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23-11-26 05:37:07
- 小编:zdfb
- 文件格式 DOC
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完美的总结可以通过反复修改和润色达到更好的效果。以下是一些总结的示范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一
摘要:通过分析艺术类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提出一些相应措施。首先,通过展示计算机在各方面的应用实例体现计算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其次,实际教学中,采用演示教学法、分层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后,科学制定考核办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相长。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计算机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正在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熟练掌握计算机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更是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利用有限的课时学到更多更实用的计算机知识,增强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1.1艺术类高职学生特点。
由于所在学校的师资、对信息技术重视程度不同,再加上学生个人家庭经济、爱好等不同原因,学生刚入学时所具备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艺术类学生平时重视个人在专业方面的学习,而对于公共基础课,尤其是计算机基础课,大多存在无所谓的态度,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课的学习热情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1.2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结合不够。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一般分为计算机基础、计算机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网络应用基础几大块,这些内容理论性强、且实际操作多,对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的艺术类学生来说,无形中增加了压力,导致学生兴趣降低、主动性不强。另外,艺术类学校的学生多是表演类专业,平时学习中较少用到计算机,计算机基础课程与学生专业课衔接不够,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
2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首先要明确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目标。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掌握能力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明确制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即为知识与能力(knowledge&skills);过程与方法(process&steps);情感态度和价值观(emotionalattitude&values)[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计算机操作的掌握能力,同时也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融入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计算机与各行各业都有紧密的联系,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现代社会要求各个专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能力作为一项基本能力越来越被用人单位重视,所以计算机能力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第一堂课,用多媒体展示并讲解计算机在各个行业的应用,尤其是在学生所学专业的`应用,通过刺激学生感观,告诉学生计算机的重要性以及与自身专业的相关性,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2运用多媒体网络系统进行“广播”演示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仅仅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会使计算机教学活动毫无生气,显示不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偏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所以,最好的教学法就是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进行“广播”演示,每一步操作都清晰明了,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讲解完毕后,通过网络系统可以将操作任务及相关素材快速地发送到学生电脑供学生练习,极大地节约了传送文件的时间。利用多媒体网络系统教学软件,可以实现教师机对学生机的监督、演示、操控等操作。教师可以对个别有问题的同学进行辅导,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教师可以将某个学生机上的内容展示给其他学生,通过让学生来示范讲解,增加课堂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展示好的作业,让学生看到自身差距,激励学生做得更好。最后,课程结束前,利用网络系统收取学生作业,可以及时地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3实行分层教学。
由于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基础好的学生在中学时代已经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而来源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学生,几乎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高强度的教学内容难以接受。针对学生客观存在差异,采用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不但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新生入学时做一次摸底测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组,同组学生座位靠近,便于集中指导。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重点讲解基础,由教师带领学习,完成每次课的基本操作任务,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除了完成课堂基础操作任务外,提高任务难度,多给他们创造独立学习思考的机会,注重培养他们运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4采用项目教学法。
只进行单纯的演示教学,学生没有压力和动力,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运用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近年来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上得到广泛应用的方法,采用学生工作和生活有关的项目,利用任务驱动式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完成任务得到清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在讲授新的内容时,可以展示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好作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当前所学专业的应用领域,还可以让学生事先预习,寻找一些优秀作品上交给老师进行展示,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演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认真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掌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2]。要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要考虑基于什么样的载体,即选具有职业特征的典型工作任务[3]。在选择项目案例时,考虑与学生专业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不同专业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布置“powerpoint2010”项目作业时,要求旅游管理系的学生以“介绍一个旅游胜地”为主题完成ppt制作,而对于舞蹈系的学生,要求学生以“舞蹈”为主题完成ppt制作。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每个人的思路、方法不尽相同,对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生在讨论中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优劣,取长补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
3合理制定考核办法。
考核评价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方面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一方面检验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还有哪些方面需要改进。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方法和考核办法,有助于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对学生计算机课程的考核,以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主,采用考勤、平时作业、和机试三项计算期末成绩,其中考勤和平时作业占30%,期末成绩占70%。考勤制是避免学生自由散漫,首先从形式上引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视,平时作业主要是每一部分知识对应的项目案例练习,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独有的操作性强的特点,期末考试采用上机形式,重点考查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时采用计算机考试系统,学生随机抽题,系统自动评分。一方面避免抄袭现象,一方面避免评分过程中出现人为误差,体现公平公正。
4结束语。
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艺术类专业融合进行创新教学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究,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教学模式及其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3(6):1-64.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二
摘要: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高职教育教学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高职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不足。本文对多媒体技术如何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更有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首先简要分析了当前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随着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更好的开展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创新性举措。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多媒体技术已经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对此广大高职计算机教师应当引起重视,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着眼解决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多媒体技术能够更加科学的应用于高职计算机教学当中。
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的一种技术,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来说,能够将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当中,进而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尽管当前绝大多数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已经应用多媒体技术,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最为突出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职计算机教师认为计算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相融性,因而过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而自身的教育教学模式没有得到体现,教师由于过多应用多媒体,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情感等方方面面无法实现,进而制约了计算机教学的深入开展;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一定的“制约性”,这主要是由于一些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的过程中,认为多媒体技术应当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因而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教师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讲解,特别是教学进度过快,导致不生接受能力不足,同样会制约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科学应用。
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来说,尽管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同样需要注意把握好“度”,特别是要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及学生的基础出发,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强化多媒体技术的融合性。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来说,要想使多媒体技术得到更有效的应用,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提高二者之间的融合性,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性作用,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的有效应有,特别是要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使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发挥更大作用。比如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课件的制作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对于某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分别制作课件,教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完善,最后进行一些评比活动,这样能够使学生既有效的掌握计算机知识,又能够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二是强化多媒体技术的适度性。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计算机教学的过程中,要切实把握好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度”,既不能过多的应用,也不能过少的应用,而是要更好的发挥多媒体技术的辅导作用,而不是主导功能。这就需要高职计算机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根据计算机课程的需求进行多媒体教学,能够应用的要尽量应用多媒体技术,不能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则不应用多媒体技术。比如教师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要对视频、音乐、图片等进行科学的设置,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科学性,切忌盲目应用。三是强化多媒体技术的实用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应用多媒体技术必须以实用性为主。这就需要广大计算机教师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内容则不适合应用多媒体技术,而对于那些具有较强操作性、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则要更多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使其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和演示性功能,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要提升多媒体教学的实践性,强化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统一性,提升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可操作性。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尽管从总体上来看,多媒体技术已经在计算机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计算机教育的实效性。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以及广大计算机教师要对多媒体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从提升计算机教学实效性出发,进一步强化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融合性、适度性以及实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技术在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开宙.谈谈多媒体在计算机教学中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08).
