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通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9:43:23 页码:9
最新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通用12篇)
2023-11-11 09:43:23    小编:zdfb

感悟是一种通过思考与体验得出的深刻认识和领悟。感悟的价值在何处?它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关于感悟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中的智慧和情感。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一

壮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区。壮族的建筑、服饰、传统节日还有那著名的山歌,都彰显了壮族人民的勤劳善良。

先看看壮族人民的建筑吧!他们的.房子依山靠水。原因是:壮族人民喜爱大自然,喜欢与大自然和大自然里的生灵一起生活。壮族人民的房子是由木头搭建而成的。一楼是养生出的,二楼以上住人。

壮族人民的服饰是五花八门、色彩斑斓的。虽然壮族男子的服饰和汉族男子的服饰差不多,但壮族女子服饰和汉族女子的服饰相比就是天壤之别了。壮族人民勤劳善良,特别是女子。在壮族女子缝织衣服时同时也会绣上各种各样的图案。有鸟兽;有鲜花;还有许多具有没号予以的图案……壮族女子的服饰上除了精致的图案外还会有各种缤纷的色彩。他们的头饰也很精美别致,也有许许多多雕刻上去的图案。壮族女子整套服饰上的色彩混起来都比彩虹没美呢!

壮族有一个最著名的传统节日,那就是在农历三月初三的“歌墟节”,在“歌墟节”那天,每个村子都会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在村口,几乎全村人都在那迎接外村人,并接受他们的挑战。挑战什么呢?当人事唱山歌啦。台上的人唱山歌的时候,台下的人也会跟着唱两句给自己村里人助威。这些比赛时为了增进各个村子之间的友情,这也验证了那句话:“友情第一,比赛第二”。这也是壮族人民的品质之一。壮族人民为什么可以吧山歌唱得那么好呢?请接着听我介绍。

其实,在生活中,壮族人民也在一边唱山歌。在壮乡,壮族人民无论在哪里,都可以即兴创作一首山歌。也就是说,壮族人民在生活中已经能够达到一个代言的地步了。在田野里,可以听见他们的歌声,在两个山头间也可以听到,甚至在他们自己家里有时候也会听到他们用山歌对话。壮乡人民凭着心情也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那歌声同时也表达了当时唱歌的人的心情,如果他的朋友听到了,也会用山歌与他交谈。

壮族真是一个豁达乐观,勤劳善良的民族啊!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二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习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传说,古人认为人的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人的行踪,形影不离。三尸神是个喜欢阿谀奉承、爱搬弄是非的家伙,他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久而久之,在玉皇大帝的印象中,人间简直是个充满罪恶的肮脏世界。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皇大帝大怒,降旨迅速察明人间犯乱之事,凡怨忿诸神、亵读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玉皇太帝又命王灵官于除夕之夜下界,凡遇作有记号的人家,满门斩杀,一个不留。

三尸神见此计即将得逞,乘隙飞下凡界,不管青红皂白,恶狠狠地在每户人家的屋檐墙角做上记号,好让王灵宫来个斩尽杀绝。正当三尸神在作恶时,灶君发觉了他的行踪,大惊失色,急忙找来各家灶王爷商量对策。于是,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哪户不清洁,灶王爷就拒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清扫尘土,掸去蛛网,擦净门窗,把自家的宅院打扫得焕然一新。

等到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灯火辉煌,人们团聚欢乐,人间美好无比。王灵官找不到表明劣迹的记号,心中十分奇怪,便赶回天上,将人间祥和安乐、祈求新年如意的情况禀告玉皇大帝。玉皇大帝听后大为震动,降旨拘押三尸神,下令掌嘴三百,永拘天牢。这次人间劫难多亏灶神搭救,才得幸免。为感激灶王爷为人们除难消灾、赐福张祥,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2、贴门神。

3、贴对联。

对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对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对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发展为对联。对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幅对联,以示庆贺。原来对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对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因满族尚白,清宫廷对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

4、贴福字。

在贴对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习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5、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3.传统的春节习俗。

