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22:33:15 页码:7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通用10篇)
2023-11-19 22:33:15    小编:ZTFB

总结是对过去的一种回望,同时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期许和规划。在撰写总结时,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以及文字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是一些专家总结的经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助。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一

今天,天气不错,可我的心却是阴沉沉的,因为,我刚刚从网上了解到,原来每年食品中毒及死亡人数竟然有将近30万人,我国每年因食物和水源污染造成的腹泻不少于1。2亿人!这是多么令人咋舌和痛心的数字啊!

这些活生生的数字,意味着每年每时都有那么多无辜的人要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亲人、儿女、父母逝去,意味着那么多不幸的人要痛苦地承受着巨大的身体折磨,意味着老百姓赖以生存的食品安全问题是多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密切的重视啊!虽然食品安全指数目前看来是已经提高了一点点,但要做到真真正正的安全,似乎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这可需要全民的支持与行动!

说到食品安全,相信大家一定吃过零食吧,那漂亮的包装,有趣的赠品,香喷喷的味道,每个小孩子都受不了它的诱惑。在我们的眼中,吃零食一定是件十分幸福的事情,有些孩子还把薯片、饼干藏起来偷偷摸摸地享受。可是,谁又知道,在我们吃美味的时候,有一双恐怖的魔爪正向我们悄然逼近。而在卫生安全局的眼中,零食啊,简直就是个魔鬼!因为那里面有各种防腐剂和油脂、细菌等,吃零食就等于吃害虫。

我7岁时,还有一次吃臭豆腐的难受经历。我这人有个洁癖,凡是臭臭的东西,除非真的有营养,否则碰都不碰。有一次,我和妈妈去买菜,走过了一条小巷,一股臭豆腐的气味扑面而来。臭豆腐在我小时候的回忆中,臭的可以,味道也绝对不好吃。我无意中扫了那些小贩一眼,就感觉不舒服。卖臭豆腐的都是路边小摊,那些店主一个个皮肤黝黑,身上着的衣服只是简陋的厨师服,沾满了油污,那些他们所谓的烧烤锅其实就是平底锅去了柄,锅上还积满了煤渣,很恶心。正当我想回避满街的小摊时,一个朋友看到了我,便走过来,更绝的是,他还请我吃臭豆腐!一番客气之后,我只好无可奈何地接过那油腻腻的臭豆腐串,眼睛一下子闭上,鼻子也屏住,一小口,一小口地咽了起来……当时就晕。现在,我只要一听到那种“可怕”的吆喝声,就浑身不舒服!

“看来,食品安全还真要重视啊!”我不禁叹了口气。虽然现在各大部门早已经下达了食品安全的命令,也提起了“硬杠杠”,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不法商人自己做假绿色食品证,假标签等不法证书来欺骗可怜的消费者,而政府毕竟人手有限,不可能每天跟着那些人,而且那些不法商人个个都是老奸巨滑,说不定执法人员前脚刚走,他又干起来了。所以,吃绿色品牌,而对路边有嫌疑的小摊不闻不问,这样就是对那些人的打击了!

抵御有害食品,食用健康食品,打造营养食品,这是每个绿色厂家的宗旨,也是我们青少年要做到的规范。我们正在成长途中,可千万不要随便去吃路边小摊或者没有食品安全标志的东西,否则就惨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给大家敲响一个警钟,也号召大家“关注食品安全,打造健康人生!”要牢记啊!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二

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加工类肉食品、饼干类食品不含低温烘烤和全麦饼干、汽水可乐类食品、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烧烤类食品。

2、“三无”食品是指什么?

无厂名厂址、无出厂合格证、无保质期的食品。

3、妨碍青少年发育的饮食习惯有哪些?

不定时定量进食,偏食,吃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迷恋快餐食品,滥服补药。

4、科学喝奶方法?

喝袋奶必须煮开了再喝;最好与馒头、面包、玉米粥、豆类等同食;不宜与含鞣酸的饮食同吃,如浓茶、柿子等;以每天早、晚为宜。

5、哪些人不宜饮牛奶?

经常接触铅的人、牛奶过敏者、返流性食管炎患者、腹腔和胃切除手术后病人、肠道易激综合征患者。

6、纯牛奶中能否添加食品添加剂?

不能添加任何食品添加剂。

7、如何鉴别变质酸奶?

变质的酸奶,有的不凝块,呈流质状态;有的酸味过浓或有酒精发醇味;有的冒气泡,有一股霉味;有的颜色变深黄或发绿。变质的酸奶都不可食用。

8、儿童不宜多吃的食物有哪些?

儿童不宜多食以下食物:糖果、甜食、巧克力、果冻、方便面、纯净水、洋快餐、冷饮、银杏果。

9、孩子如果缺乏维生素a易得什么病?

夜盲症。

10、孩子如果缺乏维生素c易得什么病?

缺乏维生素c易患坏血症。

11、儿童吃无铅皮蛋有害吗?

“无铅皮蛋”只是铅的含量比传统腌制的皮蛋要低得多。微量的铅对成年人的健康影响不大,但对儿童来说,无铅皮蛋也应少吃或不吃为好。

12、青少年应养成哪些合理的膳食习惯?

多吃谷类,供给充足的能量;保证足量的鱼、禽、肉、奶、豆类、蛋和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参加体力活动,避免盲目节食。

13、要让孩子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掌握一些食品安全知识。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吃的瓜果和蔬菜要洗净,尽量少吃时间过长的剩饭和剩菜。

14、不宜搭配的蔬菜水果有哪些?

波菜和豆腐,柿子和红薯,马铃薯和香蕉,萝卜和水果等。

15、不宜空腹食用的水果有哪些?

