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4-04-05 23:55:04
- 小编:琉璃
- 文件格式 DOC
教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教学实际和教学特点,灵活运用教学资源和方法,提高教学的灵敏度和针对性。在这份教案收集中,我们整理了一些经典的教案模板,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一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决定力。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构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著。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二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绝大部分历史教师未能正确处理传道、授业、解惑三者的辩证关系,教学仅仅局限于让学生接受具体知识、理解概念、掌握解题方法和步骤,以期考试得高分,却忽视了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教育和建塑,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人格缺陷,或缺乏追求进步的精神动力,或畏惧困难,或抗挫心理能力差、情绪起伏大,或自我定位太高、以自我为中心、无法与他人善处等等。这些人格缺陷直接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抑制了内在潜能的发挥,也影响了历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费尼克斯说过:不经学问的陶冶是不可能形成稳定健康的人格的。借助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才能培养起稳定健康持续的人格。离开了具体的知识和环境,人格教育只能变成空洞的说教,而无法收到应有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优良人格的重要特征,是推动学生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精神动力。在教学中,结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牺牲我一个,幸福后来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咏志诗句的教学,通过秦桧、慈禧太后、贝当、李完用等出卖国家民族利益而遗臭万年的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往往崇拜名人、崇拜英雄,因而可充分发挥优秀人物的人格感染力以感染之。如介绍司马迁、罗斯福身残志坚事迹,帮助学生养成矢志不移的顽强意志;介绍布鲁诺、居里夫人、李大钊等人事迹,培养学生追求科学和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求知态度;介绍哥伦布、麦哲伦等人事迹,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勇于探索的品质;介绍彭德怀等革命家的光辉业绩,帮助学生树立笑对挫折、胸怀坦荡的意志品格。在教学中,还应注意指导学生有理、有序地思考和解决问题,逐步养成严谨规范、一丝不苟的思维品质。还应注意指导加强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和比较,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材料和人物言论的深层含义,拓宽思维的广度,加深思维的深度。
二、改革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建塑优良人格。
优良的人格,需要反复地磨炼、修正和健全。在历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年龄层次、心理特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对学生的人格建塑。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个体自身的需要、动机和积极能动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强烈的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意识是当今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包办代替、一言堂、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抑制和阻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只能培养出被动、顺从的“人才”。这种学生,缺乏积极进娶独立求知的欲望和兴趣。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有关的历史资料,逐步培养他们独立捕捉观点和信息、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必备教学前提之一。要树立起学生对自己的信心,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就必须正视学生中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人格差异等客观事实,真正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的原则,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对“优生”的要求要稍高于他们现有的认知和思维水平,重在拓宽他们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引导他们求异和创新;对“差生”要加强学法指导,所提的学习要求要低起点、小梯度,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不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树立起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信心,逐步消除畏难等心理。对“中等生”要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和思想问题,鼓励他们急起直追。
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竞争意识是克服人格缺陷的一剂良药,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他人的精神动力。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适当组织历史知识抢答赛、历史小论文评比、开展专项历史资料(历史题材的邮票、火花、明信片、书法艺术作品等)的收集、展览、评比活动,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调动他们积极向上、勇为人先的内在能动性,帮助学生形成敢于拼搏的人格品质,以推动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
三、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注意个别沟通和指导,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也是指导学生构建优良人格的一条重要途径。
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要以遵纪守时、勤学善思、严谨求实、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和蔼可亲等优良人格去影响和感染学生,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要在把师生置于平等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的基础上关心学生、指导学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反盛矫正自己的思想行为,从而更有效、更主动地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完善自己。要针对不同的对象,本着严格要求的原则,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不断挖掘内在潜力,扬长避短,科学合理地使用大脑,改变不良习惯,改进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总之,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潜心研究,充分利用大量的人格教育素材,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教育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连续对学生施加人格影响,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效果、帮助学生构建起优良人格的。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三
