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一种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方式,它可以给观众带来丰富的情感体验。总结时要注重逻辑性,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有条理地进行组织和表述。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总结任务。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一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广西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入手,经观察和深入访谈,力求近距离地感受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并了解“小学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原因分析,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没有依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人为地拔高了学前教育的水平,将小学教育的模式(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运用到幼儿园中的一种教育现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作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幼儿园教育开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已久。近几年,政府及相关部门下发了多个文件,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明确指出:坚持在小学一年级开展“零起点”教学,禁止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由此可见,防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小学化”现象着手,分析其存在原因,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奠定基础。
1.1教学组织小学化。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民办幼儿园表现很突出,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应对家长的要求,每天都要把课程安排得很充实,甚至会出现每天上三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左右的现象。在教学活动组织中,为了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大部分教师会设计强化幼儿对课堂内容、生字词、拼音、算术等的教学环节。
1.2教学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了一些常规活动外,大部分幼儿园会增加语文写字、拼音拼读、算术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本倾向于幼儿园的经济效益与家长需求,征订各种教学教材,《珠心算》、《金眼睛》、《阅读识字游戏》、《数元教育》等,要求每个幼儿会读、会写、会认、会背每一个字词,每一首诗歌,会算每一道题。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必须重复一样的动作,看书、写字。除了吃饭、休息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必须安静地看书写字。
1.3教育方法小学化。
在教学活动中,完全没有游戏、活动的环节,主要的实施模式就是教师在前面讲、示范、领读,儿童在下面听、练习、跟读,基本上是“满堂灌”,没有儿童的小组活动时间;并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时常组织纪律,要求孩子们保持安静,甚至好几次都脱口而出“你们都马上要上小学了,坐这么一会儿也坐不住,到时候小学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再说话,我会让你写完再回家”“你要是再吵,我就再让你写一版字”等类似的'话。幼儿只能在固定的地点接受固定的教育,不许说话,不许“乱蹦乱跳”,只有完成自己的作业才会得到“玩”的奖励,才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教师教多少,儿童就学多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小学化的行为规范要求,已然成为了现在多数幼儿园中的一种“常态”。
1.4评价指标小学化。
由于民办幼儿园中课程目标的设置出现偏差,如要求幼儿会读、会认、会写、会算多少多少等,导致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随之出现了问题,如通常采用批改作业甚至试卷的方式评价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每日或每段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教师一般会将“标准”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模仿。在教师批改作业时会用“优”和“阅”或分数来评价鉴别幼儿完成的好坏程度。另一种是考试的形式,据了解教师每周会用试卷考查幼儿知识掌握的程度。从与家长的访谈和观察的结果来看,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式十分满意,并与之配合得不亦乐乎,回到家中积极督促孩子写作业、重做考试中做错的题目。
2.1教师素质底,学历不达标,不了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质的区别。
一是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二是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合格的民办幼儿教师职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即使是为数不多的学历合格的教师中大部分也是属于参加成人教育或短期培训获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业务知识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2.2家长“去学校就是学知识”的错误教育观念是导致“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走访中得知,有些家长坦白跟我们说:“我们知道孩子爱玩,在幼儿园跟同伴们玩沙玩水做游戏等等非常开心,但是,现今形势不同呀,上小学还要考试,比上大学还难呀。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习一些知识,比如识字、写字、拼音算数、英语等。如果我们花了钱孩子学不到东西,我们会考虑转园。”不管是在中班还是在大班,家长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总会少不了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一定要认真读书写字,好好学习……”下午放学,家长来接孩子时也习惯会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你会写了哪几个生字?”“你会计算了没有?”等等。可见,为了迎合广大家长的需求,保住生源才是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之道,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也就愈演愈烈。这也说明,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扶持这一经济保障,为了生存,必须以家长的需求为中心,不敢和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做斗争,所以才会不知不觉陷入这种两难处境。
2.3社会评价机制的错误导向,也是导致“小学化”的原因。
(1)人们对幼儿的评价是以“知识”掌握的量的多少为主。通过走访发现,一个孩子如果能算出20以内的算式或能背古诗,成人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真聪明”“真棒”,幼儿父母自然也是满脸自足。(2)小学入学考试以小学读写算知识为考核内容。纵观历年小学入学考试的试卷,基本从“智”的角度进行考核,如拼音与生字联线、填上生字的声母、给生字组词、20以内的加减法、找规律、甚至还会有鸡兔同笼的抽象题目。由此可见,小学入学考试也是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一些“小学化”的幼儿园如因幼儿小学入学考试考得好,入学率高,就会被社会所认可,相应的生源也会变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小学入学考试问题屡禁不止,最终致使年幼纯真的幼儿无法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务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大整治力度,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坚持按片区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杜绝任何单位或组织围绕小学招生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面试等选拔性考试,真正取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学入学考试经过变脸依然存在着。
2.4相关执法及监管部门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李瑞竹.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及其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2016(6).
[2]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3]王燕霞.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
[4]刘晓丹.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探因[j].林区教学,2011(2).
文档为doc格式。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二
摘要: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提问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幼儿的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和发展幼儿的语言意识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有效推动幼儿拓展思维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语言教学中的提问方式,使提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探讨了几种幼儿语言教学的有效提问策略,如注重问题提问设计的科学性,问题提问的技巧性等等;另外对其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希望对提升幼儿语言教学的效率能有所帮助。
一、前言。
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极其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较好的问题和提问方式能够锻炼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在实际的提问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忽略了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使得提问的有效性大打折扣。比方说,在进行提问设计时,不注重问题设计的目的性,忽略幼儿的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忽略了设计的技巧性,不注重细节,不考虑提问问题的时间间隔,缺乏一定的启发性,不具备思考价值等等。本文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些方法策略,主要是对这些问题做了一个初步的研究探讨,希望能够提升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的有效性。
1.提问设计要具有科学性。
(1)提问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在进行备课要提问的问题时,首先要考虑到提问的目的,要确保实现提问的意义,按照课堂教学的需求设计具有明确目的性的提问,比如,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复习作用的提问、具有知识理解性的提问以及能够启发幼儿的提问等等。如果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提问的目的性就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2)提问要注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幼儿是语言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时要考虑到幼儿本身的年龄和不同个体之间的明显差异,因为每一个幼儿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各不相同,并且每一位父母的育儿方式也各不相同,所以幼儿的成长背景就会存在差异,因此,幼儿的语言认知能力也随之出现差异。教师在进行提问设计、阅读组织、语言教学时都要充分考虑并鼓励幼儿用自己熟悉的语言回答问题,以充分调动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提问设计要具有技巧性。
(1)采用集体回答和个体回答相结合的方式提问。集体回答使幼儿不紧张,但是并不能锻炼幼儿主动举手答题的积极踊跃性,也有可能导致某些幼儿不能主动的独立思考,因此一定要综合运用集体回答和个别提问,同时还要考虑到一个细节,就是进行个别提问时一定要熟记每个孩子的姓名,因为幼儿时期的孩子非常希望老师能够注意到他,如果不能叫出他的名字总是以“这位小朋友”来代替,会使幼儿丧失举手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孩子幼小的心灵,给他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2)注重提问的技巧性,把握好提问的时间间隔。幼儿年龄比较小,与中小学生相比较回答问题时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较长,从接受问题到理解问题再到分析解决问题所用时间要远远大于中小学生。并且教师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幼儿的认知能力也有所差异,所以回答问题所用的时间也就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应该给幼儿充分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时间,然后再让他们有足够的组织答案时间,只有这样才能起到鼓励并调动全体幼儿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思考的作用,使他们能够有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学习有充分的信心。当然,这种时间间隔也要根据幼儿的反应而定,如果较长时间内没有反应,那么就不要继续等待,防止影响课堂的效率。另外教师还要观察幼儿上课时的注意力集中情况,注意力不集中时,比如上课打瞌睡,走神,玩耍时都可以进行提问,可以使其集中注意力,起到收心的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是大多数学校普遍运用的语言教学方式之一。科学性的提问式教学有助于启迪幼儿的心智,有利于培养幼儿优良的语言组织、表达和思考能力,推动幼儿语言感知和体验水平以及相关的认知能力的健康发展。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幼儿园教学的侧重点逐渐转向有效提问方式,科学合理的提问方式能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幼儿的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进行提问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该时期的认知能力,充分认识幼儿的主体作用,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提问质量,注重幼儿的情感和语言表达,推动幼儿言语能力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吕琴妹单位:江苏省常州钟楼区新闸街道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三
幼儿的教育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所以社会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音乐教学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音乐教学作为艺术教学在幼儿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幼儿在音乐的环境中可以增强其对音乐的敏感程度,促进幼儿的全方位发展,所以对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技能培训迫在眉睫,本文就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现状与提升策略进行简要分析。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人士关注。目前我国高职学前教学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基地,而幼儿教师如何提高音乐的教学效率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由于教学目标的限制,使得幼儿教师进行音乐教学的模式无法彻底落实,幼儿音乐学习无法学到应掌握的知识,致使幼儿音乐教学收效甚微,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无法高效发挥,抑制了幼儿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1.在音乐基础上培养幼儿兴趣。
提升幼儿教师教学的策略在于为教师提供音乐教学的实践机会,而在幼儿课堂上运用音乐教学可以提高教师音乐教学的技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对幼儿进行音乐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兴趣。只有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才能乐学、好学。例如,教师在教幼儿学习《白龙马》这首歌时,可以首先为幼儿播放《西游记》相关的视频,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对《西游记》情节都熟悉的环境下,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为幼儿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白龙马》儿歌的学唱,增强幼儿对节奏的敏感程度,提高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技能。此外,教师可以为幼儿设置悬念,增强幼儿参加音乐教学的能动性。例如,教师在教导幼儿学唱《葫芦娃》这首歌曲时,可以在幼儿了解动画的基础上,为幼儿弹奏有关《葫芦娃》的旋律,激起幼儿的哼唱兴趣与记忆,幼儿在记忆的基础上,会跟着教师唱起《葫芦娃》这首歌曲,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勾起幼儿的记忆,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这样会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促进幼儿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此外,在学唱的过程中,歌词具有激励作用,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歌曲主人公自身良好的`品质,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涵养,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注重欣赏能力的培养。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幼儿对新事物的认知能力还很薄弱,自身缺乏对美好事物的欣赏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唱《粉刷匠》这一歌曲时,可以首先为幼儿演奏一遍歌曲的旋律,让幼儿体会《粉刷匠》旋律的欢快,激起幼儿学唱的激情,然后再由教师和着旋律为幼儿唱一遍,让幼儿更深刻地体会这首歌曲的魅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带领幼儿一句一句学唱,幼儿在渴望得到知识的前提下会集中精力学习《粉刷匠》,提高幼儿教师音乐教学的效率。此外,教师在为幼儿演奏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可以为幼儿演奏课外音乐,培养学生欣赏歌曲的意识。例如,教师在课余时间可以为学生演奏《晚安喵》的旋律,让幼儿感受优美的旋律,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为幼儿能力的锻炼提供了有效平台,促进幼儿欣赏能力的提高,提升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质量。
3.注意幼儿心理变化,提高教学技能。
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音乐教师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时应注意幼儿的心理变化,提供积极乐观的音乐教育,促使幼儿全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在幼儿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下,可以为幼儿提供欢乐的教学环境。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演奏《猴哥》,因为猴子在幼儿心目中树立了伟大的形象,具有坚强的品格,高超的技能,所以,《猴哥》歌曲的演奏可以让幼儿很快进入学习歌曲的状态,营造一个欢乐的教学氛围。另外,教师可以进行不同形式音乐的转化教学,让幼儿可以适时放松神经,轻松学习。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是一首欢快的歌曲,所以幼儿在学习《采蘑菇的小姑娘》这首曲子时,教师可以将歌曲分开教唱,待幼儿掌握了一部分后,再教幼儿学唱一些舒缓的歌曲,如《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节奏比较舒缓。这样交错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幼儿进行放松式学习,提高幼儿音乐教学的技巧性。幼儿教师的音乐教学需要符合幼儿的性格特点,在教唱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心理变化,提供适合的歌曲学唱激起幼儿的学唱兴趣。另外,儿歌中都是积极向上的词句,所以幼儿教师在教唱过程中要注意对歌词的讲解,培养幼儿优秀的品格,建立健全的人格。教师在选歌曲时,注意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提高幼儿音乐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李萃欣.浅析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音乐与游戏的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2(32).