[2]王昌艳.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多媒体教学的实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2).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三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帮手,对计算机能力的掌握是现在人才所必备的技术。我国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对于计算机的操作能力没有相应的培训方式。所以本文就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突出的买用性问题进行分析。
1以就业能力的提升为基本指导方向。
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看,学生的发展是教育的根本,我们进行教育的目标与初衷都是为了对学生的素质与能力、道德与品质进行全面的发展,但是我们就教育的实用性来说,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实际的生活将,可以运用这些能力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对生活与工作中的困难进行克服,获得一定的生存技能。这是现在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要组成方式,现在高职院校内应该将养学生对计算机能力的提升作为其教学的主导方向。高职院校间对于就业竞争力的评价,是对高职院校办学实力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这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所开展的计算机教学时,应该首先对学生的就业市场做一个充份的调砸死,对于现阶段社会的对于计逢机人才的具体要求进行归纳,并根据以经获得的信息,对于教学结构与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
所有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教材展开的,因此,教材内容的成熟与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重要的关联,实用性的教材的使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的技术的系统性的知只,对于学生的视野开拓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实用的教材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更好的进行自主的学习。第一,教材中的知识在讲解时,需要有明确的脉络,而且内容细致而充份,但是不能过于的复杂与精深。例如,对于计算机基础这「l课程,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只要满足学生的日常实际过用就可以,不能对一些系统性的知识进行强调。第二,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一些学习基础,对计算机课程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选择。例如,高职学生与高等教育学生相比较,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的学习上需要不断提升的,我们不能将高等教育的计算机教学材料在高职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进行使用。这样会增加学生的理解难度。第三,在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分配上,应该将理论与实践部份相结合,更注意实践课程中的内容,而理论内容在其中应该起到辅助的作用。
3课程设置突出学校特色,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高职院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的展现,就是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对其他学科的发展进行促进,对自身实用性能进行价值的体现。通下以下的两种方式可以有效的体现:第一,高职院校可以从对自身的办学的优势与特色专业的突显进行入手,将校内的一些具有专业优势的学科进行相互的结合,通过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进行新课程的开设。例如:某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是电子商务,我们可以开设一门与计算机技术进行结合的课程新课程。如果其特色专业是市场营销,那么我们可以将计算机教学了融入市场营销的知识,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其思路就更加的'开阔而且未来在就业时,可以具有更多的选择。第二,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上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学生学习时的兴趣,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课得程的设置时,需要将实用性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结合,并且根据学生的意见与建议,进行课程的设置,这样可以更好的引起学生的兴趣。
4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学生在教育当中的主体地位必须要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对在对教学的效果进行提升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于计算机课程的兴趣,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行调动,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程的学习与探索。例如:计算机的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数据库的学习时,可以先选择一些以往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展示,让学生增加对数据库内容的认识,对其强大的功用有一个了解,知道其应用的范围,让学生增加学习的兴趣。第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教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对于计算机基础的原理知识,我们可以使用讲授的方式进宪,对于一些高级编程的语言与对一些软件的使用时,则需要教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进行编程的技巧时,则需要我们进行课堂的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而当讲解到系统的开发时,则需要教师以小组合作进行案例教学、或是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进行,下面我们可以将项目教学法为似在学生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时,我们要求学生对于draemwevaer这个网站开发工具进行熟练的掌握,并且对于其中的网页样式css+网页布局p的运用能力进行使用,教师可以将“网站前台设计与制作”这个项目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从实践操作过程中,对ps、lfashdreamwevaer等相关的内容进行掌握。第三,我们在教学当中应该注重实践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首先,教师应该要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学生安排实践与练习的机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其次,将现在社会中应用较广的一些计算机操作软件引入到课程当中来,特别是一些与学生专业具有很强关联性的软件,让学生在对软件的学习与使用中,加深对于专业知识的获取。其三,建立一些项目,让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在教师的帮助下,相互合作完成项目,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提升。最后,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学科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从竞赛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5结束语。
我们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技术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推动力量,所以高职院校在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当中,应该以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教学的主要导向,对计算机教学的实用性进行突出为根本目的,在进行计算机技术的课程设置时,对计算机技术的教材进行选择时,以及教学方法的改进上,应该以一种积极的态度进行。保证学生在学习完课程以后,可以更好的应用于未来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赵喜明.买用性授课目标对高职计算机教学起到的意义j[].消费电子,(06):215一215.
3[]郁涛.谈突出买用性改革高职计算机教学【j」.电子韦}」作,(12):120.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四
1.案例的选择。
首先,需要采用典型的案例,选择的核心需要对计算机课堂中所包含的教学知识进行涵盖;其次,需要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在教师方面需要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也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对案例进行设计与完善;再次,需要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案例,其原因是只有合理的案例才会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最后,需要从系统性入手,在课堂中教师可采用多个案例的方式,并且每个案例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并且出现的顺序应该从易到难。
2.实施阶段。
在对案例进行设计后,就可运用到课堂教学当中,首先教师需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引导,然后需对案例进行展示。伴随着互联网与多媒体技术逐渐完善的情况下。展示案例的种类较多,如可以通过录音播放、幻灯片播放等,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通过表演的方式教学。而从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来分析与设计下一步的案例。
将案例展示后即正式进入到正题,教师可以根据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向学生提出,而学生对问题进行解剖与分析,对于问题的展现,可按照难易程度、内外顺序等方式,逐渐引导学生向解决问题的方向靠拢。而探讨与分析的样式也逐渐增多,首先在学生内部可以自由构建小组对课堂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一定时间后可派出每个小组的代表与教师进行沟通。在遇到意见不统一的情况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在寻找正确答案时获取更多的知识,并且在个人学习能力与知识层面上也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3.案例总结阶段。
在课堂的最后,教师需要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表现或者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总结。具体来说,就是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重复与巩固,达到学生彻底理解案例教学的目标。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案例所包含的内容进行反复的分析,与此同时将理论知识进行扩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以开发程序为例,教学初期可通过留言板的方式,对留言板应该具有的功能进行分析与整合。然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整理与完善,经过一系列分析后可判断出以留言板而开发程序为案例共需要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用户登录、注册、找回密码和发表留言。设计后需要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以对程序进行具体步骤进行设计,如对用户注册阶段数据库的建立以及登录界面的优化等。在面对不同案例时,学生都需要遵循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同样,在对数据库与注册用户的数据连接时,需要采用什么技术手段来解决该问题。对此,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者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自主解决,实在解决不了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对出现问题较多的地方进行集中处理。
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应用技能。最后,需要对课堂中的案例进行总结。根据不同类型的案例,可以以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和教师评价集中方式,可以保证在完成案例后获取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以在后期的学生中有着明确的努力方向。例如,在前端界面与数据库连接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字符串编写代码或者数据库连接控件等多种方式,并且每种方式都可以成功连接,那么在设计的后期就需要考虑每种连接类型的优势与劣势以选择更好的连接方式。
总之,通过对计算机教学中的案例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采用案例教学法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进而达到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学生的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对案例设计之前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考虑后,设计出完善的教学案例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尽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目的。
三、结语。