摘要: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实施,历史教师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也为历史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作为教育教学基础的初中历史教学,要对教学的方法进行优化创新设计,要以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高效地利用简短的45分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主体;教学环境;教学情境;信息技术。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实施得铿锵有力。初中历史,是基础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分支,是向学生传递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一门特定学科。初中历史教师要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要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引导下不断地创新;要充分挖掘现代科技与教育形式下适宜历史知识与学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此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效益的根本性提升,以此推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
一、以学生为根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形式的初中历史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的状态,学生的思想与行为只是盲目地跟随教师的指导与规划,并且受制于教师和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强调的重点,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切实根本。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根本;要树立以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思想;要注重学生历史思想、人文素质及主体能动性的优化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问题的建构与解决;可以用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可以用新颖奇特的问题激发学生主体的主动探索。例如,在初中历史《汉朝统一》的教学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进行思想统治所采取的措施。针对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创设此类探究性的问题:“同学们,请问你们有谁能说一说汉武帝为什么要废掉百家,弘扬儒家学术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措施在汉武帝的统一大业中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以此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解惑,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问题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彰显,让学生的主体能动力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以环境为前提,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
对于历史文化,学生很难在教师的讲解与文字的阐述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欣赏,很难体会到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意义。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氛围与环境的创设,要以优美的环境和浓厚的氛围向学生再现历史文明中的真实与精华,让学生主体在优美环境的引导下自主挖掘和探究,让学生可以充分地了解到历史教材知识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例如,在初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能够展现古代文明的图片,让学生在精美的玉器、瓷器和银器的图片中探索和发现古代人的智慧。以历史美的再现拓展学生主体的视野,让学生的主动探究思维得到强化。
三、以情境为基础,引导学生的求知热情。
情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与具体性,以情境为基础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将历史事件、人物等寓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中,不但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体验态度,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还能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历史教材、深化历史知识。以情境达成历史新旧知识的有机结合;以情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以情境凸显历史主题;以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情境中锻炼创新思维,培养学生适应能力。四、以技术为辅助,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将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是新课程改革开放化的具体体现,是优化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形式。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以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形象性与生动性缩短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空间转换中达成情感的共鸣。例如,在初中历史《南京大屠杀》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视频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播放《南京!南京》等相关影片,让学生在真切的视频情境中感受日本人的残忍、中国人的无辜,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总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就要在传统教学技术的方法上进行反思与探索,就要充分响应新课程理念的强烈号召,就要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实用方法,以此推进初中历史教学的突破性发展。
参考文献:。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四
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区实验中学。
初中历史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基础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智力。历史的学习可扩大学生的视野,对加强自我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是一门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课程。成功地上好一堂历史课并不容易,也不是简单地读一读、背一背就能学好的。特别是近几年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这就是要把教师职业这一角色,放在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大视野中来定位,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转而注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从教师教得如何这一角度,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的角度上来,把学生的学习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根据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不仅学会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学习、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等。在当前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我们在思考自己的工作时,首先是要具有以下的理念: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教育教学要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意、态度、价值观等;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使学生在教学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育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教育教学要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以及业。
