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是对所阅读的书籍内容进行记录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写总结要注重实践和反思,通过实践和反思的结合,才能写出更加有深度和内涵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一
浅谈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及其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关键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摘要: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实事求是,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对于这个名词,我们都不陌生,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化成果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实事求是始终贯穿中整个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重大胜利,中国建设之所以取得辉煌,“实事求是”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贯穿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整个过程中,从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科学发展观,实事求是的地位都是不可替代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当代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实事求是更是成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对于当代中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细看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奋斗历史,“实事求是”一直发挥着重要指导性的作用,并在不同时期有着自身的发展和新的理解,这主要是在以下四个阶段: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早倡导者。毛泽东在1929年6月14日写给林彪的信中,首次使用了“思想路线”一词。在1930年5月的《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概念。1937年7、8月间撰写的哲学著作《实践论》和《矛盾论》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使用了“实事求是”的概念,提倡“共产党员要做实事求是的模范”,并提出了要“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命题。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概念作了科学解释,把实事求是提高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态度和党性原则的高度,中共七大把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确立为全党的思想路线。
在以毛泽东为首领导的新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实事求是可理解为“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为我们所熟知的实事求是的例子,就是首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路线了,随着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的建立,我们跳出了照搬苏联经验的藩篱,放弃了苏联城市包围农村的革命路线,并从这个创新的革命路线中看到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在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也有许多因注重实事求是的例子为我们所津津乐道。如1930年为打破敌人的围剿提出“诱敌深入”的方针,1937年对挺进敌后的八路军提出“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的方针,1946年提出“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的方针等等,就是毛泽东根据不同情况创造性地指导战争的具体体现。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尽管当时我们有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先进经验借鉴,以及历史上众多战略经验借鉴,但毛泽东并没有全盘照抄,而是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而不断创新理论,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路线和发展路线,使中国不仅取得了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新中国,而且是中国顺利的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些都中分证明了注重实事求是,反对本本主义对于中国的革命感和发展起着多大的作用。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恢复。
然而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的偏离了。还有相继发生的大跃进,虽然都有予以纠正,但都没有真正的解决,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就在社会生活百废待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关键时刻,我们人民的思想却还处在讲话或半僵化的状态,还固守着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于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行做了讲话,他说:“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也正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将其明确表述为“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在邓小平所领导的改革开放时期,实事求是又有了新的发展,我把它概括为“实践出真知”。在这个时期,邓小平还对“本本主义”做过进一步的阐释“一个当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他就不能前进他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而他所引导的关于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改革开放,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等等,无一不是讲究实事求是的最好例子,但这时候我们能发现,这这时期的“实事求是”更多的是注重“实践”强调“实践出真知”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句经典的话语“摸着石头过河”。是的,在这个时期,中央领导人更加清楚苏联的国情毕竟与中国不同,如果照搬苏联经验,思想僵化,中国的发展之路必将堪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家庭量产承包制的实行,听到的是市场与计划不是划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标准,一个个创新的理论和政策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内涵,也正由于这一个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与理论,30年的腾飞使得中国变成一只雄鹰!
(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当代的发展。
进入21世纪,江泽民对新形势下坚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提出新的要求。他提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与时俱进,要通过理论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对于这个时期,我认为对于“实事求是”,我们更注重的是“创新与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他更明确提出:坚持大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面对9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江泽民在天津视察一处农贸市场时说“要保持价格稳定,我们就必须非常重视农业这一块。”并制定了一系列紧缩措施,开始实施严格的信贷和固定资产投资限制。江泽民一系列与时俱进的政策使得中国能在国际局势与中国经济动荡不安的90年代安然度过,同时,“中国制造”过渡到“中国创造”的理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建立在实事求是之上的创新精神使得中国的经济更加辉煌!
在胡锦涛领导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对于实事求是的理解,我认为这时期更注重的是“求真务实”。2004年,胡锦涛在一次讲话中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胡锦涛提出,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社会的浮夸之风越演越烈,那些频现的豪华楼堂场馆,重复建设、华而不实的政绩形象工程,那屡禁不止的公款消费、公务旅游、出国考察,那些官商勾结、以权谋私,那些无视公共安全引起公共愤怒的“三聚氰胺”们,那些难脱管理责任的矿难、火灾……都告诉我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对于纠正这些不歪之风是多么重要!
