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58:49 页码:7
最新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实用8篇)
2023-11-11 23:58:49    小编:lookoud

通过反思和总结,我发现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写心得体会时,我们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实践来支撑我们的观点和结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一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广东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上海。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上海工人被缴械,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广东转移到湖北,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广东,因为广东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山东、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上海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上海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北京,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上海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浙江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上海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湖北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北京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北京,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北京,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北的陈潭秋,湖南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一、“四史”指什么?为什么要学“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二、理解“四史”中最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广东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上海。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上海工人被缴械,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广东转移到湖北,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广东,因为广东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山东、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上海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上海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北京,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上海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浙江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上海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湖北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北京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北京,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北京,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北的陈潭秋,湖南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三、

简述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四、把学“四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很受用的一篇范文,谢谢分享!

学习四史专题党课辅导讲稿。

对于倡导学习“四史”专题党课。

学习“四史”心得体会。

四史学习心得体会。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三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达成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意识,10月28日,生命学院第五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四史’的微党课活动。此次微党课由生命学院19级辅导员张红云带领着支部内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

牢记历史,汲取经验。

微党课上同学们先后谈论了抗美援朝战争、扶眉战役、台湾问题等历史事实。生科184班的程梓玉听后有感而发:“革命战争虽已远去,但没有硝烟的国际战争仍然存在。我们要把先烈们那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化作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灯塔,传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的精神带到各自的生活中去,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在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的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生工173班的朱静怡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四史’的由来并提倡同学们将学习‘四史’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去,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科183班的夏翔宇表示:“这次的微党课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四史,我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学习“四史”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能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在深入学习与不断领悟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相信本次微党课的学习会更加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四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xxx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1.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xxxxx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xxxxx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xxxxx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xxxxx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xxxxx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xxxxx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xxxxx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xxxxx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五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广东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上海。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上海工人被缴械,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广东转移到湖北,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广东,因为广东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山东、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上海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上海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北京,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上海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浙江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上海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湖北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北京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北京,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北京,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北的陈潭秋,湖南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六

大家好。今天要和大家交流的是学习四史。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些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历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在此期间取得什么样的成果,留下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内容非常丰富。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如何立、建设、发展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但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至今已有40多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全球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三部历史与中国直接相关,最后一部分在世界各国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不同,表现的内容受到重视,但也相互联系。

为什么要学习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学习历史。他曾经说过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其实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了解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习四史能让我们坚定四大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密切相关。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以前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中国人应该知道如何选择这样的道路,建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理论信心来看,中国共产党一诞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前辈革命家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就,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七大通过的,被写入党章,确立了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并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立了众所周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包括这两个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看,古代中国长期处于封建统治之下,到了现代,由于外国的强大侵略,原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山,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转移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穿衣服,吃饭,个人都能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流出,必要时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走完第一步一样,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警告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完成第一步,中国革命虽伟大,但革命后的道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求复兴,在新时代,党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习四史也有助于增强四个意识,实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一致意识,两个维护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要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和理解中国历史上为什么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从最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大的发展?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离不开党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

不忘初心。

记住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非常统一。因此自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朝着使人民幸福的方向努力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密切相关。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全球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相当大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必须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史。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由资产阶级完成,我国资产阶级,无论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尤其是孙中山,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都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来的民主革命任务。

此时,孙中山认为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革命需要注入新鲜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1924年1月,孙中山强烈排列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领导的民主革命想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合作,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举办,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更有不少共产党员入选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执行合作并非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作为个人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孙中山同意。之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开始。广东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上海。但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特别是1925年50运动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心里非常恐怖和不安。此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着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与中国签订的无数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和获得的各种利益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将他们赶出中国是他们不能容忍的。因此,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办法清除党的反共产党。这是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迎接北伐军起动武装起义的上海工人被支付武器,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人王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大众被逮捕。

此时共产党已将工作重点从原广东迁至湖北,在武汉召开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此时,王精卫在孙中山支持农工、联俄联合的影响下,表面上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但很快就开始与蒋介石勾结。1927年7月15日,王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发表了叛变革命,开始了清党运动。他把原来北伐军的共产党人和礼物送到国外,或者直接驱逐。我们一心一意地帮助国民党,以前很多省市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但是共产党帮助了他们。在白色恐惧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时候,我们必须制定新的方针政策。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抵制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篮球鸡蛋一样被国民党的反动派落在地上,很多鸡蛋都坏了。事实上,当时的共产党捡起没有坏的鸡蛋,孵化小鸡才繁殖。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非常有名的论断。过去,我们也有点意识到军事斗争的必要性。例如,组织了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队伍,但总之,我们不够重视。因为当时考虑到国共合作,军事上下没有力量。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重疾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时刻,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鼓起勇气前进。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北京、山东、武汉、长沙、广州,从日本回来。起初,会场上还有两个来自共产国际,其中一个自称是员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分别成立了员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立的世界共产党组织,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由于第二国际存在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称为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只有几十人,我们需要世界上其他无产阶级的力量。共产党宣言呼吁世界无产者联合,我党也加入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共产国际的支部。在上海石库门举办中共一大时,实际到达会议的有15人,除了我们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马林和红色员工国际的尼科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入中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大学,说要找社会联盟的某人,代表们非常警察,很快就撤退了散会。果然,暂时巡回来,翻箱翻箱审查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上海召开,该怎么办?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北京,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人具体操作,党纲和其他文件事先准备好,党纲由陈独秀写,提交给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哪里?从上海撤离后,李达夫人王会悟建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她自己是嘉兴人,觉得嘉兴比较低调,太平,而且交通便利,可以从上海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接受了这个意见,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了中国的共产。