1教师应投入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在渴望的刺激下直接促进学生进行专项活动,最后达到追求目标的心理活动过程。兴趣是智能发展的起点,是激发情感的诱发剂,是学生刻苦学习的“原动力”,“催化剂”,有了兴趣才能去学、去想、去做。青少年学生具有好动、善疑、注意力不易持久的特点,日常生活中学生除了对新奇的、没有见过的事物,比较感兴趣外,还对和他们的日常接触反差比较大的东西特别感兴趣。在教学中,学生对某门功课产生兴趣时,其学习的主动性就强,学习的效果就会好,学习的创造思维就活跃,这时就要求老师在讲授时一定要主动、形象、具体、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抓住教材中的内容冲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们教育界有一句老话:“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所以,教师平时知识积累是很重要的。为此,课余时间我留心积累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知识、故事,教材上教到相关知识时,我及时补充,让历史人物更加丰富,历史事件更加生动。因为教材上没有,学生就喜欢听,这样就强化了课本上的知识,加深了印象,学生爱听,自然就爱学了。
2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
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支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一节的结尾部分时,笔者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然后,笔者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笔者激情高亢的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3加强学生的自主参与性。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
学生在经过“读讲议”几个过程,获得了新知识、新概念,为了巩固这些知识,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练习题,(包括课外练习题),要求学生及时完成的,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为宜。通过这些练习,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克服求同思维定势,突破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界限,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和新观点。另一方面,为了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过程,课堂上师生一起分析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开放性的例题,让学生从多个层面寻找问题的答案。为学生的课后练习扫除障碍,并希望通过“练”,发现并及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当堂掌握,当堂巩固和当堂理解知识的目的,并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
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有时候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有助于他们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课堂上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和设计有关图片、图表等,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比如,笔者在讲俾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就利用电脑绘制了一张类似于红十字会标志的示意图。在讲解时,边介绍内容边指示,图表一步一步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新奇之中,不仅掌握了历史的基本知识,还通过这一直观教学,使教学内容有血有肉、趣味横生。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6善加肯定,让学生在学习历史中获得成就感觉。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评价。这种激励往往要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气质、特点、学习水平,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境而异,做出针对性地评价。例如,在每节课的复习环节,教师可将一些简单内容设计成问题提问那些基础差的学生,使他们能顺利回答出来,这时教师及时表扬,让其他同学用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让以前听惯批评的后进生觉得自己也有很多值得表扬的优点,从而充满了自信,慢慢消除厌学情绪,同时也就喜欢历史这门功课。对于优秀学生,教师在表扬的同时可以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来提问他们,让听惯表扬的他们正视自己,知道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自己还需要努力。这种因人而异的激励方式可以让每一位学生正确地给自己定位,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并且向这个目标努力奋斗。
教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充分尊重学生,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得课堂成为学生汲取知识的殿堂,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的学习。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五
本教研组共有8位历史老师。从工作经历看,其中有7位老师有着完整的高中历史教学经验;多位老师跨头教学。因此,本教研组老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非常团结,相互协作。把附中“老带新,熟带生”的优良传统很好的落在实处。老教师在备课时、课前、课后都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指导新教师分析教材,并积极讨论教学设计和教学机制的采用,发现问题时及时解决问题,促进了本教研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二、各备课组工作安排。
根据教学需要,本教研组下共有三个备课组组成,各备课组在本学期中有不同的教学任务。高三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备战高考;高二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备战6月下旬的零诊考试;高一备课组的主要任务是备战7月份的九校联考。
从目前进度来看,各备课组都有着繁重的新课教学任务。为此,合理计划新课的教学进度,做好新课的教学和复习工作为教研组所有成员的首要任务。对本教研组所有老师而言,做好备课环节为当前工作之重点。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还要备学生,全组老师都要养成专研教材、教学、教法的习惯,提高教学水平。
三、做好新课改工作。
去年9月,新课改已在四川地区全面铺开。本学期在已有成果之上,继续推进新课改。教研组所有老师在本学期要做好以下主要工作:
1.阅读新教材。四川省已确定采用人民版历史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为此,在本学期,组内所有老师都应合理安排时间提前熟悉新教材的相关内容和知识体系。
2.阅读相关专著。历史学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一直在不断的发展演变。史学观点不断更新,也要求中学历史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会用史学观点去分析和理解历史。为此,阅读相关一些前沿的史学专著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陈xx的《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等等。以便更新教师自身的史学观念。
3.通过《中史参》等杂志,了解课改地区的情况。广东等地早在xx年就开始了新一轮的课改,如今各方面都比较成熟,并形成了相关的体制。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这样既能和新课改接轨,也能为我们节约很多时间,避免走弯路。
4.收集近几年新课改地区的高考题,把握新课改的高考命题动向。
5.感受新课改,利用旧课新上的方式在现有的教学中融入新课改的理念。尽管四川地区现行使用的教材是老版的人教版教材,但我们还是可以在教学中通过不同的设计和教育理念,融入新课改的新理念,让我们的高二高三教师提前感受新课改,做好迎接新课改的充分准备。
6.高一老师要积极收集资料,认真备课、讲课、赛课,探索一条符合我校实际的教学模式,为后来年级提供借鉴。
7.高一教师要多方参加教研,吸收外来先进经验,搞好研究性学习,开好选修课,做好学分认定。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六
1、观念。
