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精选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00:04:39 页码:11
最新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精选12篇)
2023-11-25 00:04:39    小编:zdfb

学会面对挑战和困难,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对所总结的内容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确保准确表达。这些总结范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灵感。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一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的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在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的滞后性,目前执法检查是对税收执法进行人工监督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主要为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只检查了既成事实的结果,且监控面窄、不深入,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难以执行到位。

(二)监控难统筹,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主要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在日常工作中,各业务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在任务下达、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能及时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国税部门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二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今年,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四项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如何对“两权”进行有效监督控制,是当前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国税的工作实际,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调研探讨。

一、准确把握部门内控机制建设的概念和内涵

内控机制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健全规章制度,使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流程制约、风险管理、信息化运行,从而在税收管理、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在推进过程中,要准确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四个内涵。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在于权力和责任是否匹配。内控机制建设要求各级国税部门分解细化工作职责,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的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权责体系。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使税收管理权、税收执法权、行政管理权的运行,以及重点部门、重点岗位、重大事项、重要环节的权力运行都有章可循、有律可依,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本质要求是促生内在的制约力。推进内控机制建设,要准确把握监督与制约的关系。监督是对特定主体的监视和督促,制约是对权力的控制和约束。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和责任的落实度为重点,通过规范权力的运行,使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内部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分工和责任的不同而相互约束和牵制,形成内生的制约力。

(四)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通过内控理念培育、岗位责任机制、风险排查机制和评价考核机制等,对权力行使实施有效制约、规范、约束和评价,引导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之间各个行为主体的互动,使对权力制约的要求与税收征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规范相适应、相融合,形成有效制约、全程监控、高效运行、超前防范的管理机制。

二、当前国税执法内部监控存在的主要问题

为,防范税收执法风险,在保障全市国税系统队伍的平安、和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通过全市国税系统的税收执法检查和内控机制执行情况检查发现,当前税收执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内控机制的建立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集中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控的滞后性,目前执法检查是对税收执法进行人工监督的重要手段,但这种手段主要为事后检查,并且多采用抽查,只检查了既成事实的结果,且监控面窄、不深入,对税收执法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控难以执行到位。

(二)监控难统筹,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工作职责不清、要求不一

随着税收执法责任制的推行和税收执法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初步形成了科学化、精细化的“人机结合”监控新模式,但在工作实践中,税收执法内部监控却因各种原因难于统筹,主要表现在:一是监控职责不明晰,监控职能难统筹。从目前部门职责定位上看,对税收执法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主要定位于政策法规部门,其他部门虽然对职责范围内的税收执法行为进行了监控,但在日常工作中,各业务部门执法监控处于各自为政状态,难于实施统筹管理,不能形成监控合力;二是管理要求不统一,执法监控难操作。各业务部门之间在平时缺乏及时有效沟通,在任务下达、标准设定、业务衔接、资料流转等方面未能及时进行统筹规范,致使基层执法人员难于操作,执法监控也难于实施。

《内控机制建设调研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三

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提高税务机关工作质效,南平市地税局把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作为依法行政工作重点,组织各县市区开展执法风险排查与防范工作。通过对岗位风险点的梳理和排查、调研和总结,选取建瓯地税局作为试点单位,按照“设立岗位、明晰职责、规范流程、目标管理、风险预警、量化考评”的思路,创建了以岗为点、以程序为线、以制度为面的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并从7月1日起在建瓯地税局试行。根据《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建瓯地税局共设立了68个工作岗位,明确了557条工作职责、提出了454项工作目标、设定了201个岗位风险提示,制定了212个风险防范措施、规范了19项工作流程,做到岗位职责定位到哪里、风险防范就到哪里,实现了执法风险、行政风险、廉政风险的“全防全控”,有效地促进权力规范、透明、高效地运行,切实推进了“平安地税”系统工程建设。

岗位风险防范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科学设岗定责,解决“岗位如何设”的问题

本着“因事设岗、因量定人”的原则,由人事部门以单位职数为依据,科学配置工作岗位,明确各科室、分局的职责以及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合理地设岗定责,整合人力资源,确定每个岗位的责任人,形成清晰、完善的工作岗责体系,让每个人知道“岗位如何设”,“我该做什么”,消除职责不清的现象。

(二)明确工作职责,解决“哪些该我干”的问题

工作职责由科室职责和岗位职责构成,工作职责按“自下而上”的程序制定,科室职责由科长(分局长)提出后,交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人事部门把关;岗位职责以科室职责为框架,由岗位责任人提出,科员职责由科长(分局长)进行初审,科长(分局长)职责由分管领导进行初审,各个岗位职责汇总后交由分管领导确定。各单位将分管领导审核后的工作职责汇总,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材料提交党组研究予以确认。通过完善岗责体系,使各项工作有明确的责任主体,明确了每个岗位人员该干什么。

(三)提出工作目标,解决“工作质效”问题

工作目标“自上而下”分层次提出。即一把手对副职提出目标要求,分管领导对科长(分局长)提出目标要求,科长(分局长)对本单位的人员提出岗位目标要求。目标要求要精细、具体,要与实际工作相适应,做到工作目标宽严适度,实际运用得心应手、确保任务到人、责任到人。科室工作目标设定后经分管领导审核,提交党组研究确认,让每位干部清楚了解自己所要完成的工作质效。

(四)规范工作流程,解决“事该如何干”的问题

工作流程分为涉税执法流程和行政管理流程,以工作职责为基点,根据税收管理法律法规、政策,行政管理办法,以及上级税务机关制定的各项制度规定,本着“删繁就简,透明高效”的原则,制定出透明、高效、规范的工作流程,让每个岗位人员知道“事该如何干”,让征纳双方办理事项以及内部行政管理更加有章可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设定风险预警,解决“哪些风险要防范”的问题

