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体现出自身的成长和进步。总结应该具有反思意义,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分享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一
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一、导入 。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
学生自由回答。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样铿锵有力。”但“诗是不可翻译的”,译诗不等于原诗,而我们现在又只能通过译诗来学习、欣赏,但愿我们能尽可能地领悟到这首诗的美。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是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的邻居奥希泊娃娃的女儿叶甫勃拉克西亚·尼古拉耶夫娜·伏里夫纪念册上的。那里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却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学生讨论。
4、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二、导入 新课: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还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介绍诗人: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他在晚年成为美国的非官方的桂冠诗人,美国参议院曾作出决议向他表示敬意。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学生自由回答。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思路]。
本文的两首诗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爱。《纸船》是献给母亲的一曲深情的颂歌。诗人以纸船为题,赋予纸船以特别的含义,寄托了对母亲刻骨铭心的思念。《金色花》从假想写起,“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由此生发想象——一个神奇的儿童与他母亲“捉迷藏”,以儿童特有的方式表现对母亲的依恋。在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提高感悟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生发想象,让学生感受到想象的新奇而美妙,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导入 新课。
同学们说的很好,都向母亲倾诉了自己深深的依恋之情。母爱一直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不知有多少人深情地颂扬过母亲。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样的两首诗:中国女作家冰心的《纸船》,和印度大文豪泰戈尔的《金色花》。
二、出示目标。
1、把握诗文基调,表情朗读诗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背诵诗歌,丰富语言积累。
2、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学习。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三、知识积累。
以下知识主要让学生在预习中作好积累笔记,课堂上教师以检阅的方式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
1、字词积累。
大家预习了吗?看看这些字词你解决了没有?
字:嗅摩衍匿祷。
词:匿笑祷告。
读一读,讲一讲。
2、作家作品知识积累:
关于泰戈尔: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关于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诗人、散文家、小说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品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整体感知。
(学生体会:哀愁、深情)。
(师指导学生朗读,尤其强调停顿和语调,可以让学生在课本上标明停顿之处)。
3、学生初步感知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137——140页对《繁星》、《春水》的指导阅读,教学生懂得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可以有多种观点的,学习独立鉴赏、评价作品。)。
合作探究。
学生品读这首诗,通过自主思考,然后合作探讨,师生交流对话的方式解决以下问题:
1、诗人叠纸船时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的心情)。
2、你觉得纸船回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吗?为什么作者要借纸船来抒情?
(“我要他到的地方”是母亲的身边,纸船当然到不了,作者明知道到不了还要不停地叠是要以此寄托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抒情是要借助一定的形象的。)。
3、你觉得这首诗中哪几句写得最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到“诗眼”所在,体会诗人的精妙构思)。
师生在交流探讨中理解诗人的感情,学习对诗歌的品味鉴赏。
生活链接。
母亲的爱滋润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子女对母亲的爱又何尝不是动人心弦?以小组为单位,以“母子或母女之爱”为主题,搜集感人的文章,感人的歌曲,感人的诗言,在读书笔记上办一个专题材料库,看看哪个小组搜集得最多,材料最丰富。
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仿读。(教师的范读一定要有示范作用,在朗读中把学生带入诗歌的意境)。
2、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一个调皮的孩子的口吻来读。
教师指导朗读:注意重音、语速、节奏、感情(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舒缓、温馨、深情的,但不同的地方,朗读方法处理不同)。
重点体会: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读出妈妈的惊喜、嗔怪)。
“我不告诉你,妈妈。”(读出孩子的撒娇、调皮)。
“孩子,你在哪里呀?”(读出妈妈的着急、关爱)。
3、学生读过之后,教师提出评价要求:你觉得这首散文诗写得怎样?(学生只要能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一定要是自己的)。
合作学习。
请同学们品读这首散文诗,思考以下问题:
1、我为什么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那金黄的色彩又象征什么?
2、我变成金色花为什么不愿让妈妈知道?
3、我和妈妈各是什么性格?
学生研读课文,思考,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参与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理解作者。可以简介泰戈尔的作品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爱的内涵——最高尚、最纯洁的神圣之爱。
交流探究。
师生研读课文,共同探究以下问题:
1、假如你是那朵金色花,你能想象妈妈脸上的表情吗?
2、孩子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反而责怪孩子?
3、母爱就在我们身边。泰戈尔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回报母亲的爱。学习了这首诗,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
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实际谈感受。师生交流互动,在探究中发展提高。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中肯评价和热情鼓励。
创造性学习。
请你模仿《金色花》的感情基调,以“妈妈,我想说爱你”为题,学写一首散文诗。
作业 。
1、背诵两首诗,准备背诵比赛。
2、课后阅读《飞鸟集》、《繁星》、《春水》。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学科】小学语文第四册。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新字,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受到美好的情感熏陶。
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
【总课时目标】。
1、会认“庐、瀑、炉”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窗”等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对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分课时目标】。
〖第一课时〗。
1、会认《望庐山瀑布》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到诗人笔下的瀑布雄伟壮观,生发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
1、会认《绝句》中的生字,会写这首诗中的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描绘了哪些景物,能说出诗歌大意。
3、体会到诗人描写的景色的美丽,感受到作者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教师引导活动:
1、说到古代大诗人,你会想到谁?
