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精选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8 14:15:40 页码:12
2023年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精选8篇)
2023-11-18 14:15:40    小编:zxfb

总结是一种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经历、成果等进行回顾和归纳的方式。如何撰写一本生动有趣的回忆录?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缺少活力、竞争力,并且专业技术人员留不住的现象。这种现象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因此,要提升国有企业的活力,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职员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对国有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特别重要。国有企业掌屋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控制着事关人民福祉的各种资源。随着市场经齐的深化改革,国有企业如何在残酷的开放经济体系中存活并强大起兼,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员工进行适当和有效的激励成为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竞争力、综合能力的必要选择,也是国企改事所要研究的重点部分。

当前劳动力供大于求,加之人们对国占企业的追捧,国有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夏顾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发展、只管企业效益不顾员工生活状况、只顾苦层感受不顾员工情感等现象,使得企业员工疲于应付当前日常工大大降低了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畏,一旦在企业遇到发展的困境时,员工也不会同企业共赴难关,受员害的最终是企业的利益。

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企世的激励方式也应该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才能更有成效。而多数国阿企业的激励方式往往一成不变,激励对象不明确,没有充分考虑员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层次员工的需求。

环境激励主要包括企业文化环境和工作环境两个范畴。企业文化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形成的规则;是一个企业的主要价值;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菅见和行为的规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与员工共同秉承的价值观、共同遵守的信念和共同实施的行为方式。现阶段,一些国有企业只是一味追求产值、效益,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企业缺乏一种激动员工奋发向上和一种凝聚员工与企业命运紧紧维系的精神力量。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巨大的,国有企业忽视其作用,将会使得激励效果事音功半。工作环境的安全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激情,影响员工的注意力与精力投入到工作中的程度。忽视环境的激励作用,认勾环境只是外部因素,对员工的影响不大,这种想法会影响员工的积.及性,甚至会导致员工的跳槽。

薪酬是激励机制物质表现的一种形式。完善拘薪酬体系要综合考虑到员工年资、能力、职务和工作绩效等因素,由基本薪酬、年资薪酬、职务薪酬、绩效薪酬及各种补贴和津贴等组成,可以全面反映员工对组织的贡献,使员工产生公平感。国有企业需要从自身行业角度出发,设计和完善“对外具有竞争性、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体系,充分发挥薪酬体系的激励作用。

公平性是员工管理中一个很重要的承则,员工感到的任何不公的待遇都会影响他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情者,并且影响激励效果。取得同等成绩的员工,一定要获得同等层次拘奖励;同样犯同等错误的员工,也应受到同等层次的处罚。如果做不到这一点,管理者则宁可不奖励或不处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奖惩司题时,一定要有一种公平的心态,不应有任何的偏见和喜好。虽然某些员工可能让你喜欢,有些你不太喜欢,但在工作中,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有任何不公的言语和行为。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人类的需要是不断随着低层次需要的`满足而逐步向高层次需要发展的。”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要因地制宜、合理地运用多种激励手段,根据员工不同阶段的需要以及内外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完善和调整激励机制,使企业在一个良好的轨道内运行。对于满足重点激励对象的较高层次需求要针对性地进行,比如,让其承担挑战性的工作、参与项目决策、制定工作计划、提案建议奖励等等,要想方设法使其发挥潜能实现自我价值,获得胜任感和成就感,留住人心,促进企业发展。

在激励时机的选择上,应本着使员工始终保持足够的前进动力这一用人战略思想,根据不同的用人需要,分别选择适当的激励时机。既可以再任务完成后给予奖励,也可以在任务过程中的任何阶段,给予中途奖励。例如在“急、难、险、重”等工作时,可以开展岗位立功竞赛,采取随立功随记功进行奖励;在单项任务时可以开展劳动竞赛,平时可以开展合理化建议等,对表现突出人员进行奖励。以追求最理想的激励效果。

文化本身就有一种激励功能,企业文化更是如此。实践证明,国有企业除了运用“奖金”和“分红”等经济形式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外,还必须运用精神激励形式,培养职员的“共存亡”意识、“集体观念”和“忠诚”、“奋斗”、“创新”等精神。而要完成这些任务,就必须依靠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国有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第一、要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启发员工对现实社会的正确理解,增强与社会的相容和沟通,在适应社会的同时,树立自身特有的精神素质;第二、要注意发挥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善于集中员工的意识,引导员工的情绪,形成共同的观念,并通过自身行为影响企业的精神倾向;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围绕企业的目标,着重解决员工的现实思想问题,在内容和要求上要讲究可行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接受生产力标准的检验,使员工从企业的发展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对企业的信任感依存感、荣誉感和归属感。

综上所述,人是企业诸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随着我国企业管理理念的创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国企人力资源激励方式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有效的激励方式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刘玉春,浅谈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xx(03).

