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6 22:59:02 页码:7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实用18篇)
2024-04-06 22:59:02    小编:FS文字使者

有些事情总是在我们回忆之间悄悄溜走,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将这些珍贵的经历固定下来。在进行分类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各种不同的因素,而不仅仅是情景本身。小编希望这些范文能够启发大家思考总结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一

本节课因为当地学校资源缺乏的原因,没能用到多媒体进行教学,所以我改用了与生字词相关的图片进行导入,把人造卫星,神舟七号结合神话故事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来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生动有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用神舟七号升天的设问来作为整个课堂的调动,意想不到的是有许多学生记住了这个日期,争先回答,肯定了我的导入,结合了时事和课文内容。同时也是为了扬长避短,打算用故事导入的,但是我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不会讲故事,所以放弃了,或许这个也比讲故事要好,因为图文并茂!

但是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是有点紧张,居然导入完之后居然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了,手忙脚乱的,想拿教案来看看,却又找不到,只好说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识字八》,赞扬他们答对的时候还是缺乏真诚!

导入后接着是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想法是挺不错的,但是实施在课堂的时候却不是理想的。我让他们读的之前忘记说明应该怎么做了,当他们开始积极读的时候我想说,他们根本不由我分说。并且他们在读的时候我得把所有的词语抄在黑板上,因为抄袭的时间太长,他们在下面做什么的都有,后来那个班主任和丽娜告诉我,那时候课堂乱极了,简直是热锅上的蚂蚁!有学生拿衣服抱着头,班主任拿着他的衣服上黑板上扔掉,我掉转头的时候只看到这个镜头,然后我继续讲课。或许自主学习真的不大适合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不能自我控制和讨论,如果控制不好他们会乱得很。

这个环节进行得还不错,只是后面就乱了,有点短路。我先看着黑板顺利地把所有的词语读下来,即是给他们起个榜样,也是激发他们挑战的兴趣。我读完后,大胆地问了他们一句:“老师读得怎么样?”他们居然自觉地给老师举起掌来了,我道了声谢,鼓励同学踊跃上来黑板读一读,因为他们可能还有许多生字不会的,这时需要有很好的细节处理和调控能力,但是我让学生读完了,只是稍微得带了过去,并没有进行细心的发现和调正,容易使学生误解读音。匆忙之中,我只好拿了生字卡教他们读生字,也只能这样,我不大会处理只好用灌输的方法。

在教学生读生字的时候,做得比较好,那时比较自信,慢慢进入了角色,没紧张了。一边教一边让他们注意应该要注意的读音,而在说到记忆方法的时候,他们似乎都不明白我在问什么,然后我就叫他们用偏旁来记忆,给某个偏旁找朋友,他们听得也还是蛮认真的,但是班主任和我说,如果能结合字的意义来解释这个词和字就更好,因为他们不懂什么意思就这样灌输给他们认识,不是一种灵活的方法,诚然的却如此!

这个环节本来是我整节课的一大亮点,因为他们在比赛的时候是最积极,兴趣最高的时候,然而我却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首先我不大会赞人,赞得很多,却没诚意,很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犯了一个最严重的错误,在进行小组比赛的时候把两个分数给记错,计算错误!导致本来应该拿冠军的那一组却得了最后,我计算完后也模模糊糊的,觉得很奇怪,搬来表现最好的那一组却调到了最后,我却没发现,侥幸的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还不知道百位上的数怎么计算,根本不知道我记错了,只好悻悻地接受了,好可怜的孩子……而我也是后来丽娜告诉我错了,我想起了那个本来可以得到冠军的第三小组,他们真的很让我感动!表现真的很积极,特别是一组人读的时候就像一个个鸭脖子在同时伸缩,声音响亮到可能整个校园都听到了,班主任和我说,教了他们那么久还没见过他们那么积极整齐过的,显然他们不仅感动了我,在我的课堂上还感动了班主任,真的很内疚啊!

因为接近课堂尾声了,刚才的比赛也花费了学生们的不少激情了,最好为了能使课堂依然保持良好的进行,我还是决定再给他们万一个小游戏,让学生摘苹果给生字词组一组词,让他们帮我摘下树上的苹果,而后面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为了节省时间我只好叫他们上黑板写,他们写得更慢,失措!最后匆匆忙忙的结束了这一节课,到后面他们的兴趣也不大了,我也轻松地走下了讲台。

总的而言,感觉还是良好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上课,一节完完整整的语文课!虽然整个过程当中有许多毛病,许多的细节处理得不好,还有语言较为缺乏,特别是赞扬学生的时候要更投入给点感情就更好了!班主任给我评语是,讲得不错了,教态很好,一节课可以讲那么多内容很不错了,就是给学生放开的时候就很难收回来了,她也有这样的经历,她给了我这样的评语更多的是鼓励吧,因为这节课,我更加坚定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决心,在今后的学习中尽快把要补的东西做好!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二

这学期,我园青年教师的公开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这月轮到我做公开活动。常听老教师们说:“有了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于是,在一本教育杂志上,我找到了一篇优秀教案——“感知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非常适合小班幼儿,而且数学领域的内容也是我擅长的。

我认真按着教案准备材料,并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首先,我以“鸡妈妈”的身份,用儿歌的形式带领小鸡们一起锻炼身体,“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跳3下,我的小鸡叽叽叽,跟着妈妈转两圈……”然后是“小鸡捉虫”的游戏,要求幼儿听老师的口令捉几条虫子,根据虫子的颜色放到相应的纸盒里。每一个环节中,孩子们都按照老师的指令在做着。最后“鸡妈妈”给每只小鸡一个袋子(内装奖品),让小鸡摸一摸自己的袋子里有多少食品。

反思。

仔细分析了自己和幼儿在活动中的一言一行,我发现了问题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儿产生了“审美疲劳”。

