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也是对过去所做决策及其结果进行评估的过程。选择适当的总结方法和框架是写作一篇完美总结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个参考和启发。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一
核心提示:《夸父追日》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仅仅37个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坚强...
《夸父追日》这篇著名神话选自《山海经》,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最终渴死在路上的故事。文章很短仅仅37个字。但文章内涵很丰富。它表现的不仅是表面上的与日逐走,还有很强烈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勇敢坚强,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本篇神话弘扬了夸父身上体现出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既然本文是一片神话,那么学习这篇课文,就要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外,还要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此外,分析文中“夸父”这一神话的人物形象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夸父的形象非常高大。夸父虽败犹荣,他的精神与天地同在。而这则神话故事描述时所展示出来的作者丰富的想象力也是课文的精髓。本课的设计主要分为分析夸父的形象和体会神话故事语言两方面。
在学习课文之前,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我先找知道这个故事的学生给大家绘声绘色的讲故事?学生讲得有声有色,其他同学听得津津有味。就这样,我紧接问了一个问题,除了故事本身之外,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我提前预设学生的问题:
1、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2、夸父是怎样追日的。
3、夸父追日的结果如何。
然而,实际上学生还提了许多更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学生还提出了夸父是谁?夸父追日的意义何在?(这个问题在“为什么追日”)根据学生的提问,学生小组内互相解决。于是学生找到课文中相应的段落,一起解决了提出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夸父追日的动作,通过学习夸父下定决心去追日时的语言来体会夸父追日的精神。在夸父倒下时,长叹一声,我让学生体会此时夸父遗憾的心情,并请学生扮演夸父,学生有的是积极的夸父,说夸父(我)虽然倒下了,但是并不后悔,因为自己努力了,还有更多后来人去追日。悲观的夸父:说我费了这么多努力还是没追上太阳,看来太阳是追不上的。我评价了孩子们的体会,总结了夸父追日的意义,虽然没有追上,但是夸父还是有勇气、坚持不懈地去追太阳,最后还化为桃林为后人解渴。
总之,这篇短小的顾问学习,一改之前教师讲学生记笔记的方法。整体上是我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解决问题。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概括主要内容时不够放手。在让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时,一开始我就出示提示,学生只要简单地填一填,这样不利于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的提高。总结夸父追日的原因时学生的回答不够概括,一方面是我的问题设置的不够具体,没有引导学生怎么样回答;另一方面,我没有耐心下来,悉心引导,却自己代替学生说,这样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应该让学生们先试着说一说,并从中进行方法上的指导,等学生说的不好或者说不出来时,再做提示,这样“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才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二
新学期开始,我又接了七年级一班的班主任。早就听说这一级的学生基础差,可是没有想到竟然差到如此程度。全班数学80分以上的2人,70分的2人,60分的7人,也就是说及格的11人,不及格的45人,语文和英语也是如此。这样的基础,今后将如何去教?真的让任课老师犯愁。
果然,刚上了几节课,就感觉到了这些。学生基本上没有养成学习习惯,一节课下来,老师要不断地维持课堂纪律,否则,几乎没有听课的同学了。无论怎样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是激发不起来,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同学竟然很少。究其原因,只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去动脑思考。
开学一周多了,学生竟然不把铃声当回事,不知道保持卫生的清洁,自习纪律极差,随便说话,没有学习的意识。还保持着小学时的习惯,上课迟到,随便下位等。
作为班主任,真的感到太累了,有些事,讲了多遍,学生总是不在乎。为此,我进行了深深的思考。到底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首先要改变学生的习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制定班规,来约束不守纪律的同学。通过家校联系,得到家长的配合,共同管理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在班中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和任课教师多沟通,共同管理班级。
但愿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学生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三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任职的第一年,作为一名刚走上岗位的青年教师,我深知自己有许多不足与缺陷,如基本功不够扎实、教学经验尚浅等,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教学总结。因此,我对教学工作要求非常严格,不敢有任何怠慢,认真钻研教材,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地向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学习。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以下是我对七年级语文教学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了解题型,把握方向
要想考出好的成绩,作为老师,首先要将七年级语文考试的出题类型弄清,这样才能明确目标,找出教学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七年级语文试卷大致分为三块:语言积累运用、阅读、作文。其中阅读和作文占得分数比例较大,也是学生得分的关键所在。因为语文是一个重在积累的学科,语文成绩的提高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那么老师能抓住的只有语言积累运用部分的字词、病句修改和古诗文默写题以及古文阅读部分。
二、狠抓落实,反复巩固
七年级语文通常有对字词的考察和对古诗文默写情况的考察,为了学生能使学生在这些题上不失分。我重点要求学生对字词课前预习,对于古诗文默写要求人人过关,课后听写,单元复习时再听写,周清时再抽查,直到学生默记于心为止。
三、开卷有益,学在课外
在刚接到七年级语文的时候,我觉得只要把课上好就可以了,可是几次考试过后我发现学生的成绩都不很理想,追本溯源,是学生的在阅读理解和作文两大板块失分严重。
所以,要想彻底提高语文成绩,阅读和作文的分数必须上去。根据我自己多年学习语文的经验,我给学生制定了一个提高语文成绩的计划:
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相互借阅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可以是漫画,可以是作文书,可以是名著,还可以是他人的读书笔记,教师不干涉学生,只从旁指导。