4.传统春节怎么过。

6.春节的资料。

7.各地的春节习俗资料。

10.春节的资料【荐读】。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三

春节,都盼望着团圆兴旺,人们都在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怀念故人。

5、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6、守岁。

除夕守岁,有的地方(豫西)叫“熬年”,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守岁含有两层意思: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叫“馈岁”;酒食相邀,叫“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叫“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叫“守岁”。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全国多数地方守岁,女的包饺子、洗菜、准备大年初一的饭菜,或者准备全家的新衣服,男的打扑克牌、麻将,或者喝酒娱乐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7、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前晚辈及小孩子梦寐以求的大事。压岁钱也叫“压岁钱”“压祟钱”“压胜钱”“压腰钱”。除夕吃完年夜饭,由尊长或一家之主向晚辈分赠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儿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个习俗自汉魏六朝开始流行。《宣和博古图录》中记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即“压祟”,所以称为“压岁钱”。因为是守岁夜给钱,所以又称“守岁钱”。

8、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9、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相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四季平安”等吉言。

10、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人们蜂拥而至,处处交通堵塞,闹市区实行交通管制。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11、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舞”“舞龙灯”等。龙是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能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隆福消灾。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如果两队舞龙相遇,一定大摆龙门阵,争夺高下。有的地方,败北者一方要为胜者一方奏锣鼓、放鞭炮。云南、贵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龙,同时家家户户堂屋神桌上摆糯米糍粑和酒肉,点燃香纸蜡烛,敬奉“金角老龙”,含有欢庆丰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12、舞狮。

舞狮子活动在河南豫西一带称作耍狮子。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广东海丰盛行春节“听鼓手、看舞狮、听唱曲”。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鼓手就是唢呐,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鼓。一般从除夕下午就开始到商铺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带队的拿到红包才离去,紧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狮。

13、踩高跷。

踩高跷娱乐活动历史悠久。表演者双脚绑扎木制1~3尺高的跷棍,扮演成各种滑稽人物表演古怪动作。踩高跷,北京称作高跷或高跷会,陕西、甘肃、河南等黄河流域称作“扎高脚”。踩高跷有文跷、武跷两种活动之分。文跷以边走边唱为主,夹杂有简单的舞扭动作,武跷则表演倒立、跳高桌、叠罗汉、劈叉等高难度动作。

热菜。

第一道:【团团圆圆之红烧丸子】。

丸子做好后外形是圆圆的,寓意团团圆圆,一家人都在一起过大年,所以万不能错过呀。

步骤:

1、把油菜在锅中焯水捞出沥干备用;肉末加入姜末、葱末、料酒、鸡粉、白胡椒粉、芝麻油、淀粉调味,在锅中挤成丸子状煮熟,然后另起锅,倒入适量的生抽、老抽、细砂糖、淀粉煮开,把丸子倒入锅中煮入味,最后摆放在盘子里就好了。

第二道:【吉祥菜之小酥肉】。

小酥肉是我家每年必备的一道食物了,酥脆可口还越嚼越香,亲们赶紧行动起来吧。

步骤:

1、把五花肉切片状,锅烧热,倒入花椒粒,小火爆香后压碎。五花肉里倒入花椒碎、姜片、香葱、盐、料酒、鸡粉、白胡椒粉、芝麻油调味,抓拌后腌制15分钟。

2、再倒入蛋液和面粉,用筷子搅均匀成为面糊。锅烧热,倒入肉片,炸至金黄色即可。

年夜饭。

第三道:【节节高升之山药炖排骨】。

排骨呢,寓意节节高升,新的一年有个好开头。而这道山药排骨呢,好吃又下饭呀。

步骤:

1、山药去皮切成滚刀块,锅中加入适量的冷水、料酒,下入排骨块、姜片、葱段、大火煮开焯水捞出。铁锅中倒入焯好的排骨、葱段、开水,大火煮开转小火继续炖15分钟后,加入山药块继续炖15分钟。

2、最后加入牛奶、盐、鸡粉、芝麻油、白胡椒粉调味,继续煮2分钟就可以了。

第四道:【红红火火之山药火龙果片】。

这道食物整体的颜色很红艳,寓意新的一年要红红火火呀,没这样吃过的亲不可错过哦。

主料:山药1根,红心火龙果1个。

步骤:

1、把山药去皮,红心火龙果切碎,倒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淀粉、细砂糖煮开,倒入整个山药,小火把山药煮熟并上色后捞出,放凉后切片装盘即可。

第五道:【财源滚滚之白菜蒸肉泥】。

白菜又寓意为百财,财源不断的意思,所以说是年夜饭上还是必备的一道菜呢。

年夜饭。

主料:白菜梆子适量,肉馅200克,小米椒1个。

步骤:

1、把白菜梆子放入锅中焯水捞出沥干水分,摆放在盘子一圈,每个白菜梆子中间塞入适量的肉馅,放入锅中篦子上大火蒸熟,取出来表面装饰上小米椒圈即可。

第六道:【花开富贵之山药肉丸】。

做好的山药肉丸像是盛开的花朵,可以说好看又好吃呀。关键还很清爽不油腻,老少都喜欢。

主料:山药1根,胡萝卜1根,肉馅250克,鸡蛋1颗,干辣椒1根,香葱1根。

步骤:

1、把山药和胡萝卜分别去皮切厚片,摆放在盘子上,中间放入调好的肉馅,打入一颗鸡蛋,放入锅中篦子上大火蒸熟,吃的时候装饰上干辣椒碎和香葱碎就可以了。

第七道:【吉祥如意之火龙果山药】。

这是道甜品菜,火龙果和山药都有着不错的寓意,所以过年的餐桌上可以来上这么一道食物哦。

主料:红心火龙果1个,山药1根,淀粉少许,冰糖适量,冷水适量。

步骤:

1、把红心火龙果切碎,山药切片,锅中把冷水、淀粉、冰糖混合煮开,倒入山药片继续煮5分钟,之后关火装盘即可完成了。

凉菜。

第八道:【喜庆团圆之蔬菜蛋卷】。

这蛋卷是蔬菜做成的,外观上看翠绿有食欲呀,造型是圆滚滚的,寓意团圆呀。

主料:菠菜1把,鸡蛋2颗,胡萝卜1根,盐少许,鸡精少许,芝麻油适量。

年夜饭。

步骤:

1、把胡萝卜去皮切片状。锅中加入水煮开,加入盐和食用油,倒入菠菜和胡萝卜片焯水捞出。

2、鸡蛋打散,加入盐、芝麻油、白胡椒粉调味搅均匀。锅烧热,倒入蛋液,摊成圆饼状。取出来铺在案板上,放入菠菜和胡萝卜条,从一头卷起来,切成块即可开吃啦。

第九道:【福禄双全之凉拌豆腐皮蛋】。

这道菜是由豆腐和皮蛋组成的,也是蛮经典的搭配,吃起来可谓是爽口开胃呀。

步骤:

1、皮蛋对半切开,内脂豆腐切方块,小米椒和香葱切碎,大蒜切碎,把皮蛋摆在盘子上,中间放入豆腐,把蒜末、小米椒碎、生抽、芝麻油、陈醋、鸡粉混合浇在上面就可以了。

第十道:【六六大顺之凉拌杂蔬】。

这道凉拌蔬菜呢,选择了6种食材,寓意六六大顺,还是蛮值得一试的。做法也不难,食材混合拌一拌即可搞定,新手都能完成。

步骤:

1、把黄瓜切丝、木耳泡软、洋葱切条、鸡蛋在锅中煎熟后切条、豆皮泡发了备用,接着把木耳在锅中焯水。最后把所有的食材混合在一起,倒入盐、蚝油、陈醋、芝麻油调味即可完成了。

1.腊月寒冬白雪皑皑,渔夫窝冰得鱼而来。寒风刺骨集市待售,伯乐相语万金之材。

2.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3.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4.上书仍寝,如流岁又迁。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虚牖传寒柝,孤灯照绝编。谁应问穷辙,泣尽更潸然。

5.休叹流光去,看看春欲回。椒盘卷红独,柏酒溢金杯。残腊馀更尽,新年晓角催。争先何物早?唯有后园梅。

6.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7.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9.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10.百岁三分一,初心谩慨然。空囊难避节,青镜不留年。静阅无穷世,閒观已定天。履端思后日,四鼓未成眠。

11.风矣,是我欲汝声;雨雪矣,为吾思汝之色;归矣,是我离不开你的也,睡觉也,是我祝君之始!友人,新者一年,一切皆好!