通过分析后可看出,案例教学法作为当前较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主流。那么,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实现,不但可提升学生的合作、创新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可增加学生实际应用的操作能力。总之,通过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必然会达到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五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高中计算机课程教学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基础技术的人才,然而,在具体的高中计算机教学中依然存在较多问题,改革与创新高中计算机教学成为高中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高中已经普及了计算机课程,很多学校已经具备了较完善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模式。但相对于高水平的计算机课程模式来说,我国的计算机教学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很多学校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计算机技术是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技术,其实践性较强。很多家长也只关注高考中的几门科目,对计算机课程的关注较少。而多数学校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只重视学生的理论学习成绩,对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关注较少。与此同时,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学校高中计算机教师不愿意深入探索高中计算机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计算机教学的顺利开展,阻碍了高中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负责教授计算机课程的教师不够专业,其在计算机课程设计上花费的时间较短,加之校方为计算机教学留用的时间有限,致使学生难以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计算机基础技能。目前,高中计算机教学中缺乏有效的课堂实践。计算机技术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独立性,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学生在课堂中无法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不够,很难在实际生活中运用。与高中其他基础课程教学相比较,高中计算机教学有其独有的特点。首先,计算机课程对学生的操作能力有较高要求,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灵活性。然而,受应试教育与高考制度的影响,高中计算机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动手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其次,高中计算机科目的考试应以操作题目为主,不应仅凭期末分数来判定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情况。高中计算机课程的考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不以分数来判断学生对计算机技能的掌握情况。最后,计算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且更新速度较快。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密切的相关性,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快,也促使计算机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更新变化非常快。
(一)摆脱认识误区。高中计算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详细讲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兴起,以及计算机的作用,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明白计算机的作用。同时,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让计算机技术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复杂的网络世界里,获取有效的信息,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改变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高中阶段是学生接触计算机的初始阶段。学生刚刚学习计算机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高中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展相应的计算机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中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吸引学生投入计算机知识的学习中,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注重学生自主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中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大量的机会进行自主操作,并在学生自主实践与探索中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找出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从而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正。
(四)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学校需要时刻关注计算机的发展方向,正确引导,并加强计算机教师队伍的建设,对教师进行相应的教学指导与专业内容的培训。校方要以交流学习的方式创造条件,让计算机教师有更多的进修机会,学习新知识,积累教学经验,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另外,校方还要加大硬件设施建设,为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创设平台。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阶段,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计算机和操作计算机的兴趣是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积极探索与改革计算机教学模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教学氛围中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六
文章重点分析了中技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麻烦,基于“互联网+”的理念,从专业的市场化调整,教学的“云”空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学习氛围,实践拓展,教学分类,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这一专业教学模式的优化。
“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已经深入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中技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重要途径。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专业开始更加具备发展活力。“互联网+”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育既是一个教学手段,可以实现学生参与专业学习的积极性提升,也是一种教学内容,是这一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现代化知识,更加具有实用性。
1.1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缺失。
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很多知识都是具有抽象性,学生接受难度较大,教学课件的演示等现代教学手段的缺失使得这一专业的教学没有更多的创新手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不能满足现代这一专业的基本需要。
1.2教学方法单一。
这一专业教师没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在教学方法上也是难以实现多元化,因为现代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需要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支撑。例如,我们开展案例式教学,就需要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多媒体设备的缺失,使得我们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也是难以开展。
1.3学生基本素养不高。
中技教育的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内容相对都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他们对这些理论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学习的效果不好。少数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学生更多地沉迷在手机上,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因此解决学生学习困境是这一专业教学的难点。
2.1专业培养进行市场化调整。
中技教育需要在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设置上和人才培养计划上不断融入人才市场的需求,因为一个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就需要其毕业生在进入人才市场之后,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例如,现代职业教育学校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就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是对人才市场需求的科学研判,只有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才能更快上手,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另外就是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学生在团队合作中与同事的协作能力也是现代中技计算机网络专业重点培养的方向。
2.2构建该专业教学的“云”空间。
由于“互联网+”渗入职业教育领域,微课教育的发展就是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各个中技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等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借助网络平台,实现各个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可以进一步提高该专业教学的教学水平,同时这种教学“云”空间的拓展也进一步践行了这一专业的现代化的专业理论,即实现了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给学生做出了一个应用型的教学案例。网络教学更加具有多元化的教学特点,学生可以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更加具有选择性,由于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时间较短,学生学习起来更具效果。
2.3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应用性较强,中技教育更加突出学生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不断更新升级,这种“互联网+”引发的信息化技术使得网络下载专业性的教学动画、短片更加方便,这些都可以成为该专业教师的教学素材,更好地满足现代教育的基本需要。同时教师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构建这一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例如翻转式教学,就是实现相关课程的内容前置,首先布置一些教学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的问题答案,在课堂上,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开展相关内容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只有学生具备上网查找资料的基本条件,才能实现,因此,随着学生笔记本、手机等普及,这些教学方法便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2.4延伸学习效率,营造学习氛围。
信息技术平台,可以进一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实现学生通过自媒体的联系。该专业的教学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引导学生开展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他们今后岗位的适应性。只要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实现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营造,在学生中不断树立学习风气。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被进一步激发。这种信息平台可以实现匿名的交流,教师可以进一步鼓励学生学习,学生也不必担心老师知道自己是谁,可以放下包袱,与教师交流学习专业知识的心得,不断提升专业学习水平。
2.5多元化的考证,拓展实习的范围。
由于中技教育都是需要学生不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的基本技能,这些掌握程度的主要体现就是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考试,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就可以拿到相关的证书,这些证书可以进一步体现出学生在该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性和专业技能。因此,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也需要进一步重视考证学习,不断武装自己,增加自己在找工作过程中的筹码,针对相关专业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练习,最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同时生产实习也是提升学生本专业生产阅历的主要途径,可以实现更为突出工作问题的解决。具体来说,首先,学生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规划。学生找准自己今后几年时间里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开展生产实习的目的,实现自我学习目标的确定。其次,持之以恒,学习专业知识。学生需要拓展自我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还需要努力钻研、虚心请教的学习态度,这些都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学习精力和时间。最后,掌握技巧,提升考证、实习效率。找准考试、实习技巧,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这样可以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地保证考证、实习的效率。
2.6以学生为本,分类教学。
