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31:22 页码:12
2023年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实用12篇)
2023-11-12 09:31:22    小编:ZTFB

了解与学习一种新的技能或知识,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和总结。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便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我们的总结内容。著名企业家总结了自己的创业经历和经验,与大家分享。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一

学术研究不是高职教育的目的,高职学生更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教育方式,所以高职课程建设要以职业工作结构和职业工作逻辑为核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目标,有人认为应以“能力为导向”,有人认为应以“就业为导向”,支持后者居多。实际上,两种观点都存在片面性,前者强调以技能、知识为学习目标,忽视了对职业道德、职业文化等方面的培养;后者过分强调就业目标,忽略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每个人的发展都有其特点和独特的规律,高职教育既然作为育人的阶段,必须要遵循育人的根本规律,全面性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职课程体系,才是高等职业教育育人的根本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因此,高等职业教育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应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规律,培养具有高职特色的工程造价人才。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

(一)主要岗位群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对象主要为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单位和政府管理机构等,具体岗位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装饰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工程的预算员和造价员、成本核算员、计划统计员、资料员岗位,在此基础上可以将从业范围拓展到工程造价咨询、工程监理、工程项目管理等相关技能型工作,经过一定年限的工作实践后,可以成长为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项目管理师等,从事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二)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工程造价工作过程的规律为导向,通过分析主要岗位(群)需要的素质、技能和知识的结构体系,按结构体系进行课程体系建设,工程造价课程按照实际工作逻辑顺序安排。

(三)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

严格按照高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内容设计,综合考虑教育模式和课程内容的统一,达到如下教学效果。

(1)掌握工程建设程序。

掌握工程专业术语的含义并能正确应用,掌握工程造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和计量、计价方法,熟悉各专业工程的分类,掌握各种计价定额的组成、分类和使用方法。

(2)掌握图纸识读能力。

对工程造价需掌握的建筑、结构、水、暖、电等基本施工图纸,能正确识读,能清楚掌握设计意图并能根据图纸进行相关计量工作(即发掘出相关计量数据)。

(3)掌握工程量的计算。

根据计价规范等计量规则和相关图纸,合理规范的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计量。

(4)掌握工程计价。

根据施工图纸,能利用计价工具进行工程造价各个阶段工程造价的编制和审核,熟练掌握规费、措施费等取费标准,进行系统的工程造价计价。

(5)掌握计价软件的使用。

(6)具有工程造价所需的综合素质。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独立处理职业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操守等综合素质。高等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编制要处理好内容排序和内容选择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职业岗位的需要,符合工作逻辑的顺序规律,课程内容具有代表性,难度适宜,尽量减少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的重复教学;将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新工艺等添加至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计强调实践性,不过分强调知识结构,按照高职教育的特色来编制。“要有效地培养职业能力,理想的方式是把职业教育课程结构与工作结构对应起来,从工作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只有深刻地理解了工作逻辑,才可能真正把握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毕业课程设计以项目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核心,通过标准化工程案例,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实现全过程工程造价教学课程设计。

(四)教学模式的调整。

1.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高职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工程造价转涉及大量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方案、工程材料等实践性内容,要求学生对工程构造及施工图纸有很强的识读能力。因此,要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感性认识,使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

采用课堂授课、现场参观、分组学习讨论,实训练习、课后自学等方法。反复学习,加深理解,熟练操作。教师反复讲解,加大重点、难点内容的模拟训练;有针对性地到施工现场进行观摩或简单实际操作。

(1)现场教学法。创造机会,让学生参加施工现场,并请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配合教师进行教授。

(2)实训教学法。利用校内的实训基地,开展工程图纸识读,标准化图纸计量、计价,教师进行配合辅导,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实现毕业和上岗的零距离对接,在实训过程中,将思维创新和技能培养的基本理念贯穿实训全过程;联系校外合作企业,创造校外实训机会,增加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

(3)sdspr教学法。将教学单元按照教师进行项目展示、教师工作过程演示、学生实训模仿、随堂课程实践和课后总结提高的过程展开。

(4)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组扮演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造价咨询机构等角色,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应用现代教学手段。

利用动画演示、多媒体素材库、图片库、施工现场照片、bim建模系统、造价教学视频等各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培养学生对技术、材料、结构的形象认识,提高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4.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库。

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硬件条件,将工程计价软件、相关文件规定、教案、课件、教学案例、习题库等放到网络系统上,便于学生课余学习,降低课堂教学教学容量,同时弥补实践不足的缺陷。不断的对网络内容进行更新,更新内容包括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新规范、新规定等,让学生时刻了解技术前沿。设置网络答疑栏目,由教研室课程组教师定期解答学生问题,搭建师生间无障碍的网络平台,将优质造价资源进行网络共享,扩展学生技能、知识获取途径。

5.技能大赛。

以技能大赛为契机,以赛代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校自参加省技能大赛以来,联系两届获得团体和个人一、二名,排名靠前的按照相关政策,可直接自行择校升入本科和奖励资金,学生的职业技能在参赛过程中获得极大的提升。

(五)教师团队建设。

高职院校一直强调的是引进和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对教学团队的年龄、学历和职称都有要求。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中,双师型教师其实是严重匮乏的,双师型教师培养周期长、难度大,从外单位引入困难。高职院校教师在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的基础上,同时具备高水平技术能力和高教学水平双师型其实只是一个理想状态,精于技术的教师不一定精于教学,精于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于技术。因此,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建设不应将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作为阻碍因素,近年来,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精品课程的评审更加看重课程特色的内涵建设;加重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比重;更加理性地看待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其权重也逐渐降低;并通过逐渐降低‘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指标的分值,来加强精品课程评审的客观性和合理性”。高职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分工的形式来完成精品课程体系的建设,分工协作,发挥教师各自的优势反而容易做出“精品”。高职院校教师团队建设的目标应是建设“精品”型教师,即能游刃有余的完成自己负责的工作的教师,不一定要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

