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06-06 15:03:52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哪本书篇一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2.教法建议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一)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 ,和它的图像——直线 有下面关系:
问:你能用充要条件叙述吗?
(二)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
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过定点,方向不同.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学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导入 】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
【问题2】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板书】
(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向上的方向,(2) 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
特别地,当 与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
0°≤α<180°或0≤α<π 如图3
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了,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的.
(三)直线的斜率
【问题3】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写出方程.
30° ß--à =
45° ß--à =
135°ß--à =
(注:学生对于写出倾斜角是45°、135°的直线方程不会困难,但对于倾斜角是30°可能有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借用三角函数中的30°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来解决.)
【演示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倾斜角与 的系数的关系:倾斜角不同,方程中 的系数不同,而且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
【板书】
(2) = tg60° (3) = tg(-30°)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一起订正:(1)120°; (2)60°;(3)150°(为什么不是-30°呢?)
画图,指出倾斜角和斜率.
结合图3(也可以演示动画),观察倾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情况.
注意: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
α=0° ß--à =0
0°<α<90° ß--à >0
α=90° ß--à 不存在
90°<α<180°ß--à <0
(四)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问题4】
思路分析:
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
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
(1)正切函数定义是什么?(终边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比横坐标.)
(2)角α是“标准位置”吗?(不是.)
(3)如何把角α放在“标准位置”?(平移向量 ,使p1与原点重合,得到新向量 .)
(4)p的坐标是多少?(x2-x1,y2-y1)
(5)直线的斜率是多少? =tgα= (x1≠x2)
(6)如果p1 和p2的顺序不同,结果还一样吗?(一样).
【练习】
(3)直线 (-330°)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多少?
(5)课本第37页练习第2、4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个别辅导,订正答案(答案略).
【总结】
教师引导:首先回顾前边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再看下边的问题: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要注意什么?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一一对应吗?
学生边讨论边总结:
【作业 】
1.课本第37页习题7.1第3、4、5题.
2.思考题
(1)方程 是单位圆的方程吗?
(2)你能说出过原点,倾斜角是45°的直线方程吗?
(3)你能说出过原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4)你能说出过(1,1)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一、直线方程
二、直线的倾斜角
三、直线的斜率
四、斜率公式
练习
小结
作业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哪本书篇二
;一:教材分析:
2.同学们已经知道了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的基本事实。
五:教学过程分析:
设计意图:以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引爆学习数学的小宇宙。
不能再同意作者的观点!
相关热词搜索:;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哪本书篇三
;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一、课题介绍 内容选自新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二)第三章第1小节,教学课共分三个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部分来汇报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想。
二、教材分析 1、 地位及作用:
该节是继学了空间几何后学习用代数方法研究解析几何问题的第一堂课,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解析几何的入门课,担负着开启全章的重任.倾斜角是几何概念,它主要起过渡作用,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
斜率不但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更是整个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之一,也为后续学习微积分奠定了基础. 2、教学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的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理解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两点斜率公式及应用. (2)
能力目标:通过坐标法的引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对比、转化等辩证思维,初步感悟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想方法,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来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激发求知的欲望. 3、教学重难点:
(4)
重点: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两点斜率公式及其应用. (5)