[2]杨建琴.幼儿教师音乐教学技能教学现状与提升策略[j].科教文汇,2015(8).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四
唱歌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们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歌来,用以表达自己愉悦的心情。然而,在多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唱歌时表现的很被动,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边又一边的唱;虽然在老师问“喜欢不喜欢唱这首歌”时,孩子们能条件反射似的给予回答:“喜欢”,但仍表情默然东张西望,在老师的言语提醒下虽有所表示,但这些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悦。这种“师教我学、师说我听”的教学模式已很不适应当前教育发展的形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唱歌曲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歌唱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歌唱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歌曲,激发幼儿学唱的好奇性。
二、由动作引导进行新歌教学活动。
由动作引导的新歌教学活动,就是组织幼儿做动作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游戏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唱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新歌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唱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唱歌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唱歌曲。如,歌曲《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唱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歌唱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歌场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唱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唱歌曲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唱歌,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唱歌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歌曲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歌词,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歌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唱歌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活动中,有时一次活动下来大多数孩子记不清歌词,更不用说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让孩子记歌词,而没有帮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质,没有教给孩子怎样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意义。在歌唱活动结束时,如果孩子没有记住歌词,那么经常性的播放这首歌曲,让孩子在无意识中学会歌曲。其实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时一首歌教下来只有几个孩子会唱了,但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已有大部分孩子都会唱了;因为孩子们在玩耍、游戏中会互相模仿、学习,就是“儿童教儿童”,它是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随时可教、随处可教,有时比老师教的更有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与学的相互协调,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们还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动中给孩子播放歌曲听,用说儿歌和讲故事的形式帮助孩子记忆旋律、节奏和理解歌词内容,并吐字清楚的表达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的歌唱!
8月9日―8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寿光市暑期幼儿骨干教师培训班,为期两天的培训,给我带来了太多地收获,董旭花、丁鹏、韩园长等三位专家教师的精彩报告,给了我一个新的视野,让我像海绵一样,不停的吸吮着水分。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不但将自己工作中成功的经验与我们分享,还给我们带来了鲜活的案例,并在案例中加上自己的见解,加以剖析,让我们对照自身的教学,从中找出不足,吸取案例中的先进经验,引导我们多方位、多角度的去考虑问题。下面就这次培训来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幼教理念的重构:
1、儿童观的重构:
董旭花教授给我们讲了儿童观的含义,然后,让每位老师写出自己心中的小孩子的形象,(5个关键词),最后,用故事《大卫,不可以》,朱德庸的《绝对小孩子》以及故事《我绝对绝对不吃番茄》加以分析,得出小孩子是好游戏的、好模仿的、好奇的、喜欢成功的、喜欢野外生活的、喜欢合群的,而且还是喜欢称赞的。从而我们知道:(1)儿童是一个独立的人,独特的人。(2)儿童是一个成长中的人。(3)儿童是一个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发展的潜力的人。(4)“儿童”既是一个生物性概念,更是一个社会概念,它与童年密切相关。(5)儿童有自己的心灵世界、兴趣、需要、独特的人格,有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6)儿童有多种需要,需要满足的过程即是促进其发展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让幼儿健康、快乐地发展。总之,教师的教育既要对照社会的发展需要,还要对照个体的发展需要。
2、儿童学习观的重构:
首先我们观看了孙瑞雪老师的视频,讲解了蒙特梭利的教育理念,用案例《菜死了》、《影子》、《纸箱游戏》深入浅出地加以剖析,让我们知道幼儿天生就好奇、好动、敏感,同时幼儿还热情、天真、自我中心、还有情绪主导。让幼儿去“自我中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的重要途径,幼儿思维灵活,学习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人际交往过程也是幼儿重要的学习过程,幼儿的学习和物质操作是密不可分的,幼儿的学习不仅是获得知识,还有情感、态度、能力等方面,一个好的活动应该能看见幼儿真实的一面,看见幼儿真实的发展。让幼儿能够在“玩”中学习。
二、环境创设与区域活动:
在这次的报告中,丁鹏主任环境创设是以“主题墙”为轴心讲解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给我们讲解了幼儿园室外、室内主题环境与区域环境创设,通过学习,使我对室外、室内的环境创设要求更加明确。室外要绿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游戏化综合考虑,要巧妙的利用自然元素和空间。室内要合理拟定区域的种类和数量,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区域投放材料,投放的材料要便于幼儿操作,数量要适宜、安全、有教育性、趣味性,材料的摆放要有条理性,层次性,并让幼儿参与区域布置,因为布置的过程也是幼儿学习的过程。
而区域活动是以“互动墙”为轴心讲解的,分别从美工区、科学区、观察区、建构区、表演区、阅读区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我们知道了材料投放的方式有:1、目标导向式――预设明确学习目标;(导电的朋友)2、自由开放式――不设特定的学习目标;(大蒜记录)3、探索发现式――隐蔽的学习目标;以后我们专业发展要1、会观察、分析、评价孩子发展的能力;2、创设教育环境的能力。最后讲解了生活要与教育挂钩,自己找到自己的一个点,根据自己的兴趣,创造发展,从而做到幸福的老师,教出更多幸福的孩子。
三、关注生命成长,回归教育本真:
淄博市市直机关第三幼儿园的韩园长从我们现状:运动与精神力量的缺失、自理能力的缺失、自然的缺失、情感与教育的缺失、生命感的缺失,引出作为一个教师,我们的使命是什么?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2、有大教育的视野;3、做自己能做的,改变自己能改变的。最后分享了本园的一些做法。1、快乐体育2、书香宝贝行动计划3、难忘童年系列活动等。通过学习,他们的一些做法让我触动很大,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认为我们要放弃任何框框和本本,尊重孩子,让他们尽情表露真性和梦想,然后教师进行观察分析,再是顺导性的教育,这就是自然的教育。当孩子们尽情地流露他们的本性,真的,善的,美的,于是,我们让他们互融这种本性,这是一种巨大的能量,他能化解个别孩子的不良习性,能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孩子们感染社会恶习。让幼儿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幼儿教育是起步,起步是最关键的。让每个孩子在美的教育环境下本性地健康快乐地成长吧!
各位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给我触动很大,也让我收获很多,让我们不断地充实自己,我觉得充满了力量,我会将所学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来。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五
用杜威的理解来说,反思是一种思维活动,更是一种探究行为,它能帮你消除疑惑,解决困难。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重要的一条是必须能在教育教学中通过自己细心的观察发现学习、生活、游戏中的问题与困惑,并将此记录下来,而后运用幼儿发展知识,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这是作为教师的基本要求,是自己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具体说来,我认为幼儿教师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不妨自备一本“幼儿问题、困惑记录本”或者“幼儿个案记录卡”,在这些本、卡上面,教师可以记录不同孩子的情况,发现问题。比如同样是攻击性行为,有的可能只是无意性攻击,如表达性攻击,即表现在口头上和行为上的不理智行为,如嘲笑别人,把别人推倒,在别人的画上乱画,又如工具性攻击,即常见的幼儿为了得到某种物品(如玩具),维护某种权利伤害别人;而有的则是敌意性攻击,即以破坏东西、伤害别人为目的。针对不同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教师通过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归类,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加以解决。如针对工具性攻击行为,教师的干预方法可包括:1.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玩具,以免由争夺物品引起攻击;2.教会幼儿学会分享;3.要求幼儿遵守秩序,如轮流玩;4.掌握语言技巧;5.当幼儿主动采取非攻击性方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给予表扬进行正面强化。这一过程证明了教师能透过现象(攻击性行为的不同表现),通过反思(对具体案例的收集、探究),有的放矢地教育(对工具攻击性行为的具体干预),从而有效地消除幼儿间的矛盾。应该说,这种方法是幼儿教师进行行动研究的一个较佳的切入点。另外,随着生成课程在幼儿园的兴起,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和关注的问题,及时将它们记录下来,记过自己的反思,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活动引导孩子探索、解决,将是一条促进师幼共同成长的成功之路。
二、撰写教学笔记,注重总结提炼,深层次地做出反思。
美术活动《树》,由于树的表达有很多,我就没有提出明确要求,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树。过了一会儿,幼儿的画交上来了,我发现大部分幼儿画了粗粗的树干和树枝。而当我看带超超的画时,却不免皱起了眉头。他的画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让人看了肃然起敬。说实话,当时我很生气,真想批评他一顿,但转而一想,他为什么这样画呢?是不是有他自己的见解呢?于是我把超超叫到跟前,问他原因。他一开始不敢说,后来在我的鼓励下说:“我画的是刮大风后的大树,因为风大,树就被刮的东倒西歪,有一些沙土飞起来,大树就模糊看不清楚了。”多么富有创意的一幅画,幸亏我没有草率否定,否则对孩子的心灵是多大的伤害呀。于是,我把超超的画展示给其他小朋友看,并告诉大家这幅画也是成功的作品。看着超超满脸的喜悦,我的心里也是甜甜的。这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面对孩子的创意之作,由于处理方法得当,我感悟到了尊重理解孩子的重要性,由此也启示了我,勤记教学笔记,多写教学反思,对于日常教学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是大有裨益的。其实,我们平时组织活动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突出的闪光点可以记录,但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你会发现可总结的内容真的很多。写教学笔记、教学反思,既可以写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做法与经验,记录下当时的教学体验,又可以写出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之处,还可以记录自己对教学的灵感和孩子的见解。因为孩子们一些看似幼稚、天真的想法往往能拓宽教师的思路,甚至把问题引向深入,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学反思的撰写,有利于教师发现问题,因为问题是科研的先导,反思使我们能深入思考问题,促使自己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
三、看教学活动实况记录,认识教学过程,及时做好反思。
幼儿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除了要向书本学习外,一方面要向他人学习,研究他人的教学方法经验。另一方面要进行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发现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认清教学活动中的不足,从而找到正确的方式,积累有效的教学经验。为了能完整地认识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可请会摄像的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录像,也可请配班老师进行实况记录。“唉!今天真难为情。录像中的我,神情紧张,脸涨得通红,对着小朋友半天说不出一句话。看来今后组织活动前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千万不能怯场,要自信。还有,我发现今天自己教学时不知所措的情景,以后一定要注意。另外有些问题的设计可能没有注意幼儿的发展特点,没有注意引导,这样不利于幼儿的思考……”这是我第一次上公开活动的感受。通过研看录像,看到了录像中真实的自己,所以感触较为深刻。通过摄像拍摄,课后教师及时进行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教学方法及教态等方面进行及时反思,这样于下一次的教学有很大用处。而且利用摄像机特有的定格、重放、慢放等功能,教师可以边看边思考,边思考边研究,边研究边改进,既发现自己的教学中的机智应变之处,又找出自己在组织活动中存在的欠缺、遗憾、甚至失误。自己观看录像,可以使教师更理智,清醒地把握自己、推敲自己,也能更诚恳地、平心静气地对待同事的评价与建议,对自己的能力有一个正确估计,从而有利于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正,在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提高。实践反思在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前景是广阔的。古人云: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平时生活中学会记录教学中出现的种种现象、问题,学会及时反思、及时研究,这些都将有利于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教师专业化的提高有利于推动幼儿现代教育的发展。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六
人常说:“三岁看到老”,不无它的道理。幼儿的内心正如一张白纸,喜模仿的性格,让他们从身边生活中学习,并养成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一些品质将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幼儿期是人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重视幼儿良好品德的养成,为其成长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空间,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点,我们要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品行。
一、为幼儿创设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要努力营造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的幼儿园文化氛围。除了创设童趣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教师则是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俗语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不断地加强自身修养,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利于幼儿良好品质的建立。
二、发挥整体德育功能,形成教育网络。