如今,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我们坚持和更好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实事求是与大学生人生发展。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明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明白实事求是对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怎样做到实事求是是我们应当重点学习的内容,只要学好了这些理论知识,它便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所以我们应当根据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好人生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不懈努力。
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主攻专业,针对自己的专业,我们应该深刻理解自己需要掌握好哪些方面的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毕业生,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分析选择确定自己以后的就业方向,在学校事情的分析处理中怎样做出更正确的决定,这些都需要我们实事求是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的热门话题就业问题上,尤其应该注意坚持实事求是看问题。如今,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都得到社会人员的广泛关注,关于读书无用论也越来越猖獗。我觉得如果我们能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而不是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话,这些问题也不会如此严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原因不是不能就业,而是他们自己不愿就业,毕业后难免希望有一番大作为,然而我们毕竟年轻,经验不足,在没有办法得到让自己满意的工作时,有些大学生相信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些都是不注重实际,没有看清现实造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在就业上,就要权衡自身实力和社会状况,实事求是,寻找就业出路,觉得有发展前途就不妨去尝试,不要为旧的思路所禁锢,不妨另辟蹊径。我们面对着残酷的社会现实,只有拓宽思路,放开视野才能抓住更多成功机会。
实践证明,大到国家建设,小到个人的事业,要想取得成功,实事求是都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法宝。可以说,它是一种素质,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需要年轻的大学生自觉地培养。大学生要成才,实事求是,根据各自的特点去扬长避短、对症下药,选择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用“事实求是”为标准来约束与纠正自己的行为举止,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都要清清楚楚。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学习上、生活上、道德上,事事求真、与时俱进,同时,要在明确自身的前提下,为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目标和追求,做好职业规划,并为了这个目标理想努力学习各种知识和能力。
纵观历史,我看到了“实事求是”在中国的发展和影响,我难以想象,没有这个重要思想理论的指导,中国的革命与发展之路会是怎样的坎坷,同时,我们也看到“实事求是”这个思想理论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发展,这本身就是符合这个思想所产生的,我们期待,实事求是的思想理论能在中国的发展继续发乎它的领导作用,我们也相信,只要我们遵循这个思想理论,中国一定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在毛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著。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邓小平文选》。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二
论文摘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中共党史教学中必须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确立起其应有的指导地位。在中共党史教学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层面来体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并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真正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学生头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共十六大的历史性贡献。目前在全国范围兴起了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热潮,这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教育运动,必将全面推动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对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共党史是高校重要的课程,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提高高校学生政治理论素质方面,一直起着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作用。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教学的关系如何呢?中共党史教学又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呢?这是十分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值得高校党史教学的教师进行深人的研究和探讨。
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中共党史教学中第一个要解决的课题。
中共党史教学界己经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中共党史教学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这是中共党史教学思想的一大进步。但是,对“指导”的含义进行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多数党史教师所理解的“指导”,其含义是在中共党史教学中联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实,这样的理解是十分肤浅的。依据笔者的看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中共党史教学,就是要以“三个代表”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中共党史教学中的重大问题,贯彻“三个代表”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简言之,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党史教学中的指导地位。换言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什么是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呢?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自然应该成为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在中国,包括中共党史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不成问题的。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研究人文社会科学,最根本的是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中共党史教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形成的好传统。一种新的思想、理论、学说被概括出来以后,能不能成为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关键看其是不是反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所以成为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其反映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一样,准确地反映了唯物史观的核心内容,只是新近被概括出来二、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结构,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是其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的变动又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社会意识的人类文化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文化可以引导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能推动历史的前进。“三个代表”所概括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方面的内容,正是概括和反映了唯物史观的本质内容,因此能够并且应该作为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括和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是中共历史经验的理论升华,自然可以而且应该成为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其理论渊源而言是唯物史观,同时又有历史事实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总结和升华,反映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历史,如果没有对中共党史的理论概括,就不可能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换言之,中共党史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供了历史渊源和事实基础。正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之间这种因缘关系,作为讲解中共历史的中共党史教学,当然也就离不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了二“三个代表”所概括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方面的内容,本质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主要内容,即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最广泛地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努力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然是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概括和提炼出来的,其所反映的内容当然就应该回到党的历史之中,其所表现的立场、观念、方法也就现实地要求来指导中共党史教学和研究工作。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指导思想,不仅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而且为中国共产党历史经验的新概括、新总结提供理论指导,因而成为中共党史教学的指导思想也是理所当然的。中共党史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尤其需要根据中共的历史实际和当代时代特点的要求,对中共党史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新的概括、新的总结、新的分析,这就需要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方面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重新评价党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另一方面对党的历史进行科学的解析,向学生传达党的历史的最新信息,使党史教学工作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扎扎实实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在中共党史教学中要体现和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中共党史教学中第二个要解决的课题。
