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流浪地球的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模板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13 08:40:03 页码:9
2023年流浪地球的观后感 流浪地球观后感(模板12篇)
2023-10-13 08:40:03    小编:灵魂曲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观后感文章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一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太阳正在急速老化,一直在膨胀。再过1000年,太阳就会把整个地球吞没了。

为了生存,人类决定要把地球从太阳系移走。于是,就在地球的一侧安上了转向发动机。在移动地球的过程中,人类制造的巨大发送机出现了故障,气温直线下降到了零下八十一度。因为受到木星的引力,地球差一点就要撞上木星了。

为了不让地球与木星相撞,刘培强、刘启、王磊和韩朵朵等人团结一心,通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拯救了地球。

在这部电影中,我非常喜欢里面的两个人物:刘启和刘培强。

刘启最让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他那永不放弃的精神了。每当他遇到困难时,他并不是往后退缩,而是想方设法的去解决它。每一次他做出的选择都是关系到自己的生死,可是他每一次都没有害怕过。我想到我平时写作业时,稍微难一些的题目我就会忍不住想去看答案。看到这里,我想:以后我要学习刘启,学习上要不怕困难,有了困难要迎难而上。

刘培强是一名在空间站工作的航天员,他在地球危难的最后时刻挺身而出,虽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类。他这种对人民对社会的博爱和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

这部电影也给人类提出了警示:作为生存在地球上的人类,我们要好好保护好自己的家园,要讲卫生,不要乱扔垃圾;要节约用水,不要随意浪费;要珍惜地球上的一切资源。不要真的有一天让地球变成一个流浪的孩子。

总之,我学得这虽然是一部科幻电影,但是给了我许多关于现实问题的启示,我觉得是一部非常值得人们去观看的电影。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二

在20xx年年初,我听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这部著名的科幻小说改编成了电影,我心想这一定是中国为数不多且十分好看的科幻片了。

一开始,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就给自己的儿子户口讲述有关木星的知识,也借此说明了当时太阳系的状况和其他背景。我认为这样拍不仅给后文埋下了伏笔还给当时的背景作了介绍,十分巧妙。这种方法应该也能用在作文中,借助故事前的对白从而达到旁白的效果。

中间这部分,在户口的姥爷死了这时,cn1711-11救援队的一名队员为了救户口的姥爷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姥爷的生命,我想这一定说明了整个救援队并非只在乎“火种”的安全,虽说户口不知道,但这已经让观众明白了。

在最后,户口把点燃木星的计划告诉了他的爸爸刘培强,带着一队人开始救援行动,却发现推进器的“波”无法触及木星,刘培强就操控飞船去“撞”木星。这种力量一定是真正的父爱以及军人的品质。

全片最后一句,“地球活了!”我认为意味深长。一是指地球死里逃生逃过一劫。二是与小说中一句著名的活相呼应“太阳死了!”一个是九死一生的激动,一个是无力回天的无奈。

整个影片中,最终让韩朵朵相信“希望”的一定是户口的不屈,刘培强的无私和奉献,这也是影片的精髓吧!

流浪地球观后感400字 今天老爸带我去电影院看了科幻片《流浪地球》。在不久的将来,太阳即将毁灭,太阳系已不适合人类生存,为了寻找新的家园,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这个举动,被称为“流浪地球”。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是:国际空间站的中国航天员刘培强为了让地球能够成功脱离木星的引力,不惜用自己的生命驾驶国际空间站,使空间站中的30万吨燃料引爆木星。刘培强常常对自己的儿子刘启说过一句话:“当你想你爸爸的时候,便遥望木星,倒数三秒就能看见我。我就在那儿。”可当刘启长大后知道了父亲是在骗他,并对父亲的离开不理解,甚至记恨父亲。

刘培强的离开是为了更多人的生存,他为了地球文明的延续而不惜牺牲自己。在刘启的心中,他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偏偏是他的父亲要离开他,别人却享受着父亲最终成功的果实。我觉得,人要有正义感。当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地球将会毁灭,人类再无挽回的机会时,必须要有人站出来,他不是在逞能,他是在为了大局的利益上而不惜牺牲家庭,他具有顾大局,舍小家的精神。这才算是一个有着正义感的英雄。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三