柑橘、香蕉、柿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三

在一个科技发达的21世纪中,问题接踵而来。因为,与我们每个人最息息相关的,无疑是食物的安全问题。

地沟油炒菜、含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染色燕窝,鸭肉加染色剂变新西兰a级羊排、农药废渣盐冒充“食盐”、营养快线阴干后成胶状物、肯德鸡的“苏丹红”、豆腐中的“吊白块”、水饺中的“毒青菜”……更危险的是“三聚,氰胺”,它不仅在牛奶中大量出现,甚至在鸡蛋中存在。各式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就像目前全球暴发的金融危机一样,席卷神州大地,给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更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

食品安全出现问题,人的健康就会受到威胁。在如此严峻的问题面前,为什么还要出现“问题食品”?所谓的人性都到哪里去了?作为自然界生物链的最顶端,我们不是自食其果吗?可是,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食品出现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者见利忘义、没有企业基本的诚信和社会责任、赚昧心钱而罔顾消费者的人身安全。但恐怕原因不只在生产厂家身上吧。虽然厂家是导致食品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但我认为,直接原因是出现在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操作监管不力,没能发现问题,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就算发现问题,也可能只收几张钱,然后去掩盖问题。而还有一个原因,我认为是出现在消费者身上。中国的大多家庭是处于中下收入水平,没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只知道贪图便宜,从不考虑食品质量、卫生,这样就“鼓励”了厂家变本加厉的去生产不健康的食品,因为只要他们生产了,就有人买,只要有人买,就可以卖,只要卖得出去,就可以生产更多去卖,卖得多了,利润就大了,自然就赚很多钱,别人看见了,就不停地仿效,不停地仿,最后几乎所有的食品都不安全了。

所谓“人是铁,饭是钢”,如果我们日常生活的食品安全都不能保证,一切发展科技,发展经济的计划就全部是空谈。希望在政府、厂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每个人都吃得放心。否则我们就真的什么东西都吃不了了。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四

摘要:随着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食品安全关系到政府部门、食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消费群体的直接利益。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权益,政府部门和企业应采取提高食品科学检测水平、完善食品控制体系、强化食品市场鉴管等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措施。

关键词:食品安全;环境因素;生产因素;影响;对策。

一、绪论。

(一)大气污染。

工业生产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向大气中排放多种污染物,如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碳氧化物、粉尘等。大气污染对食物质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是大气中的多种污染物可通过植物的呼吸作用等进入植物内部,甚至会积累在食物组织内。二是在降水的作用下,大气中的粉尘、重金属等会降落到土壤中,而后通过植物根系在植物体内富集,导致污染物质超标。例如,在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土壤缺乏碱性物质,使得酸雨问题十分严重,大面积的酸性降雨对鱼类养殖是一个灾难,同样也会使农作物中积累有毒物质,从而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二)水体污染。

与大气环境一样,水体中的污染物也是多种多样的。按照污染物的成份,可将对食品安全有影响的物质分为三类:一是氰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无机有毒物质。二是苯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工原料,难以降解的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质等有机有毒物质。三是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这些污染物质可通过生产经营者的浇灌行为进入灌溉水体中,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富集入食物中,对食品安全造成重大隐患。

(三)土壤污染。

土壤是具有自净作用的,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质浓度在环境容量之下时,可通过土壤的自净实现污染物的消除;当污染物质积累到环境容量之上时,会使土壤中的污染物质日积月累,通过植物根系被富集到食物中,影响食物的产量和安全。农业生产中,由于生产者的不当行为,造成化肥、农药等滥用;生活和工业生产过程中废物的堆积;大气和水中污染物质的迁移等,都会使土壤中的有害物质在累积。与大气、水环境不同的是,土壤污染具有持久性和迁移速度缓慢的特点,因此就算消除污染源的排放,受污染后的土壤也需要经过极长的时间才可能消除影响。人类的植物种植必须在土壤之上进行,因此土壤退化对食物生产活动的影响很大,而土壤污染就是土壤退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在食物生产过程中,土壤环境因素是最为重要的环境因素。

除了食品生产中的环境因素,食品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因素也会极大地影响食品安全。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更新换代,相比于传统农业,现代农业加大了对化肥、农药等技术性要素的利用,从而极大地影响了食品生产安全。仔细研究这些技术性要素对食物生产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对多种技术性要素进行有效管控,对提升食品生产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降低病虫害对食物产量的不利影响,为了降低田间杂草对营养物质的抢夺,现代农业加大了对杀虫剂和除草剂的使用。农药中残留性最强的含磷杀虫剂也被滥用。依据对多地市场上出售蔬菜中甲胺磷的检测分析,发现了触目惊心的结果:近半数的蔬菜中的甲胺磷残留超标,最高浓度达1.85mgkg,其中,叶菜和豌豆中的甲胺磷残留量最大。现代医学证明,长期摄入含磷农药会对人的身体机能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必须降低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这个问题,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农作物进行严格监督管理,完善问责体系。

(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现代食品的色、香、味都远远超过传统食品,而这就是现代工业产物———食品添加剂所带来的。其中,着色剂可提升食物的观赏性,防腐剂可延长食物的保质期,甜味剂、酸味剂等则可为食物带来多种多样的滋味。食品添加剂对现代食品工业是极其重要的,但是不法商贩对食品添加剂的过量使用则会降低食品的安全性,甚至会危害民众的生命安全。例如,某些不法食品经营者会在面粉生产中添加超过国家标准的增白剂(氧化苯甲酰),使面粉更白;某些不法经营者在熟食、卤制品生产中,通常会为了追求好的“卖相”而添加过量添加剂,如人工色素、亚硝酸盐等;还有些不法经营者明知有毒,却为了追求米粉的劲道,将甲醛加入米粉中。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亟需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建立健全事故问责制度。

四、食品安全相关标准缺失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一)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不足。

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者安全意识偏低和相关法律法规缺乏,致使在初级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隐患。例如,由于生产地域大气、水、土壤遭污染,生产者又不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由于食品监管缺失、问责机制虚置化,生产者滥用食品添加剂甚至是有毒物质。作为食品生产的原料,初级农产品在受污染的前提下势必会降低食品安全性。

