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1-11 15:30:05
- 小编:ZTFB
- 文件格式 DOC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孙”名“文”,号“逸仙”,他的雅号才是“中山”。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时候在香港学医,之后在广州和澳门治病救人。在这期间,他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__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推翻了。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现在中山纪念堂这个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4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孙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号。由于孙中山生前喜欢种树,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这天定为“中国植树节”。
在孙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拨款100万两白银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就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这个总统府,在清朝原是抚标箭道,后来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军阀龙济光占据了。1921年,孙中山在这里当上非常大总统,这里就成了总统府。在1922年,叛军陈炯明的军队用大炮把总统府给夷平了。当时孙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墙逃走才避过大难的。后来,广州人民和一些爱国华侨听说要建中山纪念堂,都纷纷慷慨捐资。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师吕彦直。吕彦直是山东人,他在国内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设计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岁就死了,未能亲眼看到纪念堂落成。纪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历时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装修。现在,纪念堂的设备都很先进,有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控系统、消防监控中心,还有贵宾接待大厅,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中山纪念堂介绍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有一根旗杆和一个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这个广场内种着木棉、白兰、桂花、合笑等共70多种花草树木,它们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这几棵就是木棉树,也叫英雄树。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在广场的北门,有一棵已有300年历史的木棉树,是广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有这个底座而没有铜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学把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给纪念堂安放在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尹积昌所造的孙中山铜像一共有4个,其中3个在广东。除了这一个之外,一个在黄埔军校,一个在中山医科大学,另一个在南京的中山陵。这个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铜像寓意深刻,可见创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底座上面刻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上面写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党程序的具体内容。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八角开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的堂顶是八角形的,铺着宝蓝色的琉璃瓦,分为高低4层。大堂正面悬挂着孙中山手写的金字牌匾——“天下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阶梯都是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从整个建筑来看,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不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地面到堂顶高58米,南北各宽71米。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两层,有8座楼梯,11个进出口,共有5000个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惊讶,这么大的大堂,怎么会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顶盖呢?原来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围的内墙里,支撑着顶盖的8个角。这顶盖分3层,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中层开了玻璃天窗,下层是装饰用的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没有开灯,但整个纪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线就是通过玻璃天窗射入堂内,使整个会堂不用亮灯也光线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都是纪念堂设计巧妙之处。
