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一必修范文(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9:14:45 页码:13
最新高一必修范文(模板9篇)
2023-11-12 09:14:45    小编:ZTFB

经历过艰辛努力的学习阶段,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心得和经验。怎样使总结更加生动有趣,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高一必修篇一

《同步导学课前预习成语归类》。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旺盛,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欣欣向荣:形容草木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确,不接受别人的意见。

自怨自艾:本义是后悔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指制悔恨。

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责或议论的,表示言行合乎事理。

无可厚非:不可以过分责备,表示虽有不足,但仍可原谅。

势不两立:势:情势;两立:并存。指敌对双方不能并存。也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不露声色: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不让心里的想法从话语和表情上显露出来。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石头显露出来。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瞠目结舌:瞠目:瞪着眼睛。结舌:舌头动不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惊讶或受窘的样子。

四肢百骸:人体的各个部分。

百无聊赖:聊赖:依靠。精神上没有依托。形容非常无聊。

苟延残喘:残喘:仅存的一口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

稍逊一筹:两相比较,稍微差一点。

举棋不定:意为下棋的人,拿起棋子不知道走哪一步好,那是胜不了对方的。比喻做事犹豫不决。

一如既往:一如:全都相同。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相同。

望洋兴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也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意,灰溜溜的回来。

魂牵梦萦:在梦中还牵挂萦绕着。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

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不能安定。

怡然自得:怡然:喜悦的样子。自得:舒适。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功败垂成: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失败了。含惋惜意。

根深蒂固:蒂:草木之根。比喻基础稳固。

寄人篱下:指生活上依靠他人,不能独立。也指依附别人,在人之下。

方兴未艾:方:正当。兴:兴旺。艾:停止。指事物正当兴旺之时,没有停止发展。

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力。经营:谋划安排。

1、形容极端艰苦地从事诗文创作。

2、形容苦心规划和开拓某项事业。

含辛茹苦:辛:辣。茹:吃。形容忍受种种辛苦。

休戚相关:休:喜悦,吉利。戚:忧愁,悲哀。欢乐,忧愁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开宗明义:开:阐发。宗:宗旨。明:说明。义:意思。指一开头就点明主旨。

安土重迁:重:重视,不随便。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流离失所:形容到处流浪,没有安身的地方。

转弯抹角:指沿着弯曲的道路走。后来比喻说话,办事不直截了当。

晕头转向:头脑发晕,辨不出方向。

毛骨悚然:悚然:害怕的样子。形容十分恐惧,害怕的样子。

高一必修篇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道理。

3.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传输电路中电功率转化及电损耗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讨论,讲解。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葛洲坝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送到用电的地方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二)进行新课。

1.输送电能的过程。

提问: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如:葛洲坝电站发出的电是怎样输到武汉、上海等地的呢?很多学生凭生活经验能回答:是通过电线输送的。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可以回答:是通过架设很高的、很粗的高压电线输送的。

出示:电能输送挂图,并结合学生生活经验作介绍。

2.远距离输电为什么要用高电压?

提问: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呢?学生思考片刻之后,教师说:这个实际问题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重点。

板书:(高压输电的道理)。

分析讨论的思路是:输电导线(电阻)发热损失电能减小损失。

讲解:输电要用导线,导线当然有电阻,如果导线很短,电阻很小可忽略,而远距离输电时,导线很长,电阻大不能忽略。列举课本上的一组数据。电流通过很长的导线要发出大量的热,请学生计算:河南平顶山至湖北武昌的高压输电线电阻约400欧,如果输电线的电流是1安,每秒钟导线发热多少?学生计算之后,教师讲述:这些热都散失到大气中,白白损失了电能。所以,输电时,必须要尽量减小导线发热损失。

提问:如何减小导线发热呢?

