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实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4:05:20 页码:11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实用15篇)
2023-11-19 04:05:20    小编:ZTFB

总结不仅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增强文笔和修辞的运用。以下是笔者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一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重“礼仪”而著称。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英国的坦布尔、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都非常推崇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说。

坦布尔认为孔子学说是一部伦理学,涉及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众道德和私人道德。他说:“政府无道德,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老百姓无道德,政府无法安定与正常运转。”伏尔泰认为孔子礼仪中所宣扬的都是高洁的道德,非常实际。他们由于有如此鲜明的学术取向,被他们的同胞戏称为“欧洲孔子”。

孔子毕其一生制礼作乐,是着眼于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此他要通过礼、乐把大家往文明之路上提升。他的努力在两千多年后的欧洲得到很多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是其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由此亦可令我们相信当年他们给予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誉,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肯定。

在我国历史上,礼仪规范出现得很早,商朝的时候就有礼仪了。当然,那时候的礼仪还比较粗疏,比较简单。总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礼,是祭祀神灵的规范,与社会学范畴的伦理还未挂上钩。

到了周朝,“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原来周人比之他们的祖先商殷人来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把礼纳入实用的范围(“尚施”)。当然,他们还不至于先进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在“事鬼神”的同时又与鬼神拉开距离(“远之”);于是这“礼”便成了人间社会之礼,这“仪”也就是人际交往实用之仪。

在西周时,礼仪为社会划定等级秩序,定名分,成制度,规定好人们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不同场合所必须恪守的准则等等。礼仪作为治国的手段为西周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二

中国向未被称为“礼仪之邦”。现代人一提起“礼”,便想起封建礼教、三纲五常。其实,儒家思想中的礼,不都是坏的。比如敬老爱幼,兄弟礼让,尊师爱徒,便都没有什么不好。人类社会是一架复杂无比的大机器,先转那个把手,那个轮子,总要有个次序。中国人主张礼仪,便是主张互相节制、有秩序。茶使人清醒,所以在中国茶道中也吸收了“礼”的精神。南北朝时,茶已用于祭礼,唐以后历代朝廷皆以茶荐社稷,条宗庙,以至朝廷进退应对之盛事,皆有茶礼。

宋代宫廷茶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便是朝廷茶仪。朝廷春秋大宴皆有茶议。徽宗赵浩作有《文会图》。无论从徽宗本身的地位或这幅画表现的场景、内容都不可能是一般文人闲常茶会。图的下方有四名诗者分待茶酒,茶在左,酒在右,看来条的地位还在酒之上。巨大的方案可环坐十二个位次。宴桌上有珍差、果品及六瓶插花。树后石桌上有香炉与琴。整个宴会环境是在阔大的厅园之中,决不似同时期书斋捧茶,或刘松年《卢全烹茶图》、钱选《玉川烹茶图》那样自在闲适。可见,这是礼仪性茶宴。当然,、比朝廷正式茶仅要灵活、自然,而较一般茗饮拘谨得多。由此可见,文人以茶为聚会仪式,或朝廷亲自主持文上茶会已是经常举动。所以,在《宋史·礼志》、《辽史·礼志》中,到处可见“行条”记载。《宋史》卷一百一十五《礼志》载,宋代诸王纳妃,称纳彩礼为“敲门”,其礼品陈学、酒、彩帛之类外,还有“茗百斤”。这不是一种随意的行为,而是必行的礼仪。

自此以后,朝廷会试有茶礼,寺院有茶宴,民间结婚有茶礼,居家茗饮皆有礼仪制度。百丈以茶礼为丛林清修的必备礼仪。《家礼仪节》中,茶礼是重要内容。元代德辉《百大清规》中,十分具体地规定了出入茶寮的规矩。如何入蒙堂,如何挂牌点茶,如何焚香,如何问讯,主客坐位,点茶、起炉、收盏、献茶,如何鸣板送点茶人……规定十分详细。至于增堂点茶仪式,同样有详细规定。这可以说是影响掸宗茶礼的主要经典,但同样也影响了世俗茶礼的发展。明人丘溶《家常礼节》更深刻影响民间茶礼,甚至影响到国外。如南朝鲜,至今家常礼节仍重茶礼。这些茶礼表面看被各阶层、各思想流派所运用,但总的说,都是中国儒家“礼制”思想的产物。

茶礼过于繁琐,当然使人感到不胜其烦,但其中贯彻的精神还是有许多可取之处。如唐代鼓励文人奋进,向考场送“麒麟草”,清代表示尊重老人举行“百臾宴”,民间婚礼夫妻行茶礼表示爱情的坚定、纯洁……等等,都有一定积极意义。

当然,茶礼中也有陈规陋俗,。旧北京有些官僚,不愿听客人谈话了便“端茶送客”,便是官场陋俗。

但总的来说,茶礼所表达的精神,主要是秩序、仁爱、敬意与友谊。现代茶礼可以说把议程简约化、活泼化,而“礼”的精神却加强了。无论大型茶话会,或客来敬茶的“小礼”,都表现了中华民族好礼的精神。人世间还是多一些相互理解和尊重为好。

最后,我们以卢全《走笔谢孟谏议穿新茶》诗,朱总结儒家的茶道精神。原诗日:

日高文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仪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谈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蜇出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放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瑕,光春抽出黄金芽。

搞鲜格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容。

至尊之余合五公,何事便道小人家。

柴门反关送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继,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湖,两碗破孤闷。

三碗授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南汗,生平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肤溃,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他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如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凡论条道者,皆好引此诗,但多取中间“七碗”之词,舍去前后。而这样一来,茶人讽谏的积极精神便丢了。卢全彼后人誉为茶之“亚圣”,不仅由于他以饱杨沫洋的笔墨描绘出饮茶的意境,而且特别强调了儒家的治世精神,是对唐代正式形成的中国茶文化精神的总结。

这首诗,实际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军将打门,谏议送茶写起,表面看是用铺陈的方法写过程,但实际既包括礼仪精神,又包含伦序与讽谏。谏议送茶,已含“以茶交友”之意,是讲条的对人际友谊的作用。“天于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又含了伦序。有的说从这里便开始讽谏,其实,以卢全这位封建文人说,先明伦序更符合他的思想。而“仁民暗结”,夸赞茶性“不奢”,又表达了儒家仁爱和养廉的精神。若说专以帝王、公侯与小民饮茶对比,也未免牵强。诗人首先以礼仪、伦序、友爱、仁,火点出饮茶宗旨,倒更符合其思想实际。

中间当然是全诗精华。“一碗喉吻润”,还只是物质效用。“两碗破孤闷”,已经开始对精神发生作用了。三碗喝下去,神思敏捷,李白斗酒诗百篇,卢生却三碗茶可得五千卷文字!四腕之时,人间的不平,心中的块垒,都用茶浇开,正说明儒家茶人为天地立命的奋斗精神。待到五碗、六碗之时,便肌清神爽,而有得道通神之感。表面看,饮到最后似有离世之意,但实际上,真正关心人间疾苦的茶人是不可能飞上蓬莱仙山的。所以,笔锋一转,便到第三层意思,最后是想到茶农的巅崖之苦,请孟谏议转达对亿万苍生的关怀与问候。这里,才是真正的讽谏,是表达茶人“为生民立命”的精神。看来卢全被称之为“亚圣”也是当之无愧的了。

泡茶端茶接茶的礼仪。

生活中但凡有朋友或同事到访,出于礼貌,总会给来者泡上一杯茶水,以示友好和关切。炎炎酷日,喝上一口茶水,不仅可以消除干渴疲乏,而且还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促进相互间的情感交流。但泡茶并不是简单的倒杯开水,不是随意丢几片茶叶就算是泡茶了。泡茶还包含了如何泡茶、端茶、接茶等多重礼节,它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人品,同时也能反映出主客间的一种情感信息。

