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4-01 23:25:46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总结要具备客观性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特点,避免敷衍和过于主观的情绪色彩。怎样才能在总结中准确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请大家阅读以下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示和参考。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一
研究目的:
目前,租赁已经成为现代经济不可或缺的经济活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租赁具有多种功能,租赁行为覆盖面广,涉及金融、贸易、法律等多学科,而我国租赁业务正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租赁会计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促进租赁业的迅速发展,本文力图通过结合国际会计准则,对我国新颁布的租赁会计准则中涉及的有关租赁业务的一些会计问题,结合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解决中国融资租赁会计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其发展前景,提出一些完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有效措施,同时更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租赁会计行为。
研究意义:关于租赁会计的研究,从理论意义上讲,可以丰富和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具体会计准则的探讨,推动和促进《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完善和发展;从实践意义上讲,可以对《企业会计准则―租赁》在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办法,从而使租赁会计准则更加具有操作性,更有效地指导会计人员的操作。
1租赁会计概述。
租赁的定义。
租赁的特点。
与租赁会计相关的概念。
2租赁业务的会计处理。
租赁类型的确认与计量。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特点。
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3租赁会计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租赁会计现状。
租赁会计准则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关于租赁会计整改的一些建议。
租赁交易界定标准不统一的改进。
租赁资产入账价值规定的改进。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处理的改进。
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对于租赁会计问题的研究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的分析;二是对租赁会计准则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三是对如何完善租赁业务寻找对策。
纵观大多数学者对租赁会计的研究,他们定义了租赁的概念,并对租赁种类进行严谨分类,各租赁研究专家及其他有关人员不断撰文对租赁实务的若干问题提出有用的建议,积极推动租赁会计的发展,并对会计准则的推广做出了卓著贡献。
上海理工大学的张萍萍在2011年04期的商业经济中发表《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浅析》。她认为:我国融资租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行业进入门槛较高,缺少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乏租赁管理专业人才,以及融资产品创新不足等。我国政府应从建立健全融资租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发挥政府在融资租赁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建立全国租赁业协会,实现行业规范化管理;建立租赁业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入手,发展我国融资租赁行业,同时租赁公司还要重视对租赁从业人员的培养。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王毅教授在2003年第9期财会月刊中发表的《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特色研究》中指出,我国《租赁会计准则》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对租赁的划分在定性和定量上都给出了较好的说明,租赁标准中把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租赁会计准则采用的资产公允价值改为账面价值,我国在缺乏可靠的公允价值的情况下,用账面价值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办法,体现了会计的本国化。对于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强调了融资租赁收益的分配结果应使租赁的投资净额有一个固定的投资回报率,这种方法就是实际利率法,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计算比较合理,分摊也较准确。而租金逾期未能收回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我国规定:超过一个租金支付期未收到的租金,应当停止确认融资收入,其已确认的融资收入,应予冲回,转作表外核算。在实际收到租金时,将租金中所含融资收入确认为当期收入。我国承租人拖欠租金已成为制约租赁业发展的瓶颈之一,严重影响了出租人的资产质量,为真实反映出租人的经营成果,根据谨慎性原则,应对此作出相应规定,这才体现了我国国情。
王世玉、申军学在中国证券期货的2012年08期《租赁会计准则应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讨》中对新会计准则应用中的几点不足提出以下建议:首先是关于新的准则对于融资租赁标准的界定,建议准则制定部门进一步细化划分标准,加强会计人员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在分类时严格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简化未担保余值减值的会计处理,在发生减值时,不再重新计算内含利率,同时根据一致性的原则,可采用提取减值准备的方法。同时加强对会计准则的学习和宣传,规范租赁业的会计核算、信息披露,也对加强租赁业的风险防范和培育租赁市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外研究情况:
