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1:42:13 页码:14
最新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9篇)
2023-11-12 11:42:13    小编:ZTFB

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应注意使用恰当的术语和描述,避免歧义和模糊性。报告的写作可以从明确目标、系统研究和深入思考开始。下面是一组行业报告的摘要,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一

20xx年6月1日上午,阳光明媚,天公作美,白云朵朵,微风不燥。校园里人头涌动,欢声一片,全校师生身着节日的盛装,怀着愉快的心情,举行了隆重简朴的庆“六·一”文艺演出,整个校园歌声、笑声不绝于耳,成了欢乐的海洋。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庆祝活动,营造活泼向上的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学生在积极的参与中体验快乐,让学生度过一个快乐、祥和、向上的节日。

鲜花与笑脸相映,歌声与欢笑齐飞。节目异彩纷呈,孩子们各显其能,各尽其才,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喝彩声体验幸福。通过举行这些活动,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对于开展才艺展示活动积极性非常高;我们搭建这样的平台越多,我们的学生才能更好的得到锻炼,才能会发现更多有艺术才华的学生。每一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让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愉快而美好是我们的共同心愿,儿童节是孩子们童年记忆里最美好的一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为孩子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创造更好的环境,提供更好的条件,搭建更好的平台。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全校上下教师为孩子们能度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做了很多工作。总之,这些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学校老师和班主任的付出,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默默付出,我们各项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学校才能高效率运转。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全体老师的默默奉献,精诚团结,我们才有理由相信,我们河南营子小学会越办越好,我们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受累了,但孩子锻炼了,成长了,我们累的甘心,累得值。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二

根据第四届校园文化节总体工作安排,我们负责校园文化节文艺演出的方案策划、节目创编、排练、及节目的预选、彩排和实施演出。从今年3月份接受任务到演出结束,全情投入,在学生会的大力支持和各年级组、各班的积极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学校交给的任务。现总结如下:

文艺演出是第四届校园文化节的一项重要活动,大家的关注度很高。文艺演出我们以歌舞为主,穿插古诗文诵读、课本剧表演小等表演形式,力争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独特的艺术魅力、思想性、艺术性及观赏性的统一,唤起观众强烈的心灵情感共鸣。从效果上看,基本达到要求。

1、形式创新,突出创作性。

节目以歌舞为主,穿插其它艺术门类表演形式,大部分演出的节目是在原有节目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加工的,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才智。与往年的节目相比形式更丰富,质量也更高。

2、充分展示才艺,师生反映良好。

演出给更多的同学有了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此次文艺演出从主持人的选拔、各班级节目的海选到文艺节目的正式演出,各项活动开展有条不紊,真正起到通过活动对学生进行一次素质教育的目的。本次文艺演出活动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艺术特长及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1、创新机制,超前运作。自接受任务后,我们筹备组集思广益,通过学生会多次对文艺委员班长召开动员会议,征集文艺演出的创意方案,并对去年文化节文艺演出中表现出色的、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进行宣传,针对我校学生课业负担较重,课余时间较少的现实,通过与班主任老师的沟通,将热心集体活动、有艺术特长的学生充分利用下午三四节课及休息时间进行排练保证了节目质量。

2、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保证文艺演出的艺术质量,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对节目进行反复推敲和修改。

一是节目筹备会。我们老师召开多次会议,就演出的各个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大家各抒己见,互相碰撞,互相补充,在此基础上拟定了方案的表演方式和创作框架。

二是节目评审会。我们根据学校的要求,组织了多次审查,将学生节目进行合并、演出人员进行调整,明确各节目责任人,排练、彩排及演出时间,对演出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协调解决的办法,为保证文艺演出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条件。

总结这次演出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领导重视。樊明祥校长统领全局,多方协调。分管领导张莲副校长先后多次主持了协调会,燕志国主任对筹备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给予了指导、协调和帮助,保证了文化节文艺演出的顺畅进行。可以说,领导重视是文艺演出成功的前提,也是演出成功的根本保障。

2、教师团结协作。演出筹备工作虽然时间跨度长,但因任务环节多,时间要求严格,分解到各项具体工作的时间是十分紧迫的。在筹备过程中,老师们互相帮助,表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演出成功的关键。

3、学生会及艺术特长生的配合和支持。本次演出合作协作程度高。在演出筹备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和特长生给予了大力的配合和支持。可以说,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配合,演出是不可能成功的。我们没有想到的,他们想到了;我们疏忽的地方,他们主动想方设法解决,表现出了良好的团队意识。

4、、不足之处: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在表演及技巧方面还要加强。

5、建议:鉴于文艺演出节目排练工作的难度,希望学校能够扩大对艺术特长生的招生名额,以便艺术教师更系统的培养和顺利的开展工作。

小小的舞台展现了教育教学这个大舞台,展现了现代中学生的精神风貌。此次文化节文艺演出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有力地推动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第十届校园文化节文艺演出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们将会汲取艺术的汩汩灵气,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三

