饮水问题,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补助。
12、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提高规划档次。大力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违章建筑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赤膊房”治理、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鼓励农民住宅集中建设。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对符合标准的村予以支持。
13、深入实施“康庄工程”。在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到2010年,通村公路里程累计达到万公里,形成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农村客运,形成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客运网。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康庄工程”建设。
1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到2006年底,全面建成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到2010年,全面建成村民议事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开展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便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供设施保障。实施农村“夕阳红”计划,到2010年全县农村普遍建立村老年活动室,县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15、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进一步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9.2%以上。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净化相配套的畜牧生态养殖小区。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实施生态村镇、绿色示范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到2010年,全县建成绿化示范村55个,生态乡镇个。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在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生态镇(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清洁能源推广、县级绿化示范村奖励和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等。
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6、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在经济发达的乡镇,按照个人负担、集体补贴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
1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到2010年,全县农村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筹资额按照省政府的规定由农民、村集体、政府财政共同承担。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及其他困难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解决。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和奖励。
18、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助网,完善分级救助机制和救助政策。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到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与城镇低保标准的差距控制在1:1.5以内。健全生活救助等多种救助、援助和社会互助等一体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户”、“五保户”和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农村生活困难人群,实施分类救助。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9、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并逐步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使85%以上的农村小学、初中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和教师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到2010年,农村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50%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5%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立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每年从城镇选派一批教师到乡镇中小学支教。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
20、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为目标,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围绕泵阀鞋服、茶叶、旅游、家政服务等特色项目,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进一步健全县、乡二级农民培训网络,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合一”、农科教结合的农民素质培训教育机制。每年培训1.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培训劳动力10万人以上。使他们成为懂得现代科技的新农民、掌握就业技能的新工人、接受城市文明的新市民。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给予补助和奖励。
21、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按照每个乡镇有政府公办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对农民实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每年从县级医院选派名骨干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乡村医师到县级医院进修实习制度,抓好乡村医师的知识更新培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落实按照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每人每年10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
22、不断繁荣农村文体事业。把繁荣农村文化作为文化大县建设的工作重点,以“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加快农村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体育事业。培育民间文化队伍和体育协会,发掘和保护农村民间艺术,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农村特色文化。到2007年,全面完成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工程。认真落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扶持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和文体下乡活动。
23、建设文明乡风。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推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农村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依法规范村规民约,倡导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文明乡风,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建设和推广生态墓区,革除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坚决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系列活动,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大乡村治安巡逻队、调委会、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七、加快推进富民工程建设。
2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全面落实“1+10”富民攻坚政策,加大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在保证已有的各种倾斜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积极支持欠发达乡镇发展。同时,要在欠发达地区启动“项目建设年”活动,编制投资导向目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各类资金注入,激活富民攻坚内在动力。
25、加大下山脱贫力度。继续推进“人口迁移工程”,按照“整体搬迁和插花移民相结合、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下山脱贫小区样板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下山脱贫小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完成新建下山脱贫小区(点)189个、整村搬迁25个的目标任务。
