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反思,是一种进步的动力。写作时,我们要注重逻辑性和条理性,确保文章表达清楚明确。总结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自我激励,给自己以正面的肯定和鼓励。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一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84~85页。
1、经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索过程,理解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2、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的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转化中发现内在联系及推导说理。
多媒体课件,红领巾,学具(两个完全相同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任意三角形若干个)。工具(直尺、剪刀)。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复习旧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复习旧知时,单凭教师枯燥的提问,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学一开始,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动态地将旧知识展示在学生面前,以感染学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如果只有教师的讲解、演示,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新知。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打破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弊端,精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发挥多媒体的功能,通过“变色”、“闪烁”、“声音”等手段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点击课件)。
这个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
电脑动态演示割拼的转化过程。
学生口述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生可能会说:求出它的面积。
合作交流1、谈话启思。
2、操作探索。
(1)四人小组合作进行操作、探索。
(2)小组汇报、交流、展示。
学生可能会拼出以下图形:
(3)课件演示拼出的各种图形。
(4)设疑:
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
通过操作,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样的两个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
你能不能很快的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老师有一种方法,能很快的将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想学吗?
电脑演示转化的动态过程。
(5)找关系。
师: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有什么关系?
课件出示:
a.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原三角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b.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原三角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c.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6)汇报。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用电脑演示。
(7)尝试推导说理。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3、探究用一个三角形进行割补转化推导。
师:下面我们来观察电脑上是怎样操作的?(点击课件)。
师:同学们若有兴趣,课后可以继续探索不同的割补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学生观看运用割补法将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过程。
拓展提高。
1、(出示红领巾)这下你会计算这条红领巾的面积吗?计算它的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你能估计一下它的底有多长吗?(课件出示红领巾)。
一条红领巾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看图计算面积。
3、你认识这些道路交通标志吗?谁来说说。
(课件出示)。
师:我们学校处在交通繁忙的三*路口,车辆较多。为了同学们的安全,交警叔叔想用铁皮做这样两个标志牌,(点击课件)。
你来帮他们算算需要多少铁皮?
4、判断。
(1)、一个三角形的底和高是4厘米,它的面积就是16平方厘米。()。
(2)、等底等高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一定相等。()。
(3)、两个三角形一定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的底是3分米,高是20厘米,它的面积是30平方厘米。()。
5、课下请同学们找一个三角形的实物进行测量,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估计底的长度。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做完后集体订正。
学生口述列式。
通过图3知道要用对应的底和高计算面积。
学生说说自己认识交通标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话想对同学们说,你最想说什么?(点击课件)。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1、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教学情景。
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创设情景,能生动直观地将教学信息再现于学生的感官。教学情景创设的好,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在完全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及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其推导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有相似之处。因此,我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搜索并下载有关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课件,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样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索目标与方向。
2、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本节课,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利用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拼一拼、一摆、移一移等方法将两个三角形拼成各种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发现只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才能拼成平行四边形,但学生不会用旋转、拼移的方法。这时,我恰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将两个完全相同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能很快的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这样非常直观形象的展示转化过程,学生在好奇的氛围中掌握旋转、平移的方法。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并再次观看多媒体课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与原三角形的内在联系,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新知识,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割补法是学习几何知识很重要的方法。在推导平行四边行面积计算公式时,学生已初步掌握了割补法。本节课中,当学生用旋转、平移的方法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后,我又设计让学生运用割补法,将一个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这一环节由于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有限,对于割补法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动画,直观地展现几种割补方法,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3、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
练习的设计除了注重趣味性和层次性外,更注重现实性。本节课的练习除了围绕重点设计基本练习巩固新知识外,还设计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练习题。为了节约教学时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练习题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设计了让学生认识道路交通警示标志,并计算两块相同标志牌面积的课件,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对学生进行了交通安全教育。
总之,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对学生主体性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教学中教师适时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丰富的情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过程,发挥了最佳的教学效应,从而激励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二
《三角形面积》这节课的内容是在平得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去理解和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根据课程新理念,让学生自主来学习,师做适当的相应指导。因此,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拼拼摆摆,动手操作,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分别将三组中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比较每个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各部分间的关系,同时在操作中向学生渗透旋转、平移的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知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都很积极、很投入地动手操作,极大调动了学生思维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但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不够多,再就是学生观察对比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底和高的关系时,表达的不够完善,这是本课中的缺憾。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合作精神。