分析:由焦耳定律q=i2rt,减小发热q有以下三种方法:一是减小输电时间t,二是减小输电线电阻r,三是减小输电电流i。

提问:第一种方法等于停电,没有实际价值。第二种方法从材料、长度、粗细三方面来说都有实际困难。适用的超导材料还没有研究出来。排除了前面两种方法,就只能考虑第三种方法了。从焦耳定律公式可以看出。第三种办法是很有效的:电流减小一半,损失的电能就降为原来的四分之一。通过后面的学习,我们将会看到这种办法也是可行的。

板书结论:(a:要减小电能的损失,必须减小输电电流。)。

讲解:另一方面,输电就是要输送电能,输送的功率必须足够大,才有实际意义。

板书:(b:输电功率必须足够大。)。

提问:怎样才能满足上述两个要求呢?

分析:根据公式p=ui,要使输电电流i减小,而输送功率p不变(足够大),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u。

高一必修篇三

邓金平。

鲁镇的男人女人们在新年将至时又都忙着准备祝福了,要祝福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可是对于占多数的穷人来说,一是没有资本,或者说不敢有这个奢望祝福;二是就算挣得了这样的资格,可年年求得的只是不变的甚至更多的痛苦和灾难。这让我想起每次回家过年,问起兄弟朋友们的收成如何时,一个个尴尬而勉强地笑着,不是感叹年成不好,就是抱怨化肥农药太贵,或者在外打工挣钱艰难,多半是一年辛苦,结果却一场白忙。年年如此,家家如此,今年自然也如此。但是每见着他们也如鲁镇的的男女们在团年时虔诚地祭拜祖先、除夕夜认真地放着鞭炮、见面时热情地恭贺着发财,不由得涌起许多感慨:虽然如此以图个喜庆和吉利,甚至是必不可少的仪式,可是这福几时又是祝得来的呢?那些高高在上的福神们在歆享了牲醴和香烟,都醉醺醺之后,谁还有心牵挂下面还有小人草民正在仰望祈盼着呢。

在鲁镇这样一个江南小镇中,一个小小的改变,通例也只有灭亡和逃亡这两条路可选,那么象房龙《宽容序言》中所言的那个宁死也返要回来的“疯子”,在“今年自然也如此”的中国,无论怎样的世异时移,还是如此罕见,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男人们的女人节。

据说,现在人们普遍的认识里,“妇女”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的女人,年轻女性,特别是有知识的年轻女性多不会用“妇女”代指自己;而且,现在人们通常会在“家庭妇女”、“妇女儿童”等词组中用到“妇女”这个词,在感情色彩上,还含有弱者的联想、有贬低的倾向。看到这些,我猜想这些论者就差指明“劳动妇女”有贬低人格的倾向了,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罢了。所以那些所谓的“知识女性”不喜欢“妇女节”这个说法,其骨子里就是对劳动的鄙视,只希望做“流香汗的小姐”,而不愿当“流臭汗的村妇”。这让我想起鲁迅《祝福》中祥林嫂初到鲁四老爷家时,“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对祥林嫂来说,只要可以劳动,生活安稳,这就是最大的幸福。当然我不是要鼓吹当代女性都满足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只想说劳动对我们(无论男女)的生存,都有着最根本的意义,享受劳动,也是享受人类最根本的一种幸福。

可是现在的时代女性呢?都不屑当“妇女”,尤其是“劳动妇女”,而要做“女人”,而且是做“纯洁秀美的女人”“激情绽放的女人”。其实“女人”这个词是有其特别暧昧的含义的,它在很多时候都和“性”“性感”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尤其如此。我们如果说一某某“女人味十足”,也就含有她“性感十足”的意味在里面。还有一个特别典型的例子,就是阿q在调戏了小尼姑,回到土谷神祠后,他老是想着“女人,女人,女……”害得他辗转难眠。可见“女人”与“色”“性”的联系之紧密,而“妇女”侧重于其社会意义,“女性”侧重于其性别意义。因为社会的变迁,男人们的久被压抑的享乐纵欲思想逐渐抬头且呈泛滥的趋势,在评价女性美的标准上自然更多地突出了对女性的'性感方面的要求。而女性在自以为是的“女权主义”的口号的之下,又一次自觉不自觉地坠入男权社会的圈套之中,主动或者被动地迎合男权的标准来扭曲和塑造自己。