改变“历史是副科”的思想观念,改变“我对历史没兴趣,所以我不(想)学”的思想观念,从心里重视历史——一门培养素质的学科。我们可以不喜欢历史,但我们不能不了解历史,不光我们祖国的历史还有外国的历史,我们都需要了解。可以说,了解历史是现代人的一项基本素质。
2、兴趣。
虽说兴趣不能决定一切,但培养兴趣对学好历史也很重要。没有兴趣,会觉得学历史是一件苦差事!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遇到挫折困难才能顽强攻克,百折不挠。
3、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真正理解和把握学习规律。
一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斯大林有一句名言:“伟大的毅力产生伟大的目的”。只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认清学习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坚持不懈地学习。
二是要采取积极的学习态度,有计划地学习每门课程,要注意做到课前认真预习,对老师要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于疑难问题做出记号,等到老师讲解时集中精神听。
4、“温故知新”与“温新知故”相结合。
“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
然而,“温故知新”也有先天不足,它的知识面狭窄,难以深入下去,所以,在实践中,“温故知新”走向“温新知故”,从后者中找方法和规律,与“温故知新”相辅相成,成为我们学习方法中的重要原则。“温新知故”就是不拘于旧知,在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同时,以新带旧,组成知识的网络系统,显现知识间固有的逻辑关系,从而成为转化能力,提高素质。
5、学历史其实是不用死记硬背的。
只要带着心去看课本,认真多看几次课本,记清事件的背景、过程和意义,理清历史线索就可以了。
6、上课要专心听,多记,多背。
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掌握问答题时,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晰的了解,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作答,做到理解记忆。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见闻外,还帮助你理解历史课文。
7、要做到熟练地掌握历史知识。
一是对课文要做到全面而深入地理解,二是平时要认真记录好老师提出的`重点内容,三是背诵;但即使是背诵也要讲究方法:以时间为主轴,形成一条历史事件演变的线索,如以“北美独立战争”为例,1775年、1776年、1777年、1783年各发生的事件串成一条历史线索。也可以历史事件的性质为中心点,把同类性质的事件联在一起比较、记忆:如美国独立战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等。
8、我们分析史实、理解的能力。
因而历史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理出一条线索,找出各个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弄清每件史实前因后果,在今后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还应将历史与马列主义的方法论紧密相连,用方法论作指导,去正确的评价每一历史事件。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七
新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变化,是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条件。若教材本身具有新颖性,教师在讲课时只要如实地把知识传授出去即可。若教材本身是枯燥的,则要求教师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挖掘其中新颖、活泼的因素。
《商鞅变法》一课,教材中只是简单地介绍了商鞅变法的内容和结果。教师在讲述时,可采用“以人带事”的方法??从秦国被歧视到秦孝公发愤图强,求贤若渴;商鞅入秦见孝公,从秦孝公打盹发怒到促膝谈心;从“三年便之”到“十年大悦”。商鞅虽然被旧贵族杀害,但旧法已不能重复,贵族的势力在变法过程中已遭沉重打击,封建地主的经济政治地位已经巩固。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富兵强,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教师通过集中讲述商鞅这个历史人物,带出“商鞅变法”这一历史事件,让人物形象和历史事件更完整、丰满、生动,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直观再现历史。
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尤其是直观教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能够生动地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于过去的人和事往往有着探求的欲望。教师的责任就是充分运用讲解的艺术,新颖灵活地将历史事件真实地再现于学生面前。这就需要直观教具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再现历史事件、人物形象,还能在生动直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分析、梳理,开拓思维,以达到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目的。直观教具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同的教具。如在介绍原始人使用的石器时,可出示挂图,让学生对砍砸器、刮削器有感性的认识。在介绍“魏、蜀、吴”与“辽、西夏、北宋”时,可自制图表如下。
学生看了这样的图表,对两个时期中各政权的位置及关系便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组织历史知识竞赛、创建课外活动小组、参与社会实践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对培养学生兴趣起着重要作用。
三、创造成功机会。
教师不妨为学生创造一些成功的机会,这是巩固学生学习兴趣的保障。成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愉悦,愉悦的心情最容易产生师生感情上的接近。教师在课堂提问、安排课内练习、布置课外作业以及组织其他信息反馈活动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让他们既体会到克服困难的艰辛,又拥有完成任务的喜悦,这对学生巩固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坚定学好历史的信心大有益处。
二.历史会考复习策略。
一、端正认识,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
开卷考形式的出现,可能会引起部分教师和高一学生的误解,以为开卷考学生可以翻书抄答案,考试的要求降下来了,平时用不着花时间看历史课本和做题目,只要考试时会抄书就行了。显然,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开卷考应该说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减少了,但由于材料题和问答题的综合性与灵活性大为提高,学生如果对课本的内容学得不系统与深入,历史课本内容不熟,连所答内容在课本什么地方都显得陌生,要比较完整地答好材料题与问答题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以为开卷考要求学生熟悉历史课本的程度反而高了而不是低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提高了,由此决定学校及任科教师、学生对新的考试形式下的历史会考比以前要更加重视,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因此,作为高一历史教师在会考复习阶段要正确引导,营造一个重视会考复习教学的氛围。但现实往往是,因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不重视高中历史会考,无形之中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使会考总体成绩难以上去。如上所述,出现开卷考,可能会导致更多的学校与高一学生不重视历史会考的复习教学,结果是更多的学生过不了历史会考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向学生说明会考的重要性、新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应注意的各事项等,以引起学生对历史会考复习的重视。
二、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是取得会考复习成功的保证。
高一历史会考的范围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下两册内容,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时间又紧,在完成教学内容的进程时应作合理的安排,一般在完成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后,把下册的教学内容提前一或二章到本学期来上,一般在第二学期的前阶段就可以把新课教学任务完成,然后进入会考复习阶段。历史新课教学内容可以在四月中旬完成,然后开始会考总复习。这样,一方面有较充裕的时间来复习迎考,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紧迫感,会主动配合去复习记忆历史知识。在新的考试形式下的会考复习教学可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按会考标准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复习,这阶段穿插一些材料题与问答题的练习与分析讲解;第二阶段进行模拟题训练,以提高学生适应开卷的应试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极为重要。