在这节课中,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有何不同,是值得引导学生去发现的问题,只有发现了不同之处,才能进一步去思考、去探索研究三角形面积公式中的“除以2”是怎么来的?也才能在今后的计算中省去不必要的麻烦。在探讨这个问题时,也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决不能包办代替。小组讨论既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又可活跃课堂气氛。
三、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新课程非常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新课改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强调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三角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我补充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比如:学校要整修三角形的花坛,求整修的面积,要制作一个三角形与正方形等组合而成的宣传刊版,求刊版的面积等等,学生尝到了应用知识的快乐,课堂气氛很活跃。
此外,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平时教学方式上的不足。例如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我有时操之过急,没给足够的时间,就自己说出来了。还有就是对于重难点的突破有点儿急于求成,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给学生及时的引导,课堂逊色不少,同时使学生在后面的练习题中解决问题显得吃力。
以上就是我在这节课后做的简单的回顾,很多环节需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完善。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三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是青岛版四年级教材下册28、29、30页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生经历了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后学习的。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经历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通过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推理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学具准备:每人准备六张三角形(相同的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各两张)纸片。
学习重点: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角形的面积》这节课在设计时是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外拓展三部分构想的。
在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时,发给他们预习导引卡,让他们根据预习导引卡进行自学本节课的内容。预习导引卡中的“迁移猜想、操作转化、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环节给学生一个探究这节课的重难点的扶手,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就可以完成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三道试做题,让他们对自己的预习进行自我检测,利用预习导引卡奏响课堂学习的前奏曲。
课堂学习分为五个环节进行的。首先是专项训练——面积单位间的换算练习;二是确定知识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三是交流汇报,突破重难点,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四是自主总结、质疑释疑,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交流、总结,让学生说出自己的遗留困惑,或者说说自己不同的想法;五是自主练习,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其中第三个环节: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是这节课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体验公式的推导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智慧的双手能创造智慧的头脑。”让学生的小手动起来,让学生的大脑转起来。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首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反馈汇报,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将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的底、高、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逐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情感和态度也可以得到发展。
课外拓展是让学生试着去求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感受数学学习是丝丝相连、环环相扣的,利用转化的思想继续数学研究。由此,把课堂学习引向课外探究。为什么把求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作为课外拓展呢,就是因为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和梯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有学生好奇的问我,怎样求圆形的面积?我看到了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我也看到了他们体验到了成功后的喜悦,他们对于新知识不再是无动于衷,而是一种主动地态度要求去探索、去深究。
以上是我的教学设想,由于我的教学经验不足,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达到这个目标,我感觉本节课还存在不少问题。在此,真心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于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谢谢大家!
附:
六度:教学目标的适切度。
学生学习的参与度。
学习方式的自主度。
小组合作的有效度。
练习设计的层级度。
拓展延伸的合适度。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四
一、练习
二、总结一、第5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二、第6题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三角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6cm,高3cm;底3cm,高6cm;底9cm,高2cm;底2cm,高9cm;底1cm,高18cm。
三、第9题
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再测量。
四、第10题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4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通过今天的练习我们对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运用就更加熟练了,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要多用它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五
:从不会计算的面积图形中揭示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1、玩游戏,小组内交流问题。
师:刚才同学们玩了一次折一折的游戏,想不想再继续玩?(想)好,现在我们再来玩一个。请听好要求:拿出信封里面的学具,从中找出两个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一拼,看你能发现了什么?同时在拼时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课件出示以下问题)。
a、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出什么图形?
b、拼成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c、拼成的图形与原来每一个三角形有什么联系?
(学生在小组里动手拼一拼,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六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和比较,使学生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
教学重点:
掌握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一对,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课件)。
“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时,运用了什么方法?”
“通过割补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什么图形?”
2、揭示课题:“同学们周日预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板书:三角形的面积)。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通过预习,同学们对于三角形的面积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我们现在就要考查同学们预习的效果,如果有疑问,你看一看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是否把它解决了。”
“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在我们没有预习前是一个陌生的知识,同学们想一想,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是否可以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把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图形呢?”
2、小组学习:拼组三角形。
让学生拿起桌面上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这两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完全一样”)。
以此引导学生观察另外两组三角形。
“同学们想一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否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呢?而且拼出图形的面积还会计算。”
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完成后汇报、交流。
3、通过观察、分析和计算,总结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老师把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放大了贴在黑板上,同学们注意观察,听老师的提问。”
“每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求出来吗?”“为什么?”
学生答出以后,写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这样能求了吗?”(板书算式)。
“如果让你求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通过我们上面求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同学们看一看,三角形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个和第三个同样讲解。
“同学们看一看,通过我们的实际操作和列式计算,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些结论呢?”(课件出示,填空)。
“你们可以总结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底×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几个条件?是哪几个?
