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6:53:55 页码:9
最新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通用8篇)
2023-11-10 16:53:55    小编:zdfb

教案不仅仅是一份静态的文件,它应该根据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修改和完善。教案的编写要综合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进程。学习这些教案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分梨。

提问:把12个梨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几个?可用几表示?(板书3)。

2.分绳子。

提问:把6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2段,每段多长?可用几表示?(板书2)。

3.分铅笔。

提问:把3枝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得几枝?可用几表示?(板书1)。

二、新课。

1.教学例1。

(1)教师提问: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可用几表示?教师演示:把一个饼(实物图)平均分成两块,把分后的两块重合起来,让学生看到它们的大小完全一样。告诉学生这样就把饼平均分成了两块。

平均分的这半个饼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

教师讲解:过去我们学过的0、1、2、3都是整数。遇到不够1个的情况,就不能用整数表示,比如这半个饼。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分数。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我们就说每块是这个饼的.二分之一,用分数表示就是(板书)。

(3)指导学生读。

(4)指导学生写。

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块,在横线下面写。

2,表示其中的1块,在横线上面写1,写作。(教师在两块半个饼上分别写上。)。

(5)涂色练习。

让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在涂色的一半上写上。

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条,试折出它的,涂上颜色,并标出。

(6)指导练习。

教师拿出画有下面几个图形的挂图,让学生判断图中哪些阴影部分是原图的二分之一,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

2.教学例2。

(1)先出示一个整圆,再把它平均分成三份。

提问:这个圆被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

想一想:是不是只要把一个圆分成三份,每份都是它的三分之一?

(2)指导学生写出。

(3)让学生用准备好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并标上。

3.教学例3。

学生自己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

提问: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把这个分数写出来。(一人板书,全班齐练。)。

数一数这张长方形纸上有几个。

4.教学例4。

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再填空:

把一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分之(),写作。

5.教学例5。

(1)指导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提问:把一分米平均分成了几份?

每份是1分米的几分之几?

(2)让学生在自己画的图上标出。

(3)数一数这条线段一上有几个。

6.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指出上面我们学习的、、、、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结合介绍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让学生回答:

分母表示什么?(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

分子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

三、课堂练习。

1.做一做中的第1题。

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可以让一些先折出来的同学示范怎么折。分数的折法很多,只要学生能折出最常见的几种折法就行了。

2.做一做中的第2题。

这道题是判断题,学生判断后要说一说为什么。

3.做练习二十七的第1~5题。(第1题、第2题、第3题、第4题、第5题)。

四、课外作业。

用正方形纸片分别折出它的、。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二

复式统计表。(教材第36~37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将两个简单统计表合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填写信息。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学校开运动会准备购买一批水果,下面是一位同学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的情况。(课件出示下面表格)。

师:你能说一说每种水果的喜爱人数分别是多少吗?(点名学生回答)。

师:上面的统计表就是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简单统计表,它能直观看出各种数据是多少,不过如果我们想知道班上男生和女生对这五种水果的喜欢情况,它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候我们就需要用另外一种统计表来表示,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36~37页例1。

(课件出示教材第36页例1情境图)。

(1)调查数据,完成简单统计表。

师:这几幅图中的同学分别在干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看图,明确有的学生在看书,有的学生在看电视,有的学生在玩电子游戏,有的学生在踢足球,有的学生在画画,有的学生在跳绳。

师:你最喜欢哪种活动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如果我们希望分别了解本班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况,我们应该如何设计统计表?

引导学生应按男生、女生分别统计,并制作成两张统计表。(课件展示下方统计表)。

点名两位学生分别统计本班男生、女生最喜爱的活动,根据学生统计情况师生一起填表。

师:从上面的两张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点名学生回答)。

师: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小组交流讨论)。

引导学生观察两张统计表,注意到两张表统计的项目相同,都是2行7列,都是统计人数,不同之处是统计对象分别是男生和女生,表格中数据不同。

(2)将简单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

师:上面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独立反映了男生、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生、女生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两张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

师:这张统计表和以前的统计表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相同点?(小组交流讨论,点名小组代表回答)。

师:男生、女生合并在一起,自然由简单统计表的2行变为3行,列不变,仍为7列。

师:该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简单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简单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竖排表示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活动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最喜欢的活动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组织学生独立地将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入教材第37页的复式统计表,并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和检查。

