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优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1 23:32:02 页码:12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优质20篇)
2024-04-01 23:32:02    小编:字海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写心得体会时,要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思想和感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2)(5)班的化学教学任务,现将工作时的一些感悟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之所以化学这一科的学习成绩不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化学这一科的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积极性不高。“亲其师而信其道”。我在教学过程中,注意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吸引学生。在教学上做个有心人,多思考多动脑筋,多留心多多做好准备课前的工作,精心备课,不仅要备知识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的学情,以饱满的热情走上讲台,以激情的演讲吸引学生,以精彩的表演感动学生,让学生入迷。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学习成绩也就提高了。

“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让学生从基础着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化学素质。化学知识靠日积月累,化学素质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要靠不断的渗透与熏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地灌输化学的学习方法、分析方法、渗透化学知识、化学技能和技巧。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强烈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精神,精心准备好每一堂课,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和教法,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题,上课时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学生能通过化学课的学习,不仅能系统全面地掌握知识点,更能运用知识解决学习、生活和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技能、技巧,提高分析、归纳及综合运用能力。

另外,重视作业的布置、检查、批改和讲评,注意学生的学情和信息反馈,及时讲评,以增强作业效果。同时,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多耐心、少埋怨,放下教师架子,与学生共同商讨学习化学的好方法、好点子、好主意、好想法,再把它们推荐介绍给学生。

总之,我始终认为,用心工作,就能做到优秀。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二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与反思。经过这几年的教与学,有一些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交流,希望老师们批评指正,并提出宝贵意见。

1、好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1)搞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热身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播放一些视屏(最好能跟课文内容有关)。这样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而且简洁的问题。

(3)适时的幽默。

(4)个别学习、小组学习与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好的作业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作业少而且由浅入深,紧扣知识点,学生都能顺利的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加,反之,作业铺天盖地,而且难度较大,学生就很难完成,长期下去,就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近几年中考,试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试题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这些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要牢固掌握的。

2、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性。

这些试题涉及了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学科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景,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查。

对比近几年中考我校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如:不能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达不到非常熟悉的程度,化学语言掌握不到位容易错写漏写、少写等。

2、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性强的试题、读图识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的试题的得分率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基本功差。

主要错误在,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质量分数不会计算;已知数据带入错误;比例式列的方法不正确,比例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全,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

从试题的要求和学生出现的问题分析,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我们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有效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阶段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并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深化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因此制定好复习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1、抓好化学复习的重要的三条线:一是《我们身边的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语言的熟悉、掌握、运用;三是实验的设计和科学探究。特别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认为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而且全书的知识点都与之有联系。掌握了化学式与化学方程式的写法,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更能对全书融汇贯通。其次是常见物质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2、设计综合专题进行复习。

3、是进行专项训练,人人过关。

必须熟记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合价,并且反复听写,掌握了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进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要形式多样,必须达到人人过关,有了上述知识的情况下进行方程式的书写就简单了,最后必须训练与溶液和酸碱盐有关的、综合性较高的计算题,这类计算我是把它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进行,因为它综合性强,要有较过硬的基础知识效果才会更好,同时也是对不同层次学生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了较难的题后,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感觉这些题没有平时的训练难。

4、经常与其他教师交流。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教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外,集体智慧,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出事老道;年轻教师精力充沛,思维开放,思考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每一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不同的想法。因此我们要经常向老师们请教,更要向优秀的教师请教。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的业务能力。

5、作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交流。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三

近几年来,我一直教九年级化学,而成绩一直不理想。我反思了一下,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课程改革的重心。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学生的上课时间、作业量,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为中心。而初中化学又是在初三才新开设的一门学科,又涉及学生升学,时间短,任务重,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无法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谈在这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

备好教材就是要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哪些应该了解;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

备学生就是根据学生现在的情况,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学过但还没有掌握、容易出现错误的知识,确定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比如:在教学第八单元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时候,学生是在寒假回来学习的第一个重要内容。虽然学生已经在上学期熟悉了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会利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但经过一个假期,学生对这些知识可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因此教学中确定的目的之一应该是化学式的书写,教学难点是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学生在这一时期获得的知识主要来自于课堂,他们无法通过自学获取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课堂教学无疑成为学生掌握知识、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最重要的途径,做好一堂课的每一环节尤其重要。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中塑料瓶的变瘪现象,会让学生轻松的掌握这个性质;镁条燃烧发出的耀眼的光,会让学生记忆终身。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

对于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应该加以改进。比如: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很多教师就感觉不容易做成功,但只要做以下改进就一定会在2分钟内看见石灰水变浑浊,5分钟内有红色的铜出现。木炭用木材烧制(自己烧制,不能用市场上烧烤用的炭),在研钵中碾得非常细,然后加入氧化铜,充分混合均匀。将混合物装入试管,并倾斜地铺在试管底部,用带有网罩的酒精灯加热,5分钟左右就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或者将准备好的混合物,装入内壁附着有水的试管中,然后加热。

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铺垫。如在讲授氧化反应概念时,应该提醒学生注意概念中的“氧”这个字,不能只理解氧气,还包括化合态的氧,为以后学习氧化还原反应作好准备。又比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应该先复习氧气的制法,归纳反应装置选择原理是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来决定,这样就会使这节新课变成一堂复习课的延伸,学生学习起来就非常容易。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抑扬顿挫,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下课铃声,并发出一声感叹:化学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啊!

我们现在有教师经常报怨学生很懒惰,布置的家庭作业总是完不成,交作业的时候就照抄。殊不知,学生的懒惰是事实,但学生的情况变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我们现在经常强调“与时俱进”,我们的作业布置也应该“与时俱进”,这样,教学效果明显了,教师的心态也好了,何乐而不为。

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所教学班级的学生接受能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设计的课堂作业的难度、精度、知识的密集度要科学。否则,量大、太难、知识点过多,学生当堂不能完成,你也就无法及时反馈矫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反之,量少、难度小、知识点过少,学生就“吃不饱”,一节课的宝贵时间就浪费了。作业的设计应该有针对性: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作业量应大一点,难度应深一点;中等学生,作业量、难度适度降低;基础差、接受能力差的学生,只要能完成简单的、基础性的作业,作为教师应该感到很高兴,千万不要吝惜鼓励、表扬的词语。可不能全班都是统一要求,整齐划一。当然,学生作业完成后,更应该及时反馈矫正,真正作到讲一讲,练一练,还要评一评,使知识真正落到实处,真正过手。