堂内舞台宽19米,深15米。这块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是由汪精卫所写。遗嘱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兴建这个中山纪念堂,加上越秀山顶的那个孙中山纪念碑,各项费用总造价超过300万银元。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银元的价值了解不多,但是在当时,一个银元就可以买到40斤大米,而我们现在买40斤大米大约需要60块钱人民币,换算一下,一个银元等于60元人民币,那300万银元就是1.8亿元人民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很高的造价。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是广州人民和海外华侨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集资兴建的。1920xx年1月动工,1931年11月建成。1956年,重铸的高5米的孙中山先生铜像屹立在纪念堂前。1963年对纪念堂进行了大规模翻修,屋顶全部采用蓝色琉璃瓦。在6万多平方米的公园四周增建了铁栅栏,在园内栽种了很多树木、花卉。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八角形建筑,外形庄严宏伟,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设计师巧妙运用了建筑力学的结构原理,采用钢架和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跨度达71米的建筑空间内不设一柱,更显气势恢宏。纪念堂及庭园用地面积为620xx平方米,主体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高52米,舞台口宽15米,深20米,座位3238个。
广州中山纪念堂是广州最具标性的建筑物之一,又是广州市大型集会和演出的重要场所。它见证了广州的许多历史大事:1936年,广州市各界人士在此举行禁烟大游行;1945年9月,驻广州地区的日本侵略军在这里签字投降解放后,每年各种纪念孙中山先生的活动、省市的重要集会和文艺演出都在这里举行,如教育基金百万行、广州国际集体婚礼、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等等。
解放前夕,纪念堂因年久失修,已严重损坏。解放后,人民政府从五十年代初开始至1988年曾七次拨出专款对各项设施进行修葺和完善。1998年再次拨款6000万元,对纪念堂进行一次全面的综合性大维修,更换了中央空调、灯光、音响、座椅,重新改造了贵宾室,化妆间、舞台,增加了消防喷淋系统和保安监控系统,堂前中山塑像改用铜材铸造,对广场、环境亦作了进一步的美化,使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物焕发出勃勃生机,从80年代初向游人开放以来,它更是成了广州主要的游览胜地,成为中外人士喜爱的参观游览胜地。可以说,中山纪念堂的政治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较好的表现。
中山纪念堂是一座宏伟、壮丽的八角形宫殿式建筑。整座建筑面积约为3700平方米,高49米,由前后左右四个宫殿式重檐歇山抱厦建筑组成,就像四层卷叠的龙脊,组成一个整体,拱托出中央巨大的八角形攒尖式屋顶。重檐歇山顶的中央,高悬着一块蓝底红边的漆金大匾,上面有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4个大字,雄浑有力。正面檐下,内外各八根大可三人合围的朱色水磨大石柱,拱托着彩绘的磨水石米斗拱、花梁和拼花图案的天花板,做工精细。那五盏巨大的长方形挂重穗嵌玻璃青铜大吊灯,悬在高大的走廊半空,映着镂花丹门,衬托得殿堂越发的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纪念堂总体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000平方米。纪念堂的主体建筑为大礼堂,高49米,系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宫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攒尖重詹歇山顶。红柱黄砖衬着宝蓝钯琉璃瓦盖,富丽堂皇显得庄严肃穆。梁柱周围装饰着世族风格的彩画图案,金碧辉煌。大礼堂正门上方,挂有“天下为公”四字横匾,是孙中山所书。大礼堂的建筑充分显示了我国高度的建筑水平,礼堂内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大屋顶的8根柱子隐藏在壁内,给人一种新颖、宽敞、明亮的感觉。礼堂的座席有上下两层,可容纳5000人。中山纪念堂的金顶呈椭圆形、高达3.79米,直径最大处有4.075米。这么一个巨大的熠熠生辉的金顶表面,全部使用黄金镶贴,共用了从香港购进的质量上乘的金箔36166张,折合重量0.92公斤。除了金顶外,“天下为公”字匾、遗嘱、建国大纲、奠基石字体、也都是用金箔镶贴的。
中山纪念堂的平面略呈八角形、建筑面积为8700平方米,加上东西附楼、后台休息室及地下化妆室,面积共达1.2万平方米。
纪念堂采用木桩基础,钢架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八角形的大厅设计了30米跨的钢桁架,大屋顶由八排钢桁架结合为一个整体。四角墙壁为厚达5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的剪力墙,以期能负荷屋顶的全部重量。楼座以钢桁架悬臂挑出,楼板则用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屋顶则用一大可四个合抱的呈椭圆形的圆柱压顶。大厅跨度30米,内无一柱,体积达50000立方米,有5000个座位,空间高大、雄伟、宽敞,是当时中国最大的会堂建筑,也是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用于大体量的会堂建筑的大胆而成功的作品。纪念堂的建筑吸收了我国传统建筑的优秀元素,整体呈现恢宏壮美、金碧辉煌的特色。从屋头檐角的细部装饰处,均体现这一特质。