根据学生填入统计表中的数据,组织学生完成教材第37页例1第(1)、(2)、(3)题。

师:通过解决这3个问题,你能说说复式统计表的优点吗?(点名学生回答)。

引导学生明确:复式统计表反映的内容更丰富,更容易比较几个相关联的事物,对表中数据进行计算也更直观。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3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讨论)。

根据调查的实际结果填表并回答问题,略。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三

课前思考:。

这部分内容进一步巩固学生计算两位数加减法的技巧和能力。在整理与复习部分,发现学生的估算意识不强,估算能力也很薄弱,所以本课对学生的进一步进行估算训练。解决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希望通过这些练习,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思考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思考:。

加和减要让孩子数量掌握两位数加减法口算、笔算和估算的方法,另外在利用加减及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要注意让孩子能画出简单的线段图来分析数量关系,同时鼓励孩子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课后反思:。

在第一轮复习时,我忽略了估算的复习,因此练习时学生的情况不是很好。所以在今天的复习中,我安排了9题估算,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估算能力,但是课堂上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很弱,也有个别学生做到此类体型时干脆把精确答案计算出来,由此可见学生的估算意识还不是很强。看线段列竖式计算在平时的练习中错误率较高,因此今天又练习了4题,学生在思考与比较中,已经能够读懂线段图并列出正确的算式。加减法中的解决问题不是很难,学生掌握得还可以。

课后反思:

本课第二次重点复习加减法的内容,记得再第一次时发现学生在计算以及看图解题中出现的错误率是较高的,可以很明显的反映出学生对于这部分知识掌握的不是很好,从中也暴露出了许多的问题。通过今天一堂课的再复习、在巩固发现学生已能掌握计算的方法和解决类似线段图形的方法,并能从图形中寻找条件及问题,发现其中的关系。可以说学生对于这一单元知识又更进一步了。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四

课前思考:

使学生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课前思考:

进行各单元知识的综合或者说是整合,有利于孩子更好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孩子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孩子对知识的融会贯通。

课后反思:

经过一个阶段的复习,本次练习是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的梳理和进一步的巩固。练习下来发现认数、除法和千克与克这三个单元学生掌握地还不错。24时记时法和长方形正方形仍然是本学期的难点,学生不能灵活应付。学生能进行简单是周长计算,但是只要题目类型有所变化,学生解决起来就显得有点不灵活。另外,这次练习中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在解决问题时,很多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

本课采用边说边练的方法进行,即通过让孩子先读题、思考、自主解答到课堂交流,通过这样的一个工程,让孩子经历一个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过去练习中孩子之所以有很多错误,原因就在于孩子不能很好地经历这样一个环节,不是没有读清楚题意,就是没有进行思考,依据自己的旧经验随意解答,最后就是一个粗心大意,表现为计算错误上面。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是一个大的阶段性的练习,通过对十个单元的知识的复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并针对学生薄弱的知识结构进行再整理再分析,形成一个大的知识框架,巩固所学知识;而对于一些学生易错的练习进行仔细的分析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纠正,培养学生细心、专心、耐心的学习习惯。从这次练习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一些基础题掌握的还可以,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审题不清、犯小马虎的毛病;对于一些较有思维性的练习或间接性的练习学生的灵活性还不够,还是不能很好的分析题意,并寻找适当的方法解答,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五

一、故事导入,激趣设疑。

1、故事导语。

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听故事,今天也准备了一个,开心吗?

2、讲故事。

3、看录像。

录像内容1:小猫把5个白菜与小猴5个萝卜进行对换。

录像内容2:小白兔把2000克的东西与小羊2千克的东西进行对换。

4、揭示课题。

根据数量相等或重量相等来进行东西对换这叫做等量代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例2。

交换一直在热闹地进行着,下面我们再看看唐老鸭和米老鼠的交换情景。

唐老鸭和米老鼠做事认真,在交换水果时还用了一些称重的工具。(出示天平和法码)问:你知道这叫什么吗?(用实物介绍天平和法码)。

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说明了天平两边的重量怎样?

