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某项工作或任务时,我们常常需要事先制定一个方案来指导我们的行动。制定方案的关键是要有创造性和创新性,能够为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经过实践验证,效果显著,值得大家学习。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一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透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带给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到达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到达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用心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带给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用心为“平台建设”带给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带给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带给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取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构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资料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资料、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资料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取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潜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必须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资料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带给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带给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状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2011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二
为促进公司整体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夯实公司的人才力量,加强人才的梯队建设,提高新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结合公司精神,现拟定20__年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培养计划如下:。
一、目的。
1、结合公司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增强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的认同。
2、针对不同员工,采取“人事相宜”原则,为新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
3、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新员工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培养新进员工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分析、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
二、原则。
1、动态培养原则。结合员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岗位动态调整。
2、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原则。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考评方式。
3、公平公正客观原则。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和工作动态采用公平、公正、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
1、操作式。大学生进入项目部一线工作岗位进行为期1个月的项目前线技术知识培训学习。
2、轮岗式。针对工作能力及各个岗位具体情况,对优秀人才进。
行轮岗式培训。
3、师带徒模式。每个进入项目部的优秀人才由一个技能较好、领导能力较强的师傅带领。
四、实施方式。
公平公正客观原则。员工的实际工作业绩和工作动态采用公平、公正、客观的标准进行评估。
五、考核评估。
1、原则上各实习人才每月进行目标责任认定,一线工作时,根据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
2、考核评价同公司同等岗位评价方案一致。
4、员工在轮岗前,需对原岗位进行实际操作的考评,达到合格等级,才予以调整新岗位。
六、其他管理规定。
1、人才培养期间,考核员做好培训人员的考勤记录。所有实习人才必须严格遵守公司各项制度,对有违规违纪行为,严格按照规定予以惩罚。
2、各相关负责人,时刻关注人员的工作状态、工作业绩?对有困难的人员在第一时间给予帮助和指导。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三
根据《江苏省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实施意见》和《江苏省“百校千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通过实施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以下简称“十校百企”工程),推进院校和企业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建立政府搭台、校企互动、产学结合、资源共享、校企双赢的校企合作新机制,为加快培养适应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急需的紧缺型高技能人才、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效的技能人才保障。
二、目标任务。
1、全面推行紧密型的校企合作机制。省级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1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国家级以上重点技工院校要和不少于20个企业开展紧密型合作,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每个高级工班、技师(含预备技师)班专业均要与2家以上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培养协议,制定具体的校企合作方案,并有效执行。
2、努力扩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规模。技师学院的高级班、技师(预备技师)班在校生的比例达到50%(或者12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培训500人以上;高级技工学校高级班在校生比例达到30%(或者8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400人以上;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班在校生的比例20%(或者300人)以上,年组织企业高技能人才培训200人以上。
3、着力提高高技能人才培训质量。在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着力提高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难题的能力,确保高级工、技师(预备技师)考评合格率80%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用人企业认可满意度80%以上。
三、实施要求。
实施“十校百企”工程,关键要找准企业和院校的对接点,注重在载体、途径和方法上下功夫,不断推动校企合作深入发展,院校和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不拘一格、突出特色,积极探索多种模式和灵活有效的合作形式,共同搭建对接平台。