2、想学习他们的诗歌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两位大诗人的诗歌。
3、通过查找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
4、我们今天要学习哪两首诗呢?谁能把诗的题目读出来?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诗人的名字。
2、产生学习愿望,齐读课题,知道作者是李白和杜甫。
3、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李白、杜甫的情况。
4、个别读诗题,认识“庐、瀑”二字。 。
二、自读第一首诗。
教师引导活动:
1、你想怎样来学习古诗?根据学生回答点拨。
2、自由地、轻声地读一读,把古诗读通顺,看谁读得正确。
3、能弄懂这首诗的意思吗?把不懂的地方注上符号。
4、在学习中,你有了哪些收获,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告诉你的同桌吧。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目的:读准字音、看插图、了解诗歌意思、朗读吟诵、表达感情。
2、自由轻声读,认识古诗中的新字,把古诗读通顺。
3、边读边想诗意,标注不懂的地方。
4、同桌交流。
三、读诗歌、识生字、正音。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生字卡片:
认识这些生字了吗?
2、谁能大声地朗读这首诗?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读生字,齐读。
2、个别大声读诗歌。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纠错。
四、朗读、了解诗歌大意。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图画: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读懂了诗歌的哪些词句呢?组织交流,对错误的理解引导纠正。
3、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你理解?适时点拨指导。
4、你觉得庐山的瀑布怎么样?为什么?
6、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学生学习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伟,想象诗人的心情。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
3、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4、抓住诗中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5、想象,并反复吟诵,体会感情。
6、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感受诗歌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赛读。
教师引导活动:
1、哪些同学认为自己朗读得很棒,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2、我们来进行小组朗读比赛好吗?
3、会背诵这首诗歌了吗?
学生学习活动:
1、朗读,听读,评价,进一步体会情感。
2、小组内朗读比赛,选出最好的一个学生朗诵。
3、个别学生背诵,评价与鼓励。
六、拓展。
教师引导活动:
1、看到这样壮美的景色,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
2、配乐朗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交流自己的想法。
2、交流自己喜欢的音乐。听音乐,配乐朗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教师引导活动:
1、谁能背出《望庐山瀑布》?
2、我们是怎样学习这首诗的?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背,集体背。
2、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二、自读。
教师引导活动:
1、你打算怎样学习《绝句》这首诗呢?
根据反馈进行方法选择指导。
2、巡视自读情况,进行个别辅导。
学生学习活动:
1、说说自己的打算和安排。
2、自读:
认识生字、读通句子、想想诗歌讲了什么,画出不懂的地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三、读诗歌、识生字。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卡片,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指导交流识字办法。
2、谁想把诗歌读一读?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认读生字。说说自己认识生字的好办法。
2、个别读诗歌,其他同学听读、正音。 。
四、交流、感悟、朗读。
教师引导活动:
1、出示图画:
“图画中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样的?”
2、你看出诗歌中写了哪些景物了吗?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根据反馈了解学生理解情况。
4、你喜欢这首诗中的什么景物?引导学生大致了解诗的意思。
5、在这么美丽的景色中,你看出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6、谁能用朗读表达诗人的愉快心情?想怎样读?
7、你希望在什么样的音乐声中读诗歌?比一比,谁读得好?
学生学习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2、交流自己对诗歌中语句的理解。
3、交流,理解,大致懂得“窗含”、“门泊”的意思。
4、说话:
喜欢哪些景物,同时了解诗意。
5、交流,说说是怎样看出来的。
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7、配乐读诗歌,说说自己的感受。
五、背诵。
教师引导活动:
1、谁会背诵了?怎样背得又快又好的?
2、在学习诗歌中,你还有什么别的发现?引导发现诗句上下联相对。
3、还想背诵诗歌吗?注意两两相对的词语。
学生学习活动:
1、个别背,交流背诵经验:熟读成诵、理解背诵等。
2、自由交流观察所得,肯定同学的发现。
3、描一描,体会、交流自己的写字经验。
六、教学效果测评。
教师引导活动:
1、仔细观察这几组字,能告诉大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吗?