每周三篇日记四篇摘抄,学生在课外阅读到好的文章、段落、词句可以把它抄在摘抄本上,摘抄和日记穿插写,可以避免有些同学觉得写日记的当天没什么可记的,并且可以仿照摘抄的文章来写自己的日记。
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
四、步步引导,潜移默化
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做题的方法,比如分析句子先看它的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排比的运用使句子更加有气势等),然后再才揣摩文章的感情。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比如学习课文《往事依依》,我告诉学生们可以仿照这篇文章写童年的一件事。"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这样的开头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年华似流水",我们可以使用其他的形容时间逝去很快的句子来代替。
学生们于是开动脑筋,把自己平时在课外阅读看到的句子说了出来:"时光如水,生命如歌""时间如白驹过隙""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在下一次作文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同学们把这些词语用在了自己的作文里面,我想这就是进步吧。
这样的慢慢引导,潜移默化,让学生觉得其实作文也很简单,自己也可以写出有这漂亮语言的文章,对作文不再惧怕,对阅读理解不再反感,语文成绩自然上去了。
写下这些文字,我其实很是惶恐,不知道作为一个教育战线上的新兵,我的这些自己摸索出来的所谓的"经验"是否正确,是否切实有效,只希望能同其他同行们交流,共同取得更大的进步。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四
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教中学,学中教。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
(1)、写成功之处。
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指正。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五
本学期通过听专家讲座、自己上公开课,更深刻感受到语文教学的不易,值得我好好反思。
一、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从七年级开始,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习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习的“度”很难把握,所以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就是一个难题。我觉得这就需要老师对自己的学生要真正的.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能让他们乐于接受。记得在开学初教授第一单元课文时,就曾发生过一些尴尬的情况。那时刚接触新生,对学生的已有知识构架不了解,备课时只是从教材和自身角度出发,结果发现自己设计的一些问题在课堂上根本得不到回应。追其原因,是自己没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谈论“人生”的话题,而七年级的学生还只是小孩子,他们的人生阅历何其浅,人生中的一些大道理不是他们一时所能理解的。备课光备教材是不够的,还要备学生,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知道这点以后,我在教学方案的设计上就尽量做到更全面,更贴近学生。
二、淡化形式,追求实效。
新课标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可实践下来,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反思其中有这几方面问题。
1、 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3、盲目活动不可取。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整堂课一个讨论接着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性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教养的全面提高。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六
欣然走过20xx,七年级上期已近尾声,下面对本期教学从几个方面反思。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是课程标准四条基本理念中的第三条,它作为一种精神贯穿于课程标准的始终。课程标准规定,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根据这个要求,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自主性。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坚持让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外界的刺激;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加工、理解,由此建构起新知识的意义,同时原有的知识经验又因为新知识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例如,在教学《风筝》时,课文的时代背景较难,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再多的讲解也无济于事,所以,干脆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阅读结合课后所掌握的资料,提出问题,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第二,合作性。按照建构主义心理学和接受美学的观点,每个人都是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去构建对事物意义的理解,不同的人往往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外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就是这个意思。学生写同一篇作文,由于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不同,写出来的也不免千差万别。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互相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不消说,除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外,还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教师也是一个读者,他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和林黛玉;我经常在课堂上,参与学生学习小组的讨论,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探讨,述说自己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情,带有自己的个性色彩。通过和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
第三,探究性。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强调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而不应消极地接受知识,要像数学家那样去思考数学,像历史学家那样去思考历史,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语文的探究性学习,是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国庆假期的作业就是通过各种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走访专家、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收集各种语文现象,如果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去做,我想对学习语文确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让学生学好讲读和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应提倡真正搞好综合性学习。