4、应用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独立计算,解答后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略)。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七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八
三角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会应用公式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同时加深三角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的特征;在学习长方形面积、正方形面积以及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已经学会割、补、移等方法,也学会了把未知的学习问题转化为已知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这课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和能力基础。
1、经历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公式的意义。
2、理解三角形的底和高与“被转化长方形”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数学应用价值,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理解三角形是同底(长)等高(宽)长方形面积的一半。
一、导入阶段。
通过故事情景产生生活中三角形比较大小的问题:
2、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比较呢?
小结:运用透明方格纸来比较三角形的大小是一种方法,但你感觉怎样?
二、探究阶段。
(一)画三角形。
1、每个学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按要求画三角形。
操作说明:
(1)以长方形纸的一边作为三角形的底边。
(2)以对边的任意一点作为三角形的顶点。
(3)连接顶点与对面的两个角。
(4)你画了一个什么样的三角形?
2、大组交流。
4、观察已画三角形与长方形之间的特殊关系。
(二)实验。
1、剪拼三角形。
操作说明:
(1)剪下你所画的三角形。
(2)将剩下部分拼到剪成的三角形中。
思考:剩下部分拼成的三角形是否与剪成的三角形一样大?
(3)填写实验报告。
2、学生完成报告后交流。
(三)归纳。
根据学生的实验得出结论:
(1)请学生用一句话来概括。
(2)用数学的方式来表示:三角形面积=相应长方形面积/2。
(3)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运用阶段:
1、教学例1。
(1)分别测出3个三角形的底与高,作好记录。
(3)交流。
拓展:找出下列图形中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为什么?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2、计算三角形面积要知道那些条件?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九
三角形的面积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第二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梯形面积和组合图形面积的基础,教材首先由怎样计算红领巾的面积这样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三角形面积计算的问题,接着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把三角形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和探索,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方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换和转化是有规律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初步认识了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学生学习时并不陌生,在前面的图形教学中,学生学会了运用折、剪、拼、量、算等方法探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一定的基础,教学时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日常经验出发,设置贴近生活现实的情境,通过多姿多彩的图形,把学习过程变成有趣的、充满想象和富有推理的活动。
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2、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新问题。
3、理解三角形的面积与形状无关,与底和高有关,会运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等多种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理解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
演示讲解、指导实践。
学法: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三角形卡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佩戴着鲜艳的红领巾,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学习新的知识,那你知道做一条红领巾需要多少布料呢?(不知道)我们佩戴的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给学生提供现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
二、探究新知
1、复师: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是怎么推导的?
师:我们是先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运用学过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之间的联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探索三角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设计意图]抓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进行复习,检验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转化思想的理解情况,建立起新旧知识的联系,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2、第一次操作实践
师:好,那怎样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所学过的图形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两人一组想一想,拼一拼。(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都拼好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拼的?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
1、在讨论、操作等活动中,帮助幼儿认识三角形。
2、诱发幼儿对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投入的态度。
【活动准备】。
六幅三角形的图案,若干长短不一的纸棒。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看它是谁?(教师出示三角形图片)(幼:三角形)。
师:你还在哪里看到过三角形?(幼:屋顶、积木……)。
师:我们小二班里有没有三角形宝宝的?