自从幼儿入园后,在语言活动中,幼儿听到过“小鸡小鸭”的故事,并经常进行表演游戏;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学过了《小鸡小鸡在哪里》、《小小蛋儿把门开》等歌曲并进行过表演;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做过“小鸡捉虫”的游戏;在美工活动中也画过小鸡。在各类活动中,频繁地出现小鸡的角色,使孩子们产生了“审美疲劳”,他们在扮演角色时没有了原先的激情和兴趣,在游戏中的快乐程度也随之减弱。

原因之二是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明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引领”的痕迹很重,整个活动都是老师在说,幼儿跟着在做,每一个过程都是老师领着走过来的,孩子们也是被动地完成老师的作业,整个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

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我对症下药,开始重新思考,重新设计。小班的孩子喜欢什么呢?电视机里天线宝宝的声音给了我灵感,憨态可掬的天线宝宝是小班小朋友的最爱。

经过重新准备,我在另一个班组织了活动。首先,我用天线宝宝的音乐吸引幼儿,让他们把自己当成一名天线宝宝来参加活动。接着,我引导天线宝宝们玩手指游戏,“一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两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三根手指头可以变成什么……”游戏中,幼儿的想像非常丰富,而且感知了4以内的数量。然后,我设计了问题“天线宝宝一家人有几个人,分别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再让幼儿根据服装配饰的颜色找到4个天线宝宝组成一家人。在游戏化的情境中,幼儿们没有心理负担,非常开心地找着自己的好伙伴,感知了4的数量,归类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后,和天线宝宝一起玩“分饭吃饭”的游戏,宝宝们听清问题,取出相应的食品。如“拿4颗红色的qq糖”、“拿一块方方的糕”,幼儿看清楚了赶紧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盘里。有个别“小馋嘴”已经悄悄地往嘴里塞了一颗qq糖,我就悄悄地问:“现在只有3颗了,怎样变成4颗呢?”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五颜六色、形状各异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儿好像在玩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进一步感知了数量,并且尝试从物体的形状与数量、颜色与数量等不同的属性进行选择,增加了难度,把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非常成功,满足了幼儿喜爱天线宝宝、模仿天线宝宝的心理需要,老师设计的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问题,激发了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整个活动的氛围始终保持着宽松、和谐、快乐。孩子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整个活动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满足幼儿情趣的才是优秀的。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三

从上一年开始,我市在各中学大力推广“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可以说,“三案六环节”的模式,是应对省规范办学,不准挤占学生时间、压缩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设计。通过一个学期的试行,我们从中感受到了这个模式在理念上的合理性、运用上的可操作性,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针对我们广大中学、特别是高级中学的状况来说,实施起来还有着许多的瓶颈,让我们这些工作在一线的广大教师遭遇了另一层的困惑。

固有的教学模式积重难返。我们高级中学的学生已经在原有的“填”、“灌”、“盯”“补”模式下形成了稳定的学习习惯。而新学期中,便匆匆上马这一以“自学为主、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为主导思想的教学模式,真可谓是强行入轨了。通过一个学期以来的落实,我们发现,我们这个层次的学生运用这个模式学习,在文科科目上可以说是找对了路子、下对了药。学生们的思维层次虽然较低,但是面对着思考的问题,还是有些话可说的,也的确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从文科的课堂特别是语文课堂来看,气氛沉闷的.现象有了很大的扭转,经过一段时间的施行,也从中发现了学生思维的闪光。但是,同事们反应,在理科性的课堂,学生自学能力受到挑战,他们层次不一,交流起来无法真正实现互补。

许多的课堂,也包含语文课堂,我们都感到大多时候也不得不“穿新鞋走老路”。因为苏教版的这一套教材,好像有些脱离了教学课时、高考环境的实际,颇有些闭门造车之感。一年来的教学,首先在时间上有一种追赶倾向,连教学进度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什么充分的时间留下来让学生细细地揣摩品味呢。再加上高中阶段起始年级科目多,又都凭着分数说话,教师和领导都有一种本位主义、功利主义。对学生的能力形成的长期性知之而不思之,更不变之,弄得学生们在学习上疲于应付。

我想,要想真正地实施这一科学的教学模式,必须真正地解放思想,给学生学习上充分的自由,教师们不要再“自作多情”地横加掣肘,干扰学生自主的学习。

也应该有个开放的学习空间,不能一天到晚把学生限定在教室里。图书馆、阅览室、操场、网络室等都可以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地方。

如果没有了时间、空间、资源和身体自由的保证,要想在真正地落实“三案六环节”教学模式,恐怕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四

面对课改热潮的冲击,刚开始只是“任尔东南西北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态,但如今,时代的发展需求,信息技术的全面推入,改革课堂教学,尤其迅速改革语文课堂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已成为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下面是笔者在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学习方式的改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习中用什么样的学习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教学方式的改变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平等”绝不是师生之间无条件的平等,而是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观点、人格、情感等,同时又要高于学生,教师始终是首席地位,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3、教学目标的改变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具体根据教学内容关注不同的目标,“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互动状态的改变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习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活动的外表下内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1、文本教材。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因此“探究”教材,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教师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领学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师生与文本作者形成对话。