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第一单元教学中,演示镁条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加以化学运动形态较物理运动形态更复杂、更抽象、一般难以直接地、简明地重现,这就给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随时向学生指明需要记忆的内容,记忆的方法。要努力化难为易,多联系学生熟悉的常识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多设计一些生动形象化的教学方式,多引导学生议论、讨论和练习。在学生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得出结论,上升为概念和理论。初中学生一般不大讲究学习方法,或习惯于按照学语文、数学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就需要化学教师从一开始就运用典型实例,给学生以指导,要结合实验或实物来记忆物质的性质,变化的条件,以及反应后的产物。要注意联系对比,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从个性分析出共性。比如,学习过氧气的物理性质以后,要给学生点明,学习和记忆的顺序,即按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的顺序,虽然不一定求全,但有个记忆和再现的顺序,就便于联想和回忆。当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可以提示学生联系氧气的物理性质来学习、记忆。

总之,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课堂效益,必须精心的备课,既把握教材,又知晓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既要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这样,学生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大幅度提高,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四

不知不觉,从20xx年_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近一年,经过这一年的努力工作和不断学习,我获益良多。在这里,我有必要总结一下近一年的得与失,发扬好的地方,改进不足的地方,回顾走过的路可以更好的看清前面的路。

品德是决定一个人价值的先决条件。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其它的一切都是空谈。因此这一年来我坚持定期进行品德修养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形成自身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平时,我虚心向学校老师学习教学经验,共同工作,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数学四年级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作为一名新老师,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我参加了新教师培训。在工作上,严格要求自己,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板书、教案等多加揣摩,进一步掌握了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规律,课后认真及时的批改作业,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辅导,并在教学四项规范达标中取得合格。

成绩是可喜的,收获是丰硕的。在总结收获的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首先我觉得我的教学设计能力还待提高;在处理已有的知识与传授知识的时候,有时还不能很好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对部分教材的内容把握不全面。其次论文意识不强。最后,有时自己的脾气太过孩子气,在处理有些事情时过于急躁,还需要有更多的耐心与经验。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需要不断的总结与反思。我相信在反复的总结与反思中,我会不断地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越做越好的。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五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交流初中化学教学经验和反思。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学习,我有了一些经验。我想在这里与你分享。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1.好的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做好课前热身活动。

在课堂教学的预热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播放一些视频(最好与课文内容相关)。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在动人的旋律中有所收获。

(2)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问题。

(3)适时幽默。

(4)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讨论相结合。

2.作业设计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好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家庭作业少,知识点紧扣,学生能顺利完成,也能达到掌握知识点的目的,那么学习兴趣就会提高。相反,家庭作业铺天盖地,难度很大,学生很难完成。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兴趣。

近几年的中考试卷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

试题的设计注重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实验等知识的考查。初中化学最基础最核心的知识,是学生学好化学必须牢牢掌握的。

2.联系生活,关注社会,突出化学知识的应用。

这些问题涉及化学发展史、环境污染与保护、人类健康等。它们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充分体现了化学的价值。

精心设置探究情境,加强实验能力的考核。

对比近几年我校学生的问题;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比如:你无法判断纯物质、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铁、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对它们的性质和用途不是很熟悉。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化学语言,很容易写错、省略或少写。

2.解决问题的能力弱,掌握的方法不全面。

综合试题、看图、信息迁移、科学探究、实验能力得分较低。

3.计算、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差。

主要误差是相对分子量计算错误;将不计算质量分数;已知数据引入误差;比例柱方法不正确,比例公式计算错误;溶液中溶质分析不完整,溶质质量计算错误;等等。

从试题要求和对学生问题的分析来看,更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由于学生之间智力和学习基础的差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能力也不同,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为了留有更多的复习时间,在平时教学中试图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会使一些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因此,在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每一个实验所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操作原理,多给他们做实验的机会,通过实验体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有效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总结和整理,使之有序化、系统化,通过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

所以制定复习计划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因此,我认为:。

1.做好化学复习的三条重要线:一是身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二是化学语言的熟悉、掌握和应用;第三,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尤其是化学语言的掌握,因为我觉得化学语言贯穿全书,是化学的基础语言,也是九年级化学的难点,全书所有的知识点都和它有关。掌握了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学生更愿意学习化学,也能更好地融会全书。其次,常见物质的制备、性质和用途。

2.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复习题目。

3、就是进行专项培训,人人过关。

你必须记住元素符号和物质的化合价,并反复听写。在掌握元素符号和化合价的基础上,还要练习写化学式。要有各种形式,每个人都要通过考验。有了以上知识,写方程就容易了。最后,你必须训练与溶液、酸、碱、盐相关的计算问题,综合性很强。我放在中考前半个月左右,因为比较全面。最好有一个好的基础知识,也是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的一种方式。学生只有在经历过高难度的题型后才会有上考场后不会有太大的心理压力,总觉得这些题型没有平时训练那么难。

4.经常和其他老师交流。

古语云:“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是一个团队。除了资源共享,集体智慧和好的想法也可以共享。老教师经验丰富,经历过意外;青年教师精力充沛,思想开放,思维独特。每个老师都有不同的教学理念。所以要经常向老师请教,尤其是优秀的老师。这样才能提高业务能力。

5.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用心与学生沟通。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六

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由对在新课程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深刻地反思:由于存在着教学内容面面俱到而又面面浮浅、知识很难形成体系、课时不够用和课后练习与教学进度脱节等来自教材和课程的困惑;存在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方法导致惯性教学、学生活动影响教学进度、探究难以建构知识体系等来自教师的困惑;存在着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网络资源跟不上课改步伐等来自教学资源的困惑。

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深入的反思、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新课程教学的依据是课程标准,教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课程资源,因为教材的缺憾与空白靠教师去圆满,教材的运用与开发靠教师去创造。教师要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通过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根据学情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进行重组、活用,使预设进尽可能得到精彩的生成。因为预设与生成都是精彩的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预设水平高且能不断生成的课,才算是精彩的。

过分强调预设缺乏必要的开放和不断的生成,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使师生生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单纯依靠开放和生成,缺乏精心的准备和充分的预设,课堂教学则会变得无序、缺乏目标和计划,也不会有良好的生成效果。因此,教师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控,追求动态生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达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在用活,课堂教学是一门极其复杂、内涵非常丰富的艺术。教学是个千变万化的动态系统,不能刻意追求和照搬某一种模式。只有科学性、灵活性、创造性使用教法,才能适应课改要求。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但并没有否认传统的启发式、讲授式教学等方式,只是以往的教学方式太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特点、不同学生发展的要求。