根据岗位职能特点和职责要求,通过自己找、同事帮、领导提、集体议等方式,排查出已经存在或可能出错的环节或问题,对风险点进行梳理、归纳,告知岗位责任人,让干部清楚知道工作中有哪些“雷区”,实现风险预警提示。

(六)制定风险防范措施,解决“平安如何保”的问题

根据查摆出的风险点和拟定的工作目标,分层次地提出各岗位相应的岗位风险防范管理措施。

力求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实实在在,防得住、控得了、可操作、易监督。

(七)完善考核办法,解决“工作质效评价与责任追究”的问题

把岗位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要求全部纳入绩效考评的范围,让工作内容彻底“曝光”,并实行量化考核,打破平均主义的做法,实行按岗位分别考评的办法,把责任考核落实到人,实现考评的公平、公正,促进岗位风险防范的推进。

1.签订风险防范责任书。各科室(分局)负责人与局党组签订年度岗位风险防范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风险防范工作目标,让每位干部明白自己的岗位责任、存在的风险和应承担的后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按月督导。成立效能工作督导小组,按月对各科室(分局)、各岗位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没有按规定时限完成计划任务或班子督办事项的单位,下发《督办单》,加快工作落实。对出现岗位过错的责任人给予相应责任追究。

《内控机制建设制度总结》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四

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我们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全行展开的内控制度学习,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我行的一名老员工,我深刻体会到合规意义重大。现在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合规经营的认识理解

合规经营是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能为银行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加强“三查”制度的落实,事前调查,结合本网点的具体情况,合理结构,优化手续,以促进办理前的规范化,严格适中审查环节、对不符规定的一律给予退回。保证在事中环节不存在隐患和出现漏洞,事后整攻放在最后,关注业务的事后情况,如发现不良事态苗头,及时采取措施,化解风险。

合规经营是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银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合规经营是银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经久不衰。

二、对今后在工作中加强合规意识的要求

加强合规操作意识并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空话。有时,总觉得有些规章制度在束缚着业务的办理,在制约着业务发展。细细想来,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来们才有保护自己和广大客户的权益的能力。思想教育要到位就是让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真正营造“依法合规,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促使我们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自觉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合规操作到位。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所以一是管好自己。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在工作中善于及时提出对异常业务处理的疑问,对自己经手的复核和授权业务警惕性负责并追问到底。坚持规范流程,流程制是解决合规经营、防范资金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实践证明,人制代替流程制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稳健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

强内控、零违规”,自发地以“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做到遵纪守法,严以律己,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争做遵规守纪的建行人,为实现我行持续稳健经营、快速发展的既定目标贡献力量!

合规经营是银行稳健运行的内在要求,是每一个员工必须履行的职责,同时也是保障我们自己切身利益的有力武器。通过全行展开的内控制度学习,使我对合规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作为建行的一名新员工,我深刻体会到合规意义重大。现在就这次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对合规经营的认识理解

、合规经营是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需要。合规经营是规范操作行为,遏制违规违纪问题和防范案件发生,全面防范风险,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能为银行创造价值,而且有效的合规经营能将合规风险消除于无形。

、合规经营是完善商业银行制度体系的需要。银行赖以生存的质量效益源于依法合规经营,源于产生质量和效益的每一个环节,源于每一个岗位的每一位员工。银行的发展一定要以合法、合规经营为前提,才能从源头上预防风险。

、合规经营是银行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合规经营就是为业务保驾护航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业务发展服务的。在发展、开拓业务和同业竞争中,只有紧紧遵循合规经营的理念,提高管理的质量,才能保证银行业务的经久不衰。

二、对今后在工作中加强合规意识的要求

其实不然,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产物,而是在经历过许许多多实际工作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的,只有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办事,我们才有保护自己和广大客户的权益的能力。思想教育要到位就是让每个业务操作环节中真正营造“依法合规,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促使我们在开展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自觉遵循法律、规则和标准。每位员工首先要强化按规章制度办事的观念,不再是凭“经验”操作。其次,要树立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念,不再是惟命是从。再者,要树立内部控制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的思想,不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合规操作到位。合规不是一日之功,违规却可能是一念之差。所以一是管好自己。坚持按照操作规程处理每一笔业务,把习惯性的合规操作工作嵌入各项业务活动之中,让合规的习惯动作成为习惯的合规操作。在工作中善于及时提出对异常业务处理的疑问,对自己经手的复核和授权业务警惕性负责并追问到底。坚持规范流程,流程制是解决合规经营、防范资金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实践证明,人制代替流程制往往隐藏着较大的道德风险隐患,流程制的监督保障更能够为稳健经营提供强有力的督查制约。

争做遵规守纪的建行人,为实现建行持续稳健经营、快速发展的既定目标贡献力量。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五

为认真总结和完善市委党校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创造的党员教育管理及推进工作不断发展的好做法,切实巩固和扩大整改成果,检验学习教育活动的成效,特制定市委党校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方案。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对照《党章》及《市委党校党员先进性标准》,本着利于操作、利于整改、利于提高的原则,强化措施,注重实效,严格遵守和执行已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和长效机制巩固学习教育活动成果,全面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活动对象。

这次活动参加的范围为党校全体共产党员。

三、主要内容。

(一)建立健全学习机制。

学习是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和前提。政治上、行动上的清醒和坚定,来源于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要使每个党员“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业务理论知识和生产操作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就必须建立健全学习机制。一方面,应坚持和完善已有的学习制度,健全学习体系,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建立和落实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考核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和方式,在党内营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环境,使党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党员成为学习型党员。通过建立健全学习机制,使广大党员形成学习、思考、工作和提高的良性循环,在思想、政治、工作和作风等方面都始终保持先进性,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二)建立健全对照机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与时俱进地制定党员先进性的标准,形成对照机制,使党员能够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党员先进性的要求。每个党员应对照党的宗旨,检查理想信念是否坚定,经受各种考验的能力强不强;对照形势任务,检查思想观念是否僵化保守,完成工作目标的信心足不足;对照岗位职责,检查工作的本领和技能是否扎实,胜任岗位的本事过不过硬;对照群众测评,检查工作作风是否转变,离群众的期望远不远。

