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要求、教学环境等因素。设计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全面评价和反馈。教案的编写和修改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以下是一些经验总结和教训教材供您参考借鉴。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一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多媒体展示平台。
多媒体教室。
(一)情景导入。
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生:回答略。
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
生:青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第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一: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导学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前后位相互合作的方式初探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包括的省区。
2)了解青藏地区人口、民族和面积。
3)找出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地形区,说出其独特的地势特点。
4)根据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找出本区的资源。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二
3.使学生树立现代海洋观念,激发学生热爱海洋、开发海洋、建设海洋的雄心壮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
重点:海洋渔场分布。
难点:海洋油气开发的生产过程。
1.洋流是如何形成的?
2.洋流的`分布规律?
21世纪被称为是海洋世纪,为什么呢?
1.海洋资源类型。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6,了解。
人类主要利用的是海洋的哪类资源?
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相比,优势何在?
思考并明确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和常规能源的关系。
(2)小结:种类多、蕴藏量大、海洋资源的优势是什么(用具体事例说明)。
2.海洋渔业生产。
指导学生读图3.15,了解渔业资源的分布,思考:
(1)什么是大陆架?
(2)为什么大陆架海洋渔业资源十分丰富?
指导学生读图3.16,了解世界主要渔场,思考:
(1)了解世界主要渔场有哪些?分布在哪里?是什么寒流和暖流交汇?
(2)为什么世界主要渔场分布在寒流和暖流交汇的地方?
(3)主要渔业区集中在哪个温度带?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7最后一段,思考:
(1)为什么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
(2)比较中国和日本渔业的不同特点。
读图3.17,知道繁忙的渔场。
3.海洋油气开发。
(2)读图3.18,认识海上钻井平台,知道海上钻井平台是实施海底油气勘探和开采的基地。
(3)海上油气资源一般离炼油厂较远,那么怎么运到炼油厂呢?
(4)为什么说海洋油气生产是一项三高(高投资、高风险、高技术难度)工程?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又是神秘而富有挑战性的,我们要不懈地努力,探索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三
1.掌握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能够用实例说明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在自然界中形成的各种地貌。
2.能够通过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成因,提升读图析图的能力。
3.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难点。
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法,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出问题:同学们形成地表形态的力量除了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力作用,还有什么作用力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外力作用概念、能量来源。
教师提问。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学生回答。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转承过渡既然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四种方式,那这四种方式到底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呢,接下来我们具体一一学习。
(二)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
教师讲解风化作用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根据风化作用的因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
图片展示教师出示风化示意图,更容易让学生理解风化的过程。
转折过渡风化作用的风化产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为外力作用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条件。外力作用还能做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展示教师将准备好的实验器材展示给学生:一个托盘,一杯水,一杯沙子。紧接着开始描述实验过程。把托盘倾斜30°,然后把沙子放在托盘顶部,再把水从沙盘顶部慢慢倒下。学生观察实验,并说明实验现象。
学生总结水把沙子冲了下来,还把它带到了山下,最后在托盘的另一端,水和沙子都停了下来。
教师引导这就是外力作用的另外三个表现形式: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
2.侵蚀作用。
教师讲解正像同学们刚才所观察到的,流水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就叫做侵蚀作用,当然这种作用不只来源于流水,风力、冰川、空气也都有侵蚀作用。
图片展示风蚀蘑菇、海蚀陡崖、冰斗或u型谷、角峰等地貌景观片。
转折过渡以上我们了解了侵蚀作用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地貌,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刚才的小实验上来。流水把沙子侵蚀下来以后又怎么样了呢?把沙子带走了,这就是搬运作用。
3.搬运作用。
教师小结除了水以外,风也具有搬运作用,尤其在沙漠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的搬运也很显著。在流水和风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导致物质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4.沉积作用。
启发提问请同学们观察托盘中被水冲下来的沙粒,其大小和位置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沉积过程中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所以沿着水流方向我们先看到颗粒比较大的沙子,越往后沙粒越小。在自然界也是如此,可以看到砾石、沙、粉砂、粘土等颗粒大小不同的沉积物。
转折过渡除了流水的沉积作用能形成冲积平原外,风力的沉积作用给人类又带来了什么呢?
