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5 16:41:15 页码:7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大全12篇)
2023-11-25 16:41:15    小编:zdfb

总结是一座桥梁,它将我们过去的付出和未来的努力紧密相连。写总结时要注重语言的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总结的过程需要冷静客观,不要陷入情绪或个人主观判断。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一

读完《卢沟桥烽火》这篇文章,我心中充满自豪与怨恨,文中那一个个精彩的情节不断浮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宛平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接着,我又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这一段时,我的眼前出现了中国守军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动人场面,我仿佛置身于硝烟弥漫的战场,仿佛听到我军那荡气回肠的杀喊声,仿佛看到了那哭爹喊娘的狼狈样,我此时无比自豪。同时,也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决不能让历史重演。天下兴亡,是我自己的责任,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公民自己的责任。

我们不要忘记历史,我们一定有团结起来,共同创造中国的新历史。让我们重温历史,牢记历史,不忘国耻!

为了让我们的国家更美好,我们要时刻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二

《卢沟桥烽火》反映的是中国现代史上一起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强盗行径,歌颂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的顽强精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尤其是这篇属于情感护强烈的文本,更应学生自读自悟。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处在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和情感活动中。

一、让课堂书声琅琅

《语文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那种只听教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生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教师在让学生感悟到卢沟桥的重要战略地位后,让他们通过读来表现卢沟桥的重要性,这样的读悟交融,加深了学生对内容的理解,使学生更明白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原因。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也会出现很多次的朗读,在学生悟到一定感情的基础上,教师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要学生突出表现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衅的词语,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内容,体验内容,从中受到情感的撞击,获得思想的启迪。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学习本课9个生字,理解词语,并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词语所包含的情感。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日军的勃勃野心、蛮横无理、可耻下场及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军的英勇。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五自然段,通过作者对敌我双方表现的描写,体会日寇的疯狂与可耻下场,感受我国军民的团结、机智与英勇。

教学难点:事件本身对中国抗战的意义学生在认知上可能是个难点。

一、导入新课

1.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2.解决问题:

学生将搜集到的有关历史材料进行交流。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 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 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相机理解部分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 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5、卢沟桥烽火

1、生字 生词

2、第一段(1):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习字册上习字。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 万籁俱寂 众寡悬殊 如火如荼 猝不及防

了解事变意义,讲述英雄故事。试图通过许多的故事,激起孩子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并让我们的孩子为之鼓掌,并真正从内心深处受到触动,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

1. 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2. 在八年抗战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组内说说课余自己从课外书中读到或从电影、电视中看到过的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

3. 小组推荐代表讲述英雄故事。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三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接着又逐步蚕食华北,妄图把侵略的魔爪伸向全中国。至1937年上半年,北平的东、北、西三面都被日军和伪军控制,位于北平西南郊的卢沟桥便成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

1937年7月7日深夜,星光暗淡,万籁俱寂。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偷偷地向卢沟桥摸来。驻守在卢沟桥的中国官兵发现了敌情,便大声喝问:“谁?口令!”一个日本军官气势汹汹地说,他们有一个士兵失踪了,要到宛平城内去“搜查”。这显然是蓄谋已久的挑衅行为。面对敌人的无理要求,守桥的中国士兵当即严词拒绝。

日军恼羞成怒,首先向中国军队开起火来。“嗒嗒嗒……”密集的机关枪子弹倾泻在卢沟桥桥面上。中国守军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众寡悬殊,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

第二天凌晨,日军向宛平城发动进攻。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同仇敌忾,奋起还击,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哇哇”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得哭爹喊娘,狼狈而逃。

当天晚上,大刀队员们手握大刀,腰佩手榴弹,又悄悄地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大刀队员们齐声呐喊:“小鬼子,看刀!”日寇猝不及防,一个个人头滚落,尸横桥头。这时,我们的援军又从敌人背后杀来,两面夹击,打得日寇鬼哭狼嚎,抱头鼠窜。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凌晨,侵占桥头的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中。