学生的有效分类是开展教学的基础和前提,接下来主要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案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保证所有的学生都可以理解相关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优化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学生之间的讨论分析可以进一步提升班级学生整体对相关知识点的有效认识,这样就需要不断拓展知识点的认识。在分组进行讨论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拓展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配合,一个学习小组中既有优等生、也有一般学生,还需要有一部分学困生,他们的有机组合,可以实现同学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实现共同进步。教师在课程上需要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机组合,形成不同学习小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知识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理解难度较大,需要学生不断调动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主动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最为有效的形式就是小组讨论,当遇到一些抽象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时,教师需要根据班级学生整体的表现,适当地停下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进一步优化他们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实现相互帮助,班级学生整体的学习认识将进一步提升,牛角尖问题将被有效绕开,更好地满足他们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
2.7实现课程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这一专业课程设计好坏直接关系到中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课程教学的评价,是否具备学生的满意度,传统的考核形式化较强,没有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更多地需要从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着手,不断提升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进入专业班级建立的微信群,到了课程结束之后,可以借助这种平台,将学生对课程设计的满意度设计成一个表格上传的平台上,让学生对教师进行打分,最终就可以得出这一专业课程设计的学生满意度,这样的考核参与的学生也就更多,更加具有实效性。
中技教育培养的主要是专业技能型人才,需要学生更加具有动手能力,因此需要学生在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中实现教学的互动性。“互联网+”技术可以实现中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一步更新该专业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七
我国由于教育体制的问题,高职生的水平相对于高中生、大学生总有理念上的差距,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缺少会导致高职生的思维认识、基础修养的不均衡现象,然而计算机的专业比较枯燥难懂,在学生潜意识里便会生成难懂难学的惧怕心理。因此,高职院校对高职生的教育培养很难统筹兼顾,因材施教。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自主能力与基础积累,因此多半在高学龄才能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在高职之前的学龄阶段,多半以语数外文化课为主体,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机会也仅限于课余聊天、玩游戏,而专业的计算机能力接触锻炼是比较欠缺的。而当学生步入高职的高等教育大门,接触的是专业深入的计算机知识,这会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形成无形的挑战,另外部分高职院校忽视针对新生的心理接受程度,盲目地安排课程计划,由此造成在教育管理方面的紊乱与困难。
1.2高职学生学习动力欠缺。
造成动力欠缺的原因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中国的教育考试体制,因为应试教育的因素,中国奉行根据考试分数来衡量学生升学的优劣,而高职生多半来源于考试分数不如意的层级,久而久之,在人们心里会形成对高职学生的.蔑视,认为高职的学生都是学习不好的差生;另外是高职学生的自身心理反应,他们在外界有色眼光的压力下,会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姿态,对自身的目标追求以及管控规划不是很明确,许多人进入高职的原因是没有选择的余地,进入院校不是为了好好学习技术,而是积累学龄学分获得毕业文凭而已。高职学生的负面姿态与心理对院校和老师的教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3院校教学方式偏差。
高职院校为了抓标准抓体制荣誉,开设了很多不符合高职学生发展的课程专业,有些院校为了追求领先,新潮,不经验证实践盲目开设新技术专业,只图其名,一昧追求热门行业、新兴行业,从而忽视教育质量的提高,校方的老师也会因此跟不上稳固教育的步伐,大量精力用探究新兴技术,其教育质量也会因此下降,过于超前的技术理念对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来说一种负担,形成反感厌学心态也是自然的。
我们的确是按照当初确定的方针积极开展工作,围绕高职高专院校it专业建设、教材建设、课程建设和产学结合等中心问题做了大量工作,学会的工作方向正确,内容精彩,成绩丰硕。归纳起来,分会主要在组织校际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企业合作、技能竞赛、课题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上做出显著成绩。
2.1以学生为本,注重特色化培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实施对象,因此对高职学生实施教育必须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学习规律与习惯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根据不同的学生阶层实行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在打好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应重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2.2教育内容从实际出发。
高职院校多是以技术培养为主的院校,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兴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部分院校为了追求热门、追求高生源,专门设置新兴技术专业,然后在教育培养方面达不到配套的技术要求,教育内容换汤不换药,使得许多专业经不起时间的磨砺,达不到实际工作的要求,最终落寞收场。
2.3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计算机网络专业始终走在时代的风尖浪头上,从事该行业的人需要有灵活的头脑,准确的判断以及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工作能力之外对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因此高职院校在抓基础课程的同时,需要为学生开设特色化的课程,激发培育学生全面成长的环境氛围。
2.4鼓励创新,动手实践。
计算机行业最大的特点便是实践性动手性很强,高职院校帮助学生培养扎实的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创造出富有自己思维的作品,学生在创新研发的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思考、判断、规划,对于人格的塑造有益无害,下这样环境中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更容易适应实际的工作环境。
目前,高职高专it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基本上沿袭着本科相近专业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这种培养模式显然是对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模式和科目改革应遵循的策略认识不清,因此致使计算机行业相关人才的培养教育的预期目的与社会就业环境存在偏差,从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由于缺乏实际操作能力或者掌握技能单一浅薄,不能很好适用于实践为主的公司单位,从而有缺口大却无对口人才的尴尬局面。
高职计算机教育要突破当今的尴尬局面,应该以社会需求为主,结合实践能力培养,力图“锻造”全面全能的复合型人才,学校教育在抓住学生学习、技能的基础上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对于毕业面临择业的学生很有必要,因此高职学校以市场需求为方向,培养全能型的学生是最为宏远的目标宗旨。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八
计算机网络日益成为个人日常活动和企事业单位不可缺少的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无限的前景。在高等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的基础课程中,计算机网络课程是必不可少的。计算机网络以往都是以理论为主的教学内容,有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内容,所以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入手改革,在教学活动中,把新应用与新技术融入计算机网络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
1.1陈旧的教学模式。
1.2薄弱的实验教学环节。
1.3不完整的教学体系。
随着通信技术与信息处理技术的快速革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体系在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方面比较缺乏,知识更新和新技术脱轨,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较缺乏,培养目标偏离,对实际问题的指导性比较缺乏,而对技术原理方面却过多地强调,且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造成网络理论知识不能和现实的网络世界相联系;另一方面,技术的验证性过程被过分地重视,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却比较贫乏,且缺乏网络应用的系统性,这样就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基于以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种种问题,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分层次教学模式。
分层次教学是真正符合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对各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项目要求,区别对待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和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程度学生的需求。[3]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和个性差异。我们在每个实训项目中采用分层次教学模式,分为内容相对简单的基本要求和扩展知识两个层次,基本要求指的是基础知识和技术,所有学生必须完成;扩展知识部分主要针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这种教学模式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学习的积极性得以调用,创造性得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以全面提高。
2.2实验教学环节的规范。
为了在实践教学中使得学生的积极性加以调动,主要采用让学生直接参与和体验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的亲身实验来理解网络原理与技术知识,从而动手实践能力得以加强。教师在每个理论教学模块之后,都安排与其对应的实践教学环节,使得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得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对理论知识感到畏难甚至厌烦,感觉很单调很枯燥。因此,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中选择方法要恰当,实验方案和教学计划要合理。另外要给学生提供必需的实验条件和实验所需资料,这样学生可以自己动手亲自做一些实验,通过查阅浏览资料来寻求答案。促使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海量的信息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较大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自学的能力,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互相合作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3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换。
2.4考核办法的改革。
针对计算机网络课程的特殊性,我们改革了考核办法。从多方面对学生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采用百分制,平时考勤和上课时的表现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实验教学的积极性,给出10分;项目的不同要求通过设置不同比重,照顾普通学生的同时,又鼓励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从而实现更高要求的完成,如果完成了项目的基本要求给出50分,完成了项目的扩展要求给出20分;设置分工合作是为了考察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的情况,实践能力是为了考察学生所分配任务的实践情况,创新能力考察部分是为了鼓励学生发挥其创造性,从而更出色地完成整个项目的解决方案,分工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共给出20分。采用这种考核机制,既提高了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同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也都得到了较大提高。
2.5课程设计的增加。
由于实验课的课时有限,我们增设了课程设计环节,这一环节的增设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增加了很多综合性实验,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之一。这些综合性实验是对之前所学技术的综合运用,并且增加了一些新的技术和新的应用。课程设计的增加,使得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我们还在课余时间安排了一些开放性实验供学生选择,这样对网络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知识得到了扩展,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应该遵循教学和网络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择真正适合学生的教材,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对一些跟不上时代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删除,在实践过程中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及时增加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授课的同时,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适应多媒体教学的方法,以及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更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改革长期而艰苦,任重而道远,需要新旧知识、新老教学手段的磨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探索和总结,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攻关计划项目(122102210507)。
[1]肖衍,龙娟.《计算机网络》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改革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xx(10):70~71.