(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结合落实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应普遍建立“党员示范科室”、“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位”等责任制,同时把“一个党员一面旗、争当先锋比奉献”、“创精品课、争当名牌教师”、“争创一流业绩”等主题实践活动常态化,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同时,以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为参照标准,定期开展优秀党员评比活动,把党员先进性落实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成效上。应实行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并重的原则,积极为党员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切实为党员解决实际问题。

(四)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只有对党员进行严格监督,才能防止和减少各种错误行为的发生。一是严格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每个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拓展监督渠道。把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专门监督和群众监督、自下而上监督和自上而下监督结合起来,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效能。三是强化廉洁自律。把强化监督与廉洁自律结合起来,要求党员自重、自省、自警、自励,防微杜渐,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五)建立健全评估机制。

建立与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相适应、全面科学的党员先进性考核评估体系,对于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立健全考核评估体系中,应突出“四性”:一是注重考核评估内容的科学性。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评估,不仅考核各项工作指标和领导能力,还应考核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不仅考核其工作的现状,还应评估其发展的后劲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增强考核评估指标的针对性。既充分考虑“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又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层次党员的不同职责,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三是提高考核评估的可操作性。制订科学合理、明确具体的指标体系,便于在实际操作中运用。四是扩大考核评估的群众性。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党员干部的重要标准,对群众认可度高的.干部给予重用,对群众满意率低的干部进行批评教育直至免职,真正把群众的认可落到实处。同时,创立符合党校特点的民主评估机制,从制度上保证民主评估落到实处。

四、几点要求。

(一)每个党员要把自己摆进去,紧密联系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深入思考,增强建立长效机制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激发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内在动力,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为做好长效机制的行为规范打下坚实基础。

(二)搞好长效机制关键还在于学。要在抓好全体党员保证参加学习时间的前提下,组织全体党员潜心研读《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和中央、省、市委领导同志的有关讲话和论述,重点学习党章。通过学习,使全校党员进一步深化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理解,提高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认识,明确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任务和目标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为动力,巩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认真落实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自我加压,开拓创新,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研究落实推动全市干部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新举措,不断开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市“由快走为快跑”的奋斗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四)加强对建立长效机制活动的组织领导,精心实施好每一环节的工作,要制定具体活动日程表,细化分解任务,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使建立长效机制活动达到目的,收到成效。

中共xx市委党校。

二x年六月六日。

市委党校永葆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工作方案一文由搜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六

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科技进步,银行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对银行内部控制不断提出挑战。国有商业银行上市后面临着观念的更新和体制的创新,经营管理压力空前加大,如何在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价值增加值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同时,构建风险管理长效机制、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和经济案件、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快速增长,是摆在基层行经营管理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当前操作风险控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管理力量和精力投入不足。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以后,围绕市场拓展、实现经营效益的稳健、持续增长逐渐成为全行日常工作的重心,资产、负债、收入等指标经营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基层行的经营管理人员在承担着市场营销和经营指标的双重压力之下,对管理投入的力量和精力往往显得不足,两手抓,没有达到两手硬,支行领导班子成员中没有专职分管内控管理的,分管行长既管经营、又管内控,有些分管领导面对经营压力投入精力较多,相对管理投入精力较少,不同程度上表现有“四多四少”现象:定期分析市场多,分析内控管理中问题状况少;日常关心经营指标多,关心检查问题是否一一落实整改少;组织推动营销活动多,推出针对性强化内控管理举措少;经营上投入绩效费用多,内控管理上投入的奖励费用少。

(二)制度建设存在“滞后”。有的新业务推出没体现“内控优先”原则。在改革发展中,为业务竞争需要,一些经营产品推出较快,而一些配套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相对“滞后”,导致管理出现一些断层甚至空白点。如某支行代发工资业务开办多年,一直没有完整的管理办法、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协议格式要求,直至20xx年省、市行才下发业务管理办法和操作规程。又如,近年来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快,保险公司多、保险产品多,但在风险计量、评估、控制上跟不上,缺乏系统的流程和风险检查、控制办法和措施,在业务内控管理上甚至出现了一些边缘化的倾向。

(三)制度执行力衰减。一是信息传导不畅通。上级行下发的一些制度、办法,员工不清楚。如某行一次以问卷调查、谈话、翻阅学习记录等方式抽查网点或柜员对半年所下发的各项管理规定、办法等贯彻落实情况,发现不少柜员一知半解或根本不知道。二是二次培训不到位。新业务投产后,上级行组织业务培训,往往因场地、时间等问题,培训对象主要是网点负责人、营业经理或业务骨干,但培训的效果都不太理想,主要表现为参训人员溜课、不听不认真领会,不能认真进行记录,回去对员工二次培训很多做不到,造成员工在日常操作中出现失误多,甚至出现差错。三是对上级行要求和制度规定执行不力。如06年某行组织人民银行账户系统录入核准、案件专项治理整改、电脑验印系统应用、会计档案销毁等工作,不少不能按期完成,违反制度规定的做法仍在发生。四是员工学习培训不正常。网点没有建立正常组织员工学习制度,传达学习上级文件规定、制度办法等,员工白天没时间问,晚上账平下班,员工不能及时看到文件精神。从某行对全辖网点培训学习记录的抽查结果来看,有40%以上支行、网点无员工培训的学习记录。