2、教具。

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信马由缰;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手段冲淡了语文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质内涵的特质,难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或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或对文本作适当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身为教师,“路漫漫其修遥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雪莱有一句名诗:“冬天来了,春天还会遥吗?”,其实现在,沐浴第二轮继续教育的东风,享受国家重视义务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动新课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美丽春天。每一位语文教师,真的应该在这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春天,顺应时代的东风,高举课改的大旗,小而言之,为自己的事业,开创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为祖国的未来,播种火红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会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进步。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说实话,在语文教学岗位上也已经有十四五个年头了。见识了太多的墨守成规,见识了太多的矫情造作,见识了太多的陈词滥情,自己总是与现实不够合拍,跟不上形势。有同行问我,你是怎么样上语文课的?其实语文课就是要瞎扯十几年来,我的语文课总能给学生以不同的感觉,我的课对传统的课来说其实不能说是课,因为课堂上我喜欢瞎扯,说这说那,东拉四扯,海阔天空,信马无疆,扯到哪儿算哪儿,评课者是很感冒的,谆谆教导我,不能脚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开教学,就是要放得开,为什么要收回来呢?其实收不回来是也没有关系的,学生其实在我瞎扯时是最认真的时候,也就是教学效果最佳的时候,他们听着听着,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课了。让自己那充满智慧的语言、灵动的语言、个性的语言、幽默的语言、甚至是勇敢的语言,更甚至那些语惊人倒的语言,全都犹如钉子般一个一个地钉进学生的心里,一翻学生作文,写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气势,看到这样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还有什么理由不给高分呢?所以学生总是对我的课充满着期待,希望我带他们到处神游,好不快活。自己的肚皮“吃”得饱饱的,并富有全面的营养,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课堂。一番神聊海侃,学生就得要领,就得新知,就解学生心中之惑,使难点疑点就通通变成亮点,真是事半功倍,挣得满堂悦色。

语文一节课能达到多少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段,一节课下来,他们就有了爱的冲动了?有爱的感觉了?绝对是瞎扯,其实语文的教学目标决不是一节课,几节课所能达成的,就算字词目标,也是不可能在一节课中达成的,学生通过不停的运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时虽然你在上课时讲过一下,带过一下,难道学生就可以初步达成思想目标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标一个学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也是达不成的,有些目标根本就是虚的。一种价值观,一种情感,一种能力,不是靠某一课堂上的某一环节来完成,但我们必须在潜意识里不断的渗透,而后才能达到一种自然而然的效果。

课本上自认美文的几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时间都用来给学生讲些课外的东西,比如向学生推荐一些美文,一起来学,学生兴趣昂然,群情激奋,人人陶醉。或和学生谈谈国内外的大事啊等等,开阔开阔眼界,课堂内外到处都是语文。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五

“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羊儿的聪明难以想象……”喜洋洋与灰太狼在我们的脑海里早已熟悉的不能在熟悉,班里的孩子们更是喜欢,有时经常把自己当作喜羊羊或者是美羊羊,而他特别不同,喜欢把自己当作灰太狼。

活动时间他坐在教室角落中,一个人显得很漠落,老师过去问:“迪迪,你怎么了。”“我不高兴,我好几天没有抓住羊了。”另一幕,午休时,看到他的好朋友睡觉没有盖被子,“啊,红太狼老婆你怎么没有盖被子啊!”

作为老师心中是既喜又忧。喜是他完全陷入了童话世界,语言幽默搞笑,忧的是怎样让一部动画不过度的占据孩子们的心灵。怎么为他们找一个更好的方面去学习的动画上人物的长处,让动画不止是带来快乐,更多的是一种正面的榜样作用。

我开始细细回想,关于灰太狼的种种场景,灰太狼是武大狼第250代孙子;抓羊总是以失败告终、自信、乐观、幽默。

灰太狼他还很积极勇敢,每次没有抓住羊的时候都是我还会在回来的,他不会被现实所打到,这是一种精神,不屈不挠,一次不行下次再来。

灰太狼特别爱发明,看看动画里灰太狼动不动就搞一个发明创造,不但自己发明而且还巧妙利用羊村的防守武器改成自己的抓羊的武器,甚至有时还和喜羊羊直智力对抗,虽然总是失败,但是他真的是一个爱动脑筋的灰太狼。

虽然动画占据了孩子们的内心世界,改变着他们的语言,但是我们有事应该多从正面去引导孩子,为孩子去营造一个更加温馨合适的氛围,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让我们像灰太狼一样,乐与创新,意志坚定,遭遇失败又能怎么样,大喊一声“我一定会回来的!”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六

优质课的评比尽管一定程度上对促进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若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观来分析,不难发现其中的一些弊端。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表演化;教学手段形式化;教学主体被动化;参赛代表局部化。以评优课形式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如何促使评优课向有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提高的方向发展,向有利于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的方向发展,笔者有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转变评价观念。

我国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课程改革将使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强调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而评优课作为一种手段,应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达到这一目的,我们首先应当转变评价观念。以往的评优活动中,评委们主要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关注教师是怎么讲的,即使关注到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往往只注意到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反映。这种评价就容易导致教师将备课精力投入到准备“表演”上。要改变这一现状,评优课的评价观念就应当从关注教师“教”转变为关注学生“学”。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标准不应仅局限于教师在优质课上的讲课能力,应该是看其能否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应当从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角度来审视一个优秀教师应起的作用。通过了解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讨论、如何交流、如何合作、如何思考、如何获得结论及其过程等等行为表现,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树立“以学论教”的评价观念。

二、将课堂评价延伸到课外。

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优秀,仅靠教师在一堂课上的表现显然是片面的。在以往的评优活动中,评委们所听、所看、所评的内容都局限于一节课。用一节课的表现来对某个教师的教学质量下定论,容易造成评优活动的导向发生偏差。因此,评优活动除了听一节课之外,还应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评估。课外的评估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教师所带学生的基本情况。如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知识的能力、习惯养成等等。2.教师对促进学生成长所做的工作,如给学生的评语、指导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等等。3.对教师素质进行评价,如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文化素养、参与共事能力、教学研究成果、自制的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等。教师在平时对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工作付出的劳动、取得的成绩才最具说服力。

