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1:09:33 页码:10
最新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模板12篇)
2023-11-11 21:09:33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挖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总结要简明扼要,言之有物,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总结是人们对自己一生经历和成长的概括和反思,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总结呢?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的摘录,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一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吃月饼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灯谜,是我国民间文学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和结晶,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智力活动游戏。它吸引着天南地北各行各业的爱好者,使人在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的同时,又获得美妙的享受。

中秋节灯谜由来在我国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隐语”,这是灯谜的雏形。到了汉代“隐语”开始分化为两个方向。一类以描写特征为主的事物谜;另一类以文字形义为主的文义谜。到了魏代,则称为“谜语”。隋唐时期随着诗歌的兴盛,诗谜大量出现,并成为主流。从宋代开始,一些文人学士常在元宵之夜,将谜条张贴在各种花灯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灯谜”就是这样而来的。清中叶以后,谜风大盛,涌现了许多谜师。辛亥革命后,灯谜形成了南宗北派两种风格,到了旧社会,由于谜家大都是士大夫阶层,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强调风雅,排斥民间灯谜。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指引下,灯谜活动更加蓬勃发展,谜材谜作日益完善丰富,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目前,在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有灯谜活动及灯谜学术交流。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二

1.打糍粑:糍粑与月亮一样也是圆形,意味着团圆、团聚,因为是极富粘性的糯米做成,所以象征把大家粘在一起,永不分离。

2.博饼:流行于福建闽南一带的活动,大家通常围坐一桌,放个大碗,往里面掷骰子,以六个骰子轮流投掷,博取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六个等第,并按等第获取不同的奖励。

3.赏花灯:其种类多样,有放在水里的,有悬挂于树上或屋檐的,例如江浙一带会有小水灯数十万盏,漂浮在水面上,宛若群星灿烂,引众人驻足观望。

中秋有什么节日意义。

首先它是作为我国公认的团圆节,是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传统文化。金樽对月、抚今追昔、共享盛景,给人的记忆最深刻、最鲜活,最能促人在思考中品味节日的价值意义,并使之成为民族共同的精神记忆和文化基因。远在他乡的游子,会借此机会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人们把月圆当作圆满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其次秋天正值收获的季节,因此还包含了祈盼丰收、幸福的寓意。还有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由于传说版本过多,关于它的起源已经比较难查证,在这里简单例举一个。古籍《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即拜月之意,可见早在那时,就已经有这样的仪式了,其对象是月神,也称作太阴星主、月姑或月宫娘娘。从此以后,每当中秋月上时,人们设案燃香,陈列月饼瓜果等供品拜月亮。拜月完毕,焚烧月光纸,撤下供月食品,散给家人。

中秋传说故事有哪些。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三

近人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记述了一位叫荣儿的宫女讲述的故事。当时正是八国联军进北京的那一年,慈禧太后逃出了京都,在逃亡的路上恰逢中秋,这位太后慌乱之中亦未忘旧礼古俗,便在寄寓的忻州贡院中举行了祭月之礼。

故事说,晚饭后按着宫里的习惯,要由皇后去祭祀“太阴君”。这大概是沿袭东北的习惯“男不拜兔,女不祭灶”吧,“太阴君”是由每家的主妇来祭的。在庭院的东南角上,摆上供桌,请出神码来(一张纸上印一个大兔子在月宫里捣药),插在香坛里。香坛是一个方斗,晋北的斗不是圆的,是方的。街上有时偶然听到晋北人唱“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甜不过尕(妹妹的温柔。”可见,晋北的斗全是方的了。斗里盛满新高粱,斗口糊上黄纸,供桌上四碟水果,四盘月饼,月饼叠起来有半尺高。

另外,中间一个大木盘,放着直径有一尺长的圆月饼,这是专为祭兔时做的。四碗清茶,是把茶叶放在碗里用凉水冲一下。宫女荣儿说:“就这样,由皇后带着妃子、格格和我们大家行完礼,就算礼成。我们都是逃跑在外的,非常迷信,唯恐有一点礼仪不周,得罪了神鬼,给自己降下灾难。所以一有给神鬼磕头的机会,都是争着参加。”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宫廷中祭拜月兔的规矩,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吃鸭。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什么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

中秋节送礼一般送什么。

1.童子蟹:童子蟹壳软且薄,肚子是白色的很干净,肉嫩黄多,是中秋节的送礼佳品。

2.月饼礼盒:月饼是中秋节必不可少的食品,因为月饼象征着团圆和睦。

3.茶叶:中秋节吃完大餐后觉得油腻可以喝茶,是中秋送人的不错选择。

中秋节是国家法定节假日。

1、中秋节在列为法定假期,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2、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中秋节,放假1天,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扩展资料:

1、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2、法定节假日是指根据各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或纪念要求,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用以进行庆祝及度假的休息时间。

3、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4、法定节假日期间安排劳动者加班,应当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日工资按平均每月计薪天数21.75天折算,小时工资在日工资基础上除以8小时。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四

据现有记载,吃月饼的习俗最早源于唐代,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其美味可想而知。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月下,设大香案,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全家有多少人就切成多少块。

赏月来源于祭月,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才盛行开来。待到宋时,便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宋人赏月多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可见,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中观潮记载表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兔儿爷是一种泥塑玩具,人形而有兔嘴兔耳,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如今,很少在市面上见到兔儿爷了,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

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这种中秋活动称为“走月”。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这是说,中秋夜,如果未婚少女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

在八月十五这天,我国云南的仫佬族乡亲有买饼子、杀鸭子欢度中秋节的习俗。据说,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以游村卖糖动员乡亲杀番鬼佬的卖糖佬一家三人,同时以此教育后代不要忘记反抗侵略的斗争。此外,中秋前后,田螺肉质特别肥美,人们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因而,在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中秋节吃芋头有辟邪消灾的寓意。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在中秋佳节,民间自古有饮桂花酒的习俗。中秋之夜,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

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等诗句,都是千古绝唱。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五

今天是月亮最圆的日子,今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今天是吃月饼的日子。没错,今天我们迎来的是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的保留节目,就是一边欣赏美丽的月亮,一边品尝美味的月饼。月饼的品种多样,味道各异。今年,我特地挑选了一个“空心月”来吃。“空心月”看起来像个胖胖的圆月亮,但实际上就是薄薄的一层,里面空空的,什么馅儿也没有,惟独一点点红糖附在里层。外层有一面上密密麻麻地撒满了白芝麻,一口咬下去,甜甜的脆脆的香香的,别有一番滋味。

今天的广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小摊上的物品琳琅满目,舞台上的魔术出色纷呈,广场上的行人流连忘返。但,美中不足的是,广场上居然看不到月亮。所以,玩了一会儿,我们就决定回家,到阳台上继续看月亮。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偶然回头,发明月亮不知道什么时候又爬上了天空,正在身后默默地凝视着我们呢!它原来的那层轻纱似的黄晕已经褪去,比先前白了许多,也亮了许多,就像一个亮晶晶的白玉盘嵌在天幕上。那温柔悠远的清辉,宛如在祝福天下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就算中秋节过去了,这轮光彩夺目的明月也会久久地刻在我的心里。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六

是一个美好的日子!这是什么日子?它就是中秋节!

在中秋节那天,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月光下,花园里的一张小圆桌上,吃着月饼赏月亮。在这么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的爷爷开始回忆四十年前的中秋节:“那天,我买了一盒‘广式’月饼去孝敬老丈人。那时候,能吃上一口月饼,可是不容易呢!”“还好意思说呢!”奶奶一顿抢白:“那天,自己去打篮球,小伙子,食量又来得大,结果倒好,自己把月饼全吃光了吧!”爷爷也不好意思了,急忙打岔:“哈哈,在这样美好的日子里,还是快赏月吧!”

……。

我抬头望着月亮,它就像一个娇羞的淑女,刚才躲在云层后面,露出半张脸,这会儿又和吗混熟了,钻出云层,把银白色的月光洒向大地,作为礼物馈赠给我们。月光像轻柔的银纱,罩着圆桌,罩着我们,一切都是那么的静谧美好!

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日子里,我的心像月饼一样,甜甜的……传统节日之“中秋佳节”。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七

中秋节是我最喜欢的一个传统节日,这天,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想到一家人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的景象,那甭提有多高兴,多好了!

八月十五日是万家欢腾的中秋佳节,我和爸妈、妹妹都回了公公的家里过节。公公的家里十分热闹,有表哥、表姐、表弟、表妹、小舅、小婶、姨妈、姨夫……我们共聚一起,享受天伦之乐。

当天晚上,大家都坐在一起,小婶把应节食品全都拿出来,大家边赏月边尝美食。不过,明月还未见到,我们只好耐心等候。突然小舅把一碗碗热气腾腾和色香味俱全的粥拿出来,真是既饱眼福又饱口福,我就大口大口地吃起来。不久,只见月亮像一位羞答答的小姑娘从云层中露出脸儿。又过了一会儿,她才完全走出来,皎洁的月光在深邃的夜空中显得分外明亮。

吃完月饼,我和表弟、表妹手执着传统的灯笼玩乐。我们执着灯笼一边走一边说笑话。当我们说到高潮时,突然我不知道被什么东西绊倒了,整个人跌倒在一个大水沟里,全身染污了,灯笼也烧着了,把我吓坏了。表弟表妹都捧着肚子大笑起来。这时我真想找个洞钻进去。