fasb(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成立后的七八年时间中,fasb花费了它的将近一半的人力资源来研究租赁会计问题。1976年,fasb出台了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租赁会计,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然而,虽然fasb后来还制定了9个补充公告,6个解释公告,12个技术公告,以及大量的紧急事项处理意见,依然被公认为没有能够达到其所陈述的目标,因此依然需要对进行重新考虑。作为对重新考虑的成果,fasb和其他g4+l成员组织共同推出了租赁会计的两份特别报告。这两份报告提出了租赁会计的新观点,其中最大的特点是新观点不再区分资本租赁和经营租赁,而是要求承租人将所有租赁引起的权利和义务都确认为资产和负债。两份报告推出后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可以说代表了未来租赁会计的发展方向。
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都花费了很多精力来研究和完善租赁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而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中,现行的租赁会计准则仍然暴露了很多的局限性。随着经济的发展,租赁业务也越来越复杂,租赁会计也在发展中不断变化。本课题就租赁业务面临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做了深入研究。
1.分析我国企业租赁业务的现状。
2.研究租赁会计现行规定内容和实务上存在的问题。
3.完善租赁业务管理的措施。
研究思路:
首先介绍的是租赁会计的相关概念及其特点;其次诠释了新准则中承租人和出租人租赁的判断标准会计确认计量披露,以及承租人和出租人租赁的会计处理,并就需要思考的问题提出建议,以正确进行会计处理,同时为进一步完善新准则达到向上推动的作用;最后提出如何有效进行租赁会计业务管理和处理的相关对策。
研究方法: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二
摘要:随着高校中药学专业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未毕业就进入企业参加工作实习,在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本科教育培养计划下,本科生毕业论文完成时间与工作实习时间冲突间的矛盾愈演愈烈,各个高校都在积极探索合适的解决矛盾的方法。提出了加强毕业指导、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改革毕业设计环节方案,以缓解目前矛盾,既能满足用人单位的求贤愿望,又能符合学校对毕业论文的质量要求,也为毕业生提供更大的空间。
关键词:中药学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实习。
中药学专业是一门特色学科,目前全国各中医药院校均招生。
中药学专业学生,而且随着综合院校纷纷成立药学院,很多综合类大学也开始招收中药学专业学生。中药学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目前各院校对中药学学生培养主要为4年制,开设与中药学学科相关的各门课程,主要包括专业课程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制剂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还有专业基础课包括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虽然培养计划不尽相同,但大部分为三年半的基本理论学习,半年的毕业设计,有些院校完成毕业论文的时间甚至大于半年,足见各院校对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十分重视。在平时的上课期间,虽然各院校都会开设很多的实验课,但绝大部分为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比例较小,因此学生只能掌握一些基本技能,不能培养出科研思路,独立完成科学研究比较困难。因此,各院校在培养本科生中都会设计毕业论文这个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论文。因此,毕业论文是大学生四年生活的检验,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最佳途径。毕业生也希望自己能够完成一份有分量的论文,为自己的四年生活划上完美的句号。
下方面加以考虑。
一、学校应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学校要转变观念,不包分配不是不管分配,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到毕业的那天为止,都要不遗余力地将就业指导工作贯穿其中。首先教师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需向学生灌输所学知识和将来就业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和前景,指导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我,使学生尽早构建起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其次,建立专职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仅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还要专业化,了解用人单位的专业需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
二、真正向校企联合实习基地输送学生。
习毕业论文如何完成的制度,使得学生在企业里实习的内容无法。
和毕业论文真正成为一个体系。因此,这就需要各个学校认真地考虑将毕业论文灵活化,不要格式化、统一化处理,使得学校能真正地利用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宽阔的思路。
三、对毕业设计环节进行改革。
毕业设计环节是提高学生综合设计素质能力的重要课程,如果不充分利用毕业设计环节,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进行有效整合,就等于为社会输出了一个半成品或不合格的毕业生,这对用人单位、对学生、对社会都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独立设计的能力,为择业和日后的就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其次,设立淘汰制。从教育体制上来说,高校应当建立淘汰制,而淘汰制应该是在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仅仅是在毕业阶段。如果说竞聘上岗、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下企业用人的法则,那及早引入淘汰制,是对学生能力培养和人才成长最好的保护。