如此再来看那些娱乐媒体和商家为什么偏爱于打出“女人节”这个旗号,其真实意图也就如秃头上的虱子--明摆着了。说是做什么“纯洁秀美的女人”“激情绽放的女人”,我想他们其实更多的还是从如何让女性取悦男人、满足男人的角度来考虑的,而真正从女性的利益角度考虑的比例实在是微不足道的。

中国的女性从延续了几千年的奴役中开始解脱出来,还只不过是近百年的事情,历史中常常发生的规律是男人们在无能、衰败和错误时,就会将柔弱的女子推上历史的前台,让她们去承担责任或者罪过,比如历史上屡见不鲜的和亲政策、贞节牌坊、红颜祸水之类,都是男人们将责任转移到女性身上的罪证,这其中不知埋藏的善良无辜的女性的血和泪,真是难以计数。而现在女性还未能完全或者真正解放的时候,当男人们打出了“让女人做真正的自己”,做一个“激情绽放的女人”,“过属于女人的女人节”的招牌的时候,我们的女性同胞们正是要提防那些男人们又要有如何算计,又准备张开什么罗网了。

高一必修篇四

1.词:词兴起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 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

2.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

3.沁园春: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

5.江河:原名于友泽,生于1949年,北京人。江河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与北岛、顾城、舒婷、杨炼、梁小斌等人构成了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引人注目的朦胧诗群,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有《纪念碑》、《星星变奏曲》等。《让我们一起奔腾吧》即是其中的佳作。

6.杨子,生于1923年,原名杨选堂,广东梅州人。作品有《浸洒的花朵》、《感情的花朵》等。

7.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生于北京。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本选》,小说散文集《爱是不能忘记的》、《方舟》,小说集《祖母绿》,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全国第2届茅盾文学奖)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作,常引起文坛的论争。她不断拓展艺术表现的路子,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

8.《金缕衣》唐无名氏《杂诗十九首》之一。一说作者杜秋娘。全诗如下:“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吸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其中“劝君吸取少年时”亦作“劝君须取少年时。”

9.卡尔马克思(karl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人。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10.莎士比亚(1564—1616),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主要代表作家,“英国戏剧之父”。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包括《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是其悲剧作品中最著名的四部。故事均取自欧洲的历史传说。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的伟大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1774 年发表了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更使他声名大噪。这是德国在国际上第一部引起轰动的小说。

11.毕淑敏 女,祖籍山东。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长篇小说《红处方》 《血玲珑》 等。国家一级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

12.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著有《荀子》二十卷。

荀子既是思想家,又兼长于文学,在战国诸子中,他与孟子、庄子对后世影响最深。

13.说,是一种文体,多用来发表议论。师说即说说从师学习的道理。

14.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文公,昌黎先生。 “古文运动”的倡导这之一,位于唐宋八大家之首。

15.唐宋八大家:

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16.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他的作品还有《荒原狼》等. 1946年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17、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人。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话剧:《龙须沟》、《茶馆》。

18、韩少功,湖南长沙,中国现代作家。作品《爸爸爸》《马桥词典》等。

19、柯灵,原名高季林,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电影艺术家。作品有《燕居闲话》《煮字生涯》等。

20、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作品有《过秦论》《吊屈原赋》等。

21、曹文轩,中国作家,学者,作品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等。

22、刘亮程,新疆沙湾人,作品有《一个人的村庄》《风中的院门》《库车》等。

24、高建群,陕西临潼人,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雕像》;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白房子》5部;散文集《新千字散文》、《东方金蔷薇》《匈奴和匈奴以外》、《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等。

25、罗曼罗兰,法国作家,代表作品《约翰克里斯朵夫》。

26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有《苏东坡集》。唐宋八大家 ” ——散文; 苏黄” ——诗; “苏辛” ——词;“宋四家” ——书法。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询、苏轼、苏辙。

27、柳宗元,字子厚,河东解人,今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柳河东集》。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倡导这之一.