内容摘要:大学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培养青年人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基地。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青年人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青年人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主要探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校园文化作用问题对策。

一、校园文化目的、作用。

1.提升素质。

3.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再次,通过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军训、理论探讨,学术报告,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子们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教养、有进取精神,有良好气质、天天向上的人。

4.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院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所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当前,从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学校常规管理的水平来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为:

(一)校园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融合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多元文化体制的逐步建立、完善,校园文化往往显得无能为力,不能作出及时的、恰当的应对,导致教师在更多的场合考虑的不是怎样有利于教学、怎样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是眼前利益和效果。因此,高校应找到一个契合点,既能在多元文化的冲击和交融下保持自身的特色,又能培育更适合大学生长远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部分高校对校园文化的重视不够。

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能自觉地建设和正确导向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从高校内部抓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领导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问题。高校要做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方面的工作,而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任何一部分出问题都会对高校整体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各个高校的发展特色不尽相同,每个学校都会有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校园文化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中如果面面俱到或者放任自流都是不可取的。在实际工作中,部分高校对本校校园文化的定位不够清晰,没有鲜明地体现出要提倡什么,展示出学校特色文化,如诚信教育、责任意识培养等方面,因此高校内部要从整体考虑,达成统一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的定位,充分考虑到大学本身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保持自身发展特色。

(一)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加强领导,注重实效。

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应当纳入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应注意克服形式主义,注重实效,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共青团、党组织、职代会、学生会及校园文化社团组织的作用,齐抓共管;要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要加强督导检查,定期考核评价,促进其健康发展。因此,必须健全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正常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由于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和潜在能量是巨大的能动资源,所以,要由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等方方面面的代表组成,要确定以人为本的思想,学会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善于发挥人的潜能,激发人的创新精神。

(三)重视校园绿化、美化和人文环境建设。

针对我们的校园绿化美化建设,我建议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要从我们学校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使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美观、有序。要对校园人文环境进行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环境的设计、维护和创造。

(四)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亟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不可能用一固定的模式、手段来完成,要使高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想在新时期有所作为,取得更大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的深刻影响。

参考文献。

1.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四

校园文化是校园内一切行为和关系的总和,其核心就是文化。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一个操场的概念,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它包括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包括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包括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校园文化则是一个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人生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

新民路小学是一所具有48年历史的学校,多年来学校对校园文化建设一刻也没有放松。历届领导班子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淀,学校形成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本着“教师为本、班子为魂,德育首位、教学中心,依法治校、以情理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的办学思路,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健体、养习、尚德、增智”的校训,“准时、勤奋、诚信、文明”的校风,“团结、求实、自律、创新”的领导作风,“严谨、博学、精业、创新”的教风和“乐学、善思、自主、向上”的学风,“凝心聚力、奋发向上、敬业奉献、追求卓越”已成为全校师生的共同精神。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应与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以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发展目标为基础,确立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前瞻性地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并明确责任与分工,落实相应的工作机制。实际调研结果表明,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前瞻性和系统性研究,缺乏明确的总体建设目标和总体实施方案,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充分纳入到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中,校园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统筹协调不够,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建议还不充分。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也就是学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和精神文化。办学理念主要反映学校建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认识、观念和态度。我校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形成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认可的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的价值追求,既是推进学校新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学校精神在学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彰显不够,体现学校精神、办学理念的制度建设还不够健全,精神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引领和激励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是以教师、学生和管理服务人员为主体的人员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和创造的。学校文化以教授学生知识为基础,以育人活动为主要功能,这是学校文化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文化的一个根本特征,由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而形成和创制的文化构成了学校文化的主要内容,这就决定了教师与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对学生文化活动的深入指导和共同建设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师德师风建设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优秀教师风范的引导、培育、宣传不够,教师在校园文化的传播、示范、引领、感染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校园文化特色是影响学校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追求个性、铸造品牌、彰显特色是校园文化的内在要求,以特色求创新,以特色促发展,是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目前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特色不够鲜明,主要表现在:学校的文化特色研究不够、定位不明确,校园环境中缺乏反映学校历史与传统的元素,校园文化的移植和对接比较薄弱;校史校情研究不够,导致学校文脉的传承、宣传不足;学校文化建设与学科文化的结合不够,具有学校特色的学术文化活动培育不足,缺少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在区内有较大影响力与竞争力的文化项目;学校的形象识别系统尚未完全建立;学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的结合也比较欠缺。

校园环境是校园物质文化最主要的内容,传递和表现着校园文化精神的内涵与韵律,是校园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优秀的校园环境是自然美和人文美的有机结合,有发挥着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的育人功能。目前学校校园环境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是:由于校园布局的调整和二期教学楼建设迫在眉睫,自然景观还比较单薄,缺少体现校园文化特征的文化景观和文化气息,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尚未按照校园文化特点完全建立,缺少文化意蕴,校园建筑物内缺少人文内容和具有学校特色的文化表现。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涉及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各方面工作的系统工程,具有全局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着多方面的主客观原因,主要表现为:

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尚未真正确立我们对校园文化问题研究还不够深入,对校园文化的内涵、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发生发展规律认识还不深刻,科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能真正做到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思考和实施,就难以真正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规划,从而导致了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工作较为薄弱,也使校园文化难以体现学校特色,难以铸造特色文化、打造特色品牌。此外,校园文化建设也比较难以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常常被当作宣传、工会等群众组织的事情,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合力不易形成,完善的工作机制的就难以真正建立起来。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其核心内涵是校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因素。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注重了建设物化的环境文化,对精神文化的引导和培育不足。这就给人以一种误解,似乎校园文化就是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开展的文化活动或学校形象设计等。实际上,学校文化的核心是观念文化,其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最表层的是学校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学校的各种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学校形象设计都是学校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五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它具有隐蔽性和延续性的特点,它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环境育人的功能。

校园文化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诸多的因素,如硬件建设的物的因素,教师,学生的人的因素,以及人与物,教师与学生等的相互关系等。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是一种需要长期培育,苦心经营的教育氛围。

一所学校尤其是有着较长历史的文化名校,在其自身的发展中,必然有其文化的积淀。一代一代的教师和学生,在各个不一样历史时代里的不懈追求与努力,本身就为学校增添了一笔无形的但影响深远的文化果实。这些文化积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文化资源。盐步中心小学建校几十年,她取得的成就为人称道,校内建有“书法见长”的校雕,校史展览室里展示的学校优良的传统是最佳的题材。这天,学校的师生员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追求的足迹也将成为学校文化的一个新的资料,也将成为学校未来发展中的文化积淀。

有人曾说:美的环境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陶治情操,净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盐步中心小学在进行校园外表形象具体设计和布局的时候,一贯遵循高品位原则,尽量做到:布局合理,格调高雅,赏心悦目,寓意深刻,美观实用,便于教学和维修。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是师生和一些著名书画家的书画作品,这些作品见证了我校“书画见长”的发展历程。

从校园的整体布局到花坛里一草一木都精心设计,艺术构思。校园世界是充满教育好处的生活世界。校徽、校雕、校歌、校训,每一天都熏陶着学生的心灵。校园物质文化景观凝聚着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信息,它集中反映了一所学校的文化价值观念的主流,尤其反映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其无数次的“视界融合”中不断得到陶冶和塑造,人与自然的融合,让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志趣变得高尚,道德得到升华。

校园里,学生每一天漫步于陶园,他们欣赏着各种各样的植物,观赏着水池里游动着的锦鲤。学生们怕踩疼了脚下的小草,怕惊动了水池在游玩的鱼儿。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德育人”的工作思路,构成“团结、严谨、勤奋、向上”的优良校风。从教风建设入手,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政治思想学习、开展以“正师德、强师能、树师表”为主要资料的教师论坛,端正教育观念,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新观念,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透过典型示范、评价导向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用心性与主动性,重塑“敬业、爱生、钻研、开拓”的师表新形象。

其次,我们坚守学校这一精神礼貌建设主阵地,以“五爱”教育为主线,开展“创礼貌班级、树优良班风”为主要资料的建立活动,透过广播、宣传栏、德育走廊、校刊等各种载体,透过午读、班队会、思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途径,对学生进行基础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忙他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礼貌行为,在学生中营造“爱国守法、尊师守纪、团结互助、勤奋好问”的良好风气。

第三,我们重视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要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要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另一方面,要求学生遵照《守则》《规范》的要求,尊师守纪,团结友爱。盐步中心小学倡导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鼓励教师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智启人,启发诱导,去打通人的思想,打动人的感情,激励人的意志,那么学生必能“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尊重,热爱,信赖老师。所以,我们更大程度上要求教师用自我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从管理入手,促进学生自治,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良好班风、教风、学风、考风、校风的构成,关键在教师,落实在学生。使学生成为管理自我的主人。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我实践”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时代性具有用心作用。

学校从办学实践中认识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构成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完全是教师教育的结果,而是家庭教育,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交往的结果。学校在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学生日常管理的德育评价体系,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使学生明了是非界限,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自我约束自我、自我教育自我,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由看管型向自觉型的转变。

从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入手。学校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日常养成教育为基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为突破点,以月主题活动为载体。着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爱国主义观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稳定的心理素质。为此,学校采取措施净化、美化校园(校园文化墙),利用电视台、橱窗、黑板报、广播站、图书室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宣传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有效地发挥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于不经意中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提高潜力,陶冶情操。