26、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千方百计组织动员沿江强企强村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继续深化“118”结对帮扶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情暖农家、万名干部帮万户”活动。在认真总结帮扶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手段、加大力度,制订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措施,重点扶持能够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7、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民主建设的领导,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自荐直选制度,切实解决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落实好农民的民主选举权。按照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三个到位”的要求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及时把有关项目向村民公开,维护好农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加强民主议事协商、集体财务审计监督、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建设。依法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农民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主动向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为化解农村矛盾拓宽法律诉讼渠道。
28、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以实施“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和各项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少数村没有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29、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执行和落实好从国家征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中按一定比例留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非农产业、安置农民就业的政策。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改革重点是土地征用较多、资产规模较大、集体经济收入较稳定的撤村建居村、经济强村、城中村、镇中村及园中村,通过股份形式把集体资产量化到人,维护好农民的集体资产分配权。到2010年,全县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个。
九、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
3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争端解决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征地程序,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和办法,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31、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合作银行扶持“三农”发展的信贷比例。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职能调整的要求,逐步拓宽农业项目的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要积极介入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县域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模式的创新。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参股、银企合作、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和专业大户等筹资组织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组织。积极支持基层供销社改革与发展。
32、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实行粮食收购价外补贴、对种粮大户补贴等财政直补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村庄整治、拆迁移民、下山脱贫等工程,开展行政村撤并工作,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和居住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把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行农村社会事务社区化管理。建立合理的农村基层干部补贴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机制,完善农村基层服务功能。
十、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33、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责任分解、政策制订、督查考核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4、增加投入。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三个高于”政策,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各项规费,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后统一返回给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性收费实行全免。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电收费不高于普通电价。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编制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项目实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使相关项目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示范村和整治村倾斜。财政支农资金要整合各类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实行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5、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时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2006年6月7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三
演讲稿像议论文一样论点鲜明,逻辑性强,有特点,但不是普通的议论文。它是一种具有宣传性和鼓舞性的应用文体,常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我和祖国共成长演讲稿在开始演讲之前,我想先告诉你一个小故事:今年春节期间,我妈妈选择和我的二姨一起去越南春节。她在旅行中和我们分享了越南的车非常少,当地人大多骑着摩托车这样的突突车,越南的道路建设也很差,突车过去灰尘飞扬,有一次,他们坐旅行巴士在非常平坦的道路上行驶,所以我母亲们怀疑这是很少的交通听了之后,我妈妈们的游客们毫不客气地笑了。这不是中国到处可见的道路吗?看到他们的反应,二十多岁的导游急忙用拙劣的中国话说:我国现在的发展是二十年前的中国,我们的人们爱我们的国家!我妈妈说,当时她听了,心里想说的是,看到你们的国家,我更爱祖国了。中国人、越南人、不同种族,当时充满了同样的民族骄傲。二十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样的?我想在这里回忆一些从小到大的变化。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可以用一美分买一个糖、两幅画和三颗弹珠。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住在一个砖砌的小院子里。夏天下大雨时,我偶尔会漏雨,冬天我必须烧煤加热。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国梦论文三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再一次掀起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热潮,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年轻干部,应当向劳模学习,向先进工作者学习,做新时代的“打工人”,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融入到中国梦,付诸于一点一滴的劳动工作中,脚踏实地去实现。
尊重劳动成果,把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的主基调。中华民族历来热爱劳动、珍视劳动。历经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历经了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历经了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蜕变,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是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也是各行各业劳动者们的辛勤劳动结晶。劳动创造了中华民族,造就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这些成就是百折不挠艰苦探索得来的,是付出巨大牺牲和艰辛劳动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的来之不易,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来之不易,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倍加珍惜这一代代人的劳动付出,真正尊重祖祖辈辈们积累的劳动成果,让“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理念入脑入心,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幸福,让奋斗成为人生最厚重的底色。