三、结语。

高职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课程体系需要根据行业发展不断调整,课程内容需要根据知识、规范的发展不断变化,教师的能力需要和时代共同进步,课程体系目标也需不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不断的持续改进才是高职院校工程造价课程体系建设的根本所在。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二

船舶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有较强的地域特征,推动了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如江苏省地方海事局与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手打造的“扬泰造船”、“辅助验船师”等项目,是行、校、企三方优质资源对接共享、深度合作的成功案例。另一成功案例是在资源与利益充分啮合基础上,建设和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紧缺的“内河船舶驾机合一”人才的“根植共生”合作模式。

2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船舶类专业设置与江苏省造船工业发展关系研究”过程中,对全省职业院校和部分造船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收集了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评价及要求,了解了相关院校在“十二五”期间的招生策略。根据国家海洋发展战略及江苏省造船行业发展规划,归纳梳理出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数量与结构的矛盾。

2.1.1技术技能型人才总量不足据统计,全国船企技能型人才中,高、中、低级技术工人的比例数为1:6.16:14.53,世界平均值为1:3:6,发达国家为2:4:5,造船企业每一万载重吨大约需要100个岗位从业人员。如果按全省年造船量3000万载重吨的目标估计,需要30万从业专技人员;如果将企业需求人才的理想结构归纳为a(中小型企业)、b(大型企业)、c(央企)3类,根据抽样调查,按此比例统计所需的人员分类见,高(中)职人才需求最大。同时还了解到,造船企业中外包工比例过高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已经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正逐步增加基本工数量。此外,海洋工程产品单品较多,需要大量生产设计人员。

2.1.2专业结构不匹配造船企业在船舶体、机、电3个专业方向的`传统人才配比是3:2:1。以前,船舶机械、船舶电气类专业多数转向通用型机、电专业,淡化了船舶特性,甚至于在一些船舶类知名大学也难觅船舶机电专业的位置。造船工业黄金时期,各类船用机电产品大都有生产厂家负责(或指导)安装、维修,因而企业对船舶机电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并不十分迫切。但是,随着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产业结构向海洋工程方向的发展,船舶机电类专业人才需求矛盾开展凸显。现代造船技术向数字化、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复合型、应用型技能人才则十分稀缺。

2.1.3生源结构不合理船舶行业在众多制造业中仍是外场作业多、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高、投资周期长的重工业之一。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实力最发达的地区,在苏南,焊接、船舶工程技术、船舶驾驶等专业生源正逐年下降(焊接高职专业“十一五”期间的招生总人数小于1000)。在众多造船企业中,现场作业的装配工、电焊工中本省人士占比极少,使用外包工成为惯例。在中高级专技人员队伍中,外省从业者或由于家庭等因素并不稳定(曾有苏中地区某船企招聘的40多位外省专科毕业生5年中流失了95%),或由于经济、环境等因素而另谋高就(流向浙江、山东、安徽等地),人才流失严重。

2.2教学内容与手段亟待更新。

2.2.1课程体系陈旧船舶类相关职业院校中,各专业相对独立,在体、机、电三者中自成孤岛,涉及到造船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不够,海洋工程的职业教育还是颇新的课题。尽管数字化造船驱动了第一轮专业课程改革,但由于我国造船企业的技术改造大都自成一体,反映在教学中也只是课程的加减法,难以形成现代的、有效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造船是大型综合性工程技术,如果没有特定的情境、相当的手段,即使现场教学也只能认识表象。仿真技术早已运用在装备制造业许多环节之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跟上,部分中职院校的校内实训场所还不完备,各院校对于核心技能的理解与设定缺乏统一的标准。

2.2.2国际化程度低船舶行业是典型的国际化行业,各企业反映最多的共性问题就是职业院校的专业英语水平太低。在中国从事船舶设计与建造者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并不多,在江苏省教育界,每年都有师资培训国际项目,但鲜见与船舶或海洋工程教育领域的交流。此外,船舶类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来源于普通高校,缺乏工程实践。教育是教师先行的事业,师资尚且如此,又何谈工业的国际化?而职工素质将影响造船技术,影响造船质量和管理效率,影响产品附加值提升,影响产业结构转型,也必然会严重阻滞行业发展的进程。

2.3校企合作缺少互动。

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校企合作当前在如订单式培养、冠名班、奖学金及工学交替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但依然停留在用人层次。校企在制度上的差异,使得专技人员可参与教学的机会很少。教育主管部门虽再三强调教师必须保证每年有一定时间下厂实践,但实际操作中难以实现。造船是系统工程,每年2个月下厂锻炼难有收获,学生下厂实习环节也因种种原因效果不佳。而企业,一方面多数没有建立人才培养及储备的长远规划,另一方面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满足于现状。企业、学校的资源和信息难以实现真正的共享,学校与企业难以形成合力。

3.1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与定位。

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海洋工程技术专业,加强对海洋工程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合理构建课程体系,强化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的结合。研究设置船舶仿真技术专业,为行业的两化融合储备人才。扩大高职、减少中职招生规模,增加专业技术技能项目培训,提高现有企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

3.2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师资必须要通过校企共同培养。对新教师,应该要求专业教师在企业跟踪完成相关产品的建造全周期,而不是以实践天数来衡量;鼓励从企业引进专职或兼任教师,进行适当的教育理论与方法培训;资助优秀教师出国修学,担负起学习、宣传和引进先进技术理念及方法的责任。

3.3深入推进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力度很大程度决定了职业教育质量。企业应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主动热情地深入到师资培养、专业建设、教材建设等各个育人环节之中,如邀请学校参与新产品研发、企业学习考察,把职业教育、职工培训的投入共同纳入预算中,对教育所需要的实训设备提供赞助,对职业教育需求的企业指导教师给予支持,派遣有经验的工程师、能工巧匠传授知识技能,适时创造、提供机会,创新合作模式,助推船舶与海洋工程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三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推进,国内农机业发生了变化,农业机械装备总量持续增加,农田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其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以实现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一、当前我国农机发展的现状。