我看完《流浪地球》这部电影。里面最让我刮目相看的是小男孩的爸爸和爷爷。就因为爸爸和爷爷。让我感触很深。

小男孩的爸爸是一名宇航员。只要地球上有危险。小男孩的爸爸就会与自己的同事挺身而出去拯救地球。有一次地球遇到了很大的危险。木星要和地球相撞了。就在危难时刻。小男孩提出了用火把木星点燃的方法。爸爸觉得儿子的方法非常不错。可是把木星点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而且有失去生命的危险。后来。小男孩的爸爸牺牲了。

小男孩的爷爷。是因为为了保护小男孩和小男孩的.妹妹。在峡谷开车时。来了地震。山上的落石压死了小男孩的爷爷。就这样又牺牲了一位英雄。

就因为这牺牲。让我感受到了英雄们的力量。他们为了拯救世界。拯救自己的孩子。宁愿牺牲自己。付出生命的代价。

英雄是伟大的。可是有一位小孩子也让我很钦佩。一位8岁的小女孩。为了救自己得了很严重的病的妈妈。在没有打麻药的情况下就去手术室让医生把自己的骨髓移植到妈妈身上。她差一点也失去了生命。

原来。这奉献精神可以战胜一切的困难。就因为这奉献才有我们这美好的世界。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四

昨晚在看电影之前纠结着是自律地学习,还是放松一下?放松的愿望占了上风,我舒服地坐沙发里,和家人一起看了《流浪地球》。

起初是我期盼想看的电影,因为看了朋友圈里的评价。看的过程中我也承认这是中国科幻电影的进步,特效不错,内容也因为刘慈欣的想象力而可圈可点。可是我从开头第一幕画面就开始出现了《星际旅行》的对比。

对比是不由自主的,都是“托孤”于老人,《星际旅行》里是老爷,这里也是老爷;父亲的缺席,都是不得已的身兼重任: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离开的时间都是数年,孩子在对父亲的思念和被抛弃的愤怒中长大;最后父亲总是因为亲人(孩子)在地球,拒绝抛弃地球或地球上的人类,不顾一切的要“回来”,救孩子,也拯救地球上绝望中寻求希望的,处境绝望的人类。

最后,都是因为父亲的义无反顾的支持,孩子成功地寻求到了解决办法,在最后一刻地球和人类找到了新的希望。

最终,人类不是撤离地球,就是强迫地球拜托太阳引力,去流浪,寻找新的希望。

我为中国电影的进步而骄傲欣慰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星际旅行》更吸引我一些。尤其是电影的结尾,出人意料地完成了一个完美的loop: 回到童年,回到当初父亲离开前的场景,寻求灵感,解决眼前问题。这一点上《流浪地球》也如出一辙,只是个人觉得平行宇宙与时间虫洞慨念让过去与现在的重叠,似乎更比炸木星及利用木星的冲击波解决地球危机更令人信服,更令人赞叹。

且不去探究这么多相似,是不是有抄袭之嫌,但之说电影的震撼了力,个人感觉《星际旅行》略胜。这些都是主观的感受,每个人都见仁见智。也许我喜欢那个聪明倔强的小女孩儿和长大后美丽倔强的女科学家多过那个叛逆勇敢的少年。也许是因为那个父亲对儿女学习的教育方式让我非常认同:他不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母。他清楚教育的终极意义是什么,不是学习成绩,不是讨好老师。老师要见家长,分别批评了他的两个孩子,他非常清晰的指出学校的责任,捍卫自己的孩子。无论是成绩不好的儿子,还是在学校给老师惹来麻烦的女儿,他都表现出来理性,爱的智慧和宽容。

他告诉儿子他将成为一个好农民,他告诉女儿她需要放假几天休息一下。我当时反省的是,中国事家长会有多么截然不同的反应,我们绝做不到那么cool。

人类担忧着未来,忧患意识成为电影中一个流行的主体。从《终结者》到今天的《流浪地球》,地球一直处于危险中,地球上的人们将陷入难以自救的绝境。电影中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这一点儿,然而人们依然故我地行事。保护地球,珍惜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因为目前所知,她是唯一的。

