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 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八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2-12-22 04:58:47 页码:9
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 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总结(八篇)
2022-12-22 04:58:47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高二化学学科组工作,将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成绩。

二、情况分析:

(一)教材分析:

就化学而言,高二化学教学文科班要完成选修1《化学与生活》模块的学习,该模块是在高一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化学的学习,但学生进入高二后由于化学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化学学习习惯和方法没有建立,对化学学习不感兴趣。理科班要完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学。

(二)学生情况分析:

根据学生入学时的学习状况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班,高二年级共有3个理科班,其中一个理科重点班,一个音舞美班,一个体育特长班。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更差,打好基础是关键。9个文科班,文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化学是没有必要的,也就是说,相当一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基于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纠正调整学生的化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对他们的基础知识加以巩固。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时光飞逝,这一学期就要结束了,本学期在校领导的领导下及备课组长吴桂丽老师的引导下,我们高一化学组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工作,现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在思想觉悟上:

1、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做好笔记,写好心得。为维护社会稳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职工活动,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不缺勤,不早退。服从安排。

二、教育教学上:

1、配合校领导的工作,虚心向老教师请教,积极地去听课,评课,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大量阅读教学理论书籍,研究新课程理念,明确高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目标,研讨有效实施策略,脚踏实地进行新课程改革,尽快从整体上把握新的课程结构,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及其活动为中心”。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出好每一节学案,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享受学习。

3、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经常的反复的对学生的表现和进步给予不断的鼓励,在学习上给予有信心、有恒心、有耐心的引导和帮助。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的信心和恒心的前提是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无论所

(2)班级还是(11)班,抓基础知识就要抓好化学课本知识,力求每章、每节过关,每个方程式过关,然后层层深入,尽量降低各层次学生之间的落差。强抓了化学用语的使用和实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逐渐探究。

4、授完每一节课后,都要认真反思,总结自己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争取较大进步。

总之,由于第一次接触新课改,虽然很努力地去工作,但仍有不足之处,授课中的一些问题,本人还不能完解决,还需进一步的思考:如何把握好“探究内容的难易程度,与落实探究内容涉及的化学知识之间的平衡?如何除了探究实验时间的掌控与教学进度之间的矛盾等。探究教学内容还没有完全摆脱以教师为轴心的车轮运转,学生的问题意识较淡薄,很多问题都所教师提出的,一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欠缺,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不强。所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加强问题情境的创设,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真正掌握新课改的教学观念。经过本学期的工作本学期工作:

可取之处:

1、教材处理好,可顺利流畅讲完课。并且重难点突出。

2、结合张素兰老师的同桌互助模式,进行了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

3、坚持督促学生完成每日一练。

不足之处:

1、在很多教学内容的教学中,在细节上感觉把握的不太好。

2、学生做了大量题,但没有覆盖所有题型。

3、对有些学案和试卷没有及时批改和评讲,拖得战线有点长。改进之处:

1、要听不同老师的课,博取众长。

2、多跟老师们探讨,掌握好讲课的分寸和细节。

3、鼓励学生多做综合性的题,多提问有价值的问题。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高一化学的教学任务已经进行到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从期中考情况分析来看,学生对高一化学的学习还不能掌握的很好,原因有以下几个:

一是中考制度造成学生在初中化学学习中产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以及学习方法的缺乏。

二是初中学习中靠记忆的偏多而理解部分又少,而到了高中,理解能力要求较多。

三是初中化学课堂容量比高中的要少很多,难度也相对较低,所以学生的学习也感到比较吃力。

认真处理好初中高中课程的衔接。初中高中课难于衔接是由于教材、学习方法及课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中考的缘故,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初中很多学校是不讲了,而高一内容有恰恰需要,可是,必修一没有,必修二才出现。这对于化学来说,结构决定性质,结构的知识过于拖后,对于教学来说还是有难度的。酸碱盐部分,初中的要求也大为降低,到了高中,明显脱节。所以,高一伊始,做好基础知识衔接,是非常必要的;尤其对于我们学校的高一学生,实现化学平稳过渡一定要做好衔接教学。为此,备课组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化学用语。