盐步中心小学在多年教育科研实践中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构成了一批在校内外有较高声誉教师。现任教师中,高级教师60多人。教师的整体素质很高,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奠定了良好基础。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校教改科研工作,实现“以科研树名校,以创新促发展”;“书法见长,和谐发展”的办学目标,盐步中心小学制定教改科研规划,拟定建设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包括素质教育体系,师资保障体系,教育技术体系,现代管理体系四大体系;提出了“向科研要质量,向科研要名师”的口号,在科研工作中实现从个体科研向群众科研转变,从单纯写教研论文向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

同时,未来的教育需要我们立足校本研究,学校鼓励广大教师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将研究作为教师教学生活的重要资料,倡导反思性教学,鼓励同伴合作与互助,努力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参与课题研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研究,撰写教育教学个案,生成体现个性的教学风格,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变。

未来的教育还需要我们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促进学习化组织建设。学校透过多种活动在教师群体中大力宣传终身学习的好处,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鼓励教师参加多种形式的学习(包括学历教育,有组织的业务培训,以及非正规学习的自学,看书,读报或其他学习)提倡教师群体成员在生活中,交往中,工作中进行学习;倡导教师群体成员间透过问题研究,观点争论,提高思维品质和学习潜力;为教师带给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激励教师自觉学习,构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学习化组织。透过这些途径,学校创设了一个有利于教师研究,成长,成材的环境,使教师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给最有力的保障。

第二课堂我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因此,为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锻炼学生的潜力,推动素质教育,长期以来,我校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建设,已经构成较为完整的第二课堂体系。

目前学校第二课堂共有科技方面有:车模,创造发明小组;艺术方面有:合唱团,舞蹈队,书画美术等;体育方面有:篮球队,乒乓球队,武术队等。文学方面有:广播站,校园电台诗朗颂等。同时还有佛山小记者和南海小记者。第二课堂全校90%的学生参加,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第二课堂立足校园,用心活动,已成为弘扬校风,引导健康潮流的生力军,已成为同学们激发潜能,挥洒智慧的天地。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六

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视角不同,说法不一,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贯穿于大学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校务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植根于观念和行为范畴,在、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包括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

校园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具体的校园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类体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大学这个主体,是大学和文化的结合;另一层是大学内的文化,是个体概念,指特定大学的个体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国的大学不计其数,中国的高校也有数千所,但风格迥异。如果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究其原因,便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层次使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概念。作为大学这样一种社会专门组织,有自己的专门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大学文化归根结底是通过生活于大学之中的人际活动,不断进化、积淀而成的。

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下列特点:一,多元性与主导性。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还有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性质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二,科学性与思想性。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浓厚的科学和学术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三,稳定性与可塑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可变性,同时,它要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对其施加的影响。四,独立性与开放性。校园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途径及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对独立体系。同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生存发展。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

21世纪的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学术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适合发挥才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大学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师资,就有可能发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纪,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强。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强的名牌大学,必定拥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21世纪,凸现竞争优势的就是这些大学文化的强势群体。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方面的资本和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大学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观、服务观、人才观、竞争观、创新观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所孜孜求索的内容。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七

校园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外延。在经济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大学文化,建设新时期具有中国特色、本校特点的大学文化,是摆在高等教育研究人员和各高校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对于校园文化概念的界定,视角不同,说法不一,但站在整个大学的角度看,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一方面贯穿于大学办学理念、发展战略、规章制度及具体的校务工作中;另一方面校园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植根于观念和行为范畴,在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方面发挥着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包括学校“独特的办学精神、道德规范、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等内容的总体价值观复合体”。

校园文化既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不仅仅等同于具体的校园文化,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关于大学的文化,是类体概念,表明其产生于大学,与大学相互依存,大学文化所包含的所有内容都离不开大学这个主体,是大学和文化的结合;另一层是大学内的文化,是个体概念,指特定大学的个体文化,是大学文化个性化的一面。世界上各国的大学不计其数,中国的高校也有数千所,但风格迥异。如果从大学文化的角度来究其原因,便是大学文化的个性化层次使然。因此,校园文化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统一的概念。作为大学这样一种社会专门组织,有自己的专门文化,又有自身的特色和个性。但大学文化归根结底是通过生活于大学之中的人际活动,不断进化、积淀而成的。

校园文化总体上呈现下列特点:一,多元性与主导性。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导致的社会文化多元化,还有各院校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使得校园文化呈现多元性。尽管如此,我国高校的性质及根本任务决定了校园文化必须导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导向陶冶爱国主义高尚情操。二,科学性与思想性。校园文化本身就极富知识与智慧,有很强的科学性及浓厚的科学和学术氛围。同时,校园文化的主体还具有境界较高、思想敏锐的特点。三,稳定性与可塑性。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传统、作风的综合体现,必然带有学校特定条件下的历史积淀。校园文化不仅影响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人格的可变性,同时,它要受高校培养目标和教育职能的支配以及教育者对其施加的影响。四,独立性与开放性。校园文化以其特定的环境、主体、途径及成果,形成了区别于社会文化和其他亚文化的相对独立体系。同时,校园文化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孤立地生存发展。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要素,是使大学生有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支撑。优秀的校园文化品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环境和氛围,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催人奋进的激励作用和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对此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一个泡菜理论,认为大学就要营造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此氛围中思考、感悟,升华,完善。