1、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共同搭建常州市技工院校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为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信息服务。各企业要积极为“平台建设”提供人才需求信息,为技工院校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岗位信息;各技工院校要及时提供毕业生就业信息,实现毕业生就业信息与企业需求信息紧密对接,拓宽毕业生和企业方便快捷的双向选择渠道。
2、人才交流对接平台。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挂职制度,技工院校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顶岗实践,参与产学研活动,系统掌握相关业务技术流程,积累教学所需的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以提高实践教学技能,建立企业优秀人才到技工院校兼职制度,聘请优秀企业家、能工巧匠和专业技术人员,作为特聘教师到院校授课,形成校企人才交流机制。
3、课程改革对接平台。建立院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改革与企业发展联动的促进机制。校企共同研究一体化教学内容、教材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人才层次和数量需求变化,引导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推动院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实现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备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增强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密性和有效性。
4、物质交流对接平台。加快校内校外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学校在企业建立实习基地”与“企业在学校建立生产车间”的做法,建立校企合作的物质交流平台。选择一批优秀企业、行业协会和产业集群,分类建立学生实习基地,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5、技术交流对接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各自优势,校企联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或“名师工作室”,共同研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建立校企合作的技术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技工院校的办学水平,提高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督查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推动工作的展开。各院校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并推动组织实施。组织机构由学校领导和教学骨干,有关行业、企业的领导,人力资源部门和技术骨干组成,其中行业、企业代表要占一定比例。
2、合力共推。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将充分发挥部门综合协调与指导服务的职能,建立协调共推的协作机制,共同推动技工院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毕业生就业、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发展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在政策上予以扶持,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3、强化考核。各技工院校要按照本实施方案抓紧建立机构、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具体的工作进度,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上见实效。市经信委将“十校百企”工程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建立现代职工培训制度的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安排,并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成效作为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业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市人社局建立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统计、检查评估、考核和通报制度,并将“十校百企”工程纳入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终进行考核评比。
4、表彰激励。建立激励机制,根据行业企业和技工院校培养紧缺型职业(工种)高技能人才数量和工作绩效,按照政府购买培训成果办法给予适当补助。对“十校百企”工程中取得显著成效的技工院校和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5、跟踪服务。拟成立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围绕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的主题和“十校百企”工程的相关工作,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探讨,校企合作调研、技术交流、文化共建等合作活动,研究建立校企合作机制的有效办法,探索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校企合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校企双方进行监控和考核评估,推动“十校百企”工程顺利开展。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发动。5月中旬制订《常州市“十校百企”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实施方案》,适时召开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推进会,部署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
2、建立机构。6月上旬成立常州市“十校百企”工程领导小组,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制定本单位“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方案。
3、校企对接。6月,十所技工院校、百家相关企业根据本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对接活动,确定对接项目,签订合作协议;筹办常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研究会,完成“十二五”校企合作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力争8月结题;搭建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平台,院校提供高技能人才培训菜单,企业提供高技能人才需求信息,在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实现毕业生供求信息对接。
4、开展督查。6月下旬,市经信委和市人社局共同对“十校百企”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督查,并将督查汇总上报省人社厅。
5、考核评比。12月,将“十校百企”工程成效纳入全市技工院校“十项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考核评比。
6、总结交流。__年1月召开“十校百企”工程经验交流会,总结经验,表扬先进,抓好典型,全面推广。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四