[2]张红玉.对企业建立和运用激励机制的思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03).

[3]马尔托奇奥著,杨东涛,钱峰译,战略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二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各项发展项目都在积极稳定的开展,国家现代化建设速度加快,这对我国未来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性作用。事业单位在近些年中的变化很大,事业单位中各部门的发展都有较为显著的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是现阶段我国事业部门发展的重要目标,创新是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将对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进行细致的分析与思考,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创新;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人力资源管理改革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事业单位的发展至关重要。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总量较多,想要合理分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就要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目前我国对于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普遍较为传统落后,这就限制了事业单位的更好发展。创新改革是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中较为重视的内容,改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利用高效的管理方式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进行分配与调整,使事业单位人员最大程度发挥自我工作能力,这样将为事业单位减少一定的人力资源需求量。

1.1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背景

在我国发展初期,由于国家建设程度较差使得我国经济水平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差距,经济水平的落后不能带动我国其他发展项目。我国事业单位发展初期管理环节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对于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分配不够合理,这就导致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事业单位人员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自身作用。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渐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也在进行基础的改革发展,对于以往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进行解决与完善,使我国事业单位总体发展方向有了较好的调整。

1.2重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对于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的改革过程中,要对以往传统低效的管理方式进行改进,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发展基本状况,对于事业单位所需要的人力资源总量进行调整,事业单位各部门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所以对于人力资源数量的要求也不同。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不仅要制定合理的管理机制,还要对各部门人力资源的总量进行必要调整,在保证事业单位发展活力的基础上适当减少人力资源的需求量。以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浪费的状况较为严重,这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重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改革能够极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我国发展竞争力。

2.1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核机制欠缺

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的基本工作能力自身素质的要求较高,所以要定期对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进行相关的考核。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考核机制重视程度较差,导致相关的考核内容无法正常进行,这就进一步影响到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产生不利影响。事业单位只注重各部门的总体工作完成情况,对于部门各人员缺少单独的考核,使得一些工作能力存在较大问题的工作人员存在,影響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

2.2人力资源管理中竞争奖励机制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针对事业单位各部门的发展,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一级部门进行相应的奖励是十分必要的,这样能够促进良性内部竞争的产生,增强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但是目前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竞争奖励机制不够完善,使得内部良性竞争无法形成,对于工作能力强的个人也缺少相应鼓励,事业单位总体工作积极性较差。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于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竞争奖励机制的完善十分重要。

2.3人力资源管理中社会保障机制不明确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生活水平也随之有了较为显著的加强。事业单位作为较为稳定的国家单位应该对其各部门人员有较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够明确,这就引起事业单位各部门人员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从而对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稳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社会保障机制不明确对于提高事业单位部门人员的待遇有较大影响,在我国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得到解决与改进。

3.1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

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中存在工作效率较低以及工作质量较差的原因主要就是相关人员的基本素质以及工作能力较差,所以想要使我国事业单位得到较好的发展,首先就要制定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对我国事业单位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选择。在其工作阶段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再合适的时间内进行各部门人员的考核,考核的内容与其日常工作相关,并提出适当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考察其基本素质及能力。

3.2重视社会保障机制的重建

事业单位与我国大多是其他工作单位相比较为稳定,所以对于各部门人员的社会保障机制重视程度较高,现阶段想要明确我国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基本内容首先就要重建社会保障机制,使我国事业单位对于各部门人员的社会保障基本内容进行规定。

在我国目前的发展过程中,事业单位与以往相比有较好的进步。但在进步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完善的问题,创新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对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相信经过我国事业部门的不断努力,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将会有大幅的提高,我国事业单位也将达到新的发展阶段。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三

薪资按照基本薪资加岗位津贴,不享受绩效薪资, 转为正式员工后方可享受绩效薪资.