首先说泡茶。要选择洁净的杯子,从外观上看必须是干净透明的,杯子里没有茶垢、杂质、指纹等之类的异物附着杯子上面,头道茶首先要进行漂洗,以去除附着在茶叶上的异味杂质,使茶叶保持原有的纯正,选择适宜的开水进行冲泡,泡出的茶清澈透明,既耐看又好喝。

在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一些倒茶者如此泡茶:抓杯子不讲究方式,不管手上有没有汗渍,直接握住杯口;有的为图省事,5个手指伸入杯内,一抓一把,也不顾及杯子是否会留下自已的汗渍、指纹,抓一把茶叶放入杯中开水一冲就算完事,这样泡出的茶实在是不太雅观,也不会有人愿意喝。

端茶。通常情况下是两只手端杯子,一来表示对客人的诚意,二来表示对客人的尊敬。端茶首先要保持身体的协调性,双手保持平衡,一只手托住杯底的一个点,另一只手则扶住茶杯的1/2以下把环处或杯子的下半部分,手指切莫触及杯口,最好是用盘托杯这样会比较安全,也能保持茶杯的平稳,又便于客人从你手中接过杯子。在给老人或长辈倒茶水时,应该双手端杯,身体略微前倾,表示对老人的尊敬。有的人端茶比较随意,不注重细节,5个手指一齐上,一把拈住杯口或一只手端杯子,递到客人面前,这样做对长辈或来者是不够尊重的。

接茶。不仅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性,也能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在日常交往中,面对长者给自已倒水,必须要起身双手去接杯子,这样才显得对老人尊敬。如果你不喝茶,事先得给对方一个信息,这样不至于给对方增添不必要的烦劳,也是出于对对方的一种礼节。在接受同事或同辈的倒茶时,可双手接杯,也可单手接杯,但说声谢谢还是不可少的。

现实中我们也常看到这样的接茶者,由于自已身份地位略高于倒茶者,就对对方不屑一顾,认为对方给自已倒水那是应当的,有的手也不伸,身如板上钉丁,尽管倒茶者双手递上,他也会做出一副若无其事的姿势,哪怕是一句谢谢的话也没有。其实主人端上茶来,对你已经是一种尊重了,你非但不馈之以情,反而冷淡相待,这样做对敬茶者来说是很不礼貌的,尽管你的注意力可能一时不在倒茶者身上,但至少你要表示出接受或者是谢意的姿态,这样也不至于伤害到主人的情感和自尊。

有道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茶待客,需要的是诚意和彼此间的相互尊重,茶能传情,更能增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在笔者看来,无论泡茶、端茶、接茶,只要有了诚意与尊重,泡出的茶才会更加甘甜清爽、耐人寻味。

闽北重视茶礼仪和习俗。

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是茶文化的重要内容。自南北朝伊始,茶叶就成为国人须臾不可离开的日常生活用品,列入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其中之一。古人在茶叶种植、茶叶生产的过程中,非常注重天时、地利、人和要素的三位一体,和谐统一,对于茶事活动也有着一整套的讲究,逐渐形成了祭天、祭地等有关于茶的习俗和礼仪。比如,闽北著名的“喊山”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御茶园和当地官员、场工,登临喊山台,供祭茶神,顶礼膜拜,宣读祭文,后率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对茶敬意,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仪式中,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上溢,甚为奇异。茶农因此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喊山”仪式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中具有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归根结底,这一茶事活动应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闽北人漫长的茶事活动中,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与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渐渐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人们闲来无事,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汤,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对街头巷尾之事或评议言行,或评头论足。这说明,茶在融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还表现在人们的习惯用语上。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请你到我家来喝茶吧”,目的`是邀请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内容包括说话聊天、联络感情等,而不仅是喝茶而已。

茶对生活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传统习俗上。在过去闽北人的婚嫁习俗中,人们把订婚称为“插茶”,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茶苗只有刚种下时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动,这株茶的成活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订婚称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之意。我们知道,订婚之后便是结婚。在过去,订婚不仅要有父母之意、媒妁之言,还要请出德高望重的长者证婚,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摆酒席举行订婚仪式,一起商量婚期、嫁妆等事宜。当插茶仪式举行之后,男女双方就将以准女婿、准媳妇的身份开始交往了。

在闽北,每逢清明祭祀扫墓时,人们都会在祖先的墓前摆上一杯酒,奉上一杯茶,意味着有酒喝、有茶品是幸福的事,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在过去,不论红白喜事,人们摆酒席之前,习惯先摆茶席。茶席就是在每位客人的面前摆上一碗茶,再放上一块冰糖,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等人到齐了再开酒席。可见,茶在闽北人的传统习俗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茶时十分注重茶礼仪。茶礼仪总体上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一致的,都有尊者为先、长者为贵,先尊后卑、先长后幼的讲究和说法。具体来说,不论是坐下喝茶,还是站起敬茶,在品茗的顺序上,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这些文化传统都被列入了茶礼仪的范畴。除了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外,茶礼仪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一些外来文化也融入到了茶礼仪之中,比如“女士优先”这个舶来之词,在从前,这个词在茶礼仪中是没有体现的。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推移,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正不断融入茶事活动之中,使茶礼仪中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总而言之,不论是茶习俗,还是茶礼仪,这些讲究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体现了茶以和为贵、有序和谐的本质。人们常说茶是和谐的饮料,这句话是不错的。酒后使人闹,茶后使人静,茶理讲究表里如一,怡情悦性是茶理的体现。而茶道,实质上就是主观思想进入客观行为的过程。以茶入道,其实是人与茶、人与人在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印证的一个过程。

在闽北茶文化中非常的重视茶风俗和茶礼仪。在古时候古人就把茶看的非常的重要,当初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值说,在闽北就有著名的“喊山”等仪式之一。

“喊山”仪式源于武夷山的民间祭茶神,元代御茶园将之演绎为开山仪式。元至顺二年(公元1332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高五尺的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建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御茶园和当地官员、场工,登临喊山台,供祭茶神,顶礼膜拜,宣读祭文,后率众人高喊“茶发芽!茶发芽!……”以表对茶敬意,祝茶叶丰收,茶事顺利。仪式中,通仙井的井水会慢慢上溢,甚为奇异。茶农因此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泉”。

“喊山”仪式在闽北茶习俗茶礼仪中具有其独特性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归根结底,这一茶事活动应与当地人的生产、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闽北人漫长的茶事活动中,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影响与日俱增,茶文化元素也渐渐融入了生活。在古代,通讯、交通不发达,为了获得更多信息,人们闲来无事,常常聚在一起品茶聊天。烹煮茶汤,捧上小碟,配以花生、瓜子、板栗等零食,对街头巷尾之事或评议言行,或评头论足。这说明,茶在融入人们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沟通信息、联络感情的作用。同时,这一作用还表现在人们的习惯用语上。比如,张三对李四说“请你到我家来喝茶吧”,目的是邀请李四到其家里做客,做客的内容包括说话聊天、联络感情等,而不仅是喝茶而已。

茶对生活的影响,还充分体现在传统习俗上。在过去闽北人的婚嫁习俗中,人们把订婚称为“插茶”,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因为茶苗只有刚种下时才可移植,一旦生根了再去移动,这株茶的成活率就不高了。因此,古人把订婚称为“插茶”,是取“茶大不移”之意。我们知道,订婚之后便是结婚。在过去,订婚不仅要有父母之意、媒妁之言,还要请出德高望重的长者证婚,邀请亲朋好友聚在一起摆酒席举行订婚仪式,一起商量婚期、嫁妆等事宜。当插茶仪式举行之后,男女双方就将以准女婿、准媳妇的身份开始交往了。