王素萍(太原市后小河小学校长):孩子们爱看漫画书,那一定是这类书对孩子们有所启迪。但漫画在思维上是跳跃式的,不像文字有连贯性。二年级的孩子可以引导他读一些简短文字的拼音读物,或带有大量插图的儿童诗、小故事等。另外,多带孩子到图书馆、书店,让他学会选择。同时,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交流读书心得。
主持人:也就是说交流是很重要的。如果光让孩子读,没有交流,他就无法与人在思想上产生碰撞,慢慢地兴趣也就没了。
王素萍:是的。所以说,不是不能让孩子看漫画书,我儿子是高中生,也看漫画书,一个星期只看一个小时,看完之后再看其他书,因为漫画书满足不了他的需求。
马艳萍(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中文系儿童文学专业讲师):其实漫画也是儿童文学中的一种。二年级孩子识字量小,漫画自然好看,我女儿小时候也这样。但随着她的阅读量加大后,我就有意识地引导她读一些经典名著。她上四年级时,我开始给她读《红楼梦》,但《红楼梦》对四年级小学生来说,的确是太枯燥了。我的做法就是每天早上她喝牛奶时,我给她读5分钟。后来终于有一天,她对我说:“妈妈,你把书给我吧!我要看,你别给我讲了。”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五
招生对象:普高毕业生。
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本专业培养熟练掌握仓储、配送、运输、采购、供应链管理等现代物流知识,具有仓储与配送业务处理、运输调度业务处理、采购与供应业务处理、国际货代业务处理、快递营运业务处理、物流信息处理等能力,拥有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沟通协调、团队合作等素质,面向广东省,特别是珠三角地区,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采购与供应、国际货代操作、快递运营岗位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1.能力目标。
(2)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
(3)具备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
(4)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现场应急管理能力。
2.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理论;
(2)掌握仓储与配送业务、国际货代操作、运输调度、采购业务等基本作业流程;
(4)掌握市场营销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5)掌握物流业务政策法规和国际惯例。
3.素质目标。
(1)具有团队合作精神,性格随和,乐意与人交往;
(2)具有责任心,敬业负责,积极主动,细心肯干;
(3)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吃苦耐劳;
(4)为人正直、诚信、踏实、忠诚;
(5)勇于创新、勇于挑战、乐观向上。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六
“卓越计划”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以湖南工程学院实施“卓越计划”为背景,讨论与研究在顶层设计指导思想、组织管理和保障体系、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重点探讨了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以期构建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新机制。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g642。
a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高等教育重大改革计划,旨在为各行业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对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变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湖南工程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积淀了62年的办学经验,已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作为首批参与“卓越计划”的高校,湖南工程学院把实施“卓越计划”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契机和重大教学改革工程先期启动20xx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四年来学校围绕“卓越计划”在人才培养与质量提升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分为通用标准、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三个层次。其中,通用标准规定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都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国家层面的标准,也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根据和基础,是制定行业专业标准和学校培养标准的宏观指导性标准和基本标准。依照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提出工程专业毕业生必须达到l0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湖南工程学院制定“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校企合作为背景,以课程整合为突破口,努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卓越计划”追求的是卓越的精神与卓越的态度,推行的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强化的是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湖南工程学院创建行业与企业深度参与的卓越计划“3+1”人才培养模式,即前3学年主要在校内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结合专业内容适当穿插企业短期实习;最后一年在企业集中实践和毕业设计。集中实践安排在第七学期,采用“项目制”和“轮岗制”模式,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在校企双方导师共同指导下进行。
为制定完善的“3+1”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程学院多次与不同类型的企业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针对企业学习方案的研讨,校企双方合作制定了企业学习培养方案、企业学习人才培养标准与评价机制、企业学习生活管理机制、企业学习工程教学团队。如表1为机设专业学生赴某企业学习前2个月的安排。
表1“卓越计划”——企业教育培养计划(**公司)。
培养目标:
序号培训时间培训部门培训内容培训要求实施。
负责人考核。
方式备注。
2学习使用solidwork。
绘图软件能够用solidwork绘图。
2认识各机构动力元件动作时序了解动作元件在设备中作用。
1学习模具及各机构的组装要领了解设备机构件组装关键点。
1.责权利清晰的组织架构。
为加强对“卓越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学校成立了基于学校、教学院、专业等不同层面的各类工作组织,形成了一个层次清晰、职责明确、责权利平衡的组织管理保障体系,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组织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
学校“卓越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层面的政策保障和激励机制、全校范围内资源配置和“卓越计划”的实施保障;“卓越计划”办公室负责全校“卓越计划”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专家指导委员会起咨询、指导和顾问作用;各实施学院均成立教学院“卓越计划”工作小组,领导并执行学院“卓越计划”的实施工作;专业教学工作组负责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专业校企协作组负责审定企业学习方案,研究和处理校企联合培养、企业兼职教师聘任,特别是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校企协作问题;公共课协作组负责指导、协调、管理和评价公共课部的教学改革。