2、原子结构与原子结构示意图。

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4、物质分类与酸碱盐相互的关系。

5、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与技能。

6、化学计算能力。

7、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和要求介绍。

经过高一的实践,我们觉得效果还是显著的,起码让学生能够跟上学习的节奏,不至于大部分掉队落伍。

教学中注意“度”的把握。教改后高中的化学虽然整体内容略有减少,但却更注重实际知识的应用,化学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整体难度并没有降低,而是有所增加,尤其是高一年级,新课改后,在高一化学新教材中几乎安排了中学化学中全部的知识模块。新教材重实验,利于探究性学习,理论知识很少,只提供了基本框架,而相应内容必须由教师引导和补充,这就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到底补充多少知识,补充到什么程度,没有统一的标准,容易造成两个极端。对无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对旧教材不熟悉,使得他们认为没什么可补充的,这样会造成容量不够,而有高三经验老师因为全面的知识积累,经常会凭借增加已有的高考复习经验,大量进行补充,这将会造成课程容量大,教学进度慢,课时不够,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等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两种处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折中处理,拓展不能“一步到位”。

而在专题二的教学中,由于本专题属化合物基本知识了解,所以学生实验,演示实验也较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探究导学、归纳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收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教与学效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是学生在实验时,动手能力较差,只对化学反应产生的现象感兴趣。

二是化合物基本知识中需要记的内容较多而学生又偏偏赖得去记,造成很多题目不会做,从而产生高中化学难念的这一想法。

三是高中化学知识点稍微分散一点,而学生又缺乏归纳总结的能力,所以无法做到系统学习。

四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偏差。高中学习任务重,时间又紧,若不主动学习,那学习成绩就无法保证。

总的说来,高一化学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相互配合才能创出好成绩来。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一、本次考试命题依据《新课程标准》和《考试纲要》中考命题思路进行。坚持了以下原则:

1.重视对基础知识考查,特别重视对形成化学核心观念有益的内容考查。

2.重视对实验内容的考查,特别是试验设计,实验创新以及运用试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

3. 重视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尤其对科学探究能力基本要素的全面考查。

二、试题基本特点:

(一)紧扣初中化学核心观念,最大限度的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突出考查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图象分析能力、综合计算能力等。整张试卷的知识点覆盖面较广,没有偏题、怪题和难度题。都是送分送到手,化学试题重视对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进行重点考查,化学试卷中出现的基础知识方面的考查,可以说是很基础、起点也很低。比如试题中有关化学用语的填空题,简单计算等等;都是最基本的题目。只要学生平时能认真学习,要考到及格应该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

(二)学以致用

为了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现在的考试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比较重视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的联系和应用,很多试题情境都是学生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

(三)难易较适中

从化学试卷的角度讲,本次试题有难度的题基本控制在10%左右,使中等及中下等考生都能发挥正常水平,有60%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合格。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第25题是很有代表性的一道好题,难度适中,如果学生读题能认真、仔细一些,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能分析透彻,得分还是可以

(四)重视对实验能力的考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关系到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如试卷中8、26、27题,强化了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考查,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的导向。试题难度不是很大,仅对科学素养考查的初步探讨,但对化学学科改革的导向性非常明确。

三、学生在答卷中错因分析

一大题考生选错较多的是2、8小题,引起错误的原因是:2小题主要是因为学生没有理解题干的意思,把性质和用途没有联系在一起。图象与题意联系不起来。8小题是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反映出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差。

二大题的21题(2)小题、25题失分较多。21题(2)学生把尿素的性质不理解,13题(2)(3)小题、14题(2)小题在。25题学生对语言的驾御能力差,写化学方程式时不配平和不写条件,没有做的同学也很多。特别是f的溶液中所含有的粒子有答的很差。

三大题即17题是实验探究题。27题失分较多很多同学,不知道变质的氢氧化钠是什么,就没有办法完成该题,做了的很多考生把两个化学方程式写错,(3)小题答的差。表述不准确

四大题(计算题)考生出错主要表现在:①计算能力较差。②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以及列式计算没有掌握,

四、通过以上对20__年重庆市化学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以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重视基础,强调应用

无论是容易题还是难题,无论是客观判断题还是主观分析题,都是以重要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部分学生多因基础不扎实而导致在一些基础题中失分。实践表明,初中化学中的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始终是中考重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重要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防止进行“超纲”性学习,已经明确的不作要求或降低要求的内容,不再往高处拔。结合20__年化学中考试题而言,例如:1题、4题、8题等都应该算做得分题,但它们的得分率也才分别达到92%、84%和60%,情况不容乐观。

2、重视教材,强调知识的全面性

加大对教材知识的重视程度,要能够挖掘教材中的隐含考题,注意教材知识的覆盖面要加大。例如:从分析教材不难看出,现行人教版教材中唯一涉及的高温分解的反应就是碳酸钙的煅烧,而该点恰恰是今年考题中的较难题,推断题21题的突破口。列外值得一提的就是要特别重视教材中有关化学知识与社会、化学知识与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考题10考察人类的营养素和20题考察水污染及其防治。