崇尚实干精神,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今日华夏大地上,广大劳动者正在用奋斗书写历史。脱贫攻坚道路上,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一批接一批,一代接一代,当好带头人、做好贴心人,带领群众啃下“硬骨头”,用脚步丈量出脱贫的广度,他们用实干诠释了“解决绝对贫困要靠接续奋斗得来”。在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全力以赴逆行,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排查,快递小哥坚守岗位配送,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任劳任怨赶工,他们用实干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一群群劳动者克服艰难险阻,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战场上站好岗、守好责,贡献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必须继续传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的品格,以劳动为荣、以吃苦为乐,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努力、爱岗敬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让视野在劳动中更加宽广,让人生在奋斗中更加充实。
突出创新思维,激活“劳动开创未来”的主引擎。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我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劳动者的素质对于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电缆掌门人”何光华用20年的风华,通过技术攻关历史性地实现了电缆无接头敷设,填补该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空白,登上国家科技领奖台。罗昭强半路出家,从一名顶级维修电工转行当起了高铁调试工,经过疯狂补课,研发出高速动车组模拟实训系统,荣获国际专利授权,他说,新时代的劳模不仅要会埋头苦干,更重要的是抬头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工匠精神,带着敢为人先的勇气、执着专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情怀,在各自的领域勇攀高峰,成为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懂技术会创新的带头人、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用劳动创造人生之美、国家之美、时代之美。
有这么一位“名人”,他就是担任村党支部委员的村官吴宪廷。吴宪廷今年51岁,在村大队任职已近20年,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老白”。谈起他,村里人有说不完的话。
他是农业技术“导航仪”
老白最早在村大队做农业技术员,他的种植技术是全村数一数二的,谁家遇到技术问题都去找他咨询。现在他依然负责农业技术站的工作,二十年如一日在每个种植季向全村广播播种、杀虫等知识。村民们送给他一个称号:“导航仪”。
1984年白塔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当时许多家庭没有生产工具,农产收割时是个麻烦事。老白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1985年,他第一个发起成立生产互助组,三人结对帮扶。他家有拖拉机,主动和无拖拉机的家庭结组,这样在收割时解决了工具的大问题。这种方法既有利于生产,又和睦了关系,随后在全村传播开来,持续了10多年。
他是热情的“攒忙达人”
村里人管结婚、丧葬叫“过事”,既然是事,就需要乡亲的帮忙,而吴宪廷就是这样一个“攒忙达人”。从90年代开始至今,几乎村里所有人家过事他都去帮过忙。老白每次四五点钟就早早起来,开着自家车去市区为村民义务采购。十多年前他是骑着三轮摩托去买菜,这些年条件好了,他就开着自己的面包车忙前跑后。无论摩托车还是面包车,满载的是他对乡亲的醇厚情谊。
二十余年的付出换来乡亲的认可,前一阵吴宪廷的小女儿大喜,全村人都来给他帮忙,好不热闹。老白激动地说:“给别人攒了20年忙,没想到这次享受到大家伙这么高的待遇,以后我还会继续给大伙办好事,给乡亲们办事,付出再多我也愿意。”
他尊亲敬老的“大孝子”
老白的孝也一直为村里人称道。他母亲在世时,身体状况欠佳,长期卧床,无法自主翻身。吴宪廷为了照顾母亲,就和老人睡到一张床上。为了不让母亲长褥疮,他每隔两个小时就为老人翻身。即使要起早外出给别人帮忙,他都会在清晨出门2个多小时后,赶回家帮老人翻个身。村里人提起老白,无不竖起大拇指,并且以他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后辈、子女。
老白的中国梦。
村委换届选举中,老白又一次高票当选,发表就职演讲时,他就说了一句话:别的不多说了,乡亲们看我今后的行动吧。
私下里问起他对“中国梦”的看法时,不善言辞地他难得打开了话匣子:家家户户都幸福,乡里乡亲都和睦,我的梦没那么大,不过每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小梦,就合成一个大大的中国梦了。
这就是老白,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的中国梦,他热爱着自己的家,他传递着乡情,就是千万个他,共着筑着中国梦!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习总书记这句话激励鼓舞着广大中青年干部投身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秉持矢志报国的伟大信念,在岗位上发光发热。历史的浪潮滚滚向前,因循守旧只会被社会淘汰,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更新知识文化,理论指导实践,注重道德实践结合,才能肩负起时代所赋予的重任,完成人民的嘱托。
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习总书记说过“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学会拜人民群众为师,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点。在理论学习方面也要和实践相结合,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才能领悟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精髓。中青年干部要不断补充精神食粮,学习上求真务实,工作上兢兢业业,少一点饭桌上的觥筹交错,多一些书卷上的含英咀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一位共产党人的宗旨责任,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群众利益的为根本目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群众有事能叫得应。学会拜人民为师,做到反躬自省。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对爱做的事要敢做敢为,努力尝试,矢志伟大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的探路人。人民日报曾评论这位物理学家林俊德“铿锵一生,苦干惊天动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隐姓埋名人”。生命中的最后3天,林俊德让人把办公桌搬进病房,争分夺秒地整理科研资料。青年时的他扎根于祖国沙壁地滩,参与国家核盾的建设,立志报国,建功立业,正是由于他们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卓越奉献的崇高品格。铸造了屹立在世界高峰的中国。新时代下的中国,春机盎然,前方充满着无限风光,只要我们秉持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定能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求真学问,知行并济,是每一位实干家的奋斗基因。只有加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馈理论,科学统筹,才能真正把知识运用到实处,奋斗才有方向。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没有接触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候,选择到北大图书馆任管理员。在此期间,他博览群书,用知识和理论武装头脑,拓宽视野,结合近代时期中国现状,在书中寻找解救当下中国病状的根本答案,以指导理论与实践与相结合,最终带领人民群众创立了新中国。作为新时代下的我们不仅求真知,悟真理,还要敢担当,理解理论真谛,强化责任意识,敢闯敢干,才能写好新时代干部作为的华丽篇章。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催人奋进的时代,我们所进行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我们立足于根本,求真知识,脚踏实地,披荆斩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国家更有前途,民族更加希望将,人民更加幸福。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四
随着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的进一步确立,我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得以完善,并在保障社会稳定,维护经济秩序,推进社会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立为治国的基本方略;在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又以修正案的形式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之中。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管理国家的根本途径。
一、要提高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认识。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精辟地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其基本含义是依据法律而不是个人的旨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行的是法治而不是人治;其核心是确立以宪法和法律为治国的最具权威的标准,树立法高于人、法大于权的观念。由此可见,依法治国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对人民负责,对国家的法律负责,严格依据法律行使行政执法权,是依法治国的关键和本质。
在人民和政府关系的认识上,注重向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转变。人民政府始终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者和维护者。因此,政府机关在工作中,应当体现国家意志与人民意志的一致性,体现对上级机关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的一致性。过去在政府管理中要求公民履行义务多,保护公民权利少,甚至出现一些政府部门争权夺利、推诿责任的现象。因此要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必须加强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