二、感知三角形:
师:三角形宝宝十分的调皮,它很喜欢和小朋友捉迷藏,你们看看它躲在哪里?(教师出示六幅有三角形的图案,与幼儿一同寻出隐藏的三角形)。
师:这里有这么多的三角形宝宝,现在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出一个三角形出来。小朋友们看纸上有什么?(三个点)。
师:现在老师要用这三个点变出一个三角形出来。三个小点是好朋友,它们要手拉手。(教师将三点连接)。
师:你们看到老师是怎么把三个点变出一个三角形的?(用线将三点连起来)。
师:那小朋友们猜猜看如果三个小点排成一条直线能不能变出三角形宝宝的呀?(教师将点一直线排列)教师根据幼儿猜测进行实验证明。
师:小朋友看看这些图案里的三角形和老师变出来的三角形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形的共同特征,发现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共同特点:三角形宝宝都有三条边,三个角,而且如果小朋友也想和老师一样想用三个小圆点变出三角形宝宝,就不能让小圆点宝宝们站在一条直线上。
三、幼儿操作: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来做魔术师,老师这里有长短不一样的小木棒,请小朋友们来帮助这个三角形宝宝变出另外一个三角形宝宝出来。
师:小朋友们给三角形宝宝找到了这么多的朋友,它可开心了。三角形宝宝说:我有这么多的三角形朋友,可我也想和小二班的小朋友做朋友,小二班的小朋友可不要忘记“我”。
师:小朋友们会不会忘记三角形宝宝呀?来给三角形宝宝说说看它是长什么样的?(引导幼儿再次记忆三角形的特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基本完成,幼儿对于三角形的认识更加深刻。动手操作环节幼儿积极性高,三角形形状也完整。本次活动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在幼儿指出图片中三角形时,教师应该及使用笔标记出来,并可做一些语言引导,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三角形。
2、用点画三角形时可以让幼儿自己先动手,在进行活动,不同的操作环节有助于帮助幼儿提高兴趣,加深印象。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一
一、填空。
1、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14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3、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它的高是8厘米,底是()厘米。
4、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斜边为5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面积是()平方厘米。
5、一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面积都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是16厘米,三角形的高是()厘米。
6、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是10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题。
1、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长方形面积。()。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如果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那么它们一定等底等高。()。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将一个长方形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四条边长度不变),它的。面积()。
a.比原来小b.比原来大c.与原来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4cm2,与它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是()cm2。
a、44b、22c、88。
四、解决问题。
1、一块三角形的地的面积是360平方米,底是50米,高是多少?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二
教学理念:
数学学习不应是简单的个体受动过程,更是一个主体对自己感兴趣的且是现实的生活性主题的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而这种探索与发现过程,就是儿童自己去观察,思考,讨论,试验,亲身体验了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其终身收益。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三角形面积时的运用,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多元评价学生,并培养学生初步的几何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生难灵活三角形面积公式。在学习时可借助方程的知识解决问题。
媒体与手段运用:
多媒体。
教学环节:
一、复习阶段。
1、出示。
问:这是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指名到黑板前量出这个三角形的底和高。)。
问:知道了三角形的底和高,怎样求也它的面积?用哪个公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s=ah2)。
二、新授内容。
1、出示练习十四第7题。
(1)教师讲解,学生试做。
(2)让学生尝试用方程完成。
2、练习十四第6题(学生读题,并请同学讲讲自己的思路。)。
教师提醒学生在求三角形面积时要注意除以2。
3、练习十四第9题。(学生试做)。
分析题意,学生注意单位之间的转化。
4、讲解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5、把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以怎么分?
学生自己先试分,然后上台反馈答案。
三、巩固练习。
课后做一做。
学生在做的过程中,注意面积单位。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我们是通过转化的方法来推导出。这种方法在今后还可以多次进行运用。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84—86页。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探索过程。
教学关键: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1.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四
本节微课视频是苏教版数学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8~79页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角的分类和角的测量;认识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有三个顶点、三条边和三个角。这些已经构成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认知基础。《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学生在学习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时,通过测量三角尺三个角的度数,知道三角尺三个角加起来的和是180度,再加上课前的预习,大部分的学生已经能得出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只不过他们不清楚其中的道理,只是机械性的记忆。因此,本节课的重点不是结论,而是验证结论的过程。教材组织学生对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的内角和进行探索,通过转化、推理、比较、操作和验证,总结概括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的规律,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推理能力。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转化、观察和比较等活动探索发现并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规律,并且能利用这一结论解决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等实际问题。
2、通过折一折、拼一拼和剪一剪等一系列的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联想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验证结论的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操作的过程获得发现规律的喜悦,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难点:对不同验证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
(一)质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交流:不同三角尺的内角和都是一样的吗?三角尺的内角和有什么特征?
提问:三角尺的形状是什么三角形?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度,我们还可以说成是什么?(得出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你有什么办法验证这一结论呢?(动手操作,寻找答案)。
方法一:拿出不同的直角三角形,分别测量三个内角的度数,再求和。(提示存在误差,但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度左右)。
方法二:用两个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由于长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360度,因此能得出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二)探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出示三个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引导: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了,由此我们联想到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有可能是180度。
提问: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这一猜想呢?