图片展示堆积地貌——新月型沙丘图片。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启发提问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回答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沉积作用——搬运作用。
教师总结风化为侵蚀提供了条件,风化侵蚀的产物又为搬运沉积提供了条件。所以外力作用这几种表现形式是紧密相连的,又是互为条件的,正是在它们长期缓慢的作用下,才形成了今天的地表形态。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的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不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他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结合在一起。
教师总结在黑板上展示外力作用的思维导图,让学生对外力作用的几种表现形式记忆更加深刻。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梳理本节课重点内容。
作业:搜集外力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类型的图片。
四、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四
南水北调是我国又一项大型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可看作是西气东输工程之外的又一学习案例。
关于南水北调,有许多问题学生可以自主研究。教材选取了一个地理性比较强的研究角度,即怎么调?包括线路选择、季节选择、使用分配等问题。
课本提示了调水工程研究步骤和背景资料,使学生对工程的研究有了目标。
搜集、选择资料,获取信息、解决现实问题和分析现实问题的方法。
同“教学重点”。
中国地形图、网络多媒体。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南北方降水季节分配的比较、调水受水区域的水资源供需差异等资料的分析,对南水北调工程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课本提供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读图、归纳、分析、总结等地理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通过网络的查找,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国情、国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经济新对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
南水北调工程是一项规模浩大的引水工程,它将长江富余的水资源引入缺水的华北地区。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西线、中线三条调水线路,它各有其合理的'供水目标和范围,并与四大江河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可相互补充,充分发挥对水源供水的综合优势,实现我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板书:
一、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自主学习:按照课本p101的研究步骤进行)。
(教师: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出示课本图5.17“南水北调工程线路示意”和中国地形图)。
师:
(利用地图以及网络)(分工合作,交流信息)。
师:
(介绍)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南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分两路,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到烟台、威海。规划分三期实施。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在郑州以西穿越过黄河,继续沿京广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规划分两期实施。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克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规划分三期实施。
生
西线虽然短,但地形最复杂;中线从丹江口向北地势低,且已经有丹江口水库;东线基本上穿越平原地区,且可利用大运河河道。三条线路比较,工程量由大到小依次是西线、中线、东线;调水量由大到小依次是东线、中线、西线;水质由优至劣依次是西线、中线、东线;现有条件由好至差依次是东线、中线、西线。
二、三条调水线路的优缺点。
师:
三条线路可以相互替代吗?各有什么工程效益?
(讨论交流)。
生略。
师:
东线工程可为苏、皖、鲁、冀、津5省市净增供水量143.3亿m3,其中生活、工业及航运用水66.56亿m3,农业76.76亿m3。
东线工程实施后可基本解决天津市、河北省黑龙港以东地区、鲁北、鲁西南和胶东部分城市的水资源紧缺问题,并具备向北京供水的条件。促进环渤海地带和黄淮海平原东部经济发展,改善因缺水而恶化的环境。
为京杭运河济宁至徐州段的全年通航保证了水源,使鲁西和苏北两个商品粮基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举措。受地理位置、调出区水资源量等条件限制,西、中、东三条调水线路各有其合理的供水范围,相互不能替代,可根据各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前期工作情况和国家财力状况等条件分步实施。
中线工程可缓解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危机,为京、津及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工业增加供水64亿m3,增供农业30亿m3。大大改善供水区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保障汉北平原及武汉市安全。
西线工程三条河调水约200亿m3,可为青、甘、宁、蒙、陕、晋6省区发展灌溉面积3000万亩,提供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90亿m3。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西北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
师: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2资料2和图5.18“北京年内各月气温、降水量”、图5.19“长江流量”思考:
(资料分析、引导读图)。
1.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
2.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3.要保证工程向北方稳定供水,还需要采取什么措施?
