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03:56 页码:9
2023年《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精选19篇)
2023-11-11 10:03:56    小编:zdfb

求职信是一种用于申请工作职位或求职的书信。注重总结的逻辑结构,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我们的观点和结论。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试问题和回答技巧,希望对求职者有所帮助。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6个面;在第二册的“观察物体”中,对“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不一样”也有所体验。在这个认知基础上,本节课要在观察长方体的活动中,体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个面,发展空间观念,同时,会辨认长方体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侧,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侧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3:站在讲台桌的一角观察,可以看到三个面:上面、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1.师:现在请小组长把塑料带里的小企鹅拿出来,像老师一样。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观察这只小企鹅,好吗?好,请小组长将放在桌子的中间,将小老鼠的头朝前。放好了吗?请小朋友们围坐在一起。(出示图)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2.师:你现在看到的小企鹅是什么样子呢?小企鹅头在哪一边?(稍停)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3.投影出示企鹅图片,汇报观察结果。 电脑逐个出示企鹅的另外三面,分别请看到这三面的同学起立(对起立并判断正确的同学加以赞扬)。

4.换位观察。师:你们想知道其他同学看到的企鹅是什么样子的吗?下面我们就来交换位置再观察。(让学生顺时针逐个交换位置观察)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67页图(小恐龙)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第四关:

猜一猜

1.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 2.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1.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新知。本节课安排猜物体观察小企鹅观察茶壶等活动,让学生进行观察、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能力。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三

1.使学生认识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2.初步渗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并通过观察和空间想象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动物园里都有什么呀?谁来说一说?老师今天也带大家去动物园看一看,多么漂亮的孔雀呀!快来给它照个像!

教师出示课件“观察物体”。

师:你知道上面的四幅相片都是谁照的吗?

学生分组活动,派代表说出答案,教师操作动画,对答案予以鼓励。

师:你们说得很对!看!美丽的孔雀都开屏了!

师:生活中,我们在观察一个物体时,可能由于位置的不同,也就是对物体的不同角度观察,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观察物体。

2.。

师:这三位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看到的车的样子都是怎样的呢?

师(拿出一个汽车玩具,走到教室中间):请同学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老师手上的小汽车,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汽车的什么部位。

(生通过观察,在小组内自由述说自己看到的小汽车部位)。

师:还有谁看到小汽车得车头?请举一下手!

生:我看到的是车尾。

生:我看到的是车的左侧面。

……。

生:(充分讨论交流后)连线。

师:如果我们想到高处去看看小汽车,看到的是什么形状呢?你能试着画一画么?

教师指导学生用玩具汽车做模型!分别观察汽车的前、后、左、右、上、下等不同位置。

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练习巩固。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大家都知道了怎样去观察物体。

1.下面这些图都是谁看到的呀?

问:考虑一下,如果只给你一个角度的图片,你能认出它吗?

2.老师这里有几本书,根据你看到的画面,你能知道老师拿得是什么书吗?

师:观察物体要全面,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位置去观察,不然就会闹出“盲人摸象”的笑话。

三、教师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侧面。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四

知识与技能目标:

l、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数学思考:

在观察简单物体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解决问题:

在观察活动过程中,继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过程和结果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观察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

《看一看(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因此,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教材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而且最多只能看到三个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看一看(一)》,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纸箱,让学生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物体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问题情景

(课件演示配音)在一个遥远的地方生活着一头非常美丽的大象,笑笑、淘气和机灵狗都想看看大象长什么样子,于是他们来到了大象生活的地方,看到了大象。回到家后他们向智慧老人介绍了大象。笑笑说:大象是大大的眼睛,长长的鼻子,两个耳朵像蒲扇"气说:大象是两根柱子上顶个门,门上有一条摆来摆去的长鞭";机灵狗说:大象是四根柱子上有一座墙壁"。智慧老人不解地问:"我听说,那里只生活着l头大象,你们怎么看到了3头大象呢?"他们三人一口同声地说:"只有1头大象呀!"。这是怎么回事呢?(逐一呈现他们所看到的图象)

(二)学习新知

l、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下面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人选择一个位置坐好来看你面前的纸箱,互相说一说你坐在什么位置看到的箱子面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活动)

(2)汇报。

(3)你们看得很仔细,如果不停地换位置观察,从中你能发现什么?小组内讨论一下。(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4)考眼力:淘气看到大家学的这么棒,有些不服气,想考考你们的眼力,接受挑战吗?