任何教学方式本身都是中性的,用得好是好方法,用得不好就是坏方法,它的功效发挥取决于多种因素的和谐,所以要克服形式主义。教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教学中是否适用,一要看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二要看是否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三要看是否与教学内容的性质相符:四要看是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五要看教学技术手段的使用是否得当;六要看是否有利于教师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

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进行良好的情感教育。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给生命融入知识,生命因此而厚重。新课程首先要致力于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支持性的学习氛围。要激发学生的主体功能,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学生心理自由、愉悦、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给学生以友爱、平等、快乐、成功的享受,营造出具有真诚接受和理解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存在的价值。这就要求在师生互动时,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倾述,教师表现出热情、信任,在充分倾听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有效激励,形成师生“互动流”,并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中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设置良好的教学情景、合理开展适度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心向。创设优良的学习情景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当前所要解决的问题上来,一方面为学生指明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需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情景通常以问题形式体现,好问题的要求是:问题对达成目标有贡献,有必要,有价值。教学中千万不能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问题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如设计知识陷阱、设置知识墙等。教学中要克服“填鸭式”的随口问。问题的难度应控制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即“跳一跳能摘到挑子”,满足学生的成功感。四是问题要接问题,问题要套问题,形成问题链,引导学生思维不断深入发展:同时要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并恰当地运用实验与现代技术等手段。提问技巧贵在以人为本、把握好度。

创造有效的学生思维、提倡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论认为:学习是无序到有序的结构化了的过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不断顺应和同化的建构过程。教学过程好不好的标准,主要是:课堂师生互动是否有效、学生是否人人参与、教学流程是否有创意、学生的思维是否产生碰撞和智力是否得到挑战、师生的个性是否张扬等;优良的教学过程是以有效实现“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为前提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教和学生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学生的智力是否集中在教学重心相关的重要观点上。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七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中考最关键的要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把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进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没有实验化学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老师及时进行交流,提出不足之处,以求达到要好的课堂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探究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这部分的力度。

7、抓好学有余力,有特长的学生,给有特长的学生创造发展个性的氛围、鼓励他们冒尖,脱颖而出,为将来培养专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8、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收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八

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任教以来,一直以爱国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心”为动力,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以良好的师德形象,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不断钻研科学育人的方法,探索教育规律,以不怕苦累的实际行动感召学生,以朴实端庄的人民教师形象教育学生,做到了为人师表,修德修才。

教育工作中,我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面对有限的课时,我以改革精神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科学方法,激发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意识,限度地提高单位时间里的教学效益。把提高教学效益当作首要任务,把课前精备、课上精讲、课后精练作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三环节。

上课前把功夫下在深入钻研教材,广泛搜集有关资料,精心设计课堂结构及教学方法上,特别是认真研究怎样“用最节省的时间、最简洁的方法让学生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促使学生最快地转化为能力”。课上精讲,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集中时间,集中精力,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能力点、思路和规律,激活课堂气氛,教得生动,学得主动,充分发挥课堂潜在功能。课后精练,是指在课后作业的安排上,本着质量高,数量少,内容精,方法活,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要求,精心设计,合理分配,严格控制作业数量。

爱学生如亲人,对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予以更大的支持,对成绩或生活情况较差的有自悲心理的学生予以鼓励和帮助,日常通过班会、团活、升旗、宣传栏等形式开展活动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鼓励学生竟选学生干部,树立起自强自立精神。我提出的“抬头做人埋头学习”的要求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在教育学生时我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造就新型人才为目的。以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为突破口,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地理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为两翼,全面渗透创造力培养的教学原理、原则与策略,在探索中小学生创造性思维规律,开发中小学生创造潜能的途径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研究成果。

如今,我的思路更加开阔,目标更加远大,步伐更加坚实。有决心在xx教学这块园地中,更加辛勤地耕耘,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青春在对事业的追求中焕发出光华。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九

我在20xx年11月28日至12月8日参加了衡阳师范学院主办的中西部初中化学骨干教师培训,这次培训既有理论的学习又有实践听课;既有专家讲座,又有互动交流。在培训后期又针对这10天的学习及时进行了的总结,收获很大。

这次培训,对我来说,既有了教学思想的感悟,又有了教学理念的提升。在培训当中我更充分的明白了教师的敬业精神的内涵,它不仅表现在忠于教学工作的职守,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态度对待教学工作,以信任、平等的态度关怀学生。更重要的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孜孜追求和对教学方法的不断完善。要求我们要有不断创新、锲而不舍的精神,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科学施教。还要求我们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反思,用勇于实践的精神来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以便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此次培训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做一个快乐的施教者。湖南省张家界市师资培训中心综合科科长彭兴顺教授的讲座《改变自我,学会快乐》受到了培训老师的一致好评。他告诉我们只有一个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他主张幸福源于心境,心境源于自身;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从学会阳光思考、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开心生活、学会开心工作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他用风趣幽默的故事告诉我们正是因为我们有了学生,我们才有了服务对象,正是因为有了难教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水平才能提高。我们要感谢学生给我们提供了工作岗位,感谢学生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水平。对学生的宽容,就是对自己心灵的解放,越是对学生的埋怨、计较,心中的怨气越多,身体健康越糟,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是多么愚蠢的事,如果我们不能改变世界,只有改变心态,既然你不能“选择离开”,就请好好爱“她”。其实教师是一份受人尊敬,值得骄傲的职业。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普通教师,我们虽不能呼风唤雨,却为祖国的明天准备着丰收的甘露和种子;我们虽不能上九天揽月,却培育着未来人造飞船的设计师和驾驶员,我们虽没有机会在国际前沿的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论文,却在造就未来的学术大师和诺贝尔新人。教师不应该是燃烧的“蜡烛”而应该是永恒的“太阳”。奉献自己的同时也要提升自己,成就自己。教师不应该是“一桶水”,而应该是“奔腾的河流”,博览群书,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吸取新鲜知识。不要过分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书的老师”,老师并非无能也非万能。应多找教育的成就感。生活因为有了不懈的追求,才显得灿烂,追求因为有了火一样的热情,才显得珍贵。所以我们要学会开心生活,解放自我,充实自我,适当休闲,知足常乐。要知道物质财富的增加,快乐指数并不会增加。只有精神世界极其丰富的人,他们才能成为幸福的人。只有让你自己幸福,才能给你的学生及你周围的所有的人带来幸福。