[2]李康乐,李岩,韩劲.《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xx(11):249~250.
[3]吴战英.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硅谷,20xx(20):161~162.
[4]徐琦,王猛.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探讨.现代计算机(专业版),20xx,23.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醒学生在学习中应该做什么,所以,帮助学生树立一节课的任务会让学生更好的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更好的进行学习。在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先告诉学生需要预习课本哪些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达成目标任务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以做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而在课后,教师应向学生布置家庭作业,让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二)分层教学法。
高职学校的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于高等学校来说是比较薄弱的,而且他们的知识学习起点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将教学知识点的难度进行分层,对于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较为简单的题目;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升题目难度,让学生进行尝试。而且,教师应该鼓励计算机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在完成简单的题目后,可以尝试着做难度更高的题目,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不断拾回信心,也能促进学生往更好的方向进步。
在高职学校中,可以创建一些计算机实验室,让学生们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研究。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至两个项目让一组学生合作完成,教师也可以和学生合作完成对电脑软件的研发、创新。这样不仅能检验学生学习的成效,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运用现代化技术。
在现如今的教学中,多媒体和各种现代化设备被广泛应用,网络视频教学也成为最具有争议的话题。但是,实际上视频教学具有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优势体现在它的方便性、可重复性以及目标导向性上。通过视频教学,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会因为时间冲突和各种因素而影响到学习的进度。在网络视频学习中,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回放,这样,学生如果在某一部分听不清楚可以及时的重新学习,也能解决学生在课堂上因为走神而错失知识点的问题,甚至能方便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当然,学生也可以通过搜索寻找自己比较薄弱或者感兴趣的方面进行观看,这样就能真正满足学生的自身需要,加强教学效果。由此可见,网络视频教学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意义。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好的教学模式应该要有好的评价模式进行配合,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而考试仅仅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能作为学生学习成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如果仅仅依靠考试进行评价,学生会不择手段地提高自己的成绩,从而出现作弊、偷看等不良状况。所以,教师要依照学生平时的作业情况、出勤情况、学习状态情况对学生进行一个综合的评测,要合理分配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分值比重,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教师还应该进行实践操作的考试,依照学生对电脑的操作状况进行评定。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实用性人才,因此,学校应该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让每一个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从而增加社会竞争力,如愿地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职学校的教学目标。
作者:赵娜娜单位:青岛市黄岛区高级职业技术学校。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十
早在教育部便提出了,当前教育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的人才才能称得上是是真正的人才,如果人的道德素质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那必将对社会造成危害。当前是信息时代,通过网络我们可以更快速的了解更多的信息。我们每个人接触到的信息量都是爆炸性的。计算机是网络一个很重要的端,所以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来说很重要。当前的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正处于一个黄金的可塑阶段,但由于他们道德素质浅薄,对不良信息和诱惑缺乏判断和抵制的能力,容易对其成长造成影响,这个阶段对于学生心性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要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还要从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获得计算机技能,跟上时代潮流的同时,规避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成长造成的`不良影响。所以如何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道德教育是当今教育界的一大难题。
计算机技术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同步进行可以提高初中生的综合素质。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能力水平不足造成了很多问题。
(一)教师没有很好的将道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
传统的计算机教育,教师只注重学生能力技术的培养,并不重视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所以从思想上很多教师并没有多高的觉悟,这就造成了教学工作难以进行。或者说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在计算机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在网络道德素质的提高,而且学生本身而言缺少自我保护意识,暴露在网络混乱的环境下也是十分危险的。
(二)学生本身没有对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引起足够的重视。
很多学生一味的学习,并没有把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看重,实际上只有将知识和道德有机的结合才能练就真正的人才。如果学生没有将自身道德素质的提高放在重要位置,那将会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计算机网络素质没有清楚的认识,会造成学生无法辨别网络上的信息是否健康,这些信息会对学生的思想造成极大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误入歧途。此外很多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偷工减料,没有对这门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更加影响了其自身能力的提高。
(三)计算机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
在这个人方面,只有教师素质的提高才能在教学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身份是不可替代的,但当先我国大部分的计算机教师的网络道德素质还有待提高,无法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这使得当前这一难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学生应对自身道德方面的教育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真正让学生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学校可以组织相应的活动,使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的重要性。使学生真正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对自身综合素质提高的现实意义,激发他们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热情。
(二)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教师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思想道德教育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效果。教师自身除了计算机知识过硬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这样在日常的教学中便会对学生言传身教,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通过交流才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三)充分发挥网络健康光明的资源。
当今的学生通过网络认识外面的世界,做为教师要充分应用网络上积极健康向上的资源。这些推荐可以让学生得到正确的引导,从而学会如何正确的使用网络。发挥网络的正面作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注重网络环境下的感情教育。
要去除教育观念中重知轻情的观念,通过网络资源,使计算机教育与心理教育进行结合。在教育中融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加强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和思想的参与,通过正确的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五)处理好网络与现实的关系。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做到正确的引导。在用网络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的弊端,及时发现同学的问题,防止学生沉迷与网络。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网络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前计算机教育对于国家的发展尤为重要,关系到未来社会人才的发展和走向。
在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鼓励学生在网络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通过着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技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很多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在培养人才时融入思想道德教育仍是一大难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我国的人才培养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使科教兴国的战略得以更好的实行。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十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多媒体网络技术逐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应用。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依托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微课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教学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提高。本文将对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更为广泛。计算机在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的普及对中职计算机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计算机教学的质量能够得到提高,培养出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性人才,满足社会的使用需要。在现阶段,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中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中职计算机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微课是指在参照课程标准和课程实践要求前提下,根据某一教学知识点制定的多媒体视频课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用以便于相关教学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能够进行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接纳度,带给学生更为新鲜有效的学习体验。微课是一种更为生动和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避免传统教学方式较为枯燥的特点,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相关教学内容,教学较为直观,能够在多方面促进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1]。微课大多时间较短,主要为几分钟的视频形式。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开展中,微课与常规授课相结合,能够发挥更为有效的作用,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微课形式较为新颖,主要通过视频的形式进行相关教学知识点的讲解和梳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更多地采用教师和课堂板书的方式进行知识点的灌输学习,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容易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丧失学习热情,对教学容易引起排斥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2]。将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能够使教学方式得到改进和优化,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学习,保证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中职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要点,成为专业性的人才。