再次,调整目前的毕业设计方式,由集中式毕业设计改为分散式毕业设计。目前毕业设计与就业之间的冲突主要是在时间上的重叠,所以可以考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将毕业设计由集中式进行改为分散式操作,实施毕业设计大学期间全程训练计划,将毕业设计工作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任务只是总结前段工作并完成论文的写作,辅助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选修课程学习,或者工作前的实练。这样可以减轻大学生的择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解决就业问题。
盾,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而且随着社会就业环境影响较大,应当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三
3.奥沙普嗪的化学结构修饰研究。
4.分蘖葱头中甾体皂苷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5.新型选择性环氧合酶-2^v^的研究。
6.锰超氧化物岐化酶模拟酶的研究进展。
7.吡唑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v^研究进展。
8.呋喃酮衍生物类环氧合酶-2^v^研究进展。
9.硫杂杯芳烃的研究进展。
10.氯化镉对人体的毒性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11.某院抗菌药物使用调查分析。
12.感冒药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3.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14.某院某科抗生素使用调查分析。
年我国抗生素市场分析。
16.某种类药物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17.临床抗感染药物使用的调查分析。
18.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19.抗病毒药物的`现状与研究进展。
20.临床抗生素应用调查分析。
21.抗感冒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22.喹诺酮类抗菌药研究进展。
23.抗癌金属配合物的研究新进展。
24.铂类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5.某医院调查报告。
26.某药厂调查报告。
27.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现状。
28.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29.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0.中国临床药师发展现状调查。
31.药物分析在药学各领域的应用。
32.某药检所调查报告。
33.分析仪器公司调查报告。
34.某医院药剂科参观报告。
35.中国本土制药企业新药研究开发发展的研究。
36.某药品的质量研究方法。
37.某中药制备工艺的研究。
38.现代药品分析方法与技术的研究进展。
39.试论中药及天然产物在某领域的研究进展。
40.关于加强中药质量控制的一点探索。
41.唐松草研究的现状。
42.西洋参中奥克梯隆型皂苷的研究。
43.藜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44.人参皂苷的研究进展。
45.人参皂苷药理活性研究的概况。
46.绿色化学。
47.烯胺酮化合物简介。
48.天然药物中无机元素的测定方法。
49.藜属植物的研究进展。
50.天然药物化学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方向。
51.甜菜树茎叶营养成分的分析研究。
52.甜菜叶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53.仙人掌研究概况。
54.枸杞子的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55.^v^菜的研究现状。
56.藜科植物菠菜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
57.菠菜的研究进展。
58.玉米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59.葱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60.葱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1.洋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2.薤白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3.大豆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4.苦碟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5.人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6.西洋参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7.玉米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8.红姑娘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69.中药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70.银杏叶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1.五味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2.枸杞子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3.洋葱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74.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75.山药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6.黄芪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7.苜蓿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78.绿豆的研究进展。