(四)管理的效果在绩效上未能体现。从对基层行和网点的调查情况来看,支行对网点、网点对柜员的工作考核基本上都与营销指标挂钩,对内控管理则普遍实行倒扣制,即被上级行检查处罚的,对应进行扣发,工资收入基本与员工日常制度执行好坏、违章次数多少和网点管理水平高低关系不直接。管理的效果未能在收入上体现出来。由于管理未与工资直接挂钩,网点负责人、员工工作重心均放在经营方面,对管理工作往往满足于不出经济案件,从而导致违反制度、违章操作现象屡查屡犯。同时,员工对学习业务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普遍缺乏积极性。

(五)人员疏于监督管理。人是业务操作的主体,风险的产生决定于员工的素质和对其控制程度,从通报的历次经济案件来看,绝大部分与基层行对员工管理、监督疏漏有关,对员工的思想动态把握不准、对员工的家庭交友收支情况等掌握不清、对员工的行为动态监控不力。

从金融系统近年发生的经济案件来看,员工都有经商、收支不平衡、大额资金借贷,甚至有人追债等异常情况,基层网点负责人不是不掌握,或掌握后不引起高度重视和控制,导致了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和案件。

(六)营业经理履职不到位。一是工作日志记载不规范、不完整、不具体,存在漏记录或记录不详细现象,不能详细真实、全面地体现出其履职的实际情况。二是日终审查制度执行流于形式,有些营业经理营业终了未能对当日发生的各项账务记载和会计凭证的合法合规、真实有效进行全面审查。三是授权审批把关不严。表现为主观上对过程控制不重视,对相关证件未仔细审查、对业务凭证未认真审核、对现金未进行复核,就划卡授权,使授权流于形式。四是业务培训落实不到位。

《建设银行内控管理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七

一年来,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局结合本单位职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来做,成立了以分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来组织落实相关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经过分局全体成员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和执行,我分局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我分局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政治思想建设:

1、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研究教育规律,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

3、教育形式上,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与剖析反面案例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

制度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具有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双重功能,是惩治和预防的有机统一。我分局在制度建设上,注重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当前,尤其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要认真落实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完善廉政谈话情况报告、情况反馈、跟踪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定期谈话、信访谈话、诫勉谈话相衔接,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廉政谈话机制,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我分局在强化监督上的举措。

一是建立“两权”监督工作责任制。将“两权”监督的所有内容一一细化,按照股室工作职责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建立权责一致的“两权”监督运行机制,将“两权”监督融合渗透在“两权”实施的全过程中,与“两权”的实施相互结合、同步运行,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确保“两权”监督贯穿税务工作全过程。

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通过行政效能监察,以解决行政不作为为重点,认真解决好对上级安排部署和各岗位的各项工作敷衍拖拉、效率低下、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的问题。

三是加强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进一步优化“八小时”之外监督方式,积极开展家庭助廉、群众评廉活动,加大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四是充分发挥监察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继续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纳税户、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四、加强风险防范取得的成效。我分局对《xxxxxx内控机制建设办法(试行)》中的重点监控风险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针对各个风险点的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就以如下两个风险点为例来介绍我分局加强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户籍管理,积极防范该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开业登记环节,我分局对新开户派出管理员认真开展实地查验工作,加强同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流,认真比对户籍信息,加强对所辖地区业户的管理和检查,严防税源税款的流失;在停业、注销登记环节,我分局加强巡查,通过巡查严防少数纳税人通过虚假停业、虚假注销等方法逃避纳税义务。

2、加强发票管理,制定措施严防该风险点引发问题。在发票领购环节,分局通过派出管理员实地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然后再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审核该纳税人该领购的发票种类、版次和数量,避免造成国家税源流失和纳税人虚开发票等问题。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八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为各自的生存与发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不断地追求自身价值,同时根据市场的千变万化,经历了调整中求发展,又在发展中求调整的阶段。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实践后逐步感觉到步履艰难,固定的资本性费用难以消化;投入产出的比例逐年减少,现金流量周转困难。这一切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有着较大的关系,相当一部分的经营者把精力集中于产品成本上的降本增效,而对资本预算,长期资产的投入,研究分析的太少,甚至出于某种需要,对于资本性支出的随意性较大,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的资本预算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国有企业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资本预算面临的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企业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和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问题两大类,这两大类问题直接制约着国有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老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力度,影响着企业的中长期发展。

(-)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

由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间不长,许多问题需要在摸索过程中来解决,但对一些企业外部经济环境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我们在决策过程中更趋于理性化,有助于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企业发展战略目标。

1.不公平的市场竞争与不健全的市场经济秩序削弱了企业加强资本预算管理的外在压力和内在积极性,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

(l)在多数企业进入市场经济轨道,成为竞争性企业的同时,还存在具有计划经济性质的垄断行业和官方性质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特殊地位,可以不依靠降低成本,仅依靠垄断权就能获得高效益及资本扩大的'速度加快,而国有企业的各种优势则每况愈下。

(2)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企业负担不平衡。国有企业背着沉重的社会包袱。如:退休人员药费、家属药费、托资等,特别是退休人员门诊医药费增加较快,占企业医药费总数的三分之二,在这种情况下与其他经济成份的企业一起进入市场,在不同的起跑线上开展竞争,就缺乏公平竞争的基本前提,国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就有可能逐年减少,资本的积累相对缓慢。

(3)维护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运行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对于靠假冒伪劣、造谣欺骗;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手段谋取暴利的违法乱纪行为打击不力,处理不严,使企业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

2.宏观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体制不完善、监察不力,一哄而上的重复建设,影响了企业建全投资预算管理机制的主动性,增加了盲目性。