.经考试合格被录取者,正式员工一律与本公司签定劳动合同,劳务工与本公司签定劳务合同,不签合同者不得在本公司上班.

.劳动合同第一次签订期限为一年.续定期限为1~3年(视岗位而定).在本公司服务连续满十年者,可签定无限期固定劳动合同.劳务合同一律半年一签.

员工严重违反本公司员工手册或规章制度的,本公司有权解除劳动合同,(严重违纪类型详见奖惩条列;员工在本公司不能胜任自己从事的岗位,或经常违反本公司规章制度的,本公司有权到期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终止后,由管理部办理退工手续.

总经理,营业副总,管理部高级经理的任免由董事会决定,各部门经理,副理,劳动合同的终止或解除分管副总经理提出意见,报总经理决定,其他员工劳动合同的终止或解除由各部门经理提出意见,管理部审核决定.

员工要求解除劳动合同应提前一个月以书面形式提出,并按照辞职流程办妥手续后方可辞职,员工若未按规定办理手续即擅自离职,本公司将扣发一个月的薪资.

员工若在合同期满前要求离职,应按合同约定支付赔偿费.

员工考核和流动:

a.建立本公司合理流动制度,采取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从而激励员工积极性和责任心, 保证本公司员工队伍正常的新陈代谢,保证本公司佣工制度的活力.

b.专柜营业员每年保持10%~20%左右流动率.本公司管理人员无其他情况原则上每年保持1~2人的流动率.造成流动的形式为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及岗位变更.

对工作能力强,工作业绩出色者,本公司可给予员工升职或将劳务工转为正式员工.晋 升后头三个月为试升期,试升期的薪资不做调整,试升期满,符合要求的则由本公司正式委任该员工,其薪资福利标准也相应调整标准至新职位标准.

员工培训教育:

本公司吸引国外企业员工培训的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建立一套科学的.员工培训制度,保证本公司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本公司发展目标的需要,培训基本类型如下:

a.岗位培训:

本公司对全体员工进行统一岗前培训,成绩合格者方可上岗.

b. 岗中培训:

本公司将根据工作和业务需要对员工进行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员工也提出自我能力 开发培训,但需要本公司签定关于培训时间,培训费用以及本公司服务期限的合同.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注重的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解决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潜力与爱好的实现、个性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不仅能够使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且能够从各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创新素质,为成为创新型人才打好基础。同时,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增强其职场竞争力。

2.对教师而言,促进教学相长,提升自身创新能力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的实施,不仅需要教师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式以及实践教学过程等进行基于创新教育的重新设计和优化,提升创新教育教学效果,而且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表现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给与及时鼓励与正确引导和评价,从而完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同时还能从教学过程中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中现实需要创新的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创新思路,提升自身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

3.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专业建设,促进专业特色形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包含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突出实践教学是专业性质的要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能够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基于创新教育的优化设计,提升实践教学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专业建设的目的。同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和教师创新能力的提升,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创新有着重要推动作用,由此进一步会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形成。

1.目标全面性原则

目标全面性原则是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紧紧围绕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这一人才培养目标,把构成创新素质的各方面要素看成是一个有机的、相辅相成的整体,全面促进各创新要素品质的健康发展,从而实现创新素质的整体提高。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四个方面。其中,创新意识是一切创新活动的认识基础和实践出发点,是创新的前提条件;创新思维是创新活动开展的操作系统,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创新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它把一切潜在的创新变成客观的现实;创新人格是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方向性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就是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进行全面培养的整体性建设工程,目标具有全面性。

2.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原则是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长期以来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将受教育者变成被动者、被决定者、服从者、从属者,他没有相对独立性、缺乏自主性、不是创造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必须坚持学生主体性原则,以提高改革的有效性。

3.系统渐进性原则

系统渐进性原则是指在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改革过程中坚持系统整体完整性和系统发展渐进性。一方面,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课程之间及各教学环节之间的密切配合与相互衔接,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管理体系和保障体系要互为支撑,形成完整的系统;另一方面,遵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系统性与认知的循序渐进性来安排基于创新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模块化组合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知识基础与能力结构,四年一贯、渐进性、分层次、有序扩展学生的知识范围,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