79.桔梗的研究进展。
80.山楂的研究进展。
81.荷叶的研究进展。
82.松子(叶)的研究进展。
83.复盆子的研究进展。
84.艾叶的研究进展。
85.水杨梅的研究进展。
86.罗布麻的研究进展。
87.甘草的研究进展。
88.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89.控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90.中国古代药剂学的发展。
91.经皮给药系统的发展。
92.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
93.中药新剂型的发展。
94.洋葱的研究进展。
95.制剂新剂型的研究进展。
96.硫酸软骨素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97.氨基葡萄糖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98.碳酸钙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99.复方新诺明片的制备工艺研究。
100.感冒胶囊的制备工艺研究。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四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五
integratedsocialhumanitiesandcompleteknowledgeofthepharmaceuticaltalents,andservethebroadmassesofthepeoplebetter.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pc)的概念也日益受到关注,社会需求人数占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的80%以上[1-2],但是因为传统因素的影响,我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一直是以培养制剂生产和处方调配人员为主,忽视了对药学服务人才的培养,导致今天需求远大与供给的状况。
社会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原动,所以我国传统药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必须深化改革创新培育模式,向培养有药学服务意识的人才方向努力。
药学服务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提出,是一种高度专业化的服务过程[3]。
美国药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为临床医院和社区服务的药学专业人员[4],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包括医护人员、患者及家属)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理想目标。
显然,狭义药学服务的专业性催生了临床药学专业的发展。
然而对于药学教育而言,只有临床药学专业学生懂得药学服务是不够的,必须有更多的药学人才为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全程化药学服务[5],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
因此,本文提出构建教育新模式,培养综合型药学人才的新型理念,它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药学,也不同于临床药学专业,而应是两者相结合的产物,以此来适应当前社会对药学从业人员的需求。
我国传统药学教育模式是以化学学科为主,学生不懂医不懂与人沟通,即使是药学博士也不一定懂合理安全用药,存在较明显的知识缺陷。
纵观药学教育模式的变迁[6],国外已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药品供应为目的”的简单教育模式,第二阶段“以药品制造为目的”的化学教育模式,第三阶段“以合理用药为目的”的临床药学教育模式,强调为各类人群开展药学服务。
而我国目前的药学教育模式仍停留在“以药品制造为目的”,显然已落后于时代。
因此,本文通过借鉴国外药学教育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探讨构建包含药学服务内涵的药学教育新思维,培养既保留传统药学的优势同时又兼具药学服务能力的综合型药学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药学基本理论和技能的同时,又有丰富的医学基本知识及临床用药等知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传统药学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现代需求。
国外药学教育体系早已从传统的“化学模式”,转向现代药学的“化学+生物学+医学模式”,药学不再属于单一的自然科学范畴。
而我国多数医药高等院校仍沿袭旧有的模式,以培养创造药学科研成果并促进转化、推动制药工业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为主的高级药学人才为目标,在课设程置上偏重于化学,对于生物学、医学等内容涉及很少,培养出来的人才存在明显的知识结构缺陷[7]。
表现为:第一,由于没有基本医学知识,学生看不懂病历,以致没有评价药物治疗方案的能力,不能发现药物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甚至连日常普通用药指导也难以胜任。
第二,因为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药学人员只是药品的制备和提供者,不懂得与患者做有效沟通和情感关怀[8]。
第三,我国多数高校培养的药学人才面向新药研发与生产等环节,导致供大于求引起就业困难;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药保健及用药安全等方面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而具备相关知识的药学服务型人才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
说明我国传统的药学-化学模式必须做出改革以适应社会需求,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改革传统的药学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对药学专业学生增加医学等知识背景值得重视[9]。
另外,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也希望能有懂医懂药的。专业临床药师来缓解[10]。
2临床药学是药学服务重要组成部分。