(课件出现第三幅天平图)下面我们再多看一个天平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这个问题提得太好了!我知道肯定有很多同学能解决的,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要以小组为单位,各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片把你解决问题的想法边摆边说出来。要发扬团结合作,人人动脑、动手、动口的精神!表现佳的小组将会得到老师的积分,凭积分可换取老师送出的精美礼物。积分越多,礼物越多,对自己组有信心吗?开始!

汇报小组合作结果。

老师在电脑上做课件演示实验。

在友好的合作下,动物们终于换到了自己喜欢吃的水果或食物,非常高兴。接着又来到了跷跷板乐园。请看:

(课件出现跷跷板图)。

问:两只牛和几只羊同样重?你是怎样想的?

三、练习题。

2、教科书第111页第4题。

5、积分有礼:

四、课堂小结。

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今天上这节课的收获?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比简单小数大小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学习重难点:

1。体验小数比较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2.理解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学生数感及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小结:我们要货比三家,选择比较便宜的来买。

(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出示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笑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要买文具盒,该去哪个文具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便宜?”

3.比较方法、过程。

通过比较整数部分来判断。(着重)。

在小数大小比较中,整数(小数点左边的数)大的,这个小数就大;相反就小。

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

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挑选两个问题解决。

4.说一说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小数的大小,小数点以前的部分谁小谁就小,如果小数点前面的一样大,再比较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三、巩固练习。

四、作业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学生活动。

1.读一读:0.50元0.02元1.05元2.3元16.25元6.00元。

2.写一写:(1)零点二五(2)零点零四。

3.填一填:(1)1.02元=元分(2)5.50元=元角。

课本第4页的“试一试”。

1.在〇里填上“”、“”或“=”。

2.65元〇1.88元3.90元〇3.58元6.05元〇6.10元。

5.30元〇5.3元7.05元〇7.50元4.00元〇40.0元。

2.计算。

25×581÷3428×4816÷3。

板书设计。

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

4.9元5.1元。

橡皮的价格:2.63元2.36元2.65元。

结果:2.65元2.63元2.36元。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1.会看里程表,能从里程表中获取数学信息。

2.对照路线图,能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照路线图,解决求两地之间路程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863-(285+578)。

【探究展示】。

下图是北京西安沿线各大站的火车里程表。

二、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达标训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你觉得。

这节课哪个组表现得最棒?

学生通过独学、对学小展示完成。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大展示解决,教师适当点拨。

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教师抽查。

三年级数学里程表教案及反思篇八

基本要求:

(1)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3)设计数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小数的读写法;。

(4)体现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合理板书。

4、考核目标:活动设计,教学评价,教学实施。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年级:小学三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等丰富的学习活动,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读、写小数,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大家仔细看看,你能把这些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么?谁愿意来分分?这组数不是整数,它们也有自己的名称,叫做小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初步认识。(板书:认识小数)。

二、探究新知。

(一)读小数。

师:小数点在小数中就读作“点”,你会读小刀的标价么?(指名学生读,多叫几个)。

师:这个小数与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么?

生:这个小数小数点的后面只有一个数字,而其他的都有两个。

师:观察得真仔细,像这样小数部分只有一个数字的叫一位小数,有两个数字的叫两位小数。

师:刚才我们念了一位小数,那么大家会念这些两位小数么?

(先让学生自己试试,再有老师总结读小数的方法:小数的整数部分可按照整数的读法读,而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师:再请几个同学试着读读。(如有读错的加以纠正)。

(二)写小数。

师:小数我们已经会读了,那么它该怎么写呢?写小数与读小数的顺序是一样的,先写整数部分,再写小数点,最后写小数部分。(以书的价格为例老师一边说写法一边在黑板上示范)。

师:学会了么?好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纸上写一写其他几样文具的价格。(生自由练写,师巡视)。

(三)巩固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师:刚刚的转化学会了么?我们在来练练怎么样?请把书翻到88页,中间有张表格,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表中食品的标价,然后完成这张表格,填写它们分别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填完后指名同学回答。)。

(四)寻找生活中的小数。

师:你还在哪里找到过小数呢?

生1:自动铅笔上标有0。5毫米的字样。

生2:饮料上也有。

生3:书的背面有标价,也是小数。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好仔细呀。老师也找了几个,大家瞧瞧:人体正常体温可达37.5摄氏度,篮球运动员姚明的身高是2.26米。

三、巩固练习。

8.64元=8()6()4()。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么?

五、布置作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