三、评优应具有促进教师发展的作用。

评优课的作用究竟是什么?是大面积促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工作水平?还是仅对参赛课水平的不断拔高?反思以往的优质课评比过程以及所获得的真实效果,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因为,在层层选拔的过程中,最终能够获奖者毕竟是少数人。那么,在评价过程中如何使其对教师的教学具有正面促进作用?笔者认为,应当改变以往专家评委说了算的评价方式,由一线教师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管理者共同参与,应强调优质课评价过程的研究性,把评价与探讨相结合,给听课者一定的思考和讨论的机会,使优质课的产生过程,变为教师和专家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与交流过程,变为激发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智慧的促动过程,变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家成长的促进过程。

《中国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报》7月19日第4版。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七

兴趣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孩子会教师的话、手中的玩具感兴趣,自然不会再哭闹,不会让自我变得无聊。而此时,教师的职责就在于寻找幼儿感兴趣的事情,例如刚开学时,我们播放欢快的音乐,在教师的带动下游戏、活动,每一个孩子都被音乐、教师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师的各项活动,能够学会认真倾听,学会“我坐好”。

常规养成的初级阶段,孩子们基本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发现,对于教师的话孩子大多数是左耳进右耳出,必须要教师时刻提醒,帮忙幼儿记忆,构成一种习惯自然也就成为了常规。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与鼓励是两种不一样的常规养成方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我们选择了“鼓励”,例如:请看某,他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一样,坐的真端正,有了榜样的作用以及教师的表扬鼓励,孩子们渐渐的习惯了有“规矩”的生活。

在家长的反馈中我们能够发现,孩子喜欢模仿教师的各种动作形态,喜欢拍手、甚至连翻书的姿势都模仿教师,可见榜样作用多么重要。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能够安安静静的讲话,可是我们自我能做到“轻声细语”吗?我经常对自我的行为进行反思,带大班时我总是想用自我的声音压过40多名幼儿的声音,可是效果不佳,教师和孩子们总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每一天。小班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经过商讨决定,要克制住自我的情绪、声音,用优美的声音与孩子对话,纪律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出自教师行为对幼儿的影响。一学期结束以后,我们会很欣慰的告诉自我:小班的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常规,喜欢参与各项活动,并按照教师的要求来做。

相信良好的常规会让幼儿受用终生,不仅仅是对孩子,也是对教师的一种教育,让我们学会包容、学会理解、学会与孩子心与心的对话。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八

课的一开始,我用了一首赞美地球的小诗开始,让学生谈谈对地球的了解,通过学生的回答来看,这个班的学生不踊跃,但是我也没有急躁,慢慢地引导,最后他们就都敢说敢做了。

第一个环节:解剖鸡蛋,我教给他们解剖方法,学生们在剥鸡蛋壳的时候,很小心,一点一点的,可见学生们很拘谨。

第二个环节:通过研究鸡蛋的结构,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我用可课件演示了地球的三个圈层,很形象直观。接着我让学生们查阅资料,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地球结构模型,学生们做得非常好。

第三个环节: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以后,让学生们说说地球内部有什么?我用课件补充地球内部有煤、石油、天然气和岩浆、水等。

第四个环节: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探测地球内部的方法,并用课件演示地震波的原理。

第五个环节:探究完本课的知识点后,我安排了两个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们讨论得非常热烈,效果也很好,能把两个比较有难度的话题解决了,我很满意。

最后我给学生们留下一些关于探测地球内部的一些视频网址,让学生们课下观看获得更多的知识。

一开始学生们表现得很拘谨,但是后来在我的启发下,他们能敢说、敢动手做了,我就很高兴了。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九

去年上半学年,在我的班级有一个爱美的女生。她经常整理自己的衣装,打理自己的长长的秀发。我们学校严格要求穿校服,爱美的她还是经常脱下校服,展示她自己的漂亮衣服。开始她的成绩一直处在班级中上游位置,加之她擅长文艺表演,因此,在其他学生眼里可以说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我做为班主任,开始却不这样认为,对她的打扮也一直很是不满。

一天,是我的课,这个女同学从抽屉里面取出化妆镜,开始一本正经地打理头发,她的这一举动被我看到,几分钟后:

“某某,请问我刚才讲了什么问题?”

“某某”,我的声音提高。她竟然还在一门心思地打扮,在同桌的示意下她慌慌张张地站了起来,此时,全班同学都盯着不知所措的她和愤怒的我。

“你以为你很美丽,是吗?”

“老师我……”她要说什么,但被我制止住了。

“你怎么?你臭美!要臭美回家去臭美吧……”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气急就胡乱骂人了。

被我骂得不知所措的她也非常懊恼。一向要面子的她,被我在同学们面前骂得如此这般,她感到非常痛苦,哭着跑出了教室。

这个事情结束以后,我发现,这个女同学从此开始不喜欢我和这个班级,对同学也变得非常冷淡。而且她将更多的时间用在打扮上,成绩也由中上游慢慢滑落到了下游。

我和她为什么会产生矛盾?其实,在现代高中学校里老师和打扮过分的学生心理有冲突,这是个很普遍的问题了。这个矛盾的产生双方都有原因。

其实高中学生的第二性征基本已明显发育,当然高中学生也开始比较关心自己的外貌特征,使得他们非常注意自己外表的形象的修饰,他们也关注自己的发型、服饰等,追求同龄人的时髦。想以引起同学的注意而害怕在大家尤其是异性面前丢面子。我们班级的这个女生就是这样的典型。

那么,我们的老师呢?大部分的老师都认为学生应该有学生的样子,朴素和单纯,这样的学生就是我们所喜欢的。再加之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整个社会的流行时尚交流的比较少,所以,老师和学生在审美上形成了代沟。学生的打扮属于个人的私事,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或者文件具体说明中学生应该怎样打扮才算得体,老师认为不得体的,可能学生认为没什么不合适。所以,这个矛盾,实际上起源于师生之间审美心理的代沟。