21世纪的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大学学术环境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学校对师资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提供适合发挥才能的学术生态环境的大学就能凝聚、吸引高水平师资,就有可能发展,有可能超越。

在21世纪,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一所学校影响力越大,知名度越高,其生活空间就越大,生命力也就越强。19世纪末,洪堡创建的柏林大学就是以其“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新理念为核心的大学文化而使柏林大学乃至整个德国成为20世纪初“世界大学的耶路撒冷”。

校园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大趋势下,不同地区的大学、同一地区的不同大学为了各自的生存发展在生源、师资、科研等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实力强的名牌大学,必定拥有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在21世纪,凸现竞争优势的就是这些大学文化的强势群体。

强调大学文化建设的目的,就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自觉地适应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培育新的思想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机制,增强活力,促进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高校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轨,中国加入wto后高等教育日益国际化的趋势,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等,形成一种全新的竞争氛围。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高校必须具备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三方面的资本和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这需要大学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市场观、服务观、人才观、竞争观、创新观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价值理念和精神文化,这正是大学校园文化在新形势下所孜孜求索的内容。

大学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大学环境、大学秩序、大学风气,这三个方面互相依存,由外及内、由硬到软。大学文化由大学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可分为五个方面,即大学物质文化、大学精神文化、大学制度文化、大学行为文化和大学媒体文化。精神文化是核心,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保障,行为文化是方式,媒体文化是载体。它们之间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寓教育于环境的“潜在课程”,是学校环境、设施、气氛及教风学风、校园精神的有机整合,能使师生感受潜移默化的感染、启迪和熏陶。有位教育家说得好:学校要让年轻人的心激荡;走进学校,应当让人能够感受神圣、魅力和诗意。因此要整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努力使其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高品位大学应当是一所探索求知的学苑。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重要特征,学校的魅力在于它有丰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习、研究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人、教育人的力量。马克思说:“时间实际上是人的积极存在,它不仅是人的生命的尺度,而且是人的发展的空间。”学校应当成为师生生存和发展的最佳空间;高品位大学应当是生动活泼的乐园。要追求深层意义上的生动活泼---人的个性的健康发展,人的智慧的深层挖掘,情感的充分释放,这样,学生才会有成长的真正快乐;高品位大学应当像家园那样充满亲情,在学习、活动、交往、合作中融入亲情,才有可能坦诚、深刻;在亲情中,人的精神世界得以升华。高品位大学应当像文化宫。21世纪的办学格局必然更为开放和灵活,既能接纳早期教育和成人教育,又是开展课前、课后、周末、假期文化活动的`场所。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办学优势、人才优势、文化优势和辐射优势与企业、科研机构、文化团体等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良性互动,提高对社区的影响力,促进社区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成为温馨的育人环境。

教育家丹尼尔认为,“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和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都是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本质上都属于文化的范畴。因此,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大学文化必须承担重要任务。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八

2013年6月至7月,县直机关党工委成立课题组,立足本县县级机关实际,聚焦县直机关文化,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个案调研、比较研究、召开座谈会、征求部分机关单位意见等多种形式,对县直机关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存在问题、目标任务、建设举措等方面展开调查和研究。

一、**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的工作探索与经验。

近年来,**县县直机关高度重视机关文化建设,采取切实有力措施,推动机关文化建设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涌现出许多亮点,创造出不少新鲜经验,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抓住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关键点,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

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本质特征。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根本,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不断提高机关干部的思想理论素养。近年来,我县县直机关在文化建设中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重点,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开展“一学三讲・周一大讲堂”和“道德讲堂”活动,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同行为规范的培养结合起来,引导机关干部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树立更高的思想道德追求。同时,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帮助机关干部职工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找准建设学习型机关这个切入点,着力提高机关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

近年来,我县县直机关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切入点,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以个人学习为基础,突出集体学习、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营造氛围、创造机会和保证时间,使机关干部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实现学习与工作的真正融合。同时,强化学习的制度性,注重学习的实效性和示范性,增强学习的系统性,使广大机关干部能够积极投身到创建学习型机关活动中来。编印下发《党员干部学习读本》等学习参考资料,明确“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努力掌握执政党先进的执政思想和执政理念,努力掌握先进的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不断提高我们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