(1)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均衡。

受到地理条件与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与经济及社会发展不够均衡,而且东西发展差异较大,导致机械化的发展差异明显,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机械化水平很低,农村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相对体系也并未建立,导致我国农业机械发展缓慢。

(2)原始创新匮乏。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大多采用技术引进、跟踪模仿的发展模式,缺少对各类产品技术的应用机理、设计理论的研究,难以掌握核心技术。

(3)门类品种问题颇为严重。

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环节上的差距很明显,尤其是水田机械的水平过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而且我国水田数量较大,但从其生产情况来看,仍然主要依赖手工作业,机械化水平很低,玉米的机械化水平刚刚起步,棉花机械却处于空白,门类品种的缺陷导致农机产品过剩与短缺同时存在,制约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4)组织化程度过低,效益较差。

一直以来,农机使用几乎都是一次性的,维修管理水平太差,农机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尚未形成,农业专业服务队、机械等合作服务组织刚刚起步,规范性不足,导致经营总体效益过差,制约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

二、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趋势。

(一)小型低端机械向大型高端机械转化。

目前农机装备存在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端机械多、高端机械少,老旧机械多、新式机械少问题。

开发中高端水平的农业机械,扭转这一传统落后局面。

大型农业机械作业性能好,粮食收得净,秸秆打得碎,作业效率高。

(二)农业机械多功能化。

多功能整地机械是今后发展的重点项目,能同时实现多种作业,一次作业就可以完成灭茬、旋耕、秸秆破碎、深松、起垄、深施肥等联合作业,是一种密集、高效的耕作方式,具有作业宽幅和效率高等优点,还有利于土壤蓄水保墒、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涝能力,为植物生长创造优良的环境,达到保护性耕作的目的。

(三)农业机械技术性更强。

跟随科技快速发展的方向,其对于科技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而在以后农业机械的发展过程当中,会着重要求提高其科技含量,从而增强农业机械各方面的能力,进而综合提高农业机械的质量。

另外,加强自动化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提高生产力,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四)农业机械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通过较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农业建设已经不仅仅是原有的小部分面积,有很多相关的学者和专家通过相应的研究,预计在2~3a,温室内需要4300套连栋温室。

从这个简单的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机械工业已经与农业技术装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造出与要求相符合的农业技术装备,当下,设施内全过程机械化作业已经基本上实现,在这种前提下,劳动力会大量减少,并且开始逐步实现环保节能、安全可靠的发展路径。

(五)农业机械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方向发展。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提出的“持续满足目前和世世代代的需要,能较好保护现有资源和环境,技术上适应,经济上有活力,而且社会能够接受的农业”这一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概念,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开发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机械。

(六)农业机械向管理信息化、服务体系化方向发展。

精准农业是以“3s”技术为信息基础,这就要求未来农业机械管理实现信息化,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将应用于农业生产。

同时,完成精准农业的全过程需要从高新技术到计算机信息网,需要加强农机科研、生产、供销、推广、使用与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协调,即实现农业机械服务体系化。

三、加快农业机械化的措施。

(一)进一步加大农业机械购置和使用补贴力。

我国己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进入反哺期和转折期的省(市)和地区将继续增大。

因此,中央财政补贴应加大农业机械的购置补贴力度,以增加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适用,促进农机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二)实施农业机械用油优惠政策。

我国应尽早实施农用燃油补贴政策,以降低农业机械作业和农业生产成本,最大限度地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国家将要实施的燃油税改革中,应依法对农业用油实行免税政策。

(三)加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科技的投入力度。

国家应依法加大对有关科研机械和院校从事农业机械化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尽快建立农机机械科技开发专项基金,组织实施重大新刑农业机械产品和配套机具的开发和生产,重点解决农业机械新技术,新机具科研开发总体滞后,不能满足结构调整需求等问题。

对市场需求大的短缺产品进行重点开发,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部门,推广部门参与的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体系。

总之,先进的农业机械科技发展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希望本文能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共同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以及在我国农业生产当中的广泛应用,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袁驰.王健农业机械的绿色设计[j].农机化研究,(06)。

[2]王利民.新时期农业机械化发展方向[j].现代经济探讨,(7)。

[3]张桃林.以农业机械支撑和引领农业现代化[j].南方农机,(5)。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四

从国际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从时间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对城市、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也是显著的[4]。枣庄地区也应当重视搞好高等职业教育,促进枣庄经济发展。

一是尽量多建高校。枣庄市已建立了枣庄职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等几所高等职业教育高校,为高等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二是扩大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这几所院校的招生规模连年扩大,特别是枣庄职业学院正以每年增加5个专业的速度递增,招生人数连年大幅增加。

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信条,努力抓好高等职业院校的师生素质和教育质量。一是通过各种方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把教师培养成“四有”新人,以达到“其身正,不令而行”之效。二是努力把学生塑造成高素质人才。通过提高教学质量、严格考试纪律以及督促学生高质量地考取计算机、英语、普通话证书等措施具体实施。三是提高学生就业率和专升本率。学生一进校就给他们提出具体目标,这样压力变动力,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良好的就业率和专升本率又会大幅提升学校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学子报考该校,进而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素质。

4.3搞好高职院校学生消费,使其成为区域经济的新增长亮点。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的年均消费额至少为5000元,如果枣庄在校高校学生有3万人,那么这些学生对枣庄市经济产值的直接贡献就是1.5亿元,可以解决数千个就业岗位。

4.4加大高校基建投入。

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也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助推器。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大基本建设投入。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校的设置标准,如果增加1名大学生需要新增基本建设费3.8万元左右,以枣庄的高职院校每年扩招1000人计算,应该投入的基本建设费用就是3800万元,再考虑部门的产出乘数,则对枣庄的经济贡献可达7000万元,可解决600个就业岗位。用于创建和扩建高等职业院校的各种贷款无疑都会对枣庄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5参考文献。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五

摘要: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载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上体现了非常大的功能。

为此,本文阐述了农村经济发展中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以及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经济;作用。

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家庭承包经营作为前提条件,由相同种类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者或者是生产经营农产品者通过一起发展、自愿联合的互帮经济组织,从而推动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收人的增加。