幼儿园是一个教育机构,应发挥其主动性,加强家园合作,联合社区,形成网络教育。首先,幼儿园要通过家长会、专门会议、家长园地等形式,向家长传授科学的育儿知识,让家长们意识到良好的品行比知识、技能本身更重要,对幼儿一生发展的影响更大。幼儿园应畅通多重渠道,通过家园联系手册、网络等手段,与家长及时互通信息,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同时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情况。提高家长参与幼儿德育工作的积极性,改变过去把问题推给家长的做法,请家长介绍一些好的家庭教育经验。对于个别孩子出现的问题,老师应与家长坐下来商讨教育策略,相互配合采取系统的教育措施。其次,社区是幼儿直接生活于其中的重要社会环境,对于幼儿社会化至关重要。可以邀请社区各行各业的人士向幼儿介绍相关行业的知识,比如请社区派出所的警察介绍派出所的职能、社区医院的医护人员讲解预防疾病的常识、社区超市人员介绍如何购物等。幼儿园还要组织幼儿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比如走进养老院、孤儿院等,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在日常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潜移默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养成教育。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内容多,幼儿每天要接触各种各样的活动,遇到不同的生活学习场景,如果德育工作跟不上,很容易使幼儿受到不健康的教育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中对幼儿的德育工作。由于幼儿的思维的局限性,品德教育必须直观、形象、具体才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接受,比如,用“狼来了”的故事或图书教育幼儿不说谎,不骗人,通过情景表演加深幼儿情感体验;用“三只小猪”的故事,教育幼儿做事认真不敷衍,团结友爱,勇敢、机智地战胜坏人,逐步让幼儿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加深与同伴的感情,培养幼儿组织纪律和集体荣辱感。教师还应做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行为,针对不同问题,采取集体或个别的方式进行指导、纠正,适时提醒孩子按正确的规则去做,使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得以巩固。例如,利用节日、传统活动的开展,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在“重阳节”时,幼儿园组织幼儿到敬老院为老人表演节目、在家里为爷爷奶奶捶捶背等;“劳动节”时,开展“爱劳动,我是小巧手”的主题活动等,以丰富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而构建优秀的个人品质。
四、幼儿园的德育工作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
首先,家庭环境对于幼儿的影响至关重要。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一般来说,三代同居的家庭中,家庭成员对幼儿的态度、教育方式、方法、内容会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通常情况下,祖辈会在幼儿的饮食起居上关怀备至,父辈则在智力方面予以较多关注。在道德品质培养方面,祖、父辈也会因价值观念、历史观念、文化素质、道德水准及判断的差异而不同。这就要求家长在对待儿童品德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要协调一致,都要以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出发点,使幼儿身心同步地健康成长。再者,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和攻击性甚至违纪行为。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教师首先要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活动与表现,掌握幼儿在家庭中思想品德变化的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内的学习情况和表现,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品德教育的要求,促使家长能够按照幼儿园的教育要求在家庭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才能使幼儿园品德教育产生实效。
参考文献:。
[1]池玉萍.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j].内蒙古教育,20xx,(06).。
[2]胡燕平.新时期幼儿园德育教学思考[j].成功,20xx,(08).。
[3]李群.试论幼儿园德育环境之创设[j].现代教育论丛,20xx,(02).。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七
摘要:
研究运用问卷法对新疆北屯市x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和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他们安全隐患认知存在偏差、安全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安全教育方式缺乏体验性、获取安全教育知识的渠道缺乏系统性。
通过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信息渠道保证教师知识获取途径从“碎片化”到系统化的转变等,全面提升幼儿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与行为。
关键词:
幼儿园;安全教育;幼儿教师;安全教育意识;安全教育行为。
幼儿安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幼儿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开展自我保护的意识、态度和能力〔1〕。
我国关于幼儿园教师安全教育意识和行为的研究不多,且多数以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总结为主,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
已有研究表明,教师对于安全教育的意识较高,但安全教育行为存在理念不科学的现象,且安全教育的范围和方式有待改进〔2〕。
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幼儿园各项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与参与者,教师是幼儿园安全教育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研究基于教师的角度,以研究幼儿园安全教育现状的方式,调查在培养幼儿安全教育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意识、内容、方式、途径等四个维度入手,帮助教师分析安全教育的困境,为幼儿园安全教育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提高教师对安全教育的重视,为幼儿创造一种更加温馨、安全的成长环境。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新疆第十师北屯市x幼儿园成立于1994年,4月成为“兵团示范性幼儿园”。
该幼儿园有小小班(4个)、小班(3个)、中班(3个)、大班(3个)4个年龄段的班级构成,每班有3位保教人员。
全园各班保教人员共计39人,园中体育教师1位,园长2位。
本次研究将该园园长、教师、保育员共42人作为研究对象,于12月深入该园,发放问卷共计42份,回收40份,问卷回收率为95.2%,其中有效问卷37份,有效率为88.1%。
在参与此次问卷调查的人员当中,本科学历的占32.5%,大专学历的占55.0%,大专以下学历的占12.5%。
工作年限在1-5年的占50.0%,6-的占10.0%,11-的占20.0%,以上的占20.0%。
师范专业本专业毕业的占69.4%,非师范专业占19.4%,非本专业师范毕业以及既不是师范专业也不是本专业的占比相对较少,分别为2.8%和8.3%。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参考并引用了朱静在《幼儿自我保护能力及其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中设计的问卷,并根据x幼儿园的现实情况对问卷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问卷划分为四个维度,即:教师安全教育的意识、内容、方式、途径。
其中,意识采用五点计分法,内容、方式、途径分别采用四点计分法,对教师的选择进行赋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
经测定本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达到了0.920。
(三)分析方法。
针对收集回来的问卷,进行信息的编码,并利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录入与管理,采用频数统计等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最终整理得出相关结论。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对于环境安全隐患的认知存在偏差。
环境安全隐患包括许多方面,根据以往的研究,常见的教师对于环境安全的认知是由家周围、游乐场、其他公共场所以及幼儿园环境安全四个部分组成。
此次研究,该部分赋分方式为1-5分(1“非常不赞同”—5“非常赞同”),得分越高说明教师认为该区域危险程度越高。
对教师环境安全隐患认知状况的得分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x幼儿园的教师普遍认为环境安全隐患的危险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其他公共场所、游乐场、幼儿的家周围以及幼儿园。
教师普遍认为家周围以及在幼儿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很少。
的确,幼儿的家周围和幼儿园因为有家长和教师的看护相对安全,但并不代表就不存在安全的风险。
事实上,这些地方的环境安全隐患同样较大,据调查我国每年约有7.1万幼儿死于溺水、摔落、车祸等意外伤害,在总死亡人数中意外死亡率高达26.1%〔3〕。
幼儿意外发生在家中的人数最多,其次是学校、马路、社区、幼儿园、游乐场及其他公共场所〔4〕。
“幼儿园相对安全”的观念容易导致幼儿在园时,教师放松警惕,从而导致意外的发生。
(二)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内容的关注缺乏时代性。
朱良将安全教育分为六类:交通安全教育、消防安全教育、食品卫生安全教育、防触电防溺水教育、玩具安全教育和生活安全教育〔5〕。
莫庆仪等人()将意外伤害分为交通伤害、中毒、摔落、医疗意外、烧烫伤、溺水和窒息、碰撞伤、刀割/锐器伤、挤压伤、电击伤、动物咬伤等〔6〕。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教师安全教育的内容归类为大型玩具、异物不放入口鼻、日常生活、自然灾害、社会生活、交通安全、水电煤气、预防性侵等八个方面。
赋分方式为1-4分(1“从不”—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该内容涉及程度越高。
具体调查结果。
教师在教育内容方面会较关注幼儿在园所生活中较常接触的事物,而面对幼儿园中较少接触的事物关注较少,其中以预防性侵害方面的教育最少。
由于职责使然,教师更多会关注到幼儿身边的安全,因而导致了性侵害、自然灾害这类幼儿在园所几乎接触不到问题的忽视现象。
据美国国家失踪及受虐儿童中心(ncmec)统计:美国有1/5的女孩和1/10的男孩在18岁以前受到过性侵犯;12岁以下的儿童中,4岁儿童被侵犯的情况最为严重〔7〕。
相关研究也证实,性心理教育有两个关键期,一个是青春期,一个就是幼儿期3-5岁阶段〔8〕。
据了解,预防性侵害教育涉及相对较少的原因在于教师认为幼儿小,几乎接触不到此类事件,这类话题难以启齿,以及缺乏相应的教材。
这种看似实用的安全教育内容的安排,会致使幼儿在偶发事件中不会处理甚至不能自救,从而降低了幼儿免受伤害的可能性。
(三)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方式的使用缺乏体验性。
本研究将安全教育的方式分为:生活中直接要求、举例说明、故事情境、通过图书或图片、专门的教育活动、实践后告知等六个方面。
赋分方式为1-4分(1“从不”—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该教育方式涉及频率越高。
教师较多使用直接要求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其次通过图书或图片、讲故事和举周围的例子提醒的方式较多,而开展专门的教育活动以及在幼儿发生事故之后再告知的做法使用相对较少。
主要是因为目前大多数教师都会担心在实践中会发生一些意外,所以对幼儿使用体验式的教育方式相对较少,形式多局限于空泛式的说教,而缺少最能够培养幼儿逃生能力的演练。
(四)教师对幼儿园安全教育知识获取途径缺乏系统性。
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师获取安全教育的途径,本次调查对教师获取安全教育的途径做了进一步分析。
综合他人的研究结果,本研究将教师获取知识的途径划分为自身经验(生活经验、长辈口中)和外部媒介(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及培训讲座、教材或宣传手册)。
赋分方式与安全教育的方式相似,均为1-4分(1“从不”—4“经常”),得分越高说明通过此途径获得的教育内容的频率越高。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教师大多是通过生活经验、电视媒体等渠道获得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通过这些途径得到的安全教育资源不仅十分有限,而且良莠不齐。
而一些从祖辈那里流传下来的经验甚至违背了现在的常规常理,在无形间限制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三、讨论与建议。
(一)从认知偏差到科学认知:教师认知观念的转变。
从某种程度上讲,在安全教育环节中,教师的认知直接决定着幼儿的生命安全。
但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教师普遍存在轻视幼儿园及幼儿的家周围环境安全的现象。
究其原因有:一为教师所具有的安全教育知识体系不完善,二为教师对于环境安全隐患的认知不敏感。
由此,应促进教师观念从认知偏差到科学认知的转变,从而减少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及其对幼儿带来的伤害:首先要针对教师开展相应的培训,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其次要求教师撰写安全教育反思日记。
相关研究表明,教育反思日记不仅能够让教师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增长教师的智慧〔9〕。
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日记的形式,记录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安全事件,并对不足之处进行反思和改进,不断通过文字的形式积累经验,以便避免同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安全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并为后继研究保留下珍贵的安全教育资源。
(二)从缄默到关注:性教育内容的完善。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几乎没有涉及性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在谈及性教育时都表示不好意思,无从下手等,呈现出集体缄默的态势。
究其原因,首先在于现阶段人们对于性教育的观念比较落后;其次在于性教育缺乏相关的教辅教材;再次是性教育的专业性指导人才缺乏,不得要领的教育方式致使教育效果不好。
面对与日俱增的针对幼儿的性侵害事件,对幼儿加强性保护教育,让幼儿远离性伤害已迫在眉睫。
相关研究表示,早期性教育对于儿童一生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幼儿园性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早期性教育的重要途径〔10〕。
因此,亟须督促教师对待幼儿的性教育从集体缄默到全面关注的转变,以促进教育内容的完善。
首先,要对幼儿教师进行性教育的相关培训,帮助教师转变性教育观念,了解3-6岁儿童性发展特征以及预防性侵害的方法与策略;其次,以幼儿园3个年龄段幼儿为研究对象,邀请专业人员来园进行指导,与广大教师一起积极开展不同年龄段性幼儿的安全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教学与课程的探索。
这不仅提升了幼儿教师对幼儿园性教育的关注度,还使幼儿园性教育体系更加系统。
(三)从灌输到体验:安全教育方式的改变。
灌输式教育一般也被称作“注入式”教育,它是以强调教育者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11〕。
国内学者将体验式教学定义为,以切身实践来理解周围事物,用切实行动去触摸、理解、思考、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12〕。
此次调查得到的结果显示,有半数以上的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时,通常会采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其主要原因在于,班级规模较大,教师选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可以快速将知识教给幼儿。
为了避免演习过程中意外伤害的发生,大多数教师在教授安全技能的同时也会首先选用灌输式的教育方式。
但灌输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13〕。
这种缺少必要的安全演练而仅仅采用灌输式教育的现象,效果不好。
而体验式教学更加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使幼儿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更深刻的体验〔14〕。
体验式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灌输式教育在教学效果方面的不足。
因此,当前需要丰富教师对于安全教育方式的认知,以此促进灌输式教育到体验式教育的过渡,以提高幼儿安全教育的效果。
例如,建立相应的实习环境,通过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幼儿在活动中动手操作、交流协商和切身体验〔15〕。
幼儿在情境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就是运用、体验和内化相关知识的过程。
(四)学习从“碎片化”到系统化:安全知识获取途径的拓展。
调查中发现,教师获取幼儿保护方面的相关知识,多是通过道听途说、生活经验、电视媒体等渠道,这种“碎片化”获取途径的优点在于快速、直观、获取信息种类多等,其弊端主要在于局限、失真、权威性不够和不适用等。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去阅读相关书籍。
因此,应当建立标准化、科学化的信息渠道,以实现教师知识获取途径的拓展。
例如,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专题系统培训,让幼儿教师获得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知识,还可以通过幼儿园自身建立安全教育知识资源库,购买安全教育知识的系列书籍、报纸,为教师提供更多科学、权威的安全教育知识。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八