三、抓40分钟课堂效率,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对于高一学来讲,历史会考任务很重,压力很大,因为他们还要应付地理会考及其他科目的学期统考。学生平时课外学习历史的时间很少,即使布置历史作业,学生往往也是抄一遍书,效果不好,因此必须着眼于课堂40分钟效率的提高,这种要求在新考试形式下显得更加重要。
要提高课堂40分钟效率,上课力求生动易懂,讲得生动一些,才能使学生对知识点在课堂上记住,从而落实知识点。为使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结合图片、多媒体教学课件等手段,适当对课文中的知识点内涵、外延进行补充展开,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典型的历史人物进行描述评价,以使学生产生共鸣。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符号在课本上把知识要点标划出来并记住。对于要求列为开卷出题的条目内容,课堂上教师必须下功夫进行材料题或问答题形式的复习教学,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如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知识,要求学生在课本中写上“前提”、“内容”、“目的”、“实质”及“认识”,并把相关的内容做上标记,并用“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比较”之类的问题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复习教学能使学生水平有所提高。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在每节课安排5-6分钟时间提问。提问听写内容可以是教材后的思考题,可以是教材中的材料题,还可以是《会考标准》所列的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但每次提问、听写都要评批记分,这样可以使学生引起重视,加强记忆的效果。同时,有必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一些主观题的训练。因此,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提高会考成绩的关键。
四、利用会考标准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是提高会考复习有效性的补充。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要教会学生在历史学习和会考复习中如何使用会考标准。对于有志学习文科、能力较强学生要激励发展主观能动性,培养自觉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具体说来,就是要避免学生对照会考标准的知识条目进行记忆性学习,而引导学生利用会考标准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师要避免对照会考标准进行知识条目的抽象讲解,要尽可能让学生运用他们自己已经学过的概念和方法去理解史实。然后,要鼓励学生按照会考标准提出问题和评价历史事件,并自己尝试解答历史问题。
对于一些学习“差生”,不少教师颇感头痛,但不能放弃,要尽量助其兴、动其情、授其法、促其恒。因为客观题分值减少,而60分的主观题对于他们来说失分会很多。显然,学困生思维能力、综合概括能力、文字组织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复习教学阶段要多指导他们记忆的方法、分析归纳的方法、文字表达的方法,甚至是依据会考标准设计专门的填空,进行课堂提问和考试复习,并在复习实践中用之。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八
阅读,大量的阅读对于可以提高历史成绩有非常大的帮助。诗词歌赋,历史小说,历史课本,都可以,他会让你对历史有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与判断力,对于做历史选择题有相当大帮助。
复习,其实所谓的复习就是把老师上课讲的东西在回顾一遍。正所谓温固而知新。历史这玩意是相通甚至是重复的。你今天复习是帝王将相,明天复习是将相王侯,就这点东西,翻来覆去。
试题,其实我是很反对题海战术的。不过对于历史大题似乎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去做大量的试卷题,反复的去做,去对答案,目的是学习它的表达方式,学会如何用所需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
探讨。不懂得问题要及时地问,及时和老师同学们探讨。这有利于加深我们对问题的印象,防止重复性的犯错。记得高三那年我和班主任因为古希腊的六一税争论了起来,书上写六分税上交五分余一分为六一税,我觉得问题很大,中国最重的税没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可是起义不断,希腊如果收这么重的税那就应该是不断的城邦内部战争,还建毛民主,探讨之后证明我是对的,书有问题,你看,印象很深吧。
看历史题材电视剧。这个对于提高我们的历史成绩有一定的帮助。历史电视剧的等级规划,官员机构,历史事件都对我们帮助很大,尤其是主旋律的抗日片,完全就是依照现代史为剧本的,如果不探讨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对于我们的成绩来说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想象力,把自己带入历史之中,就好像看玄幻小说似的感觉,相当爽,印象非常深。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九
新课程改革以来,人们一直在回避传统教学中的“双基”问题,好像只要一谈到“双基”就不是新课改了,把传统教学中的“双基”训练与新课改对立起来。可以说这是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曲解,正是由于当前存在着不同层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误读,形成了一种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漂浮现象,不少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没有形成。
新课程改革的课堂不是对原有传统教学的全盘否定,它应是在保持传统教学中优秀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改革,只有这样,进行的改革才会有根,才会基础,才能脚踏实地。
因而,在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同时,不应忘记合作、探究的基础,如果失去了合作、探究所需要的最基本的基础知识,那时的合作、探究只能成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形式而已,更何况,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自主、合作、探究都无法实现的。
为此,今后的教学中,应把“双基”训练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学生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双基”也得到全面的提升。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十
当前祖国发展一日千里,各行各业发展惊人,我县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作为我县的初中物理学科课堂教学又是怎样的情况呢?下面我分别从教师基本情况、中招物理成绩、当前物理课堂现状及分析等方面尽量客观的谈一下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大家交流,以利于我县物理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我县物理学科教师基本情况:
全县物理学科教师含兼职共186人,其中男111人,女75人。以20我县参加中招考试考生数12750人计算,我县物理教师数与学生数比为1:137。
全县物理年龄分布为:35岁以下青年教师36人,占总物理教师数的19.4%;36岁——50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120人,占总物理教师数64.5%;50岁以上的年长物理教师数30人,占总物理教师数的16.1%。另外,年龄为30岁以下的青年物理教师中女教师为24人,男教师为2人。从物理教师的教齡来看。以下教齡教师数为34人,为总物理教师人数的18.3%;10年—教齡教师数为1人,占总物理教师人数的0.5%;21—30年教齡教师数为104人,为总物理教师人数的55.9%;31年以上教齡教师数为28人,占总物理教师人数的15.1%。从任教学科年限来看,任教10以下的物理教师数为53人;—20年的物理教师数为26人;任教21——30年物理教师数为81人,任教31年以上物理教师数为26人。
从年龄来看我县初中物理教学以中青年教师为主,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够合理,青年教师数理明显不足,不利于以后我县物理学科教育的发展。部分教师中途从其它学科“转行”到物理学科,一方面需要加快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合适的方式促进学科间有利的融合提升。