12.师如海,宽为舟,方知海之阔;夫子如山,宽为泾,循径登,方知山之大,师徒谈心,莫逆于心,方知心之高,祝君正旦乐!

13.在这个值得庆贺的日子里,我虽无鲜花与美酒献礼,但心中有歌,仅祝你一生快乐!

14.相聚的日子都只为酿一杯浓酒,倒成流动的相思,在新年的鞭炮声中凝视你如此迷人的面庞,只想对你说:爱你一万年!

15.新年第一天,让我的祝福像雪花飘送,让我的问候像绵绵春雨,片片花香,句句心语,声声关怀,连缀着满心愉快,将快乐送给你!

16.在人生之旅我很庆幸,能拥有你真挚的友情。我们虽然天各一方,却阻隔不了彼此的思念。愿我们都能珍惜这份友情,直到永远永远。

17.向东方采了一些吉祥,问西方要了一丝好运,朝南方借了一份如意,在北方扯了一把平安,将这些全部送给你,新年到了,愿四面八方的幸福全部涌向你,新年快乐!

18.新年许下心愿,朋友传递祝愿,幸运心甘情愿,开心自觉自愿,幸福一厢情愿,猴年如你所愿,实现多年夙愿,但愿天随人愿,达成美好心愿,他日再来还愿!

19.扩大感情内存,结识更多朋友;增加银行线卡,工资几倍翻翻;打开心情光区,享受美好时光;刻录美好回忆,下载一切幸福;新春来临,以上祝福全给你。

20.张灯结彩闹新春,合家团圆享天伦。喜气洋洋访亲友,笑语盈盈情意久。天地一派幸福景,愿朋友新年好心情。吉祥如意身旁绕,爱情事业皆欢笑。愿你新年快乐。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四

春节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春节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星象、历法有很大的联系。中国历代的新年,设定日期并不一致。

1、上古时代,斗指寅为春正(正月),所以立春为岁首。

2、夏商周时期,夏历正月在孟春,商历正月在冬十二月,周历正月在冬十一月。

3、秦朝时期,使用秦历(颛顼历),正月在冬十月。春节要做些什么事情,有什么活动?

4、汉朝初期沿用秦历,但是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将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改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

5、辛亥革命以后,逐渐改用公历纪年。民国二年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春节例行放假。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五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巧果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扞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传统七夕活动3: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七夕节由来。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七夕各地不同食俗。

1、绿豆芽。

在广州,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2、巧果。

浙江各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

3、鸡。

为了表达人们希望牛郎织女能天天过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杀一只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远不分开。

4、瓜果。

七夕是以瓜果为主,因为这个时候瓜果下来了,特别是西瓜。而且这个时候最忌讳的是不吃梨,大家在这一天吃梨,就和巧距离得更远。所以一般这天女孩子都不吃梨。

5、蚕豆。

很多人不知道,七夕节还与蚕豆结缘。每年七月初七,各家各户都要分食蚕豆,谓之“咬鬼头”,取驱邪的意思。

6、吃面条。

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六

春打六九头,打春吃春饼!立春吃春饼的习俗,名曰“咬春”。该习俗起源于唐朝。由于立春时,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各种蔬菜发出嫩芽,人们尝鲜,便用面皮包着五彩缤纷的时令蔬菜,卷成卷蒸熟或者油炸,取名春饼,寓意五谷丰登,并将它互相赠送,取欢喜迎春、祈盼丰收之意。顺时而食,是心与自然的沟通,吃下与节令相合的食物,就是将整个四季放入了口中。老北京吃春饼最讲究,一定要卷成筒,从头吃到尾,寓意“有头有尾”。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七

春节食俗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说起过年期间必不可少的吉祥食物,一定少不了八宝饭!来禅寺素斋部一起与家人、朋友分享美食,礼佛祈福之余还可以把吉祥美味带回家。