临床药学是以提高临床用药质量为目的,以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为核心,研究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与传统的药学专业培养目标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狭义药学服务的发展基础是临床的药学工作,要求药师具有完备的药学专业知识,才能参与临床治疗与药物评价,协助临床医师选药和合理用药,使患者不受或减少与用药有关的损失,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
在用药实践中做到与临床医生专业互补“专业监督”[11],还必须懂得临床医学知识,这样才能与医师相辅相佐,使药学服务更加具有专业化和针对性。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开设临床药学专业,以“药学+生物学+医学+管理学”为培养模式,为患者培养临床药师提供药学服务。
目前,我国有24所高校开设临床药学专业,该专业属于国控专业,每年培养出一定数量的临床药学专门人才为医院提供人才需求[12-15],也为药学服务打开了一扇窗,但是按照最新统计数据,截至4月,我国至少需要临床药师万名[16],显然这个缺口是很大的。
然而,广义的药学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包括非临床患者),推进合理用药,提高人们健康水平,降低卫生资源消耗的全方位服务。
这一理念已得到了我国药学界的普遍认同,是我国的药学教育改革的热点。
打破专业间的隔离,以提供良好的药学服务为目标培养综合型药学人才,走现代化药学发展的必然之路。
3构建新型教育模式,培养综合型药学人才。
传统药学教育模式主要培养“药品研发和制备”的专业人才,而临床药学则主要是为“临床患者”提供专业的药学服务,两种模式培养的人才各适合于特定领域,适用面有限。
还要略懂医学常识,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并具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笔者认为这样的人才更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可以帮助广大的非临床患者正确使用药物,避免一些常见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人们用药的安全性,由“药物为中心”转变为“患者为中心”,实现一种广义概念的药学服务。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六
高质量研究生的培养需要有高水*、高素质的研究生导师队伍,临床医学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升医学研究生学术水*和育人水*的重要因素。
现阶段,由于研究生的扩招和授予学位的细化,导师队伍也不断扩大,但是,导师队伍的扩大不能以质量下降为代价。
我们的研究生导师遴选制度仍在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也不断健全。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导师比例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比例偏低、导师队伍年龄仍然偏大、学科建设中近亲繁殖现象严重等。
另外,临床研究生导师多集中于大型三甲医院等高一级的医院或高校的附属医院,现阶段医疗制度的缺陷又使这些医院患者愈来愈多,使作为医生的导师疲于应付临床工作,对研究生的指导和教育所分配的时间明显减少。
因此,有必要通过制定更严格的导师队伍建设机制,提高导师遴选门槛,废除导师终身制,扩大导师队伍、提高导师自身的素养,进而建设高水*的导师队伍。
临床医学医学发展医学制度。
模块式教学的产生已经展现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科学性,以及与时俱进的创新性。
为了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全面反映该学科的内涵,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2009年对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进行了教学改革,充分整合各学科的课程,以模块式教学为架构,强调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
首先对教学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课程体系以器官系统(或问题、病例)为中心,以临床医学问题为切入点,根据各医学院校的特点将基础各学科之间、基础与临床之间进行横向整合和纵向衔接,改变以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模式,打破传统的医学前-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三段式课程结构,整体设置长学制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
整个课程设置强调整体性,各阶段既有侧重,又互相联接和交错。
整个课程体系注重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注重医学与人文、生理与心理、预防与治疗的有机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医学人文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断线,相互交错融合,几次反复,循序渐进,螺旋式上升,注意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并重。
第二部分是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整合了部分基础医学课程如诊断、影像等和临床医学的内容,包括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八个模块。
医学论坛推荐:《实用放射学杂志》是由^v^^v^、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
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v^期期精彩、篇篇可读^v^的理念。
实用放射学杂志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实用放射学杂志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较高。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但大多专家认为既不是基础学科,也不宜划在临床基础学科的范围内。但如此一来,就带来一些不良的后果。因为学科性质的含糊不清,导致学科在发展方向上失去了明确的目标,从而影响了学科发展的速度。
学科性质模糊致使发展方向不确定。