1.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观念改革是前提

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实施需以创新教育观念改革为先导,创新教育作为一种与知识经济时代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不仅体现在教育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变革,而且更为注重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强调的是所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形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观念改革要改变守成教育价值观,实现工业时代的“标准型”的育人观念向信息时代的“创新型”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转变;实现封闭式实践教学向开放性实践教学的转变;实现从考评师生传承知识的效果向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形成效果考评的转变。

2.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革是关键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目标体系起引导驱动作用,对目标体系的重新设计是改革的关键。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改革要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改革方向性总目标,进而确定基于创新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操作性课程目标,也即确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创新能力和必须进行的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和实践技能训练,进而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讲授目标与技能目标分解落实到课堂、实验、实训、实习、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中。

3.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核心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实验、实习、综合设计、创新活动四个方面。创新教育实验教学改革应重视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上下功夫,充分挖掘学生创新潜能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对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手段进行创新;创新教育实习教学改革从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所对应的培养能力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在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过程中贯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综合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需从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等分别进行,如对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进行一体化指导;创新活动的改革重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以及教师的科研课题等,其本身是创新教育的主要手段,可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创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4.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是保证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在整个实践教学体系中起到信息反馈和调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改革的重点有三方面:一是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责任机制的建立,强调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岗位职责;二是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实行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的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三是创新教育实践教学激励机制的建立,采取措施调动教师参与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对指导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给予奖励,同时,激励学生主动参加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如设立创新学分,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5.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改革是基础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仪器设备、实践场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保障体系改革一方面需要加强创新教育实践教学师资的力量,主要是对教师创新教育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积极性的提升,另一方面是对实验室设备、实习基地建设的加强。只有创新教育实践教学保障基础落实了,才能满足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目标的要求。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五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对公民在年老、伤残、疾病、失业、生育、面临生活困难以及遭遇灾害时,由社会和政府依法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从而使公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保障的一项制度。由此可见,要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其责任主体是政府或国家,因为也只有政府或国家才能够保障公民的“生存权”,才有能力维护这一项人的基本权利,并按照公平兼顾和效率的原则来使公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1.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愈发激烈,而收入的分配机制又与竞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就造成分配不均的现象,从而造成贫富差距,并且这个差距会不断地拉大,而实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就能够将社会所有成员的收入再次进行分配,将高收入人群的部分收入适当地转移给低收入人群,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这样就能够使社会矛盾得到缓解,促进社会公平。

2.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逐渐拉大了收入的差距。我国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相比,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相比,不管是收入还是消费水平差距都十分明显。如果这样的差距继续拉大,社会矛盾会越来越突出,不利于社会稳定。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的要求就是要达到人民共同富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就能够有效地缩短公民的收入差距,保障公民基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保障社会的和谐稳定的发展,实现城乡共同进步。

1.我国对于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没有统一的方案。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就目前看来,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针对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思想,并没有具体可行的改革思路。由于没有统一的方案,地方政府也无法全面深入地进行改革,因为如果地方出台的政策与国家出台政策发生抵触,将会损害参保职工的利益,增加转制的成本。这就导致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停滞不前,面临着进退两难的局面。

2.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遇到了巨大阻力。在乡镇事业单位中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中,方向是向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并轨。由于二者在待遇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乡镇事业单位又没有建立职业年金或补充养老保险,所以乡镇事业单位中的职工都认为二者并轨后自己的养老待遇将会大幅下降,因此大家都对制度的改革采取消极的态度,使得改革遇到了很大的阻力。

3.国家财政投入的减少使基金的支付难以为继。目前我国对养老金的财政投入在逐步减少,很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依靠的是基金的积累,所以基金的.支付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有些随着事业单位中退休人员的增加,会渐渐面临支出增加、收不抵支的问题,使得基金不堪重负。而有的地方已经出现了入不敷出的现象,只有向当地的财政借款,来保证乡镇事业单位养老金的按时发放。

1.国家应该尽快拿出统一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方案。由于缺乏统一的方案,我国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缺乏动力,举步维艰。如果国家制定出统一的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方案,那么将有利于规范各地方不同的做法,减少制度转接的成本,使改革继续得到深入和发展。