在闽北,每逢清明祭祀扫墓时,人们都会在祖先的墓前摆上一杯酒,奉上一杯茶,意味着有酒喝、有茶品是幸福的事,这个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在过去,不论红白喜事,人们摆酒席之前,习惯先摆茶席。茶席就是在每位客人的面前摆上一碗茶,再放上一块冰糖,大家一边喝茶,一边聊天,等人到齐了再开酒席。可见,茶在闽北人的传统习俗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品茶时十分注重茶礼仪。茶礼仪总体上跟我们的文化传统是相一致的,都有尊者为先、长者为贵,先尊后卑、先长后幼的讲究和说法。具体来说,不论是坐下喝茶,还是站起敬茶,在品茗的顺序上,敬老尊贤、长幼有序这些文化传统都被列入了茶礼仪的范畴。除了受本土文化的影响外,茶礼仪还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近代以来,一些外来文化也融入到了茶礼仪之中,比如“女士优先”这个舶来之词,在从前,这个词在茶礼仪中是没有体现的。

茶礼仪是茶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根植于我国传统文化,同时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着兼容并蓄、与时俱进的特点。随着时代推移,一些新的文化元素正不断融入茶事活动之中,使茶礼仪中的文化色彩更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

不管茶礼仪还是茶风俗,都有体现出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土家人茶礼。

土家人视茶叶为灵物,认为山有山神,茶有茶神,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茶文化。神圣的敬茶土家人禁忌将茶泼在地上,否则即玷污茶神。抓茶叶要“净手”,即先洗手然后才能动茶叶。“茶不欺客”,倒茶时依顺序,一杯一杯端给客人,哪怕是抱在怀中的婴儿也有份。“茶棍儿起,客到齐。”即茶杯中若出现未立的茶梗,预示着客人还没到齐。若出现的茶梗悬浮在空中,表示客人到齐了。无论是种茶,摘茶,都有讲究,俗话说“阳坡的木瓜,阴坡的茶”。“家有五园(果菜茶竹麻),不愁没钱”;“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无人摘”等。最神圣的是用茶水敬神灵,除夕敬亡灵、财神灶神等,都必须用茶水。

独特的泡茶与享受土家人的茶具不同一般,泡茶的茶罐为专门烧制的土罐,即喝烤罐茶。先架上昂昂大火,一边烧开炊壶的水,一边将茶罐放于火上烤干,等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的开水倒上少许“发窝子”。“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这样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喝茶也讲究“头道水,二道茶”;“头杯渣,二杯茶”。喝茶时还要喝出响动,深吸气,不仅让茶香在嘴里多回味,而且深深地吸进肺中,让五脏六腑都得到享受后,才吞咽下去。

繁多的茶礼土家人的茶礼繁多。仅就家庭的茶礼来讲,饭前的小吃叫“吃茶”,结婚、做寿或生娃的酒席也叫“吃茶”。待客有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等,给人送礼叫“茶礼”。娶了新媳妇,公爹公婆要给茶钱。新媳妇进门后的第一天早晨给公爹公婆各敬一杯茶,公爹公婆喝茶后给回礼叫“茶钱”。土家人最高贵的茶礼是“施茶”,在稻场边放上一缸茶水及茶杯,让过路人随意取用叫“施茶”,此习俗保留至今。

茶艺茶礼。

茶与艺。

沏茶时在杯中放置茶叶有三种方法。日常沏茶习惯都为先放茶叶,后冲入沸水,此称为“下投法”;沸水冲入杯中约三分之一容量后再放入茶叶,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冲满水,称“中投法”;在杯中先冲满沸水后再放茶叶,称为“上投法”。

对身骨重实、条索紧结、芽叶细嫩、香味成分高,并对茶汤的香气和茶汤色泽均有要求的各类名茶,可采用“上投”法;茶叶的条形松展、比重轻、不易沉入茶汤中的茶叶,宜用“下投”或“中投”法。对于不同的季节,则可以“秋季中投,夏季上投,冬季下投”的方法参考应用。

细嫩的高级绿茶,以85度左右的水冲泡为宜。如沏碧螺春、明前龙井、太平猴魁、武夷大红袍、黄山毛峰、君山银针等,切勿用沸水冲泡。而乌龙茶、花茶宜用90至95度的开水冲泡;红茶如滇红、祁红等可用沸水冲泡;普洱茶用沸水冲泡,才能泡出其香味,且要即冲即饮,沏水后以浸泡2-3分钟为佳,勿超过5分钟,以保持茶香;一般绿茶、红茶、花茶等,也宜用刚沸的水沏茶。

茶与礼。

敬茶很讲礼节,首先一定要在与客人寒暄问好、安排客人落座后,才能沏茶。

主人亲自沏茶则是对客人的最佳礼貌,茶具要清洁,茶杯内外不能有丝毫污垢,即使洗涤过的茶具,沏茶前最好也要当着客人的面用清水荡涤,以示尊重。

水以现烧的最好。如沏名贵绿茶,选用玻璃茶杯,不加盖;如沏好红茶、花茶或普通绿茶,选用白瓷杯,加杯盖;如沏乌龙茶,则宜用小陶壶、小茶杯。

取茶时不能用手抓,要用瓷、铜、竹制的小勺。沏茶时动作要轻柔持重,把茶壶上下拉三次沏成,称为“凤凰三点头”。要注意随时给客人斟茶,不能露底,茶叶冲泡3次后就应换茶重沏。

开门七件事:闽粤之“茶礼”

茶是“开门七件事”之一。但是,在闽南粤东侨乡,茶在生计中却有重要位置,当地有句食谣“宁可一日无米,不行一日无茶”。茶在当地生计和外交场所无所不在,并有一套由风俗习气而构成的茶礼:

客来敬茶当地人热情好客,不管您走进殷实之家或贫穷门户,茶关于来客是必不行少的款待物。“请喝茶”、“喝两杯再说”成为当地人的口头禅。客来敬茶,显现了当地人憨厚、谦和的道德。

斟七分茶斟时间茶要均匀,故有“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茶艺。倒茶时,茶壶伸到杯中,称之“高冲低斟”。说是这样泡出来的茶,不只汤色好,并且没有泡沫,滋味甘醇。一起,斟到七分满就行,有句食谣“七分茶八分酒”,如斟过满会被以为欺客或烫坏茶客的手。

摆三杯茶家家户户至少有一套时间茶具。茶盘只摆三只茶杯。有俗话“茶三酒四玩耍二”,是说茶以三人为宜,三只茶杯标志“品”。茶客多也只摆三不摆四。说“品茶”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

叩指谢茶操时间茶者通常不能饮头泡茶,头泡茶当让予老一辈或来客。操茶者要伸手暗示:“请喝茶”!茶客端茶时,中指要托住茶杯底,杯底不能擦触茶盘边缘。主人续茶时,茶客习气用手指叩桌称谢。

以礼物茶按当地的茶谣,品茶要遵从“看色闻香徐啜味,审韵别种品次序。”叫做“眼鼻口并用;色香味同辨。”主人奉茶时通常以客人左面用左手端茶奉上,而客人则用右手伸掌姿态进行对答礼仪。

成婚拜茶当地人男婚女嫁的礼仪中,不管是祭祖、竭见老一辈等都要“敬茶”。新婚第二天,配偶要双手共捧时间茶顺次向亲族老一辈行跪拜献茶礼。即便在异地不能前来参与婚礼的老一辈,也要遥寄上茶叶。

拜年赠茶每当新年岁首,亲朋间拜年的礼物,定要四种,谓之“四色”,其间必不行少茶叶。再则,逢年过节大家待客、去油腻用茶量比平常要多,茶叶天经地义成为首选礼物。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三

