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精选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2:07:08 页码:14
2023年《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精选17篇)
2023-11-11 22:07:08    小编:zdfb

写一份总结是对我们过去所做努力的肯定和回顾。"完美的总结应该以客观、真实的态度评价自己,在总结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下面是一些经验丰富者写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借鉴。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一

起初购买《怪诞心理学》的目的只是为了京东的满299减100的凑个单,买了之后略微翻了翻,感觉这本书有点像《启功给你讲书法》,这也是一本点到为止、外行看得糊里糊涂的,觉得作者讲得头头是道,但是品读起来却十分枯燥。不过既然买了就开始读了,一本书如果读出一两点有用的,那也是赚到了。

《怪诞心理学》是英国的理查德·怀尔曼richard·wiseman的一本心理学书籍,richard·wiseman是“英国大众心理学传播第一教授”,同时也是英国媒体最常引用的心理学家。对心理学并不是很了解的我,当然也不清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也就不做赘述。从小到大,我只读过一本心理学的书籍,叫做《教育心理学》,不知道有没有记错。

在书籍的第一章里,作者richardwiseman对占星学、笔迹学等做了些许的阐述,正如前面所说的,我这个外行看得云里雾里,不过倒是有一点我非常赞同,就是占星学和笔迹学都是忽悠人的,文中提到了占星学和笔迹学对一个人的性格描述都只是泛泛而谈,就像在星座书里随便翻开任何一个星座的描述都能往自己身上套,并发出情不自禁的惊叹。正如当你肚子疼的时候,对比着胃肠癌的症状,也能对得上一点两点,甚至更多。

更有甚者,像星座书里一般都把白羊座、双子座、狮子座、天秤座、射手座、水瓶座定为“正向”星座,他们是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于是这些星座的人就从心底里高人一等,也就对星座书的预测抱着肯定的态度。那些被定义成“负向”星座的人,则要大声地喊出no。这就是“谄媚效应”,谁都喜欢被拍马屁,就算拍在菊花深处上,那也爽了一回。

不过,这并不代表坑爹的占星学一无是处,他还是有用的。因为的确有一些人因为了解过占星学中星座和性格的关系,而在潜意识里去开发自己这方面的特质,双鱼座的人心想我是一个浪漫充满幻想的人,于是,成了意淫界的达人。

文章又例举了一个例子,每一个阿散蒂孩子在出生后都会被赋予一个教名,比如星期一出生的孩子的教名是kwadwo,这些孩子都会比较安静和平和,而星期三出生的孩子的教名是kwaku,这些孩子就会比较调皮捣蛋,最后,在法庭的记录中,kwaku的出现频率远远大于kwadwo。一个名字就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影响着人的一生。

看到这些,作为教师的我不禁想了很多事情。记得在我的一节课堂上,我也曾经对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的名字进行了解析。“李晨杨,你的父母希望你能够像清晨的杨树一样着装成长”、“林琛,你名字里的琛字是瑰宝的意思,你的父母是多么期待你有一天能够发光”……虽然我没有鹦鹉史航那种咬文嚼字的能力,能把“腿”解释出“退一步海阔天空”来于是《神探亨特张》的票房,但是我相信,我这粗浅的解释也能让学生从内心里肯定自己,就像阿散蒂的那些孩子一样。

另外,我们教师是否也应该多多利用“谄媚效应”呢?或许“谄媚效应”在教育者的口中叫做“赏识教育”吧。多从正面表扬学生,甚至在奖励他们的礼物上写上祝福的话语。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都是很宝贵的,他们都是天才,而“赏识教育”则是不将他们的才能封印的法器。一个教师做到不封印天才就已经是名合格的教师了,完完全全不需要幻想去开启别人的天赋。

完了。

额外备注:

那些迹象能够揭示谎言呢?由于在说谎的时候,你给出的信息悦动,就越有可能自找麻烦,所以说谎者的话一般没有说真话者那么多,而且提供的细节也相对比较少,这些可以从他的说话字数多少和措辞上面区分。

此外还有遗忘的问题,说真话者一般会很坦率地说出自己已经遗忘了,而说谎者则不会这么做,说谎者似乎都具备了超强的记忆力。

虚假的笑容被研究人员称作“泛美式”微笑,虚假的笑容只是通过颧大肌把嘴角往上拉起,而真实的笑容会同时牵动颧大肌和眼睛周围的眼轮匝肌,因此真心的笑容会在眼睛周围产生线条。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二

《心理罪》看完了一定是要写点东西的,这独立的四部是连续一口气看完的,看的时候真的是觉得特别的好看啊,所以不停歇的看完了,之后又看的《第七个读者》,发现这才是源头,一切的开始。这样才算是完全。

这几部分别是画像教化场暗河城市之光。

画像讲的主要是主角方木根据自己所学通过对犯罪嫌疑人做出心理画像帮助警察破案的故事,虽然其中也有不少对于案发现场的描述,但是由于之前看到电影版《心理罪》的男主是我比较喜欢的李易峰出演,所以大部分注意都放在了对于方木的神情啊之类的具体描写上了,一直在感叹方木的智商无上限,颜值到巅峰,以至于忽略了血腥的场面,急人的案情,但是之后的故事很好的弥补了这些遗憾。

教化场相对于是比较扑朔迷离的一些,人物涉及很多而且都是高智商的犯罪,很绕,其中女主的行为有点出戏不太喜欢除外,大部分还是很悬疑的。讲的主要是一个名为教化场的研究成果被教授助手利用,又被助手的助手利用,黑吃黑一般的故事,但是其中涉及到的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或者说是为人处世之道,也是一个不错的看点。

暗河是一个有点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发生在方木身上的真真切切的事,通过方木对案件的分析他独自一人去了雪洞,由于他的敏锐让犯罪分子齐聚一堂然后自相残杀得到一举歼灭的结果,在这期间方木不再是局外人,他经历了朋友的背叛,也让我明白了方木你不适合做一个警察这句话,因为他一旦发现法律做不到这件事,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去解决,这样执拗的人确实不适合做警察。

城市之光就算是一切的结局了,一件件扑朔迷离的凶杀案,意想不到的凶手,还有方木同归于尽的解决办法,利用与被利用,爱与被爱的完美结合。其实毫无作用的证据找不到凶手想不到作案动机就够方木挠头的了,作者还偏偏加了很多感情戏,让人看着都揪心,心疼方木五秒钟。如果说之前的三部看的我激动澎湃的话,那最后一部就是揪心愤怒,但也十分庆幸最后的结局是我所想要的,要不然我之前的喜欢一定会被第四部毁灭的。你看讨厌的东西的力量总是如此强大。

