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06 11:27:09
- 小编:琉璃
- 文件格式 DOC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一
在江西省兴国县烈士陵园的第三展厅里,有一座令人震撼的雕塑:一座像竹笋般峭拔的石峰下,一些端着长枪的国民党军畏畏缩缩地往上爬,一位顶天立地的汉子挺立在峰顶,双手高举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往下砸……雕塑下刻着一句铮铮誓词:“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
这是1935年初春发生在兴国灵山芒槌石的真实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江善忠1913年出生在兴国县长岗乡合富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28年冬加入党领导的农民协会,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斗争中,他革命坚决,斗争勇敢,从一位普通农民,迅速成长为一名省级领导干部。他担任过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的裁判部长等职务。苏区时期,裁判部行使相当于现在公安、检察、法院的职权,关系苏区政权的稳固,责任重大。
江善忠担任苏维埃政府裁判部领导期间,对裁判部的除奸肃反工作有很高的保密性要求。他严格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必须遵守裁判部保密纪律,不该知道的事情不问,不该看的文件不看,不该打听的消息不打听;必须做到守口如瓶不泄密,管好文件不泄密,保守党的机密甚至超过爱惜自己的生命。他对党忠诚,立场坚定,除恶肃奸从不留情,为维护苏维埃法律的尊严和苏区的革命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红军主力北上后,江善忠留下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1月初的一天,江善忠率领一批伤病员和党的机密文件在转移途中,不幸与敌人遭遇,为了保护红军伤病员的安全,不让党的机密文件泄露,他独自一人把敌人往芒槌石山顶上引去。
上到山顶的敌人,只捡到烈士留下的一件血衣。衣服上面写着:“死到阴间不反水,保护共产党万万年!”江善忠怀着对党无限忠诚的信念,为掩护红军伤病员,保守党的秘密,纵身跳崖,壮烈牺牲。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回顾过往,我们不能忘记曾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先烈们,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缅怀先烈,致敬英雄,江善忠烈士用生命写下的誓言,仍然熠熠生辉。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将永远跟党走,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奋斗!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二
值建党80周年之际,今年医院组织院、科干部、全体党员和十佳医务工作者分期分匹次外出红色旅游学习。8月3日,我们坐车到广西桂林、湖南韶山进行了红色旅游,一路尽收山河壮丽美景之时。心中以“探寻红色经典—瞻仰伟人故里”韶山为神秘感渴望,6日终于来到了毛泽东主席故乡。每到一处,我无不被每件历史实物及革命先辈英勇事迹所感染;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先烈们浴血奋战,前仆后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是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红色旅游,既感受了祖国美好河山的壮丽多姿,更是对我们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红色旅游点,人生大课堂。我们参观的第一站当然是伟人的故里—韶山。我们一行80余人带着崇敬的心情,随着导游的讲解进入了伟人故里之旅。
韶山---毛主席的故乡,多年来令人神往的地方,这次终于一睹尊容。“惧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此激昂澎湃的文字,道出了毛主席内心那“救国救民,舍我其谁”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带着对伟人的崇敬和怀念,我们依次瞻仰了毛主席怀念堂、毛主席遗物馆、毛主席铜像广场、毛主席故居等。
车。这些物品虽然经过半个世纪的沧桑,岁月褪尽了它原有的色彩,但我们仍体会到一代伟人成长的足迹。
据说韶山的地形是微缩版的中国地图,于是我和几个队友一起徒步上下,“踏遍”中国的每一处,得山水灵秀,心情豁然开朗。心想那时红军的革命激情,也许与这种锻炼有关吧!