1.1密切群众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联系。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政府部门联系农民社员的纽带,可以向政府部门实时地传递农民的需要,以及为农民传达政府部门的有关农业政策,借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密切地联系群众和政府。

并且,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将相应的技术提供给农民,且在基层贯彻实施发展农业的良好政策,有从而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

1.2对市场主体当中农民的利益进行维护。

我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就是农民,然而缺少较高的组织性,进而难以有效地维护农民的利益与表达农民的意愿。

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组织能够对农民自身的权益进行有效地维护,以及可以将农民的建议与要求反映给政府和相关的部门,进而争取惠农政策的支持。

并且,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约束与规范各方的行为,从而对行业的矛盾进行解决,确保农民的经济利益与农业市场秩序的和谐。

1.3推动农业发展的产业化。

一是能够组织起薄弱的家庭农户,实现规模化的农业发展,以使农民的市场主体性得有体现,增强农业的标准化能力,让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使农民生产经营的组织化水平提升,解决大市场和小生产间的矛盾,以使农民敢于团结起来应对市场,从而使规模效益实现。

二是能够将技术服务提供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这有助于推广发达的农业技术,增强农民防御自然灾害、经营风险、市场风险的技能。

三是注重社员的自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外部和内部关系进行协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可以借助组织的形势对农民的行为进行规范,确保农村的和谐发展,实现农业产量的增加以及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2完善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村经济的策略。

立足于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密切联系主导产业,遵循“农民受益、农民管理、农民办理”的方针,实施“农户一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基地”的经营模式,根据资源的优势和农民的特色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

积极地倡导农民加人或者是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当中体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功能。

传统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供销社,其具备服务三农的传统、健全的经营服务网络,以及完善的组织服务机制。

有效地体现供销社的引导和组织功能,强化服务功能,能够借助其本来具备的设施、技术、网络等特点,面向市场,选好领导者,引导农民积极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且将全面、系统地服务提供给农民。

政府部门需要发展科技服一104一8月务型、销售合作型、生产合作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且以农民奔小康和建设新农村的基础上有效地执行此工作。

2.2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水平的提升。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够结合自身的特性,创建科学的决策和工作体系、一定的组织机构,以及制定规制等。

依据法律进行注册,依据法律开展经济与社会活动。

应当体现产业信息导向的服务作用,有效地体现农业信息网络资源的优势,调整农业产业信息,以及体现农业生产科技服务的作用,对农业的新技术进行推广,引导和扶持农民对养殖以及种植结构进行调整,对优质高效高产的品种进行引进,注重施肥科学性的提升,实现农民效益与农业科技含量的提升,从而使农民的收人增加。

应当拓展农产品的销售市场和注重农产品的加工资增值,具备加工能力的农民在专业合作社能够根据合同对社员的农产品进行收购,开展进一步地加工事项,跟社员共享增值的部分。

2.3搞好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事项。

依靠区域的高校,有效地体现高校的教育资源与人才资源优势,创建培训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人员培训基地,将社员的培训事务搞好。

针对培训方法来讲,能够实施“多样性、走下去、多层次、请上来”等一系列的培训方式,其中,“走下去”指的是在县级组织培训班,“多层次”指的是划分培训班为高级、中级、初级的技能培训,对层次不同的人进行培训,确保按部就班和有规划性地开展培训工作。

“请上来”指的是在高校组织县级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人员,注重按批组织培训工作。

总之,政府部门应当对培训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事项引起关注,保障培训资金的落实。

2.4增强法制观念,注重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依旧处在初级阶段,其发展要求宽松的环境。

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我国法律的保护,任何的个人或者是单位不可以对其利益构成损害,不可以乱罚款、乱集资、乱收费。

在贩运鲜活农产品的时候,有关的部门应当对绿色通道手续进行优先办理。

在进城的时候,城管与交警都需要进行支持。

应当建设农产品经营的“商标化”与“标准化”,增强商标注册的观念。

注册商标的业务部门应当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加速注册生产的农产品的商标,实现农产品知名度的提升,增加附加值,让农民增收。

农业银行等金融单位需要在每一年组织相应的贷款,且使房贷的条件放宽;国家应当在每一年拿出一些资金,进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

3结语。

总而言之,家庭承包制的一种必然的要求就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其属于农民产业化经营与农业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国际市场竟争的发展方向,其对农村与农业领域当中的'市场主体进行了确定,实现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创新与丰富,从而有利于农民收人的增加与和谐社会的建构。

参考文献:。

[1]潘凤广,孟英超.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的对策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2)。

[2]贺东升,冯建国,薛正旗.农村生活污水景观化处理的原理和可行性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01)。

[3]张峻华,王书敏,李兴扬,于慧,郝有志.城市区域绿色屋顶普及对水量水质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07)。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六

艺术社会学认为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例如艺术与经济、政治、哲学、道德、宗教等的'关系。在进行高等美术教育改革时,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艺术现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和社会背景,艺术现象的社会功能,艺术现象的艺术价值的标准和取向,艺术社会过程中的艺术生产、传播和消费等一系列活动的完整整体的各个环节。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对学生关注生活,加强生活体验的培养。高等美术教育应当以对生活的切入来极大地丰富学生个体的经历和体验。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离开了生活,体验就无法生成。如果高等美术教育中,老师对美术知识与技能技巧的传授得不到学生个体经验的认同,那么学生在这样的高等美术教育中所学习到的相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就只能停留于技术层面本身,由于缺乏生活的体验,与社会生活脱节,学生创作的美术作品就会相应地缺乏艺术生命力。