这些观点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现代社会心理疾病日趋严重的今天,我们的老师要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态。据调查,人生中记忆最深刻的一是父母,二是老师,所以老师是影响孩子人生最重要的人之一。一个幸福的老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在生活中一个心态乐观积极的老师,往往更受学生欢迎,因为她懂得微笑,更会倾听学生的心声,懂得发现学生的优点,赞美学生,欣赏学生,用自己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学生,用慈爱的言语去抚慰学生。我们不期望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使每一位学生都学会学好,但我们期望每一堂课都能为所教的孩子快乐。与其“怨恨不满”的教,不如“快乐开心”的教。这样或许会使痛苦减递。通过学习,我认真的反思了我平时的课堂教学,以为对学生严格要求,就是负责任。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修正自己的教学行为,快乐的去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努力的提高课堂快乐艺术,成为一名快乐的施教者。

衡阳市第一中学校长李仲辉和常宁市第二中学校长胡鑫两位化学高级教师,用他们多年来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就得先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老师。70%多的中小学生的读书目标不明确。他们读书的就是为老师而读,假如他不喜欢你这位老师,那么,这门学科很难学好。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用人格的魅力来吸引学生。要做到这一点我们老师必须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另外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渊博的知识也是吸引学生的法宝。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用学科的价值观来吸引学生,为什么要学,激发学生的动力,多联系生活实际,要知道今天的学是为明天的用。还要注重赏识教学,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差生,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不要吝啬你的表扬,即使犯了错,也应换种方式来惩罚他。要正确的看待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经常和他们交心,成为他们的朋友。他们的学科积极性定能提高。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后雄教授《化学教学诊断的理论与方法》的讲座,听后让我耳目一新。王教授为我们介绍了他的研究成果,以案例为载体的校本教研。平日一听说教研,都或多或少地感到有点茫然,我们每天都在忙忙碌碌地教书,批改作业,怎么会有时间和精力开展教研了,听了王教授的讲座,我茅塞顿开,原来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能开展教研活动。通过学习新知,每堂课下来后,都要反思。如:教学环节是否出现问题?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讨论是否有成效?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参与、体验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在听同科的教师授课时,就同一个教学环节,自己会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设计更好,在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时,找找学科间的异同点在哪里,有哪些好的做法可以借鉴?学生在课堂上常会不经意间产生出“奇思妙想”,迸发出创新的火花,这都要逐一记录,将这些细微之处流露出来的信息捕捉提炼,既为教研积累了第一手素材,又可拓宽自己的教学思路。除此以外,还要注意现成资料的收集。如:各地中考题、优秀教案、课件、自编测试题。、有价值的教辅资料,这些都是编写各阶段试题、上课的最好参考。有了这些素材,不仅方便自己知识积累和教学,也树立了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我们只有不断实践,勇于反思,多关注教学改革的新动向,善于收集各种资料和信息,才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化学系博士生导师王祖浩教授的讲座《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与教学问题探索》也很精彩。他给我们教学中指明了方向,他指出教学不应当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该注重思维方式,以及思维习惯的培养。他要求我们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基础教育不是精英教育,我们的教学不应该只是为考试而教,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创新教学,不要把学生作为试题的工具。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少讲多动手。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集体之中,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同学之间相互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共同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教育还应该面向中差生,往往这一部分学生才是真正给社会带来经济效应,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衡量和评价一个学校的教育的成败,不光只看眼前考取多少个重点学校的学生,更应该用长远的目标看到的是十年后或二十年后你所教育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影响。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虽说不会立竿见影,但却让我有所领悟,身为教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将静下心来,采纳百家之长,慢慢的走,慢慢的教,在教中学,在教中研,在教和研中走出自己的一路风采,求得师生共同发展,求得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校工作当中。

后附华中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后雄教授的一堂精彩讲座《成为卓越化学教师的十大法则》,与同仁们共同分享。

成为卓越化学教师的十大法则。

教学法则1:用学生关心、想知道或学生认为他们知道的东西来开讲,而不是一来就展示课程、数据、概念、理论这些无味的东西,即从学生本身而不是从学科出发。必须将知识纳入一定的有意义的情景中,体现教学的“人性化”和“亲和力”。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作为教学的起点。(“学生中心”法则)。

教学法则2:教学应具有一种主动走向学生,向学生靠近的姿态与倾向,不能只是静静地“站在远处”等候学生的靠近,而必须主动“走向”学生,实现知识的“活化”和“生命化”。要做到这一点,教学必须是开放的,这就意味着要消除知识的冷漠外壳,破除知识的边界,为学生进入知识并与知识对话辅设多样的路径,向学生靠近,知识与学生的对话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教学形成一种将学习者“卷入”其中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更加突出知识的心理形式的一面,建立融洽教学心理场,提高其“亲和力”。(“主动靠近”法则)。

教学法则3: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如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设法帮助每个学生达到最佳状态,并以此作为一种教学责任。为此,通过优选教学方法就要用在如何让学生想要学习、能够学习,让学生获得“活化”的高级知识。没有什么比学生学习一节课感到有用和成功。反之,如果学生不想学习、甚至厌恶学习,那么将是教学的失败。(“优选教法”法则)。

教学法则4:最富感染力的老师决不只是把目光放在某几个他喜爱或前排几位学生的身上,在大教室里,他随时会把目光与问题放在教室后面角落的学生,或者是“纪律失常”的学困生,并通过行为与洞察改变课堂“不利”地位学生处境,晚醒了他们沉睡的意识,必然能收到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效果。(“关注全体”法则)。

教学法则5:最有效的教学就是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这样的知识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生的价值以及使知识在大脑中长期存留。这种知识就是高级知识和内化知识。因而,教师应该从学生如何理解知识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情景和教学方式。(“理解而教”法则)。

教学法则6:最卓越教师如果面临教学失败时,不是把失败归于学生的低劣和学生的过错。尽管他们有时候被学生搞得心灰意冷,偶尔也流露出不耐烦的情绪。相反,他们总是从“我没有做到位”反思自我来看到问题的所在,并且尽办避免让失败影响自己的自信心,并相信自己加倍努力可以将问题解决。(“反思自我”法则)。