置身于伟人故居,回想起伟人的卓越贡献和丰功伟绩,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伟人的气宇非凡与雄才伟略。拜访完伟人的故里,车行在绵延的公路上,我的思绪也绵延不断,我感叹祖国的河山,处处闪耀着革命的光芒,印记着红色的史迹。我领悟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特别是学习活的知识,学习做人的好方法。
旅游中经历的点点滴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山川之美,体会到了革命的艰辛,看到了祖国的壮大和繁荣昌盛。我明白了“读史可以明智”。通过这次红色之旅,再次铭记革命历史,使我受到深刻的党性教育,真切感受到人民当家作主、建立新中国来之不易!同时,更加激励我进一步增强革命斗志,坚定思想信念,只有更加努力地为人民服务,才能不愧对那些为我们创造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先烈!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三
用红色基因为初心“保鲜”“提质”“赋能”
9月16日下午,正在湖南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郴州市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半条被子的故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当年红军在缺吃少穿、生死攸关的时候,还想着老百姓的冷暖,真是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守初心、担使命始终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需要不断汲取精神养分,方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讲好红色故事,在思想淬炼中坚固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历史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念永恒,才能继往开来。要讲好党从弱到强、从成长到壮大的光辉历程,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感人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讲红色故事增进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找准学习目标、汲取精神动力,做到常学常新、铭记历史、锤炼党性,进一步擦亮初心本色、底色,让初心保鲜、使命永恒。
用好红色资源,在涤荡灵魂中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树有根,故其高百尺;连有魂,故其传不衰。”在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这些遍布全国,饱含沧桑的文物旧址,承载着光辉记忆,是初心的“红色课堂”。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染熏陶,走进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警示,走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锤炼党性,把握教育时机,将红色基因注入党员干部血脉,强化情感认同。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感悟革命前辈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感受革命烈士一心为民的铁胆忠心和以身许党许国的崇高品质,不断丰富初心使命的丰富内涵,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传承红色精神,在实践锻炼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党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薪火相传,指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新的历史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面临坎坷曲折,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在新长征路上,要传承红色精神,升华红色精神,把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变成自觉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担当的勇气,找准座标,把握方向,提振精气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畅通两个循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决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四
邹韬奋1921年大学毕业后负责《生活》周刊和《时事新报》副刊编务。确定《生活》周刊的宗旨为“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
1936年11月,国民党政府以“危害民国”罪,逮捕了邹韬奋等七名救国会的领导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出狱后,邹韬奋前往武汉继续参加救国活动。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邹韬奋后来到达东江、苏北抗日根据地。但就在此时,邹韬奋不幸患上了耳癌,只得回上海就医。患病期间,他仍笔耕不辍。
1944年7月24日,邹韬奋离开了他热爱的爱国民主事业,享年50岁。在邹韬奋弥留之际,他口授遗嘱,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1944年10月,《解放日报》发表了中共中央致邹韬奋家属的唁电,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并高度赞誉和评价了他一生从事的伟大事业。毛泽东亲自为他题词:“热爱人民,真诚地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邹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感动人的地方。”