(组织学生讨论)。
生略。
板书:
三、调水的可行性。
师:
(归纳总结)。
1.从图5.18可以看到,北方冬春季节降水量少,所以冬春季节最缺水。长江8、9月份流量最大,最适宜调水。这就导致了南北方之间调水的季节差异。
2.北方缺水期正是长江的枯水期,长江丰水期时北方可能不缺水,而且,水从长江调至华北,路途上还需要一段时间。工程要稳定调水,只能先蓄水再调水,解决水资源和调水的季节差异。
师:
南水北调工程既有工程效益,又有生态效益。对于受水区域来说,调来的水怎么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师: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合作探究)请阅读课本p102资料3和表5.1“南水北调受水区城市水资源供需差异预测”思考:
2.受水区使用调来的水,对生态环境的改善有什么作用?
(教师:总结)。
四、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
师:
流域的缺水量80%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因而优先实施东线和中线工程势在必行;在黄淮海平原和胶东地区的缺水量中,又有60%集中在城市,城市人口和工业产值集中,缺水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巨大。因此,优先解决城市缺水是必然选择。经过上述分析后,确定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的供水目标:以解决城市缺水为主,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
水污染不仅危害生态系统,威胁生物多样性,损害人民身体健康,还进一步加重了水资源的短缺。强化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将有利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改善环境质量。
节水、治污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协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合理配置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水资源合理配置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技进步对节水的促进作用,采用了较先进的用水定额和用水效率,进一步加大节水力度,同时还应分析不同水平年污水资源化的数量、措施与投资。
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十分短缺,同时也存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和用水浪费的现象,节水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节水不仅可以抑制需水增长,减轻供水压力,还可以减少污水排放量。
在农业用水方面,采取扩大节水灌溉面积、推广节水技术与设施以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等措施,采取新的灌溉制度和充分发挥经济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水的利用效率,在基本稳定农业用水总量的情况下,保证农业粮食生产安全。
在工业用水方面,通过提高水价,以及采取调整工业产业结构、限制高耗水企业的发展、推行节水工艺和技术、加强工业清洁生产和废污水处理再利用等措施,抑制工业需水的过快增长。
在城市生活用水方面,通过适当提高城市水价,以及采取普及家庭节水器具、减少城市管网漏损率、加强污水处理再利用等措施,可减少用水浪费,尽可能保证在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情况下,控制城市生活需水增长。
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对解决北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意义十分重大。同时,调水到北方,不仅能解决北方缺水,还能实现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水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问题研究南水北调怎么调。
一、南水北调的重大意义。
二、三条调水线路的优缺点。
三、调水的可行性。
四、正确处理调水与节水的关系。
活动与探究。
就我国的水资源调配为题出一期黑板报。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五
1、20_年11月2日云南楚雄等地相继发生泥石流滑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日,全省因灾死亡四十一人,失踪四十三人。其中,楚雄市西舍路乡灾情最为严重。由于楚雄灾区一直降雨,通往西舍路等重灾乡镇的道路全部中断,并难以在短时间内抢通,这给救援工作带来极大困难和压力。
2、20_年中国的自然灾害共造成近1,110亿美元的损失,国际减灾策略组织(isdr)表示,从经济方面来看,汶川大地震和极端天气使中国成为20_年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20_年,洪水、风暴、火山爆发、山火和乾旱等自然灾害共造成全球经济损失1,810亿美元。
二、知识链结:
1、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1)坡度大,便于集水的沟谷;(2)植被破坏,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开矿、修路等工程建设的大量弃渣;(3)暴雨、山洪等。
延伸阅读。
专题四、大气环境。
长沙县实验中学。
周维。
〖主干知识整合〗。
一、气温高低。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
(2)地面状况如热容量大小(水体热容量大,陆地小)地形等;
(3)大气运动与洋流的热能输送和交换情况;?
(4)人类活动的影响(改变大气成分与地面状况,释放人为废热等)。?