1945年9月3日抗日战争落下序幕,让我惊讶的是,抗日结果竟是以日本无条件投降告终。无条件投降,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作为一个失败的入侵者,又作为一个屠杀我中华无数儿女的屠夫,最后的结果竟只是无条件投降。

无论怎样的战争,战败的国家都要向战胜国割地赔款,更何况日本的罪行又罄竹难书,又是一个落败的入侵者,结果竟只是无条件投降。

无论怎样这毕竟也成为了历史,但更显出日本的毫无廉耻之心的地方在于它们篡改本国的教科书,撇开了自己的罪行,还贼喊捉贼似的,将罪行反归于中国,表现得自己像是受侵者一样无辜。真实的历史是不会改变,日本人能改变本国的教科书,却不可能改变全中国,全世界的教科书,更不可能改变真实的历史。

如今,日本不仅不道歉,反而大有侵占我国领土我们的岛之势。他们想以购买的方式强占我们的岛,日本的背后有强大的美国撑腰,但我们有正义有真理,无论多大的压力,只要中国一天不亡,中华儿女一天不死绝,属于我中华的领土就不会落入他国之手。对于丧心病狂入侵者没有理由,没有条理可讲,只能打,只有打才能显出中国的气势,才能证明,中国已不是曾经那个让人宰割的肉。

勿忘国耻,日本做的事,杀的人,总有一天,南京大屠杀的悲壮会在日本重演!为抗日死去的中华儿女的仇,由我们来报!!中国万岁!!!

赤胆忠心,忧国忧民,忠君报国,碧血丹心,为国捐躯,忠心耿耿,为国尽忠,殉节报国,战死沙场,血洒疆场,为国捐躯,光荣就义,为国殉节,名垂青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万古流芳,以身许国舍身为国为国捐躯赤心报国碧血丹心忧国忧民浩气长存!中国万岁!!!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四

明朝中期,张佳胤在滑县任县令,有两个名叫任敬和高章的大盗。假称是锦衣卫派来的使者,前来见张佳胤。

两个“使者”径直走上公堂的台阶,面向北面站立,张佳胤心里对此感到十分奇怪,但仍然照常判案。任敬厉声说:“这是什么时候,你这个县官就这么傲慢地对待朝廷派来的使臣吗?”张佳胤的脸色这才略有改变,离开了座位来迎接他们。任敬说:“我们奉皇帝御旨,恕我们不能施礼了。”张佳胤说:“圣旨涉及到我吗?”于是派人备下香案准备听“使臣”宣旨。这时任敬附耳对他说:“这圣旨不涉及到你,是关于没收耿主事家产的事。”当时滑县是有个耿随朝,在任职的地方因草场失火案件而受牵连入了狱。

张佳胤心里十分怀疑,便把他俩请入后堂。这时任敬牵持张的左手。高章推着张的后背,一同进入内室,坐到炕上。任敬掀开胡子笑道:“您不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吧?我们从霸上来,听说您的府库里有一万两银子,希望您借给我们一些。”说罢,同高章一起拔出了匕首,放在张佳胤的脖子上。

张佳胤毫无惧色,从容地对他们说:“你们图的是钱,而不是找我报仇,我即使愚蠢,也怎么会因为吝惜钱财而看轻生命呢?即便你们不拔出匕首,我这个贪生怕死的懦夫又能把你们怎么办呢?再说,你们既然自称是朝廷派来的使者,为什么又自己轻易地暴露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呢?如果让别人偷看到了,可不是对你们有利的事啊!”两个大盗认为他讲得有理,便把匕首收进了衣袖中。

张佳胤说:“滑县没有多少油水,哪能有这么多银子?”任敬拿出了他们的记事本,如数地说了一遍,由于知道他们掌握了内情,张佳胤就不再辩白,只是请求他们不要拿得太多,以免连累了自己的职位。张佳胤反复给这两人讲明利害关系,讲了好半天,这两人说:“我们有同伙,一共五人,您应该给我们5000两银子。”张向他们致谢,说:“这太好了,可你们两人的钱袋中能装得下这么多银子吗?再说,你们又有什么办法能走出我这衙门呢?”两个大盗说:“你考虑得确实有理,应当给我们准备一辆大车,把银子装在车上,我们按照奉圣旨逮捕犯人的老规矩,给您戴上刑具,不准许有一个人跟从你,如果有人跟上来,我们就先刺死你,等我们平安地带着银子骑上马逃走时,便把您释放了。”张佳胤说,“你们要是白天押着我在大街上走,县城里的人必定要阻拦你们,即便杀死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好处?不如夜间行走方便。”两个大盗互相商量后,认为这个办法好。张佳胤又说:“府库里公家的银子上有印记,容易辨认,一旦有人辨认出你们手里拿的是府库里的银子,这对你们也没好处。这样吧,县城里有许多富户,我想如数从他们那里借出这5000两银子,交给你们,这样,由于不是从府库里取来的,既不会连累我这个县官丢了官职,你们也可以高枕无忧,岂不两全其美?”两个大盗更是觉得他的主意高明。

于是他写了一道公文,并传下话去,召县吏刘相来见。

刘相是个很有心计的人。刘相到了后,张佳胤就对刘相编瞎话说:“我不幸遭到了意想不到的灾祸,如果被他们抓走,用不了几天就得死。如今锦衣卫来的官员很有能耐,能解脱我,我心里十分感激他们,我准备拿出5000两银子作为谢礼。”刘相吓得一吐舌头,说:“哪儿去筹集到这么多银子?”张佳胤暗中踩了一下刘相的脚,说:“我常见本城中的有钱人富而好义,我派你去替我借贷。”于是,拿过纸笔,写上某大户应当出银子多少两,某大户又应当出多少,等等,一共开列了九个人,正好凑足5000两的数目,而实际上这九个人都是捕盗能手。

张佳胤嘱咐刘相说:“朝廷派来的使者在这里,这九位应当衣冠整齐地前来拜见,不要因为我向他们借了银两,就故意装出一副穷相。”刘相领会了他的意思,出了衙门。张佳胤取来酒食,招待这两名大盗,而且自己还先动手吃喝,以消除这两人的怀疑,并且告诫这两名大盗不要贪杯,以免喝醉了坏事,这两个大盗对他更加相信了。酒喝到一半,刚才张佳胤招呼的九个人各自穿着鲜亮的衣服,打扮成富翁的样子,用纸裹着铁的兵器,亲手捧着,陆续来到了门外。

这九个人谎称:“您所借的银两已经送来了,只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多钱,实在拿不出您要求的那么多银子。”一边说,一边还作出苦苦哀求的样子。两名大盗听说银子送到了,而且看到来人都像富豪的样子,不再怀疑。

这时张佳胤呼唤拿秤来,他又嫌桌子小,要来了府库中的长桌子,横放在后堂。在抬进桌子时,又随之进来了两个县吏。张佳胤与任敬隔着长桌,一个处于主位,一个处于宾位,高章则始终不离张佳胤的身边。这时,张佳胤就拿起砝码对高章说:“你不肯代我来看看够不够分量吗?”高章稍稍靠近长桌,那九个人捧着手中裹着的兵器,竞相来到长桌前,张佳胤乘机脱身,大声高喊:“捉贼!”任敬起身去扑他,没扑到,便在厨房中自刎。人们活捉了高章,经严刑拷问,又获知王保等其他三名强盗,于是就立即通缉追捕,但这些强盗已逃亡到了京师。张佳胤给主管京师治安的陆炳呈上公文,陈述此事,陆炳把这些强盗全部捉拿归案,并处以极刑。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五