党的百年礼赞,传承红色基因――让我们牢记这些英雄的名字,不忘初心,牢记来时的路。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五
用红色基因为初心“保鲜”“提质”“赋能”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70多年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支撑。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守初心、担使命始终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和终身课题。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需要不断汲取精神养分,方能历久弥坚、历久弥新。
讲好红色故事,在思想淬炼中坚固初心、牢记使命。红色历史是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信念永恒,才能继往开来。要讲好党从弱到强、从成长到壮大的光辉历程,讲好党和人民血肉相连、鱼水相依的感人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讲红色故事增进党员干部学好党史、新中国史的自觉性,主动接受红色传统教育,找准学习目标、汲取精神动力,做到常学常新、铭记历史、锤炼党性,进一步擦亮初心本色、底色,让初心保鲜、使命永恒。
用好红色资源,在涤荡灵魂中滋养初心、引领使命。“树有根,故其高百尺;连有魂,故其传不衰。”在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留下了无数珍贵的革命文物、战斗遗址和纪念场地。这些遍布全国,饱含沧桑的文物旧址,承载着光辉记忆,是初心的“红色课堂”。要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走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感染熏陶,走进廉政教育基地警醒警示,走进理想信念教育基地锤炼党性,把握教育时机,将红色基因注入党员干部血脉,强化情感认同。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铸牢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信仰,感悟革命前辈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感受革命烈士一心为民的铁胆忠心和以身许党许国的崇高品质,不断丰富初心使命的丰富内涵,坚定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传承红色精神,在实践锻炼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国无精神不强,人无精神不立。党在近_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北斗精神、抗疫精神等可歌可泣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不断开拓创新、薪火相传,指引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在经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开创新的历史征程。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前进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面临坎坷曲折,甚至会遇到惊涛骇浪。在新长征路上,要传承红色精神,升华红色精神,把谱写新时代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变成自觉行动,以坚定的信念、担当的勇气,找准座标,把握方向,提振精气神,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畅通两个循环,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践行初心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坚决夺取决战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胜利。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六
我是保密故事的讲述人方xx。今天我要讲述的保密故事是中国无线电波之父、十大红色特工之一的李白烈士的故事。
“久未接到家信,内心实在挂念。男屡次寄回之信,不知收到几何?近来,福体康健否?合家都好么?甚念……”书信里的李白闲话家常,语气温和而体贴。然而,直至牺牲,他的家人才知道,书信背后的李白一直以电波为尖刀,战斗在敌人的“心脏”,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
李白在十五岁时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因为表现优异而被调入红五军团任电台台长兼政委。在长征的漫漫长途中,李白和他的无线电队战友们白天跟着队伍负重前行,晚上收发情报继续工作,在敌人的炮火中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人在电台在”的革命誓言。李白对战友说:“电台是全军团几千人的耳目,是与总部联络的主要工具,我们要视电台重于生命。”
“电台重于生命”,这句话后来不仅成为整支无线电队的响亮口号,更是一支特殊队伍在雪山和草地上表现出来的不朽精神。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国抗战形势,加强对敌占区的秘密工作,党中央派李白到南京、上海等地建立党的秘密电台。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李白以坚强的意志和高超的技术,巧妙地担负起了上海党组织与党中央的秘密电台联络工作,将一份份地下党组织获得的宝贵情报传递给党中央,架起上海与延安之间的“空中桥梁”。
抗战胜利后,李白夫妇回到上海,利用一台仅有7瓦功率的小发报机与党中央电台联系,将国民党各种情报传送到延安和其他解放区。1948年12月30日凌晨,李白正在向西柏坡发送国民党的长江布防情报时被敌人所定位,自知已经无法逃脱的他让妻子裘慧英带着孩子出去躲藏,自己镇定地坚持将情报发完,并销毁了密码,随后被闻风而来的敌人所逮捕。当晚,凶残的敌人连夜对李白进行刑讯,30多个小时内竟使用了36种酷刑。面对高官厚禄诱惑和审讯者的严刑逼供,李白始终坚贞不屈,没有吐露任何党的秘密。