二、要通过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样一种人们向往的社会里,只有坚持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社会稳定、秩序井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没有稳定和秩序,人们就不可能安居乐业、和睦共处。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其中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比较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既是社会不稳定因素,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进行调整解决。在众多的社会调整措施中,法律调整最为重要。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硬性”的社会功能和规范功能。要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正常的社会、经济生活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就必须依靠法治作保障。
三、要在依法治国中把握正确的原则。
一是法律优先原则。指行政机关和执法机关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不得与法律相违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或冲突,法律具有最高的权威。任何社会都必须树立有效的权威,没有权威就没有秩序。社会主义法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在一个实行法治的社会中,法律是对人们的社会生活起着最基本的、同时也是最有力的规范和约束作用。整个社会,尤其是行政机关都必须树立法律意识,自觉尊重和服从法律,自觉将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二是程序公开原则。这包括行政行为、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公开,以及行政行为中涉及到的文件、资料、信息情报公开。没有程序公开,人民就没有知情权,行政权力就难以受到人民广泛的监督,公民权利就难以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三是权力监督原则。行政权和执法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国家行政机关管理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最重要的国家权力。由于行政权、执法权具有管理领域广、主动性强、自由裁量度大、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特点,它既是与公民、法人切身利益最密切相关的一种国家权力,又是容易滥用的一项权力,因此必须依法监督行政权和执法权。四是法律救济原则。指公民、法人权利受到损害时必须要有公正的救济机制。政府必须保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实施管理的行为有向法院提起司法审查的权利。我国现行的行政诉讼制度就是这样一个司法审查机制。
四、要在依法治国中强化四方面的工作。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发挥法制的作用,逐步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需要强化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进一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在全社会公民中广泛深入地开展普法教育,进一步提高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增强其法律意识,使社会团体和公民能够自觉用法律规定规范自身行为,履行自身义务和权利,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依法办事的良好风尚。经过了二十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我国的普法工作已进入的“五五”普法的启动年。法制宣传工作不仅是面对人民群众,也是面对广大政府机关和代表政府机关的国家工作人员。要通过全面的法制宣传,加强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理念,更好地做到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利益,为人民服务。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的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近年来对成克杰、胡长清、李纪周、李嘉廷等大要案的查处,充分证明我们在努力认真地建设法制国家,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法律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正逐步深入人心。同时也要看到,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在这方面,领导干部的影响和行为是很大的,因此在执法工作中,必须加大规范领导干部的行政行为的力度。
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督。一方面要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执法监督,不准徇私枉法,不准滥用职权,不准收受贿赂,不准歪曲事实,不准玩忽职守。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使政府重大事项的办理和重要问题的决策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同时要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以防止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发生。重大事项和重要问题的决定,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做到集体研究,科学决策,尽可能避免因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损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
四是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现实当中,一些执法人员把自己和法律划等号,认为“我自己就是法律”,执法的随意性很大,如交警执法中的“开口罚”,有的审批部门“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等等,这些都是执法理念不端正导致的违法行为,应当按照严格执法的要求认真加以整改。如果执法者能够自觉尊重法律,模范遵守法律,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就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从而给社会和广大公民遵纪守法、依法办事带来积极影响。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尊重、不遵守法律,甚至执法犯法,带头破坏和践踏法律,那么,也同样为全社会树立了一个恶劣的典型,普通群众也会不尊重、不遵守法律,并进而产生对法律尊严的轻视和对法律权威的怀疑。因此,每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应当保持清醒的角色意识,始终牢记自己所肩负的神圣使命,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克服特权思想,从我做起,从日常小事做起,时时自觉遵守法律,努力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以模范守法的实际行动,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的尊重和对执法者的信任,从而使依法办事的观念深入人心,有力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针对执法队伍中少数贪赃枉法、徇私枉法、执法违法等严重危害行为,要切实加强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秉公执法教育,提高其思想和业务水平,努力把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政治坚定、业务优良、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党和人民信赖的队伍,为保障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推进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五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胡锦涛指出:“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加强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举措”。司法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一环,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防线。今日的中国朝气蓬勃,正坚定的向法治社会迈进,社会转型阶段的利益重组过程中,是否有公正、高效的审判体系尤为重要!它关乎稳定大局,关乎民心向背,关乎法治事业的走向和进程。
就象德沃金在其不朽名著《法律帝国》中的描述那样:法律帝国的首都是法院,而法官们,则是帝国的王侯。今天的我们,工作在人民法院,是一种光荣,我们平凡的工作背后,是崇高的事业,神圣的使命。与光荣同在的,是责任!肖扬院长的论断振聋发聩:人民群众是司法公正的最大受益者,人民群众也是司法不公的最大受害者。我国是人民共和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建立法院,不是为了建一座宏伟壮观的帝国之都,人民赋予法官审判大权,也不是为了法官们的尊荣显贵。如果不能用手中的法槌敲出公平与正义的时代最强音,如果不能以信念之火的铸冶让法律在现实中熠熠生辉,法院与法官,就会在法治时代,失去存在的价值。
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是司法的根本目的和要求。广大法官应当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始终不渝地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司法工作永恒的价值追求。(加事例)。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人民有要求,法院就必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回应。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就是我们义无反顾的选择和使命!于是,就有了司法为民的要求。司法为民不是一个装点门面的宣传口号,它需要我们用热血和汗水去兑现。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是人民法院的时代责任,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是人民法官的神圣使命!