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针对性政策的落实,幼儿园课程改革得以快速推进,音乐教育作为审美教育中重要的课程之一,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实际教学中,幼儿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缺乏自主性、追求技巧培养等弊端,导致幼儿不仅达不到审美教育的目标,更失去了音乐学习的快乐,这与纲要的方向背道而驰。“赏识教育”虽然在国内目前并无学术定论,但不论意识领域或行为习惯,赏识教育强调的对儿童心灵和行为的快乐关怀正是当前素质教育的根本,亦是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不可或缺、却缺失严重的一部分。
中国文化中自古便有“棍棒底下出高才”,“严师出高徒”等强调严肃教育色彩的文化烙印,也同样具有赏识教育的影子,如明代教育家王明阳提出:“今教童子,必使之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至今,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南京)赏识教育研究所所长周弘已将赏识教育提高到理论高度并进行有效实践。他认为“赏识教育是接受最为广泛让父母孩子都学会翘起大拇指的教育;赏识教育是家长快乐地教、孩子幸福地学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孩子学赏识教育。然而,通过实践调查,不难发现幼儿园大班幼儿音乐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其与大班幼儿开始建立一定的自我意识和批判思想、进入了幼儿园阶段的叛逆期密不可分,同样也与教师实施策略不能因势利导、有的放矢紧密相关。因此,当前局势下分析现状进行音乐活动赏识教育的对策研究,不失为促进幼儿园音乐教育健康发展的有益尝试。
这与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音乐艺术家”在社会群体中只是一个小部分,教师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为幼儿创造一个有爱的音乐教学环境,对幼儿积极肯定,让幼儿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帮助幼儿提高,这才是幼儿音乐教学活动的真正意义。在前期调研中幼儿园大班教师对赏识教育在理论上多仅止步于望文生义,对于赏识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应用策略,没有建立深刻的认识。在实践教学中将赏识教育运用其中的非常少,实践教学中由于音乐活动中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为了保持课堂秩序,表现良好的幼儿教师会给予一些言语上的鼓励,而对于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要么直接拉出来批评,并警告其他孩子以此为例不准再犯,要么听之任之,前提是只要不影响到其他幼儿。赏识教育面对的幼儿不应该是表现优秀的,更应该是内心想要吸引注意的“捣蛋”孩子,因此,提高赏识教育全面化教育意识,是创造快乐音乐教育氛围的根本。
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曾经做过一个经典实验:在一所学校中,他把一批能力相当的孩子随机地分成了两组,分组完毕后,他告诉老师:第一组在智力、能力和品质高于第二组,随即离开。一个学期后,马丁教授再回到学校,发现第一组的成绩和各项考评都优于第二组。后来这个实验组又经过几组实验,同样被证明了这一原理。这一案例是关于赏识教育的一个经典案例,马丁教授的随机抽取安排的两组孩子,只因给老师的暗示不一样,最后差别甚大。可见,在教育教学中适时的给予学生积极暗示能有效的帮助学生能力的提高。可见,在幼儿园中这一理念也同样适用。人性的本质中就渴望被赏识、被理解、被爱,如果在幼儿园中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在这种积极肯定的环境下,不仅是幼儿,教师也同样会受到渲染和鼓励。
幼儿园中,很多教师因为受教育的背景不一样,基础有差别,针对很多教师对赏识教育不了解的情况,管理者可根据基本情况帮助教师再学习。如:请相关专家在园中开展赏识教育理论讲座;组织教师视频学习;订阅相关杂志报刊阅读;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相互探讨学习。日常管理中,教育管理者敏锐的捕捉到有利于幼儿发展、有利于幼儿园整个环境发展的赏识教育信息,敢于实践和创新,创设全园快乐音乐活动氛围。
教师要从自身出发,从各个方面来来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在唱歌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掌握正确的唱歌技巧,幼儿期的孩子们各项肌能都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和声音辨别能力,帮助幼儿养成正确的唱歌习惯。同时,在唱歌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帮助幼儿掌握咬字吐字的技巧,在愉悦的唱歌活动中,也帮助幼儿训练了语言能力。韵律和打击乐活动都是从训练幼儿节奏感出发,从肢体和乐器方面加以训练,所以,教师首先要具备表演和器乐演奏的基本功,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准备生动的表演会具有极大的感染力,能大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音乐欣赏活动是让幼儿通过倾听音乐作品,对音乐作品的内容进行感受、理解和鉴赏的活动,要能帮助幼儿欣赏音乐,提高审美能力,教师首先就得具有较高的欣赏水平,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幼儿根据音乐作品展开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要想一劳永逸在当今社会中发展是很难的,不论是理论还是技能,幼儿教师也要永无止境地学习和完善自己才能与时俱进。当今先进的幼儿音乐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教师自己要能有扎实的基础才能根据教学情况有效地利用和整合外来优秀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幼儿更喜欢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教师。在每年大中专院校学生实习期间,幼儿对来的每位新面孔老师都很热情,基本每个孩子都愿意与她们交流,讲述关于他们自己有趣的事情,他们并不把这些学生当成老师,而是一位能无话不谈的好姐姐或好哥哥。这些实习生在上课时,课堂气氛虽比主班老师混乱了些,但是孩子们都积极配合,有提问都能思考回答,在民主的音乐活动环境中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一些控制欲较强的主班老师的课堂,在这些课堂中孩子们就乖巧的像只小绵羊,没有人说话,课堂纪律非常好,然而,这也就失去了音乐教学“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要求。访谈中在和c老师交流时,她说了这样一段话:
一直以来,教师的角色都是学生的导师、引路人,孩子们耳边一直被叮嘱的都是“要好好听老师的话!”,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远没有达到民主平等的水平。而赏识教育不仅提倡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差异,在理念上也倡导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不再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而是学生的朋友。[5]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幼儿需要在老师的赏识中感受到尊重和自由,能树立自信,师生平等相待,民主友好,这样才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活动氛围。
上一案例中的这种情况是我们在教学活动中经常看到的,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经常采用的是教唱的形式,偶尔拿出一些乐器时,孩子们会感到非常新鲜,这时课堂的秩序就会很难掌控,老师经常也都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案例中的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典范,当她看到调皮孩子小龙又在捣乱时,她选择了轻声询问缘由,这才发现小龙之所以捣乱是因为他没有拿到乐器。这位老师于是趁热打铁让他就用桌子当乐器表演,没想到孩子竟然“表演出乎意料的好”,对于孩子和老师来说这都是一个意外的收获。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幼儿情绪的主导者,如果教师用赏识的眼光去注视每位幼儿,给他们真诚的爱,激发幼儿的主体情感,让幼儿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就能营造一种愉悦、宽松、平等、合作的课堂氛围,也达到了音乐教学情感教育的根本。
现今,虽然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铃木音乐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风靡,很多教学专家也根据国内的概况进行引用,然而也出现了许多水土不服的现状。是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或理念放之四海而皆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那么赏识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也一定有其发挥优势和略显牵强的时候,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避免出现“鸡肋”效应,需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合理使用赏识教育。
(一)从孩子身边寻找音乐教学素材,奠定赏识教育前提。
很多幼儿教师都困惑如何能将一节音乐课上活起来,访谈中c老师说:“每个周我们都有活动主题,但是,这些主题下能教学的东西就书上那么一点,孩子们的技能水平又有限,怎样找素材呢?”赏识教育要求教师都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是要教师能从幼儿的世界里观察事物。
案例2:今天课间休息时,我坐在电钢琴边看孩子们活动,一不小心就按到了电钢上的音乐欣赏键,这时电钢突然很大声的播放了《命运交响曲》,吓得我和孩子们都一大跳,孩子们先是愣住了,随后几个活泼一点的孩子便随着强烈的节奏跳动起来,这时,班上很多孩子都开始有节奏的跳动。我突然想,这不就是一节很好的音乐课素材吗?于是我特地找了几段风格各异的音乐,上了一节音乐创编课,由孩子们自己听音乐跳动来创编舞蹈,这个过程中突然感觉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了。
这位教师课间的一个小插曲,却意外从中找到了音乐课的教学素材,从而投其所好的将其设计成一节有意思的音乐创编活动。也正是由于前期把握住了孩子们的兴奋点,才致使这位教师能在后期的教学中使用赏识教育恰到好处,而不会显得做作。
(二)音乐教学中给予幼儿信心,发展赏识教育。
教师在音乐课时,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孩子们都不敢去表演表现,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发现幼儿的犹豫,放大孩子的优点,这会帮助孩子找到信心,从此更加喜欢表演。
案例3:小建是今年才来到我们班上的,因为之前在乡下从没上过幼儿园,父母又在外面忙于生计无暇顾及,所以很多方面和班上其他小朋友都相差甚远。有一次上唱歌课,歌曲学会后,我请幼儿单独地站起来把歌曲演唱给大家听,先后有几个孩子演唱完毕,我意外地发现小建也举起了手,于是我立刻请了他,在钢琴伴奏下他演唱完了整首歌,唱得还真不错,天生的一副好嗓子,表情自然,也没出现节奏上的错误。但在演唱的过程中却不时惹来同学们的嬉笑,小建的脸上也不时地尴尬起来。此刻,一个念头在我脑海里闪过:决不能让其他小朋友继续对他有歧视的看法,长此以往,这将对他今后的人生造成消极的影响。于是,我立刻当着所有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说他今天很勇敢,不仅歌唱得好,表情也好,还要求小朋友们向他学习,并以掌声鼓励。这样一来,很多小朋友向他投去了羡慕的目光。从此,小建几乎每一节音乐课都能主动地举手参与到活动中。
正如达尔克罗兹所说:“所有的人在音乐上都是有天赋的。”而这些天赋常常是在嘲笑和讽刺中被抹灭的,因此,赏识教育对幼儿音乐自信力的培养以及发展幼儿音乐能力都是良好手段。
(三)课后积极评价,形成赏识教育良性循环。
由于幼儿园教育并非选拔式教育,在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对于幼儿的评价,便可以脱离传统甄选评价的弊端,将评价作为观察幼儿发展的手段,进而合理调整教学,达到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课后的积极评价会使得幼儿在学习中更具积极性,这是由于幼儿喜欢被人肯定,常常不是由于其虚荣心使然,而是出于其自身社会价值认同感的提高。在积极的评价中感受到社会对其的认可,这能促进积极行为的产生,进而产生赏识教育的良性循环。
不论是课堂上老师的评价,还是回家以后父母的评价,我们首先要给予幼儿的是“我能行!”的信念,一句鼓励,一个拥抱,给予孩子信心相信自己还能做得更好。越是表现的不好的孩子,教师更应该予以重视,家长更应该对其鼓励,通过“小题大做”以达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目的。观察中,当家长来接孩子的时候,老师说一句,“今天,某某音乐课上表演得非常好”。孩子回家后会持续与家长进行一些相关的音乐活动,这样不仅能促进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也能达到了提高幼儿音乐能力的目标。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间有限,家庭和社区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当前鼓励的家园合作方式在幼儿园音乐活动进行赏识教育过程中同样意义重大。合理有效的方式,能促进幼儿园赏识教育的进行,而放任自流或背道而驰的方式则会使学校赏识教育功亏一篑。
(一)幼儿园利用有效途径向家长宣传赏识教育。
很多家长对幼儿的家教方法缺乏科学性,比较随意,对于赏识教育,目前多是进行盲目的鼓励,最后造成幼儿音乐活动中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协作精神。为了让幼儿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幼儿园可以利用各种和家长交流的途径来传播赏识教育理念,如:家长会上将赏识教育作为一个专题来讨论;在家园练习册上设立专门知识版块来宣传;在幼儿园的网站上设立主题版块等等。这能帮助更多的家长了解并运用赏识教育。
(二)家长主动理解学习赏识教育并积极配合。
我们很多家长看似爱孩子,但爱的方式却是有问题的,正是因为这样,家长更应该学会赏识孩子。在孩子一天的学习之后回到家,家长所做的不应该是一味的给予孩子充分的物质满足,而是从老师那了解到孩子一日的活动情况,配合老师正确的施以赏识教育,给予孩子尊重和信任,并指导幼儿主动发展,从而全面满足幼儿物质和心理上的需求。赏识教育是回归人性,回归自然的教育,要求家长以人为本,建立民主、平等的亲子关系,创设轻松、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三)社区充分利用其桥梁作用使赏识教育深入人心。
幼儿园周围的社区是幼儿十分熟悉的地方,社区的文化能对幼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不论是对幼儿园还是幼儿家庭,社区所起到的桥梁纽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为了能让幼儿所处的环境不脱节,社区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协助幼儿园和家长开展相关赏识教育的活动,如:开展赏识教育专题讲座;以社区为单位开展主题亲子活动;在社区宣传栏上设立赏识教育专栏等等。让赏识教育深得人心,融入幼儿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社区的支持,赏识教育的有效深入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只有营造丰富的赏识教育氛围,幼儿才能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一路向前。“赏识教育”是众多教育方法中的一种,而绝对不是教育方法的惟一,也不可能完全适用于个性各异的所有学生,孩子是需要赏识的,但赏识要有节制,要有原则,要有具体目标,否则“赏识”就是一种让人上瘾的**,单纯的赏识将造成教育的灾难。
可见,赏识教育只是一种理念,在幼儿音乐的教学过程中,科学的融入赏识教育,多有裨益,但若成为鸡肋却可将其弃之,因此,探索赏识教育在音乐教育中有效运用之路任重而道远。
[1]张振文。探讨赏识教育对中职生的重要性[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2]司丁列。幼儿音乐教学活动之我见[j]。音体美园地,2012(1)。
[3]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崔学泓。赏识教育初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312。
[5]周菊芳,周亮。浅论赏识教育进课堂之十大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05(9):50。
[6]刘琰。追逐阳光,感受灿烂[j]。音乐专辑,2006。
[7]周弘。周弘老师教你赏识孩子[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6。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九
加大对幼儿师资职前教育课程的改革力度,体现出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特征,不仅要拓展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还应增加教育见习和实习时间,为学生提供大量观察幼儿、观摩教育活动,以及调查研究、改革实验、社会咨询、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等教育实践的机会。使课程既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又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1.以教师主动学习为基点的参与式培训。
参与式培训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听讲和观摩式培训,它要求培训者和学习者共同承担学习任务,共同承担责任,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更加强调培训者的学而不是教;它以小组研讨为主要形式,为每位培训者提供较多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它以每个参与者原有的经验价值为基础,并以这些经验为依托,引导他们进行理论的概括和提高;更重要的是以实践为核心,培训者不仅要听教师说,更要看教师做;不仅要给教师讲道理,更要给教师支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实际问题的“高招”。
2.立足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的培训必须立足园本培训,变无效的在职培训为以幼儿教师为主体的有效培训。除正规在职教育外,幼儿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听专家讲座、参加培训班等都是专业成长必要的途径,但这些都是一种短期行为。有时候,一期培训要花费几天时间,容易造成将一个完整的教育理念理解得支离破碎,甚至偏离其原有的轨道。而有的地区在职培训缺乏成效,普遍的问题是目标模糊,采用单向灌输,理论与实践脱节,无视教师的主体作用,内容重复,缺乏新意和针对性,不能满足各层次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园本培训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已被实践证明的有效的幼儿教师在职培训方式。