看谁能快速的找出第几幅图是谁看到的。书上p26连一连。

2、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2)我们以小组来活动,验证一下刚才我们猜测的看到纸箱的几个面是否正确?(学生活动)

(3)汇报。你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几个面。

a:一个面的。请坐在你的位置,也能看到一个面的同学站起来。(正对着长方体的正面或从上往下看,或拿起来看底)

b:两个面的。请在你的位置,看到两个面的同学举手让老师看看。旁边的同学走到他的位置检查检查,是不是能看到长方体的两个面。

c:三个面的。(站在角的位置)

(4)亲身体验:请你走到角的位置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3、认一认:正面、侧面和上面

(1)自学长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

(课件:笑笑配音)其实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有自己的名称。答案就在书上的p26页。可是我没有看懂,聪明的小朋友们,你可以教教我吗。你们现在看到的(绿颜色)的面(正面),你知道叫什么吗?依次揭示上面和侧面。(这个呢?)

(2)变换摆放长方体的位置,分别指出它的正面、侧面、上面。

(三)应用与扩展

1、游戏一:

2、游戏二:

五颜六色的长方体多漂亮呀,喜欢吗?

下面我们用手中五颜六色的长方体玩一个猜颜色的游戏。(如:你的正面是红色,上面是绿色,猜一猜,下面是什么颜色?)

3、游戏三:

机灵狗、笑笑、淘气看到的礼物各是什么形状的?书p27第3题。

4、游戏四:

猜猜看(出示美丽的学校照片):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上面拍摄的。

5、游戏五:

(四)小结

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吗?

《观察物体:看一看(一)》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几个特点:

1、活动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本节课在这一点上体现得比较突出。比如,观察纸箱的活动中,不是让学生单纯地站在位置上看一看、说一说,而是设计了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他们不仅获取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的快乐。

2、给学生提供了直观的、形象的学习材料,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体验观察的方法。比如,猜猜看(美丽的学校):判断是从正面、侧面,还是从上面拍摄的。让每个学生结合学校的实景观察图片,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形状是不一样的;及通过玩手中的长方体并猜出颜色这个游戏,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物体正面、上面和侧面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地观察纸箱,把所看到的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站在什么位置看到了纸箱的哪几个面,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这几个操作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民主作风,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交流、合作空间。

不过,本节课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学生对于面的概念不是十分清楚,在最初观察时,有的孩子竟然说自己能看见四个面,甚至更多。细思原因,原来学生把看到的一条边当成了一个面,我想如果在课前复习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我想学生就不会出现以上问题了。

2.本节课学生动了起来,思维也活跃起来了,不过学生活动的有些没有章法,我想也许是大班额的原因吧,如果是小班教学,教师会更容易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对于大班额的教学,我更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在新课改实验中,教学既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学的"活而不乱"。

3.在课堂上曾出现这么一段小插曲:让学生自学长方体各个面的名称后,汇报时,有的学生理解错误,他站在长方体的正面(正面红色),说正面是红色的,当他站在这个长方体的侧面(侧面黄色)时,还说正面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孩子很敏锐的发现他说的是错的,及时走上前纠正了刚才那位同学的错误,而且表述的非常清楚。这个孩子多会学习呀,可惜的是我的评价没有跟上去,没有为他的勇于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无疑是我这堂课的遗憾。都说现在的孩子倾听不好,如果我及时抓住了这一契机,对其他学生无疑是个最好的榜样,可惜我错过,我也深深的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多么的重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五