监管体制缺失,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无法可依”,在食品安全标准制定方面严重滞后。例如,部分食品安全标准是在食品安全事件已爆发的情况下才紧急制定的。针对这些问题,政府应加速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标准,以保障食品安全。

(三)检验检测不规范。

我国判定食品是否安全的工作流程是依据已颁布的检测标准,采用特定的检测仪器和检测方法,检测有毒有害物质。如果低于标准所规定的阈值,则认为被检样品是安全的;反之则是不合格的。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价安全性,但是对低于阈值标准有毒有害物质的安全风险检测的缺失,也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一)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检测水平。

检测机构应不断改进食品质量检测技术,提高科学检测能力,并加强食品风险检测和评估体系的构建。随着人们对食品品质、卫生要求不断提高,对食品检测的精度要求也随之提高,这就促使食品检测机构提升检测水平。1.保障硬件设备齐全检测机构可引入国内外先进的质检设备,在硬件水平上保证食品检测的高精度、高效率,为提升食品检测水平奠定技术基础。2.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测技团队检测人员不仅专业理论基础要扎实、能熟练掌握检测技术、时刻关注检测技术的最新动态,工作态度也要认真细致,主动熟悉食品安全行业造假、打假案件动态,还要做到透过食品检测就可窥探其是否含有违禁物,从而进一步加大食品监管力度,直击食品造假事件。

借鉴国际食品监管的成功案例可发现,要保障食品安全,不仅要对即将销售的产品进行检验,更重要的是进行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尤其要把重点放在食品的生产监控上。1.建立健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在食品行业相关标准体系中,要明确农药、兽药及其他各种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完善各个指标的检测方法。2.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调节各食品监管指标之间的关系,视条件不同要灵活变通,并经常改进标准。3.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生产食品的原材料的监管力度,重要的是明确相关材料质量标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的安全性。4.颁发食品卫生标准在新形势下,随着人们对食品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要尽快颁发各项食品卫生标准。5.食品质量、卫生监管要有统一的标准时刻关注国际食品安全监测动态,建立相关食品质量、卫生监管的统一标准。

(三)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为保证食品安全,尤其是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必须加强食品农业标准化建设。1.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为减少或避免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在农产品中不断积累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必须保证农产品产地的卫生。2.严格控制过度使用农药等有害物严格控制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农药、肥料等的过度使用,减少其造成的污染。3.明确食品添加剂的剂量明确农产品加工时使用的相关食品添加剂的剂量,采用安全、卫生的材料进行包装,避免在运输农产品过程中遭到污染。4.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加快农产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形成农村产业化链条,并加强对村民的技术引导和科学理论教育,进而规范农业生产,可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干净、安全,流向市场的食品成品安全也就有了重要保障。

(四)强化食品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

除完善标准体系、提高检测水平外,政府要发挥带动作用,强化食品安全市场监管,加大执法力度。1.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政府的监管方式方法要不断更新,实行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监管。在生产原材料、加工过程、包装过程、运输过程、经营销售等各个阶段,要采取不同的管控手段,建立惩罚机制,加大打击力度。2.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分类管理对不同种类的产品要根据相关标准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类管理,尤其是那些不能保证产品质量、安全、卫生的企业更要加强监管、严格管控。对食品质量不能过关的企业,要及时勒令其停业改进,甚至关闭。

1.政府要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政府要积极借鉴国内外食品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不断地修改、完善食品安全相关立法和各项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而且相关标准要尽量做到与国际上统一,从而提升我国食品行业的优势。2.企业要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当前,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就要不断完善企业内部食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对产品进行把关,严格按照各项标准进行生产和销售。

(六)政府和企业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

严格监管1.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加强合作,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政府各个职能部门如监督局、卫生局等要加强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加强食品行业相关立法建设。对不合格企业要求其整改,促进市场有序发展。2.政府和企业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对食品从生产到经营进行全过程严格监管为确保食品安全、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政府和企业一要确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基础,二要共同实现食品从生产到经营销售的全过程严格监管。以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会有序发展为目标,各个政府部门、企业、消费群体之间积极配合,一定可以保障食品安全。

长期以来,食品安全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不足,一些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公众对食品安全认识不足、关注度不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与国家的经济实力息息相关。因此,要想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就要提高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增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理论认知。

六、结论。

食品安全已成为我国人民所共同关注的问题,食品企业亟待深入分析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与社会各界一起携手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随着我国食品企业、政府部门、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我国的食品安全危机定能得到有效的改善,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以解决,食品企业可以为人们生产出更多放心可靠的食品。

参考文献:

[1]肖训文.食品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4x):35.

[2]谢沛滔.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与保障措施[j].食品安全导刊,2015(12z):23.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五

摘要: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食品的安全问题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一件大事。然而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在将企业道德推向风口浪尖的同时,公众对政府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表现出极大的质疑。如何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障公众最基本的利益诉求,成为了当前政府亟需解决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将“食品安全”定义为: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从来都不是一件小事,它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以及千家万户的生活质量。然而随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食品安全不单是一个经济问题,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引起了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但是现在,公众却在消费的过程中不断遭受问题食品的威胁,一顿普通的午餐,从原料的生产环节到流通环节再到消费环节,我们会想,当它在种植的时候会不会有农药残留,会不会打了激素;当它被加工成食品后会不会添加非食品加工用化学添加剂,制作的环境会不会脏乱差;当它摆上餐桌的时候会不会与地沟油有关??午餐本应该是享受的过程,如今却可能演变成了一个对食品安全追根溯源的过程。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用劣质材料,添加有毒物质制造、加工食品的过程中使用劣质材料,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用病死的家禽家畜加工熟肉制品:用“地沟油”烹制菜肴,给刀鱼体内注入水银??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报道引起了公众的恐慌,黑心商贩造假的手段之恶劣,只有我们想不到的,没有他们做不到的。为了防止食品变质或为使食品看起来更新鲜而添加有毒物质,如硫磺生姜、毒血旺等。

加剂的品种和剂量,如果超量使用很可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是一些食品加工者却无视消费者健康,非法使用和添加超出食品法规允许适用范围的化学物质。