2、同桌互相背一背,讲一讲诗歌,评一评,谁学得好,谁的进步大。
3、课外学习的诗歌会背了吗?背给同桌听听。
学生学习活动:
1、比一比,再组词:
今 令 绝 含 岭 决 柳 银 炉 迎 跟 护。
2、同桌互背诗歌,并表扬能讲出诗歌意思的小朋友。
3、给大家背一首自己学的诗歌。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四
2、 培养积极的乐观的人生态度,勇敢慎重的面对人生选择。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自己世想像和理解诗歌形象化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根据提示,阅读这两首诗。
2、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导入 ,。
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
何面对?今天我们来学习普希金的一首小诗,看看他是怎样面对人生的。
2、板书课题,出示相关教学目标 :。
(1)理解这首诗的大意。
(2)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
教师组织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课堂交流,达到资源共享。只要大体了解一下,有助于诗歌的理解就可以了。
亚历山大·普希金,是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不仅是"俄罗斯文学之父",而且在世界文学史上也享有盛誉。他一生热衷于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和诗作,引起沙俄统治者极端的不满,曾两度被流放,最终死于沙皇政府的阴谋之下。这首诗歌就是写于流放期间。
4、整体感知。
品昧、感悟诗歌的语言。
思考题:.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可采用课堂发言的形式,互相补充指壶,作出解答,并说明结论是怎样得出的。
明确:。
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
(2)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ptj来。第二部系去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只是暂时的,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
(3)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5、问题探究。
这首诗歌虽文字不多,但却有不少问题值得探究。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质疑,能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解决不了的,采用四人小组讨论形式答疑解难。
6、问题(教师备案)。
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1)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2)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3)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明确:。
背生活规律,被生活所捉弄不是一个概念。
(2)当时沙皇专制统治相当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足以与之抗争,况且诗人正被流放,所以只能等待时机的到来。
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即使是痛苦的。
都比较生动鲜明,而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
对以上问题,教师可根据学情加以取舍。
注朗读背涌。
试着当堂背过这首诗。
6、体验与反思。
教师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学习体会,引导学生正确地面对生活,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7、作业 。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三。
(2)根据"体验与民思?的要求写成300字左右的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未选择的路》。
一、导入 。
二、板书课题,出示相关教学目标 :。
1、理解诗歌大意。
2、认识慎重地选择人生的意义。
3、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
三、整体感知。
要求同学们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认真地阅读这首诗歌,最好是默读。深入思考每节诗歌的意思,然后把握全诗,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考题:。
的例子吗?
2、四节诗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3、这首诗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明确:
1、表面说的是自然界的道路,而实际上是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这是一种象征手法。我们曾学过的《在山的那边》和《行道树》等都采用了这种写法。
第一节,写诗人站在道路岔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元奈,陷入沉思?二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
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荒草萎萎,十分幽静。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经选择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
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遥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己选的路更好些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
(1)这首诗是写人生之路的。人生之路有许多,人的一生只能选择一条。当踏上这条道路以后可能会发现有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于是就对未选择的路产生向往,也是对美好人生的向往,这便是诗人所表达的意思。它告诉我们:人生的选择很无奈,即要勇于抉择,更要慎重对待。
三、问题探究。
思考题:。
1、诗人选择了自己的路,可为什么题目却是"未选择的路"?
2、在诗歌表现出的情绪上,《未选择的路》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有什么不同?
3、这两首诗歌对人可能产生怎样的影响?
明确:。
索,所以以"未选择的路"为题。
2、《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得乐观积极,而《未选择的路》则表现得有些忧郁。
3、两首诗都富于哲理,且都富于人情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人以鼓舞,使人笑面人生:而《未选择的路》对于人生选择的思索,反映了人们普遍的心理,更容易引起共鸣。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学了这两首诗,我们或许对于人生会有更多的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的确是个决定命运的重大问题。俗话说"一失足成千古恨"、"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只有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坚定活泼的性格,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愿大家都能努力学习,健康成长!
五、作业 。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试着写一篇随笔,评论一下这首诗。300字左右。
六、信息反馈: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五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在学习中养成读书、识字、写字的良好习惯。
3、喜欢学习古诗。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秀美、神奇。
【课前准备】。
识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交流有关诗人李白、杜甫及他们的诗歌的信息。
2、从《绝句》引出“五绝”“七绝”,适当介绍该类古诗。
二、学生字。
1、检查预习情况:
试读课文。
2、自主识字:
自己拼读生字,边读边想怎样记住字音、字形。
3、认读9个生字,介绍识记生字音、形的方法。
4、学生用卡片清读生字。
5、认字游戏。
三、学习《望庐山瀑布》。
1、读题,了解题目意思。
2、自读课文、练习读通顺。
3、合作学习:
读诗句,看图说话,感知诗意。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意会诗的意境。
5、自主选择方式背诵古诗。
四、写字。
1、认读第一首诗4个要写的字。
2、共同研究并写好“流”字。
五、迁移方法,学习《绝句》。
1、谈谈自己想怎样学习《绝句》。
2、小结方法。
3、独立或合作尝试。
4、学习汇报。
六、总结。
【评析】。
本课设计着力从如下方面体现立足基础,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
1、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书、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流”字的书写,从观察,到揣摩字的结构,笔画的改变、位置、疏密及在田字格的布局,再到一笔一画认真临写,既抓住了写字的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书写所体现的规范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期待。
2、改革方式方法,激励自主实践并实现超越:
方式方法的选择、确定,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实效为原则的。本课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凭借,创设了各种各式、宽松和谐、富于情感、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信心和聪明才智的活动。例如开课时的信息交流,能引起对课外积累的重视,扩展信息量,让知识面广的同学露一手;介绍生字的学习方法,能点燃思维的火花,共享资源,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自择方式的朗读展示,看图写话,让他们口吟、眼看、耳听、手写、脑记,各种感官参与,有利于个性发展、差异发展;举一反三学《绝句》,更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自由的时空,发展的平台。整节课,独立,合作学习适时安排,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不是等待别人的授予,而是在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中自主建构生成知识、形成能力,经历实践,情感、价值观同时获得转变,在自奋其力中实现超越。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六
1、了解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特点。