2.注意改革前后待遇的平稳过渡。目前我国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基本的养老保险制度还未成熟和完善,也还没有建立起补充养老保险或是职业年金。由于我国乡镇事业单位的职工和企业的职工在养老的待遇问题上存有较大的差距,如果盲目地将二者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合并运行,可能会加大制度的摩擦,增加分配的矛盾。所以为了使矛盾得到缓和,我们要设置出二者并轨前合理的过渡期,放慢并轨的脚步,逐步缩小二者的差距。

3.在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之前,不能过早地减轻财政负担。如今我们要建立起的是由个人、单位和国家三者共同负担的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这样的制度建立就是为了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但目前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如果财政过早地将负担甩开,那么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一些能力有限的乡镇事业单位将无法为全体职工缴纳社保费,从而引起职工的不满,激发社会矛盾。所以只有逐步的完善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从根本上减轻财政的负担。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稳定,促进社会的公平,缓解社会的矛盾。目前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面临着种种的问题,国家应尽快出台统一的改革方案,让这一制度的改革在各个地方得到深入的发展,从根本上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推动社会的进步。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六

人力资源,又称劳动力资源或劳动力,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和。

目前,人力资源工作主要有招聘、人事手续、薪酬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改进和挑战,能保证人力资源基础工作有效进行。但从整体看,人力资源工作处于人事管理阶段,谈不上人力资源,主要从事招聘薪酬及手续办理的事务性工作,人力资源没有得到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管理尚未分开,仅是综合管理部,重视度不够,不足以保证企业平稳较快发展;管理部编制不齐全,人员素质与专业程度不高处于人事行政管理阶段,无法进行大刀阔步的改革。

行政管理六个模块混沌未开,未细未全。行政管理工作主要以项目管理,会议外联管理、后勤安保管理为主,稍微涉及文印资质管理,采购资产管理,而对于流程制度管理、档案资料管理仍做得很不到位。

人力资源管理亦如此,以人事事务管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六个模块都略有涉及,但都仅是皮毛,事务性的而已。其中绩效考核、培训开发、人力资源规划、员工关系管理四个方面尤为欠缺。

从各部模块:

组织架构方面:

首先,现今的组织架构以人为基准划分,部门、车间、科、组、班之间权属不清,因为权属关系不够明确。

再次,岗位说明书“年久失修”,部门新增岗位和业务流程调整后,各岗之间的权属关系、职责是以口头方式确定,致各岗、各部门之间存在扯皮现象,影响工作效率,同时也使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展开。

招聘录用方面:

招聘流程尚未规范,随意性较强。具体表现在人事的录用基本由部门决定,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不专业性,招聘制度得不到有效实施,薪酬确定无参照标准,员工流动率偏高等。

培训开发方面:

培训工作的焦点集中于应付外部评审,忽略培训的重要性。入职培训制度尚未实施,仅进行过短暂性、临时性的培训,缺乏培训制度和体系。

绩效考核方面:

首先,公司现行的绩效考核是以公司整体业绩为基础,随业绩变化而上下浮动的奖金制度,对个人的积极性几乎没有作用,如此,缺乏对员工高绩效行为进行强化,也缺乏对员工低绩效行为进行纠正。

其次,纠正员工错误行为的方式以惩罚为主,一定程度上对造成员工许多不满的累积,降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员工关系方面:

忽略员工意见的收集与反馈和改进,没有形成民主公平的选举体系,缺乏对员工的关心理解,缺少常规化运作的活动项目。另外,服务态度仍需改进。

干部管理方面:

缺乏人才梯队建设制度;缺乏晋升人选的选择与考察制度;缺乏对管理干部的考评培训等。

缺乏完整有效的制度出台程序和制度;制度管理缺乏系统性;很多员工不知道有什么制度,故而不知道该如何遵守。管理者具备一个错误意思:人传人。所有制度都必须有权力部门公开发布,具备权威性和可考性。

以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主因是人员配备不健全,专业素质匮乏;次因是奖惩不科学,激励不足。其三是领导缺乏重视,想改变却没决心。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管理跟不上,就会遇到瓶颈,难以再向上发展;过去能适应的管理思想和风格未来未必适应,因此如若要保证基业长青,不同阶段就必须对管理做不同要求。针对企业现状及以上问题,可改思想、转作风、拟计划、定决心,用三五年的时间,完善人力资源管理。

