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4 15:46:14 页码:14
2023年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精选9篇)
2023-11-24 15:46:14    小编:XY字客

当工作或学习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回过头来对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提高认识,明确方向,以便进一步做好工作,并把这些用文字表述出来,就叫做总结。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填空:

17=()+768=60+()。

42=()+293=90+()。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又学过了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今天我们要学习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问:限乘68人是什么意思?

(1)想一想:二(1)班、二(2)班都坐这一艘船能坐下吗?

(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看一下有没有超过68人就可以了)。

出示:23+31。

教师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呢?能不能改成我们学过的口算?把31看成哪两个数的和?(31=30+1)这一道题该怎么加?教师逐步引导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想:23+30=5353+1=54。

教师:54小于68,所以二(1)班、二(2)班都坐这一艘船能坐下。

(2)想一想:那如果二(3)班、二(4)班合乘这一艘船能坐下吗?

引导学生思考,该怎样列式?

出示:32+39。

教师引导学生想:怎样计算呢?

想:32+30=6262+9=71。

引导学生小结谁能说说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

提问:还能想出别的算法吗?(鼓励学生用多种思考方法)。

a、先算30+30=60,2+9=11,再算60+11=71,所以32+39=71。

b、先算32+9=41,再算41+30=71,所以32+39=71。

c、也可仿照笔算的方法,从低位算起。即个位上的2加9等于11,写1进1,十位上3加3等于6,再加进上来的1得7,也就是71。

教师:71大于68,所以二(3)班和二(4)班合乘这一艘船坐不下。

2、教学例2。

提问:能不能也改成已经学过的口算呢?把54看成哪两个数的和呢?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2)二(3)班上14个人以后,二(3)班还剩多少人?

那这一道题该怎样计算?让学生以四人小组为一个小组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的结果。

汇报结果:

a、列竖式:32。

-14。

18。

c、把32看作30和2,14看作10和4,2减4不够减,30就退1剩20,退下来的1表示1个十,10加2得12,12减4等于8,20减10等于10,10和8加起来是18。

3、小结:引导学生归纳两位数加减法的口算步骤。

三、巩固练习。

数学书第93页的做一做。

分别指名口算,并说说怎么想的。

四、小结。

1、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小结并出示课题: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文档为doc格式。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了以下几点: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先安排被减数是够减的,再安排被减数不够减的减法。

2、借助学具的直观操作,突出退位减法的难点。让学生操作小棒解决“6减8不够减,怎么办”的问题,借助直观的学具来理解算理,从中发现解决退位减法计算问题的突破口,并总结出计算方法,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再初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的算法,这样的学习更扎实有效。

3、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述计算过程。通过直观图示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再结合对应板书和语言叙述,动画演示,形象揭示“退一作十”的原理和过程,这样他们就能很好的理解并表述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算理。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教学时,在学生充分体验的基础上分组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出的算法比较多样化,老师在这里可以加以鼓励,这样做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开阔学生的眼界。

5、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既安排基础性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体现了层次性、应用性、和开放性,在促进学生灵活掌握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本节课同时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不过这堂课也有很多不理想的地方,一是新授的地方花的.时间短了点,对学生学习的把握和课堂驾驭连接方式不够;二是忽视了结论,在这节课的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总结这节课的重点和方法,我想效果可能会更好;三是课堂内容的安排有效性有点差;四是在处理习题的时候出了点小状况,由于疏忽把一道错题判成对的,后来我又重新做了纠正,在最后是讲解习题的时候应该把讲解的机会留给学生,让他们当小老师来说算理,这样他们所学的知识能加以巩固,毕竟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以上学期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近阶段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知识为基础的,这节课,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口算的方法,基本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会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但是计算速度稍慢,正确率不满意。

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学生必须对基础知识达到很熟练的计算程度。如果20以内进位加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没有学好,那么这节课学习会很困难。这部分知识对学生来说很困难。针对这种情况,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首先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上节课学习的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然后运用情境图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图让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信息提出加法问题,然后让学生解决问题探索计算方法。在这个环节我充分让学生操作小棒理解“满十进位”的.算理。再次感悟到了实践出真知的真理。

40分钟学完这节课,时间较紧凑,20以内加法口诀熟练的,计算就又对又快,如果生疏的要掐手指算的肯定是慢的,要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必须多练习。

教学完这节课,我真正感受到了数学的确是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前后知识点是一条知识链,某一节脱落,直接影响后面内容的学习。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本课的口算内容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前面已学加减法知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又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最直接的基础。教材上呈现给学生的是一幅标明各种儿童玩具价格的情境图,由图中所提供的素材引出例题。在备课时,我感到这幅图设计的购物情境很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得比较紧密,但是,这幅图是静止的,不利于学生和教师操作。所以我在教学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购物的现实情境,并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改进。

我首先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浓。在教学过程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猜测玩具价格,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也使学生从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大大增加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为每组学生准备的人民币有两种:10元的和1元的,总数都是两位数的。只准备以上两种人民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算法时,如遇到困难,就可以把人民币当作学具来摆一摆。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很好地掌握了计算方法。摒弃了原始学具小棒,体会生活数学,达到学以致用。

在学习新知时,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个性,双边活动丰富,全体作用得到有效地发挥,教学气氛好,学生学得主动,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学生获取知识快,掌握牢固。

在课后练习时,我先设计了两组口算练习题,巩固了新知。然后通过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具有比赛性质的“摘苹果”和“夺智慧星”这两个游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并在最后让学生到智慧王国进行了思考题的练习。这样不仅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我觉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