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湖北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北京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北京,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北京,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北的陈潭秋,湖南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七

党课是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教育党员和积极分子的课程。各级党组织定期通过党课向党员和积极分子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党性、党的纪律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课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必修课,是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的重要方面。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近日,上海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从1840年以来,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大发展机遇,落后挨打成为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纵观世界各老牌发达国家,哪个没有殖民掠夺史?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跌宕起伏,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四史学习,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指向。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在讲课中,李xx阐述了学习“四史”的重要意义,解读了“四史”的要义精髓、相互关系以及贯穿其中的中国道路这一历史主线,并围绕“四史”中最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行了深入浅出讲解。

学习“四史”,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守住初心,汲取更多砥砺前行的力量,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努力。

通过此次授课以及局机关党支部各党小组开展的“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讨论会。全体党员意识到要认真学习“四史”,进一步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要牢牢把握“四史”中一以贯之的主线,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要把学“四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真抓实干、奋力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

“四史”的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加快推进“六稳”“六保”工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中持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习“四史”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首先要明确“四史”指哪“四史”。一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二是新中国的历史;三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四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包括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期间都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留下了一些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在新时代又面临什么样的新任务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新中国的历史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创立、建设、发展的,等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实际上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征,以1978年中国共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到现在是40多年的时间。社会主义的发展史是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社会主义500年。其中前面三部历史是和中国直接相关的,最后一部,虽然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有所区别,表达的内容有所侧重,但也是相互联系的。

为什么要学“四史”?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他曾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从这个意义上讲,学习“四史”,实际上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贯彻。从历史这本“教科书”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共产党,了解我们的国家,了解改革开放的历程,以及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形成过程和发展态势。

学“四史”可以使我们坚定“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都与“四史”有着密切关系。从道路自信来说,我们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面我们说社会主义有500年的发展史,那么中国人民是怎么选择了这样一条道路,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的,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从理论自信说,中国共产党从一产生就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伟大成果,即1945年在延安召开的中共七大上通过的,被写入党章并确立为党的指导方针的毛泽东思想。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我们党继续进行理论创新,又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创立了大家所熟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说要增强理论自信,就包括这两大理论体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又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制度自信来说,古代中国长期处在封建统治之下;到了近代,由于外国列强的侵略,原本的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到新中国成立,我们彻底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压迫中国人民的大山,建立了崭新的社会制度。三大改造完成以后,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由原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我们讲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即建立一个人人都有衣穿、有饭吃,个人能够得到充分发展,社会物质财富充分涌流,按需分配的高度发达的社会。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终目标。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就像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未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准备进京,曾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可见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初就确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党最根本、最重要的任务则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学“四史”还可以帮助我们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只有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我们才能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四史”中最核心、最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党史是理解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和重要切入点,因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的重大成果,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的。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中国事业的核心力量,因此我们更要学习、了解为什么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由最初的只有50多个党员发展成拥有9000多万党员的大党,它为什么能得到这么巨大的发展?为什么会在今天的中国社会发挥这么大的作用?这和党的初心、使命是分不开的。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它的最高理想,即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与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党的名字是高度统一的。所以打从诞生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朝着让人民获得幸福的方向在努力,将自己的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资本主义在中国已经取得了一定发展。事实上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观,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有了相当发展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再从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历程。因此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就意识到要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来改变中国的面貌,首先要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民主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完成,我们国家的资产阶级,不管是资产阶级改良派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都很努力,特别是孙中山先生,他是资产阶级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辛亥革命的成果很快就被袁世凯篡夺了,袁世凯打算恢复封建帝制,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志士仁人就想通过护法运动、二次革命完成未竟的民主革命任务。