放爆竹。

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逛庙会。

庙会庙会,是依托庙而建立的,中国最早的庙是祭祀先祖的场地,而从古代文献上可知,周代宗庙之旁便有庙会了。但佛寺的庙会则是在宋代以后才发展起来的。于是过年进寺院祈福、逛庙会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过年内容。

此时的寺院,大多都已然装扮一新,远远望去,挂满了红色许愿带的树木错落有致的排布在庭院里,一片吉祥喜庆的气氛。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八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你知道我国春节传统民俗活动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我国春节传统民俗活动,一起看看吧!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禹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霉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卫生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

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着《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1、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场的人就得马上说上两句吉祥的。

顺口溜。

如“缶(瓷器)开嘴大富贵”、“打发(大发发财之意)”等来弥补。

2、米缸不能空着,以免一年之中有断炊时。

3、忌洒水、倒垃圾。这一天往往将水、土视作“财气”,将垃圾、粪便视为“肥水”,唯恐把“财气”扫走、倒掉。春节期间燃放鞭炮,地上纸屑、垃圾多,可将垃圾往里聚拢,不倒出去。

4、忌讨债。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初一到初四都忌讳。

5、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有被“掏空”的危险。

6、忌办丧事。以免给家里带来不祥。

7、忌理发。

8、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所以在年前,就应先将鸡、鸭等杀了准备好。

9、忌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

10、忌跟还在睡觉的人拜年。

出外拜年或祭祖的日子,也是出嫁女儿回娘家的日子。

1、女儿回娘家礼物忌讳是单数,要好事成双。

2、有送财神者上门,不可说“不要”,要说“已有”。

3、忌洗衣。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九

1、注意防盗、防窃的危险情况出现。

春节的到来,许多地方的人流量急剧增加。的确这样,才有春节独特的热闹气氛,但是也往往伴随着许多的危险。比如,主人家上街购置年货,有时候一出门就是大半天,很容易会给那些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希望,大家在出门的时候,多多加强这方面的安全问题。

2、燃放烟花爆竹的危险。

放鞭炮,燃烟花。这几乎是春节的标志性活动,只要一到春节这天,鞭炮和烟花声更是近乎完全不断绝。这其中的危险性也十分巨大,因为是将火药填充在鞭炮里的,一旦出现问题引发爆炸,就是不是小事了。所以,燃放烟花爆竹尽量以自己安全为重。

3、饮食安全问题。

过年了,各种各样的美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让许多的人,彻底地敞开肚皮,暴饮暴食起来。但是,先不提暴饮暴食会影响人的消化问题,另一方面不是任何食物都能吃进肚里。而且,一些毫不相干的食物吃进去后,甚至还可能引发食物中毒。所以,希望大家引以为戒。

4、孩童玩耍需要注意的问题。

许多孩子期待了许久的春节,就代表着红包、好吃的、好玩的。家长在这段时间也较为纵容孩子,但是往往会造成许多危险发生。比如,以前有孩子喜欢去捡鞭炮来玩,但是有种慢燃的鞭炮。很长时间都没反应,但一旦拿到手里,说不定就刚刚达到爆炸的时间了。

5、防止诈骗行为的发生。

随着人流量的增加,不止防盗安全需要注意,也要注意一些上门诈骗的人员。他们针对的对象,往往是家里的老年人,因为年纪大了头脑不灵活,很容易就遭受欺骗,从而产生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尽量不要让老年人单独上街,或者留在家里。

6、迷行封建的危害性。

这种安全隐患的发生,往往出现于许多老年人群之中,但也时不时的有中年人也上当。因为,许多老年人思想较为陈旧,很容易受到一些什么牛鬼蛇神、妖魔鬼怪或者风水气运之类的影响,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实行诈骗等等。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十

春节。

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的重大节日,是我们农历新年的新开端,那么为了方便大家,下面给大家分享关于春节的传统民俗活动有哪些,欢迎阅读!

