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意整理和归纳材料,避免碎片化的描述。阅读下面这些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并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李开复演讲篇一
很高兴与这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交流,今天的演讲,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未来的你可能成为什么样子。
有人也许会问,我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未来你们每个人会怎样。但请相信我,通过过去十几年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谷歌和微软,我了解我们雇用的每一个毕业生,我也了解来创新工场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一位年轻的创业者,还有在微博上留言、与我讨论互动的每一位年轻网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
我很喜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他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叫《圣诞欢歌》,故事讲的是一位本性善良,但因为受环境影响,变得非常小器、吝啬、刻薄的商人。他在平安夜被三个精灵分别带到了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场景,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并因此彻底醒悟,领会到生活的意义,决心改过自新,做个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如能看到未来的你可能变成什么样,许多人也许就不会按照现在的方式去生活。四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四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一、寻找兴趣和天赋,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
去年,创新工场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给面试筛选出的顶尖计算机系毕业生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加入创新工场前,我不想误导任何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应该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创业,可能你就不适合加入创新工场,也许,你会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录取通知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个比例还是在顶尖学生中统计得到的。我在网上看到更多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发问,他们不知道专业不对口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每个疑问都透露出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大学四年,必须要认清你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你必须摈弃过去一些错误的理解: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能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为什么认清自己的天赋如此重要?试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变成一个音乐家,他能取得多大的音乐成就?如果非要把贝多芬变成一名程序员,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找到天赋所在,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此外,找到自己的兴趣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会在吃饭、睡觉甚至洗澡时都在想着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难。
大学生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多尝试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努力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而放弃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通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专业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己不喜欢,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己爱上了它,就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喜欢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也许有同学会说,在美国换专业、选课当然轻松,可在中国却有很多限制。这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优秀的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这位工友名叫向若辉,毕业于一所非常普通,几乎没人听过的大学。当时,父母建议他学会计,因为毕业后好找工作。但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自己对会计根本没兴趣,没法学好,甚至出现了挂科。与此同时,他在网上发现,自己对用户体验设计的专业方向特别感兴趣。通过互联网,他自学了各种相关课程,交了很多设计师朋友,在论坛里与国内外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交流。他不但有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在读书期间兼职打工,做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赚了四万元。他的设计作品让人赞不绝口。但就在这时,他发现自己的专业课程越学越差,一个学期挂了四科。他不得不和父母商量。他的意见是,自己将全力学习专业课程,达到可毕业的标准,但毕业后不会去做会计,而是要追寻自己的兴趣。父母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他一边努力读书提高专业成绩,一边在新浪找到了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兼职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实习。一毕业,他就被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聘为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你发现自己所爱的时候,会像变魔术一样充分发掘出自己的最大潜能。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你们的时间有限,不要将时间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活在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中。不要被他人的喧嚣遮蔽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思想和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握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你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会真正拥有一片充满自信的天空。
二、学会学习和思考,避免成为应试机器。
在创新工场,每年都会收到几万份简历。很多时候,每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叹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简历千篇一律,比如,某人,男,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80分,刻苦努力,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份简历都是在用应试体系里枯燥的成绩数字来描述、评价一个人。
不要被应试教育训练成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今天进入了大学,应该划上一个句号。希望你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如何真正学会学习和思考呢?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会三种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助你们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读中学时,老师会一次次重复课本内容,但进了大学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探索、学习和实践。在大学四年,要学会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这包括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的能力,无师自通的能力,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能力?很简单,你必须学会问“为什么”。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只要学会“什么”就可以及格了,但在大学里,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真正理解一件事为什么如此时,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随时发问,上课问、上网问、问同学、问朋友……只有这样,你才真正学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不要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很多人进入社会才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的老板要求你掌握的知识。有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只是一生中要用到的5%而已。
所以,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例如,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英文技能应用到写一个真正的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知道,编程如何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产品。
这需要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非常不喜欢学数学,她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钱,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她想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告诉她,指数,还有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是非常有用的,关键在于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
第三种能力是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式思维的能力。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个意见都值得了解和珍惜。不要被教条束缚,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
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了谷歌。谷歌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家公司有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技术如何酷,如何难,如何难以被竞争对手效仿。但谷歌工程师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是个特别重视用户体验的人,十分在乎用户的感觉。他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如果用户不喜欢用,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他在谷歌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因为公司里的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经常被淹没。那时,大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师都会“识相”地做些强势、资深的工程师希望做的东西,但王俊煜执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在三四款产品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工程师的尊敬。批判式思维给了他信心,于是他决定加入创新工场,成为豌豆荚的共同创始人。今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王俊煜的`故事说明,我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一定要尊重不同的观点。
怎么样培养批判式思维能力呢?建议你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这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我女儿以前参加辩论社时,她问爸爸:“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我所支持的观点?”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她觉得很奇怪,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要去辩论它呢?按照我的话做了几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通过变换视角,你一定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一定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理解并相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可以让你更容易平衡不同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如果你不希望在四年大学后成为应试机器,就应该多问“为什么”,“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不”。这几个问题能帮助你学到自学的能力、实践的能力和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情商,避免成为孤独、被动的人。
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对我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很被动。”有一位同学说:“我的人际能力不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便在社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
这种现象很自然。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长大,你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在学习之外培养人际关系。我建议你们利用大学四年,努力提高自己的情商。
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就会发现,这些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事,特别是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因为信任需要很多时间来培养,但犯一次错就可能将其毁于一旦。
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是培养友情。读大学时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大学的友情不容易变质,往往可以受益终生。希望你们能将心比心,像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与朋友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快乐加倍。希望你们在大学四年交到一批真正的好朋友。
第二,要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达,其实就等于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
美国一位著名的创业家,pandora公司的创始人蒂姆·韦斯特格伦(timwestergren)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创业家,可以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那我会挑选‘口才’。”
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如投资者、顾客、用户等等。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领导员工,可以让员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以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力。虽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我见到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出色的表达能力。口才不是学校里哪一门课程可以学到的,必须自己努力锻炼。
第三,在校期间要多争取实习、实践的机会。大学四年,如果想成为一个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就要多学习团队合作。进入社会后,团队合作代表了一切,但在课堂里面,通常是不那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时的团队合作不就等于作弊了么?(励志歌曲)所以,在读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的机会学习、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句话告诉我们,必须去实践,才能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怎么设定目标、怎么达到目标的。只有学习如何跟人协作,才能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在谷歌工作四年,在创新工场工作两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雇用过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所以,当明年暑假到来的时候,你们不要回家去玩一个暑假,而要去找实习的机会,因为暑假是少数难得的可以自己支配所有时间的机会。
没有一个从未实习过的学生能够进入谷歌或创新工场。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课程并不真的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唯一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去企业实习。如果找不到创新工场、谷歌、百度等好的公司去实习,你们可以去任何一家公司。能去一个对口的公司最好,不能也没问题。找不到技术公司,就找服务业,哪怕是到餐馆里端盘子都有价值。虽然你不会想端一辈子盘子,但端盘子的时候,你有机会跟周围的人接触,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实习,学生社团也是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好地方。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参加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式。
总之,提高情商的三个好办法是:培养友情,锻炼口才,争取实习机会。
如果在社团活动中犯错了怎么办?在争取工作机会时碰壁了怎么办?万一去百度应聘被拒绝了怎么办?万一他们嘲笑我怎么办?万一发现自己能力不强,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怎么办?出现这些困惑都很正常。这时一定要积极主动,不要畏惧失败。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要成为自己的主人,积极管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计划。只有你能管理自己的未来,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一个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机会。遇到挫折时,绝不能消极甚至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你不去做决定,也是在做决定——这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不成功的人。
谈到犯错,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是不鼓励犯错的。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失败了很多次。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的时候肯定跌倒过,你第一次张嘴说话的时候肯定说错过,你第一次游泳的时候也许差点儿被淹死,你第一次投篮肯定没有投进……但现在这些事情你都会做了,因为你没有被失败打倒,从失败中学到更多。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我学到的最大的教训、最好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失败,而不是来自于成功。
乔布斯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人们会担心自己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将要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这个念头的最好办法。你已经了无牵挂,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四、脚踏实地,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人。
浮躁和贪婪,这两种负面的人生态度,我在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更多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在你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太多的不公平,有一些不诚信的人迅速致富,他们很不幸成为了部分年轻人效仿的偶像。
年轻人应当奋斗,但不要将侥幸致富作为你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目标。
有一本名叫《异类》的书里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差不多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最终成功的。莫扎特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才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编程才取得成功。
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可以侥幸得到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个团队,团队的负责人叫小冯(化名),美国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对技术、产品都很有感觉,口才也非常好,被团队一致推为领导者。但他非常浮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可以驾驭整个团队,可以独立做商业计划。另外,他在业界小有名气,得到不少外界天使的认可和同龄人的追捧。但很不幸的是,他浮躁地希望能快速成功,快速出名。结果,他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头上,而不是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最后,团队的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离开,最后他自己也不得不离职。很不幸,一个完全有机会成功的人才,因为浮躁而功亏一篑。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创新工场之后面对创业者时,就常常会询问和考核这些创业者,确保他们做了必须的功课,把足够的时间花在了产品方向上。而且,在相关领域里,创业者一定要懂得比我们这些投资者多。如果你没有花苦功夫,懂得还没有我们多,那我们就不会投资你。
另一件浮躁的事情发生在某大学。一群学生发了一篇假新闻稿,说创新工场投资了他们的电影。他们希望利用这个新闻吸引眼球,并洋洋得意地等着创新工场出来辟谣。一旦辟谣,他们就可以把事情越搞越大。最后,即便大家知道了真相,他们也已经出名了。这是他们的如意算盘。但这种浮躁的人总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看到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我认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个教训,于是,他们接到了我们律师的电话。律师通过电话警告他们,如果不停止侵权,就起诉他们。随即,他们也收到了校领导的通知,禁止他们再继续胡闹。这个事情也是对那些浮躁的人的一个警醒。
创新工场曾经考虑投资一位名叫小高(化名)的创业者,他几乎拥有创业者需要的所有才华,不但懂技术、懂产品,而且有创业经验,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口才很好,非常自信,30出头。在我们眼里,或者在任何风险投资者眼里,他都是一个需要追捧的创业者。小高跟我们讲了他的创业计划,很让人激动,我们当时恨不得就掏出支票来投资了。但我又问了几个问题。我问他:“这个计划多久能做出来?”他说:“四个月。”我是搞技术的,我知道这个产品没有一两年的时间绝对做不出来。我又问他:“这个想法为什么和你在现公司做的业务非常相似?”他惊慌地回答:“不会不会的,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做出来一定是不一样的。”听了这两句话,我心里大概知道了,他可能打算从现公司偷窃一些源代码,另起炉灶打造自己的产品。
当时,创新工场有一位投资经理说:“开复啊,别这么较真,这些事情,不要问这么清楚。你问清楚了,大家都不好。他没说他是偷窃,我们也没问,大家都不说,不就行了么?”听了这些话,我非常失望,我没有教育好创新工场的员工。于是,我在周末给创新工场的员工发了一封邮件:
我们今天有缘聚在创新工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不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和金钱,也希望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成为顶尖早期风投,也希望能正面影响中国创业生态环境。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够孵化顶尖企业,也希望能帮助它们成为值得尊敬的品牌。
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扶持最能干的创业者,也希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创业者典范。
所以,当我们看一个创业者时,我们不能只关注他是否能成功和赚钱,是否聪明努力,也要深度认识这个人,看看他是否有潜力成为值得尊重的好领导。如果一个创业者有诚信的问题,例如盗窃别人的代码,或践踏性骚扰他人。这样的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投的,无论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能赚多少钱。
作为创新工场,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工场,无论是对平台员工,投资的公司,还是大众。如果我们支持犯罪,我们就是在犯罪。如果我们投资邪恶,我们就是邪恶。如果我们容忍卑鄙,我们就是卑鄙。
李开复演讲篇二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成长中的十个启发》。我想用一种轻松的方式,把我从小到大的过程描述给大家听,我会从中提炼出“十个启发”,是我经过了40多年接近50年的人生生涯后,感到对自己最有启发的东西,也希望对在座20岁的你们有同样的启发。
(一)自信不失谦虚,谦虚不失自信。
我出生在台北一个非常大的家庭,排行老七。我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我的爱有决定性的影响。我的母亲,她对我的爱是一种支持的爱,是一种容忍的爱,是一种夸奖的爱。我在小时候非常顽皮,如果说我今天有一点创意,或多或少可能来自于我的顽皮,而我的顽皮则绝对来自我母亲的包容。
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睡觉,有一天我就异想天开,把全家的钟和表都拨慢了一小时。第二天所有的姐姐起来,气死了,上学的迟到,上班的迟到。只有我妈妈,当她看着我的时候,我感到她的眼光里,有一丝夸奖。可能她觉得这个孩子固然顽皮,但是还蛮有创意的。
我的父母亲从小就告诉我说,应该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于是有一次,当邻居跟我们说他的池塘里面有100条鱼的时候,我就决定要去小心地求证。因为鱼游来游去,很难数。于是,我就想到了更大胆的一个方法,把池塘里的水放光。放光了以后,一数就知道了,只有50多条鱼。当邻居来兴师问罪的时候,我又看到了我的母亲一边在赔罪,一边还是有那么一份得意。
母亲对我的包容我非常感谢,但是我最感谢的是他们对我的放权。我觉得人生在世,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被动,不够主动,不知道自己的主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尤其是在座的同学们,你们的小学初中高中时代,很可能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思走,按照老师的意思走,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机器,是一个附属品,他们叫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这是一个很糟糕的事情。非常庆幸我有一对开明的父母。
还有一件事让我刻骨铭心。在四五岁的时候,我跟父母亲说,我不想上幼儿园了,我要上小学。他们明确地跟我说,我支持你,只要你想好,允许你早一年上小学,但是你也要负责任,你要考好。这是一个开明的父母亲对我的巨大影响,也让我有了自信。早读一年晚读一年没有差别,但是孩子的自信是无价的。
当然父母亲也不是永远放纵的。犯了错还是要惩罚,而且惩罚还是很严重的。有一次,我在亲戚面前夸口每一次都考100分,但一个多星期以后我考了90分拿回家。当时我母亲一句话不说,把我狠狠地打了一顿。我不服气。然后她跟我说,你自信,我鼓励你,但是你自大,我就打你。自大就是不谦虚,谦虚是中国人5020xx年来的美德。我狠狠地打你一次,就是要让你知道谦虚是我们必须有的一种美德。