前三部的喜欢无非是因为符合我悬疑血腥的口味,同时也是良心之作,所以在这里我只说对于第四部的,首先这是最后一部看完的所以印象自然要深刻的多,虽然凶杀案各有不同但是也大同小异,所以就没什么可说的,其次是第四部城市之光里加了很多的感情戏这是不同以往的,也让我觉得方木是一个真真切切存在的是一个有温度有情感的人,最后就是第四部看得我真是情绪变化最多的一部,比之前的多了愤怒伤心庆幸失望心疼矛盾还有惊喜与尘埃落定时的会心一笑。

坦言我不喜欢很不喜欢之一女主廖亚凡,第一点她的妈妈做出了那样的苟且之事,实在是让人觉得恶心,而且初次遇见方木还是一个小丫头的时候就那么放肆张狂,所以第一印象就不好;第二点她是孤儿院出来的,我不是歧视孤儿院而是因为之前看了好多影视作品孤儿院总是一个多事之地,双胞胎都到了互相残杀的地步,所以她所处的环境也就给她拉分了;第三点在孤儿院即将拆迁她面临无家可归的时候就立马抓住方木这根救命稻草,手段也很不光彩,让我想起来她的妈妈;第四点她居然收下了那个杨教授的儿子给的戒指,甚至还想要和他走,真是不自爱;第五点她在重新遇见方木的时候,居然质问他自己在吃苦的时候他在哪,一副方木欠她很多的样子,甚至在方木家里还抽烟喝酒一副社会青年小屌丝的样子;第六点她总是觉得身边的人都是情敌,就连小很多岁的邢璐都不放过,还跟方木说出那么难堪的话,还一门心思的想要去人家妈妈的医院里工作,真的是很难不让人讨厌;第七点她对米楠的态度真是有够让人生气,在方木家里就给人脸色看,好像她就是女主人一样,在孤儿院更是说出那样伤人的话,还死不道歉,真是没教养,我很喜欢米楠,当米楠以为那句话哭的时候简直心疼到死,想要和她一起哭,想要狠狠的揍廖亚凡一顿;第八点,就是她的名字廖亚凡个人很不喜欢亚这个字,尤其是女生的名字里的,所以名字不好听,人设不优秀,印象分为零,所有的一切就注定了这个人我不喜欢。我在没有看到结局的时候特别生气,甚至还发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拒绝黄拒绝赌拒绝方木爱女主,这个女主指的就是廖亚凡,虽然我很不想承认她是女主,但是只是为了押韵而已。

我对于人设其实是很看重的,我甚至可以为了一个人放弃这本书,但幸好还有米楠这个超级喜欢的美女警察镇楼。当看到米楠和方木一起在车里吃饭的时候,看到她毫无顾忌的相信方木敢陪他一起坐车走的时候,看到在黑暗环境里还能时刻机警镇定的时候,看到最后方木为了一句自己爱的人而抓狂发疯,甚至是带了救护车来的时候,看到米楠一直不放弃方木求局长的时候,看到她问他们方木在哪的时候,看到最后米楠跑着想要见到方木但又不敢的时候,看到她如此熟悉方木的走路习惯的时候,我都会非常开心甚至想要欢呼,这才是爱人应该有的模样。真心觉得他们就应该在一起,所以对于结局真的是非常满意,该走的人走了,该留下的自然就是最合适的一对。

说了这么多,想说的还是这确实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至少那些专业知识,案情案件,故事情节都非常吸引人,所以看完之后更加期待电影版,希望峰峰有更出彩的表现。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三

因疫情的影响,今年的寒假变得格外的漫长。这也给了我许多潜心思考,静心读书的时间。在郜艳芳名班主任工作室的引领下,我认真阅读了迟毓凯的《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读后令我感触很深,收获颇多。

以往我对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充满抗拒的,觉得它高深莫测又远离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本书却重新刷新了我对心理学书籍的认识。《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这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把专家学者的先进理念与基层教师的具体操作联系起来,把高高在上的理论拉到现实中来,架设了一座连通心理学理念与学生管理实践的桥梁。正如书中开篇序言所说“不讲屠龙术,只讲杀猪法”。

本书的结构非常简单,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教师如何塑造自己,塑造一个对学生有影响力的教师形象。第二个是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有哪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应该采取何种管理方法。第三个是何时管——学生管理中的情景问题,即什么时候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管。

这本书给我启迪最深的,是书中第九章提到的《班级管理的教练策略》——本章干货满满,以案例和管理心理学角度向我们讲述了培养班干部方面的技巧。作者从“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这一教育案例入手,分析了磨合阶段的矛盾来源,着重指导教师如何手把手培养学生干部,最后总结出班干部培养的“四步走”战略,即牵着走——扶着走——放开走——跟着走。而每个阶段具体的方法,以及达到的目的和效果,书中都有详细的介绍。而我之前在班干部培养方面总是觉得力不从心,这部分内容对于工作刚满三年的新班主任我来说,无疑就是一盏明灯,为我指引着“班干部培养”的前行方向,照亮了我摸索探行的启程之路。

书中像这样介绍的内容和方法还有很多。总而言之,这本书恰到好处地用心理学知识解释并处理了一些常见的学生管理问题,有利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症下药,指导教育实践。班主任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以后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我会以《学生管理的心理学智慧》为引领,将所学所思运用到自身的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去,不断淬炼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四

7.心理学家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获得他们的结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各有不同;

8.心理学家最终所揭示的行为规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概率性的关系;

9.大多数时候,知识只能在众多实验数据的缓慢积累之后获得。虽然这些实验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是它们总能聚合于一个共同的结论。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五

作者想让我们首先对心理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开篇,作者提到了心理学的来源、心理学的定义、还有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最被广泛接受的心理学“操作定义”是:心理学是关于人类和动物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个体或者小规模群体,其中,小规模群体就是社会心理学主要的研究,心理学可以实验,甚至强调实验,但是社会学一般用观察法和调研法。

在后面有专门对于华生和斯金纳的专题,我个人对行为主义不是很喜欢,但不可否认行为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重大贡献,尤其华生最后还投身广告行业了,让我感觉到现在一系列消费陷阱的鼻祖就是他。

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有六种角度,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格式塔);人本主义;生理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

精神分析在我国很流行,早几年大家都很推崇这样的方式,现在很多国内的咨询师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分析的底子,由于社会文化的发展,现在大家也更倾向于去实践人本主义,在这里,生理心理学实际上才是至关重要的,这让我们能够有一定的认识:我们很多外在表现是受到生理影响的,身心不可分割。

比如抗抑郁的药物,适当服用一下未尝不可。在国外,从事心理学的工作需要较高的资质。

心理学并不是玄之又玄的东西,而是一门科学,也有很多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相关法。

我们看到书中举了一些例子,也说出了一些方法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人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人接受的影响因素比较多,思想也一念之间须臾万变。