如前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概括和抽象出来的,因此,“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反映的内容与中共党史中的重要内容具有同一性,在中共党史教学中体现和反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就是理所当然的。问题是,在中共党史教学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哪些主要内容,从而使党史教学更好地体现党史发展的规律,使党史更好地突出中国的特色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经验。依据笔者的看法,在中共党史教学中体现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反映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问题。中国共产党是现代化政党,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中共党史教学要论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怎样符合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怎样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而努力奋斗的。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过去的中共党史教学在体现生产力发展要求方面做得很不够,政治斗争、路线斗争讲得过多,对旧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新中国建立后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交代不移,这就很难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所做出的贡献:任何社会的发展最根本的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行革命战争、土地革命和土地改革,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打破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根据地的建设,同样是为了直接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建国以后,中国共产党用主要精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同时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解除生产力发展的束缚,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作了艰苦的工作。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奋斗历程中,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中共党史教学中需要进行论证和说明的。体现生产力的主线、用生产力的标准来评价中国共产党的一切活动,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二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问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活动不仅体现在艰苦卓绝的政治斗争,而且也体现在破除旧文化、建设新文化的文化斗争中。过去的中共党史教学反映中共在文化建设上建树的内容实在是太少,只是在讲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时涉及到中共的文化政策。事实上,早期共产党人引进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封建文化上就很有建树,不仅扫除了新文化引进的障碍,而且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开展文化活动、团结文化进步人士,扩大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影响力。中国共产党深人农村后,在广阔的范围从事文化普及工作、发展民族的优秀文化,取得的成绩特别显著。此后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建设事业有序地开展起来,在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方面,成绩卓著,新民主主义文化繁荣起来。建国以后,中共移风易俗、批判唯心史观,坚持文化的普及与提高,在文化建设上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极大地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当然,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发展中也犯过“左”,倾错误,最为典型的是““””。从总体来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发展者,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现代西方进步文化的主动吸收者,中国现代文化的创造者。中共党史教学贯彻和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要具体地展示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是关于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代表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其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人民的利益、为推动中国社会前进而努力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其最终目标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中共党史教学中,要挖掘党史中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内容。譬如,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建立新民主主义而奋斗,最大可能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包括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人民被动员起来,这在当时最符合广大人民要求民族独立、自身解放的根本利益,反映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团结国内一切力量投人到抗日战争中去,中国共产党作出很大的让步,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先将工农共和国改为人民共和国,再改为民主共和国,使最广大人民的目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抗日战争得以轰轰烈烈开展。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了使人民少受战争痛苦,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为建立联合政府而斗争;当蒋介石发动内战、人民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而不懈斗争,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之中。
中共党史教学方法要适应宣传和研究“三个代表”的需要进行改革,这是中共党史教学中第三个要解决的课题。
中共党史教学的改革是近年来一直强调的重点问题之一。既然要将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中共党史教学中去。则必须调整中共党史教学的内容和体系;由于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服务。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的调整就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改革。所以,中共党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势在必行。在笔者看来,为了适应中共党史教学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需要,中共党史教学方法的改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是中共党史教学重要的方法,在新形势下还要进一步加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指导教学,并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之中;联系实际,就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实际、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实际以及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实际,从而体现历史的内涵和时代的面貌。这样,中共党史教学才有更多的说服力,“三个代表”的贯彻也才能落到实处。
二是重视直观教学方法的运用。中共党史是一门历史学科,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感人的事迹,可以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革命斗争影片的放映、网络的应用等手段,具体而形象地再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过去,中共党史教学过多地注重理论的阐述,比较忽视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法上缺乏艺术性,又不注意联系现实可感的具体事例,因而效果不是太理想。鉴于这种情况,中共党史教学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一定要加大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发挥直观教学方法的优势,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真正进学生头脑。
三是注重比较教学方法的运用。过去中共党史教学叙述性语言过多,比较思维的运用不够,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很难凸显出来。比较方法的运用是能形成一个参照系统,体现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各种政党、社会组织、活动与地位。在中共党史教学中,可以将中国共产党历史活动的前后阶段进行比较,分析中国共产党实践“三个代表”的历史特点及其规律性;可以将中共党史与国民党的历史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显现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国人民最根本的利益;还可以将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政党进行比较,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性特点、斗争最坚决的风格、与时俱进的精神面貌。