难点:斜率概念的理解,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 本节课作为直线与方程的第一节起始课,需要建立概念模型.考虑到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以讲解法为主.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探究式教学法为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小组讨论,借助多媒体、几何画板,积极开展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心理特征,确定学法为:引导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分为复习思考、探究新知、讲练结合、总结归纳、分层练习五个环节. 1、复习思考 首先通过两个问题,“直角坐标系中怎么确定一条直线”“过一个定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引导学生注意过定点的直线束其倾斜程度不同. 图1 x 0 y p 设计意图:对旧知的复习是为新知构建知识基础,复习思考作为教学的先行组织者,体现了奥苏泊尔的同化理论学说. 2、探究新知 (探究活动一:倾斜角概念的得出)
将过定点的直线束抽象出来,如图1所示,再次提问:
“经过一点p的直线有无数条,怎样借助轴描述直线倾斜程 度?”请看大屏幕,我借助【ppt】在图1中动态展示倾斜角的定义,以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定义倾斜角,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能力. 知识注重应用.因而,当这部分知识讲解完后,我将通过例1中前三个题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利用第四个题引出对倾斜角取值范围的探究,并借助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得出倾斜角的范围. 例1 请同学们画出前3条直线的倾斜角. o y x o y x o y x y x o (探究活动二:斜率概念的得出)
图2 o y x 为得出斜率,我首先提问:“生活中,有没有表示倾斜程度的量?”,学生不难想到初中经常遇到的坡度实例.【ppt】上展示坡,强调坡度等于升高量比上前进量.将坡放到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坡面所在直线.如图2 由老师提出问题:“坡度是表示坡倾斜程度的量, 坡面所在直线倾斜程度是否可以用类似于坡度的 量表示”,学生得出结论.进一步提问:“这个量与刚才所学倾斜角有何关系”.在问题驱动下让学生观察、类比得出斜率的概念.这个过程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并体验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联想的能力.为了巩固这个陈述性知识,设计了两个练习题,一个口答题:“例2 当倾斜角时,,这条直线的斜率分别等于多少?”一个关于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表格题:“例3 当倾斜角分别为零角、锐角、直角、钝角的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分别是什么?” 倾斜角 斜 率 表格题直观清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理解. (探究活动三:斜率公式的发现)
斜率概念已经建立,在此基础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坐标系中,两点确定,直线确定,直线斜率确定,两点与直线斜率有何关系呢?”,并让学生思考【ppt】上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指向了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即两点斜率公式的发现.怎样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设计了如下环节. 首先我会在讲斜率时着重强调了坡度的定义:升高量比上前进量.此时提示学生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求斜率.新课标中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提示之后我把学生分为两个组,同时讨论倾斜角为锐角的情况.大胆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学生相互讨论,老师巡视观察并适时给予一定的指导.之后请学生代表阐述自己小组的成果,无论学生能否找到正确方法,对于其过程都予以肯定.对于思路正确的学生,老师用多媒体配合学生,师生共同交流探讨,进而得出斜率公式:.对于倾斜角为钝角的情况,引导学生将钝角转化成锐角,提示,剩余证明过程作为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为了深化对公式的理解,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思考问题:
思考1:当直线平行于轴,或与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 思考2:当直线平行于轴,或与轴重合时,上述公式还适用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知识是师生合作的产物,通过探究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体会斜率公式的本质.体现了新课改中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其中问题层层深入,不断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既符合布鲁纳和奥苏泊尔的认知观点,又体现出夸美纽斯的直观性特点,还展示出数学的简洁美. 3 讲练结合 为了把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我引用了书上的一个例题. 例1 已知点,,,求直线,,的斜率, 并判断它们的倾斜角是钝角还是锐角. 这个题综合考察了倾斜角、斜率、两点斜率公式,让学生体会到三者内在关系.本题老师完成一个小问,其它两个小问请学生上台练习. 让学生上台板书,主要为了发现学生解题时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给学生一个示范.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4 总结归纳 (1)知识梳理:倾斜角、斜率概念;
两点斜率公式. (2)方法归纳:定义法、数形结合解题法. (3)思想提炼:几何问题代数化,数形结合的思想. 让学生在表格提示下自主归纳本节课所学知识,学生可能会有很多形式各异的体会、观点,既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又使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然后从知识梳理、方法归纳、思想提炼三个方面进行点拨,使得知识结构板块化,网络化.让学生具有完整的认知结构,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技巧,体会数学思想,真正做到授之以渔. 5 作业布置;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目的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
必做部分——基础练习题:
(1)已知直线经过,两点,则的倾斜角为( )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d)不确定 (2)练习:2,3 选做部分——综合题:
习题3.1b组:5,6. 设计意图:首先布置基础练习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布置综合题,加强作业的针对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四、板书设计 主要设计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和非多媒体板书教学两种板书,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生把握主干,提高教学效果. 1、非多媒体辅助教学板书 3.3.1 倾斜角与斜率 一、倾斜角 二、斜率 三、两点斜率公式 四、例题讲解 五、课堂练习 六、作业布置 2、多媒体辅助教学 3.3.1倾斜角与斜率 多媒体展示区 一、倾斜角 二、斜率 三、两点斜率公式 四、例题讲解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始终贯彻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并注意调动学生自主研究与合作交流,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得淋漓精致,能够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也使课程理念得到很好地落实。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思想方法、领悟数学本质的理念。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哪本书篇四