改思想:客户的满意源自于员工的满意,想客户满意度提高,只需提高员工满意度即可。因此,首先必须转变思想,凡事“以人为本”,即以员工为根本,树立为员工服务的意识,那么人力资源工作的服务满意度定会大幅上升。

其次,培养系统思维。做人力资源工作不能仅局限于“过去是怎样做”或“一直以来都这样”这样的思维中,而应培养怀疑锐进的精神,敢于对工作流程提出怀疑进而提出改进意见。

其三,培养良性竞争思维。工作没有竞争,就如同一滩死水毫无生机。但竞争是良性竞争,是基于不甘人后的'态度去努力超越别人的竞争,而非勾心斗角,想致人“死地”,通过贬低别人来提高自己的竞争。

以上三点可以通过培训实现。

转作风:第一,人力资源工作除基础性事务工作外,其余均系较大项目,并且作用慢显,因此施行过程中耗时长,阻力大。所以完成人力资源制度的改革首先不能雷厉风行,应在每个项目施行时拟定好计划,实施进程,权属关系以及责任声明等,并由高层领导签署执行文件;其次安排等级相对应的人员负责跟进,否则一旦产生阻力便难以协调。第二,人力有限、资源有限,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有些人力资源项目可引进外部专业机构,无需事事躬亲。

拟计划:首先对人力资源工作进行一次体检,列出关键项目,分模块列出,按轻重缓急、先后顺序列好。根据企业实际,分析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联系,如先有岗位说明书才有招聘与培训,先有职位价值体系才有宽带薪酬实施基础等,定好改进时间长短,达到效果如何,然后交付实施。

定决心:人力资源事务基础工作由下而上,由基层员工主导完成;而人力资源项目工作,由于作用慢显、甚至不显,需从上而下,才能进行真正的改进,完善。所以,要实施人力资源项目必须是高层领导认为有必要实施,并且有决心实施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拟好计划,认为可行的情况下,下定决心。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工作任何人都能做,出现问题也能解决,但真正防止问题出现,提高人力资源效率,为企业业绩绩效服务,还需有专业的从业者:具备思维,掌握技巧,善于改进,敢于担责。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七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要以及经济实力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水平的退休收入保障的员工福利制度。企业年金与法定强制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个人商业储蓄养老保险共同构成了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三大支柱”。从宏观角度讲,企业年金既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也不同于商业性的人寿保险,实质上是对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一种补充,直接目的虽然是为了激励员工的劳动积极性,但客观上会提高劳动者的退休养老金水平。从微观角度讲,企业年金一般被企业视为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薪酬管理或员工福利管理项目,是企业为了吸引、留住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向员工提供的一笔退休金。

我国企业年金的出现,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些行业为了更好地保障企业员工退休后的生活,率先探索和建立起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这是企业年金的源头。20xx年12月,国务院颁布《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决定20xx年在辽宁省首先试点,首次将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更名为“企业年金”,并明确企业年金举办单位可以享受税前列支的税收优惠政策,即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以从成本中列支。同时,该方案还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

20xx年是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一个重要年份,为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主管部门发布了多项有关企业年金的规章,对企业年金的建立与运行进行相应的规范。20xx年1月6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同年2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公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上述两部规章都是自20xx年5月1日起施行,对企业年金的建立、运行及管理进行了规范。20xx年12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了《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暂行办法》,自20xx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章对企业年金基金管理机构资格认定的程序、标准等进行了规范。

对于企业年金的所有者———员工个人来说,企业年金属于私人经济范畴,是一种私人性质的产品。一般来说,企业年金基金在经营中独立于举办单位的资金和业务,即使举办单位破产,员工仍然可以领到企业年金。因此,企业年金是以民间储蓄为基础的私人养老金。企业年金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主要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不同点:

1.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般是政府强制实施的、统一的养老金计划,管理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由政府统一安排,政府机构进行管理。企业年金计划一般由企业自愿决定是否建立,并利用市场机制来自主选择合适的管理和运营模式,弹性较大,灵活性较强。

2.养老金是公共产品,而企业年金属于私人产品,因此政府对企业年金一般不直接承担责任。政府对企业年金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推动立法、税收政策和适度监督管理等方面。