28、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近代环保之父”,代表作《沙郡岁月》《野生动物管理》等。

29、晋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30、唐刘皂《渡桑乾》“客舍并州数十霜,归心日夜思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31、唐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2、唐崔颢《长干曲》“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且问,或恐是同乡”。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3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4、唐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35、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36、《史记卫骠骑列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37、唐李贺《南园》“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38、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9、《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40、唐卢纶《长安春望》“家在梦中何日到,春生江上几人还?”

41、 唐李益诗《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42、五代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43、英雪莱《西风颂》“如果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44、五代李涉《井栏砂宿遇夜客》“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45、唐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6、元何中《辛亥元夕》“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47、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48、唐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9、《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戴望舒,浙江杭县(今余杭)人,中国现代派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之作,并由此获“雨巷诗人”的称号。

2、《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

4、《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着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依孔子修定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着作。

6、《史记》,西汉司马迁着,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它记载了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史记》是古代散文史上的一座丰碑,给后人以无尽的启示和深远的影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与司司马光并称为“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司马迁另有《报任安书》,记述了他下狱受刑的经过和着书的抱负,其坚毅之品质为历代传颂 。

7、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和散文诗集《野草》;《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等多部杂文集。《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

8、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家》是新文学第一部畅销小说。主要作品为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晚年所作的散文集《随想录》是其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小狗包弟》选自《随想录》。

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作者梁实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着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10、《包身工》作者夏衍,浙江杭县人,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

1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从记录的称呼和口气上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传说写下来的。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12、《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是享誉世界的英国小说家,一生共创作十四部半长篇小说和大量其他作品,是唯一可以与莎士比亚比肩的英语作家。《大卫·科波菲尔》是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

1、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作品有《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日记》等。她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活动家。xxxx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之一。课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欧·亨利(1862-1910),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人们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形容其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作品有《最后的常春藤叶》、《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他与法国的莫泊桑(作品有《项链》(《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和俄国的契诃夫(作品有《变色龙》、《一个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6、《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的作者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著名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7、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有《嘉祐集》。父子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课文《六国论》。

8、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诗人、文学家。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此称他为“杜樊川”。在诗歌创作上,他与晚唐的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有《樊川文集》。

9、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抗金英雄,南宋著名词人。有《稼轩长短句》。词风豪放雄沉,与苏轼并称“苏辛”。课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2、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安豫才,后名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祝福》选自《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他的散文中艺术成就较高的是收入《背影》、《你我》诸集里的《背影》、《荷塘月色》、《温州和踪迹》之二的《绿》等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散文不仅以描写见长,并且还在描写中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1921年6月,与郭沫若、成仿吾、张资平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团体创造社。郁达夫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故都的秋》文笔简洁、优美,是郁达夫抒情散文代表作。

4、《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编定。原本只称为“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公元前六世纪,共305篇,故又称作“诗三百”。《诗经》从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500年间的社会生活。《诗经》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道路。《诗经》以四言诗为主,间有杂言。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诗经》在章法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采薇》即是一例。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叠字来状物、拟声、穷貌。

5、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贾谊等人的诗赋,由西汉刘向编辑。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地方色彩浓厚,故曰《楚辞》,也称“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6、《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徐陵编《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原是西汉的一个官署的名称,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包括文人乐府和乐府民歌两部分)。其特点是继承了《诗经》的写实传统,叙事成分增加,在形式上突破了四言体和骚体,形成了在我国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杂言诗和五言诗。

7、《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最早见于《文选》。

8、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与其子曹丕、曹植均以诗文闻名,被后人称为“三曹”。

9、 陶渊明,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东晋著名诗人、文学家。代表作有诗歌《归园田居》、《饮酒》、《读山海经》,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以及辞赋《归去来辞》等。

10、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人。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曾任右军,世称“王右军”。

11、苏轼,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后人称之为“三苏”。散文、诗词、书法,都独具风格,自成一家。诗词开豪放一派。与韩愈并誉为“韩潮苏海”。他的书画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着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1079年,被贬黄州,其间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赋,课文所选为第一篇,又称“前赤壁赋”。(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12、《游褒禅山记》选自《临川先生文集》。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人称王荆公、王文公。