1 、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 、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 、让学牛感受数学与牛活的联系,培养学牛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操作实践法,合作探究法。

手机、玩具马、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课件出示盲人摸象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课件出示)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彖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彖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耳朵,他说:“大象像把大大的蒲扇。”第三个人摸到了腿,他说: “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第四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彖像一堵墙。”第五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绳子。”

问:同学们,同样一头大彖,为什么五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地方不一样。揭题:是啊,所站的角度不同,观察到的物体形状也可能不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自主探究

(一)、学习例1

师:我们最熟悉的学习环境是教室,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什么地方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主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小组内先说说,再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学习例2 。

1 、给小马拍照。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今天老师请来了两位漂亮的模特(拿出动画人物小马:紫月、碧琪),想请大家帮它们拍几张照片。

(1)分组给“紫月”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拍照: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紫月”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指名上台找出照片)

(2)指名给“碧琪”拍照:指名从“碧琪”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拍一张照片,其他同学仔细观察,想一想这几个同学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碧琪”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谁在什么位置拍的。当学牛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碧琪”的左、右两边,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碧琪”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牛重新做出判断。

明确:站在小马的前面,拍到小马的正面。站在小马的后面,拍到小马的背面。站在小马的左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左。站在小马的右面,拍到小马的脸朝右。

2 、应用实践。

(1) tb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猴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牛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三、巩固检测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先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2)在课木上连一连。

(3)集体交流。

四、反思总结,加深体会刚才我们听了《盲人摸象》的故事,又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我们今后观察物体时要注意从不同位置去观察,才能全面观察物体。在思考问题时也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全面、更加准确。)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同学们,生活中的物体千差万别,仅凭一节课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对事物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还需要同学们做有心人,学会在生活中观察再观察。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六

1.在观察简单物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观察简单物体的过程,体会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直观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观察物体”的发展,从两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发展到从三个方向观察简单物体,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物体的空间经验和空间观念。在这个单元学习中,学生将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体验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并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本单元课时安排:3课时。

题目看一看(一)备课人邹艳华

教学

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2、知道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右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生1:我们小组的同学站在这里看(他指了指讲台桌的左右,一位同学插嘴说:这是旁边。另一位学生又说:这是右面。)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师:站在哪里可以看到5个面?你示范一下,行吗?

(生站到桌子上)

师:你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也不错。通过实地观察,发现了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于长方体来说,最少可以看到它一个面,最多可以看到它三个面。

师:(打开书本第26页)图中老师、淘气、笑笑分别看到讲桌的哪一面,先想一想,再连一连,做完后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进行交流。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孩子。

……

片段三

师:观察长方体形状的物体,不论它的大小,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现在每人都拿出一个自备的长方体,看看这个结论是不是正确的,然后,再打开书本第26页,找一找怎么称呼所看到的三个面。自己看书认识长方体的上面、右面和正面。

师:谁能帮他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修改及补充内容

题目看一看(二)备课人卓敬敏

教学

目标

1、经历用正方体搭简单物体,并从正面、右面和上面观察它的活动,辨认简单物体的正面、右面和上面的形状。

2、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3、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重难点1、在搭摆和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体验从同一个方向看不同物体,它们的形状可能相同;正面与一种形状对应的物体不是唯一的。

2、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

准备课件

学具课时

安排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平常喜欢玩什么?

生:积木、毽子等。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过程:

(1)猜图游戏,激发热情。(师:你看到的只是它的一半,猜一猜它是什么?)

(2)提出质疑,学生解答。(师:猜得好快呀!谁来说说自己在猜的时候是怎么想的?)