拿出事先从课本第113页剪下来的3个三角形,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发现规律。
方法一:可以像上面那样先测量每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度数,再计算出它们的和,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测量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引导:测量时要尽量做到准确,测量是存在误差的,对于测量的不准的同学要重新测定和确认,计算出它们的和,发现其中的规律。
方法二:既然是求三角形的内角和,我们就可以想办法把三角形的3个内角拼在一起,看看拼成了什么角。那怎样才能把3个内角拼在一起呢?我们可以将三角形中的3个内角撕下来,再拼在一起,会发现拼成了一个平角,是180度。
方法三: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虽然能将他们拼在一起,但是原有的三角形被破坏了。因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折一折的方法,把三个内角折过来拼在一起,同样会发现拼成一个平角,是180度。
方法四:将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分别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进行推理。180+180=360度,360-90-90=180度。
(三)归纳――获得结论。
交流:回顾以上3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探索过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总结:通过测量计算、拼一拼和折一折的方法,我们可以消除心中的问号,肯定得说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这一结论。
(四)拓展――巩固练习。
1、将一个大三角形剪成两个小三角形,每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2、在一个三角形中,根据两个内角的度数,求第三个内角的度数?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五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西师版)五年级第九册。
(1)使学生理解、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1)导入新课时激励学生求新知——诱导自主学习。
(2)探索新知时鼓励学生自学尝试,合作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3)内化新知创新设疑,讨论质疑——创新自主学习。
(4)巩固新知时激励学生自主解答,讲解思路——巩固自主学习。
(5)教师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机课件,为学生每组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
本课教学总时间为40分钟。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应用来展开的。教学环节可分为情境创设、操作交流、练习反馈和全课总结。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六
[设计意图]学生在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通过动手操作,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在操作过程中,教师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在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概括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二: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
(1)小组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2)交流汇报(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教学关键:
让学生经历操作、合作交流、归纳发现和抽象公式的过程。
教具准备:
课件、平行四边形纸片、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各三组、剪刀等。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至少准备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屏幕出示红领巾图)。
师:同学们,红领巾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你会算三角形的面积吗?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探索这个问题。(板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归纳新知。
寻找思路:(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
(1)平行四边形面积怎样计算?(板书: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观察:沿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剪开成两个三角形。
师: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关系?(完全一样)。
三角形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你想用什么办法探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指名回答,学生可能提供许多思路,只要说的合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评价鼓励。)。
五上三角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实用篇十八
教材简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见的课,一般的做法是在由学生拼组后直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本设计最大的特点是改革了这一常见的做法,在拼组后,通过对三角形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指导学生直接利用这种关系尝试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积累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后,再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更能为学生所接受。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计算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3、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难点是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公式的含义。
教、学具准备:
cai课件、红领巾、每个小组准备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各两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2、揭示课题。
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板书课题:三角形的面积)。
二、操作“转化”,推导公式。
1、寻找思路。
师:大家想想,怎样“转化”呢?可不可以用“割补”的方法呢?
2、动手“转化”。
师:看来用“割补”方法很难“转化”。那我们可不可以用拼一拼的方法来“转化”呢?老师为每个小组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请大家拼一拼,看看能不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一个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开始吧。
小组合作拼组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应变预设:一般情况下学生会拼出如下几种形状,老师选择其中三个图形贴到黑板上。]。
[评析: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不同类别,弄清拼成不同形状的原因。]。
3、尝试计算。
师:同学们真棒,大家都发现,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一个长方形。现在请同学们看图1。
师:知道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你们能求出所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算一算吧。
师:算完了吗?它的面积是多大?
师:我们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那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大呢?想一想,小组同学商量商量吧。
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开动脑筋,已经算出了这个绿色三角形的面积。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如下图)你们会计算屏幕上这个蓝色三角形(底3cm,高2cm)的面积吗?算一算。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师:那就请大家动手量一量它的底和高吧。
师:量完了吗?请大家算一算,看看做这样一条红领巾到底需要多少红布?
[应变预设:指导学生运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展示学生的算式,集体订正。]。
四、联系生活,适当拓展。
[应变预设:指导运用公式进行正确的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师:同学们,你们还能算出这三个三角形的面积吗?(课件出示如下图1:底3厘米,高4厘米;图2:底4厘米,高1.5厘米;图3:底2.5厘米,高2.8厘米)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全课总结,反思体验。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法布尔观察昆虫的总结 法布尔观察昆虫的两种方法优秀
- 2023年《乡下孩子》教学设计及反思模板(通用11篇)
- 2023年《早》课文课件(汇总8篇)
- 社戏教学设计三课时(大全17篇)
- 最新笋芽儿教学设计一等奖(汇总17篇)
- 2023年销售口号霸气精神(优质9篇)
- 装修公司活动方案图片(精选15篇)
- 最新爱尔兰出入境规定(精选14篇)
- 最新时间都去哪了作文400字(精选18篇)
- 黄鼠狼作文200字(汇总12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