一般来说,学科性质取决于学科所涉及领域的主要特点和研究的根本内容,而其性质如何又对该学科的发展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临床基础学科所包括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学科性质,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内经》相同,属于古典医籍范畴,因而被合称为四大经典。从其内容来看,实际包括了从基本理论到临床诊治各种疾病的方法,内容极为丰富。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有学者对学科性质的表述是:既有基础学科的特点,又有临床学科的属性。单纯从这一定义来看,应当说是抓住了原来三门学科的基本特点,并没有任何的错误。但是,由于学科在定名时已经强调是“临床基础”,这就表明,该学科应是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该学科是一门联络基础与临床的桥梁学科。说明它既不同于纯基础的生理、生化、解剖、中医基础理论等学科,又不同于内、外、妇、儿等纯粹的临床学科。而完全属于临床基础的学科大致有中药、方剂、中医诊断学等。对于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究竟如何确定,一直以来尚未有定论。
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学重心不明确。
正是由于学科性质模糊带来的学科定位不准,导致教师在教学中对教学重心的把握难以确定。以往三门课程属经典时,主要的教学重心是放在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方面,各教学环节均围绕这一主题加以强化,比如多讲一些名家的临证经验、穿插临床诊治的典型医案,有些课程还安排学生去医院见习等等。不少中医院校还把这三门课划入临床,有自己的专门病房,以方便学生在学习中实习。这些,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整体能力而做的具体工作。现在,将临床基础学科定位为桥梁课,那么过于偏重临床就违背了“桥梁”的特点,从而造成教师教学中的困惑,最终将对教学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课程设置僵化造成学科知识不系统。
任何学科的存在,均应具有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这样一个重要条件。临床基础学科所涵盖的三门课程,虽均可包括在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之中,但具体而言又各自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伤寒论》主要是探讨六经辨证,并以这一理论体系贯穿始终;温病学则主要探讨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并将其作为外感温热性疾病临床诊治的基本纲要。因此,彼此之间在理论体系方面就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况且,形成临床基础学科这一新学科之后,在学术发展方面,未能将这些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以梳理而使其融会贯通为一体。所以,在课程设置方面并未出现新的改变,目前的现状是仍然保持以前的课程原貌,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按逻辑推论,伴随新学科成立的应当是相应的较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也应有相应的变化,但目前学科在这一点上明显滞后,这也是学科不能很好发展的重要原因。
研究范围太广致使力量分散无特色。
事物的发展都是一分为二的,临床基础学科研究范围的扩大,尽管给学者们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研究空间,但研究范围太广太杂,也必然带来一些弊端。主要表现在研究力量分散(学科人员本身就不多),并会因此而造成研究内容在深人程度上受到影响,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科在研究内容上缺乏特色。而一个学科没有自己的研究特色,在整个中医学研究领域中就会逐渐地失去竞争力和应有的地位。
经典著作淡化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由于三门经典课程合并形成临床基础,对原有的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逐渐降低,因此学生在掌握中医基础知识方面出现明显的不扎实现象,换而言之,就是中医的基本功受到明显影响。在中医学之中,许多非常重要的理论均来自于经典著作。其实,《伤寒论》、《金匮要略》和温病学包括的原著内容,还只是中医典籍中的一部分,但也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如果连这些都不强调要牢固掌握,那么,中医的精华要如何来保留和传授给学生呢?当然,教学质量的问题还涉及到后期的临床实习等复杂环节,但在校期间对经典著作淡化而产生的不利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面对当前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我们应当采取怎样的策略和措施呢?鉴于近期内学科的构建不可能有较大变动,必须在现有的条件下扬长避短、积极努力,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的发展。
大胆尝试,推陈出新。
为了促进学科学术体系的发展,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的编写方面必须大胆进行尝试。近年来,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已经做了许多探讨,比如,有专家提出可以将三门课程以及其他学科中有关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内容提取出来编成辨证理论的教材、将《伤寒论》和温病学有关外感病的内容编写成《外感热病学》、或直接将三门课压缩编成《中医临床基础》等等,有些院校已经开始做了初步的工作川。这些设想和构思均有积极意义,但有的肯定存在缺陷或问题,可以组织专家有针对性地进行深人论证和研讨,在取得一定共识之后,委托某一院校牵头编写,先在小范围内试用,成功后再普及。希望能在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改革的过程中达到推陈出新的目的,并由此促进中医学理论和中医教育事业的进步。
摆脱束缚,发挥优势。
临床基础学科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组合在一起,但学科的发展不应受到所谓“临床基础”一个学科的束缚。各校可根据自己原来三门课程的不同优势选择其侧重点,可以《伤寒论》为重点,也可以金匮或温病学为重点。总之,尽可能发挥原有的优势,抛弃门户之见。三门课程之间可以互相支持,凡是有利于其优势保持和扩大的工作,均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努力进行。比如,在研究内容方面,可以根据以前的优势项目制定几个主要的研究方向继续深人研究,并合理的将学科人员分组结合,按照个自的长处配合工作。一旦目标明确,人员分工妥当,各项工作就会有序地进行,而学科也应当会因此而不断发展。