落实司法为民,做好我们自己的本职工作是关键。崇高的事业,始于平凡的努力。我们能够看到(加事例)……什么是司法为民,这就是司法为民。司法为民,就是对日复一日平凡甚至琐碎的工作毫不懈怠;司法为民,就是在一个个案件中为点滴的公正奔波操劳。正是这平凡的努力,正是这点滴的公正,体现着新时期树立崇高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法官新风貌,汇聚成新时期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壮丽进行曲。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一个波澜壮阔生机无限的时代,这是一项充满艰辛充满成就的事业。还有什么比经历和享受奋斗的过程更令人鼓舞?还有什么比见证并参与一个伟大的时代最伟大的事业更激动人心?实现公平与正义,人民法院任重道远;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人民法官当仁不让!一生仅此日,万里是行程。这一路上所有的平凡,所有的琐碎,所有的艰难与险阻,都是我们前进途中的风景。且让我们在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以行动证明我们无愧于神圣的审判事业!无愧于伟大的法治时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六
1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20第1期将发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主席的文章,题为《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篇文章选自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重要讲话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文章的第一部分,深刻阐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文章指出,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要树立自信、保持定力,基本的东西必须长期坚持。这就是: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必须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文章的第二部分,向全党提出扎扎实实把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总要求,并从五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
第一,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第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工作布局,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三,准确把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点任务,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第四,着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五,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文章最后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履行对本地区本部门法治工作的领导责任,找准工作着力点,抓紧制定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意见和实施方案。要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努力把全会提出的各项工作和举措落实到基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七
内容摘要: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的治国方略,因此法治国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追求的理想的社会状态。在法治国家中,如何保障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及保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合理行政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制度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将从行政诉讼与法治国家的内在关系出发,深入分析我国行政诉讼对法治国家的作用、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完善措施。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论文通用篇八
各乡镇党委、人民政府,县直属各单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浙委〔2006〕28号)精神,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提高农民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结合永嘉实际,现就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牢牢把握“两个趋向”的转换规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实施“三带两极一目标”战略构想,加快落实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加强领导,转变职能,切实履行农村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职能,组织和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调动群众积极性,以广大群众为主体,不搞强迫命令,不包办代替。
――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一方面要尊重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抓试点、示范和重点,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以点带面;一方面要按照统一部署,统一规划,整体推进。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县总体规划体系,按照“适度聚集、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布局和数量;在建设方式和方法上,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齐步走,不搞一刀切。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时,既要按照新农村的标准严格要求,又要因乡制宜,因村制宜,结合实际,切实可行,不增加农民负担,不强行摊派,不盲目攀比,不搞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
――以人为本,协调发展。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把保护好、发展好、实现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新农村建设中,既要突出生产发展主题,着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又要突出新农民的培育、新风尚的营造和新体制的构建,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互动、协调发展的建设机制。
二、总体目标。
3、总体目标。从今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在全县农村开展以“产业新发展,建设新社区,培育新农民,构建新体制,营造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实现产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知识化,服务社会化,管理民主化的目标。
――产业现代化。深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要保持在8%以上,到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000元。
――农村社区化。以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为龙头,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到2010年,创建25个示范村,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整治标准,%以上的村达到文明村标准,建成一批规划科学、环境整洁、设施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农民知识化。全面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水平,以“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为抓手,通过培训使70%以上的适龄农民成为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新型农民,60%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就业。
――服务社会化。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较大改善,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实现村村有卫生室、文体活动室,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五保老人全部实行集中供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助、贫有所济。
――管理民主化。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切实增强,以“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完善。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建设,乡风和社会治安更加良好,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民主法治村基本达标率达到70%以上。
三、发展壮大农村现代产业。