13、《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家雨果,他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巴黎圣母院》是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

高一必修篇五

寒假我读了《阿凡提的故事》,书中有很多阿凡提和巴依老爷斗智谋的内容,给了我很大启发。

例如“盖楼拆楼”的故事,内容是这样的:阿凡提向巴依老爷借钱盖楼,而巴依老爷贪心,趁机耍心眼,在楼房盖完时向阿凡提提出以出借的很少的钱买楼房的二层,要不就立即还钱给他,阿凡提只好卖给了巴依。之后阿凡提想出了拆楼惩罚巴依的办法,不但让巴依没赚到钱,还赔了一倍的钱。

在这个小故事中阿凡提非常聪明,非常勇敢。我一定要向阿凡提学习,做一个善于思考、勤动脑筋的聪明孩子。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长江岸边,在神州大地上,在前的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经历了什么呢?三国时期。虽然民不聊生,却趣事连连;虽然连年战乱,却英雄辈出;虽然战士们的鲜血染红了长江、黄河,可是他们的事迹、这个年代的历史却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就像血液是热的,更是充满色彩的。我从小就看三国,6岁时,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无味的书摆在了我的书架上,怀着充满希望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书中的内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钻进了这本充满魔力的书,直到现在,我还在研究三国。

这本书记载的是东汉末年,由农民起义到群雄割据的一系列故事。这个时期没有谁是王者,没有皇帝,更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个个秣兵厉马,个个雄心勃勃,都想成为最终的霸主。特别是刘备、曹操、孙权这三个老大,都有无数的兵马,无限的魅力,打来打去,一场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终于决出了胜负,胜者不是魏、蜀、吴,而是新的势力晋,这个搞笑的结局为三国画上了“!”,或是个“?”。

三国时期,不仅有血肉横飞,猛将如云的战场,还有在战场后方,无数出谋划策、运筹帷幄的“战场”。有像吕布、赵云这样的猛将,有像诸葛亮、周瑜这样的不用刀枪却胜过刀枪的谋士。更有像刘备、曹操这样的王者。从这些英雄与历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三国世界个个王者最终的目标无非是当上皇上,他们充满野心,自以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却谁也没能得逞。做人就不要这样,野心越大,输得就越惨。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实的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从小到大,从无到有,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如果一口吃个胖子是绝对吃不下的。虽然一开始你可能像刘备一样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实实的来攀登生活的这个梯子,当爬到梯子顶端时,你会看到自己脚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丽。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还不够,除了有心还要有行动。滴水能把石穿透,万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绍这样的人,只是充满了野心,却不付出努力,一颗心是达到了成功,可是通过实际行动走的路,他还远没有走完。

这三国这个乱世中,其实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老师,曹操告诉我们做人必须有心计,刘备说想成功就一定要有执着的信念和一颗充满慈爱的心。诸葛亮扇动羽扇,告诉我们只有时刻谨慎、细心才能成大事。关羽满脸懊悔:“哎,千万别像我这样,心高气傲,这样得不到什么好的结局”。吕布来了,赵云来了,董卓来了,他们都来到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中,讲述他们的人生。

以史为鉴,以史为例。从《三国演义》这本书中,我体会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够享用一生。《三国演义》本身就是真理。读历史,让人明智,读国学,让人明理。从这些经典中,我们就可以与英雄对话,与历史交谈。读三国,让我身处这个充满魔力的三国世界,我还要在这个三国世界中继续去探索。

高一必修篇六

(3)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

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步骤:

第二步:通过代数运算,解决代数问题;

第三步:将代数运算结果“翻译”成几何结论、

重点与难点: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

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生:回顾,说出自己的看法、

2、解决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你将采用什么方法?

生:回顾、思考、讨论、交流,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3、阅读并思考教科书上的例4,你将选择什么方 法解决例4的'问题

生:自 学例4,并完成练习题1、2、

生: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 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8、小结:

(1)利用“坐标法”解决问对知识进行归纳概括,体会利 师:指导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生:阅读教科书的例3,并完成第

问 题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题的需要准备什么工作?