(l)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国家不可能再对企业的资本预算实行直接。

[1][2][3][4]。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九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我们党深刻总结反腐倡廉实践经验、准确把握我国现阶段反腐倡廉形势得出的科学结论,是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加强廉政风险防范是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实现反腐败工作关口前移的重要举措,是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融入地税各项领域之中,使其正确行使税务职权,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廉政风险的有效手段,时刻提醒地税干部筑牢防线、不闯红灯和保护干部,确保系统上下“零发案”的迫切需要。

一、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情况

将风险管理引入税收工作,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保证权责的正确行使,要做到“收好税、带好队”,就必须通过建立岗位风险内控机制,为干部职工干事创造一个安全廉政的环境,做到权力行使规范、高效和廉洁。因此分局开展内控机制建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全面梳理岗责和权力事项

结合当前的地税机构改革和税源专业化管理,分局对各岗位职责和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梳理,形成完整的岗位目录和“权力清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内部各部门的权力事项,界定部门职能,细化岗位职责,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行为规范,使全体人员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权力行使的责任落实到部门、到岗、到人。

(二)深入排查找准弄清风险点

1

风险排查是推行内控机制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在明晰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需要着力做好的工作事项。风险找不到、找不准、找不全,建立内控机制建设就缺乏针对性,因此,在推进过程中,分局每名干部职工都结合自身岗位职责,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将所在岗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找全、找准,通过风险排查,使干部职工清楚自己应履行的工作职责,清楚行使权力时的风险所在,从而达到自我防范、自我纠错的目的。

查找风险点通过自己找、群众帮、领导点、民主评、组织审等多种形式,找准各岗位每一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易发生风险的事项,对排查出的各类风险点列出可能发生的违法、违纪、违规情形和涉及的法律、法规、制度、规定、办法等情况逐一登记,提出防控措施意见和建议,根据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程度自我界定岗位风险等级,填写《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表》,并层层审定。

(三)着力规范权力运行流程

在排查风险点的基础上,针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的权力事项和用权方式,优化运行程序,建立内控措施,制定作业标准,实现权力运行的过程制约、程序控制。一是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明确具体权力事项的业务操作程序,简化办事程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二是根据现行税收征管和行政管理的规定要求,编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在优化流程的基础上,对权力事项的运行程序以图形的方式表达出来,通过流程图将权力行使过程进行固化,使每项权力的行使过程做到可视可控。

2

二、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对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警觉性。在组织收入任务压头,征管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建设投入时间和精力太多的情况下,认为只要税收任务完成了,征管基础搞上去了,就能“一俊遮百丑”,再搞风险防范是多余,没有真正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对内控机制建设特殊性和重要性宣传不到位,全员参与内控机制建设意识差,未形成廉政风险“大家谈”、人人参与、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少数干部职工对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干部职工有抵触情绪,表现在廉政风险点的查找上敷衍应付,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

三是少数人员缺乏廉政风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以及客观上缺乏风险防控机制。主要表现为部分人员不思进取,得到且过,不深入学习和钻研税收业务;执法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偏差,执法不严谨、不规范;工作漂浮、懒散、漏征漏管。

三、推进内控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防范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全员参与意识。

实质内容和执法程序,避免过错执法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强化法制和警示教育,树立执法与风险长期并存的理念,促使地税干部正确对待和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使个人的执法行为不偏离法律的轨迹运行。并教育税务干部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重执法行为的规范,在纳税人各种不合理的投诉和反映中有足够的证据来保护自己。

《内控机制建设报告》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十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组织保障。

1.统筹谋划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市财政局多次召开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专题会议,研究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2.加强领导,充实人员。一是成立了由市财政局局长为组长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二是组建了预算编审中心,定为副县级单位建制,编制10人,与预算科合署办公,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预算编审与绩效管理工作,为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机构、人员保障。三是成立了财政预算编审委员会,将财政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一并纳入编审委员会议事范围。

3.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一是通过制度明确财政部门与主管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二是财政部门内部建立了业务工作规程,预算科(编审中心)主要负责牵头组织、专家库建设与管理和财政再评价,其他业务科室负责组织绩效目标申报、开展绩效目标评审与批复、实施绩效监控、组织财政重点评价、落实评价结果应用等具体事项的落实,形成了既协调统一又相互监督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三是强化责任,财政部门内部实施绩效目标评审和财政重点评价科长负责制,即由业务科室科长任评审、评价组组长,负责组织本科室项目评审、评价工作,结果作为研究和审定预算的参考依据,推进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夯实基础,规范运作,为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1.规范和加强预算绩效制度建设,着力构建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市政府研究出台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明确了市级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二是市财政局结合实际,制订了包括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专家库管理办法和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规程在内的10余项配套制度,为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2.采取多种方式构建技术支撑。一是建立了涵盖绩效管理类和行业技术类的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库,专家人数达到了220余人,为业务开展提供了专业技术保障。二是推进与院校合作,建立了与预算绩效管理有关的高校合作机制,财政部门在预算绩效管理课题研究等方面为校方提供经费支持,校方在绩效目标与指标设计、绩效目标评审等方面全力提供智力支持。

3.加强业务培训,提升管理水平。市财政局先后举办了3次针对市直部门、市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和财政部门相关人员的预算绩效管理业务培训班,邀请了省财政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领导和专家授课,并将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解,提升了整体管理水平。

(三)创新方式,严格程序,稳步推进绩效目标管理。

1.明确管理程序。一是与部门预算同步,即绩效目标与部门预算同步申报、同步审核、同步批复。按部门预算编制“二上二下”程序,对年度预算50万元以上的支出项目,必须申报绩效目标,对预算执行过程中追加的50万元以上支出项目,要求单位在申请财政资金时申报绩效目标。二是明确阶段工作重点。绩效目标审核主要在“一上”阶段进行,“二上”阶段只对项目资金有调整的绩效目标进行审核。三是两个环节审核。绩效目标审核分初审和评审两个环节。初审由业务科室组织实施,重点对合规性和完整性进行审核,评审工作由预算科(编审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在操作中以专家评审为主,业务科室科长对评审结果负责。四是两个路径批复。由业务科室在“二下”阶段通过两个路径对绩效目标同时批复,一个路径是项目目录及绩效目标主要信息随部门预算批复文件下达到单位,另一个路径是通过预算编审系统批复完整的绩效目标。