在中国礼仪文化的讲究是一直以来的传统,从一开始的单纯的讲究祭祀方面,一直到封建帝王用礼仪来规范约束天下,划分等级。而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那么这个称号又是怎么来的呢?这里面有什么故事吗?留学网为您一一解答!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素以重“礼仪”而著称。古代时,许多来到中国的外国友人,看到这里的人们普遍接受礼仪的教化与熏陶,在言行举止上以礼仪为美德,以至于人们待人谦恭温和,相互间关系融洽,发出由衷的感叹,称中国为“礼仪之邦”!英国的坦布尔、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和沃尔夫等,都非常推崇以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孔子学说。

坦布尔认为孔子学说是一部伦理学,涉及政治道德、经济道德、公众道德和私人道德。他说:“政府无道德,老百姓无法安居乐业;老百姓无道德,政府无法安定与正常运转。”伏尔泰认为孔子礼仪中所宣扬的都是高洁的道德,非常实际。他们由于有如此鲜明的学术取向,被他们的同胞戏称为“欧洲孔子”。

孔子毕其一生制礼作乐,是着眼于社会的稳定和老百姓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为此他要通过礼、乐把大家往文明之路上提升。他的努力在两千多年后的欧洲得到很多外国同行的高度评价,是其思想魅力导致的结果。由此亦可令我们相信当年他们给予中国“礼仪之邦”的称誉,绝非溢美之词,而是对我国古代精神文明所达到的较高水平的肯定。

在我国历史上,礼仪规范出现得很早,商朝的时候就有礼仪了。当然,那时候的礼仪还比较粗疏,比较简单。总之,这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礼,是祭祀神灵的规范,与社会学范畴的伦理还未挂上钩。

到了周朝,“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礼记·表记》)原来周人比之他们的祖先商殷人来是现实主义者,他们把礼纳入实用的范围(“尚施”)。当然,他们还不至于先进到否定鬼神的存在,但在“事鬼神”的同时又与鬼神拉开距离(“远之”);于是这“礼”便成了人间社会之礼,这“仪”也就是人际交往实用之仪。

在西周时,礼仪为社会划定等级秩序,定名分,成制度,规定好人们在生活的不同领域、不同场合所必须恪守的准则等等。礼仪作为治国的手段为西周确立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法制度。

我国古籍中,枟周礼枠、枟仪礼枠、枟礼记枠等就是最重要的古典礼仪专著。我国古代“礼”的概念,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大体可归结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治理奴隶制、封建制国家的典章制度;二是古代社会生活所形成的作为行为规范和交往仪式的礼制及待人接物之道;三是对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的道德规范(包括自身修养)。

纵观我国礼仪内容和形式的演变与发展,可以看出“礼”和“德”不但是统治者权力的中心支柱,而且其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有广泛社会性与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规范和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及生活准则,并且已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财富,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六

今天是外婆的生日,小白兔要送给外婆一些新鲜的白菜。

在路上,小白兔遇见小山羊。

小山羊哭着说:“我的腿跌断了,没法找食物呢!”

小白兔见山羊这样伤心,就把白菜送给小山羊吃。

到了外婆家,小白兔把事情告诉外婆,它低着头说:“对不起,我没有礼物送给你呢!”

外婆笑着说:“好孩子,你能帮助别人,这比什么礼物都好呢!”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七

我这人喜欢吃鸡,什么“红子鸡”“葫芦鸡”“童子鸡”“叫花鸡”,凡碰到新鲜的,总要尝一尝。让我刻骨铭心的,却是一只普通的烧鸡。至今想起来,心里都是热烘烘的。

那是1997年,马上要过春节了,我刚从广州回家。我原来单位的车间书记老王推门进来,裹着一身凉风,头上肩上顶着雪花,手里掂着一只烧鸡。工厂放假,大家各忙各的快一年了,他的来访,让我既意外又高兴。聊了一会儿,我就收拾桌子,准备和他喝两盅,可他说有人等他取年货,我只好送他离开。

妻子回来,看见桌上的烧鸡说:“你买的?”“老王送的。”“车间书记还惦着你这口。”突然她又说:“该不是想让你回来吧?”她这句话让我很意外。妻子说:“你可想好了,你们单位的产品卖不出去,没啥希望。”我说:“这个我比你清楚。再说,他也是技术员出身,比我强多了,不差我这个小边卒。”

过完初五,我要回广州了,临行,去看看老王。

刚到巷口,碰见他提着一个保温饭盒,急匆匆地赶路。一问,是给老伴送饭,他老伴已住院半个月了。我忙打了个的,他说啥都不上车,我硬把他推了上去,一块儿赶到医院。春节住院病人没几个,医院安排好了过节的饭菜,但老王为省几个钱,冒着风雪来回跑着送饭,还跟我说是取年货,我不由得一阵心酸。

临别,我问他,想不想还干老本行?他明白我的意思。他说:“我不能走,我要坚持到最后。”然后,他拍拍我的肩膀:“放心走吧,注意安全,困难总会过去的。”我心头涌起一股暖流,只有漂泊过的人,才能体会有人惦记着的温暖,这是心与心的交流。

后来,原单位要试制新产品,我听到消息,婉拒了广州老板的挽留,赶了回来。尽管我是“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亮”,但也要回家发一分光,要和有信念的人在一起。此后在老王介绍下,我也入了党,现在已有17年党龄。

我坚信:只要心里有了信念和温暖,再大的困难都能克服。

文档为doc格式。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八

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休闲中无意间就会养成许多不文明的习惯。不把这些不良习惯改掉,如何建设一个文明、和谐家园?只有与社会共同努力,小手拉大手,才能养成文明的礼仪习惯。

走在大街上,有时你偶尔会看到,垃圾桶的外面有一些果皮、纸屑和赃物,苍蝇嗡嗡乱叫。我想大声告诉他们:赶快弯腰捡起垃圾吧!还有一些人走在大街上吃着瓜子,而瓜子壳随处飞舞,瓜果皮乱扔。更让人气愤的是,墙壁上那些办证野广告,诸如此类的现象,给我们的城市蒙上了许多污点。作为一位小公民,我们随时随地都有责任保护环境。只有我们小手拉大手,杜绝这种现象,才能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而文明。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可是,这种优良传统却被许多人遗弃了。有一次,我无意间听见妈妈和阿姨在闲聊,我听见阿姨说她抱着宝宝坐车。车上座无虚席,她抱着年幼的宝宝站在摇晃的车辆上,竟然没有一个人主动让座。而车上还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如果在您的身旁有老弱病残孕以及带小孩的乘客,请您主动让座。”而车上的那些人却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我和妈妈深深地感到担忧:我们的市民素质这么低下,我想大声呼吁:让我们小手拉大手,重新捡起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

礼貌用语,文明待人。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出言不逊,满口脏话,不尊重他人,那么你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如果你尊重他人,礼貌待人,那么他人也会回报一个微笑。一个人的言谈举止不但体现了其个人的素质,还体现了整个民族的素质。

你随时都可以做到文明,也随时可以抛弃文明。弯腰捡起一片纸屑,尊重他人,运用文明语言,那么你就是一个文明的人。站起来给需要的人让个座位,一个微笑,一声您好,我们就都成为一个个文明的人。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就被称为“礼仪之邦”,让我们一起努力,小手拉大手,丢掉那些不良的习惯,共建“文明礼仪之邦”。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九

元载,出身贫寒,官做到唐朝的丞相时,权力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的欲望无休无止。直到他被绞杀灭门之后,从他家中抄出有金银珠宝、钻石玛瑙、古董玩意……可是最让人难以置信的还有800石胡椒。据有人计算过,唐时1石重为现在的79320克,那么800石就是现在64吨。胡椒是唐朝人喜爱的调味品,只有国外天竺生产,也就是现在俗称的舶来品,属于高级消费品。对此,许多学者大为不惑。元载存这么多胡椒做什么?卖?怕是不缺这些钱;囤?又占地方,还得操心不要发霉变质,这些胡椒怕也不是一日之功能积蓄起来的。