中共党史教学是高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渠道,中共党史这门学科的教学也有贯彻“三个代表”的优势,需要我们认真地研究和探索。本文只是就自己的初步设想提出一个大致的思路,希望能为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中共党史教学的关系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启示。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三
作为一个出生于90后青年大学生,在不断地阅读学习中,逐步认识到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实践的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了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力量,使我更加正确的认识了社会主义,了解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伟大发展战略。更增强了我对祖国明天更美好的信心。邓小平理论是理论结合实践的一门学科,是我国政治经济的主要指导思想,做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应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五大报告曾经对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一个非常权威的论述,我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也就是“下”“中”“上”,所谓“下”,就是邓小平理论产生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所谓“中”是指这个理论产生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上”就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
邓小平理论在总结新的实践经验是,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重要的政策来源,提出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题的“多种所有制”、“多种经济成分”等新概念。这是理论认识上的一个大飞跃。邓小平理论还实现了由计划经济理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转变的飞跃。改变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的许多传统观念,对社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更加符合中国实际,实现了对社会主义理论整体认识的巨大的飞跃。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都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他们是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财富。
所以,我认为面对不同的国情,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分解是指解决不同问题的知道方针,无谓正确错误,因为这些思想都是经过很多人的推敲琢磨,针对中国当时的国情制定的。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四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命题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的。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无论对于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共同构成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它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坚持这些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才能使全国人民有一个共同的精神支柱。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造成意识形态领域的混乱,丧失社会和谐的思想灵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利益和要求,是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共同理想,是发展中国的成功之路。在当代中国,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才能把各党派、各团体、各阶层、各民族团结和凝聚起来,才能让社会成员把自己的理想与共同理想统一起来,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精神支撑。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伟大奋斗中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力量源泉。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作出道德选择提供了基本准则。只有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命题提出是一项伟大的理论创新。
关于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都有过丰富的论述。但将四个方面内容联系起来并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这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以往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爱国主义和时代精神,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但只把他们看成是一个个不同的部分或个体,并没有将他们联系起来。而今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科学范畴之后,它使我们认识到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使我们的认识得到进一步飞跃。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人们适应认识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导向。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地发展,随着中外文化交流和碰撞地扩大,随着人们思想活动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地增强,对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核心部位作出清晰的界定显得越来越迫切。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部位是不能动摇的。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我们更清醒、更坚定地把握和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一个社会总是有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一种文化的本质特征总是由一套核心价值体系来规定的。和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成果。核心价值体系是确定和谐文化社会性质的根本依据,也是区别不同和谐文化的根本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保证了和谐文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充分发挥了和谐文化的凝聚力作用,充分实现了和谐文化的调节与激励功能。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有益文化、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同时并存,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织。在这样的条件下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努力构建具有广泛感召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社会思潮,使先进文化得到发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持,落后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得到抵制,实现文化自身的和谐。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力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
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政党的行动指南,是一个国家的主心骨,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根本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条件。一个社会要有序协调发展和保持团结稳定,除了建立组织和制度,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的政治、经济、社会关系之外,还必须形成自身的主流价值观念体系。
三、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价值导向和重要思想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从三个方面着手搞好这项系统工程建设。
(一)要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在社会和谐方面的基本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由经济价值观、政治价值观、文化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丰富内容构成的,是内涵十分丰富的完整体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学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新的历史时期仅仅强调发展还不够,一定要强调科学发展,经济社会要实现以人为本的全面持续协调发展。二是共同富裕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这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规定,是核心中的核心。三是民主法治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和基本保障。四是文明进步是社会和谐的标志。现代文明是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为主要内容,包括生态文明、环境文明、宗教文明等丰富内容的完整文明系统。只有四个文明都搞好才是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要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就当代中国来说,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一切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一切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都是进步的事业;一切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一切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一切有利于维护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正义行为;一切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一切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一切有利于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一切有利于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一切有利于用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努力工作追求美好生活的文化都是先进文化。综合起来就是“积极”、“进步”、“先进”、“文明”、“和谐”的价值导向,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价值导向。