保持特色,强化经典。
多年来的中医教育实践证明,经典著作中的许多辨治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所在,切不可轻易地将其丢弃。《伤寒论》、《金匮要略》均为古典医籍,堪称是中医理论发展的根基之一;温病学虽然是现代教材,但其内容却来源于古代温病学家的原著,如《温热论》、《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湿热病篇》等,均是温病名家的经典之作,)其中包涵了丰富的临证经验和非常重要的辨治思路。因此,对于这些经典原著的内容,应予以保留,并作为深人研究中医理论的必要课程。加强原著的学习,不仅对提高学生处理疾病的实际水*很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并能够使其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的特色。
适应现状,弥补不足。
首先,应当逐渐的适应目前的现状,尽管大家对该学科有诸多的`不同看法和意见,但为了将其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必须停止争论,将目光转向如何弥补其不足方面。比如,不要过多地纠缠其学科是否为桥梁课,可以按照以往的习惯仍将其定位在偏重临床,保持原有的特色和临床技能培养的重点。这样可以避免因教学重心不明确可能导致的学生学完三门课程后什么都不扎实的缺点。其次,为了改变学科合并后人员减少而产生的不利状况,除了要求全体教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尤其是拓宽知识面之外,还可以考虑尝试让青年教师学习教授二门课的做法。既可以逐渐培养一专多能的师资力量,还能为将来的学术理论的整合奠定人才基础。同时,鼓励大家多做《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之间的交叉研究,力争从中找到一些较好的契合点,甚至提出新的观点、创立新的理论。
综上所述,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现状有喜有忧。面对现状,我们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积极的态度,有策略、计划的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1]中医世家.中医基础理论。
[2]*中医基础医学199812。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八
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非常感激您在百忙之中抽空阅读我的材料。
如果说学识使我有勇气踏进您的门槛,并坦然接受您的挑选,那麽,依我自身的能力和对工作的执着与热情,心得体会加之自己的可塑性和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不断追求,我想我会济身于应聘者的行列,而成为贵单位的一员。“器必试而后知其利钝,马必骑而后知其良驽”。也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会不断努力。不求安逸的环境,但求一个发展的机会。相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会谦逊、踏实、勤奋、进取,能很快容入新的工作环境,担任新的角色,做出令您满意的成绩。
恭候您的佳音,并祝贵单位的事业蒸蒸日上。
自荐人:××。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九
就一学校的入学面试,没那么多困难,问你啥你就说啥,面试也是意思意思,只要不是太那啥,一般都给过。
楼主可以把自己这些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根据你的情况,匹配出和你相似同学的案例,看别人怎么选的学校或者专业,也可以按照留学目标来筛选,看看你的目标院校和专业都哪些背景(语言成绩多少分、学校背景如何、什么专业、gpa多少等)的学生申请了,也从而对比自身情况,这样就可以有个清楚的认识了。
本人南华大学在校学生,关于南华大学,我只能说想学东西去医学院,全校医学院学习气氛最佳。住宿环境医学院最差,其它的学院一般为公寓,医学院是宿舍。
药师360,里面有处方分析,病例什么的你学医的?
北京大学药学院始建于1941年引,原名为北京大学中药研究所,1943年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设本草专业和制药专业;1952年医学院独立建院,随之改名为北京医学院药学系,设药学、药物化学、应用化学(医药)三个专业;1985年随学校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药学院,设药学、药物化学、药理学三个专业。20xx年4月原北京医科大学和北京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大学,随之更名为北京大学药学院。
中药学论文综述3000字篇十
一、论文格式。
1.论文标题(小2号黑体字).
题目应表述课题所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要求尽可能简练。
3.院(系)专业(5号楷体字)。
4.摘要(5号黑体字)(内容用5号楷体,行间距最小值20磅)。
目的(五号楷体加粗):×××××××××××。方法(五号楷体加粗):×××××××××××××××。结果(五号楷体加粗):×××××××××。结论(五号楷体加粗):××××××。(要求简明扼要,紧扣主题。简要概述本篇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400字左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新兵连新闻稿200字(五篇)
- 新兵连新闻稿300字(五篇)
- 2023年新兵连新闻稿(模板10篇)
- 2023年申论工作方案格式优秀(优秀12篇)
- 最新情感语录与感悟(模板18篇)
- 最新情感语录经典短句(大全11篇)
- 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实用8篇)
- 国庆祝福语录(汇总12篇)
- 最新职业教育教案(27篇)
- 最新满江红读后感100字(通用11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
相关文档
-
在家里的心得体会及收获(精选9篇)
30下载数 527阅读数
-
最新纪念八一建军节作文(通用19篇)
16下载数 273阅读数
-
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公开承诺书(精选19篇)
40下载数 556阅读数
-
人员配置的报告范文如何写(汇总19篇)
44下载数 582阅读数
-
打扫敬老院心得体会范文(优秀12篇)
31下载数 857阅读数
-
思而不学则殆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6篇)
17下载数 154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