这时候孙中山先生觉得国民党内部死气沉沉的,革命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他发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1921年成立的,1924年1月,孙中山先生力排众议,主张国共合作,他所领导的民主革命想要实现的理想是新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主义,在某种程度上和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不谋而合,所以他需要共产党作为新鲜血液加入进来,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这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在此基础上,国民党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参加了会议,还有很多共产党员被选进了国民党的中央委员会。当时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共产党的独立性,实行合作不是两党合并,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但在组织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也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同意。随后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开始,“打倒军阀,打倒列强”的北伐战争以广州为起点打响。广东可以说是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发源地。随着北伐战争的进行,中国共产党在其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北伐战争一开始非常顺利,一直打到了上海。然而北伐军的实际领导者蒋介石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推进大革命达到高潮,尤其是1925年五卅运动以后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内心非常恐惧、不安。另外,工农运动的发展威胁到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将使他们自鸦片战争以来同中国签订的无数个不平等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及获得的种种好处面临破坏和损失,最终还要将他们赶出中国,这是他们所不能容忍的。于是外国列强开始支持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地方军阀,想方设法清党反共,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的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反革命政变。为了迎接北伐军起来发动武装起义的上海工人被缴械,当时上海工人运动的领袖汪寿华被秘密杀害,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抓捕。

这时候共产党已经把工作重点由原来的广东转移到湖北,在武汉召开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此时汪精卫在孙中山先生扶持农工、联俄联共的影响下,表面上还是反对蒋介石,赞成国民革命的,但很快他就开始和蒋介石勾结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叛变革命,也宣布开始清党运动,他将原来北伐军中的共产党人或礼送出境,或直接驱逐。我们原来一心一意帮助国民党,之前很多省市都没有国民党的地方组织,还是共产党帮他们建立的。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召开一次临时性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八七会议,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在中国革命面临危机的关头,我们要制定新的方针政策,是什么呢?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毛泽东同志曾形象地说,我们像一篮子鸡蛋一样被国民党反动派摔到地上,很多鸡蛋都摔坏了。实际上当年的共产党就是把没有摔坏的鸡蛋捡起来,接着孵小鸡,才繁衍下去的。毛泽东同志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一个非常著名的论断,叫“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过去我们也稍微意识到了一些军事斗争的必要性,比如组织了一个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铁甲车队,但是总得来讲,我们还是不够重视,因为当时想着国共合作,就没在军事上下很大力气。中国革命所面临的这次前所未有的巨大危险,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在28年打江山过程中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仍然高举革命旗帜奋勇向前。

有了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了秋收起义。此前,在同年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也是今天我们八一建军节的由来。我们只占领了南昌三天,主要是想南下回到广东,因为广东的群众基础好,还有出海口,苏联也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多援助,这与中国共产党诞生时的国际环境有很大关联。

说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一定要讲中共一大的召开,相信大家都知道中共一大的13个代表,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有北京、山东、武汉、长沙、广州的,还有从日本赶回来的。一开始在会场的还有两位来自共产国际,其中有一人自称是职工国际的代表,这是因为共产国际之下又分别成立了职工国际、农民国际、青年国际等。共产国际是列宁创建的一个世界共产党组织,它秉承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国际的思想,但因为第二国际出现了一些问题,列宁在1919年领导创立了第三国际,也叫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非常弱小,只有几十个人,我们需要世界其他无产阶级力量的加入。《共产党宣言》呼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们党也加入了世界共产党组织,成为了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在上海石库门召开中共一大时,实际到会的有15人,除了我们自己国内的13位代表,还有共产国际的马林和赤色职工国际的尼柯尔斯基。

1921年7月30日,突然有人闯进来打断了正在召开的中共一大,说要找社联的某某某,代表们非常机警,马上散会撤退。果不其然,一会儿巡捕就来了,翻箱倒柜一通审查之后没有任何收获。尽管如此,会议不能继续在上海召开下去了,怎么办呢?当时陈独秀在广州,李大钊在北京,会议由李达和李汉俊两个人具体操办,党纲及其他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党纲由陈独秀撰写,提交给中共一大。那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是在什么地方通过的呢?从上海撤离之后,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转移到浙江嘉兴。她本人是嘉兴人,认为嘉兴比较安静、太平,且交通方便,可以从上海坐火车过去。最后大家就接受了这个意见,经过讨论在嘉兴的红船上继续会议,通过了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宣布中国共产党的名称叫“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由此正式宣布成立。“红船精神”代表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勇往直前的形象。一艘红色航船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从此担负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开始为实现使命而奋斗。