2、分析写景诗的意境。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分析诗歌的写作特色。
1、课时数:
安排一课时。
2、方法:
朗读、赏析。
一、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1、作者简介:
济慈,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即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2、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3、这首施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4、讨论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三、学习和欣赏第二首诗:夜
1、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2、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3、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4、反复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中所描绘的美景。
四、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诗歌。
2、搜集并朗诵这两位诗人的其他诗歌。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七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八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挂图。
2.生字卡片:《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3.《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三首古诗。
第一课时。
以旧引新,激趣导入。
1.学生自由背诵已学过的或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指导看图,感知图意。
出示挂图,观察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4.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5.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6.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尝试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视指导。
再读感悟,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画面中的景象表现了哪几句诗的意思。
2.学生讨论,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质疑:还有什么问题或哪些词语不理解?老师重点点拨理解“动客情”的意思。(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a、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b、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方法:
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方法:
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
3.自己练习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二课时。
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诗文,可轻读、大声读,可独自读、同桌齐读、小组合读。
2.检查朗读,先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
a、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b、以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通古诗。
c、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和直觉读准节奏。
3.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a、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可以自学,也可几个人合作学习;用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等方法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b、交流学习收获。
c、质疑:有什么不懂之处?老师重点指导“异乡”、“异客”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
趣味活动。
1.卡片连词背诵。方法:
请学生把生字卡片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方法:
a、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b、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当堂作业。
1.出示生字卡片,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学生练写生字,同桌交换,改正不足。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九
《赠汪伦》是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首先,指导学生根据文中注释及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抓住“踏歌”这一学生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帮助学生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须填补其中空白,充实完善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安排一段小插曲,请学生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个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问:“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还表现在哪里?”
(这样不仅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学生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有了这一基础,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合适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现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可改为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他们再现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感人场面,学生便会更加兴奋异常。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停岸待发,大诗人李白雄姿英发,风流倜傥。这时请学生选择合作伙伴,自由表达。
鼓励学生把自己融入情境之中。说真话,表真情。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汪伦兄,请留步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人生自古伤别离,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种呢?请朗诵一首给大家听。(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此时,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学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涛喷涌而出。
附:小学生当堂所作诗两首:
求学六载将远行,
遥闻校园读书声。
友情好比千尺水,
难忘同窗离别情。
云行千里遥,
江水一瓢饮。
清馨万事缘,
知心永长留。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写,不断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
大家已经接触到了许多诗歌,那么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诗歌?”词典上的解释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我认为诗歌的最大特点就是表现了一种美的追求。《荷马史诗》表现了一种悲壮雄阔的英雄之美,《繁星·春水》表现了一种心有灵犀的美,即使是《恶之花》《死水》这样的诗篇,写了种丑恶的事物,也是为了表现对逝去的美的留恋和对现实毁灭美的愤慨,这是一种追求之美。同样,我们可以从抒发个人情感的爱情诗中看到美的存在,而描写人生哲理的诗歌也同样是美的乐园。我们学习这两首诗歌,首先要去体会这种诗歌的美,通过我们的朗读,通过我们的体会,通过我们的品味来感知这种美。
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教学过程 。
学生自由回答 。
2、简介作者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的情况?明确:普希金,俄罗斯伟大的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生于莫斯科一个崇尚文学的贵族家庭。成年后不断发表诗歌评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为此遭到了沙皇政府的多次打击,他对曾被两次流放,也曾身陷囹圄,但他始终不愈地信守着诗中表达的生活原则,即使付出生命也再所不息。他虽然被沙皇政府阴谋杀害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鼓舞着人们。他的诗具有很高艺术成就和无言的艺术魅力。俄罗斯著名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别林斯基曾这样赞誉普希金的诗:“所表现的音调和语言的力量到了令人惊异的地步:它像海波的喋喋一样柔和、优美,像松脂一样醇厚,像闪电一样鲜明,像水晶一样透明、洁静,像春天一样芬芳,像勇士手中的剑击一 样。
可先让学生读有关资料,教师进行介绍,强调普希金的悲剧一生。
5、结合体验,研讨问题。
(1)、问:诗人在诗中阐明了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你感受最深的诗句说说你曾有过的体验。明确:诗中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当生活欺骗了你时,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在苦恼的时候要善于忍耐,一切都会过去,我们一定要永葆积极乐观的心态;生活中不可能没有痛苦与悲伤,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快乐的日子终会到来。
(2)、问:如何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这两句诗的含义?明确:见教参。
学生讨论: 。
学生自由回答,最好联系实际。
6、迁移积累。
(1)、仿句练习仿照《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第一节,续写下面的诗句。
假如生活捉弄了你,不要 ____,不要______!