2.创新“企业学习”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一个以教学质量为监控对象,包括对教学过程的实时控制和对教学效果的反馈控制,对促进高校高效地利用各类资源、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湖南工程学院“卓越计划”企业学习阶段教学质量执行体系涵盖的主要内容有:
(1)企业学习的过程控制。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对学生原始学习记录和学习成果进行把关和评估,包括实习周记、阶段性实习报告和月度总结、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并结合学生在企业的学习态度工作表现,共同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作出评价。表2为机设专业学生某企业20xx年下学期成绩评定表。
表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企业学习阶段成绩评定表。
成绩评定按照五级制评定(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评分人:日期:审核人:日期
时间:20年月—20年月。
(2)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根据各专业企业学习培养方案,建立了企业学习阶段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包含时间进度、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完成质量及质量反馈等内容的监控体系;采用企业现场考察、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检查作业课程设计、与企业指导教师访谈、听取企业反馈等方式,参照现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方式建立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
“卓越计划”以工程能力培养为主线,各实施专业需遵循工程集成与创新特征,根据自身特点重构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湖南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体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以彰显专业传统优势,夯实专业基础,突出制造及工艺为落脚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由低到高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其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知识分层递进,强调工程知识认知规律,从通识知识教育到工程基础知识教育,再到工程专业知识教育和企业知识教育由浅入深地分层次递进。
1.素质能力分群。
由通识教育课程到学科基础课程再到专业课程,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知识的工程应用性、课程之间的衔接性和能力素质培养的对应性,将理论课程整合为9个课程群,包括:1~4学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程群;2~6学期开设的力学课程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群、控制技术课程群、机械制造课程群、专业拓展课程群、综合素质拓展课程群;7~8学期企业负责的企业培养课程群,以及贯穿大学四年的`校企联合开展的综合能力课外培养课程群。
2.理论实践融合。
强调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相互渗透,交互进行,达到“工学交替”的融合效果。
3.人文知识渗透。
将广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渗透到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校内校外贯通。
强调校内外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从校内的工程认知教育逐步过渡到企业的工程师职业素质教育。
“卓越计划”着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电路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程采用了基于问题的小组研讨式教学方法,并开设了创新性实验;“供电工程”等专业课程则采用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方法,在课程开设初期布置了5个供配电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成10个设计小组,学生在学习课程内容的同时完成所给项目的设计内容,课程教学结束时,要求学生提交项目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加强知识应用能力与工程设计能力的培养;“高低压电器”等课程教学则采用基于工程实际课题的qq群课外研讨式教学方法,搭建校内教师、企业工程师和学生三方互动平台,将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结合,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对接。
建立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卓越计划的关键。专职教师指有工程背景和科研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兼职教师实施聘任制,面向社会、业界聘请具有丰富理论及实际经验的高级技术人员。湖南工程学院建设高水平“卓越计划”师资队伍的措施主要有:
1.提升专职教师工程能力素养。
强化工程经历,鼓励学校教师参与科学研究,通过产学研合作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派遣中青年教师进企业实践进修,实施不少于2年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选择有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业教师,对部分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2.企业指导教师遴选措施到位。
在企业学习阶段,学校从企业中聘任具有丰富工程经历、较扎实理论基础和受过大学教育、具有工程师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与学校派出的导师一起联合指导学生工程实践和毕业设计。
3.加强“卓越计划”授课教师资质认定。
校内教师具备在企业工作5年的工程经历后可优先聘任承担“卓越计划”教学任务。将条件不具备的教师分批次派往合作企业参加工程实践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工程实践经验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个卓越的工程师必须有在企业接受教育与培养的经历,选择在校企联合人才培养上能达成共识的企业是实施“卓越计划”的重点,创新校企联合培养运行机制是关键。
1.基于企业内在需求的利益驱动机制。
学校帮助企业逐步解决人才和技术需求,同时以“卓越计划”为契机,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及提高知名度。
2.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
基于校企合作正常运转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组织保障和经费保障。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七
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蓝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教学信息管理的重要文件,是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根据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原有标准与企业用人需求不符,需要对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重新定位,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在方案中强调人才培养实施与保障、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人才培养标准。