所以我的第一个启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终于理解了,我们要自信,但是在自信中必须要谦虚,不是自大,不是自夸,这才是中国人应有的合适的自信。
(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我哥哥在我1岁的时候去美国读博士,我10岁的时候他回到中国台湾。他看到中国台湾当时的应试教育,觉得还是带我到美国去比较合适。我母亲又一次给了我选择,她告诉我说,美国有很好的教育,我希望你考虑去美国受教育。当然如果你不愿意走,也是你的选择。当时我选择到美国做小留学生。母亲连续7年,陪我到美国,她每年一半的时间都在美国,让我度过一个非常幸福的不孤独的小学生涯。
在美国的环境里,我感觉又学到了很多。我的老师对我非常照顾,老师们都经常鼓励我,就像我的父母亲一样。当我有什么事情做好的时候,他们就会夸奖我,鼓励我。有些科目我读的不好的时候,他们居然告诉我说这个历史啊,化学啊考试可以带回家去考,信任你不会偷偷看书。这句话也让我非常震撼,老师不是在怀疑我、监视我、监督我,而是在信任我。在他们的信任之下,我感觉我有一份非常大的责任,我绝对不能作弊。在这样轻松、鼓励、支持的环境下,我从一个刚到美国非常害羞的小男孩,慢慢变成了一个更自信的好学生。
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我做了第一次的创业。在创业导师的辅导之下,在学校的课程里面做了一个尝试性的创业。我们拿着一根根钢管,做成花色拿去卖钱。我们一帮学生在老师的辅导之下,做出了几百套管,然后拿回去卖给了自己的父母亲,是靠这样赚钱的。做了一个学期后觉得这么赚钱,不是真的针对用户的需求做的。所以我又报读了这个课,我觉得我还需要再做一次。什么事我觉得都应该做好。第一次我做的是销售副总裁,第二次我做的是销售总裁。我把我的理想告诉了我的同学们,我们在学校了解同学们的需要。当时同学们不满意学校把午餐时间从70分钟改成50分钟。我们就设计了一个t-shirt,上面有一行字:iwantlongerlunch。longerlunch是一条腊肠狗,非常的长,很可爱,人见人爱的一条狗。这个t恤买得非常好,我们成为了所有的高中创业里的第一名。
高中毕业之后,我进入了哥伦比亚大学。哥大对我的影响是它的人文教育。在哥大,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要学哲学或者音乐艺术等等。如果有人问我开复你怎么会写书啊,你的书里还有那么一点点人文思想,那么很大一个程度都是来自于我在哥大的学习。我还建议老师,我们应该读点中国的书。很多人问开复你11岁到美国怎么还能写中文呢?还用孔子、庄子,一定是别人帮你写的。至少还有一点证据,我学过文言文。但是学过不一定记得,不过还有google在么。如果你只记得一段,学而时习之,你打进去,google一下,就出来了。
很多同学经常会碰到,当你碰到你没有兴趣的时候,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不是意味着你应该更多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如果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就要多尝试。尝试很多不同的你可能有兴趣的东西。相信你总会找到的。再给你一个秘诀,如果你还不知道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往往你的兴趣就是你的天赋,你的天赋就是你的兴趣。当时我就发现我的兴趣其实就是计算机。因为我在学计算机的时候我发现我学得特别快,编程也特别好,周围的人都特别佩服我。所以我发现一个非常重要的真谛,下一个启发: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用英文说就是:youwilllovewhatyougoodat,youwillgoodatwhatyoulove。因为如果一件事情你做得非常好,别人就会夸你,你做这件事情就会更有成就感,所以你就会产生兴趣。如果一件事情你有兴趣,你就会整天在想,吃饭洗澡睡觉都会想,于是你就会觉得那是天赋。
(三)思考比传道重要,观点比解惑重要。
83年我在哥伦比亚毕业,进入了卡耐基梅隆大学读博士,我们的系主任,nick教授对我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第一次见到他就问他,nick,你对我们的博士和博士论文有什么要求?他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他说,我希望你毕业的时候你的毕业论文在你的狭窄领域里成为世界第一,你的博士论文在你的狭窄领域里成为最好的博士论文。然后我又问他,以后我带走的最重要的资产,是不是就是这篇论文呢?他说不是这样的,因为今后,这篇论文的99%你都不会再碰了,不会再延伸它了,你大概只有1%的可能会延伸它。其实做博士论文的真正意义不是做出一篇理念,而是在做这个论文的过程中你学会了如何思考,学会了如何分析一个未知的问题,把他化解为你的一部分,然后用科学的方法,用数据的方法去回答,然后证明这个假设。这个过程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过程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每一个科学的思考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方向。
我们中国人常说传道解惑,确实老师要传道解惑,但是他告诉我们的是思考的能力比传道更要重要。还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是一个教育家说的。他说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当你把一切的知识都忘光的时候,剩下来的那些东西。并不是叫你把东西都忘光。忘光后还剩下什么?就是学习的能力。因为同学们在大学的时候有老师带着你们思考问题,大学毕业后就没有老师了,所以你在大学要学的不是老师如何把技能交给你们,而是学习的过程。当有一天没有老师了,我依旧能学习,这个目标达到了,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四)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
我的博士论文是语音识别,我做出了这个结果。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的导师叫我做的是用专家系统来做语音识别。我也作出了一篇论文,但是发现专家系统不能成为我在该领域非常重要的成果。我认为,还有更好的结果。我多次摸索之后发现,用统计的方法有可能有更好的成果。这是我当时面临的一个十字路口。当我发现我的导师是错的时候,我该怎么办?我应该接受他告诉我的专家系统没错,还是委婉地问他有没有其他的可能,希望他夸奖自己的方法?还是我应该有建设性地告诉他,我不认为这条路走得通,我应该走其他的路?当时我勇敢地追随我心里的感觉和一些用数据告诉我的答案。非常客气地私下向他提出,我不认为你的方法合适,我希望走另外一条路。
我的导师和他的回答深深地影响了我。当时他问完了,想了一下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支持你。这句话有些同学可能觉得很奇怪,不同意为什么要支持。多年后,我的导师得到图灵奖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科学的领域,我们要有胸怀,每个人都是站在同样的起点,都是同样的,所以我没有权利去否定其他人。如果开复认为这个方法是好的并且有激情去做,那么我与其否定他,逼他用我的方法做,我更应该支持他,因为他成功的概率和我是一样的。但是如果他要做他有激情并且认定的事情,他会花两倍三倍的时间去做,那么他也会成功的。导师给予我的支持并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还有经费,机器等,最后终于让我做出来了,我成功了。
我记得伏尔泰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不同意你,但是我用我的生命来捍卫你发表意见的权力。那只是一个言论自由的一句话,但我导师的这句话比言论自由更加重要。他是说,我不同意你,但是我不但捍卫你发言的权利,还支持你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情。这种胸怀其实是一种引导,这是我在他身边学到的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也是我未来在管理里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他的支持之下,我终于做出了非常好的一批实验。这个语音识别也成了我们公司今天的产品基础。当时做完语音识别之后,语音识别的论文在纽约时报上也有所报道。
(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在读博士的时候,我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也碰到了一些挫折。比较大的一个挫折是在一个暑期的时候,我去教一帮天才的高中生如何编程。只有短短的八个星期,我教会了他们编程。我每天早上八点到学校,下午到实验室去修复他们的程序。八个星期过后60个学生全部都学会了编程。当时我自我感觉非常的好。我去系主任办公室的时候,发现他的书桌的角落里有一叠纸。那是同学们对我的评语——非常惨不忍睹。学生给我起了各种绰号,说每天8点起来去看开复剧场。他在上面表演,我们在下面睡觉,等等等等,各种不堪的言语都有。当时我受到这个挫折的时候好失望,因为当时觉得自己还是比较喜欢教书的,怎么就得了这么一个结果。我还认为我把这60个人都教会了好厉害啊。后来我终于理解了这60个人8星期里学会编程是因为他们是天才,不是因为我教得好。
但是无论如何我面临着这样一个挫折,我下面该怎么走?是不是应该放弃演讲,放弃教学,把我的时间投入研究,投入编程?但是我想到在哥伦比亚读大学的时候,有位哲学教授说过,一个有思想的人如果没有表达的能力,那他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我怎么可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没有思想的人?于是我就找了所有的教授,问他们,怎么成为一个很好的演讲者?他们说要互相接触。上课时就看着最后一排同学,看着他的头顶,他们以为你在看他,跟你多接触。如果发抖,上台用两只手按住讲台就看不出来了。这个习惯我到现在还没有改变,虽然今天我没有在发抖,但手还是情不自禁地放在这个地方了,因为这是老师教我的。
后来从很多挫折中学到了:不要害怕挫折,这是一个学习机会,学习如何不再犯,学习如何做得更好,改掉一个不好的习惯,调整人生的价值观。因为挫折让你反思,因为反思让你坚定。今天回顾我的一生,我发现我最大的学习机会都来自我的挫折,而不是来自成功。对于曾经遇到的每一个挫折,如果今天你问我是希望它发生还是不发生,我可以明确地讲,我宁可它发生。因为发生了我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而学习对我受用终生。
我在学校教了两年书后,决定离开学校,加入苹果。期间,一方面做技术,另一方面找到学习的机会。这个公司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把用户排在第一位。我要感谢在苹果的六年生涯。苹果当年运营非常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从一个科学家到管理者的变换。加入苹果的时候,我本来做的项目是新技术。有一天副总裁告诉我我的项目被砍掉了,但要求我做另几个项目的新的经理。我说你要我做这么多人的经理,我做不来。他说,不用担心,我告诉你,是什么造就你的成功之路。它不仅仅是科技方面的成就,工程方面的能力,更多的是你是一个好的领导者。而好的领导者受人尊敬,受人信任,而他的尊敬信任来自于他发自内心的对其他人的尊敬信任。因他的话我得到一些信心。事隔多年,我觉得这确实是一个领导者最重要的特质:他应该是一个好人,要信任别人、尊敬别人,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
(六)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到1996年,我从苹果到了sgi。当时,sgi还没什么名气。今天的googlebuilding就是sgi建的。sgi曾经是硅谷最红的公司。有人问我开复老师你怎么那么成功,都没有失败?其实我的失败还是很多的。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很酷的三维浏览器,一方面可以有三维的动画,另一方面又有很好的网页的动漫,像今天的flash。这两个客户群我们都舍不得放,最后做了一个很大的产品,试着满足两种用户的需求,但是产品失败了。
失败之后,ceo找到我说,开复,我无法支撑下去了,我们没钱了。然后我说让我试着卖这个公司,他说能卖多少钱?我说应该可以卖多少多少钱。他说好,你可以试着去卖,运营六个月。然后我就走了,他说回来回来,你们团队有多少人啊,我说100人左右,他说卖掉之后,100人全部带走,我说没问题。他说,哎回来回来,说,你也要走。我说ok。最后,好消息是买主找到了,坏消息是买主并没有提供工作。90个人因为我的错误失业了。
当时我觉得非常内疚,非常难过,甚至于心理进入一种抑郁的状态。一个是产品的失败带来的巨大影响,造成失业我觉得非常对不起他们。可是最后我站起来了,我回顾当时做这个三维浏览器的过程,这么酷的一个产品,为什么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就是我们做科学,科学家出生,衡量每一件事都要看是不是用心,是不是很辛苦,是不是前人没有做过?如果是,就赶快来投资,但这只是做科学的方法。做产业辛不辛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用。所以在这里我学到下一个启发,就是创新本身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离开sgi我就在想下面我要做什么事情?我当时在最有创意的硅谷,理论上我可以在硅谷创业,但是我没有去。我心中有一种声音,这声音就是回到中国。也是受到父亲的感染,我告诉自己说,我应该回到我的故乡。98年我离开sgi的时候,碰巧有一个机会。当时,intel和微软都邀请我去创立他们的研究院。最后我加入了微软中国研究院,这是在1998年。
在我的号召之下,我的很多朋友,包括张亚勤,还有其他的同事们,也决定回到中国。
到了20xx年,我被调回总部,的开发。这里我就不多说了,但是我想说,回到总部的5年,我一直非常怀念在中国工作的这两年的日子。一直在想,我还有没有机会回到中国。同时我也在想,我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继续进步?在微软的前两年我回到了中国,更多地理解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国情,如何在中国做好一件事情。20xx年到20xx年回了美国,刚开始的几年,在比尔·盖茨身边,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后来慢慢发现,微软是一个大的机器,我只是里面一个零件。这个零件让我感觉自己没有在进步,没有成长,于是我在找一个机会看看自己能不能做一些别的事情。
20xx年,我看到google进入中国,而google是互联网上最先进的公司,他的创新模式被很多人关注。在我之前有几百人跑到google工作,他们去了以后都非常的快乐,让我有点动心,而且如果google准备进入中国,我不仅可以进入一个最顶尖的互联网企业,而且可以回到我热爱的中国。我决定离开微软加入google,但是糟糕的是,微软知道了以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在20xx年7月,我碰到了人生最大最大的低潮,就是微软决定把我和google都送上法庭,甚至在我还没有离职的时候,他就把告我和google的状纸递上了华盛顿洲的法庭。诉状里说我违背了我和微软签订的协议,google唆使我违背这个协议。当时消息一出来,马上受到媒体的关注。报导里说了很多不真实的话。质疑我说的话,甚至质疑我个人的诚信。最沮丧的是,我不仅被冤枉,被冤枉了还不能出来给自己辩护。因为在法律中,当事人是不能出来讲话的,所以被冤枉又整天看那些负面报导的我又进入了人生的低潮。
再一次,我慢慢地学会从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中学得更加坚韧。我想到了一句话,这句话一直是我人生的座右铭——我们要有勇气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去接受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这两者。不能改变的是媒体的报道,我再怎么解释也不可能改变,所以不要尝试改变这些没用的报导。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事情呢?我可以让法官知道我没有犯错,让法官判决我可以在google工作,所以我应该把一天18小时的时间,一星期7天的时间都投入到这场官司,去搜到所有我能搜到的信息,来提交给我的律师,在法官面前呈现出来,让他知道我没有违约,判决我去google工作。
这句话终于点醒了我,我浪费1秒钟在媒体报导都是不值得的,所以我停止看报纸,不再上网,全神贯注地去打一场官司。几天之后,我找到了我需要的证据。法官看到了证据就判定我可以去google工作。几个月后,微软撤诉。终于我可以到我向往的公司google去工作了,可以回到中国工作了。
(八)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与其说在google是一种工作,还不如说是一种学习。我认为,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尤其重要的是要选一份可以学习的工作。无论就业还是创业大学不能教会你所有的知识。进入第一个工作,学习才是最重要的,那么第二个工作第三个工作也是一样。美国曾做过一次调查,一个人一生大概要换四到五次工作。每一次工作都是一个提升自己的机会,当你发现你前一个工作在原地踏步的时候,就是你换新工作的时候了。来工作还不如来学习。斯蒂夫说,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话看起来很奇怪,它的意思是求知若饥,虚心若愚。这是我认为的有史以来最好的一篇讲稿。
(九)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
到了google之后我非常高兴。我在google学了很多,学习了如何做好一个精确的搜索,当然这个现在是google的秘密,不可以拿出来讲,我也学会了一个很好的创新模式,还有我学会了如何打造一个工程师最向往的公司。这些知识都沉淀在我的心里,成为我未来的资本,让我能够在我的世界里走向更高的地方。
google成功最重要的秘诀是什么?我会告诉你,他最大的成功秘诀其实是管理方法。简单的说就是managethepeopleyouwanttomanage。管理更多的是理,而不是要管。在google我学会了更多的放权,给员工更多的自由。在google有20%的时间可以做自己的项目,而不是公司指派的项目。
聪明的员工喜欢得到老板的夸奖,但不是空洞的夸奖。他要知道自己的老板懂自己的项目。还有最重要的是提供资源让员工无忧。这其实是我在google学到最多的东西。
为什么我又离开google了呢?这是我提到的第九个成功的启示:追随我心。追随我心中的声音,用它来引导我自身。什么是追随我心呢?从斯蒂夫的演讲可以看出:你们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不要把自己的时间浪费在别人的生活里,不要被信条所惑,盲从信条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不要让任何人的意见淹没了自己的心声。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内心和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知道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各位同学,希望你们把这句话记在心中。在今天的世界里,很多人都盼着名盼着利,盼着社会的声音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但是每个人心中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leadyourlife,而不是liveyourlife。
我的一生已经从出生讲到了创新工厂,做了很多次选择,比如说从修政治改成了修计算机,当时政治在哥伦比亚是前三名,计算机是不排名。但是我的心告诉我说,这是我想要的。我可以选择挑战我的博导,但是我告诉我自己要做就做狭窄领域最好的,所以我不能走错我的路。毕业后,我可以选择做一个副教授并且终此一生,但还是决定参加苹果。苹果当时的一位副总裁说,开复,难道你愿意把你的人生浪费在写一堆废纸上么?还是加入苹果吧。他告诉我,人生在世要试着让世界因我而改变,而不是过最安稳的生活。
最后我在google做了4年之后,我决定做创新工厂。为什么做这样一个决定呢?因为斯蒂夫说过,人生就是一个点,追随我心就是跨越这个点。人不可能预见未来生命的一个点,过完了一生回头看你才会发现你人生中重新选择的点点滴滴是很有联系和关系的。回顾我的一生,我做了很多创新,每一个决定就是追随我心画的一个点。画了点后你就要相信自己,可以画一条曲线,把这些点都联系起来。当我想出了创新工厂这个点子的时候,我就跟自己说,这次我一定要跟随自己的心去做,因为他不仅仅是一个点,它把我过去的每一个点都串联起来了。
创新工厂是什么呢?它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平台,我们在里面孵化培养企业。每年会推出5个值得孵化的项目。它不但能帮中国培养50个创新企业,而且可以帮中国培养500甚至5000个了不起的创业者甚至创业家。这样的工作满足了我一生的梦想。
(十)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最后我想讲的是一个更大的题目,我想讲的是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很多人认为人生就是赚钱,但是我希望在座的同学想想,你要的到底是什么?其实每个人的人生目的都不一样,有些人的目的是体验人生,有些人的目的是帮助中国打造一个品牌,这些都是很好的目的,那么我的目的是什么?我的目的是世界有你。
在20xx年的时候,我写了第一封给中国学生的信,得到了非常热烈的回馈,后来我写了七封。我感觉到我写这些信是有意义的,我感觉这些信帮助了中国的学生,就像我的每一次讲座一样。于是我告诉自己说,世界上最大的影响力,一个渠道是做科技,另一个渠道就是帮助中国的学生。我曾经考虑过是不是把自己投入教育,我也尝试做一所非盈利的大学。我走遍香港、大陆、中国台湾,找遍富人,只有一个愿意投资。我曾经以为我可以成功,但是后来发现经费还是不够,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没有办成。但是在办校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
现在我们到了第十个人生的启发,就是人生下来,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这个世界多少因为你而不同,这就是你留下了多少。如果要衡量你留下了多少,可以有很多的方法。做教育,我可以写书可以演讲,做这一类事情。最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一句话来描述自己呢?我们不要衡量自己拥有多少,而要衡量自己留下多少,你所留下的东西就是你人生中得到的东西也就是你的理想。我们可以用一种墓志铭的方法来测试一个人他留下什么,他的理想是什么?因为当你想像有一天你离开了这个世界,你的后人来看你的时候,他们会想到哪一句话?这句话就是你的墓志铭。如果可以的话,我要的是这样一个墓志铭:李开复,热心教育者,经过写作,网络,演讲,创业教育,他在中国崛起的时代帮助了众多的青年学生。他们亲切的呼唤他:开复老师。
李开复演讲篇三
成功都是每个人所期望的,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又是不一致的.在当今的社会,成功可以说是一个异元化的定义,有人认为成功就是事业有成,也有人认为成功就是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高尚,大多数趋同于名和利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而这样认为就曲解了成功的定义,当今的成功因人而异,每个人的成功的方式不同,目标也不同.所以我们不应该是趋向与同一条线状,那样对我们社会的大多数的人来说是不公平的.
成功有多方面的定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这就是一种成功,一个人做的比原来更好,这也是一种成功,一个人在社会中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也是一种成功.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是搞研究的,有的人是.................所以成功不应该是一元化的定义,而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概念.
我们每一个人都追求成功,而我们又该怎么去做呢?
有理想是我们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理想都没有,可想而知,他怎么能做接下来的事情,从而达到自己成功的定义.有理想,你做了,你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你不去做,你就永远不会成功.而理想,目标的制定也不能漫无边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这是很正要的一个方面.
有人说"兴趣是人的的老师"一个人如果对某一方面或领域产生了兴趣,我们就会不断的,孜孜不倦的去追求,去专研,去探索.直到我们弄明白为止.可想而知,如果我们对我们所做的非常感兴趣,那就会为你的成功增加一个很重的砝码.
上面两个都做到了,而你就是光说不做,你想一想,能成功吗?这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想得出来的答案.执行一件事情,我们也要有计划的,有步骤的去做,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急欲求成,否则只能是功亏一篑.
在当今的社会,做每一件事情都是需要我们团体的合作,没有一个人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通过我们的人际关系做更多的有益与自己或大家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的时候用一定的技巧,而这些就需要我们一点点的去积累.
对待成功我们要有勇气,要有胸怀,还要有智慧.用勇气去改变自己能改变的事情,用胸怀去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用智慧去分别他们之间的不同.
最后,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达成自己的成功!
李开复演讲篇四
以前就曾听说过李开复博士的许多事迹,但真正的开始崇敬他还是在上大学之后吧。大一先后读过他的《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和《做的自己》,自己深深的折服于这位前辈、这位智者,感觉他为我的大学生活提供了一盏指明灯,让我不再彷徨、不再迷茫。
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够见到自己的偶像,能够现场聆听这位智者、这位良师的教导,心中无比的兴奋和激动。
今天开复老师演讲的题目是“成长中的十个启发”。每一个启发对于我来说真的也就是一次成长。
:谦虚不失自信,自信不失谦虚。开复老师带我们回顾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让人觉得原来智者的童年就昭示着他的未来会如此与众不同,更让我们感觉到了孩童时期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或许有人会因此就把他的成就归因于他的家庭,我却不这么认同。是的,家庭对他的成长确实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努力。所以或许我们不具备开复老师那样的家庭环境,但我们也相信可以通过努力做得更好。
: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听到这句话后,自己真的深深的被震撼了。是的,我们缺乏的并不是天赋,而是原本我们应保持的兴趣。开复老师通过自身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的经历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让人深有感悟。
:思考比传道更重要,观点比解惑更重要。这是开复老师大学的系主任给他传递的一个观念,它深深的影响了开复老师,也深深的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思考是多么的重要,被人尊重的思考又是多么的重要。
: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看法、观点,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尽管我们不同意,但至少也应支持。真的很佩服说这句话的李开复的老师,谢谢您给了开复老师这么大的启迪,让我们也收获了这种广博的胸怀和崇高的人生态度。
: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开复老师在开始的教学和工作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他也曾经因此而消沉、抑郁。但终究他从挫折的另一面看到了学习的机会,从而不断的进步,走向成功。想想自己曾经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失意、就抱怨,是多么的不应该啊。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挫折,它让我们多了一些学习的机会。
: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是的,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创新的时候,在创新成为人们近似盲目的追求的时候,能有这样一位智者洞察到这一点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更多的要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奉献给社会。
: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这是开复老师的座右铭,而现在它也是我的座右铭,相信它也是更多人的座右铭。读懂这句话让我们变得睿智,变得旷达。
:真正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是的,当我们都在追求着金钱名利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忽略了真正价值的所在呢?我们又是否淹没在欲望的大海里呢?其实这也正如开复老师所说: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欲望最小的人。
听完开复老师的演讲我心里久久的不能平静,曾经还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会再有什么彻底的的震撼了。结果是自己错了,对话开复老师获得的不是彻底的震撼,而是穿越灵魂的启迪。自己收获的远远不止是这十个启发,更多的是对学习、对人生、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悟和思索。之所以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开复老师那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充满幽默与哲理的演讲,更重要的是开复老师的那种至真至诚让我们充满感动,开复老师的那种由自身而得的启发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不仅是我们的楷模,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他对我们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那种关心和帮助,让我们超越了所有的障碍和距离,彼此心在一起。
谢谢您,开复老师。感谢您为我们当代中国大学生所做的一切,感谢您不辞辛苦的来到我们学校,感谢您给予我们的引导、帮助和启迪。或许您不知道,您的到来给予我们的不仅有您演讲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和启迪,还有的是您带给我们一种自信和自豪。我们西农太需要向您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名人的到来了,您带给我们一种心理上的振奋,让我们更加激情澎湃,充满动力。
追随你的心,用它来引领你的一生,或许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李开复演讲篇五
21世纪是信息时代,或者说互联网时代。但是我们从另外一个层面讲,21世纪是一个平等选择的时代。因为互联网,使得每个人可以平等得到各种各样信息,所以人将拥有选择。
每个人的一生会进行无数次的选择。
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选择,那是将选择交给别人替你选择。
如果你认为没有时间选择,那是你放弃了选择,将选择交给别人。
即使在最困难的环境或者条件下,你依然可以做出选择,去选择自己的态度。
在这一节,所举的例子主要是沟通方面的。在沟通方面,我们要采用以下的几个秘诀:
有想法就一定要说出来,否则你不会得到赏识。老板不要你的谦虚,只要你的想法。
没有想法的时候,应当让比你知道更多的人去回答。
如果没有想法,别人也没有办法回答时:idon"tknow,butiwillfindit.
在别人的呼吸之间发言。
不过,不说话和说话最多的人,都不被别人喜欢。所以,我们要以中庸拒绝极端。
这里的核心是审时度势。根据不同的情况,利用理智去判断应当采取的方案。
选择的智慧3:用务实发挥影响;。
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
要用概率的方式去认识问题,没有100%的对,也没有100%的错。我们需要客观的去分析问题,看待问题,然后做出判断。但是,不要等待100%。当有40%-70%的把握时就应该去做,应为等待和迟疑将让我们失去更多。
这里的核心我想应该是勇者先达的延伸。我们应当不断去尝试,不怕失败。如果我们能够接受失败后的最坏结果,为何不再尝试一次呢。
我们应该懂得放弃。放弃已有的包袱,轻装上阵。很多人都不能放弃,那是他。
的理想等等。的话:你是想在余生里继续卖糖水呢还是要改变世界。
以上,所有的东西,我觉得都是老生常谈,但是为何成功的人总是在复制同样的道路呢?所以,我们只要做到这些基本原理,你就可以成功。
李开复演讲篇六
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下面是李开复励志演讲,欢迎查阅!