关于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召开的,过去我们没有搞清楚,这是后来才确定下来的。对于会议闭幕的日期,现在也有不同的说法。嘉兴的同志经过深入研究得出的时间与共产国际的档案中记录的8月5日会议结束有所出入。延安时期,在延安能够回答中国共产党诞生、召开中共一大到底是哪一天的人只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还有一个是湖北的代表董必武。这两位同志也是新中国成立时,参加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仅有的登上天安门城楼。中国共产党成立22年的时候,我们想庆祝一下,但两位当事人只记得是7月,在上海召开,具体哪一天记不清了,于是我们就把7月的第一天作为了党的生日。虽然7月1日不是准确的时间,但这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在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中,毛泽东同志大家一定非常熟悉。从井冈山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再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跨越千山万水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抵达西北革命根据地重建陕甘宁边区;再到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在北京香山领导新中国初期的建设,这一路走来,非常的不容易。董必武早年是清末的一个秀才,国学基础深厚,论年龄和资历,是党内的几老之一。他和林伯渠、徐特立等人,对党始终忠心耿耿,为革命做贡献,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我们现在公认的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是“南陈北李”,即李大钊和陈独秀,但也有其他一些为党的创建做出贡献的人,比如李达、李汉俊。李达后来担任过武汉大学的校长,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哲学家。他在大革命失败后脱党,到大学里去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人们把他称为“红色教授”。虽然他仍坚持着信仰,但没有选择在更加残酷的环境中去和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尽管如此,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到了北京,还专门给李达写了一封信,说现公司生意兴隆,盼兄速来参与经营,意思是如果李达愿意,还可以再回来。李达看了这封信之后就赶往北京,他表示自己一生最大的遗憾、最大的错误就是在党最困难的时候脱离了党组织。在刘少奇的介绍和毛泽东的见证下,李达重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汉俊是一位烈士,他在1927年12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中共一大代表里有五位烈士,其中有四位被评为为新中国做出了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只有李汉俊不是。为什么?他脱党了。中共一大、二大的时候,他和张国焘、陈独秀在工作中发生了矛盾。按理说党内同志之间意见不和实属正常,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解决,李汉俊直接赌气不参加共产党了。脱党以后,国民党反动派还是没有放过他,把他作为当年创建共产党的一个首要分子、重要人物杀害了。这就是为什么他脱党了我们还把他评为革命烈士。

一大代表里还有当了叛徒、汉奸的,比如周佛海和陈公博。周佛海是代表日本党组织来参加中共一大的,当时共产党组织也给旅欧的共产党员发了邀请,但路途遥远,他们来不及回来,只有旅日的周佛海因为离得近回来了。陈公博是广州的。1922年、1924年,陈公博、周佛海相继脱党。后来陈公博去美国求学,攻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硕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不仅如此,他还把中共一大、二大的绝密文件作为附录附在后面。光是在美国研究共产主义运动也就算了,关键全国抗战爆发后,汪精卫叛国、投降日本,陈公博和周佛海也跟着去了。两个人最后一个被枪毙,一个死在了监狱里,这是他们应得的下场。

为什么我们后来人称颂贺龙等始终坚定信仰的人?大革命失败后,革命的条件相当恶劣,贺龙还能志愿加入共产党,认为共产党代表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认为这条路可以走下去。对照那些在革命紧要关头脱党、叛变的人和那些经历了革命的无数生死考验后仍能坚持革命理想的人,我们现在尊称后者为“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每次读到毛泽东同志讲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话,我们都会非常感慨。因为中国共产党当时真的就是一个小小的火星,一不小心就会被掐灭,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凭借远大志向和坚定不移的信心,让星星之火燃遍中华大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真的是名不虚传。比如还没等到革命胜利就牺牲了的烈士,作为山东代表参加中共一大的邓恩铭、王尽美,湖北的陈潭秋,湖南的何叔衡。陈潭秋在新疆被杀害。何叔衡在中央红军撤离中央根据地后,留下来坚持中央苏区的斗争,后来在转移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包围,跳崖牺牲,非常悲壮。

从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选择和结局中我们可以得到启迪,在了解这段历史的同时,我们也知道了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初创的10多个人发展到50人、190多人、400多人,到中共五大达到5万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人数又减下去。经历了大革命后期教条主义错误、红军被迫长征、转战陕北等挫折,到全国抗战爆发的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只有几万人。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中共七大召开的时候,党员人数已经达到了121万。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这主要是因为优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共产党是什么样的?看看我们身边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烈士就可以知道。他们当中有个别叛变、投降、脱党的,但这绝不是我们党的主流。大部分共产党员都秉承了为党的事业献身、奋斗的初心,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这么守着初心走过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的历史还在继续,但有了一个新的历史分支,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社科院有一个专门的国史所,负责研究国家的治理和发展,它的研究对象和共产党作为领导核心该怎样把握大的政治方向略有区别。习近平总书记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把中国共产党的党史列为“四史”之一,并且是第一个。在了解党史之后,紧接着的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实际上在时间上是有重合的,但内容上又有区别。改革开放史侧重的是共产党如何领导改革开放,我们都取得了哪些成就、经验等。而领导改革开放又是中国共产党党史中的一部分。至于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一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一直到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们和苏联及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还被称为社会主义阵营,社会主义500年就包括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领导的这100年历史。中国共产党以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社会主义是它的一个初级阶段,或者说第一阶段。我们又把社会主义这个第一阶段划分为多个阶段,所以说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提出“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往前走。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打天下的一批人、搞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搞改革开放的一批人,还有从打天下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到改革开放一直坚持下来的人。到了新时代,我们这一辈人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继续下去。