(三)把握营造文化氛围这个着力点,着力满足机关干部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县县直机关注意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干部的文化需求,积极举办各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传播新精神、宣传新思想、吸收新文化。今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全民运动会,各部门机关代表队展示了良好的竞技水平和精神风貌。同时,许多部门单位建立了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并积极开展各类展览,进行各种拓展训练,着力营造有利于机关干部个人发展、同事之间协作进取、部门内部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此外,还注重抓好机关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载体的建设,搬迁改造县文化馆并成功申报国家二级馆,县图书馆免费开放,建成集文物展览、图书阅览、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努力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等物质环境,形成浓郁的机关文化氛围。

我县党政机关文化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理念创新是机关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成效的前提。理念的创新为机关文化建设确定了目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在实践中,我县各级机关确立机关文化建设的统筹发展理念,在出色完成机关业务工作目标,抓好机关党建工作的同时,加强机关文化建设,实现业务、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与进步。同时确立机关文化建设的多样性理念,开展形式多样的机关文化活动,丰富机关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各种内容的机关服务项目,塑造良好的机关整体形象。每个机关都会有自己的特色,结合本部门本行业实际,打造机关文化品牌,培育和发展具有独特性的机关文化,确保机关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

有力的组织领导是机关文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总体而言,我县机关各部门单位都很重视机关文化建设,加大对机关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列入部门重要议事日程,有的单位甚至制定出台机关文化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确立机关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奋斗目标、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有的单位经常开展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机关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及时解决机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机关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地进行。

强化载体和活动建设是吸引广大机关干部参与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在机关文化建设过程中,不少部门单位加大机关阅览室、活动室、展览室等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处理、网上宣传、网上交流及资源共享,为机关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同时,因地制宜,因机关而异,结合机关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适应干部职工心理、形式生动活泼、大家乐于接受、寓教于乐的各种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机关文化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内涵,增加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吸引力和效果。

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是机关文化建设的有力助推。实践证明,机关文化建设离不开舆论引导。通过广泛深入地宣传机关文化建设,形成一种浓厚的氛围,使广大干部职工都来关心机关文化建设、支持机关文化建设、参与机关文化建设。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思想文化、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树立典型楷模,使机关干部在政治上、工作上、作风上都得到提升,为机关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当前**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中亟待改进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扎实推进、态势良好。但也应看到,机关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应对。

一是认识上不够到位。有些机关单位未能有意识地将建立理想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等作为机关文化内容,有些机关单位未能有意识地将学习教育、制度建设、环境优化等与文化建设联系起来,还有些单位把文化建设简化为文体活动。这些不正确的认识,影响了机关文化建设的展开和深入,导致机关文化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支持。

二是规划上不够健全。当前,不少机关的文化建设缺乏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存在文化建设与中心工作“两张皮”现象。不少同志把机关文化建设等同于开展文体活动或美化机关环境,重形式轻内涵、重活动开展轻思想工作等问题较为普遍。一些机关没有找准文化建设服务机关中心工作的切入点,仅在小范围里搞搞“自我循环”式的文化活动。另外,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较为落后,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得不到及时的总结和推广。

三是形式上不够创新。调研发现,有的机关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手段仍比较陈旧;文化体育活动形式大多仍只是球类比赛歌舞表演,对机关干部特别是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导致不少人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四是保障上不够有力。一些机关要组织理论学习时,或组织外出参观考察时,或参加文化体育竞赛时,就会遇到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单位财力有限没有经费,没有人力组织实施,经常性活动受场地限制等问题。机关文化建设要有必需的资源,资源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机关文化建设。

出现上述这些问题,其根源在于以下方面:

观念的制约。文化建设在各机关发展不平衡,一些领导干部对于机关文化建设存在认识误区,在口头上讲的多,在实际上做的'少;在文件上写的多,在措施上落实的少;在理论上动员的多,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的少;对机关文化建设的意义理解不深,对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强调不够,导致不少机关文化建设流于形式。

制度的缺失。当前的机关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管理,未能形成一系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导致许多机关文化建设的工作的处于失范、无序状态。

文化的羁绊。在传统文化和社会意识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下,各级党政机关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安于现状、学风不浓、不思进取、脱离实际、搞花架子等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我县县直机关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通过明确建设目标,形成积极的引导作用。具体目标要体现以下七方面的内容:

良好的机关意识。它是一个机关的群体意识,决定着一个机关的思想观念、行为动机。作为一个机关的群体意识,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体现党和国家意志,体现时代要求。创新就是一个很好的机关意识。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证机关文化建设的目标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起点;才能保证机关的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优秀的机关精神。作为机关文化的精髓,机关精神是机关工作人员信念、意志、风格、准则的综合体现。机关精神除了要弘扬民族精神和城市精神外,还应特意提炼和打造体现一个机关特色的精神,并持之以恒。

正确的机关价值观。它是机关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深深植根于每一个机关工作人员头脑中并为大家共同用以认识和衡量事物、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准则体系。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的形势下,一个机关及其成员的价值观仍然要体现在依法管理、服务社会、清正廉洁、元私奉献。