(2)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才能易于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3)你认为学好“坐标法”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高一必修篇七

这个学期我们学xx的第一篇小说是海明威的《桥边的老人》,从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也体会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痛苦。无数像“桥边的老人”一样的无辜的人在战争中失去了精神的寄托和生存的信念,甚至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那些经历了战争又有幸能活下来的人,特别是那些在战火中九死一生的战士,在战后他们的生存现状如何?他们的精神状态是否有人关注呢?让我们走近伯尔,走进《在桥边》。

二、作者简介。

他早期的作品是以这段经历为主要题材,着重反映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他的作品充满灰暗、抑郁的基调,弥漫着下层人民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欢乐的精神。

一、整体感知。

1、根据第一段文字,你能猜出故事发生的背景吗?

明确:他们替我缝补了腿——战争之后(二战之后)。

2、“我”是谁?“我”为什么坐在桥边?

明确:猜测——“我”是负伤的战士或百姓。

他们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二、重点研读[ks5u]。

1、对于自己的生活现状,“我”满意吗?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明确:不满意。

这份工作单调、枯燥、乏味。(找出原文)。

“我”虽然对现状不满,但为了生存,又无力抗争,“我”唯一能做的反抗就是故意数错,“乱数”,使得数字不准确。第三段“我以此暗自高兴……我就用五位数来表示我的慷慨。”充满反讽和揶揄的笔调表露了“我”对这种生活的不满和反抗。

明确:对“他们”的不满。

3、“他们”是谁?“我”为什么对他们感到不满?

明确:这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第一段“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他们醉心于数字上的增多,即便这些是虚假的数字,他们努力做些面子工程,企图作出些“政绩”,并不真正关心人的生存状况。

4、“我”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意,那么,“我”想要怎样的生活?找出相关语段。

明确:想要爱情。(心爱的姑娘)。

5、当心爱的姑娘在桥上经过的时候,我有怎样的心理感受?

明确:课文第三、四段: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

“所有在这个时间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

“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到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

“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

“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6、师:作者一改前面的反讽语调,写得如散文诗般,调子也比较欢快。

齐读,感受“我”的欢乐。

7、小结:“我”是真的在爱着她了!在姑娘过桥的那个瞬间,如此美好而激动人心的几分钟成了主人公的全部幸福所在了。

三、齐读课文,感受情节的“摇摆”。

1、在小说中,即使故事的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不愿意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的,而是要让他千折百回,每一个地方都可能遇到难以逾越的困难,“疙疙瘩瘩”“吞吞吐吐”,最后才抵达胜利的彼岸,越是曲折,越是跌宕,小说越是精彩,这就是小说情节摇摆所产生的魅力。这篇小说也是如此,情节在短短的篇幅中几经摇摆,“我”的内心情绪也随之起起落落。

2、请同学们说说故事的发生、发展部分主人公的情绪有着怎样的起伏?

明确:开端是主人公灰暗而毫无意义的生活现状,随着情节的发展,“我”爱上了过桥的姑娘,因了姑娘的出现,空洞的生活忽然有了亮色而心情愉悦,这是主人公第一次的情绪起伏。

明确:作者安排了主任统计员的出现。主任统计员要来检查了,“我”的内心由之前的“愉悦和欢快”重又跌回了谷底,“我”内心充满了紧张和矛盾。

4、情节迅速过渡到了高潮部分。在高潮部分,“我”做出了怎样的抉择?