3.1微课应结合学生兴趣进行内容的制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学活动中需要更加注重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发挥好带领和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主思考和探究。在微课的教学内容制定上,需要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地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微课教学内容的制定,如果能够紧跟当下中职院校学生关注的热点,结合学生的兴趣所在,则能够更好地在教学活动中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当中,促进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例如在《计算机系统的装配》这一课程中,微课可以选取中职院校学生或附近商家的装机过程作为教学内容,学生能够通过装机视频了解到计算机系统装配的过程,对计算机系统有直观的认识。另外,也可以将学生亲自演示的装机过程作为微课视频的内容,带给学生亲切感和趣味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相关知识,促进自身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提高。
3.2实现与常规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
微课应用于计算机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通过时长为几分钟的视频为学生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提供帮助。但是,微课应用于教学活动中,有着一定的局限,不能在教学活动中通篇进行,影响教学活动的整体质量。当微课在课堂教学中通篇进行时,容易导致必要的教师讲解和引导存在不足,学生无法对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要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微课应用于中职计算机教学,需要实现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两者共同促进,互为存在,共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常规教学中适当使用微课教学,能够带给学生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新的学习体验。在微课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常规教学,则能够便于教师掌握教学进度,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帮助学生区分计算机知识要点的重要程度,建立起更为科学的学习计划,根据教学大纲完成计算机相应知识的学习[3]。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将微课教学与常规教学计划相结合,能够实现两者作用的共同发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微课教学与常规教学中更快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知识。
3.3注重微课教学评价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将教学活动质量得到体现。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学评价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微课教学评价与实践技能的结合,能够促进学生相关实践技能的提高,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便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活动。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更为广泛的应用。在中职计算机的教学活动中,微课应用于教学,能够实现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完善,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相关知识要点学习效率的提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更加深化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促进微课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微课在中职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十二
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主要特色是以学习领域课程理论建构课程内容,以项目教学法作为主要教学方法,以模拟公司作为教学组织形式并且进行三者有机融合的体系进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同时融合生本理念形成一套崭新的教学模式。本文就模拟公司教学模式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讨。
随着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职业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岗位素质的培养。为了实现与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我们要在教学中营造一种在工作中学习的氛围,在教学条件下通过模拟职场来达到模拟学生的学习工作环境,这也就引出了我们的模拟公司教学模式。
模拟公司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让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学习,采用的是行为导向常用的教学方法: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辅以引导文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表演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其共同特点有三个: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自主性学习为主;二是学生参加教学全过程: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反馈控制、评估结果;三是老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咨询者和引导者。教学组织形式可以采取自我控制独立作业,小组制定计划独立作业等多种形式。在教学过程中以项目教学法为主,多种教学方法穿插进行,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充分整合教材。
由于一般职业院校所采用的教材都比较偏重理论知识的系统化和全面化,知识点多而细,而且有时一门专业课所涉及的软件不止一个,比如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中所涉及的软件不仅仅限于flash一个软件。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对教材进行了精简、整合,对与专业技能联系不强的知识点进行了一些删减,相应增加了一些如片头片尾处理软件、ps图像处理等与开展模拟公司教学活动相关的内容。实践证明,通过对教材的整合和扩充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愿意或乐于配合老师开展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操作起来更为顺利,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合理组建模拟公司。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由组队建立模拟公司(每组6~8人),在组建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强弱合理搭配。模拟公司组建后,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分配角色,比如在“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中,我们让学生分别担任剧本创作、原画(场景)创作与收集、中间动画、合成场效、影视特效、音效处理、片头片尾等工作。当然,在组建公司前,我们就会要求学生进行轮岗,以便于学生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提高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我们还会要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布置公司环境,体现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更有真实感,更能投入到角色中去。
3.各模拟公司制订可行性实施计划。
通过各模拟公司内部的讨论,共同制订好可行的实施计划,由每个学生拿出自己的角色任务并提出自己的具体工作需求。在这一阶段,老师要注意帮助和引导学生进行工作流程的完善,使其工作方向更真实。
4.实施项目计划。
在这个阶段,学生根据项目实施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进入模拟实训时学生按照之前的角色分工进行配合,开展每一个工作程序,通过集体的协作来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则应本着“以学生为本,老师为主导”的理念,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并进行评论,充分体现师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良好教学氛围,并记录好学生操作中的优点与不足,为课后总结做好准备。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形成如何合作研究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学生以完成公司项目为目标,以公司为学习单位,通过讨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项目任务完成后,由模拟公司负责人向老师和同学进行公司总结汇报,以便交流与改进。
5.评价综合化。
在一个项目模块完成后,通过模拟公司负责人的汇报展示,我们要对每个公司作出综合评价。当然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出成绩,而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更是为了改良项目以便更好地应用。所以在评价时,我们采用了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出独特见解,允许学生多种操作方法并存,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是以模拟公司为单位,结合模拟训练课题的书面方案或报告、实践活动表现及演示成果进行综合评价。通常采用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师生综合评价方式,多采用表扬鼓励性评语评价学生。
在确定每一个公司项目模块时,一定要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得出,并不断了解市场,以此来确定项目任务,以确保项目任务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从而提高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实效性。在组建公司时,老师一定要做好引导分组,实现强弱合理搭配,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项目实践中去,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老师应该在每个模块项目完成后,将实训过程做好记录,作为模拟公司教学模式的教学产品,将训练的过程和出现的问题做好归纳和总结,以便能够运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中。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十三