3.合理利用现代化培训技术。
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对于幼儿教师专业培养,无论我们是立足园本培训或是采用什么样的培训方式,都必须引入现代化的培训技术。例如,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教师工作中广泛运用的微格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我国上海等地施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技术采用摄录系统全面记录受训者在某时间内教育行为的全部细节,然后由教育专家与受训者一起边看录像边分析成败得失,找出症结所在并讨论改进方案,而后再进行实录与再分析,直到符合行为标准为止。这一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技术有效地调动了受训者视觉、听觉与大脑的综合活动,具有直观、贴切、针对性强、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反馈及时等优点,对于教师教育行为、能力的提高相当有效,应当在师资培训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加快建立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体系。
需加快建立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发展性教育专业成长体系的步伐,着重对幼儿教师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课程的衔接进行认真研究。我国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脱节,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师范教育具有终结式学历教育特征,是一种职前预备育。与在职教育双轨并行、互不相通。此做法已经被证明不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建议有关方面加快改进幼儿师资培训体系,组织有关人员对各级各类的幼儿教师职前培训课程与职后继续教育课程的衔接进行认真研究,使之一体化。即强调师范院校、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幼师培训课程要与教师日后发展相联系。这样建立起职前教育、入职教育、职后教育相互衔接的发展性教师专业成长体系,为在职幼儿教师创造学历提升和在职培训等接受终生教育服务的机会,促进幼儿教师全面协调地可持续发展。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
在组织的活动中,孩子们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会了儿歌和字词,达到了我预定的教学目标,但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以后在上课中需要改进的方面,下面就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与总结:
一、活动准备方面。
在本节活动开始前就出现了一些小意外,原本设计的投影仪光线不能满足本次活动的需要,本金对我自己心理上造成了一些影响,更耽误了本次活动开始的时间。究其原因,还是在活动准备不充分上,如在前一天晚上调试好所有设施也就不会临时抱佛脚。因此,在以后一定要将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充分,吸取这次的教训。
二、教师语言方面。
在上一次组织集体活动时我的语速就很快,因此在活动前我就在心里告诉自己:控制语速!但在本次活动中虽然稍有改进,但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些快,在以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还要多注意,掌握好自己的语速。另外教师的回应策略及对突发状况的把握不够,在孩子回答问题时教师的表扬过于重复,没有根据其特点进行表扬鼓励。在课上出现突发状况时教师的应对策略不够机敏,如:在齐读儿歌时孩子们读的不齐,教师就可以根据情况跟孩子一起来读,或让孩子再度一遍。以后还要在该方面多积累、勤总结。
三、课堂常规方面。
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按要求正确的走线、传书、收书,但在其他细节方面很显然在平时练的就不够。如,在传书过后,有的孩子们就随意的翻书、在孩子会大完问题后,其他孩子对其表扬时随便下位等等。这不仅使得课堂常规很乱还耽误了时间,需要教师重复强调纪律。在平时上课中还要多练、教师的要求还要更具体。
以上是我对本次活动的反思和总结。希望领导能多提宝贵意见,让我更快的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一
:游戏在幼儿园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教师由于对幼儿游戏的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出现“重轻失调”现象。反思幼儿游戏活动,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幼儿教师应树立幼儿是游戏主人的观念,遵循幼儿园游戏活动原则,为幼儿游戏创造良好物质和精神环境,在游戏中积极加以引导。
孩子们的幼儿时期,正是他们探索未知事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大脑处于感知、创造、发展最为有利的时机。如果我们还用传统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的话,反而阻碍了孩子的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行为能力按部就班。这样大大降低了孩子去感知外部事物的积极性。应给孩子的脑发育创造好条件,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思维性、理解力、创造力等。
“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游戏使孩子创设了很多不同的情景,在各种情景中会产生各类不同的问题,这为孩子创设了解决问题的情景,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孩子思维的速度、灵活程度,促使孩子思维智力品质的发展。孩子热衷游戏,使其他在游戏中能够学习新知识、练习语言表达,发展观察、记忆、注意、思考的能力,使学习潜能得以开发。“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会学习的孩子更会玩。”这句话值得我们去深思。幼儿生性爱玩好玩,而游戏正是一种集自由兴趣、需要、快乐、满足于一体,以幼儿为主体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幼儿可以从游戏中认识环境、了解物性、强健身体、活泼动作、锻炼思想、学习做人,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因此,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尤为重要。
1.尊重幼儿的游戏。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倾向。幼儿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教师应尊重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让幼儿自由地、愉快地参加游戏,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2.支持幼儿的游戏。教师应以幼儿的眼光来看待游戏,尽量满足幼儿游戏的各种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给幼儿的游戏予以支持。一方面,教师要满足幼儿对游戏材料的需求,使游戏能持续下去。另一方面,教师还要满足幼儿充分游戏的心理需要。此外,教师还要关心幼儿游戏的意愿和过程。教师应善于察言观色,从幼儿的语言、表情、动作上来揣摸幼儿的游戏心态。
3.参与幼儿的'游戏。教师应是一位幼儿游戏的参与者。要想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教师就必须具有一颗童心,和幼儿一样喜欢玩具,爱好游戏。当幼儿在玩游戏时,教师也来到他们的身边,和他们玩同样的玩具。这不仅会使幼儿感到游戏是一种很重要的活动,而且还能延长幼儿游戏的时间,此外还能帮助幼儿学习、掌握许多操作游戏材料的新方法。
1.通过游戏引导幼儿的行为规范。教师应通过指导游戏,引导幼儿认识社会知识和行为规范,如游戏中自立行为的规范、与人交往的规范等等,并促使幼儿在游戏中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习惯,以内化为自身较稳定的行为特征,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最近,孩子们迷上了五子棋。有空就结伴下棋。这天,成成和龙龙一起下棋,走了几个回合,总是成成赢。龙龙急了,在第三回合时,移动了一粒已经走好的棋子,硬说自己连起来是五个棋子赢了。成成不同意,两人争了起来,成成说:“你赖皮,刚才这粒棋明明是放在这儿的,不可以再移过去的!”龙龙争辩说:“我刚才放错了,我是想放在这儿的呀。”成成说:“放好了就不可以动来动去,不能后悔的!”龙龙说:“你刚才又没说不可以动!”成成生气地说:“不和你玩了,我告诉老师,你输不起。”
其实,我一直在旁边看着他们,见成成来搬救兵了,我就问龙龙:“你们刚才有没有说过下好的棋子不能动?”他摇摇头,又连忙说:“昂昂上次说的,下好的棋可以再动。”我又问:“那是昂昂在你们下棋前就说好的,对吗?”龙龙点点头。“今天在你们下棋前说过吗?”龙龙摇摇头,我又问:“如果成成下好的棋也动来动去,你同意吗?”龙龙想了想又摇摇头,“那怎么办呢?”我问他们。他们俩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成成说:“那我们说好,谁也不能动,怎么样?”龙龙点头答应:“好的。”两人又高兴地下起棋来,边下边说:“我们重新来过,刚才那次不算。”
2.通过游戏,提高幼儿活动质量。幼儿教师还需通过引导,促进幼儿活动质量的提高,使游戏得以深入开展,并促使幼儿在游戏中身心不断发展。
有的幼儿游戏无目的,不知道玩什么,活动中常常无所事事,或是频繁变换活动类型及材料;有的幼儿在游戏中常常无意识地摆弄材料、旁观等。幼儿教师就可以通过提问、建议、提示玩法、提出行为要求、提供范例或是与之共同游戏等指导方式,引导其学习自选游戏,自定游戏内容主题,逐步增强行为的目的性,并激发幼儿不断尝试、探索,提高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总之,游戏是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意愿游戏。幼儿老师只有把目标记在心里,并掌握幼儿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加以引导,这样的游戏才会更生动、更受欢迎、更有价值。只有把游戏真正交付给幼儿,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这才是幼儿园老师最伟大的举动。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二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出台,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之一。本文从广西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入手,经观察和深入访谈,力求近距离地感受幼儿园教育的现状并了解“小学化”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原因分析,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奠定基础。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没有依据学龄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人为地拔高了学前教育的水平,将小学教育的模式(包括教育内容、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运用到幼儿园中的一种教育现象。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作为制约我国高质量幼儿园教育开展的制约因素之一,存在已久。近几年,政府及相关部门下发了多个文件,针对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明确指出:坚持在小学一年级开展“零起点”教学,禁止在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教育内容。由此可见,防治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教师教学行为的“小学化”现象着手,分析其存在原因,为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这一问题奠定基础。
1.1教学组织小学化。
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民办幼儿园表现很突出,在幼儿园中,教师要应对家长的要求,每天都要把课程安排得很充实,甚至会出现每天上三节课,每节课四十分钟左右的现象。在教学活动组织中,为了加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大部分教师会设计强化幼儿对课堂内容、生字词、拼音、算术等的教学环节。
1.2教学内容小学化。
幼儿园在教育内容上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体、美、劳教育。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除了一些常规活动外,大部分幼儿园会增加语文写字、拼音拼读、算术等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基本倾向于幼儿园的经济效益与家长需求,征订各种教学教材,《珠心算》、《金眼睛》、《阅读识字游戏》、《数元教育》等,要求每个幼儿会读、会写、会认、会背每一个字词,每一首诗歌,会算每一道题。为了巩固记忆,每天必须重复一样的动作,看书、写字。除了吃饭、休息时间,其余的时间都必须安静地看书写字。
1.3教育方法小学化。
在教学活动中,完全没有游戏、活动的环节,主要的实施模式就是教师在前面讲、示范、领读,儿童在下面听、练习、跟读,基本上是“满堂灌”,没有儿童的小组活动时间;并且,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时常组织纪律,要求孩子们保持安静,甚至好几次都脱口而出“你们都马上要上小学了,坐这么一会儿也坐不住,到时候小学就不要你了!”“你要是再说话,我会让你写完再回家”“你要是再吵,我就再让你写一版字”等类似的话。幼儿只能在固定的地点接受固定的教育,不许说话,不许“乱蹦乱跳”,只有完成自己的作业才会得到“玩”的奖励,才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然而,可悲的是,这种教师教多少,儿童就学多少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以及小学化的行为规范要求,已然成为了现在多数幼儿园中的一种“常态”。
1.4评价指标小学化。
由于民办幼儿园中课程目标的设置出现偏差,如要求幼儿会读、会认、会写、会算多少多少等,导致教师对幼儿的评价也随之出现了问题,如通常采用批改作业甚至试卷的方式评价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每日或每段时间给孩子们布置作业,在布置作业前教师一般会将“标准”展示在黑板上,让幼儿模仿。在教师批改作业时会用“优”和“阅”或分数来评价鉴别幼儿完成的好坏程度。另一种是考试的形式,据了解教师每周会用试卷考查幼儿知识掌握的程度。从与家长的访谈和观察的结果来看,家长对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方式十分满意,并与之配合得不亦乐乎,回到家中积极督促孩子写作业、重做考试中做错的题目。
2.1教师素质底,学历不达标,不了解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质的区别。
一是师资学历参差不齐。多数为高中以下学历,根本未达到国家规定的学历标准。二是师资整体素质偏低。学历不合格的民办幼儿教师职前没有经过专门的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即使是为数不多的学历合格的教师中大部分也是属于参加成人教育或短期培训获得的学历,其教育教学业务知识和能力还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教学的需要。
2.2家长“去学校就是学知识”的错误教育观念是导致“小学化”的主要原因。
走访中得知,有些家长坦白跟我们说:“我们知道孩子爱玩,在幼儿园跟同伴们玩沙玩水做游戏等等非常开心,但是,现今形势不同呀,上小学还要考试,比上大学还难呀。所以,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能希望孩子在幼儿园多学习一些知识,比如识字、写字、拼音算数、英语等。如果我们花了钱孩子学不到东西,我们会考虑转园。”不管是在中班还是在大班,家长每天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之后,总会少不了叮嘱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要听老师的话,一定要认真读书写字,好好学习……”下午放学,家长来接孩子时也习惯会问“今天老师教了什么?”“你会写了哪几个生字?”“你会计算了没有?”等等。可见,为了迎合广大家长的需求,保住生源才是民办幼儿园的生存之道,民办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也就愈演愈烈。这也说明,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和发展缺乏有效的地方财政扶持这一经济保障,为了生存,必须以家长的需求为中心,不敢和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做斗争,所以才会不知不觉陷入这种两难处境。
2.3社会评价机制的错误导向,也是导致“小学化”的原因。
(1)人们对幼儿的评价是以“知识”掌握的量的多少为主。通过走访发现,一个孩子如果能算出20以内的算式或能背古诗,成人会竖起大拇指夸赞“真聪明”“真棒”,幼儿父母自然也是满脸自足。(2)小学入学考试以小学读写算知识为考核内容。纵观历年小学入学考试的试卷,基本从“智”的角度进行考核,如拼音与生字联线、填上生字的声母、给生字组词、20以内的加减法、找规律、甚至还会有鸡兔同笼的抽象题目。由此可见,小学入学考试也是导致幼儿园“小学化”的原因。一些“小学化”的幼儿园如因幼儿小学入学考试考得好,入学率高,就会被社会所认可,相应的生源也会变多。教育部负责人表示小学入学考试问题屡禁不止,最终致使年幼纯真的幼儿无法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与发展。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地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务必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二是加大整治力度,严格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招生政策,规范小学招生程序,坚持按片区就近免试入学制度,杜绝任何单位或组织围绕小学招生举办的各种形式的培训、面试等选拔性考试,真正取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小学入学考试经过变脸依然存在着。
2.4相关执法及监管部门工作力度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1]李瑞竹.民办幼儿园课程小学化倾向及其对策研究[d].渤海大学,(6).