(3)揭示答案。

1、探索发现(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观察图形,探索特征。

看看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了解轴对称图形的一般特点,对称轴的两边完全一样)

(对于学生的回答都给与肯定,尤其是当学生冒出“对称”“完全重合”这样高度凝练的词语时应该用赞赏的语言给予鼓励。)

(2)折图演示,得出结论。(师:刚才我们猜的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发现两侧的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3)板书课题,提出质疑。(师:他们都是轴对称图形,请问轴在哪?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轴)

(4)图形演示,明确画法。(师: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件演示,明确指出对称轴要画成一条直的虚线,而且要画的长一些。)

(5)再次质疑,严格区别。

师:对称轴指的是什么?生:一条直的虚线。

师:轴对称指的是什么?生:图形的特征。(这两个问题有点难度,学生需要老师的引导与点拨。)

2、操作实践

(1)欣赏激趣,尝试制作。(老师撕一个图案,问学生想不想撕一个,演示并讲清怎么撕的---把一张纸对折以后,在折痕的这边撕出要的图形的一半,就可以得到一个你喜欢的轴称图形。)

(2)欣赏作品,牢记特征。(大家的小手可真巧,撕出了这么多漂亮的图形,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特征?生答)

师在课题下板书特征:对折后两侧能够完全重合,有对称轴。

(一)基础练习,巩固所学

(1)图片欣赏,加深感知。(ppt出示具有中国特色的脸谱以及民间剪纸,感受美的同时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2)重温特征,辨图解惑。(出示一张带烟囱的小房子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学生认为不可,只有一门一窗。师换图片出现一门两窗,生判断出是)

得出结论:标准的轴对称图形不但图形两侧要完全重合,而且图形上的图案也要完全重合。

(3)独立做题,验证所学。(p13练习,先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再选出两个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做完后集体订正。电脑出示画对称轴的过程,让学生看看自己画的对称轴标准不标准,并作出适当修改)

(二)综合练习,拓展思维

1、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2、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这样设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检查了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三)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拿出桌上的长方形、正方形、圆,每人拿一种图形,动手折一折,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再把你的想法在组内说一说。(学生动手折、画、讨论)

指名学生上台展示长方形的对称轴

(看来长方形的对称轴还不止一条呢!那正方形的对称轴又有几条呢?那圆的对称轴又有多少条呢?你们找到了吗?)

请找到最多条对称轴的同学上来折。

师:看来圆的对称轴有许多许多,也就是无数条”。(师边说,边动手演示,最后课件展示)。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能够找出同一物体上的不同的对称轴,那请同学们再仔细找一找刚才这道题里星星的这个轴对称图形,它还有别的对称轴吗?学生找出星星的另外几条对称轴。)

小结:看来我们认识的图形,有的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好几条对称轴,有的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我们在找的时候一定要细心观察。

4、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师:老师这节课还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见见他们吗?

师:它们还不好意思,把自己的另一半给藏起来了,你们能在方格纸上画出它们的另一半吗? (完成70页练习,组内展示学生的结果)

5、提高练习,加深所学(ppt出示)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0123456789

(2)下面的英文字母,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abcdefghmq

(3)下面的汉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喜工中由日口甲……

(4)其实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多,老师搜集了一些对称图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对称图形。” (学生欣赏)

你们觉得这些图形和建筑美不美?(美)

看来生活中的对称图形很美,很美,它把我们的生活装扮得更加五彩缤纷。

四、动手操作,升华知识

展示剪纸拼贴画,问:你们想不想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一幅美丽又有意义的画。小组合作: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并拼贴成一幅漂亮的画。(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

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竞赛,目的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调节;把学生作品贴在黑板上,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轴对称图形的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结束语: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

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八

师:想拍照吗?

教师示范,学生用手势拍照。

师:介绍一下拍到什么?你的照片是从哪个方向拍的?

老师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教学例1

出示教科书94页例1中的两张照片。

师:哪张是在教室的前面拍摄的,另一张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摄的?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并说明理由

师:这两张照片的一样吗?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为什么不一样?