广州城市传统中轴线是历史上形成的,最早可以追溯到南越国时期赵佗在越秀山上建筑的朝汗台(歌舞岗),明代建筑的观音阁。自北向南依次为:越秀山的镇海楼、中山纪念碑、中山纪念堂、市人大大楼、市政府大楼、人民公园、起义路、广州解放纪念碑、海珠广场、海珠桥至刘王殿(昌岗路街心花坛),全长大约8千米。中山纪念堂就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成为广州城市的历史脊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城市景观标志。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世界各地的华人,对我们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有为纪念孙中山而修建的建筑物。比如说中山市的翠亨村孙中山故居、南京的中山陵和中国台湾的国父纪念馆等等。广州的中山纪念堂,就是60多年前广东人民和海外华侨为了表达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而捐款兴建的。
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的名字并不是叫“中山”,他是姓“孙”名“文”,号“逸仙”,他的雅号才是“中山”。孙中山生于1866年11月12日,他年青的时候在香港学医,之后在广州和澳门治病救人。在这期间,他受到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影响,开始投身革命。他成立了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同盟会先后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1年,孙中山做了他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一件事,就是领导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20__多年的封建帝制给推翻了。
孙中山在广州曾经三次建立政权:第一次是1917年,非常国会在广州召开,成立一个“护法军政府”,孙中山任大元帅,誓师北伐;第二次是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总统府就在现在中山纪念堂这个地方;第三次是在1923年,孙中山驱逐了陈炯明之后,在广州又重建了大元帅府。
1924年,为中国革命费尽心血的孙中山病倒了,他患的是肝癌,但是他仍然在为中国革命的前途奔波劳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就在北京不幸病逝,终年59岁。孙中山先生出生和逝世都是在12号。由于孙中山生前喜欢种树,政府便把每年的3月12日这天定为“中国植树节”。
在孙中山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1926年,当时的广东国民政府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拨款100万两白银在广州兴建中山纪念堂,堂址就选在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旧址。这个总统府,在清朝原是抚标箭道,后来改为督练公所。辛亥革命之后被军阀龙济光占据了。1921年,孙中山在这里当上非常大总统,这里就成了总统府。在1922年,叛军陈炯明的军队用大炮把总统府给夷平了。当时孙中山和家人都是跳墙逃走才避过大难的。后来,广州人民和一些爱国华侨听说要建中山纪念堂,都纷纷慷慨捐资。纪念堂的设计者是我国著名的设计师吕彦直。吕彦直是山东人,他在国内的建筑界很有名望,南京的中山陵也是他设计的。很可惜,他英年早逝,35岁就死了,未能亲眼看到纪念堂落成。纪念堂在1929年1月奠基,1931年10月落成,历时3年。解放后,政府多次拨巨款对纪念堂进行装修。现在,纪念堂的设备都很先进,有中央空调、高级舞台音响、灯控系统、消防监控中心,还有贵宾接待大厅,真是一年比一年漂亮。
中山纪念堂介绍
纪念堂前面的广场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广场各有一根旗杆和一个云鹤华表,它们是以纪念堂的南北中轴线为轴心分别对称的。这个广场内种着木棉、白兰、桂花、合笑等共70多种花草树木,它们开花的季节各不相同,所以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这几棵就是木棉树,也叫英雄树。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在广场的北门,有一棵已有300年历史的木棉树,是广州的“木棉花王”。
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在1945年以前,纪念堂只建有这个底座而没有铜像。在1945年春天,中山大学把校内的孙中山铜像借给纪念堂安放在这里。直到1956年,雕塑家尹积昌等人创作了孙中山的全身铜像放在这里,原来的铜像才送还给中山大学。尹积昌所造的孙中山铜像一共有4个,其中3个在广东。除了这一个之外,一个在黄埔军校,一个在中山医科大学,另一个在南京的中山陵。这个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铜像寓意深刻,可见创作者的心思是非常细密的。底座上面刻着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上面写有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和建党程序的具体内容。
纪念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八角开宫殿式建筑,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它的堂顶是八角形的,铺着宝蓝色的琉璃瓦,分为高低4层。大堂正面悬挂着孙中山手写的金字牌匾——“天下为公”;大堂四周的基座和阶梯都是花岗石,既庄重又典雅。从整个建筑来看,富有很浓的民族风格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特色,不愧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经典之作。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地面到堂顶高58米,南北各宽71米。观众席分楼上楼下两层,有8座楼梯,11个进出口,共有5000个座位。那么各位可能很惊讶,这么大的大堂,怎么会看不到一根柱子支撑顶盖呢?原来这里共有8根柱子,但都藏在周围的内墙里,支撑着顶盖的8个角。这顶盖分3层,上层是一个乳黄色的弧形圆顶,中层开了玻璃天窗,下层是装饰用的云纹色彩的斜形方格。大家看一下,我们现在没有开灯,但整个纪念堂都十分光亮。光线就是通过玻璃天窗射入堂内,使整个会堂不用亮灯也光线充足。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都是纪念堂设计巧妙之处。