(三)要全面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没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没有基本的政治立场、没有科学的构建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任何时候“老祖宗不能丢”。不丢老祖宗,就是老祖宗的书必须读,坚持不懈地学习,完整准确地理解其精神实质并掌握其科学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就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定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二是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偏离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就是偏离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就是偏离了当代中国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大趋势。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三是应该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用科学理论指导建设实践,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其根本任务就是引导全社会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是建设和谐文化、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只有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推动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五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地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党的六届六中全会)、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把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党的七大)、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是在(土地革命前、中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在全面改革中,重点是(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发展是(目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个中心”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会议是(党的十二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党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党的十五大上)、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是(2020年)、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事件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公布于(党的十三大上)、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是(21世纪中叶)、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其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二、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表明党对“三个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三个规律”即(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设计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具体的、现实的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全体成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1948年,毛泽东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涵义有(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abc)。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
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一化三改”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涵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三、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什么?
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如何?
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
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既相对区别、又紧密联系的基本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第一,没收官僚资本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第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什么?
答;1952年下半年,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建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到1953年下半年正式形成和制定了这条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论述、举例说明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
1、经济发展中第一位变革作用。
2、生产力的诸要素中第一位。
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科学。
4、高科技在只是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请结合身边事例说明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谈谈你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依据(6分)、科学内涵(4分)及伟大意义的认识(5分)、试述我国“三步走”战略部署的基本内容。(每步5分,共15分)。
答: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为“三步走”: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义。
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革命科学更进一步地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深相结合起来”
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历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赞同。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六
摘要: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们高校大学生要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永恒的主题,高校要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素质,把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联动机制。关键词: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013年8月19日至20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是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纲领性文献。
意识形态工作关系党的前途命运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只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才能有效履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基本职责。
习近平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宣传思想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方向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遵循。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为推动各领域具体工作提供有力思想引导和强大精神动力,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我国高校在意识形态领域和宣传思想工作整体是好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通过学习讲话精神,结合高校实际,笔者认为:当前,高校的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只有在思想观念、运行机制、管理办法、队伍建设等方面不断改革,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新突破,再上新台阶。
思想观念落后,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重视不够。有的高校宣传思想部门工作人员严重缺编,活动经费紧张。个别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甚至没有宣传思想部门。高校基层单位对意识形态领域和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少数高校在宣传思想的工作方式、方法和途径上,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等等。因此,只有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是学校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观点,切实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形成做学问、育英才的良好氛围。