高尚的机关道德观。机关工作人员不仅要遵守社会公德,还应严格遵守《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以及具体行业、部门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优良的机关风尚。一个宜人的机关小气候,由良好的党风、学风、文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组成。适时的机关作风整顿很重要。“流水不腐”,只有定期的“整风”才能保证良好的机关风尚。

闪亮的机关形象。它是机关文化能够得到社会认可的综合反映和外部标识。鲜明而醒目的机关形象,对于树立机关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机关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要从机关工作人员个体形象和机关整体形象搞好文化设计,比如,语言交谈的文化品位,着装的文化显示,行为方式的文化内蕴,公务活动的文化展示等。

优质的机关环境。一个良好的机关文化有赖于良好的机关环境,包括非常好的工作、生活等物质环境(硬环境)以及有利予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发展、同事之间协同进取、部门内民主和谐的人文环境(软环境)。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周围人的发展和周围环境的改善。通过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机关文化环境,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加强部门沟通、协调,机关成员得到良性发展。

(二)突出机关文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与策略。

要培育忠诚文化--与机关党建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忠诚于党和国家事业的机关文化。培育机关文化必须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教育机关干部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不仅把机关工作当作一项工作来做,更要当作事业来追求,发挥机关文化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培养机关干部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以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理想塑造人,对履行自己所承担的政治责任保持清醒认识和忠诚敬业的积极态度。

要培育服务文化--树立群众观念,倡导奉献精神,形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机关文化。把营造“执政为民”的人文环境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着力把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意识、群众立场融入机关干部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敬业精神之中。通过培育服务文化建设,引导机关干部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公仆意识,尊重群众的感受和需求,经常深入群众,贴近基层,主动地去发现,对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热点、难点问题,生产、生活问题,了解基层群众的疾苦,把困难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深入地去研究,满腔热情地去解决,在服务群众中学会做群众工作,提高业务能力。机关服务必须讲求时间观念、效率观念、质量观念,特别要结合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着力增强服务效能,形成高效、便民的工作作风。

要培育学习文化--与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相结合,形成人人学习、终身学习的机关文化。应引导广大机关人员树立主动学习的意识,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使机关的学习制度化、经常化。要把“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作为建设学习型机关的基本要求,培育学习型党组织、通过创设学习团队,营造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人学习、终身学习。

要培育廉政文化--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结合,形成廉洁奉公的机关文化。廉政文化具有更深层的潜移默化作用。要以开展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倡导“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价值观,开展廉政教育,增强机关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权力、地位和利益,自觉遵守国家法律和道德规范,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正确对待个人荣辱得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甘当无名英雄,形成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

(三)创设行之有效的机关文化建设载体。

结合各自部门实际和工作特点,针对机关内部干部职工人员结构多元和需求分化的状况,要引入适合不同群体特点的新的活动载体,创新机关文化工作的方式方法,与时俱进地推进机关文化建设,真正让机关文化建设更加具有亲和力、向心力,提高机关干部的参与度。

开展政治教育活动,解疑释惑,提升理论素养。鼓励和支持机关部门与科研单位和各级院校(党校)建立合作关系,针对机关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机关开办讲座、研究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开展机关文化建设的理论研讨,举办专题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机关干部的理论素养,提升机关的研究水平,逐步建立起机关文化理论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机关文化的实践。要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弘扬先进典型,增强党员意识、政治意识。

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工作,提升业务素养。把机关文化建设与机关发展目标、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围绕中心工作,设计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创先争优活动、建功“十二五”、岗位技能比武竞赛等等,引导机关干部钻研业务、提升能力。

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寓教于乐,提升文化素养。与公共图书馆合作在机关开设公共图书馆的分馆或借阅点,帮助机关干部更多利用公共图书馆;与博物馆合作在机关举办小型文物、艺术展览和历史文化的讲座,并通过发放门票、聘请义务讲解员等方式鼓励机关干部更多地进入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与艺术表演团体、群众艺术馆等单位合作,邀请专业人员辅导机关的文艺活动,举办艺术欣赏活动,为机关培养文艺骨干人才,提高机关干部的艺术修养。

开展体育锻炼活动,健身娱乐,提升身体素质。在体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制定县直机关“全民健身运动”实施计划,有计划地举办全县机关体育竞赛,开展每天锻炼半小时活动,坚持每天做广播操,引导机关干部开展经常性的体育锻炼,着力增加机关干部中的体育兴趣,()增强机关干部的体质,活跃机关氛围。开展一些竞赛类活动,树立集体观念、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竞争合作精神,以强健的体魄、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社会,提升道德素养。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经过“菜博会”、“城市文明指数测评”志愿服务活动的洗礼,如今志愿服务理念正在深入人心,志愿服务的热情被充分激发,越来越多的于部群众把志愿服务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党政机关要把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抓手,作为机关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全县志愿者服务活动相结合,在机关干部中大力弘扬“阳光、快乐、奉献、担当”的志愿者精神,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提升道德修养,塑造机关人员良好形象。