(三)转基因食品的潜在威胁。

转基因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我国从上世纪8o年代开始对转基因作物进行研究,自1999年转基因水稻通过了专家鉴定后,转基因食品在中国迅猛发展。但同时,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存在着巨大的争议,目前国际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它的存在只有短短十多年的时间,许多长期影响目前还不得而知,食用转基因食品有不可预测的风险。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使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这绝对不只是企业单方面造成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监管部门不作为等共同催生了一波又一波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在《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前,我国关于食品方面的法律法规多达78部,多是从食品卫生的角度而不是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规范,因而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针对性。不同法规上存在着重复甚至是冲突,加上出台时间早,早前的标准跟现在的标准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不仅不能充分反映现阶段对于食品安全的要求,还给执法留下了许多漏洞,给公众健康埋下了隐患。如在《食品安全法》中取消的“免检制度”,曾令企业无限风光,打上“免检”

标识的产品俨然成为了消费者消费信心的保障。然而,“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的主角却正是这些获得国家免检资格的名牌企业,可见,国家免检这块金字招牌已经沦为了不法商贩的进行违法犯罪的保护伞,完全背离了国家制定质量免检制度的初衷。

(二)食品企业的社会责任缺失。

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市场发展水平是食品安全的基础,企业自律是食品安全的根本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折射出我国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严重缺失,道德沦丧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企业之所以敢放干身上流淌着的道德血液,是因为他们从消费者身上吸取了更多让他们足以维持生命和营养的血液。食品安全问题,对于企业来说已经不再是一场良心与利益的博弈,而是较小利益和巨大利益之间的博弈,而这场博弈中的关键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然而,陈旧的经营理念与赢弱的承担能力等主客观因素加速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缺失。    :

(三)市场监管的密度和惩罚力度不够。

险。

食品安全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和谐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已经引起了公众对食品企业的不信任对政府公信力的质疑,如何保障公众的饮食安全,恢复公众对市场的信心以及重塑政府公信力,成为了横亘在政府、市场与公民之间的一道难题。

(一)加强立法,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企业是逐利的经济人,在良心与利益的博弈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期待企业家用“道德血液”来保障我们的食品安全,作为一个法制国家,站在法律的高度来保障我国的食品安全是完全有必要且可行的。我国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食品安全法》,以从制度上防范和治理食品安全问题。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食品安全法》是在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曝光,引发了公众不满的背景下出台的,这就意味着,它更多的是充当着“救火队员”的角色,而不是对食品安全问题防忠于未然。因此,单凭这样一部法律还远远不够,需要不断出台一系列具体的配套法规和规章。按照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清理对同一问题的重复与冲突规定,尽快出台包括食品安全技术规章和标准要求在内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逐步形成既具有中国特色又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二)设立专业、成熟、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

计是系统有效运行的基础设立专业、成熟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督体系,使监管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市场的监督,创新监管手段,依法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为此,我国可以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模式,倡导以“淡化具体目标的指标,强化以预防为重心的监督过程设计和关键点控制”为食品安全管理理念,让执法主体切实负起责来,并对监督不力等行为进行问责,强调执法主体的责任和义务。

(三)提高食品行业市场准入管制,严惩食品安全问题犯罪的行为食品市场准入管制是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的一种事前审查和事后监督相结合的管制措施,要求有关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在原材料进厂把关,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生产加工工艺流程,产品标准,产品检验能力,人员要求等方面具备产品质量保证。严格执行市场准入管制,让不符合条件的企业淘汰出局,让符合条件的企业谨小慎微,能够铲除黑心食品作坊的生存土壤。企业是逐利的经济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生产劣质食品的成本远低于生产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食品的成本时,逐利的心理会驱使他们对消费者生命安全置若罔闻。因此,只有让企业承受的代价远大于生产劣质食品所获得的收益,才能让他们对食品安全犯罪行为望而却步。

公众与食品企业之间尽管存在着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但这并不是说公众在任何问题食品面前无能为力。笔者作为一名普通的消费者,在菜市购买散装豆制品时,不会去追问生产日期,也不会去考虑它的制作环境:在小商铺买馒头时,明明知道所谓的“玉米馒头”、“养麦馒头”都是染色而成的,不会去举报,甚至会继续消费。这都是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的体现。因此,加强对公众食品安全意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公众从消费的终端对食品进行最后的安全检查,不失为保障公众饮食安全的一道防线。

(五)消费者和新闻媒参与到监督活动中来。

料。

[1]王艳林.建立中国食品安全法体系的若干构想.财经政法资讯.2007(1)。

[2]徐楠轩.外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现状及借鉴.民商法,2007(2).。

[3]罗琳娜.论政府般管食品安全的责任.法制与社会.2011(1).。

[4]胡泽平.食品安全问题的政府监管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

[5]胡洪彬.食品安全问题沛源于监管策略.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9(3).。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六

“大头娃娃奶粉”、“苏丹红”、“三聚氰胺”、“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老酸奶”、“毒大米”、“塑化剂”以及最近发生的“染色车厘子”等等等等,中国的食品企业仿佛进入了多事之秋。

人无完人,企业也没有完美的企业,关键的问题不是揭过去的伤疤,而是要反省过去,放眼未来。

食品安全到底有多重要?生活无非是衣食住行,看上去饮食只占了我们生活的四分之一,但生命只有一次,假如哪天吃了致命的黑心的食品,我们没有的可不止这四分之一,生命没有了,一切也就随之归零。

这是从我们自身,从最基本的消费层面来谈食品安全。对于一个企业,食品安全难道就不重要了吗?企业也是有生命的啊!

三鹿偌大一个企业,做到当时的层次,不知道挥洒了企业人多少汗水!谁能明白三鹿老总面对三聚氰胺事件的悔恨?又有多少奶企因这次事件的波及损失惨重?甚至整个国内奶类市场都空前萎靡。

“唇亡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能有今天的成就来

之不易,每一个员工都应该为我们有这样的成绩而骄傲自豪,这是我们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同样的,我们也要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保持清醒,绷紧这根弦!