美国的小威廉姆e多尔在其著作《后现代课程观》提出:教育和文化两个方面,前者可自然称之为教育联系,指课程中的联系赋予课程以丰富的模体或网络,后者也可自然地称之为文化联系,指课程之外的文化或宇宙联系,这些联系形成了课程赖以生存的大的模体,两者相互补充。[5]艺术社会学强调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其在揭示艺术与社会诸多因素的关系时,把艺术活动当作多种因素的复合整体,重在宏观研究和整体性考察。这就要求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中要注重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高等美术教育的包容性和多元化不但是指教育内容、方式和类型的繁多,而且也包含着“求同存异”、“包容并蓄”等教育理念和思想。高等美术教育应当是一种综合的教育,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应主要以综合性为原则,从传统的分科走向综合的发展,实现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融合,建构起综合的学科门类。高等美术教育的课程改革还应当注重美术学科内容的综合,将“工艺美术、现代设计”与强调审美的精神功用的“纯艺术”结合起来。老师在高等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思考和讨论的空间,并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一点出发多点结果的多元或从多点出发以多点结果的多元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艺术的理想就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伟大的艺术作品不仅仅在于形式,而是期望艺术作品的形式能够体现和表达更为广阔丰富的社会人生意义。艺术形式有其相对独立性,如果不是结合着社会现实而一味地追求形式的创新,那么其就很有可能流于成为一种空洞的形式,所以成功的艺术作品中,形式与内容是不可分的。艺术社会学的转向就是从对形式技巧的讲究转向对内容意义的追求。简而言之,艺术作品的形式是完成了的内容,内容是具有形式的社会。综上所述,在对高等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时,我们应当注重高等美术教育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即在进行高等美术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具有既要注重艺术的形式创新,又要注重艺术的内容丰富的思维。

在高等美术教育中,我们应当注重对教学方式的革新。在美术课程设置上,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教育目标,改变过去以美术知识、技能为内容标准,而以素质教育为依据,开设社会学、生态学、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从而确保学生具有更为全面合理的文化素养。在教学活动中,老师也应当有意识地进一步增强美术理论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美术理论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和合理。老师还应当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如电影、电视、录像、参观、访问、旅游等方式,引导学生更为直观的体验生活和大自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学校还可以多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学校与社区携手,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社区的保护与美化环境的活动,既可以对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又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的学习。总之,艺术社会学是用社会学的先进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的产生、创作、传递等一系列活动与社会各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及其所蕴含的的社会本质及其社会职能的一门学科。其把艺术现象放置在社会文化大背景之下进行多方面、多层次的考察,充分关注艺术产品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质。在研究艺术社会学对我国的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高等美术教育改革,应当更加注重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更为完整和合理,要充分认识到艺术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关系,更为强调学生与社会生活的更多地接触,使我国高等美术教育成为一种综合全面的美术教育。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七

摘要:详细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做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通俗地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在一个发展链条的农户或经营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1.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人参、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1.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3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1.4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2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

集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本土特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辖区专业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三个方面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培育本土特色经济,壮大产业链条。

针对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帮扶成立一批特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惠丰人参专业合作社、小江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像这样针对本村特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很多村实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在加强合作社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多次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相关法律文件等形式进行入社服务,集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行。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帮扶措施。

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争取到省政府扶持资金,如为开发区隆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开发区福田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了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

同时以建行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开通,多措并举进一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争取资金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各乡镇农经站为第一服务点,近距离、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为其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使农民尽快的组织起来,走合作之路,让农民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3加大“典型社”宣传,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选取部分组织完善、独具特色、经营规范、效益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典型户”的发展及其收益,激发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同时加强对各合作社的账务指导工作,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及相关惠民政策,为他们提建议、想点子,及时化解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集安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个,加入农户15750名,带动农户1万余户。

3今后发展方向。

3.1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3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在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共同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毕洪波.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八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家庭教育,我们通常认为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其子女实施教育,也就是说,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以一定影响程度的社会活动,而现在的教育观念呢,家庭教育其实包括了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

那家庭教育发生在家庭中,与学校教育相比有哪些特点呢?我们来探讨一下。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出生以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就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就是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实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

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成长,进入到幼儿时期,也就是说从三岁到六岁是学龄前期,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个时候在幼儿身心发展中都会起到重要时期。

其实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个时候很多基本能力也是这个年阶段形成的。比如语言表达能力、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当然在这个时期呢,性格也是逐步形成。所以说,在这个时期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昨天我们有家长在群里面讨论到,这是孩子在三到六岁小的时候,她是玩儿好还是学习好,那其实这个也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可以让小朋友有玩儿的方式去参与到很多活动技能中,这样去增长他的知识面,这个我想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个需要家长的持续的鼓励和坚持。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四岁就达到了54%,四到八岁又增加了30%,到17岁又获得了20%。

那由此可以看出来,幼儿在五岁之前其实是自立发展,这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最佳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失信良好的,家庭教育的话,那这将是孩子早期发展的关键时期。

比如大家知道的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材,他也是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在两到三岁时候,父亲就抱到郊外郊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观察能力,那这个阶段的孩子们两到三岁,父母其实可以带他们多去接触一些外面的世界,多出去看看。

三到四岁时,歌德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演讲,培养他的口语能力,今天有意识的教育呢,是哥的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

歌德八岁的时候就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的时候就能写剧本,25岁的时候就写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

有很多名人,比如王羲之、王献之,还有有重大发明的`爱迪生。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的开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幼儿时期是非常宝贵的时期,那这个时期很多事情一旦错过了,错过了孩子成长中需要给予他们的一点,那在后面其实是非常难以去补足的。

家庭教育的连续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以后,从小到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时间都生活在家庭中,朝朝暮暮都接受着家庭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与无计划,自觉与不自觉中进行的。

不管是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的教育影响的子女,所以说大家朝朝暮暮的怎么样去引导孩子,怎么样让他们去成长,这个时候家庭就非常重要了。

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都在不停的影响和示范,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伴随着一生,所以说教育家又把家长当作终生教师,有一句话叫做不幸的孩子将一生,至于同年,他也是这个原因。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由于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预警明细,往往是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呢,往往也能够心领神会,疫情通勤,所以在处理一些事情的时候,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容易引起共鸣。

很多家长也会发现,在家长很开心的时候,孩子也会很快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的时候,孩子的情绪也非常容易受到影响,即使幼儿也如此。