全县物理教师学历情况为:原始学历为中专物理教师数为93人,大专为64人,本科29人,最后学历为中专物理教师数1人,大专61人,本科124人。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县物理教师学历在逐步优化,优质师资正在进入教师队伍,这是既是提高教研水平提升专业素养的基础,又是提高全县物理教育的基础。
二、近三年中招物理成绩。
鉴于今年数据不够全面,我们在不考虑今年物理试卷的难易程度,只从进三年的综合成绩来,随着国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各级领导的安排督促下,我县物理教师努力拼搏,从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等各项考核指标全面提升,也从侧面反映了广大物理教师的工作风貌和工作态度。
基本情况:
分析对象为46节物理课,其中随堂课10节。下面分别对其做一简单分析。
随堂课中带教具的6节,占60%;课堂进行检测评价的为2节,占20%;课堂学习过程中涉及学生小组学习交流的2节,占20%。活动课中带教具的为20节,占比56%;课堂进行检测评价的为20节,占比为56%;课堂学习过程中涉及学生小组学习交流的为16节,占44%。
接合听课过程中的一些个人观感,我对我县物理学科目前的教育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教育理念上:学科教育要落实全面育人。
在与教师的谈话中了解到不少教师关注于物理课堂的教,特别是某一知识点的讲解与处理方式、对于学习内容的设计、实验的创新等具体的学科知识;也关注于班级中学生学习基础的薄弱、尖子生的流失、学生学习兴趣的淡化丧失等一些“面上”的客观存在的现象;也谈及一些学校升入重点学校的人数、班级中一些优秀学生的表现等精英式人才及其教育的问题。但在如何分解整理学习目标、如何培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设计利于学生参与的学习活动等关于学生整体素养培养方面的较少,也就是说关注学生素质培养的理念还没能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和实际的教学思想,在真思考、真教研方面还要下一定的功夫。
通过课堂教学的观察和学生作业的了解检查,教师一般多关注于优秀学生的学习,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占很大比重。而对学生作业的指导、作业的订正及复批、错题本的应用与评价等涉及学生作业、做事认真态度,良好习惯养成的做法却很少见。甚至对于一些积重难返的课堂上学生不听讲、不做题、作业空白处连成片,而教师只关注于“优秀生”的现象也就有了存在的理由。
当然,有一部分教师在自己的日常工作中开始有意识的基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来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比如关注于学生质疑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合理规划能力等,一些教师通过长期的努力和习惯的培养,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我相信这种关注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教育就是我们教育的方向。
(二)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学习目标、教学行为、教学评价完整性、一致性。
在对课堂教学的观察了解中,我感到教师大多能够进行上课前的认真准备,特别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非常熟悉,课堂教学流程顺畅,讲解生动风趣。但是我们如果认同课堂教学是有目的的师生活动的前提下,我感觉课堂教学关注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评价的课堂过少,重视程度较低。近一半的课堂,到了结束也不见学生,特别是大多数学生或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甚至也没有简单的提问来了解学情。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课下作业学生能不能自己完成?学生完成作业的时间效率如何?等等就更难以了解,而这却是我们培养学生的重要一环,教学决不是一讲就行了,那种“我讲过了就没有我的事了”的认识已经明显过时。
目标、评价、行为在课堂教学中要一致,才能让我们师生在课堂上对教学活动感到清晰、具体、心中有数。从整个数据来看,日常教学中关注于学生评价的课堂还不够多,但比较好的现象是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能够结合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和评价,一节课下来,从教学过程到教学效果,可以明显的看到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有自我学习的时间和机会,有独立检测的时间和机会,而结合中招成绩,从整体来看,越是关注学生评价的学校,学生的中考成绩一般越好。
(三)发力点:学生主体地位要用力维护。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理念已经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时间和机会、通过实验观察、提问、特别是学生的展示、组间评价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明确学习对象和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的课堂在逐渐增加,并在教师的认识层面上占比更大,我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向。
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维护,需要我们教师科学的设计和指导。有的教师课堂上也让学生小组独学、合学、交流讨论,但学生的收获并不大,多是一些面上的热闹。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但提出的问题缺少启发性和层次性,多是一些附合性的回答,比如“是不是?”,“能不能用桌上的器材来进行实验?”,学生的回答是“是”、“能”等,学生在回答中养成的不是思考问题的习惯,多是一种庸懒的应付。还有的问题几乎没有思考的层次,缺少设计,比如“一个放在水平面上,另一个放在……”,还有的问题设置的不太切合学生的学情,比如引课中有的老师用诗词、用歌曲,本来比较切合学生的兴趣,但用时可能三五分钟,而最终只是引入的课题,学生花费了时间精力,但课题却有点跑偏了。
课堂上出现了学生“配合”不上的现象,我们不要简单的归结为学生资质不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方法的点拨、合作学习的分工及流程等方面下功夫,让学生在合适的情景下真实的学习。学生的学习需要我们相信学生,给予机会和平台,但也要我们指导学生、激励学生。
(四)学科特色方面:物理实验关注度有所提升还需加强实验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从涉及的课堂教学来看,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开展相应的实验活动的占比达到了50%以上,虽然没有开展分组实验的课堂,这也说明物理作为一门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大家逐渐的认识到了实验在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技能、形成概念规律方面的促进作用。我们物理教师的专业性体现的越来越明显。
受限于师资条件和个人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于实验的作用,多限于为了开展实验而开展实验,实验开展过程中科学知识、技能的设计简单,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活动后的可以观察的闪光点少,更没有实验后对实验活动效果的反思评价,使得实验活动的开展让人感觉效果不明显。因此加强对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设计是提高实验效果的重要途径。
(五)专业素养提升:教学反思、教育研究等专业技能学习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活动过程中,通过与教师、中层领导的交流,感受到受学校规模、专业发展积极性、组织建设力度、考核评价办法、学习培训交流机会等方面的影响,有组织的教研活动开展较少。
有的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能够积极的进行自我反思,追求个人教育价值的体现,在实验教学、学生学习组织等方面有可喜的收获,这是我们值得学习和推广。更多的是受上述因素限制,多数教师个人主动的教学反思一般较少,特别是对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的更少。还有一部分新入学科的教师,一些基本的学科知识还要加强学习,比如对于100℃的正确读法,密度的物理意义等存在一些错误的理解,更需要加强学习,但这种学习效果更多的来自同行间的真实的交流。
我的建议:
(一)结合教学实践加强理论学习。
进一步学习课改理念,立足学科教学,从立德树人的角度,树立大的教育观,从而能从更广的角度看待学科教育问题。在科学理念引领下,坚持进行课堂教学尝试探索,以学生的兴趣、习惯、精神、理念培养带动学科学习,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特别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建议多安排物理教师外出交流学习,开拓眼界,提高认识,更好的服务于全县的物理教育教学。
(二)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关注目标达成。