宋朝时的贪官蔡京,是个断送了北宋江山的权相,他喜欢吃一种腌的食品,于是抄家后发现他家中有三间房子里放着满满的都是此物。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十

中国的倩影在每一个时代似乎都是不同的。

20万年前,一个清亮的声音打破天地的混沌。黄河,中华文明始于这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在先秦,你还尚未完全开化。犹如一位清纯的稚女,于水间采蒹葭,纵不出众。却难掩那一份率真与包容。即使法制的'不健全未曾使你全然焕发出光彩,但天地知道,这里有一个国家在静静成长。

经历了南北魏晋朝的分立与隋朝的奠基,终于迎来了一个流光溢彩的盛世。唐朝,这个中国历史上最华美的一笔,一个繁华至不可思议的朝代。只是盛极必衰,永恒是梦幻奢侈的心愿。举目见日,不见长安。一语成谶。历史的尘埃袭来,哪里还有那个繁华故城的影子。犹如一个小女孩趴在废墟上哭泣,繁华梦醒。

当铅华落尽,所剩的竟不过满目疮痍。家园破碎,山河泣血。烽火三月,早已不是纸页上的诗句。而是遍野哀鸿,血流成河所堆积出的事实。当人们想改变这一切时却只有病急乱投医。十里洋场,香艳旖旎,只不过是乱世中的一点繁华春梦,繁华如梦总无凭,昨日沉香余烬今日难追索,与其去追求泡沫一般的生活,不如唤醒心中那一个梦想。

当沉睡在时光里的梦已苏醒,我们的祖国已不再是三从四德的宫装幼女。

不是意气用事的青年女子亦不是无知懵懂的少妇。如今她已真正成为一位可以保护她的儿女们的母亲。她已经可以用那曾经伤痕累累的翅膀带着我们飞翔。而沉睡在心里的那一个中国梦也已渐渐在血液里生根发芽成长。这个梦或许并没有那么美丽毕竟我们的祖国我们的母亲也只是一个历经沧桑的妇人。然而我们都应该相信这个梦会变得越来越温馨。少年强则国强。在这个中国梦里做一个追梦人寻一场成长之梦亦是筑未来之想。祖国在成长我们亦在成长。

同寻中国之梦,共写锦绣华章。

初二:永远也一样近。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十一

中国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中国人也以其彬彬有礼的风貌而著称于世。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起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礼”和“仪”,实际是两上不同的概念。“礼”是制度、规则和一种社会意识观念;“仪”是“礼”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依据“礼”的规定和内容,形成的一套系统而完整的程序。

在中国古代,礼仪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需要,从宗族制度、贵贱等级关系中衍生出来,因而带有产生它的那个时代的特点及局限性。

时至今日,现代的礼仪与古代的礼仪已有很大差别,我们必须舍弃那些为剥削阶级服务的礼仪规范,着重选取对今天仍有积极、普遍意义的传统文明礼仪,如尊老敬贤、仪尚适宜、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加以改造与承传。这对于修养良好个人素质,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我国自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均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故此在家庭里面尊从祖上,在社会上尊敬长辈。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推崇礼治和仁政,敬贤已成为一种历史的要求。

孟子说:“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注:《孟子·告子下》)。“庆”就是赏赐。古代这种传统礼仪,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不管过去和现代,都起着重要作用。

说到尊老,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古代的敬老,并不是只停留在思想观念和说教上,也并不仅止于普通百姓的.生活之中。从君主、士族到整个官绅阶层,都在身体力行,并且形成一套敬老的规矩和养老的礼制。

《礼记》记载:“古之道,五十不为甸徒,颁禽隆诸长者”(注:《礼记·祭义》)。就是说,五十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亲往打猎,但在分配猎物时要得到优厚的一份。一些古籍,对于同长者说话时的声量,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如《养蒙便读》说:“侍于亲长,声容易肃,勿因琐事,大声呼叱”(注:《养蒙便读·言语》)。《弟子规》又说:“低不闻,却非宜”。

总之,上至君王贵族,下达庶人百姓,都要遵循一定的规矩,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老者、长者的孝敬之意,作为衡量一个人是否有修养的重要标志。

任何形态的社会,都需要尊敬老人。不仅因为老人阅历深,见闻广,经验多,劳动时间长,对社会贡献大,理应受到尊敬;同时,他们在体力和精神上较差,需要青年人的体贴、照顾和帮助。

作为一个有礼貌的现代青年,对长者和老人,应该做到:路遇主动谦让,乘车主动让座,在商店、戏院等公共场所,应尽量考虑到为老人创造方便条件。

关于敬贤,三国时候有个典故,叫“三顾茅庐”。说的是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能,要请他帮助自己打天下,便不厌其烦地亲自到诸葛亮居住的草房请他出山。一而再,再而三,诸葛亮才答应。从此,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得以充分发挥,为刘备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历来有作为的君主,大多非常重视尊贤用贤,视之为国家安危的决定因素。平时不敬贤,到了紧急关头,贤才就不会为国分忧。不是贤才不为国家着想,而是国家缓贤忘士,如此“而能经其国存者,未曾有也”(注:《墨子·亲士》)。

今天我们提倡发扬古代“敬贤之礼”,须赋予现代新人才观的内容,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当今社会,各种竞争越来越激烈。种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大至国家民族,小到公司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都必须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只有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上尊重、爱护人才,使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足够强大的人才队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十二

1.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2.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3.东方涌动爱心潮,西部闪耀礼仪光。北国扬起忠孝风,江南绽放诚信花。中原结满文明果,唱响东西南北中。传承经典扬正气,花红果硕遍神州。

4.幽默是具有智慧教养和道德上优越感的表现。

5.精神物质两手抓,科学发展结奇葩,修身养性严律己,城乡遍开文明花。尊老爱幼扬美德,敬业奉献爱国家,争先创优齐努力,跨越赶超你我他。

6.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

7.胸中牢记八荣八耻,心怀仁爱乐善好施。雷锋精神并不过时,日读经典如醉如痴。和谐需要为人正直,歪风邪气坚决抵制,修身律己奉献真知!

8.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

9.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个人离开社会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离开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样。

11.忘不了学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忘不了陈光标,一心为公益,乐善好施献爱心;忘不了张丽莉,最美女教师,奋不顾身救学生!

12.文明思想,聪慧开明;文明语言,悦耳动听;文明行动,感动天地。文明人生,丰富多彩;文明社会,和谐美好;文明中华,无比璀璨。

13.中国是礼仪之邦,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北京是文明之都,有着上千万知书达理的市民。

14.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15.一卷经典齐传诵,唐宋诗里崇和谐;齐家治国修身志,孔孟儒学倡仁爱;诚信廉洁正气怀,礼仪之邦扬四海;高举文明精神旗,神州大地笑颜开。

16.中国是礼仪之邦,心地要善良,别忘救死扶伤;心中有阳光,弱小贫困咱得帮;爱心做导航,危难残疾咱要帮;中国助残日,人人加入“快乐帮”,传递爱心正能量,幸福生活更吉祥!

17.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崇尚投桃报李,礼尚往来。

18.少年立志为国家,腹有诗书气自华。孔孟儒学增睿智,道德文章绽鲜花。经典深研常律己,正风劲吹到天涯。追求高雅陶情操,仁爱精神最可嘉!

19.书写文明,笔饱墨酣;阅读文明,铭孝颂德;践行文明,善小乐为;心系文明,尊老爱幼;处处文明,构筑和谐;传递文明,正气昭扬;中华文明,修身律己!