食品安全,每一个人都有责任,这不单单是品质管理部门的事情。从原料采购到生产控制再到成品储运,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到我们的产品质量,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是单个环节的问题,而是整个产品的问题。由此造成的损失将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

首先是采购。原料是我们产品的源头,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做出合格的产品,这也是我们质量控制的第一关。三鹿推说是奶源出现问题,但是这也是他们检测不过关造成的,没有把威胁扼杀在萌芽中。

中国的交易是关系交易,人情往来出现在企业经营当中也很常见。而那些不合格的原料也是通过这样的关系走进各个企业。

严控原料关,就是要杜绝这种现象,制度面前没有人情可讲,相关的资格证明和指标检测,一个都不能少,发现问题更要严厉处置,坚决按照公司的规章办事。我们要控制原料成本,但是同样也要保证原料质量,不能因小失大。

其次是生产。精准的控制是合格产品的唯一保障,负责生产的员工和管理层要密切合作有效沟通,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就算不是自己分内的事,发现问题也要及早提醒相关人员。当然了,配套的奖惩制度也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充分调动每一个员工的积极性。

品质量也更容易出现问题。储存条件控制、环境卫生控制都要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执行。同时那些已经超出保质期限的产品也要及时处理掉。企业不能被短期的利益蒙蔽双眼,铤而走险的事情还是少做或者不做为妙,如此我们才能走的更长远。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大问题,也是关乎企业生机利益的大问题。

消费者是上帝,这是从经营者的角度来看,而对我们来说,做出的每一件产品都可能走到你、我、他的亲朋好友至亲至手中、餐桌上。面对我们的父母兄弟,亲朋好友,这已经不单单是生产经营的问题。这需要我们拍着自己的良心说:“吃吧,我做的你放心!”

“做良心企业,供放心食品。”这是我今天的题目,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只把它当做一句口号一句空话,要切切实实的具体到自己的行动中去,用良心做事,为父母同胞提供放心食品。而公司的明天,也会因为我们今天的决定而更加灿烂辉煌!

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贵!

我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而食品安全则是生命健康最有力的保证。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盐,就能中断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生机勃勃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食品安全演讲稿题目》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七

摘要:食品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安全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因此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应对策就变的至关重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臵疑,它既关乎每个人最基本的的健康问题,也关乎食品产业的发展,更关乎着和谐社会的建立。总而言之,食品安全已经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然而,我国目前食品的安全状况还不容乐观,食品安全事故仍然屡禁不止、时有发生。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

一、我国食品现状。

食品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消费之一,食用安全的食品是我们每个人最基本的权利。同时,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然而,关于食品安全问题,从2006年的海盐“瘦肉精”超标猪肉和内脏导致上海336人次中毒,到海南毒豇豆、毒节瓜、福寿螺、安徽劣质奶粉、三鹿奶粉三聚氰胺等食品事件,再到前不久的河南瘦肉精、上海染色馒头、陕西蒙牛学生奶等事件,无不牵动着每一个国民的心。不良企业和商家为了片面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丧失了做人的理智和良知,臵广大国民的生命健康于不顾,添加各种有害的化学添加剂,赚取昧心的黑心钱。

一个安居乐业、良性健康、幸福和谐的社会是以食品安全为保障的。所以说,食品安全与否,事关国计民生,“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只有足够安全的食物,才能使百姓“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如果连饮食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谈何“安居乐业,甘食美服?”近几年来,频频曝光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得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感愈来愈差,食品安全问题给公众在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已经到了杯弓蛇影的地步。

二、食品问题出现的原因。

所谓的食品安全指的是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安全也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毋庸臵疑,多年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之所以层出不穷并久治不绝,以致让社会公众在生活中对食品充满了不安全感,这是有着很多原因的,我们应当认识到:几乎所有食品安全事故的背后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首先,从企业生产的角度看,利益驱动是一个关键因素。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唯一的目的,不法奸商为了降低成本、牟取暴利,在食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弄虚作假、掺杂使坏,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甚至造成重大危害。

其次,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整个社会的诚信缺失,在利润最大化的支配下,企业的社会责任等道德诚信、规则都被打破,各种非法牟利的手段无所不用,甚至铤而走险,挑战道德的底线乃至法律的尊严,道德滑坡是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所在。生产经营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身上必须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对于河南省生猪产区大量养殖户使用禁药“瘦肉精”饲养出的“健美猪”,经营者明知这有害消费者健康,却为利益所驱,昧着良心高价收购,这才使得这种问题猪大范围养殖。

再次,政府部门缺位、监管不力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经常会看到往往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从已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看,一些监管部门“在办公室看样品”成为“监管习惯”,比如“瘦肉精”事件中,爆出“让养猪户自己取样送检”的尴尬。另外,一些监管部门自称“不归我管”的行政不作为,助长了长期以来食品行业的市场失序、道德失范。更为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地方监管部门的办公经费和人员工资,要以收费罚款的返还方式来“解决”,造成了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执法为利”,滋生了为罚款而放任企业违法的“养鱼执法”。正是这整个食品生产环节的逆向激励使得企业违法行为更加明目张胆。

最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同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本因。我国的食品法规存在许多盲区。国家的许多规章制度含有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内容,但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内容上的重复和漏洞比比皆是,在流通环节和农产品的再次加工中给违法分子以可乘之机。食品从生产到消费、从农田到餐桌,构成了一个相当复杂的链条。政府的监管行为必须保证其中任何环节都不会出现安全隐患”。然而,作为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核心的《食品卫生法》,无法体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留下了许多执法空隙和安全隐患。此外,按照我国现有《食品卫生法》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基本上是以罚款来处理,相对于某些暴利型产品,如假酒、黑大米、假奶粉等,罚款显得微不足道,违法者不怕被罚。