回家后,我把肮脏的衣服换了,心里说:我一定要“捞”回一次面子。我想了个主意,我对大家说:“今晚是月圆之夜,由小舅叫三个人来,每人说一句七字的话,每句要有‘月’字。”大家一致赞同。大舅叫了四个人,分别是:小舅、大表哥、表弟,还有我。游戏开始了,只见小舅点了点头,说:“中秋月儿圆又圆。”大表哥想了想说:“一家赏月过中秋。”表弟吸了口气说:“赏月尝饼多愉快。”我气定神闲地说:“美满家庭比月圆。”“好!”大家一起称赞我。我心里想:“当然是好,因为是从书中看到的。”

晚上睡觉时想:今年的中秋之夜多愉快啊!希望将来的中秋节过得更高兴更热闹哩!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八

往年过中秋节,几乎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点上几柱香,摆上几碟月饼莲藕敬敬月神,然后是家人一块品尝月饼聊聊天。不过今年中秋可与往年不同,昨天父亲神秘地告诉我,中秋节带我到学校操场去赏月呢!

敬过月神后,我和父亲借着夜色来到操场草坪上躺下,静静地看着那漆黑的夜空,心里一遍遍地想象着那圆圆的明珠般的月亮从黑云中钻出来的壮观景象。

月亮就是一个孩子子,你仔细观赏它,它却和你捉迷藏。瞧,它呼地一下躲到黑云大哥身后,看见你焦急地探寻,它的嘴角已经爬上了小孩特有些笑容;或许,它的母亲来查询它是不是睡了,调皮的月亮一着急,急忙扯下一朵黑云当做被子遮在脸上,当看到母亲慈爱地址点头,它又不好意思地笑了,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

时候不早了,大家也该回家了。看着天空中第三亮起来的月亮,心中某个地方忽然一触动,不自主地吟诵起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九

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每到这一天我都会和爸爸妈妈去外公外婆家过节,因为外公说一家人聚在一起才会有过节的意义。

中秋节这天,我兴致勃勃地带上做月饼的材料来到外婆家。外婆乐呵呵地烧好水,我把黑枸杞泡到开水里,水一下子变成好看的蓝色,妈妈把面粉和蓝色的`开水搅拌后揉成面团放在一旁。我跑到院子里摘了一大把香气浓郁的桂花,随手又摘了几朵娇艳的玫瑰花。我先用一碗开水把桂花泡出香味,用泡桂花的开水揉了个面团,然后跟蓝色面团混在一起,做成冰皮,接着把冰皮捏成一个个小团包,将玫瑰花瓣揉圆后按一按,最后放入模具中按压出月饼的花纹,一个好看的月饼就成型了。

我把做好的月饼捧到外公外婆手里,他们一尝到月饼就开心的说:“孙女真能干,没想到月饼还能自己亲手做着吃,况且好吃又好看,还是桂花月饼和玫瑰月饼呢!”晚上,看着天上的圆月,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我望着外公外婆幸福的笑脸,心想:团团圆圆的中秋节真好!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十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4、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正是因了这种美貌,让弄权作威的董卓、勇而无谋的吕布反目成仇,使得**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宁之象。

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有赏月、吃月饼的风俗。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祭月、赏月、拜月。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祭月的风习。

中秋之夜,同样盛行“拜月”风俗。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在福建厦门地区还有博饼的习俗,而且博饼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十一

中秋节是很重要的节日,你知道中秋节传统游戏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传统游戏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中秋传统游戏投壶:源于射礼,战国时期最为盛行。游戏规则:壶代表着箭靶子,筷子代表着箭,在吃饭喝酒时玩耍,射中为胜。

中秋传统游戏打磁粑:将糯米煮熟,放在石槽里,用木棒锤打,直到打成“胶体”,用白糖或黄豆粉沾着吃,别有味道。

中秋传统游戏做糖人:用灰面和白糖为原料,做成可爱小人的形状,再用竹签串起来,是小孩子的最爱。

中秋传统游戏猜灯谜:古时候,元宵和中秋节官方均要组织这样的活动,代表与民同乐的意思,在这样的活动,也涌现出许多才子佳人被人们所传诵。

中秋传统游戏博饼:与现代摇骰子类似,不过博的彩头是月饼,相传是郑成功为鼓舞将士作战士气而设立的游戏。

中秋传统游戏放花灯:传说中放花灯是纪念清代抗法(法国侵略者)名将刘永福的,渐渐演变成孩子们喜欢玩的游戏。

1、蒙古族。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2、藏族。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3、广西侗族。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4、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5、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传统广式月饼配铁观音。