有时间行动的时候,我们选择了漠视和不作为,没有时间行动时,就只能在懊悔中面对危机。

在非洲洗澡时,水非常的小,朋友解释非洲缺水,所以连洗衣机都没有,因为太废水。朋友来自澳大利亚,一个三十几岁的大男人,自己的衣服都是放在桶里手洗。他提醒我,洗头发的时候记得关上水,在澳大利亚,因为缺水问题严重,人们被要求洗澡时间总共不得超过三分钟。

回到加拿大后,我很少记得在洗头时关掉水,我总是十几分钟一直冲着充足的热水把澡洗完。我只在非洲时,非常有节水意识。露营时,刷牙水是我们从塑料桶里放出来的,十几个人,大家都很节约,尽可能少的水刷牙洗脸。这大概是我一生中最节约用水的时候。早上喝的茶,咖啡里,都有药品的味道。每一个水桶里都像调配农药那样按比例放好了药片,否则那个水就不能喝。可是有药片味的水真是难喝,如果不是茶或咖啡的掩盖,白水根本难以下咽。

在那么缺水的地方,浪费水是一种罪恶。可是回到加拿大的,我丝毫也没有罪恶感了。我们住的是同一个星球,水危机发生在地球上的不同角落,可是因为我眼前的城市和国家不缺水,所以我没有任何罪恶感。我知道这个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中,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加拿大水资源丰富而随意浪费。水是免费的,在这个相对富裕的发达国家,可是在非洲贫穷的人们却要花钱买水。

世界是多么不公平。世界上有足够的粮食,理论上,供全球人口食用,可是一边是上百万吨的浪费,一边是大量饱尝饥饿的面孔。

世界从来不公平。地球自转和公转着,在日夜交替中,每个人的黑夜和白天从来不是一样长的。有一天,地球的危机,将是整个人类的危机,也许在那种危机面前,一切不平等都会消失,如同活着时的不平等,最终将被死亡夷平。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五

在读过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后,我就被深深吸引了进去,他通过平凡的方式写出了不平凡的科幻。

《流浪地球》以丰富的想象贯穿全文,20年前,地球驶出了冥王星轨道,驶出了太阳系,在寒冷的外太空继续着它孤独的逃亡生涯。读到这里,让我不禁佩服起作者,佩服起他对宇宙的认知,他真是把科幻描绘的像真的一样。

人就要有丰富的想象,想象是成功的一半,只有美好的遐想是不行的,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得以实现,才能够驶向成功的彼岸。也许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难免有崎岖的坎坷,但只要有打不垮的信念,希望之光就会驱散绝望之云!

这本书的作者简直把科幻写的神乎其神,他把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宇宙紧紧相接在一起,表面上看起来不足为奇,可慢慢品尝看,才能尝出真正的味道。

读完这本书的时候,就感觉科幻原来由许多不同形式,也让我对科幻读物燃起了兴趣。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六

这是一部科幻片。但其中的情节令人感动,十分精彩,这就是著名的中国第一部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今年寒假,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电影院,欣赏了这部“巨作”。

故事是这样的,太阳即将毁灭,人类在地球表面儿建造出巨大的推进器,寻找新家园。然而,宇宙之路危机四伏,为了拯救地球,为了人类能在漫长的2500年后抵达新家园,流浪地球时代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展开了争分夺秒的生死战。

在这部电影中,我见到了钢铁意志的韩朵朵,见到了坚韧不拔的刘启,见到了英勇无比的王磊,但我最欣赏的却是那个英勇献身的刘培。

刘培强,在电影中也就出现了20多分钟,顶多是一个配角。可他却在我心中留下了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象。

他是一个中国的太空飞行员,身上有着许多我们要学习的品质,我喜欢其中的两个故事,其中有一个情节,没有讲到,就是刘启的妈妈病了,他认为已经无药可救了,便让刘启和韩子昂去了地下城,不再花钱医治刘启的妈妈。虽然这样做不太好,但我认为刘培强能在关键时刻分清局势,该如何去面对并作出判断,还是能值得我学习的。另外一个情节就是他开着飞船撞上了火柱引爆木星。我还记着他说的一句话:“没有人类的文明就不叫文明”。我想,正是因为这样,刘培强才会不顾一切地撞上火柱,英勇献身,刘培强才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一个人的生命换来了全球35亿的人的性命。这种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去传承,去发扬光大。

《流浪地球》,这一部电影给了我许多知识和无限的遐想。我还想再一次看这部电影。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七