值得一提的是,个案研究法是认知心理学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精神分析的基础。相比广泛的调研,一个详尽全面的案例,能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从我的角度来说,对我有益的启发,一个是身心一体,相互影响,就像我们平时可能运用大脑和心的能量比较多,要是做运动的或者玩乐器的,会感觉到其他部分肌肉的力量,还有皮肤的敏感度,还有肌肉记忆,实际上我们平时有很多能力,都没有去调用,我的沙盘老师会带着来访者跑步和打羽毛球,运动可以释放一个人胶着的力量,让全身流动起来。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六

其实第一次读到,不,确切的说是听到《心理罪》这部小说的时候,我的心里并没有泛起什么太大的波澜。也不知是谁将之制成了类似广播剧的有声小说,主持人的声音很压抑,似乎是刻意要营造某种悬疑恐怖的气氛,再加之我心脏不太好,看了鬼片晚上就会做恶梦,因此在听到开头那句“其实你和我是一样的!”之后,我紧张的神经便命令我关掉了酷我音乐盒。后来,我发现我长期拘泥在武侠的世界里,思维都僵化了,便想跑出来换换口味,毕竟我辈ds,出去见世面的机会不多,只有看书来猜测一二。班上的某位同学在一次谈话中,提到推理悬疑类的最近很火,其中不乏某些好的作品。(众:元芳,你怎么看?元芳:哥不看,哥只是个传说,话说你们不都在看哥么?)。

我开始关注推理类,从艾伦.坡、阿加沙、克里斯蒂,到柯南道尔,以及某些岛国的,比如东野圭吾的《放学后》,江户川乱走(江户川乱步吧我记得)的《名侦探的柯南》……以及看了很多欧美的经典而让人费解的悬疑电影,看完这些很多人都推荐的东西,我突然发现我心理承受能力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心怀推理不怕鬼(虽然我们诗书都有了,可是这气华了么?),我再次戴上了耳机,打开酷我,翻到长达一个小时的心理罪(当然只是第一集),一个人默默听了下去。这一听不打紧,听进去就发现自己俨然被迷住了,而且越发想知道凶手是谁了。

引起我兴趣的不外乎有这么几点。除了上面提到的对恐惧这一心理障碍的克服,还有便是,这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小说。提起悬疑推理小说,脑子里首先反应出的是鲜血或者尸体什么的,还有那诡异的气氛和高智商的凶手不时在一旁环伺,然而侦探总是那么聪明和伟大,他们抽丝剥茧,用有限的线索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然而,仅仅到这里就完了,诚然,一部推理小说,精妙的布局和侦兄之间的斗智斗勇,已经足以使得一部小说成为一个好的故事,然而什么都是,写的人多了便泯然众人矣。推理小说的核心无外乎就是找到凶手作案的动机,以及对动机的精确描绘,然而到了这里又会出现一个问题,有的作者仅仅就将动机波澜不惊地在篇尾揭示出来便算完了,但是有的作者就能挖掘这个动机背后的心理,也就是所谓的心理罪,即心理犯罪。举个例子,一个房子里,房主被杀死,里面的钱财却完好无缺,屋子里也整整齐齐,丝毫没有打斗和挣扎的痕迹,而且房主也是男性,衣衫整齐,只是腕动脉被割断了,到这里,我们有很大把握可以推理出房主是割腕自杀的,但是他自杀的理由是什么呢?这时房子里又发现了一张女性的照片,根据邻居辨认,应该是死者妻子的,二人因为某些矛盾而离婚。据称,在死者死亡的前一天,妻子来到房子里,二人再次激烈争吵,妻子说自己已经有了归属,而丈夫死活不同意,二人不欢而散。

这样,凶手自杀的动机就呼之欲出了,妻子走后,丈夫伤心绝望之下,就自杀在房间里。但是,到这里其实还是有疑点的,妻子为何要专程跑过来告诉丈夫自己有了新的依靠?也许你会说,好聚好散,既然彼此不合适,就分开吧,妻子这么做是为了让丈夫死心,但没想到丈夫会反应这般激烈而徇情。但是这个丈夫的反应为何要这么激烈而以至于要去死呢?后来警方又调查了死者的家庭背景,怀疑是单亲家庭造成的幼年心理创伤,却发现他的家庭还比较和睦,父母健在。后来警方将死讯告诉了他的父母,父母自然悲痛,悲痛之余,还说出了这么一件事,死者小时候,家里好玩,一直将死者当成女孩子来养,死者也被打扮成了女孩子的装束,穿花裙子,戴蝴蝶结,刚开始还没什么,毕竟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但是长大一点,死者突然发现自己跟周围的女孩不太一样,却说不出具体在哪儿,后来他看到女生去上厕所,他心里以为自己是女的,就跟进去,女生一看一个男生跑进来了,都尖叫起来,把自己赶了出去。

从此,他不敢再在学校上厕所,而他,对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却发生了困惑。他问家里人,家里人只好告诉他他是个男孩子,但是他从小就被告知是个女的,突然有人告诉他他其实是男的,他觉得有些不能接受,后来他开始接触一些同年的男生,却发现自己完全接受不了他们的思维,他再去和女生玩,女生都听说他变态,也不跟他玩。渐渐的,他开始孤独,不合群,成天到晚在想自己到底是什么人,却也开始害怕这一个人的孤独。他拼命地告诉自己我是男的,却发现自己其实完全跟他们不一样。自己爱干净,吃饭斯文,说话细声细气,而那些男生则好动,喜欢打闹开玩笑啥的。

他痛苦着,深深将这份孤独埋在心里,而自己文弱而过于女性化的动作则让所有的女生都嘲笑自己,这使得他对女性也产生了距离感和恐惧感。年龄渐长,心智成熟,他依然孤独,跟所有的人都说不上话。直到他遇到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并没有像其他女性那样用异样的目光看他,而是理解他。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依赖,所以对妻子付出了所有的爱。但是他妻子却越来越受不了他如山般沉重的爱,提出分居,但是依然保持联系。后来当妻子告诉自己心有他属的时候,他感到了彻底的绝望,因此自杀了。

这便是心理罪。并不单单只是停留在推理的层面上,更是在心理乃至人性的层面上,造成那个人自杀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徇情那么简单,而是一种长期的心理扭曲和压抑(至于造成它的更深原因,咳咳,意会即可),这样的深层的挖掘使得读者在惊叹布局的精妙的同时,会去思考。而《心理罪》则处处体现着这一点,并非仅仅着眼于推理案情找出凶手,而且会一直深入凶手内心,以一种冷静而又悲悯的眼光来看待凶手,剖析凶手,进而警惕人们要对心理问题重视,否则就连那个孟凡哲怕点名,这一小小的心理障碍都会演变成疯狂的杀人行动。听罢整部《心理罪》,我想了很多。后来看到网上说这个只是心理罪系列的其中一部,我欣喜若狂,迫不及待地找到其他几部一口气读完,掩卷读罢,不禁感觉荡气回肠。心理罪目前出了四部,即《第七个读者》《画像》(就是我听的那部)《教化场》和《暗河》,感觉除了《教化场》在某些方面略显牵强和晦涩外,这四部作品真心不愧为犯罪心理悬疑方面的杰作。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七