这件事情使我明白在以后做心理辅导时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了解中学生心理规律。在当代素质教育下的老师不是一个单纯的教书匠,必须要了解你所教的孩子有怎样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成长处于一个怎么样阶段?他们的认知、情感、个性发展等的规律又是如何?如果我们不了解,以我们自己的认知等规律来要求高中生,那估计只能是适得其反,严重的话我们连传授知识的任务也难以完成。我作为班主任,做法当中有很多的错误,归其原因主要就是不了解学生的心理规律,以至于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影响了她的学习动机,使她走向相反的方向。不了解学生心里规律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第二,理解和尊重高中生心理强度最大的五种需求之一就是被理解和被信任。高中生强烈地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理解、认可、尊重、信任。理解信任的需要在高中生的需要结构中居优势地位,对高中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身心的迅速发育,容易导致高中生一系列心理的矛盾和冲突,他们迫切需要别人理解,并给予恰当的心理指导。如果这种心里得到满足,会使他们产生不小的温暖和对老师的信赖感,也可以使他们从矛盾和冲突、烦躁与不安等不好的情绪中慢慢解脱出来,愉快和顺利地度过他们的青春期。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一定要对他们爱美的行为表示理解和尊重,后面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展开。我的开场就显示出了对学生的不理解、不尊重,师生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消除。

第三,在我们表示出理解尊重的基础上,多单独与高中生展开交流,努力促进他们审美心理缓慢成熟。沟通的内容可以包括:外在美与内在美哪个是更重要的美;中学生如果因为过于追求外在美而影响了学习是否应该;中学生怎样打扮才会与自己的身份相符合等问题。让学生们懂得美不仅是注重外表,更重要的是拥有内在的美,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真正的美是多么重要,不符合的穿着更是会丑化原本青春活力的外表。师生之间只有在这种交流中,学生才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及审美心理的不成熟。基于此学生才能改正一些与自己身份不符合的打扮,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学会要用爱心寻找春天与美丽,要用沟通编织秋天和收获。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xx年的教学经验,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教学反思对教学有很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学习使我更进一步认识到,反思在教学中对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起着太大的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作了不少的教学反思,积累了不少心得体会,现归纳成以下几方面: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非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我们反思并不全是反思错的,有成功的经验。只有认真的及时的总结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用高层次和水平来思考,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在物理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对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以及在课堂中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机智等等。

授课方式的反思是反思中的重中之重,它应包含课堂环境条件是否让参与教学活动的人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是否提高、增强人的活动能力,教师激情是否高涨,学生学习热情是否高亢,怎么样才能创造既有舒适感又有生活情调的高雅活动场所,同时,内容怎样处理,顺序如何调查,语言怎样运用,教学手段如何利用,课堂结构如何布局,学生兴趣怎样激发,师生互动交流平台怎样构建等。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每个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只有用高层次和水平来思考,我们才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教学。探索教研之路,提高教学质量,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教训,创造出新的教育方法。因此,在行动与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研究型”的教师,是每一个教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方向。

一个称职的教师,决不能“教书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学习,与时共进。而课后反思是教师对所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好的课后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画龙点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课堂教学或多或少都会留下这样、那样的缺憾。

总而言之,我们的教学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力求更大的进步。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一

记得有一个学者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一个老师把孩子教的没问题那是真的有问题。之前一直不理解,没问题不是更好证明学生都会了啊,现在算是有点明白了。没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话可能孩子没有自己的思考,可能不敢提出自己的问题,不管哪种都不是现在自己想要的课堂。

在自己的平时教学中或是课下我都一直鼓励孩子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是疑惑,但是他们好像不太理解问题是什么意思,要么“明知故问”要么“隔靴搔痒”。在我们进行的单元总结中我也给他们开辟了一块领地:问题银行。可以提自己的问题或者是疑惑,但是几单元下来这个版块要么被“方法”占领要么被“题目”霸占。今天我们进行了期中整理与复习。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复习什么而是让他们自己翻书回忆学过的内容,然后汇报、补充。

“对乘除要比加减高一个等级,看到乘除加减就只能让道了。不过要是有人帮忙就行了,谁呢?”

“小括号。”

“恩,关于小括号你有自己的问题吗?”这里自己也是想发散一下他们的思维,看看他们能不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一番引导未果后“笑笑有一个问题请看……”

出示这个问题并解决之后学生思维受到启发“老师有没有比小括号还厉害的?他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

复习第二单元并总结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个物体最多只能观察到三个面”后引导学生“你有问题吗?”

“我们观察到的物体都是六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那如果是多个面呢?”

“很好的问题,有人能解决吗?”

“老师,他说是不是像钻石那样的”同学们的思路一下打开了。

通过今天的课堂我发现要想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让他知道自己提出问题不会受到其他的同学的嘲讽而是老师的鼓励。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适时的引导一下学生从哪个方面去提。当然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学生的“真问题”。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二

教师在对幼儿创作的作品,有时在评价过程中,往往忽略幼儿自身的原因与作品所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是将自己的想法会无意中强加到幼儿作品本身上,从而将对作品的评价目的产生一定的偏差。教师本身也需要多寻找自身的问题,发现其中不当的方法。

在教师对幼儿做出评价的时候,很多时候教师都会做出比较主观的评价,对于幼儿自我评价与互相评价方面还比较缺乏,在评价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关注于创作好的作品之上,缺乏多创作的过程中的评价,只流于表面,形式主义比较明显,对于幼儿在创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到的技能、情感等方面的评价非常少,对于幼儿对美术活动中获取到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具有不利的影响。

小班幼儿还处于绘画的初级阶段,大多数幼儿对于绘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刚开始可能是随意的涂鸦,到之后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填涂色。在幼儿园里,教师也非常注重幼儿绘画的能力,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大多数教师只注重绘画的技巧,比如小班幼儿在涂色方面掌握的还不够,所以在很多时候,教师在评价一副作品的时候,都会以涂色饱不饱满作为评价标准,而忽略了幼儿个别差异的存在,只是从涂色技巧方面进行评价,忽视了幼儿自身能力水平、幼儿情绪、环境因素等方面的评价。