教学法则7:考试决不是排定名次和奖罚学生的手段,而是与学生沟通、了解教与学质量、期待学生成功的手段。千万不要把考试当做一种投机行为,让学生挖空心思去预测考试中可能可涉及的问题。最明智的做法是:给出考试范围——提供模拟样题——训练与评阅——充分准备——让绝大多数学生成功,把考试变成一种激励与期待,并且帮助学生继续学习,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接连的失败经验将会导致消沉情绪,稀贵的成功能让学生看到一线希望。考试不能成为对学生造成自信心伤害的侩子手。这样,“差生”也能享受成功,所有学生会回归到你的课堂。这种美好的期待与成功的自信相结合会创造出教学的神话。(“成功考试”法则)。

教学法则8:每一位卓越的教师的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秘诀:比别人倾注更多的心血。教学设计、教学沟通、课后辅导、了解学生、作业分析、解题诊断、反馈跟踪、……综合发现每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卓越教师原来也是后天造成的——责任、态度、激情!(“投入正比”法则)。

教学法则9:赏识和表扬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缺乏管理和控制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是高效率的,没有批评和惩罚教育会导致学生人格上的异化。批评与惩罚有效性的唯一原则:应博大的爱为基础,在尊重、赏识的基础上运用,用智慧施爱。一旦造成对学生心灵的伤害,带来的只是一种排斥与攻击的后果。(“批评艺术”法则)。

教学法则10:对于教学而言,适用于在一定教学情景中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另一种教学情景中的未必有效,适合某一群体学生的教学方法未必适合另一群体的学生。教师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认识班集上各个学生的差异性,从学生怎样学好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根据教与学的效果及反馈诊断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动态差异”法则)。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应该体现启蒙性、基础性。初中化学一方面有自己的体系,另一方面又要为进一步学习化学起到奠基作用。习题课是我们复习阶段经常遇到的,面临着素质教育和中考改革,如何上好初三化学习题课,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点点体会。

研究课标,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尺度,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只有教师正确认识了习题的功能,才能准确把握习题的方向,才能做到试题内容、题型、难度、题量等符合学生的实际,才能使习题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以点带面,突出思路教学。

在习题课教学中,重视题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通过审题,让学生弄清每类习题与哪些概念、理论、公式和哪些物质的性质有关,进而找出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然后根据习题特点,找出解题的要害,从而形成正确的思路和解题的方案,把握解题方法,并能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重事项。

2.精选精练,不搞题海战术。

习题对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无可替代的,教师要筛选一些科学的、重要的、与教材贴切的、有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练习,而不是面面俱到,大搞题海战术。习题不在多,而在精。

3.根据学生的实际分层次完成习题。

习题的难度要分层次,习题的题量要适中,且在完成的时间、数量上不搞“一刀切”,让学生有一定的选择,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都能体会成功的喜悦。

4.要重视习题课的反馈纠正。

学生习题中出现的范例和错例应及时整理,并反馈给学生。通过对错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理解为什么会出错,从而对症下药。对错误严重的,还可以进行面批、面改,给予个别辅导,便于因材施教。

5.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注重习题的创新性。

新课标和新教材与原教材和教学大纲相比较,淡化了概念,降低了难度,但相应强化了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平时多收集一些这方面的素材,设计一些新颖的习题,有意识地加强练习。

以上是我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请专家同行批评指正。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一

化学有一种天然的魅力。教师如果能熟练运用与化学相关的实验、问题、故事、史实、新闻、报道、实物、图片、视频等材料,就能为课堂教学创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生动性、新颖性、新颖性、形象性和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的状态,促进知识的主动意义建构和知识、技能、经验的联系。这里,笔者以九年级化学为例,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学习情境的方法:

首先,利用化学实验创设教学情境

简而言之,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实际生活,转变教育观念,为学生创造各种情境。将学习过程还原到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引导他们在自主、主动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构建和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二

摘要:以实验为主导的“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做好每一个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实验;分析化学;教学。

一直以来,职校学生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学习基础差,好动不喜静,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差。

在课堂上很难一直保持注意力。

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接受能力减弱。

而中职教育的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习时间短且较集中,学生练习少。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由于深受以往的职业教育的影响,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偏重书本教学,联系实际远远不够。

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并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由以往被动式的学习转变成主动式的探索,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创新性人才。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侧重从实际中总结出结论,把理论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分析化学的实用性。

但是在传统的中职分析化学课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太单调,多采用理论教学法,职业技能教学法不足,导致了这样的情况:对理论课,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似懂非懂、提问时一知半解;对实验课,学生不知所措、机械地模拟实验书上的步骤。

这样的教学方法及进度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极不匹配,导致很多学生跟不上教师教学进度,甚至有些学生对化学达到厌学的程度。

鉴于这些现状,中职分析化学课程的改革要实现以实验为主导的“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

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是职业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这就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具备自学能力,能够终身学习。

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采用“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重在把理论和实践相融合,既在学习中实践,又在实践中学习。

在实施过程中,把理论课堂移到实验室,针对实验内容开展相关理论知识分析讲解,使学生能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培养,主动的去对知识进行探索与掌握。

在实验的引导下,教师的讲解不再枯燥,学生成为主动求知的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这样学习效果也随之好了,教师则更受学生喜欢,也就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所以,以实验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实施的做法,符合中职分析化学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值得教师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分析化学课程中以实验为主导的“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有以下几点要求:

1、教师要有渊博的专业知识,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围绕教学目的,灵活使用教案,因材施教,遵循教学原则,熟练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掌握好教学程序,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进而达到提高学生成绩、增强学生信心和养成良好习惯的教学目的。

2、按课题的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选择多种教学形式。

教师可以选择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实验操作型、分析型、设计型的考查形式;开设选做实验等第二课堂的化学实验教学,使之与课堂实验相辅相成,结合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3、重视培养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勇于提出问题。

可以利用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开放问题(条件开放、操作法开放、目标开放),为学生提出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收敛性。

分析化学作为中职阶段专业课中的重要课程,同时也和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联系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感受对化学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锻炼就是教师在授课模式的选择上重点要考虑的了。

以实验为主导的“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是一条提高中职院校分析化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它使学生在实验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了创新,从而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及实际操作能力,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和培养。

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考试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能力,值得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张钊.浅谈高中化学教育中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电子制作,20xx,(12).

2.尹希华.中学化学教学中启发式教学模式探索[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xx,(00).