希望是什么?希望是人心中最真切的幻想,希望像钻石一样珍贵。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封在蛹里的蚕蛾,因为对自由的希望,才能破蛹而出,拥抱天空,翩翩起舞;埋在土里的种子,因为对光明的希望,才能破土而生,拥抱阳光,生长发芽;藏在云里的太阳,因为对万物的希望,才能穿过云层,拥抱大地,晴空万里;陷在绝境里的人们,因为对未来的希望,才能走出绝境,拥抱明天,和谐美好;面临着地球毁灭的中国171—11救援小分队,因为对地球的希望,才使地球脱离毁灭的危险。

《流浪地球》讲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太阳将急速衰老膨胀,地球面临被吞没的灭顶之灾。为拯救地球,人类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万座行星发动机,以逃离太阳系寻找新的家园,地球和人类就此踏上预计长达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可是这一计划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在地球快要经过木星时因为木星的引力过大,地球所有的行星发动机停止运行,地球多处地下城发生地震。这是空间站没有预料到的事,但经过救援队的舍死拼命,停止的行星发动机最后都恢复了正常。但这并没有改变什么,最终空间站发布了最后的全球通迅:地球还有7天将与木星碰撞,剩下的日子,回家吧,抱抱家人。

当全球都放弃时,刘启想到了他的父亲。早在十七年前刘启的父亲就去了空间站,他曾告诉刘启木星上大部分都是氢气,这使刘启想到可以点燃木星,而李一一立即想到了办法,他们开始了行动。在刘启爸爸和韩朵朵的帮助下,他们聚集了所有救援队一起行动,可是这火的最大可达高度仍不能点燃木星。这时刘启的父亲把空间站的燃料和自己的性命一同搭入这行动中。任务成功了,地球得救了,流浪地球计划继续施行。

其实刘启的这个想法早在7小时前就有人想到了,但这成功几率很小,几乎为0,但就是这最后的希望,使地球得救了!

希望,希望是我们回家的唯一方向!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八

大火的电影上映快一个月了才看,有点晚。浏览网络上的各种评论,以肯定的为主,印象最深的一种说法是讲“中国首部真正的科幻电影”,观影后我也认同这个说法!

从制作来看,《流浪地球》和国外的大片已经没有太大的区别,整部片观感流畅,没有往常的生硬和明显的卡顿。这是国产电影的一次进步,也是一次革命。

从情节发展来看,《流浪地球》的情节设计比较巧妙,在人类面临生死存亡时,中国英雄同国际精英们一起拯救世界,这隐含的爱国情节,看了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从题材的选择来看,《流浪地球》以星际穿越拯救地球为题,往常这样的科幻题材只能在美国大片中才能看到,《流浪地球》打破这个垄断,为国产电影的制作寻找到了新方向。

从情感发展来看,《流浪地球》是亲情为主的戏路,这比较具有中国特色,这点上如果再有一条爱情线,电影就更具观赏性和感染力。

谈完《流浪地球》好的'方面,谈谈个人的疑惑,刘启和刘培强这条亲情线,从个人角度讲,如果我是刘启对父亲应该更多的是崇拜和想念,但影片中表现出的更多是埋怨和不理解。哪怕最后这层感情因为刘培强的舍身大义而反转,感情上很难理解和认同。

影片总体评价是非常高的也值得肯定,观众用实际行动表明了立场。吴京的《战狼2》和《流浪地球》掀起了中国电影创作模式改革的新篇章。

网络上有个有趣的说法,讲整个娱乐圈都不敢为吴京和《流浪地球》发声道贺,因为《流浪地球》犯了大忌,不按套路出牌。

以往的电影都靠流量明星。不管啥剧情只要有流量明星出演或明星扎堆出演就能保障票房,但随着烂片泛滥,观众审美疲劳,渐渐不买账了。

吴京的电影把精力和经费都倾注在电影的情节和拍摄上,倾注在电影的质量上,赢得市场,赢得口碑,这次转变来的有点晚,这次转变是必然,吴京抓住了机会,作为观众要感谢他,相信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好的电影,相信商人的嗅觉永远是最明锐的,期待未来中国电影的蓬勃发展!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九