(2)、背诵全诗。
7、拓展提高:课后探究性阅读普希金诗诗集,下堂课交流。作为作业完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1、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交流阅读普希金诗集的情况。学生交流 。
三、朗读诗篇。
四、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明确: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
先朗读由学生单独回答。
明确:伫立(思索)——决定(选择)——选择之后的怅惘——多年后的回顾、叹息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明确:见教参“问题研讨”。
学生自由回答。
首先明确概念,再由教师阐述两者区别。
六、积累联想1、古今中外许多诗人作家,对“路”都有过精彩的描写。如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根据你的积累,另写出两条关于“路”的名言警句。2、结合《爸爸的花儿落了》课后练习三,完成一篇小作文,谈谈成长历程上的体验。七、综合性训练:出然后分小组出一期“诗歌园地”的手抄报。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
1、板书课题,解题:绝句,是我国古诗中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字叫“五绝”,每句七个字叫“七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鹂”、“鹭”两个生字的音。
2、通过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轻声自由读诗句,想想诗人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什么样的感情?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指导学生读出舒畅愉悦的心情。
2、学习三、四两行诗句。
指名读诗句,其他同学思考:第三行写诗人看到了什么?(“西岭”,教师随手用蓝色粉笔画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师讲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实指,是极言年代的长。“千秋雪”就是终年不化的积雪,并随手用白色粉笔在山峦上画雪)。
诗人是透过什么看到西岭上的积雪的?(窗户。教师讲解:窗户好像一个画框镶在这幅“千秋雪”的“画儿”的四周,诗人用了个“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动,很形象。并随手用褐色粉笔画一个方框把雪山图框起来)。
是谁透过窗框在观赏这幅特殊的“画”呢?(是诗人自己)诗人有这么一种闲情逸致去观赏窗外的景色,说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样?(心情舒畅愉悦)。
诗人向门外一瞥,可以看到什么?东吴指什么地方?为什么说是“万里船”?
谁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3、指名说说全诗的意思。
4、总结全诗,体会感情。
(1)这首诗一行写一个景,诗人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的呢?
(2)小结:这首诗先写近景,后写远景,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勾画出草堂附近各具特点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无比舒畅欢快的心情。
5、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重音。
反复练读。
练习背诵。
6、指导书写。
“鹂”左右结构,“鹭”上下结构,写时在田字格中各占一半。
五、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背诵课文。
3、抄写词语。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二
古诗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语言凝炼,魅力无穷。常吟古诗,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还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有益于培养他们的人文和诗学素养。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每次教学古诗,基本上都是教师引领学生逐句讲解,再由学生背诵下来便大功告成了。虽然看似知识掌握了,但是古诗中所蕴含的深意以及语言的优美、凝练,学生却并不能很好地去体会。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串讲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能主动去学习古诗,主动去感悟诗中的情感,进而有效地去品味诗中独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学这节课之前,我也在网上欣赏了很多古诗的教学课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枫桥夜泊》这节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教学中他创设的那种幽深的意境,以及课堂上那浓浓的诗意深深地吸引着我,于是我便在自己的这节课中进行了如下的尝试。
一、以“母爱”为主线,合二为一。
《游子吟》《别母》这两首诗都是以表现母爱为主题,其中又都饱含诗人们对母亲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们放到了一起来执教。由于《别母》相对来说是学生比较生疏的一首诗,所以在教学中,我便将它作为主讲来学习。而《游子吟》学生们比较熟悉,所以便放在学习《别母》这首诗之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再由学生来自学完成。当学习完两首诗后,我又将两首诗中最能体现母爱的诗句穿插在一起,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了两首诗中所表现的母子亲情。这样,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学生对两首诗有了整体的把握与感悟,又锻炼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以“母爱”为基调,引情入境。
古诗,境界高远,蕴涵哲理,每一首诗都饱含诗人的深情,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更是隐含着诗人彼时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师只有以情激情、找准情感基点,才能使学生在情感的驱使中学习语言,丰富他们的感情世界。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母爱”这个主题,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引领,并借助音乐、图片、语言的渲染,将学生紧紧地吸引在古诗的意境之中。比如当学生在朗读“出门便是天涯路,明日思亲梦里人。”这句诗时,为了让他们更真切地体会母子间情之深,思之切,我进行了三次引读指导,同时配上凄婉的乐曲,孩子们早己身临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浓浓的思念之中,这样,诗意不用多讲,而诗情便自然地流进了学生们的心中。
三、以“母爱”为牵引,拓展升华。
五年级孩子理解能力已经达到一定高度,并且经过前四年古诗词的滋润,已经具备一定的对古诗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学习两首诗之后,为了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感悟,我适时地引入白居易、周寿昌和李商隐的有关描写母爱的诗句,一句“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让孩子们体会到了母子分别时痛彻心扉的伤感,而“缝不忍轻移拆,上有慈母旧线痕。”又再次让学生们感悟到儿女对母亲的那份思念。当情感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后,再引出李商隐的这句“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又将学生的思绪落实到了如何回报母爱的思考之上,这样就使学生们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当然,除了这几句古诗外,还有不少现代诗也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于是我就想,如果能将一些现代诗也融入本课之中,学生们是否会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试着打破常规,将两首赞美母爱的现代诗引入了本节课,让学生们在读悟的过程中,感悟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这样,也将我们祖国古今语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贯穿在一起,激发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我觉得这样的拓展,或者内容相关、或者风格相似,学生学起来更容易找到共鸣点。同样的一节课,学生学得多,学得活,学得透,学得主动,课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3.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学反思。