在很多美术作品参赛的时候,都会有许多的评价标准,但是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时,教师也把这些自认为标准的标尺套用在幼儿身上,颜色的饱和度、比例的大小等都将幼儿的创作思维给局限在了一个狭窄的框中,教师在评价作品的时候,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幼儿的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也可能大不相同。做出统一的标准,将促进幼儿美术教育活动的发展的目的相背离,也让教育评价变成教育的形式。

教师作为在幼儿园中与幼儿接触的最多的人,语言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特别是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具体的语言表达,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学习、领悟内容。很多时候,教师知道在语言方面,需要多鼓励,但是鼓励的语言却是淡如水,鼓励式的评价需要教师将幼儿美术作品中的亮点激发出来,但是像“你画的很漂亮”、“你真棒”等看似鼓励的语言评价,其实都是一句套话,对于幼儿来说太抽象,他们并不能理解,也不能将教师对于自己的评价得到回馈。这样的评价语言都不够深入,缺乏对幼儿的启发教育。而在幼儿创作作品时,教师的一句无意的疑问,可能将幼儿的美术培养得到扼杀,“你画的是什么啊?”“你怎么把它涂成这个颜色?”看似不经意的话,幼儿都可能听进去了,就会抑制他们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不利于幼儿美术教育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三

《秋天的雨》是一篇语言优美,情深意浓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作者以秋雨为线索,描绘了一个丰收美丽快乐的秋天。文章的语言富有儿童气息,通过比喻、泥人等手法生动地表现了秋天的美景,并运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从秋天的色彩、秋天的香味、秋天的小动物几个方面描绘了秋天。通过美的、充满诗意的语言体会秋天的美好,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串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秋天的图画呈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同时,通过模仿句式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时是第一科室,在初读后,老师尊重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从整体感受秋天的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谈自己的初读体会,从而理清文章的脉络,找到每一个自然段开头的总起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然后,再从一把钥匙入手,带领孩子一起走进秋天,去一一欣赏秋天的美景。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能更快地进入状态。真正体现了顺学而导,以生为主的教学原则。

课文中的生字有很多是读轻声的,教学中,我将这些词语进行了归类,并让学生去朗读体会,让学生自己发现词语的规律,提高教学效率,做到有的放矢。多音字“扇”字,则采用动手做一做的方法,体会它词性不同,读音不同的特点,课文中还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引导学生去自主发现,迁移积累。比如“五彩缤纷”,我通过找近义词的方法体会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积累运用。其次,我结合单元训练的重点对本文的重点句式“它把什么颜色给谁,像什么”进行了练习指导,让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发挥想象,进行了说话的迁移训练。

教学中,老师营造了一个美的氛围,通过音乐、图片等渲染,创设了良好的气氛,并通过教师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感受秋天的美,课文语言文字的美。在朗读中遵循学生的个性体验,并没严格按照课文中句子的排列顺序来指导学生朗读,而是根据学生的爱好,选择性地进行对句子的朗读指导,并没有过多理论上的要求,只是用了一个动作,一张图片,让学生对整个句子所描写的景物既有了形的感知,又有了情的体验。

学生对文本的体会是多元的,有些感受,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例如,在体会语言表达的美时,一个孩子说到他觉得银杏树的叶子“扇哪扇哪”这个动作很美,我一时语快,问了一句“为什么”,学生一时说不出来。后来我自己想想,也觉得确实很难回答,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点到即止,而不应该穷追猛打,紧追不舍。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四

在我踏上讲台的这段时间,努力用新课堂的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期中课后反思也是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很重要的一种方法,我对上节课做了如下反思:

2、“上课效果”:这节课下来,我认真观察每位学生,发现上课积极回答问题,积极思考的大部分是a层学生,部分是b层学生,而c层的学生很少,且在定义概念讲解时,出现c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的不够积极,一题多解的思想很少,一般都是讨论的一个解法;让学生讲解的时,部分学生不能脱稿,并且整体思路讲解不到位,“学生讨论”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暴露学习新知识中存在的缺陷,为教师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提供信息。教师从“学生讨论”中得到学生理解新知识的程度的反馈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有针对性地重点讲解,这是保证学生系统掌握知识的重要一步。因此我需要对组长培训,如何带动小组学习,课堂多鼓励积极发言,积极思考的学生,让上课效果提高。

3、“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训练,是一节课主要内容的浓缩,渗透了教师的学识、智慧和审美情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我需要对以后的板书进行设计,字体需要美观,书写整齐!

4、“教法学法”:小组讨论、小组设计方法欠缺;

5、“疏漏之处”:在做导学案,和讲授本节课时没有注意回归课本,

总之,养成反思的习惯,从反思中感悟,在实践中求真,积累经验,让自己不断成长。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五

课文内容可以说是我这次课程的硬伤,在引导学生时,组织的语言不到位,使学生完全不明白他们要怎么做,我一直急于要得到我心里的“盼”“看”“买”“吃”“忆”几个字,学生说不出来这些精确的字,我就着急了,越引导我的语言让学生越不明白,反而不敢说话了。这也是我们这次研讨的问题之一,怎样总结好课文内容,我以前是采用分段理解再串联的方式,有的文章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不是适用所有的文章,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当中要不断学习,尤其是语言要引导到位,才能让学生明白意图,准确的掌握课文内容。

在小组学习的组织中,虽然从头到尾我都使用了小组,但是互相之间的评比评价不到位,也没有完全明确小组评价细则,使得小组之间的竞争显得不够积极,以后在教学中,我要积极改进小组机制,完善小组评价细则,真正利用起小组的竞争力,让课堂气氛更加热烈。