我说的课是高中第二册(上)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第一大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第一节课。
一、关于教学目标的确定
1、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直线和圆的方程属于解析几何学的基础知识,直线的方程是研究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讨论圆的方程及其它圆锥曲线方程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直线,建立了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进而建立直线斜率的概念。而作为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介绍了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故本节课是学好这一章内容的关键。
2、 教学目的的认识
(1)知识目标:了解“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定义;掌握斜率公式,并会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2)能力目标:通过直线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以提高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化归的数学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用代数方程研究几何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充分揭示“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体现数、形的统一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的重点是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概念,及斜率公式.直线的斜率是后继内容展开的主线,无论是建立直线的方程,还是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以及讨论直线与二次曲线的位置关系,直线的斜率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正确理解斜率概念,熟练掌握斜率公式是学好这一章的关键。
2、本节的难点是对“直线的方程”和“方程的直线”的概念以及对斜率概念的理解.学生对于用直线的倾斜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并不难接受,但是,为什么要定义直线的斜率,为什么把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这两个问题却并不容易接受。
三、教法、学法指导
1、学法辅导:
(1)学情介绍: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学生,考虑到我校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较为活跃,并针对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我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②本节的难点是对斜率概念的理解与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的建立。学生认为倾斜角就可以刻画直线的方向,而且每一条直线的倾斜角是唯一确定的,而斜率却不这样。学生还会认为用弧度制表示倾斜角不是一样可以数量化吗?再有,为什么要用倾斜角的正切定义斜率?要解决这些问题,可引导学生联想工程问题中的“坡度”问题,以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展开思维,教师的启发、激励,有利于思维的进行;问题情景的创设有利于思维的活跃。但教学是双边的活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动起来,予以情绪调控,使学生有意识地开动脑筋,主动投入。
2、教法方法:
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教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本节内容在教学中宜采用启发式,设计为启发、引导、探究、归纳、总结的教学模式。倾斜角如何定义?为什么斜率定义为倾斜角的正切和斜率公式的建立?这三项教学任务都是在讨论、交流、归纳中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的任务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争论,组织交流,归纳总结。把教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以便引起学生进行反思,从而形成必要的认知冲突,最终达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四、教学手段
本节课,除使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我还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把教学设计的步骤及内容制成课件,利于突破重点、难点,还能节省时间,扩大教学内容,加快教学节奏,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五、关于教学程序的设计
(一)知识导入阶段
利用多媒体展示ssbezier变形曲线及笛卡儿简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及坐标法对数学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二)知识探索阶段
(创设问题情景,展现概念形成过程)
【问题1】有了“一次函数的图象”,为什么还要讲“方程的直线”?
(方程的解 坐标 直线的点,直线 方程)
定义:以一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某条直线上的点,反过来,这条直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这时,这个方程就叫做这条直线的方程,这条直线叫做这个方程的直线。
2、直线倾斜角定义
【问题2】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学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讨论之前我们可以设想这个角应该是怎样的呢?它不仅能解决我们的问题,同时还应该是简单的、自然的。
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通过讨论认为:应选择α角来刻画直线的方向.根据三角函数的知识,表明一个方向可以有无穷多个角,这里只需一个角即可(开始时可能有学生认为有四个角或两个角),当然用最小的正角.从而得到直线倾斜角的概念。
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 ,那么 就叫做直线 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 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 0°≤α<180°或0≤α<π
(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的方向向上(2) 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
3、 直线斜率的定义
用倾斜角刻画直线的方向,乃是几何问题,如何把直线方向量化?