4.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三
3、欣赏和热爱大自然,培养生活的情趣
如何欣赏写景的诗歌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大自然的多面及其生生不息的美好。
2.培养学生多读诗、爱诗。
教学方式:讨论法启发式
导入学习和欣赏第一首诗《蝈蝈与蛐蛐》
作者简介:济慈,美国浪漫主义诗人,出身卑微,少年既成孤儿,自幼喜爱文学,他的一生写了不少的著名诗篇,如《夜莺颂》等,可惜正当他初展宏才的时候,就不幸与世长辞,时年才25岁。
读熟诗歌,注意体会所表达的感情(教师可范读)
整体感知:
这是一首大自然的颂歌,他通过对盛夏“蝈蝈的乐音”和冬日“蛐蛐的歌儿”的描写,赞美“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
问题研究:
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提示:开头一句与“大地的诗歌呀,从来没有停息“相对应分为两部分;动静相衬,意境优美。)
课后练习一:
诗人这样写,借以歌颂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和勃勃生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首:《夜》
作者简介:
叶塞宁,俄罗斯诗人,他的诗感情真挚,格调清新,并擅长描绘大自然景色。
赏析,归纳这首诗的内容,并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美
第一节:写夜的静谧
第二节:写溪水的歌唱
第三节:写月光下大自然的美丽
第四节:再次写到美丽的月色
结合课后练习二训练:
1、用自己的话,描绘所写的夜景
2、这首诗传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本课总结
本诗是自读课文,与此单元其他诗歌不同,是来自国外的诗歌。此两首外国诗都是描写大自然,但是表现的却是大自然的不同方面。《蝈蝈与蛐蛐》较后首诗稍难理解些,这包括蝈蝈、蛐蛐意象是如何叠加,使之融为一个整体的;蝈蝈、蛐蛐唱歌的意象与大地诗歌之间的联系;“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与诗人创作思想的关系等。第二首诗中夜的静谧是需要从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的,诗中意象也需要结合个人想象慢慢琢磨才能有所领悟。
布置作业
比较阅读《静夜》与这两首诗写法的特点。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四
1、反复诵读,领会诗人坚强乐观的思想,感受他博大的情怀。
2、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1。
2、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2。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可从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导入;或可从“你知普希金有多少”这一问题导入,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朗读诗歌。
三、指导学生朗读。
让学生注意诗的感情基调,并注重诗的重音、节奏、停顿。
四、指名学生进行朗读,其余同学作出中肯的评价。
五、精要讲析。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一首哲理抒情诗,诗人用诚挚的语言倾诉了自己对艰难生活的体会。
2、这首诗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诗句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丰富的人情味和哲理意味是它打动人心的美好所在。
六、作者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表现了什么样的态度?
七、请同学结合生活实际,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你会如何去面对呢?
八、当堂检测。
背诵、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抽同学背,然后一起默写。
九、作业。
1、课后补充练习。
2、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未选择的路。
1、学习诗人采用象征手法所传达的人生哲理。
2、反复诵读,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教学目的要求1。
2、难点:
教学目的要求2。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朗读《未选择的路》导入,或可从多媒体场景一路导入。
二、全班同学个别读、齐读,男女生分读,全体同学试背。
三、指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四、请同学举手发言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路”的诗句、格言警句。
五、研读课文。
1、你是怎样理解《未选择的路》这首诗的主题的?
2、《未选择的路》中的“路”“荒草”“足迹”象征着什么呢?
3、在《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4、体会诗句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并试着说说你的理解,其他同学补充。
5、谈谈你学习这首诗的感受。
六、作业。
1、当堂背诵、默写《未选择的路》。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五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借助专题网络教学这一前瞻性的教学形式,整合课程资源,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整合中促进自主性,加强交互性,构建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生活,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张扬语文味,充分凸显网络优势,让学生在研读、品味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融合。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让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用网络搭建已知与未知沟通、衍化的桥梁,学会合理而有效地处理丰富的网络资料。
3、带领学生抓诗眼,紧扣关键词,咀嚼重点诗句,在想象中走进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在学习中有目的地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举一反三、学以致用,形成必要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准备网络课件,与学生进行课前谈话。
1、导语: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的美美在园林,而杭州的美则美在西湖。今天我们将借助专题学习网站,品读《古诗两首》,欣赏西湖风光,走进美丽的杭州西湖。
2、《古诗两首》中收录了两位诗人写西湖的作品,一位是杨万里,一位是苏轼。同学们还记得吗,这学期我们就学过杨万里的一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一起来背一背。
1、导语:杨万里眼中的春天很美,他眼中的西湖怎样?让我们进入专题学习网站,打开古诗,去读一读杨万里笔下的西湖。
2、学生试读古诗,指名学生读,从字音、停顿、节奏方面评,让学生读出诗歌特有的韵律来。(齐读)
3、课前同学们已经作了预习,关于这首诗,哪些字和词你不大明白?