2.分析方法:?
(1)太阳辐射是根本原因--分析纬度位置、太阳高度;
(4)人类活动--影响大气和下垫面。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六
1.利用地图说明珠江三角洲的重要地理位置。
2.结合地图说明我国区域分工合作的基本模式——“前店后厂”。
3.知道三角洲、城镇化等概念含义。
能力目标。
1.能够在地图上准确填写与珠江三角洲地区有关的地理名称。
2.通过有关地图和材料,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比较能力及相互协作等能力。
德育目标。
2.激发学生对爱国华侨的敬佩之情和身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感;
3.懂得环境保护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对外开放的前沿”、外向型经济及城镇的发展。
※教学难点。
1.“对外开放的前沿”空间概念的形成;
2.“外向型”经济的主要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法、比较法、“角色扮演”法等。
※教具准备。
有关彩图、自制投影片、录像片等。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法1:请到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过或从电视上看过该区新闻或专题报道的同学谈谈他(她)对那里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所见所闻。在学生对所学知识具备初步经验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点?带着问题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
方法2:请问哪一位同学知道目前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省内区域有哪些?同学们在发言中可能会提到苏南、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然后教师设疑:“那么为什么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会成为我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呢?”在学生优先发表见解后,再继续深入分析,使学生真正明白本区各方面的优势所在。
方法3:播放一段有关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录像,为学生提供关于该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感性材料,然后再利用有关地图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正是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优越,它才成为我国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板书:第一节面向海洋的开放地区——珠江三角洲。
一、对外开放的前沿。
[讲授新课]。
读图观察:投影“珠江三角洲地区”彩图,引导学生观察本区地理位置后,分析上述问题。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发言加以激励评价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地区之所以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与它的重要地理位置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河流——珠江下游,毗邻港澳,面向海洋,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南大门”。
读图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珠江三角洲地图,并在图上描画出北回归线,并利用已学知识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属于地球上哪个热量带和我国的哪个温度带?〔学生:热带、亚热带;教师:同学们判断得很对。接着出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投影图)印证学生答案〕在此基础上再出示“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投影)引导学生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条件和干湿状况(珠江三角洲地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进而得出这里的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基础好,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等环境特点。
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读图分析2:引导学生观察投影图《东南亚地图》,重点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地区以及隔海相望国家的相对位置关系。
评价点拨:对学生的分析激励评价后,教师指出:与周边地区的位置关系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根本条件。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位置条件,历史上才会有大量的移民从这里流向“南洋”,广东和福建才成为华侨的主要故乡,而今日的华侨故乡又能获得境外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现代经济发展条件。
读图分析3:引导学生阅读投影图《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的外资占全国的比例》(图7.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利用外资上有哪些特点呢?学生分析后得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外资有数量大、增速快、约占全国的30%,在全国占居首要地位等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适当启发。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给予激励评价,然后指出:珠江三角洲吸引的外资之所以在数量和增速上高居全国榜首,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优势:(1)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是我国的“南大门”;(2)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1980年国家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广东占3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就占了两个经济特区(即深圳、珠海经济特区),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被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广州成为沿海开放城市);(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全国著名的侨乡,华侨、海外华人众多,吸引了大量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利用其优势条件,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而且对全国其他地区起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1下面材料,了解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自然条件优越,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还是全国著名的侨乡。
播放录像1:引导学生观看有关华人、华侨的事迹录像片,之后讲解:历史上华人、华侨有着不可磨灭的爱国、爱家乡和爱人民的光荣传统。每当祖国危难之际,他们都会省吃俭用,慷慨解囊,为我们祖国捐钱、捐物,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如陈嘉庚、李林、李嘉诚、霍英东、邵逸夫等等。祖国改革开放后,广大华侨、海外华人为了改变祖国的落后面貌,献计献策,还大量向祖国内地、家乡投资办厂、捐资助学等。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状况,我们每一个人都应为有这么多爱国华侨、华人而自豪,都应为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