昨天把流浪地球看完了,也不知道为何票房如此高。这不就是个灾难片吗,也可以算科幻,大年初一上映,大过年的看灾难,个人觉得不好。

不过这个题材构思,我觉得挺好,地球资源肯定越来越少,流浪地球,这或许也是种可能。

在影片中,主要讲述把地球运转到很远相对较安全的地方,吴京饰演的人物,他的孩子想离开地下城,从而遇到各种事情,汽车被征用,他姥爷去世,任务失败,木星和地球要想撞,自己和朋友开启任务,保卫地球家园。

可能是我觉得这类电影不符合自己,所以才觉得一般。

还有就是有2点我看不懂:

1点燃木星,引爆木星,让爆炸的冲击力来推动地球改变方便,影片中明明说了,7小时前以色列专科提出了这个方法,只不过成功率非常之低,可实际呢,成功了。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十

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确实是一种奢求。

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在春节档中,票房稳居第一,带着对刘慈欣科幻小说的信任与欣赏,我对流浪地球的期望值特别高。

结果,它给我带来的震撼远远超过了我的期望,它充分展现了人类智慧的力量,感情的伟大。在庞大的宇宙系中,渺小的人类用他们渺小的力量创造希望,守护地球。

机器人那么强大,那么理智,为什么统治不了世界?他们可以在最快的时间给你最佳的解决方案,就像柯洁和阿尔法狗的对决一样,接近围棋上帝的阿尔法狗太出色啦。人类最顶尖的围棋选手面对人工智能,也一样不堪一击。

但是人类拥有机器永远无法代替的东西——爱。“爱”包括了太多,人类可以为了爱,抛下一切,而机器不会,他们没有感情,他们终究不是人类。

《流浪地球》中,在灾难前,或者说是事关人类存亡的大灾难前,机器人莫斯(,moss)选择了生存;人类,选择了希望。

王磊上校身上背负着的希望,是他死去亲人的希望,他的任务就是让火种安全到达杭州,不惜一切代价,包括队友的生命,自己的生命,所以他做了队友周倩、刘启、韩朵朵眼中的恶人,也正是这不一般的恶和坚持,成就了最后翻倍的希望。

刘启的希望一直都很简单,他想让妹妹韩朵朵有更好的生活,想让他的姥爷安心离开这个世界,想带他的家人回家。他希望达成的最后一个台阶就是让地球不被毁灭,他身体里那份饱满的爱,可以为了希望,全部牺牲。

韩朵朵从一个不理解“希望是什么”的不良少女,到最后的用希望呼吁起人类希望的英雄少女,她经历了爷爷的牺牲,哥哥的坚强,同伴的努力。她看着,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对希望的理解,通过电波信号传输到每个人脑海中。

刘培强中校选择将伏特加扔向火花,拒绝所谓的理性,拒绝像机器一样思考,带着30万吨燃料奔向木星。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他的耳边,是17年未见面的儿子的呼唤;他的前方,是有去无回的木星。

“你就数,一、二、三,抬头,就能看到爸爸了,这次,你一定能看到我。”刘培强中校带着他对妻子的愧疚,对刘启的思恋,对老马与他的友谊,点燃木星,点燃35亿人类的希望,换来了地球脱离木星引力的成功。

整部影片中,你看不到超级英雄,孤身一人去闯虫洞,也不是复仇者联盟里,寥寥几人就可以拯救世界。人类的全部救赎,希望,分给了每个人,只有全部人类一起才可以拯救世界,拯救这个被联合国抛弃的35亿人类。与其说是人类共同体散发出的团结一致的强大魅力感动了观影人,不如说是观影人因为这部电影,唤起了内心的那一刻英雄心。

无论最后,命运将我们或者地球变得怎样,我们都选择相信希望!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十一

周末去看了一部”特火”的电影《流浪地球》。

从电影院出来非常感慨,之前看《流浪地球》的预告,以为是个“太空战狼”,想不到超出预期。影片中的特效很美,场景的大片设计感很强。但最最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终于有自己科幻电影的大制作了!