二、构建科学的运行机制目前,宣传思想工作一直是延续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规定动作”多、“自选动作”少。这种工作方式,容易产生形式主义,限制了基层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校应重点在以下三个层面上下功夫。一是转变职能,变全能管理为有限管理,鼓励开展“自选动作”。二要重点突破,调动基层单位积极性,变单兵作战为团队攻关。注重整合宣传思想工作优势资源,组建团队联合攻关,发挥集体智慧,找出结合点,创出新路子。三要形成整体推动的工作格局。高校党委要把宣传思想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协调机制,切实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切实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例如,我校多次召开协调会,总结工作经验,经校领导协调,多部门、多院部联合攻关,寻找宣传优势,打造宣传亮点,培育大学文化。仅在2013年上半年,潍坊学院就连续三期在《高教领导参考》上刊发文章,在全国推介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办学之路,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三、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近年来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发展不平衡,部门协作难、管理欠到位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要解决这些难题,一要建立宣传思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宣传思想部门牵头,适时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二是建立定期分析制度。定期综合分析教师队伍和学生队伍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掌握舆情信息和师生思想动态。三要建立督促检查制度。要坚持把各单位各部门开展宣传思想工作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要通过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查阅有关资料等方式,及时进行阶段性检查评议,总结经验,推广典型。
四、培养优质的宣传人才一是抓好队伍建设。要促进学校宣传干部队伍、学生辅导员队伍、“两课”教师队伍、教职工宣传队伍和学生宣传队伍等“五支队伍”的建设。尤其是要抓好教职工和学生宣传队伍建设,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切实发挥作用。二是全面提高素质。要提高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的业务能力。主管部门和高校要定期举办宣传干部培训班、学生工作培训班、思政课教师培训班,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和调研考察,鼓励请进来,走出去,不断开阔视野,提高政治思想修养和业务技能水平。三是不断提高应对新媒体的能力。面对网络新媒体,要不断提高网络管理水平和舆情分析水平,进一步提高舆情分析与监控能力,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占据主动权,占领至高地,传递正能量。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指明了意识形态工作引领社会、凝聚人心、推动发展的强大支撑作用,道出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意义。只有从推动事业长远发展、巩固党的群众基础执政基础的高度,认清肩负的责任、面临的挑战,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和宣传思想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要牢牢把握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着力点。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宣传思想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其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这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现这“两个巩固”,关键是要解决好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问题。实现“两个巩固”、坚定信仰信念,宣传思想工作就有了立足点、聚焦点、着力点,就能进一步增强“三个自信”,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共同理想。
贵经验,抓好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宣传阐释好中国特色,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基本要求,既蕴含着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又蕴含着对新形势新任务的科学判断,具有很强的战略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贯彻落实这些基本要求,宣传思想工作就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参考文献:
《法制与社会》2008年第07期武俊燕;《浅谈高校如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年6期吴海燕浅谈如何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七
[摘要]。
参考文献。
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47):46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80,681.
毛泽东着作选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下):478.
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43.
列宁全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34):343.
邓小平文选[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225.
【正文】。
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范围内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内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因此,充分认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现实与毛泽东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与变动的实践。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变动中的现实,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指导意义。
(一)毛泽东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毛泽东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毛泽东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
毛泽东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民主主义理论,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步骤、前途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并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
强,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直接与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
(二)毛泽东思想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毛泽东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毛泽东思想与改革。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历史关联来看:毛泽东思想直接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革命——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新民主主义社会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而1978年以后的改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当然是关联于而不是脱离于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改革以毛泽东思想及其当代形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也是毛泽东思想生命力的鲜活体现。
从毛泽东思想与改革的哲学关联来看: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1957年2月,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毛泽东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其性质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实践证明,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不仅为当时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发展:直接的价值与意义。
第一,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毛泽东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例如:关于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统筹兼顾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内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内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等。这些与发展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
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显著与直接的现实价值。
第三,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毛泽东思想中的文化观点主要包括:关于“向科学进军”,关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工作,关于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工作基本方针等等。这些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四,关于毛泽东思想与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思想中关于党的自身建设的理论经过了长期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构成了一个科学的体系。结合当前党的执政条件的变化,毛泽东党建思想中一些理论观点值得关注。例如,对党的自身建设所处客观环境的分析;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的观点;拓展党的群众基础的观点;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实施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等等。这些观点对于今天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实施,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切入点:“中国化”的历史与逻辑。
能否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找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能否在现实中得到展开与广泛认同。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其必然选择;相应地,也应以其作为权衡毛泽东思想价值的切入点。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存在多维的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之维,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形态转型之维,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及其实践运动发展之维,等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正是这多维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而毛泽东思想则处于这一宏大的历史定位中。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处于领先地位,只是从近代以后落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大发展,21世纪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八