2.不断扩面增点。襄阳市自启动预算绩效目标管理以来,纳入绩效目标管理的财政资金范围不断扩大,资金数额不断增加。通过稳步推进预算绩效目标管理,预算单位逐渐感受到了使用财政资金的压力,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3.创新评审方式。襄阳市采取专家评审和财政集中评审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预算绩效目标评审工作。专家评审的具体做法是:

(1)制定评审工作方案。方案明确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专家评审的范围、方式、工作原则、主要内容等。

(2)遴选专家评审项目。项目遴选的重点是部门预算项目金额在50万元(含)以上的新增项目和申请增加资金的项目,以及财政专项资金项目。

(3)遴选评审专家。按照评审工作方案确定的评审专家应具备的条件,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组织遴选。

(4)专家预审。提前制定项目评审工作方案、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等相关资料的电子文档,按专家和项目分组情况在专家评审会召开前3个工作日发至各专家预审。

(5)评审预备会。在专家评审会召开之前组织各评审组召开预备会,听取各专家组成员预审情况汇报,进一步明确工作要求。

(6)分组评审。评审会期间,项目单位向评审组介绍项目绩效目标、绩效指标、指标值设计的依据等情况说明,并接受评审组的质询。评审组对项目绩效目标申报表的各项内容进行审核、测算,形成初步评审意见。

(7)集中会商。各评审组拟定初步评审意见后,会务组再召开碰头会,对评审期间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研究和解答。

(8)提交评审意见。各评审组根据评审小组意见和集中会商意见,在评审会结束前按要求整理,供研究和审定项目支出预算时参考。4.提升绩效目标管理工作质量。在绩效目标评审工作中坚持把握好两点:一是强化论证工作,努力做到项目资金与绩效目标相匹配。要求项目实施单位提供预算支出明细与测算依据,便于精细化核算。二是以监控促管理,落实绩效目标。绩效目标管理与绩效监控紧密联系,在具体工作中,我市以监控结果促目标管理科学规范,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搞好重点评价,探索评价经验,检验管理成效。

1.明确评价方式。市财政局制定了《市级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方案》,明确采取重点评价和自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市财政局是重点评价的主体,对政府和社会关注、与经济发展及民生密切相关的财政支出项目开展重点评价,市直各部门是自评价的主体,对未纳入本次重点评价范围的.财政项目支出开展自评价。

2.分类组织实施。按照探索经验、节约成本、提高评价结果公信力的原则,采取了三种形式实施重点评价。一是对于政府和社会关注度高、因子项目多而评价技术难度较大的项目,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如住房保障项目、农业专项等。二是对于社会关注度较高、与经济发展和民生密切相关的项目,聘请预算绩效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组具体实施,如产业发展专项、旅游专项、计生专项等。三是对于政府定向扶持项目和部门预算重点支出项目,由市财政局科室人员与聘请的预算绩效专家联合组成评价小组具体实施。3.提高财政重点评价质量。每个财政重点评价项目都制定具体的绩效评价实施工作方案,建立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明确评价方法和评分细则。工作结束后,召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报告评审会,重点审核报告文本格式规范性、内容完整性、结论客观性、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建议的针对性与可行性等,并将专家评审意见作为改进工作和对评价报告进一步修改完善的重要依据。

(五)注重评审、评价结果应用,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引向深入。

1.推进绩效目标评审结果应用。一是将评审结果反馈给预算单位,作为修改预算和绩效目标的依据。二是将评审结果报财政预算编审委员会,作为研究拟定年度财政预算方案的重要依据。三是将评审结果报市政府,作为审定财政预算草案的参考依据。四是将评审结果报市人大预工委,作为审定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参考依据。

2.探索财政重点评价结果应用。一是为了促进评价结果在预算编制中得到应用,市财政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听取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组织实施情况汇报,通报财政重点评价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并就评价结果应用进行研究部署,包括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规范部门预算编制、调整专项资金分配结构与使用方向等。二是将财政重点评价报告反馈至相关主管部门和项目实施单位用于整改。

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襄阳市在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效,但预算绩效管理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既有共性问题,也有个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监督考核机制尚不完善。尚未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市直部门目标考核范围,主体责任不够明确,不利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

(二)项目绩效目标管理基础工作薄弱。一是立项调研不够深入。主要是项目实施单位在申报预算项目时,未能深入开展立项调研或组织立项论证,以致出现部分项目不能实施、边实施边调整或实施后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不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二是绩效目标不够明确。主要是项目绩效目标细化、量化程度不够,绩效指标不够科学合理,绩效目标与实施结果难以比对。

(三)资金分配与使用不够合理。一是部分专项资金使用过于分散,存在“撒胡椒面”现象,资金的使用绩效不明显。二是部分专项资金用于与项目绩效关联度不高的项目中,未做到专款专用。三是部分资金分配与国民经济、财政收入、人口等方面指标挂钩,未体现财政资金按需分配的原则。

(四)项目监管力度不够。一是财务监管力度不够,存在项目资金串项使用问题。具体情况有:有些项目实施单位未设立专账或单独会计科目核算项目资金,存在不同用途资金相互挤占的情况。二是业务监管力度不够。主要指项目主管部门、实施单位业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制度执行不到位。