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到事情的时候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的心理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那很多家长可能会问,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去做呢?首先我们要有对生活积极的一个态度,去对孩子正向的积极引导,然后尽量的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说有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去给孩子沟通的,那其实是尽可能地去沟通,因为我们要表达的其实不是情绪,而是沟通的内容,如果用情绪去表达的话,那其实会让孩子离我们更远,起到相反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个别教育的行为,比如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孩子们身上稍微有什么变化,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所以这个时候,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也能够掌握到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教育不让问题过夜,那这样才是最好的方式。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自产生起,就和家庭教育有区别,那如果说学校教育我们去概括的话,它以下的几个方面。

1.职能的专门性。

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人的长处。学校教育同家庭教育相比,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他的专门性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业性,学校唯一的使命是培养人,其他的任务,都是用来培养人来实现的。

同时,学校有专门的教育者,教师,教师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出来的,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而且也有适当的教学方法。

2.组织的严密性。

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有目的性有组织性有计划性,学校教育,也体现了教育的特点。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的组织性上,学校教育,也是制度化的教育,同时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同时,学校内有专设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有思想、政治、教学工作、后教务、后期文化等等专门组织的机构。

3.内容的系统性。

学校教育特别注重内在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在教育内容上,一般都具有片段性。所以教育是系统的完整的,教育内容完整性和系统性都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

所以我们对比一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两种不同,人文长情中的教育,两者相互独立却又相互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怎么样去做呢?

首先,家长可以去主动给老师们去沟通,孩子有哪些优点?怎么样去扩大他的这些优点?现在家长还希望孩子在哪方面取得更好的进步?这样去跟老师沟通,老师同样也可以提供专业的教育和指导。同时,结合到学校的教育,家庭也要积极地做一些配合工作。

第一家长要为孩子做榜样,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要为孩子做更多的积极的,正面的一些引导。如果我们自己不读书不读报不听音乐,不看电影,那很难使孩子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我们自己需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那我们自己要往那个方向去做。

如果在家庭环境中,我们自己经常吵架,没有朋友,我们就很难指望孩子文明礼貌,热情好客。也许我们非常努力的在培养自己的孩子都是这样努力,其实有很多是达不到我们预期效果的。

还有,我们家长需要选择正确、适合年龄方式去给孩子去沟通。天下的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但未必真正知道怎么样去爱,过分溺爱,或者说过分的不去不去关怀,这些都是问题的。

随着孩子的成长,很多父母越来越不放心他们,于是有偷听电话偷看日记跟踪孩子等现象来干涉孩子的自由空间。其实在这个时候,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秘密,他们需要尊重和理解,需要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这才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子,孩子觉得自己得到了尊重,而这个是最基本的。

如果事事都去监管着他们,那他们会产生厌烦心理,产生抗拒心理,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很多叛逆情绪。那如果我们孩子们愉快地去沟通,聊聊他遇到的一些问题,去拉近这种关系,那孩子他自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他都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这个时候,关键是家长怎么样去打开她的心扉,让她尽可能的用心去跟你交谈。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很多时候,家长关注的不只是孩子眼前的生存问题,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久远的未来。优秀的父母不但让孩子衣食无忧,更让他养成一个非常良好的学习习惯或者生活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积极的跟学校进行沟通,对于学校来说,育人比分数更重要。所以培养学生做人,懂得做人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我们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仅仅盯着分数是不行的,因为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我们需要一个全面的孩子。光是有一些学习能力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综合的能力,综合的情商,这个才非常重要。

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态,让他们感恩父母,感恩教育,感恩学校,感恩社会。要教育他们知荣辱,明是非,辨别真善美,这个时候才是最重要的。同时尊重和理解学校的教育方式,努力的去配合学校的老师和学校做好子女的一些工作。

当然,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话,也希望家长及时的去跟我们去探讨,因为每个孩子都有每个孩子的特点,我们在线上课程上面呢,其实是讲的通用的一些东西,如果说家长需要,孩子去制定他的成长路线,或者说去更好的去,了解到孩子,做到沟通也可以,跟我们土豆苗的老师我们联系,共同的去探讨。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九

摘要:教学管理是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在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职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教学管理模式模式机制。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

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需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然而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在保证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中是核心内容之一,可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作用重要。

现就我院教育教学管理做如下几方面探讨:

一、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新类型,其基本特征就是以专业建设为基点,因此,必须基于岗位设置和社会分工来建立专业,并围绕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建立和健全专业建设机制,既要提高认识,调整管理体制,也要突出重点和重心,建立相应的制度和考评办法保障机制,也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组织体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加强教学管理干部队伍建设、创新教学管理观念等方面加强教学质量内部监控与管理。

二、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模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提出了新要求。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具有社会性、差异性和综合性等主要特征。我系探索了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项目教学法相适应的“一分三”的教学管理模式。“回归高职本质、体现企业要求”,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组成该模式的高职教学标准系统、教学监控系统和教学评价系统的`具体内容。

三、健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目标、方法、手段等在当今经济情况下有特殊性。高职教育是兼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的一种新的高等教育类型。新的教学管理机制要求致力于有效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人文化要求。其基本特点是:管理体系由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管理组织从单一控制型转变成综合支持型,管理模式由刚性向弹性转变,管理方式由过程型向目标型转变,管理方法由行政化、控制为主向服务化、引导为主转变,管理手段由单一化向多样化、网络化转变。基于以上思考,对于怎样健全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做出了以下探讨:1.完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形成有效组织保障。完善教育教学工作决策、执行、监控和信息反馈系统,构建结构完整、环环相扣、体现整体优化的教学管理工作。一是完善教学工作决策子系统;二是完善教学工作执行子系统:教务处(系、部)及其所属教研室是教学管理职能部门和决策执行机构;三是完善教学工作监控子系统:通过课程监控、人员监控、制度监控及考核评估,形成立体化的监控体系。

2.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形成弹性管理模式。教学管理制度是一种稳定、规范的特有教育资源,为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质量保证的组合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