很高兴与这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交流,这天的演讲,期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大学四年的领悟生活,未来的你可能成为什么样貌。
有人也许会问,我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开复怎样会知道呢?其实,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未来你们每个人会怎样。但请坚信我,透过过去十几年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谷歌和微软,我了解咱们雇用的每一个毕业生,我也了解来创新工场申请项目、期望得到投资的每一位年轻的创业者,还有在微博上留言、与我讨论互动的每一位年轻网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
我很钟爱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他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叫《圣诞欢歌》,故事讲的是一位本性善良,但正因受环境影响,变得十分小器、吝啬、刻薄的商人。他在平安夜被三个精灵分别带到了自我过去、此刻和未来的生活场景,看到了未来的自我,并因此彻底醒悟,领会到生活的好处,决心改过自新,做个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咱们,假如能看到未来的你可能变成什么样,许多人也许就不会按照此刻的方式去生活。四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我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四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务必从此刻开始,认真规划自我的大学生活,发奋提高自我。
去年,创新工场做校园招聘时,咱们去了15所高校,给面试筛选出的顶尖计算机系毕业生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领悟创业。在说服他们加入创新工场前,我不想误导任何学生。因此,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就应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创业,可能你就不适合加入创新工场,也许,你会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录取通知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自我未来的道路。这个比例还是在顶尖学生中统计得到的。我在网上看到更多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发问,他们不知道pro不对口该怎样办,不知道自我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我爱做什么……每个疑问都透露出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大学四年,务必要认清你自我,弄清楚自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个性要知道,自我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你务必摈弃过去一些错误的明白:自我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联。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能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我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为什么认清自我的天赋如此重要?试想,如果咱们非要把比尔·盖茨变成一个音乐家,他能取得多大的音乐成就?如果非要把贝多芬变成一名程序员,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我的天赋。只有找到天赋所在,才能把自我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此外,找到自我的兴趣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我最钟爱的事,那么你会在吃饭、睡觉甚至洗澡时都在想着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难。
大学生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推荐十分简单:多尝试!多尝试自我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刻去尝试、体验,发奋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好正因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忙”的技能,而放下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乔布斯以前说:“咱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取,就应追随咱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因此你务必坚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务必坚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性命、因缘等等——坚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性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性命与众不一样。”
拿我自我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能够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十分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刻选这些课,正因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取更少些。透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咱们认清自我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个性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我不钟爱的课之后,才发现自我最钟爱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联,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我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我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生命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pro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十分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联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我不钟爱,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我爱上了它,就立刻去追随;对于第三种钟爱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也许有同学习并领悟说,在美国换pro、选课当然简单,可在中国却有很多限制。那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名优秀的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这位工友名叫向若辉,毕业于一所十分普通,几乎没人听过的大学。当时,父母推荐他学习并领悟计,正因毕业后好找工作。但他进了大学才发现,自我对会计根本没兴趣,没法学好,甚至出现了挂科。与此同时,他在网上发现,自我对用户体验设计的pro方向个性感兴趣。透过互联网,他自学了各种相关课程,交了很多设计师兄弟姐妹,在论坛里与国内外的用户体验设计师交流。他不但有兴趣,也有这方面的天赋。他在读书期间兼职打工,做用户体验方面的工作,很快就赚了四万元。他的设计作品让人赞不绝口。但就在这时,他发现自我的pro课程越学越差,一个学期挂了四科。他不得不和父母商量。他的意见是,自我将全力领悟pro课程,到达可毕业的标准,但毕业后不会去做会计,而是要追寻自我的兴趣。父母被他的真诚打动了,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他一边发奋读书提高pro成绩,一边在新浪找到了用户体验设计方面的兼职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实习。一毕业,他就被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聘为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这个例子告诉咱们,当你发现自我所爱的时候,会像变魔术一样充分发掘出自我的最大潜能。
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你们的时刻有限,不好将时刻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不好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活在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中。不好被他人的喧嚣遮蔽了你自我内心的声音、思想和直觉,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真正想成为什么样貌,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对未来迷茫,期望你能把握时刻,找到自我的天赋和兴趣,这样,你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会真正拥有一片充满自信的天空。
在创新工场,每年都会收到几万份简历。很多时候,每打开一份简历我都不得不摇头叹息。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简历千篇一律,比如,某人,男,出生年月,政治面貌,英语四六级,平均成绩80分,刻苦发奋,三好学生,等等。几乎每份简历都是在用应试体系里枯燥的成绩数字来描述、评价一个人。
不好被应试教育训练成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十几年的应试教育,这天进入了大学,就应划上一个句号期望你们能挣脱一切束缚,开始真正的领悟和思考。(结婚红包上写什么)。
如何真正学习并领悟领悟和思考呢?在大学期间,务必学习并领悟三种领悟和思考的潜质,这三种潜质能够帮忙你们从应试教育的束缚中摆脱出来。
第一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潜质,是自学的潜质。读中学时,老师会一次次重复课本资料,但进了大学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务必用心主动地探索、领悟和实践。在大学四年,要学习并领悟从一个被填充知识的人,变为自学知识的人。不能只会背诵,还务必要有明白的潜质——这包括举一反三的潜质,知其然也知其因此然的潜质,无师自通的潜质,等等。
该怎样培养自学潜质?很简单,你务必学习并领悟问“为什么”。在应试教育体系中,只要学习并领悟“什么”就能够及格了,但在大学里,必须要学“为什么”。当你真正明白一件事为什么如此时,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问“为什么”,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决心,随时发问,上课问、上网问、问同学、问兄弟姐妹……只有这样,你才真正学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潜质是从理论到实践的潜质。不好只知道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很多人进入社会才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的老板要求你掌握的知识。有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正有用的知识,只是生命中要用到的5%而已。
因此,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学以致用。例如,老师教了你怎样写英文,你要知道,怎样把英文技能应用到写一个真正的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样编程,你要知道,编程如何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真正的产品。
这需要在领悟时多问一个问题——“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时候十分不钟爱学数学,她觉得像指数之类的东西没有实际用处。直到有一天,我问她:“如果有100元钱,存在银行,每年10%的利息,10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当她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居然不是200元,而是259元的时候,她突然对数学有兴趣了,她想知道为什么。我当时就告诉她,指数,还有其他很多数学知识,都是十分有用的,关键在于融会贯通,知道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
第三种潜质是criticalthinking,也就是批判式思维的潜质。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意见,每个意见都值得了解和珍惜。不好被教条束缚,要学习并领悟用不一样的观点来看问题。
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毕业后进入了谷歌。谷歌是一家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家公司有十分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技术如何酷,如何难,如何难以被竞争对手效仿。但谷歌工程师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是个个性重视用户体验的人,十分在乎用户的感觉。他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如果用户不钟爱用,还是无法取得成功的。他在谷歌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正因公司里的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经常被淹没。那时,大部分用户体验设计师都会“识相”地做些强势、资深的工程师期望做的东西,但王俊煜执着地提出自我的想法,在三四款产品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得到了工程师的尊敬。批判式思维给了他信心,于是他决定加入创新工场,成为豌豆荚的共同创始人。这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王俊煜的故事说明,咱们不能只从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必须要尊重不一样的观点。
怎样样培养批判式思维潜质呢?推荐你们每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习并领悟问“为什么”,还要学习并领悟问“为什么不”。为什么必须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这会让你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本质。
我女儿以前参加辩论社时,她问父亲:“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应怎样选取我所支持的观点?”我给她的推荐是:“你永远要选取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她觉得很个性,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要去辩论它呢?按照我的话做了几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知己知彼,更容易取胜;透过变换视角,你必须会很惊讶:你原先不认可的观点其实也有必须的道理;最重要的是,你会真心明白并坚信多视角看问题的好处。这种练习能够让你更容易平衡不一样的观点,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如果你不期望在四年大学后成为应试机器,就就应多问“为什么”,“有什么用”,以及“为什么不”。这几个问题能帮忙你学到自学的潜质、实践的潜质和批判式思维的潜质。
不少大学毕业生都对我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很被动。”有一位同学说:“我的人际潜质不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人的注意,即便在社团,也不知道怎样跟别人建立关联。”
这种现象很自然。在应试教育的氛围中长大,你们可能很少有时刻,在领悟之外培养人际关联。我推荐你们利用大学四年,发奋提高自我的情商。
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潜质、将心比心的潜质以及得到别人信任的潜质。以后进入业界你就会发现,这些潜质都是十分重要的事,个性是得到别人信任的潜质,正因信任需要很多时刻来培养,但犯一次错就可能将其毁于一旦。
培养情商的第一步是培养友情。读大学时必须要交几个要好的兄弟姐妹。大学的友情不容易变质,往往能够受益终生。期望你们能将心比心,像好兄弟姐妹对待你一样对待好兄弟姐妹,成为你的好兄弟姐妹的好兄弟姐妹,与兄弟姐妹分享你的喜怒哀乐。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愉悦加倍。期望你们在大学四年交到一批真正的好兄弟姐妹。
第二,要培养自我的表达潜质,也就是口才。不好认为自我很聪明、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不善于表达,其实就等于一个不善于思考的人。
美国一位著名的创业家,pandora公司的创始人蒂姆·韦斯特格伦(timwestergren)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创业家,能够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那我会挑选‘口才’。”
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务必影响他周围的人,如投资者、顾客、用户等等。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能够更好地领导员工,能够让员工明白自我的愿景,能够激发员工的斗志和潜力。虽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我见到的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都有出色的表达潜质。口才不是学校里哪一门课程能够学到的,务必自我发奋锻炼。
第三,在校期间要多争取实习、实践的机会。大学四年,如果想成为一个受人钟爱、有魅力的人,就要多领悟团队合作。进入社会后,团队合作代表了一切,但在课堂里面,通常是不那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时的团队合作不就等于作弊了么?因此,在读书时必须要充分利用实习、实践的机会领悟、培养团队合作潜质。
“我听到的会忘掉,我看到的能记住,我做过的才真正明白。”这句话告诉咱们,务必去实践,才能明白一个团队是怎样工作、怎样设定目标、怎样到达目标的。只有领悟如何跟人协作,才能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潜质。
我在谷歌工作四年,在创新工场工作两年,在这6年的时刻里,我没有雇用过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因此,当明年暑假到来的时候,你们不好回家去玩一个暑假,而要去找实习的机会,正因暑假是少数难得的能够自我支配所有时刻的机会。
没有一个从未实习过的学生能够进入谷歌或创新工场。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课程并不真的了解企业需要什么。唯一掌握实际工作经验的方法就是去企业实习。如果找不到创新工场、谷歌、百度等好的公司去实习,你们能够去任何一家公司。能去一个对口的公司最好,不能也没问题。找不到技术公司,就找服务业,哪怕是到餐馆里端盘子都有价值。虽然你不会想端一辈子盘子,但端盘子的时候,你有机会跟周围的人接触,这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
除了实习,学生社团也是领悟处理人际关联的好地方。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参加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种十分好的领悟方式。
总之,提高情商的三个好办法是:培养友情,锻炼口才,争取实习机会。
如果在社团活动中犯错了怎样办?在争取工作机会时碰壁了怎样办?万一去百度应聘被拒绝了怎样办?万一他们嘲笑我怎样办?万一发现自我潜质不强,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怎样办?出现这些困惑都很正常。这时必须要用心主动,不好畏惧失败。
从大学第一天开始,你就务必从被动转向主动。要成为自我的主人,用心管理自我的学业甚至未来的计划。只有你能管理自我的未来,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这天的社会里,只有一个用心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我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的机会。遇到挫折时,绝不能消极甚至放下,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你不去做决定,也是在做决定——这只会让你成为一个被动的、消极的、不成功的人。
谈到犯错,咱们这个社会往往是不鼓励犯错的。但仔细想想,咱们每个人都失败了很多次。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的时候肯定跌倒过,你第一次张嘴说话的时候肯定说错过,你第一次游泳的时候也许差点儿被淹死,你第一次投篮肯定没有投进……但此刻这些事情你都会做了,正因你没有被失败打倒,从失败中学到更多。在我个人的职业生涯里,我学到的最大的教训、最好的经验都是来自于失败,而不是来自于成功。
乔布斯有一句话让我个性感动:“‘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生命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性命中重要的选取。正因几乎所有的事情,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东西。有时候人们会担心自我将会失去某些东西。记住你将要死去,这是我所知道的避免这个念头的最好办法。你已经了无牵挂,没有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心。”
浮躁和贪婪,这两种负面的人生态度,我在年轻人身上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更多是由环境因素造成的。在你们所处的环境中,有太多的不公平,有一些不诚信的人迅速致富,他们很不幸成为了部分年轻人效仿的偶像。
年轻人应当奋斗,但不好将侥幸致富作为你的动力。在这天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必须要脚踏实地,透过发奋领悟到达目标。
有一本名叫《异类》的书里告诉咱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差不多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最终成功的。莫扎特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才成为杰出的音乐家,比尔·盖茨大约练习了一万个小时编程才取得成功。
千万不好浮躁,不好认为能够侥幸得到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在创新工场,咱们投资了一个团队,团队的负责人叫小冯(化名),美国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对技术、产品都很有感觉,口才也十分好,被团队一致推为领导者。但他十分浮躁,认为自我什么都懂,能够驾驭整个团队,能够独立做商业计划。另外,他在业界小有名气,得到不少外界天使的认可和同龄人的追捧。但很不幸的是,他浮躁地期望能快速成功,快速出名。结果,他把更多的时刻花在怎样出风头上,而不是脚踏实地把产品做好。最后,团队的产品做得十分不成功。团队成员一个接一个离开,最后他自我也不得不离职。很不幸,一个完全有机会成功的人才,正因浮躁而功亏一篑。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深,创新工场之后应对创业者时,就常常会询问和考核这些创业者,确保他们做了务必的功课,把足够的时刻花在了产品方向上。而且,在相关领域里,创业者必须要懂得比咱们这些投资者多。如果你没有花苦功夫,懂得还没有咱们多,那咱们就不会投资你。
另一件浮躁的事情发生在某大学。一群学生发了一篇假新闻稿,说创新工场投资了他们的电影。他们期望利用这个新闻吸引眼球,并洋洋得意地等着创新工场出来辟谣。一旦辟谣,他们就能够把事情越搞越大。最后,即便大家知道了真相,他们也已经出名了。这是他们的如意算盘。但这种浮躁的人总会聪明反被聪明误。看到这种不诚信的做法,我认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个教训,于是,他们接到了咱们律师的电话。律师透过电话警告他们,如果不停止侵权,就起诉他们。随即,他们也收到了校领导的通知,禁止他们再继续胡闹。这个事情也是对那些浮躁的人的一个警醒。
创新工场以前思考投资一位名叫小高(化名)的创业者,他几乎拥有创业者需要的所有才华,不但懂技术、懂产品,而且有创业经验,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口才很好,十分自信,30出头。在咱们眼里,或者在任何风险投资者眼里,他都是一个需要追捧的创业者。小高跟咱们讲了他的创业计划,很让人激动,咱们当时恨不得就掏出支票来投资了。但我又问了几个问题。我问他:“这个计划多久能做出来?”他说:“四个月。”我是搞技术的,我知道这个产品没有一两年的时刻绝对做不出来。我又问他:“这个想法为什么和你在现公司做的业务十分相似?”他惊慌地回答:“不会不会的,咱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做出来必须是不一样的。”听了这两句话,我心里大概知道了,他可能打算从现公司偷窃一些源代码,另起炉灶打造自我的产品。
当时,创新工场有一位投资经理说:“开复啊,别这么较真,这些事情,不好问这么清楚。你问清楚了,大家都不好。他没说他是偷窃,咱们也没问,大家都不说,不就行了么?”听了这些话,我十分失望,我没有教育好创新工场的员工。于是,我在周末给创新工场的员工发了一封邮件:
咱们这天有缘聚在创新工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咱们不仅仅仅是为了一份工作和金钱,也期望做有好处的事情。
咱们不仅仅仅期望能成为顶尖早期风投,也期望能正面影响中国创业生态环境。
咱们不仅仅仅期望能够孵化顶尖企业,也期望能帮忙它们成为值得尊敬的品牌。
咱们不仅仅仅期望能扶持最能干的创业者,也期望培养德才兼备的创业者典范。
因此,当咱们看一个创业者时,咱们不能只关注他是否能成功和赚钱,是否聪明发奋,也要深度认识这个人,看看他是否有潜力成为值得尊重的好领导。如果一个创业者有诚信的问题,例如盗窃别人的代码,或践踏性骚扰他人。这样的一个人是绝对不能投的,无论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能赚多少钱。
作为创新工场,咱们的一举一动都代表了工场,无论是对平台员工,投资的公司,还是大众。如果咱们支持犯罪,咱们就是在犯罪。如果咱们投资邪恶,咱们就是邪恶。如果咱们容忍卑鄙,咱们就是卑鄙。
想创业的同学,必须不好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有实习经验,你也不会深入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给自我至少几年时刻,再去创业。最好的培训领悟方法是加入一家创业公司,逐步累计自我的实力、人脉。当你觉得自我积累够了的时候,再开始创业。
在豌豆荚团队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名叫崔瑾。她的经历最让人最感叹的一点是,她作为北大国际关联pro的毕业生,十分想领悟创业。她先是去申请百度的职位,当时百度才刚起步,没有适宜的职位,就跟她说,要来的话只能做前台。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她答应了。这天,崔瑾经过在百度、奥美、谷歌的积累,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这天能够成为豌豆荚的首席运营官,很大程度来自于毕业那一天的决定。她没有正因北大人可能会有的自豪感而拒绝理解一个前台的工作。她愿意从基层做起,虚心地领悟。
咱们投资的另一位创业者叫许朝军,他从清华大学毕业,先从chinaren干起,然后被收购进搜狐,又到了陈一舟的千橡,启动校园社交领域,最后负责整个人人网的运行。之后人人网成功上市,首日到达74亿美元的市值。许朝军在人人上市前离职,到了盛大,成为边锋的总裁。他是个十分能干的人,今年才30岁。这天他很成功,拿到了千万美元的投资,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做了点点网,崛起十分快。但我想讲的不是他有多成功,而是他有一个多么谦卑的第一天。在12年前,他从乡下来到北京,发现周围的人懂得都比他多。他傻傻地进了计算机系,却从来没摸过计算机。他周围的人在城里长大,基本都会编程。他告诉自我,必须要领悟、赶上这些人。他先领悟打字,但买不起键盘,就在纸做的键盘上练习打字。他没有电脑可用时,就在纸上编程。透过这些艰苦的训练,他成为了计算机高手,在很多著名企业里做得十分好。他从搜狐出来的时候,以前有风险投资家对他说:“你很厉害,在中国最早的社区chinaren做得这么好,搜狐收购后,23岁就成了技术总监,这简直前途无量。咱们想投一百万美金,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没想到,他说:“对不起,我还没有领悟到足够的知识。我此刻懂技术了,但我在运营、市场、用户方面还要继续领悟。
”然后,他就一次次参加不一样的企业,学习并领悟了他所需要的一切,最后才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创业做了点点网。
在脚踏实地的话题上,我想再分享一句乔布斯的座右铭:求知若饥,虚心若愚(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话不是乔布斯说的,是一个叫凯文·凯利(kevinkelly)的人写的,凯文·凯利是美国著名的科技预言家和科技作家,也是我十分尊敬的兄弟姐妹。我去年问他:“乔布斯从你那里学到了人生的座右铭,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话你是如何明白的?你可不能够用最简单、最容易懂的语言,阐述、诠释这四个英文字?”他是这么说的:“咱们务必了解自我的渺小,如果咱们不领悟,科技的发展速度会让咱们所有的一切在五年后被清空。因此,咱们务必用初学者谦虚的自觉,饥饿者渴望的求知态度来拥抱未来的知识。”期望大家都能记得这句话。
谦虚、渴望、脚踏实地、一步步地领悟,这样就能够避免成为浮躁、贪婪的你。
李开复演讲篇七
有关留学生最关注的择业、创业等话题,青年导师李开复怎么看?未来科技取代部分人力的趋势,留学生找工作的时候该如何应对?博士论文专注语音识别、互联网公司职业经理人开复老师,无疑在这方面有预测的权威。而经历17个月和癌症作斗争,开复老师又有哪些开悟?他会纵容女儿把摄影当成“富二代嗜好”吗?来看开复老师和学生们的互动。
留学生回国要尽快接地气。
q:留学生回国后如何尽快本地化?
l:无论就业还是创业,海归回到国内是同时加分也扣分的。优势是你们的英文好,学位高,受了很好的教育,有国际化视野等,但接地气方面,了解中国状况、人脉方面是扣分的。留学生在国内的人脉不该放弃,在英国(房源)结交的朋友未来也是潜在可加分的。如果你想知道国内的创业环境,我也来了,徐小平也来了,其实找到vc并不困难。如果你对某个产业有兴趣,你要花多点时间跟国内的产业保持联系。
q:留学生在海外和在国内创业的利弊各是什么?
l:如果回国创业,我强烈建议先融入环境。一些vc说海归不接地气,其实这是个短视的看法,留学的过程是给自己的一生充满养分。回去的一霎那可能有点脱节,我建议你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帮它做海外扩展、市场或者你专业相关的工作。熟悉状况后,一两年内就可以出来创业。除非你是技术型创业,在国内国外没有明显差别。
在海外创业,接地气会比较困难,你最好找个老外伙伴来帮你接地气,或者做个技术型公司。
q:留学生择业时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替代人力的冲击?
l:人工智能无论对蓝领还是白领都会取代部分人力。这也是未来世界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你可以想象,人们失业后可能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什么样的挑战。
任何机械式、重复式的,没有灌输独一无二思考的工作,都有危险。很多人不知道美联社90%的文章是机器写的。一个标准的翻译、记者,可能都会受挑战。翻译到人人影视字幕组的程度,就是不可替代的(也是创新工场的一项投资哦)。(大笑)任何有关情感、人情味、幽默感的劳动,像心理分析师,也是不可替代的。让你的工作不具有重复性,就是保护它不被取代的方法。
我的小女儿决定做摄影师。我给她分析,自动对焦技术一下可以拍1000张照片,回去再对焦,你们还有未来吗?业余者用instragram发的照片已经有你的八成(功力),用单反的人拍的也到你的九成了,全民都会摄影。全部给她分析完,她说,爸爸,但这就是我的最爱,我认为我就是能做到机器不能做的。然后,我就支持她。
讲了这么多机器会取代这取代那,最终,自己的最爱是最重要的。我相信,只要你做的是最爱,哪怕世界上只剩十份这种工作,你还是有机会得到它。
欧美式中国式两种创新可互补。
l:创新工场在硅谷有办公室,投了20多个美国(房源)项目。这意味着我们认为,中国式创新和欧美式创新有不一样并且值得互补的地方。
欧美尤其硅谷最具代表性的创业者,以突破式创新为梦想,希望颠覆商业模式,给用户全新的体验和惊喜,比如乔布斯的苹果。中国式创新是迭代式创新,一开始走小市场,了解用户,不断迭代,让产品越做越大,最后有了庞大的市场和用户群,用户对产品非常忠诚。当市场足够大时,尤其中国有6亿用户,赚钱可以推迟。
商业模式方面,欧美公司相对简单:我为你做产品和服务,你付我钱,天经地义。中国人就比较绕:我要让你永远爱上、依赖我的产品,一直不收费,总有一天我会找到迂回的方法收你的钱或一部分钱,甚至收别人的钱,总之要把用户群做大,满足用户需求,深度、快速理解执行。
我认为中国式的商业思维超过欧美。中国和欧美的合作是很自然的,欧美在做前人未做过的产品和服务方面有潜力,但中国公司会在如何寻找独特、巧妙的商业模式上、如何把用户量做大、不急于赚钱、不急于上市这些方面领先,双边有相当大的互补性。
人生低点是最好的学习机会。
l:每个人都会遇到相当多低点,但事过境迁回头看,每个低点都是人最好的学习机会。遇到低点,要有深深的信心,坚持过去以后一定是收获。
我的低点很多,比如微软告我,说我跳槽google不对。它要是把我告倒,我一辈子就完蛋了,这很低吧;比如得癌症,算低吧,也许生命就这么结束了。
遇到大事越多,意志力就越强。微软的官司我都碰到了,这算什么;癌症我都打败了,我还怕什么。你的每一个挫折都是学习的机会,也是增强意志力的机会。面临低点我就想,我只专注我能改变的,我不能改变的,多想无益。微软告我,我能做的就是让法官认知我没有做错任何事,跟律师合作,把所有我能挖到的证据和资讯挖出来,形成强有力的辩证。
官司google帮我埋单了,不过还是感觉孤军奋战,因为它没办法帮我解决输赢问题。我不会整天去看报纸报道,因为那个没完没了。那期间我坐飞机,掏出一本自己的杂志,想喝杯香槟放松,这时空服递给我一本杂志,我就在封面上……(全场爆笑)。
“从前我争分夺秒改变世界,
现在我学会让一切慢下来”
l:以前,我鼓励青年“跟随你的心,你可以改变世界”,“人生只有一次,要把握当下,分秒必争”。这是我前五十年的生命哲学。生病后,我有了新的体验,那就是纯粹这么做是不对的,要求每个人都去改变世界,是很无理的。每个人把自己做好,这个世界就已经很美好了,我们凭什么有这种傲慢,认为我可以改变世界?什么改变是更好?世界需要你来改变吗?这都是我们不可思议的傲慢。只要尽力把自己做好,做自己应做、爱做的事,对大部分人来说就很好。对有些人,活着是争取体验,要深深地活在当下,而不是改变世界。
我在台湾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说,哇你们家什么时候种了桂花,这么香。他说,早就种了,你来过我家三次,不知道吗。我发现他家后面阳明山的景好美,后院的摇椅好舒服。朋友说,这些从前统统都有。
女儿想做摄影师?