(五)项目优选机制不够完善。主要是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库尚未建立,项目优选机制没有形成,项目决策的主观因素偏多。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主管部门未能按要求对申报的专项资金项目和50万元以上的部门预算项目绩效目标组织专家评审并签署意见,项目优选机制在内部尚未建立。二是部分财政专项资金中面向市场主体的资金分配虽然符合审批程序和拨付手续,但未实行竞争性分配,没有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项目优选中的作用。

(六)项目绩效未完全达到预定目标。一是少数项目未能按计划进度实施,绩效目标也未作相应调整,预定目标未完全实现。二是少数项目实施后未完全达到预期效果。

(七)预算绩效管理专家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部分专家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理论水平不高,表现在项目绩效目标评审和绩效评价工作中,有时抓不准要点和关键环节;二是部分专家的实践经验不足,表现在对项目绩效指标设计、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标准确立、评价依据证据选定等方面不够科学合理。

三、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要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强化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必须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为此,结合襄阳实际,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一)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本级政府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各部门和单位应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负主体责任,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对所属各部门目标考核范围,增强预算部门和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进一步加强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管理。一是财政部门要加大财政项目支出绩效目标的审核力度,把好项目立项入口关。二是主管部门在申报专项资金计划时,必须申报绩效总目标及各子项绩效目标,并在报财政部门之前组织专家评审。财政部门要组织专家对专项资金绩效总目标及各子项目标进行复审,复审意见需报本级政府作为决策参考依据。

(三)进一步完善项目决策机制。一是逐步建立完善部门预算支出项目库和财政预算支出项目库。二是规范财政预算支出项目立项管理,要求相关部门或单位申报新增项目时提交调研报告或项目论证报告。三是对于年度新增预算支出项目,要求从项目库中按照轻重缓急或竞争性原则公开遴选,防止出现“拿钱找项目”的现象。

(四)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管理。一是进一步加强项目资金指标管理,防止项目之间及项目的各子项之间未经审批随意串项使用。二是严格监督各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进行专账或独立会计科目核算,切实做到专款专用。

(五)进一步改进财政资金分配管理。一是在不增加专项资金总额的前提下,调整专项资金支出结构,调减与实现项目绩效无直接关系的支出项目预算。二是对各专项资金奖励政策进行梳理,在广泛、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改进奖励扶持政策的建议,为本级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六)深入推进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一是将与技术创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民生相关的财政专项资金纳入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范围。二是对纳入竞争性分配范围的专项资金,根据主管部门项目安排计划,将拟实施项目分为招标评审类、奖补类(考核考评类)和其他类。三是招标评审类项目应分别制定竞争性分配实施方案,奖补类项目应按竞争性分配的有关程序制定考核奖励(发放)办法,方案和办法必须体现公开、公平的原则。四是对纳入竞争性分配范围的专项资金,应将竞争性分配方案、考核奖励(发放)办法与专项资金项目安排计划一并报本级政府审定。五是对纳入竞争性分配的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效果进行绩效评价。

(七)加大评价结果应用力度。一是依据有关规定对已完成绩效评价的项目下达整改意见书,要求项目主管部门和实施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向财政部门报送整改报告书。二是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下一年度预算编制。三是将评价结果整理形成专报向本级政府报告,作为审定下一年度本级财政预算的参考依据,并按照本级政府意见将评价报告在一定范围内公开。四是探索绩效问责实现形式,逐步建立绩效问责管理机制。

(八)构建预算绩效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增加系统涵盖模块,加强绩效监控信息收集和数据采集管理,逐步实现信息化技术对预算绩效管理全方位支撑。二是加强业务培训,重点培育本级参与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中介机构,培训本级预算绩效管理专家、预算部门及项目实施单位相关人员,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整体水平。三是创新绩效管理方式,丰富绩效管理方法,不断推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十一

前几天在昆明参加了一个企业标准化工作开展的培训班。回来后对是否需要在企业内开展标准化工作感到更加迷茫了。据我所知,在已知的国际知名公司里面,并没有企业标准化这样一个提法,只是在中国国内,在原有计划经济的基础上才在政府的行政命令下出现了这样一个工作。重点在于企业内部的文档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及一个企业内多个不同的体制都存在时,如何将不同体制的文件有机的整合的问题。目前流行的做法是,文档管理的要求作为一般性的技术要求,并不只是适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它适用于任何体系的文档管理,在一个企业内部,不论有多少个不同的管理体系,其文档要求都是一致的,因此,iso9000对文档管理要求的部分就可以完成这方面的基础工作。但是,iso9000中对文档的管理提出的要求仅仅是原则性的要求,没有具体到如何列出详细的清单,以什么样的形式查阅,以什么样的形式修改或编码,不同体系的文档如何相互索引和安排等,是采用电子版本或者纸质版本,是否包括数据文件在内等等。这些具体的内容在各个企业内部都通过不同的形式实现了。因此,从一个企业的内部一般使用者来说,因为工作中只接触自己所需的文档,并不显得很乱。从文档的管理者来说,基于树状目录结构的存储模式,也给出了清晰的体系脉络,文档的管理上不是困难。

但是,这些只是文档管理的层面上。文档所代表的实质是一个管理体制,体制就是公司的资源以及控制的方式,其中涉及到了一个公司的方方面面。从管理者的角度看这些文件,就不是这样简单了需要看清楚的是要管理的对象是什么,这个管理过程中都有哪些活动,每个管理活动都涉及到哪些资源。这样每一个管理体系都有自己的负载的网络图,不同体系之间的网络有共同的,也有不同的部分,甚至还有相互冲突的'部分。是否需要将其整合,这才是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由此来看,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还是有的,但是,从一个项目的正常完成必要条件来看,需要有目的,策划,组织,行动。目的有了,就是将一个企业内部的多个体系进行整合,统一,策划也可以由一两个负责的去完成,但是到了组织和行动时,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了。因为这是涉及到多个体系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一统全局的有权力的人说话,这一点就不要考虑了。