4、不明白的地方网络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已经明白的地方我们也可以利用网络验证一下,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好,同学们借助网络,去把这首诗的意思弄清楚、想明白。
5、学生上网学习。
6、能试着说一说诗的意思吗?我们从题目开始。诗的一二两句是什么意思?三四两句的意思谁来说?(关键词的点拨:毕竟、四时、接天、无穷、映日、别样)
7、自己连起来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
8、知道了诗的意思,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学生自己读;
9、指名读,评价:(先让学生评)更顺畅了;越听越有味道了。
10、明白了诗的意思仅仅是得了诗的皮毛,我们知道,古人写诗讲究的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学诗就应该找到那幅画,成为画中人。同学们想不想找到那幅画,成为画中人?()好,我们继续!
11、同学们轻轻读这首诗,想想:六月的西湖跟其他时候有些什么不同?
12、闭上眼睛想一想,那莲叶是怎样的莲叶,那荷花又是怎样的荷花?
13、教师引导:满湖都是荷花,挤挤挨挨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眼前是一片碧绿,远处还是一片碧绿,这绿色还在不停地向前伸展着,似乎要把整个西湖变成它的世界。你瞧,无尽的绿色中夹杂着耀眼的红色,朵朵荷花正在旭日中开放,有了阳光和荷叶的衬托,片片花瓣显得更加娇艳动人。
14、同学们,你们说,这六月的荷花美不美?这六月的西湖美不美?怪不得诗中杨万里不写送林子方,而要写这满湖的荷花!
15、让我们再去读这首诗,读出对六月西湖荷花的深深眷恋!(读、评)
16、六月的西湖,因为有了荷花而独具魅力;六月的荷花,也因为有了这首诗而倍增娇艳!让我们依次点击“画说诗境”和“西湖视频”,去感受六月西湖的独特魅力!
17、看好了吗?此时此刻,对六月的西湖、六月的荷花,你最想说什么?
18、如此美的景色,如此美的诗句,需要我们一品再品,一读再读,戴上耳机,对着网页上的配乐美读,我们也去美美地读这首诗!
2、好,打开“快乐自学”,先看“学法引路”,指名读。刚才我们就是分这三步走的,同学们按照这样的方法快乐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3、学生自学;
4、学生自学结束,指名学生读古诗。
5、在线测试、自评导航;
6、大屏幕出示全体学生做题的正确率,讲评错误率高的题目。
1、这两首诗同是写六月的西湖,哪里不一样?学生轻声读这两首诗;
2、思考、交流;
3、既然有如此的不同,我们就应该读出它们的不同来,自己试着读一读。
4、指名读,让学生说两首诗读法上的不同,再读;
5、到“音乐选择”中自己配上合适的音乐读一读,配乐诵读。
6、学生浏览网页上对两处名句的赏析。
西湖的美,美在自然,美在韵致;古诗的美,美在精巧,美在韵律。西湖,她就是一首诗,一首美丽动人、令人回味悠长的诗。在“更多资源”中还有关于西湖的诗词、传说、风味等,我们在课后可以去查阅。西湖这首诗,有待于我们每个人去慢慢品,细细品。
网络支持正好处,语文教学花更红
小学语文的教学,因为学科本身和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应该充溢着朗朗的读书味、静静的思考味和融融的对话味。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计算机已经可以从简单的辅助教学发展到支撑我们的学科教学。对于语文学科,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朗读思考、品词析句、互动交流······可以说,一种新型的语文课堂正向我们扑面而来!