我们讲党史,有时会把它分成两步: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28年;二是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虽然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均财富比起发达国家来仍有很大差距,未来的任务还很多、很艰巨。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战决胜收官之年,如何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最近中央电视台开始报道最后一个县、一个村、一户人家的贫困问题要怎样去解决。那些入村、驻村干部,真正和当地老百姓融为一体,千方百计帮他们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按照现在中央的标准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在现阶段就是要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更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也就是无限地去接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里看到的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崇高的理想,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人人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景,我们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向着这一愿景迈进的踏实一步。

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会提出要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呢?最初社会主义的提出实际上是针对个人主义来说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社会主义认为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利益而发展,而资本主义恰恰只强调要实现个人的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并不反对个人才华的展现,但更强调人的社会性和集体的重要性。曾经我们纠正党内错误思想,批评个人主义,批判的是只为个人利益考虑的思潮。社会主义倡导把眼界放宽,不仅为自己,也要为社会群体、为人类做出应有的贡献。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后,早在500年前就有一些先行者尝试将它变为现实,包括19世纪出现的空想社会主义。当时有一批人攒了一笔钱,在美国买了一个海岛,大家一同经营这座岛,在没有任何剥削和压迫的情况下共同生活。现在有一个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有这样的互助组织,大家来去自如,加入进来就尽己所能为群体做贡献,想退出了就离开。实际上毛泽东同志他们在成立共产党之前也受到过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他们也创立了大家共同参与劳动、支配收入、共同生活的群体,叫新村主义、工读互助社。虽然最后他们的这种试验和探索失败了,但是他们无私无畏、勇于尝试的精神是很了不起的。尝试失败以后,他们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决定通过阶级斗争,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建立一个新的国家,逐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按照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里提出的观点,当具备一定条件的时候,政党和国家以后也是要消亡的。是什么条件呢?没有国家和政党,我们所有人仍然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必须要达到这种境界。

我们所追求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实际上和中国古代提出的大同世界不谋而合。从某种意义上讲,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远景的美好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憧憬的大同社会是相吻合的。

学习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这四部历史要花费很多时间,了解每一部历史都需要大量阅读和学习。我建议大家可以去读《中国共产党的90年》,这部书是经中央批准,由多位专家学者耗费大量心血编著的,不是很厚,一共有三本。里面的内容也涵盖了新中国史和改革开放史。了解了党史之后我们可以再找一些关于国史、改革开放史的专著,包括社会主义发展500年的相应书籍。现在我们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四史”中每一部历史都有极其丰富、深刻的内容,都能帮助我们增长智慧和力量,让中国和世界融为了一体。

除了书本里,我们也要在现实中学习,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学习素材。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在防疫斗争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好地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了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此,我们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脚踏实地地完成自己应担当的任务。

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地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么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落实到工作岗位上,就是要真抓实干、奋发拼搏,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去对待每一项具体工作,充分发挥出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风怎么正、业务怎么精,我们都可以在“四史”学习中找到答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我们国家之所以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跟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苦努力、付出是分不开的。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作为党员干部,责任更为重大,有很多硬骨头需要我们去啃,许多目标、任务需要我们去完成。在工作中怎样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怎样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些都是我们要不断学习和思考的。上升到国家治理、管理方面,对这些能力的要求就更高了。如果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干部都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我想人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干得出色,收获非常充实的人生,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为人类进步贡献了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想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所期望的,所有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为进一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让广大基层党员在学“四史”中常学常新、不断感悟,进一步汲取精神力量、升华理想信念,中山街道进一步丰富党课形式,拓展党课的深度和广度,自上而下形成“四史”党课的学习氛围,真正让“四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

丰富党课内容“四史”党课人人学。

为了丰富基层“四史”学习党课资源,引导党员走进课堂学习“四史”,中山街道社区党校自8月来,每月开设“四史”学习教育党员轮训大课堂,围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分专题、分场次共开展了8次专题党课。所有课程全程录制,对所有基层党组织做到党课资源共享,党员线下集中学、线上随时学,进一步扩大学习覆盖面。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发挥带头学的示范作用,开展以《以史明智悟初心砥砺前行担使命》为主题的领导班子下基层上党课活动,将“四史”学习教育与中山经济发展相结合,激励广大党员青年为“科创中山乐居家园”贡献力量。