堂内舞台宽19米,深15米。这块便是著名的“总理遗嘱”,是由汪精卫所写。遗嘱之中有一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大家早已熟悉的名言。
兴建这个中山纪念堂,加上越秀山顶的那个孙中山纪念碑,各项费用总造价超过300万银元。也许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银元的价值了解不多,但是在当时,一个银元就可以买到40斤大米,而我们现在买40斤大米大约需要60块钱人民币,换算一下,一个银元等于60元人民币,那300万银元就是1.8亿元人民币。可见,这在当时也是很高的造价。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__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__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12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讲话的题目是《弘扬孙中山先生精神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今天是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对于孙中山先生,同学们也许不是很熟悉,那就让我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先生的事迹。
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为了推翻封建帝制,发动11次武装起义,失败了再起义,越挫越勇,百折不挠,最终推翻了满清政府。192019年辛亥革命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他们又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孙中山先生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将吃饭的钱省下来买书、读书,在别人的眼里也许会觉得他很傻,但是正是他的勤学苦读,才使他拥有了很多的精神食粮,才会领导民主人士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所以,同学们让我们像孙中山先生一样爱上读书、喜欢读书,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中山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南、北、西三面环山,东临珠江口,距中山市城区20公里,距广州城区90公里,距澳门30公里,隔珠江口与深圳、香港相望。本馆成立于1956年,目前管理范围20万平方米,从业人员135人,现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根据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关于博物馆征集收藏、展示教育、科学研究的职能定位和本馆业务情况,经上级批准,本馆目前有三个机构名称:"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中山市民俗博物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开展对翠亨村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民俗文化研究、民俗文物收藏、民居与民俗风情展示,抢救与保护民俗文物、民俗文化,并以此保护和烘托孙中山及其故居的历史文化氛围。 "中山市孙中山研究所"主要业务包括:1、孙中山出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含珠江三角洲民俗)研究;2、孙中山生平经历研究;3、孙中山的家世、亲属与后裔研究;4、孙中山与其同时代(特别是香山籍)人物研究;5、孙中山相关文物研究;6、孙中山思想研究;7、相关的博物馆业务和观众服务项目研究;8、相关科研组织工作。
纪念馆坚持"保护文物及其环境求发展"的宗旨,坚持"有特色才有生命力"的理念,坚持"守旧"——守护价值、守护记忆、守护历史文化,并以现代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开展业务和实施管理工作,积极创新。自20xx年2月起导入iso9001质量管理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以现代系统理论和国际公认的标准体系实施对博物馆业务、文物环境、自然生态的科学管理。
纪念馆的展示体系坚持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依托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翠亨村,兼具历史纪念性和民俗性,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构成立体多元、与观众互动、独具特色和丰富内涵的展示体系,具备了现代生态博物馆的基本要素。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组建于1998年12月28日,是一所以孙中山纪念馆为依托,以保护中山民俗文物、弘扬民俗文化为己任,展览与示范相结合的新型博物馆,开馆以来深受专家和观众的好评。
民俗博物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民居展示区,它分为民居展和民俗展两部分,以文物展示为主,使参观者能身历其境,对孙中山成长初期的社会状况和风土民情有直观的认识。农业展示区则以文物展示与耕作示范相结合为特色,知识性、历史感并重,对青少年一代特别有吸引力。
中山市民俗博物馆的建立,不但为民俗文物的保护作了大量的工作,也为观众带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奇妙旅程,使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的展览陈列更丰富、更立体。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孙中山故居为主体的纪念性博物馆,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体陈列有孙中山故居、孙中山生平事迹展览和翠亨民居展览等。该馆行政隶属中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20xx年5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