20.人是要有帮助的。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一个篱笆打三个桩,一个好汉要有三个帮。

21.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会团结,因为它关系到一切人都共同拥有的东西。

22.育人为本德为先,百年树人德树人。生命生存美生活,三生教育精气神。家庭学校多配合,三生教育育新人。和谐社会时代美,时代精神育新人。

23.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24.自谦行德,自觉靠德;自俭奉德,自立载德;自洁树德,自强爱德;自修养德,自清明德;自勉励德,自进扬德;修身律己,德耀中华!

25.所谓放假,就是你工作放假紧张忙碌放假。所以请记得,你的亲情爱情都照常上班,而你我的友情嘛则最好加加班。好,我们现在就开始吧!国庆节快乐!

26.宽容是中华人明的传统礼仪,我们一定要扞卫他!

27.为人粗暴意味着忘却自己的尊严。

28.如果我用个人的能力,可以赚一个亿,可能100%是我的;但我用十个人的时候,我们可能赚到十个亿,可能我只有10%,我同样是一个亿,但我们的事业变大了。

29.以微笑融化陌生,用信任沟通心灵。

30.利益,是聪明人想出来的与愚人保持距离的一种策略。

31.要过分的醉心放任自由,一点也不加以限制的自由,它的害处与危险实在不少。

32.尊老爱幼全家福,礼让为先四邻好。务实创新信立业,品行端正一生骄。真诚奉献社会美,热爱祖国故乡好。赤子生辉永不忘,天涯海角祖国好。

33.万里谐景听莺歌,万代相传仁义德,万丈光芒吞山河,万民同举书华章,万籽丰收乐小康,万紫千红春满园,万众修身文明泽,万世昌隆共分享!

34.礼仪之邦道德美,修身律己中华美;诚谨谦逊人性美,君子诚信流传美;万千作品文章美,锦绣家园和谐美;祖国大地处处美,文明传递你最美。

35.文明像一片冰糖,在水中消融弥漫,让整杯水清甜润喉,滋养人们身心,变得品质高雅,亲善靓丽,这是文明的效应和力量。

36.龙首扬正气,龙尾荡清风,龙口吐瑞气,龙睛放祥光,龙须书经典,龙角承孝慈,龙爪崇仁德,龙胆报国忠,龙心存善念,龙子壮国威。

37.个人如果但靠自己,如果置身于集体的关系之外,置身于任何团结民众的伟大思想的范围之外,就会变成怠惰的、保守的、与生活发展相敌对的人。

38.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39.良好的礼貌是由微小的牺牲组成。

40.诚信礼貌和谐风,谨言慎行文明行,谦恭大度礼仪扬,规范用语盛世笑,勤俭节约品德彰,修身律己美名播,你我共同修美德,身体力行世风祥。

41.文明大国,礼仪之邦;和谐盛世,文明风尚;遵纪守法,敬业爱岗;市容整洁,花木吐芳;出门礼让,道路通畅;明礼诚信,敢于担当;团结互助,温暖心房。

42.如丁光训所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是道德礼仪之邦。

43.回首故往,中国乃道德礼仪之邦,儒家的理想人格更是强调重德精神。

44.一点一滴,为你延伸文明长度;一草一木,为你净化文明纯度;一山一水,为你增加文明浓度;一笑一语,为你体现文明程度!

45.爱心能成全梦想,奉献能温暖心房;善行能释放真情,助人能带来阳光;修身能净化心灵,律己能品德高尚;文明能优化人生,和谐能凝聚力量。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十三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呢,主要是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故事的形式,传播发散出去,本站小编也整理了一些小故事,请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清之际爱。

国学。

者顾炎武的。

名言。

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实践,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爱国爱民的志士和民族英雄。只要我们光大和发扬这一优秀的民族传统,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会使我们的国家更加强盛,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林则徐是清朝后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广总督期间,由于清政府腐败,英国强盗把一种叫鸦片的毒品,源源不断的偷运进中国,毒害中国百姓。

林则徐面对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书,陈述鸦片的?。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则徐的建议,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负责禁烟。

1839年3月,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运动迅速展开。6月3日,人们把缴获的鸦片全部投进硝烟池。顷刻间,鸦片全部销毁。林则徐为国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门硝烟的壮举,给英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揭开了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第一页。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老师,就象燃烧的蜡烛,用知识之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直到生命的终结。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古人把老师与知识紧密相连,无不把尊敬老师放在首位。张良桥头真诚拜师……无不出于这样真挚的情感。

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恩师的故事,更是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我们应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写好历史的续篇,这样才无愧于辛勤培养我们的老师,无愧于我们的伟大时代。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却始终尊敬自己的老师。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毛泽东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席,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毛泽东青年时代听过徐特立先生的课。当徐特立60寿辰时,他特意写信向徐老祝贺。信中说:“您是我20xx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作为一种具体的行为来讲,就是指人们在待人接物时的文明举止,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礼貌。而礼貌的本质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和友善,这种心理需求,是超越时代的,是永存的。然而,一个人如果只懂得礼貌的形式,却没有谦让之心,那么,他不会真正懂得礼貌,谦让也是谦虚、平等的表现,是礼貌的重要内涵。谦虚礼貌包含着我们的祖先对自然文化的骄傲和自豪,是中国人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根本特征之一。

春秋时期,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周游列国,宣传他们的政治主张。

一天,他们驾车去晋国。一个孩子在路当中堆碎石瓦片玩,挡住了他们的去路。孔子说:“你不该在路当中玩,挡住我们的车!”。孩子指着地上说:“老人家,您看这是什么?”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摆的一座城。孩子又说:“您说,应该是城给车让路还是车给城让路呢?”孔子被问住了。孔子觉得这孩子很懂得礼貌,便问:“你叫什么?几岁啦?”孩子说:“我叫项橐,7岁!”孔子对学生们说:“项橐7岁懂礼,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勤奋读书方面表现得格外突出。不论是善于治国的政治家,还是胸怀韬略的军事家;不论是思维敏捷的思想家,还是智慧超群的科学家,他们之所以在事业上取得不同反响,都是与他们从小的远大抱负分不开的。俗话说:“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立志,贵在少年。稍许浏览一下历史,一个个勤奋学习的动人故事就会争相跃入你的眼帘。匡衡幼年凿壁引光苦读,终以说《诗》而扬名;茅以升少年立志,远涉重洋,经历千难万险,终于成为“桥梁之父”……。

历史在发展,社会在前进。今天,我们有着比前人更优越的学习条件,在继承和发扬勤学立志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激励自己,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中国,更加勤奋地学习。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

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

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

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十四

中国又以中华、华夏、神州、炎黄等代称出现,最早指天下的中心,即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后逐渐含有王朝统治的正统性含义。中华民国建立之后,中国正式成为华夏国,是经济成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仍属经济欠发达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距今约50前,以中原地区为中心开始出现聚落组织进而成国家和朝代,后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唐、宋、元、明、清等。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合成为中华民族。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中国的君主政体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共和政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有着多彩的民俗文化,传统艺术形式。

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也包括历史上的'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陆地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湾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湾在内的附属各湾、澎湖列湾、东沙群湾、西沙群湾、中沙群湾、南沙群湾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湾屿(包括钓鱼湾、黄尾屿、赤尾屿),共约960万平方千米。位于世界第三位,前两位是俄罗斯和加拿大。中国疆域在清朝前夕约1300万平方千米。中国所管辖的包括南中国海九段线以内的所有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包括渤海全域和黄海、东海、南海的大部分及其可以管辖的专属经济区,共约470万平方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为领土和领海以上35km(航空器所能达到的最高高度现为35km)的空域,共约1430万平方千米。我国人口重心长期向东南方向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长期大规模的南迁。据历史记载,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南迁有三次。第一次,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6世纪),当时中原地区连年混战,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因此导致规模巨大的人口南迁。第二次,是从安史之乱(公元755—763年)到五代(公元907—960年),其间200余年的战乱,其主要战场仍在黄河流域,又造成大量人口南迁。第三次,发生在北宋末年。当时女真族进入中原,宋室南渡,迫使中国人口向长江以南大量迁移。

另外明清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中国近代史上,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

中国礼仪之邦的故事范本篇十五

1.不要把快乐与轻浮,或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相混淆。真正的快乐,是在你和你的团队深深沉浸于解决问题之时,而且你们经常共同解决问题。

2.绿色环保低碳美,勤奋好学文明美。崇孝尚义心灵美,诚信守诺道德美。清风正气新风美,创先争优家园美。和谐世界祖国美,修身慎行高尚美。

3.礼貌是石,奠定文明的基础;道德是灯,照亮和谐的道路;谦让是火,点燃文明的光芒;诚信是书,撰写文明的精神。文明之路共创和谐,中华儿女勇创辉煌!