小结:虽然都是在教室里拍摄的,但是由于拍摄的位置不同,所以拍出的照片也不同。

想想做做

出示两张校门的照片

师: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摄的?哪张是在学校里面拍摄的?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学例案

拿出玩具小猪,并将小猪的脸朝着1号位的小朋友放好。

每个小朋友在自己的座位上给小猪拍照。

师:仔细观察,你拍到小猪的哪些部位?

小组交流

师:说说你拍的小猪是什么样的?你是从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出示从4个不同的角度拍摄的小猪的照片。

师:从小猪的前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后面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后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脸吗?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右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从小猪的左面拍摄,能看到小猪的连朝着哪一面?

也就是屏幕上的哪张照片?

师:每个小组的四个小朋友看到的照片一样吗?

师:为什么给同一个小猪拍照,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学生换座位拍照。

小组交流,说说拍到小猪的什么,是哪一张照片?

学生再换位置为小猪拍照。

师:一共拍了几张小猪的照片?这四张照片一样吗?分别是在小猪的哪一面拍摄的?

师:拍左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拍右侧面的时候,小猪的脸朝哪一面?

师:同一个小朋友为同一个小猪拍照片,为什么照片不一样?

进一步强调:由于拍摄者的角度不同,拍到的画面的也就不同。

3、连一连

出示书上小猴图,学生连线。

师:先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说一说。

师:说一说第一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兰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二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三张照片是谁拍到的?他拍到了小猴的哪一面?

师:说一说第四张照片是谁拍到的?小猴的脸朝着哪一面?

1、出示想想做做

学生连一连。然后在小组里说说想法。集体核对。并说说每个人拍到汽车的哪一面?

2、想象做做

出示一个茶壶,老师介绍茶壶的各部分名称

每个小组拿出茶壶,并从信封里拿出四张茶壶的照片

学生为茶壶拍照,并选出照片。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面对面的小朋友交换位置,拍照选照片。

师:说说你拍的照片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师:猜一猜,其他的小朋友拍的是哪张照片?

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九

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ppt课件简单物体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整理复习

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

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

也是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一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二)合作探究。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立体。

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

1、创设“比赛”情景一开展比赛,激发学生。

(1)观察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学习兴趣。

(规则,无遮挡)。

(2)想一想,从正面看是什么形状,从側面、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上面看呢?又是什么形状?物入手,发现实物与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空间观念。

(3)画一画。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创设生与生交流环境。

(4)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再到师与生交流环境。

录纸项目一。最终实现交流互动。

(5)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6)师:你们画出的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充分体现学生个性,

与看到的立体图形符合吗?说说理由。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

(7)师:这个立体图形是个长方体,从正面看和。

从上面看或从側面看都没有被遮挡小立方体,所以。

就比较直观,容易观察和想象其不同方向的形状。

2、创设“比赛”情景二。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

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2)画一画从比较简单的无遮挡实。

(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物观察进入到有遮挡的。

和想象的立体图形)实物观察,培养学生空。

(3)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间想象能力。由浅及深。

录纸项目二由直观到抽象,很符合。

(4)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学生的认知规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三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四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

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

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方向看到()个()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板书: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从上面看。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从左面看。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

(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

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

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板书设计: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五

设计提要:

“观察物体”重在“观察”。本课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物体”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本课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引发学生的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三,本课中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恰倒好处地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p41,观察物体(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通过实际操作,结合学生的合理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由两组立体图形组合而成的较复杂的物体时所看到的不同形状。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从某些角度观察物体时,会发生遮挡的情况。

教学准备:摄像机、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二)。

2、观察一个正方体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如图,并摆放到合适的位置。)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我把它摆到这个位置上。请每个小组也拿出一个正方体,像老师这样摆到你们桌子的正中央。开始吧!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个正方体,从你现在的方向看过去,你看到了什么?

应变预设:

学生观察的角度是不同的,老师要注意:1、指导学生调整观察角度,尽可能垂直于被观察的那个面的视角出发来观察正方体;2、学生的回答可能会不完整,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完整的回答:我从( )方向看到( )个( )形。

3、观察二个正方体

师:(添加一个正方体,如图,拼成一个长方体)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添上一个正方体。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你们都还是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吗?