本期以来,我合理分配每天学习任务。把自己的学习任务分解成每天能够完成的单元,并坚持当天的任务当天完成,无论如何不能给自己以任何借口。比文言文的背诵,诗歌的听写,默写等等,我都要求他们必须当天完成。
其次,我教会他们必须要合理规划。每天的时间。把必须完成的工作尽可能安排在工作时间内完成,把既定的学习时间保留出来,养成利用每天的零星时间学习的习惯,什么时候做其它事情,什么时候要看语文,教会他们懂得合理按排时间。
第三,按照既定的时间表行事。学习时间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使你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因此,每次考试前,我都要求他们必须要有一个明确是时间表。
另外,要懂得及时复习。为了使学习有成效,应该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研究表明,及时复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防止遗忘。考试的时候尤其要跟他们强调这一点。
还有,教会学生懂得向自己提问。不时地向自己询问"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问题,是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发现薄弱环节的好方法。
最后,还要懂得向他人提问。在学习中碰到疑难问题,要及时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无论你认为自己的问题是多么简单、多么微不足道。在这一点上,我要求班级里面学习小组,学习成绩比较薄弱的同学每天必须向下班级的科任老师提出自己不懂得的问题。
当然,养成做笔记的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做笔记既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思考和总结、归纳问题,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把学习内容中的重要记录下来,便于以后查阅和复习。
语文是精深博大的,本期在一些方面带领学生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留在后阶段努力更正。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七
这次,我参加了市教研室举办的新课程优质课会教,课题是《蔚蓝的王国》。通过几次试讲,深感受益匪浅,自己对新课程标准下语文课堂教学作了一些尝试,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喜悦,对此进行总结与反思,既可以使自己加深对课改的认识,也可以为广大同行提供借鉴。
《蔚蓝的王国》的作者屠格涅夫,用他的笔,在近古稀之年,借助神奇的想象,采取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独特文学样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蔚蓝色的大海图。教材的编者将它放在“奇思妙想”这一单元,所以根据新课标提出的课堂教学三维五个方面的目标,确定“体会散文诗优美的语言,感悟作者的美好情怀,学习运用奇妙的想象”作为核心目标,努力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本文应倚重于朗读,在诵读中理解,在诵读中感悟,在优美的旋律中读懂文章内涵,品味生动优美的语言,领悟作者歌颂之所在。
第一轮试讲时,我基本上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思路,着重于字词句章的分析,教法上主要运用的还是过去的传递性教学方法。设计了“导入课文,作者介绍――范读课文,理清结构――分析段落,赏析句章――总结课文,掌握写法――课后作业,诵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发现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基本上属于被动接受,对课文的感悟不深,听课的老师也反映课堂气氛沉闷,不能体现以“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思想。我自己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觉得问题的根源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旧理念束缚了自己,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偏离了新课标提倡的三维目标,方法上单向传递,师生缺少交流。第二轮试讲,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反复讨论,以“设置情景、双向交流、多边活动、赏读感悟”为指导思想,以“诵读――品悟――表达”优美的语言为核心,设计了“初读课文――感受美、赏读课文――品味美、感悟情感――体会美、想象练笔――表达美”的教学思路。试讲以后,学生和教师的反映都很好,气氛活跃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不是死板的接受,而是主动探究,这样就由传递性教学向研究性教学前进了一大步。但是,在评课过程中,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同时感觉到,学生之间的多边合作还缺少合适的平台,研究性学习强调的就是探究和合作,不能让任何一个学生成为课堂的“局外人”。另外,本课作为“奇思妙想”单元中的一篇,应该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这次试讲对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还比较薄弱,需要加强。因此,我又进行了第三次试讲。这一次,我增加了小组学习,根据课文中的问题大部分属于开发性的特点,将质疑答疑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增强了学生探究和合作的意识。我还设计让学生听歌曲,看画面,然后想象自己置身于歌曲的意境中,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这次试讲的效果又比第二次更好,学生反映热烈,测评的各项指标比前两次都有提高。三次试讲,三个台阶,使我亲身感受到课改带来的课堂教学的变革。
1、关于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强调不再以知识点为中心组织教学,而是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要么沦为标签式的口号,要么被曲解成空泛的目标。前者对传递性教学稍加改良,贴上三维目标的标签,实则为“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后者课堂看似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实则学生一无所获,语文不再“姓语”。我在上这堂实验课时,和同行们多次就此问题进行讨论,认为首先要明确语文要“姓语”,再热闹的课也不能离开知识的积累和语文素养的提高。但这个“语”是大语文的语,我们要关注三维目标的每一个维度,忽视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可取的。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学生对散文诗优美语言的品味、记忆、积累和对美好情怀的认同、感悟、体验是不能机械的分割的,而大胆丰富的想象又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