三、解决对策。

面对这些问题,厉行问责是当务之急。但是从长远来看,关键是需要从制度上落实才能切实保障问题的解决。要让唯利是图的企业心有忌惮、行有所控,要让监管部门坚守信念、执法为民,在道德与法律之外,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也是必需的。

首先,我们要完善相关法律。加强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散装食品卫生管理法》等法规。但是,按照我国现有法律的相关规定,对违法者处罚相对过轻,基本上是以罚款来处理,而违法者又不怕被罚,这就导致了食品问题的严重性。加之,某些法律的规定早已无法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使得一些企业经营者有钻法律的空子的机会。因此,我们必须要对现行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协调、修订,进一步完善以《食品卫生法》为核心的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

规范办事,不法分子就不敢像近年来一系列严重食品安全事件中那样,为了利润而肆意损害人民生命健康。这也正是当前群众意见最大的一个问题。构筑“民以食为天”的安全防线,最重要的是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部门联席会议、食品安全信息资源共享等制度,优化执法资源,形成强大的执法合力。创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经营与竞争环境,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而这又有赖于执法部门的依法监管,公平执法。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我国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承担着依法监管的重要职责,需要严格执法,让违法行为无处存身。

再者,建立食品从业者的“诚信档案”和“黑名单”制度。从根源出发,拯救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诚信缺失,建立包括检测预警、诚信自律、社会监督、责任追究在内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当是治本之策。生产经营企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保证食品安全是食品生产经营者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强化企业主体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核心所在,是维护食品安全的关键环节。食品安全关乎人的健康与生命,依法合规地进行生产经营,是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从业底线。从原料采购时的品质控制,到生产加工、储存运输,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不允许有丝毫疏忽、懈怠与侥幸,因为稍有不慎,后果不可预测。法律是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道德则是更高的社会准则。食品行业事关群众的健康,经营者必须严守法律,恪守道德。最后,建立媒体和公众等社会监督机制,提高食品安全意识。从“三聚氰胺”到“染色馒头”等事件,媒体以及社会监督毫无疑问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推动了事件的进一步解决。所以,在监管部门被动监管的环境下,体制外、社会监督就成为不可或缺的监督力量。号召国民一起参与监督、抵制和打击。在高科技时代,拥有四亿多网民和五一多手机用户的中国,网络已经成为国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仅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助推器,而且上升为振兴国家的舆论监督工具,因而四亿多网民“人人是记者,个个有真相”,对监督和打击非法食品,具有震慑人心的威力。需要指出的是,食品安全需要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更需要正确的舆论导向。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必须遵循真实、全面、客观、理性、负责、科学的原则,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职业准则和道德操守。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维护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营造健康的经营环境和消费环境,不仅需要政府、法律的保障,发挥它们强有力的宏观控制能力,也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需要每一个行业各尽其责,唯有如此,食品安全问题方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温家宝总理说,“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原因。这些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都是不法企业不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将利益获取建立在损害消费者利益及身体健康之上,赚取“黑心”钱造成的,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及身体健康,还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国家形象。这些事件的发生,凸显出了我国社会转型期法律与利益冲突的尴尬及道德的缺失。在当今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当辩证的看待这些问题的出现。既要看到由于法律及相关举措的不健全导致这些问题的不可避免性,同时又要认识到我们当今所处阶段的巨大潜力,即这些问题的可避免性。

总而言之,我们要建设一个和谐稳定的生存环境就必须首先在全社会加强道德文化建设,开展尊重生命教育、培养企业道德责任,形成讲诚信、讲责任、讲良心的强大舆论氛围,从根本上铲除滋生惟利是图的土壤已经刻不容缓。更为重要的是,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我们的各项事业能够有法可依。在物质财富剧增的今天,应该把加强同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建设放到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臵上来。我们只有把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建设限定在一个法律的环境下,限定在一个适时的法律的环境之下,才能最终保证社会有序、稳定、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葛洪义.法理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2.王作富.刑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贾宇主编.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6.万俊人:《人为什么要有道德》,现代哲学2003。

7.李萍:《伦理学基础》,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4.1。

8.[德]莫里茨•石里克:《伦理学问题》,华夏出版社2001.1。

9.高国希:《道德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八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专业前景。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foodqualityandsafety)是以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为基础,研究食品的营养、安全与健康的关系,食品营养的保障和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的学科,是食品科学与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食品与预防医学的重要桥梁。通过对食品生产、加工的管理和控制,保证食品的营养品质和卫生质量,促进人体的健康。食品营养与安全的保证主要依靠食品生产全面系统的质量管理,从而使营养与食品安全从过去的监督管理,扩展成包括食品生产、食品营养、食品安全、食品毒理、食品质量控制的诸多领域,在生命科学和食品科学的各个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学、食品科学以及营养与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食品企业、商检、卫生防疫、科研院所等领域,从事和营养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技术、管理、策划、食品生产及教学、研究等相关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普通生物学、食品微生物学、基础生物化学、人体机能学、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食品保藏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检验检疫学、食品质量检验技术、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功能食品、食品毒理学、现代食品安全科学、食品免疫学、食品感官评价、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食品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食品标准与法规等,食品企业管理等。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到全国各级食品卫生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社区的食品营养与安全服务部门、餐饮业及教学、科研等单位从事食品生产、食品营养与安全的管理、公共营养等方面的工作。

深造情况。

随着现代食品分析检测技术的拓展,不仅需要食品理化分析和食品卫生学检验人才,还需要食品安全,食品保健功能的检测人才。按现有的专业目录,“食品毒理”(即食品安全检测的理论基础)专业人才的培养,是由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学院承担。至今国内尚未设置专业培养食品功能检测的专门人才。特别是食品安全检测人才,目前国内缺口很大。因而各校设置“现代食品分析技术”的专业,培养一种能掌握和从事多方面检测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应是本市乃至国内专业设置的一个亮点。特别是进入wto后,技术壁垒将是保护各国利益的有效措施。

本项目中安排的实训,强调实际环境和仿真环境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也有利于职业道德、团队精神和身心健康素质培养。