无计可施的国民党政府下达了死命令,判决李白等人“坚不吐实,处以极刑。”临刑前,李白托出狱的同志给裘慧英带去消息,让她在监狱附近的老百姓家的阳台上等候,对着监狱的窗子见上最后一面。李白告诉裘慧英,“今后我回来当然最好,万一不能回来,你们和全国人民一样,能过上自由幸福的生活!”当晚,李白被敌人秘密杀害,年仅39岁。而此时,距上海解放只有20天。
2021年,根据李白烈士的真实事迹改编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开演。“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这是剧中的李白发出的最后一封电报,跨越70余年的时空,地下工作者李白从容赴死的英雄形象感动无数观众,他用短暂却光辉的一生诠释了对信仰的坚守,对革命事业的热忱,留下了一段永不消逝的电波。
“长河无声奔去,唯爱与信念永存。”在革命的历史中,一位又一位的中国共产党保密工作者前赴后继,诠释了何为“电台重于生命,革命何惧生死”,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让我们缅怀革命先辈,让革命的薪火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手中不断传递下去。
致敬人民英雄,传承红色基因,共同筑起国家的保密长城!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七
我是保密故事讲述人韩xx。今天,我要讲述的保密故事是“忠魂大义永不泯,无字天书传机密”
天刚破晓,江西省宜春市慈化镇的小街上就急匆匆地走着一个中年男人。这是1928年立冬以来第一次降霜,地面上一层厚厚的白霜在他的脚下踏得簌簌作响。只见这人个子不高,面若古铜,走在街上并不起眼。但奇怪的是,他有一只眼睛全瞎了。
这个神色匆匆的“独眼”男人就是秘密参加了慈化地区农会组织的地下交通员李光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把革命的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在这一革命大浪潮的推动下,慈化地区的革命工作者也在暗暗酝酿着一件大事,今天有一份重要文件要他送出慈化镇。
就在李光日越来越靠近镇门口时,他发现迎面走来的人都面色慌张。凭着地下工作者敏锐的直觉,他突然感到危险正在步步逼近。果然,他远远看见镇门口有敌人戒备森严,荷枪实弹,盘查过往行人,见瞎子就抓。
焦急当中,李光日回到陈根宝的家,也就是当时宜萍县苏维埃政府的一个地下联络站,与陈根宝进行商议。他们清楚地知道李光日身上这份文件的重要性,它不仅关系许多地下革命者的生命,还关系慈化正在酝酿的“大事”能否成功,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把它送出去。
正当两人一筹莫展之际,陈根宝年迈的父亲把两人叫进了里屋。只见老人躺在床上,似乎病得不轻,他缓慢地抓起李光日和儿子的手,意味深长地说:“儿呀,你们都是办的大事,是跟着毛泽东走的人,我虽然老了,可死也要跟着共产党走!我已经想好了一个办法。”说着,他紧紧地握了握李光日的手,目光中充满坚定。随后,他满含深情地看了看自己的儿子,说道:“过一会儿,你来我屋里,我会告诉你们怎么走出慈化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李光日和陈根宝都不知道老爷子到底想出了什么法子。过了十多分钟,两人实在按捺不住,就推开老爷子的屋门,却看见老爷子安安静静地躺在床上。陈根宝十分纳闷,就上前推老爷子,埋怨道:“爹,这节骨眼儿你怎么还睡着了呢?”话音未落,李光日就发现老爷子不对劲,赶忙上前一试探,顿时大吃一惊。此时,两人才发现老爷子已经咽气,枕头边还放着一封信:“根宝,为父年老体迈,与其残喘苟活于世还不如为革命捐躯,吾已服下祖传的剧毒,此毒一个时辰之内就会使尸骨散发出难闻之味,你们对外就说我身染恶疾,有传染危险,需立刻送出镇外办丧,趁着办丧之际,把李交通员送出镇外,千万不要让革命蒙受损失……”
刹那间,李光日泪流满面,他“扑通”一声跪倒在老爷子床前,哽咽道:“大爷,你放心,我一定会把信件安全送到,我们的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陈根宝强忍着悲痛,立即遵照父亲的遗愿开始布置葬礼。
一支三十多人的送葬队伍从陈根宝家出发,守镇门的敌人把队伍拦截下来后对李光日进行了搜身,但只搜出来了几串纸钱,又因为有恶臭不断从棺木中飘出,怕触霉头,便将他们一行人放了出去。
但让敌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李光日身上搜出的那几串纸钱,其中一串恰恰就是那份绝密文件!这就是李光日苦苦思索出来的“无字天书”:用南瓜汁在纸上写信,干后纸上不留一点痕迹,只要一放入水中,字迹就清晰可见。
就这样,李光日随着送葬队伍顺利出了慈化镇。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更是有一大批像李光日、陈根宝这样默默无闻地保密工作者,他们隐姓埋名,常常一生困苦,却置身险境潜于敌人的心脏,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孤身战斗,不计较个人得失甚至背负骂名,坚定的为党组织输送情报无怨无悔。
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珍贵的印记仍在;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们更应学习先辈们不计较荣辱得失,不沉湎个人私情,无私无畏,忠诚奉献的精神,续写共产党人的政治气节和优秀保密工作者的可贵品质!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八
那是1921年的一天,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显得多么渺小短暂,却发生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后称"红船")上胜利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抗日战争中,他们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地驱逐帝国主义势力出中国;两万五千里长征中,他们,翻雪山,过草地,历经千辛万苦,失去了多少亲朋好友,但是他们不轻言放弃,咬紧牙关终于在会宁会师;解放战争中,他们又雄赳赳气昂昂,百万雄师过大江,建立了新中国。过去,党用他们的鲜血换回来中国的独立,给予了我们和平幸福的生活。
记得我上小学时,每天都要经过一块“三北抗日第一枪”的纪念碑,那时的我并不懂得其背后的真正含义,只是怀着一种好奇心,偶尔会仔细打量一番。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知道了关于这块碑的故事。
那天,老师说要去抗日第一枪纪念碑参观,教室里瞬间喧闹起来,我的心也像小鹿般砰砰地跳着,十分激动。
来到纪念馆,大家细细地打量那被保存在橱柜中的文物。那些文物经过历史的风吹雨打,已经锈迹斑斑了,但是却仍旧熠熠生辉,绽放着属于他的光芒。长矛尖枪依旧令人看了毛骨悚然。