3.赵砚.运用化学实验发展学生能力[j].辽宁教育,1997,(06).

作者:王晓娟单位:山西汾西煤化高级技工学校。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三

本学期化学学科教研工作围绕一个中心:“使教研活动增值,使教学研究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真正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能力”,两个主题:一是“指导复习、备战中考”的复习备考研讨活动,二是以“学案导学,展示激学”为主题的“学片引领教研”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围绕毕业班复习备考工作,主要进行了复习视导、跟踪调研、复习教学模式研讨、两节复习公开课、两次质量分析和六项交流活动(复习计划与方法交流、复习视导总结与复习经验交流、小专题复习方法交流、近三年中考试题分析交流、模拟题交流、中考信息交流)等。

区域划分后,面对着学制不同,以及教师队伍的参差不齐等,教研活动本着以教师为本的理念,立足实际,尽可能地克服困难,使各个环节相协调,使老师们的学、研热情可持续且有后劲。总体来看,复习备考系列研讨活动,计划制定科学周密,方法策略务实高效,中考研究把握方向,充分发挥了复习教研的指导、导向作用。

1.制定计划,科学周密。

明确复习目标,作出科学合理、具体周密的复习计划,是实现高效复习的重要环节。为此,上学期结束之前我们组织毕业班教师进行了复习计划、复习思路的研讨,各校都拿出了初步设想。开学初,紧接着进行复习计划与方法的交流,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区学制不同的实际,以“立足基础,夯实双基,培养能力,大面积提高复习质量”为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科学周密的复习计划,从复习的环节及各环节的时间分配,到各环节的复习方法、各章节课时安排等方面都提供了有效指导,并将计划细化到每周、每课时,要求老师充分利用好每一节课,确保每节课都充实、高效。

2.指导方法,务实高效。

复习方法的研究是复习教研的重中之重。今年,《中考复习指导》的改编,将“考点串讲”栏目改为学案导学式,为复习教学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第一手资料。因此,对复习方法的指导,整体上确立了两个思路:一是有效复习教学方法的研讨,总结、完善、推广复习课教学模式;二是深入研究“学案导学,展示激学”在复习教学中的运用,引导各校用好复习学案,用好《中考复习指导》。

(1)利用复习公开课,推广有效复习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教研实践,我区逐步形成一套较为实用的复习教学的思路,将其与“学案导学”有机结合起来,深化、完善,形成实用、高效的复习教学模式,是提高复习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我选取了校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很有成效的两所学校――八中、运河实验中学,校校联手,通过课例研究,总结了“学、导、思、悟、练”五环节复习教学模式,然后由八中段莉明、运河实验中学的梁宝祥老师执教了两节公开课,向全区展示、推广,课后,组织老师们评议、反思,要求结合本校实际,用实、用好这个教学模式。

(2)深入学校进行复习视导和跟踪调研。

中教室利用3周时间对全区中学进行复习视导,通过深入课堂,与老师们座谈、评议,了解复习计划的实施、复习思路与方法、复习课的设计、《中考指导》和学案的使用情况等等,我们感受课堂、观察学生,分析方法的实效性,然后与老师对话,肯定成绩,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使“学、导、思、悟、练”五环节复习教学模式更具实效,“学案导学”的方法及《中考复习指导》的使用更为具体、有效。

复习视导摸清了全区的复习教学现状,在总结、感悟、反思、交流的基础上,又对城区各校进行针对性的跟踪指导,了解存在的问题是否解决,复习常态课、学案使用、课后落实等方面是否做实、做好,并介绍、推广骨干教师扎实有效的复习方法,督促老师将复习教学做的更为扎实、更有实效。

(3)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改进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率。

在复习视导、跟踪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部分教师很有实效的复习方法,通过复习调研报告和复习教研心得的网上交流、校校联手教研、开展复习经验交流等活动进行多方位、多形式的交流,推广了八中的“《中考指导》导学,学生展示激学”的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十五中“讲、练、悟”结合的很有实效的复习方法,以及运河实验中学的“周作业”抓好复习向课外延伸的方法等等,老师们在交流中感悟,在思维的碰撞中收获。

3.研究中考,把握方向。

(1)琢磨中考,把握方向。两次组织老师研究济宁市近三年的中考试题,针对三年中考的重要考点、热点(即三年都考点、两年都考点、一年考点等)、题型变化、题目难易度以及试题的稳定性等进行分析,并对今年中考的方向进行预测。特别是在与市教研员对话后,指导老师仔细琢磨,吃透中考的内涵,立足双基,抓住重点,从而准确把握中考方向。

(2)命题引领,指导方向。每年的三次模拟考试命题都是对教研员的考验,特别是今年更是如此。今年我市首次全市使用统一教材(鲁教版),模拟命题研究对我们是严峻的挑战。通过模拟题的命制和两次模考质量分析,引导老师研究中考命题思路,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好命题立意和中考的重点。从今年中考情况来看,这点把握的较好,如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题和离子除杂顺序的问题我们都考虑到了。还有今年中考题也反映了使用《中考指导》的优势,东野老师多次强调中考题在《中考指导》上有影子,要把它用好。我区的模拟题也渗透这个思想,将《中考指导》上的题进行加工、修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中考后又组织各校备课组长,交流对《中考复习指导》使用的感悟及改进建议,以备明年使用的更好。

(3)小专题研究,把握重点。小专题复习,是紧扣中考重点、热点的专项复习。我们将任务分配到各校,每校做两个专题的设计,就选择哪些知识点、挖掘到何种深度、选择哪些典型例题、采用什么方法(课堂操作的流程)等等进行交流,老师们认真对待,小专题的分析详细、实用,中考的重点把握的准确、到位,在思维的碰撞与交融中,互相取长补短,感悟吸收,使用后效果很好。

化学学科的学片教研活动近几年来搞得扎实有效,深受老师们的欢迎。学片教研不仅成为老师们分享智慧、交流经验的平台,更是青年教师锻炼、展示、成长的舞台,段莉明、刘捷、刘峰、孙晓奋、文永兰、史建华等骨干教师无一不经过学片这个平台的反复打磨、锤炼成熟起来的。