做行政人事久了,总想多学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专业的砖头书看了一本又一本,大都是满眼枯燥的理论,看过就忘记了,直到看到了它,让我心心念念的翻了好久——《怪诞心理学》。

这些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怪诞心理学》这本书共分为怪诞决策心理学、怪诞情绪心理学、怪诞行为心理学、怪诞职场心理学和怪诞爱情心理学五大部分,每一部分都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理论的角度阐释主题,另一方面是解读生活中的各类囧人囧事,其中不乏当下流行的社会现象。

每个章节都很有趣,对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路西法效应”。20世纪出西方曾做了一项实验:他们把100名儿童分成两组,让他们进行同一份测试,然后对其中50名说他们是天才儿童,而对另外50名儿童说他们资质平平,以后勉强在社会生计就不错了。20年过去了,跟踪小组惊奇地发现,当年那50名“天才儿童”中的大部分果然成了社会精英分子,而另外50名儿童则大多干着加油、洗车、跑腿的工作,其中的大部分人甚至都有过蹲牢房的经历。这就是路西法效应——既可以让一个人由天堂坠落进地域变成撒旦,又有能力让一个人由地域直上九天变成天使。

我们总是很难定位身边的人是“天使”还是“撒旦”,然而让他们成为“路西法”的可能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善待周围的家人、朋友、同事,给予更多的是鼓励而不是打击、给予更多的信任而不是怀疑、给予更多的安慰而不是抱怨。

每个人都应知道些心理学的知识,既为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又为游刃有余地应对各类人和事。由此,《怪诞心理学》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八

总结下来,强烈推荐读一下这本书。看完之后,对很多社会现象都可以解释,从而避免自己陷入这种心理陷阱,同时对促进自己的`很多方面都有帮助。

比如自己最喜欢的“行为与态度”那一章,行为和态度可以相互促进,因此有时即使强迫自己微笑,也可以缓和自己内心的苦闷。这很像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再比如解释为什么有些人怕坐飞机,这是一种易得性直觉的心理现象。人们会过度重视生动鲜明的例证,因此对错误对象产生不恰当的恐惧,高估其概率。因此一次飞机失事,这种生动的例证会让人们高估其发生的概率。

再比如,书上说,解释的过程也会影响他人对我们的知觉。因此当我们说某人好话或者坏话时,人们会试图将这些特质和我们联系在一起。因此我们要多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哈哈。

还有可以利用一些心理学现象玩一些“心机”,比如登门槛现象。你想让别人帮你忙时,别人可能不愿意,此时你可以先让他帮一个大忙,别人如果不愿,“好吧,既然这个不行,那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小忙......”。

一.社会中的自我。

1.自我的概念。

1.1社会自我。

自我并不是别人实际上如何评价我们,而是我们觉得别人会如何评价我们。

1.2自我与文化(文化影响对自我的认识)1.3自我认识。

在解释、预测我们的行为时,经常犯错;在预测自己的感觉时,我们经常高估自己的感觉。

1.4知觉的自我控制。

自我效能:多大程度上感觉自己有能力做一些事。自我效能越高,则可能会更健康和有成就。自我效能主要来源于对成功的体验。

控制点:命运是由自己控制的,还是取决于外部机会和力量。越倾向于内控,则可能更优秀,并延长满足感。成功者更可能把挫折看成意外。

习得性无助与自我决定:促进个人在事情中的控制度,可以增强个人的健康、幸福。

1.5自尊。

自尊主要建立在外部因素(外貌、别人的称赞等)基础上的人自我价值感脆弱,更多面临压力、愤怒、人际关系等问题。因此,对自我形象少关注一些,多培养自己的才能和发展人际关系,会最终带来更大的益处。

1.6自我服务偏见(self-servingbias)。

人们倾向于将成功归于自己,失败归于其他因素。在担责上,多数人认为自己比别人单了更多的责任。

盲目乐观上,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更不容易遭受灾难、更容易幸免于难,于是常常不系安全带、闯红灯等等。

1.7虚假普遍性:我们常常认为别人跟我们想的一样、高估跟我们有同样行为人的数目;。

1.8虚假独特性:在获得成功时,我们常常认为自己能力或品德超乎寻常;。

1.9自我展示:虚假的谦逊;自我妨碍(因延误而失败好过全力以赴而失败)。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九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版次:20xx年5月第4版。

印次:20xx年8月第17次印刷。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问题。

1、人如何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人有哪些需要?

3、人的需要如何转化为行为的动机,进而推动人进行各种各样的活动?

4、人的气质和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5、遗传和个体在心理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7、心理学如何进行研究?

第一节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parta。

一、笔记。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并且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个体心理。

1、个体心理: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2、认知(cognition)。

(1)认知: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也称作信息加工的过程(informationprocessing);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2)认知过程: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将信息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

(3)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认识。

(4)知觉:是对事物的整体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5)记忆:人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被保留在人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这是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5)思维: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间接、概括的认识事物,揭露其本质及其内在联系与规律,使人形成对事物的概念,进行推理判断,解决问题。

(6)语言活动:利用语言吧自己认识活动的成功与别人进行交流,接受别人的经验,传达自己的感情,这就是语言活动。

2、动机和情绪。

(1)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

(2)动机(motive):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3)动机的基础: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

(4)情绪(emotion):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形成的对事物的态度。

(5)认知是情绪的基础;情绪对认知产生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6)自觉能动性: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够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世界。

(7)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8)意志: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未实现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3、能力和人格。

(1)个性(个性心理特性):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

(2)心理特性:能力(ability)、人格(personality)。

4、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个体心理的三个方面——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二)个体心理现象与行为。

1、行为(behavior):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在一定的刺激情景下产生。

2、刺激(stimulus):引起行为的内、外因素。

3、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4、行为的复杂性由心理活动的复杂性引起。

5、心理现象是一种主观的精神现象。

6、行为具有外显的特点,可以用客观方法进行测量。

7、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法则:从外部行为推测内部心理过程。

8、库恩(20xx):心理学——研究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对行为的客观记录、分析和测量来揭示人的心理过程规律。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