近年来企业对信息化人才需求不断扩大,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调研,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开设方向更改为erp方向,主要培养从事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承担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系统开发、维护和管理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1.1培养目标。
本专业方向面向武汉、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服务erp软件企业和生产企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适应erp实施及erp应用岗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有一定的计算机软件专业软件编码与应用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企业信息化的业务流程,能编写企业erp实施方案,对企业内部管理有一定的了解,并熟悉项目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2培养模式。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基础分析并设计教学内容,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方法(图1)。
1.3职业范围。
本专业学生职业范围主要涉及信息咨询服务、现代企业的信息管理行业等。下面按从事erp实施的工作流程提取典型的工作任务,同时根据就业岗位对职业能力总体要求进行设计及取得的资格证书进行规定,具体如下:
1.3.1主要就业岗位与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1)专门化方向:erp应用。
2)主要就业岗位。
学生可以从事企业管理信息化咨询顾问、管理软件顾问、erp实施顾问、erp售前顾问、erp系统运维工程师及erp售后顾问等岗位的工作。
3)职业能力。
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4)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主要涉及到产品推广及演示、企业需求实施方案设计、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软件售后技术服务及客户培训及服务。
1.3.2职业能力要求设计。
1)专业能力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优秀的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基本社交礼仪和处理日常办公事务能力;会计帐务处理基本能力;erp系统的现场实施工作和项目管理;编制项目实施文档、对项目进行管理与协调;常用数据库管理和维护能力;erp系统软硬件安装、部署及配置、调试能力;了解软件开发流程。
在职业能力中,专业能力是信息管理专业(erp方向)毕业生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
2)方法能力要求。
学生要具有独立学习能力、获取新知识能力、决策能力、制订、实施工作计划的能力。方法能力是毕业生基本发展能力。
1.3.3社会能力要求。
1)解决erp系统使用中客户碰到的问题,维护客户关系,提高客户满意度;
2)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善于沟通,能在压力下工作;
社会能力既是基本生存能力,又是基本发展能力,它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2行动领域。
2.1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化。
本专业以岗位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推导出学生要求掌握的行动领域,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通过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的转换如下所示:
2.1.1工作过程:企业erp需求方案设计及实施。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掌握erp原理的相关概念;具备文档的编排能力,有企业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分析能力,能根据客户需求,编制实施方案;基础会计帐务处理能力、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综合应用能力;使用会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能使用会计知识和erp管理软件(供应链)的综合应用能力;能理解物料从供应商到消费者之间的物料流动过程。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信息管理学、会计基础、财务会计、企业管理erp沙盘、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erp财务管理及实训、erp原理与应用、企业经营管理实务、erp供应链管理及实训、erp生产制造管理及实训、办公自动化实训及erp项目实施等课程。
2.1.2erp软件开发及售后技术服务。
在行动领域上,学生要能结合数据库和计算机编程知识,对erp管理系统进行软件的日常维护、故障排除和性能优化的任务。
通过行动领域制定出相应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转换成学生要学习的相关专业课程,主要有java基础、c#编程技术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数据库高级编程及oracle数据库管理等课程。
2.2教学活动安排(本表主要体现专业课程),见表1。
为了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需开展一序列的工作,主要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围绕专业认知、企业文化理念、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培养展开的,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配合专业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4教学活动的实施与保障。
校内建立会计手工做账实训室、erp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实验室,校外根据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需要,也作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必要补充,建立了几个形式多样、功能明确的校外实训基地,聘请了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及技术能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指导。通过置身于企业工作环境,体验企业工作方式,感受企业文化氛围,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和职业技能水平。专业教学团队由专任教师,学院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专任教师全部具有双师素质。
人才培养方案及计划6篇篇八
为了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搞好教学工作,制订好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培养方案,更好让本专业学生适应社会的需要,特制订编写计划如下:
一、 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相关需求调研
1、 社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的要求,学生能力要求,进行问卷测评。
2、电子相关企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岗位要求进行问卷测评,了解电子相关企业对员工的能力要求情况。
4、电子电器服务行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能力情况进行问卷测评。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通过相关问卷汇总,了解社会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便于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中更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二、 对电子相关企业员工进行调查和问卷