创新党课形式“四史”党课时时学。

为了创新“四史”学习党课载体,中山街道聚焦区域发展、身边人身边事,从“小故事”反映“大发展”,追寻红色印记、重温红色精神、投身地区发展,陆续推出12期“四史”学习教育系列微党课,课程包括《进博会:迈向更高层次开放的中国案例》《凝心聚力—商务区的十年蝶变》《新中国七十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变迁》等,方便广大党员随时随地开展党课学习。街道文化体育服务中心党支部还将“四史”学习教育与戏曲、舞蹈相结合,推出了文艺党课《从胜利到胜利,为出发再出发》,演出汇集了戏曲《江姐》、舞蹈《我和我的祖国》、沪歌《党在我心中》、沪剧小戏《茶庄门前》等多个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的节目,让“四史”学习教育生动起来。

拓展党课阵地“四史”党课处处学。

为拓展党课学习阵地,各基层党组织充分利用阵地资源,让党员处处学“四史”。方东、方西党总支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四史”学习教育红色精品线路开展“行走的党课”,党员们到7个打卡地进行打卡学习,通过打卡活动,进一步了解中山浓郁的红色文化。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党支部前往位于新浜镇赵王村的“陈云与松江农民暴动史料展”以及位于石湖荡镇东夏村内的“浦江之首”水文化展示馆开展现场党课教学,党员们通过了解松江地区农民武装暴动的史实,“触摸”到了上海之根,进一步感受了松江历史文化的底蕴。上海海鸥运输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进一步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激励党员脚踏实地、勤勉工作,不忘入党誓言,不忘党员本色。

下阶段,中山街道将继续深入推进“四史”学习教育,深挖党课资源,丰富党课形式,让广大基层党员在学习“四史”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不断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xxxxx指出:“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从学习党史、新中国史到学习“四史”,这是党中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继续发扬重视学习、善于进步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将历史经验、现实发展与未来战略相结合,而提出的重要政治任务。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xxxxx高度重视历史,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学习“四史”的重要性与方法论,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学习“四史”必先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2020年x月x日,在中共xx市委“四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市委书记xx指出:“要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回首过往,不忘初心,是为了走得更为坚定、走得更为长远。因此,学习“四史”,以史为鉴,服务现实,意义重大!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xx周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贯彻落实好“四史”的学习教育,更具有历史与现实重要意义。

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与时俱进,避免走入误区的保证。通过学习“四史”,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同时也是科学把握党和国家所处的历史方位的基本依据。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政治、经济秩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化进程在曲折中不断推进,全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遭受重大挑战,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重塑世界,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趋势明显。“危机”之中,有危有机,如何利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未雨绸缪,趋利避害,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重要命题。xxx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其中树立正确历史观,就是要求在认识国际形势的同时,还要思考我们从哪里来、现在在哪里、将到哪里去,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

中国共产党擅长总结历史经验,从“四史”中准确地研判世情、国情、党情,从而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开展准确指南。

1.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前夕,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同志总结回顾了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的历史,认为由于敌强我弱,党的工作重心一直在乡村,且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行之有效的。而经过三大战役,敌我力量发生了转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解放全中国、建立新中国的问题,党的工作重心也应转变。因此党中央决定之后党的工作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

2.1956年9月党的八大报告指出,针对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解决矛盾,就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大会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对改革开放,乃至现今都有重要借鉴意义。

3.党的十八大以来,xxxxx多次强调要重视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他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理念。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出发,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论从史出”,这是党中央再次顺应历史潮流,主动求变,而做出的新时代重要研判。

总之,学习“四史”是研判世情、国情、党情的前提与基础,同时也便于每一个党员深入理解和自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学习“四史”是解读世界、读懂中国的依据和方法。

历史虚无主义是意识形态领域一种错误思潮,它的本质在于通过“否定人民革命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进而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民主专政,试图以乱史而达到社会主义改旗易帜之目的”。就其表现而言,主要有: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巨大成就;攻击和丑化党和国家领导人;颠覆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打着学术的旗号,以片面或虚假的资料,来达到抹黑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的;新时代以来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借助微博、微信等新兴传媒等极尽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小则侵蚀共产党员和群众的思想,大则威胁“两个维护”。与此同时,一些“低级红”“高级黑”言论更具伪装和欺骗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涌动。xxxxx曾说过,“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侵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势在必行。2019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决不允许对党中央阳奉阴违做两面人、搞两面派、搞‘伪忠诚’”。做到“两个维护”,必须以“四史”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将发人警醒的历史案例与先进典型示范教育结合起来,为党员干部提供明辨是非和养正气、祛邪气的良药。

以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为例,xxxxx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时指出: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并提出了科学评判历史人物的“六个不能”: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不能把历史顺境中的成功简单归功于个人;不能把历史逆境中的挫折简单归咎于个人;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xxxxx高度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贡献,并认为其“晚年的错误有主观因素和个人责任,还在于复杂的国内国际的社会历史原因,应该全面、历史、辩证地看待和分析”。评价重要历史人物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任何简单或者以偏概全的评价都是对历史的亵渎。