[2]严仲连,盖笑松.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
[3]王燕霞.民办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调查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3(23).
[4]刘晓丹.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探因[j].林区教学,(2).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
随着人类的高速进步,近些年越来越重视幼儿的教育,幼儿教育也一直在不停地改革,幼教工作者也十分重视教育观、儿童观的转变,重视幼儿的兴趣、需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由活动时间”让幼儿拥有现实的快乐生活。本文主要分析讲诉了针对幼儿时期进行科学教育的方式方法,对此进行分析探讨,从而幼儿教育对孩子人生成长的重要性意义。
关键词:
幼儿教育;关键期;人生成长;重要性。
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它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幼儿教师而言,如果自身都不具备强烈的教育责任心,那么对于学生也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书育人的人民教师,应该要有职业精神和为教育事业献声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秉持教育要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这一理念不断探索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学龄前期在3到6岁,在这样的时间段是一个人正确世界观建立的基础,也是孩子身心建立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需要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1]。
二、幼儿时期教育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一)幼儿时期是智力发育重要时期。
幼儿在5岁之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间段,幼儿在这5—6年里在不断的学习,他学会了说话、走路;认识了各种事物;懂得了各种道理;还学会了不少技能。幼儿在这段时期,求知欲特别强,学习能力也特别好,而且印象特别深。在这段时期里,品德、性格、习惯、爱好在逐渐形成,是最容易接受各种思想观念的时候,你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儿的思维多以具体形象为主,因此,教师或家长在引导幼儿学习时应让幼儿慢慢由被动变为主动、积极、创造性的学习[2]。
(二)幼儿的诚实教育的重要性。
婴幼儿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习惯、思想、情绪、语言、态度等等都将在这一时期奠定好基础,如果基础不扎实,那就不容易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诚信教育是儿童生活发展有关。不要惊慌,如果你发现孩子是不诚实的,不要责骂孩子。如果孩子说谎,而父母认为孩子很聪明,不纠正,但赞扬,孩子会加强对说谎的动机。让孩子知道,不诚实的隐藏不能隐藏任何人,让孩子自觉地说出真相,孩子们继续信任,教育和鼓励他们的孩子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诚实,让孩子明白“知错能改”是一个好孩子的真理。
三、针对幼儿人生成长的教育方法。
(一)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生下来对于这个世界就是陌生的,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好奇,他们的好奇心是帮助他们探索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只有好奇能够让他们充满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不断追求,好奇心是人生进步最好的老师,我们作为一名老师应该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们去学习,去探索,去研究问题。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孩子在有了强烈的兴趣之后就将会去发现和提问,而且能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快乐,证明自己能够依靠自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兴趣以及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态度。幼儿爱思考,有着无数个疑问,教师要给予幼儿适当的刺激,使幼儿思维活跃起来。老师可以根据周围的实际现象和物体,给孩子一些提示,引导他们去思考“为什么”,例如,井盖为什么做成圆形?天为什么会下雨?太阳到底有多远?为什么河流一直在不停的流动?等等一些孩子身边所能接触到的现象。好奇心是幼儿走向知识大海的必经途径,而其中的`兴趣是就是指路灯。
(二)随机教育是不可缺少的科学探索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偶然事件,教师要抓住机会,引导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从而寻找问题的答案,帮助孩子找到其中的科学真理。例如,在室外活动,发现很多孩子是蜻蜓飞得很低,“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蜻蜓?为什么它们飞这么低?”这些孩子都很感兴趣,所以我引导孩子们讨论这些问题,帮助孩子理解低飞蜻蜓与天气的关系。
(三)根据时代的进步和需求给予孩子最新的知识。
让我们的孩子也会继续收到大量的信息,所以在选择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贴近孩子的生活,关注和尊重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以适应孩子的发展,适当安排反映时代特征和现代科技含量的相关内容,让孩子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初步认识。要知道科技正在不断发展,它会给人们更多的便利,扩大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们的愿望,探索科学的奥秘。
四、总结。
幼儿是一个关键时期的良好行为习惯,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坚持[3]。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个时期里刚刚走出家庭,暂时离开父母的管辖,进入到了幼儿园里生活,这个时间段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所在。在这样的一个时期里,幼儿学习力强,但是也容易接受到外界的不良信息,这时候幼儿教育的重要关键就在于要善于引导孩子去筛选好的东西进行学习,剔除掉不良信息,直到当习惯成了一种自然,孩子才能自我正确的去选择和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享受知识科学的海洋,创造出灿烂的明天,第二十一世纪的辉煌。幼儿教育对生命的成长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蓝小燕.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谈对“溺爱”型孩子的教育[j].都市家教月刊,(9):206—207.
[2]袁爱斌.幼儿教育对今后学习的重要性[j].成功:教育版,(20).
[3]黄观菊,嵇晓珺.为孩子的人生储存一个长效的资本———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100—100.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四
上世纪20~30年代起,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就已经存在,家长的期望、幼儿师资水平低、缺乏规范的幼儿教育政策等,均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的难度大大增大。基于此,加强对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与长远意义。
1.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存在的原因。
1.1家长的期望。
由于受到我国近几十年来所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目前大多数80后、90后父母只生育1个孩子,家长的期望寄托在这1个孩子身上,因此,大多数家长均希望给幼儿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也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1.2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较低。
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耐心、爱心,但由于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现阶段一部分幼儿教师并不是毕业于幼教专业,其专业素质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的师资水平较低,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小学化的倾向,教师往往会带领幼儿学习一些对幼儿来说比较复杂知识,没有注重培养幼儿的天性,均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解决的难度大大增大。甚至有一些教师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或者是为了让幼儿“听话”,从而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奖罚措施,即奖励表现好的幼儿、批评表现不好的幼儿,这种做法使幼儿出现了竞争意识,从而产生了进入小学化的倾向。
1.3缺乏规范的幼儿教育政策。
我国的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改革等,所针对的主要是小学、中学,较为忽略幼儿园教育。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幼儿教师会感觉在幼儿园没有良好的发展空间,从而会选择继续学习或转行,不会在幼儿园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幼儿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与此同时,由于缺乏规范的幼儿教育政策,一些私立幼儿园大量涌现,为提高幼儿的学习成绩、扩大幼儿园知名度,大多数私立幼儿园会给幼儿安排大量学业训练,这就为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2.1改变家长的观念。
在幼儿教育中,家长的地位非常重要,幼儿具有非常强的可塑性,认知事物的能力还比较弱,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在为幼儿安排知识学习的时候,幼儿无法反抗、只能听从。幼儿听从家长的安排,对各种知识进行学习,从而提前进入到了小学的学习模式。小学化的教育方法,大大占据了幼儿的玩耍时间,幼儿本来就正好是乐于玩耍的年龄,而幼儿在进行玩耍的同时,不仅可以培养自身的兴趣,还有利于开发智力,由此可以看出,家长的做法有悖于幼儿教育理念。基于这样的原因,家长必须转变自身的思想,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应当鼓励幼儿学习幼儿年龄段内应该接受的知识,为幼儿降低学习压力,给予其充足的玩耍时间,从而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与天性,也有利于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2.2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
国家为幼儿园提供的扶持比较少,关注度也不高,从而导致幼儿园教师的大量“离职”,这就给幼儿师资力量的提高带来了一定的阻碍,造成了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普遍较低问题的存在。面对这一问题,应当致力于提高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选入门槛。此外,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课标的要求。举一个例子,教师在向幼儿讲解关于单韵母a的知识的时候,应当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技巧给幼儿讲述关于单韵母a的知识,指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发音,切忌过多地对其他内容进行讲解。同时,教师还要给予幼儿足够的时间进行玩耍,使幼儿培养自己的天性与兴趣,开发自己的潜在能力。实际上,幼儿在进行玩耍的时候,可以通过发现新事物,增强自身对新事物的认知,这有利于促进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减缓幼儿教育小学化。
2.3制定合理的幼儿教育政策。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阶段的教育对其未来对世界的认知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基于此,国家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政策,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扶持力度,实现幼儿园的公立化,以有效减少幼儿园的竞争现象。与此同时,还要安排资深的幼儿教育专家为幼儿教师提供指导与帮助,丰富幼儿教育教学结构,改变幼儿教育教学模式,并要鼓励教师利用先进的、有效的教学技术,注重开发幼儿的智力、培养幼儿的天性,引导幼儿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最终有效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
3.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幼儿教育,有利于帮助幼儿树立健康向上的人格,而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为有效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不仅需要改变家长的思想观念、提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还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
作者:陈巧珍单位:永春县一都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五
幼师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不必按照传统舞蹈教学模式来进行技能训练。应将舞蹈训练中的软开度和控制能力等训练适当地减少,难度也要适当降低,而应更加重视锻炼学生的动作和协调能力,从简单的单一动作到一整套的动作训练,以此来达到使学生肢体灵活和动作协调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素质。
由于初中阶段的教学在舞蹈方面没有过多的要求,所以幼师专业的学生也普遍缺乏舞蹈功底。因此,一定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才能更好地保证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这也同样是市场竞争的需要。
(一)基本教学能力的培养。
首先要注重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口语能力是教师必备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对舞蹈语汇的理解,在练习舞蹈动作的同时也让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锻炼。在舞蹈课上教师提问学生的内容可以是舞蹈的作用、动作要领等。此外,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进行相互的讲解和指导,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在找到难点的突破口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从教能力,让学生在组织管理上也得到一定的锻炼。
(二)舞蹈创作能力的培养。
1.进行模仿训练。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有舞蹈编排的能力。幼儿师范专业的学生在编创能力培养过程中,首先应做的是模仿训练。从模仿开始,逐渐再向创作的方向发展。幼师专业学生中不乏一些舞蹈能力较差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留作业的形式,将固定的歌曲分配给学生,由学生自主查找相关视频,并进行模仿,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开始时尽量降低舞蹈创作的难度,使学生能够萌发创造的意识,通过对舞蹈模仿的总结来产生联想,从而创造出新的舞蹈。
2.动作重组。动作重组指的是将原有的动作进行变化,做出其他的动作来。变化可以分为:节奏变化、改变部分动作、改变顺序等。教师可以用简单动作引导学生进行变换,可以从方向、顺序各个方面进行变换,然后再由教师进行动作的点评,最后选出一组合适的动作再由学生进行练习。