《古诗两首》(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3课)包含了两首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怎样进行基于网络教室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实现古诗教学的目标与任务?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和思考网络利弊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几点作为本课的整合点:
在古诗的教学中,理解和感悟是关键。在呈现诗文的同时,我配插进相关而丰富的资料,有诗人的介绍,有关键词的意思,还有了解性的常识等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情况自主选择,自主查阅,在最短的时间里弄明白古诗的大意。这种集中性的呈现和翻页式的查阅,简单并不复杂,覆盖面广又易于操作。
对于古诗情境的体悟,如何让网络平台中丰富而鲜活的图片、视频更好地启发学生想象与体验,走进诗中的境界?在设计教学时考虑到图片和视频等资料的过早呈现会“先入为主”,对学生的想象和感受提前抑制,禁锢他们的思维。我让学生先根据诗句闭上眼睛,想象“那莲叶是怎样的莲叶,那荷花又是怎样的荷花”。此时,学生的想象根在文本,想象的主动权在他自己手中,他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进行独具个性的认知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看“画说诗境”,观“西湖视频”,证明自己的猜想,强化自己的感知,丰富自己的体验。此时,这些教学环节的进行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自然是充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的.必然,也是教学程序合理推进的必然。
在短短一节课中,带领学生对网络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对于《古诗两首》,一节课教两首诗,要么急急忙忙难免蜻蜓点水浮于表面,要么按部就班可时间有限只得作罢。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考虑到网络教学的优势,抓住两首古诗之间的联系(同是写六月的西湖),大胆地将两首古诗并到一节课来教。一首精讲,提炼学法;还有一首放手自学,让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循法自得,形成能力。在指导自学时,先是“学法引路”,接下来是与“师生共品”板块里相似的理解与品悟的学习程序,供学生按步进行学习。
放手自学绝不是放任自流,为了让教师明白也为了让学生自己清楚这段时间的自学效果,在网络平台中我设置了“自评导航”板块,“自评导航”主要由题目组成,按“读书——理解——赏析”有层次地进行编排。学生自学结束,在网上提交练习答案,专题学习网站实时给学生反馈评判结果。没有全部答对的学生,可以根据反馈结果的指引,重新思考后再做再提交直至全部答对。在这里,智能化的评价就像是一位无声的老师,轻轻点拨,默默鼓励,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此同时,教师可利用大屏幕显示出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全班同学答题情况的统计,对其中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及时地讲解与点拨。这样的实时互动、反馈是平时的教学无法实现的,给组织学生进行有效的自学开辟了一片广阔的天地。
短短的一节课,带领学生对网络平台中丰富的资源全部涉及是不可能的事。怎么办,那只能进行后续的延展,告诉学生,这节课仅仅是一个开始。《古诗两首》的网络平台在“更多资源”的栏目下有 “西湖诗词”、“西湖传说”、“西湖风味”以及互联网上有关“西湖”和“西湖诗词”的网址,利用这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的资源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让学生们在课后按课上学习古诗的方法用“百度”、“google”、“爱问”等搜索引擎去搜寻资料,查阅图片,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古诗......
如此,当我们的学生面对一个课题,以后即使是离开课堂、老师和学校,他们也能够利用网络去学习,学会终身学习;这样的意识,这样的习惯现在我们就应该用网络课去引导、去培养、去激发,让学生更新学习理念,认识网络学习的无限魅力!
散文诗两首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
一、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读课文,学生感知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注意音韵节奏。
(2)生字词。
焚烧 千捶 万击 墨梅 乾坤。
三、学习《石灰吟》。
1.指名读。
2.理解诗句的意思。
(1)逐字逐句的理解。
捶:敲打。击:撞击。若:好象。
等闲:平常事。人间:人世间。
(2)说说阵首诗的意思。
3.看图想象意境,体会感情。
4.指导朗读。
5.小结。
四、总结学法,自学《墨梅》。
1.总结《石灰吟》的学习方法。
(1)理解字词。
(2)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师生讨论。
(1)理解字词。
吾:我。淡墨痕:素净雅洁。夸:夸赞。
清气:清香之气。乾坤:天地。
(2)指名说说诗意。
(3)看图想象。
(4)朗读体会。
4.小结。
五、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2.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意。
二、背诵课文。
1.听录音,轻声朗读课文。
2.看图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3.自由练读,背诵。
三、总结课文。
1.这两首诗分别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这两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四、教学生字词。
1.指导书写。
2.学生描红。
五、作业。
1.读一读,写一写。
焚烧清白洗砚乾坤。
2.解释诗句。
(1)千捶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不要人夸颜色好,只流清气满乾坤。
板书:
石灰吟。
千捶万击粉骨碎身若等闲。
烈火焚烧 (坚强不屈) 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洁身自好)。
墨梅。
素净 池边树 朵朵 淡墨痕(写实)。
清香 不要——只流——(明志)。
(寄寓贞洁自守的情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浒传读后感(模板17篇)
- 猎人海力布读后感500字五年级 猎人海力布读后感500字五篇
-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400字 写给爸爸的一封信感人
- 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感想大学生
- 2023年铭记历史(汇总16篇)
- 美丽的校园作文(实用20篇)
- 最新心愿主题作文600字(精选10篇)
- 状物作文(优秀16篇)
- 2023年高考文化传承作文素材(实用9篇)
- 最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作文800字高三(实用16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秋天的
散 文 诗 歌秋天的散 文 诗 歌(模板9篇)34下载数 282阅读数 -
散 文 诗 两 首(精选15篇)49下载数 826阅读数 -
最新
两 分钟散 文 诗 朗诵(模板11篇)44下载数 299阅读数 -
最新
两 分钟散 文 诗 歌朗诵实用(15篇)25下载数 966阅读数 -
廉洁的精美
散 文 诗 歌廉政的散 文 诗 文 2 关于清廉的散 文 或随笔(7篇)23下载数 946阅读数 -
2023年廉洁的精美
散 文 诗 歌廉政的散 文 诗 文 2通用(五篇)32下载数 762阅读数 -
廉洁的精美
散 文 诗 歌廉政的散 文 诗 文 2简短 关于廉洁的唯美散 文 (九篇)21下载数 489阅读数 -
热爱的
散 文 热爱的散 文 诗 (九篇)25下载数 156阅读数 -
冰心现代
诗 歌冰心散 文 诗 歌作品 冰心散 文 诗 精选(6篇)16下载数 174阅读数 -
关于幼儿
诗 歌散 文 幼儿精妙的诗 歌散 文 通用(九篇)38下载数 860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