3、重视化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习题类型的训练

建议关注每年发生的新闻事件,特别是与之相关的化学物质。如08年的奥运、地震;今年中考考题的h1n1流感病毒的治疗药物。关注国家大的方针、政策性趋势性考题,如:节能减排、关注人体健康等题型,近几年已是多次出现。

4、重视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观察和操作,激发学习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科学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探究性活动,其探究性理应体现在我们的学习活动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还要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在化学实验中,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有很多,例如探究反应条件、探究实验装置、探究实验原理、探究实验步骤等。我们应经常把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化学实验、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中去,使学生得到运用化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训练,在实践中提高能力。

今年考题中的实验题对分析和探究能力的要求尤为突出,22题对中和反应的探究;23题对实验操作、实验数据的处理以及实验误差的分析都有较高的要求。

5、加强规范性练习,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这次中考试卷化学用语分值较重。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化书写,减少不必要的失误。中考化学试卷涉及的化学用语主要错误:(1)化学式写错或不规范,物质名称写不正确。如“cuo”写成“cu2o”;“na2co3”写成“naco3”等等(2)化学方程式中不配平或配平错误、条件状态未注明。

6、强化审题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今年较去年相比,读题和分析题能力的要求又有一定提高,部分学生读题不仔细,造成过失性丢分;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题目的考点,导致无从下笔。如题18(1)要求写反应物a溶液而写成生成的产物co2;题20(2)题目中有图形说明是氮肥厂,应填n元素过高而学生未读懂乱填。题21考察学生推断题的分析能力,学生不知道从何处分析入手。题22(2)分析中和反应,要求选择加入物质顺序及加入物质用量的控制而相当多学生只填物质或者只填用量。24题计算题题目较新,较长,学生读不懂题目,无从下手。所以训练学生细心审题、深刻理解题意和分析题意也是我们今后化学科教学中要重点加强的项目之一。

7、重视精选习题,提高练习质量

除扎实对学生的“双基”教学,更应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纯知识性题目的考核逐渐偏少,取而代之的则是更多的知识应用性题目,因此教学中更应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习题要做,但应重质量而不是数量,在每一个知识点的题目的选择上要更具针对性,要精选、精编有实际情境以及有利于落实双基感悟方法、培养能力的习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答、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要大胆放弃一些偏、繁、怪和无实际意义的题目,严格控制习题的难度和总量。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尊敬的各位领导:

您好!感谢您能够阅读我这封简要的求职信,希望您的阅读是我的一次珍贵的机会。

四年下来,在老师的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材料科学基础、物理化学、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实验学、机械原理及计算机等有关理论;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办公软件。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严谨的学风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塑造了我朴实、稳重、创新的性格特点。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在工作方面进步很快,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在校期间,我抓住一切机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使自己朝着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发展.。在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大量阅读课外书,对增加我的课个知识和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启到不可小看的作用。

过去的已将过去,将来要面对的是更具挑战的未来。我相信,在我不断努力刻苦的学习中,我一定能够胜任这份的职业.别人不愿做的,我会义不容辞的做好;别人能做到的,我会尽最大努力做到更好!发挥自身优势,我愿与贵单位同事携手共进,共创辉煌!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20xx年6月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1、

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对燃烧的现象也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

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②了解易燃物和易燃

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③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教学难点:

(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六、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引入新课

2.5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7幅与火有关的图片。

【教师引导】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火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了解火,用好火显得特别重要。这就是我们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观看】

【思考并回答】略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燃烧的定义及特征

复习回顾交流

4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燃烧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布置任务】同学们找到了哪些燃烧事例?请与大家交流。

【提问】根据以上事例,同学们能否归纳和描述什么是燃烧?

【提问】燃烧具有什么特征?