采用“活模块突出个性”培养方案,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力,注重“宽知识、高技术”的培养,这与高职高专培养具有明显不同。

该研究方向依托本系的“生物活性物质与功能食品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和“保健品功能评价检测中心”的多年研究和教学经验,与北京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建立一条适应现代市场需要,学以致用办学道路。

一、自我认识。

1、自我优势。

(1)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已经决定做的事,不管有多少困难我都要去做,但厌烦。

去做对自己没有帮助的事情。

(2)务实,实事求是,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喜欢单独思考问题,收集和考察丰富的外在信息和喜欢逻辑思考和理论应用。

(3)与人交往时较为坦诚和谦逊,对朋友忠实友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4)做事有很强的原则性,学习生活比较有条理,依据明晰的评估和收集的信息来做决定,充分发挥自己客观的判断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2、自我劣势。

二、专业认识。

1.就业现状。

当今世界对食品安全问题都十分关注,很多人不注重食品的营养需求和合理搭配,肥胖症、糖尿病等营养类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食品营养的困扰,所以我们所从事的就业范围十分广泛。虽然食品专业的学生就业面不窄,但是对于我们本科毕业生来说,就业现状却不容乐观,因为我们现在所学并不细致深入而太过于宽泛,而且我们大多缺乏实际工作经验,所以我们仍需不断提升自己。

2.就业前景。

巢、利乐等大型企业每年在国内招收的食品工程硕士的人数达到近千人,待遇更是达到了年薪十万。另外,国家机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海关、卫生防疫、环境检疫等科研研究单位和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院校也是食品工程硕士就业的主要渠道,适合于喜欢相对稳定工作的人群。就我国经济、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趋势来看,十分需要营养方面专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营养概念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例如饮食营养不平衡,脂肪摄入过多等,严重危害了人体的健康,人们开始注意饮食保健,要求增加营养保健知识,并需要专门人才进行指导和研究。例如区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等都需要既懂临床又懂营养的专业医师。由此可见,此类专业毕业生将有非常广阔的就业前景。

三、目标确立。

1、近期目标: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牢固掌握专业技能,每门功课成绩良好以上,积极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周末和假期参加不同的兼职工作,积累社会经验。

2、中期目标:力取在本科毕业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考取营养师证。考上一本院校的硕士研究点。

3、长期目标:硕士毕业有三个发展方向(看情况而定)。

1)是进入知名企业,成为技术人员,在基层工作若干年后成为主管,8年以内;

2)是国家单位,比如食品有关的检测中心,海关等;

3)是向营养师方向发展,开始从事食品营养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转入医院、学校、社区等,5-8年内考取高级营养师,为人们设计日常的饮食以及营养的搭配方案等,参加培训和知识讲座增强多方面的能力,8-10年内在社会或行业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在一些与食品有关的电视节目中担任嘉宾。

在这三个方向中,努力向第3个发展。

四、实施方案。

大二学年:

大一的成绩不是很拔尖,这是需要改变的,英语四级已经过了,但是不能放松,为六级做准备,本学年内过计算机二级。目前在勤工俭学,由于课程不多,争取利用空余时间赚取部分生活费。在下半学期把选修课学分修满。

大三学年:

这学年的显著特点是,专业理论课增多,实验难度性增大,学习任务加重,当你选择了一些事情时就必然要放弃另外一些事情,所以我决定于这个学年专心搞学习做研究,但是这种“专心”并不是所谓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是在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通过学校信息门户网站和朋友的关系,在校内校外听取一些相关课程和讲座,在专业方面掌握行业前沿动态,在非专业方面关注社会焦点及国家政策趋势。

如果大二英语六级未过,力争在上学期一次性通过,若不能则加倍努力于下学期通过。大三暑假:

通过网络资源和人脉资源,争取一些专业实习机会,到企业中去实战,丰富自己的简历,从而可以在求职过程中更加成熟更加自信。

大四学年:

在自己的不断努力下和与老师同学的不断交流下完成毕业论文,并且被一本院校的硕士研究点录取。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九

摘要:。

近年来,全球不断爆发食品安全事故,如英国的“疯牛病”,欧洲的“口蹄疫”,席卷全球的禽流感,等等。我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肆虐全国的非典型性肺炎,安徽阜阳的劣质奶粉事件,的苏丹红事件,三聚氨胺奶粉事件,等等,都在全国乃至国际范围内影响较大。随着经济的全球化,食品卫生与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食品卫生安全食源性疾病人权管理体制立法现状。

尽管现代科技己发展到了相当水平,但食源性疾病不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最关注的卫生问题之一。

(一)食品体制。

1.低收入农村体制。其食品的体制是很简单的,在此情况下造成食品污染的主要威胁是:生的食品、不洁水、不恰当的家庭卫生习惯,特别是不恰当的食品处理习惯,以及不合适的贮存习惯。

2.低收入城市体制。引起食品污染的主要因素是:应用非饮用水、食品掺假、家庭及街头商贩的不卫生操作。

3.高收入体制购买者。其特点是愿意购买半成品或制成食品,以减少购买食品和制作食品的时间。对食品安全的主要威胁来自:不正确的烹调习惯,在室温下贮存食品,不适当的重新加热,以及生熟食品间的交叉污染。

(二)社会文化因素。

食品和食品消费既是一个营养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的.饮食习惯对增进健康和引起疾病两方面都起着主要的作用。例如在日本,人们喜爱吃生鱼,这容易引起由副溶血性弧菌所导致的胃肠炎。在泰国北部,人们喜欢食用发酵猪肉,因而很容易得旋毛虫病。

(三)环境因素。

生产加工食品地区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会明显加剧食源性疾病的危险。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饮用水供应和废弃物处理系统处于极大的压力之下,从而加剧了食源性病原体的传播危险。工农业生产排放到环境中的有毒化学物质有可能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如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人体组织,特别是脂肪中已检出农药成分。