3.了解幼儿。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例如:可以在幼儿卫生学当中了解到幼儿期是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骨骼比较软,容易变形。通过对幼儿的了解才能更好地为幼儿选择舞蹈,使他们能够在舞蹈练习中避免伤害。在动作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体发育规律及特点,且动作的设计可以具有一定的童话色彩。
4.提高专业素养。舞蹈是一门以人为基础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在舞蹈的表演中除了人体的动作之外,背景音乐、画面以及灯光等都对舞蹈有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要重视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灯光和服饰等方面的了解。只有做到全方位的了解才能有效提高舞蹈创作的能力。
5.实践与练习。教师可以采取个人与集体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将所选定的歌曲分配给每个小组,安排各小组根据指定的歌曲编排舞蹈,并在下一次的课堂上进行表演。表演完毕后,由学生之间进行互相点评,在锻炼学生的舞蹈编排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在幼儿园中让学生进行舞蹈的编排,等舞蹈成型之后由学生带领幼儿进行表演,并由教师验收实习成果。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六
摘要:幼儿教师将有效提问法合理应用到语言教学活动中,能够为幼儿创造充足的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机会,这对增强幼儿语言能力和拓展幼儿思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着重探究幼儿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的策略。
在幼儿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老师应该坚持以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基础,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幼儿开展丰富的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一、采取有效提问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将有效提问法应用到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求老师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知识,并将幼儿的个性特点有效结合起来,巧妙设置课堂教学问题,从而有效激发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有效拓宽幼儿语言的知识面,从根本上强化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课堂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还应该明确提问的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幼儿的知识接受能力是否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总而言之,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有效提问,要求老师必须具备下列几种心理准备:其一,全面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定和认知能力,尽量提出答案灵活的问题;其二,具备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其三,当幼儿一时难以回答出来时,需要老师及时进行引导和鼓励,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答案内容。
二、循序渐进式提问,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坚持从易到难。当所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者过于简单时,都不利于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反而会制约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从某种意义上进行分析,幼儿对于课堂上老师所提出问题的反馈和回应能力强弱,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语言课堂教学效果的强弱。因此,老师在进行提问的过程中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思维特点,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合理分散课堂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从而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了故事之后,老师根据故事内容直接提问“当你们听了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感受呢”、“从故事中你们又学会了什么”,这样的提问方式难免让幼儿感到压力,甚至会让幼儿恐惧课堂提问的情形。但是,当老师遵循循序渐进式原则进行提问,如:“故事里主要有哪些人物呢?”“故事里主要讲述了什么事?”“故事里的动物是怎么样的呢?”通过进行层层提问,步步深入,有利于帮助幼儿逐渐拓展思维,大幅度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再如:在小班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故事啊,故事”中,老师便可以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进入故事王国中。其中,老师如果开展“讲故事比赛”活动,让幼儿相互比较谁讲的故事新颖独特,小班幼儿由于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便难以畅所欲言地展开活动。因此,幼儿老师便可以开展“故事周”活动,让幼儿邀请爸爸妈妈为自己讲一则有趣的故事,这样每个小班幼儿都可以听到有趣的故事。当幼儿们沉浸在故事王国的情境中时,老师便可以利用《三只小猪》这个经典的故事设计科学合理的语言活动,并让幼儿扮演“三只小猪”,亲自动手搭建属于自己的房子,充分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此外,老师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下列问题:三只小猪在活动中搭建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故事中的猪大哥和猪二哥跑到猪小弟的家中呢,他们自己家的房子怎样呢?通过合理设计上述三个问题,让幼儿紧紧围绕三只小猪搭建的房子进行深入讨论,能够促使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三、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创造力。
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应用有效提问教学法时,老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便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仿编《家》的课堂活动,当幼儿难以快速说出密密的树林是谁的家时,老师便可以及时进行提示:密密的树林中住着哪些动物呢?这时幼儿的思维被充分激发,争着说“大狮子”、“大老虎”、“小松鼠”等。再如:在老师组织幼儿开展的一次区角活动中,当部分幼儿利用积木在区角组建了较高的一堵墙,而后来却不知道这堵墙用来干什么,这时老师便可以使用提示性的语言,围墙可以用来关动物,也可以用来分隔不同的事物。顿时,幼儿的思维受到启发,说道:“我们这堵墙是用来关动物的。”老师再进一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你们用来关哪些动物呢?”这时,部分幼儿争先恐后地说道:“关猴子、孔雀、长颈鹿等。”老师说,你们回答得真好,但是如果将这些动物全部关在一起,你们不怕他们打架吗?为了避免他们打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通过设置这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快速建立起了动物园,并且让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
四、结语。
在新课程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幼儿语言教学活动的新要求,便需要不断创新教学观念,紧密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有效提问方式,从而有效增强幼儿的语言教学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幼儿语言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2]庄志玲.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有效提问策略———以中班故事活动“月亮的味道”为例[j].教育导刊月刊,(10):7-8.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七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教育事业的日益发展,教师队伍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教师专业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有了广泛的研究。幼师生也无一例外地要高质量地完成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形成理论素养。本文结合幼师实际,针对学前教育理论课教学中的问题,谈谈加强幼师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幼师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策略。
一、加强认识,明确目标。
专业信念与责任被看作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精神支柱。一个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是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的。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有助于了解幼儿心理的特点,走进童心世界;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能够正确地看待幼儿、对待幼儿、尊重幼儿,从而做好幼儿教育工作。因此,幼师生更需要树立学生的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意识信念,充分认识专业价值。树立坚定的专业信念与责任,把教育作为内心热爱的工作,把教师作为一种专业来对待,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荣耀的职责来承担,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并在教育实践中完善自身素质。
二、创新方法,因材施教。
加强理论课教学,在教学方法、方式上需要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是教学内容调整需要的结果;是教育对象特点研究后“因材施教”策略的实施,即教师的“教”要去适应幼师生的“学”。
内容决定形式,结构改变功能。从综合课程看,教学中教师可能更注意实践案例的分析引导,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的合作教学,共同成长。比如采用各有所长的多位教师以教学小组的方式承担教学任务,发挥集体才智进行教学。从课程结构调整看,教学可能更需要对幼师生的兴趣爱好、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的研究,做出适应学生的方法选择。总之,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让教学内容和形式更新颖,更多样。
三、实践教学,合作探究。
加强幼师理论教学实施中使理论内容与实践体验互相渗透,有机结合,加深理解,学以致用,克服理论课突出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而带来的重知识讲解、轻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现象。
首先,教学目标凸显“实践性”。幼师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师范学校教师教学时既要向师范生传授保育教育知识,又必需培养同学“保”“教”的能力,实现由学与教、师与生之间的转变。依据幼儿园教师岗位的需求,制定出培养目标体系,包括情感目标、社会目标、能力目标、学科目标等,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同学分层次、分板块进行技能达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分层推进,在实习、实训中强化。
其次,教学备课凸显“探究性”。备课过程中引入同学参与,通过师生相互合作,一起交流,共同探究,使教学出现出师生共同参与的探究局面。同学参与备课的主要过程为:收集教学资料——讨论资料的取舍——设计教学过程——制作教学课件——预讲课。这样,“做中学”、“学中做”,不只锻炼了同学动脑、动手、动口能力,合作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师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让他们体验、实践教师的角色,为将来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打下了实践的基础。实现课堂“学—研—做”一体化,达到课堂师生“合作探究+实践演练”的理想实效。
四、创新思维,培养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幼儿师范学校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圣地,对幼师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育是对人的发展基础阶段的启蒙教育,早期教育的质量,对人的一生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者,而幼师生是即将成为幼儿教师,他们要针对幼儿学习情况不断钻研教材,创造性进行取舍,选择最优教学方案和最优教育手段,这要求他们具有创造性的思维,并发挥创造性能力来完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要积极引导幼师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经常与他们平等对话、双向沟通,形成民主融洽的教学氛围。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向他们传授知识,要培养创新精神,教会他们如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品质;要以幼师生为主体,围绕他们的发展科学设计教学环节,巧妙提出问题,要给他们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鼓励积极发言、大胆质疑,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在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过程中,通过质疑释疑,树立创新意识。
五、学科整合,调整结构。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作为教师教育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的重要标志,是一名合格幼儿教师养成专业内涵、职业特点的知识源头。现行的理论课程结构已不能满足未来教师对各种知识的需求。因此,师范学校应调整专业课程与教学技能课程之间的比例,加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比例,深入学习教育和教学方面的知识。不断更新内容,完善教材内容呈现方式,增加教材的可读性,提高师范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材形式更加活泼。学前教育专业课时需要在我国现有的课程体系上加大比例,如果能达到比例占总学时的四分之一以上,就可满足对教师专业化教育课程的扩展要求。幼儿师范学校要加强课程的改革力度,研究开发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学生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扬长避短,发挥幼儿师范学校的优势,增强就业竞争力,才能确保幼儿师范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总之,作为培养未来幼儿教师重要场所的师范学校,必须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调整课程结构,增设实用性课程,使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校理论课的兴趣与热情,从而加强学前教育理论课的学习。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现代课程论(新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杨小微.现代教学论,山西教育出版社,.11.
[3]孙玉洁.觉醒与自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点,.8.