意识形态领域是一个无硝烟的战场,学习“四史”就是批判虚无、澄清谬误的利器。通过对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重要人物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的学习教育;对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和伟大成就的学习教育,理清历史发展脉络,培养和锻炼党员和群众正确的历史观。在配合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压缩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生存空间。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一个成熟的政党必将是一个善于学习、不断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和革新中壮大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有着学习历史的优良传统。

早在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党史重大历史问题首次作出了系统总结。这是全党首次系统地学习了党史。这次学习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全党达到空前的团结统一,为党的七大顺利召开、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新中国成立三十二年来的成功和失败、正确和错误进行反复比较,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决议》加强了全党的团结,为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凝聚了民心,增强了动力。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成为本次会议的鲜明主题。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积贫积弱到屹立于世界强林之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成果。这不仅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也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生命力。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有完善的党内集中教育制度,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制度化、长效化。

在党的近百年创业史中,有过挫折,有过苦难,但是党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和自我革新能力保证了大方向的正确性,在此过程中总结了一系列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和教训正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智慧源泉。

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为保证人民健康,我党始终把防疫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曾亲自调查研究血吸虫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赢得了抗血吸虫病战役的胜利。历史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2019年末新型冠状病毒在华夏大地肆虐,党中央高度重视,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不惜牺牲经济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控制了疫情,赢来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重大阶段性胜利,也推动了我国公共医疗卫生防疫体系的改革与创新。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权放在首位,这是我们党一贯的、鲜明的特征。

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的灵魂,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以党内自我教育,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凝聚起党员群众的精气神。理想信念在于对未来美好事物的坚定追求,也在于回首过往,这就是学习“四史”的意义所在。xxxxx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及,“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在红一方面军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上,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正所谓:“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支撑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的是理想信念,是初心与使命。对理想信念的坚守与追求,是我们党从最初的几十名党员成长为拥有9000万党员大党的关键,也是我们走好新时代新长征路、为中华民族书写千秋伟业的关键。

xxxxx指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糖衣炮弹”面前,一些党员干部忘却了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失去了党性,不信马列信鬼神,不为人民为金银,患上了“软骨病”。因此必须常态化用科学的理论为共产党人“补钙”,用“四史”为共产党人强骨,避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形式化、口号化。

2010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就曾提出:把全面了解和正确认识党的历史作为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要求。学习“四史”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广大党员不断提升自我、净化自我的方法。为在“四史”的学习中,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广大党员应真正做到“四坚”,即:

1.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弄清楚了我们从哪里来、怎么走来、又往哪里去,我们会发现党的制胜法宝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守初心,是每一位党员的责任与义务。

2.坚持斗争精神,敢于担当作为。改革开放已经到了深水区,留下来的问题都是“硬骨头”,共产党员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敢于担当作为。

3.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历史与实践证明,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行得通的,这是我们的自信与底气所在。而坚决维护xxxxx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

4.坚决自我革命,以主题教育为契机,鼓起“改革再出发”的决心和勇气,将工作实际与理论学习结合起来,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推进自我革命。从而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满足工作任务的需要。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党的领导,而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不断学习党在伟大实践中的经验,在历史中检视自己,才能守初心、担使命,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党的青春活力。

党史的主题色是红色。学习“四史”就是为了发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xxxxx近年来多次讲到,“xx是党的诞生地”,也是红色文化的发源地,党的一大、二大、四大皆在xx召开,党中央长期驻扎、活动于此。xx在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时期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此过程中留下了诸多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不蕴藏着伟大的爱国精神与革命精神。

据统计,xx市共有革命旧址遗址共计xxx处,现存xxx处,其中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xx处,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作为xx而言,守护好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与初心之地,保存和利用好xx的红色资源,讲好xx的红色故事,为xx新时代的改革开放增加动力,是重要的命题;作为每一位党员和群众来说,保护好这些珍贵的红色文化资源是时代的召唤,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发掘好红色文化资源,更应利用好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是学校和社会探索创新学习形式的重要资源。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学生开展现场教学、情景教学、网络教学,在历史的现场,讲述“四史”,更能入眼、入心、入脑。

就学习而言,“四史”进入学校思政课堂是深入贯彻学习“四史”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政课教师,应理直气壮地向学生们宣讲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领导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奋斗的革命史、建设史、改革史。在思政课堂中,注意讲好红色故事、中国故事,以生动的案例打动人,以多彩的形式亲近人,以深刻的教训教育人,以巨大的成就鼓舞人,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发挥党史育人的重要作用,使青少年学子在心悦诚服的基础上坚定自己的政治信仰,真正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为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奠定基础。在“四史”入思政课堂中,需适应各阶段学生发展特点,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增添新时代的新元素,探索信息时代学生人才培养新模式。