此外,我的教育机智发挥不到位,对于学生的问题有些处理得不太妥当,这些都是急需要改进的地方。当然促使课堂教学进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不断虚心地向师傅或有经验的老师指点迷津,借鉴好的教学经验,再通过自身的努力与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与反思中不断成长。

《倾斜的伞》这篇课文是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写了外公和外孙女两代人之间互相为对方打打雨伞的场景,表达了爷孙间纯真的至爱亲情。课文托情于物,寄情于伞,以一把倾斜的伞贯穿全文。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现在,我谈谈在教学中体现的教学思想。

一、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不难说出雨中倾斜的伞的情景,而同时通过进一步的阅读,品味外公和我的对话,我给外公递毛巾的细节等,而感悟到祖孙之间的亲情。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抓住语言感悟点,深入体会,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

二、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公与丹丹的爱,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身边的爱,把令自己感动的事儿和同学交流交流,通过同学间的交流,学生知道了:原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以前怎么就没有感觉到这些爱的存在呢?那么,作为教师,这时要提醒学生: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要学会去关爱别人。

回过头来细细反思课堂,我发现自已以下几点做得不够好,以后应该改正:

1、读书指导上不够到位,过渡语言不简洁明了,有些不准确。

2、课堂上的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六

从初中的体育教学一下子转到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们非常可爱,但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最让我不适应是以下几个方面:

小学生的课堂纪律非常差,尤其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根本没有什么纪律可言,上课期间,绝大部分同学也都是在说笑打闹,跟没有上课一样,纪律保持一般不超过5分钟就又开始乱起来了,而且在上课的过程当中我总是要花1/4的时间去处理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例如:“老师那个同学骂我”、“老师那个同学打我”、“老师我要尿尿”等等,他们的这些行为,让我这个从事初中教学已四年的教师哭笑不得,他们实在是“太可爱了”。

小学生们的行为习惯也非常差,上课不知道出来上体育课,前两个星期上体育课都是让老师去班里叫才知道上体育课,老师排好的队形等下次上课时跟没有排队是一个样子的,还得让老师重新整理,根本就记不住自己的位置所在;在上课期间总有很多学生要求上厕所和回教室喝水之类的事情,“可爱至极”。

我教的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所以教广播操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也是学生们入学以来体育方面的头等大事,教广播操对我来说那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经过两个星期的教学以后我发现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广播操的进度非常的缓慢,而且在非常慢的进度中,还是有1/3的学生学不会,我的教学进度无法进行,教学难度也随之上升,我总是想尽一切方法费尽一切心思让学生们能学会,可是无论我怎么费劲怎么努力还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我教初中的大孩子教习惯了,可能是我该改变观念了,无论怎样我认为小学生比初中生好教的想法落空了。

虽然初到小学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相信自己的实力,能很好很快的适应这里的一切,很好的带好这些可爱的学生。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七

xx学年马上就要过去,回顾这一学年的教学,我有一种沉重的感觉,有些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问数学问题的同学有所减少。成绩拔尖的同学并不是很多,是什么原因造成呢?这些让我想了很久,心中有一点想法: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的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更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一般都是用公理的形式直接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其次,初中教材的知识传授内容坡度较缓,直观性强,而高中教材内容较多,每节课容量都远大于初中数学,如高一教材必修1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等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的问题,其中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此外在函数中,又分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它们又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图象。另外必修2立体几何想象空间又大,学习有一定难度。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我认为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私下里与学生交流,了解学习情况,同学们普遍反映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说,平时自认为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上不去。究其原因我感觉是初中教材内容较少,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重视直观、形象教学,老师每讲完一道例题后,都要布置相应大量的练习。此外,为了提高成绩,不少初中教师把题型分类,让学生死记解题方法和步骤,重点题目反复做多次。而高中教材内容多,知识点多,自然题型也就比较多,教师就不能像初中那样进行教学,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的传授,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另外大量的作业也使学生感觉有一种陷入题海,无法上岸的感觉,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数学的恐惧心理。

思考题了,刚开始时不想思考难题,发展到最后估计连简单题都不想思考了。此外,学生不会科学地安排时间,缺乏自学的能力,还有些学生考上了高中后,认为可以松口气了,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上述情况都影响了高中阶段的正常学习。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要想大面积提高高一数学成绩,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高一教师要研究初中大纲和教材并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

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摸清三个底(初中知识体系,初中教师授课特点,学生状况)的前提下,根据高一教材和大纲,制订出相当的教学计划,确定应采取的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应该做到,高一要放慢进度,降低难度,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要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教学。教学时注意形象、直观。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0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桌上的分配方法”等直观例子,为引人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新高一学生缺乏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开始时可搞模仿性的证明。要增加学生到黑板上演练的次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此外,章节考试难度不能大。通过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难度,提高学生的可接受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打好基础,使其养成好的学习方法。

开学第一节课,教师就应对学习的重点环节提出具体、可行要求。如做到课前预习,并找出问题;上课时除了认真听讲外,还要注意在课本上做标注(笔记),并且听课时要动脑、动笔、动口,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只记结论,提高课堂听课效率;课下在做作业之前应该先花上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新讲的知识看一遍,加强对新知识的印象和理解;最后做作业要规范化,独立完成,及时订正错题等等。此外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弊病,并指导学生改正。最后,我认为教师还应向学生介绍高中数学的特点,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这里,重点是会听课和合理安排时间。提倡学生进行章节总结,把知识串成线,做到书由厚读薄,又由薄变厚。另外还可以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贵在持之以恒,因为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一方面需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靠老师的强求,使之贯穿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让它成为学生的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这不但是高中阶段学习上的需要,还会使学生受益终生。