1、扫尘。

在民间,新年前夕有“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民谚称“二十四,扫房子”。民间称做“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年前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扫尘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以祈来年清吉。

2、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

对联。

对子。

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贴上对联,庆祝新年的到来。

3、办年货。

中国的年俗。

文化。

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每个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扫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这都是怀念故人。

5、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岁末。

除夕。

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年夜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意年年有余)、蚝豉(寓意好市)、发菜(寓意发财)、腐竹(寓意富足)、莲藕(寓意聪明)、生菜(寓意生财)、生蒜(寓意会计算)、腊肠(寓意长久)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

6、守岁。

麻将。

或者喝酒娱乐至天亮或者一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节目。

7、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春节前晚辈及小孩子梦寐以求的大事。压岁钱也叫“压岁钱”“压祟钱”“压胜钱”“压腰钱”。除夕吃完年夜饭,由尊长或一家之主向晚辈分赠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儿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中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之压岁钱。”这个习俗自汉魏六朝开始流行。《宣和博古图录》中记载:“钱形长而方,上面龙马并著,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因为“岁”与“祟”谐音,“压岁”即“压祟”,所以称为“压岁钱”。因为是守岁夜给钱,所以又称“守岁钱”。

8、燃放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朝政治家王安石的这首诗也提到了春节燃放爆竹,可见春节燃放爆竹的习俗由来已久了。在春节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亦称“炮仗”“鞭炮”“炮”等。

9、拜年。

大年初一清早,大人小孩穿着节日的盛装,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家中拜完年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相互道“恭喜发财”“新年快乐”“四季平安”等吉言。

10、逛庙会。

一提起逛庙会,就会想起北京春节的庙会,厂甸庙会、白云观庙会、莲花池庙会,人们蜂拥而至,处处交通堵塞,闹市区实行交通管制。庙会又叫“妙会”“庙市”或“节场”。早期庙会仅是一种隆重的祭祀活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交流的需要,庙会在保持祭祀活动的同时,逐渐融入集市交易活动。随着人们的需要,又在庙会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过年逛庙会就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娱乐活动。部分地区,每年的庙会宗教色彩越来越淡化,只有娱乐性的仿祭祀活动表演,更多的是“有会无庙”,公园、体育场、商场等都成了庙会的举办场所。庙会也就渐渐地演化成为集娱乐和短期的集市交易为一体的民间活动。

11、舞龙。

舞龙又称“龙舞”“龙灯舞”“舞龙灯”等。龙是。

传说。

中的神奇动物,能在天上呼风唤雨,也能为人间隆福消灾。早在汉代就有舞龙祈雨的活动。当时四季祈雨,春舞青龙,夏舞赤龙或黄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舞龙时,锣鼓喧天,爆竹齐鸣,场面十分热烈。每一个动作都有名号,诸如:“二龙戏珠”“二龙出水”“黄龙过江”“白龙出洞”“穿越龙桥”“打草惊蛇”“银龙翻江”“金龙倒海”“海底捞月”。如果两队舞龙相遇,一定大摆龙门阵,争夺高下。有的地方,败北者一方要为胜者一方奏锣鼓、放鞭炮。云南、贵州的苗族,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舞龙,同时家家户户堂屋神桌上摆糯米糍粑和酒肉,点燃香纸蜡烛,敬奉“金角老龙”,含有欢庆丰年、祈求吉祥的意思。

12、舞狮。

舞狮子活动在河南豫西一带称作耍狮子。耍狮子活动比较经典的动作有:狮子蹦上高桌、狮子过独木桥、狮子翻跟头。广东海丰盛行春节“听鼓手、看舞狮、听唱曲”。舞狮主要有麒麟、狮、客仔狮、外江狮四种,唱区主要有西秦曲、白字曲、潮州曲等多种。鼓手就是唢呐,也叫大笛或吹班。每班由二人吹大笛,一人打铜钹,一人打小鼓。一般从除夕下午就开始到商铺里去吹打,一直到初三、初四才停止。初一、初二最热闹。舞狮子的队伍挨家挨户舞弄,到了人家门前,说声“恭喜”之后就开始吹奏起来,直到主人掏出红包,带队的拿到红包才离去,紧接着到下一家去舞狮。