应变预设:

这样的简单的遮挡现象是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大部分同学应该能够给出合理的解释,如果还有人不清楚,可以适当给予提示,让他们明白,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4、观察三个正方体

板书: 从正面看

师:从正面观察到的到底是不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呢?请同学们都一起到正面来看看!

师:那从上面观察会看到什么呢?现在,也请大家一起从上面观察观察。

板书: 从上面看

师:请同学们再一起来观察左面,还是看到三个正方形吗?

板书: 从左面看

应变预设: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从正面观察的同学,看到的是三个正方形;而从左侧观察的同学,仍然只看到一个正方形,这同样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师:同学们真棒!不仅已经学会了观察一个正方体,而且还学会了观察由一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并且还能正确认识遮挡现象,你们真的了不起!

师: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同桌的同学。

师:现在,请各小组像老师这样,再添加一个正方体。

师:摆好了吗?请大家仔细观察,看看是否与你刚才的想象相同呢?

1、从正面观察

师:好,同学们,从正面观察,你们看到怎样的形状?

师:(把摄像机摆到正面,将这个物体的正面投影到大屏幕)虽然这是由两组正方体拼成的,可是由于遮挡的缘故,从正面观察我们仍然只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板书: 从正面看

2、从上面观察

师:现在我想问问,从上面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吗?

应变预设:

一般会摆出如下图的两种形状,老师都应给予肯定,不过,黑板上只保留从正上方观察到的如上左图的形状。

师:(用摄像机拍摄这个物体的正上方,投影到大屏幕)从上面观察,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是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这一组有三个正方体,另一组有一个正方体,所以从上往下观察,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

板书: 从上面看

3、从两侧观察

(1)从左侧观察

师:现在,我们再从左侧来观察,你们看到的仍然只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吗?

师:“不是”?那谁来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样的形状?

师:哦,你们看到了“两个正方形”!谁能上来摆一摆吗?

板书: 从左面看

(2)从右面观察

师:现在,请大家都到右侧观察观察,看看你们又看到了什么?能不能把你们看到的画到纸上。开始吧!

应变预设:

指导学生在观察时明确:这是由几组正方体组成的?你看到的每一组各是什么形状?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弄清楚了上述问题,学生就会把看到的形状画出来了。

师:画好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业拿出来让大家欣赏欣赏?

师:(把摄像机摆到右侧)从右侧观察,我们仍然看到有两组正方体,我们看到的每一组都是一个正方形,它们组成了这样的形状。

板书: 从左(右)面看

应变预设:

通过观察这个立体图形的右面,学生可能会发现正面和反面、上面和下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也分别相同,这时,教师应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请大家翻开课本p41页,把例题3补充完整。

师:如果我们把这两组正方体适当分开,再把这一组竖着摆放,这就组成了教材p41页做一做图中的样子,请看大屏幕:

师: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然后独立完成。

提问:(1)从上面观察,为什么红色的这一组的正方体只看到了一个正方形呢?(这是由于遮挡的缘故)

(2)为什么从左面看,绿色的小正方体不见了呢?(因为绿色的小正方体被前面红色的小正方体挡住了。)

(3)从右面看,会观察到怎样的平面图形?(由上面两个红色正方形和下面一个绿色正方形组成的一个竖着摆放的长方形。)

应变预设:

“做一做”与例题3中的物体都是由两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但是,由于它们摆放的位置不同,所以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形状和所发生的遮挡现象也不同。弄清楚上述问题,学生也就就明白了其中的变化。

师:请同学们先猜想一下:现在从各个方向观察这个物体,你会看到什么?和刚才看到的图形比,有什么变化?小组的同学也可以讨论讨论。

师:(课件出示)我从正面观察,看到了这样的三个正方形,同学们猜一猜我观察的物体是怎样的呢?请大家小组合作摆一摆。摆好之后,请老师看看!开始!