2、关于预设与生成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生成性,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沟通、启发、补充,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我在这次实验课中也特别注意了这个问题,三次试讲,没有一次的进度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教师的预设轨道,从而影响教学进程。比如在第二次试讲中,学生质疑时提到文中的“女人”、“她”到底指谁,结果众说纷纭。我没有打断学生,而是让他们尽情交流,最后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但这样使得我准备好的一个教学步骤没有能够进行。课后备课组的老师们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也是各抒己见。大部分老师认为课堂教学不再是简单地把“明确的预设任务以及对预设任务的完成”作为一堂“好课”的标准,课堂教学应当是与景俱进、动态生成的。
3、关于多媒体教学
第一轮试讲时,我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语文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文学形象不能直接诉诸于感觉知觉,它必须以文学语言为中介,所以未使用多媒体,学生反应冷淡。后来,我和备课组的老师们进行了讨论,大部分老师都认为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形象,容易给学生感性上的认识。所以,我在新课开始前设计了优美的大海画面,伴以动听的音乐,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大海的情境中。本文是一篇充满神奇想象的散文诗,如果简单地把作品的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就少了感悟和思维的余地。所以,我设计的多媒体,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为目标。比如,最后环节的想象写作,我展现出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轻快活泼的乐声中欣赏到喜闻乐见的景色,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创造兴趣和热情,为激活思维、发挥想象起了良好的铺垫作用。
通过这次实验课,我对改变学习方式的认识不断加深,对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1、新课程下的学习方式具有开放性新课程下学习方式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目标具有开放性。新课程下学习方式面向整个学生的生活世界,其内容具有开放性。特别重要的是,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因而其活动过程具有开放性。
2、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具有生成性新课程下学习方式注重课前的精心设计,注重教学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成性目标”的价值。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不是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生成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兴趣,加深认识,深化体验,而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周密设计不是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其生成性发挥得更有方向、更有成效。
3、新课程下学习方式具有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体现“大语文”的观念,符合人本主义及素质教育的要求。首先要把课文当作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而不是物化的东西。像《蔚蓝的王国》这样优美的散文诗,一定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绝不能成了一堆破碎的残片。文章的意境、作者的情感会湮没在机械琐屑的分析中。其次,要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将生活作为资源。再次,学科的整合也是新课标下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这对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都是行之有效的。
以上是我由一堂参赛课引发的思考和体会,相信随着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入,自己对语文教学改革的认识还会不断加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八
七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不适应的地方。比如:
(3)七年级开始练习习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十分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应对这些问题,应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教材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活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语文,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透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潜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取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明白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透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状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潜力的构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透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个性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齐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状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立刻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透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以前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期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九
近来教读此课,首先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字词切入,但这些要建立在学情的基础之上,初一孩子活泼可爱,爱说爱笑,但文言底子薄,阅读此文,大概意思清楚,对于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却不深刻,仅凭课后注释和工具书是远远不够的,要得益于老师的指导啊!
如何指导?思来想去,我还是定位到字词切入,循序渐进,走近作者,走入文本。下边是我的部分实录及反思。
师:请你站在方仲永的角度,用文中的两个字或词,简单概括其学业的发展历程!
学生举手的很多。
生1:异。
师:为什么?
生1:五岁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文理皆有可观者。
生2:众人。
生2:主要针对其后期的现状而言的。
师:很好!有道理,那么请站在王安石的角度,用两个字简单概括方仲永的学业发展历程。
生:伤。
老师示意只有一个字,并提醒注意“发展历程”几个字。学生稍作思考。
生:赏。
还有学生说到了“赞”“夸”等字。
师:我个人认为“赏”和“伤”两字很好!不仅能说明问题,更是谐音妙用,记忆深刻。
学生点头认可。
师面对生:有个问题,“赏”字的支撑依据是什么?