向我们介绍的人是一位已经80多岁的抗日老兵,他精神矍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微笑,他的声音洪亮、绘声绘色的为我们讲述了这碑的来历——为了纪念打响了浙东敌后抗日第一枪。那次斗争为三北敌后根据地的开辟和浦东抗日武装的陆续挺进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那时起,每次再路过那块纪念碑,一种敬佩之情总会油然而生,心中也会更加缅怀那些革命先烈。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一直传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各行各业的楷模像雨后春笋般涌现,前赴后继。如“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等。而在我们慈溪、就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一位红色传承者,他就是钱海军和钱海军服务队。
1999年5月,钱海军开始当社区志愿者,免费帮居民排除电力故障。这一做就是18年。他还自学电磁炉等常用家电维修,只为了更好服务居民。因此"用电有困难,请找钱海军",是居民们常挂嘴边的一句话,也成为钱海军的服务品牌。
钱海军在为一些空巢老人、孤寡老人提供电力维修服务的同时,还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关爱。2008年,他发现了一位年过七旬还要照顾40多岁患有智力障碍的儿子的老人,就把老人当作重点服务对象。此后,他定期帮老人检查家里的电器、线路,陪老人话家常。对于钱海军的付出,老人觉得过意不去,一再感谢他。钱海军却说:"我就是您的儿子,这是我的分内事。为更好地帮助孤困老人,他做了500张名片,利用在社区排查电力隐患、提供维修服务的机会,把名片送到老人们手中。而钱海军所在公司为更好地发挥他的示范带动作用,支持他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组织志愿者开展"千户万灯"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
在慈溪,还有很多像钱海军这样的红色传承者,而在我们中国更是有千千万万的红色传承者,他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不求回报,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那作为高中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永远铭记那些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并且向各行各业优秀的红色传承者学习。因为,就如梁启超曾说的那样“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所以我们应该刻苦学习,掌握知识,学好本领,做一个新时代合格的红色基因传承者,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终生。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九
——来谈谈读书
20__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__周年,祖国经历了无数个年月。那么是什么让中华崛起的呢?有人说是工作、有人说是发展,而周总理却说:“是读书。”没错,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便是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他这种爱学习的精神激励和影响了一代代的中国人。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泽东主席正是通过把读书当成精神食粮,才有了他那伟大的成就。“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也曾说过类似的话。由此可见,读书就好像汽车的轮胎,如果没有了轮胎,汽车就动不了;如果没有书籍,不读书,我们中国、乃至世界也不会前进!
所以,我们一定要弘扬这种红色传统,赓续红色基因,这样才能长大后对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读书是人类成长的必需的“营养品”,我来跟大家讲讲名人读书的故事吧。周恩来小时候,他读书太入迷了,就连别人诬陷他,他都若无其事;上学时,老师问同学为什么要读书,有人说:为以后的生活读书;有人说:为了赚钱读书;还有人说:为了我爸读书。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但周恩来他却义正辞严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后来即使成了总理,还冒着大雨去图书馆借书,并没有让图书管理员送过来,他还说:“为了读书,这点雨不算什么。”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
让我们一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吧!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十
红军,是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的故事一直铭刻在人们的脑海中,其中最让我感动的,那就是——红军长征的故事!
今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名字叫《红军长征》。其中一系列的数字反映出了当年红军的艰辛,有这么一段话:红军长征途中,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路上一共368天,有15个整天用在大决战上,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365华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74华里。路上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5座终年积雪,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了11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
红军在漫漫长征路上即使知道前方有千难万险,也决不退缩,奋不顾身地英勇战斗,直至夺取胜利!他们的目的是什么?他们的目的就是要让那百年战乱的中国得到统一,让中国彻底解放!