2、教学时还要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我认为,本节课最重要的是教师的引导,只要发挥好辅助作用就好。所以整堂课,我尽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开始,通过书本提供的情景图,让学生先提出问题,备课前我预设了几个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然后,出示,让学生帮助我解决,而不是要求他们解决,提升学生的位置,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然后通过学生间互相讨论,总结出多种计算方法,教师只需要在最后把学生的发现再做整理即可。

教学环节虽然进行的很顺利,教学目的最终也完成了,但是有几个问题还是值得深思。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虽然可以正确的算出结果,可是,当我问到“你是怎么想的”的时候,很多人都不能表达。该如何引导呢,为了节省时间我在课堂上是直接告诉他们计算方法的。事后回想,或许可以通过比如摆小棒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说理,明理。

多媒体教学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视频等手段传递教学信息,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以声情并茂的教学内容刺激学生的感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也使教师的教学过程简单轻松。但要利用得合理,要不就适得其反。

在课堂上,特别使公开课的课堂上,教师往往会避免选择差生回答问题,目的使怕暴露问题。不过,事后回想,如果差生可以在课堂上暴露出问题,然后得到老师的及时纠正,远远比课后教导要有效果。所以,在可堂上,教师不应该回避错误,而应该面对它,及时纠正它,也可以警示其他的学生不要范同样的错误。

不要替孩子说话。让孩子把自己的话语表述完整,由于怕孩子说的慢,总是提醒孩子说,这样会打断孩子的思路,也是对孩子的一种不信任,以后要慢慢的改正。

这节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练习的设计,我会更好的吃透练习的目的,并结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出他们喜欢的小游戏形式,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练习中来,在欢乐中巩固学习的新知识。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六

本节课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说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冰糖葫芦,就是把30和20合起来,用加法计算”,出示30+20=50。

那么20+30像这样的整十数加整十数是怎么算的呢?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会算,但是说理不够。反思了下,我想课堂上可做这样的调整设计。先出示一组1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题进行复习导入。在新授的环节上探索出了三种方法,分别是数的方法、想的方法、数的组成的方法。随进出示一道类似的题型“50+30”,请学生用这三种方法来算这样的题目该怎么算?对学生的新方法进行强化。

对整十数加减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比较几种方法,让学生说说你喜欢哪种方法,大多数学生喜欢想的方法。这时,再结合复习导入时出示的10以内的加减法,把它们全部改成100以内的加减法,让学生进行练习,不仅效果好,而且气氛也很活跃。

课上在练习巩固时,还设计了用游戏的方式来说,如“我说20”、“我说80”合起来是100。避免了计算课的枯燥。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七

这节数学课讲的是小学数学第二册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为了这节课的教学,我备了一天课,又精心设计了课件,想着以一种新鲜的方式来吸引他们的兴趣。但真正去教学是一切并不是和我预想的一样: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20+30=?及50—20=?这两个例题,是让学生由题目列出式子并会计算出得数。我想学生们也许习惯了我在音乐课上与他们有说有笑,所以上我的数学课时一点也不严肃,还跟我开着玩笑。一直到数学式子列出来了他们也没进入状态。在讲解20+30=?时,我提问了几个学生,有个同学竟回了句:“我们都会。”也不回答,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没办法,我有提问了另一个学生,结果更让我火冒三丈,他竟答了句:“我懒得答。”当时差点没压制住自己吼一嗓子,但感觉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想想自己的心态也不是太好,学生们也都没在状态,我决定不再继续往下讲,当然,为了“灭灭”他们的威风,我在黑板上出了几道我“自认为”很难的题给那几位“懒得答”的同学做,看他们的反应及做题的结果我发现他们确实会做,除此之外,我还发现他们都挺像上讲台做题,好像很喜欢表现自己,这些发现为我以后的课积累了些经验,当然一种挫败感也一直笼罩着我。下课跟静远交流时他说学生们确实会做,不教他们也会,她也同意学生爱上讲台答题,这个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想想自己以前曾见过的资料,幼儿园出现了小学化的倾向,很多小学生的知识在幼儿园都学过了所以将这些可是学生往往都不感兴趣,但当我在批改他们作业时发现他们做得并不那么理想,依旧错很多,他们的知识只掌握了点皮毛而没有完全吃透,而这也一直是小学低年级学习的一个“坎儿”。

当然,这堂课的失败跟自己是有很大的联系的,我听了其他老师讲的这节课,再对比自己讲的,发现了很多缺陷:

四、忽视课堂纪律问题,在课的开始自己没对学生乱说话等不好的行为予以纠正,“头儿”没开好,所以整节课的纪律都很差,自己的教学也没要达到预想的结果。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八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预习要求。

预习教材,提出知识重点,自己是通过什么途径理解的,还有哪些疑问。

学法指导。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主张探究式、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人人参与,各抒己见,互相启发,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教学方法。

创设愉悦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课堂训练形式的多样化,重视一题多解,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

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

教具准备。

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教学行为。

学习行为备注。

一、口算练习:

3+2=4+5=8-4=1+2=3+5=6-2=。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完成课本第59页的第8题。

一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教学反思总结篇九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是在1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进一步学习10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属于计算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本课的教学设计大体分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讨论操作,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直观手段,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这样安排,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的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将本课教学目的落到实处,我在教本节课时尤其重视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

“计算”常与“枯燥”、“机械重复”相连,这是由传统数学教学上的缺陷造成的。计算的知识是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原本是十分生动的数学活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使计算教学成为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能够从数量上进行观察和思考的兴趣与习惯,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计算意识。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课程标准认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探究新知”这一过程中,我创设了有意义的问题情境和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脑观察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次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因此,我在设计本课的练习时注意到了这样几点:

a.讲究练习的形式;

b.多进行口头练习;

c.突出难点,讲究实效。

总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