生很迷惑的看着老师,不明白什么意思。
师:也就是说,你从文中的哪些字词里能体会到王安石这种“赏”的情感。
学生恍然大悟。
反思:老师课堂设计问题的指向性一定要明确,同时,要用学生能听得懂语言提问。
生:“即书诗四句”中的“即”为立即的意思,五岁就能“立即”写出诗句,作者的赞赏之情足以体现。
生:“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中的“立就”也可以体现出赞赏之情,意思是立刻完成。
生:“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中的“可观”为值得欣赏的意思,这是对其诗作的肯定。
生:“邑人奇之”中的奇,“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均为意动用法,从邑人的角度侧面赞美仲永的才华。
生:还有第三段“如此其贤也”中的贤,也是对仲永的赞美。
师追问:为什么要用一个“如此”呢?
生:给人感觉话没说完,还有重要的话要说。
师:重要的`话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回答。
生:用“如此”,是想引出下文的“且为众人”以及“得为众人而已耶”两句。
学生谈到了“利其然”“日扳”“环谒”“不使学”“不能称“”泯然众人“”等词语或短语,并且从词义和语境的角度做了详细的解释。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作者重在“赏”,还是重在“伤”?
学生异口同声:题目中的“伤”
师:为什么还要大篇幅写“赏”呢?
生:“赏”的越高,“伤”的就越深。
师:说的深刻。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伤”是文章的主旨,是作者要告诉读者的主要目的所在。
师:能否用第三段评价中的一句话概括“伤”的内容?
生:受于人者不至也。
师:后天的教育与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我们共勉吧!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
期末考试考结束了,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从考试中吸取经验教训,现对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作一全面反思。
我担任的是七年级一班、三班的语文课,我的主导思想是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并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由被动变主动,由让我学到我要学。因此我主要做了两项工作:一是抓学生的思想,二是抓学习。一学期下来有许多收获,也有许多不如意之处:
在思想上主要结合课本中现有材料,如:课本中的《论语十则》等一系列古文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白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重视学习。
在学习上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基础教学)并提高应试技巧。广泛的阅读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因此,"积累"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点。如何快速积累?我是这样做的:
1、背诵:
课内外要求背诵的课文和古诗词全不放过,达到全员会背诵、全员会默写。
2、注重课堂教学:
全面提高45分钟效率。大胆尝试探究性学习的方法、愉快学习方法、古典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课,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以上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熏陶和强化,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为下学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些工作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不够特别满意,也没有做到尽善尽美。最困惑的就是学生不能吃苦,做事没有常性,没有目标,连短期目标都没有,所以实施起来就特别困难,不知如何去做。
期末考试结束了,面对成绩,认真检讨自己,才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1、背诵力度不够,不严,至使一些同学有懒惰思想,检查不到位,使一些同学无紧迫感得过且过。
2、作文中对中、差生指导不到位,议论文训练太少。
3、学生基础差,大部分学生不愿学,班级学习氛围不浓,纪律也不严。
1、继续加强古诗文言文的背诵检查力度,分小组任命小组长,课间检查,自习检查,加强晨读力度,每天明确背诵的任务,加大默写检查力度,每周活动课型式进行古诗文背诵。
2、作文教学中,加大议论作文训练力度。多上一些诸如审题选材,立意方面的知识讲座,加强语言表达能力、日记、摘抄活动,一是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提高作文的技巧。
3、分期分批谈话,指导优等生,鼓励关心差生,提高辅导质量,增多辅导次数。但愿反思自我,能提高自己。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一
对课文字字落实的翻译并不是本堂课教学的终极目标,学习本科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自读文言文的一些基本方法,明白对文言文熟读成诵的重要性。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精心设计了整个教学过程,其中,我较为满意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我将教师的“讲”的成分降低到最少的程度,让学生的“读”和“说”来占领课堂。学生在读读、说说、议议中不知不觉的熟读成诵,并理解了课文,还拓展延伸到其他关于“狼”的故事。各个教学环节相辅相成,教学设计贯穿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新课程理念。
鉴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我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定位在指导学生的诵读上。整堂课强调的是诵读而不是通译,要求学生读准、都顺、读美。
首先是利用了不同形式的诵读方式来增加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乐趣。文言文对初一学生来时是相当呆板乏味的,尤其是对课文的熟读和背诵。如果简单的让他们十遍八遍的反复诵读,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厌烦感。于是我设计了自由读、个人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等形式。自由读时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各显身手;个人读时因为特意抽程度比较低的同学来读,所以很容易发现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虽然对生字都有注解,但程度底的同学还是会读错,甚至有句读错误,这些问题都在个人读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其次不忘老师的示范引导作用。在学生自读和抽读之后,他们对课文的诵读有了一定得体验和理解。这时教师像讲故事一样有声有色、有徐有急的范读课文,对学生启发很大。
整堂课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气氛活跃,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怎样读和为什么要读。这是本堂课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