从左面看 从正面看

师:请同学们互相合作,调整一下你们已经摆好的物体,使它从正面看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从左面看也是这样的三个正方形。

师:都摆好了!现在,请同学们告诉我,这个物体是由几个正方体组成的呢?

师:看来呀,仍然不能确定!那老师再给一个条件,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

师:从上面观察,老师看到了这样的四个正方形。请你们根据这个条件,再次调整你们摆好的物体!

应变预设:

学生摆的时候要明确:1、这个物体一共是由三组正方体拼组而成的;2、至少有一组是有三个正方体的。

师:看来,这次正方体的个数能够确定了,每个小组都是用了五个正方体来摆这个物体。

师:现在,哪个小组愿意用摄像机来展示你们的作品呢?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2、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美丽的图画。(课件播放庐山美丽的风景图结合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数学知识!)

3、最后,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认识我们的世界,了解我们的世界,长大以后造福我们的世界!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二)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注重设计开放式的教学环节和富有趣味性、思考性的教学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并利用摄像机这一先进的教学工具,使课堂变得新颖、有趣、更有实效!

这篇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层次分明。从教学一开始,我就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观察一个正方体入手,再到观察由两个、三个正方体组成的简单立体图形,最后到观察由两组正方体组成的物体,这样层层推进,环环相扣,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空间观念不是凭空想象的。在教学中,我不仅设计多种多样的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本课中,我大胆使用了摄像机这一现代化工具,将实物图发展为平面图,使抽象而难以描述的图形具体呈现,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同时,也恰倒好处的解决了学生“有观察难表达”的问题!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对应图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问题。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老师以前给你们照过好多可爱又有趣的照片吧?现在老师想请你们也为老师照几张照片,可以吗?”学生为老师照相,当老师站在学生当中时叫停,请坐在老师不同方向的学生说说照出的相片是什么样子的。

师:“为什么他们给老师照出的照片不一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不做评判。引出课题,并板书。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小组观察活动。

教师课件出示小组活动要求。

(1)第一次观察活动:观察玩具。

教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

请一个小组的同学汇报。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观察到的都一样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回忆自己小组同学汇报的情况,用一句话说一说?”

让各个小组汇报情况。

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各个小组同学的观察结果有的相同,有的不同?”

指名回答。

(2)第二次观察活动:观察带把的水杯。

请一个小组的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各个小组代表汇报自己组观察的结果。

2.小结。

引导学生小结,然后教师课件出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问题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3.再次探讨课前相片为什么照出来是不一样的问题。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智慧之旅第一站:

帮助小霞和小宇解决问题。

2.智慧之旅第二站:

男孩和女孩看到的是汽车的哪个面?

3.智慧之旅第三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1、2题。

4.智慧之旅第四站:

教科书19页“练一练”的4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做一做,有困难的可以和组内的同伴讨论。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七

1、个性差别大:二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

2、情绪不稳定:二年级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他们在陌生、严肃、冲突、恐怖、约束、遭受指责等情况下,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

3、自控力不强:从二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观察物体》是本册第五单元的内容。《观察物体》是“空间和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从不同方位观察简单的物体。初步把立体图形与其视图联系起来。教材以学生观察恐龙玩具这一学生熟悉的事例入手,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位置对同一物体进行观察会得到不同的结果,体会不同结果和不同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1课时。

1、猜一猜:你能知道他是谁吗?(课件依次出示男孩背面图,继而出示侧面-正面图)。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正面背面侧面。

从背面观察很难确定是谁,从侧面看到正面就知道是谁了。

2、你知道老师是站在小朋友的那边拍出这些照片的吗?

3、揭题: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1、确定方位:

(1)师:今天老师请了小狗朋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大家喜欢它吗?