孙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南朗镇翠亨村,座东北向西南,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0平方米,是孙中山长兄孙眉于1892年从檀香山汇款回来由孙中山主持建成的。 孙中山故居是一幢砖木结构、中西结合的两层楼房,并设有一道围墙环绕着庭院。围墙正门外南侧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孙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门南侧有宋庆龄手书的“孙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孙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楼房上层各有七个赭红色装饰性的拱门。屋檐正中饰有光环的灰雕,环下雕绘一只口衔钱环的飞鹰。楼房内部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中间是正厅,左右分两个耳房,四壁砖墙呈砖灰色勾出白色间线,窗户在正梁下对开。该建筑物门多,窗多,通道多。居屋内前后左右均有门通向街外,左旋右转,均可回到原来的起步点。正门上有一副对联:“一椽得所,五桂安居。”是楼宇落成后孙中山亲笔撰写的。庭院右边设有一口水井,水井的周围(约32平方米)是孙中山诞生时的旧房所在地。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诞生于此。 故居正厅摆设是孙中山亲自布置的。1883年,他从檀香山带两盏煤油灯回来,放置在条台上。后座是孙中山母亲卧室,正厅南侧为孙中山的大哥孙眉与夫人谭氏的卧室。北边耳房是孙中山与元配夫人卢慕贞的卧室,当年所用的大木床、梳妆台和凳等仍旧摆放着。1892~1895年和1920xx年,孙中山都曾在此住过。二楼南边,是孙中山的书房,墙上挂着孙中山17岁时的照片。室内有孙中山日常使用过的书桌、台椅、铁床。1893年冬,孙中山曾在此书房研读古今书籍,探索救国救民真理,并曾在这里草拟《上李鸿章书》,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主张。1895年与陆皓东在此书房商讨救国方略,还曾在这里为乡亲治病。 故居庭院南边,栽植一株酸子树,是孙中山1883年从檀香山带回来种子亲手栽种的,生势茁壮茂盛,北边是砖砌的花台。 在故居周围还有孙中山青少年时活动过的遗迹。孙中山7至12岁时,常与他姐姐妙茜在金槟榔山打柴。山腰古井是他经常挑水回家的水井,孙中山也常在山下兰溪的溪间捉鱼游泳。 故居庭院前的大榕树,是他童年时代常常听参加过太平军的冯观爽老人讲述太平天国将领反清故事的地方。[2-3] 据悉,孙中山故居项目总投资约130亿元,通过对核心景区孙中山故居的打造,建设一个集现代与历史的国际休闲度假旅游名镇,计划在3年至5年内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辛亥革命纪念公园占地19.8亩,总投资约3932万元,目前已竣工。
有关中山大学参观母校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中山大学,原名广东大学,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于1920xx年创办的。1920xx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大学。
1931年中山大学设有文、法、理、农、医五个学科,同年将学科改称学院。1934年设工学院,1935年设研究院,始招研究生。1937年发展为文、理、法、工、农、医、师范7个学院和1个研究院,31个系。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迁址广东罗定、云南澄江、广东坪石、东江、连县登地。1945年回迁广州石牌。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工、农、医、师范等4个学院从中山大学划出,中山大学成为了一所以文理科为基础的综合性大学,校址由广州石牌迁至康乐园。
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学术传统,七十五年来,吸引了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郭沫若、鲁迅、冯友兰、陈钟凡、罗常培、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董作宾、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梁方仲、冼玉清、王亚南、马采、容庚、商承祚、董每戡、詹安泰、王季思、王力、杨树达、钟敬文、朱谦之、杨成志、吴康、杨荣国、蒲蛰龙等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形成了以“严谨、求实”为特征的良好学术风气。中山大学也成为了中国南方文化与学术的重镇。
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中山大学取得了较大发展,已成为一所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多科性综合大学。目前,中山大学设有人文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政学院、岭南(大学)学院、管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物理科学与工程技术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教育学院等12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高等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拥有35个研究所、47个研究中心,37个学系,48个本科专业。共有5个国家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专业53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96个,还有2个硕士专业学位点。还拥有物理学、生物学、化学、数学、历史学、管理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古代文学、动物学、光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等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有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哲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等6个国家文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有中国第一个大学生体育训练基地。