精明爸爸的如意算盘。
l:你不选择写code,工程,会计这些机会多的方向,有勇气、刻意选择了摄影这样不好找工作的,一定是在兴趣和天赋上有过人之处,有强烈的passion和渴望。
我对小女儿说,“读完书以后我就不养你咯”。我希望她不要依赖,不要把这个变成富二代嗜好,没有走该走的路。她有件事我很佩服。我们到任何一家餐馆吃饭,她脖子上总是挂着5磅重的相机,名片带在身上见人就发。跟人说你的baby很可爱,我帮ta拍张照吧。这里面有种“无论如何要完成我的梦想”的精神。
我们也没有逼她赚钱,但她说,爸爸你说了嘛,以后我要靠自己,我高中就可以赚钱啊。她给校刊拍照,一个同学收100块台币(合3元美金);在街头帮可爱的小动物小baby拍照,那些父母就会不好意思地说,好啊那你来我家拍吧。她自己的business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虽然我刚才讲,摄影技术慢慢会被业余者或机器追上,但在捕捉magicalmoment、构思上,我相信你们至少还有十年可以探索。
我大女儿学服装设计,这方面恐怕人工智能很难超越。所以我的一个如意算盘是,哪天大女儿可以雇小女儿,服装设计要拍model嘛。我给大女儿灌输,哪天你开了studio,我可以投资你,但是要带着妹妹一起玩。(全场爆笑)。
李开复演讲篇八
李开复。
很高兴与这么多刚刚入学的大学新生交流,今天的演讲,希望和大家讨论一下,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未来的你可能成为什么样子。
有人也许会问,我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并不确切地知道未来你们每个人会怎样。但请相信我,通过过去十几年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谷歌和微软,我了解我们雇用的每一个毕业生,我也了解来创新工场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一位年轻的创业者,还有在微博上留言、与我讨论互动的每一位年轻网友,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
我很喜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他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叫《圣诞欢歌》,故事讲的是一位本性善良,但因为受环境影响,变得非常小器、吝啬、刻薄的商人。他在平安夜被三个精灵分别带到了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场景,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并因此彻底醒悟,领会到生活的意义,决心改过自新,做个好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如能看到未来的你可能变成什么样,许多人也许就不会按照现在的方式去生活。四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四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一、寻找兴趣和天赋,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
去年,创新工场做校园招聘时,我们去了15所高校,给面试筛选出的顶尖计算机系毕业生发出了大约200份录取通知。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每个人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加入创新工场前,我不想误导任何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真正想做的一件事。”
既然是顶尖大学的顶尖学生,对这个问题就应该胸有成竹。如果你并非真正想创业,可能你就不适合加入创新工场,也许,你会在大企业或政府机构里得到更好的发展。
出乎我的意料,超过80%的顶尖毕业生给我的答案是:“不知道,没想过。”
这,就是一种迷茫。80%来创新工场申请工作并成功得到录取通知的人都没有认真想过这个问题,不知道创业是不是自己未来的道路。这个比例还是在顶尖学生中统计得到的。我在网上看到更多即将毕业的同学在发问,他们不知道专业不对口该怎么办,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每个疑问都透露出毕业生在毕业时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大学四年,必须要认清你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你必须摈弃过去一些错误的理解: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能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为什么认清自己的天赋如此重要?试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变成一个音乐家,他能取得多大的音乐成就?如果非要把贝多芬变成一名程序员,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找到天赋所在,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此外,找到自己的兴趣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会在吃饭、睡觉甚至洗澡时都在想着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难。
大学生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多尝试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还是去网上求知,花足够的时间去尝试、体验,努力寻找天赋和兴趣所在。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而放弃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拿我自己来说,我上大学时选修的课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选课前觉得可能有兴趣,上课后却发现非常枯燥,听得昏昏欲睡的课程,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美国政策、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等等。但我一点都不后悔花时间选这些课,因为这样的尝试会让人生的选择更少些。通过尝试,多划掉些可能的选项,这有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真正方向。
第二类课程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爱不释手的课程。爱上一门课程的感觉特别好,这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自己不喜欢的课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欢的是计算机相关的课程。
第三类课程学的时候很感兴趣,但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都是人生中积累的点点滴滴,也许未来有一天,你会把这些点点滴滴串联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自己对哲学很有兴趣,但自己并不想做哲学家。虽然没有直接的用途,哲学类的课程还是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如何认识人生的价值,也成了我一生的指南针。我还学了中国文学和英语写作,这对我的专业也没有直接用途。但我这几年出了五本书,其中至少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过中国文学、写作和哲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我学的中国近代史和国际关系等课程,也对我决定首次到中国工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我当时那些选课的决定,并不是刻意做出的。当时就是想试一试。对于第一种课程,发现自己不喜欢,就直接丢掉;对于第二种课程,发现自己爱上了它,就马上去追随;对于第三种喜欢但没用的课程,那就先留着,以后总归会把它串联起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李开复演讲篇九
尊敬的华委员长,朱部长、顾校长,各位嘉宾:
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前夕,来这边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想祝贺清华的百年校庆,清华在过去一百年为中国还有为世界贡献了非常多的人才,在我过去曾经工作过的每一个公司,从苹果、微软、google到今天的创新工场最主要的来自于清华,清华过去办校的成功,相信未来会走向自主创新,帮助中国的自主创新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今天来到这里,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创新工场也是在这栋楼启动的,在18个月前我创办了创新工场,也面对很多质疑,创业是不是要用教练式、孵化式的模式做出来,非常让我欣慰的在过去短短18个月里面我们一共做了28个投资,投资了28个公司,而这28个公司一共有六百位员工,他们这六百位员工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创业工作。其中至少一半已经有百万用户级的水平了,而且其中有好几家已经拿到了外部相当好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这28个公司在过去几个月中,申请了20个专利。当然讲了这么多,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绝对不代表任何的成功。但是至少我们把第一步能够走出来了,回顾过去18个月,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清华科技园,还有在座的徐主任、梅总对我们大力的支持,还有北京市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在过去这18个月中创业,还有再过去的2019年,在三个了不起的公司工作所得到的一些领悟,和这些领悟对今天的主题的一些启发。
其实我想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同样一个梦想,希望中国能够达到自主创新,希望能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品走向全世界,希望中国能够从一个制造强国走进一个创业的强国。经过过去18个月的反思和思考,还有再过去2019年在最一流的外企和最领先的美国创业者在一起工作,我想做的一些反思。我觉得其实谈这些创新创造创意创业,它们其中有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就是有关人才。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演讲,尤其15到20分钟不可能谈太多内容,有一个主题,大家今天想李开复讲了什么,马云(专栏)讲了什么,我希望这件事情是中国走向未来,创新创造创造之路,在人才方面还需要加强。虽然清华有很多进步,但在人才方面我们可以一起做得更好。
为什么人才在创新创造创业有这么重要呢?其实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很多成功是在制造业得到的成功,所以我们会用制造的思维来看事情。但在这个时代,他们生产的差别只有30%到50%,但是在信息时代,一个顶尖的人才和普通的人才他们的差距可能是一百倍,可能是一千倍,可能是一万倍,有时候一个顶尖人才他做的,你一千个普通人才也无法做到,一定要深度重视人才。
谈到人才,我可以谈一下在过去三个外企还有在创新工场我的一些看法和学习。人才首先是什么呢?是招募人才,招到最优秀的人才。我在几个外企学到了非常好的准则,有一句话,你招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团队的平均水平。比如有十个人,这个人比第十号要好,他过关了,但如果你在一个最优秀的重视人才的创新型的创业型的公司工作的话,你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团队不但没有退步,而在进步。
另外就是一很,一流的人会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会雇佣三流的人,因此你的公司有二流的人进来的时候,你的团队就在往三流走。一个一流的人他有足够的自信去找跟自己一样好的人,或者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强的人。因为我对自己非常有自信,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比较差的人,他会希望能找到他能驾驭的,听话的,守规矩的,没有想法的,服从的人,当你找一个二流的人进来的时候,他再找三流的人。还有不要相信雇佣者去雇佣的人,管理者有一个弊端,就是填满办公室,有人总比没人好。他就觉得我只有降低水平,才能快速填满办公室,因为这些人毕竟能做工作,作为你的创业者,你就要有魄力来保证你的经理都达到公司的水平,这一件事情不可以随便放权给你的经理做。在外国的企业已经被接受,但在中国的创业可能听起来比较新,我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论坛,能传播这么一个理念,在创新型的企业能够合适借用引用本地化这些先进的,而且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思想。
创新工场是怎么样运用这些方面吗?比如我们找一个非常棒的创业者,我们可能会跟他在一起见面三次五次,想尽办法跟他见面,我可以想到至少五个人,我和他们每个人吃过五顿饭。创新工场的六个月我长胖了很多,最近发展得很好,有很多伙伴帮我去吃饭,我才稍微瘦一点下来。但是五个人五顿饭非常重要,因为至少有两个来到我们这,其中有一个就是许朝军,也是在社交领域做得非常好,其实人就是要碰撞,这种三顾茅庐的做法,无论在微软苹果或者google都有使用,在创新工场也是。
对当届毕业生我们也同样重视,去年我至少给60个应届毕业生打电话,希望他们参加我们的公司,我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当你的孩子已经25岁了,读了接近20年的书了,父母应该放手放权来加入,我做的事情,我不是在抱怨,我认为都是值得的。我今年还会为60位甚至100位大学生跟他们交流,并不是要去说服或者是误导诱导他们来创新工场,而是帮他们找到合适他们的心理发展方向。如果那是创业或者是参与创业来学习,那就过来,如果是加入一个大公司我们也鼓励,所以这个是我认为对人才非常重要,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至少应该花在20%在挖掘新的人才的方面,在创新工场前期我至少花80%的精力。
下面谈一谈管理人才,人进来了怎么管理?首先我的建议不要管理,尤其不要管,因为我们要将心比心讲,作为公司领导你是聪明人,当30岁、50岁的人,当你25岁的时候你是喜欢什么样的领导,用你想被管理的办法去管理你的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聪明的人都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既然如此,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也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所以公司领导一定要记得要信任要放权。另外一个小公司越做越大,领导还要亲身亲历做每个决策,这个很糟糕,这样就阻止了你的优秀员工发展。当一个公司做大了以后,ceo的责任应该是打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负责公司的文化,还有把握公司发展的方向。在我现在看到中国各个领域,在座的马云先生在这方面至少从我们外部看到是做的特别优秀的。找到正确的人,把他们放到正确的位置,作为公司大领导你把文化还有公司环境管好,用他们想被管理的方法去管理他们。
还有人才进入了公司,他想得到的是什么?可能往往世俗的观点,人就是为了钱,为了出名,为了名利,其实不是的。那些最有才华的人深深地了解,当他年轻的时候能够学习,能够成长,能够得到培训,这个是远远比短期的名利更重要,而且就算你喜欢名利,你刚开始刚走出第一步的时候,这种学习培训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提供培训的机会,很多外企在中国号称一个人身上花五千美金培训一年,但是我们要看看哪个公司愿意真正去冒险,让一个年轻人去负责一个非常巨大的产品和方向,然后把赌注压在他身上,google最成功的产品gmail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说你就是这个项目的经理,他听到吓坏了,但他做得非常好。他也非常坦诚自己的错误,跟周围的人学习。
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也提出了参与创业,以后再主导创业这个概念。因为很多大学生都看着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认为是自己的偶像,想跟他们学习。我跟他们写了一封信,我相信你们未来会有很多是创业者,但是在大学学到的东西不能让你做到所有的准备,所以你要学会创业,你如果想学习创业,可以来一个小企业。所谓经过参与,经过学习,经过参与以后你才能学到怎么样去做创业。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希望提供的环境,就是在早期的公司里,一个毕业生刚加入,可能公司就五个人,每个人什么都得学,都得做,这个就间接地把每个人做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工作。
在大公司里面可能要六个月一年才能调到另外一个部门去学习,可能我们听过让一个人做ceo之前,先做销售再做市场,综合起来才能做领导。但在小公司里面,你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只有五个人的公司,你一定什么都会做,最后一定能学习到,很快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
最后我建议公司的领导要深深告诉所有的经理一个概念,公司的人才属于公司,不属于你。因为经理还有第二个弊病,第一个是填满办公室,第二个就是垄断人才。我有一个很棒的人我把他藏起来,怕被别人挖去了,但作为优秀的经理,让你知道人才在什么地方,微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微软的ceo每年有一本六百人的手册,入睡之前都要翻,会深度地理解这六百人的发展方向,当公司调人的时候就不会是一个垂直型的,而是可以整个公司来看最优秀的人才。
这些是我在三个跨国企业和创新工场所看到的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最后我想分享一下给清华也给所有学校几个建议。如果我们以人才为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创新创业创造,这个需要最棒的人才。我们在企业刚才谈了很多企业能做什么,最后我想谈的是高校能做什么,我希望高校能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实践。希望教授能放学生在暑期体验实践是什么,而不只是学书本上的知识。
第三我建议团队合作,在学校考试合作就是作弊了,但在企业里面团队失败了,个人第一名也没有用。
第四我希望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能够学习批判性思维,都问,我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都被允许去问,多被鼓励去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还有多让学生知道每一件事情不是只有一个看法,是有很多个观点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上99.9%的事情都是有不同观点,这个在高科技领域非常重要。
第五因为不是只有一个观点,我希望更多的老师会从传道解惑的老师走向一个教练型的老师,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不是盲从自己的思维。最后我建议,因为刚才谈到多元化的人才,综合性的人才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的领军人才,而综合性、多元化就代表对多领域的了解,帮助学生不要太多文理分明,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一种有点像国外博雅教育,更多能让学生跨领域的学生,比如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一起做一个项目,从中他们可以学习,可以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李开复演讲篇十
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可以说是中国最知名的公众人物之一了。他曾经在微软和谷歌都担任过高管,后来创办了风险投资机构创新工场。从微软时代开始,李开复就频繁地通过发表演讲来跟公众沟通。他的演讲对象包括政府官员、公司高管、自己的同事,以及很多年轻大学生。李开复说,“演讲”是最有效率的交流方式之一,也是人人都需要学会的交流方法。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李开复演讲的6大技巧,希望你喜欢。
成功的演讲,只有7%的内容是靠语言传递的,有38%是靠语调、语速等声音附加特质传递,还有55%是靠肢体语言传递,比如手势、动作、眼神交流等。
所以,演讲时,说话一定要有情感,而不是简单的拿着稿子照着念。李开复说:“挽救一个糟糕演讲内容的唯一方法,就是保持热情,这种情绪能遮掩99%的缺陷。”但是,也要注意,表现热情的方式,并不在于你的声音有多大,而在于你的语调有多真诚。
在演讲方式上,最好使用接近谈话的方式,语言要简单清晰,不要用复杂的句式,不要咬文嚼字。但是跟谈话时不同的是,很多人讲话时会下意识地用一些“嗯”“哦”这样的停顿词汇,这种缺点在演讲时会被放大。如果你需要思考,那就直接停顿,不要借用语气词。
此外,演讲时要注意节奏感,好的演讲者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停顿,什么时候声音应该放大,什么时候语气要加速等。
在开头方面,一个干净利索的。
开场白。
至关重要,首先介绍自己是谁,然后说自己的目的是什么。李开复说,很多人讲了半天,也许讲了很多段子、抖了各种包袱很搞笑,但是演讲完了你不会记得他演讲的目的是什么。
李开复举了自己的一个例子,有一次演讲时,他开头就说:“今天我要来讲一个非常认真而严肃的话题,就是你们以后失业后怎么办?”观众听到这句话马上就被吸引了,因为有了紧迫感和代入感,观众自然就会想要认真听你讲话。
结尾如果很草率的话,也会让演讲大大减分。有几种结尾的方式可供选择。第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是,重新强调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其中发人深省的观点;第二种方式是,如果没有好的选择,那就干脆戛然而止,直接说谢谢;第三种是愿景式结尾,比如李开复在一次谈人工智能主题的演讲结束时说:“在人工智能取代重复性工作后,人类终于重新有时间可以享受人文艺术的美好。”这个愿景式结尾,让大家不仅不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感到恐慌,反而产生了期待和想象。第四种是警句式结尾,比如马云演讲时,用“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绝大多数人死在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作为结束。
前面提到过,55%的演讲内容是靠非语言方式传达的,比如人的仪表、举止、语气等。公开演讲时,面部表情在演讲的大部分时间应该传递的意思是:我对这个事情很感兴趣,我说的内容很有价值,这个事情很重要。
在其他体态方面,眼神要向前看着听众,不要翻眼球,不要看向角落,也不要频繁地看电脑屏幕或者笔记。可以走动,但不要斜靠着东西说话,比如靠着讲桌。用手势能帮助表达,可以让演讲不太死板,但是要自然,不要刻意,手势要跟表达的意思匹配。面对很多听众时,可以适当夸张一点。不要手插裤兜,也不要显得坐立不安。
不要跟大家说自己很紧张,或者为自己的紧张道歉,那会让你失去自信;如果因为紧张而发抖,可以试着握拳,或者手扶着讲台,但手上不要拿讲稿,因为纸张会放大你身体的抖动;如果看听众的眼睛会让你紧张,那就看观众的头顶,观众不会发现的;如果演讲中间忘词了就直接跳过去,很可能根本不会有人注意的;停顿不是问题,不要害怕在演讲中停下来,停顿可以是你强调重点的机会。
多做练习就是最好的准备,练习越多,你的自信心就会越强,表现也会越好。练习时,可以请家人或者朋友当听众,演讲结束后请他们给出反馈,也可以自己对着镜子练。
另一种方法是,可以用录音或录像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演讲过程,然后通过回放来找到自我改进的方式。
李开复提醒说,每一次演讲都至少要练习两次,练习时也要确保自己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讲完所有内容。然后,如果担心自己在讲台上可能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可以准备一份打印出来的讲稿带进去,以防万一。
这样一方面可以缓和气氛,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你自己减压。在上台前做几次深呼吸,可以降低血压,让头脑清醒。放松脸上的肌肉,张大再闭紧眼睛和嘴,但是要注意别让其他人看到。
最后,李开复总结说:“演讲绝不是朋友间的闲聊,是一种受过训练后的表演。因此只要进行刻意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完成一场80分的演讲。但是请永远记住:所有的技巧都代替不了内容和思想本身。你要表达的观点永远凌驾于所有的技巧之上。”
李开复演讲篇十一
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握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你在大学毕业的时候,才会真正拥有一片充满自信的天空。
我很喜欢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他写过一部短篇小说叫《圣诞欢歌》,故事讲的是一位本性善良,但因为受环境影响,变得非常小器、吝啬、刻薄的商人,他在平安夜被三个精灵分别带到了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生活场景,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并因此彻底醒悟,领会到生活的意义,决心改过自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假如能看到未来的你可能变成什么样,许多人也许就不会按照现在的方式去生活。四年后,你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困惑,可能陷入迷茫,也可能发现,你们距离自己的目标还存在许多不足。未雨绸缪,如果想避免四年后的困惑和迷茫,就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努力提高自己。
寻找兴趣和天赋,避免成为迷茫、困惑的人。
大学四年,必须要认清你自己,弄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特别要知道,自己的兴趣在哪里,天赋在哪里。
你必须摈弃过去一些错误的理解: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件事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能决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或者,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
为什么认清自己的天赋如此重要?试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变成一个音乐家,他能取得多大的音乐成就?如果非要把贝多芬变成一名程序员,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行。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只有找到天赋所在,才能把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此外,找到自己的兴趣也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如果做的事情是自己最喜欢的事,那么你会在吃饭、睡觉甚至洗澡时都在想着这件事,想不成功都很难。大学生该怎样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的建议非常简单:多尝试!多尝试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
当然,求知不能太功利。千万不要因为你的某个职业规划,就只去学那些“用得上、有帮助”的技能,而放弃那些你可能有兴趣或有天赋的领域。否则,你可能会错失心中真正喜爱的事情。史蒂夫?乔布斯(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曾经说:“我们的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史蒂夫?乔布斯还说:“你在憧憬未来时不可能将以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过去时将它们串连起来。所以你必须相信,当前积累的点点滴滴,会在你未来的某一天串连起来。你必须相信某些东西——你的勇气、目的、生命、因缘等——相信它们会串联起你的生命,这会让你更加自信地追随你的心,甚至,这会指引你不走寻常路,使你的生命与众不同。”
学会学习和思考,避免成为应试机器。
李开复演讲篇十二
李开复演讲观后感,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李开复演讲观后感,欢迎阅读!