可联想到工程问题中的“坡度”,及三角函数的定义。
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记作 ,即 。
(动画演示揭示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对应关系)强调 定义域与值域的对应关系,及函数的单调性。
4、 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即已知两点p1(x1,y1)、p2(x2,y2),求直线p1p2的斜率。
思路分析: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
; x1= x2?
(2)公式与p1 和p2的顺序无关,但要注意下标的对应关系。
我设计了二道例题例1是道斜率与倾斜角概念的辨析题,而例2是课本的例题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斜率,还设计两道变式题,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讨论倾斜角变化:锐角—钝角—抽象角,对斜率的影响,加深同学对斜率与倾斜角对应关系的理解。
例1:关于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任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也都有斜率 ( ) (2)直线的倾斜角越大,它的斜率就越大; ( ) (3)平行于x轴的直线的倾斜角是 ; ( ) (4)两直线的倾斜角相等,它们的斜率也相等; ( ) (5)直线斜率的范围是(-∞,+∞) ; ( ) (6)直线的斜率为tan ,则直线的倾斜角为 ; ( ) 说明:①当直线和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直线的倾斜角为0°;②直线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③倾斜角是90°的直线没有斜率.。④坐标平面内,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不是每一条直线都有斜率。 例2: 如图,直线 的倾斜角 =30°,直线 ⊥ ,求 、 的斜率。 分析:对于直线 的斜率,可通过计算 直接获得,而直线 的斜率则需要先求出倾斜角 ,而根据平面几何知识, ,然后再求 即可。
解: 的斜率 =tan=tan30°= ,
∵ 的倾斜角 =90°+30°=120°,
=-tan60°= 。
评述:此题要求学生掌握已知直线的倾斜角求斜率,其中涉及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及特殊角正切值的确定。
【变式1】直线 的倾斜角 =150°,直线 ⊥ ,求 的斜率。
【变式2】已知直线 的倾斜角 ,直线 ⊥ ,求 的斜率及倾斜角。
(四)在学习小结阶段:带领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本节须掌握三个概念:直线方程、倾斜角和斜率;两个关系: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斜率与倾斜角;两个问题:求倾斜角问题,求斜率问题。
(五)知识延伸拓展阶段: 在知识延伸拓展阶段,编制了三道思考题,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斜率是联结数与形的纽带。体现了分层教学的思想,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思考3:已知
布置课后作业:必做作业题:p37页 3、4
选做作业:三道思考题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哪本书篇五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2)重点、难点分析
2.教法建议
(1)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正确理解直线倾斜角和斜率概念,
教学用具:计算机
教学方法:启发引导法,讨论法
(一)直线方程的概念
如图1,对于一次函数 ,和它的图像——直线 有下面关系:
问:你能用充要条件叙述吗?
(二)直线的倾斜角
【问题1】
请画出以下三个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并观察它们的异同.
; ;
过定点,方向不同.
如何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学生:思考、回忆、回答:这条直线的方向,或者说倾斜程度.
【导入 】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如何刻画直线的方向.
【问题2】
学生:展开讨论.
学生讨论过程中会有错误和不严谨之处,教师注意引导.
【板书】
(教师强调三点:(1)直线向上的方向,(2) 轴的正方向,(3)最小正角.)
特别地,当 与 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倾斜角为0°.
由此定义,角的范围如何?
0°≤α<180°或0≤α<π 如图3
至此问题2已经解决了,回顾一下是怎么解决的.
(三)直线的斜率
【问题3】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直线,写出方程.
30° ß--à =
45° ß--à =
135°ß--à =
(注:学生对于写出倾斜角是45°、135°的直线方程不会困难,但对于倾斜角是30°可能有困难,此时可启发学生借用三角函数中的30°角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来解决.)
【演示动画】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归纳,猜想出倾斜角与 的系数的关系:倾斜角不同,方程中 的系数不同,而且这个系数正是倾斜角的正切!