1、安排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下企业对员工进行座谈,了解员工想法,了解电子相关企业员工能力诉求和心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他们作全面的了解,为制订电子电器专业人才方案提供第一手资料。
2、通过专业老师下企业生产第一线实践,感受企业生产对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如何更好服务企业生产,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员工,作一个全面的认识。
3、通过专业老师与企业的老总进行采访和座谈,了解他们对员工能
力和素质要求,请他们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老师和企业、行业代表召开人才培养方案专题会议
1、通过提案方式征询专业教师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了解专业教师对如何培养企业和社会需要专业人才的建议。
2、就相关问卷调查情况通报,商讨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如何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3、听取企业代表对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另外请电子电器行业代表也谈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四、制订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
1、安排专业带头人和专业骨干教师整理相关调查问卷和座谈资料,制订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初稿。
2、组织专业教师对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把制订方案分发给企业和行业专家征询他们的看法和建议。
人才培养方案,要在充分调研分析和认真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如实撰写完成。
(一)方案既要反映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等基本情况,又要体现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新思想、新政策、新措施、新成果。主要涵盖以下内容: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培养质量、培养特色、毕业生就业创业、专业发展趋势、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对策措施等(详见人才培养方案样例)。
(二)方案应尽可能将有关专业优秀毕业生就业创业典型案例编入。
(三)方案可采用文字、图表相结合的形式,全面反映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培养能力、培养条件、培养机制等方面的对比变化情况。
(四)方案中的相关数据统计时间截至2016 年11月1日。
人才培养方案样例
一、培养目标与规格
二、培养能力(专业基本情况、在校生规模、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等)
三、培养条件(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设备、教师队伍建设、实习基地、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
(四)培养机制与特色(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
(五)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率、就业专业对口率、毕业生 发展情况、就业单位满意率、社会对专业的评价、学生就读该专业的意愿等)
(六)毕业生就业创业(创业情况、采取的措施、典型例等)
(七)专业发展趋势及建议
(八)存在的问题及拟采取的对策措施
紧密结合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根据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结合学校的办学发展定位,遵循现有学生特点,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体现专业特色。专业教师在企业调研、专家论证、教师座谈会等基础上,就目前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专业定位与特色、培养目标、专业方向的设置、核心课程与课程群安排以及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
一、课程实行模块化教学,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本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培养综合能力分为定格动画创作、三维动画制作、商业插画和交互媒体设计等四个模块,围绕这四个模块,按照“能力递进”方式开设课程。为了更好达到教学效果和课程大作业完成,部分专业课程采用集中授课方式。
二、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按照省教育厅高教处和学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要求,通过网络课程加强对学生人文、自然、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教育,学校引进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专业课程计划中安排在第2、3、4、5学期开设了共108课时的综合素质课程。
三、加大美术基础能力课程课时量,提高绘画和审美能力
虽然科技快速发展迅猛,设备越来越先进,技法五花八门,但是很多学生手绘能力普遍较低,课程开设过程中,加强学生美术功底培养,开设大量《素描》、《色彩》和《速写》课程,其中《速写》课程贯穿三个学期,第三学期安排外出写生环节,进一步提高学生手绘能力,为专业学生能力发展和提升提供动力。
四、根据专业新动态,增设新媒体课程开发
随着网络技术发展和移动终端设备普及,手机媒体、互动装置和微网等新媒体技术出现,专业开设了《ui界面设计》课程,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动漫教研室
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企业工作会议主持词(汇总8篇)
- 农场立项申请报告12篇(通用10篇)
- 2023年实践出真知演讲稿800字(实用19篇)
- 2023年世界地球日策划案(实用19篇)
- 最新小学宪法宣传日活动简报8篇(模板16篇)
- 最新恭喜结婚的幽默祝福短信文案汇总(大全13篇)
- 女友妈妈过生日祝福语10篇(汇总12篇)
- 愚人节发生的悲剧(十三篇)
- 2023年小学世界环境日活动总结十(模板20篇)
-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宣传活动方案(大全20篇)
- 探索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汇总14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体会与收获大全(20篇)
- 平面设计师工作总结的实用指南(热门18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模板(优秀12篇)
- 个人简历电子版免费模板推荐(通用20篇)
- 免费个人简历电子版制作教程(模板17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通用23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重要性范文(19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核心要点(专业16篇)
- 学校贫困补助申请书的申请流程(热门18篇)
- 法制教育讲座心得体会大全(17篇)
- 教育工作者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模板18篇)
-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案例(专业13篇)
- 教师的超市工作总结与计划(精选18篇)
- 单位趣味运动会总结(模板21篇)
- 礼品店创业计划书的重要性(实用16篇)
- 消防队月度工作总结报告(热门18篇)
- 工艺技术员工作总结(专业18篇)
- 大学学生会秘书处工作总结(模板22篇)
- 医院科秘书工作总结(专业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