以前就曾听说过李开复博士的许多事迹,但真正的开始崇敬他还是在上大学之后吧。
大一先后读过他的《给中国大学生的一封信》和《做最好的自己》,自己深深的折服于这位前辈、这位智者,感觉他为我的大学生活提供了一盏指明灯,让我不再彷徨、不再迷茫。
今天终于有机会能够见到自己的偶像,能够现场聆听这位智者、这位良师的教导,心中无比的兴奋和激动。
今天开复老师演讲的题目是“成长中的十个启发”。
每一个启发对于我来说真的也就是一次成长。
启发一:谦虚不失自信,自信不失谦虚。
开复老师带我们回顾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让人觉得原来智者的童年就昭示着他的未来会如此与众不同,更让我们感觉到了孩童时期的教育是多么的重要。
或许有人会因此就把他的成就归因于他的家庭,我却不这么认同。
是的,家庭对他的成长确实有非常大的作用,但我觉得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努力。
所以或许我们不具备开复老师那样的家庭环境,但我们也相信可以通过努力做得更好。
启发二:天赋就是兴趣,兴趣就是天赋。
听到这句话后,自己真的深深的被震撼了。
是的,我们缺乏的并不是天赋,而是原本我们应保持的兴趣。
开复老师通过自身学习数学和计算机的经历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让人深有感悟。
启发三:思考比传道更重要,观点比解惑更重要。
这是开复老师大学的系主任给他传递的一个观念,它深深的影响了开复老师,也深深的引起了我们的共鸣。
对于一个人的学习来说,思考是多么的重要,被人尊重的思考又是多么的重要。
启发四:我不同意你,但我支持你。
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看法、观点,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而要尊重对方的观点,尽管我们不同意,但至少也应支持。
真的很佩服说这句话的李开复的老师,谢谢您给了开复老师这么大的启迪,让我们也收获了这种广博的胸怀和崇高的人生态度。
启发五:挫折不是惩罚,而是学习的机会。
开复老师在开始的教学和工作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打击,他也曾经因此而消沉、抑郁。
但终究他从挫折的另一面看到了学习的机会,从而不断的进步,走向成功。
想想自己曾经因为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失意、就抱怨,是多么的不应该啊。
其实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挫折,它让我们多了一些学习的机会。
启发六:创新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
是的,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创新的时候,在创新成为人们近似盲目的追求的时候,能有这样一位智者洞察到这一点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啊!我们不能纸上谈兵,更多的要把自己的知识转化为社会需要的产品奉献给社会。
启发七: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知识的海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无限的。
开复老师就是这样的一直在学习着,他用自己不断增长着的智慧,建成了微软亚洲研究院,谷歌中国。
是的,对于开复老师求知是如此,对于我们岂不更是呢?
启发八:有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接受不可以改变的事情,用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
这是开复老师的座右铭,而现在它也是我的座右铭,相信它也是更多人的座右铭。
读懂这句话让我们变得睿智,变得旷达。
启发九:追随你的心,用它引领你的一生。
这是最令我震撼的一句话。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些想坚持的东西,追随我们最真实的内心,用它引领我们的一生,其他的难道不真的就是次要的吗?开复老师是一个追随自己心的人,所以他一然而然的做出自己的选择。
其实真正的人生不就应该如此吗?
启发十:真正的价值不是你拥有多少,而是你留下多少。
是的,当我们都在追求着金钱名利的时候,是不是真的忽略了真正价值的所在呢?我们又是否淹没在欲望的大海里呢?其实这也正如开复老师所说:真正富有的人不是最有钱的人而是欲望最小的人。
听完开复老师的演讲我心里久久的不能平静,曾经还以为自己已经长大了,不会再有什么彻底的的震撼了。
结果是自己错了,对话开复老师获得的不是彻底的震撼,而是穿越灵魂的`启迪。
自己收获的远远不止是这十个启发,更多的是对学习、对人生、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对国家……的感悟和思索。
之所以这样,不仅仅是因为开复老师那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充满幽默与哲理的演讲,更重要的是开复老师的那种至真至诚让我们充满感动,开复老师的那种由自身而得的启发让我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他不仅是我们的楷模,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他对我们当代中国大学生的那种关心和帮助,让我们超越了所有的障碍和距离,彼此心在一起。
谢谢您,开复老师。
感谢您为我们当代中国大学生所做的一切,感谢您不辞辛苦的来到我们学校,感谢您给予我们的引导、帮助和启迪。
或许您不知道,您的到来给予我们的不仅有您演讲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和启迪,还有的是您带给我们一种自信和自豪。
我们西农太需要向您这样的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名人的到来了,您带给我们一种心理上的振奋,让我们更加激情澎湃,充满动力。
追随你的心,用它来引领你的一生,或许你就可以改变世界。
书,犹药也。
一本好书,可以剖析我们的内心。
《做最好的自己》这本书作者是端木自在。
全书共分为七个部分,其中对我感触最深的有三个部分。
做一个自信的人。
也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重重挫折而深感困扰;也许我们会因为没有美丽的容颜而深感自卑;也许我们会因为没有同事工作表现那么优秀而深感失望;也许我们会因为没有一份舒适的工作而深深抱怨。
但当你拥有自信时,你会克服掉挫折,踏上成功的高峰;你不会再因为没有漂亮的脸蛋而自卑,你会发现,你的美丽源于自信。
你的善良,你的美好的心灵,原来是更高层次的美丽;你不会再因为没有同事表现优秀而失望,因为你发现,你所擅长的也许正是他们所不具备的,你拥有自己的潜质;你不会再因为没有舒适的工作而抱怨,因为你顿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你无可取代!所以,自信起来吧!是它,让我们学会了扬长避短;是它,让我们认识到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会为我们开启一扇窗。
自信,它是一缕阳光,温暖了我们受挫的心灵,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如果说自卑是红灯,阻挡我们前进的道路,那么自信就是绿灯,为我们前进的道路上提供了绿色保障。
所以,对待自己,做一个自信的人。
做一个踏实的人。
脚踏实地,是一种人生态度。
工作中,尤其是我们所从事的医疗工作中,更要求我们做一个踏实的人。
繁琐细腻的护理工作,需要我们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它没有捷径可走。
输血流程,发口服药流程,配置静脉点滴流程,核对医嘱流程等等。
这哪一点不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去完成?哪一点容得我们半点马虎懈怠?答案是:当然不可以!只有脚踏实地,认真负责,我们的工作才能安心,患者才能放心,医院才能拥有美好平安的明天。
所以对待工作,做一个踏实的人。
做一个热情的人。
也许你无法选择你的工作,出于责任心和一些其他因素而每天工作着;但是你有机会选择你的态度——对待你的工作,充满热情,让别人快乐,让自己快乐,活在热情的氛围中,你的每一天都会很美好。
用我们的热情去关爱世界,用我们的一双手,一颗心去感谢这个世界。
伸出热情的手,欣然捡起路边偶遇的垃圾,敞开热情的心扉去拥抱无助的患者。
也许日复一日忙碌的工作,让我们疲惫不堪,但当我们看到早起初升的太阳散发热情的光芒时;当我们在暖暖的冬日午后邀约三五个好友出去散心拍下那些拥有爱的照片时;当我们许久未见爸妈,再次探望看到他们爱的眼神时……不觉得那都是生活所赐予我们的幸福吗?所以,当你累时,请允许自己歇一歇。
一杯热咖啡,一本正能量的书,一首优美动听的旋律,一场励志的电影……都会让你重燃生活的热情。
用热情浇灌你的生活吧!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相信幸福就会不期而遇。
带上热情上路吧!沿途欣赏美丽的风景,去收获爱的果实。
所以,对待生活,做一个热情的人。
人生,无论怎样,请允许你做最好的自己:充满自信,踏实工作,热情生活。
树的方向,由风决定。
相信我们的方向,由自己决定。
做最好的自己,生活快乐,幸福前行!
我对开复伯伯并不感冒,以前基本只晓得他写了本黄书,好像是谷歌的什么人。
天时决定
本来只在寝室看直播,听着一刚周杰伦似的台湾腔,了解他苹果、微软、谷歌的经历,赫
然一想,此君三个帝国的涉猎,大概是比唐骏君还要得瑟一点的,于是便觉得还是在结束
前去现场拜一下,求沾仙气。
听闻开复还将开赴南大、浙大,可见兴许是创新工场新一轮
招兵买马之时机,有意之师当断此际啊。
1、李开复是一个比较自私的人,凡事基本只站在自己利益角度考虑问题,他还力劝童鞋们
以后到了一定时候觉得在某个位子上不进了就考虑那啥。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高连长对许三多说的话,“七连,不过是你混过的一个地方!”
2、李开复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牛逼男。
因为天然的台湾腔的美语永远是那么好听,给人一种谈吐优雅的感觉。开复伯伯说和美国总统一起上政治课的时候两个人从来不听,不晓得最新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有何感想。
3、李开复是一个心里只装着苹果的人。
整个过程,貌似他提了不下25次乔布斯,好像就说了2次比尔盖茨,还都是附带的,囧。谷歌的高层只字未提。微软谷歌,你们还打毛的官司啊?人家生是台湾人,死是苹果鬼。
4、李开复是一个中国人,很爱国。
说到自己因为遵从父亲的遗愿,一定要为祖国做些什么而毅然回国的时候,台下一片掌声。非常好。和谐。
5、李开复是一个毫不势利的人。
来交大,通篇不提交大一个字的“好”,只称为理工科学校。只论特色,不讲优点,这个好。
被微软搞到和谷歌私奔似的地步的原因么?
6、李开复是一个很洋化的人。
虽然自曝能够谷歌出论语妙句在文章里时不时来上几段精品
文言文,不过通篇引用基本全是洋文。
好吧,虽然俺也承认live as if you would die t
充分说明了过早的海外留学背景是不可能弥补中华五千年文化积淀下传统教育所造就的成
色的。
这是每一个早年教育均在国内,意图留学一段时间的人在中国的优势,要好好珍惜
7、李开复是一个很会把理工和人文结合起来的人。
他说没有大学本科阶段主修政治的经历,就不会有后来和大学生们影响力颇大越发深刻和优秀的讨论。
其实开复大哥的演讲没什么特别创新的地方,不过侃侃而谈,倜傥的很,中间无冷场,基本在笑声,这是种境界。
李开复演讲篇十三
1月14日,身在台湾养病而久未露面的创新工场ceo李开复出现了。和他从前在公开场合一样,李开复身穿一身笔挺的黑色西服,做了一场题为《数位革命:创新创业的黄金时代》的公开演讲。
据了解,9月,李开复通过微博透露自己身患淋巴肿瘤,此后,李开复在台湾接受化疗,检查出全身有20多处肿瘤。在台湾医疗期间,李开复一直通过视频会议方式跟创新工场员工沟通,处理公司事宜。创新工场新闻发言人王肇辉经常去台湾拜访李开复,并提醒其专心养病,暂时不要工作。
六大现象加速改变移动互联网。
一开场,李开复先讲起了tmt行业的变迁:已经经历了35年的pc时代改变了人们的办公方式,又通过互联网的串联起来,连接了人和内容,带来了电子商务和娱乐等的机会,并带动了约25亿台的设备的销售;而过去的5年是则移动互联网的爆发时期,带来了约60亿设备的增量,这一变化也意味着,在过去七分之一的时间下带来了超过3倍的成长。
在人们的生活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同时,经济也发生了转变。李开复举例,在股票市场可以看到,前,只有ibm占据了股市top10的位置,市值占比约7%;而现在top10的企业中,46%的市值都是由苹果、微软、谷歌、阿里巴巴四家公司创造。
值得注意的是,今天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中,不少都是十几年前、二三十几年前创立的公司,“20多年来,有四个公司迅速超越百年老店,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而且价值创造的速度非常快。”
而在这背后,李开复看到的是六个现象正在同时加速发生:第一是摩尔定律所带来的是计算成本的降低;第二个是电缆、基站等基础设施建设;第三是创业成本达到历史新低。“从硬件时代的几千万美元创业,到软件时代的几百万美元创业,到互联网时代的几十万美元创业,到今天的一次给几万美金创业,一部分创业者不需要自建工厂和制造,而是所有渠道互联网化,甚至连机房都不需要,3、5个人就可以创造巨大价值的公司。”
第四个现象则是企业在互联网的推动下非常快速的成长,例如,小米过去两年从几百万涨到6000多万台手机销售,如果没有互联网化小米是做不到的。
第五是有越来越多聪明的企业和投资人涌入市场。例如谷歌去年花了60多亿美元投资,fb作为一家营业额只有一百多亿的公司却花了200多亿做并购和投资,并在投了钱之后用所有的流量和用户去扶持所投企业的成长。
第六是不少聪明人、天才已经加入这一领域。“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大部分的聪明人介入同一个领域的时候,它的时代已经来临。”李开复对台下的年轻人调侃道:“回去告诉你们的父母亲,做医生真的不是最聪明的人一定要做的事情,至少在美国不是这样。”
未来所发生的变革不是产品的变革。
移动互联网正在爆发式增长并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但如果再往未来五年看,李开复认为,现在的变化或许微不足道。
例如,未来带来爆发式增长的将会是在iot(物联网)、车联网、可穿戴设备等,这也将带动约400亿台相关设备的增长。
李开复预计,一大变化在于未来所发生的变革不是产品的变革。“如果只是在想车会不会电子化,电视是不是智能化,那你想错了。”
他以汽车为例,“从电子车到uber到地图和生活服务,未来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如果有想象力一点,未来的整个运输模式都会改变。不久的将来应该可以看到,一个汽车没有驾驶,没有驾驶,它会在你需要的时候带你去你想去的地方。所以如果还在想你计程车哪个什么事,地铁什么事,都有点out了,要往前想。”
“一些我们认为的危机,事实上都被巨大的变革彻底改变了。”李开复说。从前人们担心石油不够用,但现在现在很多汽车已经不需要汽油;而如果再回到1前看,纽约市最大的问题是马粪怎么丢,但最后解决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给马吃什么让它少拉一点粪便,而是有了汽车,今天汽油问题也是这样化解。
“未来我们的生活、娱乐、居住等等方方面面都会被彻底颠覆,绝对不能用过去的方法去想未来。”李开复说,这就像今天的iphone不是一个ipod连上一个诺基亚就能出来,今天的互联网也不是把每一个报纸扫描放上去就成了。
而对于火热的大数据不是一堆数据上传,而是数据加上场景和学习,带来的对趋势的洞察、预测和建议。“例如,未来的电脑应该比你先知道你今天想去哪儿、想吃什么、去哪里玩。就像过去每个公司都需要互联网化,现在每个公司也都需要变成大数据公司。”
第三个变化发生在iot,“未来的iot不是硬件公司发明出来的,而是需要有颠覆式思维的公司发明出来。”李开复认为,人类总会高估这一两年做什么,而是低估了5年之后发生什么,“虽然现在我不知道最后哪类iot产品会脱颖而出,但全世界创业者会告诉我们在哪儿。”
第四个变化则是,在快速成长的经济体,你的基础设施越强,你的包袱也越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在电子支付领域超越了美国,美国的信用卡体系太强了,创业者可以去找某个国家落后的地方,那是生机的存在。
他举例,在非洲肯尼亚因为银行的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完善,所以移动支付反而更快,而大的银行则在用户忠诚度方面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第五个变化是,“如果你想把握未来,多和年轻人接触”。李开复透露,除了google之外,几乎每一个最新的应用都是自己的女儿告诉他。“未来这一趋势会更加严重。今天十岁十五岁的孩子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成长的,未来的内容是他们所创造。”李开复说。
投资“风口”转向。
伴随着未来移动互联网市场的改变,李开复判断,未来的投资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他认为,第一个变化是公司越来越值钱。在美国,过去四年时间里企业的每一轮融资的价值翻了一倍,中国可能还不止,这带来了很多赚到到第一桶金的创业者。
而接下来,那些赚到第一桶金的创业者,其中一些继续创业或者去做天使投资。李开复称,“在美国最棒的投资者就是年轻创业者,它们动手过,知道创业企业怎么成长、怎么做,美国有1万个这样的人,中国也是,他们会是未来的投资明星。”
这也意味着,那些传统的加速器和孵化器慢慢也需要改变了。“因为加速器和孵化器要和年轻的天使竞争,它们必须要有自己的专长,一个通用的孵化器未来的路会越走越难。”李开复预计。
第三个变化则是,谷歌、百度、腾讯、fb等巨头都在花大钱疯狂投资。
“这背后是‘创新者的窘境’。”李开复解读,这些巨头非常清楚地看到了一个公司曾经创新创造的巨大价值,却越来越难以颠覆自己,无法放下过去的积累。而企业要想维持创新和永续经营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它们砸巨大的钱让自己伟大的时间可以再多延续几年。
“未来属于创新者和小公司,而大公司扮演的角色就是砸更多的钱拥有创新公司股份。总有一天下一个颠覆者来了,至少那时候它们已经延续最久,赚够了。”李开复说。
例如,不少创新公司在做的就是不断的推测一个狭窄领域的用户想要什么,不断地把这一领域越做越大,当发现用户的强大需求,狠狠砸钱进去,然后成为业界的领跑者。
“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在过去一年就烧掉24亿人民币,听起来可能有点疯狂,或许两家会死一家也不一定,但是在非常巨大的市场,领跑者的优势非常显著和巨大,所以砸钱是一个值得的赌注。”李开复说。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vc的压力变得非常大,因为前有创业者天使,后有互联网巨头投资,vc们很难和它们竞争。
第四点投资方面的变化,是未来上市的市场会面临巨大危机。
“因为上市需要要财务透明、各种代价、股东会啰嗦,每季度发布财报的压力,但如果可以在私募市场融资10亿、20亿美元的钱,员工激励的问题也有途径解决,大家都不想上市了。股市吸引这些钱会越来越困难。”
这又引发了一个问题——普通投资人赚钱越来越难了。“过去你可以买微软股票赚个20倍、30倍,但买google、facebook赚不到这么多了,如果去买下一个上市公司如uber、小米,上市以后有正常的回报就不错了,它的几十倍回报都被有钱人赚去了,普通人怎么办呢?这是一个问号。”
但无论科技的趋势和投资的风向如何变化,有一个事情不会变。“最终最棒的投资人,不是最有钱的,一定是要有该领域的专长、很大的空间和非常乐意帮助创业者的那群人。”李开复说。
李开复演讲篇十四
李嘉诚(1920xx年7月29日—),汉族,出生于广东潮州潮安,祖籍福建莆田,现任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及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主席。以下是本站小编整理了李嘉诚的深圳演讲:打工是最愚蠢的投资,希望对你有帮助。
尊敬的华委员长,朱部长、顾校长,各位嘉宾,今天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在清华百年校庆的前夕,来这边分享一下我的看法。首先我想祝贺清华的百年校庆,清华在过去一百年为中国还有为世界贡献了非常多的人才,在我过去曾经工作过的每一个公司,从苹果、微软、google到今天的创新工场最主要的来自于清华,清华过去办校的成功,相信未来会走向自主创新,帮助中国的自主创新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今天来到这里,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创新工场也是在这栋楼启动的,在18个月前我创办了创新工场,也面对很多质疑,创业是不是要用教练式、孵化式的模式做出来,非常让我欣慰的在过去短短18个月里面我们一共做了28个投资,投资了28个公司,而这28个公司一共有六百位员工,他们这六百位员工做了非常多的创新创业工作。其中至少一半已经有百万用户级的水平了,而且其中有好几家已经拿到了外部相当好的投资,最重要的是这28个公司在过去几个月中,申请了20个专利。当然讲了这么多,我们知道这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标志,绝对不代表任何的成功。但是至少我们把第一步能够走出来了,回顾过去18个月,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清华科技园,还有在座的徐主任、梅总对我们大力的支持,还有北京市政府对我们的支持。今天我想分享的是在过去这18个月中创业,还有再过去的20xx年,在三个了不起的公司工作所得到的一些领悟,和这些领悟对今天的主题的一些启发。其实我想今天在座的每一位都有同样一个梦想,希望中国能够达到自主创新,希望能有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产品走向全世界,希望中国能够从一个制造强国走进一个创业的强国。经过过去18个月的反思和思考,还有再过去20xx年在最一流的外企和最领先的美国创业者在一起工作,我想做的一些反思。我觉得其实谈这些创新创造创意创业,它们其中有最核心的一个思想,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就是有关人才。因为我觉得任何一个演讲,尤其15到20分钟不可能谈太多内容,有一个主题,大家今天想李开复讲了什么,马云(专栏)讲了什么,我希望这件事情是中国走向未来,创新创造创造之路,在人才方面还需要加强。虽然清华有很多进步,但在人才方面我们可以一起做得更好。