1.学片引领。

本学期的两次学片引领教研紧密围绕“学案导学,展示激学”这一活动主题展开。研究以集体备课和课例研究为载体,采用“校本教研为中心,片内协作,中心辐射,全员带动”的形式,分为“个人备课-说课研讨-上课-评课”四个环节进行,“备”、“说”环节以校本教研为主,由兼职教研员组织片内骨干教师研讨,学片教师针对授课内容,通过集体备课,深入研讨教材、教法,改变教与学方式,力求学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导学、激学的作用。“上”、“评”环节片内全员参与,反映真实的课堂,通过评课、议课、执教老师课后反思等,引起片内教师的反思、感悟,促使教师在研究中反思,在研究中收获,在研究中成长。

2.结对深化。

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学案导学,展示激学”教学模式在教学实际中的操作环节,在学片内引领基础上,组织八中、十六中、运河实验中学的骨干教师老师,校校联手进行研讨。通过行动研究,初步确定了“学案导学,展示激学”教学模式的操作环节,通过研讨课向全区教师展示。研讨课上,老师引导学生利用学案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通过墙壁的白板展示、讲解、评议,尽管学生的讲解、评议语言还不那么规范,但学生参与的热情高涨,学的主动、积极,并且老师的点拨把握时机,启迪思维,使学生的学习生动活泼,轻松自如,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学会了方法。老师们的教研热情被激发,纷纷表示自己也要在教学中要大胆尝试,用好学案。

3.任务驱动。

为使“学案导学、展示激学”教学模式在全区推开,并规范其操作行为,组织学科的专业素质高、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分配任务,编制新授课“学案”,将电子稿学案上传到公共邮箱,并要求老师在使用中进行二度备课,不断优化、完善学案。

教学享受生活,教研享受智慧。学片教研使教学研究常态化,老师们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有力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提升了我区化学教育教学质量。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四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化学组份、成分含量、化学结构等信息的分析方法及有关理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国民经济、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医学临床检验专业是运用现代物理化学方法、手段进行医学诊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实验室技术、医疗仪器设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具有良好的分析化学基础、能熟练使用各种光电仪器及化学试剂顺利完成实验分析的学生是检验专业的一个重要培养目标。但是目前医学院校的学生中存在一种认为化学属于基础课,轻视化学学科的思想。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更加用心,及时调整授课重点和授课方法,增加学生对学习分析化学的兴趣,增强其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基于此目的,笔者在教学的具体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改革探索,主要的心得体会有如下几点:

由于客观原因,我们目前的上课学时不能满足教材全部内容的讲授,因此就需要老师精简内容,根据检验专业的特点,自己选择适合的内容,打破教材的束缚,摒弃以章为单元的概念,将相关联的内容合并成一个个的主题。比如检验专业的学生,学习分析化学课程是为后续的临床生化检验、免疫检验和分子生物学检验打基础,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要尽量选取与这些后续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现在的分析化学出现了很多新的仪器和新的应用,因此多给学生介绍这些新鲜的内容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大有好处的。比如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活性物质的测量问题,这是在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中占重要地位的科学问题,对此可以结合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化学修饰电极、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荧光、化学发光等仪器分析方法,以专题的形式介绍给学生,这样学生不仅对每种方法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又可以看到这些方法综合起来运用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另外,也可以采取由学生自行选取感兴趣的主题,综合大家的意见,由老师最终确定合适的授课内容,将必要的化学知识散布在这些专题中。

在教学活动中,摒弃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方式,而是改用“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指导”的启发式教学法,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鼓励师生互动,强调课堂气氛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五

随着全国课程改革的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新教学理念的热潮正在兴起。无论是否使用课改实验教材,“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实践”是教师的基本共识。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阵地。我们必须把新课程理念渗透到课程教学的每一分钟,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教学中,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和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就谈谈自己在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实践经验。

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和形成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为目标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素质是我们的目标。要以学生为本,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但是,新试题只是测试学生能力的一种形式。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关键取决于我们的主要教学阵地——课堂。新理念已经成为我们课程改革教学的巨大推动力。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知识,主动感受知识的生产和形成过程。目前,一个突出的普遍问题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话过多,尤其是在毕业班。本来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只担心漏知识或者少说话,但是学生不会。老师讲的很努力,但是学生处于被动听的状态,学生独立思考的空差距太小,很难获得很大的学习收益。因此,要实现主体性教育的理念,必须打破以教为主、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构建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共同探索知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教学情境。在平时的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不应该代替一切能让学生动脑、用词、用手的事情。在教学中,我们也主动参与到学生中来,和他们谈论他们的理想、生活、兴趣、知识,尊重和关心他们。

新课程理念下的化学实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勇于求异,积极发现和提问。教师要对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努力建立平等、信任、理解的新型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轻松、自由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消除思想障碍,敢于质疑。让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考的对象,让学生在问题中求知和发展,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科学贵在质疑,创新往往是“质疑”的开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疑,多提问,多思考,多发现问题,多解决问题,同时创设提问情境。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善于创设成功的情境。对于一些基础学习不太好的同学,提出一些简单实用的问题,把一些有深度有思想的问题留给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同学,让他们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所有同学都有成功的经历,让他们在不同的学习层面都有进步。这对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有积极作用。

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化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探究是课程改革的突破口”。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这里的过程包括学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实践互动过程等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实际教学中要先学习科学探究,再学习其他内容。也就是说,要把科学探究的学习和其他内容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起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贯彻这一思想,从化学实验内容的呈现入手,就是按照科学探究的思想,对实验内容进行清晰具体的描述,让学生明确与具体实验内容相关的科学探究的要求,通过探究学习探究的方法。

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增加实践能力,是学生的强烈希望和要求,是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也是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需要。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贯彻这一理念,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各种真实、具体、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场景,在学习化学科学知识的同时,体验化学、技术、社会的密切关系,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进步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

总而言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深入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课程理念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有继承昨天的优秀成果,补充新的教育理论,才能不断创新教育以适应时代的进步,培养的人才才能肩负起建设国家的重任。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六

化学术语的教学经验在化学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便于国际学术交流,逐渐形成了一套简洁、严谨、国际化的符号体系,即化学术语。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子和离子符号等。物质的变化要用化学方程式来解释,化学计算也要依靠化学术语等等。显然,化学术语是化学学习的基本工具。

初中所学的化学术语,主要是让这个阶段的化学术语教学特别注重方式方法,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学习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等。这些是很多化学术语的基础,所以初中化学术语的学习尤为重要。然而,学生在第一次学习化学术语时,往往会感到很难。在高中教学中,我们发现教师和学生在化学术语的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化学术语仍然成为大多数学生学习化学的障碍,学生仍然不能有效地掌握化学术语。