播放录像2:引导学生收看国家为经济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及珠江三角洲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带来巨大变化的录像后,指出:我们党和国家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珠江三角洲这个祖国的“南大门”采取对外开放、优先发展的战略以及促使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发展的思路是正确的,效果是明显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国家的政策对区域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也说明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是大有发展前途的,是充满希望的。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a、b、c三个组,结合以上所学知识,分别从区位因素、人文因素和政策因素三个方面讨论,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有利因素:
a组:区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水网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b组: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很多地方是著名的侨乡。
c组:政策因素:国家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的策略。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归纳总结见上面答案)。
[课堂小结]。
总之,珠江三角洲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政策因素)、地利(区位因素)、人和(人文因素)三大有利因素,才成为我国最早开放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
[反馈练习]。
1.填空。
(1)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广东省的部,(河流)下游,毗邻、特别行政区,与地区隔海相望,交通便利,被称为我国的“”。
(2)1980年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是:、、和,其中,省就占了三个,位于珠江口东西两侧的经济特区分别是、。位于福建省的经济特区是。珠江三角洲的(城市)为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香港位于(经济特区)以南,澳门位于(经济特区)以南。
2.归纳总结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最早的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有利因素。
(1)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3)政策因素:
答案:1.(1)东南珠江香港澳门东南亚海陆南大门。
(2)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广东深圳珠海厦门广州深圳珠海。
2.(1)区位因素:本区地处热带、亚热带,降水丰沛,水源充足,平原广阔,河网密布,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海陆交通便利。
(2)人文因素:具有对外开放的历史传统,为全国著名的侨乡。
(3)政策因素:国家对本区实施了“对外开放、优先发展”(设特区,全开放;先富带后富)策略。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七
1、认识与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特点。
2、了解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自然带的形成。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陆地环境的地域性分异规律。
【导入】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产生的根本原因?
答: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2、自然地理环境的两个整体功能是什么?
答:生产功能和平衡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两个表现是什么?
答: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出示景观图片“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内蒙古草原”)(经济发达地区的教师也可将不同学生在旅游中所看到的不同的自然风光、自然景观作对比)。
师:这两幅风光迥异的图片说明了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生: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差异性。
师:对。我们刚刚学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自然地理环境还具有另一个特点——差异性。
【讲授】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师:从整体上看,全球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上面两幅图的差异又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地球表面各地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事实上,地域差异在自然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只有相似的区域,但不可能存在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
(出示图片“五带的划分”)。
师:这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中哪个因素在空间上的分异?
生:温度。
师:这种分异的尺度范围是什么?
生:全球性的尺度。
师:对。我们在旅行中所感受到的其他地区和我们家乡的差异所体现的是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这种地域分异的规模比全球性的地域分异规模小。
(提问)陆地上为什么会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
生:由于各地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不同,所产生的热量和水分的组合不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
师:请说一说,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中动物、植物都有着怎样的特点。
(生讨论,师总结)在热带雨林中,长年高温多雨,植被常绿,树种繁多,层次复杂,生长茂盛,林内藤本植物纵横交错,附生植物随处可见。森林中的动物种类丰富多样,但茂密的森林使动物行走不便,因而地面上几乎没有善长奔走和长跑的动物,而多营巢树栖、攀缘生活、耐湿热的动物。
师:那么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动、植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生讨论,师总结)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典型植被为草类,耐干旱,根系发达。草原开阔而平坦,动物善于奔跑以逃生或捕食。
师:从对以上分析知道,自然地理环境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但在某一地域范围内又表现为景观上的一致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辩证统一的。
(出示图片“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师: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分析并观察这幅图片,归纳出“自然带”的概念。
生:在陆地上,由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一种地域组合,在空间上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现象。
师:很好。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出示图片“热带雨林景观”和“苔原景观”)。
师:请分析造成这两种景观差别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为什么。
生:热量因素。从赤道到两极太阳辐射逐渐递减,热带雨林分布在赤道地区,苔原分布于高纬度的寒冷地区。
生: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都是横穿整个陆地的。
师:这三个自然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生:苔原带和针叶林带在高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分布在低纬度地区。
师:自然带在中纬度地区的分布有着怎样的特点?为什么?