【板书】
指出下列:
(1) =- (2) = tg60° (3) = tg(-30°)
学生思考后回答,师生一起订正:(1)120°; (2)60°;(3)150°(为什么不是-30°呢?)
画图,指出倾斜角和斜率.
结合图3(也可以演示动画),观察倾斜角变化时,斜率的变化情况.
注意:当倾斜角为90°时,斜率不存在.
α=0° ß--à =0
0°<α<90° ß--à >0
α=90° ß--à 不存在
90°<α<180°ß--à <0
(四)直线过两点斜率公式的推导
【问题4】
思路分析:
首先由学生提出思路,教师启发、引导:
运用正切定义,解决问题.
(1)正切函数定义是什么?(终边上任一点的纵坐标比横坐标.)
(2)角α是“标准位置”吗?(不是.)
(3)如何把角α放在“标准位置”?(平移向量 ,使p1与原点重合,得到新向量 .)
(4)p的坐标是多少?(x2-x1,y2-y1)
(5)直线的斜率是多少? =tgα= (x1≠x2)
(6)如果p1 和p2的顺序不同,结果还一样吗?(一样).
【练习】
(3)直线 (-330°)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多少?
(4)求经过两点 (0,0)、 (-1, ).
(5)课本第37页练习第2、4题.
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情况,个别辅导,订正答案(答案略).
【总结】
教师引导:首先回顾前边提出的问题是否都已解决.再看下边的问题:
(1)直线倾斜角的概念要注意什么?
(2)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一一对应吗?
学生边讨论边总结:
(3) = ( ),没有.
【作业 】
1.课本第37页习题7.1第3、4、5题.
2.思考题
(1)方程 是单位圆的方程吗?
(2)你能说出过原点,倾斜角是45°的直线方程吗?
(3)你能说出过原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4)你能说出过(1,1)点,斜率是2的直线方程吗?
7.1
一、直线方程
二、直线的倾斜角
三、直线的斜率
四、斜率公式
练习
小结
作业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哪本书篇六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难点:斜率;
(一)新知的引入: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画出几条不同直线,诱导学生思考,有何不同?
从而进一步设计决定直线的位置有哪些条件呢?
(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问题串”的引导下去思考,得出本章重要知识点)
1. 倾斜角(
(1)倾斜角的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与轴相交时,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注:强调当直线与坐标轴轴平行时的倾斜角。
提问:倾斜角的范围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2)倾斜角的范围:.
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坡度来刻划道路的“倾斜程度”,坡度即坡面的铅直高度和水平长度的比;为了用坐标的方法刻划直线的倾斜角,引入直线的斜率概念(也可以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引入,其中的k就是斜率.)
教师定义:当横坐标从增加到时,纵坐标从增加到称为直线的斜率;
提问:由此定义,你能发现斜率的其他形式的定义吗?
(三)例题的讲解(7分钟)
例1:求下列直线的斜率:
(1) y=x (2)y=1 (3)x=0.
(四)课堂练习
(五)本节课小结
在平面解析几何《直线与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经历如下的过程:首先将几何问题代数化,用代数的语言描述几何要素及其关系,进而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处理代数问题;分析代数结果的几何含义,最终解决几何问题。这种思想应贯穿《直线与方程》一章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不断地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1.直线斜率k的公式
2.人教版高中数学a版必修二 倾斜角与斜率说课稿
3.《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4.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判定
5.导数切线斜率公式
6.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
7.直线射线线段教学反思
8.背影教学设计与反思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道路补偿协议书(精选19篇)
- 2023年餐饮用工合同协议书(模板8篇)
- 2023年餐饮的股份协议(精选12篇)
- 安全生产协议书简单版(通用11篇)
- 施工协议书16篇(优秀17篇)
- 最新事故调解协议书格式实用(16篇)
- 供货合同协议书免费下载18篇(模板11篇)
- 合伙干工程协议书(优秀14篇)
- 最新超市承包经营协议书(优质12篇)
- 二手房屋买卖协议书(优秀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