4.要永远觉得祖国的土地是稳固地在你脚下,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那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5.欣赏生活也不是一味地对理想的放纵,随遇而安,这是对生活品质的.践踏。这种欣赏只是在你追求的过程中让你感到新的力量,从而使生活更丰富,让你更好地实现理想。

6.义气忠贞效国,浩气长存乾坤;意气坚刚勃发,英气豪迈万千;锐气自强不屈,和气民族团结;勇气开拓进取,朝气凌云壮志;正气铁骨铮铮,风气懿德弘扬!

7.诚信修睦,礼仪之邦;仁慈博爱,心存善念;公益爱心,文明传递;和谐社会,千秋万代;修身律己,厚德同怀;孝慈美德,继承传统;诵传经典,弘扬正气!

8.大海啊,你时儿像白兔一样温柔,时儿像雄狮一样威严凶狠,让人捉摸不透,却不忍离去。我爱大海,真想就这样静静地看着海,思绪遨游在广阔无垠的海边。

9.在蒙昧中孕育,在岁月中积淀,在磨砺中饱满,在思想中绽放,在践行中升华,在希望中传承!学习经典,弘扬中华文明!

10.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信用中国编辑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11.没有礼貌的人,就像没有窗户的房屋。

12.一举一动想他人,一丝一物不拿人;一心一意做好人,一点一滴帮助人;一长一短问候人,一户一家是亲人;一撇一捺写个人,一生一世学做人!

13.青桐树开花了,你看,它如同三个小喇叭;五色花瓣向外翻开,又像贰个小水瓶。花瓣的内壁布满了无数淡铁锈棕浅青灰的小斑点。花蕊里吐出五根又白又细的鱼钩状的嫩芽。

14.文明做人人人乐,文明办企业业兴。文明建街巷巷美,文明建设事事顺。文明致富步步高,文明言行人人赞。文明社会处处新,文明生活天天喜!

15.国旗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向国旗敬礼。看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们对它敬礼。我爱你祖国!我爱你五星红旗!

16.科技引路家家好,美好前景人人造;勤劳致富齐奔跑,幸福安康开心笑;勤俭节约是法宝,节能减排是真招;遵纪守法觉悟高,和谐社会更美妙!

17.学雷锋,常态化,不管秋冬与春夏。学雷锋,持续化,道德修养传天下。学雷锋,全民化,各界群众决心大。学雷锋,制度化,文明建设大步跨!

18.脾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19.面对长辈要彬彬有礼这是我们必须学会的礼仪。

20.以高尚引领时尚,以美德装点美景,以诚信彰显文明,以节能践行生态,以爱心赢得人心,以环保扮靓环境,以和睦促进和谐,以正气塑造华夏。

21.单个的人是软弱无力的,就像漂流的鲁滨逊一样,只有同别人在一起,他才能完成许多事业。

22.谁若认为自己是圣人,是埋没了的天才,谁若与集体脱离,谁的命运就要悲哀。集体什么时候都能提高你,并且使你两脚站得稳。

23.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24.文明葆春光,令政布仁风,义施澍雨,打造出,人月同圆,民安国泰逍遥境;和平深底蕴,凭邦通信使,烟息烽台,迎将来,芝兰并美,海晏河清瑞丽天。

25.文明的心态,在平和;文明的姿态,在高大;文明的礼仪,在文雅;文明的语言,在动听;文明的行动,在贡献;文明的成果,在璀璨。

26.文明短信走天下,神州大地亲一家;礼仪之邦盛百花,友爱牵手你我他;点滴诚信聚成塔,孝悌勤劳建广厦;修身律己德当前,高歌一曲大中华。

27.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恭则不侮。

28.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

29.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30.一唱一和颂祖国,一心一德为人民;一字一珠传格言,一丝一毫送祝福;一问一答显儿情,一针一线思亲情;一言一行奉真情,一生一世献爱心。

31.红灯笼挂满大街小巷,蓝天上白鸽快乐飞翔,千山万水喜披新装,又是国庆好风光。国泰民安,欢歌声声笑语长;繁荣昌盛,伟大祖国更辉煌。携手豪情满胸膛,祝福真诚愿吉祥。祝祖国生日快乐,愿朋友一生安康!

32.给人玫瑰花,手上常有一缕芳香。

33.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就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在当前,加强党的团结,加强党与人民群众的团结,具有特殊意义。

34.虽然无法摆脱悲情,但历史上的中国曾是礼仪之邦,要赢得尊严和别人的尊重,就得以庄敬自强的气度礼尚往来。

35.文明送春风,花也欢喜,鸟也欢语;文明送春雨,爱也浓浓,情亦依依;文明送家园,暖风习习,温馨无比;文明送心田,话也温柔,歌也甜蜜。

36.亚运会开幕式上,温文尔雅的礼仪小姐给中外来宾留下美好的印象。

37.大海,她有气吞山河之势,有包容万物之量;她承载历史,托起巨轮,孕育生命,传承文明。可是,又有谁能知道,大海也和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有悲欢忧愁。

38.指尖按出修身语,键盘敲响律己音;条条段段文采美,字字句句寓意深;核心价值来引领,先进文化得民心;文明短信传递好,和谐之风满乾坤!

39.曾经的是非功过早已不见云烟,昨日的风云烟雾早已烟消云散。而生活就要永远的向前看,回首昨天已不再是明智的选择。面对世间的事态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

40.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

41.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42.平生读尽天下书,生辉无非一孝字。百善孝字当头责,律己修身积德事。世上万事开头难,经典读书一辈子。读书善读读好书,善读乐读开心事。

43.语言优美纯洁,行为优雅不凡。何能文明礼貌?修身律己使然。日读国学经典,再学道德模范。由衷帮助别人,自己心里也甜。你我共创和谐,文明花朵满园!

44.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

45.生活要我放弃胆小,于是我隐藏起自己的脆弱,用已经伤痕累累的坚强去接受风雨;生活要我抛开懦弱,于是我将柔弱放到灵魂最深处,用奄奄一息的倔强去面对现实。生活要我在千难百险中扎营,我没有任何武器,我用自己的手拔掉荆棘,鲜血淋淋的手想要放弃,可生活突然抽你一鞭子:不准停下脚步!我只好继续赶路。艰辛的付出,有时也会换来失败,而生活还在督促着,要我继续前进。疼痛让我感到疯狂,踱到了崩溃的边缘,生活又将你拉回来,要求你继续往前走。

46.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47.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起,几乎是万能的。

48.诚信万语又千言,贵在行为与实践。诚信之花日日开,丰硕果实滚滚来。诚信之花滨城开,醉的青山争绿来。时代美景诚作画,信墨飘香进万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