4、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优化布局。要把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作为我县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以“楠溪江绿色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围绕畜牧、蔬菜、茶叶、水果、中药材、田鱼等六大支柱产业,按照特色、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深化规划,优化布局,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设施农业和精品农业,加快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形成高效蔬菜种植、高效立体种养、畜禽规模养殖、特种水产品养殖四大特色板块。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在100亩以上的,可以配套建设200平方米左右的生产管理用房,并按农业用地予以审批。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建的100亩以上的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予以扶持,力争到2010年,新建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产品基地达到1万亩以上。
5、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施“强龙兴农”工程,重点推进“13688”计划。吸引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开发农业,促进农业、农村外部的生产要素参与农业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全县建成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以上,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10家以上,力争1-2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到2010年,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覆盖全县50%以上的农户。积极发展农业行业协会,大力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拓展外省、市农产品市场。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行业协会予以扶持。
6、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或合作的方式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和创办农业经济实体。认真实施“沃土工程”,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种子种苗工程。深化农业科技推广和服务体系改革,巩固和壮大农村基层科技队伍,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组织。加快农业信息化步伐,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信息网。每年从县科技三项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农业和农村科技研究和推广。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种子种苗工程、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实施“沃土工程”。
7、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粮食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实施“食无忧”工程,降低化肥农药的使用强度,建立“肥药双控”示范区,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万亩。加强农产品检测、监督管理和农业标准化建设,制定农业生产技术标准和品牌农产品质量标准,大力培育优质名牌农产品。切实加强动植物防治工作,重点防控人畜共患疫病和外来有害物种。深化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强化防疫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确保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加强粮食应急供应体系建设,增强粮食调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农业导向性资金,用于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产品推介以及农业病虫害预警体系建设等。
8、大力提升农村工业化水平。制定和完善农村工业发展布局建设规划,着力改变农民生活区内办厂的格局,促进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大力支持中心镇、中心村做好工业基地规划建设,预留必要的工业用地。2006年底要完成全县农村工业布局规划。进一步加强重点镇工业基地建设,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和主导产业比重,提升农村工业档次。鼓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农村转移,充分发挥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来料加工业。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扶持各类民营加工企业的技改项目,形成以区域化的产业带和加工企业群为依托的农村特色块状经济。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工业,吸纳更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9、大力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建设,搞活农产品流通。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秩序,积极推进农资连锁经营。大力发展以“农家乐”和农业休闲观光为主的生态旅游业。以连锁超市进农村为载体,构建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探索发展集日用品销售、农资供应、农副产品收购有机结合的农村新型流通组织。供销社要创新服务方式,广泛开展联合和合作经营,承担起建设现代经营网络的主体作用。鼓励各类中介服务向农村延伸,积极发展面向“三农”的金融保险服务业,加快推进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现代服务业、休闲观光农业和大宗农产品政策性保险保费补贴。
10、完善城乡统筹就业机制。完善城乡统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登记和就业统计范围。进一步把城镇的劳动保障服务功能延伸到农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服务。到2010年,实现农村村级劳动保障服务网络全覆盖。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维护他们公平获得劳动就业和基本保障的权利,努力实现“有收入、有房住、有书读、有医疗、有社保、有组织”的目标,基本做到安居乐业。
四、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能力。到2010年,新建标准农田万亩。大力开展山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大小流域治理和生态河道建设步伐。深入实施“515防洪保安生命线工程”和“千库保安工程”,加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力度。深入实施“万里清水河道”工程和“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和改善万人饮水问题,确保农村饮用水安全。积极推广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给予补助。
12、推进村庄整治建设。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提高规划档次。大力开展以改路、改水、改厕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违章建筑及危房拆除、“空心村”整治、“赤膊房”治理、村庄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综合整治。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鼓励农民住宅集中建设。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体系,建设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设施。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以奖代补资金对符合标准的村予以支持。
13、深入实施“康庄工程”。在进一步完善村庄布局规划的基础上,加快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到2010年,通村公路里程累计达到万公里,形成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农村客运,形成基本完善的农村公路客运网。县财政继续安排资金用于农村“康庄工程”建设。
14、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村级社会事业配套设施。到2006年底,全面建成村级组织办公场所;到2010年,全面建成村民议事和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为开展村民自治和民主管理、方便和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提供设施保障。实施农村“夕阳红”计划,到2010年全县农村普遍建立村老年活动室,县财政给予适当支持。