我感动红军的坚持不懈,更感动他们那不畏艰险,勇于牺牲的高贵精神。在我的学习生涯中,也遇到过许多困难,碰到过许多挫折,我要牢记红军长征的故事,不断地鞭策自己,让自己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十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助人为乐的美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由古时的“每有急患,先人后己”,到如今的雷锋精神,助人为乐的美德经历了五千年历史的沉淀,道德之花历久弥香。轻开双手,让那沁人心脾的花香,那份温暖,久久停留在人们的心中。
中华民族仗义执言、舍己为人的情怀,如潺潺流水源远流长,雷锋精神代代相传,而你我就是那流水里的一滴滴水,正是这份友谊之爱、帮助之情,河水才能有宛若银河之水的清澈晶莹。
“雷锋”,是一种时代精神,它所承载的不只是一个人的名字,也不只是裹缚在三月里,它是一股超越时间、空间而燃烧的火焰,生生不息。它是新时代里的精神之树。若每个人都能伸出援助之手,施人以滋润,予人以阳光,我们生活的每一寸土地都将结满幸福的果实。正如雷锋说的:“我是广大劳苦大众中的一员,我能帮助他人克服一点困难,是最幸福的了。”
雷锋精神不是虚于表面的夸夸其谈,而是乐善好施的真挚。更可以说它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有呼吸声,有思想,更有行动。在学校里,我们的每一个行动,或是随手捡起校道上乱飞的塑料袋,或是给身边同学的关怀和照顾,都是它所需的氧气和营养。
雷锋精神,是一种行动。它存在于每一个细心的事情中。它虽不同于浴血奋战的英雄壮举,但每一个乐于助人的人都是英雄!当一个人陷入困难时,你是否会伸出援手?当你看到公物倒地时,你是否会将它扶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就让我们将关怀、爱护与奉献,倾注在每一个关爱的眼神中,每一次慷慨的帮助中,每一次的自觉的担当中。
乐于奉献是人格升华的标志,是对雷锋精神的最好诠译。在欣欣向荣的新时代,互助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让我们用行动去传承雷锋精神,让这种精神成为夜空中的璀璨繁星,永远闪耀!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十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激昂的旋律响彻卢沟桥畔,再次将人们的记忆带回那段烽火岁月。
今天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向抗战烈士敬献花篮。“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铭记历史才能守护历史,才能守护和平、开创未来。我们要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用行动继承,用信念诠释,将“抗战精神”镌刻在我们心灵最深处。
铭记抗战历史,勇担时代使命。“前事不忘,后事之师。”75年前,为抵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成千上万的英雄们,在屠刀下就义、在炮火中奋进,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越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最终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要清楚认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极大地鼓舞了中华民族自信。我们牢记这段历史,并非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缅怀英烈,以史为鉴,开创和平未来。“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亘古不变,我们要坚定相信历史昭示的伟大真理,深刻汲取历史警示,涵养精忠报国的鲜明品质,勇担起历史赋予的时代使命。
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基因。“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岁月中,无数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义无反顾地投身抗战,不屈的意志、昂扬的精神、坚强的斗志使得革命英雄形象熠熠生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法宝。”从赵一曼被俘后高唱《红旗歌》从容就义,到赵尚志被捕入狱遭受严刑拷打,始终坚贞不屈,再到凇泸会战中八百壮士誓死不退……他们以生命和鲜血捍卫了民族尊严,铸就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革命先烈永垂不朽,我们要牢记他们的英勇事迹,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光荣使命,时刻以斗志昂扬的姿态面对任何艰难险阻,以爬坡越岭的恒心奋勇向前,不断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成就告慰我们的革命先烈。
坚持党的领导,紧握制胜法宝。“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中国能从悲惨境遇向着光明前途发生转变,就源于有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无论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关头,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总结全国抗战前形势矛盾运动规律及深刻阐述中国抗日战争的性质和特点,还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组织形成各类力量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它是我们革命的制胜法宝,我们要充分汲取抗战精神中的宝贵养分,用力挺起民族脊梁,筑牢政治信仰、形成思想自觉、淬炼过硬本领,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顺应历史潮流,把百年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携手并进、奋勇向前。我们相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抵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十三