校园文化建设调研报告篇九

08国贸一班王玮08575112。

时间过得真快,当时布置作业的时候还纳闷道这样一篇小论文老师怎么还给与我们这么多时间去写,对我们来说这种作业就是从忙碌的无聊中挤出点时间用于简单的复制粘贴,网络是个好东西,还是老样子,在交作业的前两天大家才开始真正的意识到这份作业的存在性,看着大家通过各种手段应付着这些对我们来说是毫无意义的作业,我毫无紧迫感的压力毫不犹豫的将作业拖到最后一天去写,明天是最后的期限,我也是刚看了作业要求里面后才想起来这是上个学期布置的作为学科成绩的作业。

就像是每次期末考试将近的时候,大家依旧醉生梦死的忙碌着自己的各种无聊,大家早就都知道考试之前老师肯定会给出范围,范围就是不挂科的通行证,所以只要考试的前一天晚上花几个小时背熟范围就可以不挂科;就像是这样飞逝的大学时光一样,到了将要离开大学的时候才意识到那些逝去的日子,或许有些人才开始找到了自己的爱好,才计划好自己要做的事情,才开始学会清楚的认识自己,才开始明白如何去看待事情,才有了真正进入大学的状态,才找回了自己想要的大学生活,可是大学生活已过大半。

突然想起了高三毕业之后的那段时间,解脱了中学阶段苦闷的传统义务教育,奔向朝思暮想梦寐以求的大学,可是进入大学一个月就发现,原来父母长辈眼中的那个大学时代已经过去了,那样的大学文化已经销声匿迹,我们向往长久所追求来的不是雨过天晴后的更高处,而是一下子跌入了深渊。

刚开始,每周的课程都很少,还没带电脑,空虚无聊占据了同学们的大好青春,大学开始成为游戏爱好者的天堂,成了好吃懒做者的摇篮,一些积极人士踊跃的参加学校里面的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大家开始慢慢的接触和融入这个新环境,学长们告诉你在这个大学里面可以放肆去做的一些事情,怎样聪明圆滑的在这个社交圈里游刃有余的处理问题,后来自己发现这样的环境跟他们描述的大相径庭,我们就这样或多或少的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游戏式的恋爱观似乎让恋爱的人自导自演了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偶像剧,当然大部分都是悲剧,不得不承认很多人都很投入,很多人还躲在某个角落不可自拔的舔舐着伤口。应付式的学习观使一张毕业证书成为了大学四年的最终奋斗目标,当课堂时老师再次提问到那个很简单的问题的时候,班上依旧是鸦雀无声,只有在考试那段时间才会第一次将课本翻起,报考时花费心思精心挑选的专业不敢再用爱好来形容。官僚式的作风在学生会兴起,那些人总是形式化的为不切实际又毫无意义的事情忙碌着,再也没有力气在学习上竞争与切磋,而是爱慕虚荣的盲目攀比与炫耀,一切在大家眼中那么的虚假那么现实,当最不敢提及的理想再次成为我们的话题,“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这句话成了公认的现实总结,我们就是跟着这样的大学文化随波逐流着,青春年华被加工着又即将成为这个社会的牺牲品,理想渐行渐远。大家可怜的望着这个自己一手捏造的骨感世界,这时候才发现,其实我们都变了,所谓的坚持已经不起作用了,所谓的理想已经湮灭了,也只剩下可怜了,真的很可怜!

大学文化的建设中,校方领导者与教师工作人员站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责任也是重大的。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端正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出高尚的思想情操应该是所有工作的重心!向校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首先,学校领导层要摆脱官僚化的管理,大学的管理文化也是校园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既然大学是教育之地,应该让懂教育的人来管理大学!不能被现代社会的不良文化侵入!第二,将思想道德课程放在首位,在种种校园文化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孕育一种民族的爱国主义的文化氛围,一种崇尚英雄献身为国的氛围,一种勤俭为民艰苦创业人民利益至上的氛围,使校园内充溢高尚的文化学术气氛,并以之去抗御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第三,在心理方面给予引导与帮助,虽然进入大学的几乎都受过成年礼,但大部分学生心理理解和抵抗能力较弱,需要正确的辅导!倘若在大学期间形成了错误的观念,在一生中是不易改变的,其影响社会也是长久的,所以在心理方面的正确塑造是刻不容缓的任务!第四,提高学生的活动能力,掌握更多的生存与竞争的本领,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生的爱好与接受知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个人特长得以发展,扩大视野,补充课堂教学的不足。

大学生在这海洋中就是水手,教师们就摆着舵向,绕过暗礁,迎对风浪,领学子们走进人类文化的圣地。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教书育人的工作,教师们是责无旁贷的,故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达到目的。

我们都朝着各自的方向走着各自的路,越过前方障碍后,要记得自己所坚持的方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