为了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领悟课文道理的环节中增加了情感体验活动,结果这个环节成了整堂课中最活跃最精彩的片段。
开始,学生们一下子还想不到关于狼的好话,但通过《狼和鹿的故事》的阅读,学生的思维很快就被激活了:有的同学说这个故事里的狼好可怜,他们根本就没有侵犯人,却无故的受到了人的侵害;有的同学说狼和鹿的故事说明狼在生态平衡中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狼还有着不逊于人类的至爱真情和自我牺牲精神等等。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语言就如泉水喷涌而出,回答五彩纷呈。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体验,而且他们还懂得了怎样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同一事物,理解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我力争让学生在体验、感情中实践读、听、说、想的综合能力,是书本知识和生活积累沟通起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得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组织者、评论者,并积极参与活动,仔细观察学生的探究活动,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竟精神,对学生进行较好的语言和思维的训练。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二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俄罗斯浪漫主义诗人普希金的代表作,全诗洋溢着面对困难时积极乐观的情绪,深受人们喜欢。对诗歌的内容,学生并不难理解,但诗歌有背诵要求,于是在备课时,我突发奇想,决定用一种浪漫的形式引导学生来背这首诗。
众所周知,读是背的基础。但平时惯常采用的听读、齐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竞赛读由于运用较多,难免会产生怠性,怎样才能引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呢,我决定采取“人浪法”来读这首浪漫的诗歌。
我先以小组为单位,把全班分为四组,每组读一节,以“人浪”的形式来朗读,即第一组起立齐读第一小节,第一组坐下的同时,第二组马上起立读第二小节。第二组读完后,第三组再紧接着读第一小节,然后是第四组。这样把诗歌读完两遍后,再以男女生为单位,继续做人浪朗读。这样,学生不知不觉就把课文读了三遍,为顺利背诵全文打下了基础。
由于之前学生从未做过这样的朗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而且因为事先我就跟学生说:“这是一首浪漫的诗歌,我们要采取一种浪漫的方法来读”,很多学生也通过这种方式对“浪漫主义”有了一个较为直观地认识。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三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作为一名有着7年教龄的语文教师,我清醒认识到,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策略,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关于《春》一文,粗略想一下,从自己上班起,已经交了5、6遍了。回想以前的课堂:字、词、句、章、语法、修辞等等一拥而上,教师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不是”满堂问”,就是”满堂练”,一篇课文化作几十道阅读题,搞”碎尸万段”,但最后结果,往往是大部分学生不灵单。原因是传统教学仅限于讲解课文内容,过于强调了学科本位。
读过朱自清的《春》一文的人都知道,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既然如此,为何不在语文课上描绘春天。歌唱春天呢:
于是,在本学期的课改实验班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大胆引用绘画,唱歌,名曲欣赏,配乐朗读。甚至让学生用雕塑动作去感受春天;有的同学不仅用五彩画笔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春天。还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像百花争春、轻风唱春、烟雨润春等;还有的同学唱《春天在哪里》、《北国之春》又有的拿了世界名曲《春之声》等。这样通过学科整合,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嗅、触等各种感觉器官去用心体味春天,达到了全新的效果。春、自然会在同学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阵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我认为,传统的课堂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课改后的课堂应是“春雨润物细无声”使学生人文素养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
这次《春》一文的教学实践,让我坚信可以建立语文学科通向其他学科的互连网。语文作为母语,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后我不仅尝试用音乐语言、美术语言去阐释语文课文,还尝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仅就语言学习而言,可以从历史中学习语言的描述性,从数学中学习语言的逻辑性,从物理中学习语言的精确性,从法律中学习语言的严密性,从哲学中学习语言的深邃性。这些更有待在今后的教学中去实践。
课程改革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观念转变到位,教学实践到位,语文课堂教学一定会犹如春天般生机盎然。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四
一堂好课,除了目标明确,教师更应关注师生之间的对话,教师应及时地接住抛出的球,在课堂中做一个好球手,时时注意找个适合的点与学生对话。比如,这堂课中,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将夸父归为一个失败的英雄,应对失败不气馁。在说说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环节中,已有学生提到夸父是一个自高自大的人。教师也追问:你从什么课文的哪个地方看出来的?学生说:他敢与太阳赛跑,是个自高自大的人。此时的教师没能很好接住这个球,应再次追问:为什么你认为敢与太阳赛跑是自高自大?而教师为急于点其他学生回答,未能接住这个球,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失败英雄的形象,当回过神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个球从身边滑走。而正因为这个球未能接住,所以导致下一环节的进行,受到必须的影响,甚至于本堂课的亮点没能充分展示出。学生也只能勉强认同教师引导出的失败英雄。
其二:对文本的质疑探讨还欠缺。由于质疑这个环节中没有以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就好像让学生在没有缰绳的牵引下,驾驭一匹不知其性的良马一般,要想出引出失败英雄就略显牵强。
其三:神话故事就应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而本堂却没有太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
这堂课毕竟只是一个点,教师只有及时反思课堂中的不足才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进步。
语文,为了生活还是考试?