[4]朱新卓.教育变革的现代困境,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4).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八
当前,主流专家学者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展开批判时所持的利器主要是发展心理学中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尽管儿童身心发展是连续的,但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儿童则倾向于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这些典型特点被称之为儿童发展的年龄特征,意即“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然而,这样一些“年龄特征”是否客观真实地存在呢?埃里卡·伯尔曼(ericaburman)就认为,发展心理学是基于人们对于分类、测量和控制的关注而产生的。在批判教育理论家看来,发展心理学以其“发展阶段”的隐喻,勾勒了一幅儿童发展阶段的抽象地图,帮助我们建构儿童形象、理解儿童需要。然而这样的努力却使我们陷入幻觉之中,以为抽象地图就是领域本身,或者就是全景,事物名称与被命名的事物是同样的。其结果就是我们对儿童丰富鲜活的生活和复杂具体的经验视而不见,我们所知道的仅仅是这个孩子或那个孩子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我们所使用的“抽象地图”所设定的标准。我们不是对儿童的行为和思想、儿童关于世界的假设和理论进行具体的描述和反思,而是轻易地止于对儿童生活的简单描摹,对儿童进行一般性的分类,说“这个年龄的儿童应该是这样的”,而真实的儿童却远比我们所绘制的图像、我们所做的描述和我们所使用的范畴更加复杂,更与背景相连,呈现更多的视角。诚然,我们不能否认发展心理学对于儿童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但不能将教育学变成心理学的同义词,使教育教学背离其社会性和基本的价值导向。同样,发展阶段理论也应该是教育儿童所参考的重要依据,但不能成为教育者所奉行的唯一圭臬,使他们对真实的儿童及其生活置之不理。
(二)儿童发展的社会文化属性不容忽视。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讲,与其他生物不同,人类的基因编码系统具有很大的开放性,需要通过后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最终完成编码。正如奥托·弗里德里希·博尔诺夫(ottofriedrichbollnow)指出的那样,人生来是“有缺陷的生物”,只能在某种文化中,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生活能力。而人类的学习则兼具生理属性与社会属性,从生理方面来看,经历了近百万年的进化,中枢神经系统和以前额叶为特征的脑的出现,使人类具备了某些非常特殊的其他物种所没有的学习潜能。但这还远远不够,人类的学习还必须依赖于社会环境,即依赖于时间和空间,许多发生于今天工业社会中的学习在千百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但今天我们的大脑结构和心理特征几乎和几千年前以采集和狩猎为生的祖先没有什么不同。这似乎意味着只要具备一个健全的大脑,人类的学习就拥有无限的可能性,而我们学习什么、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学习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现在认知神经科学普遍将学习视为大脑中神经元之间彼此建立连接的过程,已有研究显示,就大脑皮层而言,儿童4岁时其脑神经元之间就已经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在结构上为神经网络的组建作好了准备,同时其一系列复杂心理认知功能,如注意、记忆、语言、表达、认知、思维等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并增强。这无疑表明儿童在这一年龄阶段已经初步具备了学习各类知识的能力。现在的一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有着自己的朴素理论,能进行抽象概念的学习,并像成人一样,运用概念进行归纳推理,扩大认识范围。因此,在幼儿园适当地教授儿童一些如汉字、拼音、算数等小学低年级的基础学科知识似乎也并非不可。心理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jeromes.bruner)也曾说过,任何一个学科的基础知识都可能以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人。
知识,作为科学探究的结果通常被人们理解为客观真理,而在批判教育学家眼中这些所谓的“客观真理”却无不在历史和社会的影响下被内置于错综复杂的权力关系之中,知识作为权力作用的结果无法与权力相分离。正如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所言,根本不存在基本或绝对意义上的“知识”或“真理”,而只存在被定义或被接受的“知识”或“真理”。权力主体往往从书本或具体实例中,挑选其所强调的、褒扬的及所贬斥的,从而达成他们所期待的目的。因此,就幼儿教育去“小学化”这一主流话语,我们无须去评判它是真理抑或是谬误,在某种绝对和客观意义上是对还是错,我们只需要理解当前语境中不同权力主体,如学术界、政府以及市场,在其话语表达中所意涵的利益诉求,继而思考在具体情境中我们应该如何予以恰当的回应。
(一)学术话语对去“小学化”异口同声。
长期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都显得势单力薄,并深受小学的影响。幼儿园的始业、假期基本上比照小学学历;幼儿园的各类教养活动也同小学各科目较为一致;幼儿教师的职务职称也未单独设置,而是和小学一并设置。与此同时,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我国幼儿园的发展相对滞后,一直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学前教育的需求,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附设于小学的学前班便占据了学前教育的半壁江山。“作为幼儿教师,用着和小学相同的教学方法,教着与小学相似的教学内容,我们的地位和价值何在”,这样的言论应该表达了很多幼教人士的心声。因此,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界也在试图摆脱小学乃至基础教育长期以来对它的影响。20xx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称谓由传统的体育、语言、图画、音乐、计算等科目变成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并明确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悄然间,幼儿园中“上课”被代之以“教学活动”,而一切活动都需要被“游戏化”。这看似仅仅是措辞和话语上的转变,但从批判教育学的视角来看,话语传播并产生权力,语言在建构世界中往往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不是简单地表达或复制现实世界。由此可见,学前教育学界借助去“小学化”这一话语就是试图努力争取自身的独立地位,获得存在感,在学术界求得话语权,在教育实践领域划分出自己的势力范围。
(二)行政话语对去“小学化”明确支持。
近年来,随着我国学前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对学前教育的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从现实经历中我们可以明显地察觉到,学前教育的管理权责始终不如其他各级各类教育那么明确,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有法律的保证,管理都比较顺畅和到位,而学前教育则存在较多问题。从中央集中管理、教育部门与其他部门齐抓共管到地方负责、分级管理,随着管理责权的不断下放,对学前教育的监管也较为混乱。对于大多数地区来讲,不同类型的幼儿园其审批单位不同,绝大部分的幼儿园由教育部门进行审批,其中教育部门办园由市/区(县)教育局基教科审批,而民办幼儿园则由教育局民教科审批。与此同时,民政部门、街道、企事业单位和部队等多个单位也在审批幼儿园。而本着“谁审批、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作为幼儿园业务管理部门的普教科,其只管理教育部门办园和部分政府及集体办园,而对于民教科审批的民办幼儿园以及其他非教育部门审批的幼儿园则很难涉及。除此之外,一些未注册的幼儿园由于相关法律依据的缺失无法对其进行取缔或规范。因此,加强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园的领导,规范和完善业务主管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管便成了当务之急。但仅凭抽象的要求加强领导、规范监管,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权则很难落实。而这时“小学化”则成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相对于难以具体衡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所谓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则更为清晰可见,在这样的语境下,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成了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教育质量的代名词。在一些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专项检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甚至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那些“小学化”严重并屡教不改的幼儿园的办园资质。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xx年教育部印发了《规范通知》,其目的无疑在于借助幼儿教育去“小学化”的话语,通过运动化的形式,加强并落实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对幼儿园的有效监管。
(三)商业话语对去“小学化”态度暧昧。
在我国,学前教育算得上是社会化、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学段。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民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办园格局,《20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xx年民办幼儿园的比例达66.36%。长期以来,我国幼儿园在课程的选择方面都拥有较大的自主权,但由于我国幼儿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普遍不高,缺乏课程编制及实施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于现成的教材及与之配套的教师指导用书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学前教育课程资源市场。加之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内容灵活性强、弹性大,各类相关教育机构便凭借其所研发的各具特色的课程资源,在其中竞相角逐。去“小学化”话语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流行,使这些商家嗅到了巨大的商机,在各方压力下,幼儿园那些被贴上“小学化”标签的课程资源陆续被摒弃,急需新的课程资源进行补充,这就意味着原先已经形成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市场格局被打破,因此整个市场重新变得活跃,各种机构迅速研发和推广,符合主流话语的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始抢占重新开放的资源市场。
(一)社会过度竞争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真问题。
反观这场声势浩大的去“小学化”运动,尽管表面上轰轰烈烈,现实中其推动却是步履维艰。对于很多幼儿园来说其应对策略往往是“新瓶装旧酒”,只做表面文章。究其原因,人们常常将其归咎于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观念、教师相对低下的教育素质等因素。然而稍加思考便不难发现,所谓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其实并非教育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而是当前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的向下自然延伸。在项贤明教授看来,尽管上述现象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真实存在,其所反映的却并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引起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于教育政策或教育教学方法的失误,而是教育领域以外一系列公共政策的失当。社会资源分布不均衡、社会流动渠道单一、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促使整个社会过度竞争,继而导致教育的升迁功能被不断放大、学习被异化,由此产生了被我们所诟病的以应试为取向的教育文化。而在亨利·a.吉鲁(henrya.giroux)看来,文化是社会团体所经历的生活及其对生活中各种情况与条件的理解,其中包含了对不平等关系的挑战与维系。由此可见,社会上“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和“读书无用论”的弥漫都不应被视为人们所谓陈腐落后的观念,因为这些“应景式”的抉择都是人们在经过反复的理性博弈后所最终找到的纳什均衡点(nashequilibrium)。因此,我们要寄希望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就不得不考虑整个社会环境,因为一些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另一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前提。
(二)运动式改革引发学前教育新困境。
幼儿学习负担被再加剧。对于当下这场去“小学化”运动而言,其所缺乏的正是对此清醒的认识,仅仅将视野局限在教育领域内部,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刻板地推动,其结果很有可能背离改革的初衷,甚至滑向改革的对立面,继而牺牲儿童及其家庭的根本利益。“不输在起跑线上”既然是一种人们在面对过度竞争情形时理性博弈后的抉择,便意味着人们并不会因为一项缺乏社会环境支撑的改革而轻易放弃自己的抉择,往往只是作出理性的妥协。那些被贴上“小学化”标签的内容退出了幼儿园却进入了家庭和培训机构,一些家长选择自己在家教孩子学习这些知识,更多的家长则选择了各种幼小衔接班和学前班。课外培训市场的繁荣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更加重了孩子的学习负担,孩子们不得不牺牲原本放学后自主游戏、玩乐的时间而再度投入紧张的学习,这样的童年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更加的苦不堪言。处境不利的儿童入学准备难做好。学前教育除了为儿童提供保育以及促进其发展之外,还承担着另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为处境不利的儿童提供补偿教育,弥补他们成长环境中的缺失,帮助他们作好入学准备。究竟采用何种课程模式最为有效呢?美国的早期教育学家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追踪研究,其结论是不同的早期教育课程模式在有效性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早期教育成功的关键在于课程实施质量,而不在于课程模式所蕴含的特定哲学思想,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普遍认为学业取向的早期教育课程最便于实施。当下我国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素质普遍低下,很多教师并未经过系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培训,还有一部分教师来自撤点并校后中小学的转岗教师。学业取向的课程,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学化”课程是他们较为擅长的,而那些理念先进的课程如高瞻、蒙台梭利、瑞吉欧等他们则难以驾驭,加之我国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更使这些课程无法保证其教学质量。如此情形下,强行在农村地区及城市中相对弱势的幼儿园推行去“小学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疑剥夺了这些处境不利儿童作好入学准备,继而融入主流社会的权利。
学前教育多元化发展的萌芽被扼杀。“千校一面”一直是我国从小学到大学整个学校教育系统难以跨越的障碍。幼儿园则由于长期徘徊于体制之外,在市场的调控下呈现出一些多元化发展的势头,尽管有大量所谓“小学化”的幼儿园,但依然有一批幼儿园具有自己的办园特色,如有些幼儿园主打蒙氏教学,有些以高瞻课程的区域活动为主,更有一些幼儿园将各类不同的课程模式融于一体以探求自身特色。然而在这场去“小学化”运动下,为了使改革更彻底地推动,一些省市开始着手构建统一的课程体系来取代幼儿园“小学化”的课程,这无疑会摧毁学前教育刚刚萌发的多元化萌芽,促使学前教育最终陷入“千园一面”的泥沼。
基于此我们必须深刻地反思这场去“小学化”运动。正如批判教育学所告诉我们的那样,教育中充满了复杂的事、矛盾、多重现实和变化,我们必须时刻挑战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让实践来指导理论并通过建立理论来指引我们的实践。我们必须习惯于将“理论中心主义”的视角转换到“事例中心主义”,在居于特殊性的当下情境中,去检视自身行动所依据的准则。我们必须以一种更加包容的姿态,将新思想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地理解并尊重那些内在于社团之中“地方知识”的合法性,而不是以一种对立的姿态、生硬的方式对其加以改造。唯有此我们才能真正保障所有儿童及其家庭的正当权益。
中班幼儿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九
“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者也”。转眼间,我走进幼儿园工作十年了,一路走来,有泪水,也有欢笑;有迷茫,也有收获。教师是幼儿的一面镜子,言谈举止,为人处世,衣着穿戴都是幼儿私下议论的话题。为人师表不能说一套做一套,应严以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成为幼儿的表率。我面对的是一群三、四岁的小孩子,我就是他们的榜样。孔子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一切师德要求都是基于教师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我乐观向上,每天都带着一份好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带着微笑迎接孩子。看到家长放心的把孩子交给我,孩子在我的带领下玩的很开心,我觉的这就是我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每天我都是以平和的心态、饱满的情绪,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孩子。排除追逐名利拈轻怕重心理,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来干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个人感觉,良好的师德师毕业论文风的形成,除了在制度约束的基础上,还需要我提高自律意识,自觉改正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不好习惯,在幼儿心中建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形象。我认为要提高自身的师德师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下手,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1、爱岗敬业。
首先,要热爱幼儿教育事业,要对幼儿教育事业尽心尽力。选择了幼儿教育事业,我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努力创新。认真设计每一节课,甚至一个小小的动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接受老师的教育而愿意学习,不断进取。
2、尊重每一个幼儿。
每一幼儿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和尊重。要与幼儿平等相待,不能把幼儿当下级随便呵斥。只有把爱传递给幼儿,把幼儿看重,幼儿得到老师的尊重,他们才会尊重老师喜欢老师,愿意学习这个老师所传授的各种知识。
3、努力进取。
作为传道授业的老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幼儿。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幼儿认真。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这要求自己不断的学习,积极探索,不断开辟新的教法。
4、以身作则。
教师的言行对幼儿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幼儿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刻刻为幼儿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幼儿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工程材料实训报告1500(大全16篇)
- 2023年民间借款协议书及违约15篇(模板19篇)
- 中秋节公司祝福语简短(精选12篇)
- 最新初中新生新学期计划(模板19篇)
- 生日经典祝福语老婆(优秀17篇)
- 施工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大全19篇)
- 2023年机械伤害现场应急处置方案汇总(大全10篇)
- 最新周末联欢活动计划书(大全十五篇)
- 2023年家属慰问信回信(汇总18篇)
- 最新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汇总11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