【交流汇报】略

【思考并回答】略

【思考并回答】略

燃烧的条件

实验探究总结交流

12min

【提问】燃烧究竟需要怎样的条件呢?请根据自己对燃烧的了解,做出一些猜想。

【布置任务】同学们根据以上猜想通过自己10分钟的探究活动寻找物质燃烧的条件。并将结论填写在学案上。

【点评】学生探究报告

【介绍】着火点

【小结】燃烧的条件

【思考并回答】略

【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交流汇报与讨论】

【倾听】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

课堂练习

2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根据燃烧的条件示意图完成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

【思考并回答】略

【倾听】

创设情景,让学生根据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水火相容》

4min

【演示实验】白磷在水中的燃烧。

【分析小结】

【观看并思考】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碰撞中激发思维的火花。

课堂练习

3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回顾交流

5min

【演示实验】多次点燃一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同学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思考】略

让学生自己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的知识体系对灭火的原理进行从感性到理性的再认识

3min

【创设情景】通过ppt课件展示4幅与灭火有关的图片。

【分析】

【观看并思考】略

【思考并回答】略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感性认识,总结灭火的一般原理与基本方法。

分析小结练习

2min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图完成课堂练习

【思考并回答】略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利用所学的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内容

教学环节

活动时间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总结

回顾总结

3min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通过师生共同回顾与总结,明确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小结】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回顾总结】

播放录像

4min

【创设情景】播放录像:《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和自救》

【观看并思考】略

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结束语

0.5min

师生一起庄重承诺:珍爱生命、防止火灾、学会自救、远离伤害

七、学习评价设计

本课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从两方面入手,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并重。在注重对科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评价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在活动中对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和学习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发展进行评价,强化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活动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各占50分。

(1)学生活动评价(分值50%)

“燃烧的条件”探究式教学活动学生表现评价表

班级姓名学号

评价项目

质 性 评 价

量化评价(等级分)

具体评价内容

填写具体事实

满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1

提出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6

2

做出假设

1、

物质可燃;

2、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6

3

设计实验方案

能否自行设计合理的

实验方案

10

4

实验操作

能否小组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有效

10

5

分析并得出结论

分析推断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6

6

表达和交流

是否具有与他人合作、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6

7

反思、提出新问题

物质在其他气体中能燃烧吗?

6

等级

50

评语(教师填写)

(说明:1、等级分的评价标准:单项表现 优——6或10分,良——5或8分,中——3或6分,需努力——2或5分,特优——加2分; 2、等级评定标准:7项总分50以上为特优、45—50为优、40—45为良、30—40为中、30以下需努力)

自评(×40%)

小组互评(×30%)

教师评价(×30%)

总 评

(2)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分值50%)

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采用笔试测验的方式进行。本课题设计了10分钟测试题(课内完成),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根据结果给学生打分。两次评价的总分即为学生该课题的总成绩。(附《燃烧与灭火》的10分钟测试卷)

《燃烧与灭火》10分钟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1.

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铁丝,铁丝不能燃烧。如将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热后的铁丝,立即插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却能燃烧,其可能的原因是

2.加油站必须贴的标志是。

3.

木材起火可以用水扑灭,油起火却不能用水扑灭。为什么?。

4.

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

①家用电器线路短路而发生火灾。

②炒菜锅中食油起火。

③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

5.谈谈你将如何为你居住地区的防火、防爆做些有益的工作。

八、本教学设计的特点

1.燃烧现象司空见惯,在教学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创设情景使学生回顾燃烧的“功”和“过”,并由此进一步体会“科学是把双刃剑”,只有掌握其规律,才能趋利避害,也激发起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2.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己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去研究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3.创设问题情景并播放教学录像,使学生学会基本的防火、灭火及火灾现场的自救方法。教导学生珍爱生命,回馈社会,报效祖国。

4.提供一些网上课堂的网址,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有用知识的习惯。

九、教学反思

通过实施本节课教学与聆听点评指导,受益非浅。

燃烧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多有涉及。这是一个好事,因为学习自己熟悉的东西总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固有的知识经验有时也会影响我们应该达到的学习效果,先入为主的思想会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怎样扬长避短,既能利用已有的经验,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求学欲望,这是本节课的一个技术难题。

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的主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实现探究目的,做好实验是基本要求,用好实验是关键。利用实验,层层深入。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本节教材着眼于生活中的化学。而教学中要活学活用教材使知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还要避免流于延伸范围加深难度的误区。要落实课程标准使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点又能灵活运用它们,这就对问题的情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问题时,要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求知求实。

课堂教学教程中,有实物展台、课件等可用手段,利用它们是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要避免流于形式摆花架子;不用过于追求教学模式与环节,要力争学生会了的不讲。这点初中老师不容易做到,要引起重视。

本次课前,我以课本的实验为蓝本演示向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的实验,感觉操作较困难,白磷在热水中融化且游动,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作用制氧气不好控制氧气的流量。鉴于此,我作了如下改进,事先收集好一集气瓶氧气,实验时将集气瓶倒扣在热水中的白磷上,可看到白磷在水中剧烈燃烧产生浓厚的白烟,且有水柱上升,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并且环保。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另外,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上自己要更投入更活跃,学生才可能更活跃更投入,才能使他们在一个充满乐趣的时间和空间里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