电影是以“带着地球逃跑”这样一个设定展开,想象力脑洞大开。因为太阳即将急速膨胀,吞噬地球,人类要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渺小的人类在地球上建立无数个巨大发动机,要推动地球流浪到4.3亿光年距离外的星系,建立新的家园。

作为一个文科生,对”流浪计划”中的大数字,例如4.3亿光年,2500年的时间,100代人的努力,150亿吨的推力,地球上35亿的人口等等充满了绝望感。同时“流浪计划”刚开始就要杀死一半的地球人,那地球人要如何选择取舍?之后的社会会沉浸在什么状态?这些问题又紧紧地抓住了我的心。可惜导演注重猎奇和救援,把这一咕噜给掐了,呵呵。

伴随着绝望,影片依然呈现了充满希望的一面:故事的主线是刘培强和儿子刘启的感情矛盾,但他们在绝境中彼此关爱;指挥官王磊看似冷酷无情,但在整个救援当中,紧紧守护着团队的每一个人;在地木即将相撞的时刻,仍有地球人听见了朵朵的召唤,调转逃离的车头为生存做最后的一搏。没有地球,家就无从附着,大难临头人类彼此的团结,就是彼此的守候。如此行动皆因守护人类共同的家园!

当影片中地球流浪太空期间破败的地面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各种地标建筑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对家园的依赖和渴望令我深深感怀。

影片较弱的地方是叙事。个人觉得刘培强在后半部分的戏里略显单薄,与儿子刘启的矛盾缺乏铺垫,导致结尾的感情戏有点不够给力。还有就是最后”宇宙星球分析员”出场突兀,导致最后一些桥段让人有些分不清是谁。

记得曾经看过一部写末日科幻的电影《诺亚方舟》,在人类逃难,方舟舱门关闭的最后时刻,父亲有票却没有时间进入方舟,他竭尽全力把儿子抛进船舱,自己却掉进滔滔大海,因为细节铺垫丰满,场面感人肺腑,动人心魄。而《流浪地球》里恰恰缺少这样细腻的感情烘托,即使父亲刘培强驾飞船引爆木星,也没有留下这种惊心动魄的感受,觉得有些遗憾。

尽管如此,《流浪地球》毕竟是国产科幻大片的第一次。它告诉我们:“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的东西”,无论最终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选择在绝望中抱团,在希望中勇敢。

流浪地球的观后感篇十二

前几天看了电影《流浪地球》,场面恢弘,剧情引人入胜,特效媲美好莱坞。之前关注过这部电影,但某些原因一直未看,随着该片的热度上升和口碑发酵,吸引我走进影院,看完确实印象深刻。

故事改编于刘慈欣的同名小说,地球因为太阳的持续膨胀危在旦夕,这促使人类倾其所有建造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走向流浪之旅。靠近木星时,地球意外被木星强大引力吸附即将碰撞,最终一群人智勇团结,化险为夷,拯救了地球。

剧情主线从一个家庭展开,父亲刘培强告别儿子刘启和岳父韩子昂,去空间站做领航员,这也换取了家人免抽签住进地下城的机会。十七年后,刘培强期满准备回家团聚,而此时长大的刘启因为母亲的离世对父亲误解和怀恨,在父亲回家之前带着妹妹韩朵朵从地下城逃到地面,并偷开走姥爷的救援车。此刻因木星引力原因,行星发动机停转,刘启开的救援车被救援队征用运送火石。救援过程中大家从对立到和解,再到并肩救援,最后大家依靠刘启的闪念拯救了地球。

影片有燃点有泪点,一些场景令我震撼和触动。一万座行星发动机推动地球前进的壮观;深达5公里的地下城;重工业机械的挖矿场面;救援过程的惊心动魄。北京上海被冰封后的荒凉沉寂;姥爷韩子昂穿过家乡上海发出的感慨;韩朵朵的希望发言,唤醒了大家的掉头驰援;韩朵朵坠落后,哥哥刘启义无反顾的跳下施救的兄妹情;最后一刻父亲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的悲壮。

影片想要表达的一个主题是希望和团结。人类在宇宙面前渺小、无奈,但希望给了人类智慧和胆量去实施这宏伟计划。妹妹之前对希望不屑,到后来相信希望,并最后带给大家希望。救援过程中,大家选择相信希望、团结合作,最终成功脱险。

影片也有一些不足,部分剧情转换比较突然,人物变化的铺垫和交待不足,部分演员的演技有点生硬。还有救援过程中,一些设定的巧合和刻意。但这些都可以忽略,不影响观影体验。

影片背后拍摄也是波折不断,资金,经验,技术实现,但这些难关都被导演团队一一攻克,最终为我们呈现了这部硬核科幻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