3.基本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一般采取现收现付制,通过代际赡养来提供养老保障。企业年金则大多采取完全积累制(法国是唯一的例外,采用全国统筹、现收现付的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实行个人保障,以个人账户方式记载每个员工企业年金的企业缴费、个人缴费以及投资收益、利息等全部资产。企业年金个人账户全部资产归员工个人所有,不能调剂使用。

4.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机构管理和运营,保值增值的手段通常是银行储蓄和购买国债,同时也可以投向证券市场,但确保安全性为第一原则。企业年金主要是通过资本市场如各种金融机构来运作,投资手段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基金的投资收益率。

5.基本养老保险强调社会公平原则,收入再分配的色彩突出。企业年金更注重效率原则,在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战略中是具有长期激励和保障功能的福利手段。

企业年金是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为企业员工设立的一项福利制度,目的在于提高退休员工的生活水平,满足人们对较高层次生活水平的追求。企业年金可以起到增加企业凝聚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长期激励和保障的功能,因此,企业年金一般被视为员工福利计划的一部分,组成企业员工的薪酬体系,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总量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对企业年金的实施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够将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有机地结合、发挥出企业年金制度的激励功能,成为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初衷是鼓励熟练工人继续为企业忠实地服务,解除将要退休的老员工工作能力下降的后顾之忧。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说明企业年金与企业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获得了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补充基本养老保险,提高劳动者的退休待遇。对于国家来讲,企业年金有利于分散养老保障责任,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因为企业年金计划的建立使降低国家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具有了可能,对于个人则分散了老年收入的风险,也提高了退休保障的水平。在工业化国家,企业年金的目标替代率一般为20%~30%,与公共养老金合计可达到60%~70%的总替代率水平。在我国,按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设计,劳动者退休后的收入保障将主要来自三个方面:(1)法定的基本养老保险;(2)企业年金;(3)个人储蓄性保险(如商业性人寿保险或储蓄等)。因此,企业年金是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

2.促进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完善,有利于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企业年金属于完全积累型福利机制,并采取个人账户制,每个人的企业年金账户存续期均长达数十年,因此企业年金在抑制消费基金的膨胀、提高国民储蓄率的同时,又能够形成可以用于长期投资的资本,这笔资本一旦进入资本市场必然会衍生长期投资和高收益的金融工具。此外,企业年金的本质是员工工资收入的延期支付,工资和企业年金的相互作用可以促进按劳分配和减少员工不辞而别或故意违反劳动合同的现象,企业年金的实施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会等组织的发展,从而对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和改善企业与员工的关系具有促进作用。

3.企业年金为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采用的收益分配形式。在企业员工的收益分配中,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以及津贴等均属于现期或即期分配范畴,而企业年金属于延期分配范畴。由于多数员工尤其是中老年员工会关心自己未来的长远利益,年龄越大越看重退休后的收入保障。因此,企业还需要有为员工长远利益着想的收益分配机制,企业年金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有效工具。

4.企业年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强企业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福利越好的企业对劳动者越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企业年金按照效率、激励原则建立,工资收入高、工作年限长的员工可以积累更多的养老金,这样就有利于树立员工长期服务的意识。同时,企业年金是企业自主创立的,通过企业年金的实施,可以将企业和员工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员工真正产生归属感,其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也会不断提高。

5.企业年金的运营还会给员工带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企业年金基金在个人账户的积累和储蓄过程中,都要进行投资经营,以获得较高收益。与员工相比,企业在金融方面具有管理运营优势,尤其是当这种投资由专业化的投资机构进行时,其安全性与收益性都会较高,这显然是普通员工个人很难做到的。因此,由企业通过市场运作的方式对企业年金进行投资运营,可以使员工获得更为丰厚的收益回报。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一项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增加员工的凝聚力、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有着深远的影响。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发挥企业年金的福利特点,实现其长期激励和保障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就有必要对企业年金制度的认识观念、设计理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1.在建立企业年金的认识上,企业和员工都要转变观念,树立长期发展意识。我国一些企业过分依赖于员工的短期性或物质性福利,认为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建立企业年金制度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同时,我国企业员工的自我保障意识不强,对企业年金制度缺乏认同。这就需要企业和员工充分认识企业年金的福利特点。事实上,由于企业年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企业缴费,企业年金在本质上是企业薪酬分配方案,对企业年金开始建立阶段有可能会增加成本。但是企业年金较多地反映了企业和员工的需求以及企业文化的特征,使得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可以更好地配合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如果企业实行年金制是从人力资源投资的角度去理解,实施过程中与人力资源战略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长期激励和保障的作用,这种投入就会产生效益。作为宏观指导者的国家,需要从政策层面上提供激励措施来支持企业年金的发展,使企业和员工都能够从企业年金的设立中得到实惠。同时,也要在员工中加大对企业年金制度的宣传力度,加快相关法律条文的制定,使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既成为公共养老保障的重要补充,也成为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的重要实施手段,从而推动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