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增强其学习意识,将是好为人师的永恒追求。

附:第七单元

课题1燃烧与灭火学案

[提出问题]

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是燃烧的一种现象。你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知道很多燃烧的事例。请把你知道的事例与同学们交流、讨论,如镁条的燃烧、,,等。

燃烧是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实验探究]

一、燃烧的条件

问题

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

假设1、物质可燃;2、;3、。

实验步骤

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在酒精灯上点燃。

2、

观察常温下存放的蜡烛会燃烧吗?点燃后呢?

3、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

分析实验

请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探究问题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燃烧与物质有关吗?

可燃物才能燃烧

2、燃烧与温度有关吗?

常温下蜡烛不燃烧

点燃后的蜡烛燃烧

3、

烧杯内的蜡烛熄灭了

烧杯外的蜡烛继续燃烧

结论

物质燃烧需要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

(1)可燃物;(2)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3)氧气(或空气)

你所知道的灭火的方法有:、、

二、灭火的原理

(1)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牢记下列安全警示标志]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一、见习目的

为了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对自己的专业知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学校安排我们参加了这次的见习课程。并依次在韶关市第五中学、韶关市田家炳中学、韶关市第二中学、韶关市第一中学参加了四所学校专业见习。由此,我见识到了许多,同时也学到了在学校课程中没有学到的东西。另外,更是了解到社会对我们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将来所要面向从事化学专业类型的专业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

简而言之,通过此次见习将会对我往后的学习加深进一步的了解和对将来的教学工作有着深厚的意义,并深切感受到本次听课对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了很大的启发。

二、见习单位及内容

(1)x年4月12日在韶关市第五中学参加见习

一进校园看到的校风及学习氛围都是不错的,该校领导和老师们也很热情,能参加这次的见习觉得运气很好,因为我们能有机会参观最新的教学新型设备——录播室、,以及参与他们教研组的教学评价和讨论,从中获得了人生第一次见习最难得的回忆与价值。

这次听课内容主要是高二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醛》,讲课老师是徐道冰老师。徐老师先从生活中醛中毒的标志,说明醛的危险性,进而进入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先讲醛的物理性质,接着过度到醛的结构式、结构简式、分子式,及官能团名称,进而推出醛的定义,类推其他醛的写法,并强调醛基的正确写法。熟悉了醛的写法之后,接着就讲醛的化学性质——通过例子来熟悉醛的加成反应,徐老师先让学生写出反应式,然后查看学生写的结果,并进行纠正。接下来,详细讲乙醛的结构,键的作用功能。结构决定性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乙醛的化学性质,包括有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徐老师先演示乙醛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最后师生共同得出结论。接着,将学生同桌前后分组,进行探究实验——乙醛银氨溶液反应和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老师走下去进行指导,学生边实验边记录实验现象,实验结束后,老师提问学生实验现象,学生得出结论,最后师生总结实验结论。每个实验探究结束后,让学生练习,写出反应方程式,巩固知识,并应用到生活中。重点讲完乙醛的化学性质后,后类推其他醛也发生银氨反应等起到知识延伸的作用。最后课堂小检测,举一反三。

对这堂课,我主要有几点感受:一是徐老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善于引导学生,让学生对知识起到更进一步得到巩固;二是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手段,老师演示实验与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探究实验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以及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三是很好地运用点拨法,展示学生所做的练习,并有效进行指点和纠正错误;四是整节课紧紧练习社会与生活,符合新教材的理念。总体来说,这堂课上的还是比较好的,而我也学到好多化学教学的知识与技巧,但是我觉的,缺少了那么一点点的激情。

(2)x年4月19日在韶关市田家炳中学参加见习

这次见习的内容是:课题:中考专题复习——酸碱的化学性质及其运用。其教学方法和手段很新颖,课堂教学评价表的内容也与其他的评价表不同,因为这堂课主要是针对新教材的改革理念:导学、展示、反馈,把传统以“教”为中心,转换成以“学”为中心,也就是说学生多讲,老师指导,更有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教学过程如下:上课前,老师先发下复习导学案,让学生课前做好,并分好学习小组;上课后,让每个小组团结合作与讨论,完成任务,之后叫每个小组派代表演练、展示练习,而其他组员纠正错误,进行反馈。老师强调做题时要有效率,更要有质量,并用不同色笔画出题中的重点信息,如2hcl+cu(oh)2 = cucl2+2h2o,并写出其依据:碱+酸→盐+水,属于中和反应。针对每道题,学生展示、讲解完后,老师给出正确答案,同时解释和补充正确与错误的原因或现象。学生将知识积累、小结。