长期以来,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往往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亦步亦趋。面对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中国和平崛起之路不仅需要强劲的经济与科技实力,还应在国际哲学社会科学中提升话语权,拥有与之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实力。近年来随着国家与社会的重视,以及一大批关于党史新资料的披露,党史研究逐渐成为学术领域的“显学”。学习“四史”更应该研究好“四史”,不断为“四史”的学习教育提供新材料、新成果、新论据。“四史”不一定由中国人来学习研究,但我们必须牢牢掌握“四史”学习研究的叙事权、话语权。这是关系到宣传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为国家贡献智慧的大事。

深刻理解认识“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是学习“四史”的首要环节,是学懂弄通做实的第一步。我们学习“四史”,既要学习历史知识、历史理论,更要学好、用好历史思维与历史方法。这也正是学习“四史”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歌功颂德,也不是为了逃避今日的困难与问题,而是为了更好地书写历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上,我们都是同行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复大学青年师生党员时指出:希望广大党员,尤其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习思想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实践初心使命,为实现两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贡献智慧和力量。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热切期待,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意识,10月28日,生命学院第五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四史的微党课活动。本次微党课由生命学院19级指导员张红云带领支部内的同学一起学习和讨论。

记住历史,吸取经验。

在微党课上,学生们相继谈论了抗美援朝战争、扶眉战争、台湾问题等历史事实。生科184班的程梓玉听了之后说:革命战争虽然很远,但还存在着没有硝烟的国际战争。我们必须把先烈们那样不怕牺牲,勇敢前进的革命精神变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灯塔,继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把不怕痛苦不怕疲劳,勇敢创新的精神带到各自的生活中,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心里有信,可以走得很远。

复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我们保护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提高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想的自信。我们必须把四史学习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即使工作很忙,也要抽出时间认真学习。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走到今天的,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牢守住我们的初心。”生工173班的朱静怡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四史’的由来并提倡同学们将学习‘四史’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去,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科183班的夏翔宇表示:“这次的微党课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四史,我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学习“四史”是一场精神上的长征,能帮助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矢志奋斗拼搏,在深入学习与不断领悟中找准自身的历史方位,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之力。相信本次微党课的学习会更加坚定同学们的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大学青年师生党员回信中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为达成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意识,10月28日,生命学院第五党支部开展了学习‘四史’的微党课活动。此次微党课由生命学院19级辅导员张红云带领着支部内同学共同学习和探讨。

牢记历史,汲取经验。

微党课上同学们先后谈论了抗美援朝战争、扶眉战役、台湾问题等历史事实。生科184班的程梓玉听后有感而发:“革命战争虽已远去,但没有硝烟的国际战争仍然存在。我们要把先烈们那种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化作成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灯塔,传承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把不怕苦不怕累、勇于创新的精神带到各自的生活中去,坚定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重温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为我们坚守初心提供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也能给我们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我们要把四史学习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哪怕工作在忙,也要抽出时间来认认真真的学习,因为只有知道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一路走到今天的,我们才能意识到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才能牢牢守住我们的初心。”生工173班的朱静怡从历史的角度讲述了‘四史’的由来并提倡同学们将学习‘四史’贯彻到实践生活中去,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科183班的夏翔宇表示:“这次的微党课让我对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学习四史,我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

在四史学习中坚守初心,汲取砥砺前行的力量心得体会篇八

近日,上海市委研究制定具体实施。

方案。

把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作为今年全市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重要主题深入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有着十分紧迫而又深远的意义。

“四史”学习教育是坚定理想信念的需要。当今年代的党员大多是在改革开放后出生的,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洗礼,没有遇到过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艰难险阻,只有通过学习“四史”,才能身临其境地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学习“四史”要紧扣时代特征。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定力。例如,上海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更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要牢牢把握这一特征,激励上海的党员干部在新时代担起新使命、实现新作为。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升党性修养的需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而如今有一些党员对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缺乏深入了解,他们贪图安逸,坐享其成。学习“四史”要紧扣实际。例如,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英雄人物。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同样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物。以“四史”开展党性教育,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要在现实中自觉提升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

“四史”学习教育是提高干部工作能力的需要。中华民族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进程中,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当前,有一些领导干部意识到自己本领恐慌、能力不足,对如何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又无从下手。其实,通过学习“四史”便可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研究和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再加以综合分析、科学判断、灵活运用,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以理论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提升自我能力的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并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

《旧唐书?魏徵传》:“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但从1840年以来,由于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等重大发展机遇,落后挨打成为中华民族的苦难记忆。中华民族为救亡图存抛头颅洒热血,经过一百多年的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终于成立了,从此中国人民再次踏上了通往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优势。纵观世界各老牌发达国家,哪个没有殖民掠夺史?只有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了无数跌宕起伏,带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

新中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此,我们要加强四史学习,以史为鉴,加强忧患意识、提高务实精神、明确未来指向。加深对历史规律性的认识和历史必然性的把握,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增强守初心、但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更好战胜前进征程上的困难和挑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