利用暑假期间我翻看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在读了之后感触颇深。

记得在一年级品生课上,我正在讲故事给学生听,我班的辉辉看见书上有一幅图片是寒号鸟的故事。他不明白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就跑过来跟我说:“老师图上这只小鸟在干什么啊?”我就告诉他:“小鸟不垒窝快要冻死了,他又问:“那为什么不垒窝啊,它会垒吗,我看邻居家的小鸟都是在鸟笼中的啊,冬天屋里有暖气不会冻死的啊,它怎么不去屋里取暖呢?”他一直不停的问当时我有些生气了,这是后面还没有学到的内容,问这么多,干扰了我上课,就没有一一的回答。在学习了《儿童发展心理学》后,我了解了儿童心理学所关心的问题,它研究的是儿童期的心理和行为发展和发生的规律,以及这个时期心理年龄特征。当然它还可以细分为更小的阶段,比如常用的婴幼儿期(出生到2岁)、儿童早期(2岁到6岁)、儿童中期(6岁到11岁)和青少年期(11岁到20岁)。现在的发展心理学已逐步分化出各个以专门年龄阶段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它主要包括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中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在学习了幼儿心理学后,我了解了各阶段幼儿的心理特点。知道了在他们的幼儿年龄段就是好学、好问的。他们的求知欲较强,所以只要是让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就会喋喋不休的问个不停。因此,对于处在这个生长时期的孩子来说好学、好问是他们的年龄特征。而做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们就要在了解孩子的前提下,尊重孩子。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而不应该因嫌麻烦而拒绝回答孩子的提问。如果在被孩子问急的情况下,为了应付孩子的问题,给出了错误的答案,以后当孩子明白后,就会认为是老师撒谎,这也给孩子树立了一个撒谎的“榜样”。所以,看来要想当一名优秀的教师前提应该是,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处处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以上是我在学习儿童心理学的一点感触。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一

1.科学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很容易掌握,那就是科学思维所基于的理念是比较、控制和操纵。

注:心理学的四个成分:科学、行为、个体以及心智。

心理学的四个目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2.实验设计的基本目的是分离变量,当成功分离出一个变量,实验的结果就能排除大量之前提出作为解释的其他原理。

注:对一件事物或现象的解释首先要区分出相关关系与因果关系。

3.科学家们通过两种方法尽可能地排除不正确的理论:要么是在实验条件下直接进行控制;要么在自然情境性进行观察,以便比较各种可能的解释。

注:对于事物的探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理论为依据,一是以现象为依据。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也可以从理论出发对其进行推演,也可以直接从问题分析入手推演解决方法。

4.一个好的实验设计应该是这样的:科学家能够操纵他感兴趣的变量,并对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5.使用随机分配能有效避免由于分组方式所导致的系统误差。这两组被试在所有变量上均得到匹配,但即使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匹配,随机分配也消除了实验组或控制组之间的偏差。所谓的重复是指在各种环境下重复一个实验,看还能否得到同样的实验结果。

6.随机分配有两个优点:一个是在任何实验中,样本的梳理越大,随机分配越能平衡两组所有其他的无关变量。而即使在一些匹配得不是特别好的实验里,由于随机分配克服了系统误差,仍然可以让我们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只要研究可以被重复。这是因为,经过一系列这样的实验,两组间混淆变量造成的差异就会被平衡。

感想:整体趋势才可以作为评判依据,对一个人的评价要参照他周围所有人的评价而不是单一的几个,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贴近实际,让人信服。

7.对科学家显而易见的事情却被外行人完全误解。

8.聪明的汉斯——神马的故事。“这匹会思考的马将会使科学家对许多问题作出长时间的思考”

注:一匹会算术的马是一匹优秀的马,但不是优秀的数学家。

9.节省原则:当两种理论拥有同样的解释效力时,我们倾向于选择那个比较简单的理论(设计较少的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

感想:因为相比于难以理解的东西,人们更倾向于简单的,毕竟简单的东西比较“轻”,可以“抖”

10.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发展性障碍,其表现是社交缺陷、语言发展的之后及异常,以及活动和星期范围狭窄等。

感想: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自闭症小孩的视频,他们是遗落在人间的天使,需要更多的人的呵护与关爱,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被爱包围与安抚,都会被感化。爱才是世界的主旋律。

11.仅仅相信见证叙述或者认为流行的治疗方法和伪科学无害,最终带来伤害。

感想: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错而不知。

12.如果草率地用理论(这就代表了沟通)来给一个现象(按键敲击)加上标签,对实际操作者来说,意识到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研究去判断理论能否被证实可能就会变得更加困难。

感想:改变一个固有的观点比让大家一开始接受一个新观点更难。因为它意味着要打破与重组之前的固有认知。

13.世界上发生的任何事情通常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联。为了对许多同事发生的`时间锁造成的因素影响分别进行考察,我们必须创设一些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的条件。科学实验将世界上原有的相关关联分割开来,以此来使单一变量的影响显现出来。

感想:一个结果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要考察每个因素对它的影响作用大小,就必须控制其他的变量,以便在考察时,能够更精准地知道测试因素对结果的影响。

14.心理学上很多经典实验都需要将现实世界的自然关系分开考察,通过这样一种逻辑,就能看出哪个变量是决定因素。

感想: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在考察队时间起决定作用大小的因素间,可采取隔离其他因素,然后运用自变量与因变量的方法对它进行测试。

15.创设特殊条件来验证是否存在真正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可以防止错误观念像病毒一样侵袭我们。

感想:基于验证的结果相比于纯粹的思考得出的结论更有考究性、真实性与可靠性。

16.尽管人们有大量关于物体运动和下落的经验,但对于运动的直觉理论都是些相当不靠谱的。

外行人关联的不准确是因为他的观察是“自然的”,而不是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控制。

感想:人们的直觉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不可靠的,因为直接主要依赖于人们以往的经验以及对事物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往往存在偏差。

17.早起我们关于宇宙结构和活动的世俗理论十分离谱,他们之所以依然存留下来,只不过是作为一些历史教训,提醒我们自己可以荒谬到什么程度。

感想: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18.个人经验并不能为抵制有关心理学的错误信念提供保证。

感想:个人经验往往都不靠谱,因为人们有认知偏差。

19.研究显示,笃信宗教的程度与参加慈善活动、帮助贫困的人或是不欺骗其他人这些行为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感想:信仰只是作为内心的一种力量支撑,有的时候是一种寄托,并不代表就会根据它完全行事。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二

这本书让我知道要培养你的洞察力,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大侦探福尔摩斯的故事吧?那些离奇古怪的复杂案件,一经福尔摩斯的分析,很快就能真相大白。

简单摘抄几个好玩的地方如下:

体型庞大的人反应会相对迟缓,而小巧的人则反应相对灵敏。

身躯庞大的人大多比较温和,能较好地控制情绪,而且稳定性较好。

粗壮型的人对细节并不十分在意,穿着、发型、指甲,都不是他们关注的对象。

浓妆艳抹的女人有着强烈的表现欲;喜欢化淡妆的女人比较简单,大多比较传统,不是很爱出风头。

走路脚踏实地的人往往比较稳重,做事有条不紊,即使遇到紧急状况也不会手忙脚乱;走路时喜欢抬高下巴、双臂来回摆动、腿脚僵硬的人则比较清高,甚至有点儿自命不凡;走路风风火火的人大多都很直率,办事重效率,而且对工作和生活都有严密的计划,因此比较容易成功。