从学生学情分析入手,细致设计教学活动,给予学生思考机会和时间,让学生有疑有趣的主动参与学习,教师从学情出发,精讲多练,保证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从学习习惯培养入手,加强小组建设,科学开展独学、合学,有效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从落实评价内容入手,结合学情,设计教学流程,关注学生学习效果;从习惯、兴趣培养入手,激励和指导相结合,运用多种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提高。
(三)通过资源整合,促进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仅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形成科学技能有益,也对学生学习兴趣、精神理想、社会参与等综合素养的有益。但实验不仅涉及实验器材等硬件配置,还需要实验的准备、调试,学生管理等,一方面建议学校在师资配置方面多加重视,另一方面,也要从学生培养、实验规划、实验开展方式等方面进行整合,保证实验教学的开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组织建设,个人和团队力量相互促进。
在学校资源允许的条件,建议各级领导加强物理教师队伍建设,配足物理教师和实验室人员数量,保证正常的学科教学活动。学校通过教学常规的检查、教研组建设、校间校际间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给予闪光做法和骨干教师以平台,给予青年教师学习机会和发展方向的引领,弘扬教育正能量。
笔者相信,近三年来我县物理教学成绩的进步,源于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重视,源于教育局的正确领导,更源于广大物理教师的辛勤付出。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开展和教育均衡化政策的进一步落实,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县的物理教育现状必然会发生更加积极的改变,物理教学质量也一定会有新的提高。
作者|滑县教体局教研室张灿义。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十一
等你上了高三你会发现,高三的历史学习和高一高二很不同,它是一个高度概括和整合,反复巩固的过程,这就要求你在高一高二有很扎实的基础和'历史基本功'。
我的观点是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要注重追求知识的广度。你会发现语文水平的高低和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历史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建议你多读一些课外历史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建立自己的一套历史观和世界观。这些东西对你的影响可能不会马上体现在分数上,但上了高三以后你会发现它们太重要了。
二、课堂。
要说实在的东西,课堂是很实在的。我们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三、充分利用老师。
每一个历史老师对历史应该都有自己深刻的理解,无论如何他们也是从高考走来的,多年从事历史教学,一定有独到的经验。你可以主动地和老师交流你对历史问题的观点,从老师的回应中吸取有教益的东西。
四、两大关键。
你会发现我们做历史题,做来做去无非就是考察两个问题:要么是史实,要么是思维。史实问题通常就要考你的记忆来实现,比如说法国大革命什么时候爆发的,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哪些,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是什么,这些都是不容更改的史实,你必须非常熟悉和了解,这就是平时不断积累和记忆的过程。
记忆史实其实并不是什么痛苦的过程,最重要是对学习历史抱有激情和信念,你会发现一切都不难,就像你不会忘记家里的门牌号和好朋友的电话号码一样简单,你还可以编一些顺口溜来记忆史实,比如说我就是用'工程队'三个字来记忆中共一大的局限性的:'工-关注工人阶级,忽略了广大农民;程(城)-把城市作为重心,不符合中国国情;队(对)-斗争对象指向资产阶级是错误的'。
思维问题考察的是你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理解,比如说我们见到的'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索'这样的问题就属于考察思维的范畴。这些问题通常是选择题里比较难的部分,但其实也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你会发现,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通常是经济基础(生产力发展)或者本质矛盾(阶级矛盾尖锐),一般来说根本原因都会'看起来'和该历史事件关系并不明显;'直接原因'通常是经过一步推理而不用深入分析就直接得到的原因,和事件的关联性非常强;'导火索'通常都是一个偶然性很大的事件,不是出于社会和历史发展必然,比如'五四'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索是国王召开议会企图征税等等。'主要原因'是最难的,有时它是直接原因,有时是根本原因,这就要求你深入探究事物的内部逻辑,通过对比来决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哪一个因素才是对事情起决定性作用的。
思维的锻炼要靠大量做题和有效总结来实现,这一点也是积累的过程,上了高三以后老师也会经常给你一些提示,注意吸收,一定会有提高。
五、分析处理问题的方法。
历史学习里面其实有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很多概念我都可以用'三条'或'两条'来总结,比如说了解一个事件我们通常是从'背景(原因),内容(经过),影响和意义(结果)'来记忆,分析问题我们总是有'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来思考,分析背景时我们会分'国内环境,国际环境'来进行,评价意义时我们有'正面(积极)和负面(消极)'两个方面……诸如此类,举不胜举。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十二
从《社会大众历史知识调查报告》显示发现,当今大众对各方面的历史知识都比较有兴趣。本文通过探讨在历史教学中文学作品、关键性历史人物引入和史料佐证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达到在兴趣中学习枯燥的历史知识的目的,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完成历史课程在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在任务。
一、用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历史课程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入与史实相关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文学作品对课本中提到的知识点进行验证,让学生在文件作品中充分体验史实的真实性,在文学作品中增加学生的对史实的亲历感,这样有助于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在历史长河中流传至今的文学名篇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时代背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提出“六经皆史”,“盈天地之间,凡涉著作之林,皆史学”。按照这一观点,我们能够将大量的古代著作引入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尤其是古代文学中的诗歌词曲。
如杜甫生活在唐帝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历史时期,其作品既是其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更有其爱国主义情思,是那个时代的风貌展示。如《兵车行》就是唐玄宗穷兵黩武政策给人异带来的深重灾难的信史和实录,其背景是:天宝六年起,唐帝国不断对吐蕃、南诏、契丹发动战争,连遭失败。九年冬,又大量征兵,同时出击吐蕃和南诏。十年春,大败。为补充新兵员,在关中再募新兵。南诏为多瘴之地,瘟疫流行,被征者不愿前往。御史杨国忠就“谴御使公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国器声震野。”(《资治通鉴》)。而杜甫亲眼目睹了点行出征的凄惨场面,写下《兵车行》,深刻大胆的提示“武皇开边意未已”的造成的,深刻反映了唐王朝的社会危机。通过杜甫《兵车行》这一文学作品对史实的验证,来增加学生对唐未劳苦大众的命运的惋惜,增加学生史实亲历感,激发学生追求、探索产生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从而加强对唐未文化政治的理解和学习。
这些古代诗词、文学作品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已经都经过学习,学生比较熟悉,我们把这些古代诗词、文学作品巧妙适时的引入历史教学之中,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其历史价值,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重要的是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联想、分析等认知活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科综合能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注意精心挑选难度适宜、同历史知识关系紧密的诗歌、文学名篇,遵循使用教材原则,真实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及适度原则[1]。否则,不仅不会达到预定的效果,甚至得不偿失。