:为了提高大班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效果,结合本校情况,分析了大班背景下计算机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授课无法全面兼顾、班级人数多、实验教学无法全面辅导、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搭建网上教学平台、“零距离”授课模式、互助合作教学和合理设置实验环节等几点具体改进措施,经过作者实践教学,发现以上措施有效地提高了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效果,形成了全班同学互帮互助、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大班;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互助教学。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目前高校所有大一新生的一门通识教育课,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在今后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课程内容丰富实用,可操作性强。目前,由于不断地扩招,好多高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上课班级都是三个行政班级组合在一起,人数大都在120人以上,又因学生入学前所在地区不同,以及各学校及学生重视程度各不相同,学生整体计算机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的基础比较差,学习主动性不高,因此要探索大班背景下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
(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授课无法全面兼顾。
大班背景下,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授课人数均在120人以上,由于学生生源地的差异,以及各学校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同,使得学生整体计算机的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另外,由于课时的限制,如果刻意照顾基础较差的同学,将无法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如果按照教学进度进行授课,基础较差的同学则跟不上教师的授课进度,难以掌握全部知识,因此授课时无法全面兼顾,授课进度较难掌控。因而,在传统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难以全面兼顾各种层次的学生。
(二)班级人数多,实验教学无法全面辅导。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很重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让学生们练习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大班背景下,一名教师担负着约120位学生的指导和监管工作。独立学院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虽然教师马不停蹄地穿梭于教室来指导学生的练习,但是却往往顾此失彼,有的学生举了半天手,也等不到老师的到来,导致他们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难于全面监控管理。
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主动性差,比较活跃。在大班背景下,教师不停地穿梭于教室之中,不仅仅监督同学们要认真练习,还要为他们答疑指导,而在实验课上,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管到每一位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有的同学就借机进行课堂学习内容之外的活动,这样也会影响其他同学的情绪,甚至带动其他同学一起开小差。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偷玩游戏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旦有一个人玩游戏,就会有好多人也跟着玩。
(一)搭建网上教学平台,兼顾所有学生。
经过笔者实践,在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授课过程中,大部分同学在课堂上掌握了大部分知识点,但也有个别较难的知识点,同学们须要在课下巩固学习,还有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同学还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在校园网上搭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平台。通过该教学平台,同学们可以下载教学课件、实验素材、教学大纲、微课视频等学习资料,学生下载了教学资料之后,就可以在课下随时随地自学没有掌握的知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知识点互相独立,比较容易划分为独立的知识模块,笔者所在教研室,针对大学计算机的每一个知识模块都录制了微课视频,并将这些微课视频上传到了我们搭建的教学平台上,供学生课后下载观看学习。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没听懂,下课后可以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学生也可以在计算机上边看视频边练习,这样,所有的学生在课下也都可以练习了。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初步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二)“零距离”授课,重点难点全面辅导。
为了开展高效的课堂互动教学,在实验室现有的电脑设备上安装了一套极域电子教室系统,在教师用机上安装了教师端,在学生用机上安装了学生端,实现了“零距离”授课。在每次上机课开始的时候,教师会布置本次实验课的任务,并且把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教师端向学生机实现广播教学,每一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电脑上就能看到教师的整个演示过程,从而突破了传统教室对时空的限制,实现了“零距离”授课,通过重难点的广播教学,大部分的同学在练习过程中会很顺利,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利用学员演示功能,教师让某位学生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做题步骤,这样教师也能掌握学生们的知识掌握及练习情况,既实现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又符合电脑教学轻松、互动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利用该系统向学生发送必要的实验素材,用以辅助学生的练习。
(三)互助合作教学,争取人人有进步。
为了解决“班级人数多,实验教学无法全面辅导”的问题,在实验室上课时,不仅仅是老师在帮助同学,同学之间也要开展互助合作学习,争取人人有进步。在学期初,对同学们进行分组,小组人数为6人左右,分组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内异质就是指分组时保证每一组都有学习较好的、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也有学习较差的、动手能力弱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小组内同学之间形成差异性互补,在相互帮助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使各个层次的同学都能有所进步。组间同质就是指所划分的各个小组总体水平都差不多,这样教师可以很方便地引导调动小组之间的竞争,也提高了全体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经过笔者实践,互助合作教学形成了“组内同学互助合作,组间同学竞争进步”的新格局,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有助于团队意识的培养,使全班同学的学习都有了进步。
(四)合理设置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为了解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偶有玩游戏现象”的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进行了实验环节的合理设计。实验开始前,首先布置本次课的实验任务,并在每次进行实验教学的开始阶段通过极域电子教室对本次实验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减轻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畏惧感。实验过程中,教师扮演了引导者、启发者的角色,不断地在实验室进行巡视,密切注意每一组学生的实验进展情况,主动进行针对性辅导。对实验进展缓慢、找不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小组通过耐心讲解,适当地演示操作给予必要的提示;对基础好,实验内容完成快的学生给予分配额外的实验任务,让其得到更好的练习提高。在巡视辅导过程中,当发现普遍的问题时,则通过极域电子教室进行广播授课,来提高辅导效率。实验过程中通过教师端机器控制学生机器,对玩游戏的同学加以警告,对于不听警告的同学,自动关闭其游戏界面。实验结束后,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上机作业,建立实验结果的有效评价与反馈机制,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的反馈既可让每位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存在的问题,又能及时地知道实验评价结果,同时提高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将提出的几点改革措施付诸于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普遍高于非实验班,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在大班背景下,大学计算机授课真正照顾到了每一位同学,使得每一位同学都有了进步,也激发了学生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热情,形成了全班同学互帮互助、积极竞争的良好氛围。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十四
论文摘要:计算机学科同其它学科相比有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在计算机学科的教学中如何依据其特点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高效组织计算机课堂教学的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每个学龄阶段都有相应的计算机课程,同其它学科相比,计算机学科存在着很大的特殊性。它不仅实践性较强,而且知识点更新快。一节课内要使学生尽可能学到更多的知识,熟练操作,深刻理解,并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我多年来的计算机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科学有效地组织计算机课的课堂教学。
1依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现有的计算机教材很少顾及到地区的差异、学生知识面的差异、学校实验设备的差异,所以教师必须首先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知识点进行合理取舍,选择精华、要点,避免面面俱到。这一点跟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就存在明显的差别。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强调的是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而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侧重于某一方面的应用,各种应用所涉及的知识点彼此间较独立,联系较少。因此,我们对计算机学科知识点的挑选存在比较大的空间。我们可从知识点的实用性和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以及学校实验设备和社会需求等因素综合考虑。应避免全盘照搬教材,否则学生就会因为知识点太多、太难、实验设备不支持等因素造成对知识点不能很好地掌握,或掌握了却派不上用场。如:讲授查询语句select的时候,其后面可带的参数有十余个之多。如果每个参数的意义都跟学生讲清楚,学生就会因要记太多而记不住,或因个别参数难懂而没办法理解,对这个select语句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掌握率就会降低,教师多花了时间却又达不到目的。在讲授select这个知识点时,我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select语句在实际编程的应用,挑选了教材中两个较常用、学生能够接受的参数进行讲解,其它参数一概不讲。结果学生很轻松地记住了这个语句并能灵活运用。
2以“任务式教学”贯穿整个课堂。
目前经常说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1]这里的“任务式教学”是指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不机械、孤立地按照课本中的顺序一个一个来讲,而是先设计一个包含所讲知识点的“任务”,讲授之前先明确向学生下达这个“任务”,然后分析“任务”,分解出“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接着讲授这些知识点,最后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点完成“任务”。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任务”决不是指课本上的某个例子或是课后的某个习题,而是一个能够综合所讲知识点并反映各个知识点之间深层关系的较大型综合应用例子。“任务式教学”的好处是:“任务”一提出,就能使学生产生很强的求知欲;学生在学习知识点时有典型例子可以参照,理解起来即深刻又轻松;在完成“任务”时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当讲授window通讯协议这个章节时,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设计一个网上聊天系统。“任务”一提出,学生兴趣非常高。我结合聊天实例讲授各个知识点时,学生非常容易接受。最后让学生动手完成任务时,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又如:讲授数据库编程这个章节时,里面的知识点多而且细,如果脱离具体的应用来讲授这些知识点,学生很难有深刻的体会,对知识的掌握很难上升到灵活运用的层次。于是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开发一个商场管理系统,然后在对实例的分析过程中再逐步讲授知识点,结果学生很直观地接受知识,而且对知识的运用有深刻的体会。"。