但是,日寇亡我之心不死,继续向平津一带调集兵力,不断对中国军队发起攻击。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号召全国军民团结一致,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北平市民成群结队地前往部队慰劳,长辛店的铁路工人夜以继日地帮助军队修筑工事。各地民众、海外华侨也纷纷来电声援,并送来了大批慰问品。

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从此,一场伟大的抗日战争便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四

读了这篇文章,我既对日军侵略者的言行感到忿忿不平,同时也被中国士兵这种不怕牺牲、与日寇决以死战的顽强精神所振撼。你知道,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吗?中国士兵和中国人民伤亡惨重,经济萧条,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这一切一切的罪行都是由日寇一手造成的。

试想,如果没有中国士兵在沙场上浴血奋战,我们能有现在这样美好的生活吗?显然是不可能的,没有了他们,中国就会变成日本的殖民地,中国人民也没有人身安全,沦为亡国奴,更谈不上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一美好的景象了。这场战争也证明了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半个世纪前的旧中国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统治下奄奄一息,中国人民被别国称为“东亚病夫”,中国从而成了帝国主义的“盘中餐”,个个都要来咬一口,这就是落后的中华民族所付出的血的代价。如今,我们中国这头威猛的雄狮以经觉醒,不仅成功地加入了wto,获得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申办权,而且还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实力。

历史,警醒世人;历史,催人奋进。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能忘记1937年7月7日。我相信未来的中国将更加繁荣富强!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五

教学要求:

1、导入新课,质疑问难。

2、检查预习情况。

3、初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

4、指导学生书写词语。

一、导入新课。

1.听歌曲松花江上。

2。揭题质疑。

看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学生提问,比如“烽火”是什么?.历史背景如何?卢沟桥在哪里?……。

解决问题:

事先请同学预习,搜集有关历史材料,这时可请学生自己汇报预习成果,并及时表扬这些同学,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相机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热点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划分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1)小黑板出示词语。

(2)开火车读,指名读,齐读,去掉拼音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

第一段(1):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的慰问与声援。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国抗战的序幕。

三、指导写字。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解释加点字。

同仇敌忾万籁俱寂众寡悬殊如火如荼猝不及防。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六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教学重点]。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主要板书计划]。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七

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的意思。(三)、自学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知识方面: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和由熟字组成的新词。2、按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关键词句感受敌我双方表现,激发对侵略者憎恨和对我军民打击侵略者行为的敬佩。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情感方面:

1、激发学生的爱国心。

2、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军的崇敬之情。能力方面: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中国守军不怕牺牲、奋勇抗敌的英雄气概。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狠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卢沟桥烽火》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在中小学教程网找到课文的朗读录音和课文插图参考,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和观看图片,给学生直觉上感受。

第二课时。

一、前提测评入新课1、听写词语。

咽喉妄图挑衅狼狈同仇敌忾猝不及防如火如荼。

指名板演反馈讲评矫正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问:卢沟桥事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能找到吗?学生自由朗读第一段,在不懂处做个记号。

3

引导学生抓住“蚕食”、“魔爪”、“东北三省”、“华北”、“咽喉”等重点词语朗读小结板书:

日寇蚕食,欲占交通要道。

过渡:卢沟桥事变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是怎样的?(二)品读第二段。

浏览第二段,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同位交流,指名说师摘要板书:

1937年7月7日深夜第二天凌晨当天晚上。

举动关键词语。

体会1937年7月7日深夜敌人我军。

第二天凌晨敌人我军。

当天晚上。

敌人我军。

敌方:全副武装气势汹汹首先我军:喝问严词拒绝还击。

4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日军的蛮横无理、不可一世。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

小结:可见事件的发生完全是日本侵略者早有预谋精心策划的。板书:

蓄意挑衅严词拒绝。

第二天凌晨。

日军:人仰马翻狼狈我军:同仇敌忾举冒。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引导生通过抓重点词语、句朗读并想象体会日军的残暴以及我军民不怕强敌的英勇气概。

播放录音片段学生边听边想象。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学生评议小结板书:

同仇敌忾大举进攻。

当天晚上。

日军:猝不及防抱头鼠窜我军:手握腰佩悄悄。

说说从双方举动关键词你能体会到什么?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八

《卢沟桥烽火》是小学语文第12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也是令我震撼的一篇课文。

打开课文,我瞬时穿越时空的长廊,来到了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中日两国正在激烈地交火,双方死伤惨重。战火中,中国军人手持大刀奋力向敌人砍去;硝烟里,战士紧攥手雷倒在尸横遍野的战场上,断梁残壁被鲜血染成了红色......中国战士们用自己的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诗歌,用他们的坚强的毅力震撼了我,让我了解了“抛头颅,洒热血”的真谛!

今天,我才真正了解老师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祖国的今天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我想,祖国的未来不管发展得多快,作为接班人的我们,都不能放弃先烈们的精神!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九

血虚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叫做《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讲述了共产党和日寇争夺卢沟桥的事儿,当读到“英勇的中国守军举起明晃晃的大刀,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杀声中冲出了县城。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顷刻间刀光闪闪,鲜血四溅。在硝烟和火光中,日寇被杀的哭爹喊娘,狼狈而逃。”时,真的让人大快人心!!!!看见他们的狼狈相,我此刻无比的自豪。因为这段话写出了我国人民不畏强敌,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当我读到“日寇吃了亏,便拉来大炮。随着震耳欲聋的炮声,宛平县城的东门和西门被炸开了。日本鬼子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呀呀’吼叫着,疯狂地向县城扑来”的时候,我觉得日本鬼子猖狂到了极点,他们没有把我们中华儿女当人看,真是可恶之极,我真想加入到我们的军队中去,同仇敌忾,让我心中的愤怒消除点!

多么激动的战斗呀!这些中华英雄为了我们下一代的幸福生活,不惜去与日本鬼子开战,夺回失地,让我们有个理想的社会,随着新中国的日益强盛,也没有其他国家来侵略了,因此,我们进入了幸福的生活中。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应该珍惜现在所有的,好好学习,将来报效祖国,让世界和平,家家欢乐,人人健康。人人开心,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十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学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2.按时间各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3.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各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搞击侵略者的英雄行为的崇敬之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目标中的2、3,目标1中的造句。

敌军我军。

7月7日深全副武装喝问。

气势汹汹严词拒绝。

首先还击。

第二天凌晨人仰马翻同仇敌忾。

狼狈举、冒。

当天晚上抱头鼠窜悄悄。

可耻下场英勇顽强。

1、抄写词语。

2、填写成语。

3、造句。

4、组词、多音字组词。

[课外]。

1、抄默词语。

2、把课文复述给父母听。

3、完成练习册。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十一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想占领平津通往南方的咽喉要道,而引起的1937年7月7日的战争,又称“七七事变”。

那天夜里,一支全副武装的日本军队,向卢沟桥摸来,随后中国军官发现了敌情,就向日军要口令,日军不知道口令,就向中国军官吼了几句,中国军官当即严词拒绝。

然后日军恼羞成怒,就向中国军官开火,中国军官看到情况后,立即开枪还击,但由于中国军官寡不敌众,守桥官兵伤亡很大,只能退守到桥东头的宛平县城来。

可是日军第二天凌晨,就向宛平县城进攻了,早有防备的中国守军奋起还击,打退了日军,日军吃了亏后,就拉来了大炮,把县城的大门炸开了,然后中国守军端上了刺刀与日军展开了激战,只见鬼子的头纷纷落下来,只见刀光乱闪,鲜血乱溅,日寇被打得哭爹喊娘。