第一天上课,我告诉学生,我在高中的时候怎样调皮,怎样戏弄老师和同学。高中的学习也许很辛苦,但是很快乐。
我告诉他们:学语文是为了生活。
同样的路边的一朵小花,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就此联想到生死、命运、抗争前者的生活是单调的,就像拿着电视遥控器不断换台却一无所获;后者的生活是丰富的,他的生命不会个性长,但他活得充实。只有几个学生若有所思的点了头,大部分人都茫然地看着我。我笑了:上我的课,你们会慢慢体会到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五
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习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修辞方法的运用,作文材料的选择和详略安排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阅读课文,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近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习情况不断调整。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尤其是七年级刚刚从小学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还是要 通过 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比较、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习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主要注重学生学到那些知识,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
自参加工作以来,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及时反思的时候了。多和搭档探讨教学方法,多比较教学思路、向同学科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努力践行“三人行必有我师”,对自己的教学多比较,多反思,提高自己上课水平和课堂效率,希望能冲破“瓶颈”,开辟语文教学的新天地。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六
在本次磨课活动中,我讲授的是下册第四单元第19、20、21课复习课,下面,我结合课堂教学环节,谈谈我在本课设计中,体现的教学思路。
根据三篇文章的共同知识点确立本节复习课的学习目标:
1、巩固积累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2、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品味语言,理解意蕴深刻的句子。
4、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为了使课堂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将整堂课分为:“整理积累知识”“典型例题剖析”“反馈练习”三大板块。
1、整理积累知识板块。
“整理积累知识板块”分为“字词积累”“文学常识积累”“文章内容回顾”三个小板块。
(1)“字词积累”板块主要是选取三篇文章中的重点字词,尤其是易错字词,生字是以给生字加拼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的形式出现,而词语是以解词的形式出现。
(2)“文学常识积累”板块主要是对该篇文章的常识知识的积累,如:作品的出处、作者简介等。
(3)“文章内容回顾”板块主要是采用交流句式的形式对文章内容及主旨进行回顾。
2、“典型例题剖析”板块。
“典型例题剖析”又分为“品味语言”“赏析景物描写”两个小板块。
(1)“品味语言”板块主要是对三篇文章中的精彩语言进行品味,采用“方法回顾———示例分析———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对文章中的重点语句进行品味赏析。
(2)“赏析景物描写”板块主要是对三篇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进行赏析,同样采用“方法回顾———示例分析———反馈练习”的学习模式,对文章中的环境描写进行品味赏析。
3、“反馈练习”板块。
“反馈练习”板块是针对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所侧重的设计反馈练习,以检测学生对本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练习的内容包括字词检测和课外文段阅读。字词检测是从“字词积累”板块选取易错生字进行检测,课外文段阅读是针对本节课复习的内容,选取相关题型进行检测。
课堂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赋予特定的任务,如小组长要掌握小组学习的进程,组织合作学习,安排发言,结对帮教,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
结合自己的讲课,今后在如下方面应有所改进:
1、练习设计要有层次性。练习设计重视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不同水平的题目,将思考融入到不同层次的练习者,使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能解决这一类简单的实际问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2、典型例题剖析中的反馈练习,应从不同角度设计,这样才能让学生做到全面掌握知识的目的。
3、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课堂中讲解时间不超过15分钟,并且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学生提出的问题,讲学生不理解自己讨论不了的问题,讲知识缺陷或易混的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不预习之前不讲,没问题不讲,有问题在没研究之前不讲。所有的教学有学生参加,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提示和补充。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七
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业已即将结束了,在这学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对于我来说,无论是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接受,还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的积累和提高,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理论的丰富和拓展,都有了较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进步,温故方可知新——现将本学期的工作的得失情况具体而详细的加以总结。
意识反映实践,科学的思想意识可以指导实践活动。前期的岗前培训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领会了素质教育的思想;新课程改革又让我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同步。因而,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充分显示出“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模式。