明确:表面上看,“我”为了生计,压抑住了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因为我必须数,不能目送她过去”,而在内心深处,仍然是真挚的爱情和精神世界的真正寄托压倒了空洞无意义的职业——“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姑娘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

5、情节运行到这里,似乎要滑向悲剧的结局了。可偏偏峰回路转,情节再次出现了摇摆。请同学们阅读故事的结局部分,说说情节的第三次摇摆。

明确:“我”居然被主任统计员认为是“好人、很可靠”,幸运地逃过了检查,将被调去数马车,反而获得了与姑娘进一步接触的机会。

6、小结:正是因为有了情节的一次次摇摆,有了主人公内心情绪的起起落落,才使得小说简单又丰厚,摇曳而生姿。以上是我们通过情节这一元素走进了伯尔的《在桥边》,感受了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悲欢。

四、主题探究。

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你的阅读感受:你觉得伯尔通过这个故事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情么?是表现爱情的巨大力量么?并请谈谈你的判断理由。

明确:小说表面上,是在表现爱情对于一个无力掌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具有的强大的精神力量,深层的更在于表达对德国战后,饱受战争创伤的小人物的精神状态的关注,揭示了德国战后重建中,偏重物质而缺乏精神关怀的社会现实。因为主人公的爱情,仅仅只是暗恋,他甚至并不打算告诉那姑娘,“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插入问:主人公是把这次爱情作为可以实现的现实追求来看待么?)与其说是爱情,还不如说是主人公的一种精神寄托,是他在这样的社会氛围、这样的个人境遇中,依然坚持的对美好希望、美好事物的一种守望吧。

小结1:这就是伯尔的小说,在极短的篇幅里,在看似平静的叙述里,既有小人物同命运抗争的痛苦,也渗透着理想主义的欢乐精神。通过情节的一次次摇摆,阐释了深刻而复杂的主题,带给人们无尽的思考。

或小结2:不仅在伯尔的小说中会出现这种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类似情况的发生。在纷繁复杂、追求利益的现代社会,人们太重视物质上的追求和满足,而忽视了精神的充实和探索。很多人舍得给自己的父母花钱买很多高档物品,却舍不得每天陪父母聊聊天;很多父母整天忙于挣钱,却没时间陪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心。在这个社会,很多人认为物质上的满足就是最大的幸福,给人物质上的帮助就是最大的帮助。孰不知,真正的幸福与物质无关,真正的幸福也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相反有时失意时的一句鼓励,痛苦时一个拥抱,沮丧时的一个眼神,落魄时及时伸出的一只手,那才是真正的帮助,真正的关爱,那才能让别人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小说的结局极富戏剧性,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么?为什么?

明确: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因为故事的发生部分,已作足了铺垫。

b)要来检查的和认为“我”是一个可靠的人的并给予我数马车这一美差的都是“他们”。那么“我”眼中的“他们”到底是怎样一群人呢?请同学们回顾相关的语句。

c)“他们”看到“我”送上的数字时的神态、心理的细节描写有哪些?

明确:他们看到数字时的“脸上放出光彩、容光焕发、心满意足、眼睛闪闪发亮、喜欢这个未来完成时…….”等细节。

d)从中我们发现“他们”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明确:这些细节的充实,让我们对主人公生存的空间有了深切的了解。这是一个只关心数字而完全忽略人的精神存在的社会,这更是一群只知道盲目陶醉和满足于“我”送上的数字的官员,其实这些数字根本都是“不准确的”,随“我”的心情故意乱数的,“我”也“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这样的一种官僚主义作风,注定会有如此荒谬的结局。所以,这样的结局又完全在情理之中。

e)作者通过这个结局讽刺了怎样的一个社会现实?

高一必修篇八

1祝福。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育点。

1、了解小说三要素及小说情节结构。

2、了解小说中任务描写的几种方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概括小说情节的能力。

2、着重体会鲁迅小说中“我”的感情及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

要注意领悟鲁迅先生冷峻的叙述之中所蕴涵的强烈的爱憎之情。

二、重、难点。

着重认识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必然联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第一课时,让学生理清小说结构,画出集中描写祥林嫂外貌的三段文字,反复诵读,体味这些看似冷峻的描写中所蕴涵的深情。

2、第二课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对话,结合环境描写,分析任务形象,把握小说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回忆鲁迅先生的作品。

关于《呐喊》和《彷徨》。

2、学生快速阅读,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结构特点。

(1)序幕写祝福景象。

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祥林嫂初卖改嫁。

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再写祝福景象。

3、请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分析祥林嫂的外貌变化,并深入挖掘其社会根源。

初到鲁镇,情形如何?