为什么人才在创新创造创业有这么重要呢?其实今天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很多成功是在制造业得到的成功,所以我们会用制造的思维来看事情。但在这个时代,他们生产的差别只有30%到50%,但是在信息时代,一个顶尖的人才和普通的人才他们的差距可能是一百倍,可能是一千倍,可能是一万倍,有时候一个顶尖人才他做的,你一千个普通人才也无法做到,一定要深度重视人才。
谈到人才,我可以谈一下在过去三个外企还有在创新工场我的一些看法和学习。人才首先是什么呢?是招募人才,招到最优秀的人才。我在几个外企学到了非常好的准则,有一句话,你招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提升团队的平均水平。比如有十个人,这个人比第十号要好,他过关了,但如果你在一个最优秀的重视人才的创新型的创业型的公司工作的话,你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团队不但没有退步,而在进步。
另外就是一很,一流的人会雇佣一流的人,二流的人会雇佣三流的人,因此你的公司有二流的人进来的时候,你的团队就在往三流走。一个一流的人他有足够的自信去找跟自己一样好的人,或者在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强的人。因为我对自己非常有自信,一个普通的人,一个比较差的人,他会希望能找到他能驾驭的,听话的,守规矩的,没有想法的,服从的人,当你找一个二流的人进来的时候,他再找三流的人。还有不要相信雇佣者去雇佣的人,管理者有一个弊端,就是填满办公室,有人总比没人好。他就觉得我只有降低水平,才能快速填满办公室,因为这些人毕竟能做工作,作为你的创业者,你就要有魄力来保证你的经理都达到公司的水平,这一件事情不可以随便放权给你的经理做。在外国的企业已经被接受,但在中国的创业可能听起来比较新,我希望通过今天这样一个论坛,能传播这么一个理念,在创新型的企业能够合适借用引用本地化这些先进的,而且我认为是有道理的思想。
创新工场是怎么样运用这些方面吗?比如我们找一个非常棒的创业者,我们可能会跟他在一起见面三次五次,想尽办法跟他见面,我可以想到至少五个人,我和他们每个人吃过五顿饭。创新工场的六个月我长胖了很多,最近发展得很好,有很多伙伴帮我去吃饭,我才稍微瘦一点下来。但是五个人五顿饭非常重要,因为至少有两个来到我们这,其中有一个就是许朝军,也是在社交领域做得非常好,其实人就是要碰撞,这种三顾茅庐的做法,无论在微软苹果或者google都有使用,在创新工场也是。
对当届毕业生我们也同样重视,去年我至少给60个应届毕业生打电话,希望他们参加我们的公司,我给他们的家长打电话,当你的孩子已经25岁了,读了接近20xx年的书了,父母应该放手放权来加入,我做的事情,我不是在抱怨,我认为都是值得的。我今年还会为60位甚至100位大学生跟他们交流,并不是要去说服或者是误导诱导他们来创新工场,而是帮他们找到合适他们的心理发展方向。如果那是创业或者是参与创业来学习,那就过来,如果是加入一个大公司我们也鼓励,所以这个是我认为对人才非常重要,非常值得做的一件事情。我觉得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至少应该花在20%在挖掘新的人才的方面,在创新工场前期我至少花80%的精力。
下面谈一谈管理人才,人进来了怎么管理?首先我的建议不要管理,尤其不要管,因为我们要将心比心讲,作为公司领导你是聪明人,当30岁、50岁的人,当你25岁的时候你是喜欢什么样的领导,用你想被管理的办法去管理你的团队,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聪明的人都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既然如此,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也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所以公司领导一定要记得要信任要放权。另外一个小公司越做越大,领导还要亲身亲历做每个决策,这个很糟糕,这样就阻止了你的优秀员工发展。当一个公司做大了以后,ceo的责任应该是打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负责公司的文化,还有把握公司发展的方向。在我现在看到中国各个领域,在座的马云先生在这方面至少从我们外部看到是做的特别优秀的。找到正确的人,把他们放到正确的位置,作为公司大领导你把文化还有公司环境管好,用他们想被管理的方法去管理他们。
还有人才进入了公司,他想得到的是什么?可能往往世俗的观点,人就是为了钱,为了出名,为了名利,其实不是的。那些最有才华的人深深地了解,当他年轻的时候能够学习,能够成长,能够得到培训,这个是远远比短期的名利更重要,而且就算你喜欢名利,你刚开始刚走出第一步的时候,这种学习培训还是最重要的。
所以作为一个公司的领导,我们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提供更多的机会,这不仅仅是提供培训的机会,很多外企在中国号称一个人身上花五千美金培训一年,但是我们要看看哪个公司愿意真正去冒险,让一个年轻人去负责一个非常巨大的产品和方向,然后把赌注压在他身上,google最成功的产品gmail就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说你就是这个项目的经理,他听到吓坏了,但他做得非常好。他也非常坦诚自己的错误,跟周围的人学习。
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也提出了参与创业,以后再主导创业这个概念。因为很多大学生都看着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认为是自己的偶像,想跟他们学习。我跟他们写了一封信,我相信你们未来会有很多是创业者,但是在大学学到的东西不能让你做到所有的准备,所以你要学会创业,你如果想学习创业,可以来一个小企业。所谓经过参与,经过学习,经过参与以后你才能学到怎么样去做创业。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希望提供的环境,就是在早期的公司里,一个毕业生刚加入,可能公司就五个人,每个人什么都得学,都得做,这个就间接地把每个人做了一个很好的培养工作。
在大公司里面可能要六个月一年才能调到另外一个部门去学习,可能我们听过让一个人做ceo之前,先做销售再做市场,综合起来才能做领导。但在小公司里面,你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只有五个人的公司,你一定什么都会做,最后一定能学习到,很快成为一个综合型人才。
最后我建议公司的领导要深深告诉所有的经理一个概念,公司的人才属于公司,不属于你。因为经理还有第二个弊病,第一个是填满办公室,第二个就是垄断人才。我有一个很棒的人我把他藏起来,怕被别人挖去了,但作为优秀的经理,让你知道人才在什么地方,微软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微软的ceo每年有一本六百人的手册,入睡之前都要翻,会深度地理解这六百人的发展方向,当公司调人的时候就不会是一个垂直型的,而是可以整个公司来看最优秀的人才。
这些是我在三个跨国企业和创新工场所看到的对人才培养的重要趋势,最后我想分享一下给清华也给所有学校几个建议。如果我们以人才为目的,最终的目的是创新创业创造,这个需要最棒的人才。我们在企业刚才谈了很多企业能做什么,最后我想谈的是高校能做什么,我希望高校能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因为只有学习才能有实践。希望教授能放学生在暑期体验实践是什么,而不只是学书本上的知识。
第三我建议团队合作,在学校考试合作就是作弊了,但在企业里面团队失败了,个人第一名也没有用。
第四我希望更多的学生有机会能够学习批判性思维,都问,我学这个东西有什么用,都被允许去问,多被鼓励去问,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能是这样,还有多让学生知道每一件事情不是只有一个看法,是有很多个观点来看世界。在这个世界上99.9%的事情都是有不同观点,这个在高科技领域非常重要。
第五因为不是只有一个观点,我希望更多的老师会从传道解惑的老师走向一个教练型的老师,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兴趣和方向,不是盲从自己的思维。最后我建议,因为刚才谈到多元化的人才,综合性的人才非常重要,尤其是企业的领军人才,而综合性、多元化就代表对多领域的了解,帮助学生不要太多文理分明,让更多的学生能体验一种有点像国外博雅教育,更多能让学生跨领域的学生,比如商学院和计算机学院在一起做一个项目,从中他们可以学习,可以成为综合性的人才。
最后祝贺清华百年校庆,希望我们一起帮助清华,帮助中国走到更好的未来一百年,能够达到创新创意创业这样一个目标。谢谢!
共
3
页,当前第。
1
页
1
2
3
李开复演讲篇十五
今天我讲的一个观点是,因为大家都是来自于比较贫困的家庭,很多父母亲都给予了很大的期望,在这里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在学校里面大家有老师照顾,有所谓的专家,所谓的讲师说规划该怎么做,但是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那些所谓的职业规划,规划十年二十年都是没有意义的,那只是为了骗钱,所以大家一定要追随自己的选择,不要去让别人规划你的道路。别人不会比你更了解自己,别人不可能会比你规划的更适合自己。甚至父母亲,他们绝对是无条件的爱你,但是他们很可能会用经过时了的眼光看待自己,来帮你们引导,不一定是合适的。老师一定也是会引导的,但是老师也可能是过时的。他认为你应该去工作,你应该去考研。这些都已经不对了,毕竟我们的国家在改变和发展。那么下面的时间我就用我自己的例子来分享一下我们的人生应该怎么走。
其实我想我的第一个大的人生的选择是上大学,在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修的是法律系,那个时候在美国最被认可的两个职业是律师和医生,父母认为,在社会里这两个职业挣钱虽说不是最多,但是挣钱比较多。社会也认定律师是一个比较赚钱的职业,医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以当我对我来说就跟你们进大学的时候对自己的专业是一样的,并没有太多的想过我该怎么做。但是读了一年以后,我发现那些法律相关的东西真的好枯燥,也在课堂上睡觉,将来做律师,就是在法治社会帮助人去运用法律,即便是一个杀人犯,他有罪,作为律师也要在法庭上为他做辩护,其实只有这样社会才能得到公平的发挥。但是我就觉得做律师好累。而且会觉得良心上的不平衡。所以当时也是“不务正业”,在学校学了好多的艺术、音乐、体育之类的课,后来当我接触到计算机的时候,我就感觉到这样的一个东西,不仅仅一个编程问题,这样的一台机器以及硬件和软件,在未来不久的时间里他是有可能他来模拟人的功能,有可能来帮助人扩建他们的思想,它有可能成为很好的工具。当时我就做了人生的第一个选择,如果说我要坚持当一个律师,那么不成功的话只能做一个差律师,及时做的还可以称得上是一个一般的律师,我也会觉得不快乐。所以我就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义无反顾的去选择,我想去改变这个世界,去挖掘去发现我存在的价值。
后来我进入了苹果公司,因为在计算机方面的技术我当时刚进去的时候还是一个程序员,一个设计开发者,直到有一天苹果的一个上司告诉我说,开复啊,我想让你当管理者,他说,你在公司里人缘其他方面都挺好,可以尝试一下做一个管理者。我当时就是一个设计员,也从来没想过要进入管理层,而且我在管理方面的知识并不是很了解,其实那天他并不是要求我给他答复,可以思考一下。但是我就几乎没什么犹豫地说好的。这是我人生的第二个选择。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仅仅需要高智商还要求有高情商,我之所以选择了进入管理层是因为我觉得,个人的贡献还是很小的,当然当你成功带领了一个团队之后再做出贡献的时候就会是一个比较大的贡献。
太不可思议,怎么说也他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我就觉得中国的青年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很不解。后来我就写了一封信,但是写信的时候也没想到会有多大的影响,而且我在准备发表之前还将信讲给了公司的董事会,他们讨论一下要不要将这封信发表出去,他们觉得如果发表出去造成影响会对会对公司的形象造成影响。他们后来告诉我说,还是不要发表了,哪怕是你演讲出来也好,发表还是就算了吧。因为他们看过信之后觉得我说的60%都是按照美国的思想,而我要告诉的对象是中国学生,不太合适。后来我回到家里,总觉得心里不舒服,因为信我都已经写出来了。总觉得应该发表,所以还是最后总决定把信发表出来。大家可以再《光明日报》上看到当时我发表的那封信——《给中国青年学生的一封信》,当然你会看到我在文章开头加了一句话:本文只是个人的想法,与公司的业务等无关。没想到后来反应还挺强烈,但也幸好,并没有出现危害公司的事情。再到后来,我就对中国青年学生有了更多的接触,也写了之后的第二封信、第三封信等。再后来有人说写几本书吧,我也就写了几本,前些年也做了些演讲,再到现在的微博的交流,都一直没有间断与大家的交流。但是我最想告诉大家的是:其实人生在世啊,不只是为了财富,还有你的兴趣,你的爱好,和你的发展。
(本段录音丢失不详细描述)再后来,中国确实发展的很快,我进行了又一次选择,我选择了退出微软,建立了现在的创新工厂,为那些年轻人提供创新的指导。
其实我的这些经历可以用乔布斯的话来总结。他说,人生的路就是一个个的点连起来画出的一条优美的曲线。我总结这句话就是有两个条件,一个是点,每个点都可以看做是你追随你自己的心做出选择的时候点出来的。第二,这条线是不可能事前画出来的,是不能规划的。因此看,那些有特别明确的规划的都是不可能的,因为在你选择的时候你是不知道会要发生什么,就像乔布斯,大家都不会想到乔布斯当年大学的时候选修了一门课——书法。也就是对历史上的书法有所学习。到了后来他在苹果,就觉得当时的那些字体不好看,就想到如果用户可以自己设定自己自想要的写法该多好,就进行开发研究了有关书法的程序,并获得了成功。这就是他的点。谁也没想到后来他会将书法运用进来,这就是说是不可预知的。因此,如果感觉自己应该跟着自己的心走一条新的路就勇敢的走下去,走出这条新(心)路。当然我说的追随自己的心是在重要的事情上面,不是说每天都追最自己心,你今天追个朋友,明天吃顿大餐,后天睡懒觉天天都追随自己的心,那就太糟糕了。所以大学里还是要踏踏实实学好每门课。我这三十年来也就是做了我自己比较重要的五六次选择,平均下来也就是五六年一次,当你40岁,50岁哪怕60岁的时候再回顾的时候,再把各个看似不相关的点连起来,就会感受到,我追随了自己的心。
在我就觉得人生中那个时候有那些想法很正常,在这种正常的心态之下呢,一定要有一股力量,不说是信仰吧,但是差不多,要相信自己会改变这个世界。
相关信息:
有关创业
建议我们不要创业。因为大学生高科技反面创业基本上是失败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相对来说,服务业行业成功的概率会高点儿。但是也不会很高。
看待自己有没有创业的能力
1、 是不是看得懂趋势。(例如优酷、雅虎的老板,他们看得懂趋势的时候已经40多岁了)
记住 势在先,人为重。
2、 是不是有经验和执行力
3、 是不是有非常深的专业知识以及自己是不是博学。
在此强调,开复先森建议我们大学生不要轻易创业!!!!千万不要轻易的去创业尤其是高科技产业!!!!! “创业失败几乎是必然的”
相关搜索书籍的网站
豆瓣(偏文艺)
知乎(科技与投资之类的)
整理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生 司晨阳
声明:
本文是根据本人录音、记录和回忆所整理出来,文字意思可能有所出入,并不是李开复先生的原文。因此如果因此产生纠纷与李开复先生无关,当然可能是因为本人有所更改造成,不顺之处敬请谅解。
我们都知道21世纪最有价值的是人才,是什么人才呢,就是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我想我这个演讲有一个很大的假设就是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与20世纪、19世纪有着很大的差别,因为21世纪有几个很重大的革命发生。在21世纪我们更多的工作是靠我们脑力的创造,是靠平等的竞争,已经没有国界的差别,世界被铲为平地,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可以和另外一个国家的人合作或者竞争,而他们都可以接触到、使用到、共享到同样的信息。不像过去,谁能独占信息他就能对另一个人或者对那个公司发挥相当大的价值。
今天的信息是因为共享才能发挥它真正的潜力。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选择,平等地竞争,他们会积极地去获取自己的信息,追求自己的兴趣。他们期望自己工作的公司采取的不再是控制式的管理,而是放权式的管理。因为在21世纪,一个人他是靠自己的脑力创造财富,他很聪明很有创意,他跟全世界每一个人平等地竞争,然后每一个人都有同样的信息,没有一个人会愿意在一个不公平的控制下做一个公司的齿轮。每个人都会希望发挥自己的潜能,他希望自己到一个公司工作,这个公司能够放权地让每一个员工做自己的事情。还有呢,21世纪什么都改变得非常快。你才认为说某某一个技术或者某某一个公司是很火热的,忽然一个新的技术或者一个新的公司已经出来了。这都是因为互联网,每个国家,每个领域之间的边界因此在不断地消除,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一起工作,竞争和合作。所以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之下,21世纪需要的不再是19、20世纪听话,没有自己意见,努力有毅力的所谓的蓝领或者白领工人,更需要的是我的演讲要谈到的7种人。
1.创新实践者——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 but useful innovation。
这7种人中的第1种是创新实践者。在今天谈到的所有人时,我都会引用一句我认为很好的话。那么第一句话是谁说得呢,是我说的。这句话跟创新有关,待会还会谈到。我想说的是在21世纪真正有价值的人是能够创新的人。他不是一个只会使用别人的方法做事情的人,他不是那种只会听话做事情的一颗棋子,一个齿轮。因为,在如今的竞争之下,一个公司唯一可以延续的竞争优势就是它的创新。任何东西都可以很容易地被模仿,只有创新很难被模仿。而创新一旦被模仿,你唯一的办法就是继续地创新。所以一批有生命力的能够持续创新的员工是唯一能够带给企业持续竞争力的财富。
你们可能会说,李开复是不是要讲google,讲其他科技公司要学计算机科学,要做最高深的研究这才是创新呢?其实不是的。在每一个领域都可以创新,也就是这些每一个不同领域的创新,让每一个工作变得多彩多姿。我可以举个例子。如果你在美国加州101公路硅谷段上开车,你可能会看到一个广告牌。整个广告牌上面没有公司名也没有任何广告词,只简简单单刷着“(在‘e’的数列中所能找到的第一个十位数质数).com”。很多在硅谷工作的聪明人开车看到了这个广告,他们回家就会去算,有些用计算机来算,有些用数学方法来推算,算出来答案以后登陆这个网站一看,发现另外有一个更难的题目。然后他们再做了这道题目,又会到达另外一个网站,就着样做了一个题目又一个题目,最后他们发现自己到了一个很特殊的网站,这个网站就是google的招聘网站。我们可以从这个例子看到,在google这样一个创新的公司,它的创新其实远远不止在于一个工程部门。你可以看到招聘,市场都是充满了创意的。
了。所以在这21世纪,光做一个创新者是不够的,要做一个创新实践者。这就回答了我上面那句话:what matters is not innovation, but useful innovation。只是为了创新而创新是没有意义的,要做有用的创新才是有意义的。
记得我在sci公司的时候,曾经犯过的一个最大的错误就是只想到创新,没有想到实践。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酷的三维浏览器,今天可能都还没有人在使用。当时,我们每次演示的时候,观众的下巴都会掉下来,说:哇,怎么会做这么酷的一个东西!但是我们忘记了这么酷的东西却是没有市场的。最后结果是相当的失败,让我也有了一个很惨痛的经验,尤其是当我看到一百多名员工失去他们工作的时候,让我下了一个决心,就是上面这句话。
我们虽然要创新,但是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而是为了做有用的事情而创新。我们如果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许多成功的人才,他们有些创新,有些实践,有些左脑发达,有些右脑发达。但是那些真正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人,我想他们不仅是创新者,也是实践者,比如说爱迪生,比尔盖茨,larry 和sergey,都是很好的例子。一个真正的创新实践者每一次在创新的时候都忘不了实践,在实践的时候也忘不了创新,这样的人,我想是21世纪不可缺少的人才。
2.跨领域合成者——what matters is not analysis but synthesis。
第2点呢,我想非常需要的是跨领域合成者。刚才听到了竺可桢学院,它本身是多学科的,强化班也是由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组成的。这点确实也是非常符合了所谓的合成者。相信在中国的未来,在全世界的未来,我们更需要的人才不只是那些把一个学科学得非常非常深的,而是那些把自己学科学好,同时能够与其他领域做一个跨领域结合的人才。原因其实非常简单,如果是世界上有1000种知识,这个知识本身你可以学得很深,但是两个人的知识通过交叉碰撞又可以产生新的知识,三个人的碰撞就能产生十亿个组合。
以计算机为例,如果你是学计算机的,又对心理学感兴趣,这样一个跨学科的合成,你可能对用户界面或者可用度测试会有一些贡献。所以,很多新的领域的产生,都是靠过去的两种学科所交叉碰撞出来的,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如果把一门学科学得太深了,可能会去钻牛角尖,反而失去创新实践的机会。真正重要的不是analysis,不是要分析得很深,而是synthesis,怎么样有合成的机会。
所以,对各位同学我的建议就是,当然读好你的专业是有必要的,但是同时要考虑下是否还有别的什么专业是你有兴趣的。这两个专业最新的思想能不能结合起来,做一些即有创意又可以实践的东西,这可能是最有成长空间的一些机会。
3.高情商合作者——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
第3种最需要的人是高情商合作者。eq is 9 times more important than iq,这句话来自daniel goleman的《eq》这本书。《eq》这本书谈到情商和智商的一些差别,还有哪个比较重要。他做了一个研究,找了几千个企业的领导者。他研究是什么因素让这些非常优秀的领导者和普通的领导者有所区别。他研究的结论最重要的差别不在于iq,而是比iq要更重要9倍的eq,即情商。
情商包括了怎样与人合作,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自觉,包括了对自己的一种管理,也包括了和别人团结合作以及社交的一些能力。eq的重要性在21世纪是非常显著的',因为在21世纪,我们需要全球的合作,需要跨领域的合成。比如说你学的是心理学,你要跟学计算机的人合作才能做得出用户界面。跨领域的合作,跨国度的合作,跨语言的合作,这些都是必须要的。所以,过去也许在很多的环境里面,你作为一个孤僻自傲的天才会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这个情况现在已经在大大地改变了。