当天晚上,中国士兵们手握大刀,腰插手榴弹,向卢沟桥进发,到了桥头,中国守兵便与日军展开了激战,日军猝不及防,一个个尸横桥头,随后授军又从敌军后面杀来,激战一直持续到9日,日军全部被歼,卢沟桥又重新回到中国军队手中。

我读完这篇故事后,我想: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就一定会打败所有的对手,同时,也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卢沟桥烽火试讲稿篇十二

1、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把阅读、观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卢沟桥狮子的特点,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1、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欣赏生动的句子。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2、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想象狮子的形态。

教学准备有关“。

7、7”事变的资料。有关卢沟桥的资料。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由学生根据课下查找的资料对"卢沟桥"进行简要的介绍。(艺术班由老师查找)在北京城西南十几公里的永定河上,有一座北京现存最古老的石桥--"卢沟桥"。它始建于1189年,桥的总长265米,有241根望柱。因为桥上雕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而驰名中外。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它更因抗日战争由此开始,而成为一处革命纪念地。这座桥就是卢沟桥(板书课题)。

二、观察第一幅图画。

1、仔细看图,桥上都有哪些景物?

2、把你看到的景物按一定顺序说一段话。

3、谈一谈你对卢沟桥的印象。

三、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然后填空。

(1)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什么?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__,接着讲了,最后讲了。其中重点写的是什么?

2、完成思考题及填空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后明确:

(1)本文主要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的形态。

(2)文章先向我们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狮子多,接着讲卢沟桥上的狮子姿态万千,最后讲卢沟桥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重点是写卢沟桥上的石刻狮子。

4、按叙述顺序进行分段并说说每段的意思第一段:

(1)介绍了卢沟桥的特点。第二段:(2-3)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重点段)第三段:

(4)卢沟桥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5、认识歇后语出示:"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1)歇后语分为前后两部分,仔细观察,看看这两部分有什么关系?(前一部分像谜语的谜面,后一部分像是谜语的谜底。后一部分是为了解释说明前一部,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别人补充后一部分。)分)。

(2)你还能说出几个歇后语吗?(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四、朗读课文读出感情。

一、形态万千。那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卢沟桥上的狮子都是什么样子。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

二、自学第二大段。

(一)出示自学提示: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的?

3、作者为什么在第二自然段的末尾用省略号?

4、通过看图和学习你都联想到了什么?

(三)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1)"这些狮子真有意思"作者是从大小、形状、神态来写的。

(2)细读描写狮子"形状"的句子,想一想文章都写了狮子哪几种形状?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有的:蹲坐长吼有的:低头听有的:偎依熟睡有的:藏游戏有的:按淘气(在讨论学习中联系上下文理解"偎依"的意思。"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亲的怀里,好像正在熟睡。"偎依的意思是亲热地紧挨着。这里是指小狮子紧紧地挨着妈妈,紧密地依靠在一起。)由学生谈一谈"你认为哪种形状最有意思?为什么?"引导学生领会到是由于作者的遣词造句、合理想象使这些石狮子活灵活现,引起读者兴趣。师引读第二自然段: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小的……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师小结:作者就是这样把自己看到的,通过丰富的想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卢沟桥的狮子有哪些特点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

(4)通过看图和学习我们明白卢沟桥的修建是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和人力,所以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3、短短的266米中,501只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狮子,读到这里你想到什么?(卢沟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结晶)。

四、学习第三大段。

1、过渡:卢沟桥扬名于世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狮子,这其中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我们不应该忘记的原因。

2、齐读最后一段,思考为什么"卢沟桥是一座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

3、由同学根据课下查找的相关资料谈一谈"七七事变"的起因、经过、结果。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查词典,联系"七七事变"理解"挑衅"的意思。(挑衅:故意制造事端,挑起冲突。通俗点说就是没事找事。这里是说日军找借口生事端,企图引发冲突或战争。)。

4、有感情朗读最后一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