但是有一点让人觉得很不爽,国家评比什么“中国名牌产品”时,经常要求有这方面的要求,还搞什么“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等级认定活动,这些都是政府行为,如果一个外资企业,不按照中国的企业标准来做,就没有希望了。当然,纯粹的外资企业也不参加中国名牌产品的评比了。

内控机制建设情况汇报篇十二

五月下旬,接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全市国税系统 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方案》(鄂州国税发201140号)通知”后,分局根据省局、市局的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认真详细的对此项活动开展研究、部署和安排。

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是行政管理内控措施到位。针对分局特点,从提高工作效能,增强管理效果入手,在办公会议、通报反馈、考核分析、考核整改、责任追究等五个方面对管理风险点进行了细化,建立完善了行政管理预防控制风险的检查,把岗位评估情况,岗位风险梳理汇总情况,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并将落实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中,形成了完整的内控管理链条。

二是涉税内控机制建设到位。按税收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共查找出57个廉政风险点并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及相关制度找出了可能受到“两制”追究和可能受到法律追究的法律和法规依据。

公示栏中公示各岗位的风险点。内容含阶党务、政务、税务、廉政建设四个方面。在外部监督上,主动要求纪检监察岗位把工作关口前移、下移,定期召开纳税服务意见征求会和特邀行风监察员座谈会,采取向纳税人发放宣传资料和办板报等形式向社会公布信息,自觉接受上级机关、各行政部门及广大纳税人的监督。

四是廉政教育内控到位。立足源头治本,突出抓好事前防控,秉持“教育为先、预防为主”的思路,结合效力运行流程形成防控流程图,大力开展理论教育、示范教育、警示教育、主题教育、图片展览、岗位廉政教育等活动,做到风险提醒,小事预警,出险必控,切实提高拒腐防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廉政防控责任书,实行分级负责制,强化上下级之间的监督机制,切实树立国税西城分局清正廉洁,和谐国税的好形象;五是“一岗双责”内控到位,突出党支部、党员两个重点,将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纳入分局日常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使每名党员既是业务工作,也是廉政内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促进内控机制建设取得实效。

当前推进内控机制建设存在一些薄弱环节:

一是对内部控制建设的认识有待提高、防范意识有待加强。

二是责任主体不够明确,对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事前防范工作缺乏,事中控制不力,使有些制度流于形式。

三是事后监督形式单一,无权威性,行政问责与执法责任追究制度无刚性或刚性不足。

四是对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长效性的学习培训机制。

下步推进内控机制安排:

首先建立健全评估考核机制,明确细化相关评价与考核程序,制定有关评价指标和评价办法,对科室和个人履行职责情况及时进行全方位考核监督,提高内控机制建设的合理性和运行的有效性,促进内控机制建设管理水平提高。

合评价,对内控机制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定期进行分析,确定短期内内控管理的对象和办法,加强和改进权力运行监督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为内控系统的全面运用充分发挥内控监督管理作用打下了基础。

一年来,在上级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分局结合本单位职能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将其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点工作来做,成立了以分局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来组织落实相关内控机制建设工作,经过分局全体成员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和执行,我分局内控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政治思想建设,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 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和治本之策。我分局从以下几点着手加强政治思想建设:1、在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教育制度,健全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方法,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研究教育规律,注重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2、在教育内容上,把反腐倡廉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法制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3、教育形式上,把传统方法与现代手段、思想灌输与启发式教育、理论教育与形象化教育、树立正面典型与剖析反面案例结合起来。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不断提高国税依法行政能力。

二、加强廉政制度建设,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制度具有规范和导向作用,具有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双重功能,是惩治和预防的有机统一。我分局在制度建设上,注重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当前,尤其抓好三项制度的落实:一是进一步落实和深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二是进一步深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三是进一步落实好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要认真落实检查和廉政谈话制度,完善廉政谈话情况报告、情况反馈、跟踪监督、档案管理制度,形成定期谈话、信访谈话、诫勉谈话相衔接,集体谈话和个别谈话相结合的廉政谈话机制,确保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加强“两权”监督工作,优化权力运行机制

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我分局在强化监督上的举措,一是建立“两权”监督工作责任制。将“两权”监督的所有内容一一细化,按照股室工作职责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建立权责一致的“两权”监督运行机制,将“两权”监督融合渗透在“两权”实施的全过程中,与“两权”的实施相互结合、同步运行,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对权力的规范、监督、制约就延伸到哪里,确保“两权”监督贯穿税务工作全过程。二是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通过行政效能监察,以解决行政不作为为重点,认真解决好对上级安排部署和各岗位的各项工作敷衍拖拉、效率低下、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力的问题。

三是加强对八小时以外的监督。进一步优化“八小时”之外监督方式,积极开展家庭助廉、群众评廉活动,加大群众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四是充分发挥监察员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继续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纳税户、发放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不断改进工作质量。

四、加强风险防范取得的成效

我分局对《xxxxxx内控机制建设办法(试行)》中的重点监控风险点,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针对各个风险点的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现就以如下两个风险点为例来介绍我分局加强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加强户籍管理,积极防范该风险点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开业登记环节,我分局对新开户派出管-理-员认真开展实地查验工作,加强同工商、地税等部门的信息交流,认真比对户籍信息,加强对所辖地区业户的管理和检查,严防税源税款的流失;在停业、注销登记环节,我分局加强巡查,通过巡查严防少数纳税人通过虚假停业、虚假注销等方法逃避纳税义务。

于不符合一律不予代开,通过严格管理我分局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上级局的两次检查中均未出现任何问题,得到了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在发票领购环节,分局通过派出管-理-员实地了解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然后再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审核该纳税人该领购的发票种类、版次和数量,避免造成国家税源流失和纳税人虚开发票等问题。

xxxxxxx税务分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