个人心得:这堂复习课上的很精彩,也很新颖,是将来要做化学教师所需要借鉴的教学方法,因为这样上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符合新教材理念,进而有益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化学人才,促进化学科学的发展。

(3)x年5月17日参见韶关市第二中学见习

这次听课内容有:

一是语文课听课——散文《捕蝶者》,该课上调动也有点兴趣,虽然不是专业课,但也学到了不少教学知识,该老师先从李商隐的《锦瑟》引入课题,接着初读探究→深入探究→拓展迁移→升华思考,这几个过程进行本节课的授课内容,内容知识丰富、有条理,逐渐递进,层层深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和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等。

二是化学听课,课题是高一化学第三章有机化合物: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该班学生是平均半,基础较差,于是许老师以小组为主体验活动,学生自己动手拼构苯的球棍模型本,进而认识苯的结构和探究苯的物理性质,从而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进入本节课的内容。节课主要以实验探究为主,讲解练习为主,向学生提问,层层深入,挖掘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x年5月31日在韶关市一中参加见习

校园景色很美,绿色匆匆,欣欣向荣,环境也很幽静,是个学习的好地方。学习氛围很浓厚,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可以看出来该校的管理体制很好。

听课内容是:课题是必修2——《乙烯》,本节课教师先从生活中水管、乙烯催熟香蕉的图片引入,接着介绍乙烯的来源:科学探究——石蜡油的分解实验,老师演示实验,将分解的乙烯气体依次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学生认真观察,并描述现象,最后老师总结现象和结论。接着就进入本节课的内容:乙烯的结构,学生动手拼出乙烯的结构模型,并展示学生做出来的模型,针对错的与对的模型进行讲解,进而讲解立体模型,让学生学会写结构式、结构简式,然后通过结构决定性质,过度到乙烯的化学性质。

对于乙烯的化学性质,首先是氧化反应,学生观看视频——乙烯的燃烧,学生观察现象,讲解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是氧化反应,并讲解如何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巩固学生配平方程式的知识。接着动画展示乙烯断键、成键的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对乙烯断键和成键进一步得到深刻的了解,使之认识更加透彻。然后过度到本节课的难点——乙烯的加成反应,通过动画来突破难点,让学生对乙烯的加成反应机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由于时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动画展示加聚反应的成键断键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起反应机理。

个人感想:该教师主要用实验演示、讲解、讨论、动画展示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有机物的结构模型,有利于学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对乙烯平面结构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动画展示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对乙烯成键和断键的过程了解的更加深刻。上课语速适中,咬字清晰,学生听课更认真。但存在不足的是,上课激情不够,笑容也少了一点。

三、见习体会

通过以上四所不同基层的中学进行见习,我总结出了几点重要体会:

1.教学态度要严谨, 一丝不苟。 保证教学质量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方法来组织、设计教学内容,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2.精心组织,细致安排,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一些难于用语言表达清楚的内容,通过生动的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直观明了的描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3.上课要有激情,微笑多一点。有了激情,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而微笑,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良好的关系,使之相处更加和谐、开心,是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

4.不能忽视学生的潜能。给学生发挥潜力的空间,让学生大胆提问,自己动手验证。在教学中学校的学生程度有较大的差异,但只要教师有效的引导,把培养学生能力放到首位,为学生创造条件,就可以使得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好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使我们从过去简单传授知识,转到培养能力上来。

四、见习收获

所谓见习,就是需要我们把见到的学到的东西加以学习与改进,进而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各种化学知识,并进一步了解中学化学教学技巧,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通过四次的见习,我真的有很大的感触,作为一名教师,背负的是学生的前途和未来,所以我们要比任何人时候都要认真、负责。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师范生必须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教学技巧,和教育技巧,不仅要从学生的学习上,还要从学生的生活、情感上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地发展。也使我对教学的实际能力了解更加深刻,从而学习了化学教学的各种知识,同时也学到和了解各种课本上没有提及的知识点。另外,我深刻体会到,时刻关注新教材理念,并学习和挖掘新颖的教学方法,将更好的化学学科知识传播给年轻一代的学子们。现在,见习结束了,让我了解了教师的伟大,教师工作的神圣,他真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发自内心的关心爱护学生,帮助他们成长。在教授他们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才是教师工作最伟大的意义所在!