传统的广式月饼,重糖轻油,虽然月饼皮儿比较薄,不过由于内馅饱满实在、配料极为讲究,所以这种广式饼吃起来特别甜腻。不妨搭配重烘培、颜色较深、口味较重的茶,如铁观音、人参乌龙茶。此外,如果是口味为淡甜、口感绵密的改良式广式月饼,搭配带有花香类的茶,或是有清香味的茶,就有提味的功能。

台式月饼配乌龙茶。

至于外皮酥松香滑、皮馅分离、口感清爽不腻的台式月饼,则可考虑搭配各类乌龙茶,如天雾茶、顶冻乌龙茶等都是理想的选择。而吃起来酥松香脆、甜腻适口的苏式月饼,含油量多,糖味特别重,搭配清香的茉莉香味,如日式茉莉花茶、茉莉乌龙茶,口感会比较好,尤其芬芳的茉莉香味四溢于口腔时,让人觉得清爽的滋味。

雪饼配冰凉茶饮料。

日式或欧式蛋糕类的饼皮,或是冰冰凉凉的雪饼,不适合搭配滚烫茶水饮料,反而是搭配凉饮比较适合,如韩式大麦茶、三得利乌龙茶,或是在乌龙茶中加入一些琴酒调成的鸡尾酒也不错。如碧螺春绿茶、龙井等,搭配糕点或甜品可以减少甜腻感。

传统中秋节范文通用篇十二

3、一对明月毫不残,落在山下左右站(打一字);谜底:崩。

4、二月平(打一字);谜底:朋。

5、一轮明月挂中天(打一四字股市术语);谜底:日涨盈亏。

6、举杯邀明月(打一礼貌用语);谜底:赏光。

7、外圆正割垂直线,积分开方斜角边(节日一);谜底:中秋。

8、嫦娥下凡(打一花名);谜底:月季。

9、中秋菊开(打一成语);谜底:花好月圆。

10、又是一年中秋月(打一历史名词);谜底:八一五光复。

11、十五的月亮(打成语);谜底:正大光明。

12、举头望明月(打一中药名);谜底:当归。

13、九月初三月似弓(打饮料);谜底:珍珠露。

14、中秋别后重团圆(打一影片名);谜底:第二次握手。

15、中秋别后重团圆(影目一);谜底:火种。

16、中秋月夜座谈会(打一气象用语);谜底:明晚多云。

17、新婚度蜜月,中秋游异邦(成语一);谜底:喜出望外。

18、明月照我还(打一明代人名);谜底:归有光。

19、得月楼前先得月(打一字);谜底:棚。

20、寂寞嫦娥舒广袖(打一舞蹈术语);谜底:单人舞。

21、八月望洞庭,千帆过眼帘(宋诗目三);谜底:中秋湖上泛舟。

22、掬水月在手(打一成语);谜底:掌上明珠。

23、八月十五共清辉(五代诗目一);谜底:中秋月。

24、平日不思,中秋想你。有方有圆,又甜又蜜。(打一食品);谜底:月饼。

25、明天日全食(打一字);谜底:月。

26、节日晚会露一手(打一字);谜底:挽。

27、中秋归来(打一词牌名);谜底:八归。

28、清风拂面中秋夜(打一四字常用语);谜底:明月清风。

29、十里空山外,千行雁阵南(节日一);谜底:中秋。

30、同心改革为祖国(打一字);谜底:中。

31、华夏共赏中秋月(打一旅游用语);谜底:观光。

32、敢上九天揽月(打汽车名牌);谜底:凌志。

33、清风拂面中秋夜(四字常用语一);谜底:发扬光大。

34、中秋朗月,宾主共赏(成语二);谜底:正大光明。

35、月有阴晴圆缺(打经济学名词);谜底:自负盈亏。

36、长安一片月(打《水浒》人物名);谜底:秦明。

37、一弯月照枝头亮,两颗星悬天下明(打一字);谜底:秋。

38、时逢中秋产于沪(五言唐诗句一);谜底:海上生明月。

39、中秋月饼(打一电脑名词);谜底:软盘。

40、明月松间照(打摄影名词);谜底:黑白显影。

41、心已决断不宜迟(打一字);谜底:快。

42、中秋过后又重阳(打一郑板桥诗句);谜底:一节复一节。

43、月与星相依,日和月共存(打一字);谜底:腥。

44、僧敲月下门(打外国地名);谜底:关岛。

45、休把旁人抬太高(打一字);谜底:乐。

46、云破眉月倚西楼(打一字);谜底:私。

47、月落日出雁阵业(打一字);谜底:胭。

48、月是故乡明(打一农业名词);谜底:光照。

49、中秋月饼(电脑名词一);谜底:节点。

50、中秋望月(打一《红楼梦》诗名);谜底:贾语村的,《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