15、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要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保护,进一步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10年全县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9.2%以上。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鼓励支持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沼气净化相配套的畜牧生态养殖小区。积极推广沼气和太阳能等农村清洁能源。进一步推进生态县建设,实施生态村镇、绿色示范村、“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和“百万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到2010年,全县建成绿化示范村55个,生态乡镇个。加大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在县生态补偿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重点用于生态镇(乡)、村建设,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清洁能源推广、县级绿化示范村奖励和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助等。
五、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16、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不断提高保障水平,逐步实现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轨。在经济发达的乡镇,按照个人负担、集体补贴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探索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参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县财政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独生子女父母的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助。
17、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和覆盖率。到2010年,全县农村参合率达到100%,人均筹资额按照省政府的规定由农民、村集体、政府财政共同承担。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及其他困难家庭和重点优抚对象,其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财政予以解决。县财政安排一定的资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进行补助和奖励。
18、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进一步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救助网,完善分级救助机制和救助政策。落实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集中供养水平。到2010年,农村低保标准与城镇低保标准的差距控制在1:1.5以内。健全生活救助等多种救助、援助和社会互助等一体化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对“低保户”、“五保户”和因病、因灾等原因造成的农村生活困难人群,实施分类救助。县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低保贫困家庭和低保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六、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19、进一步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从2006年秋季开始,全县农村义务教育免收杂费,并逐步免除课本费和作业本费。进一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九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使85%以上的农村小学、初中达到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要求。全面落实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爱心营养餐、食宿改造和教师素质提升等“四项工程”。在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基本普及高中和学前教育。到2010年,农村学前3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以上,适龄儿童小学入学率100%,初中适龄学生入学率达98%以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教育比例达到85%以上,其中50%接受中等职业教育,95%以上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专业技能等级证书。建立完善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每年从城镇选派一批教师到乡镇中小学支教。县级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力度。
20、积极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培养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为目标,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力度,促进农民分工分业和转移就业。继续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围绕泵阀鞋服、茶叶、旅游、家政服务等特色项目,建立一批骨干专业和主导产业培训基地。进一步健全县、乡二级农民培训网络,形成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三教合一”、农科教结合的农民素质培训教育机制。每年培训1.5万人以上,力争到2010年培训劳动力10万人以上。使他们成为懂得现代科技的新农民、掌握就业技能的新工人、接受城市文明的新市民。县财政每年继续安排资金对农民素质培训给予补助和奖励。
21、加快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体系。按照每个乡镇有政府公办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行政村有卫生室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要求,合理配置公共卫生资源,对农民实行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体”的医疗保健服务,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每年从县级医院选派名骨干医师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实施乡村医师到县级医院进修实习制度,抓好乡村医师的知识更新培训。加大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农村医疗条件。加强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力度,认真落实按照农村常住人口每人每年15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按照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每人每年10元以上的标准建立农民健康体检专项资金。
22、不断繁荣农村文体事业。把繁荣农村文化作为文化大县建设的工作重点,以“小康健身工程”为抓手,加快农村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和多层次健身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体育事业。培育民间文化队伍和体育协会,发掘和保护农村民间艺术,着力发展先进文化和农村特色文化。到,全面完成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工程。认真落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健全扶持机制。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和文体下乡活动。
23、建设文明乡风。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教育活动,推广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加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开展农村科普教育活动,引导农民学科学、用科学、崇尚科学,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依法规范村规民约,倡导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文明乡风,巩固殡葬改革成果,建设和推广生态墓区,革除封建迷信、愚昧落后的陈规陋习,坚决打击黄、赌、毒等丑恶现象。大力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关爱女孩”等系列活动,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家庭“奖优免补”政策,促进婚育观念的转变。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农民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建设”活动,进一步加大乡村治安巡逻队、调委会、护村队等群防群治组织建设力度。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作用,创造和谐的社会氛围。
七、加快推进富民工程建设。
24、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深入实施“欠发达乡镇富民攻坚计划”,全面落实“1+10”富民攻坚政策,加大在组织领导、政策措施、人才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各地各部门要在保证已有的各种倾斜政策落实到位的前提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制定出台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积极支持欠发达乡镇发展。同时,要在欠发达地区启动“项目建设年”活动,编制投资导向目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导各类资金注入,激活富民攻坚内在动力。