全校有教职工3743人,其中教师1549人。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博士生导师210人,教授320人,副教授534人,讲师489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4人,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人选7人,近年来,共有9位教师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在校各类学生23070人,其中博士生550人,硕士生1776人,本科生9525人,外国留学生181人。
中山大学不仅师资力量比较雄厚,而且教学实验设备比较齐全。在全校77个实验室中,超快速激光光谱学实验室和生物防治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生经济动物繁殖、营养和病害控制实验室与植物基因工程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实验室,其设备和研究水平居国内外先进行列;近代物理、引力波探测、静电加速器、电子显微镜、同位素应用、计算、电化教育、测试等实验室(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图书馆藏书334万册,各类期刊万余种,并开展国际联机检索服务。1995年底,顺利建成规模可观的学校校园网。
中山大学地处广东,毗邻港澳,对外学术交流活跃。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所著名大学、学术机构和团体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其中有30多所签署了交流协议。每年派出大量人员到国外及港澳地区讲学、进修、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先后授予邹至庄、霍英东、曾宪梓、何善衡等为中山大学名誉博士,聘请了杨振宁、邹至庄、陈省身、杨庆、朱经武、丘成桐、沈元穰、钱庆文、饶宗颐、桥本初次郎、费尔班克、陈香梅、等一批知名学者、教授为中山大学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还聘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教师来校讲学、任教。
自国家设立重点大学制度以来,中山大学一直是全国重点大学之一,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建立首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学校有权评审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职称。中山大学已经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本科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唯一的研究生院,是华南地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历年来,中山大学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其中既有国家一流的专家学者,也有各级党政领导,更有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以及一批遍及海内外的企业家。[1]
改革开放以来,海内外校友和各界人士给予中山大学大力支持,捐建教学科研生活用楼、添置实验仪器设备、捐赠各类图书资料、设立奖教奖学金,累计各类捐助达3亿多元。霍英东、梁銶琚、何善衡、曾宪梓、姚美良、冼为坚、熊德龙、方润华、卢雪儿、朱孟依等分别捐资兴建了英东体育中心、梁銶琚堂、善衡堂、曾宪梓堂、永芳堂、冼为坚堂、熊德龙学生活动中心、方润华楼、马文辉堂、外语学院大楼等,岭南大学校友筹款资助我校岭南(大学)学院,兴建岭南堂、伍舜德图书馆、林护堂、黄铭衍堂、黄传经堂,岭南行政中心等,香港何氏教育基金会、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香港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基金会、美国岭南基金会,孔安道基金会以及美国、加拿大、澳门等地的中大校友会、岭南大学校友会,都给予中山大学很大支持。
1999年9月,中山大学与珠海市人民政府签定协议,合作建设中山大学珠海校区。珠海校区面积33平方公里,为中山大学在下个世纪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拓展了办学的空间,以此为依托,中山大学将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层次,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山大学座落在广州珠江之滨,校园面积45平方公里,康乐园中树木葱笼,绿草如茵;珠海校区依山面海,幽静怡人,是不可多得的读书治学的胜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走向新中国电影心得体会实用 观看新中国心得体会(六篇)
- 禁止燃放烟花的心得体会实用 禁放烟花爆竹的心得(6篇)
- 2023年孝亲敬长尊敬长辈心得体会报告(大全12篇)
- 最新分数的再认识一心得体会(实用20篇)
- 最新肺结核传染病宣传心得体会如何写(汇总8篇)
- 五一劳动采茶活动心得体会(精选20篇)
- 华为市场调查个人心得体会和感想 华为市场调查成功案例(九篇)
- 参观邢台博物馆的心得体会和感想 参观邢台园博园的心得体会(六篇)
- 2023年公司会议精神心得体会标题简短(汇总8篇)
- 法院法警队春训心得体会报告 法院军训心得体会(八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