生:在中纬度地区主要是受到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带并不像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那样横穿整个陆地,而是在大陆东岸、西岸和内部形成了三种不同的组合。
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一说在中纬度大陆东岸自然带的组合类型。
生:在中纬度大陆东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
师:在中纬度大陆西岸自然带有着怎样的分异规律?
生:在大陆西岸纬度从低到高依次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生: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是在地中海气候下发育的植被类型,而同纬度大陆东岸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师:那么请大家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呢?
生: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
师:具体说有何不同呢?
生: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冬天温和多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天高温多雨,冬天寒冷干燥。
师:不错。(出示图片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代表植物——橄榄的叶子和果实特征,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树种外表特征作分析比较)。
(生讨论,师总结)地中海气候夏天炎热干燥,植物为了减少蒸腾作用大量散失水分,所以为了适应这种气候,硬叶林带的植物通常皮厚叶小,表面有腊质,果实的皮也较厚;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植物的叶片较大,表面也无腊质,原因是这里的气候特征是雨热同期,植物有足够的水分供应蒸腾作用。
师:中纬度的大陆内部又有着怎样的组合类型呢?
生:有着两种组合。中部的亚热带和温带荒漠带、两侧的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
师:对。这种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当然也有水分条件的参与。
课堂小结。
课后小结。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这种差异性是有规律的。我们这节课主要是认识到其差异性。
课后习题。
1、下列地域分异规律以水分为基础的是:()。
a、天山博格达峰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有明显的更替变化。
b、在同一海拔高度上珠穆朗玛峰南北坡植被不同。
c、从连云港坐火车向西到乌鲁木齐,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d、从广州沿京广铁路坐火车北上,沿途看到的植被景观的变化。
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据此完成2~3题。
2、从地理学角度看,它描述的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
3、塞北到江南景观的差异,产生的基础是()。
a、水分b、光照c、土壤d、热量。
4、位于亚欧大陆35°~50°n之间大陆东部的自然带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八
1、地球内部圈层内容虽然简单,但比较理论化,无法让学生用“眼见为实”来感受,所以通过实物比拟的方法来描述地球内部结构(如地球内部圈层就像一个鸡蛋剖面一样)是一种比较好的“化繁为简、化虚为实”的好方法。
2、关于地震波的纵波和横波,学生在初中只能是看到过,在高中物理中还没学到该部分的内容。所以,我们地理老师就应当充当一回物理老师,要全面的把纵波和横波的相关知识讲清讲透,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学好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特点。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人类对地球内部的了解,主要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组成及其他特征。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掌握地震波的特点:纵波传播速度快,能通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推知地球内部的物质的组成及特点。我们把地震波速度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一个是莫霍面一个是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面,我们可以将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与人类关系比较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在后面的教材会有更详细的介绍,所以在本节中介绍可简略点。当然,要强调的是地球外部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制约的,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都会造成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所以,人类只有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改造自然,才能促进生态体统的良性发展,为人类造福。否则,会使生态系统恶性发展,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地球圈层结构及特点,并能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b、运用资料和图表了解地球外部圈层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a、能够结合地球各圈层结构特点,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b、用具体实例说明地球表层的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初步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认识事物的普遍联系性规律。
b、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精神。
c、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的方法,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地球内外部圈层的空间分布和特点。
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和基本特征。
对比分析法、读图分析法、画图分析法、合作讨论法。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主题。
探究地球内部圈层。
活动。
(可对学生的描述进行鼓励性评价)。
那么我是怎么知道地球内部结构也像这个熟鸡蛋呢?(自问自答)。
是不是我也把地球当鸡蛋一样用这把小刀给切开呢?或者像《封神榜中的土行孙一样,可以到地下去看看呢?或者又像凡尔纳作品《地心之旅》中的主人公一样一个火山口进一个火山口出呢?(都不可能)。
(有感而言:上天不易,下地也挺难)。
那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组成物质呢?