25、加大下山脱贫力度。继续推进“人口迁移工程”,按照“整体搬迁和插花移民相结合、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加快下山脱贫小区样板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典型引导,建设一批“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下山脱贫小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完成新建下山脱贫小区(点)189个、整村搬迁25个的目标任务。
26、加大结对帮扶力度。千方百计组织动员沿江强企强村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继续深化“118”结对帮扶系列活动。深入开展“情暖农家、万名干部帮万户”活动。在认真总结帮扶经验的基础上,创新手段、加大力度,制订出台更具针对性的帮扶政策措施,重点扶持能够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大项目。
八、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
27、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加强和改善党对基层民主建设的领导,健全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保证农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自荐直选制度,切实解决选举过程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落实好农民的民主选举权。按照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三个到位”的要求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及时把有关项目向村民公开,维护好农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健全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加强民主议事协商、集体财务审计监督、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制度建设。依法健全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提高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水平。普及法律知识,教育农民知法、懂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主动向农民提供法律援助,为化解农村矛盾拓宽法律诉讼渠道。
28、加强农村基层建设。加强以村级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继续以实施“先锋工程”、“领头雁工程”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培养和选拔一批政治素质强、发展能力强的“双强型”干部,发现和培养具有带头致富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双带型”党员。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积极吸收农村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加强村级组织和各项制度建设,推进民主管理。加强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好少数村没有组织活动场所问题。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开展廉政文化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共青团、妇联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29、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继续执行和落实好从国家征用的建设用地指标中按一定比例留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非农产业、安置农民就业的政策。参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村集体经济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集体资产经营管理水平。改革重点是土地征用较多、资产规模较大、集体经济收入较稳定的撤村建居村、经济强村、城中村、镇中村及园中村,通过股份形式把集体资产量化到人,维护好农民的集体资产分配权。到2010年,全县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股份经济合作社个。
九、深化农村各项配套改革。
30、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争端解决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用地土地使用权流转,推进农业规模经营。完善征地程序,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途径和办法,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31、深化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和供销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持作用。提高农村信用社和合作银行扶持“三农”发展的信贷比例。农业发展银行应根据职能调整的要求,逐步拓宽农业项目的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要积极介入农村小城镇建设,开展县域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模式的创新。培育自然人、企业法人或社团法人发起的小额贷款组织,引导农户发展资金互助组织,规范民间借贷。按照“政府扶持、企业参股、银企合作、市场运作”的思路,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组织和专业大户等筹资组织担保公司和资金互助组织。积极支持基层供销社改革与发展。
32、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继续实行粮食收购价外补贴、对种粮大户补贴等财政直补政策,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完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服务优良的乡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结合村庄整治、拆迁移民、下山脱贫等工程,开展行政村撤并工作,改善农民的生活、生产和居住环境。积极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把城市社区管理的理念向农村延伸,逐步推行农村社会事务社区化管理。建立合理的农村基层干部补贴制度,健全农村公共服务政府采购机制,完善农村基层服务功能。
十、强化对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
33、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抓紧抓好。县委、县政府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新农村建设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责任分解、政策制订、督查考核等工作,办公室设在县委农办。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相应的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列入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具体考核办法。
34、增加投入。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认真落实“三个高于”政策,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各项规费,原则上能免则免,能减则减。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取后统一返回给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性收费实行全免。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用电收费不高于普通电价。各有关部门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编制项目,积极争取上级单位支持。项目实施要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结合起来,使相关项目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倾斜、向示范村和整治村倾斜。财政支农资金要整合各类项目资源,按照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用途不改的原则,实行项目资金的统筹使用和统一管理,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5、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方针政策、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时报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各级领导都要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开展新农村建设的宣讲活动,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舆论氛围。
2006年6月7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家长会活动总结(汇总19篇)
- 我的周末英语话我的周末英语简短 我的周末英文怎么说(3篇)
- 2023年中医医生自我介绍范文(优质17篇)
- 新婚宵夜代东讲话稿范文3分钟汇总 宵夜代东婚礼致辞大全简短(七篇)
- 四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计划(实用8篇)
- 比赛团队简介范文简短(优秀9篇)
- 2023年教科室主任工作岗位职责范本(优质15篇)
- 最新亲子教育现状研究论文(通用15篇)
- 比赛团队简介范文(汇总9篇)
- 2023年大自然的奥秘大自然的奥秘(汇总10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