2.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理念必须体现两个原则:(1)要反映企业年金制度作为福利项目的本质。企业年金在缴费形式、经办机构、保障待遇水平及政府责任方面都与社会保险截然不同,是企业自身实施的福利项目。因此,企业年金的设计应当追求灵活性和针对性,将年金作用的发挥与员工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企业年金的长期激励和保障功能更加明显。在我国,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通常是经济实力较强的国有企业、垄断企业、小企业一般未考虑建立企业年金计划。(2)企业年金的设计要与企业文化和人力资源管理目标挂钩。从赫茨博格的双因素理论出发分析,企业年金制度是同时具有保障和激励双重功能的福利制度,能够稳定员工队伍和激励员工。我国企业管理者需要在明确现代企业制度、理解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角度出发,找出最适合自身企业的年金设计方案。

3.在企业年金的管理上要确保制度的内部公平性。企业年金。

作为企业的福利制度,要发挥激励功能,就有必要按照员工工龄、等级、知识水平、生产贡献等客观存在的差距给予员工不同的年金权益。在打破传统的薪酬平均主义的基础上,反对年金制度受益的不公平,防止企业年金管理歧视现象的出现。当前,在我国一些企业中,企业年金的管理不够规范,漏洞比较多,使得借企业年金制度寻租成为可能,企业管理者利用决策权将企业年金变成提高自己收入的工具,拉大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造成企业年金分配上的不公平,这就导致企业内部的矛盾,降低劳动生产率,无疑也弱化了企业年金的人力资源管理功能。国家作为企业年金制度的最终监督者,要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相应监管,同时,制定相关的年金管理办法和条例,规范企业的制度运作。此外,在企业年金制度管理中,要加大员工的发言权,增强工会的力量,完善企业内部谈判机制,使员工参与到企业年金的管理中来。要确保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由于企业年金的发展不仅需要相应的立法规范和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政策的支持),还需要有健全的资本市场,以及合格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投资机构等,而公共养老保险的定型与成熟则是企业年金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尚未完全成熟的条件下,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下,尽管国家主管部门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我国的企业年金仍处于初期阶段,发展速度比较缓慢,在机制设计和制度运行中也存在许多问题,亟待在实践中研究解决。

人力资源制度改革篇八

**市2008年末全市总人口822.75万人。其中,男性人口420.80万人,女性人口401.95万人;农业人口573.52万人,非农业人口249.23万人。

2009根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市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415.98万人,其中,男劳动力205.66万人,占49.44%;女劳动力210.32万人,占50.56%。目前,已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127.56万人,其中县市区外务工人数为110万人,外出务工地主要集中在山东沿**市、北京、天津、珠三角和江浙一带。目前全市储备外出务工岗位信息仅有2.73万条,返乡后有须继续外出务工需求的3.4万人,加之年内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从外地收集的可靠岗位信息数量上已不能满足需求,2009年四季度,人力资源市场共提供岗位43149个,进入市场求职的各类人员46845人次,岗位缺口数为3696人,相比三季度6010人的缺口,虽然略有收窄,但劳动力资源总体依然供过于求。本季度进入市场求职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5550,占全部求职人员的25.49%。另据统计,**市农村劳动力自发性转移的占56%,通过亲朋好友介绍出去的占20%。

目前所掌握的资源主要包括:一、**市**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学院等高校及几所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二、**区和**县的几个乡镇。

主要渠道是学校就业办、市人力资源市场、县乡就业服务所、**电视台广播电台广告;另打算开办人力资源dm报纸,通过纸媒进行宣传和招收人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