过去,我曾在我的人才观里提到,在这个信息社会里,与过去的工业社会很大的一个差别就是信息社会最好的一个人才,一个程序员、一个科学家,可能比普通人生产力好个3倍、5倍、10倍或者20倍甚至更多。但是我想在这里补充的一句话就是说,即使他在技术方面好个多少倍,如果他是一个孤僻自傲、不能合作,甚至引起团队无法工作的人,那么他对这个团队,反而是一个负面的效果。
当我们做管理的时候,我们也必须考虑到,如果你要建立一个非常健康的团队,不管是在google工作还是未来的google camp,一定要在每个人很客观高情商地愿意与他人合作,尊敬别人的前提之下,才可能有很好的结果,尤其是在21世纪这样一个情商和合作是那么重要的世纪里面。所以,我对各位同学的建议是,在你可以抓住的每一个机会里,多参与社团工作,多建立一些与人合作的基础,无论是在上课,还是参与社团项目,或是暑期工作的机会。让自己除了读书之外,多做一个能够与人团结、合作、客观、尊敬别人、聆听别人的一个高情商的学生。
4.高效能沟通者——the man who can think and does not know how to express what he thinks is at the level of him who cannot think。
第4种人是高效能的沟通者。一个人如果有思想但是不能表达自己,他其实就是一个没有思想的人,这句话其实相当的有道理。我想在座很多理工科的同学以前可能认为只要有思想就够了,不过这句话告诉我们你只有思想不能沟通,其实你是没有思想的。这句话其实并没有夸张,在21世纪全世界都是信息的前提下,很好的信息传播渠道还是经过人。人怎么传播信息的,靠沟通。一个人他的沟通能力很好,他可以把一个很难懂的信息很好地传播给别人。一个人沟通能力很差,他就无法传播信息,因此别人可能看不起他,认为他没有思想。所以沟通能力是非常需要学习的。
这种沟通的能力怎么得到呢,我可以给同学们几个很好的建议。你沟通的时候一定要理解你的听众,你要知道你的听众在想什么,听众从你的讲话中能得到什么好处,即what’s in it for you。还有要注意说话的方式,不要用说教,而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当你与别人沟通的时候,你要先想好你主要要传达的message是什么,用听众能够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5.热爱工作者——if you find a job you love , you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
will never work a day in your life。我就跟他说谢谢你夸奖我们的孔夫子,不过我实在想不起来孔夫子说了这句话。
后来当天开车回家的时候我才想到可能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但是今天看起来,我认为可能这句英文的翻译还更贴切一些,在21世纪更能够被更多的人理解。因为如果你真的很爱你的工作,你就不是在工作了,你是在享受了。如果你是在享受的话,你一定会有更多的热情投入,更多的时间投入,更乐意去做更多的工作。到了星期五可能不想回家,到了星期天可能就想来上班了。那么你想比别人做得差可能都很困难。
我们能看到的是,如果你能找到你的最爱,你的一生都会过得比较快乐。所以各位同学,如果你们还没找到你们的最爱,我的建议是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多去尝试不同的事情。然后要理解你的专业和你的工作不见得是完全一样的。要多做咨询,了解有什么样的公司,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工作你毕业后可以从中选择。如果你在一个你喜欢的专业里面呢,珍惜它,好好地去找一份未来相应的工作。如果是在一个可以选择的十字路口,比如说考研,出国等等,这个时候你要好好地去选一个你真正喜欢的专业,而且也许把刚才谈到的跨领域合作的概念借鉴过来。并不是说我过去学的是一个不喜欢的专业,我就要从文科转到理科。也许你可以找到一个更好的跨越的台阶。如果你不喜欢你的专业呢,你也可以在这个专业里面尽量找一个大专业里面的小专业,也许是你比较喜欢的;或者你可以在一个你认为你比较喜欢的专业和你现在不喜欢的专业之间的交叉学科找一些机会。所以不管怎么样,最后能够找到你爱的事情,你就能发挥你的潜力,成为21世纪需要的热爱工作者。
6.积极主动者——in a few hundred years , 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those historians will see is that for the first time , people will have a choice. they will have to manage themselves。
第6种是积极主动者。这句话是peter drucker所说的。他说几百年之后,历史学家回顾今天,他们会说这个世纪里最重要的事情,不是互联网,而是人有了选择。有了选择就要积极主动,然后需要管理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这也就是我们从工业社会转变到现在的信息社会所发生的最重要的事情。一个积极主动者他对自己的一切一定要负责,因为如果你自己不在乎,没有别人会比你更在乎,没有人会比你更知道你想做什么。在来到大学之前,一切都是消极,由父母来决定的。进入大学之后,要开始对自己的一切负责。不去解决也是一种解决,不做决定其实也是一种决定,这个决定就是让自己走入一个消极而不是积极的方向。
在我出书的时候许多人喜欢让我把他们的座右铭写在书上,当我有时间的时候我也会尽量配合,但是有一句话我绝对是不写的,这句话就是沉默是金。因为在今天的环境里面,每个人需要合适地推销自己,让别人知道你的成果。因为如果你不表达,那其实别人就会认为你没有思想。当然,在适当的环境里,你才能做适当的表达,并不是要你抢别人的机会,也不是要你过分地做一个出头鸟。但是,如果你有一些想法有一些思想一定要表达出来。
camp的骨干。所以,如果你们在想,怎么挑到这四个学校的呢,很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我做巡回演讲的时候这是四个让我感触最深最积极主动的学校,最优秀的同学。所以这是一个活生生的今天在google camp成立的时候发生的例子。
我们可以看到正是因为当时有这么一批积极主动的同学让我们今天有机会在浙大成立这个google camp。积极主动者,他并不只是积极地等待机会,他还需要积极地把握机会,为自己创造机会。这点可能是中国的学生,中国的员工最需要常常提醒自己的地方。前一阵我们在中国差不多招了三十多个员工,工作了三四个月。有一天我们在聚会,他们就问我说:开复,你对我们这三十个刚开始的关门弟-子有什么建议没有。我的回答是:从技术方面,从对公司的理想、价值观认同以及努力方面,我都非常非常的满意。但是,如果要讲一点我希望你们未来可以做的更好的,我希望你们未来能够更加积极主动,要提出你们的想法。
最后我想讲的是乐观向上者。这句话来自美国的一个喜剧演员bill cosby,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常说一杯水是一半满的还是一半空的,其实要看你是继续把水注进杯子里,还是把水从杯子里面倒出去。如果你在继续注水的话,你会期望着水位上升;如果你在倒水的话,你会想到很快杯子就会空掉了。其实这告诉我们的是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乐观的人,还是一个悲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你会总告诉自己未来会更好。台湾有位企业家叫做张忠谋,他是台基电的董事长,他最近写了一篇文章,我觉得里面有些很有哲理的话。他有个朋友请他提几个字挂在墙上。然后张忠谋就跟他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是我随便帮你写几个字,然后他就写了“常想一二”这四个字。他朋友说什么叫“常想一二”呢。然后张忠谋就告诉他说,你没有听过吗?我们都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我要告诉你常想那剩下那一二比较如意的事情。他说他从小就看了很多大人物的传记,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凡是成功者都是受苦受难的。然后他们的生命几乎就是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的真实写照。但是他发现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们保持了正面的思考,通过“常想一二”,他们能够超越苦难。苦难对他们来说反而成了生命中最好的养料,为他们未来的成功做了良好的铺垫。
所以这些成功者在面对苦难时的坚持、乐观和勇气是最重要的。人生的如意或不如意,更重要的不是取决于人生的际遇而是思想的瞬间。所以,人生的真正品质取决于你有没有“常想一二”这种乐观的思维方式,观点反而比这个事实更重要。这是他很有哲理的一篇文章,我想你用google可以搜索得到。
其实在21世纪,还有很多其他的理由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因为21世纪是一个更实时善变的环境,我们尝试的事情会碰到很多很多的失败。我们都听到说google很酷,有一个20%的project,每一个人都有20%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做一个统计,我想一定会发现,这个20%自己想做的project绝大多数一定是失败的。如果你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能客观地说我学到了一个lesson有助于我做下一个项目时,那你很快就会处于一个非常沮丧的心态。所以google公司不但不惩罚失败,还鼓励每个人客观地从失败中爬起来。我们要有一种心态,要认为挫折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掉、员工失业等等失败的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超过了我在语音识别或者其他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所以一定要把握每一个失败的时候,让自己过渡好每一个痛苦的时期。然后要能有正面的思想,要站起来,要正视自己的错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
最后我做一个总结:在21世纪里面,我们需要认真读书的同学,但是我们更需要创新实践的人才。我们需要每一科的专才,但是我们更需要跨领域合成者。我们需要高智商的人,但是更需要高情商的人。我们需要每一个学生能够高效能地理解,但是未来你们更需要高效能地沟通。
毕业后,当然要找一个热门的工作,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热爱你的工作。不要再继续做一个只会被动听话的学生,而要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学生。不要只是做一个小心翼翼的人,而要做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李开复演讲篇十六
本文目录。
各位来宾:
大家好!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2)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
3)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4)要事为先-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no!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5)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6)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7)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返回目录。
今天分享这个故事,是“给未来的你”,希望你能看到未来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人可能会说,我未来称为什么养的人,开复怎么会知道呢?其实我不是确切地知道每个人未来会怎么样,但是你们要相信我,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和大学生的交流,在创新工场,google、微软这三个地方我们所雇佣的每个员工,我们招聘的每个毕业生,来申请项目希望得到投资的每位年轻的创业者,在微薄上留言的每位求助者,他们都是二十来岁,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未来的你。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如果今天是9月2日,xx年,我跟在座的各位会谈什么事情,你们心中的困惑又是什么,你们要发展成为的人在xx年的今天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这就是我想跟大家探讨的:xx年的你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我的演讲一共分4个部分。
1.首先我认为,有可能xx年你会成为一个迷茫困惑的人。
在创新工场去年做校招的时候,我们去了15所高校,找到了顶尖的计算机系毕业的学生,发出了200份offer,然后我一一打电话,看他们是否愿意加入创新工场,来学习创业。在说服他们之前,我不想误导任何的学生,所以我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会问:你有没有想过,在你人生的未来,创业是否是你想做的一件事情。当时我的想法是,既然是顶尖学校的顶尖学生,这个问题总应该想透宗应该知道答案吧?如果你不想创业,我可能就不希望你太努力地来创新工场,因为也许你会在一个大企业或者政府里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得到了许多回答。常见的回答有:
——啊?你真的是开复吗?是真的开复吗?
——这时80%的回答是,不知道,没想过。
今天我想跟大家将的是,你们这大学四年,有一件事要做好,就是认清你自己,要弄清楚你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且特别要知道你的兴趣在哪里,你的天赋在哪里。在你考虑这个事情之前,首先要知道你要清空的过去的一些错误的理解就是:这个事情跟别人认为你是谁,或别人想要你成为谁,丝毫没有关系。你周围的人,无论是同学、老师、家长,他们都不知道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甚至他们想要你成为的人很可能根本不是你自己真正想要成为的人。所以大学四年,其他都可以再学,但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自己的天赋。
为什么天赋如此重要?你想,如果我们非要把比尔·盖茨硬变成一个音乐家,硬要他去作曲,他能去成就微软吗?如果你把贝多芬这样一个人硬要他去编程,他有可能成为比尔·盖茨吗?肯定不是的,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你至少亏欠你自己的是让自己找到自己的天赋。这样你才能够把你自己的潜力发挥到极致。
另外我深深相信,找到自己的兴趣也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是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他吃饭、睡觉、洗澡都在想着这个事情,最后他不成功都会很奇怪。
那该怎么去找兴趣和天赋呢?我给你们的建议也很简单:多尝试。多尝试那些自己可能有兴趣的东西,无论是选修课程还是实习工作,无论是参加社团或者去网上求知。重点是你要给自己分配时间,努力去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可能存在的地方。还有,不要很刻意地去说,我未来要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我要很功利地去学某一个知识系统,因为这样做的话你可能就错失了你心中真正最爱做的事情。乔布斯曾经说,我们人生面临各种选择,应该追随我们的心。乔布斯还说,人生中的一些经历都像是一个个点,在人生未来某个阶段,我们都有机会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当你还没有画出你的曲线的时候,不要苛求每个点都在正确的位置,否则你可能就没有真正追随你的心。
我来演讲前,看了下我大学里选的课,发现有三种:一是选之前觉得可能有兴趣的,选了以后发现非常枯燥,上课都在睡觉,实际没有兴趣的,包括经济学,美国政治,欧洲文学,欧美文学,艺术经典,音乐经典,这几个都是我发现原来自己没有兴趣的。但是,我一点都不后悔花了时间选这些课,因为选之前以为自己有兴趣,选之后明白自己没兴趣,就让人生的选择划掉了一个,能多划掉些选择,这样的elimination也是一件好的事情。第二种是,上了几堂课,做了几次作业,就发现你爱上了它,这个感觉特别好,而且不可能第一次就撞上,我也是选了那么多发现自己不喜欢的课,才发现撞上了自己喜欢的课,也就是计算机。还有第三种可能发生的是,学完以后发现很有意思,但是不知道以后有什么用。这没有关系,就像乔布斯所说的,这些都是一个个的点,也许你的人生未来有一天会把这些点串起来。比如当时我发现,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学了没用,又不可能做哲学家,但我今天写的书和文章,如果有丝毫的哲理在里面,还是要感谢当时学的哲学。当时还学了中国文学,听起来也很荒谬,这个学计算机的人学文学干什么,就是有兴趣嘛,那毕业了有用吗?没用,但是我这几年出了5本书,至少还有两本非常畅销。如果没有学中国文学,很可能也不会有成为业余作家的李开复。另外也有一些其他课程对我也很有帮助,比如英语写作、国际关系,这些在google的四年确实蛮用得上的。
这些选课的决定,当时做的时候并不是刻意的。当时就觉得上一上。第一种发现不喜欢的,就扔掉,第二种是爱上的,就马上去追随它,第三种是喜欢但是没用的,那就先留着,以后终于会把它串起来。
我知道在座的许多同学说,你是站着说话不要疼,你在美国换专业选课之类都很轻松,我们在中国可不是这样的,很多是被限制的。确实中国有很多限制。但我跟你分享一个创新工场工友的故事。有一个很能干的工友名叫尚若辉(音),他毕业于一个排名非常靠后的大学,几乎最后,没人听过那所大学的名,因为父母亲说你学会计吧这个好找工作。但他学了才发现,没有兴趣,挂课,但他在网上浏览时发现,居然有一个方向叫用户体验设计,他特别感兴趣,怎么父母没告诉,怎么高考时没这么一个选择。但他没想这么多,就在网上交了各种相关的朋友,在网上上了各种课程,在论坛里发问,跟国内外的朋友交流,然后就发现自己原来有这方面的热情,也有这方面的天赋。然后居然发现自己在这个领域打工,半年之内赚了4万块,他的设计让人赞不绝口。但就在他发现非常开心的时候,悲剧发生了,以前只挂一两科,这个学期他挂了4科,因为他爱上了自己的兴趣。他跟父母做了沟通,他毕业以后不做会计,但他也尽力提升成绩,至少达到毕业的标准。父母看到这孩子在他感兴趣的领域还是不错的,就没有要求他了。他也就一边读书把成绩提起来,一边在新浪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之后又在创新工场找到了一个兼职的工作。然后一毕业就在创新工场投资的知乎团队哩,成为了整个团队的用户体验负责人。所以当你找到自己的最爱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会想魔术一样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再次分享一下乔布斯的一段。
名言。
:xx年斯坦福说:不要被信条所束缚,最重要的是拥有跟随直觉的勇气。你的内心和直觉多少已经知道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一个人。任何其他的事物都是次要的。
如果你对未来迷茫,希望你能把我时间,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样才不会迷茫。
2.成为应试机器的人。
所以,第二点我想建议的就是,不要成为应试教育的机器。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你们经过了xx年的应试教育,今天应该划上一个句点。我希望你们能逆转过去教育对你们所做的一切迫害,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考。
有关思考方面,一共有三种大学四年里你必须学会的学习的能力,这三种能力可以帮助你从应试的壳里飞出来:
第一种能力是自学的能力,这个特别重要,这点做不到,一切其他的大学教育都是白学了。读中学的时候,老师会一次一次重复当时上课的内容,但是进了大学以后,老师只能充当引路人,学生必须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实践。在这四年中你一定要从一个被告知知识的人,到一个能学会自己学习知识的人。要能做到这一点,你必须要有理解的能力,不能只有背诵的能力。这包括了举一反三的能力,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要能够无师自通,给你一本课本,你能把它看懂,做到这些,你就拥有自学的能力了。
那你可能要说,我从何开始才能具备自学的能力呢?唯一一件必须学会的事情,就是学会问为什么。因为在应试教育里面,只要学了“什么”就可以及格了,就可以背诵了,就可以考试了,但是在大学里面,你不能只学“什么”,一定要学“为什么”,当你理解了一件事情为什么是如此的,你才能再次把它推出来,你才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随时都要问为什么,上课问,去论坛问,上网问,问同学……一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懂了,学到了。
第二种能力是从理论到实践的能力。你学的每样知识,不要知识知道这个公式是什么,理论是什么,而且要知道在真实的工作中有什么用。因为你进入社会才会知道,以前学的会计、统计、哲学、文学之类,可能都不是你老板认为你最需要的知识。有人说:其实在大学里学到的真的有用的知识,只是你一生中要用的5%而已。所以更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这些知识怎么能够应用起来。老师教了你怎么写英文,你要知道怎么把这个英文应用到比如说写一个公关稿上。再比如,老师教了你怎么编程,你要理解这个编程怎么转换成商业价值,成为一个移动互联网产品。这些都需要你在学习时多问一个问题,就是“有什么用”。我记得我女儿小的时候非常反对学数学,认为像指数之类的东西都是没有用的。直到有一天,我告诉她会用指数,你就可以计算你的银行有多少钱。我问他,你如果有100块钱,每年10%的利息,xx年以后你会有多少钱。答案居然不是200块钱的时候,她就突然有兴趣了。她说,哇,怎么会有这么多钱?她想知道为什么。这时我就告诉她,指数是有用的,要学会融会贯通,知道怎么实践。