二、用历史人物引出知识点。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其中都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而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或多或少的者有故事发生,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够善于运用这些内容,将这些内容穿插在教学当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以学生喜欢的历史人物为抓手,让学生了解历史人物在成长中所历经苦难塑造的优秀品质,适时的引出知识点,达到育人和传授知识的目的,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讲到贞观之治时,可以用千古诤臣、大唐名相魏征这一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入教学。他的一生以直谏扬名天下,故事极多,玄武兵变,易主辅秦王,太宗时进为宰相。他有胆,敢言他人所不敢言,且不达目的不罢休,创了历史上君“畏”臣的先例,树立了历代君臣关系的典范。在这里我们可以插入这样一个诤臣故事:贞观二年(628),魏征被授秘书监,并参掌朝政。不久,长孙皇后听说一位姓郑的官员有一位年仅十六七岁的女儿,才貌出众,京城之内,绝无仅有。便告诉了太宗,请求将其纳入宫中,备为嫔妃。太宗便下诏将这一女子聘为妃子。魏征听说这位女子已经许配陆家,便立即入宫进谏:「陛下为人父母,抚爱百姓,当忧其所忧,乐其所乐。居住在宫室台榭之中,要想到百姓都有屋宇之安;吃着山珍海味,要想到百姓无饥寒之患;嫔妃满院,要想到百姓有室家之欢。现在郑民之女,早已许配陆家,陛下未加详细查问,便将她纳入宫中,如果传闻出去,难道是为民父母的道理吗?」太宗听后大惊,当即深表内疚,并决定收回成命。通过这一故事的引入,让学生理解君“畏”臣并非是皇帝怕臣子,而是体现唐太宗知错能改、“兼听则明”明君风范。
三、用史料还原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我们的教材知识点中,多是经过历史分析得出的人物评价,枯燥的记忆不利于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记忆,也不利于学生在这些伟大历史人物身上汲取营养。我们在讲这些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史料的运用,完整的剖析历史人物的性格以及在重要历史事件中的作用,以平白的语言阐述历史人物的意义,这样,更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标。
比如历史人物袁崇焕,我们通过其宁远大捷的史料讲解:“二十三日,努尔哈赤率后金军至宁远,努尔哈赤自称率军三十万,必破此城,令袁崇焕投降。袁崇焕答曰:“来兵称三十万虚也,约有十三万。吾修治宁远决守以死岂肯降耳”(《东华录》)。后金攻城,袁崇焕等宁远守军以火器拒之,宁远通判金启倧也因点炮自燃,为国捐躯。(《明熹宗实录》)。“……天启六年正月宁远守城,歼贼一万七千余人,后奉敕为安边靖虏镇国大将军,此正西洋所进四位中之第二位也。”见(明人瞿式耜《瞿忠宣公集》卷二《请求火器疏》)“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石匮书后集》)努尔哈赤自称“自二十五岁起兵以来,征讨诸处,战无不捷,攻无不可,惟宁远一城不下”(《清高祖实录》)。后金攻打宁远不下,分兵掠觉华,岛上参将金冠等七千水兵抗击殉国,七千商民被屠杀。后金焚毁觉华岛粮料八万石,船两千只。崔呈秀弹劾高第、杨麟,杨麟因不援削职,高第准其辞职还乡。王之臣代替高第督师辽东。(《国榷》)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七日,复设辽东巡抚,袁崇焕为之。叙功,加袁崇焕兵部右侍郎,荫千户。袁崇焕三疏辞之,不许。”蒙冤处死的史料:“明思宗(1610—1644)在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初将袁崇焕逮捕入狱。囚禁审讯半年后,在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明思宗以“袁崇焕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及至城下,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罪名于三年八月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弃尸于市。行(《石匮书》)”
以及平反史料“(崇祯十七年五月),安宗《登极恩诏》……又复袁崇焕、赵光抃原官。明安宗即弘光帝,崇祯十七年即1644年在崇祯死后于南京即位登基。袁公于崇祯三年冤杀,赵光抃在崇祯十六年冤斩。崇祯十五年,蓟州被围,光抃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蓟州、永平、山海关、通州、天津诸军务。光汴治军严谨,作战骁勇,临危不惧。光汴至蓟州前线,率二骑冲破鬼子重围疾驰入城,城上欢呼“新督莅任”,满寇望而惊叹,蓟州之围遂解。光汴率部援南闯北,“不释鞍甲者七阅月,斩虏首千六百有奇”。十六年初夏,在截击满寇归路的螺山战役中,国军将领各保实力,互不协同作战而被敌各个击破。后来皇帝却逮捕光忭,作为替罪羊杀害。”
我们通过对袁崇焕这一历史人物生平重要史料的讲解,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袁崇焕一生的伟大历史功绩、蒙冤受屈至死的经过及后人对袁崇焕的评价,了解南明朝庭的黑暗,增加学生的崇敬感,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他们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操,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达到教材的教学任务。
我们之要在历史教学中适当的使用辅助教学法,巧妙安排,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他们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充满兴趣的教学中,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历史教学的编写教案方法篇十三
原苏联哲学家柯切托夫在《叶尔绍夫兄弟》一书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世界上的一切并不都是出自必要、出自理智才去做的,往往没有任何必要而仅仅是出于情感。”这说明情感对人的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支配作用。可以说,情感是人的精神世界无处不在的精灵。学生的精神世界,是由千姿百态的情感壁垒组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将他们复杂、微妙的情感点化出来,呼唤出来,激起他们思想上的共鸣和理性的思考。
教学要立足于教师与学生相互尊重、平等参与的基础,充分体现个体创造的差异性和弹性空间。解决学生学习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他情感的理解与尊重,对他能力的无条件认可,对他潜能的相信与鼓励。教师的教学过程,本身既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又是情感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情感的感染作用。在融洽的气氛中,师生间会形成相应的情感,如亲切感、理解感、期望感。所以在教学中必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情感也就同知识和技能一样产生迁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情感感染将自己所期待的信息微妙地传递给学生,诱发学生饶有兴趣地参与教学的“活力”。
2采用文艺性启发增加讲课趣味性。
素质教育立足于人的创新能力的挖掘和培养。这种创新能力不仅对学生极为重要,而且对教师也是如此。以教育的长远观点,把学生视为明天的'公民,并努力把他们塑成这一角色,因此在教学中贯穿教师启发学生学习的理念,使课堂呈现出全新的活跃气氛,教室才能变成所有人积极向上的学习场所。文艺性启发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思维,既活跃了课堂又使学生在富于情趣的气氛中掌握知识。例如一些古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常被选作戏剧、电影、电视和文学作品的题材,再现了某些中、外历史场面,描绘了一些国家或民族的风土人情,以及一些重要历史人物的面貌。讲到有关内容时适当联系一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能增加讲课的趣味性。再如联系与教学内容有关歌曲、绘画、诗词歌赋等适当引入,常会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学生感到听历史课是一种艺术享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高中历史教案资源推荐(模板13篇)
- 银行营业部经理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3篇)
- 银行营业部经理的工作总结大全(19篇)
- 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0篇)
- 个人工作总结分享(热门18篇)
- 银行营业部经理的个人工作总结分享大全(21篇)
- 行政人员的工作计划管理(优秀17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7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方法(热门13篇)
-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评估(精选15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