摄影师穿梭冰河、冻原,追寻极地的风景;画家穿越山谷、溪流,追寻四季的变化;落叶归根,追寻的是心中那个家。生命恰是如此,聚散离和,奔波迁徙,总归是为了追寻心中的一抹光。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上,那抹光是指引前行的方向,是支撑前行的信念,是鼓动前进的动力,是一个人的支柱与灵魂。
人无魂则不立,一个人不能没有人生的脊梁。而由活生生的中国革命历史凝结而成的红色文化正是我们共产党人灵魂中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是值得用一生去追寻的光。
追寻,是为了时刻铭记。“青山绿水长留身前浩气,苍松翠柏告慰逝后英灵”,许多纪念碑傲然耸立青山环绕之间。每每瞻仰那共产党人用灵魂铸造的不朽丰碑,都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正是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经历过刻骨铭心,我们又怎能不铭记?好了伤疤不能忘了痛,牢记过去的伤痕与苦难,才能不重蹈历史的覆辙。享受着冰冷墓碑换来的阳光与安宁,我们又怎能不思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党员的一种党性修为,更是人性的一大美德。追寻红色记忆,感恩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今天幸福生活的革命英烈,才能珍惜现在,不断成长。那段峥嵘岁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感受、去领悟,去永远铭记。
追寻,是为了永不迷路。时至今日,每次沿着先烈的足迹重走革命征途,也依旧能从路隘、林深、苔滑的景致中体验当年那栖风宿雨、关山阻隔的艰难困苦。参观革命纪念馆,锈迹斑斑的文物沉淀着岁月的痕迹,时代的沧桑感依旧能一下拉近我们和历史的距离。在这样艰苦的岁月中,先辈们正是秉持忠诚、坚守信念,才能迸发出巨大智慧和无穷勇气,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血雨腥风的战争已成为历史,但我们要继续创造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最坚实的基础仍然是永远的忠诚和坚定的信仰。对于每一位共产党员来说,追寻红色足迹,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才能在喧嚣中、在纷杂中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追寻,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今天,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越来越近。但事业发展永无止境,离理想越近,我们越需要不断突破的不竭动力。李大钊、瞿秋白……一个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革命先烈,他们英勇抗争、奋发作为、为民务实的“红色气质”,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进步的精神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最好的教科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追寻红色精神,在与先辈的灵魂交流中继承他们伟岸身躯上强烈的意志、刚正不阿的正气、坚韧不拔的品格、一心为民的情怀,我们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追寻,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虽然硝烟弥漫的年代已经远去,一些革命旧址也早已破旧、坍塌,但沧海桑田不能湮灭先辈开创的红色伟业,不能掩盖先辈璀璨夺目的革命精神。任时光荏苒,那红色故事仍将传唱。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仍要不懈追寻宝贵的革命文化,让红色记忆深深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让红色精神融入民族精神之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凝聚起全民族的奋进力量!让历史照进现实,才能让盛世万古流芳!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篇十四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为传承红色基因,延续红色血脉,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大洋镇勇立潮头,在“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的征途上,锐意改革创新,开展精神革命。
大洋险峻偏僻,交通闭塞,山高林茂,易守难攻。自1930年以来,为抵抗外敌、维护统一,在根本上摆脱“火笼当棉袄、竹篾当灯照,苦叶菜吃到老”的苦难生活,大洋镇百姓纷纷走上革命的道路,进而让大洋成为了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重要地区。在那段红色时光,涌现了不可枚举的英雄人物和革命事迹,激励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牢记使命、奋勇前行。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大洋镇从未停止过步伐。