眼睛直视对方的人这种人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在交谈中,他们的话往往具有试探性和攻击性。

大多数胖子都是热情活泼的,喜好社交,容易被周围人理解和接受,属于受欢迎的人群。

瘦子敏感、纤弱、警觉。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三

作为一名第一次教授小学六年级学生的菜鸟班主任,内心无比忐忑。此时,教育局组织全体教师利用寒假假期共读一本书,还是陶新华老师的《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就如及时雨一般,给了我莫大的帮助。翻开目录,快速浏览一番,我已经深深地被这本书给吸引了。

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用通俗的话语向我们讲解了积极心理学对人的影响,我收益颇丰。在阅读第二篇第二节纠错教育与长善救失中,陶老师讲到教师更大程度上存在对学生问题的研究,容易指责学生出现的问题,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此时我就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总是以为直接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阅读、书写等方面的问题能让学生明白,也节约时间,多的是严厉的要求、指责和训斥,从而影响到学生的情绪,会让学生产生消极压抑的情绪。教育教学中我更应该立足学生的成长阶段,正视学生出现的错误,以积极的思想去肯定学生的立场与行为,再进一步指出如何改正错误,而不是一味地批评,我想这是我今后教学中应积极改变的地方。

再者就是现在升学环境下,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比自身,现在孩子都有着相对较高的起点,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对学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各种形式的辅导、考级给孩子的精神增加了压力,而家长也认为只有课下多辅导才能学有所成,使学生日常乃至周末为辅导、考级而奔波疲倦。作为一名老师,看了陶老师写的第二篇第六节考试焦虑与意义理解,我会借助一切机会讲给家长们听一听,培养孩子兴趣的前提是让孩子情绪放松自由地去学习,而不是为了考级、升学而学,虽然不能左右这种形式,但我也想要更多的去改变家长的思想,培养出乐观开朗的学生。

读完此书,给我很好地上了一堂积极心理课,给我的教学方式一次新的洗礼。作为一名教师,今后,我将培养自己积极的心态,拉近师生间的精神距离,让学生从我身上感受到快乐、阳光的生活态度,一步步指引他们走向成功,让自己通过多学习提升自己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四

这学期的《心理学与生活》由南开大学副教授管健主讲。课程总共有5讲:第一讲《发现自我之旅》,第二讲《a型人格》,第三章《吸引力的秘密》,第四章《非言语沟通》,第五章《告别压力山大》。第一讲的《发现自我之旅》分五个方面来讲,分别是:自我概念,文化与自我,自尊与社会比较,自我实现预言,自我服务偏差.自我概念是个体所拥有的有关自己的整体信息;费孝通的差序格局表明最核心的部分是自己;在第三节的自尊与社会比较中,我们知道,不同的人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会对我们的自尊产生影响。而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指关于某些未来行为或事件的预测对行为互动改变很大,以至于产生预期的结果。在第五节自我服务偏差中讲到很多人都有盲目乐观的行为。

中而且还有很强的时间管理能力。负面特质:a型人格的人的抑郁感会更强,他们的内控性比较低,愉悦的体验较少,较多的情绪的压力,较低的幸福感,较低的幸福满意度,较低的健康的满意程度,较弱的家庭归属感,较低的生活满意度。最后,a型行为的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改善:克服完美主义的克服暴怒,多做一些艺术的活动,多一些鉴赏的活动,更多地去交一些朋友,能够去享受到生活当中的一些乐趣,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运动。

第三讲,吸引力的秘密。《吸引力的秘密》这一讲包括:接近性,相似性,互补性,关系中的回报以及外貌吸引力。接近性的特质体现在易得性与交往性;相似性则指出相似的他人会认同我们的信念和倾向,相似性有助于顺畅地互动;而互补性则指人们之间因为可以在角色或需求上以相互扬长补短和互相满足而形成人际吸引。

第四讲,非言语沟通。信息传递包括语言、姿势与语音。主要讲了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何为“非言语沟通”、二是面部表情能否表达信息、三是身体姿势可否传达意图、四是人际距离能传达什么信息、五是情境文化怎样影响沟通。

第五讲,告别亚历山大。《告别亚历山大》讲了压力的本质,压力的反应,压力阶段模型,压力的来源,压力的管理与应对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压力也叫应激,使机体在对生存环境中多种不利因素进行适应的过程中,由于适应和应付能力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身心紧张状态及其反应。压力通常来源于生活变故,像分居、被监禁、亲密家庭成员死亡、受伤或生病、结婚、被解雇等。最后,要管理应对压力,就要改变压力来源,发长应对技巧,平衡生活方式,发展合力思维。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五

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如果说19世纪是编辑称霸的年代,那么我们这个世纪就是精神科医生的天下。”这句话预示着心理学将来会有长足的发展,然而回望过去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充满艰辛。由于心理学自身的那种不可测量性、主观性的元素太多,使得心理学在由哲学通往科学的路上布满了荆棘。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首先开创了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心理学的诞生,第一个心理学的流派——构造主义,也随之诞生,作为第一个将心理学始者,首先要考虑到心理学会不会被人们所认可、心理学会不会只是某个学科的分支、有没有必要独立出来等等,正是基于种种问题,冯特提出“心理学与自然科学一样,研究的是人类的经验,只不过是研究人类的直接经验”。这一点说明了心理学既顺应了当时社会的主流,又区别于其他自然科学,这是当时萌芽中的心理学要成长的必要条件。其追随者铁钦纳也是主张研究直接经验,并提出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正是由于构造主义的诞生,使得其他心理学派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出来,围绕构造主义的不同观点进行批判,并独树旗帜,这一现象加速了心理学的成长。其中意动心理学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它反对冯特的“实验研究下的经验”,觉得这样的经验不可靠,于是主张“体验的、直觉的经验”,看见什么说什么,不要推论。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的活动,而不是意识的内容。这一观点体现了心理学人本主义的思想,为其他学派的的诞生起到了很好地指引作用,继而的机能主义的研究对象正是对意动主义的延伸,机能主义研究的是意识活动的功能,这一观点更实用,更贴近生活,我想这可能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有关,《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后,人们的'观念遭到了冲击,在知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人们更加关注如何使自己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而詹姆士可能是受这方面的影响,提出了——机能主义,研究意识对有机体生存的作用,从实用出发使得他多了很多追随者:芝加哥学派的狭义机能心理学、哥伦比亚学派的广义机能心理学等等。其中芝加哥机能主义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的中介作用”与“意识的实用性”。而哥伦比亚学派在研究对象上,使意识的成分逐渐下降,这就为后续的行为主义的诞生,奠定基础。哥伦比亚学派中的桑代克首创用实验法研究动物心理,并创建了联结主义心理学,这与行为主义的经典条件反射如出一辙。