13、踩高跷。

跳高。

桌、叠罗汉、劈叉等高难度动作。

在传统的风俗中,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的日子是在大年初二。

大年初一回娘家在民间普遍流传两种说法:

另外一说是:民谚有“嫁出去的女儿如同泼出去的水”之说,因此女儿如果在大年初一回娘家,不但不会为娘家带来喜庆,反倒会把娘家吃穷,让娘家变得穷困了。过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意指着会把娘家吃穷,因此只能在初二或者初三回娘家。

不能在祭灶日这天回娘家。河南一带,因为女不祭灶,所以祭灶日亦有不宜回娘家的习俗。一般来说,新妇回娘家住的时间不宜太长,住的时间太长,一是误婆家的事,二是误娘家的事,已出嫁的闺女是客人了,不免要认真对待。很多旧的习俗在当今也渐渐被人遗忘了,因而只要遵守地方风俗就好了。

不能回娘家的日子。

除了大年初一这天不能回娘家,其实还有一些日子是不能回娘家的。正月十五,这一天是团圆节,但也不能回娘家,必须在婆婆家过年。农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

清明。

节,这一天也不能回娘家,而且女人是不能去扫墓的,不管是在婆婆家还是在娘家,女人不能去墓地。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十一

1、春节,即农历新年,是一年之岁首、传统意义上的年节。春节历史悠久,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演变而来。

2、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祈年祭祀、敬天法祖,报本反始也。春节的起源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这些活动以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凝聚着中华传统文化精华。

4、在早期观象授时时代,以“斗柄回寅”为春正(岁首),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由此开启。

5、慰藉思乡之苦。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无论散落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炎黄子孙都会按照故乡的习俗过年。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春节早已经不是一个常规意义上的节日,而是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延续,而是承载着民族的血脉和精神。举办活动,通过虚拟展、线上音乐会、艺术晚会、微课堂、工作坊、微视频等立体多样的形式,生动展示节日民俗、民乐、剪纸动画、中华美食、太极和冰上杂技等中国特色节日文化,能够唤起在外之人的思乡情,可以慰藉他乡游子的思乡苦,有利于增强炎黄子孙的归属感、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6、展示中国形象。春节起源于中国,但是因为科技的进步,地球正在变为“村庄”,国家和国家的联系日益紧密,近年来,许多国家都在过“中国年”。在辛丑牛年春节到来之际,春节活动面向全球开展,世界各国的人民都可以透过这样的“一扇窗”,了解春节,了解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这一方面促进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另一方面也提升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认知,对于多边主义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来说,这件事都是作用积极、大有裨益。

7、凸显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随着中国的影响力日益增强,随着世界越来越渴望听到中国声音,原来藏在“深闺”中的中华文化,正越来越自信地走向全球。近年来,每逢新春佳节,我国都会在海外举办“春节”主题文化推广和庆祝活动,足迹遍布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就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表现形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在“中国年”和“中国红”中,不仅深深地痴迷上了中国文化,也深切地感受到了东方大国的自信和自强。

8、意在共贺传统佳节、共享中国文化,共度美好时光。不过,以更宏观的视角来看,这一举措的意义显然不止于此。在此过程中,其实也是在透过春节这样一个载体,在向全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样的“中国故事”以小见大、生动鲜活,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必将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让中国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春节传统民俗活动感悟篇十二

1、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在很多地方都有这些活动,控制室因风土人情不同,很多细微处各有不同。

2、春节都会祭祀神灵、拜祭祖先,这种活动习俗在南方沿海一带比较盛行,是承袭古时的习俗,在春节期间很多地方都有举行游神活动。

3、从小年开始,大家都会开始扫房屋、购置年节年货、贴春联、洗头沐浴等等,这些活动的主题就是“辞旧迎新”。

4、春节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通常在除夕的时候,全家就会欢聚一堂,吃“团年饭”,并且长辈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

5、在中国,典型的传统娱乐项目主要集中在燃放爆竹、舞狮子。春节礼俗的典型表现形式为“拜年”,在新年的那一天,晚辈需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发压岁钱给晚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