一、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学习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但是在那段革命时光里,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甚至于生命都朝不保夕。但是条件未成,革命现行,即使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没有军队,百姓自发上阵;没有食物,就以树皮充饥;没有枪支,就以守为攻。长期以来,这种首创精神融入进大洋人的骨血里,也为后来的大洋水库建设打下了根基。
几乎全缙云人都识得大洋有座水库,以防洪为主,兼具发电、灌溉、供水等功能,水质清澈,游鱼可见,水波粼粼,是难得的避暑胜地。但是对于大洋水库的建设史,却鲜少人知道。在如此挺拔的高山,去修一座水库,去建一座防洪堤,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帮助下,几乎是一项难如登天的工程。但是,大洋人做到了。忠于人民的领导、苦干廉洁的干部、淳朴能干的百姓,组建成一支建设队伍,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政下,早出晚归,无人叫苦。没有物资供给,就集思广益、就地取材,捡铁钉、挖石块,掘泥土,再远的村落,积少成多;没有运输工具,就用人力填补,运泥土、挑重担、拉满车,干部带头,民工争先,蜿蜒成一条火龙;没有防冻设备,就用人心共暖,家家户户献棉被,严严实实盖大坝,坚决不影响工程进度。黑白的纪录片上,每个人的笑脸却是那么明亮,这种敢于想、敢于拼、敢于做的首创精神也凝聚成了大洋水库建设中的另一份财富。
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发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在革命中,考验无时无刻不存在。面对生命的压迫,有人选择了奋起;面对叛国的诱惑,有人选择了忠诚;面对无尽的战火,有人选择了坚定。1935年正遇全国革命低潮时期,红军挺进师来到浙西南,在粟裕、刘英率领下,他们坚定信念,以坚忍不拔的拼搏精神,建立浙西南革命根据地,在短短三年里由小变大,将星星之火燎原到整个丽水。时代更替,在高速发展的现下,这一份奋斗精神仍然是“丽水之干”最有力的保障。
自缙云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拉开帷幕,大洋镇的全镇干部及百姓,牢记“大洋水库”精神,用心用情用力去实现这个寄托着库区和全县人民的“世纪之梦”。大洋镇作为“主战场”,一方面苦心谋划、不懈争取、坚守信念,不断推进前期的项目审批环节;另一方面振奋精神、众志成城、分秒必争,全体打好征地移民安置攻坚战。“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改变了大洋交通条件,促进了旅游发展,也增加了农民收入。
三、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就要坚持持续发展、绿色先行的“两山”精神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主席在总结抗战初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胜利的战略。“浙西南”革命作为红色革命的缩影,“咬定青山不放松”,在风雨如磐的岁月,打出了一条浴血奋战之路。革命尚且如此,发展决不能草率。打仗之时,我们见证过红军长征,经历了农村包围城市,坚持“留得青山在”的原则。发展当下,丽水也同样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以可持续发展观,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
大洋镇作为典型的高山乡镇代表,经济发展曾一度受到极大的局限,单一的农作环境、古板的销售渠道、落后的生产设备,都使“乡村振兴”变得遥不可及。但是守卫这一方绿土并不意味着只吃老本,贯彻“两山”理论更不是指不发展。近两年,大洋镇以“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主抓手,以“六边三化三美”“五清”“三改一拆”作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作为落脚点,关注群众身边的“脏乱差”,了解群众的需求,倾听群众的心声,实行“厕所革命”“庭院整治”“六乱整治”“镇貌变脸”等行动,推进全域整治,成功提升了大洋“硬环境”。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在一番洗礼后,大洋镇吸引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开始了项目建设的热潮,并在“高山清凉小镇,云中石韵家园”的理念下,引起在外游子的浓厚乡愁,纷纷返回故土进行创业投资。于是,人闹了,村富了,山美了。
“物不因不生,不革不成,共产党人永远年轻,革命精神须臾不能忽视、不能丢弃、不能丧失。”大洋镇将不断传承“浙西南革命精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掀起“大洋精神”革命的热潮,勇当高质量绿色发展的探路者和模范生,探索出一条属于大洋的康庄大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最新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感想 讲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言稿(优质15篇)
- 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学生 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补助申请书(汇总15篇)
- 最新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方案PPT 景区安全生产工作计划方案(实用17篇)
- 2023年项目年度总结报告PPT(优秀9篇)
- 最新项目年度总结报告(大全19篇)
- 最新中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8篇)
- 2023年项目年度总结报告(汇总10篇)
- 平面设计的工作计划 平面设计工作计划(汇总19篇)
- 2023年新员工的入职自我介绍 新员工入职自我介绍(大全19篇)
- 最新幼儿园培训总结报告 幼儿园培训总结(优秀8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