3.完善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形成良性运作机制。第一,构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岗位优质优酬机制。第二,构建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建立优秀学生奖励机制和学习创新激励机制。第三,构建学院级教学状态评价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奖优扶重机制。对学院级教学过程、教学建设、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管理状态采取目标管理。

4.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在考核时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专门的人员对质量进行把关。

四、高职教育教学管理的适应性改革。

1.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的适应性改革:从知识经济的发展趋势的要求来说,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应紧密围绕社会的需求,以职业对技能知识的实际需要为依据,课程应按职业和岗位所包含的技能训练和技能体系为基础来设置,课程内容不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相关知识的深度,而是适当扩展专业课和专业技能课内容,增强操作性和应用性内容,加大实践性环节比例,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2.高职教育的教学组织与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改革:高职教育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密切结合职业岗位的通用性知识和技能需要,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专业基础课要做到学与练相结合,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动手,增强对所学内容的真实理解和实际掌握。专业课内容采用以学生实际训练为主、教师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式。教学要改变过分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具体表现在:其一,在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实践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职业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性教学观念。其二,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学时所占的比例要有所提高。其三,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无论是加强理论教学,还是加强实践教学都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即如何处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其四,将前三点固定在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中,体现在教材中,体现在教师的实践教学中,强化“教师即师傅,学生即工人,方案即产品”的理念。

3.教材建设的适应性改革:教材问题是目前困扰和阻碍高职教育顺利发展的难点问题之一。

4.思想教育及日常行为管理工作的适应性改革:随着教育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高职学院扩大办学规模和后勤社会化的深入,给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张宁.浅谈教务管理中柔性管理的重要性[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

[2]王峰,张晓晓.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2007,(5).

[3]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现状、趋势及中国职业教育的基本对策【j].外国教育资料(沪),,(6).10-20)[4]袁德宁.教学管理现代化与教育创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3).

[5]王峰,张晓晓.论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之我见[j].中国教育研究2007,(5).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十

艺术社会学的研究客体有艺术品、创作者与欣赏者和社会,它们是个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由社会决定和影响创作者及欣赏者,再由创作者及欣赏者决定和影响艺术品。简而言之,艺术和社会是通过创作者和欣赏者这根纽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著名艺术史家岑家梧在《论艺术社会学》中提出“百数十年来,艺术社会学者在着重艺术与社会关系的分析研究,指出艺术发展的规律性,使艺术学的研究,逐渐脱离了玄学的范畴,这是这派学者重大的灾献。”他还充满信心地说:“现在艺术社会学,不管它的本身怎样的幼稚,在将来,它终必能采取史精密的科学方法,吸收史进步的学说的精华,而成为真正科学的艺术学,这确是一种趋势!”[3]蔡仪认为,包括艺术社会学在内的艺术学是以美学为基础的,没有美学便没有完全的艺术学;而美学的领域应当包括美的存在、美的认识和美的创造,也就是现实美、美感和艺术美。因此,“艺术学和美学的关系,好像内切的两个圆,艺术学是内切于美学的。”由此决定,艺术社会学的意义“是考察艺术及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的相对应的关系,和其随社会基础的发展而变化的相关联的规律。”[4]据此可知,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所以想教好和学好艺术,就必须重视艺术社会学的指导作用,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充分认识到艺术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意义。

(二)严格区分社会学批评与艺术社会学。

社会学批评与艺术社会学既有内在的联系,又有明显的区别,所以应该严格区分二者,不要混淆二者。一方面,社会学批评,是指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加以考察和研究的批评方法,即是一种艺术批评模式。与社会学批评不同,艺术社会学是将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进行研究讨论的,是用社会学的先进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科学的方法对艺术的产生、创作、传递等艺术现象进行考察研究的。另一方面,社会学批评是从社会这个大环境对艺术现象各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关系来考察研究艺术现象,从艺术作品、艺术家个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来考察研究艺术作品,从而在揭示艺术现象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依存的联系关系中体现出的社会学批评的广阔视野。艺术社会学是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对艺术进行宏观的、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由此可见,在高等美术教育改革中,高等美术教育应当立足于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从社会生活的视野对所学习和创作的艺术作品和一系列的艺术现象进行宏观、综合地学习研究。

(三)摒弃“庸俗社会学”的影响。

中国艺术发展史上,中国艺术理论界由于对庸俗社会学缺乏清醒的辨析能力,曾一度错把庸俗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家弗里契视为“马克思主义艺术学之指导者”,庸俗社会学在中国艺术发展历史中产生了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中国艺术发展受到庸俗社会学的干扰和影响是相当严重的。我们所说的艺术社会学立场与庸俗社会学是有根本区别的。艺术社会学是建立在一种综合和包容的立场上,探讨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复杂关系,研究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掌握世界的方式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高等美术教育中如何摒除庸俗社会学对高等美术教育影响的同时,如何正确加强艺术社会学的学科建设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十一

成人教育主要是针对社会成员中被视为成年的人增长能力、丰富知识、提高技术和专业资格的普通教育后的教育。从成人教育的基本含义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成人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事实上是职后的继续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技能或职业知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满足从事一定社会生产劳动的需要而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从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含义中,我们可以探寻到两者既有本质上的共通性,又有规定性的差异,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有着十分明显的相融性趋势。从教育目的上看,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扩大教育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施终身教育。职业教育是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企业的需求为目的,同时以保障学生的就业为根本目标,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由此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在提高国民素质、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的目的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这一教育目的上的共同点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从教育内容上看,成人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对在职从业人员、转岗人员和待业人员进行文化知识、专业技术和实际能力的教育和培训;二是对已经接受高等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的更新和扩展知识、提高能力的教育;三是为老年人、妇女乃至全体公民所开展的法律常识、妇幼卫生、美容美发、烹调营养、花卉栽培等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教育。而职业教育主要是针对职工的就业培训、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培训以及对职业院校学生未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术、技能和职业能力所进行的培训等。通过对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内容的了解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部分内容是高度重合的。因此,这一教育内容上的重合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奠定了现实基础。从教育形式上看,随着社会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想要提高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而成人教育刚好能帮助人们实现这一美好愿望。因为成人教育主要是针对在职从业人员所进行的教育和培训。其教学形式主要有成人高考(学习形式有脱产,函授,夜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广播电视大学(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等,所有这些教学形式很好地满足了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知识需求的人的需要。而职业教育教学形式相对比较简单,其教学形式基本上沿用传统的课堂讲授,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要求学生不但动脑,而且动手。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管是成人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不能彻底抛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因此,课堂教学的特点与要求使得两者在教学形式上的沟通与融合成为可能。