1、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
错误。(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2)毛泽东同志的个人思想分为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包含了他的正确思想,而剔除了他的错误思想。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2、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
正确。(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二者有机统一于社会实践中。(2)在客观情况发生变化时,只有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地保持思想活力,防止思想的僵化,达到实事求是。所以,本题论述正确。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应“毕其功于一役(一次性完成)”。
错误。(1)近代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官、封;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消灭资产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前者是后者的必要准备,后者是前者的必然趋势。(2)“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抹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界限,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左倾”思想,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4、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
错误。(1)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所有制形式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的。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存在着低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生产力,所以必然要求有多种所有制形式与之适应。(2)如果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越高越好,就会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结果只能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相互统一的。
正确。(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以新的时代内涵,二者有机统一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2)如果只讲四项基本原则,不讲改革开放,我们就会失去活力源泉,犯“左”的错误;如果只讲改革开放,不讲四项基本原则,我们就会失去有力的保障,犯“右”的错误。所以,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各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会经历的起始阶段。错误。(1)概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2)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阶段。
7、我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没有必然联系。
错误。(1)我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指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奋斗目标,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最高纲领保证最低纲领正确的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做准备,二者统一于党的历史进程中。(2)如果只讲最高纲领,不讲最低纲领,就会脱离现实,犯“左”的错误;如果只讲最低纲领,不讲最高纲领,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犯“右”的错误。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8、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集中揭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正确。(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既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又集中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以,本题论述正确。
9、我党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就会损害对外开放的政策。
错误。(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并不意味着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而是为了更好地对外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0、我当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就会损害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
错误。(1)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党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足点是相辅相成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对外开放能够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2)坚持对外开放并不意味着崇洋媚外、丧失国格,而是为了更好地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1、股份制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形式。
错误。(1)这一观点混淆了所有制和所有制实现形式两个不同的概念。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而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2)股份制作为所有制的一种实现形式,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它既不姓“资”,也不姓“社”,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2、我国的各民主党派是在野党。
错误。(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2)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制定,是参政党而不是在野党。所以本题论述错误。
13、物质文明建设好了,精神文明自然而然就建设好了。(牺牲论;先后论;软硬论同下)错误。(1)精神文明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并不意味着会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2)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精神文明搞不好也会破坏物质文明建设。因此,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1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
错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要受法律的约束和保障,但法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还需要人们遵守诚实、守信等道德规范,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2)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也是以一定的道德标准为基础的,只有遵守社会道德,才能保障法律的顺利实施。所以,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行为也要受道德规范。
毛概期末考试题库篇九
答:错误,和谐社会,不是一种社会形态,而是一种社会状态。
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答:正确,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我们党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并将继续发生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在新世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和伟大历史进程中,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3、社会建设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统一体。
答:正确,任何社会都是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构成的有机统一体三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
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答:错误,和谐社会并不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但稳定的社会不一定和谐。在历史上,有的稳定社会是以牺牲社会的活力为代价的。和谐社会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
5、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党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总务处和后勤处的区别(实用10篇)
- 教务主任在家长会上应该说些(大全10篇)
- 最新房产赠与协议有效(优秀18篇)
- 2023年司法所工作职责(精选17篇)
- 2023年小学生安全教育班会(实用16篇)
- 最新职称评审时间和公布时间(通用9篇)
- 2023年传染病应急预案演练脚本(优秀14篇)
- 最新数学课程标准版电子版(实用12篇)
- 最新医院消防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汇总9篇)
- 2023年新时代领导干部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心得体会总结(优质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
相关文档
-
最新大学
毛 概 期 末 考试重点总结(模板13篇)36下载数 810阅读数 -
2023年
毛 概 暑期 社会实践报告5000字(大全11篇)12下载数 202阅读数 -
2023年
毛 概 复习重点毛 概 下知识点总结(优秀5篇)24下载数 936阅读数 -
最新
毛 概 暑期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10篇)32下载数 842阅读数 -
2023年
毛 概 暑期 社会实践调查日志(四篇)26下载数 677阅读数 -
2023年
毛 概 考试资料毛 概 2023考试答案(5篇)21下载数 297阅读数 -
毛 概 结课论文毛 概 结课论文1500字(3篇)27下载数 257阅读数 -
毛 概 结课论文怎么写毛 概 结课论文500字(7篇)25下载数 183阅读数 -
毛 概 结课论文毛 概 结课论文题目(六篇)10下载数 827阅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