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目标和计划。写总结时要客观真实,不偏离实际情况。探索这些总结范文,并从中寻找属于自己的总结风格和写作技巧。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一
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辅导:督脉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经脉循行
《难经·二十八难》:督脉者,起于下极之输,并于脊里,上至风府,入属于脑。
2.主治概要
神志病,热病,腰骶、背、头项等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长强 | 跪伏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 腹泻、痢疾、便血、便秘、痔疮、脱肛等肠腑病证;癫狂痫;腰脊和尾骶部疼痛。 |
| 络穴 |
腰阳关 | 后正中线上, | 腰阳男女腰骶下 |
| |
命门 | 后正中线上, | 命门在男女腰下,冷则腹痛泻 |
| |
至阳 | 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
|
| |
身柱 | 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两侧肩胛冈高点相平 |
|
| |
大椎 | 后正中线上, |
| ||
哑门 | 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
|
| |
风府 | 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l寸 | 1中风、癫狂痫、癔病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证; |
|
|
百会 | 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 | 1神志病(痴呆、中风、失语、失眠、健忘、癫狂痫证、癔病) | 百会志头面下陷 |
|
上星 | 囟会穴前l寸或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 头痛、目痛、鼻衄、鼻渊等头面部病证;热病、疟疾;癫狂 |
|
|
素髎 | 鼻尖正中 |
|
| |
神庭 | 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 1头面五官病(头痛、目眩、目翳、鼻渊鼻衄) | 神庭志头面五官病 |
|
水沟 | 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 水沟内挫腰,神志不清危急。 |
| |
印堂 | 额部, | 印堂志眩晕,产后鼻惊风 |
|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二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要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主治概要
头、目、耳、颊、咽喉病证,胸胁病证,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关冲 | 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
| 井穴 | |
中渚 | 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 1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 |
| 输穴 |
阳池 | 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
| 原穴 | |
外关 | 腕背横纹上2寸, | 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 ||
支沟 | 腕背横纹上3寸, | 经穴 | ||
肩髎 | 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 肩臂疼痛不举、上肢痿痹 |
|
|
翳风 | 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 翳风瘰疬耳面口 |
| |
角孙 | 折耳郭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
|
| |
耳门 | 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 1耳鸣、耳聋、聤耳等耳疾; |
|
|
丝竹空 | 眉梢的凹陷处 |
|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2.主治概要
心、心包、胸、胃病证,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天池 | 乳头外侧l寸,当第4肋间隙中。 |
|
| |
曲泽 | 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 1心痛、心悸、善惊等心系病证; |
| 合穴 |
郄门 | 腕横纹上5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
| 郄穴 | |
间使 | 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问 |
| 经穴 | |
内关 | 腕横纹上2寸, | 络穴; | ||
大陵 | 原穴;输穴 | |||
劳宫 | 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之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
| 荥穴 | |
中冲 | 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 急证(昏迷、中暑、昏厥、小儿惊风) | 水中冲浪急 | 井穴 |
中医针灸医师工作总结篇三
针灸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数千年来深受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面是应届毕业生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针灸学重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邪(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踹内,出腘内廉,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络膀胱。其支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其支者,从肺出,络心,注胸中。
2.主治概要
妇科病,前阴病,肾脏病,与肾有关的.肺、心、肝、脑及咽喉病、舌病,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涌泉 | 足心前三分之一的凹陷中 | 井穴 | ||
然谷 | 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缘凹陷中 | 1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等妇科病证; |
| 荥穴 |
太溪 | 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中 | 输穴;原穴 | ||
大钟 | 太溪穴下0.5寸稍后,当跟腱内缘处 |
| 络穴 | |
照海 | 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 照热妇女五官,利小便,精神足 | 八脉交会穴(通于阴跷脉) | |
复溜 | 太溪直上2寸,当跟腱的前缘。 |
| 经穴 | |
阴谷 | 屈膝,腘窝内侧,当半腱肌肌腱与半膜肌肌腱之间 |
| 合穴 | |
肓俞 | 脐旁0.5寸。 |
|
1.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颠。其支者,从颠至耳上角;其直者,从颠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夹脊内,过髀枢,循髀外后廉下合腘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之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2.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病证,项、背、腰、下肢病证及神志病;位于背部两条侧线的背俞穴及其他腧穴主治相应脏腑及相关组织器官病证。
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
睛明 | 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 1目疾(目赤肿痛、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夜盲、色盲) |
|
|
攒竹 | 眉头凹陷中, | 攒竹呃头目 |
| |
天柱 | 天柱鼻后狂热 |
| ||
大杼 | 第l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咳嗽; |
| 八会穴之骨会 |
风门 | 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
| |
肺俞 | 第3胸椎棘突下, | 1肺疾(咳嗽、气喘、咳血) | 肺肺 |
|
心俞 | 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
| 心之背俞穴 | |
膈俞 | 第7胸椎棘突下, | 膈盗潮,血上逆,皮肤痒 |
| |
肝俞 | 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l.5寸 |
| 肝之背俞穴 | |
胆俞 | 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1肝胆病证(黄疸、口苦、胁痛) |
| 胆之背俞穴 |
脾俞 | 第1l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 脾之背俞穴 | |
胃俞 | 第12胸椎棘突下, | 胃疾 | 胃胃 |
|
三焦俞 | 第1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 三焦之背俞穴 | |
肾俞 | 第2腰椎棘突下 | 1肾虚病证(头晕、耳鸣、耳聋、腰酸痛) | 肾虚妇女尿频 |
|
大肠俞 | 第4腰椎棘突下 | 1腰腿痛 | 大肠腰腿胃肠 | 大肠之背俞穴 |
小肠俞 | 第1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l骶后孔 |
| 小肠之背俞穴 | |
膀胱俞 | 第2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约平第2骶后孔 |
| 膀胱之背俞穴 | |
次髎 | 在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第2骶后孔中 |
| ||
承扶 | 臀横纹的中点 | 1腰、骶、臀、股部疼痛; |
|
|
委阳 | 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的内侧 | 1腹满、小便不利; |
| 三焦下合穴 |
委中 | 腘横纹中央 |
| 膀胱下合穴 | |
膏肓 | 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
|
| |
志室 | 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3寸 |
|
| |
秩边 | 平第四骶后孔 | 秩边大小便,痔疮下阴痛 |
| |
承山 | 1腿痛拘急,疼痛 | 爬承山,腿挛痛,便痔疮 |
| |
飞扬 | 昆仑穴直上7寸,承山外下方l寸处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相关文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