二、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与融合的意义。

(一)有利于建立相对独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

近年来,职业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在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突出问题。通常说来,一个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在内部的各个层次能很好地衔接、在外部又能很好地与其他教育互联互通的开放性体系。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职业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大都为普通中学毕业生,对学生的文化成绩及职业基础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有意向来校就读就行了,这样一来导致学生的专业教育基本上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在校接受三年的教育后,虽然获得了一定的职业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拿到了诸多的职业资格证书,但形成了事实上的“断层教育”,这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为了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党中央国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国家必须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且结构合理、形式多样,同时还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上大学不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这就给成人教育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学历提升的教育任务已逐步完成,另一方面成人教育办学模式日益“趋同化”,缺乏应有的特色,久而久之,成人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逐渐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成人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唯有全面创新才能使成人教育摆脱目前的困境。当前,成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转换工作思路,由原来的学历提高为主的教育,逐步转移到以更新知识和培训职业技能当中,以达到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和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只有这样,成人教育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实现自己的新发展。

三、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沟通与融合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管理体制,实行统一管理。

当前,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管理不完善,管理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工作分属两套不同的班子,且各自按照自己的管理办法和规定行事,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比如争抢生源、开空头支票、滥发证件等)。为确保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沟通,就必须改革当前的这种多头领导体制。因此,中央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应加强宏观调控,而行业和县(市)则可以根据具体需要来安排两类教育相应的管理形式和管理办法,这样,就可以创设出一种新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

(二)盘活存量,优化资源配置。

当前,我国的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存在着各自为政、自成体系、分割封闭、重复交叉等严重问题,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同时也严重地制约了我国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和教育综合效益的提高。加强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与融合,以系统的、全面的视角来推进职前、职后教育一体化发展,通过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及职前、职后教育的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样,能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从而达到提高教育质量和综合效益的目的。目前,我国的一些院校通过对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组织结构一体化整合后,调整了体系内部结构,优化了资源配置途径,克服了分割封闭、重复建设、教育规模偏小、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热情不高等不足,大大盘活了资源存量,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实行双证书制,契合教育壁垒。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这就给成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事实上,想要再以在职学历提高教育来支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成人教育究竟应该何去何从?这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成人教育特别是成人在职教育必须转变办学思路,以原来的在职学历教育为主全面走向以市场为主导、以培养职业和能力为目标定位的方向转变。而在当前,我国成人教育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育体制和程式上都还没有做好充分的转轨准备。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仍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这无形之中阻碍了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实行双证书制(学员证书与技术等级证书制度)是有效解决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一体化融合发展,消除教育壁垒的重要途径。双证书教育制度的实施所产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一是使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二是使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三是进一步完善了教学设备、设施,使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发展有了充分的物质保障。

(四)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性,实施重点建设项目补助机制。

为进一步调动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加强县(市)一级对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筹,针对当前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设置具体的建设项目和补助资金。项目补助不搞平均主义,而是通过申报、评审、公示等多个环节,以竞争择优的方式确定。以落实“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推进中高职院校示范实训基地建设、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校企合作产学研联合体建设、特聘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等项目。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引导各地各校在成人教育与职业教育的重点领域加强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水平。

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论文怎么写篇十二

长期以来,理论界对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一直存在争论。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最根本因素。他们认为,只要一个国家有了足够的资本,就能使经济快速发展,反之,则不然。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着是生产性投资还是消费性投资的争论。

20世纪60年代后在“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下,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作用才充分显示出来。日本和联邦德国出现的经济奇迹更使人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同经济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关联性,人力资源的质量及其应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而人力资源开发和应用的关键在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此背景下,关于教育对经济作用的研究和探索进入全面、系统、深入的阶段。综合各派观点,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表述如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者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1-2]。

一是政府的财政拨款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调节作用。高等教育说到底是经济教育,需要相当的财力支撑。支撑区域国办高等职业教育的财力主要来自政府的财政支持,即教育经费。从根本上说,教育经费既是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调节机制。二是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投入规模。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义务教育,因此除了政府的财政拨款外,还需要社会通过投资、交纳学费、捐赠等多种形式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力的大小有赖于居民经济实力和消费结构水平。三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高等职业院校的招生就业状况。区域经济的较快发展可以增加就业岗位,推动高职院校的招生发展规模。反之,人才的富足又可以为社会扩大再生产提供充足的高素质劳动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指出,美国在1929—1957年的经济增长中有20%是由教育引起的,现在教育投资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33%;1955年,日本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达22%。区域高等职业教育通过2种方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一是区域高等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企业所在的地区如果是高校密集,就有可能比其他地区的企业优先得到高新技术和高素质人才。二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形成区域新产业。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可以带动当地饮食、文化、旅游、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兴起,较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一是教育产生经济增长的生变量。二战后,遭受战争重创的西欧和日本之所以能迅速重建和强大起来,关键在于其教育普及程度高,拥有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现代劳动力和专门人才。亚洲四小龙的崛起也与其重视教育和人力资源分不开。二是教育消费促进经济增长。教育消费理论认为,通过扩大教育的规模,可以刺激教育消费及其相关投资,进而在短期内起到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教育调节经济增长。当经济繁荣、就业容易时,许多人就会选择先就业,然后再在工作中接收高等职业教育,这时高等教育规模就比较小;相反,当经济不景气、就业竞争激烈时,许多人就会走进校园或继续留在校园,进行磨刀深造,以提高就业竞争力,这时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就比较大[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