简而言之,通过此次见习对我往后的学习和教学工作都有着深厚的意义与经验。

五、见习意见

凡事都不是那么尽善尽美的。当然,对于这四次见习,确实有那么一点意见,那就是见习的时候纪律有点儿不好,给听课的同学带来干扰,进而影响听课的效率和质量,同样也给该教师上课带来一定的影响。总体来说,对四次的见习我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它让我真正学会到了许多东西,如良好的教学工作态度、随机应变能力、课堂调控和处理能力、实验演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但愿学校能给我们更多的实习或见习的机会,去学习更多有用的东西,了解目前社会对我们化学教学专业知识的要求,并收获和接触更多有意义的中学化学教学知识的技巧。

关于化学野外采样心得体会和方法八

<>

现有制造电池、蓄电池的原理是电化学反应。电极是不同种元素、不同种化合物构成,产生电流不需要磁场的参与。

目前有磁性材料作电极的铁镍蓄电池(注1),但铁镍蓄电池放电时没有外加磁场的参与。

通过数次实验证明,在磁场中是可以发生电化学反应的。本实验报告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发生在磁场中,电极是用同种元素、同种化合物。

《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不同于燃料电池、磁流体发电。

<>

1、所用器材及材料

(1):长方形塑料容器一个。约长100毫米、宽40毫米、高50毫米。

(2):磁体一块,上面有一根棉线,棉线是作为挂在墙上的钉子上用。还有铁氧体磁体30*23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2*5毫米二块、稀土磁体18*5毫米一块。

(3):塑料瓶一个,内装硫酸亚铁,分析纯。

(4):铁片两片。(对铁片要进行除锈处理,用砂纸除锈、或用刀片除锈、或用酸清洗。)用的罐头铁皮,长110毫米、宽20毫米。表面用砂纸处理。

2、电流表,0至200微安。

用微安表,由于要让指针能向左右移动,用表头上的调0螺丝将指针向右的方向调节一定位置。即通电前指针在50微安的位置作为0,或者不调节。

3、"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是直流电源,本实验由于要使用电流表,一般的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是按照电流流动方向来设计的,(也有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左右偏转的电流表。本实验报告示意图就是画的随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电流表指针可以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电流表)。因此本演示所讲的是电流流动方向,电流由"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流向"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负极,通过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方向,可以判断出"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的正极、负极。

4、手拿磁体,靠近塑料瓶,明显感到有吸引力,这是由于塑料瓶中装了硫酸亚铁,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5、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倒一些在纸上,压碎硫酸亚铁晶体,用磁体靠近硫酸亚铁,这时有一部分硫酸亚铁被吸引在磁体上,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6、将磁体用棉线挂在墙上一个钉子上让磁体悬空垂直不动,用装有硫酸亚铁的塑料瓶靠近磁体,当还未接触到悬空磁体时,可以看到悬空磁体已开始运动,此事更进一步说明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注:用另一个塑料瓶装入硫酸亚铁饱和溶液产生的现象同样)

7、通过步骤4、5、6我们得到这样的共识,硫酸亚铁是铁磁性物质。

8、将塑料瓶中的硫酸亚铁适量倒在烧杯中,加入蒸溜水溶解硫酸亚铁。可以用饱和的硫酸亚铁溶液,然后倒入一个长方形的塑料容器中。实验是用的饱和硫酸亚铁溶液。装入长方形容器中的液面高度为40毫米。

9、将铁片分别放在塑料容器中的硫酸亚铁溶液两端中,但要留大部分在溶液之上,以便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由于两个电极是用的同种金属铁,没有电流的产生。