经过几个月对学生化学术语的复习和教学,我收获很大,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由于化学术语数量多,内容枯燥,成为教学难点。如果把难点分散在教学中,学生会觉得不难。所以入门课一开始,提到的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看到的物质用化学式表示,让学生多看多写。通过反复出现,记忆自然会形成。这些化学术语说出来,其内涵就会显露出来,学生就更容易掌握。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如果你学过化学方程式,你会通过口语和练习把之前课文中的化学反应都写出来。你读完一章后,会让学生找出这一章新学的化学公式和化学方程式,结合经常性的听写,强化巩固所学的化学术语。对于一些相似的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拿出来对比总结,找出它们的异同。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这样事半功倍。

化学术语的记忆和使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强迫学生一蹴而就。而是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深化经验,逐步精通,让学生能写会读会用。学生在书写元素符号时经常会犯一些错误:大小写混淆,如mg写成mg,kmno4写成kmno4,co写成co;写化学方程式时,没有平衡,没有反应条件,乱涂气体箭头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安排足够多的练习来暴露学生的错误,并分析学生练习中缺陷和错误的原因,让学生在重复中加深记忆。

练习时,老师说出元素和物质的名称,学生写出它们的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或者提出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让学生写出它们的名称,说出它们的含义。至于化学方程式的练习,老师可以描述这个反应,让学生说出它所代表的反应事实。

总之,在对学生的化学术语教学中,要有耐心,让学生轻松掌握所学的化学术语。在教学中,对他们的进步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学生在不断被认可的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七

12月29日,市教研室在丰县华山中学举办了“20xx徐州高二化学研讨会”。市教研员和高二化学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华山中学高二的彭凯老师和李志老师给我们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他们以高效的课堂设计、精深的教学技巧、精辟的教学语言,通过实验设计等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先进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两个班都受到学员的好评。奉贤中学李美丽老师课后做了精彩点评;研究员姜亮老师给我们指出了目前构建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尤其是课后发给每位老师的指导案例,让我对课堂的效率和效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次教研活动让我觉得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高效化学课堂的一些想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的教育理念指导着教学改革,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个高效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第一,学生对三维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要高。第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要积极参与,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看,高效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充分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主动实现所学内容意义建构的`课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一个高效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教师能够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由于教学目标的预设不可能与课堂上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教学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之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用性。第二,教学过程必须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这种积极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让全班同学共享彼此的学习成果。第三,在教学中及时跟踪、检测、反馈、补偿,通过各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立体化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教学效率学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的提问。问题意识是学习和探索的动力。只要创设的教学情境科学、恰当,学生就一定会在生成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也在创造课程。教师和学生不仅应该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该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学习方法是基于理解、体验、反思、探索和创造,而不是依靠老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记忆。所以在教学中,用教材代替教材。使用教材而不是局限于教材,而是研究教材,开发课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基于探究活动的开放式教学,注重师生互动,这是新课程的一大特色。在新教材实施中,调动学生实施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尤为重要。培养学生能力,让学习化学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简而言之,“教有法,教无规”。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课堂教学要想有效率,就必须努力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的意识。在新课程教学中,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既能回答“别人的问题”,又能让他们离开“别人的问题”的拐杖,自己行走——独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在教学中,要用“关爱”去挖掘教学资源,尤其是课堂上随机产生的教学资源,用“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化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创造教育更美好的明天。

以上是我在这次教研活动中的一些体会,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堂效率的提高贯穿于我的教学实践始终。借鉴别人的经验,自己认真探索,会让自己不断进步。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八

通过这几年的课堂教学改革与自己对教学心得的研究,教学成绩很突出,教法深受学生喜爱,本人也悟出了提高初中化学教学的心得体会: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对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可以从开发非智力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及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道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

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视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桃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学习化学时,对化学实验最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大家都兴趣骤升,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新课程强调老师的教学反思。教师平时要重视对教材的理解、教学方法的设计等多方面进行不断思考和下功夫,不断地总结调整教学内容及方法,使之更适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通过反思发现问题,找出原因和解决办法,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经验,既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研水平,也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十九

经过多年的一对一教学经验,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化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功。

首先,具备广博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是保障每一位化学教师能正确理解和解释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的关键。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个学科不再是单一的,各个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趋于综合化,单有过硬的学科专业知识难以适应化学学科发展的需要。

其次,具有娴熟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的设计,包括课导入(知识点的导入)、新授、过渡、提问、讨论、思考、练习、总结、作业布置等等。一个章节、一个课题、一个知识点的设计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化学课(含知识点)的导入,形式多样:

(1)以故事的形式导入新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许多小故事生动有趣,扣人心弦,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营造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快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以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导入新课。如初中化学学习“分子和原子”知识的`时候,正逢“八月桂花香”这一自然现象,因一般学校绿化时均栽种有桂花树,借助这一自然现象很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

(3)以实验方式导入新课。

(4)借助多媒体技术导入新课。

(5)以回顾旧知,引入新知的形式导入新课,等等。新课导入的方式方法很多,只要符合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服务教学的都可以用于我们的教学实际中。

再次,具有极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化学教学心得体会与工作总结篇二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日新月异。而作为一门关于物质的本质、结构以及转化过程的学科,化学在这个时代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作为化学教师,我深深意识到通过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通过本文分享给其他教师和对化学教育感兴趣的人。

首先,我发现提升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是教学的关键。化学这门学科本身就非常抽象和理论,在学生眼里可能显得枯燥乏味。因此,我常常利用实验和示意图来呈现化学现象和原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问问题,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通过这种互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其次,我意识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性。化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身边的很多事物都与化学有关。因此,我经常设计一些与实际应用相关的实验和任务,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同时,我还鼓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并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另外,我也注意到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会经常进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个性化指导和辅导。如果有学生在某一方面有困难,我会与他们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帮助他们克服难题。同时,我也会经常鼓励学生参加一些竞赛和实践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和化学模拟软件等工具,我能够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化学原理和实验。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和科学数据库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是非常重要的。化学这门学科在不断发展和更新,新的理论和实验方法不断涌现。为了让我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我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因此,我经常参加学术研讨会和教育培训,与其他教师交流分享经验,积极探索创新的化学教学方法。

总而言之,化学教学需要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也需要及时反馈和个性化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持续学习和提升自我。通过这些方法和策略,我们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以此文能够对其他化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