(3)反馈:告诉大家你在小狗的哪一边?是几号位置?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前面后面左面右面。

学生活动。

3、换位观察,观察小狗的前、后、左、右(侧)四个面。

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小狗的一个面,想不想看到小狗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呢?我们来换个位置观察。

(1)换位置观察: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准备好,轻轻的换。现在这个位置看到的和前一次看到的一样吗?你现在看到了小狗的什么,请把它记在心里。继续换位置观察。

(2)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小狗,现在老师要靠考考小朋友了。拿出作业纸,请你把在几号位置看到哪幅图的小狗连线。如果忘记了,可以离开座位走动观察;做好了,也可以再走出座位按四个位置再对一遍。

学生连线并反馈。

4、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的发现: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小狗的形状也是不同的。)。

8、课堂练习。

只要大家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你就会发现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本、铅笔盒、书桌……都可以作为我们观察的对象。

1、试一试:观察恐龙、观察书本、观察汽车图。

2、想一想。淘气和笑笑又在观察茶壶了。请你仔细观察,他们看到的茶壶会是怎样的?

说一说:这幅图是谁看到的?(依次出现不同方位的茶壶图片,逐个回答。)这两幅图又是从什么方位看到的?(出示水壶底面、上面图)。

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学生演示)。

3、猜一猜。4张学校的综合楼的照片,你知道老师是在哪里拍摄的吗?

提供拍摄地点:操场、大门进来的花坛、春秋公园、商贸中心。

9、作业安排。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八

学习内容:

教材第2页例2。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学习目标: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

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2页例2。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4页练习一第3、6、7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篇十九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察物体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能辨认从某个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发民兵直观思考和初步的宽间观念。

3、使用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活动,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各种活动中丰富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从不同方位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形状有所不同的道理。

照片、玩具猴、茶壶、教学挂图。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一张课前本班某同学拍的照片(投影)。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认识这是谁吗?你们怎么知道他是谁的?你们喜欢拍照吗?好的,我们来玩一个拍照片的游戏吧!来,像老师这样架起自己的照片机。你们这么多相机一齐拍老师,老师得准备一下,好了,你们拍吧,请仔细观察,你拍的照片里,能看到老师的什么?谈话:同学们还想拍吗?好,老师再换个姿势你们拍吧。

学生活动。师:这次你能从你拍的照片里看到老师的什么呢?为什么和刚才看到的不一样?导入新课: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

二、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1、教学例1出示书上94页上的两张照片。谈话:小明和我们一样也在教室里拍了两张照片,想一想,他是在教室的哪一面拍的照片?请在小组中交流。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小结:虽然两张照片都是在教室里拍的,但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教学例2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谈话:同学们还想拍照吗?我们再来为四只小猴子拍照吧。请每个小组长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玩具猴,让它面朝黑板坐好。

学生把玩具猴放好,教师检查一下每个小组的玩具猴摆的位置对不对。

谈话:请小组长从信封里拿出4张小猴的照片,想一想:哪一张会是你自己拍的?为什么?提问:你们四个同学都是为同一只小猴子拍照片的,为什么拍到的四张照片都不一样呢?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在全班交流。

谈话:你们想换个位置给小猴拍照吗?请90度旋转你们的座位,然后再拍,这样组织三次。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独立完在再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3)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学校的大门拍到的却不同呢?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小组交流。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2)全班讨论。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就不同。请小组长把小猴换成茶壶,让每个同学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观察茶壶。

出示编好号的茶壶图,让学生想一想,你看到的是哪一幅图,猜一猜,你们小组里的其他3位同学看到的分别是哪一幅图。

四、总结与反思今天这节课,你觉得你最开心的事是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么疑问?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第十一单元统计与可能性

教材简析:

1、教学内容本单元安排了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基础上,继续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认识方块统计图。另一部分是教学法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教材的编写特点通过认识方块统计图,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4、教学本单元应注意的问题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通过操作活支,结合熟悉的生活事例,体会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教学本单元采取的教学措施: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儿童的自我体验,达到知情合一,促进儿童统计观念的发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