教师总结:那么,人来是如何利用地震波来实现对地球的“__”呢?
仔细阅读课本21页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并结合图1.25,完成下列问题:
1、地震波、纵波、横波的概念。
2、对比纵波和横波,完成下列表格。
地震波类型。
纵波。
传播速度。
通过的物质。
横波。
根据第一和二题的结论,分析: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是上下跳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深入探究:如果是在水面上呢?你的感叹又会是什么?为什么?)。
4、什么叫不连续面?在地球内部存在着哪几个不连续面呢?请在图1.25中找出不连续面的名称以及他们所处的大概深度。
5、不连续面把地球内部分成几个圈层,分别叫什么?
6、地震波在通过不连续面时,波速会不会变化?如果会,是如何变化的?(深入探究:据此你能推测出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吗?)。
7、根据你的理解,地壳的厚度会均匀吗?请举出实例说明。
(最后,教师可对比验证地球内部圈层确实很像一i个鸡蛋的内部结构)。
1、画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要求:只看鸡蛋不看书)。
2、完成后,教师给出地幔可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地核可分为外核和内核的相关知识和数据,再次让学生在已完成的示意图中做出上述内容。
4、最后可根据完成的示意图提问:地壳等于岩石圈?请说出它们的差异?
过度:通过上述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地下世界很“精彩”,其实地表世界“更精彩”,接下来我们在探究一下地球的外部圈层。
学生回答:不是!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想!
学生思考。
学生哄笑。
学生讨论,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如钻探技术、火山、温泉、遥感、地震波等等。
学生阅读,小范围内合作完成上述7个问题。
学生相互纠错。
学生回答问题。
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和生活体验进入学习情境,引起学生思考和求证__,激发学习。
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
培养学生阅读归纳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实际应用能力和合作能力。
提高学生作图能力、读图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地球外部圈层。
课堂小结。
请根据图1.27和资料1,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九
地球自转的概况――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线速度。
与地球自转相关的典型地理现象――地方时。
2、地位与作用。
本课题是高中地理“宇宙环境”篇的组成部分。地球是宇宙中一个普通的天体,认识地球的自转及因此而产生的一些现象,对整个地球环境有个基本的认识,可为后续“自然环境”篇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线速度与角速度。
2、能够理解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和时差。
3、能够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在地图上判断各点之间的方位关系。
4、能够计算两个地区之间的时差。
【设计思想】注重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原因”。
三、教学重点、难点。
区时的计算、涉及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日期的计算。
四、教学课时。
1课时。(“地球自转偏向力”另外安排一课时教学)。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首页上显示一幅不停自转的地球图片,引入“地球的自转”这一内容。
【设计思想】开门见山地将“地球的`自转”这一比较抽象的概念,较为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二)新课教学。
1.从物理学中描述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几个因素,引出地球自转的几个要素――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角速度)。
2.教师设问“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运动”,引出地球自转的定义――绕着地轴自西向东地自转。注意自转轴是地轴,方向是自西向东,进而让学生判断从南、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
请一位学生上讲台,用地球仪为大家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并让大家从南、北极上空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得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自转方向分别为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
做一做,小练习:找出北半球的水平气流的运动轨迹,如下图:
【设计思想】单是口头描述“自西向东”“顺时针”“逆时针”这些词语,学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仍然是模糊的;如让学生边用地球仪演示边观察,就比较直观,容易理解和记忆。
3.复习经纬线的知识,如“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等。
【设计思想】绝大部分的高二学生对于初中时所学的经纬线、经纬度毫无印象,见到经纬线一筹莫展。所以适当补充经纬线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
【设计思想】学生能够判断出是中国媒体的报道,从而引出“地方时”的概念,先让学生辨析一下,“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是不同的概念,也是不同原因导致的。教师同时用地球仪和手电筒进行演示。
5.教师再设问“世界各地的时间为什么会有不同?有怎样的不同?”从而引出地方时,以及地方时的划分。得出“时间的东早西晚”,经度每15度时间就差1小时,经度1度时间就差4分钟。引出“北京时间”的概念,让学生辨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
教师通过地球仪及多媒体的演示,帮助学生分析完成“北京时间”、“北京的时间”、“东八区标准时”之间的区别。
做一做,小练习:计算世界杯决赛(最近的一届)是当地时间几点开始的?