食品安全与人权息息相关,食品安全中的人权不仅需要国内法保护,而且是一个国际法问题。

(一)生命权。

生命权是一项基本人权,现代生命权不仅仅是一种消极意义上的自由权,而是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即积极意义上的社会权。

1.保障生命权的前提条件,即数量上保证,解决人类的温饱问题,使人类免于饥饿。但是目前全世界仍有6700万人需要紧急粮食援助,近30个国家和地区仍然受到粮食危机的困扰。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国家,用世界上7%的耕地,养活世界上22%的人口,在粮食安全方面仍然存在问题。

2.食品质量与人类生命密切相关,尤其是有毒食品,会直接危及人的生命。如劣质奶粉造成“大头娃娃”,甚至直接导致婴儿死亡;猪内脏、猪肉导致疑似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红心咸鸭蛋”含有苏丹红……人们对食品质量的关注远远超过了对粮食安全的关注,强烈要求政府加强“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以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

(二)健康权。

食品安全从两个方面影响人类的健康,一方面,粮食的绝对短缺会影响人们的健康,而粮食的分配不公、贫富悬殊等社会因素又会使后果更加严重。另一方面,有毒的食品会直接损害人的健康。

(三)知情权。

消费者的知情权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

1.食品生产经营者提供信息。这是消费者实现食品安全知情权最主要的途径,也是最直接、最常见的途径。

2.大众传媒提供信息。这里所称的大众传媒提供信息,限于大众传媒基于社会公益向消费者披露有关食品安全信息的行为,不包括发布食品类商业广告等以营利为目的的信息传播行为。

3.消费者协会提供信息。消费者协会依法向消费者提供包括食品安全信息在内的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

4.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信息。为保障消费者食品安全知情权的实现,政府应抛弃“重管理、轻服务”的旧观念,切实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以主动公开为主体、被动公开为补充,向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

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及立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正待完善,尚未建立起完整的食品召回法律体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为主导,相关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司法解释为补充,其他法律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配合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这些法律法规的实施,在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遏制和惩治食品经营者的非法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不完善及不健全的方面。

(二)食品质量标准,检测技术更待提高。

我国食品技术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还不能适应食品监督管理的需要,特别是食品安全标准方面主要有以下问题:1.食品标准化工作管理体制不顺;2.食品质量标准少;3.食品质量标准重叠,缺乏权威;4.食品质量标准不适应迅速发展的食品产业。构建我国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需要我们根据wto相关协定的要求整合我国现有的标准体系。

(三)管理部门众多,执法更需持续性。

现行法律法规赋予许多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权力,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职权相互冲突、法律法规交叉和不配套的现象,法律法规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大打折扣,使食品监督难以得到真正的保障。

保障食品安全就是保护社会生产力。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这是公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的健康追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而倡导和建立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正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是公共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是公共卫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食品安全论文题目篇十

中国有句话: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中国还有句话:病从口入。食品的质量不安全,将会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食品的安全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974年11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世界粮食大会上通过了《世界粮食安全国际约定》,从食品数量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角度,第一次提出了“食品安全”的概念。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食品安全”,的含义包括了几个大的方面:从数量的角度,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买得起需要的基本食品;从质量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营养全面、结构合理、卫生健康;从发展的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由此看来,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才能得到全面解决。

高食品安全质量,更是成为公众、政府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家认监委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注册登记管理规定》中,明确了六大类出口产品企业必须强制建立haccp体系。

国家质检总局在《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中,鼓励食品企业建立haccp体系,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并规定获得haccp认证的企业免于进行qs(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申请中必备条件的审查。

农业部在《优势农产品质量安全推进计划(2003--2007年)》中要求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内应当积极推行haccp体系的认证。

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农业部联合发布《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强调在肉类、水产品类等产业要督促企业积极建立haccp体系;卫生部在2002年7月即向各地下发《食品企业haccp实施指南》,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应积极鼓励并指导食品企业实施《指南》。可见,haccp体系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有效控制食品安全的有效手段。

界上仍有大约8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就我国粮食安全状况而言,尽管2004年的整体形势明显好转,预计4.6亿吨左右,但是粮食数量安全要继续给予足够关注。自2000年以来,我国粮食年消费需求大致在4.8-4.9亿吨之间,产需缺口约500亿公斤,由于目前仍有一定的粮食库存和粮食进口调节,粮食供应基本可以满足。到2030年,我国人口的持续增长将要达到高峰期,预计达到16亿人口,粮食等食品安全将进入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蛋奶和水产品的消费不断增加,粮食作为饲料的比重将越来越大,人均粮食占有量的标准应有所提高。(由于我国统计中没有饲料作物,这里的“粮食”实际上包括口粮、饲料粮和其它工业原料用粮等)。

食品的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球的焦点之一。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

2002年8月-12月进行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综合性调查(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于2004年10月公布。结果显示,我国居民膳食质量明显提高,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营养不良和营养缺乏患病率继续下降,同时我国仍面临着营养缺乏与营养失衡的双重挑战。

我国城乡居民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得到基本满足,肉、禽、蛋等动物性食品消费量明显增加,优质蛋白比例上升。与1992年相比,农村居民膳食结构趋向合理,优质蛋白质占蛋白质总量的比例从17%增加到31%。我国城市居民膳食结构不尽合理,畜肉类及油脂消费过多,谷类食品消费偏低。2002年城市居民每人每日油脂消费量由1992年的37克增加到44克,脂肪供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限,而谷类食品供能明显低于合理范围。此外,奶类、豆类制品摄入过低仍是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第四次全国营养调查结果,从国情出发,从急需入手,以不失时机和分类指导为原则,将从政策支持、市场指导和群众教育三方面加强居民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预防工作:第一,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尽快制定相关法规,将国民营养与健康改善工作纳入国家与地方政府的“十一•五”发展规划;第二,加强对农业、食品加工、销售流通等领域的科学指导,发挥其在改善营养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中的重要作用;第三,加强公众教育,倡导平衡膳食与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