第三种能力叫做criticalthinking,就是批判式思维。每一件事情都有多方看法,不是只有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每一个意见都值得了解,都值得珍惜。不要被教条锁住,要学会用不同的观点来看问题。这里我也想讲一个创新工场的工友王俊煜的故事,他是北大元培班的高材生,然后进入了google,google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公司,但是这个公司是非常强烈的工程师文化,每做一个产品都想着这个技术能够多酷,能够多困难,能够多难让竞争对手抄袭,但是比较少去想,用户要这个东西有什么用。王俊煜也是一个特别喜欢做用户体验的人,特别在乎用户的感觉,而且深深地了解,一个产品不论技术有多难被抄袭,如果用户不喜欢还是不会去用的,他在google的时候就多次和人发生争执,在google的时候因为是工程师文化,他的声音有时候就会被淹没,但是他执着地提出他的想法,至少在两款产品上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并从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加入了创新工场,成为了豌豆夹这个产品的共同创始人,做出了非常好的产品,今天豌豆荚可能是创新工场投资的所有产品里,用户评价最高的一个。这证实了,我们不能只用一个方法来看问题,一定要尊重不同的观点。
怎么样培养这个criticalthinking呢?我建议你们以后碰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不但要学会问“为什么”,还要学会问“为什么不?”为什么一定是这样,为什么不可能是那样?这样可以让你更深的了解,有不同的方法来看问题。我女儿以前参加过辩论社,她问爸爸,我辩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选择。我给她的建议是,你永远要选择那个你不认可的观点。她听起来觉得很奇怪,我明明不认可这个观点,为什么我要去辩论它呢?多次之后,她慢慢了解了,当你去辩论你所不认可的观点时,会有很多好处:首先你会知道,有不止一个方法来看问题,其次,对方的辩论方向你已经了如指掌,辩论的时候好用,第三,辩论的对方也会知道,你居然这么有知识,两边都想得这么清楚,让你未来更能够平衡,更容易成为一个有批判式思维的思想家。
所以,如果你希望未来的四年不要成为一个应试机器,那就希望你多问问“为什么”,还有“为什么不”,还有“这又什么用”,这能够帮助你学到自学的能力,实践的能力,还有批判式思维的能力。
3.xx年在座的某位同学说,李老师,我感觉很孤独,我感觉很被动。有一位同学对我说,我的人际能力不够强,人际圈子小,又没有什么特长引起别人的注意,在社团也不知道怎么跟别人建立关系。这其实很自然,因为在应试教育的氛围长大,在过去的十几年,你们可能很少有时间,在学习之外,培养人际关系。
所以我会给你们建议:首先,在校的时候要多培养你们的情商。所谓情商,就是和别人交流的能力、将心比心的能力、得到别人信任的能力。以后进入业界你会发现,信任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信任这个东西需要很多时间来培养,但是犯一次错就可能毁于一旦。
如何跟你的朋友培养友情,我建议你们在读大学的时候一定要交几个要好的朋友。因为大学的友情往往是那种不变质的,可以受益一辈子的。希望你能将心比心,能像好朋友对待你一样对待好朋友,成为你的好朋友的好朋友。分享能让痛苦减半,分享能让快乐加倍。希望你们能在大学四年交到这么一批好朋友。
第二,我也希望你能很好地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就是口才。不要认为自己很聪明就很好、能够思考就足够了。希腊哲人说过,一个能够思考的人如果不能表达,等于一个不能狗思考的人。
另外我在网上看到美国一个创业家timwestergren,是很著名的互联网公司pandora的创世人,他说:如果我作为一个创业家,我能从上帝那里要求一样礼物,我会挑选口才。
如果一个创业者想要成功,他必须影响他周围的人,比如投资者、顾客、用户。一个有口才的创业者,可以更好地发掘公司的员工,可以让员工理解自己的愿景,可以激发你的员工的斗志和潜力。当然只有口才是不够的,但是我很惊讶我见到的每一个创业者都有这方面的才华。而口才不是在学校里任何课程可以学到的。所以口才、表达非常重要。
第三个最重要的建议是多争取学习实践的机会。在你大学这四年,如果你想突破,成为一个不那么内向的人,成为一个外向,受人喜欢,有魅力的人,你要多学习团队合作,因为你会发现,进入社会里面,团队的合作代表了一切,在课堂里面,是不那么鼓励团队合作的,考试的时候,如果团队合作,那不久作弊了么?如果想毕业之后有好的团队合作,在读书时一定要学习、培养。
“我听到的我会忘掉,我看到的也不会记住,我做过的我才真正明白。”必须去实践,才能真正明白一个团队是怎么工作的,是怎么定目标的,是怎么达到目标的,你会学习如何跟人协作,跟人协商,能够增加你的情商,提高与人沟通的能力。
我注意到,我在google工作四年,在创新工场2年,在这6年的时间里,我没有雇佣过任何一个没有实习经历的毕业生。所以明年暑假到来的时候,至少你们要答应我,不要回家去悠闲着玩一个暑假,因为暑假是你少数的难得的可以投入实习工作的机会。暑假是没有学业压力的,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把你的时间花在实习上面。没有一个没实习过的学生能够进入google或者创新工场。这代表了实习让你真正体会了社会要什么。毕竟学校和社会是脱节的。学校的老师、学校的课程并不真的了解在企业里我们需要什么。唯一的方法学到实际工作经验的机会就是暑假去实习。如果你找不到创新工场、google、百度这么好的公司实习,我的建议,去任何一个公司。去一个能对口的公司最好,不能对口的公司也没问题。技术公司找不到,找服务业,哪怕是到餐馆里段盘子,都有价值。虽然你不会想端盘子一辈子,但是你端盘子的时候,有机会跟周围的人,跟顾客、跟老板的接触会让你成为一个情商更高的人。除了实习之外,还有学生的社团,社团其实是一个微观的社会,所以参与社团是进入社会的一个非常好的学习的方式。
重复一下,如果想提高情商,我的三个建议:培养友情,培养口才,争取实习。
相关一点:如果在社团活动中犯错了怎么办?争取工作机会碰壁了怎么办?万一我去百度应聘被拒绝了怎么办?万一他们嘲笑我怎么办?万一我发现自己很不足怎么办?万一我发现周围的人都比我优秀怎么办?这个时候我一定要再次提醒你,积极主动,不要畏惧失败。从大学的第一天开始你就必须从被动转向主动。你一定要成为自己的主人,要积极地管理自己的学业甚至未来的事业计划。理由非常简单:只有你能管理你自己的未来,没有人比你更在乎你未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在今天的社会里,只有一个积极主动、不怕失败的人,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争环境中赢得成功。只有善于展示自己的人,才能在工作里得到最多和最少的机会。有的时候你可能回想,算了吧,别争取了吧,休息一下,多累呀。但是你不能放弃,你的被动其实就是弃权,而你不去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解决,不去做个决定,也是在做决定——你做的决定就是让你成为一个被动、消极、不成功的人。
谈到犯错,我们这个社会往往是不鼓励犯错的,甚至是惩罚犯错的。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个人都失败了很多次。你可能不记得,你第一次尝试走路的时候,你跌倒了,你第一次张嘴说话的时候,你说错了,你第一次游泳的时候,你可能快淹死了。你第一次投篮,肯定没有投进。但现在这些事情你都会做了,那是因为你没有因为失败而被打倒。你从失败中学习,失败中站起来,失败中学到更多。这也是我今天能跟大家分享的,我的任何成功,最大的我学到的教训都是来自失败,而不是来自于成功。
我们都非常尊敬的乔布斯先生最近身体不是特别的好,他有一句话让我特别感动,尤其在看到他身体越来越弱的时候:记住你们即将死去,这件事情帮助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生命中所有的荣誉。。。。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来真正重要的东西。
当你担心失败或失去什么东西的时候,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最好的解药。如果你能清空一切,你没理由不去做那些你必须做的事情。
4.未来的你可能是一个浮躁、贪婪的你。
这个我在年轻人中间一次又一次看到。这更多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因为环境中有很多不公平,有一些富翁迅速致富,不是每个最诚信的人都得到了最大的成功,有一些人非常贪婪,做的事情尼姑非常浮躁,但是他们依然成了亿万富翁。这些人很不幸成为了部分在座的你们的偶像,或者部分你们未来奋斗的动力。
奋斗是应该的,但是不要基于这种侥幸致富来作为你的动力。在今天的社会里,创业也好就业也好,一定要脚踏实地,一定要知道你在做什么,一定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学习,有一本书《异类》里面告诉我们每个了不起的大师都是经过一万个小时的练习才了不起的。莫扎特联系了1万个小时,比尔盖茨编程了1万个小时。千万不要浮躁,不要认为可以得到侥幸的成功,那种侥幸的成功即便得到了,可能也是短暂的。就算不是短暂的,也是不值得的。
这里我分享一个故事,隐去主人公的名,用假名。在创新工场,我们投资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的负责人叫小凤(化名),她是名校毕业,才华横溢,很聪明,对技术对产品都很有感觉,而且口才非常好。因为她自己在表面上非常光鲜,她被团队一致推为团队的负责人。但她非常浮躁,认为自己什么都懂,认为自己可以驾驭整个团队,认为自己可以做商业计划,甚至我们都相信了她自己的说法。但很不幸的是,她浮躁地希望能够快速得到成功,能够快速出名。结果,她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怎么出风头与搞人际关系上,而疏忽了脚踏实地地把产品做好。最后产品做得非常不成功。团队成员一个又一个离开,最后自己也离职了。这个例子看到的是很不幸的,一个完全有机会成为非常优秀的人才,因为浮躁,没有得到成功。这让我也有很大感触,让我们今后面对这些创业都青年人才时,必须常常问你,考你,确保你做了你需要做的功课。比如你花了100个小时,你在你的产品方向,你的领域里,一定要懂得比我们多。如果你没有花这个苦功夫,没有懂得比我们多,我们就不要投资你。这是我们从中自己学习到的一个教训。这样也可以避免这类的事情再次发生。
另外一件浮躁的事情发生在某大学,一批学生发了一个新闻稿,说创新工场投资了我的电影。非常得意。这一下就吸引眼球了。洋洋得意地等着创新工场出来辟谣,一辟谣,他们就可以把事情越搞越大,经过微薄的转发,最后也许大家知道了创新工场没投资它,但是它已经出名了。这是他们悉心的计划。计划因此可以火起来。但是这种浮躁的聪明人,聪明反被聪明误。看到这种不诚信的做法,一个传统的企业可能就算了,息事宁人了,或者辟谣,或者别理他。但我认为做这种事情的人需要得到一个教训,因此他们收到了我们律师的电话。这个电话警告了他们,如果不停止侵权,我们告他们。然后他们也收到了校领导的通知,说他们这么做是不可接受的,请不要再闹了,学校可能也惩罚了他们。结果,他玩火自焚了。希望这也成为一个教训。
在微博的时代,其实这种虚假很多时候都不能蒙骗人,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可以问问郭美美。
还有一个很不好的例子,也隐去他的名。一位叫小高的创业者,他有了所有的创业者应有的才华,不但懂技术,懂产品,而且创业过,有经验,也有在大公司任职的经历,口才很好,非常自信,30出头,从我们眼里,从任何风险投资者眼里,都是一个需要追捧,抢的创业者。他来见了我们,跟我们讲了创业想法,听了以后我们觉得蛮好的。这个人也很好,团队也很好。我们当时恨不得就掏出支票来投资他了。但是我又问了几个问题。我说你这个计划多久能做出来。他说4个月我可以把这个产品做出来。但是我是搞技术的,我知道这个产品没有一两年的时间绝对做不出来。我又问他,你这个想法为什么和在现在公司做的业务非常相似?他慌忙地回答,不会不会的,我们有很多新的想法,做出来一定是不一样的。听了这两句话之后,我心里大概知道了,他可能打算从现在的公司偷窃一些源代码出来。另起炉灶,用不同的用户体验来包装原公司的技术,4个月做出一个平常要花2年的时间做的产品。这可能是他的如意算盘。当时有一位投资经理说,开复啊,别这么较真,这些事情,不要问这么清楚,你问清楚了,大家都不好。他没说他是偷窃,我们也没问,大家都不说,不就是了么。听到这话,我非常失望,对创新工场我没有教好我的员工非常失望。于是,那个周末我发了个邮件:今生我们有缘聚在创新工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我们在这里不只是为了金钱,也是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们不仅仅希望能成为顶尖的早期投资者,我们也希望能正面影响中国的创业环境。我们不仅仅希望能够孵化顶尖的企业,也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成为受世界尊敬的企业。我们不仅仅希望扶持最聪明能干的创业者,我们也希望找到德才兼备的创业典范。所以当我们看到一个创业者的时候,不仅仅要看他是否能赚钱,而要深度理解这个人,看他是否有潜力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好领导。如果一个创业者有诚信的问题,例如盗窃代码或践踏别人,我们是绝对不能够容忍这样的一个人的,无论他的公司能多成功,赚多少钱。作为创新工场,我们的一举一动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无论是对我们平台的员工,还是对我们投资的公司,如果我们支持犯罪,我们自己就是在犯罪。如果我们投资邪恶,我们自己就是邪恶。如果我们自己容忍卑鄙,我们自己就是卑鄙。
我们不能浮躁,我们更不能不诚信。举一个正面的例子。在座如果有想创业的同学,我劝你们不要太浮躁,一毕业就创业,失败的概率太大了,就算你做过实习,你也不会深度了解财务、法务、运作、市场、技术、产品、用户。你不可能这么快成为全才的。给自己至少几年的时间,再去创业。尤其是要去做高科技产品的创业的话。
最好的培训学习方法,就是加入一个创业公司。在里面学习几年。当你觉得自己学够了的时候,你逐步累计自己的实力、人脉,再过几年再来创业也不迟。我们要求每一个来创新工场创业的人,都懂得比我们多,对领域有丰富的涉猎和经验。
例如,豌豆家团队,除了王均与之外,还有一位北大的才女,叫崔瑾。崔瑾的经历让人最感叹的一代是她在北大国际关系毕业,她非常想学习创业,有人告诉她有一个很不错的公司,叫百度,让她去申请,当时百度没有太多职位,就跟她说你要来的话就做前台,作为一个北大毕业生,她就答应了。所以今天崔瑾经过在百度、奥美、google的累计,学到了很多做事、做人的方法,她今天能够成为豌豆家的首席运营官,很大的程度来自于毕业的那一天她没有带着北大人可能会有的自豪感而不愿意接受一个前台的工作。她愿意从基层做起,虚心地学习。
再举一个清华的例子。我们投资的一个创业者叫许朝军,可能大家都在网上看到了一些他的发展,他在大学的时候先从chinaren干起,然后被收购进搜狐,然后又到了陈一舟的千橡,跟王兴一起做了校内网,之后成了人人网,几十亿美元上市,之后又到了盛大,成为边锋的总裁,是个非常能干的人。他今年才30岁。我想讲的不是不是说他多成功,当然今天他很成功,拿了千万美元的投资,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做了点点网,崛起非常块。我想讲的不是他有多成功,而是他有一个多么谦卑的第一天,在xx年前的今天,他从乡下来到北京,他发现周围的人懂得都比他多。他傻傻地进了计算机系,但是他从来没摸过计算机。他周围的人在城里长大的都会编程。他告诉自己,一定要学习、赶上这些人。他要先学会打,但是买不起键盘。他就在纸做的键盘上练习学会了打。他编程如果那不到计时,就在纸上编程,辛苦地把自己训练成了计算机高手,在很多很好的企业里做得非常好。而他从搜狐出来的时候,曾经有风险投资家对他说,你很厉害,在中国最早的社区chinaren就做得这么好,然后搜狐收购了以后,23岁就成了技术总监,这简直前途无量,我们想投100万美金,让你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他说:对不起,我还没有学习够,我现在是懂技术了,但是我在运营、市场、用户方面还要继续学习,然后他就一次又一次参加了不同企业,学会了他所需要的一切,最后他才在创新工场支持下,出来做了点点网。所以你看这么成功的一个人,他拒绝了100万美元的投资,因为他知道自己还要继续学习。
在脚踏实地的话题上,我再想分享一句乔布斯的。
座右铭。
: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话不是乔布斯写的,是一个叫kewinkelly的人写的,kewin今年65岁,是美国有名的科技预言家和科技作家,他是我非常尊敬的朋友。有幸我去年见到了他,我跟他说乔布斯从你那里学到了人生的座右铭,stayhungry,stayfoolish,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肯定不是告诉我们都笨笨的,都饿饿的,一定是有更深的理解。你可不可以用最简单、最容易懂的语言,阐述、诠释这四个英文给我听?他是这么说的:我们必须了解自己的渺小,如果我们不学习,科技的发展速度会让我们所有的一切在5年后被清空,所以我们必须用初学者的谦虚的自觉,饥饿者渴望的求知态度来拥抱未来的知识。——希望大家也能记得这句话。
谦虚、渴望、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的学习,就可以避免浮躁、贪婪的你。
各位同学,人生在世,我们拥有的两个最大的财富,是我们的才华和我们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少,我们这一生可以说,是用我们的时间来换取才华。而在你们大学这四年,你们可能是这一生拥有最多可以自己掌控的时间的阶段。所以希望你们务必利用这四年的时间,把握这四年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才华。昨天刚踏入校门的时候,你可能还是一个青涩的、被动的,为了应试分数读书的,被家庭呵护的,刚毕业的中学生,今天希望你们从这个讲座听到如何避免迷茫困惑、应试机器、孤独被动、浮躁贪婪这些可能是未来不好的你,四年后,我希望你们能够追随你们的心,学习思考、脚踏实地、成为高智商、高情商,有潜力,有思想,有价值,有前途并且讲诚信的中国未来的主人翁。
同学们,祝福你们过精彩的四年,成为一个精彩的人。
李开复演讲篇十七
“未来比今天更重要;积极比安稳更重要;学习比金钱更重要。”这是李开复的励志名言之一,下面给大家整理了李开复励志演讲稿,一起来看看吧!
各位来宾:
大家好!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2)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
李开复演讲篇十八
各位来宾:
大家好!
人的一生两个最大的财富是:你的才华和你的时间。才华越来越多,但是时间越来越少,我们的一生可以说是用时间来换取才华。如果一天天过去了,我们的时间少了,而才华没有增加,那就是虚度了时光。所以,我们必须节省时间,有效率地使用时间。如何有效率地利用时间呢?我有下面几个建议:
1)做你真正感兴趣、与自己人生目标一致的事情。我发现我的“生产力”和我的“兴趣”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这种关系还不是单纯的线性关系。如果面对我没有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掉40%的时间,但只能产生20%的效果;如果遇到我感兴趣的事情,我可能会花100%的时间而得到200%的效果。要在工作上奋发图强,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改变你的状态的关键是心理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真正地投入到你的工作中,你需要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渴望、一种意志。
2)知道你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挑一个星期,每天记录下每30分钟做的事情,然后做一个分类(例如:读书、准备gre、和朋友聊天、社团活动等)和统计,看看自己什么方面花了太多的时间。
3)使用时间碎片和“死时间”。如果你做了上面的时间统计,你一定发现每天有很多时间流失掉了,例如等车、排队、走路、搭车等,可以用来背单字、打电话、温习功课等。现在随时随地都能上网,所以没有任何借口再发呆一次。我前一阵和同事一起出差,他们都很惊讶为什么我和他们整天在一起,但是我的电子邮件都可以及时回答?后来,他们发现,当他们在飞机上和汽车上聊天、读杂志和发呆的时候,我就把电子邮件全回了。重点是,无论自己忙还是不忙,你要把那些可以利用时间碎片做的事先准备好,到你有空闲的时候有计划地拿出来做。
4)要事为先-每天一大早挑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当天一定要能够做完。在工作和生活中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事,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要理解急事不等于重要的事情。每天除了办又急又重要的事情外,一定要注意不要成为急事的奴隶。有些急但是不重要的事情,你要学会放掉,要能对人说no!而且每天这三件事里最好有一件重要但是不急的,这样才能确保你没有成为急事的奴隶。
5)要有纪律。有的年轻人会说自己“没有时间学习”,其实,换个说法就是“学习没有被排上优先级次序”。曾经有一个教学生做时间管理的老师,他上课时带来两个大玻璃缸和一堆大小不一的石头。他做了一个实验,在其中一个玻璃缸中先把小石、砂倒进去,最后大石头就放不下了。而另一个玻璃缸中先放大石头,其它小石和砂却可以慢慢渗入。他以此为比喻说:“时间管理就是要找到自己的优先级,若颠倒顺序,一堆琐事占满了时间,重要的事情就没有空位了。”
6)运用80%—20%原则。人如果利用最高效的时间,只要20%的投入就能产生80%的效率。相对来说,如果使用最低效的时间,80%的时间投入只能产生20%效率。一天头脑最清楚的时候,应该放在最需要专心的工作上。与朋友、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相对来说,不需要头脑那么清楚。所以,我们要把握一天中20%的最高效时间(有些人是早晨,也有些人是下午和晚上;除了时间之外,还要看你的心态,血糖的高低,休息是否足够等综合考量),专门用于最困难的科目和最需要思考的学习上。许多同学喜欢熬夜,但是晚睡会伤身,所以还是尽量早睡早起。
7)平衡工作和家庭。我对于家庭的时间分配是用下列的原则:
·划清界限、言出必行——对家人做出承诺后,而且一定要做到,但是希望其他时间得到谅解。制定较低的期望值以免造成失望。
·忙中偷闲——不要一投入工作就忽视了家人,有时10分钟的体贴比10小时的陪伴还更受用。
·闲中偷忙——学会怎么利用时间碎片。例如:家人没起床的时候,你就可以利用这段空闲时间去做你需要的工作。
·注重有质量的时间(qualitytime)——时间不是每一分钟都是一样的,有时需要全神贯注,有时坐在旁边上网就可以了。要记得家人平时为你牺牲很多,度假、周末是你补偿的机会。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干警援藏申请书如何写 援藏申请书怎么写(七篇)
- 2023年邀请函范文邀请幼儿怎么写(优秀13篇)
- 2023年赡养老人协议分摊协议书(模板8篇)
- 合作协议股东协议书(优质18篇)
- 工农关系协调协议书 农民工协议合同书(7篇)
- 2023年协议划分婚内财产协议书范本(大全16篇)
- 国家信访回复范文下载 给国家信访局写信范文(四篇)
- 供货意向协议书简短(汇总16篇)
- 节能环保研学报告范文(优质11篇)
- 申请加课申请书范文简短(汇总1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