【设计思想】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理解,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7、教师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以及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方时。大家看这张结构图,对于今天的学习内容你已经掌握了多少呢?请同学们对照这张图,自己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如有疑问,请提出来。
六、专家评析。
地球的自转运动是高二地理的学习难点,教师通过实物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本课题的设计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象”引出“为什么”,分析原因,得出结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探究问题的兴趣。
采用学生自主复习的模式进行最后的小结,在巩固复习的同时,让学生再次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不断探究,不断解决问题,也是本课设计的一个特色。
当然,本设计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师所举例子是否具有典型性、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些问题是否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基础等。
高中地理教案经典篇十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组,使搜集与地质灾害相关的各类资料。
【教学过程】。
【课件演示】唐山地震图片,有配音。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主要地质灾害目录。
【观看录像】地震基础知识。
【提问】地球为什么会有地震呢?
【学生回答】(板块边缘,地壳不稳)。
【观看录像】地震发生的原因。
【教师总结】知道了地震发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知道世界地震的分布。
【观看图片】展示“世界地震分布图”和“六大板块的分布图”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略。
【教师补充】我们很容易看到地震带来的直接危害,而实际上,地震常常会带来其它一些间接危害,这些间接的危害往往造成更为惨重的损失。例如地震引起的火灾,引发的瘟疫等等。
【过渡】刚才我们看了世界地震分布图,事实上世界火山的分布和地震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些火山的基础知识。
【播放录像】“火山的基础知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科学家们之所以提出休眠火山,正好说明了我们对于火山喷发规律的不甚了解。要确切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还需要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
【过渡提问】为什么意大利,日本是火山活动频繁的国家?火山喷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略。
【课件演示】展示板块碰撞的动画。
【分组讨论】火山喷发也是破坏性很大的地质灾害,但是,除了危害之外,火山喷发有没有有利的方面呢?请举例说明。
【课件演示】对火山喷发这种地质灾害应该有正确的评价。
(1)从灾害的角度看,
(2)从资源的角度看。
【承接过渡】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危害非常大的地质灾害。它们分别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和岩浆活动在地表的体现,而另外两种地质灾害同样不容忽视。这就是滑坡和泥石流。
【课件演示】请大家看下面的这组图,思考后面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地质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我们应该积极的防御,尽量减少这些危害造成的损失。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地质灾害的发生也十分普遍。
【动画演示】请大家观看我国的地质灾害图。
【提问】这么多的地质灾害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这都是不能回避的事实,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御呢?请大家观看下面的录像,看看日本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播放录像】日本地震灾害的防御。
【分组讨论】在地震多发地区的人们,应该如何防御地震?(分地震前,地震来临时和地震发生后三个阶段各应该做些什么事?)。
【教师总结】请参考扩展资料“地震发生时的应变”,接着总结地震灾害的防御措施(三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年热爱生活作文500字二十(汇总8篇)
- 2023年我爱家乡的葡萄作文300字(优质11篇)
- 2023年听雨学生作文300字 听雨学生作文精选
- 一年级数学工作总结(优秀19篇)
- 医德医风个人总结100字(汇总13篇)
- 七年级语文荷叶母亲教学案例(汇总8篇)
- 2023年学期自我鉴定200字(通用11篇)
- 美丽的中秋之夜作文300字优秀(模板20篇)
- 2023年《…依然》作文(优质11篇)
- 最新初二的随笔作文600字通用(大全8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