3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多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是提高每个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的重要途径。怎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认为可以从下面三方面努力:课堂上巧设疑问,多用形象比喻。如:讲授操作系统原理时,可以提问学生:假设有一个图书馆,里面有阅览室和藏书室,那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去管理呢?这样必定有同学提出要一个图书管理员,接着可以把图书管理比作操作系统,内存比作藏书室,cpu比作阅览室,管理员比作应用程序。它们统一由图书管理员管理,即由操作系统管理,这既清楚又形象;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要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课本上有的内容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就必须抓住重点,换一种比较浅白的说法,如果是学生无法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就要坚决不讲。如果只是机械照搬课本的内容而不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不但接受不了,还会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作业难度要适中。作业太简单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太困难完成不了,学生就没有成就感,无法体会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也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设计一个难度适中的作业,让学生经过努力最后享受到学习带来的乐趣,这无疑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接受知识。
4安排充足的练习时间。
计算机课要求教师悉心辅导,学生反复练习,体会通过某个操作所得的结果,寻找操作的技能技巧,最终达到能综合运用的目的。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追求进度,不给学生充足的练习时间,一味地要求学生一个操作接一个操作快速地学习,那将导致学生当时好象掌握了而课后全部忘记的结果。因此,学生的课堂练习时间要安排充足,并让学生在有限的练习时间里勇于尝试。同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肯定及指导后,兴趣更浓,学习劲头更足,这样课堂教学效率就会更高。
5应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一种操作系统和一种软件应用的知识可以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过去,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又十分有限,因此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取,才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行学习,从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如:在数据库编程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三种程序结构的基本格式和功能时,我设计了一道综合这三种结构的程序题让学生自学完成,碰到问题时再和我一起讨论,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自学的习惯,必然会在平时也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探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指点及自己的练习,所掌握的操作技术就会更快、更多,这样也使整个课堂教学更快、更高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计算机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会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融洽的桥梁,课堂上学生学习气氛活跃,达到最优最佳效果,这样才能真正为社会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计算机教学论文最新文献篇十五
随着经济的开展,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时进步,使得其应用范畴越来越广,同时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的请求也在不时进步。面对新形势、新请求,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使得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需求进行变革。本文主要就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新形势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变革措施。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体制开展下,各行业人才竞争越来越剧烈,从而带动了计算机教育变革的步伐。新形势下,随着计算机的提高,计算机的应用范畴也越来越广,这就对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请求,各个学校也在不时进行教学创新,探究新的教学形式,逐渐进行计算机教学变革。
第一,大局部同窗对计算机教学的了解存在误区。在实践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认识和了解存在误区,他们以为计算机的功用仅仅局限在看电影、打游戏、视频聊天等几项内容,不需求再进行特地的学习;而且还有一局部同窗以为本人以后从事的工作和计算机相距甚远,也不需求拿出特地的时间进行学习。这些错误的认识严重抑止了计算机教学课程的进行,影响了学生本身计算机操作技艺的进步。[1]第二,同窗间的根底学问存在差别。依据有关调查发现:很多中职学生来自乡村,由于教育资源匮乏,使得学生承受的计算机初期教育不同;还有一局部同窗来自城市,从小学就开端承受计算机,互相之间计算机根底学问存在一定差别,从而招致在后期学习中对计算机学问的了解和承受才能也产生了差别[2]。而且,很多学生普遍喜欢玩游戏,并没有真正理解计算机对学习带来的便利,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课程的顺利进行。第三,课堂和理论教学脱节。就拿《数据库应用根底——visualfoxpro》来讲,其主要内容包括操作根底、程序设计根底、程序开发环境、数据库和表的创立办法、查询和视图的概念、创立办法等等。该课程的特性是不只理论性很强,操作性也极强。学生只要经过对课程理论学问的学习和了解,分离上机操作,将理论和理论相分离,方可了解所学学问,才能够促进本身计算机技术的进步[3]。但是,很多学校将课堂教学和上机学习分别进行,使得学生在学习操作根底、数据库和表的创立办法及程序开发等内容时,完整处于“一头雾水”状态,形成了课堂和理论教学的脱节现象,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育现代化高技术计算机人才,进步学生的计算机程度,紧紧跟随社会开展的脚步。依据以上剖析,当下的计算机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很难顺应现代化社会开展的需求。对此笔者就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变革提出相关措施。第一,正视计算机教学理念,进步学生认识。随着社会的开展,计算机范畴对人才的请求不只仅是停留在学生学历程度的上下,而且还需求学生具有理论才能和创新才能。在实践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员应该重新树立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认识,经过实践生活案例和工作内容进行专业学问的提高,协助学生正视计算机教学理念,进步学生认识,促进计算机教学的开展,并进步学生的理论和创新才能。第二,调整教学方案,注重根底教学。随着教育事业的开展,依据计算机教学课标规则:计算机教学应该依据学生本身的计算机根底学问和对计算机的认知根底上展开课程,调整教学方案,防止学生呈现跟不上课堂进度的现象,影响教学效果。此外,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员应该对学生根底学问定期进行考核,进一步控制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且依照学生控制程度的上下,适时调整教学方案,对计算机根底学问控制相对好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学习程序设计、装置和配置visualfoxpro6.01和数据库模型等专业技术学问;对计算机根底学问控制相对较弱的学生,先学习visualfoxpro6.0操作根底、运用索引和查询和视图等计算机根底操作学问,依照学生的计算机根底学问的不同分步进行课堂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进步学生的综合才能。第三,多媒体互动教学,进步学生学习积极性。目前,大局部教员都采用“个人演讲”的授课方式,即教员单独站在讲台上进行相关内容的解说并用板书加以解释。这种授课方式的缺陷就是教员不断在进行个人讲解,而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完整了解,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改善这种形式,教员应该提早备课,下载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和ppt等相关教学素材,以学生为中心,经过多媒体与学生进行上机互动,将单调的理论学问转化为生动的视频解说,进一步进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但节约了教员的板书时间,还进一步进步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第四,将理论和理论相分离,进步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开展,中国曾经进入信息化时期,各种信息时时辰刻都在进行更新。而在实践计算机教学课程中,教员应该将最新学问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增加理论学问的适用性。同时,教员还应该将理想生活中有关计算机学问的胜利案例进行分享和解说,进步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协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随着各行业对计算机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时增加,各学校应该积极创新,探究新的教学形式,培育合适社会请求的综合型计算机人才。在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变革的过程中,各学校应该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和总结,调整教学方案,应用多媒体教学,将理论学问和理论教学相分离,培育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味,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步学生的理论和创新才能,促进计算机教学变革的开展。
[1]李瑞俊。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变革的必要性以及相应的变革措施[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xx(15).
[2]谢海波。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变革讨论[j].电子制造,20xx(13).
[3]文雄军。高校计算机教学变革与开展战略的讨论[j].电脑学问与技术,20xx(2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学前班春季学期工作计划安排(汇总19篇)
-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800字(优秀17篇)
- 最新京东客服试用期工作总结(优秀15篇)
- 税务会计自我评价(汇总19篇)
- 2023年中国历史主持词(5篇)
- 最新宁夏导游词100字(通用17篇)
- 楼宇经济工作汇报材料(模板16篇)
- 最新三问三谈的心得体会(优秀14篇)
- 2023年小区物业年度工作总结(优质14篇)
- 2023年春节期间慰问信(优秀14篇)
- 学生会秘书处的职责和工作总结(专业17篇)
- 教育工作者分享故事的感悟(热门18篇)
- 学生在大学学生会秘书处的工作总结大全(15篇)
- 行政助理的自我介绍(专业19篇)
- 职业顾问的职业发展心得(精选19篇)
- 法治兴则民族兴的实用心得体会(通用15篇)
- 教师在社区团委的工作总结(模板19篇)
- 教育工作者的社区团委工作总结(优质22篇)
- 体育教练军训心得体会(优秀19篇)
- 学生军训心得体会范文(21篇)
- 青年军训第二天心得(实用18篇)
- 警察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秀18篇)
- 家属慰问春节虎年的慰问信(实用20篇)
- 公务员慰问春节虎年家属的慰问信(优质21篇)
- 植物生物学课程心得体会(专业20篇)
- 政府官员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重要性(汇总23篇)
-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范文(18篇)
- 教育工作者行政工作安排范文(15篇)
- 编辑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汇总17篇)
- 学校行政人员行政工作职责大全(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