年轻是我们的资本,另一方面年轻又是幼稚的代名词。热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条件,但如果过分的热情就容易形成武断与莽撞的性格。但通过了学校的安排的以优带新活动及积极有效的教学实践,加上个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设置、灵活的互动设计、情感教学、心灵对话的教学方式等等多样化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经验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人的发展的步伐,同时有时也可能阻碍人的潜能的发掘。刚毕业一年,我的确年轻,但这也意味着我没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响,特别是处在一个有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的时期,处在一个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时、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着没有,也意味着有更大的接受和发展空间。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学计划。首先,抓积累、夯基础。开展三字一话、名言积累等活动。其次,重说写、练能力。通过即兴演讲、写心得体会、习作练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最后重运用、拓视野。通过连词造句、仿例造句及现代文阅读训练等方式加以培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朗诵名家名作的方式,适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和美学教育和一定写作训练。另外,我还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都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在平时补充一些知识性与趣味性统一的习题,让同学们在说笑中受到了知识的灌输和美的熏陶。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正是在教学实践这一过程中,我得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材料积累,为以后的教学、教研工作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的知识的时候,有时不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对部分教材内容把握不全面、有时只求形式,忽视了内容实质。
第三、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时教学难重点处理的有偏差。
总结经验可以充实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和反思中,我会不断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篇十八
本次试卷分四大块(积累与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与理解,写作)25小题,内容适量,难易适中,题型全面,部分题型与中考题接轨,符合中考精神,虽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有个过渡,学生易于接受,如文言文阅读,一则课内一则课外对比阅读,课外的出自学生平时做的顶尖课课练习。较难的是课外阅读,学生理解难度大,但也慢慢地引导学生阅读要静心思考,多读、多品、多悟,再不能读一遍就动笔。二选一,有易有难有梯度,可检查学生临场审题,选我所长的题目来习作的能力,很好。当然,试卷中来自文本的知识也不少,考查学生理解、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这份试卷对初三师生教与学的导向有很大帮助。
(1)学生卷面糊涂,书写潦草,个别字词难以辨认,这与我们对学生的书写要求重视不够有关。
(2)学生的学习习惯差,没有及时复习的习惯,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对拼音、字词掌握程度不够,一知半解的较多。
(3)古诗文背诵落实不到位,名著阅读的指导方法不够具体,未能细化。
(4)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文本阅读指导不够细,挖掘不够深,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体验的少。
(5)学生的概括、筛选、综合信息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6)作文中发现学生言之空洞,对事件的表述不够具体,缺乏真情实感。
(7)学生两级分化严重,尤其是不想学习的人数多,不参与教学活动,作业不及时完成,应付了事,后进生的基础落实不够,低分过低影响平均分的提高。
3、下阶段具体教学对策
(1)在教学中加大对后进生的管理、落实和监督。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学生落实、教师监督等方式进行。
(2)对学生的书写提出明确要求,不求书写有体,但求字迹清楚,书写规范,卷面整洁。
(3)对背诵默写篇目一定要加强落实,帮助学生理解知情达意,课前应安排每天识记一首诗,首首默写,字字筛查。
(4)午读课要加强监管和落实,每节课要有阅读目标,组长负责检查,老师也要不定期抽查。
(5)在教学中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要抓住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来理解。要先感性感知感受,再理性概括筛选综合信息,规范答题。
(6)加强文言文的朗读指导和训练,注重积累词语,要对文言字、词、句、文的有关知识点及时进行归纳、梳理和小结,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迁移能力,培养整体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7)作文应教会学生审题,懂得抓关键点去立意和选材,二选一题目应选自己最擅长的有话可说的'文题来写。鼓励学生平时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注重素材的积累,写自己感悟最深的事,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情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桥梁养护技术培训心得体会(优质9篇)
- 2023年小学三年级口算比赛活动总结(优秀10篇)
- 学校工会工作计划(汇总18篇)
- 最新数学小组长竞选演讲稿(精选19篇)
- 2023年党委宣传委员述责述廉报告范文,述职述廉(模板10篇)
- 最新《吴正宪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范文(汇总17篇)
- 2023年主任竞聘演讲稿模板合集10篇(精选14篇)
- 冬季亲子主题活动方案(实用14篇)
- 2023年“学思践悟新思想(通用13篇)
- 最新教育局关于开展第30个爱国卫生月活动方案(优秀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