随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行为化,行为主义应运而生,开山鼻祖华生把行为主义极端化,他主张环境决定论,不考虑意识成分,他把人看做机器,犯了机械主义错误。这就催生了新行为主义,新行为主义对早期行为主义进行改造,主张对整体进行分析,而不是简单的分子行为,提出了“符号学习理论”与“假设演绎法”,这将“行为”一次更加充实,不再是局限于简单的联结。而第三代行为主义的出现,加深了认知与行为的联系,讲求认知对行为的发生有重要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从结果中学习”的斯金纳、“社会学习”的班杜拉,他们都为后来的认知心理学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研究对象上可以看出上述心理学派在朝着“意识——行为——行为、意识”的方向发展,研究内容也从“理论——实践”转移。

在研究方法上,从构造主义的“内省法”,到意动主义的“内部知觉”,再到詹姆士的“内省观察”,方法是在一步步的改进,但是其本质都是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不具有可观察、可衡量等性质,这是由于其研究对象重点是意识所导致的,研究对象的抽象导致无法用客观的方法去衡量它。到了后面的行为主义,便催生了多种多样的试验方法,这些方法普遍都是客观的、科学的。可见行为主义为心理学提供了不少研究方法。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六

作者首先论证了占星学是伪科学,预测通常不准,然后提出疑问:“既然不准,为何还有这么多人笃信占星术呢?”作者用伯特伦弗瑞儿教授的一个著名的实验给出了答案:“占星学和笔迹学事实上并不需要真的很准,只要看起来很准就足够了。只要给人们一个非常概括的描述,他们的大脑就会诱使他们相信这些描述具有非常独到的见解。”并且,“那些容易上当受骗的人宁可欺骗自己,也不愿意坦然面对自己容易上当受骗这个事实”。后来,人们把弗瑞儿教授的实验结果命名为“巴纳姆效应”。进而,作者又抛出一个疑问:“那么,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其实跟真正的科学毫无关系了?”答案是否定的。作者借此引出了时间心理学,指出类似星象学中的正向星座和负向星座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即一个人的出生日期跟一个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只是当然不是星象学中给出的原因(比如,星辰的排列分布等),作者给出的原因是温度:冬天出生的婴儿要面对更为严酷的恶劣环境,所以会比夏天出生的婴儿与看护人的关系更为亲近,所以在生活中比较不喜欢冒险,运气相对来说也要差一些。(作者在实验中分别在南北半球做了一次统计,证明结果跟月份无关而只跟温度有关)

作者继续探讨了几种跟生日有关的现象:跟税收政策有关的人的生日、神职人员的生日和圣诞节的关联性、人的死亡时间与税收政策的关联性,指出这些看似神秘的关联性很可能是人们为了创造表面上的巧合而故意捏造出来的。

第二章相信别人,不过别忘了切牌–撒谎与欺骗心理学。

判断一个人是否说谎更可靠的是根据人们说话的语气和他们不经意间的遣词造句。说谎者的描述通常缺少细节;说话停顿和犹豫不决的情况比较多;为了与谎言保持一定的距离,他们会尽量避免使用指向自己的词语,比如“我”;此外,他们也不会谈及自己的感受。对于说真话者可能忘记的琐碎细节他们却记得一清二楚。(通常,我们都会以为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就可以判断出他是否说谎,比如目光接触和手势等。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说谎者倾向于避免目光接触,会紧张地挥手,而且在座位上会坐立不安。作者指出,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作者还探讨了“暗示”的奇妙作用,即通过操控人的记忆,竟可以让他们回忆起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研究工作显示,人类记忆的可塑性要比我们所能够想象的更为惊人。一旦某位权威人士指出我们有过某种经历,多数人都会觉得很难否认,随后就会设想填补记忆中的空缺。经过一段时间后,事实和虚构情节之间的界限就变得难以区分了,于是我们开始相信谎言。

第三章一切皆有可能–灵异心理学。

这一章作者探讨了”迷信“思想,列举了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通过多个实验论证了“各种迷信的说法是不可信的”,继而提出疑问:“既然不可信,为什么它还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还有那么多人相信它呢?”对此作者给出的解释有:

为了应付不确定性,许多人变得迷信了。在不确定性持续增加的时期,人们会迫切地寻求一种确定感,这种需求会促使他们支持强大的领导机制,并相信各种号称可以确定他们命运的不确定性因素,比如迷信和巫术。作者用德国经济危机和以色列遭受轰炸期间人们的心理变化实验解释了这一点。

人们经常会对这个世界产生奇思妙想,原因就在于他们经历了一些看似诡异的事情。巧合的概念让同时发生的事情看起来不仅别有寓意而且绝不仅仅是凑巧那么简单。但正是某些鲜为人知的统计法则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意外成真,其中之一就是大数法则,所以如果有什么看似很巧合的事情发生,可能仅仅是由于人太多(样本很大,虽然发生概率很小)。还有一个人们最常碰到的巧合是“小世界”现象,比如两个陌生人在派对上偶遇,结果却发现他们有共同认识的熟人。这个现象可以用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的传递包裹实验来解释:一个人要想传递包裹给一个素不相识的人,最多只需要经过6个人。

过于丰富的想象力和适当的背景信息。想象力丰富的人更容易联想到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而且,如果事先给一些地点或物件添加适当的背景信息(灵异、古怪的信息)也可能使人诱使人产生迷信思想。

次声波的作用。次声波无法被人听到,却拥有巨大的能量,地震、原子弹爆炸都能产生次声波。试验显示:次声波可能引起胸腔震动、影响呼吸,并让人产生作呕、头疼和咳嗽等现象,特定频率的声波还可能引起眼球的震动,从而让视觉出现扭曲。这些声波能够移动小的物体,甚至还可以让烛光诡异的闪烁不停。

大数定律又称大数法则、大数率,是个数学与统计学的概念,意指数量越多,则其平均就越趋近期望值。

第四章下定决心——决策心理学。

首先,潜意识刺激对人们的决策没有影响。人的名字对一个人的职业、居住地、死亡地、婚姻有影响(感觉这个有点牵强,估计只是国外这样吧)。在酒吧,听古典音乐的人更容易点昂贵的酒品。在媒体披露自杀事件后的两周内,当地的自杀人数会增加30%左右,如果媒体报道的是名人自杀事件,这个比例还要更高。所有这些告诉我们:我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在不知不觉中都会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我们的名字影响了我们对自我的评价和对职业的选择。仅仅读一个句子就能影响我们对自身年龄的感觉和对常识的记忆。一个轻轻的微笑或轻微的触摸就能决定我们在酒吧和餐厅会给服务生多少小费。商店里播放的音乐会偷偷的溜进我们的脑海,并影响我们花钱的数量。