教师的教学反思环节篇十八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学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计算机知识,(大部分学生接触过电脑但没有系统的学习)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觉得帮助学生打好扎实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开展教学工作。

对于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的学生来说,他们一般都有较浓厚的兴趣,积极性较高,但较迷茫,不知从何处学习。此时,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介绍计算机的发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接受计算机基础知识。然后,我以打比方的方式介绍计算机的组成原理,用我们人身体的各个部分来类比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原理。接下来,我用玩游戏的方式介入键盘的操作知识的讲授。对于刚学习计算机的学生来说,练习键盘本来是一件单调枯燥乏味的事情,如何保持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我选择了金山打字通软件,该软件里面有打字练习游戏。从此入手,学习变得轻松有趣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键盘操作。

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在本学期的幻灯片制作课程教学中,我主要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各自的主题制作项目。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主题制作项目,自己搜集制作所需的图片、声音、动画等素材,完成各自的创意设计,然后制作完成各自的主题项目。在此过程中,我主要是讲解关键的制作技术,同时辅助各小组,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根据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学生基本上能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但能掌握各种幻灯片制作技术,而且提高了大家互相协作的意识,增强了团队精神。当然,项目完成的质量还不算太高,诸如创意设计还有待提高,我相信经过进一步努力学习,学生会有长足的进步。

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如何进一步组织好学生、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我长期值得研究的课题,我将一如既往的扎实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高标准的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段时间我们一直沉浸在对《圆》这一节课的研究中,通过不断地琢磨、仔细地推敲,反复地修改,对这节课的认识越来越深,教学设计的思路也越来越清晰,形成了以下的反思:

本节课的导入分四个层次进行,首先通过老师用线绳工具在空中旋转,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形成的轨迹是一个圆。接着介绍含有圆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圆;再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见到的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让学生体会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区别,从而认识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学生对它也比较熟悉,在课的一开始我们就让学生在老师的演示和图片的观察中清晰地看到这是圆,借助这样的表象,让学生在头脑中搜索自己曾经见到过的圆,从而初步地感知圆。最后通过摸一摸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圆与其他图形的不同,在比较中,进一步感知圆。通过这样有层次的感知活动,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在研究圆的认识与特征这一知识点时,我们比较了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第一种,把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的特征结合起来,即认识半径以后,马上研究同一圆中有无数条半径并且长度相等等特征;另一种:是先介绍圆的各部分名称再研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我们觉得第一种方法比较传统,由于这一环节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研究几个知识点的方法雷同,这样老师的讲解就比较繁琐,学生缺乏研究的兴趣。所以我们就选择第二种方法,先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找到圆各部分的名称,并认识它们,能在自己画的圆中标出。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探究活动,讨论交流半径的特征、直径的特征、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是轴对称图形等相关知识。这样的设计避免了教师冗长的讲解,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而且通过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有兴趣的,主动的进行探索。

本节课中我们两处引用到数学史料。这些凝聚着智慧的数学研究史料,我们不仅仅把它们作为引语或欣赏,而且还力求让史料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素材、发挥其数学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学生对圆有了一些初步的感知以后,联系古希腊的一位数学家曾说过:在所有的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以此引发学生研究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在探究圆的特征结束之后,借助多媒体呈现墨子的一句话:圆,一中同长。让学生用掌握的一些知识解释这句话的含义。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关于圆的史料记载,还可以巩固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引用《周髀算经》中关于圆的记载,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拓展对圆的认识。在播放录象,理解意思以后,进一步引导思考:如正方形的边长是16厘米,你能从中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让学生进一步关注圆与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为后继学习埋下伏笔。

随着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越来越多的运用于小学数学课堂。这节课我们把多媒体和其他传统手段有效结合,力求找准最佳作用点进行有的放矢,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导入新课时,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圆,先借助多媒体呈现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带有圆形的实物图片,利用这些学生熟悉的,色彩鲜艳的图片,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兴趣。接着运用动态演示,从实物中勾勒出圆,使学生清晰看到圆是有曲线围成的。

在教学画圆时,运用多媒体播放两段录像。第一段在学习用圆规画圆时播放,通过展示一个完整的画圆过程,为学生提供清晰地、正确的画圆方法,为学生独立用圆规正确画圆奠定基础;第二段在介绍用线绳画圆时播放,通过体育老师在操场上画圆的过程,重现生活场景,让学生体会到用线绳画圆的实用价值。

在研究圆的半径、直径的特征时,当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知道在同一圆中半径可以有许多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同一圆中,从圆心到圆上可以发散出无数条线段。通过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学生体会到同一圆中半径有无数条,感受初步的极限思想。

在研究车轮为什么是圆的?车轴应装在哪里?这两个实际问题时,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结合媒体的动态演示,让学生随着画面和声音效果的逐步展示,体会当车轮不是圆时或者车轴不在圆心位置时,车子行驶的感觉是不稳当的。从而体会到车轮要做成圆的,车轴要装在圆心位置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价值。

1.在导入环节的摸一摸游戏中,为了使全体学生参与这个游戏。我们考虑装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的,而摸的同学蒙住眼睛。其他同学通过观察摸的过程,共同感受圆与其他平面图形的不同。另外为了让学生的探索活动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在器皿中装的就是用硬纸板剪成的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圆。

2.整节课的知识点比较多,而且知识的呈现是逐步完成的。为了完整地展示这一节课的重点,我们准备跟随课堂流程,在黑板上板演各个知识点,一步一步地完成板书。这样的设计避免了多媒体展示的不足,使得学生在全课小结之时,能根据板书,迅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

3.在探究圆的基本特征时,组织学生借助圆规画出任意大小的圆进行探索。在认识半径以后,学生通过量一量,量出半径的长度。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引导学生发现自己量出的所有的半径都是一样长的,但自己量出的半径和别人量出的半径长度是不一样的,从而体悟出只有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长度才相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