再到鲁镇,情况怎样?

临死前,有何不同遭遇?

4、请学生依据以上分析讨论,概述“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深刻含义。

善良能干--包办婚姻--被卖--再嫁--社会的根源。

二、总结与引申。

祥林嫂被逼着一步步走向死亡,与哪些人有关?究竟谁是真正的刽子手?

三、作业布置。

思考:究竟谁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刽子手?

四、板书设计。

情节特点:倒叙。

人物命运:祥林嫂善良能干,却一步步被逼向死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和过程。

一、重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导入新课。

引入鲁迅取名《彷徨》的原因。

2、认真研读故事的结局,分角色朗读对话,找出议论性的文字,理解“我”的感情。

善良,同情,本想安慰,但却最终伤害--自责和自我解剖--愤激。

3、有人说,祥林嫂之死,鲁四叔是首恶,卫老婆子和柳妈是帮凶,你怎样看?

分小组讨论,然后选择发言。

4、师生共同研读文中深刻的语句,加深文意的理解。

二、总结与引申。

1、封建压迫的体现(四权)。

2、对比电影和小说中祥林嫂的人物形象的区别。

三、作业布置。

阅读鲁迅小说《离婚》,注意比较爱姑和祥林嫂的命运,看看有何深刻含义?

四、板书设计。

祥林嫂之死。

根源:封建伦理制度,旧的文化观念。

解救办法:摧毁旧制度,否定旧文化。

2装在套子里的人。

高一必修篇九

夫书者,古今思辨之载也,读者明子目,咀其意而得于心也。而生无所息,惟在读书耳。

读可要览胜景以怡吾颜也。珠帘画栋,彩槛雕栏,共秋水长天,齐落雁孤鹜,滕王阁也;朝歌夜弦,檐牙廊腰,妆镜开而荧明星,梳晓鬟而绕绿云,阿房宫也;云清水澹,峰高霞明,深林栗可惊层颠,岩泉殷可吟飞龙,天姥山野。或显通都大邑,或隐荒遐僻陋,然闻名遐迩于今世者,盖因诗文耳。夫事世变迁,不过沧海桑田,而所谓千秋繁华,万世昌盛亦即弹指芳华。且夫胜地不常,盛筵难再,若所望于世人之所铭记,恐胜景难存,倘使人各录其所见,书其所感于卷册,则地壳因诗文耳显,未及之人亦能见胜景以怡颜。

读可以晓其事以悦吾心也。高山流水何等欣悦,兰亭梓泽何等畅意。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荆轲刺秦,歌悲吟于易水又是何等凛然之节;秦桧佞深仅存跪罪之像,羊工德大徒留堕泪之碑。周而复始者,四季也,而世事更迭千百年无所同也,何以托侥幸于其循环?所赖时人述其事,见诸于笔端,今人乃不至于失之如交臂。是谓人欲悦其心,必求之于方事,得之于阅读间。

读可以会达意以畅吾思也。文,意之至。当其感于所遇,思辗转于心而难以寓于言。以其意之所至,笔之所至也,时所以为文,而机缘巧合,得读其文者,可有感于斯文而所谓思接千载者,其思皆仅得于心邪?亦若是得异思于文矣。是以感太白之狂傲于“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得庄周之逍遥于“乘天地之正面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者”;知令伯之深情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方明己之所思所念何狭呼!而读者通予心,畅予思,于是胸间滞涩一去,顿觉朗朗可存日月。

夫秦无三世之繁昌,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怒其民。何以怒之,焚书坑儒是为一罪。而清以思想陈腐闭塞而亡,盖因八股取士之途已尽矣。以是可知读书定国之存亡兴衰,而非仅限于怡颜,悦心,畅思之乐也。

勰云:观千剑而后识器。

吾言:览万卷而后知乐。

何以为乐?状流水不腐,户枢不蠧,常读书而心自新,有以乐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