一个有趣的话题,问题:一男一女分别在两座桥上见面,一座是吊桥,很高、很危险;另一座是普通的桥,很低、很坚固,那么两人在那座桥上更容易产生恋情呢?答案是在吊桥上。解释:当人们看到对自己有吸引力的人时,他们的身体会准备随时采取可能的行动,所以心跳会随之加速。和较低的桥相比,高高的吊桥那摇摇晃晃的特点会让采取这种方式过桥的人心跳加速。当两人在高高的吊桥上相遇时,他们会不自觉的认为自己的心跳加快是因对方而起,结果他们的身体会传递给大脑一个虚假的信号,让他们觉得对方很有吸引力。所以,这个问题的寓意是:如果你想让一个人爱上你,在约会的时候最好避开新世纪音乐、乡间散步和风铃,因为它们只会让人变得更加心平气和。相反,如果你选择了和心仪的人一起去听摇滚音乐会、玩过山车或者看恐怖片,那么你成功的几率就大大增加了。

作者还就男女搭讪方式做了一些研究,成果有:

不同的聊天话题会带来不同的约会成功率,这是因为对于某一个话题男女的品味可能差异很大,因而也就没什么话题了。

最佳搭讪语。在搭讪时更有技巧的人会鼓励对方以奇特、有趣或搞怪的方式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有效呢?作者用一个关于吸管和滑稽声音的实验回答了,这个实验说明的是:彼此分享过搞笑经历的人会觉得更为亲近一些,也会发现对方更有吸引力。

征婚广告如果将“描述自己”和“描述对方”的字数控制在7:3的比例,就有可能吸引到最多的回应。

第五章以科学的方式搜寻全球最爆笑的笑话——幽默心理学。

笑话使人发笑的原因是它能让读者产生一种优越感。这种感觉的出现是因为笑话里的人看起来都很愚蠢。笑话给人的优越感越强烈,人们就会笑得越开心。“优越性”理论早在公元前400年就由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提出了。

幽默的感染力。在不自觉的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模仿周围人的面部表情,这种能力在团队生存、培养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模仿他人的表情,我们能够迅速感受到别人内心的那种感受,因为更容易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沟通起来也会容易些。如果一群人中有一个人笑了,其他人就会自动模仿这个人的面部表情,从而变得开心起来。如果有人感到很伤心、很害怕或者变得惊慌失措,他们所呈现出来的这种情绪也会感染其他人。许多电视剧中使用的“假笑”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比如《老友记》。

所谓全世界最爆笑的笑话这种东西根本就是不存在的。因为每个人感兴趣的东西都是不同的,或者说“笑点”不一样,女人喜欢男人看起来比较愚蠢的笑话,老年人会对有关记忆力减退和听力下降的笑话发笑,无权人士会拿权威人士开涮。

第六章是罪人还是圣人——自私心理学。

研究表明:在当今社会,不道德的行为是普遍存在的。虽然绝大部分的人都号称自己是诚实正直的公民,但在有机可乘的情况下,我们中很多人都是不诚实的。(这一点我倒是没想到,原来那些欧美国家的人的素质也没好到哪去嘛,看了作者做的各种实验后我有点开始相信人性本恶的观点了。所以关键还是要搞法制,三权分立,用法律来制约人,像天朝这样完全靠领导自觉的办法是行不通的。

相似心理。我们会帮助与我们相似的人,当需要帮助的人跟自己在年龄、背景和品味上都非常类似时,人们最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人们通常认为神职人员是最诚实的,而汽车销售员是最不令人信任的。作者通过实验证明:两者半斤八落,在实际行动中的诚实表现没有多大区别。

作者利用“丢信封”的方法评估了全球各地人的好心程度,并得出一个结论:人口的密集程度是预测助人为乐程度的最佳指标。人口密度越大,助人为乐的程度就越低。

《心理罪》读书笔记800字精选篇十七

梦一直让人觉得神秘,佛洛依德第一次找到了打开梦境之门的钥匙。

《梦的解析》系统的论述了解梦的方法。精神分析对于梦的假设是:在人熟睡之时,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警卫」也会睡着,由此潜意识便偷偷溜出它的驻留地,来到意识的领地。

也就是说,佛洛依德认为梦是潜意识的表达。同时,出于对「力比多」的重视,梦中的很多情况都被视为「性表达」,比如花瓶被等同于女器,而竹竿等就会被解释为男器。

在佛洛依德看来,梦的重要功能在于满足潜意识欲望。

阿德勒对此很不赞同。他说:如果说梦境是一种满足,那么每件事都可以说是一种满足,每一种概念,都是从潜意识深处浮出,来到意识层面。

阿德勒对梦的看法延续了他的基本概念,自卑与超越。他认为梦都是带有目的的梦,这个目的就是优越感的需要。

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两个学生在考试前夕,做了两个不同的梦。其中一个梦见自己「跌到」在路上,另一个梦见自己「攀爬」高山。

在我们不了解梦者的情况下,通过分析也可以知道,梦见跌到的那位学生一定很害怕考试,并认为自己无法通过考试,因此才需要用一个意外来延迟失败的到来,以维持住那份优越感。

与此相反,梦见爬山的学生则是个努力奋斗的孩子,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考试。当然,结果未必能够如意。但重点在于,他的自信和他的努力,表现于梦中就是登上山峰。

所以,梦对于阿德勒来说,跟清醒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同,也同样遵从人生风格。

这是阿德勒的看法,让我们比较下同时代的另一个巨头,荣格怎么看?

众所周知,荣格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观点——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作为一种人类集体本能的象征,与个人潜意识遥相呼应。

与此对应,荣格对梦的看法是,梦分两种:小梦与大梦。小梦是个人潜意识的表现,大梦则关系着集体潜意识。

在解梦的方法上,荣格也有独特又迷人的地方。他不用自由联想法,而是喜欢分析一系列的梦,将多个梦进行整合性分析。具体的分析中,使用他的另一个概念——原型作为武器。

比如,在梦中梦到白胡子老人,可能是「智慧原型」,注意他说的话总能够得到一些平时不可知的洞见;梦见被人追,怎么也甩不掉,则可能是「影子原型」,是被个人忽视或抛弃的心理部分。

后来也出现过很多解梦的方法,比如格式塔心理学,采用一种扮演的方式进行解梦,更加注重创造性的领悟。

就我个人而言,喜欢采用意象语言来解梦。这种方法跟荣格解梦法的本质是相似的,认为梦中出现的内容都会带有两个层面的内容:个人意象和集体意象。

集体意象是人类共同的感受,比如火代表着温暖,热情,活力等。而个人意象则是跟个人有关的感受,比如若梦者小时候被火所伤,则火对他意味着可怕,恐惧,伤害。

因此,解梦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因此会有一句话: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解梦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