10、然后,在塑料容器的外面,将铁氧体磁体放在某一片铁片的附近,让此铁片处在磁埸中。用电流表测量两片铁片之间的电流,可以看到有电流的产生。(如果用单方向移动的电流表,注意电流表的正极应接在放磁体的那一端),测量出电流强度为70微安。为什么同种金属作电极在酸、碱、盐溶液中有电流的产生?电位差是怎样形成的?我是这样看这个问题的:由于某一片铁片处在磁埸中,此铁片也就成为磁体,因此,在此铁片的表面吸引了大量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而在另一片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的数量少于处在磁埸中的铁片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这两片铁片之间有电位差的存在,当用导线接通时,电流由铁离子多的这一端流向铁离子少的那一端,(电子由铁离子少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负极流向铁离子多的那一端铁片即电源的正极)这样就有电流产生。可以用化学上氧化-还原反应定律来看这个问题。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由于有大量带正电荷的铁离子聚集在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的那一端的铁片的表面的带正电荷的铁离子数量没有处在磁埸中的一端多,当接通电路后,处在磁埸这一端的铁片表面上的铁离子得到电子(还原)变为铁原子沉淀在铁片表面,而没有处在磁埸那一端的铁片失去电子(氧化)变为铁离子进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因为在外接的电流表显示,有电流的流动,可以证明有电子的转移,而电子流动方向是由电源的负极流向电源的正极,负极铁片上铁原子失去电子后,就变成了铁离子,进入了硫酸亚铁溶液中。下图所示。

11、确定"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的正、负极,确认正极是处在磁体的位置这一端。这是通过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来确定的。

12、改变电流表指针移动方向的实验,移动铁氧体磁体实验,将第10步骤中的磁体从某一片上移开(某一片铁片可以退磁处理,如放在交变磁埸中退磁,产生的电流要大一些)然后放到另一片铁片附近,同样有电流的产生,注意这时正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电流表的指针移动方向产生了变化。

如果用稀土磁体,由于产生的电流强度较大,电流表就没有必要调整0为50毫安处。而用改变接线的方式来让电流表移动。

改变磁体位置:如果用磁体直接吸引铁片电极没有浸在液体中的部份的方式来改变磁体位置,铁片电极不退磁处理也行。

下图所示磁体位置改变,电流表指针偏转方向改变。证明电流流动方向改变,《磁场中电化学反应》成立。电流流动方向说明了磁体在电极的正极位置。

<>

此演示实验产生的电流是微不足道的,我认为此演示的重点不在于产生电流的强度的大小,而重点是演示出产生电流流动的方向随磁体的位置变动而发生方向性的改变,这就是说此电源的正极是随磁体在电源的那一极而正极就在磁体的那一极。因此,可以证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是成立的,此电化学反应是随磁体位置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可逆的电化学反应。请特别注意"可逆"二字,这是本物理现象的重点所在。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原电池的定律在恒定磁场中是不适用的(原电池两极是用不同种金属,而本实验两极是用相同的金属)。

通过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证实:物理学上的洛仑兹力(洛伦兹力)定律应修正,洛仑兹力对磁性运动电荷是吸引力,而不是偏转力。并且洛仑兹力要做功。

通过实验证实,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电流流流动的方向与磁体的位置有关。电极的两极是用的同种金属,当负极消耗后又补充到正极,由于两极是同种金属,所以总体来说,电极没有发生消耗。这是与以往的电池的区别所在。而且,正极与负极可以随磁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这也是与以往的电池区别所在。

《磁场中电化学反应》电源的正极与负极可以循环使用。

产生的电能大小所用的计算公式应是法拉弟电解定律,法拉第电解第一定律指出,在电解过程中,电极上析出产物的质量,和电解中通入电流的量成正比,法拉第电解第二定律指出:各电极上析出产物的量,与各该物质的当量成正比。法拉第常数是1克当量的任何物质产生(或所需)的电量为96493库仑。而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消耗的功应等于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所用的力乘以移动磁体或移动电极的距离。

<>

1、在多大的铁片面积下,产生多大的电流?具体数字还要进一步实验,从目前实验来看,铁片面积及磁场强度大的条件下,产生的电流强度大。如铁片浸入硫酸亚铁溶液20毫米时要比浸入10毫米时的电流强度大。

2、产生电流与磁场有关,还要作进一步的定量实验及进一步的理论分析。如用稀土磁体比铁氧体磁体的电流强度大,在实验中,最大电流强度为200微安。可以超过200微安,由于电流表有限,没有让实验电流超过200微安。

3、产生的电流值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a-t(电流-时间),还要通过进一步实验画出。

4、电解液的浓度及用什么样电解液较好?还需进一步实验。

<>

由于《磁场中的电化学反应》在书本及因特网上查不到现成的资料,可以说是一门新学科,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的实验验证。此文起抛砖引玉之用。我希望与有识之士共同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我的观点是,一项新实验,需要不同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地点重复实验成功才行。

<>

注1、《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一书中讲到碱性铁镍蓄电池的内容。

1979年北京第2版,统一书号:15045总20xx-有514湖南省邮电管理局《蓄电池的使用和维护》编写组,人民邮电出版社

作者:重庆桐君阁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刘武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